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业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7:20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1

关键词:科技金融;发展;现存问题;对策分析

前言

所谓的科技金融,就是利用制度与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使科技与金融实现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企业与社会的资源,使其服务于我国高新科技成果的转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导,金融投入为其主体,科技金融的本质就是一种多元化性质的科技投资与融资体系。科技金融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诸如企业的资金与政府的投入、科技贷款与担保以及中介服务等等。科技与金融是不尽关联的两个行业,在进行结合之时必将存在一些消极因素。面对我国社会发展对于科技金融的需求,笔者选择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作为研究主体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的。

1、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面对科技与金融整合的挑战,我国的相关人士开始进行科技金融行业的探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利于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阻碍了科技金融前进的步伐。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的现存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1有关部门的重视力度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始进行科技金融的探索,希望以此来推动科技金融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但是,一些地方性的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科技金融中够的重视,使得科技金融的发展缺少主导力量。政府部门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相关政策不能有效地进行落实,这对于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我国的许多部门早在多年前就针对科技金融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科技担保与创业投资等多个方面。正是因为政策涉及的内容过多,才使得政府关于科技金融的政策缺少系统性与全面性。没有了主干支撑,科技金融政府的制定与实施落后,阻碍了科技金融的发展。

1.2科技金融信息交流效果不佳

加强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实现有效联合,才能共同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的科技部与财政部就科技金融发展问题已经与国内的许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一些科技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科技金融信息的交流效果不佳,交流平台建立不足,使得科技金融信息被封锁,没有作用于科技金融的发展。鉴于这样的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制度完善极为重要。

1.3金融创新力度不足

我国的金融行为的创新业务发展速度不高,金融业目前所经营的业务一般较为传统,没有创新型的金融产品,这也是我国金融业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表现。无论是在股票还是在资产证券化以及基金等方面,金融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科技相关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金融机构的帮助与配合。但是,鉴于金融行业创新力度不足,使得这些需要金融服务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加快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我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加强对策的探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金融机构管理者等相关人士的重要研究课题。下面,笔者就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加大重视力度,完善政策体系

加强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视力度,与其它部门进行联合,共同进行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每一个地方可以成立一个科技金融发展的领导班子,从融资机构或者其它机构的建立开始,明确科技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责,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做出规划,并研究有效的执行方法。政府部门更应与监管部门进行合作,利用政策的开发来引导科技金融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目前与科技金融体系建立与健全相关的政策进行收集与整理,对其进行修正与补充,使其与国家现行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人才政策者相符合,建立一个全面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服务于科技金融的发展。

2.2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

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科技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得以建立,才能使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有效沟通,了解科技金融优化政策,使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吕。另外,要建立一个科技金融专业组织,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网络上的实时咨询服务,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帮助二者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二者互利共赢。

2.3加大金融体制的创新

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加强金融体制的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相关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式可以有无偿资助与贷款贴息、科技信用担保等等。金融机构要建立一个投资与融资的基本,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吸引其它金融机构的投资或者私人投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也可以利用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引导,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创新,需要金融体制创新的配合。

3、小结

综上所述,科技金融对于科技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金融服务的提供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希望政府与金融机构正视科技金融的正面意义,加大重视力度,通过政府扶持与业务创新来加快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春市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姜丽丽.构筑福建科技创新金融平台的探索与研究[J].海峡科学.2010(11)

[2]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03)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2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是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重要成果涌现出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政策、资金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创新资金的不足以及科技创新风险的存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很难在市场上进行成功的融资。因此,从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一、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税收激励政策现状

近些年来,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这些税收扶持政策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税收政策对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足够能量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

1.对研发环节给与支持的税收激励政策只占很小的比例。税收激励只是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施优惠,而对技术落后继续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以及正在进行科技开发的活动缺少鼓励措施,使企业只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而不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不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税收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抵消了政策优惠的力度。生产型增值税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抑制作用;企业所得税内外有别导致内资企业税负偏重,严重制约企业的积累和发展能力,是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因素。总体而言,税收政策产生的效应,制度性缺陷的抑制力更强。

4.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根据各个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税收优惠形式的特点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由于忽视了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税种少征,往往另一个税种多征,形成各税种之间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5.对于高科技人员的优惠措施较少。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对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并没有明确的个人所得税优惠。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大量人才外流。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税收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而且运用税收政策还可以激励企业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因此,必须创造更适合的税收扶持与激励政策,来适应目前科技进步,尤其是自主创新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求。

1.制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的税收政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自主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的环节上,因而我国针对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由偏重产业链的下游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即从生产销售环节想开发研究环节转移,确立企业的研究开发环节为税收激励的重点。

2.建立起对所有企业适用的具有普惠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现行的许多优惠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只有部分企业可以享有优惠政策,而自主创新不是局限在部分企业,而是所有企业。因此,应当取消现行优惠政策中不合理、不公平的限制性条件,使特惠制变为普惠制。

3.改革增值税,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增值税改革的试点范围,实行地区与行业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增值税增值范围,实行全面征收。适当扩大高科技行业享受增值税优惠的范围。对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实行零税率,做到彻底退税,使其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其竞争力。

4.加大对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渠道。我国现行税法几乎没有针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在实际企业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对高科技人才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对高科技人员在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方面的收入减征,特殊成绩获得的各类奖励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5.完善税收制度,形成制度性的税收激励。建立起临时性与制度相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并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从整体上考虑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税种优惠形式的特点,各有侧重,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

6.增加对科技环境保护的政策倾斜。针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活动,税收应给予特别优惠,这种优惠政策能加强我国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推动我国节约型、生态型社会的建设。

二、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

(一)金融支持政策现状

近年来,为了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已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及相关优惠政策,如加大科技贷款的投入总量,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等,这些都对促进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金融产品较少,尚不能完全满足投融资主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了金融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许多自主创新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强。目前我国政府资金主要针对产业的支持,直接针对产业项目,计划经济比较浓厚而时常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则更多的采用间接平台,建立机制,营造环境,相比之下,后一中方式更容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2.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的投资工具形式单一,从而导致了金融机构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业务时,所承担的风险与可能的收益之间不对称的问题,结果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3.风险共担机制。在努力实现双赢的同时风险共担也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只能实行全额的担保,这样的作用基本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不利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建议

发达和完善的金融业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强大的资本市场将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企业创新的金融机制,将金融服务重点转向自主创新,加大金融系统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金融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加强和完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一方面,要整合政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加强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相互配合,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更多的资金支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2.政策型银行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提供融资支持。

3.通过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商业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服务。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政府可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差别化、标准化的金融支持。

4.加快中小企业板建设,设置中小板“绿色通道”一是加快发展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恢复中小企业板的融资功能,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上市设立“绿色通道”,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缩短时间,减少费用。二是强化中小企业板监管措施。三是推动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推进上市准入制度创新,建立适应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推进全流通经济制下的交易与监管制度创新。四是加大中小企业上市资源的培养力度。

5.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要努力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等,既可以使银行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又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创新的资金缺口,实现科技和金融、企业和社会多赢共利的目标。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3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科技金融;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159-02

引言

自1993年“科技金融”这一词出现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在科技和金融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科技金融便应运而生,成为“第一竞争力”[1]。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因此发展科技金融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江西省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

1.省政府出台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相关政策和法规。早在几年前,江西省人民政府就敏锐地察觉到,科技与金融结合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金融领域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江西省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南昌市科技保险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江西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南昌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和法规。

2.大力开展科技金融四个业务。(1)科技担保。2011年,江西省为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省政府出资成立非盈利性的江西省科技担保公司。该公司是通过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担保而获得贷款资金,从而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可以说省科技担保公司是江西省科技金融信用担保体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牌。(2)科技保险。江西省科技厅通过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南昌营业管理部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信用保险大力支持江西科技型企业发展。与此同时,江西省科技厅还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保险在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的保障作用。(3)创业投资。江西省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该法规使得江西省创业投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投资运作得到规范。(4)资本市场。江西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这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近几年,江西省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2006—2010年,全省财政预算内“科学技术”决算支出57.4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14倍,年均增长31.1%,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5.9个百分点,增幅远高于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幅,有力地支持了科技事业的发展[2]。

4.成立江西省科技金融促进会,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江西省科技金融促进会的成立,推进了江西省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投融资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在政府、企业、银行、科研机构及风险投资机构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它通过金融创新来优化、整合江西省科技金融资源,提高了技术创新水平。

5.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目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以及超过80%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在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省科技金融促进会2004年对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在项目总投资127091万元中,自有资金64108万元,占50.4%;外源性融资62983万元,占49.6%。在外源性融资中,银行贷款57776万元,占比为91.7%,外部合资2327万元,占比为3.7%,社会借款437万元,占比为0.7%,政府投资1943万元,占比为3.1%;创业投资500万元,占比为0.8%,这一比例大体反映了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状况。另据江西财经大学科技金融研究中心2008年的调查资料,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为85%,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为1%,民间借贷与其他占比14%[3]。

二、江西省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

1.法规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江西省的科技金融相关政策多半是转发国家发改委、科技厅等的相关法规,而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不同地区的针对性不一定强,江西省虽然近几年了几条科技金融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对本省科技金融促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覆盖性不强,针对科技担保、科技保险、资本市场等几个层面出台的具体法规较少。

2.风险投资业有待进一步发展。首先,江西省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目前江西省仅有3家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在2亿人民币以下,每家投资项目不足10个。其次,省内风险投资人才缺乏,特别是具有较强投资能力的人才十分匮乏。然后,江西省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目前江西省风险投资资本主要由政府出资,并没有有效地吸收民间资本。最后,省外投机机构在本省开展业务较少。

3.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政府科技投入不高,财政扶持力度不够。(2)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3)金融机构未充分发挥作用。江西省科技厅与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合作较少,导致政、企、银沟通不够,省政府与银行之前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企业对银行的科技金融产品了解甚少。(4)产权交易所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截至2007年底,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累计登记托管非上市企业27家,企业总股本39.92亿股。这些交易所产权业务单一,在科技融资过程中许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担保体系有待健全。江西省的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业务领域狭窄,远不能满足省内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的需求。此外,江西省缺乏熟悉法律、经济、金融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信用担保人才。另外,江西省的信用担保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银行业与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分配不合理,有的担保项目是担保机构承担全部风险,而银行只负责提供资金而不涉及风险,这样导致担保机构的风险过高,影响担保机构的发展。

5.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发展欠缺。首先,江西省科技金融中介数量少、规模小、业务面狭窄。其次,江西省规范科技金融中介的政策和法规较少。再次,科技金融中介不能把企业和银行有效地对接起来,风险分担不明确。最后,科技金融中介创新力度不够,对于科技贷款过程中出现的新需求,没有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完善江西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

1.提供更多政策和法规支持,优化科技投融资环境。首先江西省在已的支持科技金融的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科技金融结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新的扶持政策。其次,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层面也出台一些相关法规政策。再次,在相关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成给予适当的税费减免政策,从而减少科技型企业负担。最后,出台相关法规规范中介机构、担保机构、投融资平台的运作。

2.建立和完善风险和收益合理分担的机制。对科技担保机构和提供贷款银行以及贷款企业之间的风险分配和收益分配设定合理的比值。分配方案可根据风险投资、科技贷款、信贷担保、资本市场特点来合理分配。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技投融资的风险分担机制。

3.加深对金融机构的合作。江西省相对于其他省来说,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方面相对较少。省科技厅可以与商业银行合作,在本省内开办科技金融合作试点银行。通过试点银行为本省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引进证券投资机构,联合省内外各类投资基金为省内的科技型企业提供pe、VC等投资服务,并借力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

4.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首先,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江西证监局、江西保监局等各部门可以定期进行交流合作,根据本省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出台新政策和新法规。其次,各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设立专门人员管理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科技金融合作。最后,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信托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为依托,旨在全方位、各层面、高效率的为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保险等需求提供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5.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首先,鼓励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其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政策扶持和加大对其产品的采购等措施,使企业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最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建设。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完善本企业的制度,规范本企业的工作程序。因此,只有全面提高科技型企业的自身管理和运作能力才能有效地结合政府给予的外部优越的科技金融政策,从而使科技型企业更有效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结语

近几年来,虽然江西省已经开始着手促进本省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但是从从整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江西省应抓住如今科技金融发展的大好时机,努力吸取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开创出对本省科技金融发展更加有利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江西省统计局网站.

[3]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江西与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政策对比与启示[Z].2008-04-02.

[4]吴先满.江苏科技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2,(5).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4

在成都市“十二五”规划中,依靠科技创新来把成都市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已提上议事日程。加快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已是未来成都的发展方向。加快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全市今后科技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一建设必将要求推动科技与金融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当前,成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既需要系统总结多年来在实践中已经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要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在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国外的科技创新得到金融的大力支持。国外金融业发达,有完整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它们的风险投资经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做法对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有一些参考价值。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也有了初步研究。从国内理论界来看,江世银(2005)也进行了存在风险条件下的资本市场投资预期收益模型研究,获得了一些初步认识;王磊、王淼(2009)进行了高新区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张云(2011)进行了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研究;郭庆平(2011)提出了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研究对策建议。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很值得参考借鉴这些研究成果,但必须要在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上深入研究、实现突破。从实践来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是一个新问题,国内外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比如,符合科技企业创新特点的信贷模式相继涌现,服务于科技企业创新的各种金融机构方兴未艾。特别是诸如一大批适合科技企业创新特点的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产品创新相继出现。可以说,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这些对于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广东、江西和四川都进行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北京市科委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借助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以满足企业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使资金要素在北京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在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科技信贷结合、科技金融与科技资本市场结合等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创新,省科技厅分别与珠海、中山、东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金融综合试点市项目合同书,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道路。江西通过的《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就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四川也在不断地进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成都市进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参考这些做法,如广东大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机制,北京市从多方面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联姻等,但成都市不可照搬。这需要各界共同研究并提出很有针对性的、可供操作性的对策。

三、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历程

近年来,根据科技和金融发展基础,成都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抓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成都高新区在科技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四川仍至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国内,成都市从理论上率先提出了具有创新探索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从实践方面来看,成都市不仅初步搭建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而且不断健全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和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初步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成都市积极探索各区域的金融资源共享模式,旨在提升各区域企业在担保贷款、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方面利用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可以说,成都市初步构建了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例如2010年3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县区签署了合作共建的框架协议,如《关于彭州工业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框架协议》、《成都高新区—郫县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等。事实上,这些协议就是在为科技创新而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与彭州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成都现代工业港管委会签署的《推进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彭州市和郫县作为金融服务的拓展试点区域,以推进双方金融服务体系合作的方式来促进科技创新。成都市还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服务公司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2011年,成都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增设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首期投入2亿元,今后逐年增加。成都市还成立了成都技术转移服务(集团)公司,构建涵盖技术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发现、筛选、撮合、投入”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并提供项目中介和投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创新企业创业投资体系

成都市设立了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为创业投资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成都市还率先在国内设立了创业投资风险补助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股权资金支持力度,改变了政府单一的投入格局,推动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创业投融资新格局。作为成都高新区的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还与四川鑫和实业有限公司等签署了《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一框架协议,成都市充分发挥了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融资担保和市场化运作优势,通过对园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担保融资,大大促进了中小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使中小创新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中小创新企业创业投资体系的完善带动了成都市各市县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三)不断完善中小创新企业的梯形融资体系

自2005年以来,成都市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针对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对应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纽带功能,初步构建了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组成的梯形融资体系。成都市不仅整合了以成都银行科技支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资源,而且也实现了它与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对接。2009年,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首发。到2011年底,成都高新区不仅协助1600多家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上百亿元,而且还帮助上百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贷款30多亿元。获得了融资和风险投资贷款的中小创新企业因此加快了创新步伐。此外,成都市还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设立了15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帮助96家企业完成股改。其中,已有23家科技型创新企业成功发行上市,约占成都市上市企业的一半。与此同时,成都市还依托高新区全资公司——高投集团,对30个初创期项目进行创业投资3亿元,对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进行产业投资54.5亿元。梯形融资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四)着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成都市非常重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全力打造的西部一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集政策、产品、中介和信息服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于一体,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针对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和条件,成都市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发挥科技综合服务优势,努力整合银行、担保、保险和创投等资源。通过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多层次的科技银行体系、科技担保体系、科技保险体系、科技创投体系。通过集合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和集成创新金融产品,为成都市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提供了一站式、个性化的融资服务。作为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在金融服务企业、金融服务产业、金融服务发展方式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打造的“盈创动力”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与200余家投融资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60余家专业机构入驻,注册资本超过15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30亿元,完成了上百个投融资项目的成功对接,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应用示范基地。成都市科技金融的服务机制、服务体系特别是服务平台方面的积极创新是一种较好的探索。(五)建立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了建立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都市加大了财政投入,有效引导了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成都市设立了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了打造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等产业载体而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成都高新区通过制定出台金融产业优惠政策以此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强化金融服务平台职能和金融服务体系功能,建立了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它为扶持全市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发展、推动成都市自主创新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总之,成都市的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和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对其他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

四、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成都市加大了科技、金融改革力度,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如组建了成都科技银行,建立了成都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了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创业投资等。可以说,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科技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二者结合的体制机制亟待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尚需完善等。目前,成都市所引进的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总规模还不大,专利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步伐缓慢,适应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融资渠道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

(一)缺乏多元化的资本参与体系

由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大,仅靠单一的投资主体和渠道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的投入风险较大,政府由于支出有限不能加大投入,各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国有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的比例较低,特别是上市融资的企业较少,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缺乏有效的收益风险机制

科技创新既有机遇也有风险,特别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迄今为止,成都市还没有找到解决这种创新不确定性与金融安全性之间矛盾的有效办法。如何让金融资本分散企业创新的风险和分享创新成果还需要建立相配套的收益风险机制。成都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仅缺乏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持体系,而且也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和良好的服务环境。正是如此,目前由于各种金融资本还难以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所以大量科技创新企业没有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而缺少创新的积极性。如果有了这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收益风险机制,成都市的科技创新必将获得更大发展。

(三)缺乏高效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由于科技创新和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融资都是较为高深的经济管理活动,所以就需要具备这些知识和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复合人才。对于地处内陆的成都市来说,许多科技领域的经营管理者不懂金融语言,而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者又不懂科技创新,他们没有很好地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自在自我的系统中运行。目前成都市十分缺乏科技金融服务人才,更没有形成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四)缺乏全面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投资者创办科技创新企业的流程不熟悉,对相关政策掌握不够,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不知申办各类金融服务的条件、类型、内容和承办的机构,缺乏科技金融企业的跟踪服务,也没有相应的信用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这些都制约了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正是缺乏多元化的资本参与体系,缺乏有效的收益风险机制,缺乏高效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缺乏全面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尚处于建立和完善中。如果从现在起就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那么成都市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自主创新必将获得飞跃发展。

五、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成都市如何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和更好地利用科技产业园区等重要平台,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如何有效整合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发展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资源,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融资难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建立吸引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第一,积极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开拓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化发展新路。成都市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有计划地推动成长性好的企业获得国有资本的支持是促进成都市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第二,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成长期科技企业实现向成熟期顺利过渡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拓展以股权投资为基础的债权融资渠道,有计划地推进成都市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到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推动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及高增长的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政府尽量为它们多融资搞好服务。第三,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政府既要引导各类股权投资、科技小额贷款、银行、保险、信托和科技担保等机构的广泛合作,又要鼓励并支持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创司、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等开展“投贷联动”、“投贷保联动”、“保投联动”等创新服务。第四,积极扶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型企业投入。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引导私募股权基金规范发展,制定和实施鼓励风险资本直接投资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通过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提高而努力把成都市建设成为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集聚区。有了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成都市的自主创新就会获得较快发展。总之,通过完善各项融资服务体系,包括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和搭建企业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获得多样化的资金提供金融支持。

(二)加快完善科技金融配套政策体系

第一,建立政府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协商决策机制统筹协调科技金融资源,优选优育科技企业资源,政府重点围绕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目标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府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持引导,奖励科技金融创新企业,补偿科技金融创新企业的信贷风险。建议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负责对高新科技企业提供直接性资金投入、财政性资金补贴、政策性风险担保、优惠税收政策等科技金融辅助工作。第二,发挥财税对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继续加强财税部门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的作用。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研究制定贷款贴息办法,设立成都市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对处于探索阶段的科技信贷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直接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财税政策扶持。建议制订《鼓励科技金融发展的奖励政策》,重点对新设立的科技贷款机构给予重奖;对新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给予一定奖励;对创投企业投资于中小科技企业项目给予适当奖励。第三,完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新增科技贷款风险补贴比例。建议制订《开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的有关政策》,对成都市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放小额科技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按照其经认定的信贷投放损失额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大力支持和积极指导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机构依法及时核销科技创新类贷款损失。第四,成立专门为科技创新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建议市政府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局,提供担保贷款,直接贷款,协调贷款,解决科技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难的困难。适当放宽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条件并不断提高其补贴比例,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参保投保。第五,创造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的良好环境。强化创投项目的专业评审,控制投资额度。信贷投放要更多依托投资机构的风险评估体系,在股权投资的基础上跟进;要强化信用体系的应用,培育良好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三)建立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既要培养又要引进。第一,加快培养成都市急需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与人才培训机构合作,对经认可的股权投资人才培训机构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努力造就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人才。成都市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尽快培养相关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切实加强各商业银行专业化科技信贷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熟悉科技创新又懂信贷管理和服务的人才。中小科技企业成立高端的金融专家顾问组,培养这方面的经营管理者,开拓投资者眼界。第二,大大引进成都市急需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在积极落实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股权投资领域的管理人才,着力壮大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和投资管理队伍。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5

(一)市场不够完备,单项政策发挥作用打折

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需要一套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支撑,包括担保、保险、创投、股权等市场和信息甄别、知识产权评估机制等。在政策层面,需要包括人才、土地、资本、产业、财税、工商以及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政策配合。仅依靠财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而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市场和其他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会降低财政支持政策的效果,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有序发展。在市场不完备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主要是政策之间很难做好协调配合,单项的支持政策较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例如,财政贴息制度在缺乏商业银行主动性意愿的情况下,财政贴息制度的实施效果就并不明显。此外,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即使财政支持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资本支持,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也会遇到困难。

(二)缺乏全国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

目前,我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并不健全,没有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全国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特别是能够直接发放政策性贷款的机构,而仅有的一些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政策性产业基金作用非常有限,并不能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三)财政支持体系缺乏通盘考虑,支持针对性不足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结构存在着失衡,针对性不够,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大,而对公共产品类型的支出则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样的支出结构会造成财政科技支出的针对性不够,同社会资金投入覆盖重叠,从而降低了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我国的股权投资基金的成立属于各省独自管辖的领域,但股权投资基金的业务属于全国甚至全球的,其业务存在集中于一些市场前景好的领域,没有形成差异化和专业化的业务模式,降低了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四)财政支持科技金融的重点选择有所偏差

目前,中央与地方财政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重点是担保体系建设和科技信贷,但实际效果不佳。从银行方面考虑,小额贷款、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都较高,经济效益差。一旦资金面趋紧,首先会缩减科技小额信贷。从政府角度考虑,科技信贷与政策性担保都需要政府长期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其对财政依赖性较大,且越是经济形势欠佳,财政收入趋紧时,支出要求却越高,财政压力越大。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角度看,科技信贷抵质押或反担保物欠缺,可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通常年内(资金需求时限内)难以有效解决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从担保机构看,资本金有限,科技企业的反担保物欠缺、风险收益不对称,作为主营业务是不可持续的。这些因素决定了科技担保与信贷在支持科技企业融资方面的效果是有限。综合来看,资本市场融资特别是区域性股权资本市场融资,应该是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也应是财政支持的重点,但目前这方面的相关支持政策不多且力度不大。

(五)财政科技支出的持续性不强和管理不佳

科技创新包括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其过程比较长,需要持续性的投入。但财政科技支出往往很难持续发挥作用,其更多的是一次性投入,持续性不强。且对不同阶段投入的资金管理不佳,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理念缺乏,存在重立项、轻绩效问题,战略性综合性绩效评价和机构绩效评价开展少,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项目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六)财政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的支撑条件投入不够。科技金融市场发展完善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大量专业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等提供支撑,目前我国服务于科技成果定价、评估、转移的市场、机构等尚不完善。虽然各项专项资金中虽然明确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给予支持,但规定过于原则,也没有专业化的运行机构,财政对这些支撑科技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投入不足,难以较快速地改善支撑科技金融系统发展的基础状况。

二、构建和完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总的来看,我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是基本完善的,但是由于上述的缺乏政策性机构、市场不完备、统筹考虑不足等,使得该体系还有着调整完善的空间。财政支持是多种支持方式和支持渠道的组合搭配,只有各方方式和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良好的政策效应。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应按照风险共担、服务多元、财务可持续、规则简化、政策差异化的原则,在政策缺失部分创新供给,逐步完善构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并对原有的支持政策部分,不断优化完善,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具体来说,我们建议从完善组织机构、培养市场主体、建设服务平台和引导创新服务等四个方面来构建完善我国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

(一)构建完善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

1.支持成立部级的科技银行。2009年来,我国各地科技支行、科技分行和科技银行的相继出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但是这些科技银行都是立足于区域,服务范围有限,并且科技银行可能存在服务领域集中的问题。再由于科技银行始终是商业银行,即使在有财政资金给予贷款补贴的情况下,基于自利考虑,也不一定愿意给予一些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贷款。这种情况下,以财政资金出资成立部级的政策性科技银行显得就有必要。国家科技银行可以在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直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无息贷款;二是为支持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的项目,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知识产权评估系统构建等提供资金支持;三是能够实现国家创新战略,统筹协调全国的科技项目获取金融支持。部级的科研银行在全国开展业务,并在统一的事业部研究安排贷款项目。

2.支持建立在国家层面设立再保险机构。目前我国的科技保险主要立足于区域,服务于区域内的企业。一般来说,同一个区域内会聚集相似的企业,这就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同质。如此,风险将会聚集在保险企业方面,保险企业不得不要求较高的保费。鉴此,通过设立政府完全出资或者政府参股的部级的政策性再保险机构,为科技保险提供再保险,分担保险企业风险,消除保险企业的后顾之忧,推动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将十分必要。国家层面的再保险机构,可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在不同领域进行风险匹配,改变风险结构、化解风险,从而降低科技保险保费,让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获取更好相关服务支持。

3.支持建立区域性金融服务机构。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是有明显缺陷的,其不如区域性的、专业性的中小金融机构。而在我国,县域银行、社区银行缺失,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科技型企业上专业化程度不够,科技性专业机构数量又十分有限。在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设方面,财政资金大有可为。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基建专项支持、参股等形式,充分调动银行、风投机构、证券公司、担保公司、行业协会、高科技园区、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等各方面资源,积极构建区域性的金融机构。

(二)培育金融服务主体,促进多样性科技金融服务市场发展

1.加大财政奖励、风险补偿等财政扶持政策的力度,提升风险投资机构的市场生存力,鼓励机构创新,丰富投资者结构。活跃繁荣的科技金融市场存在的前提是在市场中必须存在足够多的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以契合不同融资需求的科技企业。因此,培育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者,提升其市场生存力,扩大投资者范围,是活跃繁荣科技金融市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包括利差补贴、特殊费用补贴、业务贴息等方式对参与科技企业投资的商业银行、创业投资公司、天使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担保机构、金融租赁企业、信托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其开展科技金融相关业务的年度规模给予合理的补助,对年度业务增长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的适当财政奖励,风险投资损失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以激励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科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和增强机构自身的市场生存力。鼓励现有金融机构设立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专营服务机构,推动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等更具专业性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设立和业务开展,对这些新兴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创设与发展给予更为优惠的财政奖励、风险补偿政策。

2.应用财政奖补,培育和发展股权交易市场,特别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和市场体系。科技金融资本市场是我国构建科技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盘活科技金融资本,活跃科技金融市场的加速器。目前,我国场外股权市场对多数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来说,门槛较高,并容纳的企业数量有限。进一步推动适应更广泛科技型企业的场外交易市场(类似美国的信息公告栏市场、粉红单市场)十分必要。2013年1月16日,全国非上市公司股份交易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揭牌,预示着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从小范围、区域性市场开始走向全国性市场运作。但由于这些市场在建立初期交易的活跃度和规模有限,没有足额的佣金收入维持市场的存续和发展。因此,在构建初期应从公共产品的角度对培育运营这些市场的实体给予财政补贴和奖励支持。除了股权交易市场外,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资本的流通,鼓励包括科技信贷、科技债券等流通市场的建立。同时鼓励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以推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其他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交易,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财务特征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对于这些市场的建立,同样应从公共产品的视角在构建的初期给予财政支持。

3.完善顶层设计,转型引导基金方式,运用市场化FoF支持创投机构。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2006年至2012年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成立引导基金近90支、总规模超过450亿美元,参股子基金超过200支。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引导基金致力于推动地方创投行业发展及中小企业融资,但随着VC/pe市场的成熟,引导基金所扮演角色也略显尴尬。在政府引导逐步让位于市场配置的趋势下,政府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从新给引导基金在中国VC/pe市场中角色进行定位。目前,在众多政府引导基金中,部分已经开始了市场FoFs尝试,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引导基金(苏州创投)、浦东新区引导基金(浦东科投)、成都高新区引导基金(银科创投)等。在现实实践已经开始的情况下,政府要进行大胆的顶层设计,在把握引导基金承担一定政府引导职能基础上,放开对引导基金的限制,逐步实现引导基金转型为市场化FoFs,通过FoF模式支持市场中服务于科技企业的创投机构。通过支持服务于科技企业的创投机构,增长培养市场化的金融服务主体来间接实现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目标。

(三)加快建设各类别、各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1.支持建立全国性科技型企业投融资信息交流平台。目前,在我国科技型企业较为集中,科技金融资源较为集中的部分区域和城市已经建立了推动科技型企业与科技投资者接洽对接的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的集中展示与交流,撮合科技型企业与投资者间投融资意向的达成。这些区域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地方科技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资源通常是地方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动用区域资源建设而成,难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自我服务意识”,区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限制了科技型企业和投资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和市场中上进行投融资的双向选择,增加的投融资双方的交易成本,形成了典型的市场分割行为。因此,有必要动用政府资源从资金、技术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整合分散在各个区域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全国联网建立全国性的科技型企业投融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体系、服务体系、网络环境三个层面的跨区域整合与互动,为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所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体系,形成全国性的科技企业投融资大平台、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部、财政部可以为此单独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大平台建设和建设初期的日常维护,待市场形成气候时,通过会员制收费方式为主并辅以财政补贴解决平台运营维护资金需求。

2.以政府采购等方式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市场。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市场体系是提升科技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增强透明度、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基础。但是,市场化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收费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开支,从而降低了金融资本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可得性”。因此,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选择部分优质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组织,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相关科技金融配套服务。这些服务本身又提升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的认可度,从而增加了科技小微企业的获得融资的可能性,降低融资成本。而政府采购本身也增加了中介组织的收入来源和稳定性,成为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中介市场的重要力量。目前这种做法在上海等地区已经采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推动全国性科技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权威性的征信体系主要是人民银行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登记咨询系统,其信息量和企业覆盖范围远远不能满足科技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并未纳入人行的征信系统,并且人行的征信系统的信息量通常仅局限于一般性的企业财务金融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科技企业融资而言是不足的,例如缺少关于科技企业的技术认证等涉及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这些信息又恰恰是科技企业融资不可或缺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单独建立有关科技企业征信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在人行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独立出一个子系统,也可以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完全独立开发出一套系统。财政、科技部门应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设立专项资金对这一全国系统及地方子系统的数据库建设运营维护以及相关人员培训和业务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并联合其他部门(税务、工商等)实现数据信息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机制,以使金融机构能够更高效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并能持续关注、跟踪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过程。

4.以政策性金融推动科技担保和保险体系建设。科技保险与科技担保体系是我国目前科技金融体系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不仅有实力的机构较少,服务能力有限,而且服务的成本也较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动科技保险与担保体系的发展。通过政策性金融的方式带动商业金融保险与担保机构共同服务科技企业是发展壮大科技保险与担保市场体系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设立政府完全出资或者政府参股的政策性再保险和再担保机构,为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和科技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提供再保险和再担保业务,以政府信誉和资金,降低商业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科技保险和担保业务的顾虑,鼓励商业保险企业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险”、“新产品开发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品种,不断丰富间接融资担保和直接融资担保服务。

(四)激励引导开展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

运用政采、补贴、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科技型企业的差异化决定了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科技金融产品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又必须通过各种金融产品的有机组合满足科技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推进服务创新。但是,创新必然存在风险,金融机构的创新必然会引发风险损失,较高的创新成本降低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的积极性。因此,从支持科技发展、推动科技金融服务的角度看,政府部门应通过不同方式来支持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服务创新行为。

1.改进科技财政支出资金管理,提高支持科技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在立项环节,引入行业专家筛选和金融机构筛选相结合的机制。在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领域立项阶段,政府部门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技术筛选,同时引入市场金融机构进行经济筛选,结合两者筛选结果,确定立项项目。二是推行财政资金后资助方式。后资助方式对由企业为主承担,利用其自有资金先行投入,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并经省级科技计划立项,预期可取得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在项目结束或完成后,经审核、评估或验收,按一定比例进行相应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三是引入行业自评管理,严格产出管理考核。建议利用行业组织,结合高校专家等资源,开展行业内部企业项目自评管理,行业专家对相关企业和项目进行指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资金资助项目产出管理的主要依据。

2.规范政府引导基金的政策定位和运作模式,积极培育天使投资。种子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最大的阶段,也是VC、pe等不愿投资的领域,因此政府需要特别关注这一阶段的金融环境和支持环境。在政府引导基金转型FoF的同时,保留并规范部分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通过引导基金来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引导基金应采用预算内资金等资金来源,以事业法人的形式,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严格限定政府引导基金所支持项目的政策定位,将其限定在支撑一些早期的、前端的、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有意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等关键领域,或者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等早期的创业企业。

3.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平台,并应用财政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推动银保联动和投贷联保。由于我国担保行业本身规模偏小、风险收益不匹配、发展不成熟等因素的作用,使传统的信用担保不能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可在借鉴杭州市信用联合担保机制探索的基础上,克服传统担保机制的缺陷,成立专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担保公司,利用政府科技专项提供的政策性担保资金,通过政、银、保合作联动,基于风险和收益的对等原则,创新设计担保融资品种,在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之间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摊比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担保融资服务。

4.通过利息补贴、创新奖励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债券等金融产品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合票据和债券都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探索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债券是一个金融多样化的创新方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搭配在一个区域内未必能有较好效果,如果能够考虑将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债券,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和收益在全国内搭配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以产业链金融为纽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和收益放在其所处的产业链中来综合考量,通过上下游的优质企业的担保来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这些显然都需要金融服务机构大胆创新,提供新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应用利息补贴、财政奖励等方式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5.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将科技企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商业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实施联动。在政府采购中,需要注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和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推广应用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重要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来看,可以探索下列政府采购方式将政府采购同金融服务联动起来:建立所支持的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应用推广推荐目录。目录应涵盖国家确定支持发展的行业产品,如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含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新能源及节能减排、医疗卫生(含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信息通信设备、行业信息化系统等,以及适于部队采购的产品等。对目录中产品进行招标,确定提供政府采购的中标科技企业,建立采购企业名录,将名录定期向社会。对支持名录中所列企业的金融机构给予业务补贴等,鼓励金融服务机构支持名录企业创新发展。

6.创新财政支出方式,服务科技企业科研发展。依托当地科研服务平台、高校资源等,政府通过向科研机构、服务平台集中采购,设立创新券、科技券等,向企业免费发放。科技券是由财政部门兑现的一种“有价证券”,科技券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循择优支持、科学管理、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政府申请领取。政府设立审查批准机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审核企业情况,确定发放对象。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6

【关键词】科技金融

对于科技金融这一概念,学术界还没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知识有限,仅可从字面来看,简单地把它认为是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创新性结合。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当今经济圈的核心热点,科技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而科技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撑。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若将彼此完美结合,我相信这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自从1983年开始就已经出现有关科技金融的研究文献,但数量一直都比较少。直至2006年,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与实施,科技和金融才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于是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出现大幅地增长。现国内已有很多学者或从理论上或从实证方面对科技金融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各位学者、专家以及金融业人员、科研人士等不同领域地人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笔者通过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对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综述,根据各位学者的研究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建议。

一、科技金融的定义或内涵

赵昌文(2009)将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为:科技金融是系列性的金融工具、政策、制度和服务等的极具创新性及系统性的安排,能够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成果的转化,是诸如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的为科技、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的主体,和在科技创新投资、融资期间实施的行为及举办的活动一起构建的某一体系,是我国科技创新、金融体系的关键组分。此外他还在2014年我国首届中国科技金融年会中补充说到科技金融具有公共金融和商业金融双重属性。房汉廷(2010)则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它具有政策价值,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心丹、束兰根(2013)两位学者着眼于其他角度,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结合了金融、科技的创新平台,在全面整合、创新金融资源之后,将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源配置、产品设计与服务安排提供给科技型企业,金融资源主要有担保、保险、创投、证券等,且提供的服务都是系统化的高效的和极具创新力的。徐玉莲(2012)将科技金融界定为:诸如政府、市场投资人员及金融机构等的金融资源主体将资本、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金融配套服务等提供给市场中的创新主体,从而有效整合金融资本链和科技创新链,即为科技金融。胡苏迪(2012)等人认为科技金融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工具的总和。王元(2014)提到科技金融并非独立于当前所形成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科技金融是一种探讨怎样更好的组合金融资源、创新要素的政策及制度安排。

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或出现的问题

许爱萍(2015)通过对京津冀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她认为这三地科技金融的投入强度、投入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并且三地的合作意识薄弱,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她所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京津冀地区,而是全国普遍存在各地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全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够深入、缺少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复合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失衡,总的来说,中西部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科技金融的区域辐射和扩散效应较弱,各地区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联动和配合。徐玉莲和王玉冬(2011)等人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只是他们的论证方法不同。徐玉莲等人是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计算,系统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我国大多数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且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肖泽磊(2011)等人通过对武汉市科技金融的研究发现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门槛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是阻碍武汉市科技金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这种“武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除了存在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张明喜(2015)曾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实证分析了支持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他指出,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财政支持政策不稳定、政府投入有限、支持方式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使用受限、科技金融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等原因也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曹颢(2011)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使用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存在科技金融产出效率低的问题,而且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虽然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各界对科技金融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和探索热情在递增,而且研究水平也在提高。

三、相关对策或建议

理论性研究方面,曲昭(2015)等学者通过对历年来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进行计量分类给出这样的建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科技金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理论、实践和政策3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一批专门的科研人员,鼓励学者们进行研究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此外,他们还认为国家应该将政策的制定具体到地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的困难。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对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实况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应重点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科技金融支撑平台,优化有关政策环境。许爱萍(2015)针对京津冀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离不开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安排下,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匹配互动。同时她还给出了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构建三地工作协调机制,拓展银行服务网络,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融资互助联盟为主要内容的方案。许爱萍所给出的这些建议可为我国其他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提供借鉴。

实证方面,张明喜(2015)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研究结果,他提出应该加大政府投入,让财政支持方式多元化,完善扶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且健全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基础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建议。对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度较低的问题,徐玉莲(2011)等人通过实证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度,认为各地政府应加强重视程度,并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战略,强化当地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2014年,张玉喜(2015)等人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通过分析数据结果,他们得到了启示,认为要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缩小中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其次要加强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我国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第三,为了科技金融在长期内能更好地发展,还应加快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环境,完善科技金融机制体制和有关生态环境。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提出应该发展适应本地特色的科技金融,实施科技园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各区域在科技金融上的合作,优化科技金融“软环境”,调整科技金融结构增强区域科技金融的内生发展机制等有关对策建议,促进我国科技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肇启伟,付剑峰,刘洪江.科技金融中的关键问题――中国科技金融2014年会综述[J].《管理世界》,2015(3).

[2]寻舸.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3]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

[4]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

[5]张明喜.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6]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

[7]潘瀚翔.无锡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3.

[8]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

[9]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10]曲昭,丁遥张春博.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11]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9).

[12]魏蓉蓉,鲁继业.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研究――基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视角[J].《财政金融》,2015.

[13]赵昌文.《科技金融》[m].科学出版社,2009.

[14]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7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科技金融的内涵、模式、特点、运行等。河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应该根据的金融政策,在整理河南省的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情况的基础上,从科技信贷服务的顶层设计、风险投资与孵化平台、“投贷联盟”业务创新模式、风险资本退出机制、融资风险的政府分担机制等方面探讨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供需对接。

关键词:

科技金融;金融产品;供需对接

一、科技金融的文献研究回顾

科技金融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金融创新行为,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深度融合的产物。赵昌文认为,科技金融是系统性、创新性安排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目的在于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的参与者中,政府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孵育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限定性基金,直接资助科技型企业、创司、科研院所在科技金融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技金融的运行主要包括基于政府出资的引导基金、基于多样化的科技企业股权融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股权众筹等三种模式。其中,基于政府出资的引导基金由政府出资,不以营利为目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来投资,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于多样化的科技企业股权融资主要是通过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租赁、政府扶持、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等投资于科技企业。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股权众筹是创业者以出让一定股权比例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吸引公众投资者投资,其受众广、门槛低、风险分散的特征适合中小型科技型企业融资。世界各国经验表明,科技金融是促进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创新活力的重要条件,多数发达国家的科技金融都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是科技金融的主要收益方。如以色列的企业集团通常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下设研发部门和成果转化部门,利用自有资金支持自己研究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市场产品。中国国内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对科技金融进行了探索。房汉廷(2010)认为,科技金融兼具政策性和市场性;段世德等人(2011)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科技金融支撑进行了研究;游达明等人(2012)构建了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结构模型;唐雯等人(2013)分析了国内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李兴伟等(2014)分析了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情况。

二、河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较快。截至2015年9月,全省共有72家境内上市公司,31家境外上市公司,247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4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936家新三板后备企业,在中部六省位列第4名。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了近400项投融资科技项目,投融资总额达230亿元,其中140亿元是保监会河南监管局科技保险,60多亿元是金融机构科技贷款,30多亿元是五大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出资。河南省全社会R&D经费年均增长20%,R&D经费占GDp比重超过了1%,财政科技拨款每年60亿元,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1.33%。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郑州分行计划在5年内提供1000多亿元的授信支持河南科技型企业,并达成河南省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河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全方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若干意见》《河南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河南省关于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豫发改高技[2008]298号)《河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豫政办[2012]156号)《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分别设立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河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一系列支持引导科技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或基金,建立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机制;成立了一批由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公司,如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提高了河南省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总量。2012年,河南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重点推广省,进一步拓展了科技领域的投融资渠道。河南省GDp总量占全国的5.7%,但河南省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全国的2.65%,累计筹集资金不足全国的2%,股票市场人均融资额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河南省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发展水平整体上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证券化率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约50%,资本市场发展不足。河南省尚未建立相对健康的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担保及创新创业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缺乏沟通、对接的渠道,多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处寻找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有大量存量资金的金融机构因信息不对称而不敢投资缺乏资产担保的科技型企业,另外,缺乏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高层次人才是制约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产品供给分析

通过梳理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科技厅、河南财政厅等官方网站公布的金融政策,笔者归纳了五类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供给情况。其一,政府引导基金。是河南省政府出资的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大多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其他金融机构投资于科技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技术创新,鼓励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企业,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投资资本的市场失灵问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弥补创业企业投资的不足。河南省政府还设立了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国有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其他大型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高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其二,市场化科技金融产品。2009年,河南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2012年,要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尽快设立“种子基金”;2013年,明确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和前瞻性研究基金,还设立了科技条件建设与民生科技基金和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科技专项资金。针对不同需求,河南省正在推出周转贷款产品和标准仓质押贷款、质押贷款等创新担保产品,部分推行了集合债、集合贷、集合租赁、集优债、资产证券化等融资产品,正在研究推出投贷联动贷款、“统借统还”贷款等多种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正在制定针对河南省优质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政策支持在内的多项支持举措,提供解决融资的多种渠道。其三,科技保险和担保。河南省政府利用财政资金设立了担保风险补偿金,推动各省辖市建立科技保险示范机构,引导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业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同时降低担保机构所承担的潜在风险,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积极性。要求各市及部级高新区设立科技担保公司,强调科技类融资担保业务的比重占全部贷款担保业务量不低于50%,且不能以盈利为目的,须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服务。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市、县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设立科技担保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支公司、科技保险业务部和科技担保事业部等。其四,科技信用信托。河南省政府要求各地市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提供ipo服务(包括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香港主板、创业板),提供改制、收购兼并、重组、股权转让等金融服务,以多种方式为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提供信托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服务,为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提供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集合债券等融资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做最适合的融资方式,帮助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解决方案,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搭建金融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其五,科技贷款奖励基金。河南省出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引导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增加科技支行和科技信贷业务部的建设,增加对科技领域的信贷投入,鼓励建立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适当下放对科技企业的授信审批权限。河南省鼓励科技企业通过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债券等债券产品扩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加大对科技企业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支持力度,发展壮大河南科技板块,设法拓宽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河南省政府还大力推动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股权众筹融资渠道,注重科技金融支撑平台的建设,鼓励创业者以出让一定股权比例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吸引公众投资者投资,鼓励大众投资于有潜力上市或正在培育上市的成长型公司,尽快促使企业发展壮大;对银行、创投、保险、担保以及科技金融中介服务等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科技金融基础数据库,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提供支持与兑现财税扶持政策提供支持;通过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等方式,投资于尚未起步、刚刚起步、具备巨大竞争潜力的高技术产品或高技术企业,大力发展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为科技金融提供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河南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或一站式服务中心。

四、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供需对接分析

在河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都需要金融的支持,需要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是河南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根本要求,也是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拓展空间的需要。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应高起点规划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创新为手段,促进科技金融高效融合与互动发展。

(1)以风险投资与孵化平台推动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供需对接。以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为基地,大力发展各类专业的孵化器,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吸引金融、证券、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吸引一大批创业投资资金支持河南省有发展潜力的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提供融资、风险投资、企业上市、股份改造、股权退出等中介服务,支持科技孵化器实现高速增长,实现“优势互补、孵化接力”,走向资本市场。“互联网+”与孵化平台对接后,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产生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网络信贷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金融电子商务、在线理财产品、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等各类互联网金融应用模式,降低资金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加快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供需对接。

(2)以科技信贷服务的顶层设计来推动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供需对接。为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供融资需求,创设处于风险投资与普通商业银行中间地带的新型金融机构,依托郑州高新区和航空港区,筹划设立政策性科技银行、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促成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降低科技企业融资的高风险承受能力,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金匮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对科技创新支撑不足的缺陷。

(3)以“投贷联盟”业务创新模式探索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供需对接。“投贷联盟”就是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联手合作,探索科技企业融资业务创新模式,通过股权+信贷方式解决科技企业的资金问题,打通风险创投、银行信贷与科技企业之间的融资通道,就是企业科技成果股权资金由创投机构提供,企业以此资产为依托取得银行贷款,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扩大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和空间,科技金融市场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商业银行对高风险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

(4)以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奠定河南省科技金融供需对接的基础。风险投资基金需要有便捷的退出渠道,才能实现增值和循环流动,其退出机制就是将手中持有的公司股份转让而获取投资收益。目前,实现各类股权资本退出的合适途径是新三板市场,新三板市场为来自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退市公司提供转让的机会。河南省高科技企业资源应充分利用国家扩大新三板试点的政策机遇,积极开展股权交易流通试点。优选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重点拟上市企业,协助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用好各类科技优惠政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融资能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上市后备企业输送资源,实现科技与资本的无缝对接。

(5)以融资风险的政府分担机制保障河南省科技金融供需对接。各参与主体之间良性的风险分担机制是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主要承担社会系统风险,科技企业承担技术创新风险,金融机构承担资本风险。为降低科技金融的系统风险,政府对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违约贷款应提供补偿,依托互联网金融优化传统金融模式,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投保科技保险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科技、金融人才集聚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文化环境,降低在促进科技金融体系中银行承担的过度信贷风险,构建科技金融的保险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魏蓉蓉.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6):1-4.

[3]编辑部.河南省统计年鉴(2010-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5.

[4]寻舸.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8):4-6.

[5]姚永玲.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融合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9):5-7.

[6]黄艳.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行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2015,(9):61-63.

[7]刘佳宁.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的广东实践[J].南方经济,2015,(9):25-28.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8

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运用创新的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廉的融资,构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的重要途径,吸引优秀创业资本和高科技创业人才来集聚的关键举措,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市区要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科技银行、创投机构、科技担保机构“政银投保四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通过不断完善费率补贴和风险补偿等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建立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服务链。各县(市)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鼓励和支持银行业、证劵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机构,搭建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坚持整体推进与专项突破相结合,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效。

二、加强对科技信贷的引导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导和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围绕我市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七大新兴产业。探索建立新型的管理体系、核算体系、信审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建立科技信贷绩效考核制度。督促全市各商业银行制订信贷投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逐步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制度,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科技信贷占信贷投放总量的比重。科技信贷绩效考核奖励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推动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创新。农村商业银行试点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其他具备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科技支行,或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服务部门(团队)通过选配和充实专门人员,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单列贷款计划、单建审批通道、单设激励考核,适当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吸收多方专家参与贷款评审等措施,逐步建立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征和需求的业务营销和风险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在省级以上科技园区内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整合金融资源和科技产业资源,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和流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富有特色的个性化融资服务。

(三)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业务创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新型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为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机构和成长型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提供“财务顾问+托管”式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

(四)发挥科技担保对科技信贷的撬动作用。通过担保公司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产品创新。使科技银行可以共享科技型企业高速成长带来的收益。加强对市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的考核,不断提高科技类贷款担保业务占全部业务量的比重。各县(市)也要通过财政投资或补贴的方式,发起或引导建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专门从事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的科技担保基金。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并通过补充资本金、担保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其担保能力。各级再担保公司要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优先支持服务对象,将符合条件的科技担保公司纳入再担保工作体系。鼓励各类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逐步提高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

(五)鼓励保险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鼓励保险公司做大融资性保险业务规模。如知识产权保险、首台首套保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保险等,并创新银保合作产品,探索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模式。联合相关保险机构建立科技保险推进工作协调机制,组建科技保险工作专家组,加强科技保险宣传培训、防灾减损、理赔核算等工作。

三、发展壮大区域资本市场

(一)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充分发挥已有创业投资机构作用的同时。投资本地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各县(市)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和科技园区都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或以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创业投资机构,支持本地的上市企业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在本市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加强信息共享和行业自律,推动创业投资健康发展。

(二)积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做好上市后备企业的筛选和培育。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已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增发股份、兼并重组,加快做强做大。密切与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合作,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工作的分类指导和培育,进一步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奖励政策,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步伐。

(三)鼓励企业发行债权融资产品。鼓励成长性好、具备持续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各县(市)区要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积极帮助企业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

(四)加快建设产权交易市场。推动设立区域性非公开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增加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合理配置,解决产权(股权)变现及流通问题。

四、优化财政科技政策支持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贯彻实施市财政金融鼓励政策。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积极引导创投机构投资,补偿科技金融业务风险,鼓励科技金融创新,有效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集聚。

(一)积极引导创投机构投资。设立创投引导基金。以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引导方式鼓励创投机构在市发展,重点扶持本地尚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我市新兴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创投引导资金相关扶持,加强与省级基金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与各县(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协调配合机制,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创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二)有效补偿科技金融业务风险。对组建科技支行、或在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中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服务部门或团队的商业银行、科技担保公司。实行财政补贴。市财政对银行在优惠利率的贷款额度内为企业发放的科技贷款,按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利息补助。同时,对科技贷款按年日均贷款余额或实际损失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市财政对为科技贷款提供担保的科技担保公司按国家规定标准与实际收费的差额给予全额补助,并积极帮助科技担保公司申报国家和省担保费补助,补助资金纳入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如发生担保损失,由商业银行、市财政、市再担保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共同进行风险分担。财政科技金融优惠政策另行制定。

(三)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经费资助结构。引导金融资本、创业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发挥科技创新政策激励作用。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以及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创投机构等新型科技金融机构的税收扶持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保险费支出列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

五、建立健全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由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牵头建立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构建为科技金融服务的联动平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多样化的资金支持。积极引进和支持信息咨询、产权评估、知识产权中介等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发展等提供专业服务,营造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环境。

(二)建立科技金融外部评审专家库。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科技专家库和科技专家网上咨询工作平台。并建立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

(三)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誉星级评价体系。借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发挥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开展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按评价结果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誉星级评价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四)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加强科技项目与社会资本市场的广泛对接。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市科技金融服务网站建设,建立科技金融企业库、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金融机构及产品信息库、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库,及时科技金融政策、产品、活动和企业融资需求等相关信息,实现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搭建科技金融网上超市。

六、建立促进科技金融创新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建立市科技金融创新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市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推进和协调。各县(市)可参照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创造政策环境。

(二)建立协同、联动推进机制。各相关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加强对科技金融的对口工作指导和支持。对新增科技贷款量及年月均科技贷款余额实现动态管理。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点的稳步开展,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9

1泰安科技投融资状况分析

1.1泰安科技投融资出现积极的变化

近年来,泰安市已经意识到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支持科技、依靠科技已成为发展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技投入规模逐年增加;科技投入结构逐渐优化;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著;全市科技成果和专利取得新突破;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1.2泰安市科技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综上泰安市科技投融资建设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足,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尚待完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科技投融资中介服务尚不规范。

2完善泰安市科技投融资体系的构想

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单纯依靠政府的科技投入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探索面向市场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以内部和外部融资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该体系初步设想包含政府科技投入体系、企业科技投入体系和金融市场科技融资体系三个子体系。

2.1政府科技投入体系

“十二五”期问,泰安市政府必须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的强度,特别要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建立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创业投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资的龙头作用。结合泰安市实际情况,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领域。为了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导向作用,必须资助重点产业的研究开发活动,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第二,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式。一是由市财政出资成立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主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从而更好地融通资金、吸引社会资本。二是通过设立政策性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组建投资基金、科技风险补偿基金、青年科技创新基金等。三是转变科技项目支持方式,由原来的无偿补助全部改为采用贷款贴息方式进行支持。

2.2企业科技投入体系

完善泰安市科技投融资体系,必须充分运用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并产生更大的杠杆效益。企业应确保每年的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比例,一些重点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可结合年销售额高低,提取一部分比例,用于研究开发经费,企业的留用利润也要安排一部分用于技术开发和创新。企业领导必须提高对科技投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科技投资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生产的发展。

2.3金融市场科技投融资体系

金融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技术支持,科技的发展也需要金融的资金支持,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和金融的合作,把资本市场作为科技创新投资的主要渠道。完善泰安市科技投融资体系,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形成由证券交易所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市场所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金融机构应尽可能为科技贷款提供方便条件,增大科技贷款的规模,满足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

3投融资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

在实施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主要表现如下:

3.1政策配套扶持

在全面、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形势,对现行涉及投融资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整合、补充和完善,通过财政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的合理组合,为投融资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引导激励和配套扶持,促进国内外一流投融资机构进入,吸引大量投融资高级人才,鼓励外地投融资机构在我市开拓业务,同时,要对政策执行的流程予以优化,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政策激励效应。

3.2搭建服务平台

在现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泰安市各县、区投融资服务网站,为投融资服务供需双方汇集、整理、提供高质量信息。

政府可创造条件,定期召开银政企座谈会、行业投融资会议、投融资项目推荐会等会议和活动,畅通信息渠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企业对接机制,向投资界推荐我区优势企业,使企业与投资人、金融机构增进了解,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3.3完善风险投资

2012年以来,泰安市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今后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民问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拓宽科技筹资渠道,提高科技投资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促进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一,建立政府风险投资融资体系。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杠杆作用,通过政策安排,对民间风险投资进行支持,比如可以向民间风险投资者提供配套的政府低息优惠贷款,为民间风险投资的相关银行贷款提供政府担保,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风险投融资的风险。

第二,建立和完善科技风险补偿机制。目前,对于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的补偿,国内大多采用政府贴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和对科技担保机构进行政策扶持等方式。从国际经验来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分散科技创新融资风险的重要主体。

第三,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风险投资退出的渠道。建议加快我国证券主板市场的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最终建立专门面向高科技和风险企业的创业板(二板)市场。使风险资本能够通过更加宽阔畅通的渠道获得投资收益,并且实现与科学技术、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

第四,引进和培养风险投资管理人才。采取多种途径引进具备经济、科技、金融、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并能预测、处理、承受风险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

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篇10

科技创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风险性、高回报性、无形资产比重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科技企业在获取金融支持上的特殊性。(1)高风险性。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端技术产品的产业化研发为发展基础,这一研发活动具有知识密集性、高创新性和高难度性。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从科技开发到成果转化到实现最终的产品上市,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前期技术前景的不稳定,开发项目的不成熟;中期产品转化常常遇到创新性不够、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市场行情变化莫测等风险问题;后期产品的产业化则面临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直接考验。以上这些因素使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远高于传统产业的风险,也使其在贷款融资方面面临更多障碍。(2)高回报性。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高新技术产业以优势技术项目的开发为基础,产品附加值高,一旦产品研发成功并顺利产业化,那么将在短时间内建立巨大的市场优势,企业的利润与销售收入往往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无形资产高于有形资产。科技型企业主要依靠高技术优势的产品和对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发明专利、创意模型、企业品牌、人才储备等无形资产是其最宝贵的财富,相比传统行业,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注册资本金少、早期机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少、有形资产规模小、无形资产大大高于有形资产。科技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获取金融支持上的特殊性。在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并获得收益之前,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维系科技研发,而在其成长的早期阶段,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既没有充分的资金自筹能力,本身的高风险性又使其难以获得外部直接投资。就实际情况看,金融系统始终是科技创新产业的主要融资来源,这使金融支持成为科技企业创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科技企业有形资产少,一般缺少足够的固定实物资产作担保,难以满足传统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条件,需要金融系统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创新贷款审批形式,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出科学评估;当前银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多为静态评估,通过销售利润、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现金流等财务数据评估企业的风险级别,而对于高风险、高成长、高收益的科技企业,这种传统的评估方法难以反映其真实的信用状况和发展情况,需要各金融机构更新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科技企业的实际发展运营情况做出合理评估,解决企业在获取金融支持时的信用不对称问题。总之,科技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金融支持体系的特殊性,为了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金融系统必须要对科技产业的融资需求给予特殊安排,针对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要,创新金融工具与金融体制,满足科技产业多样化发展需求。

2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科教兴国,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体系的有效结合、共同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金融政策与制度安排,有效提高了金融系统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持力度。但是,随着三十年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未能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对金融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生机勃发的科技创新产业要求金融体系满足其更大的融资需求并提供更高的金融服务水平,而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的滞后性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降低了科技金融的支持效力。具体来说,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的滞后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科技创新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使金融市场本身对科技企业投资的欲望不强,这决定了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当“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失灵时,需要“看得见的手”予以调节,政府在科技企业创新融资,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中必须发挥足够有效的支持作用,才能弥补市场的不足。近年来,政府制订了一系列金融优惠政策对科技企业创新进行支持,例如2003年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此之后,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2003)、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银监会出台了《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策性金融政策实施细则》(2007)以及《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2007)等一系列金融指导性政策,大大促进了我国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发展。然而相对于不断增加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我们当前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政策服务体系以及税收激励政策还需进一步增强。近些年,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科技拨款占GDp的比例却始终较低。2009年之前,我国财政拨款占GDp的比例基本维持在07%~09%之间,按照国家惯例,一般用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来判断一国的科技创新力,政府科技投入占GDp比重不足1%的国家,可判断为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在1%-2%之间的国家,是在科技创新上小有作为的国家,大于2%的国家,则一般是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国家[4]。我国直到2010年才突破1%,2012年才接近2%的投入比重[5],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另外,从我国科技投入的总体规模上来说,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有较大差距。以2012年为例子,我国的科技投入经费总额仅为美国的25.6%,为日本的58.4%。相对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而言,我国的科技投入强度有待更大提高。

2.2科技创新的银行信贷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在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银行支配着我国社会资金的主要部分,间接融资依然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导方式[6]。但由于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银行信贷体制还不健全,导致科技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障碍重重。我国当前的信贷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金融发展模式,这种以国有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信贷体制对重大科技项目在资金筹措和信息管理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对创新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个性化的中小型创新企业来说则不太适合。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信贷制度的设计和运转多是以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提高金融系统抗击体系性风险为着眼点,银行信贷管理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这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与不确定性是相冲突的。基于这一传统,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往往不会在科技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之提供大量资金,也不能比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更快、更准确的把握企业动态和风险状况,更难以适应科技创新过程中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2.3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尽如人意

金融系统的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动力,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科技企业的创新过程与结果。我国当前的金融服务体系与创新主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要求之间存在着发展上的不平衡。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融资服务和信用担保服务。就融资方面来讲,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除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之外,还可以向证券交易市场融资以及争取风险投资机构的创业投资,但许多证券市场对科技融资项目设置的门槛过高,而且由于市场化服务体制发展不足,证券资本也很少会根据科技企业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足够丰富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渠道,致使科技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中得到资金支持;风险投资机构是科技企业融资的另一重要途径,但我国当前风险投资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不仅投资规模有限,而且风投机构与科技企业、研发单位、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信息不畅,热点项目往往投资过胜,而冷门项目难以获得投资。就信用担保方面来讲,社会征信体系不健全,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金融监管不力、法治建设不完善,金融司法成本高、执法效率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企业恶意逃贷现象突出,客观上导致了各类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者在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方面产生畏难和恐惧心理。虽然有一些金融保险机构可以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信用担保,但由于我国科技保险业才刚刚起步,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着信用保险项目设置不合理,服务细则不清晰,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低,业务流程繁杂、风险评估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当前参加保险的科技企业比例非常小,难以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系统性支持。

3完善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要实现金融资本与技术资源的有机结合,必须创新金融支持体制、增强金融支持力度、丰富金融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3.1推进政府政策体制创新

政府是金融市场的引导者、服务者、管理者,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下,政府政策支持是提高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的捷径。我国当前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金融政策体系发展相对滞后,需要政府在财政支持体制、科技管理体制和金融服务体制上的进一步创新。第一,科技创新需要有效的财政支持和宽松的税收环境。美国、日本、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政府都会划出专项财政拨款支持处于研发早期的前沿科技项目,这些项目大都尚不成熟,没有明确的收益前景,不可能获得市场投资,但一旦研发成功可能激活一个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远大于传统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应建立引导性财政扶持基金和政府创新基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援助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促其发展;另外,税收政策对创业早期的科技企业影响也非常大,发展早期的科技企业资金紧缺,如果与成熟阶段的企业课以相同税率,必然使其不堪重负,政府有必要对尚未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以政策扶持,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办法是税收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综合运用,有选择性的减免某些高端科技行业的税率,同时通过调整税基减少科技企业的实际纳税额。第二,整合金融、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以政策优惠引导科技、金融资源的集中汇聚,实现科技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出台贷款贴息、出口退税等金融支持政策,降低科技创新成本,提高资源整合效率,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第三,做好金融监管和服务。政府要履行好金融监管职能,对金融领域违法行为严厉处罚,完善法规建设,强化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同时,政府要担当起服务职能,为科技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咨询、法律支持、项目选择、人才甄选服务,改善政府服务管理水平,确保服务体系的稳定高效运作。

3.2加快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改革创新

根据科技创新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商业银行信贷体制,增加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弥补科技创新资金缺口,化解金融风险。第一,开发专门面向科技型企业的贷款产品,根据科技企业高风险、高回报、高收益的特点,从成长性、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独特的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在参考评估静态指标的同时关注动态指标,注重高新企业创新能力、创业者素质、企业成长前景等因素,即时考察与未来考察相结合、财务绩效与发展绩效相结合,以风险———收益对称原则权衡是否对科技企业的进行投资以及投资额度,开发适于中小科技企业研发的长期小额低息贷款,建立专员负责制度,派专人到企业收集研发经营信息,密切关注企业发展情况,根据反馈信息灵活决定贷款数额。第二,在国家层面,建立旨在推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性科技开发银行,作为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体系,根据各科技企业的不同性质,创新运营模式,采用股权投资、政策自主、提供信用担保等形式满足不同的金融需求。第三,在地方层面,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商业银行发展为中小型金融控股集团,作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撑体系。鼓励它们创新金融贷款产品和服务,根据科技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客户的个性需要,有针对性推广债券融资、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融资渠道,鼓励它们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增强自主经营、允许混业经营、差别化定价,允许基于科技企业不同风险状况自主决定贷款利率,以更灵活的信贷体制实现风险收益平衡与科技金融支持。

3.3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创新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一个金融体系服务水平的高低标志着这个金融体系发展的成熟程度。美、德等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一国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越完善,科技资源与资本结合的就紧密,科技创新成功的机会就越大。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涉及金融管理、金融决策、金融服务、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整体发展创新。就目前来看,加强我国科技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化、证券市场化、保险市场化体制改革,以金融市场为载体,打造“技术+融资+产权+保险+担保”联动平台,搭建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完善产权交易制度,尽快成立中国特色的“创业板块”,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直接融资渠道。第二,加快风险投资行业发展。放宽风险投资领域,为风险投资方与科技企业、研发机构、政府部门搭建信息沟通平台,规范合作平台,降低合作成本与道德风险。第三,健全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制。依托试点地区建立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尽快推出适用于科技企业的评级标准和评级制度,增强科技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同时,建立科技担保基金等政策性担保机构,以政策优惠促进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例如对信用担保公司涉及科技企业的担保行为予以资金资助和保证金代偿,激励担保公司为科技企业提供担保,减少科技企业因信用担保缺乏造成的融资障碍。

3.4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一国整体的金融环境对科技金融互动能否良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不仅会影响金融体系有序运转,降低金融服务质量,而且会限制科技金融的有效结合,影响资源整合效率。因此,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与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金融环境体现在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要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治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6-7]。简单来讲,就是要着力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经济的平稳发展积累金融实力、降低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幻带来的金融风险、拓宽金融优化改革的空间。第二,改善社会信用体系。“一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是多方面合力的作用,其中,政府诚信是表率,是关键。建立信用经济,规范市场秩序,首要是建立信用政府[8]。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在制度与法规上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政府权力的行使用有法可依,取信于民。同时,要在加强诚信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严厉打击恶意逃债、逃税等失信行为,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将所有企业纳入征信系统,建立企业信用账户,树立信用企业、信用个人榜样,优化社会诚信环境。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金融法律,加强金融司法公正和执法效率,提高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降低司法成本,打消科技企业、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维权顾虑,为金融发展打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