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8:27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谋求共同利益开展专业合作的互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xx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

我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xx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鄂发[×]×号);省人大出台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20xx年和20xx年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场会;从20xx年起,省财政每年专列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经费;20xx年,省编办专门批准成立了“湖北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办公室”。从20xx年起,我省还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工程、示范工程、人才培训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由20xx年的×个发展到×个,同比增长×倍。

虽然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总体形势看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合作社水平参差不齐,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合作知识与合作能力。这与政府部门扶持指导和服务不够密切相关。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上加强引导,从而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提高合作质量。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快

截止20xx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家,比20xx年增加×家,增幅×%。其中京山县、钟祥市、长阳县等×个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家,京山县达到×家。

2、领办主体多

一是能人大户领办型,占×.×%。孝昌县冠昌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就是由果品产销大户程国庆领办的。二是科技人员创办型,占×.×%。沙洋县曾集镇五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由该县曾集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蔡代兵牵头组建的。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占×.×%。湖北长阳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由省级龙头企业湖北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异地投资组建的。四是村级组织牵头型,占×.×%。郧县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由郧县胡家营镇土地沟村支部书记湛宏远牵头领办。

3、覆盖产业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农村能源、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其中,种植业占×.×%,养殖业占×.×%,其他行业占×.×%。

4、典型示范强

各地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充分体现了为成员服务、民主管理和谋求共同利益的合作社性质。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培育典型合作社×家,其中省级指导扶持×家,各地指导扶持×家。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创办者姚凤君同志,是当地果树行业的老专家,该合作社引进培育了×多个果树新品种,推广了×多项新技术,并有多个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国内领先。联合购买生产资料和联合销售达×%以上,统一培训、修剪、机防、嫁接率达到×%,还有冷藏保鲜、品牌经营,办公和培训大楼等,为成员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以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合作知识的宣传培训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虽然国家20xx年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发展原则、组织管理、设立登记等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宣传不够,又往往停留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和领导讲话上,很多干部群众没有听到,也没看到,从而造成对发展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对合作社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够。近几年省里通过开现场会和培训会,解决了各级政府和农业(经管)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培养了一批合作知识辅导员,但还是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各地也开展了一些针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但培训人数太少,合作社对成员的培训就更少了,往往只有一些技术性培训。由于缺乏平等互助的合作意识,导致合作社发展中存在“利益驱动”现象,有些政府官员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营主体,又不纳税,没有好处;有人还认为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不要去管;有些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领办者,看到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扶持,纷纷包装挂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些专业大户领办者,以为办合作社等同于办公司,在盈利分配上完全按股金分配,在民主管理上,也是投资多的成员或理事会少数人说了算,完全不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交易额(量)分配为主,成员有平等管理合作社的权利。有些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得利,没有履行义务的意识,没有管理合作社建设合作社的主人翁意识。

2、政府部门指导力度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涉及到合作知识和组织管理,又涉及特色产业和技术、市场等问题,还涉及领办者带领成员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没有懂合作知识和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人去指导,很难做到依法办社,很难成为政府推动“三农”工作的抓手,也很难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过去政府部门指导不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懂合作知识的辅导员太少。每个县(市)只有×-×人参加过培训,而且往往只有×个专职人员,有些还是兼职。乡镇一级基本没有专职人员。村里基本没人管,指导服务很难到位。二是深入农村指导服务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现在的指导最多只能跑马观花,很难做到深入细致开展调研和指导。而这项工作唯有直接向群众宣传,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国解放初期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就是依靠各级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指导的。三是典型示范不够。典型示范是推动合作社发展的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但由于政府扶持和部门指导不够,导致典型示范太少,规范运作欠佳,服务效果有限。四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我们的基层指导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强调“先发展,后规范”和“边发展,边规范”的合作社发展思路,缺乏“以规范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个县(市)、一个行业做几个盆景式的合作社,还不能做到规范运行,最后必然影响发展。老百姓看不到好处,影响加入的积极性,合作社也可能没有生命力,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很难加大力度。只要能办出一部分规范的合作社,让广大农民偿到甜头,夯实合作社服务基础,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作社就会加快发展,政府也就会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支持。

3、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普遍存在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机构不健全、决策不民主、分配不合法等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关系不顺,核心是合作社能否给成员带来增值利润,这是合作经济的实质。实际上,国家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规定得既有原则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由于我们的领办者和指导者一般只有企业、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经验,往往凭借经验管理和指导合作社,恰恰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其特殊性质,不同于其他任何组织。只要合作社领办者和指导者都能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弄清了合作经济的实质和作用,就是使合作者都能享受通过合作带来的增值利润,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得到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增值利润的好处。就不难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关系不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运作型。有些合作社,在为成员服务时,往往局限于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和保护价收购社员农产品,这种服务对农户成员确实有好处,但他只是一种盈利的市场买卖行为,而合作社行为应该是在此基础上,让成员分享生产资料和购销产品带来的增值利润。二是行业协会运作型。有些合作社,将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者社员联合起来,既为生产者社员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又以保护价收购生产者社员的产品,既为加工者社员带来稳定的货源,又为生产资料供应商带来薄利多销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这种运行机制看起来大家都能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得到好处,互利共赢,其实,还是“企业+农户”的翻版,核心问题是,往往生产资料和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没有分给生产者社员,只是生产资料供应商和加工销售企业联合起来的一种营销策略,还可以减免税收,或争取政府资金扶持。三是核心成员运作型。有的合作社是以几个能人大户联合发起,作为核心成员,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当地一些小型生产者农户参加,作为“一般成员”,不在工商登记。“核心成员”完全按股份分红,“一般成员”则以购销合同结算。当然“一般成员”还是享受了进入市场、改进价格和技术服务的好处。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至关重要,在运行中应当依法规范,合作社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应主要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

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合作社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

要让合作社知识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就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各级行政组织资源,通过会议形式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有关职能部门结合业务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宣传合作知识。三是通过各级党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涉农培训机构开设合作社专业课程。四是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合作知识和管理人员。五是通过合作社向成员以及农村青少年宣传合作知识。

(二)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市场主体组织形式,它的领办者一般都是农村能人大户、农技人员、龙头企业等,生产的都是优势特色农产品,而且是专业化、规模化、无公害化生产经营。合作社的发展既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又能提高农业效益,最大的好处是能促进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好。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扶持。各级财政应当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板块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投入。目前,我省对合作社的扶持资金主要是对示范性合作社给予补助,一般一个县(市)只有一个,而且资金额度只有×-×万元,只能用于规范化建设和一般。对于发展生产和解决加工销售问题,资金是个重要瓶颈。一般农民社员资金都有限,贷款又没有什么抵押。要想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一是争取金融部门出台支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二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省财政每年拿出×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从发展现代农业看,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社,才有能力运用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支点,它能把农民的组织化、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农民、农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面临的困境

1.1外部因素

(1)农业基础薄弱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国从前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才改变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四十年,但是我国的农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与机械化规模仍然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缺乏农业基础的支撑。(2)政府引导不够到位。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国家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引导作用,为其的发展规划了一个大题的框架,但是要把具体措施落实到位,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出台可行性较高的具体细则。

1.2内部因素

(1)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建设不够完善。虽然国家出台了孤立农民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政策。但是在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大多是属于松散型组织,无组织无纪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进程缓慢。(2)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从事实体经营。在调查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从事实体经营,而是被当做是合作社内部龙头企业与农户成员之间的沟通桥梁。这些合作社一般是由龙头企业进行领导,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与技术支持。此般模式是为了便于龙头企业对农户的管理,本身并不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经营业绩。(3)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保障农民利益。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为农民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在合作社中,农民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尽管许多农业合作社中规定了合作章程,但是其监督并没有落实到位,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农民利益难以维护,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信贷审核的基本条件。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强政府领导,推动发展

为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合作社的领导,而加强领导的首要工作便是成立领导机构。领导机构内部又细分为农业、财政、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领导,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发展工作。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措施,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解决疑难。其次,政府需要把农业合作社纳入全县或者全是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其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与策略,并且对其发展成效进行相应的奖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监督以及推动的作用。

2.2大力宣传规划,引导发展

想要建设好发展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要让作为其中的成员——农民了解专业合作社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与了解,建立合作社在农民心中的形象。为此,有关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宣传小组,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广告,开设宣传讲座等形式,深入乡、镇、村、户等地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与此同时,也要有重点地针对农业种植大户进行思想指导,鼓励他们带头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现金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以及人脉资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明显的带头作用。此外,还能促进自身进行收益,带动周边地区的收益增值,为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3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发展

拥有先进的技术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项重要条件,与此同时,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管理也十分重要。当下的农民虽然拥有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种植进行管理,却缺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经验与技术,因此,政府需要对农民进行合作社管理技能的培训,以促进合作社更好地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需要设立理事长、财务专员、管理专员和普通社员等多项职位,每一项职位都有自身需要掌握的技术。政府需定期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落实合作社规范建设、财务核算、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系统培训,提高合作社人员的财务结算水平与业务水平。

2.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未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扶持力度太小,农民难以开展农业种植工作。为此,政府应积极争取为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支持,以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后劲。其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也不容忽视。政府与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等储蓄机构进行合作,要求其对农民专门合作社进行积极对接,简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审批手续,办事程序。同时通过劳动、扶贫等部门对合作社的贷款项目进行补贴,有效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结语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表示着时代的发展。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依靠政府、社会以及农民自身的努力去建设的。因此,政府、社会与农民个人需要加强沟通、找出不足并且加以改善,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更好的未来。

作者:王俊峰单位:宁武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数合作社发展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实力较弱,不能很好地与市场连接。成员人数少。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结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非常有限。资产规模小。多数成员采取以土地经营权、房屋设施等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方式入股的不多,从而造成可运营的资金偏少。很多合作社生产基地小而分散,规模效应、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合作意识较差,互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部分合作社与农民没能形成经济纽带。很多农户仅将合作社视为其销售农产品的一个渠道,出现合作社、销售“两张皮”现象,即农户既可将农产品交与合作社,也可自行销售。当农产品走俏时,农户倾向于合作社以外的销路。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利己思想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和大局观,成员意见难以统一,难以发挥规模经营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多数农民对合作社的精髓认识不足,合作社的核心制度没有严格执行,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没有设立专门的财会人员,没有建立账目,没有开展财务核算工作;有的虽设立了财会人员,但人员水平低,账目建立不规范。在票据使用、资金管理、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薄弱环节。盈余分配方式不规范。一般倾向于按照出资额的多少进行盈余分配,严重影响了成员与合作社交易的积极性,影响合作社的发展。民主管理有待加强。有的合作社一股独大,少数人说了算,有的合作社在财务收支、社务公开、经营决策等方面缺乏透明度。

一些市场主体为谋求利益改头换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法律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扶持资金、项目建设,享受金融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只顾及自身利益,与建设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背道而驰,不符合建设和发展合作社的初衷。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颁布,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实施办法,但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仍受到资金、人才缺乏等问题的困扰。资金缺乏,股金集资受到限制。合作社成员的权利是与个人劳动相关而不是与资本相关,表决权和按交易量参与盈余分配的权利与股金额没有直接关系。一个最低限度的股金已经确保完全社员的权利,由此形成一个趋势: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依靠社员投资的制约。鼓励其成员投入资本股金,合作社对这种股金支付红利。局限于向本社成员范围集资,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资金实力弱,缺乏可抵押资产,合作社社员很难从金融部门得到扶持贷款。缺乏“懂市场、会管理、热爱合作社事业”的人才。

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合作社办公设施落后,基本上没有添置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导致信息不灵通,不了解行情,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行的指导。坚持农民是合作社主体的组织原则。从根本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农民是合作社的主体。坚持农民是合作社的主体,就是坚持农民在合作社中占绝大部分,在合作社中有决策权;坚持合作社的经营为农民谋利益。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兴办合作社。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定。只对规范的合作社进行注册登记,才能享受法律政策的扶持和服务,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的合作社。目前,阳谷县新建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余家,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有关部门要为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创造条件、出谋划策,从多方面推动、扶持、引导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壮大,做到引导不强制、扶持不包办、监督不干预、只管服好务。

强化合作社的内部管理。选准办合作社的带头人。抓好制度管理。合作社要完善章程,明确组织和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健全财务管理、劳动、人事、营销等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合作社在盈余分配上要切实遵守法律和章程的规定,搞好二次返利。从盈余总额中可以提取必要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可分配盈余要按照成员与本社交易量(交易额)的比例进行返还,返还部分保证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剩余部分可以按照出资的多少进行分配。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措施,使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项目建设等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应该扶持的合作社手中。对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资金的缺乏,进行金融创新、给予更大的资金支持。在合作社产业能力延伸方面,在增值税、所得税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以提高合作社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民依法办事的能力上,提供经费支持。今年山东省财政多方筹集资金1.028亿元,在全省择优扶持了80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合作社发展。

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信息灵通可以帮助合作社降低生产成本,指导合作社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大大减少销售费用,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因此,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必须大力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后的办公局面,添置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尽量适应信息网络化办公的基本要求。

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抓好示范带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政策,宣传合作社的办社原则、基本制度、运作方式和利益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管理水平和实际经营能力。在培训方面,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办事处不仅积极组织计划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理事长参加市、县举办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而且还利用每月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的时间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组织收看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课件。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4

一、强化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

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1、根据不同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模式,认真落实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2、按照20__年确定的农村财务规范化示范乡镇、村建设规划,积极抓好示范点建设,树立样板,扎实推进。适时召开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

二是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1、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全市计划审计10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属企业),其中定海区35个,普陀区32个,岱山县22个,嵊泗县2个,临城街道8个,普陀山镇1个。2、开展优秀审计案例评选活动,推动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是全面推进村级会计电算化。按照浙委办[20__]118号文件精神,从加强我市农村财务管理出发,全面推进村级会计电算化,全市力争9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会计电算化。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两项工作:1、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解决好村级会计电算化所需的装备问题;2、配齐配强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是指导开展村级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各地要按照舟委[20__]10号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经济。力争此项工作有所突破。

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以海岛特色产业为重点,指导兴办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有合作社中培育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

一是开展宣传月活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活动,介绍宣传省、市规范化(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事例,增强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抓好指导与服务。1、按照“五个化”要求,在现有合作社中培育一批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2、在争取合作社扶持项目、落实优惠政策上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积极争取,主动协调,帮助解决农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3、会同省信用联社__办事处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信用调查,配合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授信工作。

三是筹建合作社联合会。根据__实际,尽快成立市农渔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发挥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做好行业管理、内部服务和开拓市场等工作。

四是组织检查考核工作。按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审标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考核工作,新增一批市级规范化合作社,报送若干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

三、进一步落实减轻渔农民负担工作

按照中央、省工作要求,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和多予、不取、保障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减负方针政策,进一步做好减轻渔农民负担。

一是强化专项考核。继续抓好县(区)党委、政府和市本级减负工作的专项考核,确保减负工作在本地区、本部门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是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抓好渔农村中小学收费、渔农村经营服务性收费、涉及渔(盐)民收费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维护渔农民的合法权益。年内,拟组织2次渔农民负担专项检查,严防渔农民负担反弹。

三是严格案件查处。对群众举报反映乱收费、超标准收费、垄断性收费等加重渔农民负担的案件,切实抓好调查核实、案件处理工作,做到发现一起,调查处理一起,决不姑息。

四是规范“一事一议”。按照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议事程序,严格筹资筹劳标准,切实防止“一事一议”成为加重渔农民负担的一个口子。

四、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一是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对现有抛荒的耕地,引导农民自愿、依法、有偿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从事一产农民的收入。

二是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年内,拟建立市本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开展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同时推动岱山县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逐步扩大试点面。

三是切实加强土地承包日常管理。重点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变更、流转合同的签订等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县(区)要采用信息化手段,科学管理承包权证、土地流转合同档案。

四是宣传贯彻《浙江省实施〈土地承包法〉办法》。各地要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印发小册子、张贴图片资料等,抓好《办法》的宣传贯彻,增强基层干部群众

的法制意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五、进一步重视农经基础工作

一是重视对“三农”课题的调查研究。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创新经营体制等内容,各地要重点抓住1至2个课题进行专项调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5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规范经营。内部管理的不规范、制度设置的不完善,决策不民主,既没有章程,也基本不召开社员大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三无”现象,即无会计账簿、无专人核算、无合法的原始凭证,支出基本全是白条,从而给资金的后续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主要依赖于少数处于强势地位的群体,入社农户入股比例过低,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因此,好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成“大户吃小户”,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也不明显,甚至名存实亡,导致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做大做强。

2.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3.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牵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和合作经营理念相对淡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而且全省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区明显滞后,上述状况与我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相称,严重制约着地区农业发展。

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当前,我省农户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常了解的比例很低,甚至有一部分农户根本不知道。对合作社不了解必然会导致农户没有产生参与的意愿,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对农民做好引导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农户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专业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农户的合作意识,激发农户的合作动机,创造农户的合作机会,启发农户的合作实践;另外要积极宣传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户来参与合作社的组织建设。

2.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论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是已经进入高级阶段,都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有些组织还对其成员进行家庭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开展了养殖科学技术(牛冻改、农田种草、饲料青贮、水牛挤奶、疫病防治等)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传递畜产品信息,建立营销网络,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由于协会与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对会员的科技培训,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推广在不断的得到增强,素质不断提高。在协会的参与下,一个健康、有序、文明、进步、向上的水牛奶开发市场正在形成。这些技术及经营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现代新型农民的成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促进共同富裕。农民素质的提高也为当地农户发展边境贸易提供了智力保障,使其能够按照国际市场标准组织生产,寻找外贸市场新的增长点。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6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还对于优化农业生产中的配置、完善了农业结构、推动农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令的颁布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民合作社有了强劲发展的态势。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工商登记的合作社达到44.6万家,同期增长43.1%。在种植、畜牧、渔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分布,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肥植保、加工、储藏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属于其服务范围。尽管有政府的支持,使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数量快速增长与质量稳步提升的阶段,但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包括规模小、能力差、运作失范、扶持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从而达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效果。

应坚持的原则

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因为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要求,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农民在面对产品市场时规模小、相对分散的弱势竞争地位、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而且能够更好地统筹协调、对农村经营体制实现发展、完善和创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并且切实尊重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从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提高其发展质量。

2.规范和完善立法制度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规范和完善立法制度。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法建立和完善的内外管理制度,规范并明确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权利与职责,防止其滥用超越法律赋予的权利,从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户造成利益上的损害。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接受成员的民主监督,做到定期进行财务公开,这样就要求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制度。

3.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合法权益

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成员的行为的同时,也要坚持“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合法权益”的原则。目前,为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的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外,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坚持这一原则和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并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对内服务与对外经营的关系,促进合作社成员的利益与合作社内部工作人员权利的和谐,从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解决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好试点工作,由点扩展到面

首先,作为宏观调控的政府来说,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从资金和政策扶植两方面入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运用一种模式,做好试点工作在取得成效之后再在大范围地全面铺开。最后,在全面铺开之后,要积极探索“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着力培养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充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空间。

2.强调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原则

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从而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与此同时,要明确产权,建立健全成员账户,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并且提高资金和政策的透明度,做好绩效评估工作,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做到心中有数。另外,针对合作社中农户贷款难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做好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成员和农户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7

(一)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

今年我市在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纠纷调处调解力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培训和贯彻实施,妥善解决二轮承包的遗留问题和扫尾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种权益,坚决制止和纠正承包期内违法收回或者调整农民承包地、强迫或者限制农民流转承包地、擅自改变流转地农业用途等行为。三是健全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构。依法成立以农经局为主体的市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设立了市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建立了一套调处仲裁机制,加大纠纷调处力度,认真解读政策,狠抓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今年共受理并调处了有关土地承包以及土地流转纠纷7起,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为了依法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和指导,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一些工作措施:一是加强宣传,示范引导。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农民认识难统一、政策理解不透彻、连片经营难推进等问题,我们将涉及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汇编成资料,发至全市农村,结合电视、墙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二是健全机构,完善网络。成立了市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市乡村三级按要求相应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服务站,流转服务中心(站)负责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指导流转双方制定规范的流转文本合同并加以鉴证,调处调解土地流转纠纷。三是强化管理,规范运行。为加强流转大户的监督管理,我们对受让流转土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大户,建立管理台帐,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3.4万亩,涉及农户达13.3万多户。

(三)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力度,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

今年我市在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力度,认真治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突出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继续巩固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全市645个村民(社区)委员会财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财务公开的程序进行了规范。全市财务公开的村645个,达到100%,其中规范化公开达95%。二是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全市36个乡镇全部实现了村帐乡代管,现有代管资产总额达19428.84万元,代管资金总额6960.25万元。三是加强审计,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的审计监管力度,采取市级审计乡代管办,乡代管办审计村民小组的分级负责制办法,层层抓落实。市农经局重点对乡镇代管资产、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进行了全面审计。重点抽查审计了全市36个乡(镇、办事处)共108个村(居)委会,审计资金总额2236.8万元,查处违纪金额248.4万元,并报请、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对违纪违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严肃处理。

(四)强化规范管理加大支持力度,促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一是规范合作社管理。为了规范合作社的内部运行,在设立合作社的审批程序和条件上,提高了门槛,对自有资金、生产条件、技术支撑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要求。在审批上,由农经局牵头,联合工商等部门到实地考察核实,严格把关。二是以服务促发展。我局与农广校联合,今年举办了两期免费培训班,对合作社骨干人员进行合作知识、法律法规、生产技术等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受训人员共有128多人次。通过加强沟通,提供服务,确保了合作社平稳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合作社内部员工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的培训力度,提升合作社的品位。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有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的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超有效对接。五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局不遗余力,争取相关部门在项目安排上,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项目。今年共争取省级扶持示范社3个,地市级扶持示范社1个,市本级扶持示范社4个,扶持资金共计66万元。六是以协调促融资。我们主动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等金融部门沟通衔接,为各级合作社争取贷款扶持,积极化解资金难题。通过一系列促进措施,今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再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今年我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新增合作社成员1221人,其中成员数100人以上的合作社有4个,注册资金1千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有7个。合作社规模大,辐射广,遍布全市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基本覆盖了粮食、水果、蔬菜、花卉、林业、农业机械、经济作物、家禽、生猪、水产鱼类养殖等重点主导产业和产品的种植养殖及加工销售。

(五)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重点,切实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8

一、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有关企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要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涉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群众团体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民工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统计、农办、公安、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农业、经贸等部门的资源,以统计、农办部门为主渠道,探索和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体系,推进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为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各乡镇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台帐,摸清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要转变思想观点和管理方式,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统计制度。

区、乡镇政府要建立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治安管理、劳动争议处理等有关经费,在现行财政供给渠道中予以安排。加大对各级农民工工作协调机构的经费支持,保障其积极组织协调、研究解决农民工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知法守法自觉性,引导农民工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经营困难。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管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帮助农民工的公益活动。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农民工的优惠政策,总结、推广各地和用人单位关心、善待农民工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大力宣传农民工在港城新区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和先进典型,对优农民工予以表彰奖励。

二、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

(一)稳定就业岗位。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扩大内需、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在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防止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现象。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性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其与农民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办法,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积极发挥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及时就业预警,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继续完善劳动力市场各项软硬建设,完成与省市的数据对接,力争网络向社区、乡镇延伸,实现省、市、区、镇、社区的并网,同时做好实时录入、查询,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免费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供求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年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劳动力市场力争求职登记达到8000人,随时积极做好企业招工,为企业家投资提供有力保障。

(二)促进失岗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尽可能为失岗农民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失岗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全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为失岗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服务和“春风行动”等劳动保障服务。加强输出输入地就业需求信息对接,将劳务派遣工作延伸到农村,有效地为失岗农民工提供服务。

(三)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和实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结合当地优势和特色经济,鼓励发展各类有效的创业模式,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在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开业指导等创业服务方面予以支持,促进其成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落实扩大内需各项措施,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农村供水、用电、修路、求学、就医等突出问题,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认真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将农民工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人数列入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工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纳入乡(镇)政府“一把手”工程,同时列入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工作内容。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台帐和转移培训基地,继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阳光工程、星光科技培训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强化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等社会团体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工技能培训。综合运用农民工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以农村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为主要对象,相应开展劳动预备制、劳务输出和农民工技能提升等三大类培训,使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掌握就业技能、实现转移和稳定就业,为“经济翻番、港城崛起”培养新的产业工人大军。鼓励企业与各类培训机构、劳务派遣机构联手,建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学校组织培训的“订单、定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机制,做到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鼓励东庄中等职业学校、区中华职教社开展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认真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一)依法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积极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省内异地转移和接续工作;做好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异地就医报销的衔接工作;依法及时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农民工发放失业保险金或一次性生活补助;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

(二)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大力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工作,将具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力争两年内基本实现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的目标;扩大农民工失业保险参保率,重点把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鼓励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暂未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也要引导其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继续推进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农民工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费用的即时结报。

五、着力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

(一)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建筑系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工资保证金账户管理,强化工资支付监控,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因欠薪问题导致的各种突发事件。建立劳动保障、建设、公安、工商、金融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对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联动防控机制,坚持清理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强对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加工制造等企业的巡查,重点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及时掌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企业关闭破产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对恶意欠薪逃匿的业主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二)努力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继续以辖区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工作力度,不断延伸提高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工商联、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组织的作用,指导和帮助农民工与企业签订、履行劳动合同。

(三)妥善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要妥善处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本着“快立、快办、快结、办好”的原则,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尽可能简化处理程序,缩短案件处理期限。深入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量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特别是对群体性诉讼,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多做调解,力争调解结案。对小额劳动报酬争议案件实行终局裁决。凡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案件要依法先予执行。

六、积极开展农民工公共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及时为外来员工子女安排就近入学,教育部门要将农民工子女和进城就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情况列入当地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确保他们同等享受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有关待遇。

(二)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农民工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改善农民工就医条件。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加强对农民工的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工作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三)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农民工流入地和流出地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将已在城市就业、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提供居住保障。要强化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保障责任,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9

关键词: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云南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和实施的背景下,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但在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专业合作社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期,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在入户农户的数量、入社社员、产业分布和服务内容方面需要合作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调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2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既不同于公司等企业法人,也不同于不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社会团体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互助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组织,是农民为获取良好的服务,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界定上看,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性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4条第1款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和实践情况来看,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登记设立;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具备由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构成的治理结构;制定合作社章程,并在其中规定自己的名称和住所;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财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外承担责任。

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促进农业增长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林毅夫),这一制度的提出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8条第1款“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宪法第15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4—2010年七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做了具体部署。

在此条件下,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载体。为此,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出现,就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为支持其发展,做了大量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2006年10月31日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方面将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觉依法履行好职责,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进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等特征。从产业分布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主要分布在种植业、畜牧业;从服务内容看,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扩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呈现良好发展趋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仍处于不够发达、不够规范的初始阶段,无论是组织规模、业务内容、经济实力,还是服务功能、合作程度、社会地位等,同发达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云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已出现,但数量十分稀少,仅是一些组织程度低和管理分散的专业协会,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显现和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推进,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实施,加之各级政府培育、扶持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下,以本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期,数量在不断增加。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45个,成员77.73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131.33万户;经依法登记的合作社3899个,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259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269个,产品通过地理标志认定注册登记管理的合作社2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605个,增长了39.7%。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发展形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表1近五年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农业厅经管站相关统计资料整理所得。

三、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点与趋势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推动和影响,云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创新了融资模式

为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创新融资模式,缓解了资金压力。丘北县康达辣椒专业合作社为解决社员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大胆创新服务模式,由合作社与县农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实施“银社”信用对接,合作社负责落实社员“三户联保”名单和社员贷款金额后上报银行,银行将资金放到合作社并由合作社托管贷给农民。社员可较容易地贷到3000元~30000元的急需资金,用于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和耕牛,手续简便,利息参照县农行小额贷款利息;合作社收取贷款本金的3‰作为管理费用,解决了资金难题。云南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探索开展了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业务,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资金困难。

(二)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越来越趋向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云南合作经济组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联合组织等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表2可以看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类型的组织在2009年分别达到59.7%和39.5%,占到总数的99.2%,专业联合组织数量相对稳定,控制在1%左右。自2009年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类型由专业协会转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相一致。随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发展趋势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为主,组建领域在不断拓宽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分布以蔬菜、瓜果等种植业为主,但范围扩展到畜牧、林业、渔业、农机、科技服务等各行业,合作的深度也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加工、销售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优势产业的依托性增强。一些合作社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品,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一些合作社从服务农民生活出发,突出综合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也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

(四)云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经济条件限制发展不均衡

云南省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当地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接受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数量和规模呈现出不均衡态势。

2008年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和农户参与较多的有昆明、楚雄、文山、大理、红河、曲靖、玉溪、临沧等州市,其他州市的农民合作组织数和会员数相对较少。200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楚雄、临沧、昆明、红河和保山;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规模和经营与各州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人口较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如,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等地。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组织化产业化经营形成利益链接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将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们从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期望在基础上继续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和对策。

[1]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关于合作社的原则[J].农村经营管理,2007,(7):15.

林毅夫.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J].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90,(12).

牛若峰,夏英.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5-48.

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00.

缪建平.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J].发展农村经营管理,2008,(3).

孔祥智,何秀荣,白南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合作社对农民的好处篇10

关键字:农民合作社产业化

党中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肯定,指出:“要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丰富和创新农村经济经营体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农业产业化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各销售网点,掌握大量信息,及时作决策,并根据市场要求对产品进行分级分等,加工整理,包装上市等产后服务,大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非常重要,掌握市场动态,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数量大了,质量较高了,就非常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诚信度提高客户稳定,就会形成一定市场份额。

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技术服务上给农民朋友很大帮助,遇到问提对交流、学习提供平台,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水平。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缺少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带头人。二是小农意识严重。

2、基层组织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乡镇政府和村集体认为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自我管理,自我受益的民间组织,政府没有必要挑头、参与,还怕落下个出力不讨好的难堪局面。因为没有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所以宣传、指导、扶持得也不到位。

3、活动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成本虽然较低,但仍需要一定资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目前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4、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民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

5、少数合作组织带头人精明不开明,服务意识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措施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处在初及时期,要本着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加强特色产业、优势产品,加强和完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而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大发展。

1、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活动,积极启发农民群众参与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出台很长时间了,目前还有农民朋友,甚至基层干部不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原则、法律法规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所以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活动,使农民知道、认识专业合作社。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形式,进行启蒙教育,让农民群众从理论上明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问题;二是通过参观学习典型的形式,让农民群众看见合作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从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寻求更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最基层开始。这样就要求广大干部同志到农户中了解情况、农村发展事态,农民的想法和合作意愿。这样才能发掘有远见、乐于助人、有管理才能的农村能人。对处于刚刚起步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具体施分类指导计划,将其发展成农民自主服务、管理、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事实说明,农村经济由有才能人带头创建,在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面组织建成,农技服务中心带领办,农户合建等都是有利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