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1:16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1

关键词中职中职会计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如此众多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应该能为大量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会计岗位相关工作者,而现实情况是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大多数并不能在会计相关岗位上工作。为什么学生不能学有所成?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见,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一个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否则,长此以往,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被企业所弃,中职会计专业也无法生存和发展。

1现状分析

1.1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初中毕业生,由于中考成绩较差无法继续进入高中学习,选择来到中职学校,原因基本就三种:其一,家长安排,学生无所谓读什么专业;其二,学生自己选择,但对会计专业并不了解;其三,学生顽劣,家长送到学校来的目的就为了学校帮忙管教。总体说来,学生来到中职学校本身就是无奈之举,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只希望能掌握一门技能用来谋生。在此情况之下,大部分学生基本对会计这个专业知之甚少,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更没有什么规划,由于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主动性。

1.2中职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相较于高职,本科以上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情况的多样性,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和就业方向很明确,主要面向的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统称,中国的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轻骑兵”。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小微企业超过了1000万户,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80%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要求并不高,一般来说并不需要高学历会计人员,因此从就业环境来看,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

2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途径

2.1中职会计专业的正确定位

理论来说,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作为中职会计专业来说,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若把会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来进行相关教学工作,学生是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因此而只能作为技能学科来对待,即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会做一个小企业的基本账务处理。这样,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定位就应该是,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不是管理研究人员,而是小微企业一线会计人员。

2.2会计专业教材选择

目前,在会计出版市场上,各种会计专业(下转第53页)(上接第39页)教材琳琅满目,如何选择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教材?鉴于全国各地的学生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应尽可能选择适合本区域学生的教材,可以选择区域性的教材,而且还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调查学生的就业环境、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编写适合学生的校本系列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补充。

2.3教学方式选择

一直以来会计专业教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的学生接受困难,逐渐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本来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但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却发现学生反而在专业课上厌学情绪更浓,上课时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

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的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这样虽然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更活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使用ppt教学时,由于追求课件的视觉效果,需要教室光线偏暗,结果很多学生更容易走神、甚至睡觉。因此,只是教学工具的改变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并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鉴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无法为学生找到适合的大容量专业实践基地,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将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不同的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基础会计课程,学生初次接触专业课,可以弱化理论,强化重点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手工基本会计技能,因此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手工操作,如正确填制会计凭证,规范登记账簿等。而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可借助会计模块软件,学生分岗位实训,对中职学生而言,先从最简单的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的三岗位开始练习,逐步到更复杂的岗位练习。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会做会计工作,到理解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

2.4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如何开设?目前,由于中职学生实行的是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很短的,所在现在的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开设都进行了改革,一般开设有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查账实务、收银实务、eRp沙盘实训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和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基础会计课程对专业学习很重要,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在学习基础会计时没有打下好的基础,进而无法学习后面的专业课程,导致厌学甚至是放弃。目前,很多学校开设基础会计都是学期课,每周6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基础会计有许多的手工练习,而学生常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时间还是比较紧张,所以应给予基础会计更多的教学时间。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对中职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且难度大,因此可删减一些内容,教学目的只是为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建立思想基础。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就业分析,目前未开设的某些课程,如纳税申报等可考虑加入进来,充实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2

关键字: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习会计案例教学

非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在中职教育中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专门开设了会计课程学习。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做好会计教学的关键。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会计教学中的难点。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看,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学习过程中的趣味和学生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掌握了一定的财务知识和财务基础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管理。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非会计人员加入到会计课程的学习。中职教育的管理专业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为适应社会需要。现在越来越重视管理专业学生会计课程的学习。从中职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看:缺乏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对会计学习目的不明确,潜意识中认为会计难以理解而心生畏惧等等都是存在非会计专业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中职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看懂财务报表,能制作简单的财务报表等等,掌握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此为企业经营和投资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2、会计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会计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分工也越来越细,例如从会计的职业分工来说:出纳会计,财务会计,生产成本控制类会计,全面预算管理的会计管理类,投资收益分析类会计等等。会计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非会计专业学习的目的也不一样。但从国内目前的非会计专业的学习内容来看,主要还是以财务报表的制作学习内容为主。枯燥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前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走入一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会计课堂,不仅感觉到课堂氛围死沉,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采用死记死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非常低。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兴趣培养的策略

做好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1、细分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首先,从各中职学校的学科设置方面来看,现在很多学科都开设了会计学习课程,例如:会计学基础、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物流管理等等。尽管都是上的《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但各个学科的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与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更不一样。因此,针对这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必须重新定义,而不能一味参考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细分教学目标,是做好教学的关键。例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时,要侧重对财务报表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其次,从中职管理类专业学生未来的从业要求来说,这部分人选择学习会计的根本原因是要适应工作的需要。对这部分人员讲授的太专业不仅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对企业管理中的会计应用实践应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会计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会计基础理论;二是会计业务核算;三是会计报表介绍。会计基础主要解决会计记账,报表制作和处理;会计业务核算主要解决资金的管理问题;在会计报表主要解决会计报表的分析及应用问题。针对非会计学生,针对各自的培养目标有选择性的侧重,做到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重视案例教学。会计专业基础的薄弱是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问题,针对这部分学生,将抽象的会计知识转化成生动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有很大的提升。实践也证明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先由教师设计案例,再由学生分析、评价进而有效掌握会计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会计基础的教学方面,先以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财务基础资料为案例背景,将枯燥的会计理论融入到该企业现状形成案例,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该企业的财务现状并进行评价。学生听起来不仅生动,而且紧扣会计应用实践,很多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就能很好理解。

3、优化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的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大队集中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领域,被安排给非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一些教学新手或助理。这样的师资队伍严重阻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顺利开展。重视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实践紧,内容精,只有业务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有效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变通。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等工具,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享受专业教师的指导。考虑到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实现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

三、结束语

会计又被称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未来会计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的学习兴趣对实现未来企业的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切实做好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细分工作,有针对性培养、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是实现非会计专业会计有效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莹,许小建,曹峥.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0).

[2]权英淑.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J].广西会计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3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会计实践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法项目驱动法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非会计类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在修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锻炼提高应用能力。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近几年来非会计类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求结构矛盾:一方面高校非会计类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找到训练有素,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专业人才。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目标。要使非会计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转变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前许多高校的非会计类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学课程实质上已成为一门受众广、人数多的公共课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大都重视或停留在课堂教学,缺乏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较为严重。再加上这些专业的学生按照培养计划不再继续学习其他的会计学课程,导致不能深入理解所学课程内容,更不清楚会计实际工作是如何操作的。而随着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增多,会计学实践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注重会计理论的灌输、会计制度的记忆及具体会计方法的详细介绍,忽视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这样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现实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差异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差异从学校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去向看,非会计专业是培养懂会计、用会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而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事业单位的职能管理部门。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培养他们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如市场营销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非会计专业一般都不会选修审计课,但是对于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导致对税收和报表的影响却十分敏感,更关注今后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会计应用问题。而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掌握账务处理技巧。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及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者,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可见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相比,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并不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差异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一般只开设“会计学”一门,学生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以及预测和决策。教学内容除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些基本账务处理外,还应包括报表阅读与分析。会计学实践教学除了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和模拟操作熟悉会计核算过程、掌握账务处理技巧外,还要兼顾学生在会计事务处理中综合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实践了解会计处理的过程和特点,认识不同业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呈现的差异,把握某一特定经济业务的财务结果以及特定财务结果的经济含义,因此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放在对会计规范和业务处理法则了解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使用。而会计专业一般开设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会计学是所有后续专业课的入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对涉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规范进行训练。学生要熟悉会计核算过程,掌握账务处理技巧,着眼于账务处理规则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因此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是不同的。

(三)教学方法及形式的差异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除了强调实践性还要强调创新性。会计学实践教学要从实践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偏重于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和结果的体验,实践教学形式除了会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外,还应结合案例教学法和eRp实验室实验法等。会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将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务融于一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根本宗旨。通过给出一个模拟企业的较为完整的实际经济业务核算资料,让学生通过直接与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接触,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训练,掌握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各种会计账簿,进行试算平衡,到最后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全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eRp实验室实验法对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从企业整体流程的角度理解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运作,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目前高校的会计模拟操作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验;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差异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应围绕“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这样的一条主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各环节在不同地方完成的。案例教学通常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可在会计多媒体教室进行,如果课时比较少,为缩短实践时间,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无纸化仿真实验,不必手工操作,掌握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就可以了,重点放在阅读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这两个环节,通过实践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获取会计信息并为自己的专业事务服务;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则是在课堂无法完成的,只有深入到企业或社会才能完成。所以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不能拘泥于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的运用。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通过实践能全面运用核算规范完成对模拟资料的依序操作,使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得到正确的核算结果。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三个环节,对涉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处理规范进行系列化的应用,使学生掌握这些规则与方法,实践教学着眼于账务处理规则与方法这些细节,并能将这些规范融入后续的专业会计和财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构想

(一)针对非会计专业的特点设立会计课程体系不同的非会计专业的特点,会计课程体系也是不同的。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知识背景不足,并且常常只开设会计学原理,个别专业还增开财务管理,这就必然要求在非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内容,以整合多门课程中与该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目的相适应的内容,从而实现该专业开设会计类课程的基本目的。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时须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侧重于“四基”,即基本会计理论、基本经济业务、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会计操作技能。以常规业务、简单业务、小企业业务为主,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主要的法规依据。第二,强调会计信息与管理的关系和会计基本原理的应用,不追求各种具体会计核算技术、技巧细节的介绍。改变传统会计学教材偏重程序和规则的做法,简化大量与非会计专业没有密切关联的内容,多讲道理,少讲核算。第三,注重会计基本原理与企业会计实务的紧密结合。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时的需要,既不过多地阐述会计理论,也不过繁地介绍会计实务。在一定程度上讲,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应遵从典型的实用主义原则,以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需要为其最高目标。

(二)改革现有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材会计学既有各个专业都一样的内容和方法,也有不同专业其重点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构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时,可以将其分为基础部分和专题部分,其中基础部分是任何专业都必须掌握的,而专题部分则要按照不同专业的适用性来进行编写。如同属非会计专业的市场营销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对市场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毕业后对会计知识的应用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选用,应反复甄别和筛选。首先,选用各专业共同掌握的会计内容的教材;其次,选用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如营销会计,公共会计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选讲不同的专题,其针对性更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目前不同专业会计教材中的重复现象;有助于不同专业后续课程内容的协调。通过专题编写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方便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同时也不影响整个内容的完整性。

(三)引入职业导向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需求多样化更加明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所以坚持“就业导向教学,教学服务就业”的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索和改革十分必要。(1)会计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长期以来高校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性的教育方法,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这种教育思想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为苏格拉底法(Socraticmethod),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选取合适的案例是关键的一环,案例一定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典型性,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就是非常好的案例资料。选择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让学生对其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2)通过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实施仿真模拟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的探索,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胆尝试。仿真模拟教学法是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模拟会计的实际运作环境,以局域网的模式,按会计岗位分工,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实习小组,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完成某个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并通过轮岗方式让每个学生尝试不同岗位的职责。首先,模拟实际会计运行环境,这种形式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实习困难现象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其次,仿真模拟教学法打破通常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岗位业务而引起的岗位职责混淆,串岗频繁的现象。最后,对学生可进行分组模拟教学,既考核学生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又考核小组合作的结果,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在进行仿真模拟教学的同时采用课内模块的开放性实验、课内和课外结合的开放实验方式,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时空开放式实验。(3)会计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自主完成项目研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进一步探索。会计学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并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项目驱动法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的确定、完成、对完成项目情况的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实训教学始终坚持和倡导的教学方式。

(四)通过建立会计实训室进行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训环节是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其它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密切关联,是会计学实践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知识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训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场所和工具,可通过建立会计实训室来解决这个问题。会计实训按其手段可分为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手工操作实训是指实训主体直接对纸介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单独或依次进行模拟操作,并可以依据所生成的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手工计算、汇总以及分析等。这类实训室应配备办公桌、办公椅、小型用具,并根据需要制作一些板面,把会计工作形象化、概念化。计算机操作实训是指实训主体利用计算机模拟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与管理工作。实训室不仅应该配备可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同时应有专业公司开发的会计软件。eRp实训室实训法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的实践教学法。在eRp实训室,通过沙盘对抗和模拟企业训练,使学生体验到参与经营管理的滋味,懂得财务人员不再是所谓的“账房先生”,而是企业的管理者。还使学生明白财务人员不仅要学会财务核算,还要懂得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各岗位的分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这种实训教学不仅强化基本核算层如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的训练,还进行了采购、存货、成本、生产等环节的管理培训,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投资管理、内部控制等都能在实验中得以训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加强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的有机结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学校应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变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相脱节的事实,使学生成为既懂会计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复合型人才。

(五)利用假期和实习期进行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中一个重要观点是“从做中学”。他认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教给学生已发现的现成的经验,而是给学生创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在“做中学”,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参与知识的获取,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对于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学生利用假期和实习期间进行实习和社会实践就是从“做中学”。鉴于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方面的技能性、操作性要求较高,专业实习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接口和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良好平台。实习的目的是实践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非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利用课堂学习和实习间隔进行的方式,这也符合“学习―实践―现学习―再实践”的教学规律,还有利于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很难被接受,因此建议学生到中介机构、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去实习,因为这些都是记账或者去查账,不存在会计信息的保密性问题,正好可以解决企业不愿意实习人员或者作为实习基地的问题。利用假期和实习期进行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外还可使学生为走向社会得到很好的锻炼。首先,学生到企业去可了解生产销售过程,到企业管理部门去亲身接触和感受会计账务处理及如何利用财务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其次,学校内引外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校外实习渠道,使地方高校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从零和博弈走向共赢。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基地建设的标准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校企联合可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把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结合起来。再次,通过实习,学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能力等。由于模拟实验很难涵盖企业当中遇到的诸如企业合并、重组、关联方交易的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等问题,就更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四、结论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每种方法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其各自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科学设计、科学运用,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法的优势,实现会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教学环节中,科学选择案例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仿真模拟教学是现实环境的再现,项目驱动法是贯穿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手段。它们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相互铺垫的关系,从而形成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链。应用型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只有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大胆尝试,做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会计实践教学在校内与校外形成科学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完备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不断进行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建设,克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弊端,才能真正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艺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宽厚通才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模式创新构想》,《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9期。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会计研究》2003年第5期。

[3]范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肖华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当代经济》2009年年第1期。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4

【关键词】现状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会计教学

2009年笔者有幸参与了会计班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工作,在整个辅导、引领过程中,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深刻地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中职学生的重要性,而进行了职业规划的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变化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会计专业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整个活动通过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形势环境的了解认识,从而树立专业学习的目标,并有步骤地加以实现等,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对会计专业体系学习目标的制定,让学生更加认清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增强了他们学好专业课的信心。正是有了这种自我学习的驱动力,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从而更加积极认真地对待学习。正是这种改变,使笔者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会计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中职生专业学习现状的分析

会计专业因其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一定的技术要求、容易就业等特点,广受报考中职学校学生的欢迎和选择,在东莞市几乎每一家中等职业学校都设有会计专业。但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下社会需求的减少、会计专业人才的不断饱和、大学生就业标准的降低,让中职生越来越感到就业的压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把这种压力化为动力,而是消极对待,对未来缺乏目标,对专业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为了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笔者在本校会计专业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主要针对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职业规划等。调查结果如表1。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会计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学习缺乏主动性,需要老师的监督

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比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求知的渴望不足,所以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有些盲目,基本上不知自己喜欢什么,等进了职中的校门,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因而缺乏内在的主动性,学习不讲究效率,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监督才能完成学习。

(二)对未来缺乏目标,看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没有目标,总是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很容易受别人的左右,感觉学与不学没什么区别,总是被动地应付式地学习,而不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奋斗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就像一只船没有目标的航行,随意漂泊,是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二、通过专业教学,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职业规划正是帮助中职生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计划。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是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

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自身条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作为一名中职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学会并能做好基础会计工作的,大量优秀的毕业生已证明了这一点。会计班大多是女孩子、本地人,是比较适合做这一类工作的,所以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专业,才会有动力去学,并且做到扬长避短,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通过规划自己的三年学习,学到一定的专业技能,加上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到毕业时,完全可以胜任一份会计工作了。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通过学习经济学等知识,使学生学会了解社会和分析社会现象,掌握社会的动态,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约束自己,努力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二)在会计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会计专业对于刚进入职中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复杂而陌生的专业,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会计本身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做好三年中职学习生活的规划,既要有短期目标,又要有一个长期目标。

1.短期目标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职中的三年,除了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会计专业技能,能联系实际工作,做好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的实操工作,另外一个就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基础会计人员上岗必备的条件之一,而且这些目标设定好后就要努力去实现,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长期目标是考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拥有一技之长。一般学生毕业后就容易失去目标,那么就需要设定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让学生看到职业规划的前景。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一条比较实用的路,学生在学校就要树立这样的长期目标,毕业以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理论和实际知识都比较扎实了,对事业成功是很有帮助的。

(三)分步骤地完成,结合实际,不断修正职业规划目标

1.结合考证工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只要树立了信心,认真踏实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是能通过的,通过考证,让学生有一个实际的目标去践行,也能增强他们自身的学习动力。

2.通过实习,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会计专业本身是与社会紧密相联的,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而且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了解社会,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加有益。在校的模拟实习是学生掌握企业整套账的途径之一,通过手工实习,掌握一名基础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核算工作,增强责任感;通过到企业实习,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经济的运作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有效。

3.通过高考或成人教育,实现学历的提升,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只有中职学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再进一步成长,没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几乎是行不通的,比如,有同学想成为一名会计师,而会计师必须要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所以更加坚定了他们参加高考的信念。有的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直接参加高考,也打算在毕业后参加成人教育,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拿到学历证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职业规划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实践证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职业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对于中职生来讲,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和引导,通过以上分步有序地实施,学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未来,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对会计教学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有了良好的内驱力,自律性更强,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会发自内心地想去完成这一目标,中职生在设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后,对学习就有了较强的自律意识,能够认识到是为谁而学,学习的动力更足,不需要老师无时无刻地监督,就能自主的学习;学习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哪些是对自己成功有用的,哪些是要克服的,认识的比较深刻,有利于会计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考证意识加强,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考试政策的变化,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工作难度比以前加大,中职学校学生的通过率普遍较低,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经过职业规划的同学,考证意识非常强烈,他们能够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各种练习,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想办法解决,他们并不满足考到60分就可以,而是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因为考证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挑战,所以考证辅导教学显得轻松很多。

(三)技能操作方面,学生更愿意“自己来”

会计技能操作是中职生在校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如果只是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虽然也可以完成整个过程,但学生并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学生有了职业规划,明白掌握好技能操作对他们的将来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很多工作更愿意亲自动手解决,在校期间就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教师而言,辅导学生技能操作就事半功倍了。

(四)参与意识更强烈,学生更愿意全方位地培养自己

为了加强同学们的财经知识,学校开设了经济学、市场营销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经济现象,这其中需要学生的参与和课外调查。事实证明,那些有着职业规划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他们希望从多方面完善自我,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激发了他们学习财经知识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虽然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一个比较浅显的过程,他们的目标定位不高,他们的理想也现实了一点,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对专业教学的积极影响也不言而喻。笔者真诚地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早日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并在不断地努力实施中,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最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最大的成功。同时,教师也能从枯燥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君芳,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5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因为,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的基础。而专业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前提,课程设置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对会计学专业来讲,由于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和办学范围的宽泛性,使得其培养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综合性大学的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应该体现大学内外环境和学科交叉的优势,区别于财会专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更不同于其他层次的培养目标。

一、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

第一,人才层次定位要求。从目前我国“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五大专业教育层次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会计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职业岗位定位要求。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会计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会计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这种职业定位,既可以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相互“抢饭碗”,又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但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还要为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

第三,知识结构定位要求。由于会计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财务活动,因此,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体现出会计专业人才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从事财务活动的核算与监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提高人才的通用性是现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问题。时代需要把会计本科生应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亦即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有确立这样的培养目标并认真实施,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应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较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后劲,更快地走向成功。

第四,素质能力定位要求。面对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从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来看,一是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经济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处理会计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会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总之,会计教育目标应培养学生掌握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和内容

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相对于专业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拥有宽泛的人文、理工、经济、管理等类别的支撑学科,为其确定具有特色的培养教育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合性大学应根据所处的大学环境和会计学专业的本质,同时兼顾我国目前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去向,确定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性院校区分于专业财经类院校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的特点是“通”和“宽”,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着重培养通才,使得学生具有宽泛的理论素养和广泛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内容。培养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积淀和专业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宽广的知识领域、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实际需要、以及从事适度理论研究的基本技能、知识和专业素养的人才。实践证明,通过培养使得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又有宽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合理的能力结构,从而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综合性院校会计专业目标,借鉴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计教育委员会对会计本科教育的态度:即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等三方面的能力。技能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人际能力。沟通能力是通过有效的听、说、读、写获取并传递信息。智力能力是指查找、获取以及组织信息的能力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辨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一些没有重点的事实的理解作出判断。人际能力是指在团队中有效地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发挥领导作用。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和经营知识和会计知识。一般性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专业人士理解职业界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与不同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组织与经营知识则包括组织内部运行和组织变化的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作用。而会计知识的重点应在于培养分析及概念性思维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职业准则。专业认同是指会计毕业生应认同会计专业并乐于从事会计专业而必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其核心是掌握本专业继续学习的能力。因为对学生而言,大学毕业本身并不表明已经进入会计职业界并掌握了会计师工作的经验和技能,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才是学生成为职业会计师的前提,也才是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条件

设置合适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条件。应该以“实践应用”及“基础理论”为双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调整学科布局,创新专业结构,以能力为特征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建立稳定的实践平台;同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会计虽然是一门注重实务的科学,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并非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的唯一出发点,要克服把会计实践课程看作提升会计专业教育水平法宝的片面认识,注重实践性课程与理论类课程的有机联系,在理论中深化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按照其内在规律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要由强调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了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会计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授课方式强调学习过程,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能再反复强调具体会计实务的讲授,其目的不能是让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者转变为熟练的会计工作者,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不能成为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的说明书。应增加真正让学生进行理论和原理知识分析的课程,会计理论知识是会计实务的总结和升华。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应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注意各门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中达到内容上的先进性。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认真理解理论基础上把握实践,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终生学习的习惯。

综合性大学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应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具体会计准则》实施后,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距都已大大缩小,会计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贯穿于各种行业企业之中。如果把会计理论基本方法讲透彻,学生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毕业后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完全可以胜任各种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会计工作。如果将过多的时间用于介绍具体账务操作,行业会计课程开设过多,从而挤占基础理论课时,必然会造成大量的课时浪费。

综合性大学会计教育课程设置还应正确处理大学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关系。二者的目标存在差异,如前所述,大学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等三方面的能力,而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的目标,是为从事相关内容的会计实务工作取得一个专业上的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更强调实务操作;近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具有越来越难越来越钻牛角尖的倾向。考查的结果并不能反应出应试者的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

总之,综合性大学会计本科培养目标,需要体现大学的综合性的特长,将一般性的教育目标具体化,重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包括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就业后能够不断地通过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工作要求,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6

从浙江省及我院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教学岗位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以仿真软件为主,真实性不够,没有根据企业会计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2、由于专业岗位的特殊性,企业一次性接纳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极其有限,学生参与企业真实工作的机会较少,实现校企合作的难度大。

3、实训课程的使用教材实质上成为专业主干课的配套练习题,应用性内容相对缺乏,适合于“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建设滞后。

4、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较为简单,评价标准难以统一,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改革理念及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探索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借助会计师事务所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紧密结合会计实务的实训教材,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形成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完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最终形成基于校企联动、项目运作的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企业多方面岗位能力、满足企业需要的财会人才。

改革的内容

(一)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为其业务分部。校内会计实训中心的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力途径之一,但校内的仿真实训还不能够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学生与真实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尚未“亲密接触”,学校要走出去,为财会类学生拓展实习实训的空间,因此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就成为拓展学生实习空间的首选。我院与当地几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签署了深度合作协议。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学校成为其业务分部,教师可以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可成为其兼职业务员,事务所成为学校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高职教育的需要,选派单位业务骨干到学校开展教学或讲座活动,接受学校派出的若干学生来企业进行为期时间不等的实习;在不损害事务所利益的情况下,为学校师生开展产学研活动提供便利;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指定专门人员对学校所派学生进行指导,或为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便利;帮助毕业实习的学生制(修)订实习计划,使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以项目式运作为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围绕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结合学生项目分组,完成不同类型企业项目式运作训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联动的方式主要有:

1、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中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成为我院的财会类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展专业调查,根据专业调查及专家意见反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增设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使实训课的比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由原来的40%调整到现在的50%,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来我院开展讲座活动,增加学生对会计职业生涯的认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成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利用其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案例承担教学任务。如2011年11月23日邀请温州金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赵黎明老师对学生进行关于温州服务业真账实践操作的培训。

3、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也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兼职业务员或企业财务部的员工。目前项目组成员和实训课教师团队中已经有多人到事务所学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实现四方“多赢”,即学校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困难,在校企合作中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变“纸上谈兵”为实战;学生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便于毕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会计师事务所分享了学校资源优势,有利于自身加快发展。

(三)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考核评价学生。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实现改革的路径

(一)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以会计业务链为主线,工作任务为节点,根据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在实训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式运作模式,对学生按项目分组,由教师带领项目小组以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为训练载体,围绕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新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基于项目运作的实训教学,学生按项目分组,打破了传统实训同时、同地、同内容的限制,增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二)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使教学内容尽可能接近职业环境氛围,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考虑项目特点,明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实习模式;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22-0088-03

1引言

生产实习是高校工科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四年制本科教育的第6学期进行,其内容是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生产第一线,通过看、学、做三个环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际生产的基本过程,获得基本的科研、设计和劳动技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下一阶段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尽管各高校十分重视生产实习环节,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生产实习基地硬件和软件建设,但目前高校生产实习仍然面临着诸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效果不理想等困境,教学质量不容乐观[2]。

经过认真研究近几年的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了一种校企联合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实训基地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内容由学校与企业根据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制定,实训指导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实习内容为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已结题项目的再现开发,或组织优秀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在研项目的开发。近年来我们按照这种模式组织生产实习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2.1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主要为实习企业难寻,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计算机及其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营企业被兼并或调整,无暇接收学生的实习;而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由于害怕技术和管理方法泄漏以及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不便,也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再者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给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因此,企业不愿意也没有义务接收学生实习。而计算机企业多属于民营、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就更少;其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是一般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的传统模式。通过参观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建立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映射。这种模式对制造业学生生产实习十分有效,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简单的参观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计算机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属智力劳动密集型,一般的软件公司面上看和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相同,学生参观是看不到实际软件开发过程的。以往跟班作业或代岗劳动是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跟班作业或代岗劳动几乎不可能。一是一般计算机企业规模不大,即使能安排跟班作业,人数也十分有限;二是计算机企业属智力劳动密集型企业,跟班作业必须有指导教师,这些指导工作校内老师不能胜任,而企业为其自利益所虑,一般不会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三是软件开发是一个特殊产业,按照软件工程原理,研发小组中途增加新的成员不仅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可能还会增加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更何况是增加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实习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加之目前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实习收费标准,使得实习所需的费用上涨,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增长的速度。实习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另外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如我院计算机专业2001共有6个班,接近200多人。要安排如此多的学生实习,在组织上和管理上都是十分困难的。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不少高校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实习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2.2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

目前有些企业成立了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其按照生产实习的本质要求,严格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为高校解决生产实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面向高等院校,既有浓厚的现代企业氛围,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

这类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能很好解决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的问题;实习基地有专门的培训老师,他们来自企业研发和生产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的专业化实训基地采用1:3:6的教学模式,即10%的时间针对实训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答疑式的理论培训;30%的时间对实训基地所依托的企业曾经开发的实际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0%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并进行项目开发实践或代岗劳动;这些的实习基地通过自建研发实验室或模拟生产线对企业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再现开发训练,保证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体验项目开发和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可以促进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化,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零适应期”的培养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步树立企业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资源意识、效率和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同时老师会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资源运用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习基地还会帮助学生了解两个产业背景,即:计算机产业的背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流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生产工具、方法与规范以及企业文化等),以及计算机行业服务对象的行业背景(计算机产品服务对象的领域知识、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发展趋势等)。

基于这种优势和现状,我们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设想,基地的硬件建设由企业投资,实训内容由学校与企业根据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制定,实训指导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保证了学校到企业、学习到工作的平滑过渡,学校的学生实习时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依据学校的要求,量身订做实习方案,针对性强。

2.3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新模式实践

近五年来我们一直与成都某实训基地合作,经过多年的合作与探讨,学校与企业共同摸索出了一个适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实习模式。通过几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其实习流程如下:

①报到

②统一领取工作牌、实习指南、实训资料、办公设备等

③参观熟悉工作环境

④集中实习

⑤分组实践

⑥总结

项目开发主要流程有(根据不同项目裁减,SQa贯穿始终)

①立项: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及内容;项目质量要求;项目备案及启动。

②计划:划分里程碑并确定里程碑目标;明确项目跟踪与监控机制;明确项目的资源配置;确定角色、参与人员并分配职责;划分及分解工作任务;确定项目进度。

③需求: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明确项目的其他要求。

④分析设计:对需求进行理解、转化,并抽象出系统中各个对象的属性及行为;对抽象出的系统对象进行设计,形成设计方案。

⑤实施:使用工程化的方法,采用适当的开发工具生成满足需求、符合设计方案的目标系统。

⑥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检验开发的系统是否符合需求。

⑦质量保证:向实训中心提供项目验收报告;

⑧结项:完善各类文档;提交结项报告。

学生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使学生深化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库等相关理论的认识,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从企业项目库中提取一两个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软件生产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第三阶段是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前面实训老师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项目经理,然后项目经理按照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合理地安排小组中的各成员的任务,项目成员通力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任务。这种小型项目的开发完全是按照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模式来进行的,并得到企业软件工程师的现场指导。

通过对实习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普遍反映通过本模式实习,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也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具体体现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明确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参加实习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对实际软件开发流程有了直观认识,弥补了校内课堂教学的不足;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反映这种实训模式操作性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深化了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认识,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企业运作机制,形成了全新的就业理念。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学会了如何从学生身份到员工身份的角色转变,增强了以后就业信心;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实训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工作。通过实训学生认识到,在一个大型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只有全体员工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校企结合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初步解决了以往生产实习中的问题和矛盾,该模式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更好地与计算机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依托专业化实训基地的校企业联合的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能够满足本科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要求,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模式,保证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ntheproductivepracticepatternofmajorinComputer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principalquestionsthatexistintheprocessofComputerproductivepractice,andproposesanewpatternthroughtheCooperationbetweenSchoolandenterprise,inwhich,studentscangointotheenterprise,andhaveachancetotakepartintheresearchprojectsoftheenterprise.tounderstandmanufacturingprocess.ofcomputerandtoaccomplishproductivepracticepurpose.

Keywords:majorincomputer,productivepractice,trainingpattern,practicaltrainingBase

参考文献

[1]熊才权,胡恬,祁卫东.本科生产实习模式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2004,(2):57-59.

[2]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2-14.

[3]杨敏虹.电力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127-128.

[4]卢小兰.抓好生产实习的三个主要环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16(5):120-121.

[5]蒲如兰.实行三“结合”推进实习教学改革[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14(3):75-76.

作者简介

王春枝(1963-),女,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协同教育。

熊才权,男,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8

(一)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近几年会计专业导论课的教学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都是由家长或亲属推荐报考会计专业,自己对会计专业的了解很少。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深入企业,亲自体会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及会计职业的发展前景,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二)熟悉职业环境,培养职业精神。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会计职业环境,为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基础。同时,在认识实习中,可由实习单位采取案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精神教育,帮助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职业意识。

二、攀枝花学院会计专业认识实习的现状

攀枝花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始终是学院的办学方向,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学院会计专业招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增大了实践教学学分(目前达到总学分的19%)、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一系列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会计专业的就业率连续几年达到95%以上,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认识实习的开设是攀枝花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之一。会计专业从2008级开始开设了认识实习,开设时间是大二下学期(学生已修完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实习时间为1周。认识实习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但会计专业的认识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习单位的确定较困难。首先,由于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会计专业的学生去实习。其次,单位会计岗位需要人员较少,也增加了实习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规模小的单位一般会计岗位人员不超过5人,规模大点的单位会计岗位人员一般也不超过10人,能接纳的实习学生有限,而会计专业每次需要安排实习的人数有150人左右,使得实习单位的确定难上加难。

(二)实习内容安排欠佳。会计专业认识实习,目前采用的是集中实习方式。由学院联系几家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习内容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习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不强。除了由实习单位介绍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工作流程,参观企业生产车间外,基本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市场调研等活动,这些实习内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与专业不相关,打击了学生实习积极性。第二,实习内容不多。由于和实习单位缺乏足够的沟通,实习单位给实习学生安排的任务较少,一周的实习,部分学生在2-3天就能够完成,严重影响实习质量。

(三)学院缺乏对实习学生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指导教师未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表现为学生对实习缺乏计划性、纪律较涣散,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三、重构会计专业认识实习,提高实习质量

(一)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开展认识实习的前提条件,应采取多种措施,选择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事业作为实习单位。第一,加强与现有的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机制,如: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宣传等,提高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实习基地在校外实习中的作用。第二,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以解决学生人数较多的问题。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单位,经学院严格审核后作为认识实习基地。

(二)精心设计实习内容。实习内容是认识实习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学校应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经过讨论后设计实习内容,并以大纲形式确定下来。鉴于会计岗位专业性要求较高,进行认识实习的学生目前掌握的技能不多这种情况,应扩展认识实习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实习内容一般可包括:第一,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所处行业、生产流程等;第二,熟悉实习单位会计及相关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第三,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第四,了解实习单位内部控制;第五,了解实习单位纳税申报情况。设计比较宽泛的实习内容,一方面可以缓解会计岗位需要人员较少、实习单位不好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做好实习准备工作。第一,与实习单位沟通,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学生进行实习前,学院应与实习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进一步明确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及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以便实习单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方式可采取财会部门相关人员讲解、学生参观、学生动手做等方式;实习时间及内容应详细、具体化。第二,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明确实习目标。认识实习是学生第一次走进社会,带着几分好奇,也很迷茫。指导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并把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等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具体步骤、考核要求有一定了解。同时,指导教师对实习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实习的盲目性。第三,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前学生查阅实习单位资料,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熟悉其所处行业及会计核算对象等;查阅与实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为认识实习做好专业方面的准备,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加强实习的指导和监督。学院应指派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跟随实习学生,对实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并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督导他们认真进行听、记、看,在此过程中,若发现不认真的现象,及时给予批评教育。

(五)严格实习成绩的考核。严格考核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实习成绩采用等级制,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实习成绩由四部分构成:第一,实习态度、出勤、遵守纪律情况。第二,实习现场的情况,包括相关知识的运用情况、实际操作情况、实习记录、实习单位考核等。第三,实习完成后考核(采取口试的方式)。第四,实习报告,包括实习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书面整洁情况、体会、见解等。以上四项各占总成绩的25%。有了合理的考核方案,指导教师就有据可依,学生也有章可循,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认识实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9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而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各种弊端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造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没有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因此,培养的人才就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时都要进行社会调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针对学生进行培养,构建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时间的不断实践与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湖南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一、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从2000年开始招生,于2006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自专业开办以来,学校一直着力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等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注重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3-5]增加技能训练。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后,我们将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个目标、三个层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目标是培养工程师,三个层次是“应用(培养网络管理员)、设计(培养网络工程师)、开发(培养网络编程工程师)”。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身定位来制订。

it人才市场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有不同层次。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要求个性化培养。若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则引导他们以网络管理员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或编程能力较弱,则引导他们以网络工程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或编程能力较强,则引导他们以软件设计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以人为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教师不能以一个标准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获得个性化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认识自己的个性,了解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依据其个性和专业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大一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

为每个新生班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还聘请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做辅导员,并开设一系列的讲座,让他们尽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准确定位职业目标,规划好职业生涯。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关注规划的实施,有时还需要调整、充实和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一年开设的是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电路等。大一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63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90%的学生目标明确,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计划。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自考本科的目标,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中级(网络工程师、程序设计师)目标,还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专升本的目标。

2.大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施职业目标

大二相对来讲比较紧张,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多,是学生实施职业目标关键的一年。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在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认证考试。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是我国最有权威的职业考试,它由人事部和信息部共同组织,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的考试,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网络管理员的考试,有5人通过,同时有1人通过网络工程师的考试。有14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加CStp的软件开发培训。

3.大三关注就业,逐步达到职业目标

大三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课程不多,但面临就业,学生压力较大。因此,这段时间要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针对自己专业相关或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进行毕业实习时,要求学生勤学好问,向公司的前辈学习,使自己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能做到活学活用。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简历,举办个人简历竞赛。学生在简历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通过借鉴来制作自己满意的简历。学院举办一些模拟招聘会,锻炼学生的面试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让他们多接触用人单位,积累面试经验;同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针对社会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关注一些专业的就业网站,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针对就业要求和职业目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尽量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指导他们做好复习计划,做好继续深造的准备工作,加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复习。

大三所有的课程已修完,学生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时参加软件考试的中级比较好。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二十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十多名学生获得通过,通过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较高的。网络2008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

几年来网络工程教研室在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中一直不断探索,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修改课程知识体系,取得了一些经验,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提高。

转贴于

三、构建“合格+方向”的知识体系

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分为合格与方向两个模块。合格模块主要是指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方向模块主要是指选修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选修。

1.合格模块

公共基础课是指每个工科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政治思想教育、素质培养课程等;专业基础课是指每个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专业必修课是指每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的课程,主要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编程等课程。

2.方向模块

该模块的开设是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或自己的职业规划选修课程,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在一起。主要课程有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网络编程、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

“合格+方向”的知识体系可以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网络系统管理能力。通过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训,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管理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对网络管理员的要求。

二是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通过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师的要求。

三是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通过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接入网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师的要求。

四、设计分层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是以课程或单一知识点为中心来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各个实践教学活动相互独立,不能形成目标一致的整体。虽然开设了很多实验,然而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还是无从下手,不能融合所学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围绕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采用分层构建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每一层包含若干个实践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有具体的实践任务和目标,通过选择与组合,逐步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经典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可以横跨一个或多个模块,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典型工程项目的实践教学,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接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为了达到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我校设计了以下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分层的实验环境

我校构建了一个具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三个层次的实验环境,有力地支持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实验条件。

2.阶梯式实习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安排大一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在大二的专业生产实习中,要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入相关企业,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积累与专业相关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感性知识;在大三上学期的项目开发实习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以“准工程师”身份进行实习,参加相关项目的工作,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积累专业经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体验式生产实习

设定第四学期的暑假两个月时间为生产实习学期。在实习学期中,学生深入企业,全面了解企业,了解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环境。

五、结束语

会计学专业实习目的篇10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会计职业范围的扩展和内容及程序的更加复杂,对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技能实训项目针对性不强,实训教材建设滞后,综合评价体系相对陈旧等。创建新的科学合理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成为重点。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现在,大多职业技术学校在高职会计专业采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包括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及课堂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则是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际工作场所等进行的实践教学。

(一)校内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以所学课程为基础的课堂实训,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由于会计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往往涉及到一个单位的财物活动,单位对财物的保密性和谨慎性很容易阻碍会计专业的学生实际参与到工作过程中。所以课堂实践教学是现今高职院校采取的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教学是对所学课程每个章节某种方法的总结练习,由单元训练到本课程综合实训。这一实践活动应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校内模拟实验室和实验室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阶段性分岗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两个层面。阶段性分岗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各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设置需要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的要求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分岗实习。会计综合模拟实践教学是在会计专业课程全部结束一周,安排六周左右的时间进入模拟实验室实习。

(二)校外会计实践教学

1.实习基地实践。选择会计核算规范和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并与之建立较稳定的联系,作为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的财会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教学准备实践案例。学生应分批分期到会计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2.顶岗实习。结合毕业实习,在校外企业实习基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安排一定的时间顶岗实践。可在出纳、稽核、存货、工资、成本核算等岗位进行实际工作,并实行轮岗制度,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更加全面的认识。顶岗实习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就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零的过渡。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环节

(一)重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应实行整体优化,认真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要相对独立设置,但又互相交叉、相互渗透。两者都应该围绕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展开、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来培养能力,配合实践教学。同时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50%。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基本的技能训练,专业的单项技能训练,综合的应用技能训练,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岗实习等构成。形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现存的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材建设

教育载体的核心是教材,高质量的实践教材是保障实践教学的核心。目前高职院校适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材的选择要尽可能贴合企业实际,要包括相当数量的、有代表性地、能与理论相结合的现实案例。每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应明确,实习资料的分量和难度都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并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

(三)改革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

现在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以案例的讲授为主。要改革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将案例教学法、演示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方法相结合,形成多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具体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机房,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等。

(五)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要获得毕业证书,还要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一方面应制定出与职业技能证书鉴定相一致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应制定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方案,以能力为目标作为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把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的考评应从出勤纪律、平时成绩和实训成果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对实训过程可以量化,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四、结论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相关的改革,弥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在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中的不足,探索职业教育形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为高职会计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同时为实践教学理论做有益补充,也是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杨黎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8,08,22.

[3]李翠霞,胡英清,卢慧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1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