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4:53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1

一、我县农产品产销物流情况

1、交易主体分散,交易秩序混乱,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农产品市场主体群缺乏有实力的运销组织和销售商。仍以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居多,他们的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素质低,市场覆盖率不高。流通环节缺乏有资金的企业介入。农产品各个流通环节中,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保鲜等行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整体。目前,我县多数农产品要靠外地企业、购销大户来收购,外地的车辆运销的,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地客商,造成各个流通环节的利润流失。

2、是经纪人队伍素质不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农村经纪人队伍素质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村经纪人是由农民直接转化而来,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普遍对市场行情、政策信息、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市场风险的预计和抵抗风险的准备不充分,真正有能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的农村经纪人寥寥无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比较缓慢。合作组织中高水平管理人员少,内部管理混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户自发组织起来的,受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制约,运作困难,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其自身的长期良性发展十分不利。

二、对我县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议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畅通农产品产销新通道

一是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鼓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分级包装、保鲜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鼓励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2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构建

农产品具有数量多、易腐烂、不宜长途运输的特征,从而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阶段受到一定损失,大大提高物流运输的成本,从而对农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满足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实际需求,必须积极探索和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物流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物流系统和产业。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运输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同时也需要在技术和资金上加大投入,避免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畸形发展,从而为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后期进步提供动力支持。在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加科技投入。农产品物流运输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体现出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运输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而五六运输体系必须具备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投入以及科技实力的提升。因此,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完善与进步,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支持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升冷链物流发展能力的关键。要应用和推广农产品包装和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保鲜时间;要积极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现有的冷链设施进行完善和优化,引进先进的冷藏技术,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确保运输中农产品的质量。第二,增加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资金支持力度。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必须具备完善的设备,同时对于设备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资金扶持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运输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那么需要国家适当对相关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在冷库制造和设备采购中投入资金,这样不仅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也能增强企业对于农产品运输的积极性,促进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二、统一物流运输标准

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建设包含复杂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必须投入相当的技术和物流设备,使得整个物流运输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且企业也无法独立的承担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构建,如果任由企业根据自身物流运输的需求发展小规模农产品物流体系会导致企业间实施差异性的运输和农产品存放标准,那么不同的企业会在农产品物流运输中显示出极大的差距,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降低人们对企业和农产品的信任度。因此,在构建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进程中,各个企业必须紧密联系起来,将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标准进行统一,并运用统一性的标准来衡量和规范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质量,确保农产品运输以及农业健康发展。在统一物流运输标准时,需要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将各方力量联结起来,建立一个统一性的农产品物流运输联盟,打造物流供应联系网络,使得企业能够形成有机整体,进行信息的有效分享和交流,最终实现互利共赢。除此以外,在物流网络形成以后,消费群体也应该进行扩展,突破本地的限制,努力拓展外部资源,将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的地区联系起来,形成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产业链。

三、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这就需要提高对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建设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通过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更好地为农产品物流运输服务。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农产品物流运输环境。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农产品的管理和销售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并需要多个主体的参与。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缩短其与国内外其他物流运输体系之间的差距,必须深化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认识,意识到农产品物流运输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为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这一行业的宏观调控,在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中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支持。第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发展必须走上规范化和合理化的道路,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作为支持,需要政府能够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规范引导,确保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章可循。第一,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竞争规则,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有序建设。第二,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运输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政策的调整,避免不正当竞争以及市场垄断问题的出现。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需求,满足农产品流通的现实需要,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必须要重视农产品物流运行效率的提高,积极构建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在体系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物流管理体系,推动农产品物流飞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全.中国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15,24(10):91-93.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3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5.5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17-02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基地之一,尤其是粮食作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跃居全国第一,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2.3亿斤,其它各种农产品如谷物、豆类、油料、麻类、甜菜、烟叶、蔬菜、瓜果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绿色物流成为带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农产品绿色物流总值在社会总物流中的份额占比极小,年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这与黑龙江省硕大的农产品体系和庞大的农产品数量严重不符。落后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直接影响着农产品抵抗风险的能力,近些年因销售不旺引起的农产品大量积压并被当作垃圾放弃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黑龙江省大力构建以生态农业和绿色物流为中心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成为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升级的首要任务。

2012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提速,主营收入水平大幅增长,入园企业数量增加。绿色食品产业新(续)建亿元以上项目2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其中97个列入省政府重点推进的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7亿元,超计划27.7亿元,建设规模、进度和投资强度一直处于“十大产业”前列,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12个绿色食品重点园区已开发93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项目80个,累计入驻企业53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8亿元,比上年增长50%。绿色食品企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在黑龙江省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同样刚刚起步的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强有力的支撑。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是指由农产品这一特定实体在空间转移过程中,由运输、保鲜防腐、包装标准、加工储存、配送零售等各个环节组成的实现绿色环保功能的有机整体。在整个运转流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贯穿在整个物流活动的始终,因此,信息化的不足会对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一)信息反馈不畅、信息化程度滞后

农产品实现绿色物流的基本模式即实体通过一定的绿色模式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但伴随绿色物流产生的信息流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流转。这就要求生产者必须先从消费市场获取供需情况和消费情况,通过获取充分的信息来减少过度生产或盲目生产带来的市场风险。但从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生产者在生产前并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行决策,同时,生产过后也不能及时地获取物流体系反馈的信息。

目前,黑龙江省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平台,虽然各企业已经意识到建设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但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引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货物跟踪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仍停留在最初级的表面化阶段,一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也只起到临时存储信息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信息化服务作用。甚至,一部分农产品物流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无法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信息及时更新等现代化物流信息服务功能。

(二)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较低

黑龙江省现有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较低,并不能像现代化高水平的物流企业一样深入到企业内部提供物流服务、参与物流决策,仅限于提供常规低端的物流服务,并按照客户要求和指示决定物流方向,如提供车辆运输、仓库存储等基本物流服务,物流过程不完整,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技术落后,完全不能达到现代物流企业专业化、信息化、高效化、全程化的要求,严重制约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三)农产品绿色物流成本较高、损耗较大

基于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易腐性质,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及暂时的存储等环节上一直呈现25%~30%的损失率;另外,农产品从产地流通进入消费市场的中间环节较多,直接导致了无效的物流成本在农产品绿色物流过程中占比增大;此外,农产品易腐的特点很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影响民众生活质量,也直接阻碍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成本高,并且物流各个环节损耗严重问题则更加突出。

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包括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仓储管理技术、智能标签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信息交换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事业蓬勃发展,还能够实现黑龙江省整体物流产业的升级。

首先,利用物流信息技术,有利于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的共享程度,加快了信息流的流通速度,消除了农产品绿色物流过程中的时滞和不增值环节。其次,引进物流信息技术,有利于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中分散的物流环节,使其成为专门从事整合性业务的社会组织,如“第三方物流”,进而出现“第四方物流”。再次,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绿色物流成本,减少损耗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将农产品绿色物流各个环节联合成一个整体,按照统一的供货计划准时地实现农产品的流动,压缩物流过程中运输与储存时间,提高经济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和损耗程度。

四、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再造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建议

(一)信息交换技术的利用

1.网络技术

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可以组建自己的网络,基于网络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支机构、生产者、供应商及客户等利益相关群体联合起来,形成信息传递与共享的网络。通过网络技术,总公司可以向客户农产品在途信息、分公司可以将农产品的发送信息、到站信息、入仓信息、出仓信息及交货信息,利用网络反馈给总公司。这种资源共享和业务网上运作,不仅可以使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在竞争中获取先机,同时也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快速、准确的产前信息服务,杜绝其过度生产和盲目生产。

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为了建立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平台,应该利用信息平台建设所需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实现商业贸易伙伴之间标准化、格式化经济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自动交换和处理。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订单,如果将这些客户提交的表格和订单进行程序化处理,再将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格式化,最后输入并汇总到数据库,各地的分公司也如此进行数据处理,就形成了联网数据共享。通过将商业文件按照统一的标准编制成计算机能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进而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的操作模式,极大地实现了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物流成本缩减、物流运作顺畅的经济目的。

(二)农产品物流过程跟踪技术的利用

农产品物流过程跟踪技术主要指GpS、GiS和RS技术,它们简称为3S技术。实际操作过程中,3S技术越来越显示出集成性质,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技术,都将使其效能受到极大限制。

1.GpS技术

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以中小型居多,以成本低、信息透明、易操作、易监控特点著称的GpS技术比较适用于此类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利用GpS物流监控管理系统,结合GpS技术的行车路线软件,农产品物流企业可以随时跟踪运输车辆与农产品货物的运输情况,保证车主及货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和状态,对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与快速运转。

2.GiS技术

农产品物流过程中通过应用GiS技术,可以快速实现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自定位和跟踪调度作业,同时,利用GiS庞大的地理数据功能,制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

3.RS技术

利用RS遥感技术,可以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感知探测,一般作为辅助决策的技术与GiS技术联合使用。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可以通过RS技术获得信息资料,再通过GiS技术利用信息资料进行道路路线优化设计,为农产品绿色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出最优配送路线方案。

(三)包装物标识技术的利用

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信息追踪技术之一,它具有农产品信息快速并准确地采集、质量监管等功能。黑龙江省农产品在生产地包装过后,依据配送要求加上包含着产地信息、配送车辆信息等信息的条形码,通过扫描仪操作,瞬间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颠覆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缩短了农产品在途运输和储存时间,降低了损耗率,同时大大缩短物流运作流程中各个环节作业时间,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

2.RFiD技术

与条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更为先进可取,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数据可加密、数据存储容量大、数据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可以采用RFiD技术对仓库内货物进行准确定位、调拨管理等静态跟踪,同时,通过与GpS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在途货物的监控、跟踪及检查等动态跟踪,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应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红莲.发达国家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及其经验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2]霍红,宋永超.黑龙江物流服务体系现状分析[J].物流技术,2009(2).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4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U6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4-65-2

0引言

农产品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一切生产活动进行的前提是基于农业的发展,只有当人们解决最基本的果腹问题,才能进行后续的社会生产,也就是说只有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继而开展第三产业。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等物流环节,使得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提出了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

1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1.1国外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是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发达,流通网点健全合理,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美国为例,政府加大对道路及桥梁等基础民用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运输网络,使得农产品运输十分便捷,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降低农户分散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当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无论是电子交易还是公开喊价,其主要角色是为客户提供一个具有透明性及流通性的合约市场,该市场的作用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及投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高,推行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农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实现了农产品包装标准化的变革,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系统,为现代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便利条件;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美国,国家政府保证了对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成果及时推广运用,保证了农业人才的教育和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合理的人才结构保证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转。

1.2国内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同国外相比较,国内的农产品物流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仍然落后;传统长渠道农产品物流水平低,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时间延长,交易成本增加,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加大,不能及时地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的传递,因此农户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市场的走势,无法对农产品价格做出评估,使得农产品供给、流向、流量、流程等赶不上市场变化。

2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

2.1辽宁省自然现状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辽宁省耕地面积为409.2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5%,人均占有耕地约0.096公顷,其中有80%左右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区和辽西北低山丘陵的河谷地带。

2.2辽宁省农产品现状

我省农民偏爱种植价格较高、效益较好的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目前我省的农产品物流中,粮食为大宗商品,除此之外,蔬菜,水果占有一定的比例。辽宁省2012年全年农业总产值为1539亿元,2013年为1673亿元,2014年为1734亿元,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753.9万吨,其中谷物产量1674.8万吨;水果产量870.56万吨;全年猪出栏数量2839.4万头,牛出栏数量283.3万头,羊出栏数量797.5万只,家禽出栏量76814.8万只;水产品总产量527.67万吨;木材产量200万立方米,面对如此庞大的农业产值数据可以看出我省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是多么的巨大。

2.3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市场现状

我省农产品在流通上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目前我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还没有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生产上农户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销售方式上仍采用集市贸易的摊位形式,或者是批发商挨村挨户的收购;交易方式上仍采用传统交易方式,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农产品自身属性决定了其不耐储存,对流通条件要求比较高的特点,除此之外,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备,交通、运输等配套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农户信息封闭,网络还没有普及到农村,多数农户不能及时掌握农产品需求信息,缺少一个农户与市场沟通的平台,因此就目前来看,我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3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3.1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优质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信誉,部分农产品也仅仅局限于生产地,无法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而对于生产地来说,由于产出多,这类农产品的价格也普遍较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利用网络进行农产品交易,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将地区特色农产品推进大市场,进入大流通范围,对改善辽宁省的农业生产经营状态、节省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都有着积极推进的作用。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农产品找到了出路,还可以逐渐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而对于产地来说也可以达到宣传作用,如带动地区的旅游业等一些列产业的实现,这对增加农业者的收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2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

实现农产品物流外包,从农产品生产开始到产出品销售都可以实现物流外包。对农户来说,物流外包可以通过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大大降低农户自主经营生产的作业成本,对于产出品外包不仅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库存挤压、节约仓储运输成本,农户还可以集中进行再生产,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创收,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承接农产品物流外包业务,也是提升企业业务范围的重要渠道。农产品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模式。

3.3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核心是一体化结构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通过订单模式,实现规模生产。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电商、物流、商贸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文件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我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韩一军,张宇萍.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分析及启示[J].农业展望,2006,2(10):32-36.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5

[关键词]农产品生产体系;物流人才体系;物流支持体系;追溯性管理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发展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的研究,大多围绕概念、流通状况、必要性、可行性和政策体制等进行描述性介绍,属于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鉴于对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的支持体系研究较少的事实,本文就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物流技术明显落后与“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特点,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物流体系建立过程中需重点对待的支持体系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支持体系

农产品品质保证体系的建立。农产品的生产与一般工业品的制造不同,它没有量化的指标或行业标准去限定它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因为农业最终产品的品质更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相关联。所以,为了保质保量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则需要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各地目前已经存在的各类农经网机构,还必须发挥一定的作用。研究农产品生产体系,首先就需要研究客户订单,研究系统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如果暂时不能满足要求,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对初级农产品有哪些要求,哪些个人、专家或机构可以给予帮助,这些都必须加以考虑。必要时,可以派出专家上户给农户讲解,推广新技术,从而保证初级农产品的质量。

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增值也是农产品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是减少农产品损失,延长其保存期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丰富人民生活,使农产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农产品的初步加工也是为农产品后续的物流活动提供保障。比如,粮食加工、畜牧产品加工、水果加工和海洋水产品加工等,具体包括研磨、抛光、色选、细分、干燥、规格化等生产加工价值贴付和商品组合等促销加工作业,以使农产品流通能顺利进行。

二、农产品物流的人才支持体系

农产品物流环节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人的作用。尤其是农产品物流人才,人们往往以为从事该行业是不需要太高的知识水平的。事实上,随着物流业特别是农产品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对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例如:德国的物流教育培训工作可谓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他们对物流人员的培训工作既有专门的行政机构主管,又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和宗旨。其目标是针对性很强的职业培训和新技术培训,宗旨是以实践为主,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所以,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参加的人员十分广泛,已经形成“一条龙”的良性循环。

荷兰在这个方面也很重视。荷兰物流专业的学术水准较高,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国际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使学生获得实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从市场、管理、贸易、海关、配送、仓储、海陆空运输、成本控制、商品学等等方面,打造每一个过硬的国际物流精英。荷兰从事物流业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是经过重重严格的考核,并拿到了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以正式上岗,所以荷兰的物流人员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法国也特别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训工作。他们通过初始的或服务过程中的培训,每年都培训出成千上万的物流专门技术人才,从叉车司机到物流师,再到it网络工程师,应有尽有。因此,法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其小时成本比北欧国家要低15%~40%,仅这一项就对法国的物流发展贡献很大。

西南地区有较多的农业院校培养大批的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人才,就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专门设置专业,容易限制学生以后的发展,通过在相关专业里增设物流课程为宜。对于一般综合类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也可以通过设置农产品物流课程来培养人才。目前,正在从事农产品物流的在职人员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个人或非个人组织对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均有一定的抵触。因此西南地区的众多农业类院校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安排相关教师或学生对农民进行义务培训,以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并且,引导农民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来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体系

从物流整体来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包括自营主体、第三方物流主体。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在西南地区自营物流仍很普遍。但是,在农产品运输环节,很多物流服务都是委托第三方的专业运输物流公司进行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一是节省了自营运输购买固定资产的投入成本,提高了效率;二是该方式使得运输环节更加安全有保障,因为专业的物流公司通常对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利于提高流通的效率,进而降低成本;三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但绝大多数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个人或非个人组织对于全过程的第三方物流还是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的。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因素:(1)不了解第三方物流,仅仅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一个运输公司或个体运输商;(2)担心其服务质量;(3)费用比较高,不能接受。当然,通过对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个人或非个人组织的物流理念的教育,再加上一些优惠运输政策的鼓励,相信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或个人会逐步增加起来。

四、建立可追溯性的农产品物流技术支持体系

从全球角度看,美国发展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农业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物流技术体系;荷兰建立了电子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而中国,应引进先进农业物流技术,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农产品与其他消费品在物流过程中重要区别是必须具有可追塑性的体系。可追塑性体系构思如图1所示。县一级的农产品编码必须反应出生产地及具体生产农户或农业公司;在第二级中如果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那么必须反映出农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在物流过程中必须反映出各级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信息;最终在零售环节只需用参考代码即可表示上述信息用参考代码即可追溯出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各级物流服务提供商。

从更深入地角度讲,建立可追溯性的农产品物流技术支持体系,还应该涵盖如下内容:

1.建立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体系。创新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创新,一是要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之一,它是生产的终点,流通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定量、标识等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以防被污染或腐烂变质,也便于在柜台上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应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二是要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调查表明,很多对包装、保鲜做得较好的企业,一般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果。但是,这些技术体系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动院校科研院所与农产品企业联合进行包装、保鲜技术研究,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

2.建立农产品流通加工技术体系。“十五”期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在推动农业增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工业技术升级及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并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储备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这些基地本身的各种流通加工技术非常先进,但这些技术如果仅仅局限在基地里面,其效益就非常不明显。因此,加大对目前已经掌握了的流通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依靠地区性的相关职能部门。

3.提高农产品信息化利用效益——温氏集团的信息化的借鉴意义。温氏集团实行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养殖模式。温氏集团以养殖业为核心业务,兼营上下游的饲料制造、肉制品制造、乳制品制造、兽药及疫苗制造,形成产业链即一条龙服务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生产上包含了种苗、饲料、药物、技术、销售、生产6个环节,其中肉鸡养殖这一环节是通过农户或者叫专业户来承担,而各个养殖公司则独立承担饲料生产。而对于种鸡生产,则是把鸡苗给孵化出来,然后把鸡苗给农户养殖,农户养大的肉鸡,由公司收购,并负责向市场销售。这样,既集中了各项生产要素,又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如果没有公司的支持,一般的农户养100只鸡销售都很困难,而温氏旗下的农户养鸡平均一批5000只以上,一年养三次的话,等于15000千只左右。2005年,平均每一个农户有21000元钱的现金收益。这种方式确实是能够带动农户迅速摆脱贫困,而且不用离开家乡和土地。

温氏旗下的农民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水平,如果没有规范的格式,不可能按照规范去做。现在温氏集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各个环节全部用计算机进行规划,告诉农民怎么样的鸡就是达标的,肉鸡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农民只要照基本格式去做就行了。从全国来讲,是温氏集团现在有60多个分公司,有30000多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每天都要拿饲料、疫苗等等,而且不同的品种要拿不同的饲料并规定用量,靠的就是信息化的、规范化的管理。

例如肉鸡,最基本的单元是养殖户,种鸡是一个鸡群和一个基本单元。温氏首先对每一个养殖户每一次领的疫苗进行科学管理。首先,在电脑上有完整的记录,而且是每一个养殖户,每一群鸡,都有完整的记录;其次,根据鸡群档案对整个生产过程做出匹配,需要多少饲料,哪一天需要什么疫苗,哪一天有多少可以上市,整个生产计划有一个管理;第三,利用计算机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所以,从信息管理的角度,信息系统提供这样的支持,是非常科学的。对养殖户结算时,有很多的财务指标,成本计算等等都一目了然。而且,对不同公司、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生产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进行计算,给领导提供的决策依据有说服力。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温氏集团不可能实现养殖的企业化大生产。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认为农产品信息体系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各地已有农经网等各种农业网站信息利用效率也具有现实意义。农业信息传递框架如图2。在农业信息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对农户、合作社、基层信息站、县一级信息站实施四级编码唯一识别体系。例如:农户处于基层合作社之下,基层合作社位于农业信息站之下。并对要管理的合作组织所生产的各类农产品进行产品类别编号。如果对一批次销售出去的农产品用上述代码再加上日期或以其他方式定义的序列编排好,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农产品的追溯性管理,并能够及时掌握本区域的某类产品的产量、销售量。

五、加大各种大型批发市场的物流功能

西南地区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水平低、综合服务能力差,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的市场为数不多。很多市场仅仅能提供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服务,例如:经营场所、运输服务及简单的存储等。因此,可借鉴荷兰、日本的经验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物流中心,推动原有的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农产品物流中心转变。农业物流中心的建立要依托物流基地的建设,物流基地是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而配送中心在空间上是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它的建设应当注意地理位置、占地规模、流通功能及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的集成。所以,一是选择恰当的地理位置。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应当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流通中心,三者均应位于产业中心及次城市边缘,并且是交通条件好、用地充足的地方,一般可选择在交通枢纽地带,可以衔接陆、水、空等运输方式,使物流基地内部物流网络与外部物流网络相适应。

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三者是综合性、区域性、在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为一体,成为产供销企业之间的桥。物流活动必须具备的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成为具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并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网络,对农产品加工品的采购、进货、储存、分拣、配送等业务进行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使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商品的流动达到高效、协调、有序。

参考文献:

[1]程庆亮,刘秋平.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现在物流报,2006-03-31.

[2]王苗.关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模型的探讨[eb/ol].中国农村研究网,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现代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36-01

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也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交易额呈现“井喷式”增长。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农产品生产商可以通过网站营销、产地直供、电商平台等方式直接销售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消费的直接对接,从而减少物流运输时间,降低咨询费、摊位费、广告费等交易成本。此外,在电商模式下物流企业要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质检、冷藏等处理,然后将农产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这样,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一、电子商务视域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已初步完善,但面临着物流平台发展滞后、现代物流理念缺失、物流配送标准缺乏等问题。

(一)物流平台发展滞后

当前,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仅面临着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物流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网点缺乏规范性等实体网络问题,还面临着现代物流理念缺失、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网络技术落后等信息网络问题。

国内物流企业多为从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物流业务仍局限于仓储、运输、装卸等商品运输领域,不能开展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冷藏处理等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不能为农产品企业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二)物流配送设施落后

当前,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发展滞后,不能适应物流配送发展要求。比如,国内物流企业的包装标准、运输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等不规范,各种标准之间无法有效衔接。此外,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产品加工、包装、仓储能力、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发展缓慢,物流配送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等程度低。

二、电子商务视域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路径

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的有效途健R虼耍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需要从电子商务视域审视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探索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方法措施,以更好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一)积极整合农产品供给主体

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中,供给主体多为小规模种植的农户,这种分散的农户经营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因此,应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推进农产品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从整体上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供应主体。

(二)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给农产品物流配送带来许多不便。为此,应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枢纽作用,通过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7

[摘要]为了发挥现代物流更好服务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及农业产业的发展,完善我市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体系,我们对我市现有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广泛调研。

[关键字]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遂宁市农业基本特点

(一)自然生态条件较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遂宁市地处川中丘陵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较好且雨热同季,年均温度17.0℃-17.4℃,无霜期280-302天,≥10℃积温5500℃-5627℃,日照1300-1470小时,是四川省粮、棉、油、果、蔬等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射洪县和安居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英县是全国优质杂交棉基地,蓬溪县是全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船山区是全国重要的白芷生产基地,全国白芷之乡。

(二)生产基础条件较好,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4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8%,水利设施建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耕地灌溉率达60%左右。农业生产环境较好,是全省第一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化市。但我市人均耕地仅0.6亩,为全省人均耕地的89.9%、全国人均耕地的43.8%: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量的1/10、全国人均量的1/7,居四川省倒数第一。

(三)农产品加工能力有所提高,但精深加工能力弱。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其中部级4家,省级17家,市级65家,有从事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近800个。除少数企业比较重视科技开发外,相当部分加工企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加工水平较低。

(四)农产品生产总量较大,但商品率低。我市常年粮食总产量160万吨左右,油料约10万吨,水果13万吨,棉花1万吨,蔬菜120万吨,其中蔬菜、水果商品率约50%,粮食商品率仅30%左右。

(五)特色产业发展较快,但优势不突出。全市虽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柑桔、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但规模不大,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六)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品牌效应不强。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55个、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3个,有4个农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18个农产品获省级驰名商标,2个农产品获中国著名品牌、17个农产品获省级著名品牌,“遂宁白芷”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农产品品牌的个性化培育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很多农产品只有商品名称,没有品牌商标。

二、主要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产销市场状况

(一)我市蔬菜产销基本情况

1、生产情况

我市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涪江、妻江、琼江冲积坝地和公路沿线,常年蔬菜播种面积在6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120万吨,商品率达50%左右,蔬菜年总产值约16亿元。蔬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已成为成渝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2、调出调入情况

调出情况:在我市120万吨蔬菜中有40余万吨外调(包括加工类蔬菜),主要销往成渝,部分销往川东及陕西、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外销主要品种有加工类的榨菜、二金条辣椒,鲜食类的菜椒、萝卜、胡萝卜、莲花白等。

调入情况:全市全年有约10万吨蔬菜调入我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初,广西、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彭州的茄果类、瓜类、豆类、土豆、生姜、大蒜、洋葱、莴笋等调入我市:4月中旬起,本地蔬菜逐步上市,5-7月是本地蔬菜上市旺季:8-11月四川汶川、茂县的大白菜、莴笋、秋辣椒、番茄、茄子等调入我市:10月至次年2月又是本地蔬菜上市旺季。

3、加工蔬菜情况

我市主要蔬菜加工企业有射洪县榨菜厂、四川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加工鲜菜10万吨,产值上亿元,税金224万元。加工蔬菜主要以订单生产为主,榨菜约50%用于本地加工或鲜销、50%鲜销成渝等地:二金条辣椒约有20%用于本地加工或鲜销、80%鲜销成渝等地。

(二)我市水果产销基本情况

1、生产情况

2009年,我市共有水果面积52.8万亩,总产量13.6万吨,总产值2.9亿元,其中,柑桔29.3万亩,产量6.5万吨;梨11.3万亩,3.4万吨;李1.3万亩,0.5万吨;桃7.5万亩,1.6万吨;枇杷2.3万亩,1.2万吨:其他1.1万亩,0.5万吨。

2、调出调入情况

我市水果外销量较少,每年在3万吨左右,主要外销品种有沙田柚、黄金梨、柠檬、桃(大英油桃、蓬溪仙桃)、杂柑、矮晚柚等,其中,外销柚类约1万吨,桃约0.8万吨,黄金梨约1万吨,杂柑0.2万吨。年调入外地水果4万吨,其中,柑桔1.4万吨,苹果1.2万吨,梨0.7万吨,香蕉0.4万吨,甘蔗0.2万吨,其他0.1万吨。

3、加工情况

2009年引进重庆客商张兴菊在遂宁市注册成立四川可士可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征地243亩,投资3亿元建设目前国际流行和热销的nFC橙汁以及国内领先的多源混合汁系列高端产品,目前已完成征地手续,正进行前期规划、筹备等工作,下一步计划到美国考察加工设备,设计年加工生产果蔬30万吨,均衡生产6个月,年产果蔬汁15万吨。

三、主要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情况

我市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主要集中在市城区,川中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市唯一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内常年从事蔬菜批发的业主约50余户,年交易量约20万吨,占遂宁境内蔬菜交易总量80万吨的25%,市城区农贸市场的蔬菜主要来自该市场,外地调入蔬菜60%通过该市场中转到市城区和其他区县,乡镇农贸市场或街市蔬菜60%一80%是通过该市场流通。南津桥水果批发市场是唯一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现有水果批发经营户共50余户,外来水果90%以上是通过该市场中转到区县及乡镇。县级以上的农贸市场25个,船山区19个,射洪县2个,蓬溪县2个,大英县1个,安居区1个。

我市农产品物流主体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美宁、高金等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从事农产品物流的群体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绝大多数还从事着初级的、小规模的、孤立的物流活动,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物流效率极其低下,物流成本高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应有的组织物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鲜活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情况

鲜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水分多、容易腐烂,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尽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物流,积极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金家沟现代流通港建设来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我市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程度较低,鲜活农产品流通仍存在加工企业少,加工技术落后,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运输手段简单落后,农产品包装简陋、档次低,流通中的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设施整体较落后,缺乏产地预冷、仓贮冷藏、冷链物流等先进设施设备。我市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流通市场主要是川中蔬菜批发市场、南津桥水果批发市场、城区农贸市场、产地市场、乡镇农贸市场或街市。我市蔬菜约60万吨通过田间地头、路边、街边进行交易,造成交易秩序混乱,检测检疫难于实施,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我市现有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且不配套,交易方式原始,冷藏实施简陋,没有专业的气调库,蔬菜市场根本没有冷库。

五、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我市农产品还停留在现货现金当场交易阶段,在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期货交易、电子结算、仓储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务方面还是空白。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主体分散,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加之政府尚未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农户获取外界信息主要依靠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大众化新闻传媒,获取的信息不完整或较滞后,盲目跟从生产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大型企业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信息平台覆盖面窄,对农户带动力不强。六、我市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一是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可通过专项资金、财政扶持、税收倾斜等形式,加强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二是要依托现有农产品批发零售交易市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或改造升级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特别是要在物流港内建设川中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物流园,园区包括交易区、仓储区、冷库、结算中心、种子农资供应区、质量检测中心等区域,实现交易、仓储、保鲜、配送、结算一条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遂宁农产品交易中心。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福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6.6;F724.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近年来,为了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我国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产品交易制度,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此,本文从福建省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的现实问题和制约因素出发,探索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以期能为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电子商务视域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福建省深入推进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将许多“地毯式”农产品交易市场升级为电商运作模式的“农产品网上自选超市”,并在相关区域打造了东南农产品物流中心。从物流配送体系上看,福建省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云配送平台、农产品销售网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基本完善,县区也都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站、农产品物流链条等。从物流配送模式上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仍以自营配送为主要模式,同时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第四方物流等模式也有了长足发展,虽然福建省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已初步完善,但是仍存在物流平台发展滞后、现代物流理念缺失、物流配送标准缺乏等问题。

2.1物流平台发展滞后

近年来,福建省极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努力打造“闽浙赣一日达”的电商物流配送平台,但是在电商物流发展中仍面临着物流中心布局不合理、物流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网点不规范性等实体网络问题;面临着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网络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各个物流环节的有效衔接,导致农产品物流配送周期较长,影响了福建省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2.2现代物流理念缺失

当前福建省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物流业务局限于仓储、运输、装卸等商品运输领域,智能化水平不高,不能开展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冷藏处理等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不能为农产品企业提供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2.3物流配送设施落后

物流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薄弱环节。当前,福建省物流企业的包装标准、运输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等并不规范,各种标准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同时,该省缺乏大型农产品集成仓储基地,不能将分散的农产品进行统一协调和配送,影响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此外,该省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产品加工、包装、仓储、集装箱运输等能力缺乏,物流配送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等程度低。

2.4配送专业化程度低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比较差,多数企业都缺乏冷链配送能力,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配送要求。以特产茶叶为例,茶叶采摘后要经过烘干、加工、包装等,然后按照配送计划送至客户手中,但是许多物流企业缺乏产品加工技术、产品冷冻处理能力、专业化配送设施等,达不到相关物流配送标准的要求。从物流配送主体看,农业合作社、经销商、种植户、物流企业等都是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主体,这些配送主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产品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

3电子商务视域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路径

3.1积极整合农产品供给主体

福建省是东南鱼米之乡,2016年全省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再攀新高,这些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主体多为小规模种植的农户,这种分散的农户经营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为此,福建省政府积极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发展,推进农产品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供给主体。如今,该省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供给主体,极大地提高了该省的农产品生产集中度。此外,福建省对农户的农产品种植、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进行指导,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农业合作社。

3.2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当前,福建省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这些给农产品物流配送带来许多不便。为此,该省根據当地农产品种类、农产品仓储要求、交通条件、商业发展等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与数量;根据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客户需求、产品特性等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根据电商物流配送标准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比如,大力建设乡镇农产品物流服务中心,将分散的农产品送到农产品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进行分类、质检、加工、包装等物流处理,然后通过物流中心将本地的农产品等销售到全国各地,这样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此外,福建省还投资75亿元打造了东南沿海农产品物流中心,该中心围绕农产品信息、农残检测、冷链包装、电子交易等进行建设,入驻各类项目多达152个,物流配送辐射范围超过了500km,日成交额超过3200万元。

3.3优化物流配送平台资源

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有着生产范围广、产品时效性强、品种差异大等特征。因而,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福建省根据油料、蔬菜、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特点建立云配送平台,通过云配送平台优化各种物流资源,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格局。比如,福建省将农贸市场升级为“农产品网上自选超市”,运用云配送平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提高了农产品配送效率。同时,该省还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展农产品配送枢纽建设,努力将福建省打造成“南菜北运,西果东输”的东南地区中心枢纽。

3.4完善物流配送扶持政策

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为此,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工作意见》,设立了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制定了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总体规划。同时,省政府在用地、信贷、行政审批等方面出台了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省政府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建立了“绿色通行证”制度,为农产品物流配送创造了良好环境,如今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已有几十家,这些企业已拥有了现代化的农产品配送设备。此外,省政府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创新,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园区等,以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近年来,福建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了苏宁云商、“闽浙赣一日达”公司等多家电商企业,提高了福建省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

3.5推进物流配送标准化建设

当前,福建省应不断完善物流配送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化建设;要完善农产品电商标准、交易标准、服务标准等,实现供货方、干线物流、配送、收货方等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比如,福建省应组织专家制定茶叶、水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等级标准等,使消费者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有直观清晰的认识,以更好地推进福建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此外,福建省依托一日达电商物流园,积极推进仓储、分拆、分拣、包装等一站式物流服务,提高了该省的农产品物流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辉,刘瑾.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浙江省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8(1). 

[2]童元保.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发展,2011(7). 

[3]邓敏.完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4). 

[4]凌宁波,朱风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围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硏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1). 

[5]于宏新.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硏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6]张会臣,李恕梅,张仲新.基于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 

[7]杭俊.电子商务视域下再论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9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物流体系;物流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及模式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031202,一般课题)成果论文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30日

一、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涵

(一)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农产品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与农产品相关的若干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集成,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7项基本功能要素实施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其过程包含了与农产品相关的采购、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的物流活动,通过“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连接供需主体,完成相关物理性经济活动,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绿色物流将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思想渗透到物流战略和物流活动之中,包含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等活动,全方位关注生态环境,重点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物流系统效率的协调发展。

(三)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涵。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种类繁杂、数量丰富,因此物流的需求量大,地域分布不均,需因地制宜,进行空间范围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产品季节性强,需保证鲜活性、安全卫生性,质量控制严格,其存储和运输受自然和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较大,物流技术特殊,专业性强,难度较大,对绿色物流要求高;农产品生产分散,市场信息分散,容易造成生产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农产品物流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根据农产品物流的特色,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的绿色储存(保鲜技术)、绿色运输(节能减排)、绿色包装(环保材料)、绿色流通加工(农产品增值)、绿色装卸搬运(提高活性)、绿色信息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等,通过全过程的绿色化管理,实现农产品物流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二、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总体状况

(一)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供应市场稳定。根据宏观数据统计,2012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土地经营状况为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为1.89亩/人,经营山地面积为0.1亩/人;2014年,河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13.08千公顷,粮食产量为3,360.17万吨,主要肉类产量为468.13万吨,主要奶类产量为496.12万吨,绵羊毛产量为30,663.00万吨,水产品产量为126.39万吨;至2015年6月,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值为3,856.99亿元。2013年1~6月,河北省社会货物物流总额为37,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为1,8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从以上数据可知,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供应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具有较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

(二)河北省大型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情况。目前,以省会石家庄市为核心,河北省在廊坊、保定、张家口等地相继建设了部分大型农产品物流项目。如勒泰集团大河农产品物流项目,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市大河镇,占地1,800亩,定位为石家庄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以“大农业”为核心,园区将设蔬果、禽肉、粮油、调料干货、水产、食品、茶叶等专业市场,并建立有与之相匹配的会展、冷库、停车、管理服务用房等设施,开发农产品生产基地、生鲜产品加工配送、储存、交易、观光等项目。日前,北京首农食品经营中心与河北瑞谷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60亿元,建设10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形成一个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安全食品生产、流通和运营体系,实现京津冀农产品流通对接,建设项目分为种植养殖基地板块、冷链物流板块、质量控制板块、电子商务板块和金融科技板块五大板块。目前,瑞谷丰集团已投资20亿元在邯郸建成一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张家口、沧州、衡水的项目正在建设中,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承德、冀州等地项目已经具备开工条件;河北围场县张家湾乡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已建成,为了增加冷藏保鲜能力,进一步完善胡萝卜产业链条,围场满族蒙古族张家湾乡元昌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御塞”牌绿色食品认证并完成扩建。

(三)河北省农产品物流成本普遍较高。农产品物流包括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配送7个基本环节,农产品物流具有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实现绿色物流必须要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物流技术。

在公路建设方面,10年来河北农村公路建设使5,000万百姓直接受益,占全省农业人口的80%以上。2003~2013年,河北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792.8亿元;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5.5万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89%;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100%。据了解,到2017年底,河北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8万公里。但据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河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9.8%,高于全国平均比率18%共1.8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河北省在物流硬件系统建设水平方面虽然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是尚待提高,整体物流成本消耗较高,距绿色物流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策略

(一)因地制宜地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河北省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农作物种类较多,可耕地面积600多万公顷。粮食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果树资源品种多,栽培和野生果树共有100多种,如昌黎县苹果、宣化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板栗、鸭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

在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和选择物流模式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种类、特点等,结合省市具体情况,秉承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资源整合的原则,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减少物流环节,降低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在途腐耗率;通过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建立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物流基地,推进大宗农产品跨区域集散,如按照规划,建立建设张家口、秦皇岛、廊坊、沧州、邯郸五大粮食物流中心,在省会石家庄形成南北大宗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

(二)构建河北省现代化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现代农产品物流区别于传统分散、落后、低效的农产品物流,具有整体系统性、环境适应、信息网络化、设施设备及作业标准化的特征,其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农产品供应主体、需求主体等,借鉴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可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三平台方面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

1、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政策法规平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物流标准,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物流的通畅无阻,提高物流的效率。同时,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实际制定省市级规划,出台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化、流通专业化的政策法规,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的流通加工,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推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搭建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强运输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畅通的道路建设深入农村腹地,为农产品的输送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基于农产品需保鲜保质的特殊属性,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引用先进的仓储设备,减少仓储环节的农产品损失;同时在整体上做好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节点的规划和设计,加强区域协调,减少迂回运输、对流运输等的损失。

3、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系统平台。有效的信息系统是加快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支撑,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开发和运用先进的通信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在省内建设3~5家权威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建立农产品物流交换平台,推行信息技术如etC(不停车收费系统)、GpS(全球自动定位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eoS(电子订货信息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的应用,推进农产品电子政务的实施,保证农产品物流企业间的顺利协作,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运行。

(三)构建河北省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模式。常见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按照运作主体分为农产品自营物流模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模式、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因其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关系合同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而具有独特的优势。因农产品的特殊属性,适用于选用第三方物流模式。

1、积极运用绿色物流技术。物流技术的提升是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保证,必须加强7大绿色物流环节(仓储、配送、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过程监控及技术提高,从而有效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如实施绿色节能物流包装产品及技术(生态包装、设计绿色包装等)、绿色节能物流运输设备与技术(新能源汽车、经济型节油车、可再生燃料、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等)、绿色节能仓储设备与技术(仓储节电照明系统、仓储屋顶光伏发电、智能冷库节电技术、标准货架、托盘共用系统、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和塑料薄膜封闭等技术),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增强冷链运输、城乡冷链配送等业务功能,形成面向京津市场的专业化冷链物流基地。

2、打造品牌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从目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来看,总体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业务范围较窄,大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尚未占绝对优势。河北省较知名的涉及农产品物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金凤冷链物流园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省厚朴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廊坊市正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如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项目,计划建成集粮食果蔬种植、畜牧渔业养殖、农产品加工、产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产品基地;石家庄金凤冷链物流园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冷藏物流经营企业,注册资本600万元人民币,由洛杉奇公司为主投资建立,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完善的冷藏冷冻和物流配送体系,以中华老字号“金凤”品牌为依托开展冷冻冷藏以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为食品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提供冷冻食品的仓储、流通加工、冷链配送等服务。河北省要鼓励支持这些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农超、农校、农社、农餐、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业务,打造若干品牌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农业信息网.http:///hbagri/index.jsp.

[2]鲁楠.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14.

农产品物流体系篇10

一、引言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消费领域的整个流通过程以及其中的一切增值活动。它涵盖农产品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农产品实体运动所必需的装卸、储运及加工增值的环节链系统。农产品物流的服务体系、运作模式、支撑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物流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发达国家(如美国)农产品物流渐趋成熟,为本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总产量在世界排名中位居前列,但由于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物流的服务体系、运作模式、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对于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美国的农产品物流

(一)美国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较健全,以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系列化、专业化、多元化为特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活动无所不包。无论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主要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主体有以下五个方面。(1)各类商人。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商、经纪人和农产品加工商。(2)农场主参加的各种专业销售合作社。(3)民间协会。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服务组织,一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同类农产品进行加工,为自己的农产品寻找销路。(4)农业公司。美国农业公司基本上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5)政府农产品信贷公司。根据政府法令和合同,收购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粮食安全。它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建起了配套的信息传递机制、生产组织机制、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和自动化机制,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其产地市场集中,单个农场主的生产规模化大,以“大生产大流通”为主要特点。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高,形成了玉米、小麦、大豆、蔬菜、水果等专业化生产区域。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纽约、华盛顿和密歇根3个州的产量几乎占全美总产的70%。单个农场主的生产规模化程度高,在产区发展大规模企业化经营的农场,供应大批量农产品。其生产的规模化促进了生产组织的建立,生产者组织的发展和组织之间的合作使生产组织的控制力不断增强、控制范围不断延伸。农产品直接消费的需求和农产品加工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交易量,生产组织的大规模和巨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了销售商的规模化和销售组织的发展。在利润驱动和竞争压力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逐步成为继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市场成本之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和销售组织的发达为缩短流通链条创造了条件,使生产者及其组织与大型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组织能够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的直销。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以直销模式为主,平均78.5%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较高的直销比例减少了美国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

(三)美国农产品物流的支撑体系

美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有效的调控。首先,政府制定有关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几乎每一个农产品流通环节都有明确的法规,从而维护了流通秩序、提高了流通效率。其次,美国政府出台农业扶持政策。政府不仅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和农业科技推广,也很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每年大约支出300亿美元用于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航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网络联通度高。2000年,美国全国公路总长度约为644万公里,其中州际高速公路全长约7.51万公里,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长度的一半以上,这就保证了农产品“货畅其流”。美国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和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体系。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另外,美国不断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美国46个州、加拿大的6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它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实现了生产者、运营者和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这就有效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及全程管理,并开展了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三、中国的农产品物流

(一)中国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我国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参与的个体与组织众多,但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大,联合性差,社会组织化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主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供销部门。供销部门属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级供销部门主要从事以棉花为主包括农副土特产品在内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业务。目前,供销部门在棉花等农特产品购销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趋势。(2)粮食企业。粮食企业一直担负着粮食的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及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任务。粮食企业是粮食和食油物流的主体。加人wto后,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物流被摆上了议事日程。(3)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它主要以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中药材、花卉和粮油产品及其加工品为物流对象,经营者不仅有农民和城市职工,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农产品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4)其他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有关公路、铁路、水运和物资等的运输仓储企业等,他们是农产品外销和出口物流的主体。其物流对象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二)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传统直销型物流模式、契约型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

传统直销型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将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这种形式的流通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状况,目前在大流通的格局下,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契约型物流模式。是指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社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加以联接,农户提供农产品,由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负责进入市场。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也可以经过加工再进入市场。公司可能是运销企业,也可能是加工企业。他们依托农户提供原料,只生产单一的或几个产品,加工后由企业或公司负责销售。契约型物流模式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户+运销企业”模式,二是“农户+加工企业”模式。三是“公司+农户+保险”模式,四是“公司+合作社”模式。契约型物流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了企业对资源控制能力和生产稳定性,增加了其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但对农户来说,农户在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另外,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联盟型物流模式。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是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战略联盟。这种模式的优势,首先,带动各方参与,连接了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其次,节省了交易成本,各参与方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专业化分工趋势逐渐明显,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最后,为物流主体建立了公共交易平台,使交易双方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但其缺陷在于,一方面,由于处于一个战略联盟下,随着交易量的扩大,管理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中间批发商仍然会对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

第三方物流模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产品储运和流通加工的中间组织,它们不从事任何直接的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而是专门承担连接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系统服务,这就是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化。这种模式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方向。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范围非常有限,而且这种模式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三)中国农产品物流的支撑体系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虽然也使用了一定的调控手段,但力度和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针对每一个农产品流通环节没有相应的法规作指导,导致流通秩序混乱,流通效率低下。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较低,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中介环节过多,各种税费过多、过高,流通成本趋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都是人工操作,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效率低下。第二,我国政府对农业扶持的力度不够。政府虽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但还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如我国公共基础设施较落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少,农村交通网络不健全,没有形成多式联运交通网络,致使农产品流通不畅;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短缺。第三,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国97%的地方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但就农产品物流信息而言还存在着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物流信息不畅、信息无法“进村入户”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建设滞后。

四、结束语

通过中美农产品物流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两国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前者远远落后于后者。中国若要提高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必须在健全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改进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完善农产品物流支撑等。

(一)增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在扶持已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同时,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和具有示范、亲和力强等性质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为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和系统化奠定基础。

(二)创新我国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模式

借鉴美国有益经验,促进我国农业逐渐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农业生产者及其组织与大型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组织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的直销。在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重点扶持超市化、连锁经营化以及各种专业型和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和创新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模式,并逐步形成具体导向性政策,实现现代农产品物流理念、规模、层次、管理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