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十篇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十篇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4:21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1

为贯彻落实中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

二零一5〕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电〔

二零一7〕724号)和**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

の委发〔

二零一4〕1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省re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和战略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是**省省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成立于**年,注册资本**万元。主营业务修复等。截止二零一年底,公司资产总额**万元,营业收入**万元,利润总额**元详见附件一)。

公司下设办公室、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市场开发部、战略投资部、党群组织部、纪检监察部、法律事务部、审计部和安全生产部。公司现有2个全资子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1个参股公司及1个分公司。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正式员工**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围绕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宣贯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创建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工作环境。根据公司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宣传,以此凝聚人心,树立形象,吸引人才,助力市场开发及客户服务,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及对优质战略投资者吸引力。

二、混改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构建现代法人治理体系,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2、有利于改善公司资本和治理结构,促进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和效益。

3、有利于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企业凝聚力、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改革方案主要内容

(一)剥离不良资产和股权

为了做强公司主业,将公司控(参)股的**等不良资产进行剥离。

(二)混改方式及股权比例

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步推进员工持股工作。

再次,混合所有制为资金大规模聚合运作以及生产要素最优配置,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国企业对全球市场的争夺愈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规模和实力的较量,依靠资本的联合和集中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世界潮流,仅1996年,全球企业跨国合并、兼并就达5540起。230家世界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有的已占据了行业主导权,并吞没了我国不少的国货名牌。面对跨国公司瓜分中国市场的巨大压力,下决心铸造我国企业的“航空母舰”,以与外国工业巨头相抗衡,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地区、行业、部门乃至所有制的限制,把全社会分散的资金按市场效率的原则聚合运作,并实现所有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由于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可动员规模,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所有制形式,即所有权的聚合机制和配置机制。不同的聚合和配置机制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织形式,而生产要素利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其利用效率也不相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由于不能使不同性质的所有权相互兼容,因此其吸收和调动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便受到种种限制。只有混合所有制,才能做到使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经济要素自由组合、任意配置,并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达致最优。在迅速把社会闲散资金吸聚为大规模资本的能力方面,混合所有制具有其它单一所有制不可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混合所有制还造就了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机制,使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遵循市场效率原则,在动态中不断得以优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步发展。

最后,混合所有制为国有企业顺利转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活力的最根本原因,是企业既无外在市场约束,又对内不负盈亏责任,产权不清,权责不明。要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只有改变现有的经营机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其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单一的国有制下,企业的资本所有权归国家,资本的各种权利和职能都由国家一个主体承担和执行,企业只是行政的附属物,产供销由主管部门决定。这种国家直接占有、经营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人”企业,因此,该所有制形式不仅难以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而且国家也不得不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既不存在有效的外在硬预算约束,也缺乏竞争生成的内在激励机制。

mbo概念综述

mbo为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的一种,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最早提出,专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mbo的特征

首先,mbo的发起人或主要投资人是目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人员。由于他们本身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比外界更为了解目标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所处的商业环境。

其次,管理人员们往往先要新设立一个公司,以新公司为操作平台来收购目标公司。成功收购后,他们的身份也就由单纯的经营管理人员转变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集合体。

另外,mbo主要是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的。管理层自身财力一般有限,需要对外融资进行收购。因此,要求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有较强的资本运营能力,提供的融资方案需满足贷款者的要求,也必须为权益所有者带来预期的价值。

2.2.2实施mbo的动因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进行mbo的动因主要包括

摆脱公开上市制度的约束,施展自己的才能。有些经营者认为证券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制订的法规制度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寻求合理回报,获取与业绩相称的报酬。在由许多部门组成的企业中,出于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部门管理人员的报酬常常与公司总体情况挂钩,而难以如实反映部门的经营业绩。mbo将部门资产剥离后可以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和提高效率。

防御敌意收购,保住职位。管理层为了保住职位,往往会采取不同措施,修筑防御壁垒,而mbo可以提供很有效的而又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保护性防御。管理者以mbo形式购回公司整体,已发展成为一种防御敌意收购的越来越广泛采用的新型金融技术。

mbo的作用

将国有企业通过mbo的方式转让给企业经理层及员工,既回收了国有资本,实现了国家“抓大放小”战略,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次制度变革,保证了企业良性持续发展。

通过mbo解决民营企业带红帽子的历史遗留问题。

在中国原有的体制框架下,许多企业家的价值都被严重低估,其对企业的贡献与其所得到的报酬严重不符,通过mbo实现企业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股权集中于管理层,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部分统一,从而降低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成本,避免了企业决策的短期效应,有效保证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在我国mbo实施过程中经常伴有职工持股现象,即管理层与职工共同收购目标公司,职工参股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保证了企业内部的纵向和横向监督。

mbo属于杠杆收购中的一种,在操作中必然形成管理层债务,偿还债务的压力以及债权人的监督都会对管理层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管理层持有本公司股份,并在一定时期内予以锁定,将公司利益与管理层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有助于增强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

mbo实施的三个要素

1卖者愿意卖

现实产权的所有者有转让该产权的意愿,一般来讲,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转移、当地政府对企业产权明晰的愿望以及企业集团经营方向的转移都会形成卖方意愿。

2买者愿意买

企业经营层有受让企业产权的意愿,这一般取决于经营层对企业前景的判断,以及其对企业的长远打算,同时也与管理层能否接受mbo这种先进的观念相关。

3买者有能力买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级经理层(特别是国有或集体企业的高级经理层)处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层次,所以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都远低于收购标的的一般价值,因此资金必须通过融资来解决。

mbo成功实施的必要因素

1适合mbo的收购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mbo,理论上来讲,适合mbo的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有良好的经营团队,产品具有稳定需求,现金流比较稳定,有较大的管理效率提升空间,拥有高价值资产,拥有高贷款能力等。

2国有和集体资产的处置

在我国的mbo操作中,经常涉及国有和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这一方面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同时在当前还有很多的法律法规限制,从我国目前mbo实践来看,这一问题的处理好坏是整个过程成功的关键。

3融资渠道的选择

mbo项目一般都涉及到巨额的收购资金,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有效利用资本市场,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所需资金,关系到mbo项目能否最终实现。常用的融资渠道有银行借款、民间借贷、延期支付及mbo基金担保融资等。

4收购价格的确定

合理、科学的收购价格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也是mbo实现多赢的前提。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2

近日,有权威人士处透露,国资委划定公司制改制时间表,并积极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要在2017年底完成公司制改制。与此同时,各地方国企也将积极推进所属全民所有制的改制工作,力争今明两年完成这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士表示,下一步的国企改革路径,在公有制多元化股权改革的同时,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解决“国企不愿意混,民企不敢混,企业难以混”的问题,在内部治理机制上,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市场机制。“在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完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治理结构的改革,包括规范董事长、总经理的行权行为,真正解决董事会虚设的问题,依法落实董事会应有责任。”他表示。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进股份制改革和整体上市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无疑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国务院曾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于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但是,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仍处在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由于外需不足,内需预期不稳定,企业增长模式和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等多重原因,不少地方监管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滑的现象。“长期以来,改革的举措很多,深究起来,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并不常见。”一位国企人士表示,实际上,不管是股份制改革,还是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都须建立在基本问题厘清的基础上,才能行之有效地推动改革。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两个问题:国有企业的治理问题,即做实董事会制度的迫切性;还有就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细节方面的厘清。下一步特别要关注的是,央企一级公司如何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制,一些具备条件的国有上市公司如何通过股权、现金、融资等方式实施跨区域的并购重组。

目前国企改革的十项改革试点已经全面展开,包括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薪酬改革、投资运营公司、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等十项内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把这十项试点分工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正在按照分工研究方案。

另一方面,地方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加速期。上海、广东、山东、江西等多省市近期纷纷制定相关细化方案和试点计划,加速国企改革步伐,其中,在分类监管基础上,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股份制改革和整体上市将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以江西省公布的国企改革方案为例,其中明确五年基本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70%左右的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加快推进国企特别是竞争性领域企业改制上市,5年左右时间省属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60%。

一位央企人士表示,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从国有企业集团层面来看,混改难度较大,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应放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企的分、子公司,通过合理确定国有股比重、完善公司治理,理顺政企关系,遏制贪腐案件,提高市场化水平,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从而发挥非公资本的作用,推进整体上市。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3

中国联通10月9日公告称,联通集团参加了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联通集团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目前联通集团正按照会议精神和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并表示,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事项尚未得到最终批准,还存在不确定性,具体实施方案也仍在讨论中。

怎么混

在9月28日的试点专题会上,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主持,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同志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国防司,国防科工局负责人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做了说明。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等中央企业和浙江省发改委负责人就列入第一批试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刘鹤指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等问题。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开展混改试点。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放竞争性业务、破除行政垄断、打破市场垄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网运分开、特许经营等。允许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改革任务可探索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看来,联通集团引进混合所有制战略已定,其实施只是时间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引进混合所有制?对于国企有怎样的好处呢?现阶段我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如何在利益、思想日益多元的社会大背景下增强国有经济整体的活力、控制力,为国计民生服务,是值得深思与探索的课题。引入混合所有制是增强国企活力和创造力的有力方式。专家认为,对于国企来说,引进混合所有制的优势主要有:可以让国企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竞争、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国企的资产回报率,改善国有资产效率;让国企抛开政府关系,让国企在市场化条件下保持有盈利的持续增长。国企更多的让民营资本的新鲜血液融入进来,这样才能促进良性竞争,最终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有关专家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根据顶层设计,国有垄断企业非垄断环节和可以开放市场的领域,应该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专家分析指出,电信央企试点混合所有制会率先着力在增值业务、数据业务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业务,也不排除助力流量经营创新业务上开展试点。如果电信央企能在云服务、大数据等战略创新业务上有效混改,将是助力运营商转型的精彩一幕。

和谁混

对于中国联通入选混改第一批试点企业的消息,使得此前传言甚久的“电信联通将合并”传言不攻自破。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一直希望打造一个相对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历史上也曾对电信业进行了几次重组。但自从发放4G试商用牌照以来,中国移动再次回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电信、联通是否合并以抵制中国移动一直成为猜测焦点。

不过从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来看,国家对于三大运营商的态度并非在合并重组,反而是要鼓励后者进行大胆创新。《意见》指出,总的来看,中央企业产业分布过广、企业层级过多等结构性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对此《意见》提出了解决方案,即搭建调整重组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化经营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强中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据了解,早在2014年8月中国联通高层就表示过,中国联通在思考和探索混合所有制,可能会在创新型业务领域,及增值业务领域方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且中国联通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对民营企业的开放态度。今年8月中国联通与东方明珠携手拓展ott海外视频业务以及与虚商企业鹏博士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均可见一斑。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当时合作会就曾指出,信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公共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对于产业升级、新经济发展、惠及民生都具有深刻影响。国有运营商与民营资本合作将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全面的服务。双方合作标志着国有运营商进入更加深广的发展阶段。

国有运营商在技术上与民营企业融合已相当广泛而深入,而混合所有制的引进又在制度上为其提供了依据。有传言指出,如引进混合所有制,战略投资者的首选便是Bat。引入互联网巨头的中国联通,是否能够借战略投资者之力发展业务,还需拭目以待。

专家认为,已在电信领域创新业务方面开展深入运营的大型民营企业,应该是混改的首选对象。此前,鹏博士与联通的战略合作就是双方在优势领域的“混补”。Bat,特别是腾讯这样的企业与联通率先“混合”,可能成为改变现有传统格局的最大通信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链接

国企混改顶层设计

总体要求: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宜改则改,稳妥推进。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进行。尊重基层创新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

分类推进:

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

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重要通信基础设施、枢纽型交通基础设施、重要江河流域控制性水利水电航电枢纽、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依法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

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混改: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4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经济模式

一、当代中国混合所有制发展的路径分歧

中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是国有和非公有制经济资本等不同所有制经济模式并存的状态。十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受到一系列的国内国外的系统挑战。主要表现为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这是在国家口径层面达成的共识。系统性风险增大,在房地产、股市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传统产业像煤炭等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在涉及技术革新的方面,由于教育的投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难在短时期内出现大的转变,因此这样的从技术层面突破的维度来破解新兴产业领域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是不现实的。经济的“新常态”模式给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阻力。

再者,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由于兼顾着社会责任等许多现实问题,不能轻易地将供过于求或产能过剩的行业员工抛给社会。这样使得效益低下和产业瓶颈限制双重存在,很难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比如说2016年初武汉钢铁工人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也受到很大的挑战。这涉及的不能简单算作经济效益的问题,更大的是对于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挑战,以及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突破。这需要时间,只有真正地将这个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问题处理好,才有可能实现国有企业质的飞越和国有企业的凤凰涅,才能真正让中国的国有企业跨入世界的竞争浪潮之中,才能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国有企业,才能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真正奠定现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看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我们要谈混合所有制经济,必定要考虑广大的民营经济。除了现在大型的民营企业,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其余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难、融资瓶颈等现实困境。我认为民营企业的市场受限,不仅是其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滞后问题,而同时是中国文化中传统地对于民营企业的态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中,你可以尝试着做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的主题是关于就业的意向,几乎超过八成的学生在企业的选择方面,会将国资委下面的中央企业列在前面,之后才考虑相应的民营大企业,最后才是民营中小企业。这种吸引力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中。当然,里面涉及的一些保障和福利的区别也是一个关切点。因此,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发展混合所有制值得我们深刻的思考。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因为它作为主要的就业形式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虽然不是学生所作的首要选择,但通过市场竞争的分流之后,却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事实。因此,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之前,应该在国家层面加大对于这类企业的扶持,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民营企业中去,一方面需要靠市场竞争输送现实的利益,一方面需要政府实际的支持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建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发展的现实基础,才能引导中国的经济走出困境,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分化的程度在加剧。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都能听见。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我们对于对于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国情、世情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和分析。听取什么样的声音,采纳什么样的建议绝不能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些利益群体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对现状作出科学的研判,从而才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在当代中国,各种代表不同立场的中国国有经济改革方案中,经过实践和时间的过滤,主要呈现两种态势:一是张维迎的“产权改革”方案,这类产权改革的方案从有些层面看是想通过对于产权的调整来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林毅夫的逐渐削减政策性负担的改革方案。林毅夫的方案期望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国有企业的转型。相较于第一种方案,笔者认为这类方案显得更加稳健。林毅夫等认为国有企业是因为承担了“政策性负担”从而导致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大的干扰,缺乏了其它经济模式的许多优势。使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无异于用企业的明天埋单。这类学者强调了在这一过程中,将出现社会不稳定等成本,但渐进的措施可以更好地消化这样的成本,而且从长远看,将失去的成本用时间赢回来。相较于第一种产权改革方案,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当然也充分认识到了第一种观点的现实考量。

其实在有的文章中,谈到了这样的问题。用的是“标”和“本”的关系来看待两种改革路径,但笔者认为在这样一个大的国家,各种利益和诉求相当多元的环境下,采取更为稳健的方法显得相对重要。没有人能用关乎13亿人利益的改革方案去做实验,因为系统性风险的代价高昂。但没有人能阻碍这种市场改革的浪潮,因为这是中国的经济模式融入世界,并且引领未来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可以在政策的配套措施上考虑相对稳健的方法,在稳健的方法中加用灵活的配套体系。

二、当代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现状

在实践方面,中央企业的行业巨头中石化已经开始了改革实践。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石化销售方面的重组业务,引入各类资金超过千亿。这是在以往的国有大型企业很难看到的现象。支持者认为这是可喜的进步,保守者认为这无疑在埋葬国有经济的支柱和基础。这两种观点各有说辞,不好简单地评价,只能留给时间去回答与梳理。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许会进一步开启石油、石化、电信、铁路等领域的业务竞争。这里面,有一些学者对于这些资金的源流作了扎实的分析,得出了金融领域的杠杆资金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实业和民营等社会资本占的比例显得非常微小。但总的来看,这是开启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信号,但相对应的步子和资金缘来还有待进一步梳理。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许多省市发出了国有资产改革的信号,其中很有特点的一项是“国有资产的证券化”提法。这在中国的过去,只有在兼并重组中改变隶属关系,但国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改革板块放置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中还是比较吸引眼球的。但国有资产证券化的问题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和社会担心。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客观地对于相关国有资产进行估价。通过何种相应的措施保障我们的国有资产不至于陷入损失和被一些利益集团侵蚀的处境。这些问题不得不经过系统性的研判和讨论。这是一种对于时代和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是一个国家在重大经济转型前的现实关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委员会也在这轮大潮中掀起了推动中央企业层面的改革。这一轮改革主要是在中粮集团等几家中央企业开展包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在内的几项改革。这项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动力要来自于企业自身。如何通过相应的配套措施去影响这个动力的来源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相信只有改革的动力来自于企业,企业才能真正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整合自身资源去推动改革。因此,笔者建议在这里面除了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外,还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在选人用人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让在思想上和实践中有认识的人站在改革的前沿,给予他们相应的尝试的空间,对于一些尝试,应该包容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的前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中央企业里的试点是我们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中的必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好试点的数据分析和效果处理,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开展试点,推进试点的程度和深度。关于试点中的激励机制,我们这里不再赘述其必要性。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中的企业员工持股的路径探索已经在一些行业中实行,这是通过切实的方法将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从机制上解决了相关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担当问题。但在具体的执行中,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在一些银行的改革中,已经充分把这个情况放在了必要的范围之中。比如说将企业高管的收入和占有公司的股份绑定在一起,但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从目前整体情况看,当代中国银行业国有占比较大,换句话说就是国家财政为银行的信誉埋单。这种情况回归于根本,也是由于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但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的大背景中,必须加强社会资本的涌入。因此在这方面推进社会资本加入传统银行业面临较大的阻力。这无关于决心和意志。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今年已经上市,并得到英国和美国许多媒体报道,其中涉及的就是在社会资本流入的过程中,如何实现除分红之外的决策权的分配。我们可以参看一下交通银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方案,其中有两个层面比较引人注目,这包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商业银行”模式和“实行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型与创新”。这个很有代表性,作为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提出了这个观点,是在用企业自身的实践对当代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进行现身说法,但这个过程必定还在探索,主要涉及国有资本占比方面的问题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作为实践的支撑。在现行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影响下,如何实现这一转型,直接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在大型的中央企业里,还涉及大量的子公司。比如说华融等,旗下的子公司就非常多。这和现在的企业的建制有关系。因为除了铁路总公司是正部级建制外,其余许多国资委下辖的中央企业,都属于副部级的序列。和国家部委中的民政部、教育部等下辖直属事业单位就多达几十个一样,这些中央企业的子公司数量相当可观。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些子公司先行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从它们中挑选更有市场竞争机制的子公司进行混改,一来可以观望效果,并作出审时度势的调整,二来不至于大型中央企业由于体型庞大等因素,改起来推动的难度和阻力都较大。当然这是一种设想,具体的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显得更加科学。

在用人方面,我们的中央企业和国营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适当学习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做法,培养相应的“目标实现机制”激励措施,通过完成具体目标和实际的销售业绩来评估。当然这里面涉及许多有相应级别的国营企业干部的待遇问题,笔者建议在推行这样的业绩评估之时,这类企业干部的待遇按照以往的进行,对于新加入的成员以这样的“业绩评估”模式进行。这样既解决了阻力问题,又可以科学地将民营企业的积极因素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中,能最大程度改变现实困境。

激励机制的探索是当前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重要关切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物质和职级的科学激励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非常重视,给予十足的关切。只有这样,我们的这一场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才能更好地向前推进,才能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去认识一些现实的问题。

三、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方向探讨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权分配上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由于交通银行股份改革较早,国有占比相对较低,其它的国有银行国有占比相当之大,而且有些是绝对地占有股份。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进行相应的股份调配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试点。再者,这个比例维持在什么数值,国家层面也没有给予相应的信息。这样在某种层面上,市场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从侧面导致许多大型商业银行观望不动,生怕出了差池,由自身承担系统风险和结果。由此造成的国家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且推动改变的企业领导者较少,有的是担心触碰政治的红线,有的是观望着别的企业先行,自己则在后面亦步亦趋,后者是走三步退两步。这种一股独大的情形直接导致中小股东没有发言权和实质的决策权,从某种层面上有损中小股东入股的兴趣和意向。国有商业银行实质上的改变有待观察,其管理水平和世界一流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这里不作具体赘述。我们可以看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改变这种商业银行一股独大的特性,是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这里缺的不只是约束机制等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现行的经济体制的潜在问题。当然,我们有信心成功转型于此,从简单的方面入手,拾级而上,实现系统性的转型和全面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改革。从而使他们不再以短期政绩的完成来评判业绩,而是从影响银行长远发展的层面实现思考切入。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传统银行业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如何能在这一轮改革中走在前面,用自身实践的成功带动其它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关系到我们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成败。因此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探讨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探索中,我们不能从本本到本本,而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从一个更大的层面去看待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场攻坚战不同于以往的改革,因为当下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不仅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关系民生稳定上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政治效应。因此,在这一轮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各级机关都非常重视,希望能在这场关系国运民生的攻坚战中打好组合拳。

总的来讲,当代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是要积极实践“绩效评估”等用人方式,同时逐渐在企业干部中实现行政官员到市场管理员的身份转型与过渡。通过科学的方法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照市场标准进行生产和发展。同时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中,明确对非公有资本开放的国有企业名录,对于控股比例做出实际科学的研判。让竞争性行业充分体现市场化竞争机制,是当代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改革的关键。当然,我们也应该设定相应的机制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及严控国有资产的流失。笔者认为,这是相关的政策制定之前提,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当代中国国有企业的有效转型,让这些企业成功进军世界一流行列,在全球占有相应的市场。配套的措施和现行政治经济体制的约束,相应的棘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林,唐杨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基于早期国企产权改革大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4,(11).

[2]杨红英,童露.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J].宏观经济研究,2015,(1).

[3]余菁.“混合所有制”的学术论争及其路径找寻[J].改革,2014,(11).

[4]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7).

[5]黄群慧,黄速建.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重大任务[J].中国工业经济,2014,(9).

[6]荣兆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视角的国有经济改革新问题[J].经济纵横,2014,(9).

[7]谭劲松,郑国坚.产权安排、治理机制、政企关系与企业效率[J].管理世界,2004,(3):5-12.

[8]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9):60-70.

[9]蓝定香.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9.

[10]朱亚兵.产权竞争与国企改制[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8.

[11]罗志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治基础[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论文,2001.

[12]季晓南.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9.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5

混合所有制企业亦如此。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公司制企业户数的比例接近57%,占中央企业登记企业总户数的一半以上;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净资产的70%、营业收入的62%已在上市公司,石油石化、民航、电信、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已基本进入上市公司。从这个角度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主要地位。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定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一财产所有结构再次成为热门概念,被认定将成为国企改革下一步方向。

针对这场呼之欲出的改革大潮,坊间存有激烈争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中央给出了一个方向“放大国有资本”,而持不同意见的人则各取所需式地进行解释,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各界缺乏共识,让混合所有制的未来走向也变得很不明朗。

古人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作为改革主体,国企的中高层管理者身处其中,更能“春江水暖鸭先知”。

本篇“国企管理者混合所有制改革认知度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是国有独资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国企”)的中高层管理者(包括央企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该调查从策划、执行到问卷回收、统计分析、撰写报告历时两个月,有83名经理人配合我们的调查。调查报告从多个角度反映对这一热门话题的认识,相信会对这个群体及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决策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8份,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83份。

过半数的被访者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认知模糊

我们的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来反映被调查者选择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的认知度,选项分别是:了解、比较模糊、不了解。统计结果显示(如图1):有43.6%的被调查者选择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了解,选择比较模糊的占52.7%,不了解的占3.6%,后两者相加为56.3%。得到这个结论后,随即我们进行了电话抽查,相当数量的受访者说仅了解混合所有制这个概念的定义,对具体的思路方向等无法回答。

这说明虽然当下人人能参与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话题,但超过半数的国企管理者对这项改革具体思路并不明晰,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国企“抢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那么,国企管理者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观感受又如何?我们设计了四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如图2):充满信心,必将给经济带来新活力、新发展,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占到全部受访者的21.8%;比较看好,勇于尝试是好事,选择此项的占61.8%。这两项相加占到全部受访者的83.6%。不太看好,可能不会有实质性突破,选择此项的占到全部受访者的14.6%;没什么看法,选择此项的为1.8%。

可见八成以上的受访者对于这项改革比较看好,认为能给国家带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

目前,国家在推进这项改革的力度上,又是如何的呢?我们设置了三个选项(如图3):大、一般、太小。选择大的占10.9%,一般的占72.7%,太小的占16.4%。或许,这与顶层设计迟迟未能出台有一定的关系,期待决策者加快速度。

超九成被访者看好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调查中发现(如图4),有58.2%的受访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实质的促进作用,能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36.4%的受访者对于这一改革的作用认知比较保守,认为“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明显”。两者相加达到94.6%。其他还有1.8%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促进作用。超九成的受访者看好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超半数的受访者对改革认知模糊的情况下,仍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景和作用持乐观态度,说明大家对于这项改革的实践有“冲动、盲目”之嫌。

对此问题,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改革对发展的促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问卷设计了以下选项:a.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B.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公有经济的竞争力;C.改善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D.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或公有产权的流动、重组;e.依托多元产权架构和市场化、民营化的运营机制,增长国有或公有经济利益;F.减少非公有资本对公有资本的直接侵害,增强国有资本对其他资本的辐射功能;G.有利于民营资本顺利地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等领域;H.其他。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统计结果(如图5):受访者当中,选择最多的为C项,75%的受访者认为改革可以“改善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是D项,62.5%的受访者认为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或公有产权的流动、重组”。

那么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剂良方,能解决国企存在的哪些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如图6):89.1%的受访者认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解决国企“思维固化,市场化水平低”的问题;其次,有67.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有效解决“员工激励方式不科学,力度不足”的问题;有50.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解决国企“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限和职责划分不清,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半数受访者担心“改革成少数人盛宴”

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还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63.6%的受访者认为改革为政府主导型,只有10.9%的认为不是,还有25.5%的受访者不清楚(如图7)。

改革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存在的风险认识,调查发现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对于在改革中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54.5%的受访者担心“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改革成为少数人的盛宴”;20%的受访者担心“政府对企业的过度行政支持和干预,不利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如图8)。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根据国资委的有关解释,主要在六个方面发力:a.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B.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C.探索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D.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e.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F.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

对此,身处其中的国企管理者又是怎么看的呢?如图9所示,除了F这项外,对于其他5个方面,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基本上,都在40%-70%之间。对于企业党建工作,只有12.7%的受访者选择,看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由于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党建工作处于边缘地位,党建工作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本期聚焦的下篇案例部分,我们特意选取一家石化行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探索案例,希望可以为这种现象做一个注解。

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难点在哪里?我们设置了6个选项(如图10),选项选择比例从多到少依次是:推进国企配套改革,占76.4%;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占61.8%;建立法治的资本市场,占52.7%;确定合适的持股比例,占40%;吸引民营企业的参与,占25.5%;其他占1.8%。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倾向于国企和民企的混合且国企控股

国企跟谁可以混?在这个问题上,受访者选择最多的选项是民营企业(占81.8%)和成长型小企业(占60%)。除了“其他”选项外,其他选项,受访者选择比例均在20%―30%之间,较为平均(如图11)。可见,传统的国企和民企的混合依旧深入人心。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或公有成分最佳持股比例是多少?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50%以上,对企业绝对控股;29.1%的受访者认为这一比例应该在40%―50%之间;还有10.1%的受访者认为最佳持股比例应该在30%―40%之间,对企业相对控股,三者加起来达到91.9%,也就是说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或公有成分应该在企业中达到30%以上,对企业进行绝对控股或者相对控股(如图12)。

对于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方式,受访者中选择引进投资者进行混合的方式的比例达到76.4%;其次是企业改制,达到56.4%;第三是产权交易,有52.7%的受访者选择;第四是上市,占到32.7%(如图13)。

改革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来推进?受访者中选择比例最高的为“完善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选择百分比达到89.1%;其次是“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改革积极性”,占70.9%。选择“切实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优化改革氛围”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8.2%和40%(如图14)。

私营企业等非公有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重要的参与主体,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也是大家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为此,我们设置了6个选项,分别是:a.赋予民营企业公平的市场进入机会;B.提升民营企业的控股机会和地位;C.建立民营企业投资权益保障机制;D.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改变社会对民营企业的过时观念;e.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民营企业的信息拥有权、投票决策权和监督权;F.其他。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15):选择比例最高的选项为e,达到89.1%,选择C和a选项的分别达到65.5%和61.8%,其次是选项B,占41.8%。

近七成国企管理者愿意购买企业股权

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在下篇的案例中我们也特意选取了上港集团的员工持股案例进一步分析。对于这个问题,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员工持股是一种投资行为,收益与风险并存”;三成多的受访者认为“企业一旦上市员工将获得巨额利益”;仅有3.6%的受访者对此不了解(如图16)。

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应该包括哪些人员?选择“集团公司骨干员工”的受访者达到78.2%,其次是集团公司高管,占69.1%,二级企业高管和二级企业骨干员工选项的选择比例旗鼓相当,分别为63.6%和61.8%。有三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全体员工都应该成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如图17)。

在员工持股的分配上,哪些因素可以纳入考量范围?个人能力、以往业绩、未来发展潜力、司龄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4.5%、65.5%、52.7%、52.7%。只有3.6%的受访者选择将学历纳入考量范围(如图18)。如此看来,在普及高等教育的今天,学历这块敲门砖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是否愿意出资购买企业股权”的问题上,67.3%的受访者愿意购买企业股权,32.7%的受访者不愿意(如图19)。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对党建工作的模糊认识导致党组织未能发挥作用

在改制中党组织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设置了6个选项:a.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执行,发挥政治导向作用;B.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C.企业党组织成员与董事会成员和经营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D.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组织党员开展有效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e.参与企业“三重一大”的决策,发挥监督作用,预防腐败;F.其他。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6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总体要求,并对组织实施作出了具体安排。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就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完善制度、保护产权,坚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持宜改则改、稳妥推进,区分“已经混合”和“适宜混合”、商业类和公益类等不同类型,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等不同层级,按照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原则,鼓励各类资本包括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外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组织实施,要落实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注重试点示范。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领域,开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选择有代表性的政府投融资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要支持地方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地方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的经验。二是注重保护产权。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保护。从典型案例入手,开展深入调研,总结一批产权保护较好的案例,推广其典型经验;剖析一批破坏产权的案例,找出深层次体制原因,加大改革力度。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革体制与完善法治相促进,系统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健全治理机制。规范权责关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让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四是依法合规操作。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健全国有资产定价机制,切实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五是推进配套改革。包括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建议

一、国有集团现状概述

从我国国有集团发展历程来看,国有集团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严重缺乏市场化发展的经验,在发展理念和行为上存在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结构存在缺陷。绝大多数国有集团是由行政机构改制形成,故管理仍处于行政隶属关系阶段,内部组织结构的规范性较差。[1]同时大量集团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无法有效发挥投资中心和集团主导的作用。

第二,管理体制规范性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结合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产业特点与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来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范内部管理机构,这直接导致内部综合协调能力下降。虽然总公司与子公司间有明确的产权关系,但受制于行政管理模式,内部制度的可执行力大打折扣。

第三,经营效率不足。与民营企业集团相比,国有集团在管理理念和技术更新等方面与其相距甚远,导致国有集团的经营效益大大低于同等规模的民营企业集团,但它却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使对国有集团的前瞻性较弱,管理者难以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进一步加剧了过度投资、抵消投资等问题的发生。

第四,市场化程度不足。如今大部分国有集团子公司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能力已经大幅加强,然而由于尚未真正触动国有制的根基,因此国有集团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目标市场仍局限于不完全产品市场的交易层次内,另一方面,国家对国有集团进行倾斜性经济资源注入或救助陷入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这种形态对市场化造成了严重破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现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目标。[2]

二、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改革,虽然我国的国有集团在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改革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一,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制定的认识程度不足。不重视制定改革方案,其结果就是方案与企业发展战略出现严重偏差,甚至部分国有集团的发展战略清晰度不足,投资方向过于多元化,主营业务不明晰。这样一来,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国有资本去留和混合程度难以确定的问题,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自然无从谈起。[3]

第二,企业管理方式陈旧。大部分混合所有制的国有集团仍处于形式上混合的状态,管理模式未出现改变是这一问题的典型表现。虽然国有集团的子公司实行了混合所有制,但极度欠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这样导致公司的治理结构未完成商业化、实质化的转型,无法形成具有较高透明度和制衡性的管理模式。这一现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控股企业中尤为明显。

第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后评价体系。在国有集团所属企业的混合制改革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后评价体系,无法对所有制改革后企业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等方面的优劣进行有效地评价,导致难以对国有企业所有制的改革方案开展指导和调整。

三、促进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建议分析

(一)加强国有集团的管控能力

强化战略统筹、形成协同优势是集团运作的首要任务。作为集团的“大脑”,总部应始终处于战略高度,统一调度所有子公司。完善集团母子公司体制,核心在于做到“三个强化管控”:首先强化战略管控,通过制定科学的整体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使母子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性;其次强化财务管控,加强集团的预决算管理,实现资金统一调度,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资产的有效使用;最后强化人力资源管控,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与考核方面的管理。三个强化能使集团对子公司的“物、才、人”进行全面管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4]

(二)加大集团内部重组整合力度

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能够向核心骨干企业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聚集。核心骨干企业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对集团发展主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集团应始终围绕主业打造核心业务板块,合理配置资源,整合经营内容相似的同类业务的资源以达到发挥规模优势的目的。此外,集团还应加速清理、调整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非主业资产及低效企业资产,将法人层级始终控制在三级以内,从而形成二级骨干企业与三级优势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推动核心骨干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首先要面对的挑战,若改革不触及产权,那么终归只是纸上谈兵。引入外部资本走产权多元化道路,为国有集团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这是转变企业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引入外部资本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盘活存量资产引入增量资本,二是合资新设企业,三是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中退出。在产权制度改革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功能定位准确把握产权制度改革的“度”。除了少量具有政策性职能特殊目的的企业外,在市场竞争领域内的所有国有企业都应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对提供公共产品,经营范围涉及民生等领域的核心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绝对控股地位,而对优势支柱产业或金融业中的核心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可保持相对控股。[5]除此之外的国有企业均应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做到进退有序、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全部放开。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速优质企业上市

推进优质企业上市,可以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企业上市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对转换体制机制和规范运作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集团应加大在企业上市方面的关注度,通过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国有集团应大力推进核心业务资产注入优势企业,帮助其实现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集团优质资产聚集的主要载体。对目前尚不满足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可先在新三板挂牌。这样一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美化市场形象和提高认知度。同时近年来,我国正在完善新三板挂牌企业转主板机制建设,通过在新三板上市,企业能为后续向主板转移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结语

组织结构存在缺陷、内部管理体制的规范性较弱、经营效率低是国有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落后体制形成的。要真正实现国有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从而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和完善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天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童露,杨红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联合重组与公司治理――基于中国建材集团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39-44.

[2]卢俊,仝荣伟,叶佳敏.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中信国安集团案例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137-143.

[3]温国林,卿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60-6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8

这些最新动态都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去年底撰文所强调的“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向前进”相呼应。有分析人士指出,国企改革的重心正不断下移,改革的力度比以前要大许多,且具体目标非常务实,方案、措施都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也确保了改革的可执行、可量化、可考核、可问责。

一周督查两省

公开信息显示,1月上旬,督查组已对湖北、安徽两省进行了督查。从督查内容看,主要是围绕“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加快形成国有企业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方面。

据湖北省国资委网站披露,1月2日至6日,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率第四督查组对湖北进行了督查,并深入中南设计集团、武汉地产集团、武汉天马、武汉新芯、襄阳轴承、航宇救生等10家企业和“三供一业”项目(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进行现场督查,详细了解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另据安徽日报报道,1月3日至5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率领的督查组对安徽进行了督查。邱小平指出,安徽省属企业发展势头好,改革配套政策陆续出台,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下一步,要切实增强国企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突出改革重点,切实推动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新突破。

分析人士表示,督查组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督促地方积极探索实践,确保深化国企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尽快落地见效。

多地公布方案

记者注意到,一些省市的国企改革步伐在元旦后明显加快,由落实文件转向实质推进,具体举措包括加快产能和产业链整合、增加混改试点、完善公司治理等。

如江苏省国资委1月2日印发《关于省属企业修编“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定创建一流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省属企业对2018年至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点工作、责任主体、考核问效等作出具体部署。重点内容包括:明确主业定位,控制在三个(主业)以内,有条件的控制在一至两个;2018年底前将集团管理层级压缩至三级以内;2018年底前,计划内的“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出清;2020年底前,集团“四类企业”、“三类参股投资”的数量要在2017年底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

同在1月2日,山西省国资委《关于第二批腾笼换鸟项目的通告》,拟转让项目达41个,总资产规模逾700亿元,涉及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焦炭、煤化工、煤层气、电力企业的投资和管理等。上述项目分别隶属太原钢铁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阳煤集团、潞安矿业集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等多家企业。

1月9日,湖南省国资委主任丛培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力争将省属监管企业整合至24户左右,力争在所有产业集团都有1个科研院所、所有重点板块都有1家上市公司、所有监管企业的主业均不超过三个。

天津市的要求也非常明确:到2018年一季度,将有10家国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部流程,到年底,要完成22家国企混改的目标。目前,天津旅游集团即将挂牌上市,海泰集团、北方信托、天津信托的混改正在进行中。

31家公司停牌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地方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最近动作频频,集团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呈现出全面加速的态势。

如淮南矿业有望在今年完成整体上市,其控股的皖江物流1月9日表示,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国资委已批复,原则同意淮南矿业整体改制方案,所涉及的主要工作争取于2018年完成。淮南矿业将以皖江物流作为其能源业务迈入资本市场的运作平台。淮南矿业纳入整体上市的资产范围主要为能源类资产,包括煤炭、电力、技术服务等;对房地产、类金融、淮矿物流等资产,则拟采取产权转让、定向减资等方式剥离。

类似的优质资产证券化案例还有湖南省国资委旗下现资1月10日公告,公司与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签署《收购框架协议》,重组标的资产拟为交易对方持有的高速公路资产。

混改方面,1月4日,哈药股份公告,中信资本旗下3家企业将合计持有哈药集团60.86%股权,上市公司的控股方也将由哈尔滨市国资委变为中信资本。同日,天桥起重在网上投资者说明会表示,公司第一大股东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车集团正筹划公司股权划转并涉及混改的重大事项。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9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棋正在“落子”。《融资中国》初步统计了解,目前已经有20多个省市发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上海、广东、重庆正在加速突破;紧随其后,贵州、广西、湖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北京等多个地方国资委也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混合所有制被视为是一个“必须取得突破的领域之一”。

诸多方案中,不难看到这样的字眼――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战略投资者,以及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新一轮国企改革,正以吸引战略投资为着力点,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股权合作,形成混合所有制结构。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值得期待。其实,作为中国经济转型之下重头戏的国企改革,早已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pe寻找合适标的参与其中成为必然。

潜伏国企改革pe抢位

事实上,一些pe机构或意在谋局,或早已排兵布阵。

新一轮国企改革将产生很多投资机会已成共识。多位接受《融资中国》采访的pe人士表示,正在密切关注和讨论研究。

“我们目前正在讨论研究。”天津国资基金人士在接受《融资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样表述的还有江苏高新投,“这个机会肯定要参与。”江苏高新投人士说。深创投方面也表示在研究,未来若有好的项目,会积极考虑参与。

“未来pe参与国企改革的空间很大。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从宏观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会促使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可持续;从微观层面看,国企改革主要目的是破除垄断,增强市场活力,这给了民营企业很大机会。”此前,深圳东方赛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宏表示,东方赛富已经在着手考虑参与国企改革的相关项目。

与此相比,弘毅、鼎晖、九鼎、德同资本、招商昆仑动作更为迅速,已备战先行。

早前,弘毅入股上海城投、鼎晖等5家机构参股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市,复星集团旗下两家公司将持有三元股份20.45%,成为第三大股东,已成为国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典型样本。

其中,弘毅除了占据城投控股之外,在上海阵地上,还联手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原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下称SmG)推出专项影视投资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人民币。上海报业集团投资的财经新媒体项目中,弘毅投资也将入股。

对于多项举措是否直指国企改革,弘毅方面在与《融资中国》记者交流时并不否认,在其看来,弘毅在国企改革方面有着先期优势,新一轮国企改革自不会错过,而对于此前的深圳前海布局是否也会意在于此,该人士不置可否。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表示,过去弘毅投资花了十年时间深度地参与国企改制,有很多经验。十年前,弘毅开始做中国投资,采取的是基金管理式,即典型的混合。

据赵令欢介绍,迄今为止,弘毅管理着将近480亿的人民币现金,其中有60%是外资,40%是内资。在弘毅投资所负责的31个项目中,没有一个出现问题,大多数都实现了快速保值增值,企业价值、企业有效资产增加了2.5倍,甚至是数十倍。他说到,“数字本身很说明问题,混合所有制对国企提高效率、增加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来讲是一条正确的路,国家在这个时候提出国有企业下一步改制用混合所有制作为一个主要途径这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及时的。”

除了上述机构急速前行外,亦有德同资本与益民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德益消费升级产业基金”。除了益民集团,德同资本还与北汽集团、上海城投等两家国企分别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此前德同内部有三条铁律,其中之一是不要碰国有企业,在新的国资国企改革浪潮下,这条铁律已打破。

“目前正在进展中,细节不便透露。”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田立新向《融资中国》记者表示。

此外,海通开元与东方创业也共同发起设立了“海通并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旨在提高国企并购整合的效率。

九鼎投资方面,则专门设立了国企投资部来开展国企改制方面的业务。“基于我们对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的分析,九鼎设立国企投资部是在公司整体性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考量。运营上,国企投资部采取的是负责标的寻找、价值判断、投资实施、投后管理乃至基金募集全流程‘一条龙’式的投资运营模式来开展国企股权投资方面的业务。”九鼎投资国企投资部负责人刘诣向《融资中国》记者表示,“能够提供系统性大规模投资机会的国企改革投资是适合大型pe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方向。相比于新兴产业投资,传统产业效率和集中度的提升是更重要的现实需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规模也更大。”

实际上,在国企投资部成立之前,九鼎投资也有国有企业的投资案例。“战略性参股是我们以往主要采取的模式,九鼎已投的国有控股企业和国企改制企业超过20家,投资额近20亿元。今后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一企一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定制化的投资方案。除采用参股和控股等方式,也有一些创新的方法,比如跟各地的国有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利用九鼎丰富的基金管理经验,共同组建地方国企改革的专项基金。”刘诣说。

事实上,在2014年1月《融资中国》召开的资本年会上,九鼎投资合伙人温俊峰就表示,九鼎投资在国企改革方面已经与地方政府开展了紧密合作。

据《融资中国》了解,2013年,贵州24家监管企业及下属企业共对接各类投资者约170余家;签订框架协议21个;签订正式协议27个,引进投资者42个、资金92.8亿元。其中就闪现有九鼎投资、复星集团身影。

除此之外,招商昆仑方面,据《融资中国》获悉,目前在国企改革方面也已取得了实质进展。

外资方面,iDG投资全聚德,KKR入资青岛海尔,皆有斩获。

经验、关系、资本三大拦路虎

国企改革机会盎然。然而,在《融资中国》记者采访中,众业内人士也表示,这杯羹并非所有机构皆可入口。

刘诣就表示,各级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下属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如“靓女招婿”,要找“有实力、有追求、负责任、有安全感”的pe机构。

刘诣进一步解释,有实力,投资经验丰富、有行业资源及资金实力;有追求:对企业所处产业有深刻认识,在产业整合时代有协助企业进行整合并购的能力;负责任:不以谋取短期买卖差价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通过与企业高管的合作,投资企业的长期成长而获利。长期投资、主动投资、产业投资,并在此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安全感:推进改革过程中兼顾管理层和企业职工的各方利益,平稳过渡,不更换管理层,也不搞大规模裁员。“所以,具有丰富的多行业投资经验及增值服务能力、实力雄厚且具有产业整合能力的大型专业性投资机构更有优势。”刘诣表示。

投中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宋绍奎则认为,在此前有过国有企业改制经验的pe机构更有优势。“相对于市场化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相互间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包括沟通、效率机制、审批流程等很多细节方面存在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如果之前没有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经验,可能会很难进行合作。”

此外,宋绍奎也指出,国企改革还是受国资委负责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和相关的主管机构有畅通的合作关系。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设立了国资背景的pe机构,其目的是为地方政府融资、参与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在pe参与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会将非本地pe挡在门外,成为一些业内人士担心的问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参与地方国企改革的时候,当地国资pe与外来pe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见得企业都会选择本地国资pe。

“国企改革的机会对外是公平公开的,主要看pe机构对行业、投资对象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是否联合了具有产业背景的民营企业,或有行业背景的民营机构共同推进参与国资结构调整。”宏源证券并购部总经理洪涛分析认为,当地政府只有让国企与战略投资者真正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活力,才能最终提高资本收益率,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与国企改革另一门槛则是资本规模。业者认为,国有资本规模庞大,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资本游戏,面对资产规模达百亿元级别的国企,虽有心分杯红利,也只能望洋兴叹。

“以国企为中心进行一些主动性的并购重组,一般企业体量都比较大,资金需求比较大,对于相关的能力也会要求的高一些。这样也会导致大部分中小型基金没办法参与。”宋绍奎表示。

以近期弘毅投资入股上海城投控股获批为例,18亿元受让城投控股大股东上海城投总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29875.24万股(占总股本的10%)已非小数目。而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显示,上市公司背后的上海城投总公司管控资金达2000多亿元,下属几百个工程建设项目。

“反过来,如果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需要一些中小型的潜力企业,pe机构可基于前期所投资的项目去帮助对接,这个过程大部分pe机构都可参与。因为将项目出售给国有企业还是其他公司都是一样的,只要看各方的态度。”宋绍奎分析认为。

不确定性高变数更大

在pe参与国企改革方面,成功、失败案例皆有。在上一轮pe参与国企改制热潮中,缔造了诸如、石药集团、中国玻璃、双汇集团等诸多经典案例。也有pe投资国企的前车之鉴,犹言在耳。此前,pe参与国企改制引发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尤其是外资背景的pe机构曾屡屡遭受舆论诟病,使得很多pe机构逐渐淡出了国企改制的投资范围,并把民营企业作为近年来pe投资的主战场。比如,徐工事件就让凯雷集团在参与国企改制的投资机会中选择了观望,历时三年一再退让却无功而返,令很多市场参与者对参与国企改革心有余悸。新近让人们注目的案例则是上海家化与平安信托,两者曾被看作是“产业+资本”完美融合,成功改制一年之后,隐藏良久的分歧昭然若揭,至今历时两年纠葛,尚未停歇。

此轮国企改革良好的预期背后,现实中存有诸多不确定性。

“未来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可能给私募股权投资带来最好的,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机遇。”有业内人士认为。

“国企改制牵扯的方方面面因素比较多,预期结果也不像投资市场化项目那样准确。不确定性较高,变数更大。”宋绍奎认为。

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就是政策风险。

“参与国企改革会面临政策贯彻不彻底的风险。”宏源证券并购部总经理洪涛在接受《融资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企改革换汤不换药或者半途而废的风险。这需要国有股东和pe股东达成理念和目标的一致,共同推动国有企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制和机制的转变。”刘诣对此也表示。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轮国企改革所提倡的混合经营不仅仅是资本融合,更是管理、运营和企业家精神的融合。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打破国有股东日常运营中“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局面。此处若无突破,“混合”毫无意义。同时,国企改制牵涉各方利益,国有资产但凡涉及转让都需要走资产评估、上报国资委、进场挂牌等程序。过去能够参与国企改革往往要拼关系、拼后台,尽管对本轮改革的预期较高,但或对进入国资体系有所顾虑。

有机构负责人就明确表示,在关注国企改革的政策动向。未来,在民资进入国企的政策方面或有进一步放松,若出现民企全面控股国企的标的,会考虑参与。若还是国资控股的企业改革,则会比较谨慎。

赵令欢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也指出,混合所有制中混合的目的不是为了混合,是为了能够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其中,关键是要实现阳光化操作,公开透明合规专业。他认为,在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下,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改制之后或者是混合之后的持续成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当前,中国法制不健全,违法违规的成本还不够高,一般的企业都存在着内部人的控制。“关键是要把他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力与企业的生存兴衰绑在一起”,对此,他建议,要实现阳光化操作,公开透明合规专业。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是国有股流通问题,本质上并不能有效提高国企运营效率,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真正通过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企业成长性,制度变革带来的成长性是最大的成长性,爆发力就在于国企管理层的产业雄心和管理能力有多大。”刘诣在接受《融资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然,九鼎投资对体制内的企业家深具信心,凭借过往的投资经验和行业资源,可以充分发挥pe兼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属性,协助国企管理层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凤凰涅’”。

此外,很多国企属于传统产业范畴,投资周期较长,这类企业本身会面临产业周期波动的风险。且目前处于摸索试点状态,也做不了批量化复制。

刘诣认为,通常对国有企业投资的周期比较长,需要更多并结合各地区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九鼎参与的国企投资合作,通常不仅限于企业本身,还要深入研究当地的产业情况,帮助制定产业规划,要把国企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做。

“在投资入股前,我们会考虑政府、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各自诉求,结合当地政府国企改革的政策导向和实施步骤,结合企业所在产业的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要求,以合法合规、利益兼顾、平稳过渡、制度创新为原则,充分沟通,谨慎推进,防范于未然,成长于必然。”刘诣表示,与“全民pe”时代,搭便车分享一二级市场差价及企业成长性不同,pe机构参与国企改革仅具有投资价值的判断能力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能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国企经营绩效,通过投后管理来参与提升企业成长性。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篇10

国企混合所有制下的档案馆特征

大数据特征。随着档案馆资源、体系建设的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用户服务要求的提高,档案馆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具有了大数据的特征。

一是档案馆资源的规模大,并且增长速度快。目前馆藏数字档案的数据已经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据统计,2008年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共保存档案1.93亿卷,较上年增加1769万卷,增速达10%,而到2011年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量已达3.3亿卷,预测到2020年,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量将达到6亿多卷。北京市档案馆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把全部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工作,将纸质档案(含图纸、地图)、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含电影、幻灯片)用数字扫描形式转换;实物档案用数码拍照形式转换。据初步预计,若要完成当前馆藏所有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其存储总量将要超过10pB。

二是档案馆数据资源种类繁杂、结构多样。早期的数字档案馆的数据种类比较单一,往往只有少数几种,这些数据又以结构化数据为主。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档案资源日益多样化,既有数字化的纸质档案、接收进馆的电子文件、音像视频数据库等,也有用户利用信息、服务数据等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特征、格式等形式多样,组织方式各异,而各馆之间更是差异明显,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异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并且半结构化和非结构数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12年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档、表格、网页、音频、图像和视频等占全球网络数据量的85%左右,这些资源将成为未来档案馆馆藏的重要来源。

三是档案数据的价值高。由于档案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因此,档案是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有权威性与凭证作用的原生信息资源。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中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更加明显、地位更加重要。

社会数字记忆资源库的特征。档

案馆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记忆的建构者与保存者,数字记忆的保存应是档案馆的社会责任,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体,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形式,为中华民族记忆的构建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的‘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将是档案馆今后更重的使命和责任。

由于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公益性、服务性、公平性、永久性等特征,使得档案馆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系统、最可信赖的数据资源库。因此,在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中,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馆应从狭义档案资源观向“大档案观”转变,在进一步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快电子文件接收进馆的基础上,档案馆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诸如电子邮件、网页、社交媒体等价值重大、形式多样的数据资源,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多角度保存,真正建立满足社会需要的数字记忆资源库。

提高国企竞争优势的特征。随着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国企已成为含有各种不同经济所有制的联盟体。其中各个实体每天都在按照各自流程从事各种活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资源。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数据和分析市场将达到1870亿美元的规模。为了把握这个重要的增长市场,iBm在该领域已经投资超过24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数据分析领域中公认的领导者。iBm当前转型的三大战略方向是,根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特点,全面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及互动参与体系转型。一是借助数据协助行业和企业转型,开辟新市场;二是面向云计算,重建企业it基础架构;三是通过移动社交构建互动参与体系。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变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很重要的资源,正在成为新的自然资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谁能把这个数处理、运用、预估变成核心竞争力,那么他变成成功企业的机会就会更大。

国企混合所有制对档案馆的挑战

由于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彻底打破了国企只是公有制的性质,成为同时建立起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成份的联合体。在这样的体制下,产生了数量大、种类繁多的档案资源,带来了对档案馆方方面面的挑战。

对档案思想意识方面的挑战。由于几千年档案工作的历史积淀,在我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档案文化,也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档案思维模式。如档案工作人员“重藏轻用”、“重保密轻利用”、“重安全怕丢失”等等思维模式,在工作中采用“导向式的服务”方式,有什么供什么,往往造成与用户之间的尴尬局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档案人员固有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仍然采取固守原状的守旧档案思想意识,这将使档案馆失去未来的发展机会,甚至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对档案人才素质的挑战。在国企混合所有制建立的背景下,档案馆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阻碍档案企业发展的瓶颈。以2006年为例,全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档案馆中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毕业于档案学专业的工作人员为零;具有硕士学位,并且毕业于档案学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26人;具有学士学位,并且毕业于档案学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也只有1598人。随着大数据在其他领域应用优势的不断凸显,用户对档案馆精品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档案馆没有信息技术人才,每天面对大量的结构数据、半结构数据及非结构数据,却无法加工处理,必然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需要。所以,大数据时代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既要具有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又要具有分析用户挖掘档案信息潜在的价值,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深层的需要。

对档案数据资源的收集及存储的挑战。传统档案馆的档案材料的获取是本单位现行实践活动完成后,将形成的文件材料向本单位的档案部门进行移交。经过一定时间的接收后,再经过整理加工,组成保管单位存放在馆内的档案架上,加以存储。传统的档案材料数量单一、结构单一、种类简单、载体单一。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档案馆的档案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数据结构复杂,对传统档案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过去那种坐、等、要的获取档案材料及存储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对档案馆的服务及信息安全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已经摆在了我们档案馆工作的面前。档案馆的服务理念要从被动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树立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扩大服务范围,加大档案馆的对外开放,提高对档案资源的编研水平,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形成深层次的信息产品,满足广大用户对精品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档案馆服务的基本要求。

国企混合所有制下档案馆的对策

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对国企档案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档案资源的收集和存储方式、档案馆的服务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大数据时代下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强化档案队伍建设。有关大数据的相关概念、标准、技术等已经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和军事、通信、金融等行业得到了普遍应用。对于档案馆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相关标准、技术和软件来建设整合档案数字资源数据产品、提升档案业务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大力宣传大数据对数字档案馆作用的同时,就必须摒弃传统狭隘档案观,树立“大档案观”,为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的大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另外,为适应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必须制订合理的培训方案。培养目标必须符合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满足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档案馆的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知识-素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体现档案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色。应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素质的全面性,能力的全面性和操作性。

加强大数据时代下对数字档案的数据收集和存储。长期以来档案馆的收集工作,基本是采用“等、靠、要”的方式方法。“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文件材料,“靠”工程技术人员到档案馆移交,或者采用某种指令向下属单位及技术人员“要”资料。这些归档的文件材料往往内容单一、种类单一、结构单一、数量较少。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建立,档案馆具备大数据特征,即档案材料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载体由磁性材料代替了纸质材料,收集的渠道多、范围广。为满足当今数字档案对广大用户的需要,数字档案馆就必须采用标准化的收集方法。由于数字档案馆收集功能结构的标准化,如接收移交标准化、质量检查标准化、生成档案信息包的标准化,并且这些标准必须符合国际、国家、行业及数字档案馆内容制定的标准、规范。这样就可以确保进馆的数字档案资源的质量、效率、节省整理成本,满足种类、结构多样化的数字档案资源归档。

标准化数字档案资源进馆后,怎样存储?如果采用传统纸质,档案材料经过整理、组织保管单位按序存储于档案架或档案柜中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如今进馆的档案资源全部是数字化了的数字档案,记录于磁性材料之中,对于这种数字档案资源,一般推荐采用云存储方法。云,就是将因特网络中众多分散,并且互连的计算机称为云。对该云进行组织并实现网络远程运算和网络远程存储的功能称为云计算。云存储是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是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云存储可以克服现有的存储技术在分散性、扩展性、共享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满足数字档案快速增长和资源整合共享的存储需求。云存储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网络以及集群应用等技术,既方便又节效,完全可以满足全方位服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