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9:16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支付宝;电子商务;便捷支付;理财

淘宝网络建立初期是以C2C到p2C进行发展的,可是支付方式的复杂,麻烦大大的影响了销售业绩,正因为如此,在2003年10月淘宝网络购物平台为了一方面顺应时代潮流的变迁,一方面满足客户快捷,便利的支付方式,首次推出了支付宝服务,随后在2004年12月,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淘宝网络正式把支付宝服务拆开,独立作为一个运营体系。然而,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大多数投资商对支付宝能否渡过难关存在质疑,甚至觉得它根本无法生存下来。可是,在2008年2月初,支付宝却意外的移动电子商务战略,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并在2008年10月,支付宝公共事业缴费正式上线,支持水、、煤、通讯等缴费。这些举措成功的挽救了支付宝的,改变了它单一,落后的生存形式,进而向全面,开放的生存形式发展!

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我们正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也慢慢呈现了平稳缓慢恢复增长的趋势,这对支付宝的发展却是再好不过了。2010年12月,支付宝与中国银行合作,首次推出信用卡快捷支付。此时的支付宝作为正常的第三方进行交易,方便了客户的需要。而后在2013年6月,支付宝又推出账户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随着高速铁路的运营发展,网上购票已经初露光彩,于是在2013年11月,12306网站开始支持支付宝购买火车票。从2013年年度结算来看,支付宝手机支付完成超过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如今支付宝已经日趋丰富,由原先的单一的高利息收入板块――余额宝,变为余额宝,招财宝,股票宝,娱乐宝等多用途主要板块,客户可以利用银行卡与支付宝进行绑定并且实名认证,获得通过后进行不同商业活动,交易等。起初,大家对支付宝定位仅仅是纯粹的第三方支付,也就是无形的交易链接,方便,快捷是它的宗旨!但现在看来它是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余额宝建立之初,因为其高额的收益,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四大行的大量资金也在短短半个月内被转移,流出,外放。据报道,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因此,四大行对其进行封杀和排斥,限制每天从银行转入支付宝的金额和时间。即使四大行对它进行了严厉打击,但是支付宝却在困境中求生存,从单纯的淘宝网络的快捷支付中走了出来,一方面发展与12306联合进行网上订购汽车,火车,飞机票项目,一方面与万达等多家电影公司推行网上订购电影票优惠互动。就这样,支付宝从此站住了脚,滴滴打车,我的快递,爱心捐款,各种便捷项目层出不穷,为了吸引年轻人的使用,更是有送红包,送流量的活动,在去年春节前后被各阶段人群所使用,抢红包活动更是这两年春晚的主旋律,数亿资金的发放均是由各大基金,保险公司,大型企业所提供的。正是由于大家对支付宝的信任才会愿意把自己的财富托付给它,这正好应对了支付宝的宣传标语:支付宝,知托付!

刚开始对我来说,我还特别怀疑支付宝凭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资金,凭什么获得大家的青睐和支持?难道就是单凭吸收大量资金存入银行获取更多利润或者是通过中间的交易流程收取一定费用?后来看了招财宝和娱乐宝,我才慢慢明白,是我自己理解错了,支付宝起初的交易中间者的身份在不断的改变,它已经开始通过进行融资给中小型企业或者个人进行贷款,投资!这样不仅激励中小企业的发展,顺应政府的鼓励,支持,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同时,支付宝与天宏基金,华夏基金等大型基金,证券公司联手打造多型理财产品。所谓的娱乐宝,便是对电影,分红型保险,投资型保险的资金投入,进而收取收益和享有特权。这种理性的投资方式和安稳的理财手段被许多年轻人所喜爱和信赖,大多数年轻人愿意使用这种安稳的理财方式,管理自己的财产。

2015年初新推出的芝麻信用和蚂蚁花呗从根本上解决了了支付宝的资金流通问题,以芝麻信用为基础,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进行评定审核后,给予分数意见,然后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享有的优惠,特权越多。当芝麻信用分数达到600分以上时,我们就可以用蚂蚁花呗3000元流通资金进行购物消费,但要在次月十日后还款,即短期的无利息贷款,既解决了消费者因为资金流通不开的问题,也刺激了消费者消费。信用分更高的,甚至可以申请跟高额的低利息贷款,每一位消费者的信用分数,会根据每一季度的消费情况进行不断的更新评估,所以很多创业的年轻人都会根据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贷款,这和招财宝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支付宝的各部分间的紧密联系,既方便了消费者消费使用,也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

因此我觉得支付宝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第三方的身份,更多的是“替代”,“占领”银行,巧妙的把银行仅仅当成了资金输入的atm,而金融证券公司变为生财的门路,从而获取利润,获得青睐。加上美团网,携程网,淘宝网,滴滴打车,水电缴费,电影票,爱心捐款……的加盟,未来的支付宝会越来越方便快捷,根本不需要安装太多繁杂的软件系统,直接“一键通用”。

参考文献:

[1]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

[2]三大趋势探讨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

[3]李亚明.基于Swot分析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研究――以支付宝为例.现代商贸工业

[4]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第三方电子支付探索与研究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社会性关系 业务体系 融合业务

当前,随着3G商用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全业务竞争的逐步展开,中国的运营商相继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推出了形式不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互联网与移动宽带网络融合的进程中。研究和分析互联网业务模式发展历史和趋势,对于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业务体系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1 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1.1互联网业务发展进入“三维关系”的业务体系的重构时期

互联网的发展从以海量信息单向传递的web1.0业务模式,向以用户生成内容的web2.0业务模式的转变,并正在融合移动性向web3.0模式转变。

web1.0时代,互联网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以门户和搜索为代表的资讯信息获取,以邮件、im为代表的信息沟通,以网络游戏、视频点播为代表的娱乐,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砖瓦结构的市场交易向电子化的转移四类业务模式为主。在web1.0时代,互联网业务模式具有信息的海量单向传递、无中心、匿名以及无安全性为主要的特征。

进入web2.0时代,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去中心化”趋势加剧,以博客、社区为代表的用户生成内容的业务、在身份控制和认证为基础上的以安全电子交易为代表的新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出现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业务发展模式。从web2.0时代开始,互联网业务与个人属性的关联强度得到极大的增加。

互联网业务在web2.0下,进入一个以“个体的社会关系”为中轴的业务发展阶段:以社区论坛、分类网站为代表的具有地域属性的业务;以SnS交友网站为代表的社交属性的业务;以B2C/C2C网站为代表的社会交易性的业务,在进入web2.0时代之后,在迅速发展的技术支持下,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看到,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返地进入一个围绕“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个体与系统”的三维社会性网络关系,满足个体社会性存在所需要的交流(C)、娱乐(e)、交易(e)、发展(D)四维需求的重组和构建的时期。

1.2移动性成为以三维关系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发展的自然需求

在个体与个体的社会性关系中,一方面,个体在社会活动中需要自然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流动以及从一项活动到另一项活动自然状态迁移;另一方面。个体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对个体之间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需求。使移动性成为互联网业务的必然要求。

在个体与团体的社会性关系中,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交易为例。快速、便捷、安全的交易过程中,既需要随时随地对交易数据的交互,也需要交易过程中对有关订单、物流信息的及时交换。

在个体与系统的关系中,比如个人与团体(例如雇主单位)的关系中,由于竞争加剧,一方面个体在代表团体参与经济活动中需要随时随地地获取团体提供的业务和交易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团体也需要从分散的位置不固定的个体获取现场的信息。

因此,在以个体与个体为主的三维社会性互联网业务重构的过程中,移动性需求将自然的成为驱动移动互联网业务融合的第一动力。

1.3信任缺失成为阻碍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阻力

互联网在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由于可隐匿性的存在使得整个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场所,病毒、木马、黑客、网络攻击、欺骗、信息滥用使得网络世界成为一个信用和信任严重缺失的虚拟世界。

这种信任与信用的缺失,在构建将现实社会性网络关系特征虚拟投射的互联网业务体系时,由于人们对信息滥用和交易风险的担忧,成为了由免费模式向可盈利的收费模式转变的最大阻力。

我们看到,互联网业务在应对信任和信用缺失的挑战时,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在SnS网站注册中采取邮件帐号关联的方式,再比如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中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信用担保商的出现。这些都是为了消除由于互联网的可隐匿性所带来的信任和信用的缺失的不良影响。

1.4技术和需求的进步加速驱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业务转型

互联网的发展是从单向信息传递的web1.0时代到以三维关系构建互动的、有限可信任web2.0时代,正是技术的进步在驱动网络融合的基础上驱动着业务的融合。泛ip化、宽带化和计算技术成为驱动电信网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网络融合的核心技术要素。

首先,以ip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尤其是以门户、搜索、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业务的出现,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信息的制造、传播、消费的模式。另一方也成为驱动互联网自身和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其次,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以2G/3G/4G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然后,在摩尔定律之下。计算和存储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得以无线宽带技术为主的通信网和以ip为主的互联网在实现网络融合之后。所提供的强大的计算能力,也为移动与互联网的业务融合奠定了终端技术的基础。

最后,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由于技术和经济进步造成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原先割裂的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综合的、创新的需求。

2 电信运营商构建基于社会性关系的业务系统的驱动力

2.1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的移动互联重定义

互联网的移动化已经成为互联网与电信网融合趋势,并正在成为驱动以3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业务和网络发展的需求驱动力。因此。笔者认为,电信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必然是基于互联网业务的移动化,向移动互联业务的融合。

传统上,电信运营商之对于融合业务的定义,狭义解释为电信业务之间的业务融合,比如移动与固定的融合。移动与互联网融合中,广义的运营商融合业务,可以界定为电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媒体业务、金融业务以及其他传统产业业务的融合。广义的融合业务的概念,其实质就是由泛ip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驱动的,电信网与互联网在网络上的融合所带来的,承载在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业务。

2.2稳定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和创新利润新增市场成为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的战略目标

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由于市场渗透率的提高、替代ip语音技术的出现,以及3G牌照造成的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以语音业务为主的运营模式,其收入增长趋势必定呈现下滑趋势。电信运营商在守住终端用户之后,必须创新业务和服务,创造新的用户需求市场,从而以创造新的增长点的方式,实现运营收入的增长。

因此,捆绑稳定现有传统电信业务市场,和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利润和和收入增长点成为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的终极价值目标。

2.3三维关系型的互联网业务有助于运营商融合业务战略目标的达成

全业务运营后,产品的同质化趋势使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趋于价格战的红海,这迫使传统电信运营商在产品和业务层面采取更多的关联,并借助互联网移动化过程中对终端用户掌控的规模优势,构建具有分组域思维模式的移动互联业务体系。

而这种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的构建,从业务模式到商务模式,必须迎合互联网业务对移动性的需求以及三维关系模式的业务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有助于运营商融合业务目标的实现:

从稳定传统电信业务收入上看,社会性网络关系业务系统是一个比条块分割的业务更稳定的竞争性业务系统。从稳定的目标看,运营商的核心战术选择指向应该是如何构建个人退出本运营商网络时的强大壁垒,提高运营商自身面的竞争时议价能力和利润保持能力。

互联网的业务发展趋势,已经进入了以关系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构建过程中,个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进入一个综合化、深度关联化的、系统性的需求体系,人们渴求以更统一的入口和接入方式,满流、交易、娱乐的全方位的需求。

因此,按照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单位/组织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生产/管理/销售/商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之间的关系构建的关系业务网络系统,所形成的是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某一个环节的断裂,并不影响这个网络的稳定。这种稳定的以三维关系为核心的关系业务网络系统,使得个体在退出运营商的网络时,将面临巨大的退出壁垒。

从创造新增利润市场的战略需求来看,社会性网络关系业务是运营商从管道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中工具性的战略选择。从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目标看,运营商的核心战术选择指向应该是成为信息内容的整合和分发者,作为信息中介,从增加三维社会性网络关系中信息传播的效率以及减少交易成本的双边价值中增值,以获取利润和收入的持续增长。

这就需要运营商一方面需要围绕三维社会性关系网络,为更多的关系性的需求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不同的关系之间建立系统性的关系,一是创造关系,另一个是打破关系之间的信息鸿沟,提高在整个社会性关系网中信息沟通的效率。

社会化性网络关系业务系统在竞争中的稳定性和围绕关系构建业务系统所能创造的新增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开展融合业务的必然选择。

3 基于社会性关系的运营商业务体系构建思路探索

3.1可信性是运营商构建可盈利的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的前提

互联网业务在向社会性网络的发展和演进中,娱乐和商务成为主要的盈利模式,但是由于互联网最初的可隐匿性,使得最初的娱乐和交易规模和营利性都由于存在风险而受到严重制约,我们看到,在中国正是由于支付宝等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的出现,才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的发展,其根基就是以个人身份真实的可验证性,这是由于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是以现实的三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在网络世界的影响性的投射,失去了个人真实身份的真实性,社会性网络业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因此,基于身份认证的可信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是运营商开展融合业务,获取可盈利性的首要选择。

3.2运营商社会性网络业务系统体系的构建路径

目前中国的运营商都已经组建了面向个人、家庭、集团客户三个市场的组织、品牌和产品。但是,这三个市场所带给客户的都是割裂的原子化、分散化的业务。个人在使用这些业务的时候,由于业务之间关联的缺乏,而造成不必要的以个人关系为主要模式的社会活动之间的信息壁垒和障碍,个人在社会性活动中被人为的割裂。这种状态既增加了竞争的不稳定性,也给运营商滑向纯管道运营商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这种缺陷就在于现有产品体系的非社会性网络的关联性。因此,运营商在以互联网业务为标杆,开展融合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在盈利模式选择、市场选择方式、产品体系规划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构。

首先,从盈利模式选择上,需要认识到,基础电信业务的价值有趋于零或甚至免费的趋势。运营商在构建社会性网络业务体系时,首要需考虑的问题应该是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性关系的沟通、娱乐、交易、发展的需求,按照基础关系型需求业务和增值关系型业务进行分类,并以基础关系型业务的低资费甚至免费和增值关系型业务高资费的原则,重构资费体系,以确保收入和利润可持续增长。

其次,在市场选择方式上,需要认识到,市场已经进入一个以社会性关系作为主要区隔维度的定位和细分的阶段。传统的按照区域、功能需求、文化等特性划分客户、选择目标市场的方式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不合时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市场选择方式必须是以个人为中心,按照三维关系的层次化需求,在深度和广度的展开之后,按照社会性关系的属性分类,确定主要的目标市场。

最后,在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的产品体系规划上,运营商必须以“个人”为中心,按照个人在社会的三维关系中的交流、交易、娱乐、发展四方面的社会性活动需求,在重构现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产品体系。而重新规划的核心在于对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个人与系统三维关系的重新价值发现和定位。

因此,运营商在开展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按照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性活动网络,进行产品体系的重构;另一方面,需要在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以及各个业务平台之间,按照社会性业务网络的关系性构建需求,打破原来分割的、垂直的原子化的状态,实现系统性的关联。对此,运营商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了有益的尝试。

4 结束语

以个人为中心的基于社会性关系业务系统的融合业务的开展和运营是运营商在向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互联网移动化趋势下,应对竞争、创造新增市场、实现利润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我们看到,以中国移动的139社区、飞信、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的实践。表明运营商的融合业务之路已进入新时期。

参考文献:

[1]陈禹,信息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应用和产业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克尔马克斯基,(芬)拉塞尼恩,著;吕廷杰,孙道军,译,移动通信业务变革新趋势:从技术到商务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广告;精准定向;用户注册

中图分类号:tp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4—0000—02

移动互联网广告,作为“第五媒体”移动营销的一种重要策略与手段,在国内外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增长空间。来自emarketer的预测,2012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达64.3亿美元,2016年将增至236亿美元。2012年,美国(22亿美元)将超日本(17亿)成为全球最大移动广告市场。在人均手机拥有数量有绝对优势的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远不及美、日及南韩等国,业界普遍认为缺乏移动广告经验及运营商基础设施支持是国内移动广告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开展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的现状,剖析移动互联网广告商业模式,并提出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系统架构。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特点与类型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特点

与传统的媒体广告相比,移动互联网广告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广告以移动终端为最终的呈现载体,移动终端作为个人的通信工具,被使用者随身携带,在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性,这种独特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具备个性化特性。

交互性: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与广告投放侧进行一定的交互,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同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与在线支付系统的结合,提供支付渠道,有助于更快地实现营销目的。

实时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总是在线”特性,使移动互联网终端用户总是“可以访问”,在获得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使得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推送更加及时、直接,具有较强的实时性。

(二)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类型

若将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的系列动作的发起方划分为网络侧发起和移动终端用户侧发起,以移动终端用户侧作为动作的参考点,可将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类型分为拖拉式、推送式及交互式三大类。

拖拉式移动互联网广告为首先由移动终端用户侧触发的投放模式,移动终端用户首先使用移动数据增值业务,触发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对终端用户特性进行匹配,选取合适的广告内容,向移动终端用户投放一次性广告。

推送式移动互联网广告为首先由网络侧发起的投放模式,主要流程为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直接对目标终端用户投放一次性广告,无须由终端用户侧发起。

交互式移动互联网广告为首先由网络侧发起广告投放,与终端用户建立临时的情景会话后,网络侧与终端用户侧通过多次交互完成广告投放的过程。

二、移动互联网广告商业模式剖析

(一)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价值链

移动互联网广告涉及的利益载体及价值流向图1所示:

广告主为是价值链的起源,通过支付一定费用,为其产品广告信息。广告主委托广告为其代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广告策划。

广告承担着广告的整体策划、制作与投放等工作,当选择移动媒体渠道时,广告与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渠道及用户群,实践其广告投放策略。

内容提供商为广告提供广告创意及内容服务。

运营商提供基础网络能力、用户群,通过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技术平台,并将广告信息利用自身天然的渠道网络,向运营商终端用户投放广告。

移动互联网渠道商,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渠道和展现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渠道商可以为某一大型手机站点,也可为运营商自营站点或移动渠道如短信、彩信等。

移动终端用户,为广告投放的受众,经移动互联网渠道获取广告。终端用户群的行为将直接决定着广告投放的效果,当用户因接受广告宣传,而触发购买行为时,用户将变成消费者。

技术提供商,是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的提供方及维护方,为运营商提供技术支撑。

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资本,按一定的比例,流向广告、运营商、渠道商等,其中运营商及渠道商占了分成的主要部分。终端用户发生购买行为后,价值一定程度上回流至广告主。由价值链可知,运营商的所运营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具有重要的聚合作用,其能功能能否满足各个利益载体的需求,将直接影响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的效果。

(二)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计价模式

根据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不同分类,移动互联网广告有不同的计价模式。基于拖拉式广告,移动weB/wap类广告,广告计价可以Cpm或CpC来结算。Cpm是指广告内容每一千次展现的广告主需要支付的价钱,CpC是指广告内容每一次点击所需支付的价钱。基于推送式广告,以短信和彩信为主,广告计价可以每发送一条短信的价钱计算。

(三)关键利益载体分析

对于移动互联网广告价值链的利益载体,其主要关注点分析如表1所示:

对于拖拉式移动互联网广告,由于渠道商浏览量的大小差异,直接决定了投放广告的曝光广度与速度,因此,具有大浏览量的渠道商具有广告的选择的话语权,此类渠道商以卖方形式出现在广告市场,将广告位卖给具有较高Cpm的广告;而运营商作为屏蔽广告,面向渠道商的接口,需尽可能提供价Cpm格较高的广告实体给大浏览量渠道商投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同等条件下,只有提高广告投放及时率及精准度,才能吸更高的Cpm。故在拖拉式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过程中,投放的及时率与精准度,成为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广告系统首要考虑的因数。

对于推送式移动互联网广告,渠道商由运营商担任。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有节奏、精准地推送广告成为运营商及广告的关注点。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为移动终端用户设立免打扰机制及选项,以提高用户体验。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4

互联网技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想运用“互联网+”方法论进行战略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不妨重新审视“互联网+”战略的四个层级,以便寻找更加精准的战略基点。

四个版本的变迁史

“互联网+”战略的1.0版。此层级是“互联网+传播”,这时期在门户网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综合性门户网站秉承了互联网产业的“免费思想”,运用“免费信息――流量导入――广告或游戏收入”的商业模式获得利润。此种模式的参与方主要由iCp、渠道、广告主、用户组成,运行简单,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早期如鱼得水。

“互联网+”战略的2.0版。此层级是“互联网+渠道”,传统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者入驻第三方网络购物平台,开发并利用网络营销和交易渠道,催生了B2B、B2C、C2C和o2o等商业模式。互联网交易渠道提高了可供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量级,打破了地域概念,随着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送货时间越来越短,互联网交易渠道相对传统交易渠道而言具有很多优势。

“互联网+”战略的3.0版。此层级是“互联网+制造”,互联网作为企业的资源平台或创意平台,吸引顾客深度参与产品研发和制造环节、服务的设计和提供环节,极大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充分融合,数据和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独立的新型生产要素,众筹式生产方式应运而生,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环节,与生产商进行互动,让消费者关于新产品的构想成为产品制造的投入要素,促成生产制造互联网化的新模式。

“互联网+”战略的4.0版。此层级是“互联网+运营”,互联网作为企业的运营系统平台,实现企业战略、组织架构、流程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全方位网络化运营,借助组织结构扁平化、经营范围跨界化、资源整合化,打造全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促使“互联网+运营”战略发生了质变。

四个版本的适用企业

“互联网+”战略1.0版的适用企业。“互联网+”战略1.0层级具有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等优势,但是功能单一、模型较容易被复制,单纯的“互联网+传播”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新挑战。然而,“互联网+”战略1.0层级仍然有用武之地,绝大部分企业都可以运用“互联网+传播”模式建立个性化的官网,借以宣誓企业发展战略、介绍主营业务、塑造优质品牌、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互联网+”战略1.0层级的适用条件较为宽松,对企业规模、所属行业、组织结构和发展阶段并无过多要求。

成功运用“互联网+”战略1.0层级的典型企业有恒大集团、中国石油、吉利汽车、老干妈等。这些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传播企业信息,沟通世界。

通过近20年的发展,“老干妈”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中脍炙人口的辣椒调味品品牌。其官网简洁大方,分别对公司状况、产品系列、美食菜谱、食品检验报告进行介绍。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繁复内容,运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向全世界传播企业品牌。

“互联网+”战略2.0版的适用企业。“互联网+”战略2.0层级具有成本较低、适用范围较广、发展速度较快等优势,但是容易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发生冲突,较难进行管理。处于成熟期、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可以凭借其雄厚实力建立B2C、o2o购物平台,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可以入驻第三方购物平台,初步探索“互联网+渠道”战略。创新型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传统企业触网,增加企业营销渠道。“三资”和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灵活,相对注重稳定性的国有企业而言,更容易实施“互联网+渠道”战略。

成功运用“互联网+”战略2.0层级的典型企业有中粮我买网、淘宝网、京东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这些企业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商品买卖交易,网络购物蔚然成风。

苏宁易购依托实体连锁店、物流配送系统搭建的网络购物平台,已经成为很多人采办家电的不二之选。对于苏宁易购与苏宁门店之间的价格矛盾、利益冲突,苏宁虽然没有提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互联网+”战略3.0层级的适用企业。“互联网+”战略3.0层级具有个性化定制、激发粉丝经济的作用,帮助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制造”战略的快速迭代、柔性制造等优势,然而试错成本较高、产品战略复杂且难以掌控、风险较大。“互联网+”战略是摆在传统制造类企业面前的必经之路,从事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企业也可以成为执行“互联网+制造”战略的主角。大中型传统制造类企业可以自主研发智能生产线,小微型传统制造类企业可以购买成熟的智能生产线,大数据、云计算和计算机软硬件类企业可以研发智能生产系统,提供数字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有机式组织结构、容忍试错和创新风险的企业更容易采取“互联网+制造”战略。国有制造企业通常基础设施完善,拥有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在推进智能工厂方面快人一步。处于衰退期的制造企业急需以“互联网+”潮流为契机进行战略转型升级。

成功运用“互联网+”战略3.0层级的典型企业有小米、格力电器、海尔等。这些企业尊重顾客创造能力,极力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海尔在其官网开辟了“定制与购买”专栏,鼓励顾客提出产品创意,实行定制化生产方式,众创汇的生产思维让海尔生产端的投入要素――创意设计深入千家万户。海尔产品不再属于大众,而是被贴上了独立个体的标签。

“互联网+”战略4.0层级的适用企业。“互联网+”战略4.0层级具有组织结构扁平化、战略弹性大、与时俱进、快速响应、高速利用资源等优势,但是管理难度大、所需知识体系庞大、容易失控。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运营”战略,可以自己建立运营平台、培育自己的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也可以成为其他运营平台或系统的第三方,寻求企业“互联网+”战略的初步转型升级。传统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寻找突破口,占领“互联网+”时代制高点。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像淘宝、微信、百度等综合性运营平台很难出现,但是基于传统业务的垂直性行业应用和服务平台将会不断涌现。大中型企业可以开发和使用综合性互联网运营平台,小微型企业可以开发和使用专业性互联网运营平台。处于成熟期、成长期的创新型和学习型组织会优先采用“互联网+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三资”和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为有机式,适应性强、灵活度高,将互联网引入运营平台不会遇到太多的阻力。互联网企业可以依托技术优势、数据资源和整合能力,传统企业可以借由其专业性和核心业务,开发综合性app,并不断丰富其功能,最终满足用户所有需求,力求争做超级app应用程序。

成功运用“互联网+”战略4.0层级的典型企业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这些企业已经培育了各自的企业运营生态系统,并进化出电商、生活服务、沟通交流等次级生态系统。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企业迈入4.0的行列。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5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需要自我定位

移动互联网就这样来了。当大家习惯于通过手机上淘宝、买机票、订餐厅,当大家埋怨座机基本不用、包月套餐分钟、短信基本用不完的时候,当民意测验让人们在出门忘记带钱包或者是忘记带手机中选择,而绝大多数选择是宁忘钱包不舍手机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一族”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就真的到来了。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广泛影响大众生活的同时,也正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化。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每股68美元,开盘价92.7美元,较发行价大涨36.32%,最高融资额250亿美元,成中美历史上最大ipo。有现场投行人士表示,这是他见过的最特别的仪式,因为阿里巴巴把上市最重要的时刻献给了普通人。通常代表上市公司挂牌仪式亮相的往往会是创始人或大股东们。那这群普通人都有那些人呢?两名非典型性淘宝店主:前奥运跳水冠军劳丽诗、08年5.12大地震后回家创业的28岁的青川女孩王淑娟;两名典型性农民:中国农民网商王志强、美国农场主皮特・维尔布鲁格;快递员窦立国、90后的“云客服”―大学生黄碧姬、网店模特“淘女郎”何宁宁、用户代表乔丽。这8位人士,构成了一个典型词汇,在马云致股东的信中这个词汇出现了24次,那就是“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成功地成为中美历史上最大的ipo,但它终将有被超越的一天;而马云因为把公司挂牌的盛典呈现给生态系统的普通人而将被后人所记住。有美国媒体因此评论,阿里巴巴ipo卓越的表现,是广大投资人对阿里后面的生态系统的认可和价值预期。构建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基石正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同样是个生态系统。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所表述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助于其存活与进化。移动互联网不只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共同进化。移动互联网秉承了互联网的开放与分享,拓展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造就着一个新的人类,成就着一个新的时代。

阿里巴巴2013年6月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2亿,每天超过1000万用户访问其网站,有1000万企业开通公司商铺,覆盖服装、家居、工业品等49个一级行业、1709个二级行业。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已有5亿。2014年7月FaCeBooK用户总数达到2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0%;中国推荐的tD―SCDma和tD―Lte分别成为国际移动通信第三代、第四代主流技术标准;宽带网络覆盖全国,已拥有互联网网民6.4亿、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突破3.95万亿人民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预计2020年,全球互连终端设备也就是m2m将产生500亿的连接。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以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为总线,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聚合、平台分发、终端与内容消费进行价值创造和逆向的价值分配。

在以话音和短信为信息传播载体的电信时代,电信运营商是信息交互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在以计算机网页浏览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微软的windows为人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冲浪”一词贴切地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海洋的欣喜和憧憬,内容提供者应运而生;在以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多媒体电视、智能家居、物联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内容聚合与分发意味价值创造从原子走向了比特。

比特作为信息量纲后,以字节、千字节、兆、G、t、p、a为度量单位已经无法满足衡量信息的需求。70年代是兆的年代。iBm推出的两款大型机,内存正好一兆字节;1987年,oeD的出版商开始将其内容数字化,估计规模在1G左右。1G字节也是整套人类基因组的规模。而1t通常是一家模拟信号电视台一天传送的信息量。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相当于10t,2010年2月收录的网页相当于160t。在2010年一年,人们拍了五千亿张照片、Youtube每天提供的视频数量超过十亿部。

信息量的猛增,正是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野蛮生长的结果和呈现。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与基础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依然存在,并且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运用新技术,高带宽、高速率、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G、3G、4G,这些本应该属于专业技术范畴的词汇,却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提供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口头禅,这里面,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们科普了一把。

随着生态系统的丰富,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也随之增加。电信运营商的基础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占比逐渐下降。于是,电信运营商沦为管道成为了一些人的担心。其实,电信运营商构建的就是管道,这一点不用忌讳也不能回避。只是在电信时代、信息时代,电信运营商所创造的价值在初级阶段生态系统总价值中的占比较高,话语权较大。价值决定存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们,已经走上了变革之旅,有的适应变化,有的拥抱变化,还有的引导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电信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用户接触点上,电信运营商有较大优势。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的三块屏里,电信运营商拥有两块屏,一块是手机的屏幕,计算机屏幕算半块,iptV和ott的技术不断成熟,因此,电视机里也算半块,加起来就占了三分之二。同时,电信运营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用户习惯的收费模式以及在集团客户市场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具备o2o的初级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电信运营商拥有可以精准定位用户场景的大数据,可以转化众多的贴近用户的场景应用。而场景,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政府、商业组织甚至个人所关注的重点。围绕餐饮娱乐、消费支付、兴趣学习、政务公开的场景应用,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移动终端的屏幕。全景式的场景应用将在不远的将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运营商还可以在网络管理和优化、市场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数据商业化等方面开展大数据挖掘。

在内容深入分析、用户策略制定等网络智能化,在云计算、大数据专业人才,在内容和版权等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快演进。但在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最需要的却是自我变革的信心和勇气。历史无数次地证明,“重来都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电信运营商需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自身的优劣势,准确定位,主动探索,切忌人云亦云、观望等待。

移动互联网价值链重构,应用和终端成为价值链核心,运营商对价值链的掌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运营商面临网络资源使用不均衡、投资与收入增长不匹配诸多现实。从全球来看,运营商作出了三种战略选择:一是纯管道化。以和黄3等新兴运营商为代表,为Skype、facebook、twitter等应用提供定制终端;二是拒绝管道化。以KDDi、SKt等日韩运营商为代表,通过精细化运营,满足用户对丰富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第三种是智能管理化,主要以Vodafone等欧美运营商为代表,通过资源开放,以手机客户端等方式积极引进Google、myspace、Youtube等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粘性。

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对于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而言,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大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通信网络的管道功能具有自然属性。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网与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合,通信网络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因此,通信网络应该是电信运营商安身立命之本,也可以成为安身立命之本,电信运营商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电信级的网络服务质量、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这是任何互联网运营商所不具备并且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更何况,移动互联网生态里,提倡的是开放与合作,成员们应该从事自己所擅长的。

近期,有消息传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合资组建CDn(内容分发网络)公司,通过整合两家的网络资源,建立跨运营商平台的内容分发网络,缓解网络拥塞、提高互联网业务响应速度,从而响应用户的需求,应对互联网运营商的竞争。所以,“去电信化”更准确的理解是在扩大网络覆盖、提高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去掉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保障。

基于以上的认识,电信运营商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做“减法”,在商业模式和业务运营上做“加法”。那么,人才队伍建设就应该是叠加式的,即网络运营人才加互联网人才。

二、电信运营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总体策略

方向正确速度才有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向何处去,决定着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决定着人才的选、用、育、留,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的比例以及人力资源各个功能模块如何相互配合运作,具体就是“对齐战略、适配能力、完善体系、激发活力”。

“调结构、促活力、重培养”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现阶段的共识与选择。

1.调结构是目的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以及4G的到来,电信运营商要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价值,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现有人才结构进行优化的愿望更加迫切。在这种形势下,电信运营商把人才队伍的结构调整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

运营商现行的生产组织、营销模式、用人机制,都是为适应电信业务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依照etom(即增强的电信运营图)的框架,设置有网络建设与运行维护、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信息化支撑和职能管理等组织和相应的岗位,总体呈现出人员总量大、分工细、层级多、岗位职责相对固化的特征。网络建设人员侧重于网络规划和项目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熟悉网络资源和设备,市场线人员对用户需求和实体销售渠道有较深刻的了解,支撑人员对业务流程、信息化人员对海量数据分析也有相当的认识。

电信体制改革十多年来,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网络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信资费不断下降;2014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达到93.5/百人,东部省已经达到111.5%。在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电信运营商也积淀下了人数较为庞大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队伍。劳产率总体水平较低,在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校园促销、“扫楼”、地推等低成本劳动力扩张,进一步限制了劳产率和人工成本占收比的提升。受收入利润率和人工成本总量限制,员工薪酬增长低于GDp增长,员工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的正向激励感受减弱,与互联网企业、虚拟运营商相比,电信运营商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减弱。近期新成立的铁塔公司,在电信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就是其薪酬标准参照中国移动的80%设定,虽然铁塔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网络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建设与维护。

u当前,电信运营商对四类专业人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是数据网运营与维护类,主要从事大数据、ip网、端到端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二是互联网与流量经营类,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上商城、流量经营、新产品开发与孵化;三是信息化、行业应用支撑,主要针对内部业务和流程支撑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集团客户行业应用方案制定和系统集成;第四类是价值管理,即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提供针对性更强、用户接受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开展人才细分是保证人才战略取得成功的基础。人才细分是根据企业战略要求,从“供”(组织吸引、激励员工的措施)“需”(组织对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两个方面,确定实施人才战略分类的标准,制订人才管理策略。

通过人才细分,确定现有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效能,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和储备新型人才,达到优化“存量”结构,确保“增量”质量的目的。

2.促活力是关键

移动互联网带来两个最本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零”和“无限”。零是指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几乎可以看作是零。传递成本的降低,移动互联网让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极大的普及,无限多的数据、信息涌现了出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K.K在《新经济新规则》中里指出,在网络经济中,往往实时的或接近实时的数据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极大弱化,让企业之外的群体(包括用户、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容易的与企业内部发生交互作用,最短距离连接可以让企业的所有活动更加贴近用户的体验,可以让企业的所有员工更加明确工作的目标,可以更加有效地衡量绩效。

因此,一方面,企业内部合作的组织活动开始以外部市场交易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员工的自我意识增强,团队协作更易产生,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开始消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组织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在运营商的变革中逐步产生并逐渐清晰。弱化管理即控制、计划的思想,鼓励协作与授权,推行去中心化管理、分布式管理,从而实现信息源与决策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连接,已经外化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员工承包制等举措。与之配套的四包一清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等措施也及时跟进。

现有的员工队伍,平均年龄处于成熟阶段、业务技能专一、对网络资源现状熟悉、设备维护经验丰富,但学习意愿不强,创新意愿较弱,对于这类人员,应该鼓励他们立足本岗位,着眼于降本增效,开展节能减排、能力挖潜,走专家型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部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员,应该激发、巩固其意愿,培养、发展其能力,建立机制和制度促成这部分人员的转化,由专家式人才转变为跨界式人才。

跨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常态。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互联网企业在组织架构上扁平化,时刻面对用户,时刻与用户沟通,产品经理人制度应运而生。产品经理负责从产品研发、推广到市场营销,贯穿价值链始终。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产品经理作为项目组核心,既可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以及时响应市场状况,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有一种说法,互联网企业只有Ceo、事业部总经理和产品经理三个层级。

用户思维、产品经理能力和不断追求极致的理念逐渐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趁热打铁,对于新业态、新业务、新产品,建立新机制、打造新流程、培养新队伍。

开展内部创新可以起到较好的牵引作用。开展创新活动,可以让员工从完成本职工作聚焦到关注用户体验,从着眼于流程中的一个节点聚焦到价值链全环节,可以让员工从多年固有的专业经验聚焦到跨专业、跨行业的学习中去。开展创新活动,还提升给专业部门、员工另一个展现机会,另一个呈现平台。

开展内部创新必须面向用户、面向市场,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改造、技术更新,不改善用户体验的不做,没有市场效益的不投。每一个项目的前评估后评价必须形成闭环,必须持续跟踪。

内部创新关键在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的形成。在建立项目负责制的同时,要让项目经理能够调动资源,包括人、财、物以及一定授权下的决策权;在评价项目成效的同时,要有允许失败的容忍度;在鼓励创优争优的同时,还要让专家带学徒,打造梯队。

3.重培养是抓手

人才的培养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

目前,电信运营商开展的网格营销、基层承包、构建基层销售单元等举措,能否达到预期,关键还在于人岗是否匹配,取决于相应岗位上的人员履职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因此,着力发掘和培养相关人才成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才培养的三个“转变”是主要的抓手。

(1)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

企业内部培训的现状可以概括为“过犹不及”,突出表现为培训实施者和接受培训者双方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对立。这种状况在基层单位、销售一线更加明显。一方面,大多数员工觉得培训内容以业务培训为主,侧重组织目标,关注个人发展不足;应急性培训过多,系统性不足;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训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过犹不及现象凸显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偏离、技能培训与能力培养的脱节、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没有很好兼顾。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和组织能力的主动成长。

(2)由员工培训向人才培养、人才开发转变

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明确关键人才评价标准,系统化人才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培训形式,把“有趣”、“有效”作为企业内部培训的唯一评价标准。

“有趣”是要在课程设计、培训形式上,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贴近80、90后员工感知。打造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以知识管理为方法论,以学习社区和积分为载体,建立内部知识交易机制,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知识市场化,鼓励员工自主开设公开课、组建学习社群,通过知识“变现”,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乐于分享的兴趣,从而聚沙成塔,自发形成各种学习型团队。在内部知识市场中显现出来的个人和团队,说明其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下一步可以引导其参与或引领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社区、公开课里涌现出来的大V、大伽,已经用事实表明了他们是绝佳的内训师、称职的企业教练。

“有效”是要超越培训,夯实绩效支持,打造组织学习力。培训的目的是,衡量企业培训成效的标准必须是商业结果。内部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是提供绩效支持,与界定业务收益、设计完整体验、推动学习转化和评估学习结果共计六个方面构建成转化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培训评估难、难评估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首先应该是学习技能的培养。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信息的多样性和庞大的数量,已经从量变走向了质变。应用型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将瞬间贬值。靠应用型的信息知识、技术不对称赚钱的一切商业模式将逐渐成为过去。产品功能竞争上升成为生态系统的竞争。微信电话本加速了易信3.0的推出,互联网高清电视让广电局频频下文,支付宝提升了全民存款收益……颠覆性的创新很可能来自于另一个行业甚至是从未存在的行业,“如果你不跨界,就会有人对你出轨”已经是最真实的写照。在这大时代里,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3)由员工技能培训向专业资格认证、岗位管理、职业发展转变

把员工培训的结果应用于任职资格、职位晋升,既能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员工把提升的能力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对企业的贡献,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提升。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采取固本强基、迎风扬帆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进一步发挥在通信基础网络建设维护和运营的竞争优势,加快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对现有员工队伍,通过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简化响应市场的决策流程,不断优化面向一线人员的薪酬待遇,倒逼电信运营商现有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支撑,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运营效益。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6

主题词:mms业务国际漫游直连方案grx方案dns/enum计费和结算qos

近年来,sms业务在移动数据领域保持持续高速发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的进步,人们期望能够在2.5g和3g时代找到类似于sms的“杀手应用”,多媒体短消息(mms)业务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这种角色定位。

据emc和gsm协会统计,截至2003年3月,全球共有超过100家运营商在提供mms业务,覆盖了六大洲40多个国家。尽管数量众多,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运营商之间的mms业务尚未互通,这相当于形成了多个mms业务孤岛,无法充分发挥mms业务的全网优势。因此,实现mms业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开展mms国际业务将会成为mms网络提供商2003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mms系统简介

见图1所示,mms系统包括以下网元:mms终端、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mms用户数据库、外部应用服务器、增值应用服务器以及非mms终端处理系统。此外,为配合mms平台提供mms服务,需要wap网关、gsm/gprs网络资源等设备的支持,还应与现网中的计费系统、网管系统互联。这些网元的具体功能为:

(1)mms终端/mms用户:mms终端通过mms用户提供多媒体消息服务。mms用户是多媒体消息终端上的一种应用,提供用户浏览、编辑、处理多媒体消息等功能,以及发送、接收、删除等操作。

(2)mms中继服务器/mmsc:mmsc对多媒体消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包括消息的输入、输出、地址解析、通知、报告等;同时负责多媒体消息在不同mmsc之间的传递等操作。mmsc还产生原始服务使用记录。

(3)mms重定向器(msredirector):在全网用户设置mmsc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条件下,该设备负责用户归属mmsc的路由的查询。该设备根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包中的msisdn号码确定发送方用户归属的mmsc,并向wap网关返回重定向消息,使wap网关将该http请求转发给该mmsc。

(4)mms用户数据库:存储用户服务信息,例如服务类型、个性化服务信息等。

(5)外部应用服务器:多媒体消息中心支持与多种外部应用的接口,可以将一些已存在的消息系统扩展到多媒体消息应用上,这些消息应用包括e-mail系统、语音信箱系统等。

(6)mms增值应用平台:基于多媒体消息平台的增值应用平台。

(7)非mms终端支撑应用:提供对非mms终端手机用户使用多媒体消息服务的支持;该设备与mmsc通过mm7接口进行通信。

(8)wap网关:技术上遵循wap论坛定义的mms规范。

(9)域名服务器(dns)/电话号码映射(enum):发送方归属的mmsc通过查询dns/enum获得接收方归属mmsc的域名。

(10)计费系统:mmsc可作为计费信息采集点,将计费信息传递给计费系统。

mms国际漫游方案分析

运营商之间的mms业务网络互联主要是要求实现mmsc之间的mm4接口,该接口采用基于ip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另外,gsma制定了prdir.52标准,用于定义mmsc之间的mm4接口,目前已有众多的mms运营商遵循该标准实现互联。

对于采用gprs承载mms业务的运营商而言,实现mms业务网间互联的关键就是通过ip网络连接,遵循mm4接口协议规定将双方的mmsc互联,其间要考虑诸多mms网络本身的相关因素。

mms运营商之间互联可以采用直连和通过grx(gprsroamingexchange)网络建立连接等两种方案。

1.直连方案

直连方案见图2所示。mms运营商之间通过直连方案实现互联可以采用3种方式:

·通过在公共ip网上建立隧道的方式,如采用ipsec技术;

·通过专线直连的方式,如采用fr和atm等;

·通过在专线上构建vpn的方式。

采用以上3种直连方式实现mms运营商系统间的互联最直接的优点就是使两个运营商之间的互联实现起来简单快捷,有利于业务的快速互通。但是,直连方案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公共ip网上建立隧道连接的方式能够最快速、简单地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但是,互联网本身是一种“尽力而为”的网络,其qos很难得到保证,这对于mms运营商而言是很难忍受的。因此,运营商一般不会采取这种方式。

·对于采用fr和atm等专线直连或基于这些专网构建vpn的方式,尽管qos和安全问题较容易得到解决,但是成本费用问题将会凸显。尤其是当要求互联的境外运营商数量很大时,实现点对点国际直连专线的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因此,这类专线直连的方式主要用于短期内少数的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作为特定区域之间的解决方案或过渡方案。

2.grx方案

(1)grx简介

grx网络用于连接不同运营商的gprs骨干网络和其他grx网络,实现gprs网络间的互联互通。与直连方式不同,grx网络是一个由第三方专业化运营管理的ip网络,负责不同运营商gprs网络间的互联。由于grx网络作为gprs漫游网络的核心节点,与之连接的gprs网络可以通过该grx网络与整个gprs漫游网络所覆盖的gprs网互联。因此,gprs运营商可以通过与一个或少数几个grx运营商实现互联,便可在网络层面实现与众多gprs运营商的互联互通。

目前,全球共有20多家grx网络运营商,连接了全球绝大部分的gprs网络。2002年2月,芬兰运营商sonera和爱沙尼亚运营商emt通过sonera的grx网络实现了世界第一个mms国际漫游与互联。2002年6月,sonera和中国香港csl通过sonera和aicent的grx网络实现了亚欧之间第一个mms国际漫游和互联。随着mms业务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mms运营商采用grx网络实现mms的国际漫游。

图3是gprs漫游网络的示意图,其中,gprs运营商通过bg与一个或多个grx运营商连接,从而实现与整个gprs漫游网络上所有的gprs网络互联。

(2)组网方案

与直连方案相比,通过采用grx网络实现mms业务国际漫游,提供mms业务的gprs运营商可以避免与所有的漫游伙伴建立大量的直接连接,而只需与grx运营商之间建立少量的连接即可满足漫游需求。因此,mms业务运营商实现漫游的关键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grx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并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案互联。

基于gprs运营商与grx运营商的bg之间可以采用3种方式连接:

·基于第一层的连接,如专线或光纤直连;

·基于第二层的连接,如atm或帧中继连接;

·基于第三层的ipvpn连接,如通过ip公用网构建ip/mplsvpn网络连接。

grx运营商一般都能够提供这3种方式的连接服务,mms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漫游业务的需求选择联网方案。例如,在初期mms国际漫游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mms运营商可以选择费用较低、带宽较小的连接方案;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则可以选择提供更大的带宽以保证服务质量。

另外,承载于gprs的mms业务网络,可以将mmsc和ggsn分别划归mmsc子网和gn子网。对于已经采用grx方案实现了gprs国际漫游业务的运营商而言,gn子网通过gn接口与bg相连。当运营商提供新的mms业务时,可以将由mmsc等设备构成的mmsc子网通过mm4接口与原bg相连,再通过同一grx网络实现mms业务的漫游。当然,这需要该grx运营商提供mmsc路由的功能。图4是mms业务网络通过统一bg出口连接grx网络的示意图。

(3)互联条件

以上介绍了mms运营商通过grx网络实现互联的方案,表1简要分析了mms运营商与grx运营商互联对双方网络服务上的要求。

漫游方案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现将mms国际漫游的部分方案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漫游伙伴较多的情况下,grx方案较其他两种方案具有优势。当然,考虑到一些商业和业务因素,当漫游用户的去向相对集中(如漫游用户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专线与对方运营商网络直接相连的方式。

mms国际漫游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采用grx方案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包括dns/enum、计费和结算以及qos等。

1.dns/enum

mms业务要求能够支持e.164地址和e-mail地址的相互解析,因此,dns/enum系统对于mms运营商和提供mms漫游的grx运营商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目前enum规范尚未正式出台,部分移动运营商在初期推出mms业务时,采用的是静态地址映射表的方式。但是,从长远来看,enum是mms业务和未来更丰富的移动数据业务的地址方案。因此,运营商在部署mms业务网络、发展国际漫游业务时,应将grx运营商能否提供完善的dns/enum解决方案作为一个重点考虑因素。

2.计费和结算

与sms业务一样,mms业务一般也采用主叫计费模式。为此,对于mms国际漫游业务,发送方的运营商应当向接收方的运营商支付多媒体消息存储、通知和转发等费用。

尽管现有的mms业务一般都是承载于gprs网络,但是mms与一般gprs网络国际漫游业务计费方式不同。gprs国际漫游业务需要计费系统支持tap3格式的计费文件(tap1,tap2,tap2+都不包含gprs计费信息,只有tap3格式的计费文件才能对gprs进行完整计费)以及tap3计费。而mms业务一般采用类似于sms的按条数计费的方式,因此,即使不支持tap3的计费系统也可满足要求。

对于连接mms漫游双方的grx运营商而言,应当能够提供支持大量计费数据传输的安全通道。该通道不仅能提供与grx网络直连的mms运营商之间的计费信息传递,还应能支持跨越多个grx网络的mms运营商之间的计费信息传递。

3.qos

mms国际漫游业务中,qos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加以考虑。如果采用的是专线直连方案,则qos主要由漫游双方保证即可。如果采用的是grx方案,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析: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7

关键词:wap;移动互联网;移动业务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782-03

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

wUnan1,HUBin2

(1.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China;2.ChinainformationtechnologyDesigning&ConsultinginstituteCo.,Ltd.,Beijing100048,China)

abstract:withthemutualpenetrationoftheinternetandmobilenetwork,mobileinternetbecomethefutureofmobileservices.thispaperintroducethefeaturesandpresentstatusofthemobileinternet,analysistherelationshipofinternetandmobilenetwork,finallygivesomediscussandproposalsforthe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

Keywords:wap;mobileinternet;mobileservice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电信网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单一的电信业务和单一的互联网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移动中对信息感知的需求,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并交互信息,而电信网络移动性的特点和互联网丰富业务的优势相互结合,产生了质的飞跃,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主要讨论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建议,为电信运营商的后续发展演进提供参考。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日韩和欧美等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及其提供的业务处于领先水平,我国相对落后。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如图1所示,从产业链来看,移动互联网涉及终端用户、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内容或应用提供商等多个环节;从标准组织来看,移动互联网相关标准涉及到itU、ietF、3Gpp等多个国际标准组织。

图1移动互联网示意图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主要优势在于移动状态下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从运营模式来看,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用户可以免费获取信息内容,盈利模式主要通过广告收入获利,这与传统的电信业务的计费模式不同。而作为移动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产物,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运营模式更多体现出包容性,从业务内容、业务下载、业务互通等多方面体现获利的需求,业务融合了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的计费模式,且其中互联网对用户免费的后向盈利模式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影响较大。

从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看出,电信运营商最初在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拥有的广大用户资源使其在竞争中拥有绝对优势,他们不仅扮演着网络接入商的角色,还是服务提供商,同时对终端制造行业和内容提供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几乎都可以涉足。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电信网之间围墙的打破,电信运营商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丧失了对数据业务的全面掌握,同时,原有的基础电信业务也受到了互联网业务的冲击,电信运营商不能用以往封闭的心态主导产业链,而应该以开发的心态面对竞争,加强合作共赢,促使移动互联网向着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从移动互联网发展角度来看,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移动终端上开展业务的互联网新兴企业都取得了高速增长,比如腾讯、苹果等公司增幅都超过了百分之百;而传统电信运营商相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增长较慢,增长普遍偏低,如at&t、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都基本在百分之十左右或更低,电信运营商相比互联网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相对落后,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其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仍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掌控业务控制权

电信运营商最初开展数据增值业务的时候,通过的wap、短信等平台开放出来数据增值业务掌控权在自己手中,Cp/Sp通过分成的模式是与电信运营商结算的,如图2所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运营商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掌控所有的数据增值业务,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取代电信运营商与业务提供商分成结算。而这部分业务在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正逐年上升,直逼传统的语音业务。电信产业链发生变化使运营商产业链地位降低,互联网运营商在新业务服务提供上占据主动。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应该结合移动通信独有的属性,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的业务,并掌握业务控制权,从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的目的。

图2移动互联网业务构架示意图

2)改变运营商盈利困境

原有的电信网更多强调控制、运营和管理,而互联网自发展之初就强调灵活、开放,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两个网络融合交汇,两个网络的融合和交汇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围墙花园模式,改变用户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而伴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逐步普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外部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终端的智能化使得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控制力逐渐削弱,而这部分业务在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正逐年上升,直逼传统的语音业务,电信运营商有沦为“管道”的风险。因此,运营商应积极转型,创新和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以保障企业盈利,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3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传统互联网在终端和业务上将逐步走向统一,在融合路径上,移动互联网将经历借鉴、模仿、复制、业务互通和深度融合几个发展阶段,对于运营商来说,在席卷而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如何发展用户,扩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基础成为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首要的问题,它影响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我们需要对以下的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加强业务互联互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成功的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把业务向移动终端上转移,互联互通是最终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业务假如能够实现互联通,例如,即时消息互联互通能够像当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信互通一样。它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好的利润,虽然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但是互联互通问题本身更多的是一个政策性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因此,建议政府能够有效督导业务在不同运营商间的互通,同时建议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方能够通过开放的心态去寻求合作得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2)加强监管和安全保证

移动互联网与用户紧密联系,用户需要更安全的业务,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需要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商加强管理,提高移动互联网络本身的安全性,选择高性能的网络安全产品,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监管体系,规范运营商和Sp的业务经营;二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保护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加强互联网门户的监管和打击不法分子。

3)新商业模式和积极转型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业务取得快速发展,运营商如果想保持其原有的收益,不简单沦为“管道商”,必须积极向提供数据业务提供商转型,而移动互联网应用,与电信应用和互联网不同,很难简单通过时间流量费或免费方式建立业务推广和盈利模式。电信运营商积极探讨并做到运营商、平台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共赢,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促使移动互联网向着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4)开展差异化合作

与日本、韩国运营商相比,欧美运营商由于缺乏较强势的产业链地位和对新业务的开发能力,通常采取与传统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该种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初期,不仅能有效增加用户基础,而且成熟的业务模式对于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与传统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业务提供方式。可针对不同的互联网业务,与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国内运营商应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5)建立适合网络和支撑系统

从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发展目标来看,移动网络正在向着扁平化,原有的网络结构已经不适合于未来的全ip化的要求。在选择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的后向演进和前向兼容,使网络逐渐平滑向全ip构架过渡。此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网络融合的过程,融合后的资费管理模式与现有资费管理模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融合通信业务提供给用户一个集话音、视频、数据、无线等为一体的通信,用户用一个终端就可以享受顺畅的通信方式。为支持融合业务实施整合,运营商需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现有市场、客户群体以及增值业务和捆绑产品组合,需要建立合适的it支撑系统构架来更好的适应市场。

4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网络的不断发展,实现技术、商业模式及参与主体的不断多元化,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与互联网上一样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规模将会超过互联网,电信运营商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有开发的心态,与产业链密切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分析终端用户的需求,构建适合自己的核心体系,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将真正走向融合,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卫.移动互联网业务逻辑──互联网正向无线世界演进,运营商受益无穷[J].电信建设,2001(3).

[2]王挚琦.创建移动互联网全新商业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9(12).

[3]张宏科.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电信科学,2004(10).

[4]张鹏.运营商、传统SnS争先布局移动互联网[J].通信世界,2009(46).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8

价值链价值链结构模型

互联网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信息产品运营商、最终网络用户。而随着宽带的普及、技术的发展和商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信息产品运营商作为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的核心环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日益加大,以其为核心建设的价值链不断延伸,价值链的作用日益显现。价值和利润正在以多种方式高频率的向网络媒体信息产业转移,传统产业的价值贡献因此被重新界定。

就互联网产业链来看,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这些环节的业务分别属于不同的企业来经营,而在这些企业中,提供内容和应用服务的信息产品运营商越来越成为互联网产业终端价值的服务集成平台,因为对于最终用户来讲,他购买的不是技术设备,也不是网络,而是应用,是有用的信息资源。而且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应用性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所产生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提供应用性产品为核心,以用户购买应用性产品为价值目标之实现。作为面向终端用户的提供内容和应用信息服务的信息产品运营商就成为推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由“企业价值链”向“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处于互联网产业链主导地位的信息产品运营商进行分析是系统研究网络媒体信息资源价值链的基础,也是互联网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网络媒体的发展已经从经营易“注意”的传统媒介商业模式时期,进入集传媒、通信、商务等多元化经营阶段,打破了以广告营销为单一收入的对传统媒介赢利模式的复制,步入价值来源多元化时期。如网络游戏、网络远程教育等信息产品的在线交易与消费、在线信息交易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电子商务的应用、网络即时通信功能的普及,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产品进入电信业务产业链,成为电信产业链的增值服务内容提供商,使网络媒体信息产品形成了由信息材料采集编辑加工销售客户的价值链,同时使信息产品有产能销,实现赢利。

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价值链就是以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信息产品运营商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把信息产品运营商与其上游的信息材料供应商和下游信息产品营销渠道商消费用户以价值传递的方式相链接,构成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在信息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系统中,从最能体现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价值中枢作用的流通节点分析,跨越生产商经销商消费用户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三流合一。

网络媒体以网站为主要经营组织,网站成为网络媒体信息产品多元化经营的载体。以网站为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经营的单元来分析,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的价值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广告收入,另一类是非广告收入。其中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网络产业的传媒和通信业务;非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网络产业的电子商务业务与部分通信业务。比如网站Sp就是把网站信息分类打包,借助电信渠道进行信息销售,送达电信终端。这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电信渠道商充当了第三方物流的角色。

网络媒体价值链

作为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信息产品运营商就担当了把买卖双方置于同一价值网中的价值中枢,使卖方可以直接面对买方,直接面对消费者,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减少市场信息需求的传播延误。

互联网产业链中的信息产品运营商成为电信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商之一,使电信产业链得以不断延展和深化,处于一个新的价值网络形成之中。互联网产业链和电信产业链的关联是基于网络媒体信息产业供求关系的呼应,是竞争合作建立的。一方面互联网提供的短信服务促使电信企业向增值服务转移;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提供平台的短信业务吸引的用户也成为提高网站浏览人数的因素,加快了互联网增值服务商赢利的速度。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网上支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而电信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使得手机用户的支付空间得以拓展,为他们开辟出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多元化支付渠道。短信价格简单明晰,收交费模式日趋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上支付问题,使价值得以实现。

尽管如此,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关联,网络资源和用户的共享,渠道互补,使电信产业链已经在进入一个互动依赖的价值网络,不再对应单一的价值链条。

网站作为网络媒体信息产业经营的组织者,最初的经营意识和商务模式则是对传统媒介赢利模式的复制,广告收入成为支撑运营的主要收入和运作核心,电子商务只是作为概念激励网站经营者和相关组织为概念的实施而努力。强烈的广告意识在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网站体现最明显。他们大把大把的为网站作广告,购买“注意力”,为“注意力”的售卖投资,同时又在网络新闻上较劲,以期一览而过的网民能驻足长留,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点击量”、“注意力”、“眼球经济”成为网站发展初期最时髦的概念和奋斗目标。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终端到终端的业务价值链过程,价格的合理,收费模式的成熟,终端的支持以及应用认可度等都为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以实现价值的想象空间。如tom在线宣布为用户提供音乐服务的“tom音乐无限”就是力求把所有与音乐有关的无线增值服务捆绑成一个统一的平台。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新业务模式,是移动互联网关联的信息服务案例。无论是互联网产业还是电信产业,在互通互联业已启动的时代,总要的是提升自己整合信息增值的价值链再造能力。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9

摘要:p4p技术的提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p2p技术网络传输压力大且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运营商在p2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p4p技术,目的是优化互联网流量系统。

关键词:p4p技术;互联网;流量优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目前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对主干网流量承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网络优化技术的出现,比如p2p技术,这种技术的出现使互联网的网络分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面对飞速增长的互联网流量需求,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便捷实用的互联网流量优化系统。本文针对互联网这一流量使用和与之相关的发展技术探讨了p4p流量优化技术。

一、p4p技术概述

(一)p4p技术作用。p4p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互连网运营环境,它通过通信手段加强了客服端程序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降低运营成本低的同时减缓了主干网络的传输压力。相比p2p技术,其文件传输功能有上升了一个层次,是对p2p技术该功能的改进。为提高网络路由效率,p4p技术在iSp服务器中做了不同于p2p技术的改进,就是在该服务器中安装了一个itracker,这种改进使得拓扑结构融入到了整个iSp网络中,并且p2p客户机在建立网络连接前需根据网络结构建立相邻节点的连接关系。这样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就能更加便捷的进行交换。实践研究表明,p4p节点的较少可以有效提高其网络性能,在用户进行数据交换时,提供综合分析技术,从而选择最优网络信息处理方案,提高用户整体交换效率。

(二)p4p技术原理。传统的p2p数据传输方式比较随意,没有固定的网络节点或宽带出口,数据传输能力有限。而p4p则可以实现自主选择数据传输节点或宽带出口,在交换数据过程中,p4p会通过有效计算,智能选择同一路由器交换数据,通过网络分析,还可以利用地域性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相比p2p数据交换模式,其传输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p4p技术并不局限于短距离小范围的交换,它可以根据用户流量使用情况进行智能分析,调整交换选择方案,将整体数据交换效率提高到最大限度。

由于运营商网络资源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要实现降低互联网运营商宽带需求的目的,可以在用户下载上进行网络流量限制。具体实行时,可在用户网络服务范围内优先选择本网内的信息数据资源,如此就能有效控制出网流量。对于同一运营商来说,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减轻网际压力,运营商可以将本区域内的ip进行细分,优先返回本区域内的网络流量资源。

二、基于p4p技术的互联网流量优化系统研究

(一)p4p技术互联网流量优化系统的设计。p4p技术的互联网流量优化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两大逻辑实体,其功能分别为:p4p服务端收集实际网络的相关状态信息,主要是拓扑信息和链路信息,然后根据客户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最终为客户端数据连接和数据传输提供优化服务;p4p客户端主要是利用服务端提供的优化指导方案进行数据的有效连接和传输。其中p4p客户端可以运用基于p2p用户终端或应用tracker服务器。

基于p4p技术的互联网流量优化系统应满足的要求如下:①能够解决网络效率问题,改善是运营商网络利用效果,给终端用户提供比较好的网络运用体验;②适用范围广泛,目前互联网流量优化领域运用比较多的是p2p技术,因其根据自身特点,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应用,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要求p4p技术能为其提供网络支持,同时能给该技术提供应用反馈;③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和保密性,运营商使用p2p技术具有广阔的盈利空间,同时其私有信息不愿对外界公开,因此,应在互联网流量优化领域为其提供长久发展环境和有效的保密措施。

p4p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实现互联网流量体统的优化,即增设p4p服务器,用于收集运营商网络相关策略信息,根据p4p客户端需要,计算p2p应用连接和传输指导信息,这种计算方法必须是统一且经过优化的。p4p客户端在接受了这些指导信息后,可以很好的对底层网络状况进行了解,为p2p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保障,有利于数据操作和邻居选择的进行,同时达到降低互联网网络流量的目的。

(二)p4p技术互联网流量系统优化方案。p4p技术的应用目标就是最大程度的对互联网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比如在同一个运营商网络上,用户的网络流量基本是一样的,同一地区的用户,最好先和该地区的用户进行数据交换,这种同区域优先规则不适用于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之间,因为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流量有所差别。如果坚持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则可能会出现和同一地区低流量的用户进行数据交换,这种交换速度肯定不快,此时p4p服务器就开始工作了,它根据用户实际上网流量情况,智能选择临近互联网流量最好的用户交换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三、p4p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p4p技术在软、硬件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比p2p技术该技术在节省流量方面更加出色,减少互联网运营商网络流量压力的同时,普遍得到用户的认可,因此运营商更愿意增加对该技术的研究投资。据有关研究显示,p4p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p2p用户的下载速度,光纤用户的速度提高得更多,最高可达665%。另外互联网运营商内部数据的传输距离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少。相比p2p同区域数据传输有数倍的提升。p4p技术的根本目的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合法的商业服务,相信随着p4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终将以其优越的互联网流量优化性能逐渐取代p2p,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网络优化服务。

p4p效用的发挥得益于网络拓扑信息和iSp的支持,目前在美国这种技术和Verizon结合,形成了专门的计算行业协会,它们欲将这一技术发展成为新的互联网领域行业标准,使其运用到更广阔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中。

结语

综上所述,p4p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互联网网络优化技术,通过网络优化解决p2p模式下的网络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让p2p技术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商业运用,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互联网运营体系篇10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要求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上海已建成5条线总长约112km(运营里程123km,因含共线运营部分)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框架。为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建设目标,上海计划在近期内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正处于网络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概述

     上海市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布局以及城市交通现状和交通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大城市的经验,完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规划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由17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快速轨道线4条,市区地铁线8条,市区轻轨线5条,总长约810km,其中中心城内(外环线内)长度约480km。上述轨道交通远景网络建成后,上海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客流将占公交客流的50%左右。

     200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并原则同意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即在2005—2012年间新建10个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含既有线延长线),线路全长389km。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发展要求,至“十一五”期末,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规模将超过400km,形成“中心区十字加环、中心城三横六纵、区八向辐射”的网络型态,届时轨道交通客流占公交客流的30%以上。

2网络化技术特征分析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认识可以从规划、建设、运营多角度来看。网络规划是描绘网络,是网络建设的指导;网络建设是编织网络,是网络形成的过程;网络运营是运转网路,是网络建设的最终目标。

     网络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对交通需求的基础上编制的。网络规划指导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服务网络运营,网络运营服务社会;同时,网络运营会带动、促进和引导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要求网络规划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形成了网络规划-建设-运营-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图1)。因此,网络规划的稳定是相对的。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已经确定,正处于网络化建设时期。建设中如何体现为运营服务、运营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必须要对网络化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

2.1网络化的本质

     网络化的本质体现在轨道交通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网络发展的持续性。

     轨道交通网络的开放性表现在轨道交通网络与其他交通体系的有机衔接、相互支持、融合和一体化;同时,也体现在构成网络专业系统的技术接口的标准化、模块化和公开化。

     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展性表现在网络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城市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变化),整个网络应具有可调整和可扩展的弹性特征;同时,网络系统技术具有可升级和可拓展的特征。

     轨道交通网络的持续性表现在网络建设和运营应集约化和节约能源,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合理性和可经营性,网络发展应形成持久良性循环。

2.2网络化的核心

     轨道交通网络化的核心是要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运营。

     网络的安全性表现在要保证乘客乘车的安全,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保证网络系统运转安全。

     网络的可靠性表现在要保证整个网络整体运转平衡和网络运转系统的稳态。

    网络的高效体现在网络管理的界面分明、层次清晰,网络管理的体系系统科学、流程固化,网络信息的交互准确、传递及时,以及网络整体运转的高效、成本合理。

2.3网络化的支撑

1)管理体系

     网络化的管理支撑围绕网络运营协调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建立从运营协调中心到线路控制中心再到车站自上而下完整固化的网络化运营管理流程。

2)技术体系

     网络化的技术体系是指支撑整个网络安全、可靠、高效运转的技术支撑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系统,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系统、同步系统、交换系统、无线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乘客信息导向系统等),信号系统,票务系统,命名与编码体系,综合信息平台,车辆与车辆基地,联络通道等。

3网络化建设的要求

     根据以上对网络化技术特征的分析,要实现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转,必须加快建设网络层面的管理支持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3.1网络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围绕网络化的核心和技术支撑,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需要在管理体系、技术基础平台、网络互联互通以及网络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见图2)。1)管理体系

     通过建设网络运营协调中心、网络应急中心、网络清分中心,构建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高效运作管理体系。

     ①整个网络确立“两层集中管理、三级分散控制”的网络运营管理业务架构,即建立网络管理层和线路管理层两个集中管理层,线路控制级、车站控制级和现场控制级三级分散控制体系。

     ②网络运营协调中心负责网络各种运营状态下的运营指挥协调,建立列车运营管理信息、乘客信息、设备信息以及管理信息的平台;同时建立一套自上向下、各种运营状态下的、覆盖所有岗位的、固化的运营管理流程。网络应急中心负责紧急情况下网络运营的指挥协调,同时建立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

     ③网络运营协调中心和网络应急中心实现网络监控与应急处置体系的集中与统一,实现网络运营信息的汇集共享,实现与其他交通信息的及时准确互通,实现与市应急中心和相关部门的同步快速联动,从而保障网络运转的安全、平衡、稳态。

     ④清分中心与上海市公共交通卡清算系统完全兼容,并实现联网结算。系统具备每天1600万人次的数据处理容量,具有实现5min内在线客流监督统计功能,能实现网络24h内票款的清算到账;可以适应多票种、多方案票价体系,以及适应复杂网络、多因素、综合优选的精确清分算法;同时系统采用模块化(插件式)设计,拓展性强、灵活性高,可适应网络持续发展和管理方式变化的要求。

2)技术支撑基础平台

     通过建立传输、交换、无线等网络支持系统,构筑网络运作基础平台。

     网络传输采用层叠式传输网络结构,能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制式、技术升级等网络建设发展要求;无线系统采用数字集群技术,适应无线技术发展方向,同时具有与公务网互通的特性;交换系统适应轨道交通分组、分类用户管理的特点,网络采用交换机异地互备方式,系统可靠性高。

3)网络互联互通

     通过协调制式、统一标准、规划通道,最大程度实现网络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首先是网络信号制式统一。整个网络统一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制式,为不同线路、不同信号供货商提供的cbtc系统之间的车辆的联通联运奠定基础;对当前集中建设时期,可以实现延伸线不同信号供货商提供的cbtc设备与既有线cbtc系统之间兼容,即实现延伸线不同信号供货商提供的车载设备、轨旁设备与既有线cbtc系统设备的兼容,并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cbtc系统。

     网络统一的无线系统、交换系统以及信息传输系统为整个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创造了条件。

     网络联络通道是实现网络互连互通的物理条件。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设联络通道29条,其中城轨23条,国铁6条。这些通道可以实现网络各线之间及与国铁的联络,同时各线的联络通道为网络车辆的统一调配和维修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与国铁的联络为网络提供了车辆和大型设备的运输通道。

4)资源整合与共享

     在互联互通基础上,通过网络统筹、系统整合,实现资源利用高度共享与集约化。

     网络供电系统、控制中心与车辆基地的共享整合原则是:局部服从整体,近期结合远期,分期分步实施;共享后要确保功能,力求先进,实施的可操作性强。

     ①共享前网络需建设50个主变电站,整合后整个网络只需要建设39个,减少11个110kv受电点,少占22个公用电网110kv间隔,节约土地约1.3hm2,节省投资约15亿元。

     ②整合后全网络设8个控制中心和1个运营协调中心,分别设在:新闸路(1、2号线)、宝兴路(3、4号线)、颛桥(5号线)、民生路(6、18号线)、新村路(7、16号线)、中山北路(8、10、12号线)、虹梅路(9、15号线)、隆德路(11、13号线)、上海西站(14、17号线、兼运营协调中心)。

     ③全网络共设车辆基地32处,其中:7个车辆段,25处定修段(场)。整合后车辆基地7处。共享后节省土地约200hm2,同时可以实现设施和人力资源的相对集中,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为检修和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创造条件。

3.2网络化建设基本要求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网络建设标准化、系统配置人性化、网络功能最优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综合维修专业化、网络成本合理化、网络管理信息化以及网络效率最大化。

1)网络建设标准化

     网络建设标准化可以提高建设速度、控制建设质量、减低建设风险、方便运营维护、控制建设投资。

2)系统配置人性化

     系统配置人性化旨在改善网络系统环境,赋予网络文化内涵,提升网络服务质量,降低运营劳动强度。

3)网络功能最优化

     网络功能最优化是网络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网络功能要保证系统运转安全、保持系统平衡、维持系统稳态、提高运转效率。

4)资源利用集约化

     资源利用集约化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网络设施资源,集约利用管理维护资源,保证网络运营的可经营性。

5)综合维修专业化

     综合维修专业化、社会化可以集约利用维修资源,实现综合维修社会化,提高维修维护质量,降低运营维修成本。

6)网络成本合理化

     网络成本合理化重点着眼降低网络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形成网络运营的良性循环发展。

7)网络管理信息化

     网络管理信息化能够保障网络信息交互传递及时准确,提高网络运营管理效率,确保网络运转安全高效。

8)网络效率最大化

     网络效率最大化主要是实现网络的最大运能,通过实现网络互联互通、高效管理以及合理运营,充分发挥网络效益。

4结语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迅速推进,网络系统综合统筹与共享已经成为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通过网络管理体系、网络基础平台、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建设,建成安全、可靠、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以提升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