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1:29

运营分析报告篇1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一)、服务形象不断优化。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从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改进作风等方面入手,狠抓了班子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在全处形成了风清气正、心齐气顺、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发展共识广泛形成。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通过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组织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上级规定的“两本书”以及中央、省、市、区领导讲话精神等有关资料,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同时,我们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实际工作,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交心谈心、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一是必须更加注重发展;二是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三是必须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营业处班子成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理论学习缺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深入化,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经常化,时间安排不够充足。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深入地系统地学习研究。同时存有经验主义的倾向,不是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分析问题,而是凭经验判断和处理一些事情,出现认识滞后、事倍功半的现象;

第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面还比较窄、时间和深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注重如何把握政策和原则,而对做好思想工作重视不足,不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有关当事人的心情和想法,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而是心存厌烦,认为他只强调个人利益,不理解政策,有片面性。由于在工作方法上比较简单,有一些想反映问题的同志不愿意谈,影响了一些同志尤其是年轻同志的积极性。

第三,营业处在制度完善和管理精细上面还是做的不够,管理方法还不够规范化、科学化,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虽然前期营业处班子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一些细节上的工作做的没到位,各条线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基础管理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明确,考核没依据等问题。

三、整改内容和措施

营业处领导班子更加坚定了政治信念,增强了学习理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找准了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使每位同志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注重向领导和身边同志学习,不懂就问;注重学习各类新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注重记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提高学习的质量。在理论学习方面都进入状态,并且要求长期保持下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一阵风”。要求每位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从更高层面开展工作,增进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生活中,熟练掌握和运用党的政治理论知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抵御住权钱色的诱惑,更加坚定党的信念,宗旨观念,从而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立党为公,甘于奉献。在具体工作中,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先进党员的良好形象出发扎实工作,争当先锋党员,争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带领党员争先创优。继续保持党组织的优良作风。比如说团结、热情,干劲足的特点,发挥每一位同志的作用,更好地成为团结合作有战斗力的班子,工作中敢于碰硬,迎难而上,在各项工作中做出新成绩。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魄力。高标准、严要求,开拓进取。增强群众观念、大局意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思想动态方面进行全方位调研,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经常深入干部职工中去发现矛盾和问题,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

(三)、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管理出效益。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科学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以“抓服务、促增长、保大局、创和谐”为宗旨,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各部门要按照专项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制度,各岗位职责,各工作标准,要全力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营业处还成立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督查室,目的就是监督、检查、综合协调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实情况,开展必要的调研与分析工作,要以实际行动切实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尽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建设一个团结、民主、务实、开拓的领导班子,对推进供水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今后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

(一)增强学习意识,在加强修养、提高能力上力求新飞跃。坚持班子集中学习制度,制定班子政治学习计划,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建立班子长效学习机制,着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同时,进一步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班子的履职能力。:

(二)增强实干意识,在改进作风、争先创优上力求新作为。带头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按照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把全处工作的重点任务逐项分解到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实行定期检查、汇报交流、年终述职考评,建立组织考核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保证事关全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深入基层、深入重点工作抓落实的能力。

(三)增强创新意识,在改革攻坚、破解难题上力求新突破。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路径,不断提高班子攻坚克难的能力。

(四)增强大局意识,在团结协作、民主决策上力求新举措。紧紧围绕全处中心工作,来思考和部署各项工作,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对重大事项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策”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运营分析报告篇2

上海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工作,上半年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0952.64亿元,同比增长7.1%(一季度7%、二季度7.2%),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服务业引领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看,流通市场稳定运行,无店铺零售快速增长;投资增幅回落,重点行业投资加快;对外贸易有所回暖,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政策和改革举措,旨在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海积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发挥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牵头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要问题的作用等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举措。上半年,本市民营经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4亿元,同比增长3.6%,在全市工业占比为14.2%;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6580.17亿元,商品零售额83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3.5%,占全市比重分别为26.2%和28.4%;进出口总额39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比重为17.7%;税收收入1366.95亿元,同比增长15.4%,在全市税收收入占比25.9%;固定资产投资666.00亿元,同比下降8.5%,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比27.7%;新设民营企业127972户,同比增长37.8%,占全市比重为95.1%,新设企业注册资本4400.28亿元,同比增长3.0倍,占全市比重为64.3%;实际增加就业0.64万人,而全市为净减少1.3万人。

一、上半年本市民营经济运行呈现“三个快速”

1、新设企业快速增长,改革红利凸显

上半年,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资本认缴制和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等商事制度改革在本市及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溢出效应显现,本市民营企业新设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工商注册登记的新设民营企业共127972户,占本市全部新设企业的95.1%(见表1)。新设民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37.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4.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33.8个百分点。上半年,自贸试验区共新设各类企业6807户,其中私营企业为4583户,占新设企业总数的67.3%。

从新设企业资金投入情况看,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分别占全市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4.3%、11.9%和23.9%。其中,新设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合计4400.28亿元,同比增长3.0倍;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内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88.6%和4.7倍。上半年,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额1771.8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46.16亿元,占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53.4%。

2、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增速继续领先全市

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9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7%(见表2),增速领先全市3.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5.3%,增速领先全市1.6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8.4%,增速领先全市6.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上半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在全市占比为17.7%,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79.23亿美元,占民营进出口总额的70.7%。其次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和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分别占18.3%和6.1%;加工贸易仅占4.2%。

从主要进出口市场看,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对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5.8%、18.3%和29.9%,而对欧元区、日本、印度、东盟等地同比萎缩;进口方面,从欧元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1.2%、34.6%、10.3%和81.3%,而从台湾、印度进口出现同比萎缩。

从主要进出口商品看,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6%,高于全部商品5.3%的平均增速,而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产品拖累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9.6%;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4.9%和33.7%,均高于全部商品18.4%的平均增速。

从季度情况看,二季度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09.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二季度实现出口增长6.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本地民营企业需求持续旺盛,实现进口增长17.7%,增速略低于一季度的19.2%,但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二季度民营进出口总额在全市的占比达到18.3%,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这也是2012年以来季度占比的最高值。

3、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增速反超全市

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完成税收收入1366.95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快于全市平均1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控股的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增长17.1%,私营企业增长15.6%。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占全市各类所有制经济税收收入的25.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从季度情况看,二季度民企完成税收收入647.24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略低于一季度的16.3%,但较上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也是近6个季度以来增速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市11.9%)。其中,非国有控股的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0.2%,是民营企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私营企业税收收入增长11.4%。

二、上半年本市民营经济运行体现“三个平稳”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利润由降转升

上半年,本市民营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4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工业0.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的占比为14.2%,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32个工业行业中,23个行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较上年同期增加6个。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文娱用品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长较快,而纺织服装、黑色金属冶炼等9个行业产值同比萎缩。

从效益情况看,上半年民营工业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253.91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市工业3个百分点。在机械、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家具、汽车、医药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支撑下,实现规模以上利润总额101.59亿元,同比增长8.9%,扭转了一季度利润同比萎缩的局面。但与全市平均相比,利润增速仍低1.8个百分点。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二季度本市中小微先进制造业企业经营情况好于传统制造业。营业收入、净利润、新增订单金额、用工人数同比增加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分别占49%、42%、40%和30%,较传统制造业高18、25、12和9个百分点;而人均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同比增加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分别占77%和33%,占比仅高于传统制造业1个百分点,原材料成本同比增加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占42%,较传统制造业还低2个百分点。同时,科技型与先进制造业企业普遍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能级和市场竞争力,创新活力较强。根据抽样调查结果,科技和制造企业在近些年从事技术创新或经营创新尝试的占比最高,达到72.4%和71.7%。

2、商贸业平稳运行,现代服务业表现较好

上半年,本市民营经济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6580.17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6.2%,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同期小幅提高0.9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商品销售总额6.3个百分点。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832.16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8.4%,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个百分点。

从经营情况看,上半年民营大型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5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且低于同期全市增速6.6个百分点。民营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30亿元,同比下降40.0%,而全市为同比增长62.7%。餐饮行业整体仍处于弱势格局,部分受访企业近期销售额同比增速在-20%至-5%之间。

上半年,本市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领域,进入线上线下市场融合的新阶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以汇付天下为例,上半年支付结算量达到7747.7亿元,同比增长43%,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6%;继续居于国内同行业前三位,在理财、航旅、poS收单等支付领域持续保持领先。电商领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号店上半年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82%。目前1号店已拥有超过7000万注册用户,并拥有超过1800万的移动端注册用户,移动端业务占比超过23%(高峰达到54%);同时,网站流量已达到每天2000万人次,SKU(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数达到450万。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二季度本市中小微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情况好于传统服务业。营业收入、净利润、新增订单金额、用工人数同比增加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分别占54%、48%、44%和37%,较传统服务业高25、30、22和25个百分点,而原材料成本、人均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同比增加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分别占52%、63%和31%,与传统服务业相差不大。同时,现代服务业企业创新活力较强。信息服务业企业近年来进行创新活动的比例为40.4%,是服务业中创新率最高的行业,创新尝试比例最低的是生活服务业和投融资企业,为15.9%和11.5%。

3、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实际增加就业高于全市

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累计招工登记备案44.21万人,累计退工登记备案43.57万人,招退工相抵后实际增加就业人数0.64万人。而全市招退工相抵后实际就业人数净减少1.3万人(见表3)。

从季度情况看,一季度因受春节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实际就业人数净减少1.01万人,二季度随着上述影响因素消失及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实际增加就业人数达到1.65万人。

三、上半年本市民营经济运行出现“一个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结构调整力度显现

上半年,本市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00亿元,同比下降8.5%(见表4),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4个百分点;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同比增长3.8%,增幅较一季度下降2.7个百分点。上半年,民营企业完成投资额占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7%,占比较一季度下降1.9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一季度同比下降趋势,上半年完成投资451.38亿元,同比下降7.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51.73亿元,同比下降11.2%。

固定资产投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市民营企业正在努力响应国家及本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要求。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项目也在萎缩,再加上ppi持续负增长,工业企业投资乏力。房地产领域,非信贷融资成本上升加剧了房地产开发商兼并重组,中小房地产企业投资减少,战略收缩意图明显。

(上海市工商联调研部供稿)

注释:

民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统计范围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统计范围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民营主要商品进出口金额:统计范围为私营企业。

民营经济税收收入:不含海关的增值税、消费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统计范围包括私营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个体经营以及私营控股、集体控股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统计范围包括本市私营、集体、私营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

运营分析报告篇3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运营分析报告篇4

论文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编撰;建议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 

1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重点项目解读 

1.1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越高,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可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 

1.2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高低。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流动比率则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  

1.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指标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2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存在的局限性 

2.1 财务分析报告信息时效性滞后的问题 

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均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它与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有关未来信息的相关性较低。由于财务报表是报告历史事项,故财务分析报告是对过去事项的解读,因而这些信息无论何时运用于决策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重要假设,即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用这些数据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动态,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可靠。 

2.2 财务分析报告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由于我国的财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有关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使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通胀时期,财务分析报告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导致的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3 财务分析报告数据汇集效率不高的问题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撰不仅依靠财务人员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还要求企业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统计报表。不论企业的财务流整合得多紧密,财务人员仍然要花费无数的时间整合从多个部门和系统中收集上来的数据——在报告编撰期限不断缩减的限制之下,财务部门很难提交合适的报告。 

2.4 财务分析报告未对影响经营成果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现行财务报告主要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无法反映许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如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状况、经营环境等信息,而这些内容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3 财务分析报告编撰方法之改进 

3.1 改进财务分析方法 

一是侧重利用趋势分析法对过去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得出它们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用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动的性质、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二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需在比率分析法中加入时间价值,比率分析中的数据要与时间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光考虑历史成本,应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使数据的可比性更强,而且在运用比率分析法时要尽量与趋势分析法结合使用。 

3.2 提升财务信息汇集效率 

利用it部门帮助财务加速完成财务分析报告——首先通过软件系统重新设立设计企业的财务处理机制,规范数据,创建标准的账户表,允许企业在所有需要的地点捕捉所有的财务信息;其次建立从源头捕捉数据的技术需求,规范中心财务报告工具,设计完整的处理过程并生成最终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无论使用了什么技术平台,管理层接触到的数据将会是一致的,准确的和及时的,这极大的提升了财务信息处理效率。 

运营分析报告篇5

第一部分提要段

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

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

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

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

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运营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撰写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形成文字后即为财务分析报告。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能够协助资产所有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能为债权人、投资人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提供正确信息,能为内部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却并非易事,许多财会人员往往对如何撰写感到棘手。笔者认为,只要掌握要领,平时多关心公司的运作,多动脑、多动笔、多借鉴他人的方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就能得心应手。

一、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积累素材等准备工作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营业费用与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获取。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原因、影响、责任人等各变化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比如2005年铁道部撤销分局,导致郑州局多元系统运贸企业失去陕西铜川等煤矿的购销业务,对当年的经营任务产生决定性影响。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部门是公司所有经营行为的最终汇聚和反映处,所以财务人员应尽可能多的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全面情况,从事发之前就参与进去,有利于综合的进行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关数据之外,还应协调公司各相关部门(如生产、采购、销售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单独完成,但报告素材却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一同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勤于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1、要清楚阅读的对象及报告分析的范围。财务报告的阅读对象不同,写作便因人而异。通常,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或者上级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而在这些使用者中,提供给财务部领导的分析报告可以更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或者对财务专业相对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而如果报告要同时提供给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等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细致、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最关注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真正想要的信息却太少。财务人员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部门服务的,却事倍功半,问题出在哪?笔者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多的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需要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3、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如果不了解业务而闭门造车,并会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洞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如果没有了“相关性”,当然不会有“实用性”。

4、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除了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之外,还要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因为,企业最终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公司的命运,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可以及时的扬长避短、查缺补漏,提高企业的长久生命力。

运营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医疗机构

abstract:accordingtomanagementaccountingapplicationguidelinesissuedbytheministryoffinance,Combiningthecurrentsituationofmedicalinstitutionsandthedirectionofnewmedicalreform,thisreportconstructsmedicalinstitutionsmanagementaccountingreportingsystemincludingfinancialefficiency,resourceefficiency,patientanalysisandoperationofsections,andalsoproposessuggestionmanagementaccountingreportofmedicalinstitutions.

2016年12月14日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征求意见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明确指引;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利用,做好决策支持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满足内部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越来越迫切。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

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

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

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

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

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

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应基于大量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医疗运行数据,为了保证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衔接,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系统的支撑是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逐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建成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并通过管理会计报表和报告经HRp产生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从而形成各层管理主体决策的支持信息。

(四)提出管理建议是落脚点

管理会计报告汇集了大量相关性信息,发现和指出问题是管理会计报告第一阶段的任务,而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则远远不够;管理会计报告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寻找可改进的管理单元,提出切实可行的有影响力的管理建议,即解决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将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为落脚点,针对存在问题的业务流程或临床科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玉红.构建基于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管理报告体系[J].财会与会计,2010,05:58-59

[2]张先治.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J].财务与会计,2005,12:19-21

运营分析报告篇8

1.1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整个企业的运营,会计报告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所负责项目的详细、简单明了的会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将这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1.2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

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以往的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出具体的规划,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管理者根据决策分析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体预算进行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会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规划和总结,管理者再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预算业绩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评比的有效依据。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1.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

现代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仅是以理论为依据,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例如口头式、报表式、叙述式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体现其服务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体现对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当下最及时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功能与职责,笔者将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评报告。预算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营业、资本、财务进行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责任考评报告分为预算评价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会计总体报告。

2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仅有少数先进企业成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不完善,使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支持,不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不重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也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现如今我国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培养方式。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低,往往是将管理会计的职责和功能分配带财务会计的各个岗位中,缺少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关注的会计报告还是按照财务报告流程进行的,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高度去重视管理会计。

3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与整体思路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始终,不能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割裂开来,在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之一目标为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有利于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挥和运营进行预测。及时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同,它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需要通过图表、文字、数字等表现形式进行报告。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不能大于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这二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根据以上分析,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在遵循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思路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遵循体系构建的原则,具体设计出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以及责任考评报告在内的管理报告内容。

3.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3.2.1预算报告全面的预算报告主要包括营业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以及财务预算报告。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营业预算报告为依据,营业预算报告包含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和成本费用预算报告。销售预算报告对企业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时间范围内的销售额和销售总量进行预测报告,预测报告不仅需要考虑市场的行情,还需要考虑企业产品本身的数量和价格,充分考虑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主要指的是在预测期间内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期末存量以及生产数量的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是以销售预算报告为基础的,之后才能对产品期初和期末存量进行编制。生产预算的编制对时间要求精确,因此要注重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对预测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报告,制定出目标成本费用水平。成本费用预算报告为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本预算报告分为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先进行投资预算报告,再进行筹资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是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投资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对固定资产处置的预计,对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资产投资的预计,债券、股票、现金股利、基金、期权等投资的预计。筹资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和筹集方式进行预计和报告,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参考。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预算报告,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财务状况预算报告。现金收支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情况进行预算报告,如现金收入、支出、不足等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就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预测,具体分析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的原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状况预算报告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预算、营业预算、财务预算等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财务资产状况进行预算,将企业资产的规模与分布进行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根据预算制定准确的决策,保障企业决策的准确性。3.2.2决策控制报告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需要落实制定的各项预算,这就需要发挥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的作用。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分为决策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依据。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对企业筹资的方式、途径、数额、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筹资决策报告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决策报告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将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比较,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并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的有利投资项目报告。企业根据投资决策报告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例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等外部投资方式。经营决策报告分析企业不同的经营方案所带了的利益,企业根据经营决策报告制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报告要重点体现企业不同经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关系,这样才能清楚的体现出最优的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控制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设定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耗费的限额,分析比较实际开支与控制标准,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差异。控制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支耗费提供参考依据,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配合,才恩呢该使开支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控制的预期效果。3.2.3责任考评报告责任考评报告指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责任评价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各个部门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对每个责任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形成企业的责任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考评报告体系主要分为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两部分。预算评价报告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收入中心预算评价报告,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投资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是对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的报告,主要是评价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与预算额之间的差异。收入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指的是对整个企业的收入中心的实际销售额与预算销售额进行分析,与整个企业的销售目标为参考,对整个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价报告,有利于保障企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的销售总额。企业的利润中心指的是以企业利润指标来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企业的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不能忽视部分的可控制利润,要以各个部门的可控边际利润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中心拥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管理者可以自主确定企业产品的相关决策,投资中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贡献率与剩余利益率,在投资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这两个方面。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财务业绩评价报告,经营业绩评价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报告指的就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企业财务评价的标准,再对企业的整体财务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企业在选择财务业绩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注重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经营业绩评价报告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是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业绩,应该对企业进行完整的评价,例如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4结束语

运营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经济运营分析医院管理成本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56-02

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是及时掌握医院收入、成本、结余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和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严峻,外资医院、民营医院飞速发展,逐步改变原有的医疗格局。新的医改政策执行药品实行“零差价”,人员成本不断提高,财政补偿不足、不到位,公立医院处于内外夹攻的情况,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维持的生存和发展。现有的体制下,医院运营机制呆板,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医院管理必须引入经济运营分析,准确掌握目前的经营状态,对医院经营状况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提升竞争力,适应各种制度的变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可以根据医院经营管理需要多角度经营分析,从院长、副院长、全院、科室、个人等不同角度提供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差异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医院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提升了医院运营分析的能力,对医院经营状况能够作出迅速反应。

一、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内容

1.每日关注:按日报告医院业务收入的水平、结构、业务量、病人社会负担等信息,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每日的收入水平。

2.收入支出总表:按会计口径集中报告医院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总成本系数、药占比等指标信息。

3.费用构成分析表:按会计分类、成本分类、变动性态、控制性态、分配方式管理分类、资本化属性对全院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是对各种成本支出发生情况的分析。

4.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财务会计报告;管理者所需报表可以通过经济运营分析系统上传,改变过去报送纸质报表的习惯,更经济便利。

5.经营分析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经营分析报告。

6.全院损益分析:从全院角度以图表、序时、分层展示医院的收入、支出、结余。

7.临床科室损益分析:能够有效查询临床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临床科室本月前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8.医技科室效益表:有效查询医技药品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医技科室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9.科室损益分析:查询科室报告期与基期收入成本的对比及比重数据;各科室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本科室收入、成本、结余情况。

二、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方法

1.损益分析:可按收入和成本的不同分类来查询明细数据,收入分类包括统计分类、业务分类和医学分类,成本分类包括费用要素、分配方式、资本化属性、会计分类、控制性态和变动性态。损益分析主要用于判断医院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判断医院是否能够安全经营。医院持续经营,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结余,以实现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2.保本分析:

保本点=固定成本/(单位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报表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总收入)

保本诊次=固定成本÷(每诊次收费-每诊次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门诊收入-门诊变动成本)/实际门诊诊次]

保本床日=固定成本÷(每床日收费-每床日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住院收入-住院变动成本)/实际床日]

可以按医疗全成本和医疗业务成本(不含管理成本)两个成本口径来查询结果。可以选择是否包含药品收支,按分析项目(全部、门诊、住院)来查询结果。通过保本分析,可以查询各临床科室的保本收入,帮助没有达到保本收入的科室查找原因,挖掘潜力。

3.构成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进行灵活的结构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按选择的分类,用图表和表格形式反映出各类别指标所占的比重;各科室该项指标占全院该项指标合计的比重;通过分析判断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成本高的科室和收入高的科室,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找出有发展潜力的科室,重点发展,对成本高的科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4.差异分析: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与平均水平、上年水平、上期水平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分析项目(结余、收入、结余)或不同分类进行差异分析。

本期金额:本期医疗收入后成本或结余

与本年平均比较:

本年平均:本年平均每月的相应指标数据

差异=本期金额-本年平均

差异率=差异÷本年平均

与上期比较

上期金额:上期医疗收入或成本或结余

差异=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差异率=差异÷上期金额

与上年同期比较:

上年同期:上年同期医疗收入或成本或结余

差异=本期金额-上年同期金额

差异率=差异÷上年同期金额

与预算比较:

预算金额:本期预算金额

差异=本期金额-预算金额

差异率=差异÷预算金额

5.趋势分析:以图表和表格形式反映报告年度各月收入、支出、结余指标的定基或环比增长变动情况;通过不同时期的指标变化,找出各项指标变化的规律可以分析出医院的经营状况是呈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

经济运营系统通过对全院开放,对不同的责任人设置不同的权限,让各层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全院及各部门的运营情况,同时改变了一些人的观念,尤其是临床科室,认为经济运营分析可有可无,只要收入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好。通过分析,向全院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教育,各责任中心设立成本核算员,增强成本观念,使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追求社会效益是医院的最高目标,通过运营分析,降低运营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优质护理等举措,突出公立医院性质,为医院带来正面的社会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运营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现状;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括盈利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反映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中小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收益质量分析是指报告收益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收益质量的指标是现金营运指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单位管理者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报表分析的不完善,大肆操纵利润,滥用关联方交易以及一些假销售手段等使本来亏损的中小企业变得利润丰富。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必须扩展到审计报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分析的需要,再以以前的分析体系分析现有的财务报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1.中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1)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是指在中小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管理,就很容易形成陈年呆账、坏账给企中小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坏账政策,以便投资者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这样投资者可以分析应收款增加的原因、应收账款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

(2)中小企业的存货分析。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可以清楚地看出存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原材料存货增加,而产成品存货减少或略有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销售量较大,能产生较高毛利润;如果原材料存货减少,而产成品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衰退期,该产品正逐渐被新产品代替,或者这种产品生产过剩。这样的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转移新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还可了解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果存货计提的减值准备大,表明可收回金额比成本低很多,存货很可能过时或毁损。

(3)中小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属于非正常项目,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注意是否排除这项非正常项目,这就得根据重要性原则,即相对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较大即为重要,应排除。因为它是偶然性因素,不能长期给中小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不排除就会影响分析结果。

(4)中小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关联交易披露最重要的是定价政策和交易金额。关联方为了操纵利润,经常通过关联方来达到某种目标的目的。

2.中小企业的补充财务指标分析

(1)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此指标可以弥补销售现金比率的不足,当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业务量的增长销售现金比率一般都较低,但不是收益质量不够好,而是随业务量的增长,存货和应收项目自然增长的结果。该指标接近117%,说明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看好,相对于购买者存在比较优势,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合理,催账工作得力,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回现金,保证生产经营顺畅周转,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中小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可能存在不正常销售和舞弊的可能性,或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不力、收益质量较差。尤其在分析该指标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的变化越势,分析该指标在大于117%时,是否是由于中小企业近年来销售萎缩,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得到收回而形成的。

(2)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付现比。①主营业务付现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此指标可以反映中小企业现金支付能力,表明中小企业每发生1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支付的现金数额。如果该比率约为117%,说明主营业务成本基本是付现成本,中小企业没有因购货而形成对销货方的负债;如果比例大于117%,说明中小企业除了支付了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外,还偿付了前期拖欠的购货款,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用;如果比例远小于117%,说明存在赊购,对中小企业形成负债压力,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商誉。②净收益营运指数。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净收益营运指数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非经营收益多,收益质量就差。因为非经营收益的持续性差,非经营收益主要来源是资产的处置和证券交易收益。资产处置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反映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证券交易获利靠的是运气。因此,非经营收益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中小企业的收益“能力”。

(3)中小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非专业人士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则会计报表使用者即可按照通常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

二是如果审计意见是保留意见,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原因(在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即成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分析报表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

三是如果出具的是否定意见,则说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者资金变动情况已被严重歪曲,表明会计报表不可信,会计报表使用者提高警惕,减少与此单位发生更多的经济关系,因为风险太高。

四是如果出具的是拒绝表示意见,往往是由于某些限制而未对某些重要事项取得证据,没有完成取证工作,此财务报告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最好与此中小企业少发生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万齐: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7期.

[2]陈洁:财务会计分析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