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营销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1:28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1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营销策略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在我国崛起,并逐渐提高了农产品的营销量。但是,从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传统的营销方式深入人心、农民的网络接受能力不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等,这些都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展,因此,我国必须重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培养国民网络营销理念,逐渐习惯网上购物,从而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

1.1传统的营销方式深入人心

现如今,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知识,网络营销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使得网络营销活动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是,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对于网络营销的手段接受起来很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与此同时,销售农产品的目的就是盈利,然而,在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时需要很多的人力和财力,在短时间内这些投入是无法得到回报的,因此,很多的人都不敢冒险,不愿意去尝试网络营销手段;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一部分仍然觉得网购会有很大的风险,为了能够不上当受骗,他们都喜欢去现场购物,看到真实产品才会放心购买,这样也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1.2农民的网络接受能力不强,文化素养普遍较低

我们都知道,农产品都是由农民种植而来的,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都不高,对于互联网这样的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并不是很熟悉;与此同时,很多农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人生价值观都比较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与社会发展逐渐在脱轨。由此可见,农民的网络接受能力不强,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因此,对于农产品的营销,应该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展。

1.3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信息化人才

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来说,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人才非常的重要,只有完善了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才能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在大力倡导农村互联网信息应用技术,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尤其是在中国偏远的山区,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还是相对较低,农民接受互联网技术的观念还是比较落后。除此之外,我国很多的农民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根本不了解高科技知识,农村非常缺乏信息化人才,最终使得农民生活观念与新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1.4网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保障欠缺

为了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就必须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增加安全保障,让消费者放心购物。我们都知道,网络营销是一种虚拟的市场营销平台,因此,很容易造成网络购物经济纠纷,而且在网络营销上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此外,我国也没有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优惠政策,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网络营销缺乏安全保障,从而导致了很多的农民不相信网上交易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同时,在网上交易还存在很多的风险,比如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信用卡账号被盗等;假冒伪类产品也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这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建议

2.1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网站

为了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但是,针对我国国情,要想真正实现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首先制定科学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规划,节约投资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以便农民上网查阅资料,充分了解农产品网络营销情况。与此同时,在建立农业信息网站时,还要把网站统一化、简单化,方便农民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另外,当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建立属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的农产品销售网站,提高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并不断更新农网数据库内容,从整体上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2培养国民网络营销理念,逐渐习惯网上购物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起步晚,网络销售技术偏低,并且受传统农产品营销观念的影响,使得农民对网络营销存在很多的误解。因此,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大对网络营销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宣传,使得农民和消费者真正了解网络营销平台,学会接受网络营销。与此同时,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对于建设新农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我国政府还应该鼓励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培养国民网络营销理念,逐渐习惯网上购物,让更多的人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让网络营销被所有人都能接受,从而为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建立安全的网络营销环境

建立安全的网络营销环境,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来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营销策略。安全的网络营销环境,能够让消费者更加信赖网络营销,放心购物。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营销的投资力度,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网上安全购物提供保障,同时,相关的农业专家应该研究出更多的拦截病毒的软件,为网购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防止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违法行为,从而破坏网络安全,从中牟利。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大力度打击网上虚假广告,阻止他们勒索他人钱财,从整体上保证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安全的法律保障,从而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4培养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要想从根本上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从目前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来看,缺少很多的网络营销人才,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学习网络营销知识,提高他们的网络营销业务能力,并不断提升他们的网络营销意识,有条件的当地政府还可以聘用国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帮助农民了解网络营销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农民网络的应用能力。只有真正培养了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步,才能保证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产品网络营销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培养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并不断建立安全的网络营销环境,从而为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方兆妍单位: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吉林市分校

参考文献:

[1]杨雄锈,齐文娥.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2013,v.29;no.18309:9-13.

[2]颜加勇,赵海峰.我国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v.21;no.25912:84-86.

[3]孙学军.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no.19607:64-65.

[4]郑翠,张鸣峰.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J].北京农业,2011,no.49433:10-11.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2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优化策略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不仅关系国民生计,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营销渠道不畅通,出现滞销、销售难的问题,不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以小、散户种植为主,辐射范围小。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地域性束缚逐渐被打破,特别是互联网+全新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农业主流趋势的影响下,为农产品传统营销渠道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为农产品营销渠道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一、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内涵

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指农产品从产品生产者向终端消费者的流通过程。整个过程以生产者为开端,以消费者的购买为终点,中间由部分经销商和商参与,最终实现产品所有权的转移。[1]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者直接销售的营销渠道模式

这种营销渠道一般适合经济发展缓慢、或者以区域易为主的地区,不需要任何外部环节,只采用简单的运输工具,运送到集市上,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环节的费用和差价,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但这种营销渠道受到地域性的限制,空间有限,市场的需求量小,农产品在供过于本地需求的情况下,便会降低价格或者滞销的情况,影响农民增收。这种营销渠道模式只适合零散的、小规模农产品的销售。

(二)中间商为桥梁的营销渠道模式

农产品营销渠道是经过几个环节的流通,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农户将农产品以较为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加上一定价格,再最终卖给消费者。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批发商能大量的购买农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2]但是,由于农产品提供者多以散户化为主,不集中销售,而且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产品的品质都在一个水平,这就给批发商在收购产品定价方面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基础,将农产品的价格定得非常低。同时,一些偏远地区,则出现了批发商定价完全从利益角度出发,随意加价的现象。这种以中间商为桥梁的营销渠道模式,不利于农户增加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订单销售的营销渠道模式

订单销售是指合作社、企业、超市等与农户签订购买合同,农户按照合同的规定,长期稳定地将农产品销售给合同的另一方。这样,既保证了农产品的定向销售,企业、超市等也有了稳定的货源,有利于自身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农户将农产品销售后,企业和超市可以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延伸产业链条。另外,农户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的需求种植农产品,可以将土地的价值利益最大化,种植适应市场需要的农产品,避免盲目种植,导致农产品的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农产品是营销渠道的关键性因素,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流通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的种植以一定的土地和水资源为依托,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的广泛性和不集中性,不像工业产品那可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加工生产。农业产品的分散性,决定了品质的差异,且规模都比较小,难以集中连片,获取的农产品种植种类信息也畅通,受种植种类差别、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农产的自然特性,不像工业产品可以加工和修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质量的统一性,很难实现标准化。

(二)中间环节过多

农产品最主要的营销渠道链条是从生产者提供农品开始,经过总批发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一系列环节。中间环节过多,导致了很多问题。首先,农产品是特殊的商品,保持期和保鲜期比较短,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腐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营销渠道过长,损失更大。其次,价格成本增加,从最初的产品运输,由于渠道的过长,中间的运输成本、损耗成本,都要附加在初级产品价格基础上,往往是最初产品价格的几本,而且在经过长时间的转换后,各市场产品的销售价格随市场环境等的影响,价格会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不但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同时,也会给批发商的收益带来不确定性。另外,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不顺畅,渠道流通长,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整个渠道流通效率不高。

(三)品牌意识匮乏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的营销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作为素质较低的农产品初级生产者,几乎没有品牌意识。长期以来,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只看重产品的数量,完全没有质量的概念和要求。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小的零售店,只是觉得卖的就是货物,品牌应该是那些工业商品才具有的特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购买初级农产品时,只看的是物品的本身,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这也由初级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我们国内有很多产品都是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出口到国外,经过外国的一些简单的加工,再销售到国内,以高价格购买自己原产的农产品,这是目前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窘境。

(四)农产品类别差异性小

农产品是附着在自然条件下的,同类的产品在不同区域种植,其质地、口感都会有大不同。但同类农产口在不经过专业检测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区分本质区别,分不清同类产品中的好与差,这样一来,难以形成品牌的差异化。产品形成品牌,是为了让消费者辨别产品的质量,虽然现在一些地方已经从农产品注册商标来区分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但仅限于小规模、小范围。农户的素质较低,对品牌商标的注册存在跟风现象,别人注册什么,自己就没有差别的注册,导致了重复性竞争,最终没有形成强大的竞争合力,不但没有集中,反而相对分散,削弱了竞争实力。在一定的自然条基础上,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同类产品的质量差异日益加大,即使同标识的产品,在本质上仍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让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产品,只能用品牌来标志。很多初级产品生产者对品牌的创建没有实质性的举措,认为品牌的创建要增加成本,再加上素质较低,在应用化肥、种子、农药上没有质量的选择性,只是跟随着区域性的生产,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是工业企业完成的过程,这样的市场前景令人担忧。

(五)营销渠道利益体繁杂

农产品营销渠道较长,在整个过程中,参与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产品的生产者、各类中间商及最终各类的消费者群体。中间商的主体主要是一些个体的小商小贩,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过多的参与和分散的渠道为农业经济的规模化经营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在这个链条中,经过无数次的利益重新分配、农产品信息的筛选以及地方保护政策的限制,让流通渠道流通效率大大降低。

(六)营销渠道受地域性限制

农产品季节性的特性决定了要有很强的地域性限制。在某种农产品的生产旺季,大多数农产品的保鲜期较短,只能选择就地销售,产品供应大于本地需求,出现滞销困局。区域性不平衡,部分供不应求,但批发农产品市场产品却走不出去,严重影响了农产品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三、制约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因素

为制定全理科学的营销渠道策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制约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因素。一是渠道的利益主要总体素质不高。在整个营销渠道过中,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提供初级农产品的农户、个体商户、零售商、企业、超市等。农户整体素质不高,对一些新种植方法和新的农业技术的应用的接受过程漫长,导致提供的农产品质量不高,决定了营销渠道的效率和质量。中间商主要以个体商户、散户为主,他们主要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目的明确,不考虑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让整个流通链条的成本增加,也增加了产品的不安全性。[3]作为企业和超市,与农户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营销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户的利益。但在实际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还是这些利益群体的主体目标,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农产品的生产较为分散。我国农村主要的生产经营是以家庭为主体单位,农户主要种植的是分配的有限的土地资源,规模小、集中化程度低,农户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市场地位不高,难以获得公平合理的基本收益。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过长。农产品从初级农户提供开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到达消费者的终端销售市场。农产品一般比较容易腐烂、变质,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的大量耗费和浪费,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由此可见,缩短农产品流通渠道是营销渠道优化的问题之一。

四、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互联网+大农业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必要且紧迫。

(一)打造农产品品牌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农户在选择种类方面,必须注重农产品的高产高效。可以通过多方市场的对比,适时关注市场信息,选择优良的品种,多样化的产品在市场上抢占先机,逐渐淘汰产量低,不适合地方水土资源特性的产品。广泛应用新的技术,开发新品种,完全能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相应高质量的产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生产精品的意识,产品的标识认证是对产品价值的肯定和附加。[4]树立品牌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方向,也为农户的利益提供保障。

(二)完善农产品销售环境

农产品的初级销售市场脏、乱、差现象严重,决定了消费者结构及消费水平不高。一些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初级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一个良好的规范性的场所,提高消费者人群的水平。将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科学规划,规模逐渐规范,由散、小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有序市场。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制定市场交易指南,适时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农户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农产品。提供价格、区域性需要的参考,避免农户盲目销售。

(三)市场参与主体形成一定规模化

市场参与主体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农户到最终的消费者,中间主体占大部分,这部分主体规模化,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平衡市场各方面的利益,让农产品营销渠道更公平。各方面资源能形成优势互补,减少资源浪费。

(四)拓宽农产品营销辐射范围

受到农产品地域性依赖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就地销售和吸收,外销的很少。农产品的体重体积相对较大,多在附近销售,导致农产品产地的需求过剩,而在其它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农产品营销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主要是提高在整个营销渠道的参与主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一些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便利,对市场的需求信息不畅通,卖到农产品滞销。因此,加强各个主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础性因素。加大农业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的保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解决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五)加大推进农超对接模式

农产品经过多个环节,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出现质量不保证,随意加价等问题。农户与超市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超市产品的供应,为消费者方便快捷地提供更多的产品。[5]延伸农户与超市对接的链条,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超市是农产品的第一个消费主体,逐渐扩大规模化经营,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保证农户的利益不受到侵害,方便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制约。农户与超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产品质量和供应上有所保证,构建对接的平台,将采购、配送、营销等一体化。

(六)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方式流通环节较多,渠道长,流通时间长,农产品的损耗和储藏成了制约农产品营销的问题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将互联网+农业提上日程,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为农产品的营销开辟了新渠道,为农产品的营销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迫切需要。[6]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放心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效推进绿色产品的营销,也是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农产品网络营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系统,对农产品的价格、需求信息进行和收集,借助网络,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通过物流配送,将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互联网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一个宽泛的平台,让销售面对的消费者范围更为广泛,销售渠道多样化,省略了中间环节利益参与的主体,让农产品的初始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得到平均分配,既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又保证了农户的收入。农户将产品的信息直接在网络上,整个渠道需要企业与农户进行对接,跟踪商品的动态,还可以进行不同产品的比价,对农户提高产品的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网络的交易,为农产品营销提供更多的需求信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农产品的成交机会和交易量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整个过程的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由于消费者与农户时实性互动沟通,产品质量的保证,让消费者享受快捷服务的同时,享受到高质量的产品,成本的降低,减少了消费者的支出。总之,传统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远远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为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仕红.常向阳.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1.09:105-108.

[2]李杨.基于关系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路径的选择[J].农业经济,2013(11):127-128.

[3]孙严育.农产品营销渠道关系承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

[4]汤丽琴.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38.

[5]王贵凯.完善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D].海南:海南大学,2013:1.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3

溧水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溧水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区的西缘,投资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作用突出。溧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度,年平均日照2146小时,年平均降水1037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县46万亩耕地,26万亩水面,36万亩山地,盛产多种农副产品。尤其是形成了青梅、黑莓、蜂蜜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及特色产品。全县共建“三品”基地12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4个;绿色食品基地8个;有机食品基地14个。已通过“三品”认证22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4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53个。

溧水绿色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溧水的农业产品产销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占有了不俗的市场份额。但在扩大流通、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笔者拟从市场营销四要素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角度来揭示溧水农产品绿色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

1.产品策略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品种少,档次低、组合单一、区域发展不均衡、产品针对性不强、鲜活农产品的加工率低、产品深加工少、附加值低、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知名品牌数量少。

2.价格策略

绿色农产品定价较高,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溧水绿色农产品缺少差异化定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销售。

3.分销渠道

大多数农产品采用农户直接销售;营销主体规模小、储备能力差、谈判地位低;各环节信息衔接不紧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低;储存、保鲜等配套设施不完备;物流技术不完善;农产品损失率高、流通半径小,在途损失大;销售过程中易损坏和二次污染情况严重、产品的专业介绍几乎没有。

4.产品促销

当前溧水的农产品促销传播缺乏科学实施和长远规划。其中,促销形式单一,传播效应弱;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对消费心理的捕捉和研究;产品促销没有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产品定位单一等诸多不足。

溧水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建议

实施绿色营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息息相关。企业对于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开展必须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以便为更好地开展绿色营销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从市场营销四要素的角度来提出溧水农产品绿色营销方面的建议。

1.产品策略的建议

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企业要想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开发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品为载体。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注意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农产品结构,培育和引进良种。(2)组织学习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操作及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3)要提升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层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4)要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减少农产品的运输损耗,降低物流成本。(5)要注意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6)要注重绿色包装。

2.价格策略的建议

价格是市场的敏感因素,实施绿色营销不需要研究绿色产品的定价机制。定价时要遵循产品定价规律,研究市场变化,注重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迎合消费者购物心理。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工作才可能制定合理可行的价格方案。

(1)要突出绿色农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以争取消费者的认同。(2)采用灵活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形成差异化定价机制,差异定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产品质量、品种、品牌、等级、特色、地域、季节、运输路途远近等。

3.绿色农产品分销策略的建议

绿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于健康营养新鲜。要拥有这个竞争优势,就要在绿色农产品的分销渠道设计和物流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策略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要建立并完善营销主体一农民合作组织,尽可能减少分销渠道的层次。(2)逐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如:采用农户(农协)一配送中心一连锁超市的渠道模式销售,进行“订单式”生产。(3)开设绿色专营店,确保“纯绿色经营”。(4)大力发展绿色休闲农业,直接向游客提供新鲜绿色农产品。

4.绿色农产品促销策略的建议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4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一、引言

1.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

农产品营销渠道就是指农产品以营销渠道作为出售的主要方式,以市场为媒介,将产品最终流通到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营销渠道中生产者最为渠道的开端,中间有经营者、商、销售者等人员组成,最后到消费者终端,实现了营销渠道实现产品转移的过程。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多样化,出现不通畅、混乱等不良现象,导致了许多农产品出现滞销,难销售的状况,从事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前景不容乐观,急需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改善这一状况。

2.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在传统的营销渠道中运用比较广泛,主要针对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且产品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个区域或者较少区域实施小规模、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地区,期间不需要中间商的加入,直接进行产品的销售,主要有运用工具简单、路程短、受众区域小等特点,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相对较明显。这种营销渠道模式对现代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来说,不易被广大生产商或者经营者运用,主要集中在乡镇、集市等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此种模式能直接省掉中间环节的差价,能直接减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提高农产品经营者的直接利润,但仍存在较多风险。直销模式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较大,在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加入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将导致大量农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民收入。

(2)代销模式

代销是现代农产品营销渠道广受欢迎的销售模式。在此销售模式中需经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商等几个环节的流通才能最终实现销售的目的。农民以最低价格将农产品销售给各个批发商,批发商在经过经销商、商等环节,虽然代销模式经过各个环节使农产品的价格不断提高,但大量批发农产品不仅能满足大量市场消费需求,而且还减轻了农民因产品滞销带来的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除此之外,农产品生产者来说,代销模式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减轻了他们因大量生产的农产品带来的忧虑。但仍存在不利的一面,对偏远地区的农户来说,不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许多批发商刻意压低农民的收购价格,使得农民来自农产品的收入远远低于其他离城区较近的地区,打乱了市场农产品价格。

(3)订单销售模式

订单销售多用于那些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并且销路广的企业、超市以及农业合作社,这些营销渠道的购买者与农民签到长期或者短期合同,合同不仅给农民销售农产品有了保障,而且还能确保常年稳定增收,在满足农民销售的同时还为企业、超市和农业合作社带来了稳定的货源供应。企业将农产品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包装,最后经超市等渠道销向消费者,是农产品的产业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增加订单营销渠道各环节的盈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带动了我国第一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1.有利现状

(1)农产品生成趋于绿色环保化

为满足现代广大消费者养生需求,农产品生成更趋于有机农作物的生成,将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发展作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杜绝了传统的保量不保质的不良做法。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有机蔬菜、有机谷物以及其他有利于人身健康的产品。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农产品的营销变得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为绿色生态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传统的营销渠道体系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转变

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充当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项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越来越大,现代物流服务已成为当地各行各业发展的利润热点,对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服务亦是如此。

现代物流具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在交通便捷、网络通畅的时代,物流能以最短时间将农产品送达目的地,在保障农产品新鲜的同时还能及时给予商品补给,避免了因供不应求或者断货等不利于消费者的情况。在良好的网络条件下可以实现跨区域的短时间的农产品销售,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网络营销了解掌握消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相应对策,研发更多新的农产品品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

2.不利现状

(1)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低

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对营销渠道的开发和优化至关重要,其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高低。优良农产品对土质和水源的要求较高,我国的土质资源在各区域的区分较明显,各农产品对土质的要求不同,决定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呈现分散性、不集中性,这种特征对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具有较大考验,对其质量水平不能实现统一的标准化。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土质和水资源也受较大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农产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加大,严重影响了其质量水平。加之,我国对农产品的新技术引进时间短并且有限,其种植方法和种植设施较为落后,大多数还处于人力耕作和种植的状态,不仅不能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还使得整体质量水平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我国农民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严重,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接受农业生产的机械时代,所以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提升。

(2)农产品营销市场集中程度低

我国的农产品主要来源于农户农作物生产,但我国的农户对农产品的种植区域较分散,大多数农户受到传统集市买卖的影响,将农产品通过直接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或者订单销售等分散的售往各个集市、乡镇等区域,不能实现统一、集中的销售模式并且销量小。分散化的营销方式使得农产品的议价能力降低,在产品销售中不具有竞争优势。企业在收购农产品后将对其加工、包装、销售,实现了各农产品统一标准化的销售模式,不仅提高的农产品的保质时间,还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大规模的集中推向市场,获得价格优势。所以,农户的农产品的营销方式是远远不能与企业、超市以及农产品的龙头企业相比,在农产品的市场交易过程中难以获得公平交易,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加强农产品的集中营销已是现代营销渠道的迫切需求。

(3)农产品的营销流程过长

农产品的代销模式与直销模式相比较,耗用时间长、生产流程繁琐,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者这一整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大多数农产品的保质期短,易腐烂,易破损,使得农产品的实际供应量远远小于销售量,造成大量的农产品资源浪费,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农产品在进行销售前,对许多跨地域较远的农产品需要经过长途运输与中转才能到达最终的销售地,在此过程中农产品在长时间的停滞以及人工的搬运过程中会造成农产品破损,新鲜度大大降低,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价格降低,对新鲜度较差的农产品很难销售出去,造成资源浪费,成本提高,不能达到高效的营销目的。

三、改善农产品营销渠道不利现状的优化策略

1.引进先进技术和种植方法,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

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关乎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培育方法不仅是我国庞大的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改革农业,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的迫切要求,因此,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迫在眉睫,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加大农业的重视力度,引进国际农产品的先进技术,培育出高质量、环保生态的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满足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整体水平实现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国应对农民进行技术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将先进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培育方法真正传播于农民,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2.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大多数是集中于农贸市场,主要出售蔬菜、水果、养殖水产品等产品,许多农贸市场的营销环境出现脏乱差现象,表明我国的农产品营销市场的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其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销售,决定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处于较低阶段,因此,加强农产品的营销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全民消费水平,是当前解决营销渠道不利因素的重要措施。对此,管理部门应对农贸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和整顿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乱扔乱放的现象出现,并定期对其环境秩序进行检查,违者给予警告和罚款,使其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行为,做到基础设施人人维护,人人监督,营造良好的营销氛围,为营销渠道的开拓提供更好的范例。

3.扩大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范围,实现集中销售

农产品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较大,许多农产品不能经过长途运输和长时间放置,就地销售成为了其主要的销售方式选择,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需求过剩,而对其他没有该产品的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使得产品的地域销售不均,农民收益不均衡的现象。所以,要充分利于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充分利于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作用。通过互联网随时洞悉各个区域的农产品情况,扩大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通过网络调配农产品,将其集中统一销售,不仅能解决因时过长损坏新鲜度的问题,还能实现各个地区农产品均衡销售的目的,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的农业生产的经济利润。

4.提高订单模式在营销渠道中的运用

农产品的代销模式在实现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需经过多个环节才能达到最终销售的目的,而直销模式又不能满足大批量的产品需求和销售,所以加大订单模式这一营销渠道的运用相对合理。订单模式能实现与企业、超市的直接对接,而企业、超市对农产品的容纳量较大,保证了农户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满足了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对此,各个监督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坚决打击超市和企业的随意压低价格或者不履行合作合同的行为,但对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合格情况都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的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为我国健康农业发展把好质量关。

参考文献:

[1]赵仕样,常向阳.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1,09:105-108.

[2]李杨.基于关系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路径的选择[J].农村经济,2013(11):127-128.

[3]孙严育.农产品营销渠道关系承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

[4]单毅,陆娅霖.基于农产品营销角度的农超对接效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418-420.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5

[关键词]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农业大省以及国际农业强国严重威胁着山西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改变传统营销渠道,发挥山西农产品优势成为摆脱当前这种窘状的出路。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农产品市场的现状,指出山西农产品主要依靠传统营销渠道;然后通过整理分析所搜集的相关资料文献,分析研究了山西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及营销对策。[关键词]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营销策略[Doi]10.13939/ki.zgsc.2016.35.024

1导论

(1)研究背景。农业是国之根本。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营销产生了深刻影响。山西是我国中部省份,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依托独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农产品种类多样的特点,其中以大豆、小麦、玉米为主在省内居主导地位。但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农业基础薄弱、质量差、成本高、效益低等都是制约山西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同时国内农业强省和国际农业出口大国的竞争和挑战也威胁着山西农产品,所以只有优化资源配置、主动适应国内外新的竞争形势,扬长避短,调整农业结构才能打造山西优质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繁荣和提高农民收入。(2)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李明蹇(2012)认为伴随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方兴未艾,网络营销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推动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福建省三明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受限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未能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新路子。提出三明市必须及时转变传统营销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网络技术发展,同时从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提升务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来推进农产品网络营销。[1]解晓悦(2013)认为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仍存在层次多、环节多等缺陷,只有对营销渠道的运作、组织方式、成员关系等进行优化与维护,才能实现保持山西特色农产品持久优势、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2]李巍(2014)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营销市场的现状,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改善农产品营销体系,构建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营销体系,推动我国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3]

2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1)品种多样,物产丰富。据统计,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临汾和运城等地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杂粮品种以豆类、麦类、薯类为主,其中盛产小米、杂豆、荞麦等农作物,目前省内种植地以晋中、大同、朔州、吕梁四大区域为首,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占全省一半以上。[5]全省全年粮食产量1330.8万吨,增加18.0万吨,增产1.4%。[6](2)粗加工为主,分散经营。山西目前农产品加工水平仍以粗加工为主。据资料显示,山西省杂粮商品率仅有15%,加工率只有3%,山西只有25个小杂粮加工企业年收入达400万元以上,年加工能力为4.5亿千克。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制度,山西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每户独立经营,生产规模小。据资料显示,山西630万农户承包着5289万亩耕地,但每户经营规模约8亩,分布严重不均匀,不利于产生规模效益。(3)营销中介组织发展壮大。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也不断繁荣起来,当然这离不开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农产品购销主体、农村经纪人)的贡献。据调查,目前我省农村经纪人约55万人,初步解决了山西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难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与兴旺。(4)终端销售市场以批发为主。山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在21世纪的今天,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技术迅速占领市场,要在今天的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很好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否则将会被淘汰。然而,现阶段,山西农产品营销依然主要依靠传统营销渠道,如运销商贩、中介组织等,相对优势农产品(如棉花、大豆、玉米)无法实行“走出去”战略,这样会大大限制我省农产品的外销数量。

3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6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品牌营销

1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

1.1现状概述

当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销售量增长迅速:首先,中国农业市场空间巨大,但产业链的形成以及销售模式依旧比较传统,整个产业链的环节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而互联网能够拉近各个环节的距离,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效率;其次,中国当前散户更重的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其生产规模、技术应用等方面仍需要进行整合,而互联网则在农业生产营销中充分发挥其聚集资源和实时对接市场的优势;第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配套信息化建设正在全面铺开,互联网、手机移动通信等技术为“互联网+农业”创造了基础条件。

1.2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问题

1.2.1品牌意识模糊,缺乏定位理念。当前许多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观念受到信息局限性、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创建品牌的意识仍然较为落后,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品牌意识,缺乏依托品牌提升企业发展的意识,导致农产品生产企业停留在注重产品轻品牌、重视数量轻质量的阶段。

1.2.2营销模式单一。由于农业市场发育程度、市场发展环境、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与流通秩序仍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农产品企业营销模式较为单一,仍然是以批发商、生产商、零售商与消费者共同组成的传统营销体系。

1.2.3顾客维护缺乏,顾客粘性差。品牌忠诚度是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重要载体,缺乏品牌忠诚度的农产品容易使消费者更加容易受到同类竞品的营销活动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产品及其服务质量缺乏顾客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企业忽视对内部企业员工品牌忠诚度的培养。

2“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索

2.1品牌定位

树立品牌意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观念,其包含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商标意识等,树立品牌意识是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前提。

2.2整合推广

通过媒体广告、招商会、展销、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推进农产品的营销,进行整合化的品牌宣传,提升用户群体对农产品的辨识与认知,特别是在运用网络平台营销进行宣传。一方面,当地政府在相关农业信息建立本地区的农产品宣传栏;另一方面,品牌农产品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线上平台,对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

2.3顾客维护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品牌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边际收益,但品牌资产应当以消费者的行为为核心。客户忠诚度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品牌价值的体现。维持并不断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对农产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要求农产品企业确保产品的品质与服务,同时培养忠实顾客。

3基于广西富川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品牌营销案例

广西富川农业科技园区对旗下农产品线上销售进行统一化管理,对农产品的信息推广进行规范,有效促进其网络销售品牌的建立。富川农业科技园区的脐橙电商品牌“富瑶”于2013年正式创立和运营,不断拓宽脐橙的销售与推广道路。2013年,“富瑶”完成了60t的销量,2014年则达到了150t,增量达到了1倍以上。一方面,“富瑶”的品牌营销注重采用硬广作为网络平台的推广手段,在建立“农业信息网中心一站通”的同时,通过软文对富川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不断推送高质量的农产品信息;另一方面,“富瑶”还在线上品牌营销的过程中与C2C、B2C等电子商务模式结合,进一步加快脐橙的线上销售规模扩大速度。通过对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的投入,牢牢抓住两种线上推广的模式,富川脐橙的网销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是当地农产品生产者和商家走上了致富道路。

4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变“坐商”为“行商”,积极进行农产品品牌营销是迫切而必要的。农产品品牌营销还需结合产品特点进行品牌定位,结合多渠道进行整合推广,并持续对顾客进行维护,保持顾客粘性,传播品牌价值。

作者:王意日格乐吐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7

关键词:产销一体化;农产品上游主体;渠道权利;营销渠道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95-02

农产品可储存性差,地区分布和批零结构不合理,存在供需不平衡现状,加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小而分散,这就要靠渠道的价值链发挥来实现销售。而我国现有营销渠道模式单一,渠道的价值链难以体现。由于渠道成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各渠道成员所占有资源存在差异,各渠道成员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相互之间需要保持的关系存在差异,相互依赖程度具有单边性,依赖倾斜程度高。通过上游主体模式创新,结合产销一体化模式,可将渠道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

1我国农产品上游主体现状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上游主体包括农户、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等组成。上游主体大部分又是以个体农户来进行生产,作为农产品流通的起点,其封闭经营必定会导致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准确,往往凭借经验来进行生产,具有高风险性。农户小规模种植,组织化程度低,如果以这种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很难成为有实力的市场主体。

传统营销渠道模式是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经销商、批发商)才能将农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每一个中间环节的增加都会增加其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市场利润大都被中间商赚取,最终还是转嫁在消费者身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实现产销一体化,将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结合。

目前,由于我国农产品上游主体分散小规模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还没有大型的农业生产企业,存在生产和加工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偏小,在市场上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渠道上游主体与中间商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缺乏竞争力,尚不能大规模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

2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权利分析

营销渠道主体权利就是各渠道环节成员之间的行为和决策变量对相互施加影响的能力。成员之间依赖程度越高,这种权利体现越是合理。如果依赖程度具有单边性,那么这种权力就会倾斜。从而导致整个营销渠道在运行中表现为少数成员主导下的形态。图1是营销渠道成员权力结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渠道成员a与B的四种权力结构关系。第一,高度权力均衡。渠道成员a与渠道成员B处于高度相互依赖状态。在渠道环节中a与B都拥有高度权力。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渠道环节中a与B都最大程度于对方有利。这种情况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维持和渠道畅通,实现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第二,权力倾斜于a。从上图右上角关系可以看出,a对B的依赖程度低,因此,对其产生影响大,B对a的依赖程度高,渠道权力低,受B影响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渠道成员B的价值实现主要依靠渠道成员a,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渠道关系发生变更,B会利益受损,受制于a。第三,权利倾斜于B。此种情况正好与第二种相反。渠道权力单边倾斜于B,不利于渠道畅通和各环节主体利益最大化。第四,低度权力倾斜。a与B之间相互低度依赖,彼此缺乏对相互的权力。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双方都占有资源,或是可以轻易找到替换资源,渠道关系不稳定。

上述四种情况是由于在渠道环节中权力分布差异而产生的,渠道成员占有对方需要资源数量的多少和重要性程度决定了其在渠道权力结构中的地位。而不同的营销渠道权力结构会造成整个营销渠道运行效率的差异。在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是处于权力倾斜和低度权力倾斜。农产品上游主体的小规模大范围生产决定了其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高度依赖批发商等中间渠道成员,交易壁垒低,且都寻求利益最大化,没有着眼与长期交易关系的维护。同时,批发商等中间成员不能提供农产品深加工和处理,实现农产品增值空间小,都是实现小规模的一次易。彼此寻找相互替换性资源容易,处于权力倾斜和低度权利倾斜状态。往往渠道上游主体缺乏权力倾斜,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营销渠道中的各成员应根据彼此在渠道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渠道权力策略,改善渠道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产销一体化

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使其组织化程度低,上游主体主要是农户或小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导致诸多弊端。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组织化程度高的上游主体,以此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处提出“政府+农户+企业+经纪人”这样一种产销一体化渠道模式,使生产、供应与销售结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解决产销之间矛盾的一种有力形式。通过政府的服务职能,经纪人经手,让农户与本地相关龙头企业或外地实力企业实现长期合作,实现种前有指导,产后有市场。解决因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盲目种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很大作用,需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并且寻找合适企业。

不管采用何种模式,农产品连接的两端总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实现农产品顺利发生转移,产销一体化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产销一体化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3.1基于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产销一体化模式中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形式至关重要,这决定了上游主体的竞争力程度。农业项目合作的专业性程度越高,产销一体化程度越高。好的合作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上游主体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8

农产品网络营销研究

农产品营销是指在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过程中,生产经营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实现自身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网络营销称做线上营销或者电子营销,指的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营销型态。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全国仍有乡镇未通宽带,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在农村由于上网的成本比较高,农民不愿购买电脑和支付上网费用,致使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也在慢慢拉大,使得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顺畅实施存在现实的困难。农产品要想利用网络进行营销网络技术尚未全面普及到农村地区,这也使得农民无法利用网络实现农产品的自产自销。

2、农民互联网营销意识不足

由于观念和文化的限制,我国的农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传统的消费者和商家面对面购买和销售的模式中,,就使得农产品从根源上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无法彻底实现互联网与农产品的营销相结合。培养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使他们农民认识到信息时代给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带来的便利。

3、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技术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农产品营销相关人才缺乏人才是支持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体系也不够健全。对于农产品营销而言,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营销知识和农产品以及农产品营销的知识和才能。然而我国没有为了农产品营销而特意进行相关人才的培训导致了我国此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

二、发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现有网民达到3亿,农村网民为8700万,但农村网民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的。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和电信企业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广大农村的网络设施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政府部门应该给农民网络营销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提高农村网络服务能力,提高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缩小城乡差距。

2、着力培养农业电子商务人才,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人才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想发展农业信息化,必须加大力气培养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让农业人才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样才能促进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发展。

3、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网络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农产品信息进行网络调研、网上直销、网络促销或者加入专业经贸信息网和行业信息网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加强资源整合,让网络真正成为农产品买卖p方有效的平台。

4、加快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农村公路、运输设施、产地冷库设施、贮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备等。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特别是综合专业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快速处理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实现农产品配送的专业化,信息化。

5、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与品牌化战略

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以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标准推广的主导力量,切实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进程。

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深入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加大农产品商标品牌宣传力度,努力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推进品牌兴农、品牌助农、品牌富农。政府要科学引导,合理定位,制定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还应坚决支持以品牌生产为龙头的农业企业生产经营,采取扶持性的政策,实施名优产品的原产地保护战略,为品牌建设保驾护航,形成区位品牌。

参考文献:

[1]赵冬梅.农产品电子商务与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2]黄祖辉,金少胜.发达国家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变化以及启示[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32-36.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9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秭归县

1宜昌市特色农产品现状

1.1现状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主要地形有山地、丘陵,土壤多为砖红壤。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宜昌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处,水能丰富。宜昌市特有的地理条件,以及政府给予的支持,使得特色农产品2016年生产和销售情况都较为可观,柑橘种植面积130.73千公顷,产量达3231517万吨,产值达983724万元,产值占比14.32%。茶叶种植面积59.19千公顷,产量达70098万吨,产值达262876万元,产值占比3.83%。

1.2生产措施

积极推进精品果园建设,健全完善柑橘产业体系。精品果园在宜都、秭归等柑橘生长地都有发展,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种植一片示范基地,果子成熟后还可以接待外来游客就地采摘。积极开展培训,对预防病虫害,抵抗洪涝灾害,科学施肥进行专家下乡知识讲座。农户目前施肥大多使用有机肥,无毒无公害,防虫使用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1.3营销现状

1.3.1企业的销售情况及营销模式以土老憨为例,土老憨高价收购优质柑橘,出售原果,低价购入次等柑橘,进行加工提高农产品价值。其一,土老憨有品牌意识,创造了例如清江野鱼的驰名品牌,这是他们的营销手段之一;其二,他们有自主的线上销售平台,这对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有很大帮助。另外,土老憨相应三产融合,致力打造中国柑橘第一品牌,开设旅游精品果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产品的来源,这也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1.3.2政府对农特产品营销策略参加特色农产品展销,将宜昌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在北京设立三峡特色农产品窗口;在2016年10月22日成功举办“最美橘乡、魅力宜昌”博览会,助推了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4月16日举办全民饮茶日;政府的支持增加宜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这也是品牌营销的重要部分。1.3.3农户及小型电商营销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筛选、整理资料后,了解到农户对于次等产品采取低价销售的方式,收益不高。相比之下小型电商通过线上销售的渠道收益较大,销售价格高获利大。这也说明,农户销售农特产品,还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研究目的及方法

2.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宜昌农特产品目前的营销模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对目前的市场形势得出有可行性的新的营销策略。推广本地区的产品,使消费者群体扩大,增加农户收入。研究企业营销模式,农特产品的生产者的销售收入,以及政府在其中的支持政策具有可行性,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目前宜昌农特产品的营销情况,写出具体可行的营销措施,从而对其他地区有借鉴意义。

2.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通过对其研究课题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信息。首先我们向有关部门获取了近五年宜昌农特产品的资料,其次阅读大量的农特产品相关文献。这作为我们搜集到的信息,我们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得到了宜昌农特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的基本现状。问卷调查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后,得到可利用的资料。我们制定了针对农户的调查问卷,在秭归县的郭家坝镇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郭家坝镇是秭归脐橙的主要生产地,山地众多,交通不便。在郭家坝镇的问卷调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基层农民的自产自销的营销模式。个案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中某一特定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我们主要对宜昌土老憨集团进行走访,土老憨集团是宜昌市乃至全国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我们主要就土老憨集团的加工以及它的品牌营销进行深入调查,得到企业优良的营销模式。

3宜昌市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人民思想观念的落后性,以及对于新的营销模式的认同在时间上的漫长性,导致农村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观念滞后,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技术要求很高,需要有专业电子商务知识人才。但特色农产品种植户多为45~60岁的中老年人,对电子商务知识未进行过系统的培训,难以进行互联网技术层面的操作,因此,他们对开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意识较为淡薄,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营销模式。

3.2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宜昌市处于丘陵、山区密布的地区,宜昌市自贸片区的成立,进一步助推了当地以柑橘、茶叶、等特色农业的发展;由于地形的复杂、人口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天性不足,尤其是网络基础设施覆盖率低;再者由于农村以高山、丘陵地形为主,这加大了网络设施分布的难度,在成本上也比城市成本高,对网络运营商而言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挫伤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3农村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目前,宜昌市农产品的种植方式采用的是自主生产,没有形成集中化的生产。由于农民受教育的水平低,在种植产品上采用的是小范围种植,规模小;同时在种植方式上,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导致即使在同一山段,不同的农户种植同一种农产品,在品质上也有所差异。

4宜昌市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农户网络营销技能

目前,网络购物已经覆盖到了农村地区,急需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即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贯穿农业经营活动的始终,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通过网络这个信息传递极为迅速的媒介,将农户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这不仅能够使消费者在没有中间商的情况下购买到一手的产品,又有益于农户更大范围的推广自己的产品。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农户自身要学习网络营销的技能,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推动新的营销模式的发展。

4.2政府给予补贴政策,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地形的复杂性给农村网络的建设增加了经济上和建设上的难度,在经济上,地方政府要给予网络运营商支撑,促进当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覆盖率,满足特色农产品农户对网络基础设施需求。在建设上,首先在道路上实现公路的全覆盖,为网络站点进入乡村提供便利的交通,其次逐步推进网络站点的全覆盖。

4.3鼓励农民进行专业化的生产

由于产品的参差不齐,优质农产品的数量有限,使得当地大量特色农产品在销售上面临低价销售甚至滞销的局面。扩大种植面积,进行专业化种植,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制定长远的营销策略。当地政府鼓励个别农户承包农田,进行集体化生产;当地农民通过专业的培训,各施所长,发挥个人优势,从而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

5结语

在宜昌市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模式上,要学习我国电子商务的优秀平台,汲取其先进经验,努力寻求大的合作机会,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同时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国内的电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光,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推进宜昌市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中国,有更好的未来。最后给各地的农产品提供更好的营销模式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宇庭.“互联网+”时代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6(2).

[2]降雪辉.阿里巴巴视域下河南农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2).

[3]张莉.安徽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与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2).

[4]许世卫,王东杰,李哲敏.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

农产品营销现状篇10

关键词:云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一、云南省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现状

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指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下,在考虑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绿色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全过程,引导和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各种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为尽快提高云南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云南省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但从总体上看,云南省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整体潜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绿色食品产业与云南建设全国生态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还存在差距,对农产品的绿色营销产生了某些负面作用,我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如下:

(一)绿色消费意识不足,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尚未牢固树立

从需求层次的角度看,只有在人们解决温饱之后,才会对消费安全问题给予重视。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很多地区的绿色消费意识没有形成,一些企业和个人也没有把保护生态和经济增长放在重要的位置,有时仅仅为了谋求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牺牲长远利益。www.133229.com虽然有一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营销非常重要,开始宣传绿色产品的优势,但只是作为一种促销方式或口号宣传,没有真正领悟绿色营销的内涵本质。

(二)绿色农产品的定价策略尚待完善

绿色农产品价格与生态环境成本成正比例关系。绿色农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约高30%~150%,有的甚至高出3~5倍。由于绿色产品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内在价值,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钱去购买。但就普通消费心理来说,消费者更希望购买的产品价格越便宜越好,以获取最大的消费者剩余。一般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高价望而却步,使得绿色农产品的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三)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不完善

云南农产品的运输“瓶颈”有待突破。绿色营销能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营销渠道是否健全。产品产得出、运得出、卖得出,实现绿色农产品应有的价值是绿色营销的根本动力。当前云南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虽然初步形成,但由于我省农产品产地区域比较广,农户经营不集中,还尚未形成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在企业和客户之间没有建立起快速便捷的营销渠道。

(四)绿色农产品促销力度不足

云南省农产品的名牌策略立即全面实施。为了引导绿色农产品消费,扩大销售,企业应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目前,云南省内有规模、有实力的绿色农业企业很少,且布局不集中,尚未形成群体优势、规模优势。绿色农业企业整体的促销力度不足,一些企业仅仅安于获得绿色标志使用权,不重视对绿色农产品的广告策划和宣传,还有部分企业即使宣传,强度也不大,导致购买者对绿色农产品的内在价值缺乏了解,没有拉动有效需求,更不利于形成一个稳定的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群体。云南绿色农产品中名牌产品数量不多,且未形成规模开发,市场优势不明显,还未能产生名牌效应。

二、云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对策

(一)加强绿色教育,树立农产品绿色营销观念。

近年来,虽然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逐年增强,但因收入仍较低以及对绿色农产品认识的不足,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购买者仍购买相对便宜的非绿色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政府承担起对消费者进行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的购买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培训教育,提高人们的绿色农业意识,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和宣传方式,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和普及绿色消费知识,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消费。第一,需要引导和培养人们树立农产品的绿色消费观念,使他们知道绿色农产品与非绿色农产品的差别,了解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水的排放等会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第二,需要引导和培养企业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观念,使绿色农产品的企业有觉悟的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快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纯绿色农产品,尽快推行农产品清洁和无公害化生产。

(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我省绿色农业的产业化

我省农业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人多、规模小、生产分散、管理困难等等。分散的生产和经营对控制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是不利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标准得不到统一,价格参差不齐,市场适应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差。因此,要提高我省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要加快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把不集中的、产销脱节的绿色农业生产转向综合、产业化生产,形成标准化的规模生产。

(三)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农产品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是指企业在生产、包装、价格、分销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坚持绿色原则,并将这些环节进行科学的组合。一是抓好绿色农产品的研制开发。研发人员要不断加紧对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步伐,用有机肥料取代农药化肥,进而开发生产出绿色农产品。二是做好绿色包装,对提高我省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大有好处。它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三是建立绿色销售渠道。首先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中间经销商,联系绿色农产品专柜或销售公司,并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流通网络。四是实施绿色促销,这是宣传农产品绿色消费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各种绿色农产品的促销活动,加强和消费者的沟通,将绿色农产品的信息宣传给消费者,正确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赵素洁.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9,(7):89—90.

[2]谢华兴.农产品企业绿色营销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07,(1):62—63.

[3]史建军.关于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117一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