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十篇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十篇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5:13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1

   为做好2000年度保险公司会计报表的填报工作,及时掌握全国保险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基础情况,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服务,我们在1999年度保险企业类汇总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对有关的报表内容做了进一步规范,设计制定了《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保险企业类〕》,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并按时上报,现将与报表编报工作有关的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套报表适用于各类国有独资、控股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以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经国家保险业务监管部门批准在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保险公司等。

   二、本套报表填报基本单位为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保险公司,其中:实行一级法人体制的保险公司按公司所辖汇总数据填报本套报表,并以省级(或二级)分公司为单位分户录入“省级(或二级)分公司主要指标表”及报表封面。

   三、对于填报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的保险公司所附属的从事非保险业务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应分别编制、汇总和上报企业类、建设单位决算类等报表。

   四、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集团型保险公司,还应按母公司的报表类型编制、上报保险企业类合并会计报表。

   五、有境外机构或分公司的保险企业,应将境外机构或分公司的数据并入总公司会计报表范围内,并以境外机构或分公司为单位分户录入“省级(或二级)分公司主要指标表”和报表封面。

   六、各保险企业应在全面做好年终决算工作的基础上,按照《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保险企业类〕》格式和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报表录入、审核、汇总等工作,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完整、合法。

   七、各保险企业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认真组织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保险企业类〕》的上报工作。财务关系隶属财政部的各保险公司应于2001年4月20日前,将汇总报表(以“万元”为金额单位)、全部数据软盘或光盘(含分户及汇总数据)一式三份上报财政部(分别报统计评价司一份、金融司两份)。财务关系隶属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中国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大众保险公司、华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应将本保险公司年度汇总报表、数据软盘(或光盘)在审核、整理无误的基础上,上报同级地方财政部门。各地区应于2001年4月20日前将所辖保险公司年度汇总报表(以“万元”为金额单位)全部数据软盘或光盘(含汇总及分户数据)在审核、汇总、整理后上报财政部(分别报统计评价司一份、金融司两份)。分报的内容具体包括:保险公司汇总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一式三份,汇总数据软盘和分户有关数据软盘(或光盘)一式三份;保险公司境外单位汇总会计报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一式三份。

   八、各保险公司、各地区上报财政部的汇总报表须以“万元”为金额单位(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基层分户录入以“元”(保留两位小数)为金额单位。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风险;防范

一、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风险基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通过承保企业的收汇风险、补偿企业的收汇损失,保障企业经营安全,使企业能够更放心采用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更好在竞争中抓住贸易机会,不断开拓新客户、占领新市场,扩大贸易规模。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甚至占其本国当年出口总额30%以上,如法国40%、日本39%、英国37%。

1919年在英国最早出现出口信用保险,我国于2001年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作为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自该公司成立以后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务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在金融危机暴发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政策鼓励和投保费率优惠的特殊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6%,同比提高12%。201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1543.3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承保金额已升至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中的第一名,出口信用保险成为促进出口和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工具。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是指境内出口商在出口货物或提供服务并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并将赔款权益转让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的短期贸易融资业务,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信保公司根据《赔款转让协议》的规定,将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出口商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2010年银行短险融资业务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与中信保公司合作开展短险融资业务的银行共62家,银行融资全年累计46.7亿美元。

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

(一)贸易当事人原因导致的风险

第一,贸易真实性风险。《赔款转让协议》中规定出口商保证出口贸易的真实性、合法性,由此可见贸易真实是保险公司赔付的基础。但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只调查买方资信和财务状况,没有审查出口贸易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只有收到可损报告后才介入调查整笔交易真实情况。实践中存在出口商、进口商及中间商一方或几方共同出于诈骗、骗贷等目的,虚构贸易背景,这将会降低融资银行获得理赔的可能性。

第二,出口商的履约风险。保险公司主要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过程中因国外买方的商业风险和买方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风险而导致的收汇风险,而由于出口商原因造成融资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需要由银行承担。出口商必须完全履行销售合同和保险合同项下的义务,保险公司才会赔付。出口商能否按照销售合同规定按时按质交货,出口商(被保险人)是否完全履行了保单项下的义务,如缴纳保费、完全申报,没有漏报、瞒报等现象。

第三,汇路改变风险。贸易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偿性,即以该笔贸易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但目前由于很大一部分出口信用保险项融资下的交易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融资银行无法决定性地控制汇款路线,一旦出口商与银行之间发生纠纷,进出口商容易双方协商,擅自改变汇路,无法满足融资自偿性的要求。保险公司保的是出口商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货款的风险,国外买家将应付给出口商的货款按期足额支付到出口商任何一个账户,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即告终止。

第四,中间商风险。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有中间商参与,给出口信用保险风险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银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风险。若出口贸易通过中间商进行,国内出口商一般与国外最终买家无直接联系,不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而是与中间商直接签订贸易合同,或由中间商代最终买家签订贸易合同。运输单据的收货人一般为最终买方,不同于合同的签署方。由于出口商与最终买家没有直接沟通,最终买家可能对出口商与中间商之间的贸易并不知晓,若中间商在完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以最终买方的名义与出口商签订合同,会出现合同买方责任虚置的情况。一旦货物被拒收,最终买家或以合同不是其签署为由,不承认贸易关系存在,或称自己只是收货人,货款应由中间商支付;而中间商则称自己不是合同相对方,没有付款义务;相关各方都不愿提供有利的证据,保险公司亦很难断定损失是否属承保责任范围,使得银行向保险公司的索赔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性更多。若其间涉及中间商商业诈骗,则银行向保险公司的索赔更是无望。

(二)保险公司的除外责任风险

信保的保单有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对于由于除外责任造成的损失不承担保险责任,融资银行要对保险条款加以研究,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免责条款包括三方面:一是由被保险人的行为引起的损失。例如,在货物出口前,被保险人明知买方严重违约,仍然继续发货而造成的损失。二是由买方的行为过失引起的损失。例如,由于买方未能及时获得各种所需许可证、批准书或授权,导致货物滞港或遣返,造成的损失。三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行为过失引起的损失。例如,被保险人或者买方的人违约、欺诈以及其他违约行为所引起的损失,或者被保险人的人破产引起的损失。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当今世界经济环境;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

1当前世界经济环境特征概述

过去几十年,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使全球贸易的开放和标准化取得了巨大进步,推动了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人口的减少。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特朗普上任后,实施“全球收缩,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对内减税加息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内通过惩罚性关税和设置技术壁垒保护本国产业。2018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呈现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的特征,美欧贸易争端升级,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这无疑使经济的风险因素上升,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波及无辜的跨国公司。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进一步推出促进改革的措施,加强与世界的合作,恢复经济活力的道路上遭遇世界经济动荡带来的更多的风险因素,中国的跨国企业如何在世界化生产贸易投资过程中规避外汇风险成为必修课。

2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的类型

跨国公司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经济实体组成,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企业。跨国公司是外币资产或负债的所有者,汇率的波动可能使跨国公司面临损失或获得收益,非旨在汇市赚取利润的专业机构或公司,主要任务仍是通过适当的工具手段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当今世界无论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是经济不发达的弱小民族,其经济状况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国家并受到直接影响,越是发达国家其与外部经济的联系越密切,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高,由此带来的内部增长动力越足。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参与国际经济的主体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风险则为外汇风险。汇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它能影响资本流动、产出、进出口、物价。跨国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外债,海外分支机构及进出口交易都与汇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将其面临的外汇风险细分为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外汇经济风险指跨国公司事前未预测到的汇率波动,引发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投融资事项中潜在的净现金流出的可能。经济风险长期影响企业的经营性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关系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未来。由于汇率经济风险估量基于对世界经济周期性全局性预测,重要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日常管理在跨国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活动中更常见。外汇交易风险指在以外币计价交易,国际信贷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汇率变动和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汇率变动产生的风险。外汇折算风险是会计概念,指会计年度结束时,跨国企业将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跨国公司所在国货币计价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与东道国货币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本币值出现不利变动。

3跨国公司如何管理汇率风险

跨国公司面对外汇市场的变化,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内部可采取选择计价货币、合同增列保值条款、控制收付款账期等措施,外部利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工具如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货、外币期权、掉期交易及套期保值等对冲风险,补充内部管理不能消除的外汇头寸。针对上述跨国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类型,具体的管理措施详述如下几点。

3.1外汇经济风险

东道国超预期的汇率贬值造成的,它的影响是长期的综合的,如日前委内瑞拉陷入经济危机,委内瑞拉6月通胀率为43478%,100万委内瑞拉币玻利瓦尔仅相当于29美分。如此恶性的通货膨胀源于货币超发,国内支柱产业石油价格暴跌,受美国制裁等原因。从跨国公司外汇经济风险控制的角度可见一斑,东道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秩序良好,对外国投资者保护健全,货币稳定是跨国公司投资经营境外公司或进行交易的预设条件。跨国公司针对外汇经济风险一般在宏观的经营投资决策中体现。

3.2外汇交易风险

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经营性对冲,多为跨国公司内部的主动管理:利用合同条款防范风险:订立货币保值条款,货币保值方式主要有硬通货货保值、“一篮子”货币保值等,目前多采用硬通货保值条款;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原则上在出口、资本输出时使用硬通货,在进口、资本输入时选择软通货;合同中订立风险分摊协定,交易双方确定产品的基价、基本汇率、汇率变化区间以及分摊汇率变化风险的比率,特殊情况可以通过补充协议调整产品基价。在交易性外汇收付中,根据汇率短期走势灵活掌握情况,在双方约定的收付条件下提前或推迟应收应付账期,主动规避外汇交易风险。跨国企业可以调整经营策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售价,多元化经营等来对冲汇率损失达到经营指标,当然此措施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而设计。第二类是金融对冲,主要通过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冲跨国企业以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及投资风险的行为,主要包括远期、互换、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

3.2.1外汇远期交易

外汇远期交易是指银行与企业约定在未来某一时点或某一期间按照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等交易要素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分为有固定到期日的远期交易和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进行交割的择期交易。外汇远期交易是比较典型的套保工具,不涉及主观判断,适合稳健保守的跨国企业。外汇远期合约即期的汇率锁定将来的外汇收付,有利于锁定成本收益,但需缴纳保证金、交易不灵活(交割日交割,否则交违约金)、场内交易流动性较差。

3.2.2互换

互换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的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汇率)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互换可分为外汇互换,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目前是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品种。跨国企业多币种的资产构成及经营特征决定互换在其交易及投资融资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平滑汇率风险的作用。(1)外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分别约定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即期外汇买卖汇率,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客户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与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与银行进行反向外汇交易。适合资金在国际有流入流出,且时间错配的跨国公司。(2)货币互换指跨国公司与银行签订互换协议,期限内双方交换约定数量外币的本金,同时期交换两种货币利息。此方法适合有外币贷款和对外贸易的跨国公司。(3)利率互换指债务人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利率走势,将其自身的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债务以锁定利率成本,规避未来外汇利率波动的风险;或将固定利率债务转换成浮动利率债务,获取如果未来出现外汇利率下调时借贷成本降低的收益。适用于有外汇债务跨国企业。互换交易最大优点是解决货币错配问题,固定换汇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但流动性较差,交易不灵活一般不可撤销或终止。

3.2.3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指外汇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汇率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或根据需要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外汇期权可以使买方将风险锁定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限的损失和无限的收益,但如果出于单纯的逐利动机,卖出看涨或看跌期权,判断失误将损失惨重。跨国企业可以通过买卖单一的看涨看跌期权对冲汇率波动,也可以通过组合期权即买入看涨期权的同时卖出看跌期权(或相反操作)锁定收益,这样可以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未来最大购汇成本,同时收取权利金(卖出看跌期权)摊薄成本。外币期权合同优点是可以根据市场汇率变动作任何选择,买入期权合约即既可履约,也可不履约,最多损失期权费,不剥夺持有者获取价格波动带来收益的权利。期权适合对汇率有一定判断的企业,如果汇率方向判断错误并且采用卖出看涨或看跌期权反而会扩大风险,承受较大的汇率损失。

3.2.4期货交易

外汇期货与远期合约相似,都是交易双方约定汇率在未来某一时点或期间完成外汇结算。两者区别在于:外汇远期合约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双方按照自愿的原则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较为灵活。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场内交易,外汇交割的相关要素如时间、数量、汇率等都已经标准化。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原理是利用期货上的损益抵消现货的亏损,即在现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的同时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金额大致相当的期货合约。外汇期货的优点是作为场内交易工具,具有价格透明度高、操作灵活、流动性好等特点,缺点是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增加了资金成本。外汇金融衍生工具总体灵活方便,针对性强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给跨国企业提供了外汇避险的工具,促进了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

3.3会计折算风险

外汇会计折算风险是当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汇总到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由于转换时所使用的汇率与当初入账时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账面损失的状况。外汇折算风险会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现金流、企业利润从而影响上市跨国公司的股价,融资能力。外汇折算风险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项目分类进行管理,基本原则是增加硬货币的资产项目,减少负债项目;减少软货币的资产项目,增加负债项目。最终目的是资产负债表中外币调整的资产总额大于等于负债总额,试算平衡或增加会计收益,从而使外汇折算风险为零。

4结论

当前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双向变动,中美贸易战升级,全球区域性经济力量间博弈较量加强,跨国公司在投资交易中应趋利避害,合理决策,灵活运用汇率套期保值工具,谨慎对待会计报表折算项目,全面控制外汇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把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锁定在确定区间,微观上符合企业盈利的要求,宏观上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世界经济舞台上树立正面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4

2009年,我司实收毛保费*万元,同比增长*%,已赚净保费*万元,净利润*万元,赔付率为*%。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

一、围绕目标,落实计划,紧抓业务工作

1、计划落实早、措施实

2009年初,我司经理室就针对*地区保险市场变化及20*年全年保费收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上级公司下达我司的各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把计划分解成月计划,月月盘点、月月落实,有效的保证了对计划落实情况及时的进行监控和调整。

在制定全年任务时充分考虑险种结构优化和业务承保质量,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办法,把综合赔付率作为年终测评的重要数据。

2、抢占车险市场,加大新工程、新项目的拓展力度,坚决的丢弃“垃圾保费”

今年来,我们把稳固车险和企业财产保险,拓展新车市场和新工程新项目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业务数量的基础上,坚决的丢弃屡保屡亏的“垃圾”业务

一是确保续保业务及时回笼,我们要求各业务部门按月上报续保业务台帐,由经理室督促考核,并要求提前介入公关。一旦出现脱报,马上在全司公布,其他人员可以参与竞争,从而巩固了原有业务,大大减少了业务的流失,保证了主要险种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二是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网络,提前获悉新上项目、新上工程名录,并和交警部门、汽车销售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请他们帮助我们收集、提供新车信息,对潜在的新业务、新市场做到心中有数,充分把握市场主动,填补了因竞争等客观原因带来的业务不稳定因素。三是已失业务不放弃。我们不仅对20*年业务台账做到笔笔清晰,并要求业务内勤把20*年展业过程中流失的业务列出明细,并分解到相关部门,要求加大公关力度,睁脱保原因,确属停产企业、转卖报废车辆的,由经办人提供确切证明;属竞争流失的,我们决不消极退出,而是主动进攻,上门听取意见和建议,改善服务手段,逐个突破,全面争取回流。四是大小齐抓,能保则保。因为企业改制、转产、资金等因素对企业财产保险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加之竞争等因素,使的展业难度和展业成本大大增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充分动员,统一思想,上下形成合力,迎难而上。做到责任到人,对保费在5万元以上的实行分管经理介入,共同公关。

3、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促发展。

*地区现有10家(中国财保、中国人寿、太平洋产险、太平洋寿险、中华产险、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天安产险、华邦、汇丰)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营销部、公司,另已发现1家公司(大地产险)在我县争夺业务,而*地区人口少,企业规模小,我司面对外部竞争所带来的业务压力,保持沉着冷静,客观面对现实情况寻求对策,与竞争对手们展开了一场品牌战、服务战:一是做好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公司经理室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突出汇报我司是如何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是如何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开展工作的,我司积极参与了全民创业调研活动,与县领导一道走访个体、私营经济企业,不仅使县委、县政府对我司热心参与地方政府工作表示满意,还对我司正确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向中小企业提供保险保障,主动服务于他们,给予肯定。真实的让县委、县政府感到人保财险公司是真心为地方政府服务的,是值得扶持、信赖和帮助的,从而对我司工作给予了很大地倾斜。二是深入老客户企业,在客户企业中聘请信息员、联络员,并从其他保险企业抢挖业务尖子加盟我司,赢得“回流”业务,使其他保险公司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三是服务更加人性化、亲密化,公司经理噬员年初就对县属各大系统骨干企业实行划块包干,进行了多次回访,请他们对我司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公司领导主动登门是人保财险的优质服务的充分体现,使客户对我司更加信任。四是要求所有中层干部走出办公室,对所有中小企业必须亲自上门拜访,对所有新保客户必须当面解释条款并承诺服务项目,与企业进行不断的联络,实行零距离接触,只要客户需要必须随叫随到,提供各方面服务。五是按照向社会服务承诺和行业禁令,严格内部管控,以理赔和承保两大服务部门为切入口,全面提高公司整体服务水平。

4、以分散性业务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占有面

根据*当前阶段的保源情况,年初,经理室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确定今年把摩托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学生以及人身意外险作为今年零散性险种突击,首先与交警、城市执法部门联系,请他们帮我们摩托车保险业务;同时与县教委取得联系,班子成员多次与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教委主任协调,最终取得他们的信任,才使我们的学平险业务有所突破。

5、开展劳动竞赛,促进“两险”业务健康成长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跨国企业;外汇风险;外汇管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19

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变动而给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和现金流量造成损益的可能性。汇率风险管理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特色,对于外汇风险的正确认识、防范和规避,则是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ankrom(1974)提出的经济主体因汇率变动必须面临的风险有三种: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对于这三种外汇风险的分类目前已被普遍认同。显而易见,只要存在外币、本币和时间差三个因素,跨国企业在其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由于外汇汇率变化造成的外汇风险。首先,由于从交易达成到应收(应付)账款的实际付出(收到)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结算货币升值,会使收款方获益而付款方蒙受损失;相反,如果结算货币出现贬值,结果会是收款方损失而付款方获益;其次,跨国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所有外币收付,最终须与母公司货币进行折算,以便反映出公司总体的财务成果;另外,企业的生存不能够脱离各国经济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各东道国经济和通货膨胀的不同影响,最终将影响到企业的外汇管理,所以外汇风险自始至终都存在。对于外汇风险的应对,应首先明确和区分不同类型的汇率风险以便选择合适的风险规避措施加以防范。国内目前对外汇风险防范和规避的研究较多,但因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对多种技术性措施的介绍和概括总是有待补充。虽然目前情况下我国的跨国企业还只适用有限的外汇风险防范工具,但从发展的眼观来看,对各种避险工具的尽可能详尽的了解是必要的。本文将从企业的角度,系统的陈列跨国企业应对不同类别的外汇风险所可能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并对各项应对措施的适用性作了分析和说明。

1折算风险与应对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accountingexposure),是由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的变动风险,指的是跨国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将子公司的货币折算为母公司的计价货币时,由于交易发生日与折算日汇率的不同使账簿上的有些项目发生了变动而给整个公司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会计风险是一种存量风险,只有在跨国公司拥有外币资产与负债时才会存在。

折算风险有两种控制策略:其一是资产负债表保值法-即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受险资产、受险负债和权益在总额上达到平衡,使外币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会计风险自动对抵;其二是利用外汇的远期市场进行的合约保值法。折算风险可被看作是对历史事件的现在测度,不影响企业的现实现金流量,因而常常不被作为汇率风险加以防范。

2经济风险与应对

经济风险(economicexposure)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未来可获得现金流量的现值所产生的影响。广义的经济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实际经营风险;狭义的经济风险即企业的实际经营风险。国际企业受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同时还受因汇率变动导致的利率和物价等间接因素变动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未来现金流的某种不确定性即为经济风险的一种反映。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即国际费雪效应(iFe)成立时,金融市场会对两国的汇率变动有预期并在利率差上做出调整,使得利率差=汇率差,此时经济风险不存在。同理,商品市场通过商品价格的调整也可实现对实物资产的保值。然而市场的有效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所以只要汇率波动,经济风险即存在。经济风险可表现为单纯的汇率风险(如以外币结算的销售);也可为通货膨胀风险(如固定汇率时的契约)。由于经济风险源于货币价值和物价变动对企业收入、成本和现金流的影响,对于经营风险的管理较为复杂,涉及到生产、销售、财务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风险控制应该从长远经营战略着手,在制定国际投资决策、营销策略和国际融资经营活动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对于从事多国经营活动的大规模跨国公司,最有效地方法是采用多元化的分散经营来管理,使有关各方面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相互抵消,具体包括:行销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

2.1行销管理

首先,采用多元化的分散经营策略,尽可能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采购、从多种资本市场上采用多种货币进行筹资,并尽量使经营地域分散化以减缓汇率波动的风险。经营地的多元化可使外汇风险带给公司的总体影响缩小,某种货币的相对升值与另一种货币的相对贬值是可以相互抵消的,而采购地的多元化可明显降低成本,减小汇率波动带来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公司为应对日元升值,增加对外或对台湾地区采购比例就是例证。由于这些采购的零部件绝大部分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而这两者的货币因与美元挂钩对日元呈贬值趋势,因此成本相对降低,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冲击得到了相对的缓解。相反,20世纪70年代大众面对马克升值的销价损失

其次,选择适时的市场、价格和产品策略。事实上,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产品竞争上的价格优势,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良好时机;本币贬值的出口优势以及对进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又是扩大再生产的良机。在选择市场时,应充分考虑有关国家货币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当外币下跌本币升值时,提高外币计价的产品的价格,以保证对外销售的最低收益率是适当选择。此时,以外币结算的出口商的最好情况应当是:按贬值程度提价,以尽可能防止市场份额的丧失。最坏的情况则是由于竞争而无法提价。例如,上世纪70年代,瑞士法郎面临升值时,主要生产成本来自于本土的瑞士表业,成本提高,但迫于扶摇直上的日本电子表的竞争压力而无法提价,因此蒙受损失;与此相反,当外币升值而本币下跌时,以本币计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性,此时若需求弹性较大,则倾向于维持低价而扩大销售量,以扩张市场份额。

另外,针对汇率的长期性改变,跨国公司不得不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改变产品市场结构等措施来解决。

2.2生产管理

第一,投入物混合搭配(inputmix),即通过分散来源地和调整各来源地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购置及彼此间的份额搭配,减少投入物上的经济风险。

第二,转移生产地(shiftingproduction)。在世界各地有工厂的跨国企业,可根据货币变动情况,将产品的生产在不同工厂间转移(如:从货币升值国转到货币贬值国),以应对汇率变动下的成本风险。

第三,选择合适的场址(plantlocation)。如果在一个软通货的国家进行生产,并尽可能利用当地资源,降低成本,就能保持一定时期的利润收入和稳定状态。

第四,削减国内成本(cuttingcostsdomestically)。

此外,在对汇率变动多种可能预测的前提下,还可通过制订计划(planning)达到一定的风险管理目标。

2.3财务管理

[Jp3]利用一些财务手段,通过对财务状况的调整,可抵消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如:合约保值法,即以偿债成本的降低来抵消因汇率波动导致的现金流入的减少。

交易风险(transactionexposure)指那些以外币计价的、已达成但尚未结算的交易,在交易发生到交易完成的这段时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其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是经济风险的组成部分。交易风险从签订交易合同、确定以外币计价的交易金额时产生,至结清货款为止。包括交易中以外币计算的赊购赊销、以外币清偿的债权债务、未履行的远期合以及其他外币计价的应收资产和应付债务。1995年3月因日元升值使我国外债突增169亿人民币,另1993年中纺机在瑞士发行B股可转换公司债权,当投资人因公司经营不善而最终选择回购时,由于瑞士法郎突然升值造成中纺机近0.78亿人民币的损失,均为因缺乏交易风险防范意识造成的损失。

国际上对于交易风险的应对有多种措施和方法,归纳起来,有些属于事前的未雨绸缪,有些措施是在交易中通过双方协商达成的风险规避方式,而更多的方式体现为一种对外汇风险的抵补措施,通过正负风险的抵消而消除风险,跨国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包括:

(1)汇率预测法。

由于外汇风险的根源在于汇率的波动不定,所以对汇率的预测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前提,汇率的变化基本上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因而受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汇率的预测方法则因汇率制度的不同而异。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因汇率是政府行为的结果,所以汇率预测应着眼于对政府行为和对政策敏感度的定性分析;在外汇管制汇率制度下的汇率预测可以参考黑市价格和汇率的均衡价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预测则可以依照汇率理论,运用一定的分析技术和预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基于市场的汇率预测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汇率预测方法。

(2)货币选择法。

在进出口贸易中,计价货币的选择对贸易双方所要承担的汇率风险程度至关重要,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遵循下列原则,以便最大可能的减少外汇风险:

第一,选择本币计价;

第二,同一企业如果既有出口贸易又有进口贸易,则对两种贸易选择同种货币计价;

第三,选自由兑换货币结算;

第四,收款时选择硬货币,付款时选择软货币;

第五,选择多种货币组合计价结算,即“一篮子”货币;

第六,选择复合货币结算,如特别提款权和欧元,有利于分散风险;

第七,采用软硬货币搭配使用的办法,此消彼长。

(3)调整价格与损失的直接摊销法-将汇率风险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办法,包括灵活报价策略和价格调整法。

灵活报价策略:每1个月或3个月报一次价,汇率稳定时可延长调价时间到1年,将汇率损失即时转移到产品成本中;

调整价格法:又包括加价保值(出口)与压价保值(进口)两种,当出口产品时,适当调高以软货币结算的产品价格的国际报价,以便使汇率风险转入成本的方法称为加价保值;进口产品时,降低以硬货币支付的进口产品价格以便扣除因汇率变化带来的实际价格的提高为压价保值法。压价后商品单价=原单价(1-计价货币升值率)。价格调整法需要在贸易双方协商的前提下运用。

(4)货币保值法。

国际贸易双方为减轻外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经协商后达成一致,在合同中加列适当的货币保值条款,以分摊汇率风险和损失的方法,又称加列保值条款法。常用的有:黄金保值条款、硬币保值法、“一篮子”货币保值法、物价指数保值法、滑动价格保值法等。

(5)金融衍生工具避险法。

指跨国企业配合其所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冲销或抵补外汇交易风险的切实性措施,有多种形式,但基本方式如出一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即期外汇市场的套期保值:跨国公司在即期外汇市场买入或卖出与发生的交易金额相同,方向相反的外汇,以便实际交付货币时将两种相反交易的汇率波动风险相互抵消;

第二,远期外汇市场的套期保值(forwardmarkethedge):利用远期外汇市场,签订抵消性远期合约来消除外汇风险,以达到保值的目的,此处的交易成本为市场报价;

第三,外汇期权市场的套期保值(optionsmarkethedge):通过购买外汇看跌看涨期权来达到规避、抵消外汇风险的目的;

第四,外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futuresmarkethedge):

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买卖与未来外汇头寸等额的货币期货,用现汇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盈亏相抵来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

第五,货币市场套期保值(moneymarkethedge):

又称融资套期保值financialhedge,或即期套期保值spothedge,指跨国企业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借贷以建立配比性质或抵消性质的债权或债务,从而抵补外币应收应付账款所涉及的汇率风险。这里合约为“借贷协议”,成本由两国利率差决定,此法能将公司外汇管理与资金筹措有机结合;

第六,掉期保值:不同于套期保值在已有一笔交易的基础上作反方向的交易,掉期保值是两笔方向相反的交易同时进行,即在签订买进或卖出即期合同时,同时卖出或买进相同币种和金额的远期外汇合同作为风险的抵补。

(6)互换协议法。

第一种,对等贷款(back-to-backloan),又称平行贷款(parallelloan),指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双方互相提供贷款,贷款金额和到期日均相同。这种形式完全避开了市场的介入,无外汇风险。

第二种,货币互换(currencyswap),是资产负债表的表外项目,无退税问题。

第三种,信用互换(creditswap)表现为企业和外国银行之间的货币调换,并在将来约定的到期日将货币换回。此法主要用于跨国公司为设在弱货币国的子公司融资,它减少了从强币国融资带来的外汇风险(例如美为哥子公司融资)。

(7)平衡抵消法,分搭配、组合和配送三种方式。

搭配指当一笔交易发生时,同时再进行一笔与此币种金额相同方向相反交易的方式;组合是通过两种货币资金流动的对冲来抵消风险;配送是当公司只从事进口业务或出口业务,无法采用进出口组对的方式时采用,可用多种货币计价。

(8)贸易对冲法。它是将进口与出口相互联系进行货物交换的贸易方法,包括易货贸易、转手贸易和清算协议等。

易货贸易是贸易双方直接、同时进行的等值的货物交换,履约期短、无需外汇收付;转手贸易指贸易的三方或多方,通过协商达成协议,采用同一货币计价,循环交换一定数量的商品,并利用彼此间的清算账户结算,当交易各方的进出口额相等时,货款可相互抵消,因而不需要实际支付而避免了外汇风险;清算协议类似于内部往来账,将双方的每笔交易记录在清算银行的账户上,按照约定只清算净差,借此减少汇率风险。

(9)其他经营措施(operatingstrategies)。

第一,再开票中心(reinvoicingcenter):为跨国公司设立的中介公司,通常设在税收优惠国,为其在各国的关联公司统一管理和结算签发发票,因外汇风险集中在再开票中心,从而减少公司整体风险;

第二,提前与延迟(leadsandlags)在某种货币汇率波动时调整结汇时间的减少风险策略期限一致的出口合同和供货合同或进口合同和销货合同;

第三,参加汇率保险:由保险公司承担汇率风险。许多国家设有办理汇率风险保险业务的的专门机构,如英国的“出口信贷保证局(eCGD)、德国的海尔梅斯出口信贷保险公司(Hermes等);

第四,保付:指出口商通过与保理机构签订协议,将应收账款的全套单证贴现给保理机构,以便提前收回货款,避免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

(10)其他金融措施。

其一,普通出口贴现又称贴现法;

其二,特殊出口贴现-福费廷(forfaiting):一种中期、固定汇率、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出口商把经过承兑的中长期偿付票据在所在地银行或大金融公司贴现,将远期收款变为当期现金流入,从而将外汇风险转嫁给贴现银行的风险规避方式。

其三,借款-投资法:将现有资金换成外汇进行投资(包括存款、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定期),到需要支付时,再用投资所获利息合同本金支付,此间如有外汇风险发生,利息即为抵补。

其四,贸易融资法:包括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和出口信贷。其中出口押汇指银行在信用证托收和出口保理项下的议付。出口商发出货物并交来信用证或合同要求的单据后,银行应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的以出口单据为抵押的在途资金融通、出口押汇是一种短期的交易融资工具。通过出口押汇可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打包放款是出口商用国外进口商银行开来的信用证为抵押向本国银行申请贷款的补偿方式。

Berlk和Glaum(1990)认为:交易风险可通过市场保值而转移,折算风险也可通过设计和选用较合理的换算制度而降低,而经济风险的防范却非常复杂。marshall(2000)对英、美和亚太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大型跨国公司主要采用内部结算对冲的方法来应对会计风险;用远期合约法防范会计和交易风险。总体来说,对于折算风险管理,跨国公司应主要使用资产负债保值法,尽量把净风险资产轧平;对于交易风险,在金融市场成熟、完善的条件下,总体上可采用合约保值的方法。而在金融市场不规范,汇率预测的难度又较大的情况下,调整经营策略更为合理。外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就是更多风险和更多机会,而其中无论风险还是机会都在外汇管理问题上充分体现。集中表现为对外汇风险和外汇管制的积极应对和管理。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日趋多样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于外汇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允平,陈燕.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修订[m].第二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alanC.Shapiro.跨国公司财务管理[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胡杨.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在华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控制[J].亚太经济,2006.4.

[5]吴丽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企业汇率风险防范[J].中国经济问题,2009,(2).

[6]邹俊毅.我国出口企业货币风险管理策略的实证分析[J].财政与金融,2011,(2).

[7]刘冬凌.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J].金融超市,2008,(12).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6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数目逐步增加,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化企业的代表,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财务支持,使它们快速地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能看到不少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导致一批亏损的企业被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这反映出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2003年对478家资产规模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的一个访问发现,仅有18%的中高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危机识别能力,而超过七成的人仅具备对危机识别的较低能力,现代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却不断地多样化和复杂化,危害程度不断地加深。因此,通过早期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来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度,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别

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系统,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典型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和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公司外部风险以及财务实务风险。一是筹资其中一个渠道是借入资金,当公司经营亏损导致无法还本付息时,需要筹借更高代价的资金,严重时甚至导致倒闭;另一个渠道是所有者投资,这种资金属于公司自有资金,不需承担收益风险,但当经营业绩不佳时,则会令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进一步的筹资,影响公司发展。当公司的投资项目时,由于市场调研失误、项目执行错误、资源投入不合理、交易过度等原因,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如2003年中航油则因为衍生品交易巨亏而申请破产保护令。二是当公司不合理的控制产能,通过赊销来扩大销量,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过大或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时,会导致现金流的缺乏甚至资金链的断裂。三是在股利分配决策过程中,需要确定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支付股利和支持在投资的比率,一旦没有合理的分配,则影响着未来的筹资或者企业的持续经营。四是当公司担保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而无法还款付息时,公司需要付连带责任;当外部汇率剧烈波动时,公司以外币计算的资产与负债价值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如今年发生的卢布下跌。连带责任风险和外汇风险是现今主要的外部风险。五是由于公司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处理方法失误以及内部控制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2001年安然公司因财务处理不当而最终破产。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方法建议

最有效率的财务风险识别方式就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和相关信息,识别并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程度,从而提前改进财务制度和控制资金流动,规避或降低损失。当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年报被出具了不发表意见、保留审计意见或怀疑意见时,应该研究公司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否夸大了资产和收入等等,尤其是对存货的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方法以及折旧提取过程需要倍加注意,并注意现金流所反映的真实情况。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时评估财务的状况去调整公司的经营,通过调整筹资、经营生产活动、销售过程、存货周期等等的管理,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维持正常,当发现筹资成本上升、经营收入未达预期、股利分配过高或过低,或销售回收资金延期等等风险时,应该及时和财务人员沟通并预测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其会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时,公司应组织财务人员和专业人员对被担保公司进行理性的审查,避免因为管理人员主观的原因轻易为企业进行担保。相关人员应该详尽地评估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水平、商业信誉、还款能力等等。在形成担保关系后,相关人员需要定期地对担保企业进行评估,当发现风险时应当及时主张权利,并做好使用抗辩权、追索权和免责规定的评估。当公司由于对外的经济和贸易而存在以外币计价的财产和负债时,财务人员也应该关注外汇汇率的波动,遇到以某些以外币计价资产或负债金额数目较大,或是该种外币汇率风险较大时,应评估损失的可能性并考虑使用选用如远期外汇合同等外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也应该再订立相关合同式尽量采用对公司有利的货币计价。如果公司有控股的子公司,在分析财务信息时则应该先合并报表,使管理人员清楚公司整体真正的财务状况,对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行季度或者年度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变动较大的项目;同时,财务人员应该观测各种财务比率的变动,常见的有:一是流动性比率:流动与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二是负债比率:总资产负债率、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长期负债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三是获利能力比例:总资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长期资金报酬率、销售净利润率等等,当发现某项目年度变化过大或某种比率出现异常时,应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管理层,让公司可以及时地调整筹资、投资活动、销售以及经营,使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另外,为了获取清晰的财务信息,财务人员应该在报表附注中清楚说明采用的会计方法如合并、存货、折旧、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所得税、股票计划、债务与借款安排等等,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评估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能合理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会计方法变更,需要向管理人员解释不同会计方法会导致的财务结果。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应该定期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此外,为了避免人生操作的失误或者员工由于利益关系的故意隐瞒,公司应该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相应的业务逻辑以自动发现财务信息的异常,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系统的业务逻辑,尽量涵盖新增的财务风险范围。

四、结语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7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面临着较大风险,更需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获得保障和支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网络对国外买方的资信等进行调查评估;在企业的收汇过程发生异常时,及时进行追偿债务或赔付款项;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对外偿付能力、汇率稳定性等都受到很大影响,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在增大。在国际市场上买家拖欠、拒收等违约风险剧增,而部分国家的信贷紧缩政策更加大了这些企业拖欠货款的风险,甚至不少企业还面临着海外买家破产的局面。曾经是国际上著名的一流银行频繁陷入困境,对即使是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货款收回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出口收汇风险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出口收汇安全成为出口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企业出口困难加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获得保障和支持。

出口信用保险是以国家政策和财政为后盾,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一种政策安排。它对于出口企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为出口企业提供信用和融资服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降低出口信用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其在国际市场发展的能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企业提供收汇的安全保障,可以补偿企业由于买家的商业信用风险或买家所在地发生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从而保障企业经营的持续发展。

一、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国外买方风险进行调查评估

在跨国交易中对交易对象的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了解和分析,都是降低交易风险的基础。而我国的出口企业普遍缺乏对境外客户的资信调查和分析。许多出口企业在信用交易前对境外客户的注册资本、盈亏状况、业务范围、公司设备、开户银行所在地址、经营作风和经营历史等情况的未作深入了解,缺乏对客户周全、真实、详尽的企业资信调查和信用评级。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会对国外买方及所在国家的风险进行调查评估,可以指导出口企业选择更有利的贸易对象和贸易条件,避免和防止收汇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着先进的网络资信系统和相关国际级合作伙伴,以及专业的调查评估人员,因而对于国外客户的资信情况能有较准确的了解。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因此它可以随时检查国外买方的业务量、信用等级等,使得出口商更多地了解其客户和潜在的商业伙伴,还可以帮助出口商建立预警机制。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信保专门成立了金融危机跟踪研究机构,强化了风险监测和管控机制,加大了对欧美买家信用风险的监控力度,并随时向企业风险动态、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等信息;对出现信用风险异动状况的国外买家列入“黑名单”,及时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加大了对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定期排查力度,及时与企业沟通信息,帮助企业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借助遍布全球的资信调查渠道,及时为广大出口企业调查海外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并提供专业的资信报告,适时向市场和企业推出《金融危机下的国家风险监控报告》。

在当今欧美等传统低风险出口市场面临衰退之时,非洲、中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仍具有较大市场开发潜力。面对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政治不稳、效率低下、法制不健全、外汇管制苛刻等不利因素,以及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时面临信息匮乏、风险无法保障的难题,中国信保充分运用专业化和国际合作优势,帮助企业全面调查、分析和把控出口风险,结合国家外交和外经贸政策,倾力支持企业开拓这些新兴市场。

二、帮助出口企业对外追偿欠款

2008年7月14日,中国信保收到一家公司提交的可能损失通知,通报德国买家拖欠其货款高达2000多万美元。中国信保立即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理赔追偿专案小组,迅速制定海外调查减损方案和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中国信保追偿专家从多角度强力推进追偿进程,最终在11月12日,被保险人书面确认收回全部拖欠款项及利息2109万美元。据了解,这是自中国信保成立以来,出口贸易险项下发生的单一损失金额最高的案件,也是追回款金额最高的案件。1

通过成功追偿为被保险人减少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其追偿过程体现出中国信保的集高效、优质、专业于一身的理赔追偿手段,能够有效增强出口企业抵抗国际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如在此案件中,债务关系复杂,涉及德国、西班牙两地买方、项目方、担保方和融资银行等多个债务关系人。中国信保在前期追偿中充分发挥中国信保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谈判能力,协助被保险人向买家及各担保方施加追偿压力;同时,利用海外追偿网络的专业力量和当地优势,密切跟踪项目验收完工进度和融资款项到位情况,落实物权保留、担保效力和仲裁程序等法律手续。随着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并迅速席卷欧洲各国,欧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瞬息万变,中国信保及时调整追偿策略和追偿手段。中国信保的追偿专家一方面依托追偿渠道从多角度强力推进追偿进程,一方面持续向买家负责人直接施加追偿压力。为了克服时差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追偿人员保持每天晚上与追偿渠道进行书面和电话的沟通,确保掌握最新动态并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在中国信保追偿的积极介入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斡旋,终于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三、出口企业可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获得损失补偿

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有时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如发生保单所列的风险,企业可按规定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对企业的赔付比例为损失的80%至90%。出口信用保险会使企业在出口贸易损失发生时得到补偿,这就减少了出口企业的损失,保证了出口企业的平稳运行。

“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买方发生破产、拖欠货款等商业风险时,卖方可及时获得损失赔偿。”泉州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说。今年初,该公司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累计出运了40多万美元的货物。刚开始对方正常付款,但到了10月份,买家反馈说,资金流动比较紧张,需要延期付款,该出口企业向福建出口信保公司通报了可能损失。出口信保公司介入调查后,发现买家已于11月初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已无追偿可能,因此进入赔付程序。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面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据专家估计,今后数年我国仍将处于贸易摩擦高发期,企业出口将面临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出口企业还面临买家拖欠、破产甚至欺诈风险。信用保险作为规避应收账款风险最直接有效的工具,能够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有利于出口企业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目前,中国信保提供专门的“资信评估业务”,利用公司的国内外数据收集渠道和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企业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道德风险等多方面对客户做全面的资信评估,从而防患于未然,提高企业的竞争和赢利能力。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帮助出口企业筛选优质客户,稳定业务结构。如“好孩子”集团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针对中国信保对买家的客观评估,对不同信贷类别的客户定下相应的发展战略,这让该集团能更加系统地发展海外市场。在中国信保的管理及信息支持下,公司开始着手优化公司的客户群体。在三年时间里,该公司申报量突破千万的海外买家已由3个增至2007年的6个。客户结构的优化帮助企业分散了业务风险,为“好孩子”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信用保险的赔付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中国信保共接到索赔案件936起,涉及金额2.34亿美元。3虽然整体经营风险在升高,但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公司不会因为国际金融风险的提高而上调信保产品的费率和免赔额等,帮助出口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始终是公司坚持的目标,仍将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保障。

在当前国际贸易信用风险显著加大的情况下,中国信保不断采取措施和地方政府合作,实施针对性措施,支持辖区内企业参加信用保险。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强化风险意识更为重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才能保障企业安全收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出口企业应将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作为自己开展业务的参谋,根据保险规定和履行保险手续的程序,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核算和监督,降低企业出口创汇成本。

参考文献:

[1]靳茂,充分利用信用保险,积极应对次贷危机.中国经贸.2008(6):58-60

[2]潘乐,“好孩子”怎样利用信保防范海外买家风险.国际融资.2008(6):52

[3]杨玉真,善用出口信用保险,拓展企业出口渠道.商场现代化.2008(3中旬刊):112-113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8

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及其管理

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既包括了保险费率厘定、险种设计和保单销售等承保风险,也有汇率、交易等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最终表现为保险公司是否具有充分的资金量和足够的资金流动性。在保险经营实践中,不同的保险公司对于保险经营风险的分类和认识略有差异。

例如英国皇家太阳联合保险有限公司主要关注承保风险、准备金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货币风险等。而美国人寿保险排名第一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将自己所关心的经营风险细分为200多项,主要包括资产风险、承保风险、国际风险、中介费风险、运营风险等。总的来说,承保风险更多地体现为保险业务技术环节,其他各类风险大都反映在保险公司资金流动环节。保险公司风险理念的核心是资金的偿付能力。各家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管理,美国和英国的保险风险监管,都是围绕着保险公司资金偿付能力和资金风险进行的。

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

此次考察所拜访的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各有特点,但却有两个基本的共同点。

一是不同层次的风险内控(监督)体系,例如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根据风险的可控、可测性将风险划分为“绿色”、“红色”、“黄色”三级。同时,将这些风险评级状况,迅速报告给本部门内部和外部的审计部门,以及公司内部执行风险控制的管理者,从而通过部门内部、部门外部(公司)、公司决策者等三个不同层次,有效解决风险或者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自我风险评价。主要是风险资本评估和有效资本评估。前者是目前英美两国保险监管部门运用于保险监管实践的风险评估方式,后者是一些保险公司内部管理采用的评估方式。

风险资本(RBC)评估方式是基于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一种评估方式。它根据保险监管者确定的风险因素权数,对于保险公司所有的资产风险进行加权,计算出总风险资本。同时,调整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得出风险资本率,从而判断该公司的资金偿付能力处于何种风险阶段。总风险资本=资产风险值+承保风险值+利率风险值+经营风险值—调解因素。其中,各项风险值均是其有关风险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相对应的风险权数相乘所得。例如,人寿保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值=养老金准备金x风险权数+寿险准备金x风险权数。对于所有资产和风险资本计算所涉及到的风险权数,均由保险监管部门按年度予以公布,各家保险公司根据统一的权数数值,各自计算自身的风险资本和风险资本率,从而实现本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

有效资本(eC)评估方式是对保险公司整体资金价值的一种衡量方式,以确保该公司能够有足够的资本,来偿付已经发生的不利事件。它确定公司预期的资本回报率,从而得出满足一定收益条件下的有效资本。同时,列举出公司经营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因素加权得到公司全部资产的资产变动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相乘得出应有资本。最后,将有效资本与应有资本比较,确定公司整体资金的整体风险状况。这种以收益率为基础的有效资本评估模式,主要适用于从事人寿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将人寿保险公司的200多种经营风险加权取得应有资本。同时,根据公司预定的综合收益率,在特定允许的偏差范围内,保证该公司有效资本和应有资本能够在99.97%的概率上进行匹配。换言之,有效资本评估控制了可以控制该公司99.97%的经营风险。

有效资本评估模式的建设前提是大量独立风险因素基于正常的概率发生作用,但对于某些主要的风险因素,还需要通过极端情况或者压力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估,这样,可以解决有效评估模式所不能保证的0.03%的风险暴露可能性。

保险公司货币风险管理

跨国保险公司对于保险资金的货币管理,分别采取了集中管理和当地化两种不同的风险管理结构模式,但是两种模式反映出共同的管理思路。

一是币种匹配。当前保险公司采取的办法是:根据不同的币种,在现金流基础上匹配资产和负债,利用市场设定的保险资产或负债衍生工具(某些保险资金)调整期限,尽量确保相同期限的资产和负债数量相互匹配,最终实现同一币种资产和负债的匹配。有的是将跨国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同一币种的资产和负债集中起来进行现金流分析,一般是将同一国家所有分支机构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如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时是将不同国家但是用同一货币的分支机构集合起来进行管理,如在欧元区。

二是对冲货币头寸暴露。保险公司往往采取远期交易、货币期权、货币互换等衍生工具,继续对冲货币暴露风险,控制因不同币种产生的净负债风险。

三是以投资收益抵补货币风险。保险资金投资是保险公司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保险公司从事投资活动,除了考虑收益率这一主要因素外,还需要从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出发,通过投资于不同到期日的债券或基金,通过投资于不同的股票市场,使得资产负债的期限得到更加完全的匹配,使得货币结构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再寻求收益率的最大化。当然,资产负债币种匹配以及利用货币工具、衍生工具等投资品种抵补货币风险等种种风险防范手段并非万能。例如,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在再保险经营中,获得了100多种的不同货币资产,该公司通过币种匹配和投资工具的综合运用有效解决了不同币种偿付风险。然而,当去年阿根廷比索发生危机时,该公司在阿根廷的资产仍然遭受了巨大损失。该公司由此考虑在偿付能力评估系统中加大国际风险等系统风险权数,同时也在进一步研究在货币风险管理中增加系统风险因素。

此外,有的保险公司认为,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币种匹配并通过衍生交易对冲净负债的做法成本太高,或者是由于使用金融工具的限制而难以实行,它们会将其资产的计算货币变为篮子货币。篮子货币计算的资产和负债的货币因素变动趋势应当是相同的,这样可以降低货币波动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9.11”事件与保险安排

美国世贸大楼赔偿案

“9·11”事件中美国纽约世贸大楼组楼倒塌及其产生的一系列财产、人身损失,酿成人类保险历史上单笔损失额最大的保险事故。至今,国际保险界尚未能够全部计算清楚保险公司对“9……11”事件的全部赔偿。

世界各大评级机构或著名保险公司对“9·11”事件保险赔偿作出估计:瑞士再保险和穆迪估计“9·11”事件造成的全部损失在300-700亿美元之间;慕尼黑再保险、aiG和英国劳合社估计全部损失在400亿美元左右;达信和摩根斯坦利估计全部损失在520-530亿美元;安龙估计全部损失在600-800亿美元之间;高盛估计全部损失为250亿美元,通用科隆再保险估计全部损失为350亿美元左右。不管最终全部赔偿额为多少,必将远远超过此前的最大单笔保险赔偿案(安德鲁飓风赔偿案,赔偿总金额为196亿美元)。

“9.11”事件的巨额赔付中,赔偿事故包括:世贸大楼1号主楼和2号主楼的财产损失、其他建筑等的财产损失、商务中断损失、员工赔偿、航空险赔偿、人寿给付、责任赔偿等。与一般估计不同的是,“9·11”产生的一系列赔偿事故,最大的理赔事项是商务中断损失赔偿和责任保险赔偿。根据劳合社估计,两者的赔偿金额超过了200亿美元;次之的理赔事项是其他建筑的财产损失和航空险赔偿,两者的赔偿金额接近100亿美元;较大的理赔事项包括了世贸大楼l号楼和2号主楼的财产损失以及员工赔偿,两者的赔偿金额约70亿美元左右。相对而言,人寿保险的给付金额较小,仅为27亿美元左右。

世贸大楼赔偿案的再保险安排

“9·11”事件产生的任何一项巨额理赔,是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均不能独立承担的。保险公司一般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分散巨额风险。例如,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对于世贸大楼综合保险,提取的保险准备金为187万美元,但截至2002年底,该公司已经支付了3亿美元赔款。据该公司测算,最终可能要支付赔偿共20亿美元,而该公司全部的股东权益市值才40亿美元。显然,完全由保险公司自身支付有关赔款是不现实的。这时,保险公司需要将直接保险(例如世贸大楼及其有关保险合同)进行再保险,减少本公司的自留保险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可以由多家再保险人共同承担损失。

在世贸大楼赔偿案中,保险公司充分运用了再保险合同,有效分散了自身承担的赔偿责任。以英国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为例,它对于本公司承包的世贸大楼财产损失风险,综合运用了临分和合同分保,比例分保和非比例分保等再保险方式。该公司首先与再保险人签订了一个四层的比例再保险合同,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层超赔再保险合同,从而以合同分保的方式锁定了大部分风险责任,对剩余的风险,该公司又通过临分的方式,取得了保障。“9·11”事件后,该公司应当承担的赔款责任共有12.9亿美元,但是,经过上述再保险安排,该公司通过合同分保从其他保险人获得了6.59亿美元的赔款,通过临分获得了3800万美元,最终该公司自身仅需要支付2.5亿美元赔款。可见,有关世贸大楼标的的再保险安排直接使得该公司少支付了10.4亿美元赔款,付出的成本则是6000多万美元的再保险费用。“9.11”事件后的保险经营和监管

“9·11”事件对世界保险市场产生的巨大冲击不仅仅表现为巨额的赔款(历史上的第一赔案)和精英的损失(全球保险业界几家著名公司在“9·11”事件中损失了许多保险技术人员),其影响还体现在:

一是保险公司对于承保风险有了新的认识。恐怖主义风险成为保险承保过程中重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过去保险业认为“不相关”的保险风险,例如人寿保险风险、员工赔偿风险、财产保险等,在“9·11”事件却产生了极大相关性,并共同导致了一个巨大的保险偿付。

二是保险经营有了新的变化。保险费率厘定、合同条款等更加详细和周密,除外责任更加清楚准确,特别是核生化因素(nBC)的除外条款。同时,保险公司内部的业务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也相应进行了调整。

三是保险公司提高准备金,增强偿付能力。尽管“9·11”事件前,保险公司也会提取一定准备金,但是,在风险巨大的情况下,一般数量的保险准备金是远远不够的。“9·11”事件后,保险公司均为难以预料的风险提高了保险准备金。如劳合社的核心信用准备金将从2001年底的4亿美元左右扩充到10亿美元(2003年底完成),并且将50亿美元转入其美国信用准备金部分(劳合社的保险准备金由保费信用准备金、劳合社信用准备金,其他独立资产准备金和核心信用准备金等构成,目前超过30亿美元)。

四是保险监管部门增加了保险风险保障的监管。美国在2002年通过了恐怖主义风险保险法案(tRia),明确提出,对于恐怖主义造成的风险损失,超过一定金额的,由美国政府予以补助。英国也通过加强金融服务监管局的管理职能来强化了保险行业的风险监管等。

对我国保险公司外汇业务管理的建议

外汇局承担着配合中国保监会做好保险公司外汇业务监管的职责,就应当对保险外汇资金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规划。针对当前保险外汇资金存在的风险点,我们应当积极应对,解决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总量不足的困难,增加保险公司流动性管理的手段,拓宽保险外汇资金运用形式,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险偿付能力,提高国内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保障能力。这次对英美保险市场的考察,汲取了跨国保险公司资金风险市场管理经验,对于今后研究和逐步引进市场手段引导保险公司解决业务经营的币种匹配、汇兑和风险管理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保险外汇管理政策的基本框架刚刚形成,考察团认为应当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明确管理政策,扩大保险外汇业务经营的空间

当前,境内保险公司所从事的外汇业务主要是外汇保险经营,对于外汇资金运用以及管理还存在较多空白。实际上,保险业务经营和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保险公司,都是通过资金运用的收益弥补保险经营的亏损,增强公司的保险偿付能力。

我国《保险法》确定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但并没有明确限定保险公司只可以投资人民币工具、不可以运用外币工具,也没有明确限定保险公司只可以投资境内市场,不可以运用于境外市场。当前的核心问题是,管理部门如何进一步明确操作政策,确定保险资金境内外运用的风险管理模式和资金流动的规范,将《保险法》规定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落到实处,真正扩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空间。

从市场化经营观念出发,实行审慎性管理

从英美等国对保险外汇资金管理的经验来看,政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确定可以投资的资产及其规模,确定投资对象标准、实行风险为基础的资本金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审慎管理,对于公司如何套期保值、如何运用衍生工具避险、如何获取投资收益等并不过多涉及。在我国现行外汇体制下,除了对上述外汇资金运用管理外,国家还对保险公司外汇资金的存放和划转,在境内从事外币计价结算的保险活动等,进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但是,无论保监会和外汇局对国内保险公司外汇资金管理的内容为哪些方面,同样应当坚持审慎性管理原则。外汇管理对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政策目标,主要是监测资金流动,判断其对宏观国际收支的影响并进行政策导向。外汇管理部门只需确定和疏通资金流通的管道,方便监测和引导,并协助保监会确定审慎性管理方案。至于具体的外汇资金流动性管理和运用,资金头寸的分布和调动等,应当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行决定。

积极调整人民币境外分保购汇政策,有效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当前,境内98%左右保费收入来自人民币投保的保险业务。根据保险经营的规律,保险公司收入的保险费,如果超过自身偿付能力的,应当进行再保险。按《保险法》规定计算,境内全部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中应有100亿元人民币左右保险费必须分散到中国境外,这就会产生约12亿美元的外汇资金需求。这对现有保险公司外汇资金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保险公司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为此,解决保险公司现有外汇资金不足以支付人民币保险境外再保险费用的问题,是近期必须迅速明确的一项重大任务。考察团建议,借鉴国际保险市场有关再保险经营管理的经验,根据再保险风险保障的特点,以再保险合同为基础,研究明确人民币境外分保购付汇政策,使得境内保险公司可以及时足额地将巨额风险分散到国际保险市场,有效提高境内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积极研究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政策

目前,境内保险公司对外汇资金基本上没有流动性管理,有关保险外汇资金流动管理的政策还尚未明确。但另一方面,支付保险赔偿或分保费等,往往时间要求特别高。一旦继续支付时,由于外汇定期存款没有到期,而购汇申请因程序性延迟没有获批,保险公司外汇流动头寸不足无法及时付款,会给公司信誉等带来不良后果。国外保险公司往往具有较多流动性工具,包括拆借,将保单、债券、股票等抵押融资等,调节短期头寸。考察团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研究政策,提高境内保险公司外汇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水平,增强境内保险公司抵抗突发性外汇支付的能力。

积极研究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投资的政策

我国保险公司从事外汇保险业务,产生了对人民币、美元以及其他货币等的收付,也必然产生外汇资金投资运用的需求。从大都会人寿等欧美保险公司投资品种的结构看,主要投资形式是政府债券、高信用等级的政府机构债券、公司债等。债券投资收益率稳定、期限结构分布合理,可以满足外汇保险资金不同的收益和期限要求。与此相比,境内保险公司外汇资金运用的渠道还非常狭窄。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9

内外环境的变化,令一些曾经希望入股保险公司的银行的热情正逐渐消退。

“以前确有这个想法。但目前我们更希望能把主业做好,等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3月2日,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说。他表示,2010年初银监会提出加强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现在更多的银行忙于调结构,发展零售业务。

据悉,参股保险首批试点的4家银行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参股计划虽早已摆到监管部门的案头,但已被决定押后再议。

“已经联姻的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意向的正在小心翼翼恋爱。”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业内人士说,试点能否成功,目前大家心中都还在“打鼓”,而监管部门目前没有扩大试点的意向。

试点的难题

此次银行系保险公司试点的难题就出在“试点”两个字上。

“目前银行选择参股的都是小保险公司,主要是考虑到试点的成本。”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由于寿险公司有5~7年的盈利周期,在其开业的前期是个资本不断投入的过程,资金消耗非常大,所以银行在参股保险之前要充分考量。他同时指出,参股小保险公司虽然可以减少成本,但是小保险公司的产品单一、销售渠道狭窄,也给银行入股后的经营带来新问题。

交通银行此次在银行参股保险的试点中拔得头筹。2010年1月28日,首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交银康联正式开门营业。传统的银保合作模式从此被颠覆。2月1日,开业仅5天的交银康联凭借交通银行网点人员的全力备战,银保保费收入突破4000万元,超过2009年全年原中保康联(交银康联前身)保费收入的一半。

“银行系保险公司在销售渠道上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短期内借助渠道优势快速提升保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银保业务的保费增长赖以实现的条件有很多,队伍、产品、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渠道优势只能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寿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在队伍、产品、服务这些条件方面,交银康联的前身中保康联的表现乏善可陈。中保康联经营业绩常年不善,开业10年来仍在亏损,销售队伍建设不完备。据保监会数据显示,中保康联注册资本金只有2亿元,但累积亏损额达8000万元。

如何减少亏损,缩短实现盈利的时间成了交行入股交银康联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交银康联的总经理关浣非曾对媒体表示:“股东预计今年内对交银康联增资至5亿元,希望能在8月左右完成平损。增资后的交银康联将进行全国性布局,设立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分公司,开展销售。”

保险理财专家许文侃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是寿险产品销售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一个新兴品牌,消费者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交银康联在未来能何时给交行带来股东收益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北京银行参股的首创安泰人寿,表现同样不容乐观。首创安泰人寿已经营7年,正处于从投入到盈利的过渡期。根据保监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首创安泰总保费和个险期缴保费分别下降了52%和40%,目前居全国寿险公司第32位。

在首批试点的4家银行中,除了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以外,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试点方案迟迟未得到审批。

“目前监管部门严控试点。交行和北京银行之所以先被放行,主要原因是他们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市场占比非常小,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前述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考虑到品牌影响力的原因,监管部门已经将这两家试点押后再议。”

花旗收购旅行者的阴影

针对银行混业潮流,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陆家嘴论坛上提出,银行在混业经营上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而花旗银行收购旅行者保险就为银行参股保险敲响了警钟,其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障碍就是银行受制于严格的资本配置监管要求。

1998年花旗并购旅行者集团曾经轰动一时,创造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纪录。但是好景不长,仅在5年之后,花旗就将保险业务剥离,正式退出了保险业务领域。

关于花旗并购旅行者的动因,总体上来说与目前中国的银行参股保险的动因相同,即通过银行与保险业务的合并,为顾客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交叉销售所带来的经营协同,降低保险销售成本,提高银行网络的利用效率。

但是,资本配置对于银行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美国政府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风险加权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到6%以上。在有限资本下,不同业务之间争夺着风险资本的配置,但最终银行只可能将资本配置给资本回报率最高的业务组合。而保险业务由于高额拨备占用了花旗银行大量风险资本,而20%的风险资本回报率又远低于花旗的主营银行业,所以分拆剥离保险成了花旗最终的选择。

中国的银行目前也面临着花旗的困境。2009年11月底,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参股保险公司设了一道关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保证在扣除拟投资额后符合监管标准。”

“资本充足率”目前成了银行参股保险的紧箍咒。2009年底,银监会加强了资本充足率管理,大银行被要求为11%以上的资本充足率,小银行则被要求在10%以上,更有市场传闻说,监管部门可能将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5%以上,由于2009年大量放贷,资本消耗严重,2010年商业银行都在想通过各种方式补充其严重短缺的资本金。

目前工行、建行、招行等表示,调整零售业务在新增资产业务中的比重。此时考虑到寿险业过高的风险拨备和相对较低的风险资产回报率,一些银行已经显得对入股保险兴趣不大了。

一位接近银监会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银行目前对于参股保险公司已经没有以前的兴奋,更多的银行已经把目光放在主业经营上。”

汇丰神话难复制

严格的监管也为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试点成功增加了难度。

在香港市场上,汇丰人寿的市场占有率目前排名第二,但汇丰人寿却只充当设计保险产品和核保的角色,不参与保险产品的直接销售。销售是由汇丰银行来执行的。汇丰通过品牌、渠道、人力资源的高度共享,达到了银行和保险的全面整合。

而目前监管部门明确要求,银行和保险的销售渠道要分开。规定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不得在其母银行营业区域内进行营销。

许文侃也说,在汇丰人寿的成功案例中,汇丰这个全球统一品牌带来了很大的效益。在香港“100人中有90人都是汇丰客户”,这就是汇丰人寿经营成功的基础。但是,在银监会的《办法》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入股的保险公司所印制的保险单证和宣传材料中不得使用其股东银行的名称及各类标识。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汇报篇10

关键词:衍生工具,转换风险,操作的曝光

公司背景

澳洲航空是世界知名的长途航空公司。该公司的航班遍及国际上40个国家,国内20个城市。它在1920年成立于昆士兰州,是澳大利亚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也是全球民航业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之一。

外汇风险概述

航空业面临来至经营,战略和融资方面的大量的风险,尤其是经济总体状况发生变化和成本及收入变化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总的来讲,航空业通常面临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燃油价格风险。作为澳大利亚主要的航空公司,澳洲航空也同样面临这些风险。

从2007年,澳洲航空的董事会已经把旗下的捷星航空从国内空运转型到长途空运,这就意味着澳洲航空集团现在有更多的外币收入。图表1显示,澳洲航空(55%)和捷星航空(9%)所获取的64%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而且大多数这些收入是来自于英国,欧洲,美洲,太平洋以及南,东北亚地区,显然这些收入是和外汇汇率紧密相连的,因此外汇风险在风险管理中显的尤为重要。其次,在国际和国内范围内,澳洲航空面对很多强有力的竞争者。其中,维珍蓝航空和虎航是澳洲航空的主要国内竞争者。为了建立和维持一个持久的竞争优势,澳洲航空不得不持续性的预测经营性风险来制定公司经营性战略,以防外汇交易波动带来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因此,外汇风险对于公司全盘经营性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Source:alanJoyceQantasinvestorday)

1、风险的种类和根源

1.1转换风险的种类和根源

转换风险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一些外汇资金金额变动的风险。在澳洲航空内,该折算风险主要分为外汇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燃油价格风险。

1.1.1外汇汇率风险

澳洲航空2009年年报显示外汇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于经营风险,资本支出风险和转换风险。首先,由于澳洲航空不仅在国内经营,而且更多的航线是遍布许多国外地区,例如联合王国,欧洲,亚洲,美国等,因此当该公司收到或者支出以外币为单位的收入和花费时,外汇汇率风险就会增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澳洲航空旗下的廉价航空――捷星主要专注于亚太地区的航空拓展。在2009年,澳洲航空总收入中的18.8%的份额是捷星航空贡献的。显然,捷星航空的收入和支出会因汇率的变动而浮动。

其次,外汇汇率风险也会产生于国外公司的长期借贷。澳币的升值将直接降低外币借贷的成本。澳洲航空2009年年报显示,捷星航空在亚洲投资的融资的净成本是1。26亿美元,这个数值占到了所有融资净成本的62%。这说明澳洲航空将不得不面临不同外币所带来的外汇汇率风险。最后,澳洲航空所购买或处理的以外币结算为主的飞机及相关机器设备也同样受外币汇率的影响。

1.1.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由于不同市场利率的变化所导致的期权和掉期交易及其他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值或者将来的现金流的波动。澳洲航空有很多利率敏感的资产和负债,例如以英镑和欧元为主单位的公司债券和租约。因此该公司不得不面临外币市场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事实上,澳洲航空集团通过制定一个长期的基准目标来衡量利率敏感的资产和负债。通过2009年澳洲航空的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利借贷利息一共是55.03亿美元(2008年:41.6亿美元)以及和0.81亿美元借贷相关的金融性资产和负债(2008年:2.45亿美元),而这些借贷利息和利率的变化紧密相连。因此,澳洲航空中借贷利息占到38.5%的负债的事实对该公司总负债的影响不可小觑。不言而喻,当利率升高的时候,澳洲航空的融资将会更富有风险性。

1.1.3燃油价格风险

燃油价格风险是由于燃油成本提高及燃油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风险。在澳洲航空集团,2009年的年报显示燃油开支是36.02亿美元,占到了总支出的25.1%,同时也是总成本的第三大份额。事实上,燃油价格风险不仅受到国际市场供求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国际能源市场原油价格的影响(附加表1)。在短期范围内,燃油价格的变换严重影响澳洲航空的现金流。在2009年中,该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54.62亿美元和138.91亿美元。这些现金流对公司的资金流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中期范围内,燃油价格的风险还体现在燃油成本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相对于中国航空和美国航空纷纷采取各种途径降低燃油资源的成本以保持良好的竞争力而言,澳洲航空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长期范围内,燃油价格风险是航空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所有的航空公司承受几乎一样的燃油价格,但是燃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航空业付出巨大的成本,包括澳洲航空。

1.2经营性风险的种类和根源

由于澳币的浮动,澳洲航空的经营性风险可以通过该公司价值链的主要活动进行分析。该价值链的主要活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进货物流,业务运营,出货物流和市场营销及贸易融资。2009年的年报显示,各种经营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人力资源成本(占总费用支出的29.45%)和燃油成本(占总费用支出的28.79%)和飞行器操作成本(占总费用支出的22.66%)都是由现货市场状况所决定的。有利的外汇变动将会很大程度上降低经营性风险,反之亦然。虽然很多间接经营性风险的种类,像工资费用(占总费用的29.45%)在长期范围内可以通过预算和计划操作,但是澳洲航空面临的直接经营性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机票在世界范围内销售,而获取的收入需折算为本币来支付各种各样的成本(图二)

(Sourcefrom:Qantasannualreport2009)

2、风险管理战略及其评估

2.1折算风险

以上的分析显示出外汇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燃油价格风险是影响航空公司业绩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航空公司采用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这些风险的规避。

2.1.1外汇汇率风险管理战略及其评估

外汇汇率风险管理战略:外汇汇率风险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合约和货币期权还规避风险。

远期外汇合同可以有助于投资组合的管理和规避来自于外币净收入或开支的风险。它是一种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Diana,t.2007).在澳洲航空中,远期外汇合约可以规避长期外币借贷,外币净收入和支出和购买及处理外资资产设备。在2007年到2009年的年报中,对于长期外币借贷,在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中实现的收益分别是41.07亿美元(2007年),42.5亿美元(2008年)和12.省略)

图三显示了澳洲航空不同外币收入的份额。显然,外币收入占到了整个收入的一半以上,尤其是澳洲航空在日本和新家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些外币为主收入份额的不断扩大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澳洲航空可以通过之前的远期外汇合同进行风险规避,而且还可以选择买卖货币期权。例如,据2009年统计,欧元兑换澳币的汇率在aU2.11280-aU1.省略)

澳洲航空主要从Boeing和airbus购买飞机。例如,在2000年,澳洲航空从airbus购买了12架a380-800飞机,所支付的货币主要以美元,英镑和欧元,而且澳洲航空每年都要花很大的费用用机的维修和保养。因此,在2009年,澳洲航空购买和处理大约17亿美元的大型设备,但是其中70%的设备是通过买卖货币汇率为aUD0.7200的货币期权实现的。

外汇风险管理战略评估:首先,远期外汇合同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预算交易的精确成本,而避免当期现货市场上利率不利变动带来的损失。但是由于远期外汇合使得澳洲航空在约定价格上具有义务进行合同的买卖,所以该合同也同样使得澳洲航空失去了现货市场上利率有利变动所带的收益。相比远期外汇合同,货币期权更加灵活。它并没有赋予澳洲航空必须买卖合同的义务,同时还保证该公司交易的汇率至少不会低于现货市场的汇率。然而货币期权的获取须付出一定的溢价成本,所以当货币期权的标的物的数量非常大时,溢价成本的高额性也将是澳洲航空所不得不面临的。

2.1.2利率风险管理战略及其评估

利率风险管理战略: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价值及其将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会因利率变化而蕴涵的风险。澳航公司运用利率调期,远期利率协议以及期权来管理利率风险。在很多情况下,澳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都会对上升的利率非常敏感,尤其是英镑和欧元。这集中体现在了公司的债务和租赁协议上。

利率调期:澳航公司运用利率调期来管理利率风险。这主要是通过用自己的利息支出与其他公司现金流交换实现的。换言之,澳航公司同意为其他公司支付固定或者浮动利率的利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利率敏感的资产和负债所遭受的可能在将来会有的利率风险。在利率调期协议下的利率支出和收入在年终会计报表中以权责发生制形式出现,超额部分可以逐年摊销。

举例来说,在2007财政年度中,澳航公司和另外一家公司在一笔债务上交换了利率,根据表1,澳航公司可以得到一个更有利的利率来使用这笔借款,而此时利率就是BBR-BBSYrate-1.5%。

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FRa)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管理利率风险中了。一个远期利率协议在操作中就如同期货合同的柜台交易,并且更加灵活,因为起始时间和期限长短都可以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规定。

购买者可以在利率上升时获利。销售者可以在利率下跌时获利。远期利率协议双方会在远期利率的升降上博弈。支付固定利息的人可以被称做借贷者或者购买者,收入固定利息的人可以被称做放贷者或者卖家。

澳航公司和其他公司共同决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上利息的支出和收入。换句话来将,作为一个借贷者,澳航公司用固定汇率来换取诸如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这样的浮动利率。比如说在2008年中,澳航和另外一公司签订了远期利率协议,澳航公司将会在未来三年内收到年利率6%的贷款一亿元。而跟澳航签署协议的B公司,就可以收到浮动利率的利息。澳航公司在未来三年中每年收到固定的6百万元,对自身来讲安全可靠。

利率风险管理战略评估:首先是利率调期的评估。利率调期最主要的潜在缺陷就是流动性差以及违约风险。利率风险源自于利率变动。在利率调期协议中,支付浮动利率的一方在利率下跌的时候受益。从这个角度上说,利率风险并没有真正的消失,而是转嫁到了合约的另外一方。因此相对于期权和期货,利率调期的流动性要差很多。另外,如果合约中的某一方不能履行合约中规定的义务,另外一方就要遭受违约风险。因此利率调期也有此劣势。但是,利率调期同样会有优势所在,比如说灵活性以及长时间稳定性。另外利率调期种类繁多,有定-浮交换,浮-浮交换以及定-定交换,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公司的不同需要。

其次是远期利率协议的评估。FRa有一些特点,比如利率固定而且灵活。这些都是风险管理者所青睐的。市场变化的因素对远期利率协议的影响不会太大。FRa都是通过柜台交易,借贷的数额以及利率都是可以协商甚至为公司的需要量身定做的。远期利率协议都是现金交割,借贷的款额并没有真正的从一家公司流动到另一家公司。但是,就是由于现金交割以及无款额流动的特性,违约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并没有对远期利率协议实行监管的机构,因为这是公司间的交易。数额越大,违约的危险也相应越大。

在澳航公司签署远期利率协议之后,对于将来的利率变动的预期,有两种可能性及对策。一方面,双方都可以中止合约,在此种情况下,B公司会计算合约项下的余存价值,但是澳航和B公司都不必支付余存价值。该数额是由在合同中止时的利率决定的。另外一方面,澳航公司可以和其他公司签订一个金额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的远期利率协议,由此就可以冲销掉首个合约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余存价值会在新合约开始的那一天进行支付。

2.1.3燃油风险管理战略及其评估

燃油风险管理战略:航空公司常常通过利率上下限期权来管理该公司的风险。利率上下限期权又称领子期权、双限期权或利率双限期权,是利率上限期权和利率下限期权的结合。显然澳洲航空也使用利率上下限期权战略对冲它的燃料价格风险。

众所周知,喷气燃料很少在贸易市场上交易,但原油市场却有很大的成交量。因此,通过套期保值比率,这不难管理喷气燃料风险。换句话说,套期保值比率是期权合同中的标的物数量和所有标的物数量之比。依据交叉套期保值理论,澳洲航空的管理层可以确认现货市场标的物价格的变化量(ΔS)和同期标的物期权合同的价格变化量(ΔS'),以及同期两者价格变化量的标准偏差和相关系数。然后通过套期保值比率(H*=ρ(σs/σs'))来确定该公司在原油市场需要购买期权合同的数量。

澳洲航空能运用原油期权对冲喷气燃料风险。公司能进入看涨期权,然而,购买看涨期权将要求公司应付的一个溢价费用。

考虑到经济形势在进一步发展以及目前的原油价格,我们合理的认为燃油价格正在燃油价格周期的中期水平,利率上下限期权是非常理想的(Carteretc,2006)。

为了削减买进买入期权的成本,公司可以诉诸利率上下限期权。利率上下限期权是一个投资策略,澳洲航空在原油市场上能购买一个看涨期权,出售一个看跌期权。首先是澳洲航空购买预购价格高于原油现货市场价格的看涨期权,这会确保该公司在燃油价格上涨时以预约价格购买燃油。然后该公司卖掉同期限看跌期权并且该期权的预约价格须低于看涨期权的预约价格。显然,澳洲航空卖掉看跌期权所收到的溢价收益能够抵消购买看涨期权说支出的溢价成本。利率上下限期权可以把燃油价格锁定在很小的范围内。

燃油风险管理战略评估:澳洲航空可以在原油期权交易市场上同时买卖期权。该战略相对于其他战略而言非常灵活,而且原油期权的交易能够确保双方交易的信用度而无需考虑信用风险。其次,澳洲航空购买利率上下限期权所需要的成本几乎为0,这样可以节省该公司的经营性资金并提升其效率。更好的是该期权的买卖可以确保澳洲公司购买燃油价格的区间。然而,该规避风险的战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原油价格和燃油价格在短时间意料之外的巨大差价会给澳洲航空带带很大的风险。同时,该公司要慎重考虑期权买卖的时间问题。因为当市场中的燃油价格突然间远远低于看跌期权的预约价格时,没有进行规避的航空公司在然后购买成本中将优越于澳洲航空。

2.2经营风险

由于经营风险对澳洲航空的竞争性地位的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经营风险的评估对澳航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但是经营风险自身的不可预知性使得经营风险的量化并非易事。.除了计算实际汇率变化的方法,根据alanShapiro的研究,通过其他相关因素,例如,每年的现金流量,以反映经营风险的研究方法也是可行的。因此,依据这些因素和经营风险的紧密关系,alanShapiro建议采用一个稍微修正的回归分析,即在母公司的历史现金流量(自变量)中的这些变量因素和银行间汇率(因变量)的浮动是怎么样的关系(Shapiro,2002)。这一分析表明,对于较高的β值,汇率的变化将会导致更大浮动的现金流,也即意味着更大的经营风险(Shapiro,2002)。但是,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限制:对现金流量波动的唯一因素是货币汇率变化和;第二,其结果是依赖于历史数据。该公式为:

where:(1)CFt=(CFt-CFt-1)/CFt-1andCFtisthechangeindollarvalueoftotalparentcashflowsinperiodt

(2)eXCHt=(eXCHt-eXCHt-1)/eXCHt-1equalstheaveragechangeinexchangerateduringperiodt

(3)μ=arandomerrorterm

(4)α=constant

Beta系数说明了澳币现金流对汇率变化的敏感度。以欧元和澳币为例,Beta值越高,欧元变化对澳币现金流的影响就越大;Beta值越低,欧元和澳币之间的相互敏感性就越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澳航现金流所有的风险都来至于欧元汇率的变化。与此同时,R2也解释了现金流变化的部分原因。R2的数值越高,就意味着美元和澳币的关系就越紧密,现金流的波动性就越强烈,反之亦然。因此,在其他变量都不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澳币贬值5%,那么英镑折算为澳币现金流将会增值33.4%,欧元折算为澳币现金流将会增值12.5%,新西兰货币折算为澳币现金流将会增值2.1%,美元折算为澳币现金流将会增值11.省略)

2.2.1经营风险管理战略

在经营风险量化的基础上,澳洲航空管理层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尽量降低实际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首先,澳航应该调查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于该公司航空的价格需求弹性以掌握定价的灵活性。对于需求价格弹性低的地区,澳航应该提高航运的价格。相反,对于价格需求弹性高的地区,澳航应该稳定航运的价格。

其次,基于外币的升值和贬值,澳航应该决定如何调整国内和国外的航线并制定一系列相对应的策略。具体地说,就是澳航管理层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现存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营业额;增加还是降低对国外供应商原材料和其他中级投入品的依赖性,建立或者撤销国外的产品生产工厂,增加或者降低外币贷款。例如,2006年澳航的年报显示,澳航采用集中外汇交换的风险管理方法。该方法取代了澳航各国分公司以外币收入进行当地融资活动的非集中外汇交换的风险管理方法,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将不得不面临不同债权者外汇交换的风险。因此澳航管理层应该降低外币借款。

最后,澳航管理层应该创建一个集中和非集中管理模式来控制经营风险。很明显,集中经营模式可以带来有效的整体控制,但是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不可忽视。然而,DonaldR.L&peterL(1977)建议这种两难的境地可以通过“内部期货利率”来解决。它是用公司资金转入未来外币收入和支出的项目中。它揭示了处理汇率变化的不同方法在预算和非集中经营子公司业绩上的影响力。为了处理好跨国公司的预算规划和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各个国外子公司的非集中经营控制和整个公司集团金融的集中控制。因此,地方管理层期望这些利率能够和公司的目标相吻合。与此同时,金融决策可以统一处理,兼顾高效统一政策组合而又不影响非集中的经营决策。显然,澳航采用的非集中规避风险决策允许国外子公司通过去阿诺合约管理他们的经营风险。

3、建议和结论

根据以上对澳航公司外汇风险控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风险控制对澳航公司得可持续高增长的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在澳航公司所采用的现有的策略中,我们给出以下的建议:

对于换汇风险,澳航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比如外汇交换或者签订远期合同来减小汇率风险。不言而喻的,澳航规避了很大的潜在损失。但与此同时,通过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澳航可以将各种简单的策略复合在一起,来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另外,该公司也应该制定完备的预算计划,诸如购买飞机燃料的费用和用来在市场上投资的本金。多运用金融工具,会另澳航在风险处理的问题上效率大增,而且业绩喜人。

对于操作风险,澳航应该对自己对汇率敏感的的收入支出进行检验。实际上,澳航的董事局可以更优化企业结构。比如说把高层决策权进行谨慎的下放,操作风险会进一步的降低。

另外,依据市场独有的特性,如果澳航有效的改变管理的决定,比如在国外增加或者减少产品服务,或者提高或降低所持外币标价债务,都可以减少风险。尽管如此,澳航的外汇风险还是非常好的被控制,进而该公司的业绩,在过去的几年中,也显得非常强势。

appendix

a:(sourcefrom:themarketoracle.co.uk)

References:

adler,m.andDumas,B,1984,'exposuretocurrencyrisk:definitionandmeasurement',Financialmanagement,vol.13,pp.41-50.

allayannis,G.&ihrig,J.2001,'exposureandmarkups',ReviewofFinancialStudies,vol.14,pp.805-35.

Bartram,S.m,2002,'theinterestrateexposureofnon-financialcorporations',europeanFinanceReview,vol.6,pp.101-25.

Bondar,G.m.,Dumas,B.andmarston,R.C,2002,'pass-throughandexposure',theJournalofFinance,vol.57,pp.199-231.

Bondar,G.m.andwong,m.H.F,2001,'estimatingexchangerateexposures:issuesinmodelstructure',workingpaper,theJohnHopkinsUniversity.

CrudeoilForecast2009-timetoBuy?,retrieved25thmay,from

Currencyoptions,theaBCandtheXYZ,Retrieved24thmay,from.

Shapiro,a.C,1975,'exchangeratechanges,inflationandthevalueof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theJournalofFinance,vol.30,pp.485-502.

Smith,C.w.&Stulz,R.1985,'thedeterminantsoffirms'hedgingpolicies',Journalof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sis,vol.20,pp.39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