企业公车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0:49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1

——关于选煤总厂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的调查

20__年11月选煤总厂正试实施公务用车改革。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选煤总厂车改究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感到选煤总厂的车改是一项成功的举措,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和深化“砍掉成本”、降低费用、转变干部作风等问题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一、选煤总厂车改的具体操作方案

选煤总厂车改主要是采用了“三化”式运作方案,即:一是职工通勤市场化。上交原5台通勤客车,改为租用公交汽车公司大客跑通勤,每趟按线路远近交纳费用,保证职工通勤和上下班安全。二是公务用车补贴化。取消副处级以下公务用车,改为发放通勤补助费,副处级领导每人每月1000元,副总级每人每月800元,各职能科室根据业务量大小每月50-300元不等,节约归已,超支自付,解决公务用车问题。三是保留车量包干化。为了便于工作,选煤总厂保留了3台正处级领导公务用车、1台值班车和1台货车,制定严格的费用标准,由司机对油耗、修理费和其它各种费用进行包干,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二、不比不知道的可喜成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选煤总厂通过实施车改达到了预期目标,彰显了“五大效果”:1、节省了资金支出。车改前,选煤总厂车队原有各种车辆16台,20__年11月—20__年10月共发生各种费用143万元,其中租赁费31.9万元,工资27.7万元,养路费、证照费等17.1万元,修理费21.2万元,汽柴油、油、配件费等40.5万元,差旅费等4.6万元。车改后,选煤总厂仅余车辆5台,各项费用大幅减少,20__年11月至今,保留车量发生费用52.9万元,其中租赁费13万元,工资12.5万元,养路费等费用4.2万元,修理费7.8万元,汽柴油等13.6万元,差旅费等1.8万元;再加上为方便工作而新增的公务用车补贴19.2万元、交纳汽车公司通勤费29.7万元,总计费用101.8万元,比车改前减少了41.2万元,实现了节约资金的目的。2、精简了辅助机构。选煤总厂车队原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原有43名职工,其中9名管理人员(7名副科级以上干部,2名干事),34名工人,车改后,车队机构撤销,其中33名干部职工重新分配工作,支援了生产建设;10名干部、职工并入办公室管理,达到精简了辅助机构的目的。3、提高了工作效率。车改前,有这样一句话,叫“管车的不好管、要车的不好要、配车的难调配”,生动地形容了选煤厂公务用车状况。各部门一有外出任务就要车,没有车就等靠,影响正常工作,为此各部门与车队经常因车辆分配问题发生争执。如今,副处级以下厂领导和各部门都有了通勤补贴费,发生外出任务不等不靠了,厂领导也与职工一同出入,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领导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4、保障了通勤安全。过去由厂通勤车接送职工上下班,由于北方冬季路滑,再加上车辆状况不好,通勤车经常中途发生故障,既影响正常工作,又威胁职工安全,企业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如今,与汽车公司签订严格的服务合同,车辆途中发生故障将由公交公司包赔损失,降低了企业风险,保障了职工上下班安全。5、积累了改革经验。选煤总厂通过车改,走出了一条以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之路,既为该厂其它部门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同时也为集团公司探索“以转变经营机制,‘砍掉成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三、不得不说的稳妥措施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部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思想不统一不能改革,时机不成熟也不能改革,条件不具备更不能改革。选煤总厂的车改,同样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为保证车改顺利实施,减少矛盾激化,选煤总厂针对各阶段特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1、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

一是统一领导的思想。车改作为一件涉及职工乘车安全和领导集体自身利益的大事,它的重头戏就是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当前,有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公务用车不单纯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正因为存在这种特权思想,无形中增加了车改的阻力。选煤总厂主要领导看到这一情况,认识到车改要想得到职工拥护,首先就要统一领导集体的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消除这种特权思想。为此,他们通过开会讨论、个别谈心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领导集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一名领导干部认识到车改对企业的现实意义,教育个别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树立改革意识、发挥表率作用,从而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保证车改顺利推进。二是细致的调查论证。制定车改方案是实施车改的关键。为保证车改方案科学合理,选煤总厂由厂经营办牵头、工会参与坚持内查、外调相结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论证。内查,就是详细调查原车队运行状况,各种费用组成,发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各种方案的模拟和测算,分析不同情况的利弊,找出适合企业车改的运作方案。外调,就是到其它车改成功的企业进行参观考察,集团公司内部重点考察了热电厂,外部到了大庆等地实施车改的企事业单位,求取真经,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大量的调查论证,最后形成了两套六种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和可靠的参考依据。2、组织严密的实施过程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2

根据省纪委有关公务用车改革的文件和省委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市开展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调查研究和制定方案工作,经过广泛听取各单位各方面的意见,多次组织讨论修改,制定了本方案并报经省纪委领导同意,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我市首批公务用车改革单位的各项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按此方案组织实施。一、公务用车改革目标通过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现以下目标:1、有效控制公务用车购置、使用、管理、保障的财政开支,从20__年起实现公务用车经费开支的零增长;2、减少和消除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领导干部“专车化”,纠正“公车私用”、“公车滥用”、“公车开支挤占办公经费”的不正之风,坚决遏制“以车谋私”的腐败现象;3、充分调动党政机关广大干部支持参与公车改革的积极性,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公务用车观念,鼓励个人购车,提倡乘坐、租用公共交通工具;4、试点引路,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货币化、市场化、社会化。二、公务用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以省纪委《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见》为依据,在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时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有利于工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保证开展业务工作所必需的交通条件,正常工作不能受到影响。要避免因车改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发生。(二)有利于节约。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体现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要求。实行车改后,在公务交通方面的财政支出要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三)有利于廉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务用车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车改后能够加强有效管理文秘站:监督,防止出现新的问题。(四)有利于稳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与我市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制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得到多数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车改后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干部群众满意。三、市直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和对象首批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单位和对象确定为:由市财政全额保障的市直党政群机关x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对象为上述单位的在职公务人员(不含离岗退养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市四套班子领导不列为首批改革单位和对象,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推进情况,待时机成熟,适时进行改革。四、公务用车改革的实施步骤及方法(一)取消个人公务用车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自发放个人公务交通费之日起,除经审批留用的执法执勤车辆外,所有公务用车全部停止使用,并组织上交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发放个人公务交通费1、市直机关个人公务交通费的标准:(略)各县(区)参照市直单位个人公务交通费标准,根据其相应的工作职能、职责,制定本县(区)个人公务交通费标准,报市车改办备案后执行。2、个人公务交通费的使用。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单位的干部职工,领取个人公务交通费后,除执行特殊公务(即:本方案“单位特殊公务交通经费实行定额包干保障”一节中明确的七种情形)以外的公务交通经费一律由个人公务交通费支付。3、个人公务交通费标准的调整。个人公务交通费标准的调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满足公务交通基本开支需要为目标,视情况适时调整和增加。本方案所制定的个人公务交通费标准,是参照__市的标准而制定的试行性标准,随着今后财政承受能力的增强以及车辆规费、市场油(物)价上涨情况,再适时调整增加标准,确保公务人员履行公务交通经费的需要。4、市直机关个人公务交通费发放办法。市直机关个人公务交通费由市财政局统发至各单位,再由各单位分发给个人,发放时间自取消各单位公务用车并上交市车改办之月起实施。。5、鼓励领导干部个人购买小汽车。凡参加公务用车改革的市直单位(20__年5月1日前任职)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实职)干部,在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出台之日起至20__年年底止,个人购买小汽车并以本人或配偶名字入户的,市财政可以给予一次性预领两年本人的公务交通费。预领时,先由个人向所在单位提交书面申请并出据购车发票,经所在单位审核,并填写市财政统一印制的申请表格,由单位负责每月集中办理申领,再由市财政局在次月核拨至单位,个人在单位领取。(三)对单位特殊公务交通经费实行定额包干保障1、单位定额交通经费的标准。依据各单位、各部门编制人数,市财政按在职人员每人每年1000元定额包干拨给单位。节余留用,超支不补。2、单位交通经费的使用范围。单位交通经费用于单位特殊公务交通租用车辆,用于内部特殊岗位、特殊公务乘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费开支,用于执法执勤车辆开支。使用单位公务交通经费租用车辆或发给出差人员交通费,要严格控制在下列范围:①负责承办全市性的重要活动或全市业务系统会议的会务工作;②实施职责范围内的抢险救灾、处理突发案件、事件以及市领导安排的紧急现场办公活动;③必须使用本部门执法执勤车辆的公务活动;④接待上级部门和外省、外市兄弟单位客人;⑤保障离退休干部用车;⑥参加省的会议或到省送领机要文件、急件及材料。⑦由单位领导决定实施的科以下干部职工到城区范围以外的调研或检查工作。3、单位制定内部特殊公务交通费的参考标准。各单位内部特殊工作岗位需要保障必要交通费的,由单位自行制定方案,经单位干部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报市车改办备案后执行。经费在单位交通经费中解决。各单位制定内部特殊公务交通费标准时,可以参考以下标准(不含伙食及住宿费)执行:(略)(四)保留执法执勤车凡专门用于执法执勤的专门车辆,留给单位使用。一并纳入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集中停放与管理。市财政按每车每年包干经费3.8万元拨给单位包干使用。确定留用执法执勤车的步骤为:(1)用车单位提出拟保留执法执勤车的报告,说明车辆配备的法规依据、种类、用途;(2)由市车改领导小组逐个单位审定;(3)统一组织向社会公示。(五)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1、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的组建(1)为防止公务用车改革以后出现的公务用车保障脱节问题,市拟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承担车改单位必须的公务交通保障任务。(2)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以接收市直公车改革单位拟留用的70至110台车辆及其司机为基础,市政府以车辆及司机(带薪)作投资,先组建一个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按留新选好、科学搭配的原则,在公车中选留小轿车、面包(商务)车、中巴车等。凡在市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之日(即20__年12月30日)以后购买的新车一律留给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使用。(3)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初期职能,以保障市直单位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后的必要公务交通为主,随着其发展成长,逐步转变为公司化、市场化运作的企业。(4)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独立组建,其营运管理的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由车改办组织选择本市具有客运资质的运输企业负责组建。组建后,由市车改领导小组领导,负责组建的原企业管理。(5)车队接收公务车辆的原职司机随车调入车队,其供给关系也随之调入,其身份及工资级别待遇保持不变。车队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司机聘用实行合同制。(6)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要以优质服务、安全可靠为方针,与市车改办共同制定机关租用车辆方式方法,收费标准及结算办法、服务承诺等。2、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及其公务人员租用车辆(1)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及其公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租用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的车辆,属公费支付租金的实行优惠价,由个人支付租金的实行保本价。运营中,优先保障公事、急事,优先保障预约,优先保障领导干部。(2)各单位公款租车业务归口一个部门承办管理,建立严格的登记结算制度,注意节约,严控开支,租用车辆及费用及时公示。防止出现新的“公车滥用”问题。(六)拍卖其余公车1、选留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的车辆后,其余公车委托拍卖机构公开拍卖,拍卖所得收入全部收归市财政。手续不齐、到期报废等不符合拍卖条件的车辆,车辆拍卖不能成交的车辆,集中移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2、公开拍卖先机关内部公开拍卖,后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公车由市车改办组织有关部门向社会公选有资质、市场信誉度高的车辆价格评估机构评估后,再向社会公选有资质、市场信誉度高的拍卖机构组织内部拍卖,内部拍卖是以86个市直改革单位在编在职干部职工为竞买人的集中拍卖(并非指某部门内部)。起拍价不能低于评估价,拍卖不能成交的再向社会公开拍卖。公务用车改革单位的在编人员均有资格参加竞买。内部拍卖中体现优惠政策,拍卖车竞价时出现原乘用人与其他人员出价相同的,优先给原乘用人。一次清款的优惠10。分期支付购车款的必须在3个月内付清。3、拍卖公车后办理车牌号码变更的办法为了防止公务用车改革后出现牌号混乱的现象,拍卖给私人的公车车牌号统一进行变更。选留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的车辆的车牌号码全部取消,由市公安交警支队呈请省总队同意后,重新编号,办理随车的文件资料,以便于公私车辆牌号识别管理、监督。拍卖的公车原牌号不随车拍卖,由市车改办协同市公安交警部门统一安排新牌号后,再组织拍卖(定编证收回)。由公车改革发生变更的相关手续及随车文件资料由市车改办协同市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统一办理,办理过户必须的手续费除上交省的以外给予减免,需上交省的费用由个人负担。(七)公车改革后单位和个人交通的补充措施1、大型公务交通活动的保障属于全市性的活动(不含业务系统会议、办班)的交通,可以租用公共交通工具,租用经费由承办单位提出申请报告,经市长办公会议审批后由市财政专项拨款解决。2、公务人员个人公务交通保障。公务用车改革后,个人的公务交通由个人自行选择,各单位不得再承办由公款支付的用于接送人员上下班及其他应由个人解决的公务用车保障。市车改办协调市公共汽车公司、市汽运总公司开设公共汽车线路站点,供个人选择。(八)公务用车改革后富余司机的安置公务用车改革后,富余司机按照“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原则,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安置。除随车调入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的司机外,其余司机可采取下列措施妥善安置:1、本单位有编制而又有工作需要,本人具备条件的可鼓励其报考公务员。2、个人自愿退职自谋职业的可按政策办理退职。3、凡临时聘用的司机、合同制的司机,聘用期满的,不再延续聘用期;合同期满的不再续签新合同,按合同规定办理解除聘约,解除合同。4、到达离岗休养条件的安排离岗休养。五、公务用车改革的纪律要求(一)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公务人员,要充分提高对公务用车改革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有关公务用车改革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决策上。自觉执行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准公开发表与上级确定的公务用车改革方针、原则相对立的言论、不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消极执行公务用车改革的有关规章制度。(二)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公务用车改革各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对所属人员的思想教育,自觉维护公务用车改革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严格遵守执行公务用车改革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标准制度,严禁虚报冒领,防止利用新制度的漏洞谋取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三)对已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单位的公务人员发生违反规定具体行为的,依据《办法》实施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并制定《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和举报,有效维护公务用车的秩序。(四)参加公车改革的单位,对现有的公车必须如实上报,不得隐瞒。产权不清的,已经报废仍在使用的,公车挂私牌的,不得擅作处理。公车改革过程中,各单位对现有车辆作为政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公示。公车改革后,由市车改办对各单位留用执法执勤车向社会公示,以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五)公车改革后,各单位要建立人员外出公务活动档案,真实记录和反映公务人员领取交通费情况,建立完善租车登记制度,堵塞漏洞;车改办集中组织各单位向社会有资质企业招标,按质优合理价中标的原则,确定公车维护、加油、保险等中标单位,实行定点维护、定点加油、定点保险,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公车改革工作监督检查,加强对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案件的查处,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对违反公车改革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并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六、组织试点的工作安排(一)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单位(略)(二)实施试点及全面推行的时间安排20__年6月起组织实施试点工作,试运行三个月后,10月份起全面推开市直其他单位的公务用车改革。七、制定完善公务用车改革方案配套措施(一)根据实践情况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公车改革的配套措施。(二)实行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主要领导同志公务用车改革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统一步调,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各项工作落实。(三)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运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支持和拥护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四)针对公务用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我市交通管理部门,公共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要抓住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有利机遇,调整经营管理策略,采取新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务交通保障的双赢。八、公务用车改革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等同志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委办、市府办、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人事局、市劳动社保局、市物价局、市法制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市纪委开设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负责承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业务工作。同时组成以市纪委领导牵头,五套班子机关领导同志参加的公务用车改革监督检查小组。市直、各县(区)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单位要参照本方案的原则、方法,大力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全面实行全市公务用车货币化、市场化、社会化。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3

江西省上饶市农垦办的吴先亮准备外出办理公务,他先打开了手机――在“滴滴政务版”app上发出用车申请,经过后台的本单位审批员审批,10分钟后车到了。

“行程结束后,我和司机在各自手机上共同确认订单,系统记账,无须现金付款。”吴先亮告诉《t望东方周刊》,“十分方便。”

自全面试运营一个半月后,“滴滴政务版”于2016年6月1日在江西省上饶市正式运营――在上饶,“滴滴政务版”将服务上饶市直机关4000多名公务员。

这是滴滴宣布可提供公车解决方案以来,与地方政府的首次合作。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俊卿此前担任上饶市委书记,他是此次改革试验的力推者。他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公车改革的目的不是限制用车,而是要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车改难在基层

中国的“公车改革”最早始于1994年。20多年来,各地政府不断试点,却一直未有大的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浙江、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先后推出公车贴标、GpS监控等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尝试将“车轮上的腐败”关进“笼子”,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车改之难难在何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改革初期,最大的难题在于改变现行公车体制的既得利益群体,即享有专车的官员的观念。但这个难题已由中央开始破解。”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车改”。

这次改革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改起,范围涵盖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并明确了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的具体标准。

“对本轮车改,大部分干部都是欢迎和支持的。”叶青向本刊记者表示,“毕竟对于处、科级干部来说,以前没有专车保障,车改后有公务交通补贴,有助于保障正常工作。”

但是,新一轮车改也引发了新的争论,“不够用”“倒贴钱”的声音时有所闻。有媒体报道,调研减少成为公车改革后的“新忧虑”。

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但实际上,同一行政级别的不同岗位,对用车的需求大相径庭;即使同一地市,有的县乡比较偏远,用车需求也不一样。

以上饶为例:从上饶所辖区县中最西边的鄱阳县,到最东边的广丰县,跨度达236公里;若从市区到最偏远的乡村调研,即便不考虑路况,也要行程上百公里。

“车改之难在基层。”陈俊卿说,“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城区的公务用车相对集中,而地市的用车往往辐射到县乡一级,情景更为复杂。因此,一刀切的平均主义不能解决不同岗位的用车需求。”不同场景需要不同方案

对于新一轮车改中出现的问题,叶青的建议是区分“车补区”和“出差区”。

“车改补贴,补的是近距离出行,是干部一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时间内的公务出行,而不是出差。”他建议对公务区域进行细分,超出某区域的公务应另行报销或补贴。

这也是上饶市车改思路的出发点:先根据不同的区域范围,将公车使用划分为不同的用车场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场景设计改革方案。

上饶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夏虹剑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改革后的用车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在规定区域内办公就自己解决,用车补;到规定区域外,视情况在公车平台上派车;如果是去省里开会,可能就坐高铁,有出差补助。”

改革方案将用车场景范围明确到街道。在享受车补的区域内,参改的公务人员需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补偿办法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其具体标准为:正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副厅(局)级每人每月16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98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550元;科员及以下(含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则为每人每月500元。

车改的挑战在于,在车补区域之外较为偏远的用车场景如何设计。因其用车需求并没有规律和标准,如何对此类用车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技术上难度不小。

比如去省里办事,一个人去,坐高铁往返只需200多元,肯定比出车成本低,但如果是5个人包车,出车费用就只需要800多元,比高铁划算。又比如,教育部门去省里常常要搬运很多教材资料,包车就比高铁更合理。

解决这个难题,正是上饶市与滴滴合作的初衷。

此前,滴滴已经推出了“滴滴企业版”,设定了因公用车时间段、上下车地点、车型、每月允许的因工车费上限等。

“我们已经服务过上万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等大型集团,拥有多元化的企业用车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和强大的调度能力,这为‘滴滴政务版’的落地积攒了大量经验。”滴滴副总裁、政企用车业务负责人杜锦程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6年1月15日,上饶市人民政府与滴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滴滴将根据上饶市的公务出行需求,为上饶市提供“互联网+政务用车”服务解决方案。其具体合作方式是,上饶市城投集团公司成立子公司――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上饶车改的平台组建运营,滴滴则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3月18日的动员会上,时任上饶市长马承祖(现任市委书记)承诺,上饶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不会影响正常的公务出行、不会影响特种行业和应急工作、不会增加各级财政负担、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2920辆车被封存

2016年3月31日,上饶市对取消的公车全部统一原地封存。按照要求,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后。到期没有封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说明原因,并在全市通报。

上饶市发改委公车改革负责人姚晗向《t望东方周刊》介绍:“全市车改前公车数量为6254辆,按车改政策,市县除11个执法执勤部门保留车辆、三大平台保留车辆及实物保障车辆等允许保留的车辆外,3月31日封存车辆为2920辆。”

车辆封存之后,按照《江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上饶市组建了三大平台,以对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等车辆进行调度。

其中,一般公务用车服务平台保留车辆10%;综合执法用车平台保留车辆不超过50%;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则保留35%以内。

“现在,上饶市重大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平台有74辆公车,市直机关综合执法用车平台有51辆,市级一般公务用车平台有100余辆。我们的司勤人员也精简到107人,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功能不断完善,人员还有可能精简。”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清永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测算,车改后我们的节支率为7.44%。”姚晗说。

计算结果显示:车改前的费用包括司勤人员支出、车辆年均置办费和运行费;车改后的费用估算则含保留的司勤人员支出、保留涉改车辆运行费,公务交通车补,以及其他涉改费用。

叶青对此的估算更为乐观。

“算上燃油费、车辆折旧费和司机人工费,一部公车养下来每年大约需要13万元。借助滴滴,又可以省下一笔费用。粗略估计,每年能省下三分之一的开支。”叶青说。公务用车也有淡旺季

“我们4月派出了450单用车,5月份派出550单,没有产生任何混乱。”余清永向本刊记者表示,改革初期,平稳过渡很重要,确保公务出行是第一要务。

余清永称,一般的租赁公司或管理服务中心,往往并不具备能够充分匹配供给与需求的调度系统。但是,借助滴滴的大数据系统和技术平台,公司完全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岗位和不同时间用车不均衡的问题。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杜锦程表示:“政府用车行为很多时候和企业类似,例如都有包车下乡、接送机、临时调度应急车辆等需求。不过,政府用车还是与企业用车有一定的区别,往往一个用车场景,需要单独配置一系列的调度、支付方案。”

比如,一般企业用车多是送达一个指定地点,但公务调研则常常是连续去往多个地点。针对这个就设计了一个包车模式,按公里数和时段同步计算。还比如,干部下乡是否过夜也有区分。

滴滴在设计产品和提出服务方案前,对车改后公务员出行的难点及痛点作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并在上线前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数次优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政府而言,用车不仅要求控制成本、高效调度,还要求监管透明。

“借助滴滴的全程监管和云记录,不仅可以事后追溯用车实况,避免公车私用,还可以据此核算,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财政作出更科学的预算。”陈俊卿向本刊表示,“对于踏实调研的人,不仅不能让他倒贴钱,还要给予支持,加大预算。”

“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我们的用车场景也将逐步完善。”他说。

尽管目前用车使用率不算太大,但随着每个县镇车改的展开,未来还会增加车辆。

不过,由于改革时间尚短,政府用车的季节性波动带来的对平台调度能力的考验还在后面。

一个明显的预期是,公司的派车量在下半年可望增加。譬如水利部门,在防洪防涝期间,派车量会明显上升。而发改委的外出调研在下半年也会增加。2016年3月31日,工作人员在上饶市锵铅县封存公车

这也正是基层车改的难点所在:如果车辆太多,淡季必然会有闲置;如果车辆太少,到了用车旺季则会影响工作。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4

让老白干酒股价一飞冲天的是公司的一纸定增公告,但这份定增不仅仅是融资那么简单,它实现了资本市场多年对老白干酒的改革夙愿。在国企“混改”如火如荼的当下,老白干酒不但拉开行业内国企改革的序幕,也有望成为后来者的标杆。

实际上,在老白干酒改革的同时,资本市场上的a股国有企业正在掀起一股“混改”的热潮,针对上市公司的、或者集团层面的,甚至是将非上市资产注入的。方法各有不同,效果各有差异,但无论如何,避免以“混改”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则需要阳光化的设计。

白酒混改第一枪

定增方案推出之后,老白干酒股价连续收获三个涨停,之后股价又一路上涨了近六成,这份上市后首次再融资的定增方案,将老白干酒领向了行业的最中央,因为这是一份市场期待了多年的改革方案。

2014年的12月2日,停牌不到两个月的老白干酒公布“混改”方案,公司以定增的方式将战略投资者、经销商和员工持股计划统统打包在内。增发完成后,大股东衡水老白干集团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36.11%下降至28.88%,但仍守住控股股东的地位,衡水市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按照定增方案,老白干酒将以23.58元/股的价格定增3500万股,募资8.2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偿还银行贷款不超过3亿元。

此次定增发行对象为汇添富-衡水老白干酒员工持股资产管理计划、汇添富-定增盛世添富牛37号资产管理计划、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泰宇德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鹏华基金增发精选1号资产管理计划。

其中,汇添富-衡水老白干酒员工持股资产管理计划拟由公司830名员工持股计划认购1.28亿元;汇添富定增37号由老白干酒部分优秀经销商以自筹资金不超过1.48亿元认购,鹏华增发1号由公司部分优秀经销商以自筹资金不超过1.4亿元认购。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白干酒的员工持股计划中,包括董事长刘彦龙、总经理王占刚在内的13名董监高总计认购不超过2395万元,占本持股计划总金额的18.77%;其余817名员工总计认购不超过1.04亿元,占员工持股计划剩余总金额的81.23%。

对于老白干酒的一众高管来说,近年来在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的情况下,上市酒企业绩屡创新高,相关公司管理层的年薪也跟着水涨船高。然而与其他十几家白酒公司相比,老白干酒的管理层则无法分享业绩上涨带来的薪水提升,公司众高管6年时间竟然几乎从未获得上市公司加薪。

根据老白干酒2013年年报,包括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管理层年薪合计仅为137.39万元,这还包括了已经离任的董事长张新广在内的7名高管成员,若扣除后,公司高管的总体薪酬还不足百万,不但5年内没有加薪,还在2013年内全面降薪。

原董事长张新广原来的税前工资为15万元,总经理刘彦龙12万元,2013年年底刘彦龙上任董事长之后并未加薪,新上任的总经理王占刚甚至只有8.33万元的税前收入,而3300元钱还是升职后加薪得到。

在上市的15家白酒企业中,老白干酒众高管年薪仅高于皇台酒业(000995.SZ),而后者为了摘帽不但高管薪水低,公司员工人数也相应做了精简。但老白干酒却是营收净利双双大幅增长。

低得离谱的管理层薪酬,难免造成管理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久拖不决的激励机制成为老白干酒业绩释放的阻力之一。除亏损的皇台酒业之外,老白干酒也成为唯一一家近4年来,净利率仅仅个位数的白酒上市公司。

老白干业绩释放

“此次定增不仅解决了市场多年期待的老白干改制问题,而且员工和优秀经销商入股,最大范围把核心利益相关者捆绑到一起,实现了多方股东的利益一致化,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方案。”招商证券分析师董广阳在定增方案出炉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积极评价。

之所以投资者和机构对老白干酒表现出如此积极的态度,是因为老白干酒之前一直被怀疑人为压低了公司的业绩。随着公司高管、员工、经销商与上市公司利益的捆绑,困扰老白干酒多年的人为业绩压制即将迎来修正,而业绩的提高自然带来估值的重新认识。

预收款一向被认为是白酒企业的利润“蓄水池”。在行业景气度转淡之后,酒企的预收款大都急剧缩水,而老白干酒却逆市迭创新高,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老白干酒实现营收不过12亿元出头,公司预收款已经达到创历史纪录的8.59亿元,而2013年年末这一数值仅为3.96亿元。

收入不成问题,利润却一直难见增长。最近4年来老白干酒的净利率只有个位数,与行业三成以上的净利率形成鲜明对比。

从老白干酒的存货来看,2013年公司营收刚刚超过18亿元,存货超过11亿元,且大部分都是产成品和半成品,在所有上市酒企中,老白干酒存货占营收的比例明显偏高。在白酒最风光的这几年,却看不见老白干酒任何释放业绩的动力。

参考可比公司古井贡酒(000559.SZ)和金种子酒(600199.SH),老白干的合理净利率在15%-20%之间,是目前的4-5倍。申银万国分析师金凤指出,此次定增将使老白干酒利润释放空间打开,市值有翻番空间。

实际上,在老白干酒之前,包括金种子酒、沱牌舍得(600702.SH)在内的其他酒企也都先后传出改制的信息,但金种子酒以条件不成熟为由暂时终止引入战略投资者,沱牌舍得则刚刚公布大股东沱牌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公告。要说明的是,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大股东层面进行改制而非上市公司。

沱牌舍得的大股东沱牌集团于1月15日宣布以12.19亿元的价格出让控股权,但复牌之后沱牌舍得的股价高开低走,两个交易日就跌去了13%以上。市场显然对老白干酒的方案更加热情,而对沱牌舍得的方案表现冷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江淮汽车(600418.SH)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难题。

江淮汽车整体上市

2014年12月25日,证监会核准了江淮汽车的整体上市方案,但公告批复后的首个交易日,江淮汽车不涨反跌,明显不如其他车企股价的表现。江淮汽车整体上市方案出炉之后,公司股票上涨不到四成,这或许已经表明了市场的态度。

上市国企改革,主要的路径无非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管理层及员工持股或者是整体资产打包上市。江淮汽车采取的方式就是集团资产整体上市,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层将获得持股的机会。

江淮汽车在2014年7月推出了整体上市方案。公司拟通过向江汽集团全体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江汽集团。重组完成后江汽集团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与业务、资产直接相关的员工并入江淮汽车,江汽集团将予以注销。

根据方案,江淮集团的预估值为63.98亿元,增值率超过两倍。购买的资产具体包括:安徽江汽物流有限公司75%的股权、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安徽江淮专用车有限公司56%的股权、合肥车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合肥江淮汽车担保有限公司15%的股权、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17.29%的股权、安凯客车(000868.SZ)20.73%的股权共7家江汽集团控股或参股的公司。

在江淮集团的股东当中,合肥实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下称“实勤投资”)持有江汽集团4.63%的股权,实勤投资的主要合伙人包括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在内的160名公司高管和骨干。整体上市完成后,实勤投资将持有上市公司2927.02万股,占到了1.92%。

江淮汽车管理层实现持股可以说是“蓄谋已久”。2013年12月,管理层持股的实勤投资出资约1.85亿元获得了江淮集团4.63%的股份,短短几个月之后,江淮集团就实现了整体上市,而管理层手中股份的评估值就大幅升值了60%。

“此次集团整体上市是公司国企改革的关键一步。通过换股合并,公司管理层从之前通过江汽集团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转变为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有利于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广发证券分析师张乐表示。

作为安徽“混改”第一股,江淮汽车的整体上市意味着集团剩余资产打包进上市公司之中。在此次注入江淮汽车的7家公司中,除了与汽车主业有关的资产之外,还包括了物流、金融担保等非主营业务。从重组公告给出的数据来看,这些公司目前的业绩表现不错。

方案出炉之后,江淮汽车股价勉强实现两个涨停,之后股价震荡上行,但最高涨幅也不过四成左右。重组预案停牌前,江淮汽车股价在10元附近徘徊,如今获批之后,股价却跌至不足12元。

其实,不能说江淮汽车注入的资产不是好牌,整体上市完成后,公司管理层利益绑定,公司进入业绩和市值动力释放周期。但众所周知的是,在国企上市过程中,国企必然是将最优质的资产先行拿去上市,剩下的资产即便优秀也与上市公司无法匹及。

从江淮汽车来说,虽然管理层的利益与上市公司已经捆绑在一起,但公司最优质的资产已经就在上市公司里面了。整体上市能否达到提升业绩的预期,则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一旦预期有变,那么国企“混改”的概念也无法支撑股价的上行。

从2014年前三季度来看,江淮汽车实现收入251.63亿元,同比下滑1.21%,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更是出现了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这里面是管理层主动隐藏利润还是公司确实遇到了经营困难,市场难以知晓,但这直接导致江淮汽车的股价在下半年几乎没有良好表现。

所以说,虽然国企改革概念注定要成为目前的主流,但如果是以集团资产注入的方式来实施,则要看注入的资产是否有着良好的业绩支撑公司未来股价的走势,否则一切都是概念。

继江淮汽车打响安徽国企改革第一枪之后,另一家省内国企海螺水泥(600585.SH)也“效仿”江淮汽车拉开改革序幕,同样是集团整体上市的方式,管理层也将实现持股,这似乎成了安徽国企改革的一个主要模版。

与老白干酒和江淮汽车局限于公司层面不同,在此次国企改革中,一些地方的格局显然更加宽广。在改革开放急先锋之地广东,此次国企改革中,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地方国资运作的平台,而不仅限于一个集团内部的资产装入自己的上市平台。

广州友谊以小吃大

连续9个一字板,这是广州友谊(000987.SZ)复牌之后的走势,这样的结果是公司从停牌前的不足10元/股直接冲到了最高24元/股之上。

广州友谊就是广州本地的一家百货商店,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下,公司主业早已经停滞不前,公司股价此次一飞冲天与主业可以说是毫无关联。这得益于广州国资委主导的百亿定增方案,通过此次定增,广州友谊将转为金融和百货双主业运营,公司将化身为广州国资委重要的融资平台。

广州友谊是一家收入和利润止步不前的地方国企。公司所处的零售百货业竞争充分。中信证券调研显示,当地的商业整体景气度仍处较低水平,预计公司经营主要以门店优化及内生提效为主,外延扩张将基本暂缓。受限三公消费及渠道竞争加剧的影响,预计2015年百货收入延续单位数负增长,净利润下降10.2%。

广州友谊的大股东是广州市国资委,显然,大股东没有办法如其他地方国企那样就企业本身或者集团层面进行“混改”,而是将广州友谊变成此次国企证券化的资本平台,由此打开政府融资更多的途径。

根据定增方案,广州友谊拟以9.4元/股的价格向广州市国资委等7家市属国有战略投资者定向发行10.6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其中88.3亿元用于收购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越秀金控”)100%股权,剩余约12亿元用于对越秀金控进行增资。

这7家发行对象分别是控股股东广州市国资委,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万力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广州市国资委认购55亿元,认购完成后,其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将从51.89%提高到54.22%,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越秀金控目前已拥有广州证券、越秀租赁、越秀产业基金、广州担保以及越秀小额贷款5家下属企业,截至2014年9月30日,越秀金控的总资产为430亿元,2014年1-9月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86亿元和5.79亿元。

广州友谊目前的零售百货业务停滞不前,新增的金融业务既可以发挥零售与金融的协同效应,又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将越秀金控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以证券、租赁为核心的非银行金融控股集团。

广州模式-平台化运作

根据财政部在2014年7月的“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显示,不包含金融国企在内,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同期,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利润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5.3%。

在这2.6万亿元利润总额中,中央企业所占的资产比重不到一半,却实现利润1.7万亿元,占总额的65.4%,地方国企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2014年11月,广东省政府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营收或资产超千亿的大型骨干企业;二是省属国资70%以上集中到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资源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三是准公共性企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混合持股,二级及以下竞争性企业基本实现混合所有制;四是竞争性企业高管基本实现市场化选聘,董事会决策制衡机制完善;五是形成若干国资运营和投资公司,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高效国资监管体制。

显然,广州市国资委并不想局限于一个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在国资委研究中心主办的“国企改革:探索与前瞻”论坛上,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表示,有魄力的地方国资委会把所有旗下上市公司壳资源和未上市资产放在一起开始拼,广州友谊就是一个例子。

在刘晓丹看来,本轮国企改革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跟谁混?什么时间混?混到什么程度?

广州友谊选择的对象显然是国有与国有混,这并不是简单的入股,从参与定增的7家对象来看,包括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广州城投、广州地铁和广州交投都参与了此次定增,而这3家公司有着显而易见的融资需求。

而此次收购的核心――越秀金控为何甘愿做广州友谊的子公司呢?因为无论从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越秀金控的金融业务远胜广州业务日见西山的零售百货业。这只能说明,在广州友谊的改革上,广州国资委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金融业急迫的决心。

实际上,与其他地方政府相比,广州的国企改革不同在于其“格局”更大。华泰证券就指出,从本质上讲,广州的国企改革就是将其当成“政绩工程”来做,在国企改革的大旗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推升企业业绩,用业绩来刺激市场预期,最终在高企的市场预期下通过资产运营平台盘活国有资产,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淡马锡模式。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5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

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

发改产业﹝2017﹞10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国发〔2017〕72号)有关要求,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促进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一)优化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布局。推动产能向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体系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地区集聚,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应建设在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省份(根据行业设计规范,产能按照每年250天、每天两班计算。下同)。鼓励汽车产能利用率低的地区和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已有产能利用水平。

(二)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领域。引导现有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结合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技术要求和生产准入规范条件,鼓励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能力和技术水平。

科学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新建企业投资项目应建设在产业基础好、创新体系全、配套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地区,推动新增产能向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旺盛和传统燃油汽车替代潜力较大的区域集中。鼓励京津冀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发展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污染治理。严格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防范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鼓励汽车企业做优做强。引导汽车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品牌附加值,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支持汽车企业科学制定投资规划,强化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鼓励汽车企业之间在资本、技术和产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联合研发产品,共同组织生产。加快国有汽车企业改革步伐,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僵尸汽车企业退出市场。

二、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

(四)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原则上不再核准以下新建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投资项目:一是新建独立法人传统燃油汽车整车企业投资项目;二是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投资项目;三是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址新建投资项目。

现有汽车整车企业申请建设扩大传统燃油汽车生产能力投资项目,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上两个年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上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上年度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于3%;产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现有乘用车企业申请建设扩大传统燃油汽车生产能力投资项目,除满足上述条件外,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还应满足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五)明确跨细分类等投资项目核准条件。现有乘用车、商用车企业申请建设跨细分类(乘用车细分类为轿车类、其他乘用车类,商用车细分类为客车类、半挂牵引车及货车类)投资项目,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具有拟生产产品的完整研发经历、专业研发团队和正向研发能力;拟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上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申请新建专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企业应具备产品开发的能力和条件,拟生产产品技术水平先进。

申请新建发动机企业投资项目,除符合现有规定外,拟生产的汽油发动机升功率应不低于70千瓦,柴油发动机升功率应不低于50千瓦。

(六)规范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项目条件。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包括现有商用车企业生产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应符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第27号令)的要求。申请新建纯电动商用车企业(包括现有乘用车企业生产纯电动商用车)投资项目,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企业具有完整的研发经历、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拥有整车及驱动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及轻量化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建设内容包括高性能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及整车(车身成型、涂装、总装等)生产体系;新建企业具有产品质量保障、销售和售后服务、运营监管等能力,拥有拟生产产品的注册商标和品牌所有权;拟生产产品的能耗、续驶里程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有纯电动汽车企业申请建设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上年度产能利用率应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新建中外合资轿车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中外合资企业数目的规定仅适用于传统燃油汽车,新建中外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按照《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办理核准。

燃料电池汽车投资项目参照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执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资项目参照传统燃油汽车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七)调整汽车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实行核准的汽车投资项目按《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执行。新建专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不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其他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投资项目,调整为报送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三、加强汽车产能监测预警

(八)建立汽车产能信息报送制度。汽车整车、发动机、车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将上年度相关产品产量、建成产能、在建产能和规划产能等情况,于每年1月底前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及时掌握本地区汽车整车、发动机、车用动力电池产能变化情况,于每年3月底前将本地区上年度产量和产能汇总情况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九)加强汽车产能和预警。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建立年度汽车产能核查和信息工作机制,及时汽车产能变动信息,加强产能预警,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合理投资。省级发展改革委要完善本地区汽车产能监测体系,深入分析研判本地区产能利用率变动情况,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和及时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努力使本地区汽车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四、规范汽车产业监督管理

(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汽车投资项目管理和汽车生产准入管理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产品准入标准和行业规范条件,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效率。推动汽车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通过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在汽车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领域,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十一)健全行业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僵尸企业。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被特别公示的企业应接受保持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的核查,符合要求的,取消特别公示;特别公示期满未达到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的,暂停其生产、销售活动。

(十二)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3号)、《国务院关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本意见的规定,健全核准、备案的规则和程序,依法依规办理汽车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并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时将核准备案信息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汽车投资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准确掌握汽车投资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和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做好投资服务工作。

(十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对各地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本意见的要求开展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情况,适时开展专项督查。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6

[关键词]税制改革;英国税制;德国税制;法国税制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0-0058-05

一、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近期税制改革背景

继20世纪80年代世界性减税浪潮之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从1990年开始,在相对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中,实施了以财政健全化为目标的财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成效显著,2000年财政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英国除了努力削减财政支出以外,在1994年、1995年和1997年分别颁布实行了以调整所得税税基和提高碳水化合成油税税率等为主要内容的增税政策,从而将1993年高达7.8%的财政赤字成功地扭转为1998年的财政盈余。德国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改革将1996年的财政赤字转变成2000年的财政盈余。同样,法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也得到了稳步增长。但是,从2001年开始,受it泡沫破灭和“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英德法等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出现了财政赤字日益扩大的现象。

针对经济和财政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税制改革方案。以下是对英、德、法三国近期税制改革动向(截至到2006年5月)的较为详尽的介绍。

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近期税制改革主要内容

(一)英国的税制改革

2006年3月的英国的政府预算报告中制定了6个经济政策目标:(1)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2)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3)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4)构筑公正的社会;(5)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6)保护环境。遵照这些经济发展目标,英国2006年度税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税的改革措施。(1)个人所得税。调整个人所得税是2006年英国税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为:第一,调整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次(仅调整了各等级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和下限,税率仍采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率);第二,提高宽免额,尤其是对老年人适用的宽免额的调整幅度较大;第三,增加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前扣除标准(具体改革方案详见表1)。(2)公司所得税。从2006年4月开始,将原先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两档优惠税率(0%,19%)统一为一档低税率(年利润额在0英镑~30万英镑的中小企业统一适用19%的低税率),而基本税率仍维持在30%的水平上。公司所得税累进级次调整情况(详见表2)。(3)遗产税。2006年起,遗产税零税率适用限额(inheritancetaxthreshold,遗产税起征点)比此前提高3.6个百分点,起征点具体调整为从275,000英镑上升为285,000英镑。此外,从2007年到现任政府卸任之前,遗产税零税率适用限额每年都会有小幅提高。今后几年的遗产税零税率适用限额分别是:2007年为300,000英镑;2008年为312,000英镑;2009年为325,000英镑。

2.间接税的改革措施。2006年的英国税制改革除了对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遗产税等直接税进行调整以外,对一些间接税种也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案。(1)增值税。增值税是英国主要税种之一,从1973年开始实行征收增值税制度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税法中规定,年增值税应税销售额超过60,000英镑的纳税人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依法履行纳税登记义务。为了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从2006年4月1日开始,将增值税起征点从60,000英镑提高到61,000英镑。(2)其它间接税。其它间接税种的改革内容有:第一,提高碳水化合成油税的定额税率,从而抑制污染物排放;第二,调整汽车税。具体措施为:提高对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高于225g/km的汽车适用的税率,同时对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低于225g/km的汽车,按照排放量的不同指标进一步降低其所适用的定额税税率;第三,提高气候变动税(Climatechangelevy)和垃圾掩埋税(Landfilltax)的定额税率,即2006年4月1日起,垃圾掩埋税定额税率由18英镑/吨提高到21英镑/吨,对于气候变动税,从2007年4月1日开始适用新的税率(税率调整情况参见表3),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德国的税制改革

近几年,德国经济一直未能走出持续低迷的萧条态势,2005年2月其失业者人数超过了500万,是二战以来失业率最高的一年。在此背景下,此次税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为:减轻企业(雇主)的负担,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减少税前扣除等免税规定,增加财政收入。两党联盟政权的主要税制改革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调整若干税收优惠政策。(1)废除与解雇补偿金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德国原税法中规定,企业按照合法程序解雇雇员时支付的解雇补偿金(也叫退职金),在考虑被解雇员工年龄和工龄的基础上设置税前宽免额。例如,年龄在55岁以上且工龄超过20年的雇员税前可从退职金中扣除11,000欧元;年龄在50岁以上且工龄未满15年的雇员的税前扣除限额为9,000欧元;其他人员扣除限额为7,200欧元。但从2006年开始彻底废除了这一税前优惠措施。(2)取消与结婚以及生育补贴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原税法中规定,雇员可以享受雇主对其支付的结婚以及生育补贴的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政策(最高限额为315欧元),但《税制紧急计划法》规定,从2006年开始废除此项优惠措施。(3)取消住房补贴制度。原税法中规定,对于新购入并居住用的住宅,在购入后7年之内,户主可以得到免税的住房补贴,但从2006年开始取消了此住房补贴政策。作为此项改革的过渡性措施,《有关废除住房补贴的法案》中规定,在2006年1月之前购入的住房则继续给予补贴。

这几项措施可以为德国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幅具体数值如表4所示。

2.2007年税制进一步调整方案。为了履行1996年以原德国财政部长魏哥尔为首的欧盟领导人制定的欧盟《稳定与发展协定》中控制赤字率的义务,近两年德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致力于改善财政赤字状况,这在2007年的税制改革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提高增值税的基本税率,2007年1月开始将增值税基本税率由16%提高至19%;其次,提高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即由42%提高至45%,新的最高边际税率适用于年收入超过25万欧元的单身户主和年收入超过50万欧元的夫妇;第三,考虑到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免除了个人在继承家族事业时应交纳的相关遗产税。

(三)法国的税制改革

据法国经济与财政部2006年预算法案补充说明资料所述,2006年法国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促进就业;第二,保护国内购买力;第三,应对石油价格上升;第四,增强法国企业的竞争力;第五,简化个人的纳税手续,强化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信赖程度。据统计,通过2006年的税制改革可增加税收收入约1.96亿欧元。

1.直接税的改革措施。(1)个人所得课税相关改革。第一,所得税的通货膨胀调整(所得税指数化政策)。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对税制的影响,对所得税累进级次上下限作了指数化调整(见表5),累进级次上下限提高幅度平均约为1.8%(上调比率相当于除了香烟价格以外商品的价格上涨率)。在此基础上,2007年全面推进所得税减税政策,改革目标是通过简化税率表、降低税率来减轻中产阶级的税收负担(2007年减税方案将原6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4级,最高和最低边际税率分别为40%和5.5%)。第二,设置了税收负担上限(“税收盾牌”)。为了降低纳税人的直接税负担水平,并使纳税人负担的各种直接税总额占其收入的比重不超过60%,在设计新税制时制订了负担上限(bouclierfiscal,形象的比喻为“税收盾牌”)。这里的直接税主要是指所得税、财产税(国税部分)、不动产税、居住税(地方税部分),其中不包括为提供各项社会保障而征收的一般社会保险税。第三,其它措施。除此之外,扩大了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和优惠幅度,如提高就业补贴(ppe)、增加与再就业相关的搬迁费税前扣除额度、实施因更换工作而取得的不动产收益税收减免政策、提高购买或租用低污染车辆时的税额扣除标准等。(2)公司课税相关政策调整。第一,废除了公司税附加。原先在公司所得税基础上,再征收一道税率为3%的附加税(临时加征的额外税,其税基为公司税税额),而在2005年预算法中为了鼓励就业和促进投资则规定:2005年减半征收公司税附加,即税率下调到1.5%,2006年彻底废除了此项政策。①第二,改革公司匡算课税(iFa)制度。对于适用公司所得税的企业,不论盈利与否,都应按照销售收入额缴纳某一税率的公司匡算税(iFa)。原税法中允许将公司匡算税从企业当年或以后两年内缴纳的公司税额中扣除。此次税制改革对公司匡算税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方面,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幅度调整了公司匡算税税率,此项改革将减少7.5万个原先具有公司匡算税缴纳义务的企业,即7.5万个企业因此项改革而不必再履行公司匡算税纳税义务,同时,其余的7万户左右企业的税收负担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减轻。另一方面,为了简化公司课税制度,废除了在公司税额中扣除已缴纳的iFa税款的规定。同时,2006年开始盈利的企业仍然按照公司税的一定比例课征iFa(见表6)。预计,与此相关的财政收入增收数额为5.0亿欧元。第三,其它措施。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若干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如延长环境保护设备的特别折旧适用年限、提高试验研究费税前扣除标准、降低营业税(地方税的一种,也叫职业税)累进级次的上限等。(3)财产课税相关政策调整。此次税制改革中财产税改革内容占了较大的篇幅,主要调整内容有:第一,缩短了遗产与赠与税的累计课税时间;第二,对于兄弟姊妹之间的继承、赠与行为设定了基本扣除制度;第三,对个人财产税实施了通货膨胀(财产税指数化)调整。

2.间接税的改革措施。(1)降低了增值税电子申报资格的适用标准。原税法中具有增值税电子申报资格的纳税人仅为属于法国大企业管理局(DGe)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和销售收入超过1500万欧元的大型企业。此次税制改革中规定,只要销售收入额超过150万欧元的企业也可以进行增值税电子申报。并且,从2007年开始,前一年的销售收入额超过76万欧元的企业也被确定为具有增值税电子申报资格的纳税人。(2)废除了汽车税并调整了企业用汽车税。原税法中规定,对于个人和企业法人拥有的总重量超过3.5吨的车辆和法人拥有的3.5吨以下的车辆都应缴纳汽车税(地方税),但从2006年12月1日开始废除了此项规定。对于法人在法国登记的车辆,原税法中按照其马力征收了企业用汽车税(国税),而对于2006年1月以后登记的车辆,新税法中规定按照每公里行使中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来课征汽车税(见表7)。(3)对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大的汽车设置了汽车登记附加税。原先,在购买汽车颁发汽车执照时,按照汽车马力大小以及车型大小课征了汽车登记税(地方税),在此次税制改革中为了鼓励使用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少的汽车,对于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超过200g/km的车辆课征地方附加税(课税对象限于2004年以后开始使用的车辆),此项政策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按照以下税率执行(见表8)。

三、欧洲各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分析

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实施了5次较大的税制改革,在这些税制改革浪潮中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等都成为了每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迈入21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的税制改革又出现了新变化,这些新动向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引导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经济理论发生了变化,即从崇尚自由放任转变为寻求市场和政府资源配置的均衡点,实行有增有减的双向调节政策;第二,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问题成为此次税制改革中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欧洲各国税制结构日益趋同;第四,生态和环境相关税收制度发展迅速。

四、对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若干启示

(一)立足中国现实而设计税制改革目标和方案

各国在设计税制改革目标、选择税制改革方向和制定税制改革方案时,都能以国内外的现实条件作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本国的政治与经济体制特征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的税制改革,也应根据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结合原先的税收政策、未来经济的发展战略制定当前的税制改革方案,以适应中国经济短期与长期的发展要求。

(二)税制改革要重视国际税收竞争的影响

税制调整虽是一国范围内的事情,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一国税制变动和政策调整所产生的效应,往往会超出其国界,依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小,影响别国的税制和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以减税为主的世界性税制改革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将日益紧密,因此要重视国际税收竞争对中国税制和经济的影响,顺应世界性税制改革趋势并结合中国实际设计中国的税制改革方案。

(三)坚持税收中性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发达国家的税制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强调税收中性,大量简化税制,而20世纪末转向追求中性与税收调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税收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搭配。欧洲各国改革的实践说明,纯粹的税收中性是不存在的,税收中性的现实意义在于防止税收过度调控,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税收中性只有和税收调控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税收效率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项税制改革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利弊得失,因此必须在效率与公平、公平与简化之间做出权衡与选择。

(四)进一步完善税制结构

中国目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商品流转税比重偏大(2006年商品流转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3%左右),所得税、财产税以及行为税、资源税等其他税收比重过低(2006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仅为25%)。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得税在中国税收结构中的地位将会不断提高。因此,以商品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依然是今后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同时,适当简化税制,取消现行税制中不规范的困难性减免,减少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其他优惠也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地区政策、社会发展政策相配合;合并或取消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旧税种的同时增加一些新税种,如引入碳税、水资源税等保护环境和资源相关的税种。

注释:

①为了确保实施就业政策所需的财源以及削减财政赤字,在1995年的预算法中引入了公司税附加(当时税率为10%),并决定若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降低到3%以下之后(当时预计1997年即可达到此目标)废除此项政策。但是,此后赤字率一直居高不下,2001年高达6%,而次年赤字率明显下降(2002年赤字率为3%),2005年则降低到了1.5%。

②相关数值为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统计资料计算而得。

[参考文献]

[1]【美】锡德里克・桑福德.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第1-4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庆旺.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路[J].涉外税务,2001,(2).

[3]【美】亨瑞・J・艾伦、威廉姆・G・盖尔.美国税制改革的经济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明艺.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制度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shi”为你整理了这篇国资系统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总体目标,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国资事务中心及所属各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稳步上涨。

2020年,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上交区财政共671.38万元。其中:惠州市惠阳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利润分成款402.6万元;惠州市惠阳区金叶综合贸易发展公司利润分成款130万元;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红107.21万元;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股利分红31.57万元。

(二)经营性物业经济运行平稳增长。

2020年国资事务中心统管的物业房产类资产租金收益714.28万元、土地类资产租金收益66.23万元、房屋管理费等6.26万元。先后成功公开招租8宗物业,公招前月租金合计40925元,公招后月租金合计90502元,增幅为121%。全年租金收入共786.77万元,扣除相关税费全额上缴区财政共计662.77万元。

(三)依法依规处置国资事务中心统收统管物业及所属企业国有资产。

1.区征地储备中心盘整收回淡水街道桥背村山子顶24510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上建(构)筑物,收入补偿款1068.8万元(不含土地补偿款,土地补偿款由区环卫事务中心收取并上缴国库);

2.区征地储备中心盘整收回惠阳区河背东片区占用区教育局701.7平方米土地、区残疾人联合会1813.3平方米土地及民政局1227.7平方米土地,收入补偿款123.7万元;

3.按报废程序拆除了惠城区中山东路原惠阳县政府院内侨办楼侧96平方米房屋;

4.区征地储备中心盘整收回大亚湾西区新寮村地段16022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收入补偿款320.4万元;

5.淡水街道办盘整收回惠阳区淡水寮湖东路面积1870平方米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收入补偿款682.7万元;

6.惠城区盘整收回惠阳食品进出口公司位于第四十一学校项目土地,收入补偿款113.8万元;

7.惠阳建筑工程总公司车辆处置款收入3.5万元;

8.区木材发展总公司房屋处置款收入1219.6万元;

9.大亚湾盘整收回区经济开发总公司西区聚合地段428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收入补偿款2740万元;

10.区土地储备中心盘整收回惠阳区沙石土工程总公司淡水街道龙尾及秋长街道寨背地段43404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收入补偿款514.2万元;

11.区征地储备中心盘整收回惠阳区国隆实业集团公司淡水石桥村地段2591平方米中的1676.9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收入补偿款394.4万元;

12.区征地储备中心盘整收回惠阳区经济开发总公司淡水石桥下新屋地段1500平方米中829.6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收入补偿款247.3万元。

以上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共计7428.4万元。

(四)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我区国企改革,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是根据区委区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区国有资本结构布局,组建“2+n”个集团公司,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我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我区国有企业,开创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目前由国资事务中心起草的《惠阳区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待区委审定后由我中心、区城投公司、区经营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方案内容组织实施。

二是圆满完成国有56户“僵尸企业”出清工作任务。于2020年12月18日完成上级下达我区“僵尸企业”出清任务,其中:完成关停企业出清45户(其中:工商注销2户、股权转让2户、司法出清37户,兼并重组4户),特困企业完成扭亏为盈11户。

三是稳步实施劣势企业改制工作。根据我区国有企业实际及企业改制意愿,按年初计划对惠州大亚湾振新技术发展总公司、惠阳财贸实业发展总公司等2家国有企业实施改制。2020年12月11日经区国有企业改革联审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该2家企业改制方案,所需费用约324.6万元,共安置职工人数12人。目前正在按方案组织实施。

(五)圆满完成我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任务。

我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共涉及76家各类型企业,拟移交退休人员2205人(其中央企18家、922人;省企2家、16人;市企8家、200人;区企48家、1067人)其中党员634人,需移交人事档案2205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改革部署,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成立惠阳区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专班,制定《惠阳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施方案》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同意后,由区国资事务中心、各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经过6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我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于2020年10月底圆满完成。100%完成76家各类型国有企业2205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职能、党员组织关系和人事档案三移交。

(六)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建筑垃圾受纳场项目建设

2020年,区城投公司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受纳场(含临时回填点)共7处,收纳建筑余泥渣土约252万立方米,超额完成2020年度建筑垃圾受纳场绩效考核任务,效解决我区有效缓解了我区建筑垃圾填放的压力。开设的受纳场分别为永湖稻园受纳场、东方新城东侧规划路回填点、滨河北路北段及河道边坡支护工程回填点、淡水古城项目回填点、三和棠梓岭村临时回填点、惠大高速公路救援停车场项目回填点、永湖稻园四大甲地段项目回填点。同时,为加强管理我区受纳场运营工作,高效化智能化提升我区建筑垃圾消纳管理水平,区城投公司开发受纳场运营平台并已投入试运行阶段

2.惠阳城区中心智慧停车场项目建设

为有效解决惠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根据2020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及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惠阳区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区城投公司选址市第六人民医院主院、崇雅路分院及好宜多商城采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智慧停车场,总占地面积约734平方米,建设投资匡算约4445万元,建成后预计共可提供274个停车位,预计2021年3月底前可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有效缓解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域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完善周边交通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便民服务功能,区城投公司与桥背松山楼队对位于区行政服务中心对面21000平方米土地建设停车场签订合作协议,可提供300个停车位,已正式启用;区城投公司自筹资金329万元位于对淡水桥背村竹子林3847平方米土地建设停车场,可提供127个停车位,已正式启用。

区城投公司推进智慧停车场项目确实有效缓解了我区停车难问题,并获得了区人大常委会民生项目调研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区城投公司将组建惠阳区智慧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结合产业资本,通过对停车场、停车泊位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平台化管理,打造“一城一网一平台”智慧停车市场。

3.惠阳城市微改造项目

2020年,为进一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品质,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按照“经济、快速、简洁、有效”原则,坚持长短结合、短期突击,对城市进行微改造。区城投公司作为惠阳区城市微改造项目的责任单位之一,承接着深汕高速淡水排坊出口(含排坊公园)、民生供销广场周边区域、惠大高速淡水东出口、秋宝南路(伯恩路)、又一邨花园商铺门前地坪、伯恩厂封闭路段联排商铺等六个项目点的相关建筑物外立面及店招改造工作,涉及17088平方米面积和1.92公里改造内容。该项目从2020年8月中旬启动,仅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全部外立面及店铺招牌改造工作,让老百姓真真正正感受到了微改造带来的变化和价值,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惠阳区政府的满意度。

4.惠阳区肉联厂项目建设

区国资事务中心切实转化主题教育调研成果,科学谋划推进区肉联厂迁建项目,采取增资扩股方式有效解决区肉联厂迁建项目资金缺口问题,组织前往番禺、龙岗、博罗等地学习肉联厂生产经营先进经验,并指导、督促项目工程建设及做好运营筹备工作。区肉联厂迁建项目一期占地9450平方米,建筑面积8918平方米,主要建设生猪屠宰车间、配送车间、待宰间、污水处理设施等,投资约5384万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屠宰量达20万头以上。目前,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竣工,生产线及污水设备已安装好并调试完毕;已领取“三证一编号”证照,2020年12月27日开始调试运营。项目二期占地942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牛羊禽类屠宰车间、深加工车间、冻库、综合大楼及配套设施等,预计投资超1亿元。项目二期土地正准备按标准用地进行土地挂牌,已做好9425平方米土地挂牌方案,并于2020年12月25日召开区土联会审议,预计2021年1月底完成土地挂牌工作。区国资事务中心已同意惠阳食品进出口公司成立子公司投资建设肉联厂项目二期。

新建的肉联厂是我区目前唯一一家定点屠宰场,主要承担我区9个镇街的生猪牛羊禽类屠宰和鲜肉供应的社会责任,确保了我区居民吃肉安全。同时充分发挥了国企资源优势和职能优势,维护政府形象,助力我区经济发展。

(七)抓好落实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扎实开展对经营性物业和所属各企业进行安全大检查,在消防、建筑施工、交通、危险化学物品存放安全等领域进行排查整治,对有安全隐患场所,督促完成整改,全力确保了员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信访维稳工作落到实处,信访、上访次数较去年有明显下降,在处理劳资纠纷问题上,各企业高度重视劳资纠纷问题,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全年无因为农民工拿不到工资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发生。通过对企业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滚动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稳定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化解矛盾,明确包案领导、责任人,做到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查,对群众上访做到随时接待、随时处置,并限期解决或妥善答复,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全年无出现上省进京越级上访事件,维护了国资系统和谐稳定。

(八)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重点围绕关于国有企业党建的重要论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以上率下,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持续推动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上级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实。

二是着眼坚定信仰深化理论武装。认真贯彻落实年度学习计划,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集中学习13次;组织国资系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国制度面对面》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并发放教育读物;重点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放书籍521本,举办了《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督促下属党组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共开展教育培训359人次;带队前往湖南长沙-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组织观看《守边人》、《迟来的告白》等优秀宣传教育影片。

(九)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扎实开展“四项帮扶”,帮助先进模范党员、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国资党委领导班子共走访慰问53人次,发放慰问金2.65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资党委下拨党费6.8万元到18个党组织,用于购买疫情防控用品和开展有关宣传教育;国资系统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自愿捐款共6万余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来自11个党支部的66名党员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其中4人被抽调到村(社区)从事疫情排查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租金减免政策,动员所属国有企业积极应对疫情期间租金减免,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中心及所监管国有企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减免的民营承租企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约239户,减免租金487.6万元。

(十)推进所属国有企业领导人交流

为推进我中心所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工作,坚持完善国有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交流轮岗制度,选优配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区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洁风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区属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国资党委领导班子通过深入所属企业调研,充分听取企业领导人员及干部职工意见和建议,经充分酝酿,由组织人事股拟订部分企业领导人员轮岗交流方案,经党委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后组织实施,2020年共考察推荐企业领导干部21名,其中正职9人,副职12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交流任职5人。推动所属国有企业领导人交流工作已打开局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十一)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督促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

国资党委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督促分管股室、企业,遵守执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规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凡“三重一大”事项都要“先党内、后提交”,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同时,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严守政治纪律,践行‘两个维护’”为主题开展国资系统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五多”村支书的不归路》,与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廉政承诺书》27份,层层压实责任,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扎实开展“创一流支部、建一流城市”主题创建活动,督促指导所属党支部对标对表、自查自纠、积极整改、争创达标。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党支部进行综合分析,经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推荐区城投公司党支部为“一流支部”报送区委组织部,同时鼓励倡导其他党支部向先进看齐。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国资党委领导班子凝聚力不断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精诚合作,始终以大局和事业为重,在国资事务中心各股室、所属各企业大力支持与配合,共同努力下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绩效考核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不足之处:

一是大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总量不高,行业布局分散,缺乏竞争力;市场化资本经营运作成效不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大部分企业主营业务不突出,市场活力弱,主要经济收入仅靠物业租赁,如疫情期间落实上级关于减免租金的事情,大部分企业都是因为企业本身经济压力问题而无法做到减免租金全面落实到位。

二是国企改制工作有待加强,我区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开拓创新意识和重组整合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区国企改革步伐相对落后于周边地区。

三是党建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服务群众意识不强。部分党组织习惯按部就班开展工作,活动形式、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对新形势下自身职能转换不够明确,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表彰奖励、发展党员、组织学习、志愿活动等,未充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大意义。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让理论与日常工作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做好国资党委及所属企业党建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

区国资办要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出资人职责定位,进一步明晰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逐步完善细化国企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企业负责人考核体系等,以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为重点,以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科学的监管制度保障国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在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规制度体系,对我们切实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具有重大意义。下来各股室要着重梳理、修缮涉及本股室业务的制度建设,如企业人员招聘管理办法、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改制实施办法、企业绩效考核办法等等,完善制度建设将是近两年的重点工作,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贯彻落实。

(三)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8

公务用车一般为小轿车,无论是豪华型的,还是普通型的,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或合资的,就其本质来说,无非就是一种代步工具、交通手段。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能以车代步的,不是军事指挥员,便是党政首长。因此,在人们心目中,能坐上轿车的都不是一般人。尽管那时轿车很少,且品种比现在少得多,但是,大家看见轿车除了新奇,不会产生太多的看法,更不会指着坐在轿车里的人说三道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家庭不再是梦想,先富起来的人自己掏腰包买车也不再是新鲜事,人们开始为大城市交通拥挤而苦恼。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公车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车轮上的腐败”不再是窃窃私语,公车私用同公款吃喝一样也成了过街老鼠。

1998年4月,一封呼吁公车改革的群众来信,摆在了共和国总理的案头。从那时起一直到11月底,在中央领导的要求下,国务院体改办用了整整七个月的时间,公车改革方案从酝酿逐步走向成熟,并在很大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司长出门办公事未必都有车坐

在人们的印象中,公车之多,已经到了只能用泛滥一词来形容。乡镇一级政府,虽然财政拮据得几乎连工资都发不了,但公车数量不仅多,其豪华程度也令人咋舌。媒体时常披露,某某贫困县开着几十辆轿车,在高速公路口迎接检查团到来。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在中央党政机关,司局长虽比乡镇长的级别高很多,但不光上下班要自己蹬自行车或乘班车,就是出门办公事未必都能乘公车。财政部是管钱的部门,据说到基层调研,有时能有警车开道的礼遇,但在北京,不要说处长坐不上公车,就是司长除了到中南海开会有车接送外,其他时候要车也不容易。

某机关新来的公务员晚上值班,接到本单位一位处长从外地打过来的长途电话,请求转告车队到首都机场接机。但得到的答复是:他没有资格要车。此话不假。1988年10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曾《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配备标准的规定》和《中央国家机关汽车使用管理办法》,对公务员配车标准做出明文规定:正部级干部配专车;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但保证工作用车、上下班派小轿车,司局级干部因工作需要可供车。在文件中,还真找不到处级以下公务员有要车资格的规定。在此以前,即1985年12月,国管局曾《离休干部用车实行公里定额包干的试行办法》,对离休干部配车标准也做出明确规定:正部级每人1辆,副部级2人1辆,司局级8人1辆。

在车改方案征求意见阶段,民政部一位科级公务员致电方案执笔人,说他代表全体科级以下公务员对车改方案提出严正抗议,因为交通费补贴标准太低。并警告说:车改要是这么搞,他们以后不出门办公事。但方案执笔人反问一句“你们现在出门办公事有公车坐吗”,对方被问得无言以对。据了解,除了极少数部委处级以下公务员在特殊情况下能要到车以外,大多数单位是要不到车的。

这就令人疑惑不解了:老百姓都知道公车多,但按文件规定处级以下公务员没资格要公车,司局长虽有资格要公车,但也不是都能保证的。那么多公车谁在用?

经过典型调查,找到了答案:一是专车或准专车太多,个别单位达到80%。虽说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只保证工作用车和上下班交通,事实上工作用车变成了准专车,在职时一人占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宁愿不留秘书也不愿交出公车。二是出租公车赚钱养车。因为财政拨款不足以维持公车运转费用,为养车只能把公车租出去。某大机关1997年共有公车(包括通勤车)101辆,公车运转费用为203万元(不包括司勤人员费用),国管局只拨付运转费70万元,公车租赁和创收70万元,剩下的资金缺口由机关从行政经费等渠道解决。

当然,公车制度的弊端远不止以上所说这两条。大家最痛恨的是公车私用、浪费严重。据黑龙江大庆市调查,公车使用为三个1/3,即公务占1/3,领导及家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另据国管局测算,1997年公车的实际运行成本,是同类型出租车的2倍,而利用率只是出租车的1/3。特别是班车闲置率更高,但每台车的购置费很高,多的可达到5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不改革,公车制度是维持不下去的。

面对车改心态各异

1998年10月16日,《中华工商时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记者卢凯民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将从1999年1月1日起逐步取消公车的消息。这篇报道称:有关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方案,已由国务院体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完毕,待征求意见后将报国务院正式批准。此项改革很可能在明年的元月1日后正式实施。

这篇报道文字不长,但披露了车改方案的要点:

改革目标:逐步实现公务交通费用分配的工资化和公务用车的社会化,以期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用于公务交通的总开支。改革的步骤将先发放公务交通费补贴,待条件成熟时,将补贴纳入工资。

改革范围:除中央党政机关外,此次车改还将涉及全国人大机关、全国政协机关、工青妇群众团体、派机关、全国工商联机关以及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以上的官员原则上不参加,将继续沿用老办法。

改革办法:公务用车取消后,各级公务员的公务交通费补贴标准将按照行政级别来确定,按照拟定的标准,普通公务员到部级公务员的补贴幅度将在100元/月~3000元/月之间。实行车改并领取交通费补贴后,公务员执行普通公务的交通工具将由个人选择并实行费用自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很短的消息,其当量不亚于一颗小型原子弹。一时间,全国上上下下都在谈车改。坐公车的和开公车的在谈,已经坐上公车的和从未坐过公车的在谈,老百姓和专家学者也在谈;私下聊,新闻媒体也在炒。

一位为给老干部配车伤透脑筋的部长说:赶快车改吧,配车攀比没完没了,我让他们把车库门打开,让退下来的人随便挑,包括我的专车;

一位退下来的资格很老的部长说:车改很好,是不是急了点,等我们死了再改行不行;

公车司机们在议论:听说搞车改方案的人,让司机从班车上给哄下去了,吓得都不敢坐班车了;

某工业局十名离休司局长联名写信说:负责研究和起草文件的人,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不了解离休干部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有特殊贡献的历史,不了解我党我国对离休干部的政策,说重了就是对离休干部没有感情;

机关公务员反映:班车取消了,地铁月票买不到,哪个部门负责解决;

经济学家在《改革内参》撰文抨击:让既得利益者设计车改方案,是不会彻底的;

一位群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是暗的腐败,车改后发交通费补贴,变成明的腐败。

听到和看到的议论,比上面说的要多得多,这些议论只能反映不同群体对公车改革的心态。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CSSi)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青岛和郑州7个城市,就公车改革问询1743名普通市民。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人知道公车将要“下岗”,并有74.2%的人十分关注此事的“下文”;几乎100%的人赞成公车改革,但也有41.3%的人担心公车改革不彻底,或用其他方式继续使用公车。

沟通能消除误解

在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于方案起草者的故事,除了刚才提到的吓得不敢坐班车以外,还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有些司机到处找方案起草者,要揍他或对其搞突然袭击。这些话无据可查。但有一点很清楚,就是公车司机对车改很不理解的不在少数。

妥善安置司勤人员,是公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方案起草过程中,大家最担心的一件事是,如果允许保留车队,哪怕只剩一辆车,公车改革就可能失败,因为在现在这种财务制度之下,一辆车会变成两辆车,两辆会变成三辆,直至公车再膨胀。釜底抽薪,取消车队,是治本之策。

在课题研究阶段,公车改革思路还比较保守。课题组曾建议由国管局出面,组建企业化管理的出租车公司,但国管局认为不可行。这时候,首汽公司获悉公车改革的消息,并组成了专门的调研组,主动同方案起草人员接洽。

首汽公司最初是国务院的车队,转为经营性企业后,仍然担负国宾、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用车任务。首汽公司专门的车队,可以进出中南海等特殊场所,使党政机关高级干部租车执行公务成为可能;首汽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出租车外,还有宾馆、驾校等服务型单位,因而增加了公车司勤人员安置渠道。如果公车司机因年龄因素不愿再开车,可以选择其他职业转岗,而且首汽公司承诺整体购并公车和接收安置司勤人员;首汽公司当时正在调试出租车卫星定位系统,已开通免费服务电话,如遇紧急情况就近调度、随叫随到,能确保离休老干部用车。如果老干部愿意继续让过去的司机提供服务,首汽公司愿开绿灯。

首汽公司的介入,把公车改革方案大大向前推进一步,不仅能使不再保留车队的设想变为现实,而且使公车司勤人员的安置有了着落。除了首汽公司整体接收安置司勤人员外,公车改革方案还提出了多种办法,比如,允许机关服务局把司勤人员组织起来,利用现有公车组建租赁或出租车公司,在购买公车等方面给予优惠,在3年内过渡;再比如,司勤人员购买公车自谋职业,车价按评估价格优惠15%;还有,接近退休年龄的,可参照执行公务员分流政策。

消除误解,沟通是桥梁。公车司机对车改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关键是对车改方案不知情,甚至以讹传讹。为验证安置办法的可行性,方案执笔人主动同本单位车队的头头脑脑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多种安置渠道,让司勤人员自愿选择,令他们心悦诚服:如果这么搞车改,我们可以接受。

部长该不该参加车改

这是公车改革的焦点。

在一些人看来,部长应该参加车改,而且应该带头垂范。理由很多,比如部长参加车改,体现改革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再比如,部长带头参加车改,便于推动。

在另外一些人看来,部长不应该参加车改。因为房改要个人掏腰包,部长不参加(事实上后来已参加),车改要发钱,却让部长参加。另一种说法是,共和国能有多少部长,让他们去乘坐出租车,有损国家形象。

私下了解,有些部长很愿意参加车改。他们平时上下班坚持不让司机接送,周末和节假日出行主要靠公共交通工具。另外,普通百姓也不认识多少部长,即便认出来了,拉拉家常也很自然。

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公车改革方案体现了灵活性,让部长们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车改:部长原则上暂不参加车改,但如其自愿参加车改,每月可领取交通费补贴。补贴标准分在职和离职两种情况确定,在职部长因公务活动多,标准高一些,离休和退休的部长相应减发,离休的部长(包括享受专车待遇的离休副部级干部)自然高于退休的。

车改方案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副部级干部身上:已经离休、退休的和现职的副部级干部,自愿选择参加车改的办法。如果还愿意保留公车待遇,由所在单位从首汽公司租用;如果想参加车改,按月领取交通费补贴。甚至还想到了更加灵活的办法,比如副部级干部出差或出国在半个月以上的,在此期间单位不用租车,他们还可以领取折扣的交通费补贴。

公车改革方案考虑得很周全。中央领导认真看过车改方案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方案设计得合情合理。

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统一,是车改方案的重要特点。既然大家都认为公务用车制度急需改革,旧的办法不能无限延续下去,总得找个地方划上句号吧。在哪里划句号呢?方案规定:车改后再离休、退休的和新提拔的副部级干部,不再允许选择,一律领取交通费补贴。

离休司局长并不吃亏

在方案征求意见过程中,方案起草人员先后召开了3次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56个部门中的绝大多数部门,也都征求过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另外,方案起草人员专程拜会中组部负责指导全国老干部工作的业务局,并把细化后的方案送去请求在老干部政策上把关。中组部对此非常重视,在部务会上专门研究。

离休干部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他们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而且原则是待遇从优。关于离休干部用车待遇,国家有关部门曾在1985年和1992年两次专门发文予以明确。

同调整后的用车待遇相比,公车改革方案规定的离休干部交通费补贴标准,明显体现了待遇从优原则。按照过去的规定,离休司局级干部交通费定额包干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在车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离休司局级干部也同在职公务员一样,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分成4档。即使按最低一档160元算,也比原来的规定多出110元。根据细化的方案,不再区分领导和非领导职务,而且标准大幅提高,离休司局级增加到每人每月500元,“七七”事变以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处级以下干部也执行这个标准。如果按出租车价格2元/公里推算,车改后离休司局级每月可用车250公里,大大超过原规定的150公里定额标准。

1998年的公车改革方案从起草到论证再到细化,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似乎并不夸张,但用“胎死腹中”来比喻不够恰当。这几年,不少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公车改革,很多是比照1998年的方案组织实施的。退一万步讲,1998年在那么大的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至少起到了思想发动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4年多过去了,公车改革已经从“要我改”渐渐转向“我要改”。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9

摘要:校企深入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模式是高校重要的改革方向,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校企双主体培养汽车保险专业人才,是以学校、保险公司、学生三方共赢的利益诉求为目标,构建育人机制,从实施方式入手,创新培养模式,发挥保险公司在深入合作中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培养汽车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培养模式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29-02

黑龙江东方学院已与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签订长期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已有三届毕业生在保险公司从事汽车保险的承保、核保、查勘、定损、核赔、理算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为校企深入合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课题针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紧缺及传统培养模式不足,提出校企深入合作新型培养模式,与保险深度结合、实时沟通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教学结合、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完善等方面的分析。

1培养方案分析

1.1课程体系改革

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课程体系与汽车保险实际业务流程结合,汽车保险专业课程中《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车损与定损》《汽车构造》《汽车钣金与喷漆》课程根据岗位需求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学时做系统的安排及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教学改革。

核心课程改革,《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保险核心课程,依据课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运用仿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及流程,将企业的“准员工”岗位培训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包括实际运作过程,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教学中模拟工作过程环节导向教学,将环节设定为保险公司真实车险流程。

2师资队伍合作培养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学校与保险公司深入合作制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高技能”型教师,所需求的教师既要精通保险基本原理、保险法、道路交通法、又要精通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还要通晓营销学、企业管理、客户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根据车险的步伐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安排教师进修、培训、深造,大力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安排汽车保险业界专家、从事汽车保险工作的学生进校园举办讲座、报告会,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促进教师队伍发展进步,

2.2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

(1)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险公司岗位需求、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和调研,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与汽车保险专家分析探讨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为培养专业的汽车保险人才奠定基础,进而提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有目的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与“双赢”。

(2)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收集保险公司真实车险案例建立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完善专业网络软件建设;完善硬件建设方案。

3实践教学创新

3.1“4+1”模式

如果⒖文谑笛低耆放到企业,无法完全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相契合,而且存在短期内难以顶岗的弊端,汽车保险的课内实训应设定实习专周,采用“4+1”模式,即4天校内实训,1天企业实践学习。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车险核保、现场查勘与定损、核损核赔,将内容分项,针对每一项进行校内专项实训,实训过程按照行业的规定和岗位的要求来完成,“4+1”模式让学生在获得真实岗位技能培训与操作的同时得到正规的锻炼。

3.2顶岗实习深入企业

该校已与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意向的学生在就业前到保险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保险公司提供学生培训的计划和方案,学校提供部分资金支持,顶岗实习结束,企业有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机会,现已有三届毕业生在保险公司进行顶岗实习,部分毕业生已经在保险公司从事汽车保险的工作,这为校企进一步合作及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4.1实训设施完善

为切实发挥实践教学的支撑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该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实验设施进行完善,汽车保险的实践环节提供保障,目前保险业务上机实践需要实训软件,并不断更新来完成汽车保险业务熟练操作,购买汽车保险教学软件,并不断更新,保证软件使用的时效性、与实际业务的一致性。完善汽车保险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局面,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使得双方受益。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元投资、提供土地、厂房等途径和方法,探索既能满足学校生产实训建设,又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新型合作机制,解决学校面临的资源不足,寻求学校与企业双赢新模式的合作。

4.2深入合作分析

校企深入合作。为使学生能够与工作岗位快速匹配,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过渡”,毕业前掌握汽车保险岗位实践技能培训的所有环节,校企深入合作也利于满足保险公司对汽车保险人才的需要,保险公司参与高校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保险人才更加符合企业自身需要,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声誉。

完善深入合作机制:(1)互惠互利,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加大学校经费投入,改善产学合作条件,在合作的过程中应从对方角度出发,改善产学合作条件,增进企业的合作热情。(2)加强双方沟通,为保证合作的长期性与持久性,学校应加强管理,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应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协调性组织来负责,处理突发的矛盾,避免产生隔阂。

合作细节分析:(1)需要保险公司提供学生学习需要的真实的投保单、保险单、现场责任认定书、查勘照片、定损单、核赔资料、假案资料、网络软件、影像资料等,因为涉及到客户隐私,可以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涂改处理,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这些资料是在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可以取得,是保证汽车保险人才培养的重要信息,学生与实际工作结合的纽带。(2)结合校企深入合作中查勘、定损环节所需汽车结构、性能、检测、维修、钣金、喷漆、评估知识体系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进行完善,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3)学生分时段到保险公司顶岗实习需要有统筹全面的安排,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岗位轮换,依据岗位需要进行正规培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需要学校和保险公司深入合作共同商定方案。(4)保险公司保险专家进校商定新型培养模式并分析。

参考文献

[1]胡亚兰.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时代金融,2015(27):88-89.

[2]许飞琼.中国保险业人才战略:现状、目标与关键措施[J].保险研究,2011(12):65-66.

企业公车改革方案篇10

第一要务

国企改革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资本层面的创新改革,而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改革之路。汽车行业在我国已经成为充分竞争行业,大部分汽车制造企业通过与国外汽车巨头合资或采取上市已经实现了混合所有制,但是在中国汽车企业集团母公司层面,除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少数企业之外,多数企业基本上还是纯国有企业,北汽集团亦如此。为了加快集团的整体上市步伐,北汽集团成立了乘用车业务平台――北汽股份公司,并在公司成立起就赋予了该企业“集团重要上市平台”的定位。实现北汽股份上市,是我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尝试。

在推进北汽股份上市进程中,我们开创性地引入了德国戴姆勒公司成为北汽股份股东,创造了目前外资汽车公司入股汽车合资企业中方母公司的唯一一例试点。北汽股份的成功上市将大大助推北汽集团的国企改革进程,然而,如何实现北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如何实现北汽集团从高管到员工的参股?如何实现北汽集团层面真正意义的资本多元化进程?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较难逾越的问题。

体制以产权为主题,以治理结构为主要内容,解决企业的利益格局问题,若不实行资本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北汽集团这个具象的竞争类企业,国有资本应该有序退出。当然这种退出不是前苏联剧变那种“休克式”疗法的迅速退出,而应该是一种渐进的、全方位的、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完全市场化的退出方式。整体上市固然是一种好方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的股份制改造虽进行了20余年,一些大型央企已经在形式上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混合所有制,但究其实质,这些国企的体制与机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还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还是国有企业原有的一套决策机制与运行机制,企业内部利益格局与其社会贡献并不匹配,所以除资产证券化方法之外应该创新与企业管理层、员工长期利益相联系的改革方案。不解决资本层面的问题,就很难确定人格化的资本所有者,没有人格化的资本就会使资本增值的功能发生异化,权力代替了资本的力量参与利益角逐,贪腐与分配不公也就出现了。

首要议题

以董事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是国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之后的首要改革议题。目前,像北汽这类国有独资企业的董事会决策机制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已经在形式上相对完善,但遗憾的是,它只不过是一种模拟的市场决策体制。为弥补这一先天缺陷,国资委在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设计上已经煞费苦心:虽然所有董事代表一个出资主体(即国有资本),但其组成来源有企业内部董事、国资委派出外部董事和职工董事,分别按汇报人与责任主体履行董事职责。然而,这种模式下的先天缺陷,是所有董事均为同一个资本主体的代表,所以在利益角逐方面体现不出差异化,他们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追逐者,也就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与科学的决策。在重大决策过程中,虽然国资委有“三重一大”的决策程序要求,而国企的决策者们更多屈从于一把手意志,往往是一致同意的事项多,反对票与弃权票凤毛麟角。

笔者作为企业董事会成员之一,虽然在重大决策时能发表不同意见,但真正投票表决时往往顾忌较多,只能通过会下沟通,尽可能取得主要领导对笔者反对意见的理解。从笔者自身意志表达方式看,决策的动因更多来源于觉悟与责任心,而非利益驱动。所以,以董事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是国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之后的首要改革议题。一个真正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市场化、科学决策的企业决策机制有待于依靠混合所有制的突破而实现。

重要抓手

考核激励机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推进,以考核激励为中心的国企管理机制也会进一步市场化、科学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都应该是利益的角逐者,在国企内部也应该形成这种利益角逐的局面。除股权方面的激励与约束外,一套市场化、科学合理兼顾公平的业绩考核体系至关重要。现在国有企业“大锅饭”的利益分配格局还不同程度存在,而且越是资源垄断企业表现得越为严重,这种利益分配格局使国企发展后续乏力、效率低下且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影响了国有经济的正常发展。目前,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考核已经引进了Roe等指标,但是考核权重偏小。

另一方面,国企的滚存盈利大部分用于企业的再生产投入,由于国企决策体制的缺陷,往往造成投入产出比例失调。国资委改革方案中提出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上调到30%是一个很好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既可支持民生又可倒逼国企的资本收益效率。

在国企内部的考核激励方面亦如此。目前,传统国有企业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工作和思维模式还没有真正完全打破,内部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配置资源。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深化,必须逐步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效率优先。

多层次探索

国企改革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探索,上市不应该是唯一实现形式。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形式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效益与效率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笔者曾在西门子相关企业工作6年,后又与戴姆勒集团有过密切合作,国外大公司在风险控制、合规、精细管理方面非常先进,但其内部工作效率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决策周期长、程序繁杂、执行效率有时还不如中国的国有企业。企业效率应该更多地表现为投入产出比例与内涵发展能力,而解决这个效率问题必然要求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各自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