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4:24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文化消费北京市演出市场演出市场发展趋势

演出市场消费的提出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始萌芽,文化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其实质是对社会的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的消耗。同时这种消费过程又是精神财富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文化消费包括专门的理论、精神和文化产品的消费以及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同时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和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其内容十分广泛。

发展文化消费与国家扩大内需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开发新的消费热点,这一点正是演出市场消费所具备的。随着百姓文化娱乐支出的不断提高,个人时间中文化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百姓追求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呼声更高,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是各个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音乐文化演出对城市的宣传营销必然有很大作用。

(二)演出市场消费在文化消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演出市场消费是指演出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按照演出内容分类,演出市场消费可以分为音乐类、歌舞类、话剧类、京剧类、杂技类、儿童剧、地方戏及曲艺、综艺类与其他。演出市场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在文化消费中占有重要比重,近年来更有上升趋势。

演出市场作为文化市场中的一个部分,具有文化市场的一些基本属性,所经营的都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产品;同时,演出市场,尤其是音乐演出市场,也具有一些独一无二的属性和特点。近些年来,演出市场发展迅猛,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也造就了不同的欣赏群体,这些欣赏群体的出现,对演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以演出业为发端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和发展的机遇,带动了演出市场的活跃与繁荣。

演出市场消费发展现状

本文以北京为例展示演出市场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城市文明资源构成了北京文化产业的基础。

(一)演出场次增加

2011年全市94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21075场,比2010年全市8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19095场增长10.37%。

从演出团体来看,国内艺术团体(含外省市)演出19253场,占总演出场次的91%,比去年同期(18443场)增长4.4%。外国艺术团体在京演出1474场,占全年总场次的7%,比去年同期(523场)增长181%。港、台艺术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348场,占全年总场次的1.65%,比去年同期(129场)增加62.9%。

从艺术门类来看:2011年北京市演出市场,音乐演出场次1557场,占总场次比7.38%,比去年同期上长95%,歌舞演出场次1144场,占总场次比5.4%,话剧演出场次3093场,占总场次比14.6%,京剧演出场次1278场,占总场次比6%,杂技演出场次3059场,占总场次比14.5%,比去年同期上长15.4%,儿童剧演出场次2190场,占总场次比10.4%,比去年同期上长68%,地方戏及曲艺演出场次3827场,占总场次比18.1%,综艺类与其他演出场次4927场,占总场次比23%,比去年同期上长6.6%。

(二)观众范围广泛

2011年全市94家营业性演出场所观众总人数达102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音乐类观众238.5万人;舞蹈类观众99.4万人;京剧类观众39.2万人;话剧类观众101.9万人;地方戏类观众32.3万人;杂技类观众167万人;曲艺类观众34.7万人;儿童剧类观众87.7万人;综艺类观众74.9万人;其它类型演出及各种小剧场演出观众150万人。观众构成:学生占15%、高收入人群占60%、业内人士占20%、其它占5%;从观众特点看:文化素质高,人均文化教育程度可以达到大专以上;经济基础好,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人群占总人群的60%以上。

(三)营业收入增长

2011年北京全市94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计演出总收入达14.05亿元,比2010年(10.9亿元),增长28.9%。其中,国家大剧院等15个综合性多功能演出场所的演出收入为5.4亿元,占全年演出总收入的38.4%,比去年同期增长1.1亿元;首都体育馆等9个大型场馆演出收入6.43亿元,占全年演出收入的45.6%,比去年增加2.6亿元;梅兰芳大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17个以戏剧、音乐、儿童剧为主的专业演出剧场演出收入7018万元,占全年总收入的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以旅游观众为主,节目相对固定的18家旅游演出场所演出收入12983万元,占全年总收入的9.27%,比去年增加2171万元;其他剧场及各类小剧场35个,演出收入2287万元,占全年演出收入的1.63%。

当前演出市场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市场开发不足。演出市场推出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明显跟不上当下文化消费发展的步伐,更不要说具有自身特色的营销模式。演出市场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演出产品不再是像以往那样是高高在上的、一般人享受不到的东西,而是要降低自我身份,注意市场开发。当然,这种营销的策略不仅仅只是依靠广告、电视等,还要多多地依赖新媒体的宣传,新的消费群体的开发等。

2.亲历性演出市场消费不足。消费主体通常和消费课题是分离的,两者互动式的经历、参与非常缺乏。这样会降低演出市场消费对消费主体欲望的刺激。基本上,亲历性的文化消费类型中除旅游外大多处在匮乏的阶段。

3.戏曲院团相对弱势。近几年,除京剧出现了新一波的消费热潮外,传统艺术演出市场被现代文化消费方式严重挤压,观众流失、人才断层的问题还是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戏曲院团的市场开发能力却每况愈下。一些戏曲院团自身活力不足,产品策划、包装、宣传、营销能力普遍较差,缺乏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经营理念的管理经营人才,制约了戏曲院团的发展。

4.票价虚高、过度炒作。现在大型剧目和传统艺术类演出,票价动辄以百元为单位,将老百姓拒之门外,遏制了潜在观众群的扩大。一般剧目为了赢得票房过度炒作,以至于很多媒体的演出评论不具公信力,严重阻碍了演出市场艺术水平的提高。往往叫好不叫座,市民主动掏钱去看演出远未形成气候。高昂票价成为老百姓走进演出场所进行消费的重要阻碍。

5.文化传承性不足。与市场衔接好的演出作品过于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而缺少有历史感的作品。在演出中不能真实地展现这个时代人们的向往、寄托,发掘生活的深刻内蕴;不能以当代意识和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去辨析生活、阐释生活之真谛。

(二)对策建议

1.开拓演出市场。目前我国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电视、报纸、旅游、电影、动漫等传统项目,演出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培育观众对高雅音乐演出的消费需求,培养受众欣赏演出习惯,使演出潜在观众转化为现实观众是十分必要的。演出团体应该更好的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进行音乐、影片的拍摄宣传业务,以此宣传推销院团。同时,还应走基层、访农村,投入较多精力开拓农村、城郊演出市场;进学校、入社区,提高消费者欣赏能力,在获得较大欢迎的基础上,可以由剧场走向社会大舞台,还能进行慈善性演出。

2.发挥媒体在演出市场消费中的引导作用。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仅深深依赖以大众传媒为手段的大众文化产品的服务,而且常常从众于大众文化提供的消费时尚、消费导向。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正确报导对于演出市场消费有很大导向作用,正确发挥媒体作用会促进制作方更好的提高演出市场水平进而真正惠及消费者。

3.加强法律、制度的保护力度。把演出市场作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加大对演出制作群体、演出行为的制度、法律保护。尽管演出市场存在商业性、盈利性的特点,但考虑到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的特殊性,其承载更多的是艺术的流传与发扬,如果不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环境,艺术自身是无法立足甚至难以为继的。因此,给予演出团体一定的政策保护对大量院团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加大对演出的补贴力度。电影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电影市场的政策扶持。电影市场的发展不光带动影视业的前进步伐,更促进了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整个经济生态系统发展。演出市场应借鉴电影市场的发展经验,将机制创新与政策扶持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文化演出市场发展,对剧院建设和运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建立公益性演出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继续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加大对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政策宣传性演出、重大节庆演出、对外文化交流、送戏下乡和拥军慰问等公益性演出的补贴力度,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5.培育一批演出品牌。积极打造属于城市的文化名片,形成品牌效应。比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杨丽萍的“云南印象”等,成为演出市场消费中成功的典范。成功演出品牌的形成有利于扩大演出市场消费的市场份额,使演出市场消费逐渐形成传承性。因此,在演出品牌的培育上,要加强创新意识,使得演出真正具有地域特色。

演出市场消费发展趋势展望

艺术门类广泛化。目前可欣赏的艺术门类越来越广泛。观众在欣赏世界一流艺术佳作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个性鲜明的民谣、摇滚、说唱、滑稽喜剧等另类的演出。可以说如今的演出市场,不是哪个艺术门类主打天下,而是呈百花齐放的趋势,演出市场消费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新局面。

消费主体层次化。不同的消费主体群会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选择适宜的文化消费。一般而言,青年人主要选择演唱会以及梦幻剧等艺术表演形式,而老年人则比较喜欢戏曲、曲艺类的表演。儿童更多地会在家长的陪伴下看马戏表演以及杂技等。演出剧目单一会使消费主体无从选择,而演出市场提供的消费产品增多的时候,消费主体就会出现清晰的层次分化。

市场定位高雅化。随着人民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高雅艺术得到更多推崇,高雅艺术更多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为更多的人们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创造了机会。未来演出市场的定位是雅俗共存,以通俗文化为基础,以高雅艺术为补充,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政策导向明显化。随着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政府的政策会更多影响着演出市场消费的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扩大文化消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演出市场规模、产值日益增长,演出产品日益丰富。未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将会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对演出市场的管理和规制。

参考文献:

1.赵东坡.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9(10)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消费观赏体育

“观赏型”体育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观赏型”体育需求与供给,对我国“观赏型”体育市场健康、稳步、协调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传统的物质供给模式已不再牵拉民众消费的兴奋神经时,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就为启动“观赏型”体育市场这一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创造和表演的空间。“观赏型”体育市场这一创新的体育平台,不仅仅满足人们对物质性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创造和满足了人们精神和价值观念上的消费需求。

一、“观赏型”体育正在我国崛起

“观赏型”体育消费一般就是指人们购买各种入场券、门票观赏体育比赛表演等的一种消费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必定会大大增大。当今世界,体育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在全球范围内以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因此,大力发展观赏型体育,也是促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措施。利用体育明星提高整体竞技运动的技巧和难度、掠险度、刺激感和可观赏性已成为“观赏型”体育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体育商业化的大潮中,把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表演和比赛作为现阶段“观赏性”体育的突破口。在未来的体育竞技发展中,体育竞技比赛的可观赏性、娱乐性都将大大增加。

二、体育娱乐化已成趋势

“观赏型”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在北京奥运后的今天它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未来10年,中国体育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将在整体上由成熟阶段向高额消费阶段转变,这为体育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当然也为“观赏型”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体育正在走进娱乐圈

当今,竞技场上的体育比赛已近乎一种娱乐。观赏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崛起的体育文化,有着和音乐、舞蹈、影视一样的娱乐效果。在我国,体育和娱乐本属同宗,不过是演出的舞台不同而已。刘翔在田径场上是跨栏飞人,但在荧屏上和生活中,他又何尝不是一个供大家娱乐的明星?既是明星,人们就不仅看到他在田径场上飞奔的身影,也看到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另一种风采。民众必定会对影视、音乐和广告中的刘翔感兴趣,因为民众希望看到一个世俗化、娱乐化的刘翔,一个可以在生活中无限接近的刘翔。当人们不再把奥运冠军看做是民族英雄的时候,必然转而以娱乐的方式消费明星,以期在这些体育明星身上实现一中平民的欢乐,这和消费一个影视明星并无二致。

2.体育明星价值凸现

在欧美的体育里,娱乐性、商业性是基本要素,体育产业的发展娱乐是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任何一种运动项目的发展都是依存于一种运动文化而诞生的。既然是文化就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就需要审美,大家在寓教于乐的审美过程中,实现了对一个项目的推崇与发展。所以现在欧美一些优秀的运动项目,都有其忠实的观众。体育生与具来就有娱乐的属性,那么在娱乐当中,明星的这种作用就不容忽视。体育产业里面,明星的其作用更不容忽视。但是如何挖掘体育明星可供开发的商业价值?是不是奥运会冠军或者冠军才有价值?明星的价值如何体现?提升其商业价值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观赏型”既然是娱乐,既然有明星,既然是商业,就要使“产品”让目标观众认可。

3.竞技体育娱乐化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新课题

“观赏型”体育的适时发展,为我国体育发展提出新问题。研究、探讨具有我国特色的“观赏型”体育,促进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娱乐化的发展,使其更具有观赏价值。充分利用体育明星的影响力,打造我国自己的明星团队,建立我国自己品牌以满足、引导和提升广大民众对“观赏型”体育消费参的积极性和热忱,使体育技体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以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双赢局面。

三、结语

竞技体育所构成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种种动态的人体姿势显示出的美的力量和韵味,满足了观众的情趣和情感,唤起人们去交往、创造、体验、享受、放松。这正是竞技体育激发和引导人们自觉进行“观赏型”消费的愿望的魅力所在。每个人只要进入观众席后,就随着不可预见的比赛进程,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自在的、尽情的、毫无保留的、随心所欲的表达、渲泄自己的情感。通过观看比赛,他们不仅消除了工作带来的疲劳,忘掉了生活中的烦恼,而且还达到了一种新的心理平衡。在中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时刻,加大体育参与性消费和观赏性消费的力度,创造有效体育需求,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参考文献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发展趋势;营销管理;营销战略

一、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行为的发展和变化是促进营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和时代最重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科技,以及消费者因科技而拥有更高的知识和能力。现在他们的行为正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注重价值取向,追求个性化、独特化。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还追求其附加价值。同时.个性化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性格的一大特征,其号召力还会进一步上升“人们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去寻求、表达、确认并且肯定一种存在的感觉”

(二)信息索取趋于多、捷、便。互联网的运用和发展,正逐步减少和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信息成本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和不便。

(三)关注和重视社会利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在满足个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保护生环境,防止污染.节省及再利用资源。

(四)消费者的奢华路线。消费者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五)追求便利的要求日益突出,超市和大卖场日益成为购物首选。根据aC尼尔森的购物者趋势调查,80%的中国消费者每周光顾超市或者大卖场。而同等比例的消费者在这些场所的日用品支出超过了其他渠道。

(六)高度竞争的市场,忠诚度不高的顾客。现代代业态的发展为中国购物者带来了便利、实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更多的营业时间。

二、营销管理未来的几大发展趋势

(一)知识化趋势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尽管这并非是排斥资本的重要性,但资本作为重要资源的地位将趋于下降。营销管理的知识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发展,就必须设法变成能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尊重知识、运用知识的良好风气,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到创造未来,把握未来。

(二)数字化趋势新经济形势下,数字信息将取代模拟信号,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许多不同形式的信息被合成、创造,并以光速压缩传送,这为营销形式的变革创造了空前的物质前提。而顺应营销形式的数字化走向。营销管理也必然广泛地采用数字化技术,才会更为科学有效。

(三)个性化趋势市场的细分化和个性化是未来市场发展总的趋势。个性化的营销最终是以产品满足单个消费者需求为归宿的。因此,个性化的营销强化了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的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顾客忠诚度。

(四)网络化趋势网络是新经济发展的基石。一方面网络经济将迫使许多企业进行必要的改建和调整,另一方面,从产品的研发、设计规划、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都将更多地采用数字网络。

(五)非价格竞争趋势在传统的经营条件下,由于产品、服务各方面不存在大的差异.这往往容易使企业陷入价格竞争。而新的经济条件下,产品和服务日趋专业化、个性化、差异性,因此企业竞争。将采用为顾客提供更具特色、更能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形式展开。

(六)合作化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性决定了企业之间在知识和信息的占有和使用上不仅存在竞争,还必然导致合作。共享知识、共用信息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增强企业竞争力,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又为共享知识提供了可能,

三、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

为满足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转变的需要。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有:

(一)在营销理念上,从满足消费者需要到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增加顾客体验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消费者者经从满足基本需要向增加消费体验方向转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把你的产品和服务从满足需要提升到满足欲望和增加客户体验.必须建立全公司营销导向,并且在市场细分战略上,使用欲望细分,是一种依据顾客价值观念来划分市场的方法什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这是理解顾客购买原因的关键。

(二)营销重点放在满足消费者心理、精神及情感需求上。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单纯的硬性广告轰炸就能提升品牌附加价值并大获其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中国不少品牌已通过广告完成了品牌初级资产的今天,要把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创造体验作为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重点。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发自肺腑地认同它。

在产品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单纯的利益需求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而能满足消费者自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品味追求,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因此,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及消费心理,提出征服消费者内心的“品味”概念。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确属时代的必然要求。世界著名的宝洁公司明确指出,品牌有三重天:从基本的清洁功能型到中层的时尚型,最高境界是品牌精神行销。

(三)在促销战略上,创意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今天,消费市场已进入成熟期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也早已超脱“质”的阶段,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品味”水准,品味不是商品,而是概念,所以2l世纪商品推广重点应为不是卖商品本身,而是卖概念为主的推广策略,即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顾客们就会蜂拥而至,争取购买,拥有、使用这种商品。

(四)在营销策略上,讲究品牌整合营销营销的终极目的在于建立品牌,实现不营而销。品牌整合营销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强势品牌之间的联合,比如可口可乐与传奇的整合、娃哈哈与QQ的捆绑销售等,互联网的快速聚集人气必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整合来实现增值。其二是传播推广策略的整合。公众、户外、网络和电视等多哥广播频道的联合推进。空中传播形象,地面攻打消费防火墙,在生活圈的媒体群中全方位的让消费者感受,终端临门一脚让消费者掏腰包。其三是品牌的延伸和拓展。长虹出了手机,吉利除了轿车还有几所学校。联想除了电脑还有地产等。企业家们永远不会安心于一时一地的做生意。国际是工厂,全球是卖场。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

近几年,消费金融市场不但刺激了消费,而且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由于成本问题,难以服务广大的客户群体,其他消费金融主体由于业务以及规模较小,难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消费金融正在产生各种创新以及变化,传统的消费金融相关机构在经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方面也正在变化,其越来越与互联网紧密相连。

一、消费金融内涵

一般来讲,消费金融属于较为新型的经济学领域。首先,消费金融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从广义上解释,消费金融可以理解为与消费有关的金融活动;从狭义上解释,其可以理解为为满足居民对商品消费或者服务消费而创设的相关金融。消费金融不但是为个人提供消费的金融服务,而且涉及到家庭其他人员,包括家庭收入、消费、资产配置等在内的相关服务。其次,消费金融界定存在不同种类和方式。实践活动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统计部门等,对于消费金融界定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美国的银行家协会认为,消费金融是指银行消费贷款;然而,美联储认为消费金融属于家庭消费[1]。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电商巨头介入消费金融市场

一般来讲,互联网企业介入消费金融的主要业务为第三方支付,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百度的百付宝等。自2010年开始,第三方支付发展速度加快。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超过250家,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首先,第三方支付一般可以分为移动支付、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四大类别,互联网金融支付也已经向基金、保险、证券方向发展。其次,互联网理财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当中十分重要的业务,其主要包括p2p理财以及宝类理财等。p2p在2006年进入我国,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2014年该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12亿元;宝类产品主要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最后,互联网的贷款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小额贷以及p2p网络贷款,其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较少服务个人。近段时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又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个人消费贷款形式。比如,京东的京东白条,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物不但可以使用京东白条,而且使用白条享受30天免收利息;天猫商城也推出了天猫分期购物业务,这些贷款主要用于商城的消费者小额零售消费[2]。

(二)传统消费金融开始接触网络

传统的消费金融相关机构主要包括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商业银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消费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是发展自身线上的用户,并且包括投资理财以及小额消费等,相比银行的客户,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相关影响较小。然而,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的客户存在类似性以及重叠性,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将会面临较大压力以及挑战。其次,商业银行根据成本进行考虑,最终会将目标客户定位为高收入人群。然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从实践来看,部分商业银行正在积极作为,不断进行渠道扩展以及创新,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业务范围有限、同类竞争强烈以及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难题,导致其面临一定发展困境。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运营模式,从而增强自身业务优势[3]。

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一)消费金融市场格局改变

首先,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改变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泛,几乎包括收入等级不同的所有网络用户,从而促使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城市、农村消费金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得到相应改善。其次,消费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传统的消费金融市场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为辅;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市场格局,促使主体出现多元化。最后,创新产品不断增多。互联网为消费金融提供信息组合能力以及强大的渠道挖掘能力,从而促使产品不断创新。实践表明,互联网金融在投资、理财、信贷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创新。

(二)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扩大

首先,需求方面,不同阶层的人群都有消费需求,支付账户的开户大小不受到任何限制,投资理财的门槛逐渐变低,1元甚至一分钱都可以进行相关投资理财。其次,供给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机构都主要着力于金融市场,几大电商巨头也开始市场布局,快速占领消费金融市场,尤其在个性定制服务方面,传统模式的消费金融正在转变观念,进行定位和调整,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创新,从而打造新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根据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消费信贷应该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不但如此,互联网消费金融极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现象。因此,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4]。

四、结语

综上所述,消费金融市场目前主要包括电商巨头的介入以及传统消费向互联网的靠拢转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市场格局将会彻底改变。消费金融不但可以刺激我国的消费市场,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因此,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有关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的研究力度,从而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熙.基于Swot分析方法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分析[D].云南大学,2015.

[2]孔晓文.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301.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5

(一)白酒行业的市场状况: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的提升,消费者对自我保健的意识增强,白酒企业在高速膨胀时期形成的适应市场和对经营管理反应迟钝的滞后局面下,面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操作的负效应,许多白酒企业表现出束手无策,整个白酒行业的市场发展出现了低弥现象。

白酒行业从199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几乎以50万吨的速度下降,从2001年5月1日起,国家对白酒行业在从价计税的基础上,又按每公斤白酒1元征收从量税,并且取消以外购基酒勾兑酒的企业可以抵扣其外购酒已纳消费税的政策。按照新规定,25%的从价消费税再加上从量消费税,以及各类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等,实际税负在40%以上。过去生产中低档酒的企业,始终贯彻以量取胜,从量征税政策推行后,对一些实力不足或者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了企业的困难。也由于不少中小型企业仍然缺乏对市场发展的应变能力,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依然薄弱,导致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低下。因此,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和竞争的压力,不少白酒生产企业的处境日益艰难。

(二)2005年白酒行业发展趋势

2005年白酒行业经过2002年到2004年的不断调整,出现了稳步回升的态势,白酒行业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完善,逐步向规模化、工业化、集团化方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大趋势:

1、品牌化经营趋势较为突出

随着白酒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广告传播、公关推广、文化营销等市场手段的频繁攻心,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对白酒市场“指名消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仅是大企业,愈来愈多的中小型或地方企业也清醒地认识到,品牌效应引发的顾客忠诚度不但可以确保市场份额,创造竞争优势,而且往往会超过完全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所带来的收益。

2、区域品牌白酒势力的崛起

地产白酒在地域文化、家乡观念等情感消费的优势,以及渠道、价格、消费习惯及感情因素的影响,地产名酒已逐渐成为中低档白酒消费的主体,近几年,中低端白酒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各地域市场的地产中低档白酒企业不断推出各具卖点的新品,以维持利润,从而直接促进地产白酒势力的逐渐强大,使其它外来品牌的进入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地产白酒的销售趋势将继续趋旺。

3、终端、渠道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白酒消费的区域性,使终端和渠道成为白酒市场营销的主战场,白酒的营销重心开始下沉,打区域市场,拼终端促销。其次,白酒企业在市场运作上,已经更为注重培育忠诚顾客和增加产品附加值,企业开始不断研究消费需求和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并采取相对应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功能、情感和潜在需求。

二、中小型白酒企业的突围途径

随着白酒市场的逐步细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逐步成熟,优质、物美价廉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给地产白酒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一部分中小型白酒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型白酒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机遇中寻求发展,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

中小型白酒企业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很抓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主要是指中小型白酒企业的人员费用、管理费用、市场推广费用等相关费用较低,完全可以生产出质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来,运用真正的成本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2、灵活的经营方式和对市场问题的快速反映。中小型企业在营销策略上灵活多变,不象大企业那样组织层次繁多,信息传递、决策较慢,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决断,体现出市场竞争的速度优势;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随时调整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等一系列措施,能对市场问题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快速反映。

(二)打造强势区域品牌

随着市场的细分,消费者消费观念和对品牌忠诚度的提高和指名购买率的提升,中小型白酒企业必须要打破常规掠夺市场的营销方式,由“跑马布点”的圈地经营方式转向阵地战,建立自己的保障中心,打造自己的根据地市场。

中小型白酒企业面对“茅五剑”等强大的竞争对手,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还是集思广益的角度考虑,都很难与其抗衡。然而在现有的局面下,要想求得生存,要想实现有所收益和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适当考虑企业现有资源的集中。再强的竞争对手,尽管其整体实力很强,但将其资源分散开来,其每一块市场不可能都是固若金汤,总可以找到其不足的地方,中小型白酒企业只要用最集中的核心资源来对抗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一定能够得到成功,这也就是在近几年来,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品牌的缘故。

在区域市场中,中小型白酒企业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如:产品集中、区域集中、通路集中等因素),抢占一个市场制高点,将自己营造成为在某一区域市场中的第一品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一个地级市级以上的市场,其白酒市场第一品牌的保底销售量都会在5000万元以上,这个数字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能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确是必须要通过的一关,只有通过这一关才有可能迈开步伐快速成长,才有可能实现较好的收益。

(三)提升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是迅速制造市场差异,获得消费者注意,赢得市场份额的亮点。也可以说是在白酒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缺多少个性,就缺多少优势。在终端网点,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类品牌,其个性化的包装和口感、个性化的广告、个性化的理念等等。如小糊涂仙酒“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酒鬼酒”的麻袋扎口瓶型包装,以及目前市场中的低酯、低甲醇、低杂醇油的净爽类白酒;利用苹果、山楂等水果作原料开发的新风格、新口味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等等。这些新品种、新口味产品也成为白酒行业的新增长点和提供个性化诉求的亮点。

(四)酝酿区域文化

白酒的文化决定了一个品牌是否能和众多的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区别,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其独特的品牌个性,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比如“水井坊”凭借“水井坊遗址”打出的“中国白酒第一坊”旗号等等,在成功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文化作为后盾。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现代经济;市场经济;营销策略;新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成为了当代企业主要的生存发展渠道。传统的营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变化,企业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商业化,很大程度上促使着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企业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包括顾客价值和满意理论、定位理论以及关系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指导市场营销理论,甚至对该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完整性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传统的营销模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也决定了企业生产条件的转变。

一、现代市场营销的特点

1.对战略更为重视。企业战略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经济体系下,大部分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与规划,将企业的既得利益看得过于重要,使得经济发展中缺乏持续发展条件与环境。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局限了企业战略发展之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营销越来越重视战略模式在企业中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对合作更为重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新时代市场营销有别于传统营销,摒弃了战胜对手等于成功的观念,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因此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更加重视企业同行之间,甚至跨行多方之间的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的观念,建设一个良性的市场发展环境,摆脱传统的枷锁。

3.对“知本”的观念更为重视。对于传统市场营销,依赖于企业的资本,习惯与利用有形财产确保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新时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市场营销更加看重的是营销人才,这种人才称之为“知本”。通用总裁有一句名言:即使我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产,只要员工还在,我就能够重新开始。由此可以看出“知本”在一个企业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二、现代市场营销新趋势

1.营销理念发生改变。传统的经济营销理念着重与营销业绩,畅销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模式,部分企业营销过程中不断重复传统营销模式,使得企业整体经济的发展缺乏新意、记忆点,甚至会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而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要求企业从根本是上改变营销理念,主要体现在从以前的既得营销理念转变为持续发展的科学营销理念,更加注重企业长远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会盲目的进行畅销,有着将企业做成大企业、成功企业的长远目光,积极规划企业前景。

2.战略范围出现变化。以前的经济体系中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范围仅重视局部既得利益,对工期规划显得过于狭窄、短期,不注重企业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也使得企业渐渐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企业生产、营销的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淘汰出局。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市场营销重点强调企业的系统全面的利益,不断将企业的营销战略标准化、现代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3.营销领域改变。作为传统的市场营销的领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特征,很少与外界交流,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企业领域难以全方位的符合市场需求与发展。对于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领域则具有较为灵活的混合性特点,有利于企业不断地登上世界平台,并且根据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断地深化营销的模式。营销领域发生的改变除了能够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还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企业营销领域不断扩大、混合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发展中势不可挡的趋势。

4.营销方向变动。先前的营销理念是产品技术为营销核心,企业的营销策略为企业―消费者―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营销策略侧重企业自身。当前的营销理念是以消费者为营销中心,企业的营销策略不仅仅是单一方向的营销,而是多方向,全方位的进行。

5.营销管理模式的变化。先前的营销管理模式一般呈刚性或者偏向刚性,缺乏灵活性,使得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员工间或者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缺乏深度沟通,员工积极性遭到扼杀。然而现代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则是呈柔性或者偏向柔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让营销管理更加人性化,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现代市场营销的驱动因素

经济发展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市场营销朝着新趋势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国家之间逐渐紧密的联系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驱动因素主要有:一是来自外界力量,这里的外界主要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及消费结构的改变。当代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消费者所处在的环境中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都在发生着改变,也影响着消费者的偏好、消费习惯,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增加,让企业挖空心思去迎合消费者的胃口,创新的营销模式不断涌现。二是内部力量,这里的内部是指企业的创新精神。当代社会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反之企业将失去核心竞争力,走向衰退。

四、现代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服务策略。传统营销策略中着重产品质量以及销量,对售后服务并没有重视对待。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中强调了服务质量,提出了只有实现服务价值才能取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

2.价格策略。价格的构成随着社会进步的需求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生产成本,还包括创新成本、知识技术成本、品牌投入成本等等。

3促销策略。促销作为企业营销中常用且有效的销售形式之一,能够快速实现产品的推广。在现代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能够利用网络、公共关系、传统媒体、大型活动节点等开展促销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不仅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的作用。对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引领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全球化路线。因此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策略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梁海燕.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新趋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2(19):95-96.

[2]肖代柏.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09(28):29-30,74.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7

abstract:LeisureSportsCultureConsumptioninChinapresentmanycharacteristicsinthedevelopmentprocessasfollowing:theconsumptionstructureofleisuresportscultureisbecomingmoreandmoreperfect,theconsumerdemandforleisuresportscultureisdiversification,theconsumptionmodeandconsumptionsystemtendstomarket,theconsumergroupstendtoknowledge.

关键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特征

Keywords:leisuresportscultureconsumption;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307-03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十分迅猛,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居民社会购买力与社会消费水平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规模与总量迅速扩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呈现出许多特征,值得探讨。

1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完善

1.1整体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日益开展,我国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准日趋高级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已经从最初的“初级型”转变为现阶段的“小康型”发展模式。部分收入较高的社会群体在体育消费上的经济投入体现出了“贵族化”趋势。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与带动下,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迅速扩大,且传统的实物性消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视野投向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之上。综合性体育消费逐渐取代了单一的体育消费形式,消费个体在对于个性的拓展以及主观情感体验的提升上也更为注重。体育消费需求的日趋高级化从根本上带动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1.2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领域的拓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据统计,至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通过这一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经达到小康状态,在居民家庭消费中,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发展性消费与享受性消费所占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基本生活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居民体育消费的额度也大幅提升,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又一重头戏。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一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还有部分的体育赛事欣赏性消费以及廉价或免费的参与性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些基本的体育消费在消费数量与消费质量上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与消费的重心发生了改变。首先,居民由最初的基本体育消费模式逐渐转向高级化消费,如瑜伽、高尔夫、保龄球等等。其次,对于各类体育用品,如体育运动服装、体育运动器材、体育场地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提高。另外,在体育医疗保险的注意事项上也加大了消费比重,此方面的消费支出大为增加。

1.3农村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变化随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已经逐渐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农村消费中的数量与质量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且消费形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城镇居民以及海外华侨等影响,当地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均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额度也大为增加,并且形成了其特有的体育消费价值观。

当然,在强调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数量与质量上的飞跃性突破之时,我们不能不认识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是无法进行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一直以勤俭持家作为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这也是自古以来受小农意识思想影响和渗透所形成的消费观念。另外,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有很多偏远地在经济上依然处在严重落后阶段,居民基本物质生活依然处在温饱阶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短时期内,这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低下的现象是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的,进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不但是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的一个瓶颈,亦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以先富带动后富,全面提升我国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

1.4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势头强劲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形式逐渐由低层次的基本消费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高档体育消费品的发展愈加迅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物质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体育报刊杂志以及高端的体育运动服装为代表;在观赏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则以体育赛事欣赏为主要消费形式;在培训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健身娱乐和提高竞技运动成绩为主;还有一些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如体育消费等,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从我国当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此种发展形势将于国际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齐头并进,其实现持续的时间也将更为稳定。

2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2.1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目前来说,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居民收入、体育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差距的扩大,加之区域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使得我国居民在实际体育消费水平上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分化现象[1]。作为从属于体育消费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也必然呈现出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特质。

2.2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家庭收入差异的影响

即使是同一区域的居民,在其家庭收入水平以及社会阶层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他们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以及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购买能力之上也不尽相同。对于较高收入的家庭来说,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选择上,“高档次、贵族型”体育产品已经成为其消费选择的经常性内容。尤其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其对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的追逐更为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亦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与引导作用。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来说,价格实惠且质量有所保证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仍是其消费的主流。

2.3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多样化趋势下的分层现象由于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故此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必然会形成一个社会分层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短时期内表现的十分明显。对于经济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来说,越是高端的休闲体育文化产品对其而言越具有吸引力。而对于较低收入阶层来说,恰恰与此相反,只有在保证基本物质生活基础的条件下,其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才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且消费额度不会太大,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此种现象尤为明显。

2.4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的消费理性大为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性的提高是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又一明显特征。较之于上个世纪晚期来说,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选择上也不再盲目跟从,而更具个性化特征。消费者在追求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质量保证的同时,对于产品的外形、色彩乃至于流行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对于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服务性、适用性等方面也更为注重,不再单纯的被动接受,而是更多的注重自身主观上的消费体验。

2.5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范围日趋扩大随着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范围的范围也在日趋扩大,尤其是在体育医疗保健、体育营养以及相关健身培训上的消费规模大幅增长,居民对其消费额度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服务性消费迅速形成且发展形势大好。对于传统体育消费品来说,这些消费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分流的作用,这也是造成休闲体育文化产品供不应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3消费方式和消费制度趋向于市场化

3.1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改革趋势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问题一直以来都为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些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的问题依然属于社会制度下的福利性活动。长此以往,在政府或企事业的大包大揽之下,必然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无成本的社会福利制度,进而导致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的供不应求、部分产品数量的缺失以及产品质量上存在的种种缺陷,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新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政策,全力支持社会各界对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投入力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近年来,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占有率逐年提高,人们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权利顺利实现。

3.2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趋势逐渐以市场化为主流随着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限额供应制度的取消,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行为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性,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行为。这也是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一个良好势头。体育社会化消费与市场化消费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便是在劳动制度与收入制度带动之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目前来说,我国政府之于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依然存在,但是对于日常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的直接干预力度已经减弱。

3.3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化的形成从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建设上,我们可以看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化最为明显的表现。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在我国一些城市的体育场所中便以营业性消费体制代替了社会福利制度,进而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消费门槛迅速的降了下来,为居民提供了十分宽泛的消费空间,保证了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权利。其后,众多盈利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纷纷进入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并在市场化的带动与调控下,迅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太极拳、台球、保龄球等诸多大众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日益涌现,很快的打开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也紧跟经济形势需要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如体育健身消费、体育福利消费以及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消费,其市场化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4消费群体趋向于知识化

4.1文化素质与提高带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意识的增强一般情况下,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与其自身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其现期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其进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反之亦然。与此同时,个人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总之,当个体的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受其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文化环境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等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在进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消费水平,进而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4.2政策宣传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从政治政策的宣传上来看,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通常对此有着极大的敏感性。因此,当一定的政策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之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纵观现阶段我国整体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势,尤其是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结构体系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积极而有效的政策宣传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影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一玉,黄小波.新时期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0):22-23.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8

基于对家居建材行业研究的习惯,笔者(崔学良)每一年都会对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盘点,对未来的一年进行展望。2016年底,笔者曾经对2017年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做过趋势的研判(具体信息可以百度)。

1、市场格局重新定位,行业洗牌将成为常态

2、刚需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

3、装修行业的发展将倒逼家居建材行业的商业模式

4、家居建材行业的资本融资整合即将来临

5、整体家居发展趋稳,消费需求越发理性

6、以服务为导向的价值链将重构家居建材行业

7、电商消费将趋于理性

8、个性化需求越发明显

9、经销商精细化运营管理将成为趋势

10、促销活动更加趋于理性化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重要的尺度,经过2017年一年的市场检验,笔者对于行业发展的判断,几乎都成为行业发展的事实。通过对过于一年的总结,以及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市场趋势的判断、消费行为的分析、行业企业的调研,笔者对2018年,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如下的判断,以此作为对家居建材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参考。

1、2018年行业领军企业强势崛起,市场将被进一步细分

从对2017年的观察不难发现,过去的一年,有众多的家居建材企业上市,欧派、金牌、等企业都登上资本市场,一方面说明家居建材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具有实力的企业,同时,也表明市场对家居建材行业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强势崛起的企业,在进行了行业洗牌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2018年装修流程将被重新格局为:硬装、安装、软装

传统的家装流程将被重新定义,在过去的装修流程中,装修被区隔为:硬装、软装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与装修的流程是完全吻合的,随着家居建材企业的服务能力的提升,安装已经成为装修流程节点中的必备过程。通过安装,可以让家居建材企业有效的切入到装修的流程中,也避免了被装修公司架空的尴尬。同时也确保了家居建材企业在装修者心中的话语权。为行业为来的发展留有空间。这是2018年甚至未来的趋势,也是行业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保证市场位置的关键战略。

3、2018年定制类家居一路高歌,生产优势、服务价值将成为制胜关键

定制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一方面细分了装修行业的市场,一方面也加强了家居建材行业在装修产业链分配中的地位。对于定制类家居的迅猛发展,最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定制类企业柔性生产能力的提升,让个性需求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得以满足;二是个性消费的崛起,让定制类设计师有了更多参与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从而扩大了消费者市场,让定制类家居抢占了传统装修行业的市场。在未来,定制类家居也一定在很大层面上,得益于此核心优势的形成。

4、2018年行业人才越发稀缺,人工成本将倍增

受互联网经济与新兴经济崛起的影响,家居建材行业的从业者呈现递减趋势,新生代对家居建材行业的关注度越发降低。行业人才将出现低谷,在未来行业的优秀人才将出现大规模的缺口,这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同时,一般劳动力也将出现短缺,从国家的平衡经济发展的战略来看,未来人口的规划将出现重组,劳动力市场将出现短缺,这为家居建材行业的用工将带来很大的影响。产业工人的培育和培养将成为未来,家居建材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5、2018年互联网家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家装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固有的消费细分市场,个性消费和慵懒消费为这一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高端消费者通过设计师的引导成为新的发展动力,套餐式消费让慵懒型消费者找到了自我满足的价值点,他们不需要太多的选择就可以完成装修的过程,这对于互联网家装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必须争夺的市场。

6、2018年细分行业市场的品牌进一步加强

最近几年,随着全屋定制的发展,越来越的企业进入到了这个市场,但是从整体的发展结果来看,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并没有最初期望的那么高。在个性消费的驱动下,同时,在细分市场的崛起,都为细分行业市场的品牌崛起提供了空间。从家居建材行业的大的领域来看,瓷砖、地板、卫浴、吊顶、壁纸、涂料等行业都出现了细分市场的第一品牌梯队。这些品牌群的出现,为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选择提供了空间。

7、2018年品牌将被重新定位,个性将成为主流的品牌调性

从家居建材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除了个别新兴品牌,绝大多数的品牌已经度过了品牌的第一发展阶段。传统的品牌传播模式、品牌定位都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要,80后、90后的新兴消费者对传统的装修过程有了自我定义,而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已经无法吸引这些人群的注意力。而对于传统的品牌而言,必须去高度关注这些新兴消费者的品牌关注特点,去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这才能够得到他们的关注和认可。这就需要传统的家居建材企业,重新检点现有的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个性的模式,是否适应这个日渐日新的市场。

8、2018年家居建材行业的价格将进一步被拉升

在国家宏观战略的驱动下,材料成本、环保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都被进一步的激发,成本提升已经成为不可逆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居建材行业必须去合理消化,正确引导,这一趋势给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行业的重新定位,去分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行业企业必须通过产品的提升、服务的增值、品牌的溢价去实现行业的全面价值提升。

9、2018年房地产行业倒逼家居建材行业进入精装修时代

多年来,一直被提及的精装修时代,将在2018年被进一步放大和激活,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冷静期,房地产行业也逐渐成为低关注度的行业,同时随着房地产企业的整合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具备了精装修的施工能力。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进行精装修,这为家居建材行业的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市场的同时,也对家居建材企业的项目销售、项目管理、风险防控、资金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9

1、把握市场大势:

寻找正在上升和即将上升的市场机会,锁定新品立项于哪一个领域。

2、对消费者的研究:

初步确定新品领域后,要研究该领域内消费者使用和购买此类产品的习惯,消费者对目前已有产品的满意程度和抱怨点,找到本企业新品的具体切入点。

3、该品类主要竞品分析和学习:

巨人也有软肋,新品创意要学习市场上该品类领导品牌的优势,找到他的破绽,针对竞品的弱点,塑造自己的优势。第一节 把握市场大势

问题一:把握市场趋势的思路

不管是可口可乐这样称霸全球的百年老店,还是国内市场特有的三五年做成几十个亿销售额飞速发展的内资明星企业。反观他们的创业史。最初大都有凭借市场机会推出优势产品,企业迅速壮大的契机。而这个契机往往就来自于领导人对整体市场趋势的把握。企业一旦能抓住先机,把握市场大势,锁定正在(即将)大幅上升的市场机会,在产品选项上做出精明的选择,就如同给自己开拓了一座金山,只要未来产品设计和上市运作中不出现致命错误,新品上市就已经成功一半。

著名的台湾顶新集团如今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十几年前对中国大陆方便面产业趋势的研判。上世纪90年代初,顶新集团在大陆的投资还仅限于食用油,但在经过系统的产业研究后发现:在日本、台湾和韩国已经发展为庞大产业的方便面制造业在大陆才刚刚起步,而且是以低价(一元以下)袋装方便面为绝对主体的市场。

随后,顶新集团便以相对高端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为核心产品迅速占领了大陆市场,并连续十年稳坐方便面“第一品牌”地位。而今天的中国方便面产业也已经发展成为以百亿元计的庞大市场。

问题二:把握市场趋势的方法:

在对市场整体趋势的把握分析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

1、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国外市场的很多发展经历总是不断在国内市场一遍遍的验证,说明已开发地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还未充分开发地区的“明天”。企业决策者,特别是管理最高层应利用出国考察、企业家联谊等各种机会把握先进市场的最新趋势,了解前沿市场最新动态。

2、专业市场研究公司的《产业研究报告》和行业管理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作为市场趋势研究的参考依据和佐证。

3、市场研究的理性要掌握合适的“度”,没有把握的事不可做,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能做。因为,其一:市场竞争不可能没有风险,苛刻追求完全无风险的项目会浪费更多的时间,造成更大的机会成本。其二:对于表面上论证起来毫无风险的项目,你能看到,别人(别的企业)也同样能看到,最后必然导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结果是企业疲惫不堪的把巨额资金投入到微利行业。第二节 对消费者偏好和市场细分的研究

问题一:消费者偏好及市场细分研究的思路:

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决定着未来新产品的市场命运,企业可以从消费者U&a(使用和态度)研究中获得新产品创意及市场机会发掘的有益信息。

具体内容包括:

1、调查消费者对该品类现有品牌的认知度和购买率,可以了解目前该市场的市场格局各品牌的市场地位,指导自己设计相对竞品的竞争策略。

2、调查目前市场各品牌的销量、消费群的数量、此类产品的消费频率、可以推算出该产品目前的市场容量和未来的市场容量增减趋势。

3、研究该品类产品的消费群主要是哪些人,他们的年龄、收入、教育素质、性格特征、业余爱好等要素。可以为下一步如何设计产品的包装、广告等消费者沟通方式定下基调。

如:喜之郎市调研究确定果冻的消费群在女性和儿童,所以在其产品的包装、广告、诉求上以温馨、亮丽为色彩基调;以童贞童趣、少女情怀、情侣世界为广告传播“主线”;产品命名为“水晶之恋”、“少女情怀”;广告场景克隆爱情大片《泰坦尼克号》。

4、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这些产品地点、时间、数量以及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满意程度和抱怨点,从而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如:碗装方便面很多是在办公场所和旅途中食用。调查显示消费者反映康师傅碗面很好吃,但在泡面时碗盖的铝膜受热后会上翘,必须用东西压住,很不方便。所以华龙集团推出今麦郎碗面新品专门设计扣盖式的碗盖以及相应的面饼防尘防潮密封包膜,解决消费者的这一个抱怨点。

5、研究消费者对这一产品的期望和判别标准,发现新的未满足的消费者需求点,创造新的细分市场。

如:同样是洗发水,有的人会认为好洗发水会使头发柔顺、易梳理、不变形;有人则希望洗发水能使头发亮泽有弹性;还有人要求洗发水能去头屑——所以宝洁公司针对不同消费需求推出不同品牌,不同功效和诉求点的洗发水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跨国公司大都是在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研究方面的“专家”,它们会投入巨资定期进行全国性的消费者研究,不但为自己的新品策略提供依据,而且可以给自己原有的产品发现新的市场机会。顶新集团“福满多香脆面”的成功就是典型案例。

2001年以前的“干吃”方便面市场,曾被认为是标准的儿童食品市场。康师傅的“小虎队”、统一企业的“小浣熊”、华丰的“小灵龙”都是干吃方便面的领导品牌,它们从包装设计到内附的小玩具都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是定位:儿童。这来源于一个似乎非常“正确”的假设:只有小孩儿才会把方便面干着吃。

儿童食品的行销要点是产品好吃、赠品好玩。小孩子购买干脆面的主要趋动因素是附赠的小玩具能否引起他的兴趣。所以小虎队、小浣熊、小灵龙的销售曲线大起大落之时,一定是附赠小礼品换代之日——几个食品企业拼抢的焦点却落在了“小朋友更喜欢什么玩具上”。

顶新集团2001年大面积市调,研究了历年的消费者研究资料,发现干吃方便面的比例其实在成人中也相当高。于是康师傅开始一改“儿童方便面”的传统做法,大胆的去掉了包装上“卡通化”的设计和包装内的赠品,同时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把产品的“好吃、香脆”作为核心诉求。时至今日,康师傅的产品经理们已经不再为“究竟应该采购哪种儿童玩具?”所烦恼,而且“福满多香脆面”已经成为儿童和成人都可接受的“干吃方便面”第一品牌。

问题二:开展“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调查”应注意哪些问题?

1、调查目的是否明确:消费者U&a研究的目的只能是“发现”市场机会,在制定调查计划和问卷时千万不要“预设”任何结论,然后在调查过程中有意给这个结论找数据支持。

2、调查样本要具广泛性:要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抽样,对诸如样本数、样本城市的选择需慎重考量。

不能集中于自己准备要上市的产品进行消费者的态度询问。比如,应该访问所有在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方便面的食用者、瓶装或罐装饮料的饮用者、15-40岁的女性消费者等),而不应该仅对“华龙”方便面的食用者进行调查,或根据对“茶饮料”有特别喜好的消费者访谈来了解整个方便面或饮料市场。

样本城市应该覆盖所有目标市场区域。比如,如果产品行销的区域是整个除西藏外的所有地区,那么就不能仅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做一个总样本数1000个的消费者研究,就期望得到正确的结论;因为沿海与内地的消费行为差异太大,这样的调查没有代表性。

3、调查项目力求全面,否则无法了解市场全貌:除了通常的购买(使用)地点、购买(使用)量、购买(使用)频次、购买(使用)者、购买价格和品牌外,各品牌认知、使用评价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影响购买的因素等等都是把握市场机会重要的决策信息。如:在一次关于手机消费者的调查中可能发现——国产手机的潜在购买者在小城市或乡镇比较集中,但是如果没有对受访者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的调查,我们就不能决定究竟用什么广告形式和语言向他们做宣传比较有效。第三节 对市场领导者、主要竞争者的分析和学习

产业领导者通常也是产品发展趋势的“标杆”,它的产品上市步伐实际上也反映了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后来者可以通过在行业老大的产品组合中找到其“链条”的薄弱环节或市场空隙,辟其锋芒,攻其软肋。

内资企业打外资品牌最常用的策略就是:产品在包装、功能、规格上与你相近、零售价和你持平(或略低)、而出厂价比你低的多、通路利润比你高几倍——发动中国几千万通路销售商来抢你的销量。在中国这块通路致胜的市场上,此方法屡用屡爽。

其实领导品牌的弱势不仅仅是价格高,在产品广告、销售通路、产品换代速度上都有文章可做。例:noKia、motoRoLa是全球公认的移动通信终端产业的“老大”,它们有跨国公司的一切优势:研发能力、自有专利、知名度、品牌形象等等,而且曾经独霸中国手机市场。与他们相比,国产手机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尤其在功能开发上。诸如“和弦”、“彩屏”、“彩信”等等都不是自己的创新,甚至在2001年前人们还在怀疑:国产手机能否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但是,包括波导、tCL、科健在内的国产手机先行者们并没有被“领导者”吓倒,在经过深入的市场分析后有了正确的判断:“洋手机”虽然研发能力强、品牌形象好,但也有一些致命的弱点——价格高、通路及销售网络少而单一(制)、款式少。

随即,各国产品牌没有选择做“产品创新”,而仍采取购买国外品牌核心技术的方式,在产品上紧跟“洋品牌”。但是却用了两年的时间大打“差异化”牌:用李汶、金喜善、周润发等国际级影星做代言人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提升国产手机形象;全面扩张专卖店和销售点,攻击国外品牌的通路弱点;不断的翻新外观设计,国产手机一天天变的更小、更漂亮,迎合消费者心理,最后又加入了传统的“价格优势”。今日,国产品牌已经占有了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40%,大有成为市场领导者的趋势。

竞品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锁定主竞品品牌,了解各品牌的销量、占有率、品项组合、区域分布、旺销品项、旺销区域,从而掌握产品目前在各细分市场的优劣(竞品在哪些品项、哪些区域已占优势?哪些市场尚有空白?)寻找本品的入市机会和市场空间。

2、调查主竞品各品项的规格、包装、克重、口味等,学习竞品在产品设计上的优点,寻找他尚未涉足的薄弱环节。

3、调查主竞品的各级价格和通路利润,探求本品在价格和通路利润方面形成优势打击竞品的可能性和切入点。

4、调查主竞品在各渠道中的市场表现和销量排名,了解竞品在各渠道的优势和空白点,为本品入市后合理设置首攻渠道、销售主渠道、回避竞品强势渠道、攻击其网络弱点提供思路。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篇10

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的年度中国商品销售统计结果中,伊利占据了2014年全国乳制品综合市场、奶粉市场、冷饮市场、液态奶市场以及儿童奶市场5个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置。伊利的市场地位不仅是中国乳业市场版图的重要量子,也代表着中国乳业产业发展的诸多趋势。

趋势一:乳业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倍增、中产阶级规模壮大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等因素,共同推动了乳品消费升级,国民饮奶量将逐年上升。

前不久,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lobalDairyplatform,简称GDp)在上海召开亚太乳业峰会,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就明确指出,首先,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中国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区域市场的乳制品消费潜力巨大;其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促进消费升级,为乳制品市场带来良好发展机遇;最后,中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健康意识增强,老年乳品及保健功能食品有较大发展机会。

对此,专家表示,面对市场机遇,乳企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才能处于市场的优势地位。

趋势二:“强者恒强”市场格局强化

当前,乳业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恒强的趋势已经显现,伊利的行业领导者地位不断强化。而这种市场地位的取得完全取决于伊利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每条产品线的科学布局、发展态势均衡,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伊利在各品类细分市场均拥有众多明星产品,牢牢占据市场“头把交椅”,引导市场消费走向。金典有机奶、舒化奶、QQ星儿童成长牛奶、畅轻、每益添活性乳酸菌饮料、巧乐滋、金领冠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就是典型代表。其中,伊利QQ星儿童成长牛奶的销售份额更是达到主要竞品市场份额的1.8倍。

不仅如此,伊利还不断拓展产品的领域,去年推出了首款植物蛋白饮品――核桃乳,创造了伊利订货会有史以来最大的订单量。

按目前公开披露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伊利的营业总收入达到420.7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1.48亿元,全年营收有望持续领跑中国乳品消费市场。

趋势三:“互联网+”满足消费新需求

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更多地习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更为便捷地购买到心仪产品。为此,伊利和各大互联网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一系列中国乳业的“触网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