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十篇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十篇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5:46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1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财务会计课程社会调研和会计岗位技能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技能的要求,进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一)调研目的及调研对象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来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方案中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完成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会计核心课程改革》课题的任务,启动本次调研活动。调研成果将应用在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和教学组织设计中。为了深入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对各类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二)调研设计思路1.设计依据及设计思路。我们在企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内容要求,根据日常会计工作所涉及的会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分别从单位类型、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教学设计及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与现行会计岗位能力的适应性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试图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明确财务会计课程的岗位能力需求,完善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财务会计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推进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2.调查主要内容。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1个问题,内容涉及被调查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会计职业技能、职业证书、会计业务流程、会计实训、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重等方面。3.调查结果。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各占50%。被调查单位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会计职业证书要求、财务会计课程设计、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设计、财务会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比例、目前会计人员经常出现的问题分别在下页表1至表6中反映。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岗位分析从表1会计核算岗位来看,出纳岗位每个单位都有,对于财产物资、成本核算等具体会计核算岗位,大中型企业由于业务内容多,会计核算岗位设置较为详细,而小型企业则往往只有出纳和一般会计人员,没有设置更为详细的会计核算岗位。(二)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证书要求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助理会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也有一些单位对会计人员具有办税员证有一定的要求。(三)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从表3看,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有必要将企业业务的具体工作流程(包括具体的单据流转及审批手续等)贯穿于会计理论课程中;有一半的被调查单位认为财务会计课程按岗位(财产物资岗位、资金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进行模块化教学更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有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安排应该以突出会计岗位核算技能为核心,同时辅之以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四)实训课程设计从表4和表5看,对于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安排,有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搞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有6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搞分岗位模拟实训。也有的单位建议先搞综合模拟,再进行分岗位实训。有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实地训练,但这一做法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还很难做到。有8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五)会计人员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表6看,对会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操作技能不够熟练;有5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账理不清,职业判断及账务处理不够准确,有3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缺乏职业道德。在调查中,大部分企业认为学生毕业后一般需要用较长时间来适应本岗位工作,还不能做到无缝对接。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在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不能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处理,即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同时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调研对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启示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群;模拟实训;记账;一体三结合

探索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该课程群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课程群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会计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群采用“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群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三、“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功能

(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三结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四、“一体三结合”教学实施的条件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一体化的“教室”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这个“教室”就是公司财务室和教室的一体化,是会计账本、账簿、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电脑及黑板、粉笔、投影等的组合。

(二)一体化的“教师”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的这个“教师”是会计师和教师的一体化,是理论扎实,精通会计业务及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三)一体化的“教材”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教材”既可以是实验手册和课本的一体化,也可以是行业规范和课本的一体化,还可以是操作流程和课本的一体化。总之,这种教材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注册记账公司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的关键条件。真正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必须“真刀实枪”,它需要学院有自己的实际会计公司。这个“公司”可大可小,业务可多可少;既可以是盈利的,也可以是学校补助的,其关键是真实的公司化运作,有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能真正零距离接触会计岗位的工作。

财务会计的课程群通过循序渐进“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能胜任各行业第一线从事出纳、会计、审计等工作,具有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基本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从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会计学科教育的自身特点,注重实践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探索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核算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是,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本科财务会计教学的翻版,它主要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为顺序,分章节阐述各要素中各会计账户所涉及的经济业务,最后介绍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虽然各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都强化了会计实践教学,但是这种先讲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禁锢在某个会计账户的运用上,而忽视了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中具体经济业务的工作情境相脱离,缺乏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按此模式培养的会计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因此,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序化,突出实践能力,探索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

财务会计课程应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职业能力的分解,根据职业能力安排课程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重构课程架构体系。目前中小企业会计部门工作岗位一般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内部审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与分析等,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是对以上会计岗位进行分解,确定归属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财务会计课程可按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要求,并在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本课程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二)根据会计工作流程设置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中应遵循高职学生的感性认识规律,让学生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中主动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财务会计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是对每章节的内容都是先介绍理论后实践,教学的顺序是“概念――要素的确认及计量方法――账户设置――账务处理――举例――小结”,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而创新教学模式是按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教学顺序是“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凭证传递”。我们将给学生展示真实的账证资料,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进入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嵌入各相关工作任务过程中,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实现课程与工作零接轨。

(三)根据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实践环节

财务会计课程应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构建,充分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课程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阶段并设置相关课程:第一阶段为课程讲授前的会计岗位认知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第二阶段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会计分岗实训(校内实训室)和会计岗位实习(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第三阶段为课程学习后的综合模拟实训(校内实训室)与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

三、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创设“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财务会计课程按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可划分为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会计岗位。在课程组织过程中,以工作项目为导向,根据每个工作项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再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列出应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把财务会计的每个知识点融入到课程中,同时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会计中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范围与任职条件,加深学生对各岗位的理解。

(二)创设仿真的工作流程,融“教、学、做”为一体

财务会计课程对每个会计岗位设置了仿真的工作流程,即“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凭证传递”。我们首先给学生展示真实的企业原始资料,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进入教学内容,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由学生判断该项业务的性质与内容,最终要求学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及相关账簿资料等,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中的账务处理流程一致,实现“教、学、做”相结合。

(三)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开设的同时,可配套开设会计分岗实训课程。该实训课程可设置九个实验,前八个实验分别按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会计岗位设置,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及提供的实验资料单独完成,第九个实验为某一小型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完成。我们把全班同学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核算工作,由老师派发原始凭证,各小组完成各自岗位的业务核算,并能把已编制的凭证传递到其他相关岗位。在独立的实训课中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学生不仅能掌握工业企业里每个岗位的业务核算,还能处理好单个岗位与其他岗位的业务联系,真正把企业的财务部门搬到课堂上,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四)创设真实的工作岗位,实行工学交替

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可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如校内体育馆和电子阅览室的收费项目可为学生提供出纳岗位和会计记账岗位,学生超市可提供收银、仓库管理员、会计记账等岗位。学生完成18学时的项岗实习时间,经任课老师考核及格,取得1学分。通过这真实的工作岗位训练,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收据的填写方法,真假币的辨别方法、存货盘点、日常的记账工作和月末结账等账务处理方法。同时,学院还可与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月派出会计专业学生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进行记账,每三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套账。通过这真实的记账工作,学生可从实际工作中掌握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过程,真正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机构的工作流程,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实行工学交替。

四、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师是既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学院不仅要鼓励教师考取各类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还要求教师都要有企业兼职、顶岗的经验。财务会计教师通过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工作,缩短老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院要从企业一线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担任会计实践课程,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由于现行的财务会计教材基本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编写的,不符合会计岗位项目教学的内容,因此,应结合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编写一套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重心,体现会计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教材。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应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放在首位。在校内,可建设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审计实训室、eRp实训室、模拟财务咨询公司等,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由于会计部门对于企业来讲是相对保密的部门,这就为会计学生的顶岗实习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有些学者建议学院成立注册记账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项目,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但如何理清学院与记账公司的产权关系,这是一大难题。学院不妨在成立记账公司前,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月派出学生到事务所进行记账,事务所的会计师也可成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笔者认为这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可操作方法之一。

总之,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按会计岗位设置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层次的实践环节,首先创设仿真的工作流程,其次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最后创设真实的工作岗位,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可实现培养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会计、出纳、审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上官健.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J].财会通讯,2009(5):122-124.

[2]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9(6):89-90.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实验室建设;大财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17)01-0017-04

当前,企事业单位活动日趋繁杂化,其对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综合素养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那些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日益受到青睐。在市场人才需求的导向下,国内财会类职业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专业知识集成化,二是财会职业社会化。这就要求我们基于市场需求培养拥有多方面财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1]。因此,为学生创设财务、会计、税务、审计等小模块、中循环、大综合的实践机会或建立这样的仿真实训环境,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宿迁学院原财务会计类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课程设置不足

财务管理工作、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含量,单靠理论教学远远不能培养出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尽管宿迁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已开设了一些实验或实训课,但总体门数偏少,且现行开设的各门实验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关联性,无法使学生对财务、会计类工作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室基础建设薄弱

可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室主要有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电算化实验室以及会计手工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电算化实验室是共享实验室,而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手工实验室只有桌子加凳子式的简单实验设施,很难满足财务会计类综合性课程实训的要求。以会计综合实训为例,实验室中没有企业日常核算所需的各种印章、账户章,也没有相关样票以及开据发票所需的机器设备,财务分岗核算在这样的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三)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会计手工实验室只有在学期期初或期末停课实践时才会用到,平时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实际利用率很低;而财务电算化实验室目前装的与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相关的软件主要是多媒体财务管理教学系统和多媒体会计模拟教学系统,其他的一些专业性应用软件如模拟开票软件、税务申报模拟软件、审计软件等暂未购置,使得该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也打了一定折扣。

(四)实验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宿迁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的内聘专任教师共计13人,全部是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水平,但35岁以下“从学校到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比重偏高,达到61.54%,从而导致青年专任教师中“双师型”的教师数量偏少,真正在企业或事务所中从事过财务、会计、税务、审计或资产评估等工作的教师不多。因此,有必要创造机会使其接接地气,到企事业单位实际岗位锻炼学习,以进一步增强其自身实践能力。

二、宿迁学院“大财务”多功能实验室的结构布局

“大财务”多功能综合实验室总面积约150平米,从环境布局上分为三个区。

(一)综合仿真实验区

该区域由五组模拟配对企业①的财务部背靠背组成,配对组中的每个企业均按财务核算流程配置岗位人员(每组6人),每个企业财务部配备5台电脑,对应岗位分别是制单、稽核、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财务负责人,每个企业财务部有醒目标识,分别固定在配对组的两头。该区主要分布在场地的四周,两纵列分别设立两个配对组(即八组实训学生),靠后墙处设立一个备用的配对组(如果班级实验人数超过48人时启用),该配对组的摆放布局不同于纵列配对组,先只陈放配对组中一个仿真企业的财务工作岗位配置。当审计实训时,通过翻转该综合仿真实验区的岗位标识牌进行实训场景与实训角色转换,进而形成Cpa审计的配对组形式的业务循环审计岗位配置环境。

(二)相关服务区

该区域位于场地的中央,建立模拟税务大厅及银行业务窗口、工商部门业务窗口,其总体呈类矩形结构,四周留有出入口。其中模拟税务大厅部分分别设置4个开放式窗口,依次是纵列的综合服务窗口、纳税申报窗口,纵列的税务登记窗口、发票出售窗口,每个窗口分设a、B岗,分别配备2张桌椅、2台电脑、1台票据打印机。同时在税务大厅的前后横列区,分别配备银行业务窗口区和工商部门业务窗口,分设a、B岗,配备2张桌椅、2台电脑、1台票据打印机,从而使模拟税务大厅及银行业务区成为完备的一个类矩形结构。此外,在工商部门业务窗口一侧,设置一个税务自助区,配备5台电脑、2台激光打印机、5套桌椅,整体用1.5米高的半透明隔断半包,形成一个相对隐蔽的自助区。该区域发挥双重功效,一方面提供税务自助服务,另一方面在实验学生人数较多时发挥综合仿真实验区最后一个配对组中一个仿真企业/事务所岗位实训的功效。

(三)实验资料展示及保管区

该区域根据实验室两个纵向墙及后墙的宽度量身定做,在实验项目流程壁画下面,订制20公分宽的多层票据展示柜,陈列与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办理银行业务、审计业务、成本会计业务、资产评估业务等的相关单据,单据以空白单据与实填单据配对列示,方便经管类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性课程中的参观学习,以及工程管理等专业中对财务、会计、税务、审计等感兴趣的学生的参观学习,而在实验项目流程壁画与壁画间则陈放透明式的文件柜,用来存放学生的实验资料与实验成果。

三、“大财务”多功能实验室建设中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实验室投入

宿迁学院结合自身“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的定位,加大了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力度,着手实施人才的分层培养[2]。因为宿迁本地以中小企业、小事务所居多,加上财务、会计、审计等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单位实习,所以专业技能的提升主要还得依赖校内的课程实验或实训。为此,学校鼓励各专业创新实验室建设,在建设方案可行且经济有效的前提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及后续管理上给予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鼎力支持。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近年来财经类专业异常火爆,宿迁学院的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专业也备受青睐,这给相关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很大的教学压力。宿迁学院近几年高度重视专任教师的后续培养,强力推行“百名博士再造工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更高级别的学位;同时学院出台政策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些都为财务会计类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更好地从事实验教学创造了一个好的氛围与条件。除此之外,“大财务”多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及投入使用,为这两个专业的教师提供了更多夯实教学内容、明确科研方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机会。

(三)加深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

“大财务”实验室的建设对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实训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按照课程负责制的原则,由主要担任该课程教学或主攻该研究方向的教师根据各门实验课程的设计特色,修订原有实训教材或组织编写相关实训教程[3],使所采用的模拟企业资料或业务更加具有代表性,所模拟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更加地接地气,以更好地发挥该实验室的优势和特色,使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能基于此开设更多的实验课程,使已开设的实验或实训课的实施效果更上一层楼。

四、“大财务”多功能实验室相关实验的实践

“大财务”多功能实验室可以安排财管、会计专业的学生轮流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实训,也方便经管类、工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课程学习中的参观学习。考虑到文章篇幅,下面仅就部分实验课程实践进行说明。

(一)基础会计实训

该实训主要在综合实训区进行,实训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小企业的一般财务人员,实训时配对组用同一企业的核算资料,业务与资料相对简单(原始凭证不需要另填),组内不进行分工,填制记账凭证时配对组中的一组填专用凭证,另一组填通用记账凭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将来相互评阅时能互相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两种不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并依照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总账,最终能编制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每组成员实训任务相同,所以遇到问题先组内讨论,解决不了再举手请教实验指导老师。实训结束后先由配对组的两组成员互相评阅给分(占实验成绩的60%),再由实验指导老师根据每组的团队合作情况(占实验成绩的10%)、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占实验成绩的30%)给分,最终评定出每个学生该门实训课的成绩。

(二)财务会计实训

该实训主要在综合实训区、报税大厅以及银行业务窗口区、工商部门业务窗口完成,实训的目标是培养能在大中型企业特定岗位上工作的综合型财务人员。实训时配对组各模拟一家企业一个月的核算业务,核算资料比较复杂,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总共设计90笔业务,同时在报税大厅空间、工商部门业务窗口区每组增设一个原始单据收集填制岗(主要训练学生的发票开据等技能),同时利用银行业务窗口模拟银行的相关票据业务、组内6个岗位循环轮岗,每15笔业务递进轮换一次,使每个同学都熟悉如何开具发票,填制其他原始单据,以及制单岗位、出纳岗位、稽核岗位、明细账岗位、总账岗位的职责。该实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最终的实训成绩中每组的团队合作情况所占比重明显加大,占整个实验成绩的40%,配对组对实验成果的互相评阅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40%,而每个学生的出勤率在实验总成绩中的比重下调到20%。

(三)税务技能实训

在综合实训区内,配对组内的每位同学以本组会计综合实训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利用税务申报模拟系统进行月度、年度的税务申报(包括国税与地税),同时以年报数据为基础,进行年度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同时,配合当下的“营改增”,教师另外准备模拟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营改增”的网上申报。而税务管理的实训主要是在报税大厅完成,由配对组同学之间彼此对对方申报的涉税数据进行税务稽核与管理。该实训课程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其中配对组同学之间互相评阅给分占实验总成绩的50%,每组的团队合作情况占实验总成绩的20%、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占实验总成绩的30%。

(四)审计技能实训

按照之前的配对组设定,转换工作环境为Cpa审计实景,充分发挥审计实训软件的作用,配合传统的手工审计,由每组的成员划分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以及常见的几个业务循环审计,并根据审计分工以及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证据、发现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地填制审计工作底稿,最终每组成员讨论并商议给出计意见并最终出具审计报告。该课程实训同样强调组内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最终的实训成绩评定方法与各部分权重与会计综合实训的成绩评定类似。

五、结束语

随着学院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加大和省市相关部门研究和建设经费的支持,“大财务”多功能实验室基于资源共享与各实验课程间的相互关联,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从更高层面理解并掌握财务、会计、税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实务,更好地提升财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从而为其将来就业岗位的选择做好专业能力上的铺垫与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彦卓,舒利庆.多功能复合型会计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0(21):102-103.

[2]敏.独立学院经济类实验室建设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221-223.

[3]梁泉生.“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0):92-94.

Constructionandpracticeof“BigFinancial”multi-functionLaboratory

――takingSuqianCollegeforexample

QinXiao-li,XUZhong-rong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5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于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第三批示范校建设单位。会计专业是学校的一个传统老牌专业,开设于1986年,2008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市级重点专业,2012年确定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虽然学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中,对会计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但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应立足学校实际,本着服务重庆市经济的转型,重庆市中小企业和供销系统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技能人才。

一、重庆市经贸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变革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职业特性

学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从学科派生出来的。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看,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课程编排上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际操作训练,课程设置很难满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

2.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就业趋向之间存在矛盾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级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包括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就业,主要从事会计、出纳、收银员、统计等相关工作。而现行的中职学校会计课程大多是依据大中型企业的要求,按照《会计准则》,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大纲编写的,无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实际工作要求,因此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下降。

3.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

课程设置只侧重于学科的某一个方面,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衔接,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之间、章节之间比例失调。如《税收基础》中没有涉及有关税金分录的编制,财务管理也只是进行有关经济模型的计算,没有跟企业内部的管理结合起来。

4.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未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助理会计师证书考试融合

从业资格证书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得基础,但是目前学校会计课程设置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有一定的脱节,不能把学生考证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

因此,必须对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适应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人才的课程体系。

二、新环境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微型企业、供销社行业企业、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照小企业会计准则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相关财经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应成立由行业、企业和高校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广泛听取行业、企业财务专家、学生就业对口企业人事主管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的任务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职业所需能力为主线,形成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再将相关知识、技能、素养转化为课程,按照会计岗位职责、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制订课程标准,研发相应岗位教材,形成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以达到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的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三)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三模块三融合”的课程体系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要求,在对会计行业及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提出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三模块三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构想。其中“三模块”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三融合”是指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

三、未来选择:中职会计专业“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

(一)“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内涵

“三模块”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

基本素质模块为公共文化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基础知识,以学生“够用”为度,主要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音乐、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指导、公关礼仪等。该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适当增加选修课。该模块设置的课程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实务指南、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经基本技能、出纳实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成本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纳税实务等。

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学生在学习公共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应该多学习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如财务管理基础、经济法基础、审计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等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三融合”是指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建设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财会人员共同参与开发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就是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建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认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如《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体现了课程教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就是制定岗位模块课程标准,开发岗位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模块化教学,开展岗位实训,如《财经基本基本》、《出纳实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成本会计》《纳税实务》、《审计基础与实务》等课程与会计实务中的出纳岗、财产物资会计、往来会计、销售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报税员、审计员等岗位紧密结合。

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即在每一岗位课程学习中或学习后进行跟岗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环境开展手工岗位实训、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沙盘模拟实习、代账公司的真账演练、暑期拜师跟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初中级会计技能人才。

(二)构建“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

“三模块三融合”课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开放性、具体性和激励性。“三模块三融合”课程结构使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使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

基本素质模块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商务礼仪等课程。

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技能方向课和综合实训课。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基本技能等;专业技能课程(企业会计)方向包括出纳实务、成本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企业会计)方向包括收银实务、统计学基础、库管员实务、会计从业基础、企业登记管理实务指南、eRp沙盘基础等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包括:企业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课程,

拓展能力模块包括:市场营销、经济法基础、管理学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审计基础等课程。

(三)教学时间安排得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安排

按照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采用理实一体、学训交替方式,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专业教学执行计划。教学计划安排的设想是,一年级完成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学习后,二年级进行专业技能模块的课程学习,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学习更多相关的专业课程。三年级主要是学生在企业行业对口专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引进的记账公司等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具体教学建议与安排如表2所示。

1.教学时间安排基本要求

(1)本教学时间安排针对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含复习考试和集中实训),假期16周。周学时平均课时为29。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168(3132)。

(2)公共基础课中的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为必修课。学校也可根据需要,开专题讲座(活动)。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30%,累计总学时将近一学年。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能满足第3年参加技能高考需要。

(3)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拓展能力课以及综合实训课。

专业技能课学时占总学时的70%,其中顶岗实习(含认识性实习实训、教学实习实训、专业综合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

(4)课程设置中的拓展能力课程教学课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0%,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的连续性。

2.教学建议与安排

基本素质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安排在1、2学期,体育与健康总学时144且前4个学期每周2课时,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办公自动化总学时144且每周4课时,其余公共基础课程每周均为2课时。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6

一、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标准化,学生缺乏会计职业判断与应变能力

会计信息化教学相关课程有《财务会计》等先修课程、《会计电算化实务》与《eRp软件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为线索进行组织,采取项目设计、模拟案例操作等形式,突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实践大多按照实践教材模拟训练,实训内容是事先设定的,操作步骤也相对固定,学生按图索骥地完成操作没有问题,但一旦之前的条件数据没有按既定的情况操作,初始设置的选项参数的选择有遗漏,则对以后的数据产生怎样的影响无从判断。譬如在应收系统中参数坏账处理方式没有设置为“应收余额百分比法”,那么在后面的选项中就不能进行坏账准备的设置;总账系统中的期初数据应该与各子系统的期初数据对账平衡,如总账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与应收系统中相应的期初业务数据对账平衡,如果不平衡,学生往往缺乏思考与分析,不知如何查找问题的原因,缺乏信息化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能力。

(二)模拟的会计岗位角色分配需要完善

目前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设有模拟的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角色,但这些岗位相对于现行企业中的岗位角色过于简易,缺乏针对现实企业岗位进行系统化训练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普遍缺乏与他人进行协同分工、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意识。

(三)课堂教学缺乏财务业务的一体化教学训练

由于课程设置等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课堂教学缺乏财务业务的一体化教学。而当今eRp环境下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是一体化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才不但要熟练掌握总账、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财务模块的内容,而且要具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维模式,熟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及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技能内容。由于目前高职会计信息化实训的内容以总账、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财务内容为主,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偏重于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缺乏财务供应链业务一体化的训练,因此需要会计信息化课堂外以竞赛社团的形式组织训练,深化教学改革。

二、协同创建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是会计教学课堂外的学习探讨的专业技能型社团组织形式。深化教学改革,以竞赛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社团组织可以提升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加强eRp环境下系统训练的熟练程度和自主性,将竞赛指导纳入常态化,避免赛前的突击集训,提升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要以竞赛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因此作为专业技能型社团,其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有效地确立竞赛指导内容与逐步扩展学生的受益面。

三、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建设的内容

(一)确立会计信息化社团建设的管理制度

制定会计信息化社团建设的管理制度,能促进社团活动更好的开展,也有利于社团更好的进行管理,确保社团在管理过程中规范,能够科学执行。第一,建立社团的招新制度,建立社团成员的录用与辞退制度,以规范社团管理。第二,建立社团的日常管理制度,制定每月工作计划;采取导师项目制与社团成员自主管理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管理模式,培养社团成员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

(二)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活动项目

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活动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依据会计信息化竞赛内容的要求,将赛前训练纳入常态化社团工作。目前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有5月份的浙江省会计技能竞赛与11月的全国“用友杯”会计信息化大赛,应将组织备赛纳入社团的常态化活动,避免赛前的紧张突击集训。二是承办专业讲座,聘请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实施专家进行信息化案例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前沿,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的理解。三是创建网上论坛,以论坛为平台,历年竞赛资料、企业信息化案例、网上答疑互动等。

(三)社团指导教师按照项目负责制聘任

社团指导教师包括社团负责人、竞赛项目的指导教师、论坛管理员等,社团指导教师应按照项目负责制聘任。

(四)会计信息化竞赛项目的运作

会计信息化竞赛项目的运作包括项目指导教师的聘任,竞赛指导内容的确立与社团成员工作岗位体系的组建。这是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建设的关键内容。

1.按要求确立竞赛项目指导内容。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eRp系统训练的指导内容,应在财务模块基础上拓展到供应链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以及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供应链模块和财务分析等模块,岗位上从财务岗位拓展到采购、销售、仓管部门等岗位,加强企业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几年全国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分成三大项目:项目一是信息系统初始化,包括操作员分工与权限、部门档案与职员档案、供应商分类及档案、客户分类及档案、仓库档案、收发类别、存货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等;要求严格按照团队分工,在财务模块与供应链各模块下同步进行系统初始化。项目二是信息系统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按照经济业务,遵循岗位职责,完成财务模块与供应链模块下经济业务处理。首先完成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供应链业务,系统将生成的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同时完成应收应付业务、薪资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最终进行总账业务处理。项目三是会计报表编制与主要财务指标分析。根据总账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每个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岗位分工进行操作。

2.按团队组建分岗工作体系,轮岗实践扩展学生受益面。社团成员从三、二、一年级中按照1:2:1左右比例录取,使社团形成老中青的梯队结构,有利于传帮带的格局形成,使竞赛社团形成良性循环。再将社团成员按会计职能岗位进行组团,每个团队由5位学生组成,分别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在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前提下,一个学生可兼多个岗位并按期进行轮岗,仿真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实训中能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

在熟悉岗位工作并掌握了相应技能之后进行轮岗,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从事各个岗位,从而掌握并具备从事全面岗位工作的能力,具体组织方式如表1所示。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既能对每个信息化岗位的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还能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对整个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有完整的认识与实践。

(五)调查竞赛社团学生的就业去向

连续几年跟踪调查竞赛社团学生的就业去向,考察竞赛社团的活动对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否起到作用,有助于下一届社团活动的开展与推进。

四、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建设的保障条件

(一)社团实践场所所具备的硬件与软件设施

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的实践场所所需的硬件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或eRp实训室,提供会计软件操作实训的功能设施、提供基于eRp平台软硬件平台与技术支撑功能。软件设施:北京中教畅想itmC会计技能综合实训和用友eRp-u8系统平台,中教畅想itmC系统按照企业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分工及内控的要求,分成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主管会计四个主要角色,组成一个团队,共同配合完成原始凭证的取得、识别和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成本计算、科目汇总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报税、财务分析等内容。用友eRp-u8系统平台包括财务与供应链等系统模块,社团成员按照分角色轮岗模式协作完成业务训练。

(二)具备双师素质的社团导师

指导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带队参赛经验与企业eRp实施的工作经验。企业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参加省内的“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能力。

(三)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社团的各项活动

竞赛社团各项活动的组织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目前社团经费有两种来源:一是从院系的专业建设经费里支出,如聘请行业专家的讲课费支出;二是院学生处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学院支持竞赛获奖的学生与指导教师获得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与教师参加比赛。社团发展得到学院与学生的认可,可申请院级或更高级别的重点社团,得到更多资助,形成良性发展的运作模式。

五、结束语

创建会计信息化竞赛社团,是一种有益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尝试。深化教学改革,以竞赛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社团组织可以提升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加强eRp环境下系统的熟练程度和实战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分工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X

参考文献:

1.余平.高职院校专业化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2).

2.王新玲.新编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建新,宋郁,周宏.新编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描述;实践教学

abstract:Vocationalcomputerizedaccountingcoursesystembuild,bebasedonthecomprehensiveinvestigationofoccupation,jobanalysisandjobtaskanalysis,thenconsiderthecredentialsofthecourserequirements,whichsatisfythepostdemandandadapttotheoccupationqualificationcertificateforscience,realcombinationcurriculumsystem.

Keywords:occupationpost;taskdescription;practic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要与会计职业岗位相适应,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一些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课程设置目的不强、课程内容重复和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等现象。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把握好总体方向,突出实践课的份量。

一、课程体系建立的思路

设置课程首先要进行职业岗位调查与分析,再进行工作任务描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

(一)职业岗位分析

经过调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可从事的相关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企业、事业单位的出纳、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岗位,也有部分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岗位,中介机构的记账和审计助理岗位及部分从事金融企业的银行柜员工作。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不同,从整个会计岗位上分析,主要分四个层次,初级会计岗位、中级会计岗位、高级会计岗位和会计相关岗位。

高级会计岗位承担大、中企业事业单位、银行及非银行的金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和财务分析工作,对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高职生难以胜任。中级会计岗位的承担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综合及编制报表等具体核算岗位。)及银行及非银行的金融企业有会计岗位、审计岗位和相关管理岗位(信贷、计划等)。小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岗位、会计主管和审计主管。这些具有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便可胜任。初级岗位主要是从事大中型企业的出纳和数据录入工作及企业的核算工作,中职及以上的毕业生便可胜任。

通过上面分析,中级会计岗位群及以下,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学历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市场定位的首选。主要岗位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企业审计及会计管理岗等。

(二)工作任务描述

各职业岗位是通过一定的工作过程完成的,确定岗位后,再分析的各岗位的工作过程、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

如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开设会计账户;录入余额;试算平衡;业务处理(投入资本业务、物资采购业务、进行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经营成果业务、利润分配业务);登记账户(明细账、总分类账);结账;编制报表。

在这些工作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工作任务:

(1)相关环节认知。主要对会计信息产品生产环境认知;生产岗位认知;生产流程认知;生产工艺认知;生产方法认知。具体要求是能正确理解会计信息产品生产活动;能正确认识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程、加工方法;能正确总结会计信息产品的特点。

(2)各要素的核算。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具体要求是能明辨各种经济业务原始单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能正确判断各种原始单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性质和类型;能按照会计规范正确计量各种经济业务;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量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

(3)税款计算与申报。包含各项税款和各项费用的计算与申报。具体要求是能顺利地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申购等涉税业务;能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及其他相关政策正确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能熟练运用税收网络申报系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4)成本计算。包括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方法选择、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分析。具体要求是能结合各种产品、劳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采用灵活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能正确编制成本报表;能根据成本报表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

(5)会计报告的编制。会计报表编报、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其他相关信息披露。具体要求是能正确编制会计报表;会选择和披露相关报表附注信息;能及时按照规定采用书面和网络系统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报送财务报告。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学习领域最后确定出各门课程。

(三)专业资格证书对课程的要求。

设置的课程还要满足取得资格证书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取得的资格证书和需要的相关课程如下表

职业证书课程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电算化。

初级会计证书会计基础、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济法、会计分岗实训。

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训。

计算技术证书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银行从业资格证书金融与信贷、银行会计。

英语a、B级及四级大学英语、专业英语。

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文化知识。

经过分析,按照“校企合作、实境育人、一书多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学习领域组成,依据会计岗位与职业证书的要求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习领域教学计划,

二、整合相关课程的内容

对形成的课程体系还要进行细致整合,合并相关课程,去掉重复内容,在一些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有如下专业课程,如下表:

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报表分析

课时1247260726040

会计概述总论概述概论总论概论

金融资产产品成本核算概述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资金时间价值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资产负债表解读

存货产品成本构成要素核算本量利分析原理筹资管理资产评估的程序利润表解读

长期股权投资品种法预测分析项目管理机器设备评估现金流量表解读

固定资产分批法短期投资决策证券投资管理房地产评估偿债能力分析

无形资产分步法长期投资决策流动资产管理无形资产评估营运能力分析

资产减值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全面预算利润分配管理长期投资评估盈利能力分析

负债成本报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预算流动资产评估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所有者权益成本分析存货决策财务控制企业价值评估综合分析

收入、费用和利润成本预测、决策与计划责任会计财务分析资产评估报告

财务报表成本控制与考核业绩考核与评价

这六门课程共426学时,占了专业课的主体,这些课程有许多内容是重复的。主要重复的内容有货币时间价值;成本分类及量本利分析;报表分析;全面预算;财务控制;预测与决策等。

可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成一门课程,为《成本与管理会计》。并把货币价值、全面预算等内容只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讲,只需80学时;把《报表分析》课程改为《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需50学时;《财务会计》课程去掉报表编制内容,学时为100学时;《资产评估》课程去掉货币时间价值内容,学时为56学时;《财务管理》课程去掉报表分析内容,课时为62学时。这样,六门课程要比以前减少用近80学时。

三、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要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单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技术”课程进行珠算等级水平训练;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参加全国等级考试水平训练;“基础会计”课程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训练;“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单证处理的训练;“成本会计”课程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等等。

综合实训,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职业岗位综合运用能力。本专业开设了“会计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课程。

(二)手算和电算相结合。

在实践课中,重点抓好“会计模拟实习”(手工综合实验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两门实践课的教学。这两门课程相互承接,构成了一个使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一整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操作的系统。

(三)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内实践是指随堂进行的实训活动。一般在教师讲授、演示和指导下进行,它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课外实践则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既可由教师出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课题独立进行实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已在大部分专业课程中分别安排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项目。

(四)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8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提高毕业生到社会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走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注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任何一门实践课程、任何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任何一项实践教学活动,都不能孤立地考虑,而要从整体目标出发,从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的要求着眼和入手,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融入实践教学过程,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与效果管理统一起来。

2扩充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实,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下来,形成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应该体现实践的特色,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都贯穿实践环节。在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应给予较大权重的学分,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校的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按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参考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标准,设计出不同的模拟实践案例。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财务软件应用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另还在其他专业课程中采取加大实训课时比例的方法完成不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同样,财务管理专业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财务管理实训、纳税筹划实训、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总学时为2740,而实践教学时间所用学时为1381,占教学总学时的50.4%。

3完善会计实践教材编写工作,与企业财务接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实践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当前时代要求并保证及时更新,因此,编写实训教材之前,教师应当开展大量专业调研,还应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参与或指导。另外,各学校还应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实验课程指导书,包括该项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各种重、难点以及成绩评定等等,让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有了粗略的了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从互联网等多方面来掌握更多更新的课本之外的知识,以解决教材更新速度问题。我校教师在财会类专业教材特别是实践教材的编写中成绩突出,已出版的教材有《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电算化实训》、《新编财务会计》、《新编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新编会计综合实训》、《新编会计信息化实训教程》等,其中教材《新编会计综合实训》还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4开展岗位轮换教学,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出,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另外,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要求,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应分开,由不同人员来登记才能真正发挥核对控制的作用。而许多学校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安排中,将会计、出纳合二为一,一人全揽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登记。我校财会类专业在岗位轮换教学时,首先按会计实际工作环境设置相关单位和部门,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各岗位的权限职责有详细了解,并能体会不同岗位之间的衔接和牵制关系。其次,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4~5人一组,设有会计主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了解会计核算的流程。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财会类专业实践师资的培养主要从两个层次着手:校内师资培养和校外师资培养。校内师资的培养,即对本校的教师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经常安排校内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接受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弥补自身在实践环节的不足或薄弱之处,更好地成为“双师型”教师;校外师资的培养,主要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到实践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同时,又能促进校内教师的学习与提高,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6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场所,进行工学结合的全真会计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践教学的场所。财会专业应模拟企业的办公环境建设仿真实训场所,这一实训场所应具备以下特征:环境仿真、资料仿真、工具仿真、制度仿真。

(1)环境仿真。仿真实训室应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设立财务部门,包括主管会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还要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

(2)资料仿真。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原始凭证的开出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每一张凭证的来龙去脉都必须很清楚。

(3)工具仿真。财会工具包括教学工具、装订机、验钞机计算器,直观性、真实性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制度仿真。学生开始实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每天“上班”必须准时,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必须挂在墙上,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并在模拟实训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7按工学结合要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工学结合的仿真会计实践教学,能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基础操作技能,但一旦让其独立从事某项工作时,仍会感到底气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采取统、分结合方式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1)由学校统一选择一批规模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部门所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其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供真实环境。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9

关健词职业情境无缝链接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Situational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education

YanGHong

(ShenyangCity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12)

abstract"pSt―CCe"(professionalSituational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education)trainingmodeldesignedtoseektomeetthejobrequirementsforthepurposeoftypicaltasksorientedtocreateworkplaceenvironments,studentscompletetheoryofteachinginarealworkprocess,socourseconstructionandjobseffectivelyintegrate,developsocialusefulnessoftalentneededtoachieveseamlesslinksbetweenenterprisesandschools,thepapertriestocombinethecharacteristicsoftheaccountingprofession,fromthe"context"oftheteachingconcept,meaning,accordingtotheteachingandpracticeandinnovationtotalkabouttheirownunderstanding.

Keywordsprofessionalsituation;seamlesslinks;teachingpractice

1对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1.1“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理解

pSt--CCe:professionalSituational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education构建“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情境化探究教学的本质是化理性为感性,创建一个情境的环境,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课程的学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和行业的特点,以学生为主线,紧密结合现实会计事务的具体内容和实物,创设直观性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再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并借助于电算化引导和核算,使学生深入情境,感受知识,强化知识。

1.2“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高校教学中面临着很多的矛盾与问题,例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社会的需求相矛盾,教学与培养的目标相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不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即便有训练,也是做做题,没有工作环境,学生很难理解题的真正意思,即便会做,也是为了得分而已,联系不到工作岗位,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虽然学过理论,但实际操作能力太差,而大多数企业是没有培训时间的,不但本人工作苦恼,而且也给单位带来麻烦,甚至是损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职业情境化教学是必要的,它涵盖实际操作环节,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岗位,深刻地领悟理论知识,明确理论的背后是实际的操作,所以“情境化”教学是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必须走的唯一之路。

2在“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会计专业职业情境教学的安排

2.1按岗位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的工作特点,按照会计岗位的要求,设置出纳会计岗位、费用会计岗位、材料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主办会计岗位等五大会计岗位来按排教学内容,根据模拟发生的经济业务,各会计职能岗位学生从接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开始进行会计处理(各岗位可平行操作)。在审核原始凭证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实验室将处理经济业务活动所需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财务印鉴以及其它必要办公用品分发到相关学生手中),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月末结账并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采用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软件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训练)。每月由指定财务人员(学生)将凭证按时间发生顺序编号并装订成册(根据凭证数量多少可编制一本或多本),封面注明凭证发生时间段及凭证编号区间。

2.2强化实训环节

每个岗位的能力除了理论基础之外,要有大量的实训项目来支撑,例如出纳会计岗位要配有基础会计实训,费用会计岗位要配有中级会计实务一、实务二实训,材料成本会计岗位配有成本会计实训,主办会计岗位配有综合会计实训。在这基础之上,还可以细化为等级的会计岗位,比如可以化分为1~7级会计岗位,分七个学期来完成,学生可以用考级的方式来完成实训项目,与管理学分挂勾,既有强制性又有积极性,奖罚并重。

2.3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岗位能力

会计人员不仅要保证账目核算及时、准确、不错、不乱,而且要控制企业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等等),保障企业财产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要求企业单位会计人员不能只做账房先生)。因此,从审查原始凭证开始就要体现会计岗位的能力和作用。对原始凭证的审查首先要注意该项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即是否违背国家的财政财务法规,是否符合企业单位的相关规定。然后看原始凭证本身是否规范。我们可以设计若干案例来考察学生的岗位能力,比如外来原始凭证-Vat专用发票,除了审查普通发票应具备的要素外,还需着重审查纳税人税务登记号、不含税金额、税率及应纳税额等。比如对于企业内部的产品出库凭证,除审查数量、品种、规格外,还应审查接收产品企业的应收账款状况。如果该客户应收账款已经逾期,且数额较大,会计人员可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规定行使否决权,阻止发货,并配合销售部门催收应收账款。

2.4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结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一、会计软件应用一等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以财务会计实务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二等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高级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项目评估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背后要配有各科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最后按排学生企业调研或顶岗实习,写出调研报告或论文,完成就业前的接轨。

2.5熟能生巧

会计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工作,也是一门循环性工作,大量的实训有助于课程的理解,每个案例,每种业务都要学生触及到,而且各行各业都要配有实际业务让学生反复练习,比如典型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广告业、服务业等等,这些行业至少要完成一个年度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2.6加强通识课和导论课的教育

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总结篇10

一、现有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内容枯燥单一。

通常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针对财务会计课程来挑选配套的实训课程,一般都是采用规划类的高职高专实训教材。内容一般也都是给出某年十一月份的总账科目和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表,要求同学们根据十二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科目汇总表,最后编制财务报表。我系刚开始使用此类教材时教师和学生都反映良好,但由于很多基础会计的实训教材也是此类形式,故产生使用疲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实训效果下滑。

(二)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一般都是在学期末进行,原因有二,第一,鉴于实训教材内容宽泛,几乎六大要素业务都涉及,所以学期末进行教师才能讲授完课本知识;第二,由于实训教材内容的连续,以及实训操作的连贯性,为了使实训效果更好,很多院校包括我校都是采用期末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实训,实训期间其他课程停上。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实训效果,但也带来了很多其他问题,比如与教务部门、其他课程任课老师的协调;占用了学生期末考试复习的时间等等。

(三)实训设施不完善。

虽然很多院校都有财务会计实训室,但有的实训室仅有桌椅,相对于教室而言只是对桌椅进行了分组,这些却都是可以在教室实现的,没能真正体现建设实训室的初衷。这说明我们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相应的实训配套设施跟不上,从而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四)实训过程无法体现岗位特点。

在实训过程中,尽管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但基本上都是在实训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整套实训过程,包括所有的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众所周知,我们的整个财务流程岗位分工和岗位牵制都是贯穿其中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整个实训过程,可能学生掌握了整个经济业务处理,但是他们却无法体会到不同会计核算岗位的区别和稽核关系,对于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是不利的。

(五)实训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又是集中进行实训课程,故专业的实训教师要指导实训课程,非专业的实训教师也要指导实训课程,这样实训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实训指导效果也很难保证。

二、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笔者结合我校的经验来谈一谈实训课程的改革:

(一)强化改革,调整实训课程内容。

为解决实训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在一学期中穿行,课堂教学什么内容,我们就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践也有深刻的认识,期末时在进行一个综合实训就可以让学生把一学期的内容都贯穿起来,对一学期的理论和实训内容形成整体框架。

(二)提高认识,加大实训课程比例。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比例较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训环节严重不足,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做题,考试成绩考得好就行了,实训课程并不是很重要。这就忽视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失去了我们进行职业教育的目的。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所以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实训技能的培养是高于理论技能的培养的。比如我校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学期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能更好更多的进行实训课程的开展。教学时长增加同时也就增加了实训课程的课时数,我们的教师更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实训课程的指导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实训环境建设。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正因为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所旨,我们更应该为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而努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实训室的建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所需要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训室。这样学生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教室的场所,新鲜感倍增,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连平时上课的低头族也都精神抖擞的参与实训操作,完全杜绝了睡觉族和手机族,实训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四)分岗实训,再现全真实训场景。

实训室不仅仅是一个实践场所,更多的是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所以在实训中,除了分组进行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比如出纳岗位、成本岗位、总账岗位和主管岗位。这一过程既可以结合手工账实训来进行,也可以结合财务实训软件来进行,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每个岗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另外在实训室内部环境中,我们可以增设厂商、客户、税务、银行等功能区柜台,还可以模拟企业内部的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操作台,这样就给学生搭建了全真的实训场景,让学生在与各个功能区和操作台之间的穿梭办理业务了解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相关凭证、单据的来龙去脉,加深对会计凭证传递的认识。这些都可以通过分组来进行,如果在不同组间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实训,学生的潜能会被更大的激发出来,实训的效果也会有质的飞跃。

(五)过程监督,综合评价实训效果。

在实训过程中,既有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也有组别之间的竞争机制,同时在实训结束后,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效果评价,相对于实训结果来说,更注重于实训过程中的评价。

(六)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提高教师实训教学水平。

鉴于上述提到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我们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更多的教师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大势所趋。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鼓励更多的教师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将更多优秀的经验带回来造福本校学生,同时通过培训学习也会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