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碳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6:18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1

摘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充分加大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本文重点谈谈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必要性;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之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意识;对策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不断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使之在日常行为中注意减少Co2的排放,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一是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要充分发挥社团在公民节能环保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1.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但是低碳经济作为单独概念并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1.2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依托。有关专家指出,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这不仅意味着低碳经济要在生产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由此可见,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当代环境资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日常活动的正当结果,这已经基本成为了人类的共识。

2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公众参与度,实现共同低碳当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建低碳型社会,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人作为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公众是否积极参与节能环保行动以及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如何,将最终决定着低碳经济推行的实际效果,从而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节能环保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务,我们每个人理应承担起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积极参与到节能环保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有效推行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条件。

3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之对策研究

3.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当前社会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仍不足,对能源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较弱,公民节能习惯还未养成。所以,必须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自觉实践低碳生产和生活。

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在国外,许多城市、企业十分重视媒体对节能的宣传教育。加拿大渥太华就专门办了一份报纸吝啬家日报,专登宣传小气有理、为人们节约过日子提供具体办法的文章,提倡吝啬不是没有面子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不断刷新。

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优秀做法,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使社会公众了解中国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节能环保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尽量拉近节能环保与民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加大普及节能知识的力度,充分利用特殊时日开展活动。

3.2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从目前来看,中国公众的低碳意识还比较薄弱,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养成。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的日常起居每年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足足可以充满三个热气球。可见,公众生活方式健康、环保与否对于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多么重要。

3.3哥本哈根大会直接向我们提出了未来现代而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型的责任,让这场运动从自己家中发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2008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公开报告对个人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具体意见,这对我们形成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有着指导意义。

3.4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众所周知,二战以后,消费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流行,这对中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消费主义是一种超过正常需要的浪费式、资源透支型的消费,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大量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消费主义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自然力的严重不和谐。因此,转变消费主义的思想观念,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们要优化消费结构,提倡5S消费原则。和谐的消费观念是生态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化消费结构是为了将人类的消费行为控制在大自然可承载的能力之内,实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2

【关键词】建筑;低碳经济;发展

作为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天津市,资源禀赋不高,而能源需求量近年迅速攀升,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较快.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已经对外承诺,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并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天津市面临碳排放成为硬约束的压力,为此应该从规划入手,及早行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和服务,促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不仅能够缓解天津市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而且能够为促进天津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低碳建筑是大势所趋

截止201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1.7%,且比例逐年提高。建设节能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天津市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市域总面积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市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但取得成绩的同时,天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也面临极大的压力。2007年天津市建筑运行能耗约为1275万吨标煤,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8.3%。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天津市节能建筑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将对全市的碳减排工作起到非常大的贡献作用。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积极意义

有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再到低碳建筑的推广,这些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力推行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时代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金融危机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条优选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低碳建筑切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目前,建筑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总能耗的46.7%,而在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为发达国家的2-3倍。在发展低碳建筑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每个行业都有责任与义务解决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建筑节能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碳潜力巨大,更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主题。

(二)低碳建筑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绿色建筑探索了十年,绿色化进程蹒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与后果。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可以看到对建筑“可持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在全社会对低碳的呼吁与共同参与中,下一个十年,低碳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新视角。

(三)低碳建筑有助于天津市抢占国内经济制高点

随着碳强大控制时代的开启,“碳标准”得诞生,这意味着未来社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衡量标准,而低碳建筑的节能减排的特征符合低碳社会的标准,因此,推行低碳建筑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更加广阔的低碳建筑市场。低碳建筑技术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和相对较小的国际差距,将成为支撑我国新能源革命,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的有力保障。

三、发展低碳建筑面临的问题及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措施

(一)发展低碳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但在天津市甚至在我国要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1、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了市场个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这低碳建筑的发展。

对于建材制造商而言,由于没有激励机制,在技术和资金上都受到了限制,研发能力较为不足,低碳材料造价比较昂贵,致使低碳建筑很难得到较快推广。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房价处于高位,市场认识度低,尤其在当前供需方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卖方市场导致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短期利益,推行低碳建筑的动力严重不足。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当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低碳建筑就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而难以广泛赢得市场。

2、缺乏完善的产业相关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低碳建筑的推广和扩展。

3、低碳改造中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我国对民用建筑节能在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非常有限,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同时,我国还未成功搭建起与低碳建筑项目相关的融资平台,包括从政府层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对部门低碳建筑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等。这使得现有存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资金的来源不稳定,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压力比较大。

(二)天津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相关解决措施

1、完善法规政策

天津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政策措施。颁布了《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津政发【2007】15号)、《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0.6.1正式实施)等,并修订完善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等。通过上述法规政策的实施,为低碳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定支撑,并取得良好效果。

2、制定节能标准规范

为了提高建筑节能力度,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住宅三步节能和公建二步节能的建筑节能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建立了较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近几年天津市的地方性标准主要有《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05)、《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2007)等;此外,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检测、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均了技术规程,使建筑节能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3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资源,无论是水资源、电资源、碳资源等,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但我们应当减少使用资源――一则:它们不是无限的,总有一天会枯竭,二则:过度使用资源,会造成严重污染。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想要低碳环保,让地球减少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又做些什么呢?

总所周知,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谓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由此可见,保护环境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呢?这与低碳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前段时间电视新闻中时常能听到一个名词――低碳,然而现在这个词几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是不是低碳已经落实到我们每家每户了呢?其实我想肯定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现在人对于这个呼吁始终无动于衷,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的。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我们可以发现在近几年中,世界各地不时得发生着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也许也是因为人类肆意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觉悟起来,将低碳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减少日常作息时所耗用能量的生活方式。目的是要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低碳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4

一、减碳有别于污染物减排,关键在于提高碳生产力

从“十一五”的执行情况来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污染物减排目标超额完成任务,前者达到14.29%,后者实现12.45%,均超出预定的10%的要求。然而,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取得了19.1%的成绩,只是基本完成。尽管这样,我们必须说,“十一五”节能的成就丝毫不比污染控制成效逊色;客观的讲,应该更辉煌!发达国家在污染控制方面取得过同样的甚至更好的成就,问题关键在于投入。只要有投入,污染物排放就可以降下来。而节能目标,是前无古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5年时间将能源效率提高19.1%!节能不仅仅是一个投入问题,能效改进是一个过程,只能循序渐进,不断改进;何况污染控制投入,不论是脱硫还是污水处理,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就需要增加能源消费。

减碳则不然。它取决于节能及能源效率的提高和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节能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费,也就减少了碳排放。从节能视角看,既然能效不可能像污染物排放控制那样,减碳也就不可能像污染物减排,有投入就可以大幅减排。从非化石能源利用的视角看,有投入,就有零碳能源的产出。表面上看,加大投入,减碳与污染物减排具有相同属性。但是,进一步考察则发现,非化石能源中,核能水电有其自身的约束,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市场发展空间较为有限。如果有朝一日零碳能源能够商业替代化石能源,减碳与污染物控制就具有可比性了,减碳就不成为挑战了。但是,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零碳能源的商业化替代化石能源,仍然举步维艰。因而,减碳不可能像污染物减排那样,立竿见影,高歌猛进。

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关键是要提高碳竞争力。对于中国而言,低碳革命是一场刚性约束的革命。与污染物减排不一样,它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不可能像脱硫那样,设施一上硫即除。减碳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面看只是碳的约束,但客观上推动的,是结构、技术、管理、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革命性调整。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依靠的是高耗能、高排碳、高污染实现的,现在证明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从这个意义上说,减碳是我国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必然抉择。

中国制造业不可能像英国等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将制造业转移出国境,实现产业空壳化。中国地域广阔,人口就业和产业都处在低端且数量庞大,中国必须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单位耗能与排放,减少石化能源消耗。以前我们具有成本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地价比较低,使产品具有成本比较优势。但目前传统优势竞争力面临着革命性的转变。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91―92%是化石能源,其中,煤炭占绝对优势(70%),超过2/3,这种能源结构不可持续。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石油探明储量只可用11.3年,全球所有石油可供人类使用42年。对于被称为经济血液的石油,中国已经具有了因为需求量日益增长而导致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达到52%;2010年,中国进口石油2.4亿吨,对外依存度已达56%。50%的进口量被视为安全的底线,现在已经连续两年攀高,中国正处在工业纵深发展的时期,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将大力抬升对能源的需求量。

竞争力转变的压力和趋势还体现在国际贸易上。国际贸易中,碳交易、碳管理针对的都是碳排放。碳排放的高低意味着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在欧洲,许多产品已经开始标明生命周期中要排多少碳,例如汽车要标明一公里要排多少碳。宝马新推出的530d柴油汽车,每公里160克二氧化碳;日本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每公里89克二氧化碳。而我国1.8升到2升的汽车是220―250升/公里。很明显,谁的排放量低谁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必须意识到,碳竞争力对于中国制造业至关重要,它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以及决定参与竞争的根本指标。

二、减碳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

气候变化是发展经济、节能减排、改变生活和消费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深刻变革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核心是减碳。应对气候变化,别人打大旗,中国做实事,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一问题上低调。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减排,就得有直接可以科学客观测评的计量化指标。长期以来,我们倡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要求践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但如何计量、标准何在成了问题。减少碳排放,对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绿色发展正好切中要害,而且非常直接。只要把减碳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就能扛起气候变化这面大旗。

节能减碳只是针对化石能源,只有化石能源存在存量有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排放的问题,对于这部分传统能源必须节、必须减;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如风电、光电,存在的是合理利用的问题,不存在排放问题。用碳排放强度取代能耗强度指标,对于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非常有必要。用碳排放强度代替能耗强度既是应对能源紧缺的必须,又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武器。从一定意义上讲,减碳就是经济转型的“纲”,“纲”举目张。如果碳减下来了,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目标也就实现了。因而,未来五年计划的约束性目标,节能和非化石能源目标似乎可以不用单独列出了。

减碳是一个过程,需要稳步推进,评估绩效。通过中期评估,可以找到存在的问题、挑战在哪儿、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以达到期末规划的指标。不仅如此,中期评估在国际上有现实的需要,如iCa(即对各国减排实效的国际磋商与分析),国际气候谈判中已基本达成共识,认同有必要对各国减排的数据采用规范的测量、报告和核认体系,以便国际磋商与分析。对于期末数据的考核,要采取科学、透明、让人看得懂的方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读性。

三、低碳政策需要理性稳妥

低碳是未来的竞争力,决定方向性的态度要积极,但不宜激进、猛进,要高歌稳进。尤其是节能减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要理性稳妥。

补贴政策有必要,但需要有理论基础,讲求实效。不切实际的补贴,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大力研发电动汽车是积极的,它可以是零排放,但是用财政补贴电动汽车是揠苗助长。财政部关于直接补贴6万元电动汽车消费的政策,机会成本太高。6万元如果用在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上,效果要明显得多。每辆电动汽车6万元,100万辆就是600亿。从学理上讲,纳税人的钱不能直接补贴消费,可以补贴公共事业、公益事业,可以补贴研发,但不能拿纳税人的钱补贴鼓励人们消费。

我们不是不需要电动汽车,不是不能够用财政资金补贴。关键是要考虑学理、核算代价、评估实效。如果我们将财政资金补贴研发,促使技术快速成熟,可能事半功倍。对于技术尚不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需要扶持,但要通过产业政策来扶持,如果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承担风险,仅靠财政补贴生存,纳税人的钱只能是打水漂,而且必然滋生腐败。财政资金可用于贴息、担保、成本分担,使企业与政府形成伙伴关系,而非依附关系。当然,我们的科研经费需要支持技术的产业化,使产―学―研―政府多位一体,减少浪费,产生实效。

对于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要依据它所具有的自身特点。我国风电和光电可用时间短。如风电仅1900小时,太阳光伏发电从理论上讲不及核电煤电的一半。可利用时间短是不利因素之一。其二,风电要火电来支撑。支撑它的火电往往不能满负荷运转,而火电只有满负荷运转效率才是最高的。根据国际风能协会的统计,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国的风电的装机量已是全球第一,但是运行率并不高。制约风电发展的不止有其自身的弊端,还有其他因素,诸如上网难等。也就是说,即使风电发电能够满负荷运转,但发出来的电,极有可能因为无法上网使电能随风而去。

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和中国政府即将在“十二五”试点实行的能源总额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减排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对国际政府的承诺需要充分考虑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现有能源结构的影响。刚性的不切实际的能源总额控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有不利影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工业纵深发展、城市化加速的情况下进行能源总量控制。经济发展就会伴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在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阶段,两者的比例接近1∶1。中国大力节能减排,关停淘汰落后技术与产能,使得能源消费的增速低于GDp的增速。但在现阶段,没有能耗的增长就没有GDp的增长。“十二五”期间,国家的GDp增长的预期性指标是年均7%;但西部省份的“十二五”GDp增幅都在10%以上,要实现总量控制难度很大。从2011年一季度GDp增长9.6%的实际和二季度可能增长9.5%、全年不小于9%的情况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并非易事。

四、指标考核宜用法制和市场手段

指标考核机制被认为是推行节能减排的有力工具、手段。“十一五”的目标考核与地方行政官员的乌纱帽挂钩。如果目标完成情况成为决定乌纱帽去留的因素,极易造成“人治”。为了保住来之不易而且“官本位”的乌纱帽,权势官员可以国家节能减排的旗帜下,随意打压下级政府或企业,造成执政的随意性,使政策的连贯性受到破坏。

而在“人治”环境下,极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为了保个人的乌纱帽,对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企业随意打压,让企业无所适从,这样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利;企业的利益无法保证,百姓的收入无法保证,使国家促进内需的政策努力打了折扣――消费能力不足而无法消费。二是逼出了造假。如果某一地方政府铁定完不成任务,官员又不想就这么轻易丢掉乌纱帽,在权力制约机制尚不完善的今天,官员有办法在数字上完成指标任务。“十一五”节能指标在国家层面完成19.1%。真正能够读懂这一数据的人比较有限;各省市的数字就更为复杂了。实际上,地方官员本心不想造假,在数据核查尚不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只能造假,才能保住乌纱帽。官场的造假之风很容易被民间模仿,对社会的发展、对诚信的弘扬没有好处。实实在在地完成目标,数据、结果才有实际意义。

目标考核与乌纱帽结合在一起确有不妥。如果将目标考核与乌纱帽分离――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完成吗?依靠市场运作,规范市场行为,把各种目标以公开透明的形式公布于众,让责任单位受到社会、媒体、政府的多重监督,依靠体制、机制保证完成减排指标。责任单位如企业在公开透明,社会、媒体、政府多重监督下分到指标后,自己就会有一个预期:怎样完成?如何完成?如果本身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它会审时度势做出理智的选择,会主动向低碳、低耗能靠拢。因为在法制规范的体制和市场灵活的机制下,在公开透明的监督下,“三高”企业终究会走上绝路。如果直接与官帽连接,就有可能出现腐败现象:企业为一时之利,收买拉拢政府官员;政府打着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旗帜,为企业遮遮掩掩;一些地方官员,由于措施不力,眼见完不成目标,就利用自己的权力用虚假的数字掩盖自己工作的不利,造假就出现了。

完成指标还要允许企业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给企业以适应缓冲的机会。通过购买碳指标等交易行为,以较低的社会代价取得目标的完成。例如,欧盟为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碳义务,对企业的排放实行限量控制。如果企业每差1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就警示罚款100欧元。这样,企业会自己权衡比较,是自己减排,还是购买减排指标。中国完全可以效仿。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企业不会受到拉闸断电的突发性无可调和性困扰,可以按照合同有序进行生产,就业相对稳定,政府税收有保证。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5

关键词: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家庭教育;养成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05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200105

当下,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中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训练,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培养造就具有良好道德素质、适应现代低碳生活的新型公民意义重大。本文就对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家庭养成问题作一分析。

一、低碳生活伦理是现代人道德

文明素质的新要求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以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种简单、俭朴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需要法律政策的保障,也需要伦理道德的熏陶、引导。何谓低碳生活伦理?笔者认为,低碳生活伦理是为倡行低碳生活方式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相关伦理道德规范,其基本理念在于强调责任、和谐和节俭意识,以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目的在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维系生态平衡。可以说,低碳生活伦理是现代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思想基础,践行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道德境界,体现了对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新要求。

首先,让生活“碳中和”成为现代人低碳生活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碳中和”(Carbonneutral)也叫碳补偿,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碳中和”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环保理念。即通过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相关环保组织或机构,由他们进行植树以抵消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抵消我们的“碳足迹”。这种将碳的排放直观化、量化和公式化,易于让普通大众意识到自己的微小行动在保护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中的作用。这种意识再经过一些低碳实践活动的强化,就会转化成一种道德责任感,即心灵的内在必然意愿或“内在自律”。[1]这种环保责任感的确立,有助于环保行动的开展。我国目前一些环保组织也开始了“碳中和”的实践,影响也日渐扩大。尽管这种做法尚未得到普及,但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逐渐减少碳的排放应该成为现代人低碳生活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

其次,低碳生活中“新节俭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新体现。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而,“新节俭主义”应运而生。与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时代的节俭要求不同,这种“新节俭主义”尊重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合理追求,但又主张在物质丰富的经济条件下远离过度奢华、过度浪费的生活方式。此外,“新节俭主义”倡导环保、归真、简约、精致,奉行“新节俭主义”的人主张在不压抑自身必要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摒弃无所谓的铺张浪费,扔掉多余、烦琐的部分,过精致、纯粹而简单的生活。[2]“新节俭主义”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在回归生活的本真。早在20世纪之初,就曾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衣食之享用过度也,戚友之酬应过度也,物质之消耗过度也,精神之劳役过度也。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质,应过度之要求,肩过度之负担,鲜不气竭声嘶,疲于奔命。实力不足以达者,则觅捷径以达之,正轨不足以济者,则走曲线以济之。于是虚伪、夸张、奢侈、贪婪种种罪恶,皆因此过度之生活以丛滋矣。今欲有以救之,舍提倡简易之生活,别无善途。衣食宜俭其享用,戚友宜俭其酬应,物质宜俭其消耗,精神宜俭其劳役。务使自己现有之精力、物质,克以应与已缘接而生之要求之负担,绰有余裕。而后道义可守,节操可保,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处固能安其朴素,出亦不易其清廉,俯仰天地之间,全无所于愧作也。”[3]阐述的道理与“新节俭主义”异曲同工,且论及了节俭的重要道德意义。“新节俭主义”倡导的是理性消费,是传统节俭美德在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扬弃,这不仅是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而且是践行低碳生活伦理的新方式。

二、家庭是提高青少年低碳生活

伦理素养的重要场所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家庭养成,是家庭成员根据个体的生长规律,在家庭中对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反复训练、体验,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积淀相应的道德素质。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培养需要家庭熏陶、学校教育和社会濡染“三位一体”的合力凝聚,而家庭则对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家庭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养的起点。家庭是人生最早和最长久的学校,是社会教化的最重要的场所。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所经历的第一种生活就是家庭生活,所遇到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或家庭的其他长辈。因而,我国古代的《周易・家人》卦辞中就已经提出了“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的主张。前苏联教育家沃莉科娃也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层单位,是一个特殊集体,而这一集体是完全按另一种,比如与学校集体不同的方式组成的。”[4]可见,家庭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包括低碳生活伦理素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在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奠基、定向的作用。换句话说,家庭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观念和习惯养成的起点。

第二,家庭在养成和积淀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道德品质上起着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是建立在血亲伦常关系上的教育、训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具有血缘或姻亲关系。这一特点决定了家长教育的权威性,决定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以及对所受教育、训练内容的认同,从而主动地予以接受。此外,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还具有学校、社会教育和行为训练无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俗话说的“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而且孩子在家中不像在学校和社会那样掩饰自己,这样家长就能比老师等他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养成低碳生活习惯。[4]

第三,家庭中的低碳生活观念和方式是培养适应低碳生活的新一代公民的预备役学校。在学校低碳生活伦理养成、家庭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社会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的立体“网络”中,家庭低碳生活伦理行为习惯养成为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熏陶培养适应低碳生活方式的新型公民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可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社会文明、养成良好低碳生活方式的预备役学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五岁之前奠定的,你们在五岁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5]可见,家庭对青少年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包括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不仅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更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家庭中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到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我国低碳社会构建的步伐。

三、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家庭

养成的内容家长或其他长辈在家庭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应该着力于基本要求的教育和落实。这些内容要求有哪些?笔者认为,尽管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但基本内容还是共同的。

一是加强对青少年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教育。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首先让孩子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其次要根据青少年认知思维的特点和他们目前可接受的知识层次,结合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重点从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的“吃、穿、用、行”四个方面教育孩子认知什么是低碳生活。在“吃”的方面,要告诉他们什么是低碳食物,什么是碳排放量大的食物,让孩子知道多吃新鲜蔬菜,减少禽蛋肉类和高脂肪的食用量,尽量不吃加工类食品,吃饭时不浪费、不糟蹋食物就是低碳生活。在“穿”的方面,让孩子知道有换洗的衣服、能保暖就行,不要买太多的、不实惠的衣服,不与其他孩子攀比穿戴就是低碳生活。在“用”的方面,要让孩子知道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对废旧物品合理利用、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纸杯就是低碳生活。在“行”的方面,要让孩子知道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就是低碳生活。同时,告诉孩子多种树、多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为生态环境建设捐款等行动也是间接地减少碳排放,也是低碳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是加强青少年遵守和践行低碳生活伦理道德规范能力的培养。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养贵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家长要把低碳生活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低碳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要求青少年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学习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衣、食、住、用、行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碳消耗。青少年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低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守和践行符合低碳生活道德规范导向的能力。

三是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应该是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素质的着力点。成中英教授就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指出:“低碳不是一个热门的词汇,不是某一个机构的名片和政治策略。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类有规律可循的生存轨迹。”首先,家长要提高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语),成为习惯的素质才是最牢固的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重加强孩子保护生态和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道德的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孩子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节能减排、应对全球变暖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大事;引导孩子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地球村”村民的责任。其次,倡导勤俭生活方式。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提高,孩子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吃、穿、用、玩的互相攀比心理也有所增加。家长应该在生活中从小事、小节做起,在节俭行为习惯的反复训练、体验中唤起孩子对节俭观的崇尚与信仰,让孩子明白节俭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且是当今社会我们践行低碳生活的必要选择。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生成和巩固。

四、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家庭

养成的基本方法在家庭中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养成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入手,加强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其他长辈应该从小处、小事、小节抓起,使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之逐步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基本准则。从小处、小事、小节抓起,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可以收到润物无声的成效。有位教师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女儿节约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差,于是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低碳生活知识的教育。从算帐入手,她根据有关资料教女儿计算出少浪费一斤粮食可节约0.18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公斤。母女俩共同算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斤,每年可节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从具体的数据分析上,女儿了解到节约粮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此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节约,逐渐改掉了不太珍惜粮食的毛病。

第二,坚持以身立范,引导青少年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以身立范、示范引导是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的直接途径。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在生活中,父母应增强自己的低碳生活意识,时时处处注重做到低碳生活。例如:家长在做饭的时候将淘米水用来擦地板、擦玻璃、浇花,用洗澡、洗衣水冲马桶;在洗衣服的时候尽量少用烘干机烘干衣服而选择自然晾干;去超市购物时,尽量选择乘坐公交并自带购物袋;在自家的阳台上种植蔬果,既能减少外来蔬果的消费,又能吃到不用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在和孩子外出吃饭时,尽量自带餐具,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自来水笔、圆珠笔用完更换笔芯而不是随手扔掉,等等。在践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家长要明确告诫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节约用水、用电不只是为自家省钱的小事,更是造福人类的大事;种植蔬果和绿色出行不只是健康和节约能源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意义。当父母通过自身低碳生活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并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习惯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作用的时候,孩子的主动性就可能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低碳、环保、节俭生活的热情就会提高。反之,如果家长生活铺张浪费或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而,家长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中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重言传更重身教尤为重要。

第三,强化养成训练,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在生活实践中,养成训练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家庭中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必须始终坚持的。所谓“道德养成训练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复训练、体验,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凝聚为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观和道德品质培养方法。道德养成即是道德素质的养成,包括道德意识养成(知、情、意、信)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两方面。”[6]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家庭中养成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必须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方案,这样才能便于遵循和引导,从而将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转变为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下面是两个旨在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活动案例:

[案例一:教孩子正确选择电脑关机方式]

养成目标:

(1)道德意识养成目标――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增强节约电能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信念。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养成不浪费电、节约资源的低碳生活习惯。

实施过程与方法:

(1)家长明确地告诉孩子,每次使用电脑时要学会正确选择使用方式:暂时或较长时间不用电脑时选用“待机”模式或“睡眠”模式;很长时间不用时选择“关机”模式;亮度随房间光线变化而调整等。家长可以给孩子具体操作演示。

(2)家长注意教育孩子,正确选择使用方式不仅可以节省电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减少电脑辐射,保护我们身体健康。

(3)当孩子忘记关机或使用方式选择不当时,家长应该及时提醒,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也需要提醒很多次。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示赞赏。

(4)父母使用电脑时,要正确选择使用方式,给孩子做好节能环保的榜样,如果自己忘记关机或使用方式不当,孩子给予提醒,应虚心接受、改正,并表扬孩子的做法。

测评巩固:

通过孩子使用电脑过程中是否自觉选择关机方式的实际观察,评估孩子节约用电,养成正确选择关机习惯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巩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案例二:让孩子自己挣取1元钱]

养成目标:

(1)道德意识养成目标――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增强节俭意识的认同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信念。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养成俭朴、自力、珍惜资源等生活习惯。

实施过程与方法:

(1)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利用星期天依靠自己的劳动至少挣取1元钱(要求真正靠自己劳动获得,不得把家里的废品拿去卖),从中体验挣钱的不易。

(2)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听孩子讲一讲挣钱的过程和感受。

(3)请老一辈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讲过去的艰苦生活,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家长遇到孩子平时不该遗弃物品时(如吃剩的面包、馒头、水果,写字时仍可用的铅笔、橡皮、纸张等),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和启发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还应该保持勤俭节约、自觉参与低碳生活。

(5)家长引导孩子利用挣来的钱办一件有意义的事(如积攒起来买东西给爷爷奶奶或家境不好的邻居老人等)。

测评巩固:

通过随孩子平时吃饭、使用水电等实际观察,或家长和孩子一起对一些浪费资源的事件进行讨论,试探了解孩子的看法等形式,评估孩子节约资源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改进养成训练方案,巩固孩子相关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养成训练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案例一中,家长通过反复训练孩子电脑关机习惯,可培养青少年节约电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案例二中,让孩子自己赚取一元钱,体验挣钱的不易,从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使孩子进一步体悟“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明白在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仍要继承和发扬节俭的优良传统,养成生活俭朴、珍惜资源等的生活习惯。同时,家长在实施养成训练活动中,还应该注重孩子情感体验的强化以及训练活动的持续性。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养成决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实践中行为的不断累积,才能形成习惯,积淀成品德。因而家长在训练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应该注意经常性和持续性,以达到习惯成为“自然”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活动行为内化为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罗顺元.低碳文化与文明前景[J].未来与发展,2010,(5):11-15.

[2]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社,2010:190.

[3].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2.

[4]陈延斌,刘建宁.家庭中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陶铸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J].伦理学与德育研究,2005,(1):133-144.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6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低碳生活宣传海报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低碳生活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如果能过做到一下几点,你就做到了低碳:1、拒绝塑料袋。2、巧用废旧品。3、远离一次性。4、提倡水循环。5、出行少开车。6、用电节约化。7、办公无纸化。8、购物需谨慎。9、植物常点缀。10、争做志愿者。

今天,你低碳了吗?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7

关键词: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分析

1前言

随着环境恶化情况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能源安全以及生产安全的问题,因此,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实现低碳经济是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低碳经济主要强调的就是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能够实现能源的低消耗以及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友好和谐发展。

2低碳经济的定义分析

低碳经济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提出来了,是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产业的转型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手段,尽量减少煤和石油这种高能源的消耗,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态。推行低碳经济,一方面可以以国家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发展之余,生态文明也得以构建。这也打破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了先污染后治理,先低再高,先粗放再集约的发展模式,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飞速发展。联合国的相关文件指出,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效益的;低碳经济不仅提升了人们现有的生活品质,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国外学者曾经指出,通过采取政策措施,让发展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可能。对于低碳经济这个理念,我国也有一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一部分学者就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问题,就是通过技术和政策实现一次能源革命,最终推动经济发展,缓和环境恶化的趋势。

3清洁生产的定义和积极意义

3.1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一个说法最早出现在1976年的欧洲,后来在1996年联合国就明确了清洁能源的定义,所谓的清洁生产主要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是将整体的预防环境的战略有效的用在了生产中,生态效率得以增加,人类环境的风险也能被削减。对于生产环节,需要尽可能的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将有毒的原材料加以淘汰,废弃物的数量尽可能的减少;而对于产品来讲,要尽可能的缩短从原材料到产品的时间;对于服务,要将环境的因素也计入到设计和服务中去。清洁生产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自然资源和能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其本质就是指消耗最少的原材料以及能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人们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也就得到了保证,清洁生产理念的提出是和我国的国情相一致的,也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2清洁生产的积极意义

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清洁生产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它属于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是以预防为主题的,传统的治理方式其实是和生产相背离,提倡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则是加大了新技术的投入,力求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再到废物的使用上,减少污染,主要是为了预防。清洁生产在各生产企业中的执行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通过大量能源的消耗,带来实际的经济价值,但是这不是一种长久的手段。清洁生产的观念就是走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节能降耗,增大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处理好污染工作。传统的后治理的理念,治理难度相对较大,投入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都很大,最后只会产生环境效益,失去了经济价值创造的意义。清洁生产秉承的思想就是从源头抓起,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及时的处理好产生的污染问题,不会让污染问题出现了再去治理。这种清洁生产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污染处理的成本支出,同时还创造了客观的价值,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而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发展林业措施,将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中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减排途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碳汇技术是一种成本低、持续时间长、效益好的减排方法。对于上海、天津等经济社会资源基础较好、低碳生产加工能力较高,但低碳环境接纳指标偏低的区域,在缩减碳源的同时,更应注重扩展碳汇,大力植树造林,创建宜居绿色城市。消费和生产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生产满足消费,消费促进生产,通过清洁生产方式生产绿色产品,是对可持续消费的最大支撑。对于低碳能源消费因子得分不高的区域,应加大低碳宣传力度,鼓励居民树立低碳理念,支持居民合理消费、节约消费和节制消费,降低人均碳排放量。必须遏制奢侈消费。在深化低碳消费意识的同时,必须采用经济手段,建立合理的预算约束,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在成本上有所反映,从而使消费者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

4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践运用

对于工业生产企业来说,要实现清洁生产需要做到节能降耗以及减少污染的过程。政府对于工业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工业生产企业积极的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响应国家的发展号召,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环境的利益问题。

4.1清洁生产项目的开启

在进行的合成氨系统液态二氧化碳的清洁生产项目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是只有少部分的二氧化碳被真正的利用到,其他多余的二氧化碳都被排放到空气中,为了实现清洁生产的目的,需要对未利用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4.1.1加强二氧化碳回收工艺优化对于合成氨的生产中,多余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回收利用,然后需要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进行液化。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需要优化二氧化碳回收的过程,将二氧化碳进行液化,然后储存在储存罐中。4.1.2环境效益分析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加强了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多余二氧化碳对于空气的影响,使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实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很高的环境效益。

4.2清洁生产效果分析

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生产项目顺利执行的同时,也完成了清洁生产的过程。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清洁生产主要针对的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使得环境出现了温室效应,不利于环境的稳定和谐发展。对于已经排放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要想再进行治理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在二氧化碳排放的源头进行制止,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制止效果,同时还能够实现环保的最好效果。在进行合成氨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如果不进行回收,必然会全部排放到空气中,这样的损害是不可预估的。但是通过回收的多余的二氧化碳,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使得环境效益得到了提升。被储存的液态二氧化碳还可以实现其他用途的利用。因此,实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持久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能源消耗的逐渐增大,环境受到二氧化碳影响的日益恶劣,加强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产企业能够实现清洁生产,依靠的不仅是这样的觉悟,同时还需要一定先进技术的支持。因此,相关的研究工作者,应该加强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研究,尽早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沙之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刘华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王永志,白洁.清洁生产在低碳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与实践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7):35~38.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8

今年最吸引人的一次做秀,应该算是马尔代夫总统带领内阁班子在水下开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平均海拔还不到一人高的岛国,正处在或将被淹没的威胁之中。

10月10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5年之内开征碳税,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为自身的碳排放埋单。

按照物质不灭原理,原本沉睡于地下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因为人类的开采和使用,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不断向大气排放,从而形成不可逆之势。要遏止这一趋势,就必须用新能源(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替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和光伏产业,风力、水力发电也在不断增长。

减少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节能。今年以来,在北京的许多社区,居民可以领到来自政府的专项补贴,用以采购若干只节能灯。眼下即将入冬,又是北方空气污染加重的季节。有消息说,2010年采暖期,所有北方城市新竣工建筑及完成热计量工具改造的既有建筑,将一律取消按面积计算供暖费的旧方法,转而采取按用热量计算。这意味着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精打细算,合理“摄取”冬季取暖量。

世界各国均在积极推进碳减排,其重要标志是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的通过。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均形成了发达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的市场化机制和全球化体系,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新的世界金融秩序和经贸格局。世界发达国家在将高能耗、高污染的末端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世界之后,将高调祭起其低碳经济优势,通过控制碳交易市场规则和征收碳关税等,控制、主导世界经济格局。

响应节能减排大势,打造低碳经济,近年来全球it业界提出了“绿色it”(Greenit)理念,也是为了倡导从it制造到应用全过程的节能减排,预防和降低环境污染。刚开始,中国it企业对此行动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可能认识得并不充分。今天来看,“绿色it”与碳排放、低碳经济的关系已经日益清晰。中国it业关注碳减排,应至少从四个层面入手。

首先,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减少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当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自查碳足迹(CarbonFootprint)。最近,台积电等宣布合作完成全球首份“集成电路第三类环保产品暨碳足迹报告(integratedCircuitenvironmentalproductDeclarationtypeiii,iCepD,Carbonfootprint)”。此动态值得it业高度关注。

其次,积极创新,降低it产品自身能耗,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等智力型产业。

第三,密切关注和评估碳关税可能引发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9

关键词:碳排放权试点控排企业碳资产配额履约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2011年10月份,7个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截至2013年底,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五个省市已正式上线碳排放权交易,湖北、重庆将在2014年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在试点的同时,国家也着手开始建立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工作,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控排企业(以下简称“控排企业”)应当充分重视碳资产经营管理,通过制度保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运用科学手段防范控制经营风险,用好用足政策,主动应对,确保完成履约等各项义务。

一、通过制度明晰工作机制和权责

控排企业应通过《碳资产经营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碳排放指标的“资产”属性,规范碳资产的管理模式,指定控排企业碳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流程,通过制度保障建立碳资产经营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重视人员培训,提高碳资产管理能力

碳市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进行碳资产经营管理的相关人员不但要了解金融、期货等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精通碳排放的监测、报告与核查等技术问题,这无疑对任何一家控排企业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要尽快开展对碳市场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碳排放数据管理、排放报告编制人员的培训工作,保障基层工作顺利开展。

当然,各个企业单独进行一整套的能力建设,尤其是对中小电厂来说,具备一定的困难。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建议制定集团层面的碳资产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或机构,对控排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信息报送平台,发挥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更低成本的完成履约义务。

三、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规定义务

各试点在碳排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中都规定了控排企业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义务,包括碳排放监测、报告、配合第三方机构对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配合政府部门审定年度碳排放量、配额清缴等义务。如上海市规定每年要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碳排放监测计划和碳排放报告,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上述义务,否则将面临处罚。

下表为试点地区控排企业履约周期的关键节点。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履约周期关键节点

除配额清缴外,控排企业也要重视年度碳排放报告的编制。第三方核查机构和主管部门将对控排企业上报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审定,以确定控排企业上一年度的实际排放情况,审定完成后即可最终确定控排企业的配额缺口。编制碳排放报告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碳资产管理工作机制,摸清自己的家底,确保所报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避免由于数据缺失给控排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为节省人力物力并提高专业性,以上监测、报告等义务可考虑委托专业的碳资产管理机构来完成。

四、碳资产的经营管理

控排企业获得的碳排放权配额(以下简称“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一种无形资产,如果通过合理的碳资产经营管理,则可以降低履约成本,进而实现盈利。同时,市场的波动,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因此,启动专业的碳资产经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制定履约计划

进行专业的碳资产经营管理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履约计划。控排企业要摸清自己的家底,结合配额发放情况,了解配额缺口;对自身减排成本和碳价格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统筹好自身减排和购买碳排放指标的关系;合理配置CCeR,降低履约成本。

2、合理配置核证自愿减排量

抵销机制,是指通过开发具有减排效益的项目获取抵销信用,可供控排企业使用来完成减排义务。目前各地均规定控排企业可以将一定比例的CCeR用于配额清缴。用于清缴时,每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当于1吨碳排放配额。

通常各地都会对CCeR的使用有所限制,具体限制如下表: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CCeR使用相关规定

企业若想节约配额,需要通过投资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或者减产(非电力企业)才能实现,因此配额成本相对较高。而碳抵消可以通过对CCeR项目、节能项目和碳汇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审定和核查即可获得,这些碳减排量均是上述项目的副产品,且审定和核查成本较低,因此获取碳抵消的综合成本较低。且碳排放权抵消在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像配额一样随意使用。因此,CCeR的价格通常低于配额,因此,控排企业可根据当地政策和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使用最大数量的CCeR代替配额用于清缴,实现低成本履约。

3、适时开展配额交易

按照各地相关规定,控排企业只需在履约期限之日清缴足量配额即可,在此之前企业可以自行处置。企业如果将这部分资产闲置,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可能面临履约时配额不足,须以高价从市场购买或无处可买的被动局面。如不能完成履约,按照试点地区碳排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主管部门将对控排企业处以高额罚款,并采取行政处理措施。如根据北京市规定,重点排放单位超出配额许可范围进行排放的,责令限期履行控制排放责任,并可根据其超出配额许可范围的碳排放量,按照市场均价的3至5倍予以处罚。上海市则规定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未按照规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除罚款外,项目审批部门将不予受理其下一年度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或者节能评估报告书。

建议控排企业每月统计碳排放量,结合碳指标拥有情况,提前评估缺口数量,以便提前开展配额交易。通常来说,较长的时间窗口有利于平抑价格风险。

那么,配额究竟何时买,何时卖?配额的价格有无规律可循?

从长期来看,配额的价格是由平均减排成本决定的;从短期来看,受供需、政策、经济、环境、能源价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已经启动碳交易试点地区的市场交易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除深圳有一定的流动性外,其他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市场无法起到发现价格的作用。目前尚无法判断未来的价格,但从中国目前市场平均减排成本的角度分析,预计未来配额的合理价格可能在40-80元人民币/吨之间。

配额交易具有较大的风险,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同时配额价格的波动还要求控排企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对单个企业来说很难做到。另外,控排企业最终决定是采用自身减排还是购买配额乃至置换CCeR,需要结合减排成本、碳资产价格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鉴于碳资产经营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建议由专业人员来操作,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瑾,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议,2011

(2)蔡召浪等,浅析中国碳交易市场,2010.

(3)方虹等,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问题和趋势,2010

节能减碳的意义篇10

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确保了低碳能源产业的积极迅速发展。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新能源产业开始成为国家基本法的要求。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和法律环境。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调节,推动有利于低碳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优越的市场环境对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途径。中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国家战略安全。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一致努力。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大局之时,要充分重视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与监督,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出台的激励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耗能产业特别是低耗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

3加强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

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设立研发示范窗口,以推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对于中国来说,满足技术需求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研发和技术转让。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技术转让是目前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知识的共享和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讨论、共同策划、信息交换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的沟通,这在国际技术协议中是最简单的技术转让方式。技术创新是促进低碳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要适时地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应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平台,及早培养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技术专家,为下一步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与规则的制定做好准备。加强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原始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特别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和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

4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深化全民节能减排活动

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使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文明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能源消费的最后一环把关。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途径广泛传播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使媒体宣传成为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企业行动、提高公众意识的有效途径。政府引导对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建设低碳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除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能源产业政策法规之外,还需主动引导全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使用低碳能源。减少、杜绝浪费现象,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成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