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5:09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紧密结合教材以及巧设教学疑问,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很多中学生在多年的生活中都已经积累和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一些生活经验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因此,在教师可以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教师在讲解《什么是声音》相关知识时,可以在提前一天向学生布置收集生活中能够发声的物品,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进行发声展示,并要求学生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不断激发了探究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理解和掌握了物理知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兴趣,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话时触摸自己的喉咙,观察说话时喉咙是否发生振动,从而将物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积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二、紧密结合教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内容来源于初中物理教材,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时,应当紧密结合教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究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效果。同时,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越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越少。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指导尺度。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时,应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结合教材实际内容,由浅入深地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巧设教学疑问

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时提出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索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巧设教学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滑动摩擦力大小受接触面粗糙程度影响吗”、“滑动摩擦力大小受压力大小影响吗”以及“物体运动速度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吗”等教学疑问,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相关物理知识,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进行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教学时,学生的思维通常会受到生活经验的障碍,误认为物体的质量、体积以及密度等因素是物体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同时也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运动状态等因素有关。为了转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使一艘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自由通行,而有时候一块小小的石头也会下沉到水底呢?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若想探究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当怎样设置试验呢?通过在探究式学习中巧设教学疑问,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四、结语

目前,新课标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紧密结合教材开展探究式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教学疑问,提升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波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30,(7),19。

[2]陈常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式能力的研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10),44-45。

[3]李宗海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3),57-58。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2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探究过程是获取知识结论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目前,基于合作学习视角,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所以,初中生物教师有必要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积累成功的经验,推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目前,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应用,但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发展。首先,部分教师将合作学习模式视为一种形式,未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实践活动。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致使课堂教学纪律混乱,而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成果相对不够理想。最后,在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未能参与其中,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效率。

二、初中生物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

1.合理分配小组

要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合理分配小组,使各小组实力均衡,能够营造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氛围。首先,在分组过程中,六人一组,注重男生和女生的混合搭配,且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能够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合理性。其次,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定期调整位置,使每位学生都能组织学习活动,有助于锻炼小学生的能力。再次,小组分配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而进行合理调配,以均衡小组实力。最后,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之能够更好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以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效率。

2.教师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扮演好角色,以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策划者,对活动设计有决定性作用。例如:在“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合作学习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基于此,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策划作用。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既引导小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又对学生给予适时指导,引导合作学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合作学习视角下,师生之间能够加强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3.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作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而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小组成员对生物教学问题的探究,因而问题设置必须具有可探究性,要求生物教师合理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充分考虑,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调整,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例如:在学习“单细胞生物体”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展示草履虫的视频,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草履虫是如何呼吸”“草履虫如何逃避敌害”等。基于此,各小组学生能够针对系列问题而开展合作学习,对增强生物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的反馈评估机制

要增强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率,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反馈评估机制,不仅能够使小组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而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订“教学反馈表”,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探究中的不足问题等进行总结。首先,完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探究分值进行评定,以团体成绩而决定“最佳表现小组”的评定。其次,建立反馈机制,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对探究学习内容进行反馈。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初中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探究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问题的结论,体验学习过程和增强认知。可见,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尤为重要。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加强合作学习的实践,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沙晓红.凉山州初中多民族班级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

浮力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属于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浮力知识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进行分析.

一、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负责听,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知识一五一十地教授给学生,学生太过于依赖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思考能力是不利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教学的需要,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存在形式化的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相关浮力知识的实验,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已经在物理课堂中得到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将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时并不深刻,而且与最初的实验目的并不相符,就造成了形式化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于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二、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策略

物理是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物理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y.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浮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其中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知识.初中生对物理是新接触的,所以不适合较难的情境创设.例如,在讲“浮力的性质和概念”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三个小球,一个木球、两个铁球,其中一个铁球和木球的体积相同,而另一个铁球则是和木球的质量相同.然后准备一盆水,将三个小球放进去.根据出现的现象向学生提问,学生的答案自然是各不相同的,这个时候再将浮力的性质和概念解释给学生,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探究方案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浮力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根据方案的提示进行探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周边与浮力有关的现象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根据所看见的现象探究其本质.比如,在学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都有哪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相应的实验器材发放下去,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哪些因素影响浮力的大小,然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自己最初的猜想正确与否.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对探究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在对浮力知识的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在浮力实验中所得到的知识点都是比较零星琐碎的,为了方便学生更加清晰地进行理解,教师需要整理好从实验中得到的信息,并且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结果总结出来.比如,在做浮力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控制影响实验的条件?有哪些细节存在于实验中,并进行分析.最终大家一同将浮力的计算方法总结出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针对初中物理浮力知识进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深思的问题,传统的灌输方式已经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促进物理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陶然红.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的教学探究[J].技术物理教学,2012,20(2).

李文峰.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4(5).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自主地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获取知识的实验。应该说,探究性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大进步,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缺少目的性、原则性和尺度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必须遵循适度原则,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讨:

一、确立合适的目标

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应该确立明确而适合的目标,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如此。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缺少目标意识,将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变成了活动课,导致学生自由散漫,只顾着看新奇现象,忘记了知识点的学习。也有的教师,给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定的教学目标太高、太大,比如在进行压强实验时,重点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压强与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然而有的教师,却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这已经突破了物理的领域,拐到哲学领域中去了。对于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来讲,每一个实验都跟课本的知识点密切相关,作为教师,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选择适当的实验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虽然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受课时、实验器材,以及实验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太多的探究性实验。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进行探究性教学,而不是像某些教师一样,在进行实验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讲,一定要合理选择探究性实验题材,对于一些容易理解,非常直观的实验,可不采用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如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等等。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又涉及到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的实验,要积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如凸透镜成像实验、浮力实验、压强实验、电磁实验等等,一定要将教学资源、教学精力放到重点实验中来。

三、安排适宜的分组

对于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来讲,分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课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不会分组,往往简单地以座位的横排或竖排为单位,进行分组,根本没有考虑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对比和组内成员之间的协调性,导致小组讨论不能有效开展,冷热不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活跃度、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互相之间的关系等等,确保小组的实力相当,小组成员搭配也要互补、相得益彰,既要有善于总结型的同学,有积极发言型的同学,也要有思维缜密型的同学,确保小组讨论旗鼓相当,热烈活泼。

四、给予适时的启发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5

【关键词】初三物理;新课程

theniuwhichpayattentiontoabeginningthree

physicsteachingstakeafunction

LiuYu-peng

【abstract】Beginningthreephysicsteachingatwholeinsidelearnphysicsintheteachinghavealreadyacceptedex-Qibehindoffunction,itsinceisbeginningtwophysicsofextensionanddevelopment,inthemeantimeagainwithseniorhighschoolphysicstheteachingconnectupproperly.Soweareinthebeginningthreethephysicsoftheteachingsincewanttopayattentiontoaccept,deepturnajunior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againwanttopayattentiontoeducationsituation,explicitphysicsteachingofdevelopmentdirection,pursuestudiestolivingconstructionagoodstudyenvironment.

【Keywords】Beginningthreephysics;newcourse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材在我省推广使用多年,教材在课程理念、结构体系等很多方面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认可。该书的显著特点是:内容简洁明快、贴近生活、强调探究、思维开放、科际联系大、注重新事物等,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初三物理教学则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笔者就此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注重承接、深化教学

在初三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程体系,研究并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1探究实验继续深入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初三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中,较之初二物理的探究活动应“稳中求升”,有所递进(但跨度也不宜太大)。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过程。仔细分析初中物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二物理初涉探究性活动时(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整个活动过程只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探究的过程书中也有提示),简易明了,可操作性强。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规律》的过程就比较完整。到了初三,学生对物理探究的过程已较熟悉,探究过程的提示语已不再出现,探究的深度也有所增加。显然,这一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探究实验更深入、更开放,甚至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而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如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笔者让学生事先自带实验器材,上课时利用这些器材设计、进行实验。学生分别演示穿着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后退;苹果撞地,自己也撞坏了;一只手打另一只手,另一只手也感到痛等,并对各自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通过这种形式的探究,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说教变得有血有肉,让课堂具有了生命力。另外,有些探究实验以实践为主、综合性强,往往难度较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作适当的引导,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行探究,不要让探究过程总是沿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如执教《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自己课桌上的各种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水、小木块、小铁块、小石块、细线、大头针等),接着,笔者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课桌上的仪器,测量盐水、小石块、小木块等的密度?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自习教科书,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探究,对结果进行分析、认证、交流等。最后,学生在相互总结交流和教师的点拨下,对于测量小石块密度时,应先测量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测量盐水密度时,由于把盐水倒入量筒时,会有少量盐水沾在烧杯壁上,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这方面的误差;如何测量小木块的密度(学生将木块放入水中时发现木块是浮在水面上的)等方面的问题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必作过多提示,学生“碰壁”后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1.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初三物理教学在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更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除课堂讲授外,还可采用“自主学习”:该方法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练基础,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自主性实践、自主性体验等多种方法,独立思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分成若干合作小组,首先在组内通过对某一收敛性的或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等活动,得出结论,然后再通过教师引导、小组交流等,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最终完成任务。该学习方法既可以安排在课内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灵活多变,易操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设计、交流、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学生梳理知识、训练重点、迁移知识也十分有利;“课外辅导”:这一过程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指点或解答、提优补差(如物理竞赛辅导和结对帮差)工作、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或课外小实验(此过程提倡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当然,教师也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狠抓规律教学,真正使物理教学做到减负增效。

1.3内化概念,有机融合

初三物理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初二物理密切相联或是初二物理知识的延伸和递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有心人,适时引导、串连相关知识,深化、活化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执教“扩散”内容时,可把水洒在地上变干(扩散)与水的蒸发相联系;“分子热运动”和“内能”与“温度”相联系,并让学生辨析温度、内能、热量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教学可由电动机、电灯、电炉等工作时能量的转化引入课题;由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情况引入初三物理有关热量的计算,进而让学生思考测量物质比热的方法。总之,初三物理与初二物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材,使初中物理的教学有机统一,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明确方向,注重发展

如何使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相衔接,这是物理教学工作者一直关心并为之奋斗的一个课题。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我们更应做有心人,认真研究新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来适应今后高中物理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

2.1注重能力培养

首先我们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是重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如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整理归纳已学知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应努力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笔者除了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还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迁移知识(如“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我们应重视实际生活。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读懂自然科学资源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在这些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如教学中通过阅读题,让学生讨论信鸽体内是否具有磁性物质;马铃薯的质量好坏与淀粉的百分含量及价格的关系;一些金属的价格与其产量的关系等。学生通过这些阅读训练,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另外,高中物理同样强调物理探究。物理学是一门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物理概念、原理的得出都离不开探究实验。学生只有通过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并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2.2重视衔接教学

初中物理(特别是初三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与高中物理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分析木块在水平面内受力及其运动情况时,可讲解典型例题:一木块重80n,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用水平向右4n的力拉木块,没有拉动木块;若用水平向右8n的力拉木块,木块恰好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教师可采用隔离法分析木块在上述情况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另外,还可继续讨论“若用水平向右10n的力拉木块”时木块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及“小木块被150n的水平力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时的受力。又如,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大炮发射时的“反冲现象”、火箭发射等。另外,初三物理中的“分子动理论”、“大气压”、“原子结构”等知识都与高中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衔接、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中,相关高中教材中的教学语言不必过于专业、严密,只要学生对高中知识有所了解即可。

2.3关注高考方向

教育部推行的“3+X”教学模式,旨在加强科际联系,让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综合,模糊学科间的界限,促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科普资料、了解前沿科学、关注交叉科学,体验社会生活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自己运用、创新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如讲授“纳米技术”时,可让学生自习教科书、收集资料、撰写相关科普小文章、交流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训练学生多种思维,拉近物理和生活的距离。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物理应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用来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促进科技发展的基础理科课程,与小学自然学科有相似之处,但由于该科目难度远大于自然学科,且初中生在初学物理时容易产生诸多逻辑问题,因此初中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逐渐丧失,不利于其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故需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其物理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实质是以初中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其主动学习、思考的过程。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入手,对其具体应用方式进行系统分析。

1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的是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并激发其创新能力和怀疑精神,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适应从“施教者”到“指导者”的转变,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启发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初中生主动学习物理的能力。注入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其传授的物理知识而缺乏自主思考过程的传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则注重启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我思考,引导其自身发觉物理问题答案,该方法可帮助初中生运用物理思维对课堂知识和自身学习进行分析、批评、判断及归纳总结,从而逐渐由原来对物理兴趣缺失甚至厌恶的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整体物理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为高中物理学习(若选择理科)和今后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奠定兴趣和物理学习方法基础。

2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2.1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初中生由小学升至初中后新接触的课程,绝大部分初中生均无物理学习基础,且课堂上单纯讲解物理概念并指导学生练习对年纪尚小的初中生而言过于枯燥乏味,其即使在学习初期由于新鲜感等因素产生一时兴趣,也容易在长时间的学习中逐渐丧失积极性,而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是保障物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知识吸收程度高的重要途径。启发式教学法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其可通过情境设置、提出问题等方式启发初中生,使其尽快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并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为营造轻松、有趣的物理课堂氛围提供有效帮助,这也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并把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其心理需求。

学生对难度较大的学科容易产生排斥感,其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后天激发和培养,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如营造充满趣味的特殊情境、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等激起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心,进而使其产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讲授“凸透镜成像”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对物体在阳光下自燃这一现象进行演示(确保安全前提下),分析物体自燃原因,并结合这一现象对物体燃烧需具备的条件、物体燃烧与凸透镜间的联系进行细致讲解,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凸透镜成像学习的情境中,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常见的雨后彩虹、不常见的海市蜃楼等自然现象,逐渐启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课程的自主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然地将生活现象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且其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兴趣能够得以提高。

2.2教师对初中生巧妙设问

物理课程是一门相对而言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实现,教学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一般通过设置巧妙问题吸引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其所提的问题,并尝试应用课堂及生活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上述问题,因此巧妙问题的设置对激发学生物理学习潜能、营造轻松课堂学习气氛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因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配合造成的冷场。教师不仅需要留意提问时的语气及问题内容,而且设置问题时也需注意其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和引导作用,当教师所提的问题同时具备上述两点时,该提问则可被称为高水平提问,并具有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的可能性。

例如,在讲授“压强”一课时,物理教师可通过不间断提问引起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并自发进行独立思考,其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在背单肩带书包与双肩带书包时肩部的感觉差异较大?”“为什么同属单肩书包,肩带越宽肩部感觉越舒适?”“从单肩、双书包带给肩部的感觉中你能够得到什么启发?”等,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压强”一课所学知识解答上述问题。另外,学生还可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自身生活实践了解压力、压强等变量间的关系,并利用自身理解对现实中所遇物理问题进行处理。

2.3学生相互讨论并归纳总结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讨论是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这是由于若仅局限于教师引导,容易加大其教学压力,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将自由讨论空间留给学生,则可使其吸取他人观点中有益的部分,从而帮助其培养发散性思维,并使其通过讨论、辩论提高自身语言表达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并对讨论内容提出疑问,激发其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学生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学习,其在接受物理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若干问题,因此教师需引导其对每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其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例如,“动能与势能”这一课讲解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引导初中生对相关概念、计算公式等进行由易到难的归纳总结,全面巩固所学知识,为考试成绩的提升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3结语

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显著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对其各大、中、小考试成绩的改善、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出发,对其予以巧妙设问,并引导其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并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勇.“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31(08):91.

[2]谭征.启发性提问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及应用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2):97.

[3]卢伟.巧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21):187-188.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7

一、重视生物课堂的体验,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

生物学科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堂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挖掘生活和生物学科之间的链接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物学科的美,在生物学科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六大营养物质”之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观看营养品广告,结合书本的知识分析广告中所宣传的营养成分,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日常所吃食物的营养成分。

生活是生物学科知识的根源,生物学科的学习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在生物课堂中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让生物知识焕发生命活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热爱生命。

二、关注生物课堂中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个性成长

从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初中生刚好处于长身体并且塑造自己个性的时期,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初中教学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在搭建课堂和生活的桥梁的基础上,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性格,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原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例如,生物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反应,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三、结合生物课堂的教学事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1.身体健康教育

由于生物学科中有大量的内容和人体相关,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实例,对学生开展身体健康教育。例如,在讲授“饮食与健康”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本的食物营养成分等知识之后,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饮食习惯,引导学生注意饮食卫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合理地搭配食物,以避免由不健康饮食引起的肥胖等病症。在讲述“人体的生殖器官”时,教师在科学地讲解有关人体生殖器官的知识之余,应该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这些生理常识,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青春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观念。同时,结合初中生的身体生长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青春期的卫生,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身体健康教育之外,初中生物教学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初中阶段往往要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发育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变化。男生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变得沉默寡言以及易于动怒,而女生则往往会由于自身生理的变化而变得异常敏感。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心情,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进行疏导,学生很有可能会逐渐陷入到青春期的困境中,从而对学生日后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生物学科不仅有关于生理的知识,同时也有很多涉及心理的内容。例如,在了解情绪和激素之间的关系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形成良好的情绪。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结合班级学生具体的心理状况,利用具体生物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积极开展课堂合作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8

一、运用趣味性教学语言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教师授课时的语言感染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天真、好奇心强的初中生而言,效果尤为显著.语言幽默、阐述生动,能让初中生兴趣十足,可以使他们处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在笔者刚开始走上教师讲台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个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有趣,初中生都喜欢上他的课,而且课堂效果也非常不错.因为这一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会适当地夹杂一些地方方言,虽然这并不是十分规范,但是趣味性非常强,所以能较好地引起初中生的注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受到启发,结合自身的语言特点,慢慢把趣味性非常强的课堂教学模式移植到了自已的物理教学中来,构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二、运用趣味教学方式

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改变与添加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包括与别的物理教师一起为学生表演的物理魔术,重点突出了提升实验观察和操作当中富有的趣味性,全面挖掘利用初中生好动的这一心理特点的正面效果,借助实验趣味来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转化为初中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获取优良的教学效果.

记得有一名初中生因为物理实验所含有的妙趣,从而对物理学科产生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断地参与到小实验与小制作中,不但提升了基本技能,增强了处理问题的重要能力,并且还从中得到了一些物理学知识.在参加中考的时候该同学的物理分数是满分,而该同学的其他学科的成绩大都是在70分以下.

三、运用实验增趣

物理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些实验现象也十分有趣,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研究了光的折射的相关规律以后,可以引导初中生制作用渔叉叉鱼以及激光打鱼的相关实验,这样可以让初中生深化认识光折射这个现象,使初中生对初中物理学科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四、运用物理趣味史

科学知识的本身是严肃的,但是在表达的形式上可以是多样化的.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征极其鲜明,有兴趣通常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关键动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范围可行的基础上,刊登一些与物理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有趣事例,并且配上一些卡通漫画,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等.如此一来,初中物理课本中的“能量”将会更足.

五、运用生活事例激趣

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初中生熟悉及有兴趣的例子,还可以引导初中生找出他们身边的相关例子,找到通性,总结归纳,之后再运用找出的规律处理现实问题,这对启发初中生喜爱物理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先向初中生提问生活中可见到的“扬汤止沸”及“釜底抽薪”的说法,其中的“扬汤止沸”所指的是将锅里边沸腾的开水舀起之后倒回去,而“釜底抽薪”所指的是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原料.运用热学这一知识解析下,何种止沸的功效更好?是为什么呢?先让初中生带着这一问题回家进行实践之后,再到课堂上来讲解得出来的结论.显然,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轻松快乐中顺利完成.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9

将协作学习模式落实到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有效的分组是其开展的第一步。小组成员的构成要具有合理性,分组质量会关系着协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协作学习的小组的建立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个协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进行确定,一般以四到六个人为主。教师最好组织学生以U型安排座次,方便学生的协作学习交流。其次,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水平以及智力开发水平、物理学习现有能力,甚至性别等元素进行考虑,将协作小组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提高。教师要保证小组内异质,保证小组同质,让协作合作小组更加合理,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前,可以针对上一阶段的物理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需要从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水平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之后,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保证每一个小组内男女生比例适当,保证小组的整体实力适当。协作学习小组的成功建立,是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提高的基础。

二、加强小组分工职责的有效分配,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协作学习模式应用,是要调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来。如果协作学习小组内没有一个领导者,学生的交流学习会过于随意。在没有组织性的协作学习小组内,爱探讨的学生一直在探讨,不喜欢探讨的学生一直处于沉默的状态。在小组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明确自己的协作学习任务,找到协作学习的个人责任。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明确,会大大提高课堂的组织纪律水平,使每一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进步。教师也需要关注小组内分工的定期轮换,使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锻炼。比如在讲解《物质的三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物质有哪三态,并举出适当的例子。在小组内,一人负责组织小组协作学习,担当小组长。一人记录,编辑小组的学习成果,其它人讨论。在下一次协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转换学习角色,都成为协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者。

三、加强小组竞争力度的合理提高,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竞争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刺激作用,在好胜心的引导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激励,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理学习活动中。在协作学习模式中,小组间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在小组间的整体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学生们通过自我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与其它小组进行竞争时,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发现,从而改正不良学习行为与习惯。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方案并将其实施。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是不是能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一下呢?”让学生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主题进行协作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竞争游戏的规则,针对这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以探究方案的合理度与可行性为主导因素,再从学生研究成果的丰富性为学生打分评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规划的研究方案进行展示,并进行部分实施,让全体学生认识到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不仅关系着自己的能力提高问题,还关系着小组荣誉问题。在竞争中,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升。

四、加强小组评价方法的有效转换,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协作学习模式作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需要对小组评价方法进行有效改革。科学的评价策略,会使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也会使学生找到小组内外的竞争感,将自己在物理学习方面的价值发挥出来,自主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利用试卷的分数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衡量,从分数出发为学生划分等级。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端正协作学习态度,找到正确的协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多交流,多倾听。在讲解有关于天秤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学习。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学习当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小组学习进度。要多发现学生的亮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力。

初中生物教学小结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它的基础主要是观察和实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逐渐走进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课堂提供动听的音乐以及生动的画面,更能够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与此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予以整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使初中教学课程更加生动形象,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声有色。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工具,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物理知识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具备着较强的抽象性,比如,机械运动、可持续发展、能源利用和力的作用等,这些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但是,如果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与物理教学相互整合,让学生直接切身感受到声、电、光、影等信息元素,更加直观与物理知识元素相接触,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更加乐于探究物理知识,才能使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

1.2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更加和谐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这一优势使得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或者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提问,并且在与教师的相互探讨的过程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成果、相关评价,以及相关的物理教学资料展示给学生,使资源能够更好的被共享和利用。

1.3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实验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体现其学习习惯优劣的关键。在进行实验时,学生的设计是否科学,操作手法是否准确,对实验器材的使用是否正确等,都能够体现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改正。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收集并且保留,比如,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评价总结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提出正确的建议,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加良好。

1.4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使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图形、总结性文字或者较为复杂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网页、幻灯片,也可以将一些公式、试题分析、表格等做成课件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在了解和掌握知识时能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并且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感知的进程加快。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使教师的教学时间减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索

整合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整体结合,就是利用某种方式、方法或者手段,将一些比较分散的要素进行有机衔接,使之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整合的转化过程就是从一个“无意义”个体转化成为一个“有意义”整体,并且在这种转化结合之后,新的整体的功效更加进步。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笔者对这种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2.1创境导入

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且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与物理教学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的结构,如同身临其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比如,在对“摩擦力”一章进行学习时,教师应首先设立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次,利用多媒体对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放映,使学生对于问题所涉及到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向。

通过创设情境,第一,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膨胀,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好奇心;第二,使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学生心里也有了大致的答案;第三,通过学生自己解答问题,使学生自己的判断得到相应的验证,与此同时,将课题快速地导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迷惑的概念逐渐变得清晰透彻。

2.2模拟启发

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汽化和液化”一节中,教师在对课题进行导入之后,首先将一组图片进行了放映:小红刚从泳池中出来,全身都很湿,觉得很冷。可是,小李在他旁边也只穿着泳裤,站在水边,但没有发生这种现象。为什么?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已经了解到水在汽化过程中是会吸热的,但是,水在吸热的过程中怎么会同时制冷呢?并且,小李也在水边,可是为什么并不寒冷呢?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答案。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以及这样的启发后,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对此课题理解的更加深刻与透彻,也就是,因为水是在小红身上不断汽化蒸发的,水吸收的是小红身体的热量,就可以理解为小红的身体在不断地放热,使得小红皮肤表面的温度降低,产生寒冷的感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就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工程中,充分地渗透和融入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环境更加良好。当然,教学方式越来越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绝对不只是只有以上两种方式,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的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更加灵活、高效地利用,敢于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姗姗.小议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18):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