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技推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6:16

乡镇农技推广篇1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1现代农业在乡镇发展的概况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随着返乡潮流发展乡村里出现了许多中等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雄厚,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很多农业技术能在这里得到广泛推广:如组织培养技术、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农药技术、防冻防雨技术、大棚栽培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等。但这些经营主体驻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加上农业产值低、周期长等客观因素,企业留不住人才,尤其是年轻、高学历人才。新型农业主体需要农业技术强,服务能力强的农业技术员的扶持。

1.2电子信息进农村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信息进农村,在每个村委进驻,电商遍地开花,农产品网上售销,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掀起了巨浪。

1.3农村劳动力结构

农业农村劳动力结构问题突出,后继乏人,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凸显。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女性化,老龄化,低学历,技能差的现象。明显的现代农村留守“3869”现象。

1.4人力缺乏,特别是出大力的,机械化操作的人工,费用成本逐年增高。

2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问题

2.1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农业的振兴,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强调的是科学技术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文化,尤其是乡镇一线的推广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还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要不怕苦不怕累。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中等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多为一两人或没有。从年龄上来看,农技队伍的老龄化比较严重,45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占到45%。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农业系统里混编占岗严重,乡镇农技员占单位编制不到70%。同时,农技推广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员工接受再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较少,使科技知识的更新与农业的发展不相匹配。还有基层农技推广要到田间地头,工作环境较差,很难吸引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加入,农技推广队伍的素质无论是人才还是能力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素质有待提高。

2.2缺乏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

目前农业技术员在乡镇从事实际生产中往往只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如种植技术,灌溉技术,植保技术等,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储备,还需要相当的沟通技巧和对市场精准把握的能力以及领导组织能力,而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未涵盖这些内容。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2.3留守农民老龄化严重,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

传统农业收入低,效率低,这使得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他们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乡镇种植大户60%队伍为45岁以上。随着农业的发展虽然也有部分务工人员回乡,但是情况没有多大的改观。留守在家的农民年龄大都是50~70岁,文化程度偏低,对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且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承担科技风险的能力也偏低,这就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2.4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陈旧,观念落后

随着基层农业组织机构改革,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就更加清晰,农技推广逐渐公益化,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更加明确。但是在推广工作中,推广理念并没有改变,推广方法也是采用以前的陈旧方法,缺乏创新,不注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凭自己的经验解决,也有的会请教亲朋好友或乡邻,有的会向农资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农户会选择请教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政府组织农技推广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还是主要停留在生产指导上,对产前、产后农产品的市场化销售等缺乏指导。

乡镇农技推广篇2

一、乡镇农技队伍建设的现状

1.基础建设。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如东县14个镇农技站的管理权全部下放至镇,与镇农机站、农经站合并,组建成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江苏省农委提出的“五有”建设要求,各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加强自身建设并组织开展为农服务工作。全县14个农业服务中心总面积达10739m2,其中农技服务大厅、实验室、现代农民培训教室、档案资料室和办公用房总面积达6344m2,会议室、接待室、仓储室等总面积达4395m2,每个镇服务中心面积都达到了400m2,满足了农技推广的场所需求。

2.队伍建设。

目前如东县各乡镇农技员定编150名,其中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共113人。按性别分:男性占比70.8%、女性占比29.2%;按年龄分:31-39岁占比11.5%、40-49岁占比46%、50-60岁占比42.5%;按学历划分:本科占比25.7%、大专占比48.6%、中专及以下占比25.7%;按职称划分:副高占比16%、中级占比54%、初级及以下占比30%。

3.业务职能。

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技推广职能在服务中不断拓展和完善,除开展传统的种子、栽培、植保、土肥、蚕桑、林果、农村能源专业技术工作外,还承担着农业技术培训、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等职能工作。

二、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职能弱化,服务被动。

乡镇农技人员的管理权从县农业主管部门划至乡镇后,农技人员易被借用、抽调至其他部门从事非农工作,削弱了乡镇农技工作力量。有的乡镇农技服务队伍仅有三人,要承担种子、栽培、植保、土肥、蚕桑、林果、农村能源、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有时连参加各类会议都应接不暇,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好本职工作。

2.人才断档,知识断层。

乡镇农技人员的管理权下放后,由于县农业主管部门失去了对乡镇农技人员的调配权,农技人员不能在县与镇、镇与镇之间正常流通,堵塞了农业科技人才流通的渠道,农技队伍缺编不能及时补员,致使大多乡镇在职农技人员专业不对口、年龄老化、知识断层等现象越来越突出,部分乡镇农技人员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3.岗位变动、晋升难。

人社部门通过对农技人员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其目的为调动农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乡镇农技部门所有人员都已通过竞聘上岗,并享受到相应的职务工资,但大部分镇站存在某一岗位实际人员数高于岗位设置数,出现岗位变动、晋升难的问题,甚至出现多名符合条件人员同争一个岗位现象。

4.工作绩效评价难。

由于农技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在一个镇的范围内没有可比性,只能考核农业服务中心综合工作的业绩,很难考核其专业工作情况,而县农业主管部门又无权考核,出现农技人员业务考核的盲区。

5.经营制约,技物结合脱节。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农资经营权的取消,弱化了农技推广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物脱节后,县域内农资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常常与农技部门推广的技术不配套,降低了广大农民对农技推广部门和农资经销商的信任度,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例如:县域统一供种量大幅度下降,稻麦棉油豆品种多乱杂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完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机构职能。

要改革乡镇级农技人员现有管理体制,深化“五有”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内涵。建议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回对镇农技人员的管理权,或对镇农技站应实行县、镇双重管理,并明确各方职责。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镇农技人员的人事调配和业务考核,并征得所在地镇党委、政府的同意和认定,其它事项由所在地镇党委、政府负责管理,并负责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2.补充新生力量,培育推广队伍。

根据乡镇农业产业的特点和乡镇农技人员专业配置的要求,招聘适用急需的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推广队伍,缓解当前农技人员年龄老化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乡镇要杜绝随意借用农技人员现象,确保安排在编不在岗的农技人员回归岗位,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要提高那些在专业学科学术造诣高,专业技术业绩突出农技推广人员的职称待遇,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让那些具有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职岗相符。

3.加快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

农业科技示范户应成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延伸。科技示范户的培育,不仅解决了示范户自身的致富,而且通过他们的带动辐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由分散的家庭向家庭农场、土地承包大户、农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规模化经营转变,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农业科技服务,使乡镇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的体系更加完善。

4.配备村级专职农技员。

乡镇农技推广篇3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乡镇农业技术作为农业持久高效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强化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可以被视为目前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效率长期得不到提升的极大障碍,其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程体现出迟缓性,地域之间、专业站之间发展参差不齐。管理机制不完善还体现在部分农技推广站为多个乡镇共同所有,或者一个推广站是由四五个分站共同构建的等。因为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推广组织机构在建设方面缺乏统一性,农技推广人员肩负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因而在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环节投入的精力不足。

1.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农业科研成果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科研工作始终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储备军”,新型科研成果有利于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体力劳动量,使他们获得实质性收益。但是,目前国内农技推广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农技推广机制存在缺陷导致的。此时推广站专员数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这为新型农技覆盖率与应用率的大幅度提升设置了厚重的屏障。此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还体现于缺乏指导专员,这样农民在应用新型种植技术时若遇到困难,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技推广质量是必然的,也加大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难度。

1.3资金短缺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而言,资金供应量不足已经是众多农技推广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通常,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机构在开展推广工作时,经费是相对充足的,其来源渠道也体现出多样化特征,具体是借助上级财政专门拨款与同级财政拨款等多样化方式。然而,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推广资金的获得方面是不容乐观的,具体体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工资水平相对低下,此时大多数推广人员借用经营方式去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不能全身心地为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产品种植管理等方面提供公益,进而影响了新型农业科研成果的产出与应用。

2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质量的有效措施

2.1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在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堡垒性作用。若要在乡镇推广农技,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责可以被细化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技术推广;二是应用要点演示;三是对主要种植物疾病的防治。明确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责,能够确保农业资源供给、农业生态保护及信息服务等多样化工作的落实,并且使推广机构增添了盈利性色彩及公众性职能,具体体现在资源供应、推广经费获取等方面。之所以认为农技推广机构职责的明确化加速了农技在贫困地区推广与发展的进程,主要是在某些管理机制与工作体制的协助下,农推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利站和农机站整合在一起,相互配合,以管理为基准创设出县乡同步发展机制,为农技推广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农技推广工作效率的提升贡献力量[1]。

2.2改良技术推广方法

改良技术推广方法可以被视为农技推广工作落实到位的保障。了解各村的土质状况,整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参照各类特色产品在经济市场运行的态势,种植适宜各村环境的特色农作物,从根本上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拓展率与达标率。对农技推广服务形式实施调整改良,是优化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行径之一,有利于农民群众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例如,玉米栽培技术在各村推广时采用的是科技示范形式与营利形式,使农民群众掌握了合理轮作的要点(浅翻12~15cm,深翻18~20cm),以及正确选种与处理的方法,并认识到田间管理与合理密植的重要性[2]。

2.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服务质量

为了确保农技在各乡村顺利推广与应用,加大资金投入是极为必要的,从而达到提高技术推广人员服务水平的目标。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财政机构细致地统合与农技推广工作相关的经费,以及服务性单位的项目经费、个体经费,依照福利体系、人头经费和本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确保农技推广经费的充裕性及按需到位性。而加大经费投入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合理有效地应用农技推广资源,拓宽资金来源途径,借助支农资金、财政拨款等方式为农技顺利推广注入能量[3]。

3结语

目前,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并且农技的开发、推广与应用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所以,农技推广人员应在实践中积极探寻提高技术推广质量的措施,为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优质化的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申佳.常宁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现状调查[J].福建农业,2014(10):135-136.

[2]何汉松.新农村下大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有效性提升探析[J].北京农业,2015(9):316.

乡镇农技推广篇4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不足

很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存在财政困难、经费缺乏、供给短缺的问题,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很少,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期发展目标。甚至部分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导致了工作人员把工作重心放在经营盈利上而忽视了农业技术的服务推广。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新品种实验示范和推广方面也有心无力。农业设施物资的检验和化验分析的工作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管理不完善,运行机制顺畅

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人员安排上随意,人才大量流失;部分在岗人员无法胜任岗位工作,整体上降低了服务推广水平;农技人员大量存在“在岗不位”,被调去搞其它工作;机构职能上也很混杂模糊,缺少明确的工作重点。

3、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需要扩大,素质有待提高

对某县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调查分析表明,其中种植技术的推广人数只有19人。技术人员的短缺使得岗位工作负荷过大,一人要承担多方面的工作。现代农业对技术的专精的要求,让工作人员很难胜任不同种类的技术工作。被调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有大专学历的7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9人,其中仅1人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无法独立承担实验示范和重大的技术推广项目。岗位培训太少,先进新技术和知识获取途径缺乏,难以提高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技推广发展形势和要求。

4、设备物资落后缺乏,工作条件艰苦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或办公场所很差;乡镇农技人员缺少必要的社会地位,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大多在农村,工作环境艰苦,高学历的技术人才能够找到条件、待遇和发展更好的工作,不愿来农技推广部门。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和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大量农业院校毕业生对农技工作望而却步,直接造成了农技推广体系的人才严重匮乏。

三、乡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笔者针对目前情况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措施。

1、保证财政供给充足,经费及时到位

如果把正式的农技人员纳入到财政预算中,足额到位的发放资金,对经费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对账目进行严格考核监督,就可以大力建设农技推广区域站点。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采购设备仪器,开辟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为农技推广站点配置专门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打印机、传真机等必须的设备,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

2、健全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针对不足进行改革,强化公益性和专业化职能。科学界定农技推广部门的职能,把经营性的服务推向市场。以现代化的网络沟通协调管理,统一的体系更发挥信息优势。大力开展各种农技推广的服务活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和形式多样的格局,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农民的合作,以大胆的创新把农业技术注入到农业产业化中,为农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对各个业务部门的协作分工保证农技推广顺利为农业的增收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

3、加大农技推广的宣传

通过网络和报纸电视等现代的媒体来加强对农技推广的宣传,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在专业的刊物上,或者建立网站来推广。针对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建立科技观摩园或在城市郊区建立农产品采摘园,还可以建设优质品种展示和农业技术示范园来作为传播基地。

4、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

乡镇农技推广篇5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3-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1.009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作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最基层服务组织和重要载体,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都十分重要。但是,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1概述

1.1辽河源镇简介

辽河源镇是东辽县最大的乡(镇),位于东辽县城东南,距县城32公里,镇政府驻地辽河源小街,幅员面积37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731人,耕地面积15405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处于水系上游,适合发展生态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有煤矿和纺织、制砖、木材加工、农机、酿酒厂等。农业主产玉米、稻谷、豆类。辽河源镇以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依托,积极促进各类产业相互交叉、融合、孵化,形成了有机水稻、食用菌、绿豆、花卉种植、培育、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了特色r明的产业形态。2016年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东辽县辽河源镇名列其中,成为辽源市首个入选的“中国特色小镇”。

1.2辽河源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

当前,辽河源镇农业推广工作的职能主体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站,分别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服务、农机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召开现场会、利用科普大集发放宣传材料、进行田间指导等工作方式,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同时,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产业园区、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新型主体,也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辽河源镇农业推广工作立足当地实际,紧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心,努力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尤其是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发展六型农业的大背景下,通过项目带动、园区带动、合作社带动等方式,鼓励农民构建效益型、环保型、生态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辽河源镇依托自然优势,鼓励合作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推动土地流转,通过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指导,使生态农业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大力宣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确保土壤安全和营养平衡。

2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辽河源镇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农业推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全国范围的基层乡(镇)来看,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一是乡(镇)农技站和农机站的推广理念落后。长期以来,乡(镇)农业推广工作都呈现出创新不足的问题。在推广工作中,没有根据农村农业经济和农业科技、农机具的发展新形势,转变推广思路,调整推广手段。表现尤为明显的就是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而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经营服务却没有跟上,严重阻碍了农业推广体系的完善。

二是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有待于提高。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年纪偏大,文化水平与科技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认识不高,对农业推广工作不够重视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即使参加了相关推广活动,也难以全面掌握和理解主推技术。

三是推广手段相对单一,效果较差。乡(镇)农业推广工作长期存在受强制性指令进行推广的弊端,比较被动地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令,而不是自下而上地对当地农民科技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再制定科学的推广工作方案,这就会使得推广人员很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无法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推广效果不高。

四是推广经费短缺。当前,乡(镇)甚至县一级农业推广经费来源都存在不足的现象,推广人员工资不高,工作强度大且工作条件较为艰苦,这不仅对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打击,影响推广人员队伍的稳定,还会导致技术推广设施器材及技术示范工作,不利于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农业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薄弱。现阶段乡(镇)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年龄偏于大龄化和老龄化,队伍更新较慢,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及技术水平跟不上农业经济和农业种植模式发展的步伐。加之乡(镇)推广人员相对于省市推广人员而言,缺少集中业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参加推广交流的机会,只能通过杂志、电视、网络等方式学习新的技术,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农业推广工作的要求。

3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针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应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农业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向全社会宣传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营造有利于农业推广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自上而下地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乡(镇)一级的农业推广体系。推动农业推广方面的实地调研,根据各乡(镇)不同实际制定相应的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农业推广工作;二是实行农业推广工作责任制,激励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挥乐于奉献的精神,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推广工作;三是加大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及增收致富的巨大作用,乐于接受推广工作,深入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

3.2明确职责,强化管理

科学合理地设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职能,明确划分其公益职能和营利,进行分类管理和科学指导。强化岗位责任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况聘上岗,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主动性。落实县、乡政府双重管理模式,为乡(镇)推广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促进推广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协调农技、农机、种子等站所机械,形成农业推广工作的合力,共同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

3.3加强建设,提升素质

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推进涵盖县、乡(镇)、村、示范户(新型经营主体)的新型推广网络建设,各司其责,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推广人员和推广资源,充分发挥农业推广工作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尤其要充分利用合作社、种养大户、示范@区等新型主体对农业推广的重要作用,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和便利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新技术推广。同时,县级推广机构要抓好乡(镇)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和业务培训,吸收涉农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业推广机构,逐步提高乡镇农业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3.4加大投入,改进方式

各级财政部门要把乡(镇)农业推广经费、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中,通过财政拨款、支农资金等形式保障农业推广人员工资水平,合理安排推广经费。结合当地实际,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必须与当地农民群众需求相结合,与市场发展情况相结合,实现从行政指令为主向行政指令与市场需求和农民需求有机结合、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从重视产品数量向重视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的转变,不断扩展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实现推广工作向产前、前中、前后的全覆盖。

4结语

加强乡(镇)农业推广工作还应加强农民科技示范户培育,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拓展农业推广服务内容,加强农业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只有全面提升乡(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推广工作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彬彬,贾天慧.引导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2]罗斯.浅谈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J].四川农业科技,2008,(01).

[3]童泽平,鞠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02).

[4]蒋和平,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2,(09).

[5]吕剑红,等.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5).

乡镇农技推广篇6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早已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而且也显现出了它的绝对优势。努力地全面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并真正落到实处,必定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因此,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并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加全面地实施和运行。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结构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过程中,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村的联系度不够紧密是农业技术推广整体结构体系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不能同步,先进的农业技术很难深层次地推广到农村。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完整或者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从学历来看多是中专及以下的为多数,即使是农业专业出身的人员,专业技?g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只占少数。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服务过于粗放,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沼气、节能、农产品安全等新兴的项目,从业专业人员很少,多是代管、兼管或是代办,理论知识少,技术更不过硬,造成了顾此舍彼、群众意见大的结果。

1.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短缺

农业技术推广的还有一个就是资金问题,这已经成为妨碍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要的因素和阻力。因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新技术、新产品和一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试验费用、宣传费用,资金不足就造成推广服务系统很难维持和发展。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差,但工资水平都普遍较低、福利待遇也低,就造成了推广积极性不高或难以将推广工作进行下去的现状。

2农业技术在乡镇推广工作中的策略

2.1健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

要想健全和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首先国家就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人才问题,来满足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工作中的切实需求,以加强上层的农业技术研究和基层的技术推广的紧密度。同时还要动态性地优化推广结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农业技术和信息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在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站和平台,快速、及时地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发送到农民的手中。这样就扩大加宽了农业技术推广结构体系的途径,让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实现及时性和时效性,保障农业经济的顺利、健康、持续地发展。

2.2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上培训课、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掌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高效经济作物和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等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并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

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在乡镇这种基层推行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视和加大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调入力度。尤其是各县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严把监管关,以保证这些资金专款专用。作为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经费,确保经费的使用都落在了实处,还要注意保证技术推广的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对老旧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从而让他们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农技推广篇7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多数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且多数人员专业不对口,加上基层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认知程度不高,在日常工作中农技部分不能按照完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被政府拉用、借用、包村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开展。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缺乏真正懂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在知识结构和年龄上存在着老化和断档现象,加之大众对农业行业的歧视,真正科班出身的不愿意到基层献身农业生产一线,多数都被留在县级机关,而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对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农业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群众对农技推广队伍业务的不信任,严重挫伤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加上政府机构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认识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导致了推广速度迟缓,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空间。1.2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农村,主体是文化较低的农民,加上他们居住分散不集中,信息渠道不畅通,观念陈旧落后。对农业新技术和现代化种植模式很难接受,在推广过程产生抵触情绪,使得推广很难开展,除非政府强制命令,否则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往往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1.3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关键,技术推广资金扶持是核心,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是农业技术推广继续的动力,才能实现新技术转化最大化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个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的认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能提供便利条件助推农技推广工作,影响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2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2.1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但是一些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很浅薄或是根本没有认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就是第一生产力地位。努力实现农业技术帮扶群众脱贫的目标。2.2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给基层充实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招聘一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引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所在,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农业推广工作接地气,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尽快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经济贡献份额比例。2.3建立监督机制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长足健康发展,除了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基层设施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设备、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深陷资金短缺、人员匮乏的泥潭。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不但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3解决措施

乡镇农技推广篇8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现状;成效;对策;江苏金湖

金湖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3年机构改革时成立。根据苏政发〔2002〕147号文件精神,金湖县对乡镇原农技、农机、农经、水产、蚕桑、林业、畜牧兽医、企管、统计、劳动服务所等镇属7所8站在编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改革,通过竞争上岗,考核合格的人员组成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基本现状

1.1人员构成基本情况

金湖县辖有11个镇,核定编制152人,实际在编138人,在编人员中农技21人,农机11人,农经24人,畜牧26人,蚕桑8人,劳服所11人,水产8人,林业10人,企管10人,统计4人,其他5人。大专学历87人,本科16人,高中及中专学历35人。初级职称86人,中级职称52人,高级职称人员无。平均年龄44岁,其中30周岁以下4人,30~40周岁52人,40~50周岁75人,50~55周岁7人,55周岁以上人员没有。平均工龄22.1年,其中10年以下的11人,10~20年47人,20~30年79人,30年以上1人。

1.2工资福利基本情况

金湖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平均档案工资1505.7元,所有人员的工资已全部纳入镇财政预算,由镇财政统一打卡发放,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各镇均由镇财政统一解决。但福利、奖金、办公经费各家解决途径不一致[1],存在以下4种情况:一是由镇财政全部解决有3个镇;二是镇财政解决部分人员经费的有2个镇,如涂沟镇原农技、农经、兽医人员的福利、办公费用由原单位解决,而原水产、林业、蚕桑等其他人员经费则由镇财政解决;三是镇财政实行预算外管理,不足部分由镇财政补足的有5个镇;四是镇财政不承担福利、办公经费,完全由改革前原单位承担的1个镇。

2取得的成效

(1)精减了人员,减轻了农民负担。改革前全县乡镇7所8站在编人员有339人,改革后,原7所8站人员编制一般仅设立1~3个编制,平均不到2人,现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际在编人员138人,明显精减了人员、减轻了农民负担。

(2)充实了力量,提高了业务水平。在改革时,通过竞争上岗,一般淘汰了业务水平较低、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员,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专业技术干部被竞聘上岗,使乡镇农技推广整体力量加强,业务水平明显提高[2]。

(3)经营性人员与公益性人员分开,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改革,全县所有改革竞争上岗人员均脱离经营,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使公益性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更高的积极性从事本职工作;而经营性人员也改变了观念,端正了态度,更好地从事经营活动。

(4)精减了机构,避免了重复开支。改革前7所8站经改革后合并成立一个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及镇开展工作时,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开展工作,机构精减了,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开支。

(5)承担农业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般都有相应专业人员参与了农业项目实施,如稻田生态养殖、机插秧栽培技术、油—瓜—稻高效栽培技术、藕鱼套养技术、特种养殖技术、网箱养殖技术、千亩成片林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入户、三项工程、畜禽高效规模化养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将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6)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51人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8个,带动农民致富2万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3存在的问题

(1)职能不明,农技推广职能被削弱。一是县级主管部门业务管理相对较弱。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放到各镇人民政府管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行使业务管理。而实际上级业务部门从事业务培训、管理相对减少,竞聘上岗人员一般只参加人事部门职称培训,而业务部门几乎不直接对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3]。据调查,5年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参加3d以上培训的人数仅为6.5人次。二是镇里存在政事不分,乱拉乱用现象。镇里工作千头万绪,镇政府为了应付镇里日常工作,一般政事不分、职能不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大部分时间、精力主要应付镇里的中心工作,例如负责分工村、规费上缴、农业养老保险、秸秆禁烧等突出性工作,而无暇顾及本职业务工作,更为严重的直接抽调他用,全县这种类型人员有24人,占在编人员17.4%。全年50%时间从事政府其他工作的人员有110人,占在编人员近80%。

(2)办公条件差,办公设施落后。改革后,原7所8站的财产归镇政府拥有,镇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一般把原有财产主要是房产进行拍卖处理,导致竞聘上岗人员没有集中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简陋,根据调查: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配备电脑25台,其中有11台是县农业局为了方便镇农技员开展工作配备的,有固定电话的9家,还有2家没有固定电话,同时缺乏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相应的仪器设备。

(3)福利待遇低,工作经费短缺。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与镇行政编制人员相比,奖金福利待遇解决难,相对福利待遇低,改革后公益性与经营性人员分开,公益性人员不再从事经营活动,而部分镇仍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自行解决福利、奖金等待遇,将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因办公经费短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

(4)债务严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堪重负。据不完全统计,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单位在撤并前,一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债务;加之合并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后,部分镇政府对各单位债权、债务、资产等情况没有充分核资清算,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帐目不清,资产流失严重,导致目前全县11个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般都有60万~250万元不等的债务。这些债务各镇政府也无力偿还,最终还挂在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帐上,将成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沉重的负担,直接制约着其发展。

(5)编制安排欠合理,导致部分人员无法从事本专业工作。定编时,各镇均设立蚕桑专业编制人员1~2名,但由于不少镇没有蚕桑生产,导致这些人员人浮于事、无事可干。

4对策

(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理顺上下关系,上级主管部门避开条块分割,并直接进行业务培训,专业职称的评聘管理,各镇政府也应实行政事分开,退还相应编制人员,并明确相应职责,定编定岗,减少乱拉乱用现象发生。

乡镇农技推广篇9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新体系

我区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已逐渐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的农业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针对我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现行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与探索,现将调查情况及建设思路作综述如下。

1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一方面政府精简机构,简政放权,减少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农技推广割据多元化,农业科研、农业技术院校等职业学校也逐渐地面向农村,开展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活动;农业生产与加工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各种专合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也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但是,农技推广机构的一些守旧思想和基层政府乃至于上级政府对其片面的认识直接导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1推广方法与理念已与发展不适应。“农技推广”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推广普及技术为核心,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的产量,基本推广方法是“技术示范与行政干预相结合”,虽然也开展一些培训,但很不规范。而经济发达地方和现行的推广模式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推广人员通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来促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应用和农村的发展,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参与推广,通过示范、培养、交流、研讨,引导和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推广人员的基本职责是走访和培训农民,着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1.2职能职责不明确,推广力度削弱。国务院明文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国家在基层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实际上,我区乡镇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水产站、并没有完全履行为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大量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无法及时普及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究其原因:1)乡镇农业“五站”合为“农业服务中心”归乡镇政府管理造成政事不分,职能不明的现象普遍存在,绝大多乡镇农技人员被乡镇领导干部随意抽调,协助政府中心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职农技推广服务工作。2)农技人员在乡镇政府地位低下,其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他们为了生存,“重经济,轻服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许多农技人员除参加政府中心工作可获得一点微补助外,另外还有不少自己从事一些除工作外的经营活动,包括农资经营,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服务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从事经营服务的人多,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少。这样,区级农业部门与农技站脱节,农技人员与农民脱节,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停留在县区级,技术难以传授到农民手中。

1.3知识老化,整体业务素质下降。以我区为例,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占76%以上,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慢,严重的影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特别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需要理论培训和实践总结。而目前因受诸多因素限制,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的少了,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了,导致农技人员知识陈旧老化。在所调查的农技推广人员中有65%的人员是中专学历,有20%的人员是初中以下学历。从工作性质看,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占15%,从事管理的人员占22%,从事专门研究的为0,而农民生产上所急需的种养殖、果树园艺、水利、蔬菜、能源等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奇缺。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重要。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的基本保证。为了切实有利解决我区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2.1大力改进推广方法,不断创新推广理念。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或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作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素质相融合,随着农村农民法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干预日渐难以见效,必须探索能有效引导千家万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工作方法,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

2.2科学界定职能,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重新核定各级推广机构编制,达到既精简机构、优化队伍,又能使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有效,促进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乡镇农技推广篇10

关键词:乡镇农技站;现状;问题;对策;陕西西安

基层乡镇农技站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力量,乡镇农技人员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体力量。如何加强基层乡镇农技站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1-3]。

1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现状

西安市有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152个,80%以综合站为主,独立建站者占20%。乡镇农技站主要由各乡镇政府管理,仅有高陵县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垂直管理。全市乡镇农技站共有办公用房面积15295m2,仪器设备价值139万元,共有职工57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7人,中专及高中学历378人,初中以下学历10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91人,初级以下职称300人。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大部分乡、镇领导对乡镇农技站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性质不甚了解,在支持力度上尤其是资金安排上不能与其他事业单位一视同仁,政治上过问少、业务上指导少、生活上关心少,一些地方不仅不支持乡站工作,还占用乡站资产,导致一些乡站资产被挪用或拍卖。二是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乡镇农技站不能正确处理好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方面的关系,一些地方只抓技术推广,忽视技物服务,甚至不发展经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营利润,不注重技术推广和培训,本末倒置。

2.2乡镇农技人员少、力量弱、综合业务素质较低

基层乡镇农技部门权属管理因三权下放,回收,再下放,农技站的管理体制长期不顺,农技人员的凝聚力受到了冲击。部分乡镇农技站名存实亡,资产被挪用,人员分流,部分乡镇农技站只有1~2人。许多乡镇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入,专业技术人员离开农技岗位,农技骨干大量流失,有的乡镇农技站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懂业务会干事的人进不来,不懂业务的又出不去。农技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政府的行政工作,如计划生育、财税征收等,无时间、无精力从事农技推广与服务,农技服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农技人员只懂粮棉油,不懂优质高新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尤其是面对当前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新需求,相当部分农技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慢,对农业新品种种养及加工技术等不熟悉,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市场行情和产前、产后服务束手无策,不能满足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

2.3农技服务手段滞后,基础条件较差,推广经费不足

不少基层乡镇农技人员的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层面,缺少试验示范基地和必要的检测试验方法,信息传递缓慢,技术推广面狭窄,不能有效发挥公益性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跟不上,正常的工作业务经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少基层乡镇农技站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大量的人才资源被闲置浪费,即使是行政干预下的某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也往往因起步高、投资大,加之农民接受被动,结果实施的质量低、效果差而流于形式,造成推广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

3发展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农业法规和政策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务必高度重视乡镇农技站的建设工作,并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广泛深入学习宣传农业“两法”,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牢固树立依法治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农业科技管理理念,依法保护乡镇农技站的合法权益,保证乡镇农技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发展。

3.2理顺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

目前,西安市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各乡镇政府管理,仅有高陵县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垂直管理。从近年来的运转实践来看,实行“三权”归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一是可以稳定队伍,便于人员调动,提高干部素质;二是可以加大推广力度,突出农技推广主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便于加强对乡站的管理,确保国家财产保值、增值[4]。

3.3建立经费保障体系,增加资金投入。

农技推广是公益性事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要求国家对其运作过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农技推广经费;另一方面,乡镇农技站要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做好技物结合有偿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多

渠道创收,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

3.4加强乡镇农技站基础建设

积极开展以“有农技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实体,有服务设备,有试验基地”为内容的“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增强农技推广的实力和活力。特别是要组建一支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改变目前乡镇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一方面制定培训规划,使现有推广人员通过进修、自考、短期培训等办法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提高其农技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招收农业院校毕业生,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结构。同时要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

3.5加强乡镇农技站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乡镇农技站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乡站行为是新时期农技推广体系健康发展的需要。制定乡镇农技站综合、人事、推广、经营实体、财务、会计等制度,为广大农技干部营造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提供机遇,为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创造条件,这必将推动农技站建设向前迈进。

3.6拓宽服务领域,转换农技推广机制

乡镇农技站要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效益转变,服务方法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由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乡镇农技站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围绕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原则,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经营活动。要转变观念,从当地生产实际出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按农业产业化要求参与农业企业集团,实行横向或纵向联合,实现龙头—基地—农户紧密相联的产业化格局。鼓励农技人员参与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开展统一服务等形式,直接面向农民做好各项农技推广与服务工作。

4参考文献

[1]钱映雪.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乡镇农技站工作[j].福建农业,2008(1):34.

[2]黄看治.乡镇农技站科技信息化网络建设[j].福建农业,20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