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8:51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1

(一)网银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99%,与上一年度相比基本实现翻番。

同时根据其按季的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监测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603.75万亿,同比增长58.88%,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已超过4亿,同比增长42.3%。

(二)信用卡

据中国人民银行3月1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9.49亿张,同比增长22.1%,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85亿张,同比增长24.3%。

但当前发现信用卡犯罪多属于恶意透支,网络购物洗钱犯罪由于其特殊的隐蔽性,在日常消费中难以监测。

二、利用网上购物洗钱的主要形式

(一)通过虚假交易洗钱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对于网上购物的买家和卖家而言,网络公司仅仅是根据用户所填有限信息确认相关情况,对于同一用户或相互串通的用户申请成为买家和卖家并不存在太多限制,卖家可以利用违法所得向串通好的买家购买货物,通过伪造虚假的销货记录后,这笔违法所得即成为网络卖家合法的销售收入,从而达到洗钱的目的。

(二)利用信用卡信息套取支付平台资金

由于信用卡消费的低成本(免息期还款不需要支付利息),使得信用卡网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自2009年开始,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大额支付业务获得解禁,信用卡网上支付的额度就是信用卡本身的额度。信用卡网上支付在提供便捷的同时,由于许多购物网站只需要信用卡主人提供信用卡号、信用卡有效期和卡背后的三位数字(CVV验证码),核对一下个人信息就可以消费,不需要实物卡也不需要密码,为网络购物洗钱提供了便利。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用卡信息,或盗取个人信息申请的信用卡,进行虚假购物,在伪造虚假销售记录后,通过支付平台将信用卡中的钱打入自身银行卡中,由于其所用信用卡有问题,实际所获资金均来自于支付平台。如2009年6月,京华时报报道不法分子闻某在网上购买国外信用卡客户信息后,在购物网站建立两个卖家和113个买家,用买来的信用卡信息虚构网上交易,从支付平台成功骗得近3万美元。

(三)通过木马程序,盗用买家的账号、密码,盗取资金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购物安全难以保障。通过木马程序盗取用户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网络黑客使用网络木马手段进入个人电脑,盗取客户支付平台账号密码和网银账号密码,再将账号卖给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络购物盗取客户银行卡资金;二是直接编写木马程序,再卖给木马卖家,在取得这样的木马后台之后,不法分子直接利用木马盗取用户相关资料,再通过虚假网上购物等盗取资金。据华西都市报2011年10月报道,木马盗取网银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利益链涉及的人员庞大,从生产木马到销售再到传播,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人在负责,利用一个成本只需数千元的木马程序,可以实现数万甚至数百万的盈利,有的甚至将洗钱机构延伸到境外,初步估计该灰色利益链一年的非法收入已达上百亿元,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

(四)网上购物套取信用卡资金

由于网络特有的虚拟性、跨时空性,使得虚假网上购物,套取信用卡资金比传统购物通过poS机终端套取信用卡资金更难以监管,隐蔽性更强,同时不再受到地域限制。由于网络购物支付平台主要是通过信息确认交易是否成立,网络用户只需和串通好的卖家进行虚假购物,伪造发货证明、收货通知,即可成功套取信用卡中的资金。如中金在线2009年5月曝光,在台州提供信用卡网上套现的机构声称为多种银行的信用卡提供套现服务,手续费是1%,刷1万元只需交100元手续费,刷多了手续费还可以商量。“在我们这购物,可以免交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大概有50天无利息。”工作人员一再保证“只要及时还款,这样的套现就不算是恶意套现。偶尔刷几次,不会被银行发现而列入黑名单。”

三、监管难点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反洗钱法》打击洗钱犯罪,但作为新兴犯罪,网络购物洗钱行为除涉及监管部门、金融部门外,还增加了网络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一新兴主体,相对其他主体,支付平台作为洗钱行为发生的主要通道,其相关的责任、义务均没有得到明确界定。

如沈阳今报2007年1月报道,2006年9月,淘宝卖家黄女士持有的一张银行卡在短短2小时内被通过36笔网上支付交易消费了14万元。一般来说,银行对于同一张卡密码连续输入错误后将暂时冻结该账户,但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却不具有这样的安全保护功能,同时针对异常、可疑的交易也没有义务向监管部门报送,支付平台公司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案件发生后,支付平台公司否认自身存在责任,没有赔偿任何损失。

又如经济参考报2011年5月报道,网络购物资金被骗后,用户大多立即向银行查询,并得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付款单号,又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查询到了资金所在地网络游戏公司,再通过与网络游戏公司查询到交易号,甚至得到了被骗资金所在的游戏账户。但即便如此,提供平台的淘宝、负责资金流转的汇付天下、最终资金流向的网龙都不肯承认自身审核不严的责任,不愿赔偿任何损失。

(二)央行反洗钱部门权限有限

虽然在反洗钱机构和工作机制建设上,已初步形成由中央银行牵头负责,以金融机构为依托、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反洗钱工作机制,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问题导致反洗钱部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比较松散,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机制,央行反洗钱局虽承担着反洗钱的重要职能,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无法监管,网上购物中如果存在洗钱行为,支付平台公司并没有义务主动向央行反洗钱报告可疑的交易情况;二是反洗钱情报监测分析中心的地位和职责存在不足。目前反洗钱部门只能从央行和外管局各级分支机构间接获取有关金融交易报告,不利于中心对洗钱信息进行系统化处理和及时准确地发现洗钱活动的线索。

(三)网络购物洗钱行为难以监测

由于网络特有的虚拟性等特性,网上购物不同于实体店购物,主要是通过广告、信息等构筑交易平台,是否有真实交易发生难以监测,导致难以分辨是否存在洗钱行为,为监管增加了难度。

(四)网络购物洗钱证据难以收集

网络虚假购物洗钱犯罪证据的收集、判断、保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辨别经验,同时出于网络信息的脆弱性,网上银行犯罪情况在人为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改变,而且不留痕迹,难以恢复,各种因素都可能造成网络信息原始数据修改、破坏甚至毁灭,这就造成即使监测到可疑网络购物情况,但缺乏实际证据而难以达到打击洗钱犯罪的目的,难以追回损失资金。

如计世网2006年报道,李某6000元资金被盗用并在淘宝网上消费。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向该网站查询,获得了买卖双方的资料。然而经网站方证实,买家卖家的账户都是被盗用的,公安机关无法追查到盗用人,用户的损失也无法挽回。

四、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扩大央行反洗钱部门职责权限

反洗钱监管并不仅仅涉及金融部门,建议在《反洗钱法》的补充明确央行反洗钱部门对于非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行为的义务,以央行反洗钱局为核心负责全面协调、指导和监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

(二)构建统一的反洗钱信息数据中心

建议央行反洗钱局以征信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国的反洗钱信息数据中心,赋予反洗钱局其依法直接接收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情报,并督促、监督金融机构依法及时报送上述信息,对违反报送义务的金融机构可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同时加快现代支付系统建设,依托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和异常支付监测系统,实现对异常资金活动信息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

(三)明确网络平台公司责任

一是建议以法律条例形式明确网络平台公司定期报送可疑、大额交易行为;二是要求网络平台公司加强对交易、用户信息真实性的审核,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对于消费者资料信息被盗,建议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立场出发,要求网络平台公司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提高网络平台公司保护消费者信息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责任

一是加强审核监测。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用卡办理的真实性审核;加强对信用卡、网银交易支付情况的监测,如果发现可疑交易行为,尽快向央行、公安机关报告。二是建议金融机构对于信用卡、网银设置短信提醒业务。建议金融机构对于客户网银、信用卡业务不论金额大小均设置短信提醒业务,有利于消费者及时发现异常交易,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三是建议金融机构开通挂失前失卡保障业务。从保护金融消费者角度出发,建议各家金融机构实行挂失前失卡保障业务,这意味着,信用卡持卡人,在挂失前120个小时,出现非本人刷卡消费的账单,均可视为无效,其资金损失由发卡金融机构承担。

(五)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网上交易习惯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2

关键词:网上购物;纠纷;解决机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0年7月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数已达4.2亿人,突破了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达31.8%。从四类占据首位的网络应用方式——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商务交易的变化来看,商务类应用发展仍然最为突出。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且增速在各类网络应用中排名前三。这说明,中国网民已经把电子商务当成一种非常普遍的商务模式。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表象下,大家看到的是一片繁华的网络经济。然而,随着中国涉足电子商务的普通网民每年都在大幅增加,网络购物过程中争议发生的概率和涉及的金额也会越来越大。如果急骤增多的争议不能及时解决,必让网络消费者失去信心,从而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本调查组对广西桂林市的居民做了一个抽样调查,了解到网络购物与纠纷解决的基本情况,在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粗浅的建议与展望。

1调查内容与所得数据

本调查组成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桂林市的各年龄段消费群体网上购物的状况﹑存在并且担心的问题及对产生纠纷的解决途径等等进行调查。(以下图表数据问卷发放都为60份,收回60份)

1.1对各消费群体电子交易状况的调查

从图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中小学生网上购物较为普遍,然后是30-39岁的中年人,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网上购物的经历。

从电子交易的运用情况在看,各消费群体中中青年的运用比例较大,并且中青年也是将来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对这个群体的研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意义很大。

1.2对人们在网上购物过程中所担心的问题的调查

从图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有网上购物经历的40个人中,有33个认为在网上购物商家的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占到交易人数的82%。可以知道商品的质量是人们网上购物时最为担心的问题,而对卖家诚信度的担心问题却并不是那么突出。

1.3对网民是否了解网购纠纷解决方式的调查

从图表三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电子商务纠纷的四种解决方式(在线投诉,在线协商,在线仲裁,法院诉讼)中,人们较为普遍知道的是在线投诉和在线协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18%的人有过网上购物经历但是对这些解决方式仍然一无所知。

1.4对纠纷产生后网民态度的调查

从图表四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与卖家发生纠纷时,有超过68%的人选择与主动与卖家联系,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选择在网络平台进行投诉的也占了20%,而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和忍忍算了只有5%和7.5%。由此可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进行交易,产生纠纷时,消费者主动进行和解的情况还是居多数的。

2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虽然本组成员对课题的调研范围较小,并且也局限于广西桂林这样一个位于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但调查得到的数据却异常宝贵,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机构或团体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过调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网上购物在日常生活中,还未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且存在许多问题。

2.1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后发现,在网上购物与纠纷解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主体年龄段的相对集中。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从其实际运用情况特别是基于运用的主体来看,中青年群体的占多数,而且在这个群体中较为突出的是青年及学生,再次才是中年,老年人网上购物的经历很少或几乎没有。

第二,人们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其交易商品的质量,而对商家信用的关心则次之。

第三,采取隐忍的态度对待网购纠纷的现象比较严重。当发生电子交易纠纷时,消费者大都嫌麻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商品又不贵,忍忍算了。

第四,对于纠纷解决的途径,消费者也是知之甚少。传统的法院诉讼,认可和利用的人都很少,更不用说在线仲裁了。而较多的是消费者采取自行与卖家进行协商的方式,最后通过和解来解决引发的纠纷。

2.2原因分析

第一,不同年龄的当事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与认可程度不一,这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对网络技术的信任、掌握程度不同。年轻的一代,是被计算机养大的一代,是生活在网上的一代,会更容易接受并进行网上购物,并完全可以将之作为一种普通的、常规的商务模式。相反,老年人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网上知识与上网技巧,则对网上购物持观望及怀疑的态度。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

第二,网上购物明显区别于以往的交易方式,它把买家与卖家﹑商品分割开来了。买家在与卖家进行交易时只能通过网络数据进行,对商品也只能从图片上进行观察,况且卖家在出售商品时总会告诉消费者:图片仅供参考,产品以实物为准。这明显就使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时安全感大打折扣,于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关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第三,由于大多网上购物者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此,网上购物所涉及的金额都比较小,万一产生纠纷,消费者自然会将解决纠纷所需要的费用与所购商品的价值进行比较,而这往往会得出得不偿失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当网购纠纷发生时,消费者采取隐忍的方式也就见怪不怪了。

第四,既然网上购物是一种新型交易模式,那么它就会有新型的利益冲突。加之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尚是一片空白,因此传统的法院诉讼很对这样的纠纷进行管辖,即使有管辖权,法院在适用法律上也是很困难的。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人们在遇到纠纷时,大都不会选择去进行法院诉讼及在线仲裁等方式,而是较多采取主动的与卖家进行和解。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的和解意见,自然最好不过,而一旦双方自行和解不成功,双方就无法采取进一步的方式解决问题。

3建议与展望

3.1建议

3.1.1提高网络的普及率网络的普及率越高,使用的人越多,对网络的认同率越高,越能体现出网络的价值。只有在网络技术提升的基础上,网络购物才能被普通公众所接受。同时,创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通过年轻人的引导与示范,才能带动中年人和老年人进行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网络购物主体相对集中的现状。

3.1.2颁发信用标志由于网店与实体店的运作模式不同,购物者往往对商品的质量表示高度的关注,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根本用感官(除了眼看)感觉不到货物的情况下。商品的质量有赖于商家的描述。此时,应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如消费者协会或商家依赖的网上社区)对商家进行检查,根据其描述的情况是否真实,来为其颁发不同等级的信用标志,从而给购物者提供参考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担心商品的质量。

3.1.3引导网上购物者解决纠纷纠纷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会对某种事实或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分歧。纠纷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纠纷必须要解决,纠纷宜疏不宜堵。如果网上购物者采取隐忍的方式来对待纠纷,不仅不会构建一种和谐的购物氛围,更为严重的是,隐忍还会让消费者对商家甚至整个电子商务失去信任,最终妨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3.1.4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的构建当消费者遇到纠纷时,不能只局限于双方和解或者选择忍气吞声,而是能立即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必须创建多元化的争议解决机制。首先,由购物者与商家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由公正中立的第三人来介入,即调解;如果调解也未能解决纠纷,则消费者可行有关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当然,网上购物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与其说是人们有意识的创造,倒不如说是因应现实状况的顺势而为,其结果就必然会导致传统以诉讼为主导的纠纷解决机制遭到质疑,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由此应运而生。

3.2展望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网上购物会慢慢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贸易模式。但网上购物纠纷所具有的频发性、小额性、专业性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会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得到汇聚。新形态的纠纷对于新形态的纠纷解决机制不仅提出了要求,并且更进一步决定了其各项细节的构成。随着中国经济和网络建设不断增强、网民和上网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以及服务种类和形式不断提升,中国网购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如若中国的诚信体系、安全认证体系、国家标准体系、在线支付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服务业必将逐步兴起,中国的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购物将很快迎来它的快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数据来自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3

主题阐释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产生影响,而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信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甚至有专家称之为“数字原著民”。难道不是吗?现在的孩子拿到手机或其他电脑设备,只要在屏幕上点击图标,就可以玩游戏了。生活中也有众多的app应用,如共享单车,12岁以下的孩子不也一样会打开app来骑吗?如果想上网学习外语,听名师课堂,也很便捷,用QQ、微信就能轻松办到。这就是说,数字原著民的生活学习环境就是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所带来的一切,在他们的眼里都是这么自然。

然而,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信息社会中的一个“人”,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必须正确引导他们。在信息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道德规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及个人隐私;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明确责任与担当,能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保护数据、信息及信息设备的安全;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信息社会中。

本期提供的2个案例,通过小组活动,研讨了“网络购物”“公共场所wi-Fi使用”等应用实例,分析了在信息系统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总结了相关防范策略,归纳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

教学案例

案例1:网络购物探究

学业要求:按照任务需求,了解网络购物概念,知道网络购物的具体流程,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知道网络购物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能通过延伸、拓展知识,来防范、处理信息活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情境设置:国庆节要到了,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共同庆贺祖国母亲的生日,大家来给教室添加一些小装饰。要求用来装饰的材料要通过网络购买,价格要低于当地同类材料。

研究题目:网络购物探究。

项目活动:

活动1:①分析购买途径,引出网络购物概念。②探究怎样进行网络购物,分析、总结网络购物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活动2:①探究传统购物方式与网络购物的异同,分析、总结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②探究网络购物存在的风险。③探究网络购物风险的防范、解决办法。

拓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遇到过其他安全问题吗?防范、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活动3:①写出网络购物探究的研究报告。②评价、交流与分享。

教学说明:

①网络购物探究的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次网络购物案例的具体实践来探究,从而了解网络购物的概念,知道网络购物的流程,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知道网络购物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办法。

②该案例情境构建的目的是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使其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③在教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探究式、项目教学的特点,课时安排向项目活动倾斜。本项目活动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在信息技术实验室进行,建议用2~3课时来完成。

④在活动1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出当地用于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的部分小装饰材料的价格、到外地的路费等相关费用供学生参考。

⑤在分组中,教师一定要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进行,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学习中。

⑥在每一个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个模拟网站让学生模拟购物,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钓鱼链接、远程协助等骗局案例,使其从案例的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习。

⑦在探究网络购物风险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到信息社会的安全问题上。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案例,让他们对信息社中的信息侵略、信息污染、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信息犯罪等有一定了解。

⑧在活动3的教学中,教师要提供1~2个研究报告模板供学生参考,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要注意对学生研究报告的评价、交流与分享,可以让学生将学习所得分享给家长、好友等,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又能提升其他人的信息安全意识。

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各级水平特征,让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培养。

案例2:公共场所wi-Fi的安全使用

学业要求:按照任务需求,通过联网实验、信息检索和小组研讨的方法,了解公共场所免费wi-Fi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探究防范信息泄露的有效策略,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和良好的上网习惯,实现在公共场所安全使用wi-Fi。

情境设置:2016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公共wi-Fi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晚会现场设有免费的公共网络信号,参加实验的观众在连上无线网络之后,打开自己常用的几个消费类软件,如打车、订餐、购物等,浏览一下之前的订单和消费记录。令人惊讶的是,现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地址、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研究题目:如何安全地使用公共wi-Fi。

项目活动:

活动1:联网体验――家庭路由器和公共wi-Fi的联网过程。

①需输入密码wi-Fi联网。②需用户认证的wi-Fi联网。③无密码的公共wi-Fi联网。④含普通广告推送功能的wi-Fi联网。

讨论:在这四种联网方式中,哪些可能不安全?为什么?

活动2:风险体验――公共场所免费wi-Fi的安全隐患。

①体验联网后公告提示中奖的情形。②体验联网后访问正规网上银行,却进入钓鱼网站的情形。

活动3:对策研讨――公共wi-Fi可能存在的其他威胁及防范措施。

①信息检索:关于公共wi-Fi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在互联网查找典型案例和防范措施并记录下来。

②交流汇报:公共wi-Fi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教学说明:

①本课需要在搭建有wi-Fi路由器或无线ap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最好用带推送或公告功能的路由器wi-Fi加无线ap来模拟公共wi-Fi的应用情境,再用一个普通的家用路由器进行对比教学。学生通过手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连接wi-Fi,进行仿真实验。

②在教学安排上,考虑到重在学生动手体验,本项目活动可以在信息技术无线网络实验室进行,建议用1节课完成。

③在“采用多种方式联网”的实验环节,可以准备多个无线路由器或ap模拟wi-Fi连接方式,不宜在同一台路由器上反复设置。如果学生人数多,建议分组进行实验,分工协作,若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体验手机认证上网方式。在“风险体验”环节,建议制作一个类似网上银行的图形界面,让学生体验自动打开的“仿钓鱼网站”欺骗消费者上当的情境,进而想到可能的攻击或诈骗形式,如安装木马软件、盗取账号密码、公安部门通知、亲友紧急求助等。在“对策研讨”环节,建议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公共wi-Fi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选出最佳方案,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内进行口头交流汇报,并用电子教室、聊天工具或维客工具进行书面交流,其他小组点评。

④用企业路由器模拟非法公共wi-Fi的设置建议:

web认证设置:进入路由器管理页,在“上网行为管理”下选择“web认证”,启用web认证设置,再进行身份登记,录入公共账号和密码。

电子公告设置:进入路由器管理页,在“上网行为管理”下选择“电子公告”,再将一段含有超级链接的网页代码输入到“公告内容”栏,接着设置好公告标题,公告周期为1分钟。

web访问控制:这个功能可以屏蔽合法网站,强制跳转到想设置的任何网页。启用该功能后,在黑名单中输入要屏蔽的网站域名(正规网站)并保存,然后在跳转地址中输入要跳转的目标地址(钓鱼网站)并保存,即可模拟不法份子利用无线wi-Fi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密码的情境。

⑤实验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将路由器的设置还原到正常状态。

专家点评

案例1

该案例让学生通过体验网络购物的具体流程,了解网络购物方法,探究传统购物方式与网络购物的异同;经过分析、总结,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知道网络购物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寻找网络购物风险的防范、解决办法。活动设计线索明晰,内容丰富,对学生体验网络购物、融入信息社会生活、增强安全意识,都具有指导意义。

网络购物是学生融入信息社会的一个便捷途径。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购物十分普遍,但由于家庭、学校环境的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实际应用经验。由于网络购物涉及支付过程,一般学生可能不具备实际操作的条件,所以该案例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对网络购物的了解与认识,实为无奈之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案例在教学说明中提出了“做一个模拟网站让学生模拟购物”的建议,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解决之道。在虚拟的环境中开展网络购物教学,在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是可行的,但其技术要求较高,教师们可以探索多校合作开发应用。

(案例1提供:四川省凉山州教科所王德俊;点评人: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李维明)

案例2

该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家庭路由器和公共wi-Fi联网过程的体验,实际感受公共场所免费wi-Fi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威胁,并在此基础上研讨安全防范措施。活动设计有特色,学生学习就有兴趣。特别是用企业路由器模拟非法公共wi-Fi的活动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公共wi-Fi的实际场景,又避免了w生在真实环境下登录wi-Fi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4

关键词:网购行为;在校大学生;三明学院

项目来源:本文为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311311040);指导老师:李想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7日

引言

近年来,网络购物模式逐渐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网络市场商品丰富多样、价格相对低、性价比高,同时各种快递公司的发展为购物提供了便利。现有数据显示,网购用户中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比较高,为35.9%。其次是大专学历和高中/中专/技校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5.7%和23.7%,可见当前大学生成为网络购物的主要群体。国内学者们对在校大学生网购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崔敏(2012)在《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一文中,通过运用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山东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需求与动机、网络购物的行为及对网络购物的满意度,并结合大学生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网络消费的建议和策略;李广伟(2014)在《大学生参与淘宝网购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购物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为淘宝网和网店提供参考价值,进而做出相对应的营销策略,也为电商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安晓(2014)在《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实证研究――以S大学为例》一文中,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进而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合理化的引导策略。

针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网购状况,本文以网络购物行为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三明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反馈的信息找出其购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在校大学生合理消费提供借鉴。研究当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行为状况,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三明学院在校大学生网购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三明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95.5%。在此次的抽样样本中,各年级人数分布为:大一9.9%、大二11.5%、大三29.8%、大四51.2%。(表1)

(一)在校大学生网购心理特征及网购经济来源途径。问卷Q7、Q8题数据显示,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是网购商品的价格相对实体店的便宜,购买方式比较方便、快捷,以及商品的选择空间大等,在总体数据中占比分别为33.4%、30.7%、24.6%。在网购的经济来源方面,一半以上学生的购物费用来自于家庭供给,占比为62.8%,其次为兼职赚来的,占比为31.4%,而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购物费用来自于自己创业以及各种奖金的获得,各占3.1%、2.7%,体现了当前大学生自食其力的能力不足。(表2、表3)

在心理特征方面,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这种便捷的途径恰恰是为了图方便、商品价格便宜,可以用很少的资金买到价格实惠的商品,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网购的经济来源方面,往往很少用来自于自己付出的努力而获得的报酬购买商品,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的供给。

(二)在校大学生网购过程中注重的问题

1、网购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商品质量问题一直是网购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问卷Q12数据结果表明,三明学院在校大学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对商品质量问题的反馈比例为36.2%;其次为网站的诚信度和付款的安全性,占比分别为17.0%和16.8%;最后是配送问题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占比分别为13.6%和12.3%。这些问题恰恰显露出当下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最亟须解决的问题所在。(表4)

2、商家存在许多欺诈情况与虚假宣传。数据显示,有30.4%的学生认为网购中商家销售商品质量的问题主要是存在许多欺诈情况以及虚假宣传,并且卖家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占比分别为22.4%和18.7%。在这些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防范商家虚假宣传产品,加强售后服务机制和对消费者加强保护力度,制定相关制度加强网购管理,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表5)

(三)在校大学生网购售后处理方式多样性。从数据上看,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售后服务时,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的选择合理、有效的服务。在售后处理方式中有46.7%的学生会选择联系客服帮忙,38.8%的学生会选择退货、换货,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对网购售后的处理方式选择是自认倒霉或无所谓、下次购买注意下就行,占比分别为7.2%和6.9%。总而言之,当前在校大学生对网购的维权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在此建议高校可开设有关选修课程加强学生对网购的维权知识的强化。(表6)

二、在校大学生网购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购物是一种对商品看得见、摸不着的购物模式,由于在校大学生受到校园网购热潮气氛,以及网购商品价格低廉等因素的影响,在网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三明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购问卷调查中,Q12、Q13和Q14反馈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在网购中存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交易安全系数低、商品质量问题、商家信誉造假、网购法律制度不完善和商家重视利润,忽略物流的重要性。

(一)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大学生无法对商品的质量进行检验或试用以及尺码问题,并且没有向商家索要收据等购物证明,导致在收到商品后,发现实际收到的商品与网页中商品的图片和描述不符,并且有的经营者以“本店商品一经出售,概不退货”、“退换货邮费自理”等理由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如果由于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可以向商家或厂商请求赔偿。但网络购物建立在互联网的交易平台上,商家没有实体店铺,大学生明显处于弱势。当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求赔偿,往往会因为网络的虚拟性、数字化而导致取证难、无法追查等问题的出现受到阻碍,导致大学生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和救济。

(二)交易安全系数低。传统的购物模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存在交易的滞后性和虚拟性,所以交易的安全性问题基本不会存在。由于网络购物交易是在虚拟的购物平台上进行的,因此大学生很容易存在着个人交易信息的泄露以及付款的安全问题。交易安全作为大学生消费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应该得到最多的关注。网络交易信息的泄露主要有搜索引擎、钓鱼网站、木马程序等几种形式,交易信息的泄露将给用户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导致交易信息的泄露,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家对网络安全的监管不到位;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学生对网络购物安全意识的不足,从而导致交易信息的泄露。

(三)网购监管制度不完善。商家制造虚假信誉是我国信誉评价机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对其监管难度较大。商家信誉度提升的条件很简单,即商家可以通过增加交易量的方式来增加信誉值,很多商家就是利用这一条件使自己的店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成为钻级商家的原因。

网购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网络交易的监管力度不够。网络购物是一种正在逐步发展的新型购物模式,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完善,并且有关部门无法对网络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管,这样容易造成商家对违规行为可能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可见,确立网购法律法规制度刻不容缓。造成网购商品质量问题和商家信誉造假、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的原因在于国家对网络购物的监管力度不够,表现为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网络法律法规制度,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四)商家重视利润,忽略物流的重要性。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上下订单后,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接收到商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配送的效率提出了要求,在预期的时间内货物未送到,将影响到消费者的满意度下降,甚至可能给客户造成损失。对于商家来说,想节省物流方面的成本来增加利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出现商家选择的物流在配送效率上的问题,这不仅给客户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同时也给商家自己带来损失。商家在网上开店最主要的目的是想以最小的成本来赚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商家往往会选择物流行业里费用最低、效率一般的物流来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而忽略了消费者重视物流效率的重要性。

三、解决当前在校大学生网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合法权益意识的培养。加强大学生自身维权意识是为了防止在网络购物中出现欺诈行为现象,能够真实、有效地保护大学生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尽量选择评价好、经营资质高的购物平台及商家,对商家的广告宣传和承诺要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切勿冲动、盲目购买;第二,保留有效的交易证据,如付款凭证和聊天记录等电子材料。这些材料会因为技术的原因导致丢失、出错,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大学生造成的损失是直接的,使大学生的权利无法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二)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大学生在网络交易中要时刻防范个人隐私的泄漏,妥善保存自己的网银密码,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在支付方式上选择安全性高、有保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泄漏、使用时,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需不断丰富消费者合法权益及法律意识,及时了解一些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充分的准备。同时,网络购物平台应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以保证资金的付款安全性。

(三)加强网络购物监管。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网络市场交易的秩序及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我们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依照此法来维护网络购物的安全性。在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时,我们应不断提高国民的信用品质,从根本上解决信用缺失问题,逐步规范信用管理秩序。在建立网络法律法规制度时,我国可借鉴国外成功的法律法规,例如:德国的《信息与通信服务法》和韩国的《信息通讯网络法》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上解决网络管理制度。

我们不仅要建立网络法律法规,还要建立起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有助于消费者清晰地知道网购的信用评价过程。网店商品的信用评价相对来说是客观公正的,如此一来消费者也有了一个判断标准。并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方共同监管的体系,包括银行、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跨行业协同合作的信用监管体系。同时,有关部门要处理好网络购物中的各种投诉和纠纷事件,用行政手段加以规范和控制。

(四)提高商家对物流配送时效性的重视。对于商家只重视利润的高低,而忽略了物流的重要性问题。若商家想提高商品的销量,就应该选择物流配送时效性高的、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而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利润,选用配送时效性低的物流来服务顾客。由于物流配送的时效性高低,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着商家的商品销量,因此商家在重视利润的同时,更要重视物流配送的时效性。

四、结论

网购不仅是对物的消费,更是对文化的消费,这比起传统购物而言承载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文章调查发现,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一种新形式,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网购这一行为中来。三明学院在校大学生网购行为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认为网购存在较多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交易信息泄露以及商品质量问题、商家信誉造假、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和物流时效性的问题。由此可见,当下的网购极度缺乏监管力度,需国家相关部门介入管理,同时还需高校对学生消费维权意识的培养,从各方面逐步提高网购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法制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韩艳.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5.

[2]崔敏.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4.

[3]李广伟.大学生参与淘宝网购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3.

[4]安晓.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实证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4.4.

[5]严德强,张晓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生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13.

[6]熊艳平.我国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2.

[7]钦国巍.网络购物的权益保护问题刍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7.

[9]王海茵.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商务,2014.22.

[10]拓东玲.大学生网购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6.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5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78-01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也走近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网络购物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方便、快捷、性价比高,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实力雄厚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来说处于非常弱小的地位,网络欺诈,侵犯隐私权的案件也日渐增加,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作为弱势一方的消费者,主要面对着以下问题

(一)交易对象难以确定

网络购物中的店家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个人,每个商家只要通过中间商的注册就能在网络上开店交易,商家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商家不以真实名称登记,容易造成虚假商家,欺骗消费者。

(二)安全权难以保障

保障安全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网络购物中由于无法事先接触到商品,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受损害的几率增大,安全已成为网上购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消费者电子货币安全权的侵害,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有消费者的网络银行账户被洗劫一空的报道。由于商品质量太差,当消费者给商家差评时,商家有可能用恶劣的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报复。导致消费者的人生安全也遭受极大的威胁。

(三)隐私权难以保护

网上购物的有效运转依赖于个人数据的可识别性对网上人群加以区别,并将每个交易主体特定化。消费者参与网上购物之前通常必须在网站注册,要求输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电话、住所、电子邮箱等个人背景资料、政治背景甚至生活习惯等个人信息。由于网络隐私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黑客技术的发展,对消费者人身隐私权构成侵犯的最大风险来自于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

二、关于完善网络购物消费者保护的建议

(一)设立商家资格准入制度

首先是起到中间作用的服务商的资格问题。建议参照现行有形商品交易市场上企业、个体户登记规则,取缔网络无照经营活动,对在因特网从事商品经营的市场主体必须持有营业执照。而且商家应该披露其名称、地址、注册证号、联络方式、经主管部门许可的营业内容和经营范围等。提高商品质量,需对合作商家的资信进行严格的审核,提高准入门槛,有了这样的购物环境,网络商品才真正称得上物美价廉。

(二)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看卖家信用。当今多数网上购物平台均设置了卖家信用度,如淘宝网按照经营者交易的次数与消费者的评价,分别有一心直至钻石、皇冠三个档次16个等级。消费者最好选择信用度佳、好评率高的经营者交易。当然卖家的信誉也不能光看他的级别,一定看清楚信誉的详细内容,因为很多钻石级的卖家往往名不副实。有些卖家费尽心思从多种渠道搞到的“这些好评”,并不是来自消费者主动的真实留言。二看支付方式。目前在网络上经营的支付方式有通过“支付宝”转账,也有要求消费者直接将款项打入个人银行账户的方式。消费者尽量选购支持“支付宝”付款方式的商品,必竟通过“支付宝”转账的可信度与安全性比较高。三及时投诉。网上交易中恶意诈骗的一大特点是不法分子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先放出诱饵引人走进圈套,然后不断让汇款,最后欲罢不能,只能被其牵着鼻子走,货款两空。遇此情况,不要打草惊蛇,赶快向工商、公安机关报案。

(三)强化网络购物纠纷首问责任制

首问责任制的启动主要是让在交易后维权处于弱势的消费者重新获得平等,实质上是网规颠覆了旧有的商业规则。一旦出现卖家不配合售后维权的情况出现,淘宝网动用消费者保障基金将对买家进行先行垫赔。而后再追究卖家的相关责任,如果卖家受到冤枉,那淘宝网将承担此笔纠纷中产生的费用,这种问责制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网上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类型复杂,隐蔽性强,技术先进,对其进行监管的难度很大。因此,对网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监管,捕捉和识别违法行为需要较高的科技手段,并设置相应的监测体系,如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用高技术设备装备执法力量,力争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做到网上监督、网上投诉、网上裁决、网上索赔和网上处罚,以便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网上购物中的违法活动。在管辖上实行经营者所在地为主、消费者所在地为辅的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工作方式、工作规范和政策制度,做到人员、经费、机构落实到实处,负责对全国各个地区的网上购物的监管。

(四)严厉打击网络诈骗

虚假信息与网上诈骗已成为网络购物环境的两棵毒瘤,不少非法之徒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及监管难度大的特点,大行虚假、欺诈信息,侵害消费者利益。工商部门、司法机关应联合起来,对其加强查处和惩治力度,规范网络经营秩序,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

三、结束语

网络特性是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处于不利地位的根源,使消费者面临信息欺骗、格式合同陷阱、合同的不当履行、信息传递安全等问题。为了使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达到传统消费环境中的保护水平,应加强立法,相关行政部门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加强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力量,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也很有必要。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消费者的权益在网络购物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保障,网络购物会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冲击与效应[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6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中尤为明显体现的是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更加丰富、更加实惠的消费行为,但是受到网络虚拟性质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影响,网络购物中会经常出现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不同性质的权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网络购物的管理,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购物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正当的消费权益。

一、网络购物消费者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实体店购物还是在网络购物的过程当中,购物所具有的商品属性都存在利与弊。在传统的实体购物方式中,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到真实的商品,可以和商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后进行交易。而在网络购物中,这些环节都是虚拟状态的,这就很难保证在购买商品的质量和获取信息的充分性和真实性。

1、由于网络购物的虚拟性质,消费者只能是通过店铺或者商家的文字和图片描述以及自身的感觉和意识去选择和购买商品,有些不良的商家违背诚实和信用的原则,夸大和错误地进行宣传,甚至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商品的真实质量就受到影响。

2、对通过网络购物所购得的产品如果发现存在问题或者对商品不满意的情况,网络售后服务往往得不到保障。比如说有一些商品在运输中或者在发货的过程中有商品损坏时,在退换商品的时候运费由哪一方承担就比较嗦。还有,网络购物的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都不是十分明确,而且很多交易行为是异地消费,发生消费纠纷的时候解决途径和难度就很大。

3、网络购物行为还会对个人信息和隐私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个人真实信息的填写和登记,包括个人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码以及住址,这就使得个人信息很容易会被泄露出去,使得消费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骚扰广告和骚扰信息。甚至于有不法分子依据网络收货地址对消费者进行违法行为,使得网络购物消费者安全受到威胁。

二、关于如何做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购物行为消费者权益受到的损害的情形,要做好以下措施:

1、完善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网络购物的消费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网络购物并不能完全有效适用于传统消费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网络购物领域的高速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领域内的立法工作,保护网络购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网络店铺和网络商家所设立的条件,像资产、商品货物质量、商品评价反馈等进行规定和要求。而且,在网络购物的过程程序当中,要完善包括网络购物的发货收货、网络运费的保障、网络商品的质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要充分考虑网络购物立法的程序,通过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网络购物法律法规,更好地对我国的网络购物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

2、加强网络购物的管理,保障网络购物进行交易的安全。在网络购物店铺和网站的管理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网络购物的交易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防止黑客或者不法分子窃取网络消费者信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对网络店铺和网络商家进行资质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和淘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完善网络市场的准入规则,对网络商店的开设和运行要进行严格的实名登记注册,对网络交易的双方的信用能够清晰展现,同时在网络商店的运营过程中要做好监督作用,并给予证件许可,保证网络商家的经销信誉。

3、提高网络购物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对于网络安全和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重要的一方面需要靠消费者的自身经验进行保护。在网络购物的选择上,要对网络商家的质量和介绍仔细阅读和了解,对商品的整体性能和包换保修的年限等进行充分的认识,在进行交易的过程当中要保持谨慎,对于交易潜在的陷阱要进行提防,维护自身的权益。此外,对于很多消费者,切忌贪图便宜而泄露身份信息等,要提高网络购物的警惕性,选择正规的网络购物地址链接,不随便打开陌生的网站。

4、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和维护机制。对于网络购物而言,有很多商品纠纷没有涉及到法律范围,因此,有必要健全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措施机制。建立统一的网络购物投诉和反馈处理中心,对发生商品纠纷时对于商品的退换、商品的维修以及退款等要及时进行处理。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档案,对存在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商家进行记录,并依据登记记录对网络商家进行信誉评价和实行奖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购物、网络交易的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喜爱,如何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购物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购物为市场更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多样的形式,但是作为一新兴的购物选择,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购物交易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微微.论网络购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0(02):73-74+81.

[2]刘春梅魏悦悦霍逸飞张靖王岩.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73-75.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安全性

引言

网络购物是指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现实的购物过程,实质上是面向城市社会公众生活领域的B2C电子商务。近儿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日趋改善,但是网络购物狗安全问题一直是很多人担心的焦点问题。能否解决网络购物安全,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一、网上购物的安全性现状

网络购物虽然可克服实体交易环境对消费者的障碍,提供消费者更多的购物机会及便利性,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互动性和公开性,便得网络购物的模式与消费者所熟悉的传统实体购物环境的经验有所不同。例如,消费者无法直接面对商家,无法事先检查商品,无法就交易条件与商家直接进行接触与沟通。因此,网络购物也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网上购物以一种和以往面对面交易完全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最先考虑到的必然是这个新兴事物的安全性。一旦安全性让他们觉得有了保障,消费者便会很快的接受这种方式。但实际的情况是,据调查,在有别于传统购物形式的网上购物中,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虚拟手段感知产品,这种方式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感不够强烈,无法使消费者产生牢靠的感觉和购买的决心。而且,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对上网购物产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交易安全等方面的疑虑,除了和传统购物观念相冲突从而导致信任上的缺乏之外消费者往往还会觉得上网购物的欺诈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上购物的发展。

二、当前网络购物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

2.1商品投递安全问题

许多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消费者常‘常抱怨,他们所定购的商品不能及时送达,即使送到了也己是“伤痕累累”。据统计,在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网民当中,有12%以上的人没有收到过商品。这一问题涉及到商家的信誉。网络购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儿经起伏,留下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局面,行业信誉难以让消费者满意。相比之下,传统商店多有着良好信誉,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2.2商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看不到商家、摸不到商品。由于选择时无法事先检查商品或服务,只可眼观而不能乎动,缺乏触摸感,消费者往往无法得到商品更多的内在信息,只能通过商家在网络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因此可能收到商品或服务时,才发现品牌或规格跟自己原先的期望有所落差,从而造成选择的商品与实际得到的商品在品质上存在明显区别。这是网络购物最大的劣势所在。这种情况使得消费者很难对商品质量产生信赖感。传统商店在这方面却占尽优势。

2.3交易安全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一乎交钱一乎交货,在这里不再适用,代之而起的是只是网络上虚拟的交易行为。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交易中付款与收货一般不是同时进行的,加上网络商家的身份良荞不齐,很容易诱发网络欺诈行为。虽然发生在网络的欺诈行为与传统交易环境并无太大的差异,但网络的普及性、匿名性及全球性等特性,使得网络上的欺诈更容易进行且缉查更为困难。

2.4支付安全问题

由于网络购物常‘常采用信用卡(或借记卡)结算,消费者在网络交易时提供的信用卡(或储蓄卡)资料或其他则务资料极有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截取。这些资料进入商家之后,又可能被商家不当使用,或被黑客及商家公司内部未经授权员工盗取。此外,有些企业考虑自身资金安全问题较多,往往要求款到发货,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付款方式,也是消费者不放心的原因之一。

2.5隐私安全问题

大多数的网站在消费者购物时,都会要求消费者提供一些个人资料以完成交易,但这些资料却可能被用于其他日的。例如作为商家今后营销之用,与其他商家分享或出售给其他商家等,致使消费者整天面洪水般的垃圾邮件、响不停的电话的搔扰,隐私权被严重侵害。

2.6售后服务安全问题

在网络交易形态中,消费者在浏览电子商店的时候,只能从网站经营者所设计制作的商品日录和说明中获得商品信息,在决定购买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过于仓促而没有经过适当的考虑。在商品送达后,难免出现对商品不满意而要求退货的情况。但网络销售者则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商品出售后均以种种理由拒绝退货。而目,由于无法与商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发生争议时可能较难求证,特别是与国外商家发生购物纠纷问题时,更牵涉到证据的搜集及司法竹辖等复杂问题。

三、解决网络购物安全问题的对策

3.1提高企业信誉度,让网络购物者择优购买

当前,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早己颁布,但是由于人们法制观念的淡漠,企业良荞不齐,很难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到绝对安全的程度。所以,只能依靠企业提高自己的信誉度来吸引顾客的眼球。对于那些有志于网络营销事业的企业来说,应当提高网络服务的功能,详细记录购物信息,定期与顾客的勾通与互动,注意每笔交易的信用评价,及时处理商品质量问题,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3.2建立权威认证中心,构筑安全的技术环境

权威认证中心(简称认证中心),是电了商务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是电了交易中信赖的基础。它通过自身的注册审核体系,检查核实进行认证申请的用户身份和各项相关信息,并将相关内容列入发放的证书域内,使用户属性的客观真实性与证}5的真实性一致。认证中心以其公i1:、权威、可信赖的地位,获得证书使用者对它的信赖,并使用户通过对其发放的证}弓的信赖,实现对交易中持有证}弓的各方的信赖。

3.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要营造宽松繁荣的电了商务环境,必须通过立法解决诸如交易乎段和诚信等问题。世界己有一些专门的法律规范,如欧共体1997年的《通过eDi订立合同的研究报告》,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制定的《电了商务示范法》等等。我国立法规范网络购物行为,至少需要解决以下二个问题:一是解决对购物合同是否成立的判断;一是解决计算机发生故障时的法律效力;二是解决网络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3.4加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提高网络购物安全,消费者责任重大。互联网本身的特征决定了不可能做到网络购物的绝对安全;而消费者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可能每一笔交易的安全。因此,消费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运用网络购物的基本技巧:一是查证商家身份,选择知名、信誉度,且拥有实体营运机构的网络商店购物。一是了解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只购买自己熟悉的、有保证的商品或服务,避开违法或可能有问题的商品与服务。二是仔细阅读合约的条文,注意了解零售价格,货比二家;仔细检查购物网站有关送货和退货的规定;检查商品的“二包”条款。四是仔细阅读商家的隐私权保护条款,在提供个人情况及则务资料时应尽量少暴露私人信息。最好不要在没有隐私保护政策的网站消费。五是选择用信用卡和借记卡付款方式,或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可以使用第二者保存契据的服务。六是注意商家是否有可供快速、有效、公平而目容易取得的消费争议处理程序,以便在消费者争议发生时,能够循此竹道保障自己的权益。

3.5加强网络消费者的信息保密体系

针对网络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及信用卡支付安全问题,法律法规应当加强对网络消费者的信息保护。商家及提供信用卡的银行必须对消费者网上购物提供安全的购物平台,确保消费者的信用卡及个人资料的安全。

3.6完善网络购物投诉处理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找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出面协调,但网上购物的消费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投诉无果,消费者协会对这方面的投诉显得无能为力。建议消费者协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建立专门的网站,实行在线投诉。要求消会者协会不断研究网络购物方面的规则,将法律赋予自身的职权覆盖到互联网领域,加强处理网上投诉的能力。

四、结束语

网络购物在国内不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而网络购物发展中面临着种种问题也是日益显现。为维护网络购物的商品交易的秩序,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保护好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制定一套合理规范网络购物的法律法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鼓励、促进网络商品交易的发展,制定并支持实施促进网络购物的发展,制定并支持实施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办法和措施,提倡和营造诚信的网络市场,为网络商品和服务交易营造和提供公平、公正、健康、规范、有序的网络市场环境,保护网络商品的服务经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正因为在电子商务中的网上购物这一领域中,仍旧存在着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才使得网上购物有向着更高、更完善的层次发展的潜力。对于网上购物的种种安全问题,不同问题有其产生的不同的引发原因,所以针对网上购物安全性的对应措施也不能盲目的以偏概全,应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像法律环境等这类大环境下的不足,就应该从整个社会来考虑,寻找解决方式;而像商家或是支付上的问题,就需要从自身出发,从电子商务的基础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今天,网上购物中存在的这一系列安全性的问题将会促进电子商务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祥等.B2B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风险来源及其影响.

2、刘向阳.网上银行的安全困扰与防范

3、张春明.中国b2c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4、刘国防网络购物安全的研究

5、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6、百度百科,网上购物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8

关键词:社交网络购物—分享达人

近年,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融合成为流行的商业实践,随着各大社交网络用户的日渐成熟以及规模的日益庞大,用户与品牌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正在加剧,且用户之间的相互分享正在产生着交叉营销效应,使社交网络的广告效益不断凸显。本文针对社交网络中的“购物—分享”现象,利用传染病动力学和复杂网络理论,对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行为进行建模仿真研究。下面首先介绍本文提出的模型,然后介绍仿真实验,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一、基于agent的社交网络“购物—分享”模型

(一)社交网络的结构特征

文献①提出典型社交网络具有以下特性:

1、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幂指数γ∈[-3,-2]。

2、用户按属性进行聚合,同属性的用户联系密切,不同属性的用户间联系较少。

3、存在相当数量的随机连接。

人们在社交网络中基于共同的兴趣或体验建立朋友关系,整个网络出现多个“圈子”(clique),“圈子”中“度”(degree)高的结点成为此圈子的意见领袖,对于成员它有相对较高的成员关注程度和意见影响力。

(二)“购物—分享”行为的心理驱动机制

e.S.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aiDma消费行为模型,而日本电通公司在2005年提出了新的即aiSaS消费行为模型。此模式将消费者在注意商品并产生兴趣之后的“信息搜集”以及“信息分享”作为两个重要环节来考量。由于网络的普及,人们会产生三种渴望:要求庇护、渴望发言、寻求联系。这反映了人天生的社会属性,导致消费者由个人主义的自我认同转为寻求社会认同,每个人希望把自己的独特体验分享给大家。这是社交网络的“购物—分享”的心理驱动机制。

二、社交网络“购物—分享”模型

社交网络的结点(nodes)是社会行动者(socialactor),“边”是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个人的消息会被其好友看到,并以一定的概率分享、传播。同时,若其好友对其内容不感兴趣则成为“免疫者”且不会传播。本文把社交网络的用户定义为结点,个体之间的好友关系则可以用结点之间的边来表示,信息只沿着边传播。传播结点表示该结点接受了来自其邻居结点的信息,并具有传播该信息的能力。未感染结点表示该结点没有接受来自其邻居结点的信息,并有机会接受信息,即有概率被感染。免疫结点表示该结点已经接受了其邻居结点的信息,但是不具有传播能力。结点在传播状态、未感染状态和免疫状态之间的转移不仅依赖于结点自身的状态,还与它的邻居结点的状态相关。

本文提出的消费者“购物—分享”模型如图1所示。

(一)实验方案

基本策略是利用人们对朋友的信任,增强购物分享率和成交率。实验方案如下:

1、草根策略:选取全体结点的度排位最低的用户自发的分享购买体验和产品。

2、达人策略:选取初始设定的圈子的中度最高的核心人物即达人做推荐。

3、超级明星策略:由整个社交网络中好友数量最多的超级明星做推荐活动。

在这三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因素,即给予推荐提成,提成比例分别为20%、40%、60%、80%、100%。显然,前三种方案的提成比例为0%。所以,总共18个实验方案。

(二)仿真与分析

1、生成社交网络

根据文献③生成模型,设定初始结点60,初始圈子10个,最终人口数为800。网络结点具有的属性是“偏好”和“从众”,行为包含“喜欢”、“分享”、“拒绝”、“购买”等等。

关于幂指数,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最小二乘法,拟合之后得到γ=-2.44,符合社交网络的幂律分布特征。度分布的长尾并不明显,有一定程度的截断。网络的平均节点度最终稳定在4.38。

2、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首先定义社交网络中度最低的结点为“草根”,10个圈子中度最高的为意见领袖,即“达人”,网络中度最高的为“超级明星”。仿真实验中,随机选取100个草根、10个达人、1个超级明星,使用netlogo的behaviorspace,每个方案做100次试验。

(1)单人的平均收益

分别统计不同提成比例下三类方案的平均收益,其中草根为2.15,达人为4.07,超级明星为31.90。超级明星的平均收益效果明显好于达人和草根。而达人方案的效果稍好于草根。

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在于草根、达人和超级明星的度的差别。草根的平均度为2.1,低于网络度平均值4.38,达人的平均度为53.7,而超级明星的度为87。超级明星的度只比达人高62%,但是效果远远超出达人,原因在于超级明星的好友中包含了达人,即达人帮助超级明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2)总收益

总收益为三种方案的统计收益之和,草根方案总收益为215,达人为40.7,超级明星为31.90。草根方案高于达人方案,达人方案高于超级明星。

(3)标准差率

草根、达人和超级明星方案的稳定性并不相同。达人方案最稳定,其次是超级明星,而草根方案最不稳定。如图2所示。

三、结论与建议

在社交网络中利用“购物—分享”模型做营销是可行的,策略如下:

——如果商家要在社交网络中只寻找一位推荐人,建议考虑超级明星;如果商家不考虑请超级明星推荐,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寻找某些圈子的意见领袖合作,最终的收益稳定且可观。甚至考虑草根方案,发掘长尾市场,但是草根方案的不稳定性过于显著,具有不可预计的风险。

——综合考虑总收益和稳定性,本文推荐“达人方案”。在社交网络中利用多个圈子的意见领袖做推荐活动,对企业营销嵌入社交网络非常有效。建立圈子,在圈子中寻找甚至培养意见领袖,从而影响圈子成员的购买选择。

总之,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分享和推荐机制压缩了信息的供应链,它让优质商品的信息通过对朋友的信任,快速地传递到消费者那里,达成购买。

参考文献:

①熊熙等.社交网络形成和演化的特征模型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140—143

②肖沙娜·朱伯夫等.支持型经济,2004

③钱大千,张晓东.基于SnS社交网络的增长模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65—1268

④胡海波,王林.物理[J],34卷(2005年)12期,889

⑤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径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12(24):654—656

⑥冯炜.基于模仿的创新——对中国零售业态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江苏商论,2003

⑦mkinenS,Seppenenm.assessingbusinessmodelconceptswithtaxonomicalresearchcriteria:apreliminarystudy[J].managementResearchnews,2007,30(10):735-748

⑧ChesbroughH.Businessmodelinnovation:opportunitiesandbarriers[J].LongRangeplanning,2010,43(2/3):354-363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9

[摘要]随着internet的普及,网上购物越

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网上购物带给人们的便捷之处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有时它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上购物的发展。本文主要就网上购物可能会带来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加强广大消费者和网络企业对于网上购物的认识。

[关键词]网上购物安全私权税收消费者权益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网上购物在带给用户便捷性的同时,同时引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性、隐私权等方面,同时也对税收、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网上购物简介及存在的问题

网上购物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它通过internet使交易双方进行商品交易,由于双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从而不仅大大扩大了消费者和网络企业的商品交易机会,而且大大降低商品交易的成本。但是,目前国内仍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网上购物的发展。

1.安全性。安全性问题是阻碍网上购物发展的最大问题。目前,国内一些网上购物网站经常忽视安全体系的建设,使其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从而为网上购物的开展带来了安全隐患。其次,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在许多方面也远未达到进行网上购物活动的要求,比如接入速率低、反应速度慢、网络带宽窄。再次,网络上的数据经常会遭到窃听、截取和篡改。以上因素都会导致广大用户因为安全问题而对网上购物望而却步。

现存的支付宝方式虽然在网上购物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它只是电子支付中的过度产品,其在解决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和资金流动的实时性上存在明显缺陷,不能完全满足金融电子化的要求。

2.隐私权的保护。随着网上购物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日益明显的变化。然而也给隐私权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隐私权的保护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网络中的信息易于复制和窃取,且不留痕迹,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各种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屡屡发生。例如网络经营者为追求利润和利益使用甚至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有的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就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商业活动。这些情况都会引发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不信任,阻碍网上购物的快速、健康发展。

3.税收问题。随着网上购物的迅猛发展,以及由于网上购物的无纸化、无址化、无形化、无界化、虚拟化和电子支付等特点使税收工作难于有效的开展,出现了一系列税收管理的漏洞,导致本应征收的税款白白流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税收法律制度和征收管理方式都已难以解决网上购物税收及相关问题。然而,我国现今对网上购物的税收问题没有明确的政策。

4.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在网上购物活动中交易双方缺少面对面的交互,交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买方都是通过网络获得相应商品的信息。一些不良网络企业就利用消费者无法看到商品的实样和无法当面交易,为了谋取暴利,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因此,公众普遍感到网上购物不直观,不安全,不肯轻易相信网络上的“花言巧语”,商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结果是给网上购物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网上购物售后安全也是真空地带,出现问题后客户往往不知道该去找谁负责。因此,网上交易投诉近几年呈现大幅度增加。此外,送货不及时也是现今网上购物的一大弊病。网上购物的发展依赖于强大的物流体系。在我国,迄今为止依然缺乏系统化的全国性货运配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滞后等等都阻碍了网上购物的发展。

三、网上购物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网上购物的发展必须在加强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例如加强网络安全协议(SSL、Set)的制定、密码技术应用、认证中心(Ca)的建立等等。只有保障了网上购物的安全顺利进行,广大用户才会建立对网上购物交易的信心。

2.在开展网上购物的活动中,应该切实抓紧有关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隐私权的保护在我国有基本的法律保障,以消除消费者对泄露个人隐私及重要个人信息的担忧。此外,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自觉防范网上欺诈行为、网络黑客和流氓软件的侵袭,提高个人信息资料和隐私权的保护意识。

3.面对网上购物而漏洞百出的税务法规制度,我国应尽快修改完善现行的财税机制,补充有关应对网上购物征税的条款,以便和网上购物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从技术上要开发专门针对网上购物的征税系统;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规范网络交易;培养面向网络时代的税收专业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上购物税收的征管稽查工作。

4.目前,网上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在我国还是一个“盲点”。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网上购物中消费者权益进行保障显得简单、散乱、缺陷很多、可操作性不强等特点。远不能适应网上购物迅速发展所要求的对消费者权益保障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对网上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法律研究和立法,已经迫在眉睫了。

此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伤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结束语

虽然现阶段在我国还存在着阻碍网上购物发展的诸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放弃了对网上购物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各种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应当完善网上购物立法及保护消费者的相关法律制度,应当尽快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相信中国网上购物必定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文:我国网上购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811,911

对于网络购物的建议篇10

[关键词]网络购物诚信消费者知情权安全权求偿权

一、中国网络购物的现状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中所展现的商业景象,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银行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网络购物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今天,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轻点鼠标,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商品交易,享受“弹指一挥间”的乐趣。网络购物行为正在由一种网络时尚逐步成为大众消费模式,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并引发网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中国网民规模冲破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全国网购规模达到2670亿元,网购人数达到1.3亿。同时,电子商务还为社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开网店投入少、运营便捷、风险低,成为就业的重要途径。来自国际著名咨询公司iDC报告显示,光在淘宝网上,2009年就有超过80万人通过开网店解决了就业问题。此外,还带来了快递物流、客服等23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网络购物既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使商家通过差异化市场定位获得了巨大商机。互联网丰富的信息量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人们能够以极低的交易成本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二、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已足够发达,但是中国的网络购物市场还是相当的不成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第一、诚信机制缺失导致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以淘宝为例,淘宝网其实只是作为一个大的平台存在,其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没有营业执照的商贩”,脱离了这个虚拟的环境说白了他们其实就是摆地摊的。所谓的信用度只是一个笼统的总体参考,具体的到某一件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具参考性。而且信用度是一个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刷高的虚拟等级,就像我们可以用挂机软件来刷高QQ等级一样。卖家开设网店的程序十分简单,比如,C2C网店卖家只需向网站提交一份身份证明即可。B2C网店,只需要提交身份证明、营业执照。至于所售商品,网站则很少干涉。对自家的商品,卖家往往利用图片、文字、往期评价等进行宣传描述。而买家,则主要依赖老买家的评论,以及图片、文字凭感觉选择。据业内人士透露,尽管有些网店销售的是专柜正品,但很多都是积压过久的库存甚至残次品。而且,“一些品牌商家根本熟视无睹,知而不打,网络交易平台更是不予理会”。

第二、消费者权利无法保障

首先.消费者知情权无法保障。一是对商品的真实信息不了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消费者只能通过经营者所提供的广告图片或视频介绍、试用、样品等方式了解商品或服务。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消费者的知情权实现与否完全取决于经营者是否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由于利益的驱使就容易导致有的经营者会故意夸大产品性能和功效、提供虚假价格、实施虚假服务承诺、以次充好、以假乱正,或者向消费者提供不完整的商品或服务信息。二是,对经营者身份信息不了解。由于网店的虚拟性、准入制度缺乏、以及法律缺陷等原因,造成网络经营者身份信息不明,一笔交易的完成,消费者可能对经营者个人或公司名称、地址等详细信息一概不知。消费者也很难获得经营者详细的身份信息,即便是经营者提供了相关信息,也很难判断真实性。

其次,消费者交易安全权难以保障。(1)侵犯消费者隐私权。消费者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往往被要求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如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职业、通讯方式等,经营者在获得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后,应有义务和责任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未经授权是不得泄密。实际上,由于消费者隐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黑客技术的发展,有些经营者往往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未经消费者同意就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商业活动,向电子邮箱投递大量的推销广告,一些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非法出售,这都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隐私权。(2)侵犯消费者财产权。网络购物离不开电子支付,基于我国金融服务水平和电子化程度限制,网上支付的安全还难以得到保障。消费者网上支付的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有关信息有可能被黑客和不法分子通过盗窃或非法破解密码等方式窃取,导致消费者个人财产的损失。

再次,消费者求偿权难以保障。目前,我国除了个别地区,如北京、杭州等城市曾明确提出过开网店也应像正常开店一样申请工商登记并领取执照之外,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对开网店是没有任何要求,多数网店是“无开办资金、无固定经营场所、无固定从业人员”的“三无店”。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善,加上监督部门不明确,在网络交易中,网商一般仅就商品的外观和品质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并告知消费者银行汇款账号及联系方式,不履行告知其企业名称、经营场所、身份等相关信息的义务。这就导致经营者在实施侵权行为后,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找到现实中的经营者,使消费者的求偿权难以实现。另外,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举证比较困难。消费者从最开始询价磋商到交易达成整个过程都是通过电子数据的传递,由于网页保存期限有限,电子数据不易保存易于修改的特点,使得在电子商务中经营者在发现侵权行为被追查时,往往利用技术手段修改或毁灭侵权证据,导致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难以确定,甚至根本就无从取证。加上网上交易多是跨省市、甚至跨越国界的异地交易,给监管部门受理与查处造成困难。

第三,网络购物的配套服务物流纠纷常常发生

在2009年所有淘宝网介入处理的交易纠纷中,有20%来自物流行业。送货不及时、错误投递、快递人员服务素质低下成为首要问题。

三、完善网络购物的法律思考

第一、出台规范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网络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

我国政府应发挥监督管理的主动性,对参与网上交易的市场主体资格规定明确的条件,制定规范的准入、退出规则;加大违规成本;严禁网络购物广告利用特殊技术、电脑制作等处理方式误导消费者;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如果网络购物出现违法问题,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没尽到审查义务,应负连带责任。还可以对提供网络购物的平台收取一定数额的质量信誉保证金,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只要事实清楚,性质明确,而经营者又拒不履行赔偿责任时,可向消费者先行赔付,保证金相应规则可在网络购物行业管理办法中予以明确。2010年2月淘宝网启动的首问责任制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第二、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选择制度完善、有信誉度的网站;(2)多方面考察卖方信誉,选择信誉度高的经营者。目前购物网站通常以星、钻、皇冠为等级评定卖家信誉,除以此为参考外,消费者还应浏览其他买家对卖家和商品的评价,对于只留QQ号而不留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的卖家要更加警惕;(3)按正规流程进行付款。付款方式可以选择支付宝、货到付款等网络常规付款方式,不要与商家私下协商其他的付款方式,更不要在没收到货之前直接付款;(4)保留证据、积极维权。保留与经营者的磋商聊天记录、汇款单等证据,购货后最好索取发票,一旦发生侵权事件第一时间与卖方联系,然后向购物网站、消费者协会或在线投诉中心投诉,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三、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

传统的监管模式,在对网络交易的监管中,存在监管权责难以认定、取证困难、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建议在不断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采取以网监网的方式,成立网络工商局,打破地域和部门间权责限制,对网络交易进行日常监管。同时,要督促网络平台提供商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并发挥好广大消费者在举报和取证方面的作用。

第四、建立畅通、快捷、高效的维权通道。

在网络购物纠纷中,跨区域投诉日趋增多。各区域可以建立方便、快捷、畅通、高效的维权通道,建立信息互通、维权互动合作机制,确保跨区域投诉异地受理、高效便捷。消费者在任一合作消费者组织所在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通过电话、邮件、传真或信件等方式向其住所地的消费者组织投诉。接收投诉的消费者组织接收到投诉后,尽快将该投诉移转至被投诉方所在地或经营地消费者组织。被投诉方所在地或经营地的合作消费者组织对受理的投诉,要对争议事实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本着快速、高效的原则尽快处理完毕。发现经营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建议有关行政部门查处。

第五、完善网络购物配套服务,加强物流系统与支付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缺乏统一标准,质量和服务难以得到控制,增加了网民的购物风险。另一方面,网络购物为物流行业带来的巨大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和配送系统加入该行业,不仅给交通系统增加了压力,也使得物流行业呈现高度分散化的局面。物流行业整体的改进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协作,适度提高行业进入门槛,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和鼓励竞争提高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