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设计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3:39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1

由于现代的工艺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程度也在提升,人们在满足注实用性与功能外,更加注重家居环境的文化内涵。但是这与传统风格的造型、着色特点有所违背,但是经过一些手段方法还是可以补救的,将现代的元素渗入到传统元素中,便可产生现代人可接受的风格,呈现出“古色今韵”的别样现代居室氛围。所谓新中式的设计就是用现代的设计把中式元素包含其中,让现代人生活在其中会更加舒适。所以要看一个现代中式设计的成功与否,一是看有没有把一些中国的传统元素应用到设计当中去,二是看在满足人的生活使用功能之外还能让人享受其中。随着中国式风格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现当今中国式设计风格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再现当今中国式风格中流淌着文化的血液,潜移默化的加入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的思想,随着人们更加的重视建筑所带给人们的文化体现,中式风格会应运而生,独占鳌头。随着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未来家居设计将变得丰富多彩。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的环境中,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的需求从住宅需求中解放出来,寻求居住空间和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随着设计师们的技艺更加的具有创新性,其更能能够创造出符合大众的设计理念,最终达到有用户的目的,便可获得所要的建筑,达到享受所创造出的。

二、室内设计中新中式风格的特点

1、造型特点

在造型上,传统风格与新中式风格存在着不同之处,传统风格讲究的大气磅礴,高瞻远瞩的特点,造型均是造价昂贵,体态较大的特点;这边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现代人的均是喜欢那种简简单单,造型内敛的特点。现代的设计之中,选择那种直线条的简单的设计方式,叫人看着舒服自然。而且还要考虑其实用性,古代的建筑高大的特点尤为占用空间,而且只是摆设不具有太多的实用性,而现代采用短小精悍的设计思想,小而有用的特点被现代人所接受。

2、配饰家具特点

新中式风格的家具大多采用了明清时代的造型特点,选用木质材质作为建筑资本,加上布类作为衬托。其中造型上的特点多以简单化的直线条作为外观设计。在布置上更能具有比较灵活的特点。在功能的设计上,采用更加人性化的设计特点。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适合各种人群的产品。

3、饰品特点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应用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2]程贤栋.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北方文学,2014(5):234.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3

观察多年快时尚服装品牌的产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特点。如UniQLo品牌,UniQLo是来自日本的服装品牌,其服装产品有典型的日本设计特点:服装款式简洁却不呆板。UniQLo的服装穿在身上,可以体现年轻人既活泼又有一丝成熟的特点。UniQLo服装的款式由于其简洁的特点,只有几种类型可选。为了避免简单、重复的问题,UniQLo的设计师在颜色、纹样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而这也成了UniQLo服装的一大特点。每个季度UniQLo新上市的服装都有很多颜色、花式、图样供人们选择,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UniQLo的设计方式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好处,由于款式只有几种,企业在准备物料时就可以尽量减少布料品种,而单一布料的数量又是庞大的,这无疑可以很好地节约成本。由于很好地控制了成本,UniQLo的服装在价格上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这种控制成本的方式又不会影响服装本身的品质。再看西班牙品牌ZaRa的服装。从服装的定价来说,ZaRa的价格比UniQLo更高一些,ZaRa主要依靠其设计和每款极少的库存让消费者为它买单。大批量的服装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少量的服装生产则可以满足人们另外一种需求——个性。ZaRa的服装设计感很强,而且每种款式在一家店里只有几件,卖完就没货了。这样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有效吸引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对于看重服装设计感的消费者来说,个性必定是他们在意的;而ZaRa的少量生产模式,使得生活中很少撞见同款的服装,这使得ZaRa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二是对于企业来说,少量的生产使得产品几乎没有库存量,资金就不会被压在库存中,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少量多款的模式,使ZaRa专卖店中的款式流动特别快,几乎每周都会有新款服装上市,每隔一段时间,店面里就会有新设计的服装款式,新颖的产品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ZaRa模式中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即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如此之多的新款服装。ZaRa有大量的设计师负责服装设计,其中有一部分设计师的工作就是长期在全球的时尚设计中心如米兰、巴黎等地关注最时尚的服装设计作品,然后对这些服装作品进行改进,变成ZaRa店中销售的服装。从商业角度来说,ZaRa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

二、快时尚品牌对于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服装设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所以服装设计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时刻关注市场,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中国的消费市场,有很多特点,如,普通人的消费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服装的性价比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中国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人们的审美水准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需要时尚的服装。基于前文对快时尚服装品牌服装设计的分析,快时尚品牌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有几点启示:

1.在服装设计中要注意控制成本。

在服装设计教育中,应当让学生在平时制作出真正的服装,而不是只在纸上或者电脑上画出一幅幅看似漂亮的服装设计效果图。只有在真实的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如何控制布料、各种装饰品以及人工方面的成本。

2.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做出多种多样的服装设计方案。

设计师要在一定的成本限制内做出多种服装设计方案,就要从服装的款式、颜色搭配、纹理图案、材料的质感等方面进行设计,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3.在服装设计中要学会借鉴,不能闭门造车。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4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讲,要想持续吸引参观者,不断迎合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陈列艺术设计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整体视觉效果,因此,对于陈列艺术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创新的主要特点

1.陈列艺术设计是展现博物馆文化的直接载体

在观众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其直观感受就是博物馆的陈列方式,所以博物馆陈列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观众的第一印象,可以说,陈列艺术设计是博物馆展示历史文化和自身研究水平的直接载体[1]。在陈列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陈列馆的主要展品、基本的场地条件、陈列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以及材料,还要对陈列所要表现的历史主题、运用的艺术形式等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形成完善的陈列艺术设计方案。陈列艺术设计要以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特性为基础,在考虑观众的艺术需求和审美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展现文物的风格、个性、特色,以陈列艺术设计为方式深度解读文物,从而让观众感受到博物馆的独特艺术审美和艺术风格特点,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享受历史文化带来的精神洗礼。

2.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没有规范的模式

在陈列艺术设计方面,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规范的设计模式,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设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博物馆展品陈列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并且每个博物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展现陈列艺术设计风格方面,每个博物馆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博物馆特色的方案[2]。根据不同地域的风俗情况和社会情况,陈列艺术设计都应该因地制宜,在了解当地观众审美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博物馆展品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迎合观众需求的陈列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在设计风格和形式方面很难出现相同的风格特点。

3.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风格是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之下,博物馆在陈列艺术设计风格方面都应该有其各自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迎合观众需求[3]。而高于一般水平的审美情趣和对博物馆藏品文物的精准释读,就是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想象力、控制力和表现力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应该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方面进行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对展品的静态展示,使观众在领略历史风貌的同时,能够联想到时代更迭,从而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使博物馆在陈列艺术设计创新方面表现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不断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二、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创新的主要对策

在陈列艺术设计创新过程中,博物馆应该首先立足实际水平,积极提升创新意识,吸收先进的艺术设计创新经验,集各家所长,最大限度吸引当地观众的观看兴趣。总体来说,博物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艺术设计创新:

1.创新过程中牢固树立形象意识

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来说,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时下较为流行的文化活动,其间不仅能够增长文化知识,欣赏古代艺术,而且还能有效的陶冶艺术情操,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提高审美水平的目的[4]。因此,针对观众的这些需求,博物馆应该在陈列艺术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以基本展品为设计起点,展现出鲜明的思想主题,用精湛的陈列艺术、先进的陈列方式,体现出高水平的展览艺术。同时,博物馆也应该意识到,陈列艺术设计是展示博物馆自身形象的重要平台,要想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高水平的展品陈列设计和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独特的艺术品牌,是博物馆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陈列艺术设计创新以精准解读文物藏品为基础

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不管采取哪种创新形式,其根本目的都在于吸引观众,提升博物馆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博物馆应该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以提升观众满意度为陈列艺术设计创新的原生动力。在此过程中,精准解读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应该以藏品为基础,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文物藏品的文化特质,设计出创新形式的陈列艺术。所以,精准把握文物藏品的文化特性,对于陈列艺术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者应该全面把握和理解博物馆的文化藏品特征,深刻理解文物藏品背后的历史发展,然后在进行陈列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尽量突出文物藏品的艺术性和历史性,采用创新的设计形式,让观众在观看文物藏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藏品背后的历史内涵,给观众以精神洗礼。

3.陈列艺术设计创新不能脱离地域文化特征

在进行陈列艺术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地域文化特征也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因此在陈列设计的表现手法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将其融入到艺术设计之中,结合当地文化特征,通过陈列艺术设计对文物的诠释,表达出当地历史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地域文化特点,从而设计出符合当地特点的陈列艺术。如果设计师在此过程中忽视地域文化这一因素,博物馆在陈列方式上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可能博物馆已经认为进行了有效的艺术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形式并不符合地域特点,人们在走进博物馆以后,不会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6]。所以,在陈列艺术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征,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带来的不同感觉,从而达到预期设计目的。

三、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创新的具体体现

1.树立精品意识,实现设计创新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博物馆的内部装饰设施十分陈旧,根本无法满足陈列设计创新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审美需求的急剧提升与不够先进的陈列设计思想之间产生了矛盾,在陈列展品的过程中还一直沿用传统的陈列方式,缺乏创新性和艺术性,观众很难在观赏的过程中获得文化体验,这也是当前绝大多数观众不愿意去博物馆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博物馆的这一困境,树立良好的陈列设计特色是非常重要的,而陈列艺术风格的创新,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意蕴是创新的基础,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从博物馆的建筑环境,到陈列方案的设计和选择,都应该体现出陈列设计特色,文物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先进的陈列表现形式,将博物馆陈列形式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形式,从而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深入挖掘文物藏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一直以来,博物馆不能吸引观众,除了设施陈旧,理念落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陈列艺术设计观念陈旧,缺乏创新能力[7]。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首先是由于落后的管理机制,博物馆在管理过程中一直固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没有主动去了解观众的实际诉求,因此在服务提供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要想从根本上实现陈列艺术设计机制创新,博物馆首先应该积极与观众进行沟通,然后结合博物馆实际条件水平,根据观众的实际需要进行陈列艺术设计,深入挖掘文物藏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采用多种表现形式,精准解读,生动诠释文物背后的故事,就是陈列艺术设计手段创新的体现之一。同时,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博物馆在陈列艺术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特点,然后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实现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升级。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5

摘要:目的拓展速生改性杨木家具设计思路。方法在分析家具设计的材料应用和家具设计中体现同构特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速生改性杨木特性与家具设计的关系,提出一种将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同构创新思路,并进行速生改性杨木家具设计创新性实践,包括仿生和简欧两大同构元素的确定、具体设计产品的应用举例与特点分析。结论将“仿生”和“简欧式风格”结合,在改性杨木家具设计中应用可行,并为家具设计新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性杨木;同构思维;家具设计;仿生与简欧风格

2015年我国家具总产值约1300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近15%,其中,木制家具产值为5000亿元,比2014年增长10%左右。在我国实木家具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到全球天然林木材资源紧缺的现状,开发人工林低质木材资源,代替优质珍贵木材资源,用于家具制造十分必要和急需。材料是构成家具的物质基础,是家具设计的载体,所有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材料的应用上,材料的变化和创新,对家具结构、造型、工艺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家具用材与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将家具材料同设计融为一体[1],因此,对改性杨木用于家具产品的研究,除了满足家具基本结构功能要求外,设计方法的创新也是一种新途径。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速生改性杨木特性与家具设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同构创新思维,进行速生改性杨木家具设计实践,以拓展速生改性杨木家具设计思路。

1家具设计中的材料应用

1.1家具材料对家具设计的影响

1)材料是家具设计的基础。家具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材料、功能、结构和工艺、造型和表面装饰等,材料是构成家具的基础,也是设计的基础。材料以自身的科学性、外观性、经济性而影响家具设计[2],并通过材料构造、色泽、肌理和质感来表现。同时,材料的发展也使得家具外观造型更加多样化,家具的表面特性需要依附材料和工艺技术来体现,设计的最终产品是通过材料将创意的具体化。家具设计的变化与发展同家具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2)设计能促进材料的发展。设计是一种创意和思路,材料是一种物质形态,设计家具就是将创意和思路通过材质本身性质来体现,材料是设计思想的媒介物质。在家具创新设计过程中,须重视新材料潜力的发掘和应用,只有用好了新材料,设计灵感才会油然而生,因此,材料是家具设计的基础,设计又能促进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1.2改性速生杨木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速生杨木的主要特点是速生丰产,由于受到速生材物理力学性质及木材纹理等限制,容易开裂、变形、尺寸稳定性差等[3]。同时,密度低、材质软、变异性大等特点,当前主要用在户外产品和地板等领域,直接用于家具和室内产品还比较少,通过改性处理后用于家具制造,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因此,对改性杨木生产家具产品的研究,既能解决人工林低质材高效利用的难题,又能开发高附加值实木家具新产品,符合材料与设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从制造的角度,采用改性方法增强杨木的力学性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从设计创新的角度,来适应改性杨木的特性,研究的不多。如何从产品造型艺术上设计出符合改性杨木材料特性的不同造型语言,对拓展家具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

2家具设计中体现的同构特性与设计过程

2.1同构思维的内涵

同构思维的设计方式,可以理解为运用同构联想来发现事物间的相互关联性,建立事物之间的同构对应关系[4]。在家具创新设计中应用这种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同构思维在家具设计过程中,可将某一个对象或对象的某一部分外形,在考虑这个形象带给人的整体感受性后,在不够破坏产品原有结构功能的同时,与家具中某一个部分通过实体的改变,从而做到从形到神的转化。应用同构思维的家具设计,即要把握好同构程度,做到保留对象与产品共同点的同时,又要维持产品自身的独立性。

2.2家具设计中体现的同构性分析

如何捕捉创意灵感并转化为产品是设计实务的核心要素,创新设计的过程即为寻找事物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即能够产生同构的形式符号[5]。

1)材质同构。好设计会将材料质感特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新材料产生新的产品风格,新产品风格又体现新的材料特性,因此,新产品的出现是以材料发展为前提。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将产生新的家具品种、风格及不同外观效果。速生改性杨木与天然木材不同,改性杨木家具要想使人们能够认同,在进行设计时,除了从造型上创新外,可采用与天然木材混搭的形式,将家具强度要求高的部位采用硬质天然材,而结构要求不高的次要部位可采用改性杨木,从而形成材质上的同构。同时,也可考虑异质同构的手法,采用除木材外其他材料进行综合搭配,根据产品设计中表现目的和使用方式,考虑人的心理感受和使用方式的质地改变,打破常规材质的搭配方式,进行变化搭配。

2)形态同构。形态同构是指物像之间形态造型上的相似性,即通过寻找物像与产品形态之间可能存在的形似的视觉元素,把物像的形态特征在家具或构成家具的某一个零部件上进行表现。形态同构的特点在于把不相关的事物通过形态分析与抽象,找到不同形象与家具表现形式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点,形成合理的形态同构关系,从而进行家具设计形态。

3)功能结构同构。为寻找事物自身结构和功能与目标家具产品结构和功能上的同构关系,直接把握事物造型结构或某一特征嫁接到家具产品中,从而产生家具设计创意。此方式的关键在于提炼事物结构特征要准确,并与家具产品的功能相契合。将同构特征向家具产品结构的转化,并非对原结构概念简单的复制,而是升华和提取的再创造过程。

4)关系同构。关系同构实际上指成套产品或系列产品之间存在某种结构关系,从而形成关系同构。现代家具设计中都是一整套家具的形式存在,产品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于从单一家具产品与事物的同构性远远不够,因此,应把握成套或系列产品间各要素关系,形成系列产品间的关系同构,使得设计的家具产品更具有整体性。另外,在进行关系同构时,还应考虑产品的最终使用目的,与使用对象的关系,如衣柜与衣服、餐桌与餐具关系等。

5)意境同构。家具产品往往都是通过形来表现意,单纯脱离形而表意的家具一定不是好设计,意有赖于形态的传递,形则依赖意赋予活力,因此,家具设计中,应尽量将所要表达的设计意义体现到产品中,即利用同构的手法先确定家具产品的“意”,然后利用形表现出来。意境同构表现手法偏重于对事物含义的联想,通过对“形”的感受而被唤起情感思维。形和意间的关系并不限于一一对应,一形可多义,一义也可多形。

2.3同构思维的家具设计思路

依据上述同构思维分析,在进行家具创新设计时,其核心是将材质、形态、功能结构、关系和意境等方面同构的融合过程。

3同构思维在改性杨木家具设计中开发实践

3.1同构元素的选定

1)仿生设计。仿生设计主要有具象仿生、抽象仿生、功能仿生、结构放生和材料仿生等形式[6]。在家具创新设计中多以抽象仿生为主,结构仿生为辅的手法,做到对仿生对象外形上的概括和理解,从而提炼出一些抽象元素,并将这些抽象元素加以应用转化,做到形似和神似[7]。同时,造型上可融合仿生对象特点、结构上取材自然的巧妙结构,通过模仿其内在结构特征并加以改善,应用在家具产品中,使家具产品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仿生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可将设计融自然中,体现家具与自然间的亲和力。仿生家具设计过程,首先需确定仿生设计的可行性,即需要综合分析所要设计的对象是否符合仿生方法[8];然后再确定仿生设计的具体办法(即确定局部还是整体的仿生),模仿生物的类型和模仿生物的形态、装饰或结构等特征,抽象仿生和结构仿生以及是否组合仿生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关元素进行细化和简化设计;最终进行仿生设计评价。

2)简欧设计元素。简欧家具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9],以自然界的天然木材为主,健康环保,体现绿色自然的材料特性;装饰上简约大方且充分发挥材料本身色泽上的优点,朴素,装饰简单;造型上生动大方且符合生活需要,充满现代风情,自然清新;功能上讲究舒适经济。家具富有浓厚的人文特色,是现代家具的典范[10],从家具中传达出的温暖舒适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使人产生对自然的遐想和憧憬。同时,其注重细节、结构独特,虽然没有过于复杂的设计,但是在细节上总有其独到之处。如家具的线条造型十分考究,每个零部件之间曲线的启承传合都自然流畅,造型变化自成一体,比例恰当,对于曲线的应用更是突出了家具造型的优雅。

3.2同构思维在改性速生杨木家具设计中实践举例

1)设计实践。依据上述分析,笔者选用“仿生”和“简欧”两种元素作为同构思维对象,应用改性速生杨木进行家具创新设计。仿生设计对象选取外形优美又有深刻意蕴的两个形象鸟和花,见图2,将鸟轻盈与灵动的动态感、外型上流畅的线条轮廓和纤小的体积应用在餐椅家具设计中。

2)基于同构思维的改性速生杨木家具设计特点分析。依据上述同构思维的内涵,结合本设计中简欧和仿生两天元素,其设计特点分析如下。材质同构上,本设计主要以改性速生杨木为主,但在椅子设计中加入灰色的软包材料,既丰富了色彩,又增加了座椅的舒适性,体现了木质材料与软包材料同构。形态同构上,将花所体现绽放时的静态美,通过简欧式餐桌来表现,体现朴素和清新自然的感觉。采用鸟羽翼造型模仿餐椅扶手,鸟颈部和头部模仿靠背,椅腿向外扩张的造型带出整件家具动感,使椅子看起来像一只正在振翅的鸟。功能结构同构上,在结构上可与现代实木家具的结合方式相仿,通过榫卯连接。考虑改性杨木的特性,一些比较长比较复杂的零件如靠背、前腿、扶手和后腿等,就通过拆分成小的部件通过圆棒榫或直角榫连接。为了与整套家具的曲线感相融合,选择圆形作为桌面,中间3根椅腿向外舒展,形似花朵扎根于泥土,看上去稳定而安静,而在椅腿上加入向外伸展的3根支撑,一方面从结构特征上可以使桌子看上去更加稳固,另一方面也为了营造出花朵特有的“绽放”之感,适当的弯曲造型更加增添了“花朵”的柔美气质。关系同构上,鸟和花这两个形象在提炼元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曲线线条,是本次设计的关键所在,鸟的灵动、花的优雅及鸟的曲线复杂多变恰当地应用到设计中,呈现出仿生对象所应有的视觉感受。意境同构上,花和鸟的融合历来都是一副美丽的画卷,而桌和椅的简欧与仿生的结合,通过曲线造型的应用,纤细灵活的部件,更能突出餐椅家具造型的轻,使两件家具融为一体,同样呈现一副画卷。

3)设计作品与杨木改性材料的联系。本设计实践中,结合速生改性杨木的特点,将速生改性杨木的特性充分融合到设计中,同时考虑杨木柔和细腻的触感,舒适自然,且贴近自然,体现出纹理优美的特点。采用同构思维的方法将仿生设计与简欧设计结合,将仿生设计方法中的抽象仿生应用在简欧家具设计中,更加贴合简欧家具简洁清新的气质,做到对仿生对象的简化和提炼,避免了具象仿生直接模仿的复杂和繁冗,色彩上采用了速生改性杨木的原色,体现了速生杨木自身的自然美感。

4结语

随着人们对家具审美要求的提高,家具造型越来越多元化,“仿生设计”由于其丰富多元的创造性元素的存在,广泛应用于家具设计,同时,崇尚自然的简欧家具也是近年来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形式,如何将“仿生”和“简约而不简单的欧式风格”结合,成为近几年家具设计新的表现形式。但由于仿生式样的多样性和不同特点,带来家具产品的零部件也会多样化,其复杂性的零部件将会给工艺技术带来新挑战,如何采用新工艺和新结构,使得仿生造型的简欧式家具产品得以实现并进行工业化生产,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本文在研究改性杨木这种新型材料性能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同构思维的仿生简欧餐桌椅设计,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和尝试,为家具设计新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彭文利.家具材料与设计的关联性的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学院,2005.

[2]吴智慧.家具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3]杨子倩,吴智慧.改性木材用于实木家具的构造特征与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14):10—14.

[4]李颜妮.同构思维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05(2):122.

[5]郭晓宁,陈虹.创意小产品中的同构思维浅析[J].上海工艺美术,2007,94(4):37—39.

[6]马泽群,苟锐,黄强苓.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困境及策略[J].包装工程,2013,34(2):111—113.

[7]杨艳红,孙景荣,陈永贵.浅析休闲家具中的仿生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6):168—171.

[8]刘青春,何霞.产品仿生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06,27(2):194—196.

[9]李英.北欧家具设计的审美特征[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1):36—38.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6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时代性;风险性

所谓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进行的具有一定价值成果的首创性建筑设计活动。公共建筑则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体育建筑、通信建筑、交通建筑等)。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已经成为建筑领域重要的研究范围。我国在2011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城的日益推进,大量的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公共建筑具有投资大、影响大的特点,或是标志性建筑,或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的意义。

一、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所具有的特征也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它应该具备时代性、首创性、风险性、地域性和标志性。

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首先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时代的不同对公共建筑的功能要求也不同,因此公共建筑首先应该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目前处于数字建造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网络科技、电脑辅助制造、虚拟实境和互动科技等数字化的生产方式是影响建筑创新的关键技术。不仅如此,多项整合为混杂式设计和参数化设计对建筑的创新亦影响深远。数字建造时期的时代特征对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要影响体现在:设计构思虚拟化、建筑形态数字化、建筑使用智能化。

2.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首创性与风险性特点

公共建筑的首创性包括两种形式:设计一种全新的公共建筑或者对已经的设计进行改良。创新往往与风险并存。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性包括技术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和文化性风险。技术性风险是指其他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建筑设计的成果需要相当的时间,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风险是指公共建筑具有投资高、周期长、设计难等特点,使得经济上具有不确定性。文化风险性是指公共建筑能否与大众的审美、文化相和谐,能否与当地的文化历史融合共赢。

3.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标志性和地域性特点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标志性是指每一次公共建筑的创新过程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其成果标志着公共建筑的发展里程。地域性是指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而是要受到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民族都会有不用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以上因素都使得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地域性特征。

当然公共建设设计创新除此之外还应具有价值性、相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二、公共建筑创新设计的关键

1.功能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

功能的合理性是建筑最基本的内容。建筑功能创新是指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可以分为内部空间功能和外部环境功能。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创新具体表现为:引导精神的意境空间,即建筑所要达到的美学效果和审美效果。吸引人流的行为空间,即从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手,通过研究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现代公共建筑应功能的适应性和复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体现为一种多层次的动态开放系统。公共建筑设计的外部环境功能,体现为其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要承担起城市功能的义务,要展示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城市形象、历史和地域文化等。

2.形态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外在表示形式

建筑形态包括建筑的形式和情态,建筑形态的设计创新包括界面形态创新、形体形态创新和空间形态创新。

(1)建筑界面是限定建筑空间的边界要素,是内外空间临界处的构件组合。建筑的外界面的形态往往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的第一感受,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形态,公共建筑的外界面形态目前主要有图像化、多层化、结构化、轻盈化的界面形态、每种形式有各有其优点。建筑要根据其功能的定位不同,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艺术特征。

(2)形体形态创新。建筑形体指建筑的整体形状构成,是展现建筑艺术美感、实现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筑的形体形态主要包括大众化的形体形态(娱乐形体、融合形体、几何形体)和符号化的形体形态(类型符号、地域符号和历史符号)和数字化的形体形态(数字化为工具的形体、数字化为主体的形体)。各种形体形态亦有其优缺点。

(3)空间形态创新。主要是指多元化的空间要素和灵活化的空间形态。公共建筑的外部形态向多元、人性的方向发展,现代的建筑技术,已经可以使公共建筑的空间不在受到结构的束缚,而是全力表达空间所要表现的精神形式和空间形态。

3.技术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保障

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包括建筑结构的更新、生态技术要求和新老材料的开发,促使建筑师不断的进行建筑技术设计的创新。这些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在根本上解决的公共建筑设计中所面临的功能和形式问题。公共建筑设计技术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结构技术创新、生态技术创新和材料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并不是凭空的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时代的大背景前提下,综合考虑地理、历史、人文都多方面的因为,并融入了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章蓓蓓.成虎.毛龙泉.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体系研究.现代城市研究[J].2011(07)

[2]邵韦平.吴晶晶.从高效益角度看待当前我国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节约问题.建筑学报[J].2007(12)

[3]任怀新.杨维菊.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研究.工业建筑[J].2012(02)

[4]董永禄.刘南山.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理解.山西建筑[J].2009(05)

【摘要】公共建筑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是公共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共建设的设计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时代性、创新性与风险性、标志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公共建筑的创新设计的关键是要围绕功能设计创新、形态设计创新和技术设计创新等三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时代性;风险性

所谓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进行的具有一定价值成果的首创性建筑设计活动。公共建筑则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体育建筑、通信建筑、交通建筑等)。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已经成为建筑领域重要的研究范围。我国在2011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城的日益推进,大量的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公共建筑具有投资大、影响大的特点,或是标志性建筑,或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的意义。

一、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所具有的特征也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它应该具备时代性、首创性、风险性、地域性和标志性。

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首先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时代的不同对公共建筑的功能要求也不同,因此公共建筑首先应该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目前处于数字建造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网络科技、电脑辅助制造、虚拟实境和互动科技等数字化的生产方式是影响建筑创新的关键技术。不仅如此,多项整合为混杂式设计和参数化设计对建筑的创新亦影响深远。数字建造时期的时代特征对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要影响体现在:设计构思虚拟化、建筑形态数字化、建筑使用智能化。

2.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首创性与风险性特点

公共建筑的首创性包括两种形式:设计一种全新的公共建筑或者对已经的设计进行改良。创新往往与风险并存。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性包括技术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和文化性风险。技术性风险是指其他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建筑设计的成果需要相当的时间,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风险是指公共建筑具有投资高、周期长、设计难等特点,使得经济上具有不确定性。文化风险性是指公共建筑能否与大众的审美、文化相和谐,能否与当地的文化历史融合共赢。

3.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标志性和地域性特点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标志性是指每一次公共建筑的创新过程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其成果标志着公共建筑的发展里程。地域性是指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而是要受到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民族都会有不用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以上因素都使得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地域性特征。

当然公共建设设计创新除此之外还应具有价值性、相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二、公共建筑创新设计的关键

1.功能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

功能的合理性是建筑最基本的内容。建筑功能创新是指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建筑设计的功能创新可以分为内部空间功能和外部环境功能。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创新具体表现为:引导精神的意境空间,即建筑所要达到的美学效果和审美效果。吸引人流的行为空间,即从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手,通过研究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现代公共建筑应功能的适应性和复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体现为一种多层次的动态开放系统。公共建筑设计的外部环境功能,体现为其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要承担起城市功能的义务,要展示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城市形象、历史和地域文化等。

2.形态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外在表示形式

建筑形态包括建筑的形式和情态,建筑形态的设计创新包括界面形态创新、形体形态创新和空间形态创新。

(1)建筑界面是限定建筑空间的边界要素,是内外空间临界处的构件组合。建筑的外界面的形态往往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的第一感受,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形态,公共建筑的外界面形态目前主要有图像化、多层化、结构化、轻盈化的界面形态、每种形式有各有其优点。建筑要根据其功能的定位不同,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艺术特征。

(2)形体形态创新。建筑形体指建筑的整体形状构成,是展现建筑艺术美感、实现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筑的形体形态主要包括大众化的形体形态(娱乐形体、融合形体、几何形体)和符号化的形体形态(类型符号、地域符号和历史符号)和数字化的形体形态(数字化为工具的形体、数字化为主体的形体)。各种形体形态亦有其优缺点。

(3)空间形态创新。主要是指多元化的空间要素和灵活化的空间形态。公共建筑的外部形态向多元、人性的方向发展,现代的建筑技术,已经可以使公共建筑的空间不在受到结构的束缚,而是全力表达空间所要表现的精神形式和空间形态。

3.技术创新是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保障

公共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包括建筑结构的更新、生态技术要求和新老材料的开发,促使建筑师不断的进行建筑技术设计的创新。这些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在根本上解决的公共建筑设计中所面临的功能和形式问题。公共建筑设计技术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结构技术创新、生态技术创新和材料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并不是凭空的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时代的大背景前提下,综合考虑地理、历史、人文都多方面的因为,并融入了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章蓓蓓.成虎.毛龙泉.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体系研究.现代城市研究[J].2011(07)

[2]邵韦平.吴晶晶.从高效益角度看待当前我国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节约问题.建筑学报[J].2007(12)

[3]任怀新.杨维菊.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研究.工业建筑[J].2012(02)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7

1.1独特的艺术专业招生制度,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设计艺术专业招生特色,延续传统的选拔制度,主要以素描,色彩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由于考生生源的原因,大多数高等院校招生并不以创新思维为特点作选取依据;另一问题,艺术设计专业考生文化的差异,在思维的创新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艺术招生问题制约着专业人才素质的形成。

1.2根据我国教育培养特色,艺术专业大学生习惯性思维问题

针对我国小学、中学、高中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特点应试能力远远高于创新能力。设计艺术专业大学生往往在做一些创新设计作品时,难以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提炼创意。产生此问题的原因:“a,经常被固有的思维方式困惑;b,难以找到科学的方法解决创新问题;c,如何发挥个人长处去创新设计等问题。”面对着这些思维问题,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体系,对于文化产业,高等院校,学生都有着明显的益处,这也正是本论文撰写的初衷。

根据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每项设计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艺术类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现象,很多专家学者列举出很多不利的现象,导致很多专业被打入就业“冷宫”。根据沈阳新闻网2014/10/14日的报道中了解,“辽宁省各高校7个专业就业老大难其中5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艺术设计学、表演、广告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生自身——“不懂得设计创新”。根据教学反馈,各院校对大学生创新思维体系建立不完善,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懂创新”。艺术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应根据教学特色,建立有特点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在设计创新上的思维局限。

2.创新思维在国外教育的重视情况

2.1创新思维体系在美国教育的发展

美国十分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一类的课程,不仅在大学开设,就连中学,小学都有相关课程。他们始终相信“手艺有可能因为先进技术的出现而遭到淘汰,知识有可能因为不断爆炸而变得老化,唯有充满创意头脑永远不会枯竭,忠实地为我们出谋划策。”例如,1936年,美国通用公司为职工开设《创造工程课》;1953年奥斯本提出《创造性想象》轰动全球;随后60年代以后,出现几十个创造,创意研究中心。创新思维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创造发明活动,对美国的经济起到助推剂的作用。

2.2日本对于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为重视

日本不仅针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人员开设专门的创新思维培训,并且在幼儿园课程中,也加入一些创造性思维的课程。例如,1974年,小林由树子女士创办了“日本创才学园”,致力于幼儿的创意技能,创造性开发教育。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日本培养21世纪具有高智力、高创造力的高级优秀人才。

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助推剂的作用根据《2013-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阐述内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智慧,知识,创意和灵感在特定的行业的物化表现”。针对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创新思维体系”凸显重要。它是从根本上解决思维拓展问题和创意提炼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创意方法可为文化产业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3.2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在高等艺术学院的重要性

创意思维也称作创造性思维,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对问题新颖的阐述。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败。大学生经过四年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根据实际教学反馈,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忽略设计前期调研”、“设计目的不明确”、“不会对主题进行创新性创作”等问题。学生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但这样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不利的想象?如何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高等艺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点,建立独特的创意思维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3.3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满足文化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创新”是每项工作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财富。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可以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建立完善的创新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范围,改良学生固有思维模式[1]。

4.创新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思路

4.1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4.1.1创新思维前期准备阶段——理性分析设计题材内容,明确设计创作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章节训练明确创作方向,寻找适合的创意表达切入点,避免设计创意作品与设计需求不符合;另一方面,通过此阶段,改善大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点对点”思维模式。(备注:此阶段专业教师要避免学生加入个人观点,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设计需求。)

4.1.2创新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完成“感性思维的清晰性”和“理性思维的逻辑性”。感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想法”多元化为主,专业教师应限定时间,启发学生思维联想,训练大学生对“创新想法”的敏感度,逼迫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下阶段的训练内容提供丰富的创意依据[2];理性思维的研究内容以“创新思维”逻辑性为主,并以明确的“设计目的”为参照,深入分析的创意是否与“设计目的”相吻合(备注:专业教师应对学生讲授“创新想法与创新思维的区别-想法是感性的,创意是理性的”)。

4.1.3解决创新思维困惑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内容对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增添设计作品亮点。解决创新思维困惑是课题的难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解决能力;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习惯思维模式进行突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延续,从而达到创新能的提升[3]。”

4.1.4创新思维最终验证阶段——验证最终创意成果,是否准确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验证阶段是创新思维体系的亮点,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对创意进行好坏的甄别,使大学生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进行反复的考虑才能够实现。

4.2以“大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实践群体,使创新思维体系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艺术院校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大二”学期,主要接触专业基础课。正式创新思维体系课程介入的最佳时机,故选择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作为创新思维实践群体。在实践过程中,艺术院校可依据专业的培养方向,有目的性地加入学科特色。如:“环境设计方向可加入空间思维领域;视觉传达方向可以加入图形创作思维领域;产品设计方向可加入仿生学思维领域等”。

5创意思维体系研究基本方法

5.1创意思维前期准备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1.1明确设计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设计题目的理解,准确掌握设计作品目的。避免学生产生思维误区,错误制定目的方向。

5.1.2根据设计目的,寻找设计切入点。根据设计目的理解,找到最佳有效信息传达方式。此阶段教师应避免学生的设计切入点过于单一,应多元化。

5.1.3有目的性的借鉴作品,根据已完成“设计目的和切入点”,此章节让学生大量寻找可借鉴的设计作品,争取让学生产生创意兴奋点,为下一阶段作下感性铺垫。

5.2创意思维中期拓展阶段分为三个研究方法:

5.2.1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需要学生根据上一环节对设计目的感性理解,在特定时间内发散联想并记录所有内容。(备注:教师应启发学生多元化进行联想,避免联想内容相似)。

5.2.2根据联想内容进行有目的性取舍和提炼。此环节以“设计目的和创意切入点”为依据,教师要求学生对上一环节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并发掘最佳创意表达方式。

5.2.3根据已提炼的创意,进行从“文字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换。此环节应指导学生,多样性地表达视觉语言。如:“摄影,手绘表现,电脑制图等”。避免学生只选取同一种表达方式,失去创意思维体系多样性特点。

5.3解决创意思维困惑研究方法

此阶段作为创意思维体系难点部分,多数大学生在创意思维进行提炼时,往往会遇到创意思维困惑。主要现象为:“a.无论怎样努力创新,最终都不会得到满意的创意表达方式;b.运用很长时间进行深入创意,但始终无法突破思维局限。”针对此现象,教师应果断提醒学生把思维方式返回原点,回想最初分析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记入的创新想法和理性的创意提炼。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回顾创意初衷,确保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4创意思维最终验证研究方法

学生要分析:“创意是否清晰表达最初的设计目的;设计切入点是否准确,巧妙”。以提问的方式验证创意思维的合理性。

6建立科学的创新思维体系,对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依据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8

关键词:现代设计;传统图案艺术;应用

传统图案中不仅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还蕴含着民族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习俗,也是我国劳动人们几千年的劳动结晶。中国传统图案包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创作和丰富经验积累,它既是物质的体现,又是精神的反映,没有传统美学的修养,所反映出来的现代设计会显得黯然无色,吸收中国传统元素的精华,把它与现代设计手法相互结合,才可以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装饰艺术仿佛是个图标,在这个图标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绝对艺术意志独特的和固有的东西。图案作为装饰艺术的基础,它积累了几千年古人的创作审美经验,在衣、食、住、行等领域,从美学的角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素质。现代平面设计受到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思想,审美情趣,独特风格的影响,把文化内涵和传统图案相互融合,更好的体现了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传统图案在建筑、纺织品、器物等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格式、韵律。在现代设计中,将传统图案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可以凸显出设计的创新与独特性。不仅可以让染感受到传统图案艺术的神韵,还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并且能够对传统图案艺术进行理解、继承与发扬,其也是现代设计水平提升的一个关键。因此,需要在现代设计中重视传统图案艺术的应用与研究。

一、传统图案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主要指的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其也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促进发展的一种活动。根据审美与创作形式来分析,传统图案艺术与设计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传统图案的审美观是设计者了解并获取传统文化精髓,并促进设计水平提高的重点。在世界著名的设计领域中,丹麦与日本的设计比较注重运用本国传统民族的文化,借助传统图案艺术来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优秀的、创新的设计均需要建立在传统的艺术与文化上。另外,国家设计艺术的良好发展必须要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创作背景,以便确保设计与文化更加紧密的结合。艺术设计的时候,不仅可以为人们创新物质生活方式,还可以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这就需要将传统的文化转换为现代的语言形式,并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来,转换成特定的设计符号,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1]。

二、传统图案艺术形式

1、传统图案的构成形式

首先,多样性与统一性。传统图案主要是在统一中变化着,并且在变化中统一而形成的。变化指的是传统图案组成部分的差异性,而指的是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性与一致性。例如,在二方连续图案中,主要是通过条理性腔的排列形式进行不断的重复一个基本元素来形成的图案。而不同的排列形式,体现出传统图案的多样性,从而使得图案更加具有观赏性。其次,条理与重复。在传统图案中,大多数是通过有序的排列形成的,以点线面形成一定的规律,适当的增加色彩明暗、浓淡、冷暖效果,构成不同的传统图案,通过条理性的排列与不断的重复来构成图案。另外,对称与均衡。传统图案中,比较常见的构成形式为对称与均衡,其主要体现出图案的平稳、庄重、安静等美感。在二方连续图案中,对称是重点构成形式,均衡是相对的平衡,能够展现出图案的协调性,从而达到了视觉效果上的统一[2]。

2、传统图案的变化形式

首先,去繁处理。将繁琐的形象中对图案造型或构图造成一定影响的部分,需要去繁处理,尽量简化、提炼,以便对图像进行高度的概括。其次,夸张。传统图案中,部分图案主要通过对自然形象中的具有典型特点与代表性的加以夸张处理,以便确保图案更加具有装饰特点。再次,组合处理。将不同形象、规律的自然形象组合在一起,并结合美学的特点,形成丰富的传统图案,具有较强的造型感与想象力。另外,寓意处理。将一定的含义赋予在自然或抽象的形象中,并在传统图案的形象上进行塑造。或者将某种情感或者愿望寄托在传图案上,象征某种意义。

三、传统图案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化简

将传统图案艺术应用到现代设计中,需要对其古意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以便让更多的人理解与接受。传统图案经历的年代比较久远,具有典雅的风格,且内涵较深,并通过现代设计观念,对图案进行精简,保留其原有的寓意,促使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中,五个福娃的设计,就是将传统图案应用在现代设计中的最好体现,其中将我国传统的图案进行精简处理,以简单、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将传统图案以全新的形式展示出来[3]。

2、中西结合

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元素来设计,可以充分借助传统图案以及西方图饰的特点来进行现代设计。将上述两者完全的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合理的组合与色调处理,自然的呈现出另一种意境。例如,在即将到来的猴年中,各大品牌设计均结合猴子的特点来设计产品。在海瑞温斯顿自动腕表设计中,加入中国十二生肖“猴”的元素,将表盘的背景设计为一只正在攀爬的猴子,并将猴子的图案以剪纸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其充分体现出中西元素的相互融合。

3、充分运用传统色彩

色彩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民族色彩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民族文化史上,记载着民族精神的全过程。在现代语境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和家具设计等设计种类,已经成为传统色彩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将传统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纳入到人们的生活。在传统图案中必不可少的是传统色彩的运用,在现代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借助传统图案的色彩来设计,以便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明星范冰冰曾参加电影节穿的龙纹礼服设计中,运用了传统的黄色、青蓝色等,并结合我国传统的龙纹图案,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复古的美感,不仅具有传统图案艺术美,还具有时代感,从而展现出独特的美感,而这件礼服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四、总结在现代设计中,传统图案艺术是其基础与资源,传统图案的审美思想以及造型方法等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元素。将传统图案融合与现代设计中,可以促使现代设计更加赋予传统特色的美感与独特的时代感,不仅可以提高现代设计水平,还可以弘扬我国传统图案艺术与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晓春,.现代设计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3,32(18):287-288.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9

海报是通过图片、文字、色彩等元素构建而成的艺术品,是大众信息的传媒方式和视觉传达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元素的搭配和变化,海报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和新的创意。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构思动态交互海报,并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之达到互动的目的。以此为基础,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将美学、交互方式与人的视觉高度融合的“动态海报”新理念,进而预测了未来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形式美法则;交互方式;视觉感

一、引言

近年来,“动态交互海报”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动态交互海报的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企业宣传、产品展示、公益广告都会与其关联。尤其是伴随着交互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关注作品与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体验感受,因而将设计创意重点投向了人的感受,其目的不仅仅要在视觉上吸引观众,更多的是要在触觉、嗅觉等感官及大脑的联想力方面左右观众。如此设计就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活力满满,就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震撼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进入人类大脑的信息约有85%来自眼睛、10%来自耳朵,余下的5%则来自其他的器官[1]。这就证明人的感官反应不再停留在视觉方面,而其他的感觉也起到了协助作用。毋庸置疑,具有交互性质的动态设计产品更能扩大观众的愉悦感及其审美能力。因此,这种以视觉形式美法则为基础并且加入了“动态交互性”元素的设计理念所形成的艺术品,就可以定义为“动态交互设计”。动态交互设计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是海报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基于此,本文拟从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入手,扩展至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将两者对比,借以考察新的设计方法,进而以相关的动态交互海报作为案例,对其中关键性的设计思维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预测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前景。

二、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中国的“海报”最早问世于上海。它是伴随着商业活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至今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向大众介绍某一物品、事件的属性;海报也是从视觉传达中派生出来的平面设计形式与信息交互传达相互结合的产物[2]。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报是以形象化的语言和艺术美的形式传递信息并作用于大众的一种工具[3]11。

2.特点

(1)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是人情感的瞬间产物。海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固有媒体制约下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在顷刻间就能够抓住人的视觉感受,并且让其迅速理解具体的内容。根据“视觉停留”理念,其含义为人的眼睛在观看某种物体时,停留时间的长短,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都能够给人的大脑记忆系统留下深刻的印象[4]。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度和高频率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据研究,人的视觉接触物品的时间正在逐步缩短,而在海报上停留的时间也在成正比例的减少,因此海报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吸引人的眼球,并尽可能地延长其停留的时间。

(2)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传统海报的制作是没有方法限制的,也没有大小、尺寸等的统一规定。也就是说海报可以让设计师随心所欲,既能设计巨幅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而且在制作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丝网版画印刷、手绘形式、摄影形式或者借助计算机软件。海报的制作在空间上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途径以实施设计,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海报制作手法的多样性也证实了海报设计的包容性,即根据不同的手法与所使用的元素将视觉属性中的颜色、形状、位置等进行组合与设计,最终以图形或图案的形式阐述相关的内容。利用视觉暗示和启示的手法将信息传达给大众,使大众的心理行为与海报的视觉目的高度配合,这也是传统海报的特点之一。

三、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动态交互海报对观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中展示的“设计之变——动态交互海报”提升了整个展会的观赏价值,使会场充满了新媒体的艺术气息;因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随时随地地体验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之变”展览充分证明动态交互设计为人的视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创新。这种将图形、图案有机结合的设计,通过声音以及画面的不断变化,产生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故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动态交互海报已然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达手段,它可以极大地增强人们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心理的需求,使动态交互设计拥有了最为广阔的前途。

1.定义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现形式也从传统的二维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融入现代科技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三维立体化形态[3]17。所谓的“动态交互海报”是借助强烈的动态和具有交互性能的画面而引发人的注意力的一种海报形式,其图形、图案和颜色通过“不断运动”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的新的画面,既能迅速吸引人的眼球,更能唤起观赏者的思考直至高度交互。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容易地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让其产生兴趣,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对动态交互海报认真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2.特点

(1)设计元素的变化具有方向性。孙辛欣在《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中指出,“方向运动指代的是物体从起始点到最终点的位置,其中位移的趋势称之为运动走向,其运动方向有着多样性,指示性和隐喻性。”[5]这一特性也适用于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也就是说,在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中,设计元素的动态变化控制着整个画面的节奏,设计元素在方向上的变化是信息传达必须依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向性是一个变量,所以在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中,针对图形形状,方向性变化就成了一种传达矢量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使设计作品更趋向于统一化、科技化,能与观者的心理活动紧密契合。

(2)图形变化的交互性。图形不仅仅在包装、广告等设计中有着特别的作用,在如今的新媒体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图形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既包括格调、风格和品牌信息的传达,也能使图形所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晰化和更具可读性。图形的变化是信息传达的一种方式,观者对图形或图案变化的理解经过大脑的加工,其所得到信息的这一过程称之为“图形变化的交互方式过程”。图形变化的交互性是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统一的向众多的观者传递动态的交互变化的表达形式而形成的设计理念是极具挑战力的。

四、动态交互海报与传统海报的差异性比对

通过对传统海报和动态交互海报定义和特点的探讨及分析,大致能够看出两者的差异。

1.真实变化成虚拟

传统海报是设计师依靠笔和纸进行设计然后通过排版等方式制作并印刷而成,动态交互海报则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活动,是一种真实存在却不需要借助纸张进行的设计与制作,之后通过计算机或者电子屏幕给予展示与,即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手段将图形、文字等巨量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虚拟化、场景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2.静态变化成动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示形态从静止的状态到动画的状态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动态交互海报则是通过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从各个角度以及细节反复设计,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亦即加入了连贯性的图像、声音等多元化的因素,从触觉、听觉和一些特殊的感官信息中,能使海报真实、生动并且富有运动感。以往那种固定的、静态的形式正在向动态感丰富、主体性明确、画面流动性特强的展示方式转化。

五、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延伸以及相关案例

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观点,其大意是说创新要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并在相应理论支持下,经过创新思维与反复创作之后才能获得新的创造物或者新的产品。动态交互海报就是在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与提高,而所形成的新的交互方式与信息传达手段,不仅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的美感需求,而且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形式美法则的构成原理作基础,对图形与动态效果不断变化,而形成的新的信息图像的一种交互方式。动态交互设计的含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用科技手段表达海报的内容以及人文情怀;第二,在对形式美法则认可与肯定的基础上再对设计理念与方法进行延伸,即运用交互理念实施重构和解析,进而派生出新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联想。因此在展现手法上还可以作如下的归纳。

1.对比与统一

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的对比与统一所表达的是根据基本的定型技巧,将不同的事物、形体、色彩等进行对比,即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置放在同一空间之中,经过设计,使其既对立又和谐,既矛盾又统一,通过强烈反差获得鲜明对比,以求得互补和互助的效果[6]89-92。“上海”的字体设计直接使用了对比与统一的手段,即将蓝色斜条图案与黄色方形图案拼贴而成的中文文字进行了形状上的统一与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以此为基础再加入红色的英文字母,而变化的方向及过程则采用统一的自下而上的变换方式。在最终展现的形式上其设计元素仍然是统一的方块及斜条图案样式,但是其颜色和位置却具有了动态的交互变化。

2.分散与交融

形式美法则对“对称”问题是这样表述的: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6]92。在动态交互海报中,以蓝色点状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元素,通过分散和交融的方式实施变化。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将蓝色的点状汇集而形成了字母“h”。这就是典型的分散和交融手法的综合应用,其结果展示的是一种字体。分散的蓝色点状和字母h两种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图案,能够给观者的视觉造就运动感,于是也就创造了多种思维的可能。

3.拆解与重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美学的诉求与鉴赏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动态交互海报对设计元素的加工、提炼以及处理,创作出新形象的艺术形式,能够增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以及美学诉求。在形式美法则中强调节奏与韵律,不仅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节奏感还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韵律感,如此,就可以使整个画面在结构上具有故事性以及强烈的运动氛围。在图3的动态交互海报中,其设计元素都是人们习见的标点符号,在设计师的安排下,将同一画面中的标点符号实施方向和角度的变化甚至是拆分,即对顺序进行重构,而安排符号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在重构的最后阶段拼凑出新的图案。此种拆解与重构的设计手法也能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更能体现形式美法则。

4.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的基础都是针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的一种具有人类强烈情感因素的再次创作。将不同的设计元素重新组合,运用独特的交互方式推动运动和画面的不断变化,通过图形化设计将设计理念借助创新手段进行展示。如海报是要告诉人们电影“港囧”在18天后上映。在这个动态的交互电影海报中,运用日本浮世绘的艺术手段传达其视觉效果,将所要的18天之后电影上映的信息借助海报中的灯笼给予展现,下部的海浪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视觉上紧紧抓住观者的同时,也将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了。这个动态的电影海报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展示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又如瑞典的一家药店品牌apotek海报也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这张海报安置在地铁站,其目的是要推广药店的护发素产品。在列车没有抵达车站时,海报中模特的发型是固定的;当列车即将驶入时,由于特定的感应装置激活了广告牌中的相关元素,动态交互开始,随之着重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和用法。在视觉和触觉上能够给观者提供一种错觉,以为海报真的可以随着列车的运行而不断运动和变化。

六、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动态海报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广告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7]。动态海报能够借助多维的动感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在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让人在动态交互海报中接受和寻找更多的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和“H5页面广告”打交道,这则根基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说H5页面开启了动态海报设计的历史。通过人机互动,海报与动态与交互有机结合,亦即通过交互方式的变化和用户的参与感觉,甚至可以让用户加入到动态海报的设计活动之中,形成全新的、个体意识强烈的创作效果。动态交互海报不仅推动了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甚至加速了互联网设计的步伐。

七、语结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人们对视觉冲击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视觉美感和动态感以及参与感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因此设计师再也不能将动态和画面截然分成两个对立的部分,动态交互设计可以与任何设计实行视觉和触觉上的高度结合。如今,数字化设计是当今设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也是广告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王芷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注释

①图1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②图2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③图3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④图4来源:港囧电影宣传海报.

⑤图5来自:瑞典儿童癌症基金会.

参考文献

[1]周旭.谈视觉感知特征与包装设计表现[J].装饰,200(64):116-117.

[2]百度百科.海报的概念[eB/oL].(2013-03-31)[2016-01-20]

[3]孟娟.数字动态海报设计与展示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11.

[4]百度百科.视觉停留的概念[eB/oL].(2008-04-23)[2016-02-09]

[5]孙辛欣.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201(432):35-36.

新中式设计特点篇10

关键词:中式服装设计思维设计韵味时尚

服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承载了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不可避免的审美传承性。虽然中国当前的服饰体系总体上引进于西方,但近年来“中式服装”受到大量消费者的喜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时尚潮流。而“现代中式服装”就是沿用清代马褂、旗袍的基本形式与及相关的中国元素,同时结合西方服装设计的思路和裁剪方式进行了改造,并且随着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越来越呈现时尚化趋势。现代中式服装的设计思维的创新,更能体现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和传统韵味的审美价值,民族的服饰文化有了符号化的标榜。

一、中式服装

中式服装主要是指蕴含了各种中国元素,并且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特点的一类服装.“中国元素”是指中国特有的民族装饰工艺、面料、款式、色彩图案等,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宁静平和的哲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并且启迪了世界上许多设计大师的创作灵感。

二、中式服装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式风格的服装逐渐形成及影响力的逐渐扩大,许多制衣工厂应运而生,然而,在国内现实生活中中式时装穿着的局面并不太乐观,四处可见大同小异的中式服装,风格古老,颜色晦暗,处处可见理想中的设计与现实多节的尴尬。究其原因,由于不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陈旧,过于拘泥,受牵制太多,缺少变化和创新。同时,出现嫌多生搬硬套的设计思维的作品,这恰恰是设计师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例如,近年来一些以民族元素作为设计宗旨的国内服装赛事如雨后春笋般的举办和。多数参赛选手对于民族服装设计,往往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去理解,难以贯人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作品流于平庸。总离不开“民族元素”的组合,刻意表现中国印记。这也显现了年轻设计的的设计思维也如此的浅显。这就更令人担心中式服装的未来发展之路,不由得探索新的中式服装的设计思维。

三、现代中式服装的设计思维

现代中式服装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中国的喜庆、祥和、雅致文化,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习俗,融入了西方的现代元素,立体裁剪的独特工艺,和超前的设计思路,这便更有力证明了现代中式服装所需要的设计思维,在保留中式韵味元素的同时,要借鉴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维,同时结合时代的需求,创造出更有新意,更时尚的中式服装,这样中式服装的生命力才能在国际时尚界中源源长流。因此,现代中式服装的精髓灵魂主要来源于设计思维的创新性、中式韵味、时尚化等特质。

1.体现中式韵味的设计思维

最能体现中式韵味的服装就要数——旗袍,它不仅中国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体现了中国女子的温婉,柔美,智慧,也展现了女子的婀娜多姿。旗袍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立领、盘口、高开叉、修身等元素,也是国内为设计师常用的设计元素。以下借用设计师的作品加以说明:

旗袍的款式

以上的作品出自于我们导师在给上海滩和自己品牌设计的中式服装,他的不同理念的设计,将旗袍表现出你意象不到的摸样,她表现的不仅仅是东方女性优雅高贵的姿态,还可以表现女性俏皮狂野的容貌。这些不同的视觉享受,主要来源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的运用。

从emiliopucci13春夏的服装秀当中,我们看到在旗袍设计中常用的元素盘扣,出现在了给品牌的服装中。该作品的灵感就是来源于中国旗袍中的盘扣,和中国的图腾龙。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品牌的设计有独特的思维,他讲传统式的盘扣结合透明的材质的面料,运用运动式的结构线条,与其如同精美雕刻的龙运用其不同部分很不一样的方向进行讲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运用得惟妙惟肖。从这国外的设计师的作品中我们能了解到,他将中式韵味的把握很到位,所以他的这一季的秀成功了,十足的高贵,时尚的中式服装。

2.使中式服装时尚化的设计思维

能将中式的服装时尚化,考虑的不仅仅是元素的如何运用。中式服装的造型结构、图案纹样、色彩、面料等元素,是中式服装更具魅力。从以下设计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出不一样的中式服装。

DriesVannoten这个品牌崇尚于民族文化。他2012秋冬季的时装会就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龙、风、云纹、水纹等象征性的图案。从他的服装中,我们并不感觉到那些元素运用得很生硬很恶俗,而是体会到一种时尚,一种前卫,一种创新。这便是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独特之处,他将中国传统的元素时尚化了,运用一些巧妙的构思将元素,从不同角度,如,构图,组合,空间出乱等艺术性的方法使传统元素时尚化了的同时,又添加了自己服装的亮点。

3.现代中式服装的创新性的设计思维

现代中式服装的创新思维,讲究的是一种设计理念。就算是没有明确的运用一种中式元素,从服装的一种氛围和韵味就能知道这就是中式的服装,那这种设计的思维便是成功的,创新的。这就需要设计师去感受生活,深入到中式文化的骨子中吸取精髓,利用敏锐的视觉能力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中式服装。

张文辉设计工作室

以上的图片,是我们工作室的服装,这一服装是由我们导师所设计的。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云纹、龙纹、水纹。他将这些元素进行抽象的表达,同时采用新颖的思维,运用亚克力,珠片等材质去展现不一样的云纹、龙纹、水纹,使服装时尚化的同时,更具有艺术价值,这就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

四、结语

经过上述所述,我们了解到真正在中式服装设计中必须寻求具有民族符号的个性,同时真正去认识这些符号的寓意。用敏锐的触觉,将这些元素结合,重新演绎,创作出焕然一新的时尚东方服饰,使这种深厚的文化积累展现出感性的回忆及价值观念。传达着永恒的意义。符合现代审美价值和时尚感觉,符合现代着装的需求。才能使中式服装的路子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朱贵洲.设计与设计思维[J],装饰,1989.

[2]胡敬萍.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