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0:15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1

一、服务创新是新时期城建档案工作的新趋势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以信息数据化为特征,将城建档案的收集、检索、管理、利用工作进行数据的存储、提取、加工的过程。从总体上,目前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其它信息服务机构相比,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城建档案工作者应该从档案信息服务上加以创新。

1、档案服务理念的创新只有理念上的突破,才有可能实现城建档案的持续发展。创新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人们灵魂深处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探索真理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稍纵即逝机会的敏锐性,一种提升自己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城建档案工作者首先要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敢于设想,善于思考,用超前的意识研究城建档案潜在的价值,并加以深层次开发,转化为对利用者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资源,变被动服务为积极主动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2、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我们经历了传统性、经济化、信息化三种主要服务模式。一种是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应运而生的传统模式。其特点是重保密与保管、轻开放与服务,坐等有需求利用者上门。服务手段原始落后,它被新的服务模式取而代之已成必然。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注重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用户第一的经济化服务模式顺应潮流而发展起来。它的特点是服务体制综合化、服务范围扩大化、服务产品商品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另一种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光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它的特点是服务手段技术化,服务产品数据化和服务系统网络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代表了当前城建档案服务的发展趋势。

二、多媒体技术在城建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多媒体是一种结合文字、声像、图像、动画和视频影像的交织组合。而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不同类型媒体集成输入到一个系统中去,形成相互联系和配合的有机整体,可在人机交互控制下对其进行处理和利用的综合技术。它突破了以往的信息处理单一的限制,与其它任何一种媒体相比,具体如下特点:

(1)高保真。多媒体的图像和声音是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在进行传递和拷贝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失真。

(2)图文声像一体化。将多媒体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达事物,做到可视听信息的一体化。多媒体出现之前,对于每一种单一的媒体(数据、文本、声音、图像等),都需要以不同的技术去处理,而多媒体技术则把所有这些信息数字化了,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更自然、形象、直观地去表达事物。

(3)交互式可操作性。为实现多媒体技术的操作环境,作为用户界面必须有高效的交互性,即人们可以多渠道地通过计算机交流和沟通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多媒体系统能进行人机交互,在播放多媒体节目时,能进行人工干预,通过人机交换信息来完成。

(4)海量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中所采用的数据压缩技术与大容量存储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文本数据和声像信息的海量存储。

(5)强大的网络功能。超媒体连接技术使得数据资源共享成为现实,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向全社会提供各种档案信息和咨询服务信息等。

2、多媒体技术在城建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1)馆藏中将逐渐增加电子档案和多媒体产品,使馆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传统城建档案馆的馆藏以纸质档案为主。多媒体技术犹如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图文声一体化,为馆藏形式的多样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2)档案馆藏的信息量将显著提高。多媒体技术中所采用的数据压缩技术与大容量存储技术相结合,实现文本数据和声像信息的海量存储,人们从档案馆通过方便的人机对话获取更多的信息。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使城建档案馆向多方位、多功能的信息服务中心转变,使丰富的馆藏档案为信息服务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城建档案利用者不仅可以阅读纸质档案,还可借助相应的仪器和设备阅读光盘和胶片,获得图文声像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多媒体检索可以向利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

(4)档案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的网络环境可以更好地实现档案资料的资源共享。这样,城建档案馆可以进行远距离的信息和交流服务,需求者就可以充分利用馆藏的各种文字、图纸和声像资料。

(5)多媒体技术为城建档案馆珍贵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对需要妥善保存的历史城建档案、底图、手稿、照片、录像带等档案资料,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存储和利用,这样既妥善地保护了档案原件,同时又能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形象逼真地再现在人们面前。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分析

数字媒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主要出现的形式有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数字媒体是拥有数字化特点的延伸产品。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一些相关的it技术,结合数字媒体的特点,构建数字媒体储存管理、、互动平台,满足用户对于数字媒体交流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充分的挖掘数字媒体隐藏的价值,它在社会中,广泛的被运用在政府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等领域[1]。

1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教育的应用中,数字媒体的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三部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模拟教育知识现象,还可以模拟推导过程。完全符合我对于知识认识的规律,并且丰富了教学手段,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再有无聊的想法。比如在学习一些科学实验课程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普遍像我一样的高中生先从计算机上模拟学习。然后在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让我们减少因为不清楚实验详细步骤而损坏实验器材的几率,还能节约我们实验的时间。从这个层面想,我希望今后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广泛的在学习的生活中运用,这样和我一样的高中生,一定也会更加愿意学习[2]。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在各个行业的融合,让信息的获取以及数字媒体的传播成为各种行业不能缺少的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就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环境给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技术媒体已经不再局限在区域网中。现在的用户已经可以随意的选择网络中运用需要的系统,并且进行交流应用平台。数字媒体的传播基于这种形式下,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交互式的应用方式开始推广了。这样使得数字媒体不再已广播性质传播,用户以网络作为基础可以享受综合性的服务。比如,我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教学中,我对一个知识很好奇,想广泛的了解。那么我可以自己选择想要浏览的页面,不再是只能被动的从其他人口中知道这个知识。这样多渠道的服务,让我可以更好地学习,开拓我的思维与眼界。

2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为融合了数字媒体技术而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媒体的产生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进程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中国的数字媒体进入快速增长的时间段,一些相关的产业不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现在结合了更多创意与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3]。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我认为未来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弘扬中国创新文化的优秀精神。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之间关系紧密,两者之间以文化为主体,科技为辅助,相互之间结合发展。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产业的时候,以文化为承载的核心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我国独特之处,而文化产业则是我国战略性的产业。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就会有越来越高的追求。也许以前我会认为有一个可以和他人聊天的软件就可以了,但是渐渐地我会想要一个可以看视频的软件,最后发展到可以与他人视频聊天的工具。媒体传播方式正在被数字文化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改良着,人们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与数字媒体的网络快速的发展为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电视为例,从最早的老式大面积方块电视,到有线电视,一直到如今的数字化电视。其中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运用有很大的贡献力量,因此,我认为国家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产业要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创新的能力。可以多培养一些数字媒体的专业人才,在现在的教育学院中多设置关于数字媒体的学科。确保有这方面想法的高中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学习,如今很多高中的学生早就已经定下向数字媒体方面发展的目标,这些同学在计划好自己目标以后,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如在早一些时间让有这方面志向的同学学习数字媒体方面的知识。这样既节省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为以后中国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行业多添加几个人才。

3结语

以上的文章,是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一些个人的理论分析,可能其中会有一些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成熟的想法。但是我会在以后深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之后改正,然后继续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高畅.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30.

[2]刘智.浅谈数字媒体技术[J].科技信息,2010(28):251.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3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档案管理;信息资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1.115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1-0197-02

0引言

每个学校经过了长期发展都会留下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档案资料逐渐从原有的纸质资料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数字化信息资料,这种转变不仅仅是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需求,也同时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高校的档案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性,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高校档案管理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合理优化。

1关于新媒体概念的介绍

要想利用新媒体技术,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概念提出的,主要是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媒体传播载体,比如网络、手机以及数字电视的出现,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概念,也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和使用的媒体形式,这些新的媒体形式正在向传统媒体发出挑战,从客户的接受能力和接受速度来看正在快速占领媒体市场,新媒体多数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媒体信息的服务,相对于传统媒体技术来讲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且对于信息的更新速度更快,传播的速度也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新媒体在进行信息的传播时能够以更加丰富的数字信息呈现出来,视频、音频等形象化的信息给予客户更加多元化的感官冲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信息传播途径。

2高校档案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新媒体的产生为高校档案管理带来的三大机遇

(1)从传统的媒体形式管理模式向新媒体形式管理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媒体以实体经营为主,新媒体则是以人员管理为主。结合现代化的新媒体传播特点,高校的档案管理应该适当的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准。通过将档案管理员和用户同时引入到档案管理服务当中,提升用户在档案管理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2)新媒体管理形式的介入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更倾向于专业化。以新媒体角度开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深度挖掘信息的价值,并做好信息的归类整理工作,在大力提高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效率的同时,可以在管理中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新技术和新管理理念相融合,建立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为档案的使用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3)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突破传统媒体传播受到空间和时间形成的约束。形成跨地区之间的合作,将高校之间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交互,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而多样化的档案服务,利用网络进行数字化信息的传输,可以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突破地域性的限制,使得信息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

2.2新媒体的产生为高校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

(1)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欠缺,管理人员专业能力都待提高。在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中,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少,在上层管理者思想上普遍认为从业人员不需要专业化的培训,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认为这个行业缺少活力,这样就导致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人员年龄偏大,从业素质较低,给新媒体的推进带来一定阻碍。

(2)档案管理人员对新媒体的了解不充分,无法推进新媒体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讲,多数年龄较大,对于新媒体的了解不多,多数对于新媒体的应用存在排斥心理,这样就无法使新媒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效率融入。

3如何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媒体化进程

首先从领导层应该充分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被提到重点工作中。高校是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机构,领导的支持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领导的努力帮助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形成新媒体信息化管理模式,明确不同岗位职责,从人员和经费上予以支持,并加大新媒体化技术的宣传,让整个高校重视档案管理的新媒体化管理。

最后就是提高新媒体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档案服务水平,就需要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入手,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该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档案工作需要充足的耐心,也需要秉公处理档案借阅工作,对于档案的借阅范围需要严格管理,不能马虎。

4结语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媒体的发展形势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的优势帮助高校档案利用率提高,交互性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难以推动新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因此需要高校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引入新技术来推动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5(13):34-35.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4

摘要:检察机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检察技术工作,加快科技强检步伐,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对检察技术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检察技术工作创新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庭审制度的改革,多媒体示证技术以其直观、清晰、高效等特点已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检、科技强检”的重要体现。多媒体示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深入到各基层检察院,在支持公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本人对多媒体应用作一些简单的剖析: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多媒体一词中的“媒体”,指的是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载体。从传递信息角度看,声音(语言、音乐等音讯)和图像(图形、影像等视讯)比文字符号有更多的优势。研究表明: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得信息,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实验表明,多媒体的展示不仅能加速和改善理解,并可以提高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一、多媒体示证的优点

1、强化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司法原则,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庭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被告人对公诉人宣读的书和证据材料不能完全听清楚,但由于畏惧心理又不敢多问,这势必会使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公诉人指控犯罪的事实及证据逐一显示在大屏幕上,让被告人直观地浏览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及其证据内容,使其做到随即、随时质疑、质证,从而更有效地维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2、提高庭审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示证,调阅、出示证据准确而快捷,亦无须法警当庭传递,大大缩短庭审时间,加快庭审节奏。对复杂的经济案件,大量的往来凭证、帐册、票据等证据,用语言很难简单、恰当地表达清楚,审判人员当庭也很难理清头绪。利用多媒体示证,将证据通过大屏幕搬到每个人眼前,当庭展示,是非曲直一揽无疑,使证据的证明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大大增强了各类证据的效力。

3、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示证,使旁听群众及新闻媒体直观证据材料及相关事实。作为检务公开的一种形式,多媒体示证既能够使人们对案件有实质性的了解,又能够增大指控犯罪的透明度,体现司法公正、公平、公开。同时,还能够使旁听者从中学到法律知识,起到警示和宣传教育作用。

二、多媒体示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多媒体示证认识不足。在对用多媒体技术出庭支持公诉方面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演示文件的制作主要还是由技术部门来完成,由于技术人员对案情不是完全了解,有时制作的演示文件不能完全体现公诉人员的意愿,势必对庭审质量有所影响。还有的院搞多媒体示证完全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考核目标。由于认识的偏差造成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这也是此项工作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

2、技术及设备落后。由于基层院经费相对困难,在多媒体示证方面没有更多的投入,导致用于多媒体示证的设备相对落后,扫描仪的扫描速度及质量不高,这也使演示文稿的制作难度大,遇到个别重特大案件时,面对大量的证据材料只能选择放弃。这样一来多媒体示证的作用不能得到最大发挥。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并由技术部门对公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公诉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及出庭示证,并在公诉部门培养技术骨干,改变以往多媒体示证由检察技术人员大包大揽的状况。

2、加强公诉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作,对一些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如视频、图片、声音等的处理则由技术部门来负责。而相对简单的证据材料的扫描制作方面则由公诉人员来完成,通过协作配合利于团结也利于工作的开展。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部门立卷;实物展示;档案宣传;开放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2)06-0171-0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家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008年9月1日起施行)中规定“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第三章档案管理中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第八条)”。

要达到上述规定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与模式已经呈现出很大局限性,不能充分适应当今时代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展示、处理、查询、维护等信息管理习惯和公众接受信息的习惯。纵观目前各大高校档案馆或档案室,在部门立卷、实物展示、档案宣传、开放利用等方面,多媒体管理技术或者难觅踪迹,或者仅起到少部分展示功能,这完全与信息时代不相匹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越来越多地涵盖了更多内容,由原来单一的文字之外,还包含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但是,纵观各大高校档案馆或档案室,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仍然主要停留在对多媒体档案的初步采集上,尚缺乏更深层次的应用。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档案管理利用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是高等院校的迫切任务。

二、研究计划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整个实施过程计划经历三个相互衔接而又交叉进行的阶段:通过调研分析、理论探索,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规划和设计信息化时代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阶段;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检验并不断改进管理模式阶段;项目总结及形成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阶段。具体实施计划如下:1.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总体规划与设计;调研分析我国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梳理、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初步规划和设计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等。2.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实践、评价和完善阶段。主要完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实践;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形成性评价与改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总结性评价与修订。3.确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和项目总结阶段。主要进行总结项目研究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形成有推广价值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部门立卷。在当前的部门立卷工作中,各大高校普遍使用培训班或者说明书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培训方式,效果都不佳。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向导软件开展培训,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向导软件,能快速指导档案员进行文件的立卷,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步骤如下:(1)制作:利用摄像机将各种类别的立卷过程分别拍成多媒体视频。再利用多媒体后期制作软件premiere或edius、aftereffects进行后期处理制作成美观大方,简洁方便的视频软件,若视频内容较多,可借助于office软件中的powpoint进行各视频内容链接,生成.exe文件,实现点播。同时,在制作视频时,可将符合立卷要求的与不符合要求的操作进行对比示范,加深档案员的印象,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归档的质量。(2)使用:利用校园网,将多媒体视频档案向导挂接到校园网上,无需安装其它播放软件,也可使校内人员观看。这样使用起来十分的简单方便。另外,利用多媒体QQ群,在线交流交答疑,可提高档案员归档的效率和质量。2.实物展示。目前,由于实物档案的载体各有不同,形状不一,很多档案馆(室)都没有充裕的空间和足够的装具来陈列,不得不将实物档案放之高阁,导致实物档案的利用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展示各种实物档案及其背景信息。同时,通过网络,利用者可以简易地了解到整个实物档案库存的信息,为利用者提供便利。3.档案宣传。高校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见证[1]。是学校管理与教学的真实历史记录,是丰富的资源库。一般来说,现在各高校档案管理都进入了信息化;也使用了档案管理软件。或此软件是网络版的,不仅仅档案员可查看,其它校内教师或工作人员也可查看。但是查看的内容有限,只可查看常规的内容,不能看全貌。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一些静态的典型事例加工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视频。方便查询者了解相关档案信息。除此之外,也可购置多媒体的电子展厅,按不同主题将历史印记用虚拟的参观功能再现现实。进而扩大了档案宣传,增强了档案的渲染力。4.开放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网络交互功能,提高了馆藏信息的输出力,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体创造了条件。(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检索技术个性化。针对不同类目的标识和索引,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现操作的便捷化。(2)利用QQ在线聊天视频,实现档案员之间强有效的交互功能。档案员之间通过语音或视频,能快速地解决档案管理之间出现的问题。

三、研究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

(一)以石家庄学院档案管理为例,探讨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如何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档案工作管理手段和信息环境,拓宽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功能等问题,因此研究工作在构建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方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二)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和成果推广,不仅仅对石家庄学院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有促进作用,而且对高校档案管理领域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深度和层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推广价值,并促进高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四、研究遇到的问题及尚需深入研究之处

(一)人员的配备。因档案员的工作较繁琐,人员太少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不高,影响正常的运转。(二)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要经常实施、维护、内容更新,若档案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档案管理的运作也会陷入尴尬的局面。(三)经费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类音频、视频、向导软件等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若经费不到位,也会影响档案管理的使用效果,降低档案管理的使用档次。

参考文献:

[1]吕杏.信息化时代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改革与创新.文史博览(理论),2010(3):55-56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6

关键字:非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双通道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出现,教材内容无论是更新频率还是更新幅度变化都很大。目前各高等学校根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范畴,以及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来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这为学生跟踪和学习多媒体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教师讲授多媒体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突出学科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又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

2.课程设置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学时所限,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各高校可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制订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所以各高校应结合各专业知识体系和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采用分类别分层次教学,可把专业具体分为电子信息、科学计算、信息管理类、辅助设计、基本应用五类。

3.传统教学方法弊端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内容多、课时少。它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基本理论,而且要求教师传授大量具体的应用和操作技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教师主要采用单方面讲授为主要方法,大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可以讲解更多的知识信息量,但是由于操作速度过快,停留时间短,学生无法做好笔记。其次,过大的信息量不利于学生接受和思考,易导致学生疲倦。再次,教师面面俱全,学生以逸待劳,甚至连上机操作的素材都为学生准备得很充分,这使得学生生搬硬套,没有调动学生主动性、求知欲。最后,教师讲解实例制作过程没有系统性,学生不能灵活地举一反三。

4.双通道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的知识深度要求不高,而对知识面要求广,对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我校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变被动教学为创新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1研究性学习方法[2]

理论方面,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在高校的开展往往取决于具体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上,教师应提高自身学科知识,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应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

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研究性学习制定了相关的建议或标准,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基础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多媒体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制订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时,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后续课程的需要,既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与学方面,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各高校应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践体验阶段各高校需要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课程的知识传授相结合,将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系统的讲解,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理论和技能的保障。

4.2案例驱动实践法[3][4]

案例驱动实践法主要用在实践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是指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案例驱动实践法,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领会多媒体在多媒体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制作出需要的多媒体素材。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制作工具,使学生掌握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基本多媒体元素的制作和处理方法。在具体制作工具的选择上,教师应以传统、经典和技术相对成熟的工具软件为主;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教师既要注重某个素材制作软件的介绍,又要注重实用素材制作软件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素材制作的方法,熟练地进行素材制作。例如:教师在photoshop的介绍中可以加入对文字素材和平面动画制作的介绍,在pRieme的介绍中可以加入对音频处理的介绍等,这是进行多媒体系统开发所必需的。

5.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蓬勃发展迫使各高校对传统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重新定位、明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对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秀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2]王小根,陈刚.“多媒体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4):93-94.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7

随着产业经济的升级,新媒体广告顺势成为我国未来广告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从新媒体角度切入,阐述新媒体对广告产业链所带来的改变,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三方面为我国高校广告人才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新媒体广告;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在高新科技不断催生的今天,新媒体作为广告投放的新兴平台层出不穷,备受关注。早在2010年,互联网广告事业就已经发展得势如破竹,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互联网广告收入便已超越报刊,2013年市场收入达1100亿元,几乎与电视广告收入持平,而在未来,其收入必将超越电视。以如此之势发展下去,各企业的广告主也必然将目光投放到新媒体这块可以得到丰厚回报的舞台。那么首先我们就新媒体对广告产业链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一、新媒体对广告产业的冲击

(一)广告投放平台转变

广告行业是一个紧紧依附于媒体的行业。在过去广告活动一直围绕传统媒体展开,广告投放平台习惯性地首选传统媒体。然而目前新媒体广告的地位扶摇直上,日益显著,其投放成本较传统媒体低廉并且在功能上可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用户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可以说,新媒体为广告提供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平台,广告主近年来纷纷把投放平台转向多元化的新媒体。

(二)广告专业技术演变

广告技术演变主要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广告实现的最大价值就是要让目标受众看到广告并有所行动。在此方面,精准营销广告可谓独居一方,它是广告技术不断深化的产物。新媒体环境下,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都是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的,其最大的优点是能从林林总总的用户中锁定广告针对的目标,然后做到定向的信息传达,未来广告专业技术也是朝此方向不断完善与升级。因此,掌握广告专业技术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三)广告公司经营方式

改变在传播环境较为单纯的传统广告时代,广告公司的经营重点主要是与全国性或地方性有影响力的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主纷纷自建网站或是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与受众进行直接交流,广告公司业务每况愈下。众多广告公司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将业务延伸至数字媒介、网络媒介领域。也就是说如今广告公司以新媒体为主要业务平台。

(四)广告创意理念

突破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创意多与技术结合应用。譬如瑞典一家广告公司在地铁站为某品牌护发素所做的互动性广告。每当列车一经过,屏幕上女模特的头发就会随风飘起。这种极具新媒体创意概念的广告会紧紧抓住路人的眼球,增强广告效果。再譬如宜家借助其新推出的一款app应用软件所做的广告。消费者可以将自家客厅置于手机内,通过扫描宜家目录的方式将看中的家具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摆放,更方便地进行家居的选择与配置。以上两个均属广告创意与新技术结合的成功案例。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广告作为时代之子,其创意要想得到突破必须要与技术接轨。这也是未来广告创意的发展方向。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人才需求

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并创造了新的传播方式,那么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广告行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一)具备新媒体理论背景

知识如今新媒体已经晋级成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平台之一,随之懂新媒体的人才便成为广告界大受追捧的对象,但实际中,这一块的人才却十分稀缺。在之前我们对论过新媒体广告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互动性、精准性、多样性等,它与传统广告有很大差别。如今再用传统广告的思维运作广告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广告人才具备互联网的思维、懂用户体验、懂互动交流、懂大数据,这些都属于新媒体理论知识的范畴。另外,新环境对用户行为、用户心理上的一些改变更是需要广告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与研究。而现实中真正懂新媒体、具备一定新媒体理论素质的广告人才却十分罕见,这正是我国广告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熟悉新媒体技术操作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技术是支持新媒体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撑体系,所以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人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当然对广告专业的学生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一样要求其达到很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但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软件操作、新型网络应用技术如数据挖掘分析等要有一定程度上了解与熟悉。未来广告人才要把新媒体技术很好地融入广告活动中,使得广告与新媒体之间实现完美的结合,顺应广告行业的发展方向。倘若人才掌握技能仍旧停留在传统媒体广告运作的理论知识层面,而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显然这样的人才已与时下广告行业人才所需不符,逐渐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具备新媒体技术操作能力才是未来我国广告行业人才的必备条件。

(三)具有复合型创新能力

创新一直都是广告行业的一个标签,特别是在新媒体语境下,广告公司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是多方面的。因为新媒体属于新时代的一个新生产物,我们对它的了解许多还都处于未知状态,此领域缺少前车之鉴,所以就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人具有创新能力去开发、去创造。而新媒体给广告提供的资源很多,可开发利用的价值很大,其创新方面不仅局限于传统广告的内容创新、设计创新等方面,技术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如一些户外的互动创意广告大大突破了传统的广告活动模式,这正是新媒体广告的发展方向,而创新也要紧跟这种趋势所向。因此,拥有复合型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绝大多数广告公司所青睐的对象。

三、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方案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量缺乏广告人才,为弥补此缺口,国内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创办广告专业。截至目前,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早已不计其数。然而对于业界而言,广告专业毕业生的实力似乎总是达不到既定的要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广告人才教育可谓迎来一次机遇与挑战。应对新媒体环境的突变,制订合理的新媒体广告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广告人才的摇篮,应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将新媒体广告人才列入重点培养方向,要求学生在传统广告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广告活动,并同时具备一定的新媒体运营和管理能力,成为符合业界需求的创新型新媒体广告人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广告被誉为时代之子,新媒体环境的改变,传统传播方式的突破,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行业核心要素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等种种迹象显示,一个具备与时俱进创新精神,懂得新媒体知识、技术的人才将是未来广告行业的主力军。

(二)增设新媒体相关课程

1.打通专业界限,设数字媒体通识课。新媒体是科学技术催生下的产物,对于教学而言,新媒体的知识是与计算机、数字工程等理工类学科相挂钩的,因此传统的大学科意识不应过多。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并未将与新媒体相关的一些数字类基础课程列入大类通识课中。因此建议可以将数字媒体课程加入通识基础课程中,打破文理学科的界限,实现文理学科的兼容,培养学生具备更扎实、全面的理论与技能。

2.专业主干课程,融入新媒体广告课。目前,广告人才需求向新媒体方向倾斜,学校方面应紧跟业界步伐,加大新媒体相关课程的融入。各高校依实际情况可增加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广告实务、网络营销、网络传播技术等。另外,在传统的策划、文案等课上尽可能加入新媒体广告案例,使学生多了解、接触新媒体广告。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可将新媒体课程前置,在广告学概论课结束后便开设新媒体相关课程,使其与传统媒体课程同步进行,尽早注入学生新媒体的思想。

(三)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1.成立广告社团,举办新媒体讲座。在我国高校成立广告协会社团,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聘请业界知名人士特别是新媒体广告领域人士与学生分享最新行业动态,带来全新的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市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弥补高校广告教育总是跟不上业界步伐的现状,提供学生全新的新媒体广告视角,让学生在校期间便与业界接触。

2.暑期调查实践,培养市场洞察力。新媒体时代要求广告人在具备基本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外,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紧抓当下热点。广告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暑假开展调查实践活动。成立专题调查小组,针对新媒体领域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实践报告,深入、全面地了解新媒体广告。

3.建立校企合作,增强社会适应力。学校可以选择与新媒体广告公司合作,定期送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最好是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以便为实习期提供更广阔、稳定的平台。还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成立相关工作室,通过学校向企业申请一些交换项目交由学生负责,或是引入企业新媒体广告的成功案例,学生模拟场景以提案的形式完成,成立评定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核。广告学毕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避免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使学生走到实践中去,适应新媒体广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所需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岳红记,张仙丽.我国广告人才的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2010(8).

[2]陈红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5).

[3]崔保国,何丹嵋.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2014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报业,2014(5).

[4]王昕,丁俊杰.“变”与“不变”中的广告业发展趋势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4(6).

[5]刘沐.新媒体广告形态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0(19).

[6]崔银河,崔燕,孟晓艳,等.广告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报告[J].中国广告,2008(6).

[7]舒咏平.新媒体广告趋势下的广告教育革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8).

[8]陈培爱.对于中国缺乏广告人才的评说[J].广告大观,2007(4).

[9]丁俊杰.我国广告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2(8).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8

关键词:全媒体;“档案”栏目;档案宣传;新思路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兴起,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行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进入新世纪十多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其内涵。所谓“全媒体”,是指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形态,该传播形态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一个平台(如网站平台或3G移动终端内容平台)向受众集中展示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内容,如文、图、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并能实现实时多向互动,满足各种传输渠道与载体的传播。[1]“全媒体”的“全”,不仅“全”在其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网络等各类传播工具,以及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深度融合,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BtV及时推出了“档案”栏目,成功走出了提升档案宣传能力的“全媒体”新路径。“档案”栏目通过对众多档案资料的深度挖掘整理,采取案件和事件深度回放的形式,结合百姓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旨在告诉观众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和传奇背后的真实故事。“档案”栏目采用全媒体的宣传手法,综合运用幻灯机、16毫米放映机、录音播放机等多种器械,将众多档案信息以文、图、视频、音频、历史器物等多种方式加以展现,并在栏目中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其全媒体的传播形式及内含的悬念与疑问成为整个节目最大的卖点。

BtV“档案”栏目自2009年开播以来,收视率持续上升,居同类栏目前列,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股关注档案、揭秘事件真相的狂热之风,为“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工作树立了典范。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必将使档案宣传工作受益无穷。

1利用多种媒体互组,实现档案立体化宣传

BtV“档案”栏目不仅将档案宣讲拉进演播室,更重要的是其实现了与其他传媒形式的互组融合,走出了“全媒体”传播之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观看跌宕起伏的栏目直播,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实现实时留言互动,还可以事后阅读相关报纸、杂志,登录网站观看重播,以及收听相应的广播,等等。栏目的演播也是别出心裁,主持人石凉不是像历史讲述类节目主持人那样正襟危坐,静静地讲述,而是在1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内走来走去、边走边讲。不仅如此,查文献、翻档案、放录音、操纵老旧放映机等“活儿”也全包了。

笔者认为,BtV“档案”栏目这一全新有效的传播形式可以为档案宣传工作所借鉴,走出档案宣传工作的“全媒体”立体化宣传之路。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档案内容愈来愈丰富,档案种类亦愈来愈繁杂。“按照记录信息方式的不同,可将档案分为文字档案、图示档案、声像档案、数字档案等不同形式。”[2]在档案宣传工作中,要注意对这些不同形式的档案信息加以立体化利用,使受众对所宣传的档案信息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多种媒体形式的互组。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灵活化宣传。要注意针对不同的用户需要选择最佳的宣传形式。例如,针对盲人用户群体应采用广播宣传为主,针对广大青少年网民应主要采取网络宣传形式。“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工作应当提供超细分的灵活化、综合化宣传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宣传效果。

2紧密结合当下时事,充分利用“余光策略”

“余光策略”指通过举办借助社会公共事件影响力的活动,进而达到借其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联性吸引公众眼角的余光,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3]BtV“档案”栏目虽然并未将“余光策略”付诸实践,但其每档栏目都与当下时事紧密结合的举措却与“余光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BtV“档案”栏目将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其节目选题的目光指向,更融合了国外最新传奇探索节目和国内栏目形式,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新、奇、特”角度探索世界,找寻那曾经的真实所在和鲜为人知的事实真相。[4]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这一宗旨得到了很好的践行。例如,针对“‘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一社会热点,“档案”栏目及时推出了“‘辛亥革命’之风起云涌”、“‘辛亥革命’之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直至“孙中山最后的岁月揭秘”等8档“辛亥革命”系列节目,均引起了观众的重大反响;再比如,针对“卡扎菲下台”这一国际热点问题,该栏目及时推出了一档“沙漠狂人卡扎菲落幕”的节目,结合卡扎菲的一些私人档案,解密了卡扎菲这一传奇人物不同寻常的一生。可见,及时结合时事热点是“档案”栏目取得如此成功的一大宝贵经验。

“全媒体”时代,人们对社会热点信息更加敏感,档案宣传工作大可利用BtV“档案”栏目的这一成功经验,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并充分利用“余光策略”,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开动脑筋积极寻找可以借之宣传档案的有利契机。例如,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市档案局(馆)借助这一社会热点,举办了一系列有关历届“世博”档案实物、图片、图标等的陈列与展览,进行相应的宣讲教育活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成效。此外,档案工作者还应当注意加强对宣传效果的强化。档案宣传借助社会热点就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倘若再能对效果加以强化,那更是“锦上添花”。档案工作者应当进一步采取“全媒体”的宣传方法对之前的宣传活动加以报道宣传,增加档案宣传活动在社会公众面前的曝光率,从而取得更佳的宣传效果。

3灵活借用“视链技术”,推动档案宣传新发展

“视链”功能是由奇艺网最近首先推出的,据奇艺网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视链”功能,是通过对影视剧中人物的注释,并链接至有关的信息介绍页面,为用户提供更立体化的观看体验。“视链技术”不应仅局限于对人物的注视及链接,各种商品、信息、广告等的注释及链接都应当算作这一技术。笔者认为,“视链技术”就相当于附带超链接的植入性广告,其宣传作用十分显著。可以想象,当我们正饶有兴趣地看着视频或网页上某一产品时,其相关的信息或链接应时而现,我们很容易情不自禁地点击进入,就在这不经意间,其宣传意图就很好地奏效了。

档案工作者应当灵活借鉴“视链技术”,并灵活加以运用,以推动档案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全媒体”时代,网民数量急剧增加。2010年3月,根据CR-nielsen网络流量测评系统CR-netratings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中国互联网访问者的网站总访问次数累计超过3970亿次,总停留时间则超过3476亿小时。如果按中国网民3.84亿的数量核算(CnniC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在2009年花在top1000网站上的时间为人均124小时。[5]档案工作者如能灵活运用“视链技术”,在广大网民上网时,有效地植入几次档案宣传广告再附带上其链接,相信其宣传效果定能彰显。全媒体时代,档案部门应当更加注重及时建立档案网站、档案信息与其他媒体信息的超链接,在受众上网遇到某些信息不明确或不了解时,可以及时调出相关档案信息为其解惑,相信定能增强大家的档案意识。

4挖掘档案宣传潜力,保障档案内容高质量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手段更加复杂,容易造成宣传内容的有形无实,因此,切实保障宣传信息高质量与多形式并举就显得尤为重要。BtV“档案”栏目不仅重视采用“全媒体式”的传播手法,更加注重保障其宣传内容的高质量。其通过对众多档案资料的综合整理、有机重组,将相关人物、相关事件有机串联,形成一个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并在其中加入大量疑问与悬念,深度挖掘出了档案的宣传报道潜力,对广大观众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宣传效果十分显著。

“全媒体”时代的档案宣传工作在注重宣传形式的同时,更应当重视档案宣传的内容,做到宣传内容的“真”、“独”、“全”、“新”。档案内容所反映的信息与历史真实并不一定完全相符,档案工作者在进行档案宣传时,要注重对档案内容的鉴辨,不可盲目宣传,更不可夸张造假,此即宣传内容的“真”。档案工作者还应当注意运用独特的视角,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敢于寻找不同事件、人物之间的联系,注重挖掘档案资料深藏的隐秘信息,从而获得独家的宣传内容,此即宣传内容的“独”。在采取独特视角审视档案资料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视角的全面。不可为求内容的独特而断章取义,以偏赅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注意对档案资料宏观整体把握,从而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此即档案宣传内容的“全”。待宣传内容确定后,可对内容的结构等进行新的排版,例如,可采取“倒叙”、“插叙”等新颖的宣传结构,以达到增强吸引力的效果,此即宣传内容的“新”。做到了宣传内容的“真”、“独”、“全”、“新”,也就做到了档案宣传内容的高质量。新颖高质量的档案宣传内容,配合“全媒体化”的档案宣传途径,以及紧密结合时事热点的档案宣传背景,必将形成良好的档案宣传效果。

随着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BtV“档案”栏目则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宣传技术的革新,挖掘档案宣传的舆论潜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结其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新公式(即宣传新思路):“‘真’、‘独’、‘全’、‘新’的档案宣传内容+‘全媒体化’的档案宣传途径(包括视链技术的应用)+以社会热点时事为依托的档案宣传背景=良好的档案宣传效果。”

注:本文为山东大学重点教改项目“档案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捷.提升报业传播能力的全媒体路径[J].传媒,2011(12):54~57.

[2]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9~21.

[3]王婷婷.略谈“余光策略”在档案宣传工作中的应用[J].档案与建设,2011(05):7~9.

[4]北京电视台官方网[eB/oL].[2011-12-31].space.省略/article/aRti1262095256967326.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9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术 艺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自2004年浙江大学首先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近几年,我国近五十多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竭力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效果。

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高校对数字媒体类专业一窝蜂得建设,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众所周知,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抛开学生本身的因素,需要高校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国内各高校的定位和师资、硬件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校其实在师资、实验室等专业办学软硬件方面还不成熟,出现了有的高校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了,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堆积,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或者有的高校部分艺术类的课程或技术类的课程缺少师资,临时借用别的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或者临时引进急需上课的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已有办学资源,探索一条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每个院校在新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考虑的问题。

一、专业办学背景

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当时国内高校尚没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还不能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调研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院校的相关、相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日前社会热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决定以培养游戏开发为切入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数字媒体产业的需要: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游戏作为动漫产业的一个分支,根据不同的平台可以为单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据艾瑞网调查,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30.4亿元,约占全球为网络游戏收入的27.1%,比07年高出5.9%。从全球网游的发展趋势看,预计到2012年,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将接近50%。据赛迪公布的报告,2007年底,国内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用户数量达到1亿,市场普及率将达到20%。中国新媒体产业在2008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市场规模达到634.3亿元,较2007年增长37.0%。可以看出,游戏成为数字媒体领域中一个新的增长点,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办学资源特色给专业建设提供保证。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院校,学院设有新闻、编导、影视文学、摄影、录音、动画、节日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跟数字媒体紧密相关的专业,同时拥有一批高技术的设备及实验室。

游戏的开发流程基本是游戏策划、架构、脚本编程,到游戏角色、道具、场景设计、渲染,再到游戏动画、灯光、音效,最后是游戏程序开发,这是一个循环、反复优化的过程。

那么,从游戏开发的整个流程看,除了游戏开发的最后环节――游戏程序开发,其他环节都可以有相关的专业资源进行支撑,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位恰恰就在游戏程序开发上。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正是抓住这个契机,以培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开发人员为主线,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办学特色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指导原则

综合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借鉴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相似、相近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结合学院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师资、实验室资源,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数字媒体相关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能在网络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影视娱乐、影视动画制作、新闻传媒、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开发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的制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的传媒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各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_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学院本科专业原则上实行“1+2.5+0.5”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按照招生类别实施大类教学,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等;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开设专业平台课程、各模块课程并完成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个学期不同专业学生混编组成各毕业实习小分队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游戏开发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充分体现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在确定人才培养日标之后,采用倒推法,设置所需要的课程,采用课程链、课程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建设,就本课程群课程的设置、知识点、学分安排、相互之问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加强课程问的衔接与协调,获得整体优化。

同绕着游戏开发流程,兼顾数字媒体的其他方面,推导出人才培养的所需课程,这是一个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美术、动画的综合性课程,总体分为数学基础类课程、美术基础类课程、动画基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以及专业拓展类课程等课程群。各个课程群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群问的课程相对独立,形成了课程的相互依托。

1 必修课的设置

数学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美术基础类课程包括美术基础、二维构成、数字图像处理、Flash交互设计等。动画基础类课程包括传统动画、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JaVa游戏编程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

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与编程等。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包括游戏概论、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脚本语言、游戏引擎原理、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游戏实战开发等。

这些课程将按照学院总体方针,被分散到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及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过程中。

2 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应地,在课程实践上设置了JaVa游戏开发、J2me手机游戏开发、FLaSH游戏开发、三维游戏场景角色设计、游戏综合创作等围绕游戏开发的综合性实践。

另外,坚持实验室开发原则,开设学生创作室和教师创作室,鼓励学生成立创作小组,或者参与教师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

学院还同校外公司鉴定实践实习基地,有计划的输送学生到公司实习,另一方面,引入公司项目,聘请公司人员到学校讲学,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3 拓展课程的设置

在第六、七学期安排了专业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在某一个方向有更高的造诣c相关的拓展方向包括Java拓展类,有动态网页设计与编程、JaVa高级编程、J2ee框架技术课程;媒体设计拓展类,有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卡通动画、手机动漫设计、Flash游戏开发课程;游戏开发拓展类,有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关卡设计、高级C++编程、高级渲染课程。

另外,为配合学生知识的拓展,在课程体系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开设游戏策划与创意、游戏剧本创作、游戏心理学、游戏产业调研、人机交互优化界面、互动媒体开发技术、游戏品牌经营的讲座,即有目的、有选择的丰富学生的数字媒体知识,同时可以节约学习时间。

4 课程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不论是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课程,都要跟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授目前流行的移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内容,同专业中的手机游戏开发领域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形处理等原先纯计算机算法类的课程,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目的是与后面的游戏引擎想结合,在内容的取舍上侧重openGL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图像处理的应用手段上。同样,由于专业招生的对象是理工科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因此美术基础、二维构成等美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后续游戏开发的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后续游戏项目上的实例,在计算机上进行应用教学。灌输素描、色彩、构成的知识,起到快速培养学生专业艺术修养的目的。

新媒体技术方案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33-02

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进入信息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现如今社会各个领域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转向信息化建设,档案的信息化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建设为基准,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管理,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关的服务。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主要应用在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档案信息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实时信息联系的交互性计算机系统,再通过人为干预让计算机能够在处理档案信息的时候更加具有人性化特点。

1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1.1是档案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我们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档案在载体、方式以及管理技术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也在迅速膨胀中,现阶段的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的效率已经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领域的发展,对人们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档案数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已经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很多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都非常低,这些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而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档案的信息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开发、信息利用等能力。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也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档案管理信息的真正价值,有效促进了我国档案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技术和方法上的转变。因此,在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就成为了我国档案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1.2n案信息的存储方式更加多元化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档案信息存储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机会。档案信息一般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而相对传统的存储方式只能被限制在纸张上,根本没有办法直观地去描述档案中的内容,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也让档案的存储方式以及存储容量有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还能够进一步扩大档案资源的存储空间,而且档案资源的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1.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简化了工作的流程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有效简化了工作的流程,而且还提高了档案信息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简化档案管理中的相关流程,提高工作的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档案中的文件进行扫描和分类,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缩短工作的时间,降低工作人员的整体压力,实现了简化档案管理程序步骤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和归档还能够有效保证档案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广大用户还能够直接下载档案中的资料,方便了档案工作人员跨部门提取档案信息,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整体效率。

1.4方便了档案信息的检索

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智能化分类,并对其进行智能检索,实现用户的简单、快捷操作,有效保证了用户可以快速地获取档案资料信息。

2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建立档案信息库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可以建立档案信息库,这一信息库的建立主要是将档案管理中的准备系统、数字化系统、存储系统等集于一身的完整的档案信息处理系统。并将档案的加工制作进行有效的连接,进而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工作流程,这对于控制信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2.2检索程序编制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可以实现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首先,我们将档案中的资料目录录入到计算机当中,随后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检索体系,然后再创建档案著录标引,进而实现电子检索,而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的目的就是将数字化的档案资源进行归类整理,这样也有利于发挥计算机的检索功能。

3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档案信息保护系统不完善

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对档案进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但是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大量的用户档案都出现了泄露的现象,还有的用户信息被公然放到网络上进行买卖,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对广大用户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会影响到用户自身,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信息犯罪,进而导致企业、个人、国家的财产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失,再加上我们制定的档案系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样一来也会导致一些组织和个人利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获取档案信息,在档案管理出现上述信息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档案管理部门就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创建一个动态的、实时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对这一保障体系进行技术以及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保护能力,进一步保护档案的资源安全,从而确保人民的财产安全不受影响。

3.2规范档案管理的相关原则

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规范和档案管理原则,必要时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并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晚一些,因此各个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在原则上并没有实现统一,这也就导致我们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以及档案维护上存在很多的不便之处,基于此,我们的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地完善档案的规范性,让档案在保管、传递、检索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标准、规范。

3.3进一步保护档案的知识产权安全

档案的知识产权就像信息数字化一样,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很多都是依附于外物而存在的,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检索便捷,极易造成网络侵权,不管是小说还是摄影设计方面的知识产权只要在网上出现就一定会有侵权的行为。档案信息只不过是证明知识产权所有者的直观证据。

4结语

在面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控制住这一现象,国家还要根据这一情况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对网上的知识产权进行实时保护。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地宣传档案资源中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知识,让人们都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更好地促进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寿春艳.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9):152-153.

[2]侯明昌.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J].档案学通讯,2004(2):16-20.

[3]姜澎.浅谈多媒体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91-92.

[4]杨丽华.浅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6(5):41.

[5]崔秀娟.疾控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19):29.

[6]李婷.浅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213.

[7]何炼红.浅谈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3(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