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统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7:31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1

关键词: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管理:问题;对策

一、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1.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高层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有三点: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②“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③正确处理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2.幼儿园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财务管理内容与责任包括: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幼儿园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3.幼儿园财务管理的体制

单位设置财务机构的幼儿园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①不具备(不需要)单位设置财务机构的幼儿园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集中统一管理财务活动,幼儿园设报账员,在园长领导下管理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②幼儿园财会人员的职责、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罚等按《会计法》执行;③园办产业、勤工俭学等财务活动均由幼儿园财务机构统一领导。

4.幼儿园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单位预算、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及其分配、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当前幼儿园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领导“重钱轻物”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幼儿园领导只知道向上级主管部门要钱,但在怎样合理有效地使用好争取来的资金,如何保管好用这些资金购买的资产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学校资产管理不善,重复购置,盲目采购,积压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有的单位购买电脑,买的都是过时淘汰的产品,表面上他们好像是节约了钱,而实际上年年都要花钱整修,反而造成年年花钱、多花钱。

2.财会人员“半路出家”现象相当普遍

多数人认为幼儿园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简单工作。因为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高,绝大多数学校财会人员是半路出家,尤其是幼儿园的财会人员几乎是学科教师兼职,不仅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对《会计法》、《审计法》等财会法规也了解甚少,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更是不可能的事,加之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幼儿园财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3.财务管理“无法可依”现象不在少数

目前在幼儿园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尚无比较规范、统一的规章制度。许多幼儿园也不主动制定关于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如预算制度、结算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有的幼儿园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但有的已不适应实际幼儿园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按制度、按章办事的不多,随意性较大。

三、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园长财务管理意识,用好经费,管好资产

首先,园长要认识到强化财务管理是加强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的中心工作必须遵循教育方针和勤俭办学的方针,按照教育教学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的管理和客观的使用各项教育经费,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资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服务。

其次,对于园中现有的资产要认真进行盘点,避免重复购置,对需要购买的资产、设备等要认真分析、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慎之又慎地作出决策,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好。

再来,对于教学上要用的设备、仪器,要优先购买,在购买过程中要货比三家,首先要比质量、在比价格,从而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不断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服务。

2.抓好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增强素质,提高水平

幼儿园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的财务管理队伍。财务管理队伍包括财务管理干部和财务人员,他们的政治思想、品质作风、业务水平是能否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首先,幼儿园领导要按要求配备财务管理干部和财务人员,并明确职责,要有一名园领导分管财务工作,负责全面管理,除审批学校的年度、季度预算决策,还要进行检查和监督,并要抓好财会人员的思想工作,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促使财会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其次,在选派财会人员时必须严格把关,要选派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一定会计业务水平的、有为教育教学服务精神的人员担任财会工作。

再有,作为幼儿园的主管部门、以及上级财政部门也要搞好幼儿园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要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幼儿园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自学,使其财会专业水平和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当今,要重视幼儿园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教育培训,这样才能将会计解放出来,从而抽出更多时间来参与财务管理,参与财务决策,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坚持幼儿园财务科学管理,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幼儿园财务工作的科w管理就是吸收传统财务管理中的先进经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调查统计、科学预测、计划控制的基础上,依靠严格的组织和制度,使财务管理过程合理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幼儿园财务管理最优化和资金使用高效化的目标。

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方针和勤俭办学的方针,按照教育教学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科学的管理和客观的使用各项教育经费,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服务。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2

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一一、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管理好支票和银行账户。

二、依法组织收入、应收尽收,筹集资金。

三、正确使用资金,对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对债权债务及时结算,清理。

四、各项财产物资做到账账相符,帐物相符。

五、按规定标准执行奖金、补贴、福利的发放和费用开支。

六、依法足额及时上缴财政专户储存,对于预算外奖金按规定计划使用,合理安排。

七、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制度,票据有领发登记簿,并有专人负责,及时到有关部门进行年检和核销。

八、认真执行财政改革措施,严格遵守基建项目的预决算审查制度。对购买大宗物品必须经政府采购部门审批方可定点采购。

九、严肃财政纪律,认真执行监督只能,发现违法违纪,应及时制止纠正,否则有权上报上级领导。

十、组织编制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根据有关资料,如实、科学、准确:预测资金的使用和投入。

十一、严格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管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需报损、报废必须经领导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国资局审查批准,方可处置。

十二、认真完成省文化厅计财处布置、安排的各项工作人物。

十三、积极与上级取得联系,遇有特殊的情况需要及时汇报,或随时上报有关工作信息。

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二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坚持收支两条线及票款分离制度,健全学园的各项财务制度,做到钱、物、帐分开管理。成立学园财务稽查小组,定期核查并公布收支帐目。

2、建立票据领发、缴销制度,使用市财政的统一发票,按市物委批准的标准及项目收费。严禁一切乱收费行为。

3、财务工作实行园长负责制,并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4、幼儿园经费统一管理,年初预算由园领导、会计、总务、总保管共同商讨拟定,并结合分级预算,有计划地使用。

5、建立健全物品采购审批制度。凡大宗办公用品、材料、设备、家具、用具、玩具的购置,各种会议培训费、书籍报刊费、修缮基建开支、各种用工用资开支,以及大型活动开支,均应实现编制用款计划,上报园长审批。其余由分管副园长审批。

6、单位不得借款给私人。因公出差需借现金的应事先填写借款凭证。报园领导审批,借款者必须及时报销结帐,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结算时间,应向财务人员和有关领导说明。

7、每张报销凭证,要出具凭证单位的公章,每张凭证具有真实性、合理性,要经办人、验收人及领导签章方可报销,实行财会人员监督制。

8、出纳人员应将支票、单据、凭证汇总后,每周缴交给会计一次,以便及时结帐,编制报表。

9、财会人员的帐务要日清月结,园经费每月公布一次,幼儿伙食费、点心费,每月向家长公布一次。

10、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入帐,领发、登记、检查、维修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11、各班的班费应合理使用,并按报销程序按时做好结帐手续。

12、学园按上级要求建立购物报销程序、基建报销程序、修缮报销程序、差旅报销程序规定,工作人员应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按时办理报销手续。

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三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为本园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法》等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园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幼儿园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园内经费预算,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幼儿园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幼儿园财务状况。

一、关于财务管理体制

1、园长要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全面负责。

2、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幼儿园,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幼儿园财务活动在园长的领导下,由上级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没有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幼儿园,实行集中管理,分园核算的体制。园内设会计、出纳各一名,记流水帐,在园长领导下,管理园内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帐。

3、幼儿园财务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权要求本园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有权参与本单位经费编制计划、签订经济合同等有关财务活动,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及财产保管等情况。

二、单位预算管理

幼儿园应本着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每学期的经费预算。

1、编制方法:

收入预算:应考虑幼儿园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

支出预算:根据幼儿园本身财力可能、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和发展计划,妥善安排其他各项必需支出。

2、预算编制的审批:

每学期初幼儿园财务领导小组成员商讨通过将本学期的经费预算情况作详细安排。(人员工资,大型维修及设备,日常开支),报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并备案。重大事件需调整预算经通过财务领导小组讨论并上报批准。

三、收入管理

1、收入包括学费收入,其他收入(捐资助学、固定资产出租、利息、兴趣班收入等)。

2、幼儿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合法票据,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幼儿园收入帐户,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四、支出管理

1、幼儿园支出是指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内容包括: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设备费、其他费用等。

2、幼儿园支出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规章制度及上级主管部门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另附),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幼儿园结合本园情况规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按预算正常执行,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

对于大型的维修及设备购置应预先经财务小组协商签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方可支出执行。

幼儿园应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把好质量管理等环节,防范决策失误等有关舞弊行为。工程结束后,报请审计部门审定,工程款项由局与施工单位核算。

五、资产管理

幼儿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

1、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及应收、暂付款、借款、存款等。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①对货币资金收支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应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②审批人应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③幼儿园因公个人用款时应按照提交用款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等程序执行。会计、出纳应按签字齐全、票据规范、支出合理等认真复核后方可办理支付手续。

④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中决策和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单价满1000元或一次性支出满20xx元的设备或维修项目)。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

⑤对于大额的支出应使用转帐支票,不得以现金直接支付。

⑥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的支出。

⑦以幼儿园为单位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⑧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帐,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帐外设帐,严禁收款不入帐。

2、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幼儿园应根据: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结合本园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幼儿园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些全面的清查盘点,一般的报废、转让经财务领导小组批准后核销,大型、贵重的设备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核销。

六、代管款管理

幼儿园的代管款包括代办费,伙食费。幼儿园应对代办费、伙食费进行独立核算。

1、代办费:幼儿园应严格按有关教育局或有关单位规定收取代办费金额,并严格控制代办费的支出项目,严禁支列无关的费用,代办费应每学期结算支出明细,向家长公布、清退余款。

2、伙食费:幼儿园应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幼儿伙食费。支出幼儿一餐两点、净水、餐后水果及食堂使用的水电煤气费等其他成本。

应根据制定的带量食谱采购每日食品,严格控制采购的量。

不得在幼儿伙食费中列支无关的内容。

教师伙食应与幼儿伙食严格分开,单独建帐,保证幼儿伙食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幼儿伙食费。

食堂应建立物品进库、出库、每日过秤记录,每月进行盘库。

七、财务清算

幼儿园发生划转、撤并或园长、主管会计离任、外调时,应进行幼儿园财务清算。在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下,对园内的财务、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做好移交,接收的交接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遗留问题。

八、财务报告

1、各幼儿园应根据每月经费的作用情况,编制月财务报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对于一些财务变动情况及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附说明,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改进措施。

2、学期末应对本学期收支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包括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及大型维修、设备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并与制定的预算作对应比较。

九、财务监督

1、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幼儿园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幼儿园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

2、幼儿园的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种形式,各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不同的监督方式。

3、幼儿园的财务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4、中心会计定期对所辖幼儿园进行财务指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3

关键词:智能;可视化;设计

一、现有幼儿园安防系统的弊端及新需求实施可行性分析

今年3月份,我国多地曝出幼儿园在未告知家长情况下,长期给园内幼儿集体服用某些抗病毒药物导致部分幼儿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该事件被曝光后,不仅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担忧,也使幼儿日常安全监管问题进一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份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2014年全国在园幼儿的数量为3894.7万人,预计幼儿园数量为135236所。因为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幼儿园的监控系统在有些地区的幼儿园已经实施,但也有些地方的幼儿园还没有覆盖。目前幼儿园监管主要还是以校门监管为主,但对于幼儿园内部的监管则没有明确的文件。由此,已有的监控系统弊端便显现出来,一旦事件出现在幼儿园内部便只能事后查看,无法提前进行干预防治,往往带给我们不可预料的后果。

如果此次“喂药事件”能促进相关机制出台的话,一方面,可能会对幼儿园内部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主动分析监管的问题,并延伸到互联网的应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机、有线+无线网络视频服务器,系统接入互联网。通过网络,家长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使用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便可以了解子女的生活起居状况而无需时时担忧。对于幼儿园管理者,采用远程监控系统作为教学管理辅助手段,不仅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更可让家长看到学校的管理实力。更为重要的是系统记录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日常欢歌笑语的点点滴滴,还支持将所存储的音视频文件刻录成VCD/

DVD光盘,可以拿到家里直接播放,具有极佳的珍藏价值,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生日礼物。

幼儿园设置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重要的是家长只要通过上网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家长更加放心将孩子交由幼儿园照顾。建设开放式幼儿园,提升幼儿园的形象和竞争力。

二、幼儿园可视化智能管理系统可行性方案设计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对于幼儿园已建监控系统的建设模式分以下二种:一种是幼儿园自建,由于资金及技术因素,往往使用效率不高;另一种是由运营商或工程商建设并承担相应的费用,幼儿园则可以通过租赁形式使用,同时,还可将视频实时提供给家长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判定,互联网+运营系统+分控终端模式可实现幼儿园的主动监管,同时加入智能分析后,更能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

由被动转为主动,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1)连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宽带互联网,将运营体系与幼儿园和家长始终连接在一起,可以随时进行安全、亲情、管理等多维度信息的互通。(2)可视化:可视化是运营体系与幼儿园和家长通讯的最重要手段,可视化安全、可视化亲情、可视化管理等通过固定或移动终端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传递。(3)控制:基于连接和可视化工具的控制,运营体系与幼儿园和家长可以控制相关的智能化数字设备,构建智能的数字化应急措施和数字化生活环境。(4)智能:通过接入到运营平台的数字设备,对比如人脸识别、人员聚集或迅速移动、未知包裹的堆放等进行核实和报警预处理。(5)分享:基于微视频的互联网信息共享,一些有意义、有趣的视频、图片信息,经过授权之后,可以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之间分享、评价,形成运营体系与幼儿园和家长共赢的局面。(6)评估:家长可针对运营体系的服务,对幼儿园的服务进行评估,通过此类评估借助新兴互联网商业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商业策略,一方面促进运营体系和幼儿园的规范,另一方面更能促进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系统设计方案组成。每个幼儿园安装6-8个摄像机,其中对于具备车辆通行能力的通道,大门口加装能够清晰识别出入人员面部特征、车辆号牌、车辆前排司乘人员面貌的高清摄像机;非机动车及人行单通道,通过摄像后台处理,判定身份后方可进入。另外在幼儿园周界及重要部位安装报警按钮、红外对射探测器、声闪一体机等报警设备,在监控室部署网络报警主机连到Vpn专网,实现丰富的预警和报警联动功能,提高幼儿园安全处置能力。

(1)系统架构

(二)平台架构。通过良好的分层结构,统一的接口服务,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构建的复杂度。平台系统根据分层的设计理念把系统分成以下四个层次:基础平台层、平台服务层、业务层、应用层。

系统设计组成部分:(1)高清视频监控:全面接入720p及以上高清摄像机,提升视频质量和安防水平,满足细节监控需求,支持高清录像存储;(2)智能分析识别:幼儿园工作人员行为分析、进出口人脸识别及流量统计功能;(3)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安全警卫、消防报警、门禁、智能控制等子系统的集成,各子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4)可视化管理:可按需配置本地视频巡视预案,同时可与其他系统配置联动效果,当其他子系统发生报警时,平台软件可收到报警后会自动关联相应的摄像机预置位,调用对应预置位的图像信息进行弹出;(5)系统运维管理:it基础设施管理、视频质量诊断、资产管理、日志管理。

运营体系针对幼儿园的安保人员和家长进行不同的权限设置,达到使用目的的不同。同时,通过其提供的平台客户端,幼儿园还可进行幼儿评估、安保日志整理处置等应用使用;家长也可进行视频或图片的分享和服务评估等等。

当然,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一些受限制因素:(1)系统中使用的设备较先进,因此费用需要考量,按需定制也是一种过渡方法。(2)移动端使用的是4G流量,长时间用费用高,可在使用时,进行时限设置。(3)由于涉及到隐私的问题,可提供公开开放时间或区域。

三、幼儿园可视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

本文中还有一些没有涉及到的板块,如校车的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安防领域作为一个潜在的市场,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从目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领域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例还不算大,这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安防产品的价格及安装成本、网络技术发展及观念等因素。不过,这种情况是在逐渐变化的。未来,随着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度的提高,行业规范的出台,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一市场中来,幼儿园监控将逐步规范。而商业化运作和运营互动都将推动幼儿园可视化智能系统不断前行。同时4G无线技术的成熟,更为安防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4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24―0024―01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适当的环境对幼儿形成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美学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模拟社会环境,幼儿园承载着初步的社会教化功能和美学教育功能。可以说,幼儿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软、硬件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的环境是否符合幼儿审美要求,幼儿园环境建设是否符合美学原理,对幼儿的审美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美育工作必须与幼儿园环境建设相结合。

一、当前国内幼儿园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缺乏系统性,很多幼儿园建设之初并未考虑到办学宗旨、文化传承、区域特色等因素,只强调大而全,以使用功能分区,导致整体环境建设凌乱,割裂了部分与整体的和谐关系,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文化环境;第二,教师和幼儿园领导者在环境创建过程中过多插手,成人审美标准替代了幼儿审美标准,导致幼儿园环境缺乏与幼儿的互动性;第三,片面强调色彩、图案的“成人式幼稚”,整体设计水平低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反差过于强烈,不符合“和谐、稳定”的美学规律。因此,幼儿园环境建设需在意识和方法上引入新的机制,增进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并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幼儿审美规律。

二、当前国内幼儿园环境建设的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幼儿园建筑设计仅以功能性区分,大致分为教学区、集体活动区、住宿区等几块。每个分区的设计多以该区功能为依托,比如教学区整体设计以明亮色彩和简单线条体现整洁宽敞的特性,住宿区以暖色调体现静谧安全的特性等。这种只以功能性作简单区分的设计理念割裂了整体环境和部分环境,难以做到各部分环境和谐有序。具体表现为各部分色调、设计元素互相冲突,部分区域特性与整体建筑特性相背离,难以体现幼儿园文化特色。

要打破现有简单的功能性分区方法,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理念,将幼儿园环境建设视为整体,吸收区域文化特点,制定符合幼儿园办学风格的设计方针,将办公和教学等功能统筹规划。第二,强调幼儿园环境的系统性。讲究设计风格和色调的统一搭配。既要对教学楼、幼儿活动室、走廊、墙面等部位整体设计,也要对室内细节、日常用品等进行整体设计,将设计图案、色调等与被设计元素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三、幼儿园环境建设的互动性研究

第一,幼儿审美意识的觉醒是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的,在此期间,幼儿对环境的感知依赖于既有经验。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建设中既要讲究设计感,又要从幼儿的成长需求出发,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照搬照抄。且整体设计要能体现幼儿的表达需求。第二,幼儿因对事物的感知较笼统,对大部分环境元素没有辨别的能力。此时的幼儿好比一张白纸,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结合幼儿审美认知的这种特点,在幼儿园环境建设中应该做到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结合。使整体设计满足幼儿从笼统认识到具体关注的需求。第三,幼儿的涂鸦是对媒介乃至外界环境所做的能动性改造,是对环境的观察和探索。幼儿园环境建设应该尊重幼儿的美学表达规律,尽量将幼儿的表达需求体现在周围环境的设计上。这样既能强化和鼓励幼儿的表达欲求,又能对其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合理引导。

四、幼儿园环境建设中应该注重的问题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5

【关键词】院校,保育;需求估价;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因素分析,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R192R1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3)10-1179-03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配备专职营养师,幼儿园膳食工作一直存在缺乏科学指导、监督和管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合理等问题。目前多数幼儿园的膳食营养工作主要由保健医师兼任,而保健医师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营养教育,不能合理而准确地计算食物营养摄取量和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容易产生营养不均衡。儿童早期的营养不仅关系到躯体健康,更关系到儿童的智力发展。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3.6%,生长迟缓率为9.9%,消瘦率为2.3%,贫血患病率12.6%;超重和肥胖问题逐步显现,不仅城市地区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儿童肥胖问题也逐渐呈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儿童肥胖可延续为成人肥胖,并成为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流行及低体重和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等营养问题可能影响全世界半数以上儿童的死亡。营养师的指导结合严格的膳食管理制度,是解决学生营养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为了解徐州地区幼儿园营养师的配置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于2011年开展了该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徐州市城、乡整群抽取52所幼儿园,其中城市幼儿园37所,农村幼儿园15所;同时对选中的幼儿园职工和家长随机抽取366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83.7%。

1.2方法调查前充分查找资料和文献设计调查表,并开展预调查。调查表主要包含两方面:家长问卷内容调查幼儿园营养师配备的影响因素,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营养师的知晓情况、对营养相关政策的知晓状况、对幼儿园配备营养师的态度、经济状况以及对营养师的要求和近3a对营养师的需求情况等;幼儿园职工问卷内容包括目前幼儿园营养师配备现况,包括配备比例和营养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工资等。所有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专业营养人员担任。

1.3统计分析回收的问卷经核查合格后采用epi.Data3.1双录入法录入,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幼儿园营养师配备现况52所幼儿园中,共有23所幼儿园配备营养师,配备率为44.2%,但其中65.2%为兼职。城市幼儿园有21所配备营养师,配备率为56.8%;农村幼儿园仅2所配备营养师,配备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9,p=0.004)。

2.2近3a城、乡幼儿园对配备营养师的要求52所幼儿园中,近3a打算或准备增加营养师的幼儿园有44所,占84.6%(44/52),其中城市30所,占81.1%(30/37);农村14所,占93.3%(14/15)。幼儿园对新增营养师性别、专业与学位要求:要求性别为女性的幼儿园37所,占83.7%(37/44);要求男性4所,占9.3%(4/44),男女均可3所,占7%(3/44);希望专业是营养学的占81.8%(36/44),幼教专业的占18.2%(8/44);希望学历是高中/专科的占62.8%(28/44),大学学历的占34.9%(15/4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2.3%(1/44);认为营养师资格证书很需要的占81.8%(36/44),认为不需要的占2.3%(1/44),认为无所谓的占15.9%(7/44)。

2.3影响营养师配备的多因素分析以“对幼儿园食堂配备营养师的看法(不关心、希望有兼职营养师、希望有专职营养师)”为因变量,以家长的年龄(20—29岁=1,30~39岁=2,40~49岁=3,50~59岁=4,≥60岁:5)、受教育程度、营养师知晓情况(没听说过=1,仅听说过=2,听说过且很了解=3)为自变量,对影响营养师配备的多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由结果可知,20~29,40~49岁的家长比年长的家长更希望有兼职营养师(p值分别为0.039,0.026),而30—39,50~59岁的家长与年长的家长对营养师的要求无差别(Jp值分别为0.508,0.456)。没听说过营养师的家长比知晓营养师的家长更希望有兼职营养师(X2=5.737,p

以“是否已配备营养师”为因变量,以幼儿园幼儿总数、职工人数、公立或私立幼儿园、城市或农村幼儿园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职工人数为影响因素[oR值(oR值95%Ci)=1.06(1.061~1.105),/3=0.058,p=0.007]。

3讨论

研究显示,徐州近3a打算配备营养师的幼儿园占的比例很大(84.6%),而且农村幼儿园打算配备的比例更高(城市81.1%,农村93.3%),其原因可能有:城市幼儿园有编制的限制,而农村幼儿园一般为私立,没有编制的限制;城市幼儿园目前有兼职营养师配备(56.8%),而农村幼儿园配备率较低,说明农村幼儿园未来营养师缺口很大。城市与农村幼儿园在营养师配备率上差异,主要原因为城市幼儿园条件比农村幼儿园好,而且城市幼儿园的家长要求比较高;同时城市幼儿园多,竞争大,促进了营养师的配备。

目前幼儿园对于营养师的学历要求并不高,62.8%的幼儿园希望营养师是高中/专科学历。主要的原因,一是幼儿园职工的工资不高,园长考虑到本科毕业生可能不接受这样的待遇;二是幼儿园认为营养师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烹饪水平很重要。因此,这对营养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幼儿家长的年龄、对营养师的知晓情况,幼儿园的职工规模是影响幼儿园配备营养师的重要因素。相对农村幼儿园,城市幼儿园因为办学条件好,教学经验丰富,人员配置合理充足,收费也比农村幼儿园高,更有条件并希望配备专职营养师。而年轻家长能更好地接受新信息,对营养师这个职业有所了解,会促进幼儿园营养师的配置。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6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4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郑政〔2011〕6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切实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实行政府主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区政府负责统筹全区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区教体局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将学前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负责统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区发展和改革、公安、民政、财政、审计、编制、社保、国土资源、房管、城建、卫生、税务、城管等有关部门要依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职责。

二、规范幼儿园的行政许可、执法制度

颁发办园许可证并每年组织一次复核审验,区教体局负责各类幼儿园的行政许可。审核结果向社会公示。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料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擅自办园、擅自招生、擅自制定收费规范,不符合安全、卫生规范的非法幼儿园,由区政府牵头区教育、民政、卫生、发展和改革、工商、公安和辖区镇(办)组成联合执法组,依法取缔。一年内,依据《市民办幼儿园基本设置规范》由区教体局对民办幼儿园进行重新审核。

三、健全幼儿园等级评审机制

对全区幼儿园实行统一的等级评定制度和升等奖励措施,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依据修订完善后的市幼儿园等级评定方法》和等级评定规范。鼓励民办幼儿园上等级、创示范。

四、启动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计划

凡依法设立、质量保证、执行不高于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规范、招收本行政区户籍3-6岁适龄儿童的民办幼儿园,自2011年起。以招生人数及上年度区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规范,由区财政局会同教体局实行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经费补贴。具体方法和比例由区政府确定。

五、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

结合布局调整,区政府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要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工程”2015年,全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公办园比例达到100%积极建议公办幼儿园在各行政村直接举办分园或教学点。

六、加强乡村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

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土地时,要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区整体布局规划。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安排好幼儿园用地。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2015年,建设住宅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公办比例达到60%

七、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八、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区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以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为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按照“政府投资建设、社会融资运营、保本微利运行、群众减支受益”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幼儿教育的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与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学前教育体系,逐步满足广大群众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年)行动计划”,合理布局辖区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各类幼儿园办学条件,提高保教质量,逐步形成以区、乡镇(街道)中心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相互协调,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市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开展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

(二)具体目标

1、幼儿入园率。到年,辖区学前一年毛入园(班)率力争达以上,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以上。

2、园所建设。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城市市区每-万人口建有所幼儿园,到年,通过新建和改建,将有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成,辖区所有乡镇至少建有所标准化公立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行政村建有一所幼儿园。

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幼儿园编制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并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以上专任教师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其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按自治区相关规定配置,并持有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岗位证,具备学前教育的正确理念和专业素养,基本满足城乡幼儿园保教工作需要。

4、办园质量。到年自治区级示范公办园达到1所,乡镇中心示范园达到所,民办示范园所。有效发挥公办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以自治区级示范园为龙头,各类幼儿园普遍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城乡幼儿园保教质量差距缩小,农村幼儿园办学水平大幅度提高。

5、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分级管理、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合理调整布局,多途径实施园舍建设

在城市居民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时,统筹考虑幼儿园建设。在城市(城镇)新建小区建设中,按照住宅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在规划中落实好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采取由公民个人举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一所发挥效益一所。调整、盘活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校舍置换、优化组合等方式,促进幼儿园园舍条件基本符合自治区相关标准。

(二)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管理部门在幼儿园审批、年检和等级评估中要严把教师资格关,各幼儿园聘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对新聘任幼儿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保证幼儿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实行公派师资与幼儿园自聘师资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园长竞争上岗、教师聘任制,努力打造一支热爱学前教育、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2、坚持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的原则,积极构建区级培训基地、城乡联合片区培训和幼儿园自培基地的三级培训网络,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的能力。加强全员培训和园本培训,制定学前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二期课改,推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卫生部门联手,加大对保育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提高保育人员的业务能力。

3、完善幼儿园保教人员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评价机制。继续开展各类评优、“名师、名校长工程”等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在幼儿教师中间通过评选“名师”(15名)、骨干教师(名)等活动,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形成一批优秀骨干教师群体。借助自治区、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对口交流,有重点培养品牌园长和品牌教师。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

(三)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努力促进本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示范园建设,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示范园、一级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探索城乡共享优质资源的有效机制,通过实施对口交流、城乡带教、骨干支教、联片教研等措施,推进本区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努力促进幼儿园规范发展。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儿童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开展各种有益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培养儿童形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等良好基本素质。幼儿园禁止参加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各种课题研究、项目实验及竞赛评比活动。

2、进一步强化民办幼儿园管理。按照《市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以及审批、登记、年检,做到责权统一,加大对无证办园整治力度,保障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强化幼儿园房屋、活动场所、实验设备、饮食卫生、交通工具等日常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民办园分类评定,创建一批优质民办园,对被评为区示范园的民办园进行奖励。

3、树立“科研兴教”的理念,不断提升办园水平。充分发挥教研室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功能,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指导和推广工作。各幼儿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园情出发,积极开展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的各项课题研究,并建立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不断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学习研讨、互动交流、合作分享、共同成长的主阵地。

(四)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等资源,优先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逐步形成覆盖乡镇、村的学前教育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条件的独立设幼儿园(学前班),或村与村联办幼儿园(学前班),或在本村举办幼教点等,使幼儿接受一定程度的学前教育。村级幼儿园(学前班)要达到“五有一无”要求,即有合格的教师、有基本够用的园舍、有适合幼儿的桌椅、有必要的玩教具和室外体育设施,有清洁的饮用水和安全、卫生的厕所,无危房。

2、坚持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在大力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的同时,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发展,加快发展。乡镇政府要统筹本乡镇学前教育发展,加强管理,指导办好村级幼儿园(学前班);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逐步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逐步推进农村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1、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统筹力度,确保学前教育经费同步增长。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幼儿园运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共担原则,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自治区按元的标准核拨,鼓励社会力量资助办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逐年增加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和-岁婴幼儿家长指导、培训专项经费,从年起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开展园长、教师培训,对优质民办园进行奖励。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不得以办特色班、实验班、兴趣班为名另立收费项目,并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的保教费。

2、幼儿园设施设备按照《自治区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和《市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以及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配备,切实保证儿童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设施的投入,实施“园园通工程”,努力实现幼儿园网络化管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效益。

(六)改革办学体制和机制,发展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模式

1、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幼儿园办学体制。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导、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在政府承担主要办学责任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入园机会,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入园需求。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公益团体、基金会、事业法人等举办幼儿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投入资金,搞活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办学理念的引导,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不断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学层次。

2、深化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使幼儿园内部管理逐步实现最优化。优化教育行政管理和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和园长自身发展的园长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述职评议制度,推进园长职级制。进一步扩大幼儿园办园自主权,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为形成办学特色拓展空间。各级各类幼儿园要紧紧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促进办园水平上新台阶。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开展亲子班等-岁幼儿早期教育实验。

3、重视学前特教工作。依托建成后的优质公办幼儿园,建成区学前特教中心,加强对辖区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诊断和补偿教育,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聋儿语训等工作,努力实现各类残障儿童的“按需供教”。

(七)强化领导,保障学前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1、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落实区、乡镇、办事处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到专人负责,分工到位,定期检查,限期完成。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各乡镇、办事处要把本计划的目标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本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整体推进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局:负责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

编办:负责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经发局:负责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幼儿园建设。

财政局:负责资金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确保学前教育经费的预算、划拨和监督管理。

建设交通局、国土资源分局:负责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用地等事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的落实。

综治、公安局:负责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

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民政局、工商分局、质检分局、安监局:负责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妇联、残联:负责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并发挥相关作用。

2、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宗旨,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措施,多渠道投入,推进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注重特色办园,提高教育质量,规范监督管理,为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保教服务,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积极优化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努力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取得较快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647所。其中,登记注册幼儿园767所,占总数的29%,民办幼儿园1989所,占总数的75%。在园幼儿14万人,登记注册幼儿园在园幼儿7.3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70%。幼儿园教职工1.1万人,专任教师842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教职工3198人,专任教师2723人,幼师及以上学历的占75%。

(二)存在问题。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到来和城镇人口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资源尤其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市公办园数量偏少,仅占总数的25%,达不到办园标准的幼儿园占71%,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更是短缺。个别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已然空白。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相关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有的小区不按要求建设配套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编制不足,数量短缺,不能满足保教需要。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出现一定数量的无证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和部分村办幼儿园基础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硬件不配套,安全隐患多。

三、计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学前教育强基工程,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幼儿园增量部分以公办为主。“强基”重在加强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利用3年时间,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园所建设任务,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城乡人民普遍受益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3年,全市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占总数6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二)年度目标

——2011年,学前教育园所建设全面铺开。大力发展城区公办幼儿园。努力建设农村幼儿园,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积极促进民办幼儿园。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22所、改扩建149所。全市创建1-2所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15所市级一类幼儿园。公办园招生人数明显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012年,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13所、改扩建201所。全市创建2处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增加市级一类幼儿园15所。全市优质幼儿园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入园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2013年,建成1所市属达到省级标准的实验(示范)幼儿园。县(市、区)新建公办幼儿园138所、改扩建177所,全面完成公办幼儿园三年计划建设任务。每个县(市、区)均有2所以上幼儿园达到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标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和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全市建成以公办为主体,以民办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学前教育特色突出,保教质量明显提升。

四、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园所建设

(一)大力发展城区公办幼儿园

1.充分发挥县级实验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各县(市、区)要对现有县级实验幼儿园进行改扩建,补充人员,完善设施、设备,在未来3年内均要达到12-15个班的办学规模,建设标准达到或超过省级实验幼儿园标准。没有县级实验幼儿园的县(市、区),要在2011年建成。实施“名园带动战略”,县级实验幼儿园要进一步借助自身优势,向区域内其他幼儿园辐射,输出理念、管理、师资、保教模式等资源。每所县级实验幼儿园至少要在城区、乡镇建立3个分园。分园既可以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也可以是县级实验幼儿园的附属机构。

2.多渠道建设资源整合式公办幼儿园。由于生源等因素影响,一些学校在今后3-5年内出现部分校舍闲置、师资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各县(市、区)要统筹规划、合理调配、科学安排城区教育资源。各级各类学校的闲置教育资源,经整合改建符合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且没有安全隐患的,均可用于举办幼儿园。

(二)努力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建设既是我市学前教育园所建设的重点,也是瓶颈和难点。各县(市、区)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采取措施,有所突破。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确保剩余教育资源优先用于补给学前教育。

1.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2011年要基本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任务。每个乡镇都要在乡镇政府驻地建设1所规模在6个班以上的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要求;人口较多、经济条件好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规模要在10个班以上。增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联动示范作用,发挥资源优势,每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至少要联系2个村办幼儿园。

2.切实建好村办幼儿园。县、乡政府要分类指导,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将幼儿园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5000人口、1.5公里服务半径”的原则建设村办幼儿园,督促相关行政村落实相应的办园义务。要创造条件,积极改善农村现有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

(三)统筹建设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

城镇居民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县(市、区)要积极协调开发商和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积极作为。每5000人口居民区要规划建设1所规模为6—8个班的幼儿园。居民区人口超过5000人的,要适当增加办园规模。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新建居民区规划将不予审批。居民区配套幼儿园由县(市、区)教育局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其他举办者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县(市、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四)积极促进民办幼儿园建设

1.扶持新建幼儿园。各县(市、区)要鼓励和支持区域内外的行业、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新建符合省定基本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并在土地使用、校舍建设、教职工招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新建民办幼儿园既可以是独资建设,也可以是股份制合作建设。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今后新增民办幼儿园,凡达不到同类国办幼儿园设置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并不准招生。

2.管好已批幼儿园。要加强对已审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做好招生、收费、保教、安全等方面的日常检查和综合性年度检查。各方面均达到设置要求的幼儿园,要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尚未达标的幼儿园,要控制其招生规模,督促其举办者不断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直至完全符合办园要求。

3.监控未批幼儿园。各县(市、区)每年要对无证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下达整改通知书,区别对待,靠上监督,跟踪指导。对条件接近、举办者确有实力的,要动员对照标准,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经投资改造达到相应标准的,要颁发其办园许可证。对举办者能力有限、整改后仍达不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并要妥善分流和安置其在园幼儿。

五、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

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避免“小学化”倾向。坚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游戏为主,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办园方针,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素质教育及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统一幼儿教材管理为抓手,规范保教行为,提高教研与科研水平。突出特色办园,改革保教模式,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和才艺等方面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二)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对口支援机制,加大城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的辐射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带动农村幼儿园共同发展。开展园长之间的“传、帮、带”、城乡结对帮扶、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形式的活动,缩小城乡幼儿园的办园差距。

(三)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正常的幼儿教师补充机制。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定配备标准,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等均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公办幼儿园新增教师根据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教师经过培训后可转岗到幼儿园任职。对已经在岗尚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要限期取得任职资格。

2.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工程,三年内对幼儿教师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以县(市、区)为组织单位,利用学院和幼儿师范等市级培训院校,分期分批培训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以县级实验幼儿园为引领和示范,全面开展“园本培训”。实施“名园长培养计划”,用3年时间,每个县(市、区)培养幼儿园长20名。

3.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各县(市、区)要将公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幼儿教师在评先树优、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培训进修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六、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

严格执行幼儿园审批及年检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卫生等部门审核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对审批注册的幼儿园定期组织年检并实行分类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界定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机构的经营范围,防止无资质机构变相举办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以县为主加强动态监管。实行信息年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招生情况、收费标准、人员资质及工资待遇等情况。

(二)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

各县(市、区)要按照《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综治、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安监、质监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调配合,依托乡镇(街道)、社区组织,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安全责任制,按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安保人员及设施,健全制度,落实措施,严防儿童伤害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1.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负责制定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县(市、区)政府对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幼儿园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办教师配备与工资保障、公用经费筹措、各类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常规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和管理责任,负责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建设并办好中心幼儿园、社区幼儿园,扶持村集体办园。

2.各县(市、区)要调整充实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任务,各司其职;要牵头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通报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组织实施情况,研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园所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门要充实参与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落实学前教育的投入政策。规划和国土部门要落实城镇居民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建设的规划、用地。人社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关系、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职称评聘政策。

(二)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1.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幼儿园建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培训园长和教师。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学前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园和出资办园。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学前教育的资助与捐赠,按规定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

3.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市、县物价部门要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当地财政经费情况、办园条件、生均成本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核定幼儿园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审核的办园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部门备案。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在核定的收费标准外收取建园费等费用。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9

一、现象回放:一切只为出勤率

从各路媒体对“幼儿园喂药”事件的报道来看,处于不同地域的几所民办幼儿园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给幼儿喂食病毒灵?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规避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中关于退费的相关规定。

《陕西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幼儿当月在园天数不足当月法定工作日数一半(含一半)的,按保教费、住宿费缴费额的50%退还;超过当月法定工作日数一半的,不退还所缴保教费、住宿费”。同样,《吉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幼儿中途转园或因故退园、请假的,保教费按以下标准退还幼儿家长预收费用:幼儿实际在园不足半月的,按半月退费;超过半月的,不退当月费用。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每月按法定工作日天数计算”。这样的规定本意是为了保护家长权益,降低家庭支出,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规定将完全依赖学费收入的民办幼儿园置于更大的办园风险之中,使民办幼儿园成为风险的唯一承担者。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者都非常清楚,在春秋交替季节,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幼儿很容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一旦患上感冒,少则三两天,多则一周以上才会康复。倘若家长多请几天假,退费就会在所难免。然而,幼儿园的实际运营成本并没有因请假幼儿的多少而相应发生变化,幼儿园仍然要支付教师的工资,开展日常教育活动等。当幼儿园的办园风险因为退费的硬性规定而被放大时,在成本压力、营利冲动的角力下,部分办园者选择铤而走险——喂幼儿吃药。病毒灵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听上去很美”的名字满足了民办幼儿园办园者降低成本、稳定幼儿出勤率的需要。表面看来,“幼儿园喂药”事件与收费、退费有关,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事件折射出民办幼儿园以费谋生、生存艰难、风险丛生、营利意识膨胀的整体困境。

二、原因透视:自律意识淡薄与集体性不作为

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诸多乱象不是一天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酵期。正如前文所述,民办幼儿园乱象丛生不仅缘于民办幼儿园自身的私有属性和营利欲望,也缘于整个社会对民办幼儿园的集体性冷漠与集体性不作为。显然,民办幼儿园营利欲望膨胀很可能导致其自律意识淡薄,而当整个社会又有意无意地集体性不作为时,无论是扶持、认同还是监管、督导都会严重缺位,从而给民办幼儿园的“自由”发展留下太多空间。

(一)民办幼儿园自律意识淡薄

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社会生活中,只有人人自律自察,社会才有可能有序和谐。然而,当下民办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事件,恰恰反映了民办幼儿园办园者利己意识的膨胀与自律意识的淡薄。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民办幼儿园办园者道德良知的脆弱与守法意识的欠缺,成为问题引发的导火索。

1.良知与利益博弈

孟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强调人心向善、社会有序,遵守个体做人和社会治理的良知底线。个人缺了良知,利益和欲望则会甚嚣尘上;社会缺了良知,人际关系则会日渐冷漠,社会生活则会失去和谐,最终成为一个“互害社会”。在民办幼儿园的诸多负面报道,尤其是持续发酵的“幼儿园喂药”事件中,民办幼儿园在“利益和良知这场永恒的博弈”中偏向了利益,放弃了良知。诚然,在利益时代的思维模式中,利益诉求是隐藏在所有矛盾背后的根本力量,但办园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应当剥夺或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该无所顾忌地扩大自己的利益边界。

亚当·密斯曾说过:“我们的晚餐并不来自于屠夫、啤酒酿造者和面包师的善行,而是源于他们对自我利益的追逐。”可见,逐利不但无可非议,还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基于此,我们似乎无需神圣化人类的良知,将利己主义冲动完全驱逐出去。在当下社会中,不利己的道德良知,其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但是,反过来,尊重人类的利益冲动,并不意味着放弃良知。正如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所言,“人类自私的逐利本能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露出狰狞的一面,使得社会市场化、〔2〕物欲主义盛行,最终导致社会的堕落、人类的毁灭”。

2.守法与违法交锋

在我国的药品管理中,处方药是绝对不能通过市场流通的方式大批量进入幼儿园的,而喂食病毒灵的幼儿园之所以能够一次性购进上万片药剂,完全是因为自身药品安全意识严重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和有关部门市场监管缺失所致。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应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保健室,但卫生室、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此外,卫生保健部门要求,若家长要求幼儿园代家长给幼儿服药,幼儿园必须要求幼儿家长提供相关处方证明,家长带来的幼儿用药当日登记,当日喂服。而在英、法等国,幼儿园绝不会代替家长给幼儿喂食任何药物,即便家长请求幼儿园帮助喂服,也只能喂非处方药。

在我国,公众的用药不规范现象广泛存在。根据卫计委调查,超四成的幼儿家长会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抗生素等。公众的药品安全意识不强,使得民办幼儿园有意忽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预防性药物”与“治疗性药物”之间的区别,甚至违背家长的意愿私自给幼儿集体喂食病毒灵,还要求幼儿隐瞒家长。这就“不仅违规还涉嫌违法”了!

社会学家韦伯说过,人们之所以会遵守法律,是因为对违法后果的敬畏。同理,只有当守法的好处大于违法的代价时,人们才会自觉遵守法律,否则违法谋利的冲动很可能会占据上风。针对“幼儿园喂药”事件,各地政府必须严格执法,用法律来捍卫儿童的生命权利,并用法律来唤醒国人敬畏法律的意识。

(二)整个社会的集体性不作为

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不仅作为直接责任主体的幼儿园自律意识严重不足,而且整个社会也表现出集体性不作为,如政府的懒政思维、投资方的生意意识、教师的集体失语、家长的察而不觉,等等。捷克政治家哈维尔曾说:“在我谈到崩溃的道德时,我是指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全都屈从了这个制度,都把它当作不可改变的事实,从而维持了它的运转。换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个制度的存在负有责任,没有人只是一个受害者。是我们所有人制造了这部机器。”〔3〕

1.政府的懒政思维

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原则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因为“各司其职”不仅遵循了权力的排他性原则,〔4〕而且赋予了不同级别政府及其部门充分的行政自主性与权力自治性。然而,从权力的运作效果来看,“各司其职”与“齐抓共管”存在着执行悖论,它一方面会使一些原该“齐抓共管”的任务遭遇“各司其职”的权力困境,另一方面会促使一些官员、政府部门偷换概念,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职责“推出去”,吁求其他部门“齐抓共管”,从而形成一种互相推诿的“新官僚主义”和“懒政思维”,最终导致政府的隐性不作为。

从“幼儿园喂药”事件看,政府的“懒政思维”集中表现为三个层面的权力排他性:一是权力的职责排他性,即政府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垄断行使权力,而一旦超出其职责范围,权力就会失效。例如,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地方教育部门强调在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中,自己的核心职责是进行业务指导,而非全面监管。二是权力的区域排他性,即不同区域政府机构之间的管辖范围非常明确,一旦越过行政区域的界线,权力便会失效。例如,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枫韵幼儿园的保健医生的执业资格是在广东获得的,而其实际的工作地点是在陕西,而政策明确规定执业医师必须在执业区域内重新注册执业资质。三是权力的部门排他性,即行政管理权力只在一定的部门范围内具有执行力,一旦超出部门之外,则不具备执行力。例如,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出事幼儿园的业务管理权在教育局,收费管理权在物价局,卫生保健权在卫生局,权力的部门排他性看似是“各尽其职”,实际上却导致了相关政府部门在民办幼儿园的统筹监管上无法形成合力,从而使得民办幼儿园既处于各部门的监管之下,又游离于各部门的监管之外,形成了巨大的权力空白和监管空白。

2.投资方的生意意识

政府在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上存在着懒政思维,而民办幼儿园自身从孕育、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也充满了投资意识与生意倾向,导致一部分民办幼儿园投资者“把幼儿园当成一门生意,而不是教书育人的事业”。

3.教师的集体失语

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出事幼儿园里的教师遭到来自各方的质疑与非难。人们认为教师完全无视自己的专业性,成为民办幼儿园“一切为了营利”的同谋和帮凶。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教师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表现出来的集体失语到底是被动失语,还是主动缄默?

如果教师是“主动缄默”,那很可能是因为其工资待遇与幼儿的出勤率挂钩,教师在利益的诱导下放弃了职业操守,选择了助纣为虐。如《南方都市报》报道说:“为了更方便喂食,药片被研磨后溶入开水中,让小班的孩子们喝下去。大一点的孩子,老师则会监督他们吞下去。不老实服药的孩子会被罚站。”可见,教师的主动缄默是有意识的选择,是以主动认同来换取生存空间,以专业失德来谋求职位稳定,以放弃教育理想来换取眼前利益。这种现象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如果教师是“被动失语”,那很可能是因为教师自身药品安全意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因为愚昧无知而成为帮助园长给幼儿集体喂药的“执行机器”。在历久不察、习以为常的喂药过程中,教师日益表现出熟视无睹、事不关己的麻木状态。而更为可怕的是,“被动失语”的教师很可能会在长期的反复喂药过程中形成一种行动的自我合理化。

4.家长的察而不觉

在“幼儿园喂药”事件中,家长是事件的揭露者。但与个别家长对幼儿在园状况的高度敏感不同,大多数家长是“察而不觉”的。警方调查表明,枫韵幼儿园开园第二年,就开始给幼儿喂病毒灵了,不少幼儿已被持续喂药三年之久,许多幼儿身上间断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如皮肤起疹瘙痒、便秘、食欲不振、腹痛、腿疼,等等。然而,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把幼儿身上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与幼儿园联系起来,更没有仔细去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

家长的“察而不觉”有很多种可能。一是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弱化了家长的防范意识。出事的几所幼儿园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规模较大,办园等级相对较高,社会声誉相对不错,等等。出事的幼儿园都是获得政府评审认定的合格园,有的甚至拥有优质园的荣誉称号。陕西的两所幼儿园还挂靠在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的名下。政府的认证标签、宋庆龄基金会的社会声望、规模办园的社会效应等都使家长信任幼儿园,疏于防范。

二是家园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一直是家长想了解却总是很难了解清楚的。一方面,家长很少有机会全面了解幼儿园的真实情况。绝大部分家长只是在接送孩子时匆忙进出幼儿园,或者是在家长开放日时才会去参观事先经过精心准备的幼儿园,这些都很难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内部的真实世界。另一方面,幼儿园也会刻意制造一些假象,做好表面文章,给家长一个好印象,以打消家长的各种顾虑,稳定生源。

三是家长的“察而不觉”很可能是无奈之举。“投鼠忌器”是当下许多家长的真实心理。毕竟,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如果与幼儿园、教师关系太过紧张,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即便家长对幼儿园安排的课程、提供的服务有所质疑,也大多隐忍不发,以免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另眼相看。〔5〕这种权利的不对称很可能导致民办幼儿园日益有恃无恐,而家长越来越“噤若寒蝉”。

5.公众的集体性冷漠

在“幼儿园喂药”事件的持续发酵过程中,公众的集体性冷漠表现得相当突出。尽管各大报纸连续报道、评论的频率较高,但公众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却表现平平。虽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第一时间了《告全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宣言书》,但响应者寥寥。

在利益思维与社会失德的双重禁锢下,公众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公众的这种集体性冷漠既可能是习得性麻木,也可能是抗争无果后的宿命论选择。正如许多社会学研究者所分析的,当代中国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的起因、进程,当事人的诉求基本上都停留在对利益的获得或情绪的发泄上,很少有人申求普遍权利,更谈不上对制度变革的要求了。

三、政策建议:重建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社会磁场①

正如上文分析所示,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诸多乱象不仅缘于民办幼儿园自身自律意识的淡薄,也缘于整个社会的集体性不作为。面对“幼儿园喂药”事件的良心拷问,我们要痛定思痛,厘清乱象的体制之因、系统之果,重建支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强大社会磁场。〔6〕具体而言,要以政府的规范扶持来实现普惠,用系统的制度设计来捍卫良心,用联合的监管来守护底线,以严厉的惩罚来突破怪圈,以集体的责任来守护童年。

(一)以规范扶持来实现普惠

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民办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各级政府的规范与扶持一直严重不足。重建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社会磁场有待于政府实现全面规范与扶持。

全面扶持不仅包括资金、政策、人力、声望扶持,还包括名分扶持,即正本清源,使民办幼儿园从营利导向逐渐回归公益导向。所谓名分扶持,从操作层面来看,首先要求各级政府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纳入工作视野,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区分开来分别管理。对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可更多运用市场杠杆,为其创造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使其为部分公众提供优质高价的选择性服务。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则要通过政府挂牌、全方位规范扶持来促进其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不仅如此,政府部门还要利用媒体加强宣传,促使社会公众转变民办幼儿园与政府无关的传统认识,以公益的标准来衡量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的各种服务质量,用社会公众的舆论压力、集体监督来完善和延伸政府监管的力度。

名分扶持是政府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规范扶持的第一步。在名分认同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实施全面的政策扶持。我们的研究发现,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政策包括硬件扶持与软件扶持、规范扶持与质量扶持、专项扶持与制度扶持等方面。为了能使政府的政策扶持产生预期的社会效益,各级政府先要确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申报标准,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的基本办法,从整体上统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我们在进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各试点区县多是从自身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给予相应政策扶持的。例如,深圳市民办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不稳定,因此,深圳市福田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政策重点是实施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制度。政策规定在深圳地区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每月可以获得市财政、区财政拨发的双份从教津贴补助,最少可获200元,最多可获2000元。这一政策的实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教师队伍流动性迅速降低。而重庆市江北区则针对当地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境设计了组合性扶持政策,如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教师保险补贴、新增保教人员生活补助、教职工体检补助、保安补助、设施设备补助等。

在2010年之前,我国相当多的民办幼儿园与政府有一定距离,很少得到政府的承认与信任、扶持与规范、监督与管理,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边缘状态。政府对民办幼儿园教育性身份的不认同也直接导致了民办幼儿园自身的营利性认同。而当下,我国政府正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必将成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合法的身份、充分的扶持与全面的监管。

(二)用系统制度来捍卫良心

在“幼儿园喂药”事件被报道后,很多人纳闷,为什么又是民办幼儿园,为什么不是公办幼儿园?其实,道理很简单,公办幼儿园的各方面发展都在各种规章制度的监管之下,而很多民办幼儿园则处于政府监管的真空地带,既不受法规制度的保护,也不受政策制度的限制。因此,要想杜绝民办幼儿园各种乱象的再次出现,把民办幼儿园纳进政府的制度框架是必须的选择。正如前述,要想把民办幼儿园真正纳进政府的制度框架内,单纯的制度约束是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政府首先要重建自己与民办幼儿园的关系,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视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制度上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各项权利,在此基础上再强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各种义务。只有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等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政府、公众之间的关系才会良性发展。

具体而言,政府要重建的系统制度包括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两大类。内部制度主要包括幼儿园园长、教师、保健医生、保安职责制度,幼儿园教育教学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晨检制度,消毒与隔离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会计与财务制度等。这是因为,相比于公办幼儿园,当前民办幼儿园在内部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较多,随意性较大,自查自究的意识不强。

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除了监督民办幼儿园建立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外,各级政府更要强化外部制度的系统化,使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堵住管理漏洞,消除管理真空。具体而言,政府要建立的外部制度包括民办幼儿园规划布局制度,登记与注册制度,建筑与设备规范,招生与编班制度,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制度,保育与教育规范,收费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督导制度,捐赠制度与投资助学制度等。如,《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格认可”。如果民办幼儿园都能严格执行条例的相关规定,而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又能及时对违规民办幼儿园进行处理,那么,民办幼儿园的乱象就可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幼儿的健康成长就可以得到更大保护。

所幸,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不仅有《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还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等,这些全国性的政策、制度都为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规定了适宜空间。此外,各地政府还根据学前教育的国家性政策,设计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政策,如各地的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等。

除了要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规范扶持制度外,对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也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性约束,以保障其确实提供了与其收费标准匹配的有品质的教育服务。如果制度不够健全、细化、系统,则有可能在教育层面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民办幼儿园的公益责任再次受到挑战。在当下的利益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呼唤个人的良知、办园者的自律,但我们更需要设计系统的制度防护网,用系统的制度呵护良心,用严苛的法律捍卫道德,防范制度对良心的逆淘汰。

(三)用联合监管来守护底线

政府既要设计一系列规范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制度,还要实行强大的政策跟踪和制度监管,以免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在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上,政府部门必须认真落实《若干意见》和各项规章制度,联合监管,统筹协力,形成民办幼儿园社会治理的统一战线。

《若干意见》第九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中,提到了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等十余个部门。如果各部门在民办幼儿园社会治理上都能够真正发挥监督作用,那么性侵事件、违规喂食处方药事件、虐童事件等就一定能得到有效防范。然而,多部门联合监管在实践层面又经常沦落为无部门监管,原因就在于前文提及的政府权力的排他性。因此,多部门联合监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机构,如教育部门来统筹协调,既“各负其责”,又在教育部门的统筹下“形成合力”。

多部门联合监管,也许会因为各部门事务繁杂,导致对民办幼儿园的内部、外部监管执行不到位。但有一点是必须保证的,即各部门在进行监管时,都要划一条政策红线,从而在民办幼儿园头上悬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那些危害幼儿生命健康、侵犯幼儿基本权利、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事件实行“零容忍”和“一票否决”。因为政府人力恐有不及,所以还可以走群众路线,发挥更多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家长的监督力量,以使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更加规范、透明,杜绝任何伤害幼儿事件的发生。

(四)以严厉惩罚来突破怪圈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法不外乎人情”“和为贵”。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隐忍坚毅、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也造成了社会公众在各种违规事件中“情大于理,情大于法”的伦理倾向,〔7〕还造成了相关执法部门在处理违法违规问题时的容忍、轻判思维。在“幼儿园喂药”事件的相关处理中,相关责任人以“涉嫌非法行医罪”被拘捕,而不是以“数罪并罚”的形式加以认定。相关涉事教师只是受到道德的谴责而没有受到任何法律的惩处,教育、药监、卫生、基金会等相关部门也只是受到社会舆论的炮轰而未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这样的事件处理方式实际上纵容了很多责任主体,既无法促使他们加强监管,也无法使他们痛定思痛,强化责任意识。

撇开其他责任主体不谈,就以药监部门为例。我国对于处方药的管理不可谓不严格,不仅有药品管理法律制度,而且还有专门的处方药管理规定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8〕可是,如此数量巨大且具有毒副作用的处方药是如何逃过药监部门的监管流入幼儿园的呢?这一问题需要一查到底。

同样,作为法定监护人的家长对于幼儿长期服用病毒灵也毫无觉察,或察而不觉,即便孩子已经出现各种副作用症状,即便孩子已经说过在幼儿园吃了“苦苦的药”。那么,这些监护人是否也应该承担监护失职的责任?

法治社会强调的是法律思维,而不是道德思维,更不是人情思维。“法不外乎人情”“情大于法”使得在此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全体中国人缺少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已有的法律文本明确规定了儿童享有广泛的权利,但这些权利却很少得到制度的保障。只有强调法律思维,对伤害儿童权利的责任主体予以严惩,伤害儿童的事件才有可能得到杜绝。

当然,除了进行文化心理、法治精神、法律思维的重建外,保护儿童权利、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相关法律文本还要与时俱进,逐步细化,以便更好地捍卫儿童权利,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

(五)以集体责任来守护童年

儿童的幸福成长关涉儿童个人的未来,关涉同伴、家庭、国家利益。儿童的幸福成长既与幼儿园、学校、社区有关,也与政府各部门、市场机构、民间团体息息相关。所有的儿童利益相关者都应当强调儿童关怀意识,强调儿童权利优先,为儿童的成长筑就严密防护网。

作为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有责任全方位关心儿童的成长,重视其日常生活、认知发展、道德养成、情感发展,呵护儿童成长的每一步,为儿童成长提供最坚实的依赖、最温馨的氛围、最强大的支持。在家庭力有不及时,政府部门要承担起培养儿童的重任,完善政府的托底功能。

作为儿童成长的乐园,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幼儿园,都要承担保护儿童生命健康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双重使命,创设安全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活动环境,选择适宜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幼儿园园长、教师、保健医生、保安等工作人员要具备合格的资质,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各级政府有责任为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人才、声望支持,以敦促幼儿园合法办园,承担相应的公益责任。

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护神,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儿童教育事业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履行自己的发展与监管职责。各级政府要正本清源,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政府工作视野,通过全方位扶持规范来促进其承担公益性社会责任。对家庭,要加强科学育儿宣传,强化父母的科学育儿观念,敦促父母形成合理教育期望,建立健康亲子关系。对整个社会,要加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防范集体性冷漠。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倘若幼儿贫弱,何来强大少年,又何来强大中国?守护童年是一项集体性事业,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国乡.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从经济学视角求解伦理学难题〔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3〕老愚.幼儿园喂药:可怕的罪恶“制造业”〔eB/oL〕.〔2014-03-20〕.http://laoyu.baijia.baidu.com.

〔4〕周勇.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研究:以流域水资源配置使用之负外部性治理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08.

〔5〕彭科峰.病毒灵事件突显幼儿园监管之殇〔n〕.中国科学报,2014-03-18.

〔6〕王海英.成功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协同运行与效果评价〔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5).

幼儿园统计制度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结构失调;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5-0021-06

学前教育改革是我国继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教育改革,是党和国家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教育部已启动了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然而,现有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能否妥善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关系到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能否得到切实提高。因此,揭示和廓清这些结构性矛盾,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结构失调

1.“公弱民强”、数量失调

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教育的产业化思维,把学前教育推向了以市场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力量,而政府的作为则被忽视,从而造成了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不均衡。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全国共有各类幼儿园133722所,利用国有资源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有50603所,占37.84%;民办幼儿园有83119所,占62.16%。特别是在城市,民办园多达23029所,占城市幼儿园总数的69.44%,而公办园仅占30.56%。在海南省,2010年的调查发现,全省204个乡镇中没有一所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可见,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资源中所占的份额不足,政府在推进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没有做到位,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难以有效得到保障,因为民办园资本的逐利性很容易侵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更为严重的是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许多民办园处于不达标的非法境地,但由于这些幼儿园面向的是社会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支付能力低,人口数量多,因此这些幼儿园仍能得以生存。

2.民办园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

一是政府直接举办的公办园得到行政性资源支持,处于垄断地位,许多幼儿园已发展成为大园、强园、豪华园。二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国有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园参与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一方面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依法享有举办者权益,依法履行管理国有资产的义务”,为这类幼儿园面向特定人群提供专有服务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这类幼儿园在管理者任命、政策设计上无不依赖举办者。在这类幼儿园中,许多幼儿园的资产性质不清,法人资格不明,通吃国有资源(特别是资产、教师资源以及精神文化、品牌等无形资源)和市场资源两份红利,对内为特定利益集团实行低收费甚至免费服务,对外实行迥然不同的高收费市场化运作。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幼儿园是“伪民办”。由于其所占的资源优势,这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普遍较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城市,由于人们重视学前教育的意识普遍提高,一方面深受这类幼儿园较高办园水平的诱惑,另一方面又对其高收费爱恨交加。这反过来又助长了这类幼儿园的高收费。高收费一方面带来了这类幼儿园自身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极大地排挤了其他民办园的发展,扰乱了学前教育市场秩序,人为地扩大了教育不公,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三是民间投资或利用民间资产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财政支持,这类幼儿园大多发育不良,逐利性突出;另一方面,因为办园灵活,因地制宜,填补了公办园的空白和不足,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最低限度的入园需求。但是,很多纯民办幼儿园由于生存在公办园和国有民办园的夹缝中,非但公益性难以体现,甚至难以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农村利用集体资源办园。这类幼儿园因集体经济情况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总体说来,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景气,幼儿园也举步维艰,多数不达标、不规范,办园条件和水平都比较差,属于公办幼儿园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公平竞争环境的失衡,必然影响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和普惠性的提高。

3.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调

当前,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对学前教育在防止弱势群体代际恶性循环中的作用越来越有共识,学前教育资源开始成为稀缺资源。然而,政府在扩大和丰富多样化的学前教育资源方面严重滞后,特别是优质资源稀缺、单一,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民办园虽然因市场需求而空前增多,但公益性程度并不高,幼儿园发展特色不鲜明,难以满足群众普惠性和多样性的需求;公办园数量不足,普惠性不高,许多公共财政投向了只满足特定人群的豪华幼儿园;农村集体园和民办园发展缓慢,条件简陋,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对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诉求重视不够,扶持接纳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建设不足,服务于残疾儿童的专业师资短缺,设备配置不到位,残疾儿童接受早期干预的机会不多。

4.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的失调

当前,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农民工群体、社会底层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群体、农村群众等,与社会富有阶层、一般工薪阶层等有着不同的学前教育需求。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尚有4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万城镇人口仅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1〕这直接制约着他们的学前教育支付能力和利益的获得。然而,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中明显表现出“嫌贫爱富”的倾向,大多仅仅关注了强势群体的需求,注重按级管理。①虽说制度设计的本意是激励幼儿园提高办园标准和质量。但是,幼儿园的分级机制往往与营利结盟,使得分级成为提高收费的合法依据,“水涨船高”的成本分担价格机制更将弱势群体排斥在外。特别是针对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无论是财政支持还是政策扶持,至今都没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幼儿园的规划没有很好地根据人口的流动和出生情况进行配套设计。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约有2.3亿农民进入城市务工,随之而来要解决的是农民工子女的入园问题。然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跟进,农民工子女入园问题突出。同时,随着人口高峰期的叠加,出现了入园高峰期。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2005~2008年,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增加了296万人,增长率达13.58%,而幼儿园增加了9320所,增长率仅为7.49%,幼儿园接纳儿童人数由2005年的每园平均175.16人增加到2008年每园平均185.09人。

5.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

这是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学杂托幼费方面,城市为100.3,农村为100.9。①这反映出农村居民学前教育的成本支出是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从地域上看,各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差距明显。如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学杂托幼费方面为101.5,而福建仅为85.6,学前教育的成本支出明显不足。从幼儿园数量来看,农村幼儿园数量明显低于城市。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1~4岁人口37514878人,是城市同龄人口的3.59倍,而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幼儿园仅64303所,占总数的48.08%。从区域入园率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已达90%以上,而西部一些省市入园率最低10%,仅为5.94%,远低于全国平均入园率50.9%的水平。〔2〕幼儿园的办学层次也极不均衡。海南省2010年调查发现,有的市县未达标幼儿园比率高达92%,而浙江省早在2005年仅乡镇中心园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的已占总数的31.6%。②从师资水平来看,农村高层次专业幼教师资匮乏。城市幼儿园本科以上专业师资48953人,占城市幼儿园教师总数的12.83%。农村7260人,仅占农村幼儿园教师总数的2.3%。从师幼比看,农村教职工配备明显偏低。从生均教育经费看,地区间差距巨大。北京、上海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达15429元,而等地仅为2768元,不到北京、上海的20%。〔3〕

二、解决结构失调的政策建议

上述学前教育的“五大失调”表明,政府的公共政策设计与学前教育公益性价值追求不匹配问题,是学前教育公益性不强、普惠性不高的根本原因。相关研究发现,“在经济上急剧转型时期的国家,人们更注重效率”。〔4〕也就是说,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会自发地实现,学前教育公益性必须由政府的公共服务来保障。责任型政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是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的制度基础。

1.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园数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要把大力发展公办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作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实际,政府在调动资源、建立组织体系、制定政策和监管运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教育公平的价值理性方面是社会和市场力量不可替代的。推进公办园和民办园的协调发展必须体现政府意志,要注重综合运用行政和财政手段,特别是财政支持为主的服务手段,坚持“普惠第一,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扩大公办园数量。在进行存量改革时,要坚持以幼儿园资源优化重组为原则,以对幼儿园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为重点,根据区域实际或扶持改造或淘汰不达标、布局不合理的幼儿园。在进行增量改革时,要坚持以严格准入和扩张公办幼儿教育资源为原则,结合新农村和城镇建设,合理规划布局,推进标准园建设,重点加大公办园的建设力度,扩大公办园的覆盖面。

2.建立公办园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当前,如何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又不至于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是政府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因此,公办民办并举,国家投入一点,社会投资一点,家庭合理承担一点的学前教育政策是当前的必然选择。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是优化幼儿园结构、促进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要明确公办园和民办园各自的定位,即坚持公益性不动摇,各有侧重,各自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公办园属于公益事业单位,要坚持普惠性原则不动摇,在扩大公共服务覆盖、满足弱势群体需要、推进教育公平上要有所为,在建设标准上要有所不为。在管理上,要淡化分级管理,转向以标准园建设为价值导向的管理。根据世界各国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经验,以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为主导力量的办园模式,是安置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保证其利益的最好、最有效的选择。〔5〕民办园属于公益性“非企业单位”,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园要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备案。这决定了民办园既要纳入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框架,获取政府公共服务的支持;又要纳入社会职业的市场管理框架,依靠市场和社会获得生存地位和空间。要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配置资源,使民办园既符合国家意志、公共利益,保证在国家意志范围内开展学前教育公益服务,又参与市场竞争,以不同特色满足市场、社会的不同需求,适应多元发展的需要,获取市场自主生存空间。因此,民办园要坚持多层次、多样化建设,在帮助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多样性需求上有所为,将营利性追求严格限定在“合理回报”内,对逐利有所不为。二是要加强分类管理。对国有民办园,要杜绝“一园两制”,通过确立独立法人资格,厘定国有资产出资额,审定财务制度,剥离其对国有资源的占有或变相占有。要按照2005年财政部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加强对民办园财务会计制度和办园质量的监管,确保“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保证其服务不受出资单位特定利益群体的支配,保证其办学结余继续用于公益事业。对优质的公办园,可通过开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的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普惠性。鉴于目前社会转型的实际,要尽可能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尤其是要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杜绝用公共投入办高标准、高收费、为少数人服务的幼儿园”。对于特别落后地区不达标的农村幼儿园,应正视区域差异,重新审定幼儿园准入资格,有差别对待。

3.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

一是要明确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基本理念。对民办园的财政支持要建立在民办园提供公益这一价值基础之上,把民办力量视为促进群众学前教育利益保障均衡化和帮助政府实现公共服务效率最大化的手段,并以民办园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作为财政支持的价值尺度。二是要明确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法律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4和第45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可以采用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这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民办园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是要因地制宜地确立公共财政扶持的形式和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可综合采取生均公用经费补贴、税费减免、长期低息贷款、转让国有闲置资产(如校舍等)等方式。特别是对民办力量强的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立足支持民办园发展的办法,通过政府签约、委托等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一部分公共教育的任务交给民办园,在减轻政府公共财政负担的同时,让民办园更好地帮助政府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满足群众学前教育需求,真正成为公办园的补充。四是要制订合理的财政拨付标准。坚持以吸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为主要指标,结合幼儿园办园设施资源情况、区域学前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社会实际,对需要财政扶持的民办园,或设立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或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生均公用经费予以补助。同时,公共财政扶持标准要建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绩效发放,逐步树立起以获得政府资助或奖励为信誉追求的民办园发展价值观,帮助民办园实现以公益性品质确立自己市场合法地位的目的。五是要恰当把握公共财政手段的运用。公共财政手段的运用要遵循市场规则,尊重民办园的市场地位,尊重他们自主办学、自主招生和在规定范围确定收费标准的权利,避免公共财政扶持手段内含的政府意志带来的不恰当干预和损害;同时又要按照公益性的要求,渗透政府对民办园公益性的意志要求,帮助其改善条件,规范办园,自觉接受监督,在接受政府公共管理的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经营管理。

4.坚持分阶段、分地区推进学前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方式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保基本和增能两个阶段(或方式)的转向。保基本阶段(或方式)是由面向少数群体的选择型服务转向面向全体的普惠型服务,以确保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需求,这是资源分配的底线公平。增能阶段(或方式)是在保基本的基础上,由资源分配的底线公平向优质资源分配的全面性公平的发展。分阶段、分地区推进,就是根据地区差距的实际,在已经实现基本保障人民群众学前教育需求的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如上海等地),实施学前教育增能发展,在努力提高质量、扩张和均衡区域优质资源,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方面进行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地区则重在扩大学前教育基础资源,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底线公平。在有潜力但尚未实现保基本的地区,可实施保基本与增能组合的发展模式,以促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增能发展。

5.坚持“三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学前教育

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要按照“总体广覆盖,重在强基层”的原则统筹安排。

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既在时间上同步发展,也在空间资源要素上相互融合。根据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的分布情况、结构特点和公共财政情况、民间资本情况,合理规划教师的培养和配备、公共财政的投入等,合理规划城乡幼儿园区位布局、公办园和民办园数量结构。在农村,坚持以公办园为主,通过公共财政支持,确保村村有幼儿园(班)。可先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扶持资金,强化农村幼儿园经常性投入;实施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强化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确保办园基本条件;优先保障农村合格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优先将农村公办园教师逐步纳入人事编制管理;优先实施专业发展项目,支持农村教师提高素质。其中,特别要重视将残疾儿童纳入随班就读的保障体系之中。在城市,通过严格准入标准和严格监管,调整各类幼儿园的数量、质量结构,努力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要坚决遏制公办园向豪华型发展的倾向。可通过合理分解大园、豪华园资源,转移部分资源用于办分园、连锁园或支持农村弱势公办园,或通过与城乡民办园签约合作等支持形式,增进城市公办园的公益性。

二是管理一体化。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平台,统筹管理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实现互动共享,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公共财政统筹安排上,既要满足公办园的发展需要,又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建立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在管理过程中,既可适当集中学前教育资源,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扩大服务范围,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周边乡村学前教育;又可根据区位实际、财政实际,适当分散教育资源,通过利用农村闲置的中小学校舍举办幼儿园,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三是城乡专业资源共享一体化。学前教育的专业资源主要体现在专业师资和其他专门设施设备技术方面(如服务残疾儿童的专门设备、技术等),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宜采取城乡共建的形式,共享稀缺资源。例如,通过支教下乡、村村配置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专项计划等各种方式,确保村村至少有一名基本稳定的合格幼儿园教师。通过发挥县教研室、县优质幼儿园以及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和指导作用,建立完善专业师资及其他业务支持系统,强化对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确保农村幼儿园最基本的办园质量。特别是要建立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师资保障系统,通过在职培训或专项引入计划,确保乡镇中心园及示范园至少有一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专业师资,并以此作为乡镇中心园及示范园的评价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新华文摘,2010,(24).

〔2〕佚名.2010,那些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1-01-07.

〔3〕崔方方,等.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现状、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4).

〔4〕丁建峰.当代西方实证社会选择理论综述〔J〕.新华文摘,2010,(6):151.

〔5〕庞丽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研究〔J〕.教育学报,2010,(5):52.

maladjustmentinChinesepreschooleducationStructureand

thepolicySuggestions

wangpeifeng

(instituteofSpecialeducation,nanjingtechnicalCollegeofSpecialeducation,nanjing,2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