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9:00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1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个案小结

本人近段时间主要从深入了解学生黄某的家庭状况,个人性格,学习情况,人际交往等学生个人的详细资料;分析学生出现该状况的原因;采取了多种教育措施纠正该生的不良倾向;制定具体的转化目标及各个步骤的计划等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家访,和学生谈心,调查询问班级同学等方式,对学生黄某的情况进行了解.基本掌握了该生的详细资料,即性格孤僻,上进心不强,逆反心理重,学习成绩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等情况.并初步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制定了应该先从心理疏导开始的教育方法,尽量让他取得小的进步,循序渐进的转化.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2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建议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属“热爱生命”教育,这方面内容很多,中高年级还有“爱护身体,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内容,逐步拓宽、加深。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张明十分机智地摆脱坏人的纠缠。第二部分,讲述张明立即把遇到坏人的事告诉妈妈。第三部分,讲述张明再次发现坏人后,立即向老师报告,民警很快抓住了坏人。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法建议

1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步骤见“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

2可以讲故事进行导入,并设置环节、增加悬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3 在讲上当受骗的实例时,最好播放一些已有的实例录像,音频或图片。更具有真实感。

4 在讲解遇见具体事情该怎么办时,让学生自己说并表演,老师给予归纳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以至用。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不上当受骗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或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1或放录像《被骗的三个学生》(录像可根据情节自行拍摄)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

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4、不轻信别人的话。5、找警察叔叔帮忙。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演示课件(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告诉家长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报警)

7.教师提问:

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提高警惕

播放儿歌并讲解:不轻信 不贪小

遇事情 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教师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拾到了一个钱包,正当你在寻找失主时,有人自称她是钱包的主人,向你索要钱包,你会怎么办?

(2)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说要给你家修水管,让你给他开门,你会怎么办?

(3)有人跟踪你,怎么办?

(4)陌生人向你问路,怎么办?

2.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师生共同表演。

4.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5.教师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报警。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清地点及情况。(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

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

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请学生进行拔“110”报警电话的模拟活动。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板书设计:

十二不上当受骗

提高警惕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跟陌生人走

不给陌生人开门

大声呼救

告诉家长、老师

报警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看谁最机智

活动目的:检验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懂得只有提高警惕性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步骤:

1.在课间,教师找一位本班学生不认识的人,用各类手段骗学生跟他走,看学生反映如何?一定要录像。(找六、七个学生进行实验)

2.课上,播放录像,分别对警惕性高或低的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3.教师总结整个活动。(提醒学生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3

行为:

1.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讥笑和戏弄人。

2.见到同学中戏弄人的现象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所必须的,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拿别人的缺陷、弱点开玩笑。四年级学生取笑他人或给他人起绰号,多数是出于好奇、好玩儿,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这方面的意识,使他们懂得:给别人起绰号或拿别人取笑,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培养他们从小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给别人起绰号和取笑别人是不道德的。

由于学生社会经历有限,对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不深。一般说,他们被人取笑时,反应不会很强烈,而取笑别人时,也很难意识到别人的痛苦。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被人取笑的窘迫与伤心,由此产生情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想一想”栏目,通过让学生设想被人取笑者的心清,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由此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对取笑人的行为产生反感。

课文选择的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李刚等同学摘下杨立的帽子,见到杨立得了斑秃,不但不同情,还哈哈大笑。虽然他们是出于好奇,但这是取笑人的行为,是很不应该的。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师生们对这件事的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取笑人是错误的,对同学的痛苦要理解、关心和同情。第二层是讲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使杨立倍感温暖,而且改变了自己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性格。

教法建议

1.取笑人不同于辱骂人。后者很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的不尊重,给人的伤害也能直接再现出来。而取笑人,表面看起来对人的伤害程度不大,但实际上,给人造成的伤害是深层次的,甚至可以给人的心灵带来永世难忘的创伤。本课的明理必须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观点。

2.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主,联系实际也是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澄清对与错、是与非,解决学生的模糊认识。至于学生中取笑人、不尊重人的现象,应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领悟,不宜在课上批评指正,以防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同情还是取笑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对人应当尊重,拿同学的缺陷、短处起绰号,或取笑别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不道德的。

情感:

1.对取笑他人的行为感到不满、气愤。

2.对被取笑的人有同情心。

行为:

1.不给同学起绰号,不讥笑和戏弄人。

2.见到同学中戏弄人的现象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短处,你有没有碰到过因为自己的缺陷和短处而被别人取笑的“烦恼事”呢?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老师一一概括列出同学们所说的事。)

2.那么,面对别人的缺陷和短处,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同情还是取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十课—同情还是取笑。

板书课题:同情还是取笑

二、讲故事,明白道理。

被人取笑是痛苦的。最近,四(1)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1.出示幻灯,老师讲故事,学生展开讨论。

师:杨立是新转来的同学,他老是戴着帽子,上课时也不摘。李刚等同学很好奇,他们打算摘下杨立的帽子,看看他头上究竟有什么秘密。这一天课间,李刚见杨立向教室走来,便赶快躲在门后。当杨立跨进教室时,李刚伸手摘下他的帽子,原来杨立的头上是一块块秃斑。“快看杨立的头!哈……哈哈哈……”这时,周围/,!/一些同学也跟着笑起来。

问:如果你是杨立,你会怎样?

(四人一组讨论。)

小结:是啊!杨立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非常难过,伤心地哭了。正因为杨立害怕被别人取笑,所以他不但不爱说话,也很少和大家一起玩。李刚取笑杨立,使杨立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给他带来了心灵的伤害,这是对杨立的不尊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板书:取笑难过

2.出示幻灯,续讲故事。

师:就在杨立伤心流泪时,陈欣走过来安慰他说:“杨立,别难过,我们去告诉老师。”王平见李刚还在笑,气愤地说:“杨立得了病,你不但不同情,还拿他取笑,真不道德。”

问:为什么这种取笑别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呢?

(四人一组讨论。)

小结:给别人起绰号或拿别人的缺陷和短处取笑,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所以说是不道德的。

3.那么,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看幻灯,自读课文中老师说的一段话。)

小结:我们对取笑别人的人应予以批评和制止,应该去安慰被取笑的人,给予他同情和帮助,让他感受到我们集体的温暖。

板书:同情温暖

4.那么,四(1)班的同学又是怎么做的呢?(看幻灯,继续讲故事。)

师:课后,李刚主动走到杨立面前,深感歉疚地说:“杨立,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我很后悔,请你原谅。”陈欣的爸爸是皮肤科医生,她热情地把杨立带到家里,请爸爸给诊治。她爸爸给杨立开了药方,并建议他最好多晒晒太阳,不要老戴帽子,这样可以恢复得快些。为了让杨立晒太阳,大家想出一个好办法,教室里哪个座位能晒到太阳,就让杨立坐。杨立不再害怕同学们笑话他,也愿意和大家在一起了。通过这件事,四(1)班同学更加团结友爱了。从此,班里再没有发生过取笑、戏弄别人的事情。

三、加深认识,畅谈感受。

在四(1)班这个集体中,有这样一些成员:李刚、杨立、陈欣、王平(出示头像投影和名字),你愿意和哪个成员交朋友,为什么呢?

四、做游戏,辨析是非。

通过“大转盘”的形式,来让同学们完成课后的“说一说”。“想一想”、辨一辨。

(将这七题设在“大转盘”上,同学转到哪一题,就回答哪一题。)

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上课时,同学们举了很多被别人取笑的烦恼事,如果在你身边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做?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4

一、实施学案教学的原因

学案教学法是由学习目标、诊断检查、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这几个环节建构而成的。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模式进行教学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很难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因为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而无法和教师在课堂进行互动,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上情况下,学案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上的实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它可以很好地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运用的能力。同时,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实现学案教学法的步骤和策略

(一)制定学习目标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基础、教师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理念,然后针对思想品德的内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如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中的第一单元《我是中学生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该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一目标先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讨。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对目标进行诊断和检查

学案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和内容,教师进行诊断和检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学案教学,就必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诊断和检查,防止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出现误差。如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中第二单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教学中,教师在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之后,必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诊断和检查,防止他们出现错误的观点。

(三)学习导航的实施

在初中思想品德学案教学法的课堂模式中,教师要做好导航的实施和运用。在学习中,教师是处于指导和辅助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学案教学模式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导航的实施。如苏教版初二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做好导航工作,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有哪些责任,我们又该怎样去对自己的责任负责。这些都需要教师在真正授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导航,让学生能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容易和轻松。

(四)知识小结与当堂达标相结合

学案教学法就是先学后教,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了知识内容后,就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小结,然后通过一定的训练和练习来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这是实施学案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如苏教版初三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崇尚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总结,让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个更系统的了解。最后,教师也要根据这些知识点,布置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和加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三、实施学案教学的原则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应用;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较为枯燥,所以应筛选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初中教学水平稳步攀升,加之新课改策略的合理实施与运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得到积极整改与创新,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理解程度日渐加深,之后在此基础上有力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因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性特点和学科实践性特点,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知识学习时务必加深理解程度,随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当中。需知,新型教学方法合理介入致使新型教学问题产生,此类问题均会阻碍学习进程,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不完善现象尤为明显,在此前提下便将其投入教学实践,无法带来优良学习效用。以下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问题详述:

1.教学方法缺陷要点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即为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要素之间难以达成吻合,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单纯注重表面化知识教学,不注重知识内涵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作用均未深度普及。从实际角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充分利用教学实例和课程相关事项进行教学任务执行,但实际教学环节中有些教师所列举的实例和核心教学目标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与课程内容相背离且充斥着大量反面实例,此处以《发现自己的潜能》课程教学为例,教师所举实例为缺失国家经济发展,虽然本章内容为个人潜能,并且也与国家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但实际对比形式却不相符合,因此,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所举实例与教学目标相差很多。

2.实际运用缺陷要点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实际运用问题,案例教学策略执行环节中并未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深度明确,教师对政治课程案例知识并未高度重视,只是一笔带过,跳跃式教学现象尤为严重,此种状况产生会让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时出现混乱学习态势。《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课程教学阶段,教师在讲述问题时忽略自立讲解,而主要讲解一些无关痛痒话题,显然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没有到位。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要点分析

1.案例阅读与了解

集中讨论操作初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资料信息内容阅读,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信息收集,随之形成初步案例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让学生围绕案例知识主题进行问题思考与揣摩,试出若干思考题目,让学生有顺序、有目的地去解决此类问题,前期准备工作务必完备。

2.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中可适当融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教师可进行多媒体文字创建和多媒体表格创建,学生通过看书形式和讨论形式来回答教师问题,通过交流互动,最终由教师进行学生观点提炼,然后便可进行总结性点评与归纳,旨在分析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让学生口述各地文化特色和节日传统,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善文化习俗案例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3.多元化学习小组创建

应适时进行多元化政治学习小组创建,进而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与轻松学习氛围,教师应以主导身份形式出现,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对教学进度全面了解,教学环节中倡导共同探讨学习模式和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学生群体在此过程中可自由发表观点与意见,与此同时也可倾听他人意见,彼此积极交流,结合自身不足与缺点来分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具备真实性特点、互动性特点和形象性特点及易理解特点等,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原有讲台固定讲解模式被摒弃,学生不必忙于笔记记录,学生群体此时可以进行主动思考与主动学习,以至学习能力不断攀升。

4.组员代表实例观察

每个小组需要派代表上台发言,进行案例观察与案例分析,最后阶段则需探讨出优质建议,单个组别成员均需发言,可针对小组发言逐步提出质疑点和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案例讨论环节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运用集体智慧进行思维深度拓展,势必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初中教育工作重视起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是整体初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可有效提升基础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因此而爱上思想品德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6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一、思想品德知识的分散性,使用生活化教学,利于系统学习

思想品德知识分散性较强,能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也是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得其教学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能由点及面,而必须是面面俱到,每个知识点都要涉及才可以。这样不仅给老师教学增加了难度,还给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增加了难度。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是很难长久记忆的,必须辅助记忆实物,而这个实物在生活化教学法当中就是指的生活。

二、思想品德具有抽象性的特点,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提高理解力

思想品德是人内在的一种品质的教育,其知识点也是抽象、内在的一种东西。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说,我们要养成宽容的优良品德。很多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什么是宽容,宽容的标准是什么。对待什么样的人才能宽容,对犯了法的人我们也要宽容地原谅他们吗?如果老师没有结合实际例子,只是用课本上死板的语言对“宽容”二字进行介绍,那么学生就无法真正体会其含义,无法做到真正的宽容。

三、思想品德的意义决定了必须融于生活,才能实现其价值

思想品德不是文字游戏,不是文字的堆积,更不是简单的背诵。思想品德的学习需要用心去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其教学目的。对于其他的科目,类似数学、物理等,即使是简单地只会用公式,也可以完成一些题目。但是对于思想品德,如果不能切实地反应到现实生活当中,那么一系列的学习都不能起到作用。也许有的学生记忆力好,能够记住问题的答案,但是却不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不能真正意识到这些文字的含义。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被教育者不知道自己在授教。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既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又是回归到起源本身。生活化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引用实例,而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思想品德的生活意义,让他们明白思想品德对他们的人生的帮助,能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辅助孩子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四、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几点体现

1.用案例分析来帮助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可以针对每个课程的教学目的来选取案例,虽然课本上也大多数是案例讲述,但是因为这些案例年代都比较久远,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教师可以选取近几年的事迹,类似于感动中国人物等等。当然最好还是学生身边的人物、事迹。这样对他们的感染力会更强一些,也能够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2.针对每个课程,学生提出案例。

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换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的道路上,老师不可能一直陪伴学生,所以能做的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自学。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并不难,但是想要真正将其意义深入到生活,辅助成长,就需要透过表面的意思,洞悉深一层的含义。案例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就像是老师在讲鱼的时候,如果没有一条真正的鱼摆在大家面前,那么怎样的描绘都是青涩的。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学生能够从中总结思想内涵,上升到理论,得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有令人赞赏的地方。而发现别人的优点本身也是一个优点,让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寻找案例是最好的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方法。例如,针对勇敢这个主题,让学生举出例子,讲明是哪里感动了自己,除了勇敢之外还有哪些优秀品质。然后同学之间再进行互动,讨论这个话题和案例。老师最后可以做适当的总结,转换这些语言,组织考试时使用的句子。这是一个将课本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中进行理解,然后又回归到考试的一个过程。经过这样几番转换,学生对知识点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3.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走进公司,或是组织小型法庭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有一些品德的教育,还包括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本身是道德的保护伞,是其框架和中坚力量。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法律这个名词陌生又遥远,没有丝毫亲切感和现实感。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公司,看他们公司的法规制定程序以及合同的签署过程,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组织小型的法庭,既能够学习法律知识,又可以巩固道德知识。在小型法庭中,老师可以给出几个案例,帮助学生分配角色,指导他们完成准备工作。在“审判”案例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作为一个听众,及时发现和记录审判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另外从考试的层面来讲,小型法庭利于对材料的分析,也有利于题目的作答。

4.思想品德考试的生活化

一般的思想品德考试是试卷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分析题、简答题等题目。这些题目通过不同的考查方式和侧重点,将思想品德的知识点检查得非常完善。但是,思想品德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重要的是了解其精髓。那么这样的考试才能够不仅仅包含基本知识,还能够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人格。

思想品德考试应该生活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思想品德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给学生打分,然后作为期末的思想品德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生活化的考试,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背诵,也不是简单的卷面书写答案,而是一种能力的养成,是一种内涵的培养。对于平时的思想品德成绩,老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够有所偏倚,这样会失去加入平时成绩的意义。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7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性不断丧失。长期以来,我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与同类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见表1),具体表现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如何改变现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研学后教”是广州市番禺区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它体现了“研”“学”“教”的有机统一。“研”是前提,“学”是基础,“教”是保障。“研”“学”“教”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谓“研学后教”,是在利用“研学案”的基础上,有机融合自主、合作与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研学后教”的核心是“研学案”的编制与使用。“研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方案。“研学案”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研学案”强调学习内容的结构化、问题化和层次化,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研学案”旨在将教师的“研教”与学生的“研学”相结合,在强调教师“研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研学”,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

二、利用“研学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益的实施原则及有效策略

1.编写“研学案”的原则

(1)结合思想品德教材

思想品德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学校要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思想与品德。因此,“研学案”必须源于教材,重点把握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2)结合学生实际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地域、背景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且学生的受教育基础、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研学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结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与考试、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它倡导“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因此,“研学案”内容的编写要符合《课程标准》。此外,《课程标准》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学科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有合理的考量,对学科的目标、内容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规范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特征和学习需求。

(4)结合思想品德评价标准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评价标准》)在改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发挥三方面的基本作用:首先,它能引导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其次,它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它力求引导教师和教学评价人员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学业评价。

2.思想品德课“研学案”的实施策略

(1)制定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课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分析课标,吃透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目标;二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科学和具有可操作;三是围绕学生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我将学习目标表述为三方面。其一,熟记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之源。其二,列举我国近年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其三,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举例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2)预习与梳理

“预习与梳理”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即让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内、轻松的环境中对授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换句话说,就是学生通过课堂的教材阅读与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找出重点和难点,从而在“研学案”教学中消化与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3)师生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是“研学案”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多维探究、学生合作讨论与共做结构导图等方面。旨在以“学生之脑、学生之口、学生之手”将所学内容转化为结构导图,使学生将知识的整体逻辑结构记在脑海中,从而逐步形成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

“师生共同探究”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分组合作,讨论释疑。学科小组长明确分工,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与展示。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拿出来与组内成员交流。第二步,班内交流,组组合作。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交到全班,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步,教师点拨,有效拓展。教师在学生争论之际,及时点拨、启发和追问,使问题迎刃而解。然后,教师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拓展,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掌握规律。

(4)巩固与提升

“巩固与提升”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即通过深化与提升,强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一学就会、一做就知、知而践行”的效果,最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内化和掌握。这部分“研学案”的编写要加强“变试训练”的设计,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难度,引导学生用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进程,严格进行限时训练,以拓展学生思维,达到“巩固与提升”的效果。

(5)学习与反思

“学习与反思”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所用方法进行主动回悟,建立本堂课的知识框架图,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与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导学”变为学生的“研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思想品德课实施“研学案”教学的实践效果

1.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研学案”教学适应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可有效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研学案”教学可有效检测评价、板演展示,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实施“研学案”教学能把学习内容问题化,把课堂的“学”和“做”有机结合,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与复习任务。可见,“研学案”教学能有效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学生成绩,有助学生发展

“研学案”教学主题突出、主旨明确,令课堂教学具有高度、效度、精度、密度与速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例如2011学年,通过比较我校初三政治中考成绩(见表2),便知“研学案”教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积极意义。采用“研学案”教学的实验班的成绩超过同类学校2分多,未采用“研学案”教学的常规班比同类学校少5分以上。可见,“研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学案”教学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积极互动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研学案”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通过实验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对比(见表3)可知,“研学案”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施发展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其丰富的思想课程内容极具感染力,能够给教学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效果。受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关注于学生的成绩状况,而是更关注于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融入发展式情境教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影响力,从而逐步影响学生的个人思维,使学生得到综合培养,加快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精选生活情境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教育具备显著的时代特征,并在教学教材上,其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生活事件,是生活事件的代表性思想。因此,为了有效突破传统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需结合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能够融入生活,拉近思想品德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时,需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并针对教材当中各个知识难点及重点,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及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课程。教师可让学生组成小组,挖掘生活中的有趣故事,让各个小组自主设计故事呈现方式,并分配小组各个角色,从中感受思想品德课程的乐趣[1]。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需对各个小组的学习状况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思维来完成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珍惜资源,节约能源》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发展式情境模式,并将其情境的设计方式进行引导,再让学生根据该话题来寻找生活中的各个可利用资源,讲解节约资源的可行方法,并需注意哪些行为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等。该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将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方案中的能力,能够加强对生活细小事物的注意,增强环保理念[2]。

二、灵活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不断形成正确认知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此,为了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需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根据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教学,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使学生不断进步与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八年级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了解世界文化》这个章节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扮演不同国家的人,再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去这些国家旅游的游客,并让国家本地学生的扮演者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来向游客提问,如,教师在教《了解世界文化》当中的韩国文化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韩国的旗帜有什么标志性的特点?旗帜中的图形是由什么形状所组成?韩国的旗帜代表了什么?韩国有哪些饮食文化?韩国有哪些风俗习惯?等,当韩国学生角色提出问题后,学生与游客角色可根据这些问题来从课本中寻找答案,也可让学生自由组织进行一番讨论交换意见,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3]。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也让思想品德课程更有趣,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氛围,使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从而加深答案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三、创设活动情境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程本就是一项育人和育德的学科,其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等多种观念为主要教学目的,但是这个培养过程并不是让教师按照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来念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去感受和感悟这些道理,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能够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道德范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利用创设课程活动情景来加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实践能够领悟出其中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保护自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设计情景故事,情景故事可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的危险事件,教师可让同学甲扮演网友,然后让乙同学扮演聊天内容中的学生,再让丙学生扮演教师扮演旁白,然后教师可根据这两个角色来设计对话内容,故事围绕网络骗钱案例来进行。利用活动情境教学,加强学生在日常网络环境中的防范意识,并通过反面教材的生活案例从中分辨出对方的意图,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使学生在将来遇到相似事件时,能够提高警惕心理,使学生对事物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是为学生学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时,需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将其教学重点放于教学主体之上,围绕学生整体发展及教学需求合理引用多种教学模式,并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发展式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情境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领悟与感想,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家伟,钱灵灵.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08).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论课案例教学价值

abstract:CaseteachingofmoraltheoryCourseasanexplorationandattempttohaveapositivemeaningandvalue,itisconducivetoteachingobjectives,help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helpingimprovetheoverallqualityofstudents,moreconducivetolinkingtheorywithpractical.

Keywords:theoryofmoralLessonCaseteachingValue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中学校思想品德理论课是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想品德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每一位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对于发挥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想品德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概念和理论,而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为此,必须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抛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其特有的价值。案例不是简单的举例或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某一原理的情节和问题的组合体。每一个案例都围绕某一学科中的某一原理、某一理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思考、分析讨论中知道“为什么”,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不仅能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从而使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理论课的应有功能,实现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在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中,尤为如此。要改变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现状,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要进行改革之外,教学方法改革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而案例教学具有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特点,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当代青年特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从案例的内容看,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从信息传递模式看,是一种双向传递模式,通过“讨论案例―发表双方见解―取得共识”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而且教学过程中师生感情融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学思考、语言组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并有较好的表现,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材料,经过思考后形成文字,课堂上的争辩磨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小论文的撰写提高了写作水平。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应用一定的原理,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学生还要参与案例的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通过参与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开始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使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分析案例,去寻找答案,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要让学生了解实际,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正确地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它搭起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连为一体,把社会现象如实地展现给学生,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引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7).

[2]王阵军,刘英杰.《案例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10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32-02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的教师。”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其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等;从小的方面看,教学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教学提问设计等等,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实际的教学设计都基本汇聚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都通过教学方案来体现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讲,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只有认真了解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日常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并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而才有可能全面地、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2.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国家课程,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强制性。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熟悉它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明确教学的主旨。此外必须通读教材,分析其结构,在掌握了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后,明确各部分的重点、难点,为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3.熟悉了解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熟悉学生,解决“谁学”和“为谁而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以及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4.搜集整理资料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范围,社会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说理,而说理要凭事实,要占有翔实的资料。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必须广泛地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事实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和筛选。这样,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不致将思想政治(品德)课讲成枯燥的教条,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学期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学期学科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宏观设计,课时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微观设计。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要做到使内容全面且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同时,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教学目标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在设计情感教学目标时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2.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思想、点子、途径、程序、策略、手段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过渡进行设计和选择,坚持情理互动原则,在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第三,教学过程要凸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教学过程方案要留有空白,体现方案“弹性化”原则;第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采用活动元设计法进行设计,即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再根据教学模式的程序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活动单元,分别对活动元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各个活动元有机地结合成教学活动过程

4.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要按照本课程的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静态性的教材“文本”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有利于教学内容创新的组织状态。具体讲,教学方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要进行情境化、生活化和问题化设计,此外,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5.作业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应用,督促学生作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其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复习旧课与预习新课结合、科技知识渗透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档次要求相结合

6.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筑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系统,还必须设计一些必要的课前或课后活动,如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堂小品设计与编排、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一般由课前活动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后活动方案构成。其中课堂教学方案是核心,课前、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因地因时制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活动的安全。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说课可以把教学的成功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全面掌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说课可使教师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使教师由普通的教学匠成长为学者型的老师,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具有简单易操作、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说课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学过程。在对思想政治说课进行设计时必须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教学程序要具有科学性、深刻性;主次要分明,此外要详略得当,虚实有别。

五、综述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预先的规划与设计使得相同的问题在今后类似的教学情况下不再出现或减少其出现的频率。虽然说教学设计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有助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利于组织系统中参与者的协作;教学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此外,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加速自身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所以,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每个教师都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时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应江.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林琼慧.谈谈高师实习生的备课[J].池州师专学报,2002,(3).

[4]赵丽霞.说课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益形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