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3:17

公园设计要素篇1

关键词:要素,主题,功能结构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urbanization,waterfrontlandscapeparkdesignmoreandmore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ofthedesignfield,itsspecificwaterslandscapeelementsfordesigners,providesamorerichmaterial;thispapermainlyinninglangyinationalityautonomouscountyChaHelandscapeparkdesignasanexample,thispaperexpoundshowtouseitsuniqueelementsrichwater-frontlandscapedesignofthepark.

Keywords:elements,themes,functionand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p4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滨水景观是城市设计中常遇到的一种形式,其特有的水域景观要素使得其在规划设计上的形式多样,灵活度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滨水景观公园设计具有一般景观公园设计中所没有的特色。下面就以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三岔河景观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浅析一下滨河景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要素。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县城距昆明568公里,距丽江139公里,距成昆铁路金江火车站328公里。三岔河滨水景观带位于宁蒗县新城区南部,宁蒗河西岸,泸沽湖大道与规划经一路之间,整个用地面积约8公顷。其项目所在地南面是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北面是县政府用地和教育用地;可以说三岔河滨水景观公园便是这个新县城的“绿肺”,是提升整个县城环境的核心点。因此,让设计者首先想到的设计要素便是其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根据项目的特点,设计者提出了以河流保护、生态修复、宁蒗彝族文化展示为主要目的,兼具防洪、休闲、观光、游憩、康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亮丽风景带这样一个功能定位;同时,在规划任务中着重强调通过规划设计完善和丰富三岔河沿线城市景观,为城市空间的拓展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设计将着重体现三岔河段滨水区及周边环境的地域特色,反映人水和谐的共生关系。

在提出了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后,便是对规划主题的明确,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方案必然要有一个吸引人的主题,甚至为了完善主题,可以出现对主题进行补充的副题。以三岔河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其对主题的定位是城市彩带——宁蒗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县城,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艺术中开出的歌舞之花,不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辉煌,而且在现代生活中遍地开放;彝族服饰也是这一民族的一大亮点,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将彝族的歌舞、服饰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便是城市彩带——彩带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大的空间来看,植被设计不是简单的绿色,而是通过变化的色叶林的生长,形成一条彩色飘带,一条宁蒗县的彩色飘带;项目规划用地呈带状分布,中部贯通三岔河,结合民族特色,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自然联想到“舞动的彩带”,象征城市的魅力与活力,因此,以“城市彩带”作为项目规划的主题。

从这一主题出发便引申出了整个三岔河景观公园规划设计的结构——一带、两轴、三中心。其中一带为沿三岔河景观带;两轴是沿规划支十四路和支十五路轴线;三中心为毕摩文化广场、“火把”广场、大兴广场。提出景观结构是为了更好的对规划功能进行划分,而功能分区作为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继主题之后又一决定设计作品好坏的一大要素。以三岔河滨河景观公园设计为例,其规划分为两大区:宁蒗彝族印象区和科普康乐运动区。之所以这样分区,是考虑到其周边环境和用地性质而得来的。宁蒗彝族印象区靠近泸沽湖大道一侧南北用地分别为商业中心和政府用地,此区域以展示宁蒗彝族文化、民俗为主题,使其成为宁蒗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同时,也将成为市民活动交流的舞台。毕摩广场与“火把”广场隔河相望、相互呼应,方便市民举行节日集会。科普康乐运动区靠近县城居民生活区,南北为居住用地和教育用地,因此该区以展示科普知识,市民健体、运动为主题,是宣传科普知识,强调教育展示的同时给市民营造一个健体、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设有游览、羽毛球、烧烤等休闲活动项目。

在滨河景观公园设计中除了以上几个要考虑的因素外,为了使设计更完善还要对滨水驳岸、灯光布点、植物配置等要素进行专项设计。驳岸护堤是陆域与水域的过渡地带,岸线景观设计常采用人工自然石驳岸、草坪植物驳岸、湿地堆积石驳岸、硬质阶梯驳岸、栈桥驳岸等几种形式,考虑到防洪、防止水土流失、丰富景观等要求,大多数的滨水岸线将会修建防洪堤,并且泊岸还要适当考虑景观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包括主景区、植物照明、水域照明三部分。其中主景区包括各出入口、标志构筑物、休闲运动空间等,灯光设计主要突出广场及构筑物的绚丽设计,营造出一个舒适、淡雅的空间环境。植物照明重点表现出园林中的“形”与“色”。在树林区中灯光环境营造出明暗有别的效果,进一步表现出植被的层次感。水域照明在于彰显出软景在水面形成动态富有韵律的波光倒影,表现水域与其它区域的不同。在植物配置方面,主要考察现状用地内植被的长势情况,保留可利用的树种,多在设计中使用本地树种,并处理好乔木与低矮灌木之间的关系,以形成结构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是要在综合考查项目所在地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等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项目自身的要素特点,首先要提出设计主题,并根据主题提出设计任务和功能结构,除此之外还应对设计中一些关键要素进行专项设计。一个成功的项目并不是一个或者一些要素的相互叠加,而是其中所有要素和谐共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林焰,滨水园林景观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金广君,日本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概述,城市规划,1994

公园设计要素篇2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森林公园是指由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为构成要素,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游玩,进行健身活动或科研活动、教育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不仅促进了当地人们或游客们的身心健康,还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森林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规划设计城镇化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会把开发建设森林公园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的首要任务。虽然这对于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些地方政府因为对目标理解存在偏差,往往会忽视保留或有效利用某些非常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而是过于追求服务设施、景观建筑以及基础工程的集中性。他们会将森林公园规划成一个小城镇,甚至在里面建商品房、工厂,这样的后果是森林公园中的自然景观会遭到严重损害,最终影响森林公园的健康发展。

1.2设计理念不明确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主体,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就应该突出其自然的特性,并兼备供人娱乐的功能。但是,现在某些地方对森林公园的这些功能特性认识不清,欠缺合理明确的规划设计理念,而更注重商业性,这样也严重阻碍了森林公园的后续发展。

1.3设计人员素质水平低

众所周知,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往往都是同一单位或个人,这样就会导致出现以下现象:为赚取差价,选用价格比市价高的自然景观必备材料;阿谀奉承,迎合领导的意图,随意规划;某些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只会对优秀的设计方案进行生搬硬套,不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将不具备科学的设计方案用于建设森林公园,必然也是导致森林公园出现不良效果的重要原因。

2相应措施

2.1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对加快森林公园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规划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首先要考虑的。规划小组人员应由众多专业人士组成,包括建筑、旅游、园林、环保等多方面人才。规划小组应针对当地森林风景的特点及森林旅游的发展趋势,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既要突出森林景观和地方特色,又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规划人员还要注重植物景观的规划,而不能单单侧重基础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要合理采购植物,避免植物种类竞争,要形成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有效利用环境资源。

2.2明确规划设计理念

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在突出其自然特性的同时,还要发挥游玩健身、科学研究、教育探究等多种功能。每个地方的自然景观不一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森林公园,这样每个森林公园才会具备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规划设计人员要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要突出当地森林公园的重点,发挥其优势。对于那些自然景观居多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人员要尽可能地不加以改造,满足游客对自然景观欣赏的要求;对那些历史名胜古迹居多的森林公园,规划人员要维护好其中完好或者较好的历史古迹,满足游客对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教育的需求;对于综合类型森林公园,规划人员在设计时主要考虑满足游客的娱乐游玩休闲之需。

2.3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培养

一个能够将人与自然协调相处或能很好再现历史内涵的森林公园,不仅体现了当地政府正确的指导思想,还体现了该设计者拥有无比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素质。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是可以借鉴的,但不应当被生搬硬套,因为每个地方的文化、气候、地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个素质较低的设计人员就只会盲目跟风,不懂得科学规划,这样设计出来的森林公园观赏价值肯定很低,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设计出合理适宜,观赏性强的森林公园,设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要在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时刻怀着科学严谨的态度。

3结语

森林公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公共活动场所,为人们的休息娱乐、旅游休闲、科学教育研究等带来极大便利。然而森林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设计理念不明确,设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低下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快森林公园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公园设计要素篇3

[关键词]影视主题公园;设计原则;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V5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12-01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兴趣更加浓厚。近年来,热播影视剧的影响使得人们也愿意选择影视拍摄地进行旅游消费,影视主题公园将会拉动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针对影视主题公园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探索。

二、影视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影视主题公园为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影视拍摄过程中所涉及的建筑物以及拍摄环境是影视主体公园存在以及发展的基础。对于影视主题公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需要尊重历史特征并结合周围环境来完成。

首先要尊重和保护地域历史文脉。对于单一地域来说其历史文脉在这个区域具有唯一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域历史文脉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见证着一个地区的形成,发展,演进和变化过程。影视主题公园具有特殊媒介的作用,在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规划过程中应该注意其所在地历史文脉的传承,采用个事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带动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影视主题公园的景观也能在富有艺术魅力的同时不失其独特性。在进行影视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使景观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同时也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园区所在地的区域空间环境和现状条件为基础,对影视主题公园的景观组织形式和布局方式进行科学的规划。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不同文化,而影视主体公园作为承载公寓,可以将历史文化中的传统内容通过一些特定的符号和景观元素表达出来,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同时也能满足当代人缅怀历史的情愫和审美。影视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也需要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其存在是人类发展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表现。在进行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的体现设计生态化的理念,使用本土材料来体现场所精神,尊重场所所处的环境,并充分融合场所中的元素。

其次,影视主题公园的设计需要丰富多元色彩。影视主题公园景观规划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地域性和民族性与多样性之间是相互关联并且密切联系。地域性和民族性为多样性提供了素材,同时多样性也是影视主题公园景观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活力源泉。影视主题公园对各种艺术和文化的包容性使得主题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影视主题公园兼容了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并且开创出自己独有的发展空间。当前的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应该建立在地域性的基础上,沿袭自身的乡土文化并吸收各种文化的有益之处,丰富影视公园多元色彩,进而来改变我国影视公园建设的千园一面的尴尬。

第三,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要做到以人文本。以人为本是我国做每一项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影视主题公园的建成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人,因此以人文本能够满足拍摄者和旅游者的需求,这也是影视主题公园设计的根本原则和出发点。为了确保影视主题公园的设计能够使人成为主要的受益者,公园的设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在保证人民在又游览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要使得每个开放的空间能够被人们更加充分的利用,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影视公园空间。公园中的圆领要素在供给人们进行观赏的同时,也要考虑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的舒适性问题。

最后,影视主题公园的设计要突出主题。彰显主题公园的主题,使得主题公园成为一个地域的重要宣传工具。这就要求主题公园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场所精神,充分利用主题公园中已有的建筑和设施等元素,这些最能够对公园的主题进行直接表达的途径手段。这些元素的精心设计可以展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进而提升公园的品质。由此可见承载地域文化特色的影视主题公园中的建筑小品在突出影视主题公园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影视主题公园景观要素的设计

影视主题公园参与造景的主要元素有建筑,地形,植物,小品等。在进行影视主题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合理处理以上几个要素的设置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建成一个品质优良的影视主体公园的重要前提。

对于影视主题公园中的建筑来说,其造型的意义相对其功能要求更大,对于纯观赏性建筑,其属于“艺术建筑”,反应了各类主体并起到渲染气氛和营造景观的作用,且具有足够的观赏价值,最重要的是影响主题公园景观塑造中的构成元素。主题公园中的建筑分为仿真型和娱乐型,仿真型建筑大多用于以地域风情为主题的具体确定的建筑风格上,设计中应该根据主题要求具体的确定建筑风格和细部特征。

影视主体公园只中的水体设计也十分重要,水景的设计对于主题公园当中的景观效果的营造,空间的创造和划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水景的不同处理方法,从而创造出不同效果,丰富主题公园的景观效果。水体在景观设计中能够分隔和联系空间,水体和山体一样都是中性景观,能够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面积的水体的应用,也能够将不同的空间联系起来并能够产生整体感,能使得各景区连成一条线,人们的视线能够得到大的隐身,在感官上扩大空间。其次水体的合理设计也能够丰富景观的层次,活跃气氛。静态水景能够使得景物在水面形成倒影,增添园区的景观效果水体的设计业能够增强环境的亲和力,满足人民亲水的需求。所以水体的设计要符合人的行为也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同时也要注意主次上的配合,以及光的因素。

影视主体公园中的植物的配置也很重要。水体具有限定,组织和营造空间的作用,植物也具有这些作用,植物天然的绿色也能够使得环境形成统一色调。并且能够在空间上对环境呢进行协调,增加人们对环境的轻松度和舒适度。影视主题公园的植物配置应该满足因地制宜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也要符合主题功能。想要使主题植物景观变得更加和谐美丽,植物配置的同时应该利用植物的不同色彩和高低大小的不同,还要根据季相的不同进行布局和设计。

影视主题公园的广场设计应该为影视主题公园挺高素材,在尊重地域文化和服从地域民风民俗的情况下,不断完善影视主题公园的设计。广场的设计应该分为交通型广场和景观型广场两大类,交通型广场主要作为交通枢纽,人流集散的场所,景观型广场主要供人民休息,观看演出,营造主题景观环境的重要因素。影视主题公园的广场通常是景观型和交通型的相互融合,具有商业,餐饮,小规模娱乐活动相复合的功能,这样能够使得主题的气氛更加的完整。

四、结束语

文化不仅是影视主题公园设计的底蕴也是设计的土壤。影视主题公园的设计主要是依托当地的民风民俗,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形式,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把当地的文化形式背景融入到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当中,也是景观设计师的重要使命。影视主题公园应彰显地域特色使得影视主题公演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并突出自己的主题。影视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新兴时尚的能够吸引旅游群体的一种形式,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重视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推动各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学农.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2.6:14-16.

[2]吴良铺.人居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5-83.

[3]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6:15-18.

公园设计要素篇4

关键词:游客中心;设计要素;科学问题;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69-05

1引言

公园的游客中心对于规划设计者和广大市民而言皆是新兴事物,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论述方面,而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更是不足,虽然国内部分公园存在着能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的建筑,但游客中心的发展及设计尚处在初期阶段,功能尚不完善,更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或规范,难免会造成公园的类型与游客中心的功能不匹配、选址不合理、规模不适宜、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等问题,游客中心使用效率低,形同虚设的状况就不可避免。因此理清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的基本理论,明确各种类型公园与游客中心之间的关系,系统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对促进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游客中心的概念和内涵

2.1游客中心的概念

游客中心(visitorcenter),又称“游人中心”、“访客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就是接待游客的地方,是旅游休闲区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公园甚至一个景点都应该有自己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是:旅游区(点)在区内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1]。

2.2游客中心的内涵

游客中心的设置起源于美国国家公园,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游览景区所必须的信息和相关的旅游服务,现在随着游客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正在日益增多。现在,国外的风景区大都有自己的游客中心并且功能完善,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等,国内一些风景旅游区近年来也建设了一批游客中心,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例如:峨眉山、九寨沟、三峡等[2]。

张咏(2003)以不同形式的叙述对游人中心这一概念作出诠释,将游人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以下几点:

游人中心是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专门场所;游人中心应起到集聚和分流的作用,即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对于一个旅游区而言,游人中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同时有几个[3]。

张咏对游客中心的内涵归纳为三点,其中包括游客中心的功能性需求原则、选址和空间布局原则,本文的主导思想除上述三点之外还包括游客中心的规模和主题相符合的原则,即不同规模的旅游区应设置不同规模的游客中心与之相配套,游客中心的主题亦是如此。因此笔者将游客中心的内涵增加两点:游客中心的规模应该和旅游区的规模相配套,以适应不同游客规模的需求;游客中心的主题和风格直接反映了旅游区的形象,所以应与其主题相符合。

3公园游客中心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游客中心设计现状

我国公园的游客中心建设起步较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也在逐渐的完善。于此同时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管理、功能设置、规划设计和旅游区形象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游客中心作为公园的门户形象、旅游接待的主题建筑、服务引导设施成为旅游区(点)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许多公园针对自己主题、规模以及有利和不利因素建造不同的游客中心。一些旅游区近年来已经建成了一批游客中心,并且有一些著名景区已率先建成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游客中心,例如:华山、峨眉山、九寨沟等。

游客中心的建设和设计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沈花晨(2007)对现阶段国内游客中心的研究和设计现状总结为以下三点:相关建筑法规与规范制订时间过早,也未及时更新,不能适应现今的市场发展状况;与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相比,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设计依据和评价标准;大部分论著研究的是旅游规划,对于公园游客中心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规划层面,没有对公园游客中心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建筑学层面更缺乏进一步的深入探讨[4]。

3.2游客中心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公园游客中心在使用和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1)游客中心并不是作为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出现在游客的意识中,游客体验项目的设计也被忽视,所以使用效率低,没有发挥其服务和接待的功效。

(2)游客中心的数量远远不够,并没有形成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而导致公园整体上降低了功能。

(3)普遍存在着选址不当、规模不适宜的情况。

(4)宣传少、没有统一的标志和服务标准、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甚至有些游客中心是为赢利而设置的设施,造成了很多城市旅游信息咨询单位利用率极低,形同虚设的状况。

王军军,等:公园游客中心设计问题探究园林与景观

(5)功能不完善、形象和公园的类型(主题)不符、和环境的融合显得参差不齐等,降低游客中心美感的同时也影响游客对整个公园的印象。

目前公园游客中心在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功能要求、景观设计、技术设备和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对设计者和管理者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对公园游客中心的相关理论和设计中基本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较高的科研价值,其成果对我国旅游市场合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4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

游客中心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并且各个基本设计要素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并且这种逻辑关系是不可逆的。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相关游客中心的方案设计,系统的总结出设计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用于解决设计游客中心理论不完善、设计不规范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涉及到的科学问题有公园的类型、游客中心的规模、空间布局和数量、选址、功能模块和建筑风格等。

4.1公园类型

设计任何一种建筑其所在的环境都是首要因素,游客中心也不例外。无论是公园的类型或是规模均是决定游客中心后续设计的必要因素,因此,公园的类型是游客中心设计的首要因素。公园的类型可以分为公园服务客体、公园主体特征和公园功能三种,根据公园服务客体的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公园(城市居民公园)和休闲观光公园;根据公园主题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公园和主题公园;根据公园功能可以分为:科学公园、遗产保护类公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类公园)和纪念类公园(和平公园)[5],公园类型的分类见表1。

公园的类型是设计游客中心的首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公园其环境和功能以及服务对象都不同,这点可以从表1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游客中心是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因此不同类型的公园应配备相应规模、功能和风格的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

4.2规模

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公园环境容量、公园游客规模,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公园的环境容量直接影响公园的游客规模,而公园游客规模决定了旅游接待建筑的规模和数量。游客中心是公园服务接待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增加旅游接待建筑建设,可以增强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游客规模一旦出现接近或大于公园合理环境容量时,就必须及时考虑建设新的景区或景点,同时按照比例有计划地增建新的旅游服务设施,否则将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效果或对公园环境造成不可恢复性破坏等。以上影响游客中心规模的因素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量化分析,但剩余因素由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背景等难以量化分析,所以从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来分析游客中心的规模比较恰当。

其中,H为游客中心运营的小时数,tR为游客中心每小时游客周转率。由游客中心预期单次人数乘以游客感到舒适的最小空间,得出游客中心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6]。可以统计出在公式中需要的公园游客数量,再经过计算便能得到展览区域的最小面积,这个面积对游客中心规模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公园游客容量的量化分析同样有相应的公式,董成森(2008)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一文中根据旅游区内景点特征设计出总量模型和流量-流速模型两种公式计算出张家界森林公园各游览区资源空间的承载力,并得出结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为244.2万人/年,在不同的季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日空间承载力在其夏半年(旺季)为8200人/d,冬半年日承载力为4800人/d,此数据可作为公园门票销售和游客管理的依据[7]。其他公园同样有类似的公式或方法计算出公园的环境容量,游客规模是可以统计和监控的,通过环境容量和公园的游客规模的分析比较,制定适宜的管理机制来确保公园能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

4.3空间布局和数量

根据不同区域、环境和面积将公园的形态结构分为三种,即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和面状结构,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游客中心所处的空间环境都离不开它所在的大环境(旅游地),而大环境也被更大的空间环境(区域)包括在内。从图1中可以看到区域、旅游地、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通常游客中心的规模和空间布局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游客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区域级别的那么他接待游客的规模会相应增加,如果是景区级别的自然就会减少。进一步说对于一个区域级别的公园来说它的游客中心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如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有3个,分别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武陵源门票站和黄龙洞门票站。

根据区域、旅游地、旅游点、景区、景点之间的空间关系,游客中心的空间布局通常采用“集中型”、“星座型”等形态。集中型空间布局的形式多指将游客中心单独设置在公园的一处,这样可以集中对游客服务节约资源,但这种空间布局形式对土地的占用比较大,适用于用地条件宽松,地势平坦的公园,如香港湿地公园访客中心、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等,图2左为游客中心集中型空间布局简图;星座型空间布局形式一般根据公园的规划要求,结合公园有利地势,将游客中心分级别设置与公园的交通换乘处或重要节点处,这种空间布局形式适用于用地紧张或景观丰富的公园,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等,图2右为游客中心星座型空间布局简图。

4.4选址

游人中心的选址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游人的可达性和解说效果。美国国家公园的主管们(parksuperintendents)意见比较一致,认为将游人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或在游览服务比较集中的区域,或邻近被解说资源最有效率的地区[8]。游客中心如果过于远离自然、历史或人造吸引物,对游人的教育和游憩作用将会受损。基于上述两点考虑通常将游客中心设置在公园入口处、交通换乘处、重要节点处或其中两处(三处)结合处这几个位置,如图3游客中心选址简图,因为这些位置游客相对集中,并且疏散方便,同时在这几个位置设置游客中心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在符合公园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游客中心所在的大环境最小应该是景群(旅游村)级别,那么它的服务半径覆盖率要足够满足整个景群。景点或小型景群级别的旅游区设置服务点(站)就可满足游客的需求。

(2)应具备游客中心服务游客规模相匹配的环境容量,因为游客中心是公园主要的集散中心,它将服务、解说和游程安排等功能集于一体,势必会聚集大量的游客逗留、休息等,所以应具备一定面积的空旷的广场,这不仅便于游客出入和疏散而且利于旅游车辆的停放。

(3)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通信、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及城镇设施,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9]。

(4)同时还要分析所选位置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10]。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则(2006)规定:所有公园设施的规划设计都必须首先要考虑到它对资源保护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公园重要景点的视觉干扰,游人中心通常不可布置在这些景点周围。若设置在公园内对环境影响较大,则应将游人中心布置在公园以外。只有当室内解说媒体最有效率并且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公众联系点(publiccontactpoint)时,游客中心才是必要的[11]。

4.5功能模块

游客中心作为公园旅游服务设施中一种功能性建筑,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公园的解说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游客中心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尝试着改变游客传统的旅游方式,引导游客走入以吃、住、行、游、娱、购为特点的全新文化旅游的时代。《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游客中心的定义指出游客中心应具备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和休息等这几方面的功能,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得出公园游客中心应该分为基础功能和外延功能,其中基础功能是所有的游客中心都应该具备的功能,而外延功能是除基础功能之外需要额外增加的功能,游客中心应具备的功能见表2。

4.6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曾说:“建筑风格不是一个时代可以形成的,而要经过很久的时间积累而成。”当代中国建筑风格和流派众多,并没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除了某些地域性比较强的建筑风格如徽派建筑、岭南建筑等,当然这些建筑通常也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演化过来的,鉴于此笔者并非要总结出现代建筑的风格,而是要论述决定建筑风格的要素,其中包括:地域和文化特征、气候特点、建筑群体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平面布局、立面构成、空间组织、结构方式、材质、色彩、体量等。

游客中心的建筑风格首先是受到公园类型的制约,如自然公园倾向于体量小、材料色彩与地域环境融合等特点,华山游客中心就体现了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的特点,但主题公园更多的是突出其主题,并带有强烈的景观标志性和对游客的吸引性,深圳锦绣中华游客中心便是采用非常传统的设计风格,体现的就是突出其主题的特点;第二个决定因素就是规模,规模反映的是建筑的体量和空间的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规模大则游客接待量也相应增加,自然游客中心的体量和空间就会增大;第三个是空间布局和数量,集中型的布局方式空间和体量相对大,香港湿地公园游客中心是集中型布局,接待游客规模也比较大,功能非常完善所以它的体量较大,建筑面积约1万m2。而星座型的布局方式体量通常会比较小,因为功能和规模分散在各个单体游客中心中,相应就变小了,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游客中心采用星座型布局方式,体量小的多且每个游客中心建筑面积都不超过1000m2;第四个是选址,游客中心所处的小环境,涉及的因素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群体关系等,而在建筑和环境融合的因素中也包括建筑的材质、色彩、立面构成和结构方式等,游客中心所处的大环境涉及的因素有地域和文化特征和气候特点等,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和白沙湾海水浴场旅客服务中心均是结合地形和环境设计的非常成功的案例;最后一个就是功能,功能反映的是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平面布局以及部分空间组织和结构方式方面的内容,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旅游接待中心便是以传统和地域精神为基调设计出的平面布局方案。综上所述,各个设计要素对游客

中心建筑风格的确定都有影响,并且都要求将游客中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给游客带来亲切和舒适的游憩体验。

5结语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也在与日俱增,公园游客中心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学术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是关于游客中心的规模、选址、布局或者建筑风格方面的论述,各部分之间也没有相关的逻辑关系,相关理论也多偏向于定性的分析,更缺乏指引游客中心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经验。国内大部分公园都存在着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接待、风景展览等功能的服务性建筑,其规划、设计和管理尚处在初期阶段,没有相应的设计导则、规程或规范,所以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合理与否通常取决于规划设计者对游客中心的理解深度。本文系统的总结出设计公园游客中心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在实践意义方面能指导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在理论方面能深化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理论,规范公园规划和游客中心的设计及建设。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2]张静,刘娅.浅谈游客中心的构建[J].农业与技术,2007,27(4):32~35.

[3]张咏.游人中心的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

[4]沈花晨.风景区游客中心的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5]李同德.地质公园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约翰·a·维佛卡.旅游解说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7]董成森.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J].系统工程,2008,10(26):90~94.

[8]Roye.appleman.aHistoryofthenationalparkServicemission66program[eB/oL].[1998-07-03].http://cr.npS.gov.

[9]李宏.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评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31(6):57~63.

公园设计要素篇5

现代景观设计——包括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三个方面。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都包含着设计师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本文对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公园设计的要点、公园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tomeetthegrowingculturaldevelopment,parkwithvariousfeatureswillbemoreandmore,andmoreandmoredetailedintheclassification.inthefieldofartificialspacedesign,therehasaclosecontactbetweenhumanandnature,sohumanshouldberegardedasonepartofspacesystems.whendesignstheurbanparkenvironment,thedesignersshouldtakefullaccountofthebehaviorcharacteristicsand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residents,andundertheguidanceoftheuser-centereddesignthinking,thedesignshouldmeettheresidents’desireanddemandforsafety,leisure,communication,andreturntonaturetocreateanattractivecitypark.

modernlandscapedesignincludeslandscapeenvironmentalimage,theenvironmentecologicalgreenandthemasspsychologyofbehavior.eachsuccessfulworkswithstyleoferaandmodernconsciousnesscontainsthepursuitandcarefulconsiderationofthedesigners.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trend,analysis,planningprinciples,points,thecontactwithhumanbehavioroftheparklandscapedesignarediscussed.Keywords:citypark;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特色公园

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公园、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古迹公园、文化旅游公园、雕塑公园、民俗风情公园、音乐公园。

专类公园:交通公园、海洋公园、恐龙公园

(二)袖珍公园

规模小、游客固定、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小型公园将成为现代都市公园体的主体,它所强调色是公园景观的大众性、休闲性和趣味性,争取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休闲空间。

(三)森林公园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一般的功能定位:①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等自然遗产;②发展森林旅游;③弘扬森林文化,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提炼本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如:重点保护风景资源、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的功能,弘扬森林文化。

森林公园色共性特色要求:绿色;自然;生态;野趣,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

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及附近其它风景区已有的特色,提炼和创新本森林公园的差异性特色。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一)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

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二)健康设施:休憩功能区应占公园的70%以上;健康活动区需控制在公

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需占公园陆地的10%以下。

(三)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

理视频监控系统。

(四)有毒植物:休憩、赏景、集散、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

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刺状、枝叶呈硬剑的植物,不应选用发挥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三、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公园应发挥应急避难功能

要求居住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结合公园总体布局预留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相应设施。

(二)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山石、水体、建筑

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结合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主次分明的艺术场景。

(三)生活污水和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为了满足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湿度的需要,公园应规划不少

于占公园面积10%的水体。为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四)公园内乡土植物数量

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乔木覆盖面积应大于绿地总面积50%。规

定乡土植物数量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新建公园达70%以上。

四、公园环境构成因素与人们的行为

(一)人们的行为

人的行为模式很复杂,在公园中的活动也一样。但在公园环境活动中展开的都是以步行和坐下休息这两种基本的行动为基础的,因此,要研究适合市民活动的公园环境,应该从研究最简单的步行和坐下休息入手。

公园设计要素篇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公园;设计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背景下的建设发展现状,乡村公园景观规划及营造,成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的乡村公园规划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合理地利用乡村资源,潜移默化地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

1现阶段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景观趋同,缺乏吸引力

经济发展带来各个层面的现代化,乡村公园景观建设也是如此。但有部分城市规划者,将景观建设现代化片面地理解为“大拆大建”,照搬照抄国外的景观设计元素与形式,忽视了地域文化的本土差异,涌现了大量的“大广场”“大草坪”等,致使国内各地纷纷效仿,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同时,将乡村公园景观单纯地看作视觉审美需要来创作,再加上盲目套用现代化模式,不重视居民对生活环境的真正诉求,与当地地域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没能很好地融合,不仅造成了景观的趋同性,而且降低了居民的游玩兴致。

1.2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乡村公园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联系起来,才能具备协调性与整体性。然而现代化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乡镇建设者对景观设计的认知,即简单地美化已存在的空间,景观只是建筑的附加物之一,只需随意地在建筑周围种树栽花,不需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导致所构建的乡村公园景观设计是片面的,与周遭环境割裂开来,显得十分突兀。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公园总体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2.1乡村公园总体规划理念

2.1.1因地制宜。从乡村实地现状来考虑,应使用当地现有的资源元素,充分尊重农民提出的想法与建议,最大程度地为村民提供一处包含民风民俗且能开展休闲活动的开放场所。2.1.2突出特色。围绕当地独特的文化墙、园亭、景观长廊等景观建筑,将当地的优秀风土、民俗文化统一起来,使得当地独有的文化与景观在乡村公园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相辅相成,给游玩者、休闲者带来不一样的体会与感受。

2.2乡村公园总体规划原则

2.2.1生态优先。以生态学原理为根本依据,利用绿色植物优点,有效发挥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植物造景方面,考虑到地形要素,通常是采用鲜明的花草、灌木、草坪等,打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2.2.2适地适种。形成合理有效的生态模式,从而实现长期观赏景观效果,实现乡村公园自然效益。2.2.3地域适宜。凸显新农村乡村公园建设特征,根据调查收集的具体信息,了解村民生活特征。有目的性地选用适宜的景观方式,充分体现乡村公园独特的魅力,为当地村民及观光游览者提供休息、娱乐的好去处。2.2.4乡土文化。乡村公园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优秀文化,塑造的景观要符合村民的生活及休闲方式,以达到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的目的。乡村公园设计,既要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又要有益于乡村优秀文化的延续。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

3.1景观空间规划

3.1.1空间格局布置。在乡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空间格局潜在于景观中的各个部分,空间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乡村公园景观游玩的顺序上。空间格局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设计的,公园规划必须具备完善的空间格局,既要保障乡村公园景观的中心位置,不能喧宾夺主,其他次要景观围绕景观中心有规律性地布置,又要把握好景观轴线,让游玩者产生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3.1.2空间序列组织。乡村公园的空间序列可以通过视线,将各空间连接起来,也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的观赏点组织起来。规划空间时,可采用景观艺术表现手法,如对景、先抑后扬、漏景等,充分体现乡村公园景观空间的良好作用,让人们可以细细地欣赏与感受其中的韵味。

3.2景观结构规划

3.2.1点状景观结构模式。通常由具有观赏价值的个体景观设计景观连接成一组或多组景观群,这些景观群会成为乡村公园的主要景观节点,较为容易地将景观形象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凸显极强的凝聚力。3.2.2线状景观结构模式。是指具有长条形状的景观点连接成景观群,这些景观群将乡村公园中发挥独自作用的区域有序连接起来,相关联系、相互贯通,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的线状景观格局。3.2.3面状景观结构模式。是指以点状、线状或点状与线状景观体共同形成的功能分布明确的景观网状结构,规划覆盖内容丰富、多样、具体,可充分体现出乡村公园优质的观赏效果。乡村公园景观结构的3种模式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点状结构受到多方面的要素影响,通常是以文化实体景观组合成群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线状与面状结构的乡村公园景观具备鲜明的方向性。3种景观结构模式都是在考虑如何运用造景手法,以重点突出主景,展示各种类型景观场景的吸引力,满足游玩者玩耍、休憩的需求。

3.3生态环境规划

乡村公园生态环境规划可以解决生态问题,特别是注重植物分布的合理位置,因地制宜,保证植物的丰富性及成活率。与此同时,还需顾及到其他动物、微生物及组成的群落,共同构成完整、丰富的生态景观。所以,生态环境规划不仅要统一规划,完成所需绿化面积,而且要保证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

3.4文化景观空间场所

3.4.1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因此,要做到面面俱到、合理规划。3.4.2空间场所的选择。合适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文化活动氛围的产生,反之则会阻碍,所以,在不同文化活动中都应选择适宜的,利于环境氛围营造的空间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活动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功能。在开展活动型文化时,需要通过特定的活动类型,根据不同的功能性要求合理规划景观,选择出最佳的空间场所。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设计实例分析———以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为例

4.1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概况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位于山东省蚕庄镇,而蚕庄镇坐落于招远市西部,辖6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被誉为“金都明珠”,在规划建设前,地区交通出行方式较为单一,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匮乏,缺乏市民绿色公共活动空间。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南北长225m,总设计面积1.8hm2,覆盖面积较大。公园原始现状为一片土壤地,生长着些许植物,公园周边分布农田,空气质量佳,没有受到重污染,具有十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见图1、图2、图3)。公园规划方案设置有景观亭、特色花架、健身广场、湖泊、栈道等景观,加之栽植以当地主要树种为主,景观与植物之间相互衬托,打造出可以供人们观赏游憩、健身娱乐及组织开展多类型乡村文化活动的综合性乡村公园。

4.2项目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1)理念: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坚持贯彻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理念,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乡村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有效利用保留下来的景观元素,重塑乡村面貌,将村里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内涵等元素融入公园规划设中,凸显当地特色,插入新鲜设计元素,赋予村民公共空间更多丰富的功能活动,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乡村公园。(2)原则:将当地村民需求放在首位,提供娱乐设施,供村内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去使用;合理保留原有资源,营造特色多样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多功能的乡村公园。

4.3项目定位

公园性质定位———以乡村景观和环境为依据,突出当地人文风情与传统文化特色,打造一处集文化传承、休闲活动等多元素于一体的乡村公园。公园形象定位———“乡村、生态、文化、休闲、运动”,主要目的是践行新农村发展建设,具体展示出丰富、源远流长的乡村文化内涵,自然朴素的乡村韵味,美丽迷人的风光与景色。

4.4项目功能区

4.4.1中心主景区。将公园中部位置作为主路口,主道路沿边设置景观花坛,花坛种植颜色鲜艳的芳香花朵,进入公园就可以闻到令人身心放松的花香味。通过主道路进入公园中心区域,广大的中心广场作为全园景观的重点,并加以花池点缀,红花、黄花等花色给中心广场增添了一处绚丽的风景线(见图4)。4.4.2安静休闲区。在乡村公园规划下划分出一块区域作为安静休闲区,该区域配以素雅的景观亭、休闲廊架等景观小品,选择使用花坛、假山水景进行点缀,结合体现休闲的青石板汀步,再栽植当地树种,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轻松、幽静的半私密空间,给当地村民及游客提供一处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休息的安静场所(见图5)。4.4.3地方文化展示区。蚕庄镇有着自身的文化氛围,但在村庄里面没有一个主要区域可以完整地展现出来,于是在乡村公园规划下,选择一块区域作为地方文化展示区。采用素雅的文化墙,合理放置文化墙,并配以鲜明的花坛点缀,可以展现出文里李村革命历史文化与文明古村的魅力(见图6)。4.4.4儿童活动区。在乡村公园规划下划分出一块区域设置为一小广场作为儿童活动区,主要采取塑料及软质铺装为主要材料,加以色彩丰富、鲜明的鱼儿、海豚、章鱼等形状点缀。设置适合儿童娱乐、安全的活动设施,例如,跷跷板、木马椅、摇摇椅等;设置小型沙池,并放置小型的、安全性能高的攀岩墙,满足儿童玩耍的乐趣;设置休闲廊架,可以提供儿童休息及便于家长看护孩子(见图7)。4.4.5滨水游憩区。通过结合水体、景观小品、种植本土特色植物的方式,设计出具有优美、迷人、观赏性好的乡村公园特色景观。在湖边设置亲水平台,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亲近水的兴致;在湖面上设置景观亭与活动平台,可以欣赏沿岸的风光及进行休闲活动(见图8)。4.4.6娱乐活动区。乡村公园需要满足玩耍、休闲的需求,于是在乡村公园规划中划分出一块区域设置为公共开放广场作为娱乐活动区。在娱乐活动区内,放置休闲树池坐凳与景观花架,供人们休息与交流,同时,设置简单的户外健身设施,提供村民及游客等多种活动的选择。人们在公园游玩、散步、活动的时候,可进一步促进人们的互动,加深彼此之间的友好感情(见图9)。4.4.7休闲健身区。需要满足当地的锻炼需求,设计满足要求的活动空间,在乡村公园规划下划分出一块区域作为休闲健身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区域内设置有1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及若干乒乓球台,同时,放置球场灯与休息坐凳,可选择在各时间段内进行锻炼或开展比赛(见图10)。

5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稳步推进乡村公园规划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乡村公园建设传承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可以使乡村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保护。对乡村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十分重视行之有效的乡村公园规划理论,在分析农村原有地形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对园区功能、道路、植物等进行人性化设计,推动乡村公园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德骏,谢鑫泉,李敏,等.地域特性乡村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晋江市华侨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5):122-125.

[2]郭毅.新时期下新农村景观环境设计探索及创新实践———以山西太原阳曲村景观环境设计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146-148.

[3]朱金水.基于设计事理学的乡村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以木兰溪流域霞皋八卦村文化公园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21,28(05):96-101.

[4]许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翥山公园为例[J].低碳世界,2017(35):216-217.

公园设计要素篇7

西方古典园林“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③。西方古典园林中主要的部分是建筑物,基本是以大型的建筑物为主体,园中中轴线较明显,主要建筑物位于中轴线的起点,在全园中有统帅的作用,而中轴线周围都会布置有雕塑、喷泉、水池、树木等景观,布局较严谨,讲究秩序美、几何美,比较注重人工化。且道路、建筑物、喷泉、雕塑等都是经过严格配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建造,园中多数都会布置花坛,树池和水池,西方的古典园林主要是以16世纪的意大利园林、17世纪的法国园林及英国园林最突出。

现代园林设计语言

(一)造景艺术语言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点景、借景、隔景、框景、障景、分景、对景等。比如点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用文字的形式,如楹联、匾额、碑刻等对园林内景观及空间环境等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另一种可简单地理解为对园林风景的点缀和修饰,它既可以是一座小亭,又可以是一从修竹,被点缀的随想也不尽相同,山体、水面、建筑群无所不可”④。有很多的物体都可用来点景,楹联、石碑、雕塑、喷泉等都可以,点景的运用比较自由,在现代园林中是造景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法。其次借景,它主要的运用就是把园外的一些景物纳入园林的视线范围内,让人们在园内畅游、欣赏景色时能欣赏到园外的景色,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增强风景的多样性,扩大观赏者的视野范围。如“保利国际广场,坐落于珠江江畔,毗邻历史悠久的琶洲塔公园。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将园外的琶洲塔公园之景引入到园内来,建筑物的错动布局形成了进入中心花园的重要门户空间。从东南向的门户空间观赏,场地上的林地与远方的琶洲塔公园在视觉上连成一体,琶洲塔公园的林地景观也就成了本项目的借景”⑤。框景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利用门洞、窗户等把一个局部的景观框在特定的框内,使其达到画一样的效果。隔景可以利用一些园内的景观风景,将空间分隔开,园中路边的树就是一种简单的隔景的运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大多是继承了传统的造景手法,同时又在不断发展,将现代园林景观要素和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二)造园艺术语言造园艺术有空间布局、地形选择、植被配置、园路铺装、水景营造、景观小品等,在园林营造中,特别是中国的园林,山和水的结合是很重要的。首先就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营造。园林中的各个景观、植物、水体、园路、小品等都要根据整体空间安排好。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元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一般人们都比较喜欢舒适、稳定的环境,而地形变化较大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所以在园林设计时应当避免对地形的大幅度改造,例如颐和园就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其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就是利用长廊而分隔开的。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植物不仅具有造型美,还有组织空间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关系。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有艺术性,还要有功能性。“通过植物的带状与片状设计,形成绿色屏障,提供私密的领域空间,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满足人的私密交流;通过植物的特色艺术景观,形成重点景观环境,吸引人气,促进人与人的公共交流”⑥。例如北京玉泉公园就选择了像雪松、大叶黄杨等枝叶发达、枝条的开张角度小的乔灌木,隔离效果最好,适宜形成私密园林空间,人们可以自由地游玩欣赏。又如芝加哥千禧公园中劳瑞花园的树林墙,不仅可以分隔环境,还可以吸收噪声,其中的植物是按照季节配置的,人们可以看到四季的植物。园路铺装和水景的设计很重要,园路可以是砖路,也可以是石路,它可以引导游人按照设计的意图、路线、角度欣赏景观风景,所以园路的设计要与园内的景观相联系,并且风格要一致,利用园路让人们在行走中欣赏景色,融入景色之中。水景是景观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元素,大致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类,水景的设计应该根据环境、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而且人一般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水景设计营造中,要尽量缩短人与水景的距离,所以应该在水面上设置亲水平台、栈道、观景桥等景观小品。在设计娱乐水体景观时,要设置开放式或无障碍式水体场地,为人们提供融于水体的机会。例如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娱乐水体景观,在水池中经常会看到有小孩子在玩耍,还有其喷泉上变换的人脸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居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与人的互动性。造园的艺术语言最基本的是这几类,当然还有其他分类,人们在建造园林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和人的双重因素,秉持以人为本,但是也要天人合一。

(三)建筑艺术语言建筑在园林的营造中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布局,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分类,比如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沟通景点的建筑等的设计营造,还有地域、民族、社会等关系。一般来说建筑的布局就是在整个园林中建筑所在的位置,还有所占的比例,它由建筑的性质、造型、功能、大小等许多因素决定,为了突出大型建筑的主体形象,比较大的建筑需要建造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体积较小的建筑可以自由地安排,但是在安排配置时还要考虑园林整体的布局及各景观之间的搭配。园林是集休憩、娱乐、游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所以建筑设计要有实用性的,也要有观赏性的。实用性的有亭子、楼阁、厅堂等,观赏性的有亭榭、雕塑、喷泉等。其中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起到观赏、点景的作用,可以传达各种理念与信息,还可以起到统筹空间的作用。沟通景点的建筑可以是桥、长廊等。我们在营造建筑景观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例如在徽州设计建造园林时,就要融合当地的特点,徽州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粉墙、黛瓦、马头墙,还有著名的三雕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就需要与这些特点相协调、统一,再融入现代因素进行设计营造。

结语

公园设计要素篇8

【关键词】构成艺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1构成艺术的基本概述

构成艺术是指形态的艺术构成,这一造型概念最先从西方构成主义发展而来,它的核心思想是以抽象的造型传递作者创作的情感观念。它作为设计艺术这类学科的理论基础,非常偏重对几何抽象造型元素的的运用,遵循一定规律的美学形式,注重产生的独立价值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一理论最先由俄国构成派大师塔特林提出,他指出“构造、质感、结构”做为构成主义的三大原理,一切设计的基础都可以看作是材料和有机组合的造型。他所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结合雕塑、建筑与工程,使用了动力、空间和各种材料,体现了构成关于空间、时间、运动和光的宏伟构思,成为了构成艺术宣言式作品。

构成艺术作为整个设计的基础,为城市公园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形式,通过打碎、解构、重组等方式,有规划有组织的设计公园的平面构图、立面形态、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等,使其更具觉形态表现力,突出构成形式美感,满足人们对现代城市公园的追求。

2城市公园景观中构成艺术的形式美原则

2.1对比与统一

对比是将两类及两类以上相差较大的视觉元素相互对照,使人产生强烈的反差感,其双方特性更加突显,主题更加明确。对比主要通过色调、色相、形状、数量等强烈的视觉反差来显示个性。统一则是为调和双方的个性,找出共性因素,使其统一中富有变化,形态更加和谐。如果过量强调统一会显得形态单调,没有活力,艺术效果枯燥无味。2006年,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中,从传统民居中提取元素,用简练的几何造型加以概括,体现江南的地方特色,更好的突出和融合了新旧的差异性,解决了在老历史街区中建立新建筑的难题。

2.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造型语言,它以一条对称轴为中心,形成上下、左右等形或等量完全对称的结构。对称在公园景观空间处理上会给人规整、庄重、严肃的朴素美感和心理暗示。均衡是以动态为主导对对称的调和,在轴的两侧虽形状、体量、颜色等不同,但在视觉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感,使其对称更活泼生动具有变化。均衡的失调,会造成杂乱无章的空间形态。在公园景观营造中要处理好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尺寸大小、数量多少、色彩协调、疏密得当的均衡变化,使空间布局更生动、有序。

2.3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包含在各个形态构成中,节奏是循序渐进、有条理地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动态的秩序美感。韵律则是对节奏进一步深化的动态连续性,如果说节奏是理性的调和秩序,那么韵律就是感性中的节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中,围绕中轴线有节奏有韵律的排列周边景观,使景观从标题(奥运标志)、序曲(中轴绿带)、高潮(庆典广场)、结束(主山天镜)、余韵(绿色公园),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在空间序列中,都形成了错落有序的空间布局,使其产生不同寻常的空间秩序美感和艺术效果。

2.4比例与尺度

任何一件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景观作品都有合理的比例与尺度关系。比例是指一个物体整体与局部之间长、宽、高等受一定数值制约的关系。尺度以人为主导,按照人自身尺度要求与各个物体尺寸之间形成的对比关系。和谐的比例与尺度关系,能够解决功能合理性与形式美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中,要注重人与空间的比例尺度关系,比如从人的视觉尺度来看,

3构成艺术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点、线、面、体是构成艺术中最基本的形态要素,所有的形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要素组合提炼后展现出来的抽象形态。城市公园景观包括山体、地形、水体、植物、构筑物等物质造型元素,在艺术构成中主要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构成,将主要的三大构成原理应用到公园景观这些造型元素中。

3.1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要素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图形,最基本的语言要素是对点、线、面的重复、对比、渐变等。景观平面构图融合平面构成中的构成法则,来完善景观平面空间组织序列。

整个物质形态都是从点开始,点作为根底,在城市公园景观环境设计中应用广泛。点以多种形态出现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对景观小品而言,可以把标志性的雕塑、陈设品等作为景观节点,聚焦人们的视线。在植物设计中,单株的植物也可以以点的形式呈现,遮挡视线划分空间。点的运动规律决定线的形态,线有直线、曲线、折线、轴线之分,直线有延长,向上之感,曲线有优雅、柔美之感,折线有干脆、直接之感,轴线是虚设的一条线。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之初,可以用线的动态来表达设计理念,根据线显示的不同性格来定位景观风格。例如用具有自然美感的自由曲线展现“曲径通幽”,用多量植物的连续性划分空间,引导人们的浏览视线。线连续移动封闭围合成面,面的长、宽是用尺度来表示的。面分多种类型,但它们都是由线的形态决定的。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根据基地面的现状,分割功能空间,建筑、水体、绿化、铺装等都是对不同性质面的运用。

3.2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立体构成要素

立体构成主要由点、线、面基本要素围合成一个体的三维空间,按照构成艺术美学原理用一定材料构造空间形体。城市公园是以创造满足人们的休闲空间为主要目的,公园景观作为复杂的景观结构体系,把公园的各不同要素进行抽象构成,地面、顶面与立面造型是虚体还是实体决定景观的空间序列层次和质量。如在立面造型设计中,立面是公园最先展示的景观面,它具有分割空间、强化背景、引导游人视线的作用。同时立面上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是最容易灵活运用的,在公园空间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立面的虚实、曲直变化处理得当会给整个城市公园景观增添生趣。

3.3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色彩构成要素

色彩构成是利用色相、明度、彩度的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对人的感官与心理产生强烈感染力的一种表达效果。色彩赋予在城市公园景观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对空间的表达也有不同展示效果。城市公园的色彩景观要素大致分为人工色和自然色两大类,自然色作为天然形成的色彩不可改变,但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巧借”,与人工色彩融合,突出公园景观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在城市公园景观塑造中,不论利用植物做主景还是配景都是最广泛的,因此植物的色彩搭配是城市公园景观色彩基调的基础。根据植物不同季节色相变化,利用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应,营造公园景观,使景观层次鲜明,视觉色彩空间更富有变化。

4结语

城市公园景观在人们日常休息娱乐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一切理论研究都来源于实践,最终运用到实践中,研究构成艺术的理论与城市公园景观之间的关系,就是将构成艺术最终应用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去。用构成艺术的理论知识指导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给人营造舒适的视觉效果,创造更多的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何青.抽象语言视觉造型元素符号的艺术魅力[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

[2]蔡洪.构成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公园设计要素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公园设计;设计策略;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2-0045-06

收稿日期:2015-08-27

修回日期:2016-12-22

abstract:Diverseurbanparkstylesdeterminedifferentdesignstrategiesandmethods.Basedontheconceptofurbanparkdesignperspective,thispaperanalyzesthedesignstrategiesandmethodsofurbanparksfromfourperspectives,suchasspatialstructure,roadorganization,landscapenodeandlandscapecharacteristics,andanalyzesthecontextinheritance,ecologicalsafety,naturallandscapeandcityvitality.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Urbanpark;parkdesign;Designstrategy;Designmethod

城市公园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公园的质量,研究公园的设计要以创新为基本点。如何理解与看待不同风格的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以探寻值得借鉴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本文尝试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公园设计的分析。

1公园的设计方法研究

1.1研究困境

观察近年城市公园的建设可以发现,当下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已经由过去专注于环境营造与特定功能,转向在环境、生态等更广阔的视野下解决让使用者舒适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公园设计方法研究并没有满足这种趋势。传统公园设计方法研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公园设计的原则和运用。而设计运用是从公园要素、公园分区等角度研究讨论,鲜有根据问题出发的角度。一直以来着重介绍解释方法而忽略设计运用,导致目前的公园设计方法研究内容丰富但实用性不高。

1.2基于不同视角的设计研究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设计通常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富有新意的解答。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彼得(peterG.Rowe)在《设计思考》一书中提出设计视角决定设计方法,而设计方法决定设计成果[1]。当设计问题清晰以后,设计师会基于自身经验、立场选择合适的设计视角,选择某种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设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由设计师的立场视角决定,而这又来源于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公园设计面临的问题繁杂,环境意识可能促使设计师主要关注公园生态设计,而其他问题相对次要[2],这就是设计视角在设计过程中所起的影响。公园设计视角问题既涉及设计师认知层面的价值判断,也包含设计师个人偏爱与经验。如果主导问题较为明确,价值判断就会对设计视角的选择产生主要影响;如果主导问题不够明确,或者可供发挥的余地较大,设计师通常就会选择自己擅长的策略和方法来应对。通过对城市公园设计视角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思考方法与实践过程,辨明当今纷繁的设计风格与流派。

1.3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设计策略DesignStrategy在维基百科中的解释:Designstrategyisadisciplinewhichhelpsfirmsdeterminewhattomakeanddo,whydoitandhowtoinnovatecontextually,bothimmediatelyandoverthelongterm[3],即设计策略是涉及长期与短期,包含目标、原因与方法的一系列设计原则框架。公园设计策略为公园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原则与方法。具有较高价值的策略往往具有很强的理论支撑,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较强的实践性。公园设计方法在本文中主要指在公园方案设计阶段为实现设计目标采用的方式手法。公园设计策略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提供的解决途径,公园设计方法是公园设计策略的贯彻途径。

2城市公园的设计视角

城市公园设计视角的选择是价值判断、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景观具有生态、社会与艺术三个价值维度,这同样体现在城市公园设计中[4]。中国传统园林成就非凡,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丰硕,相当多的城市公园设计实践以继承发扬传统为设计出发点。理论方面,学界探讨的一些理论热点,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绿道等,已经影响公园设计。实践方面,近几年出现一批概念新颖、手法独特的城市公园项目,像遗址公园、棕地修复公园等,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引发对于设计过程的思考及设计方法的借鉴。城市公园设计项目繁多,涉及的设计视角学界研究较少。本文尝试选择文脉传承、生态安全、自然山水与城市活力这四种在当论与实践中的设计视角进行分析探讨。

3基于文脉传承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3.1文脉传承设计视角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地块更新与街道改造。这些建设在给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富有城市特色与历史的街道等消亡,城市的记忆被抹去。一些景观设计师意识到这些问题,希望公园的建设不要只考虑营造美好的意象而忽略城市与场地的过去,并通过设计将场地中的某些特色与记忆保留下来,使公园延续场地的精神,而不是终点与新生[5]。公园设计中,像这样将场地中某些富有特色、能反映场地历史的元素保护继承下来的设计视角即是文脉传承视角。就城市公园设计方面来看,文脉是人与景观的关系、公园景观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关系[6]。

5.2.3园路规划强调丰富体验

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公园园路线性一般设计成曲线。英国风景式造园家肯特的名言“自然讨厌直线”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公园造景的要素一般来自自然环境,近些年会在其中设置一些雕塑小品等,但总体风格趋向于自然与纯粹。在风格较为自然统一的大背景下,设计强调不同节点串联之后形成的空间、视线的丰富变化。例如在澳大利亚贝斯特霍夫公园(BesthoffSculptureGarden)设计中,园路系统以圆曲线覆盖公园,串联各种属性不同的小空间,营造丰富的游赏体验(图6)。

6基于城市活力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6.1城市活力设计视角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组成之一,公园地块是城市诸多地块中的有机组成,需要承担城市休闲活动的重要职责,提供丰富便利的休闲活动场地。不同于自然山水视角下强调公园内在自然体系的完整,城市活力视角下的公园设计更重视公园与周边城市空间、交通的紧密关联。城市活力视角重视将公园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更好地提升城市活力。

6.2城市活力视角下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6.2.1空间结构衔接模拟城市空间

城市活力视角下,公园主要给游人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所以空间结构主要考虑如何衔接模拟城市空间,使游人更好地适应空间的转换。一般来说,这种视角下的公园入口空间尺度往往与城市街道空间尺度接近,再通过内在一系列空间变化缓慢过渡到公园内部空间尺度。在空间形式上,往往以规则开放的空间为主,曲线闭塞的空间较少。

6.2.2交通流线对接城市交通

该视角下,公园的主入口需考虑对接城市主要交通,园路线性往往采用直线或曲度较小的曲线,以便将人流更好地引入公园。设计若干跨越公园地块的次要园路,以便于居民日常通勤。结合扬・盖尔对社会活动的三种划分,公园园路考虑日常通勤这种必要性活动,实际上是将某些必要性活动引入公园之中,丰富公园活动类型。例如美国休斯敦探索公园(DiscoveryGreen)的主园路是一条笔直的林荫道,对接城市交通,串联起公园内部不同的空间(图7)。

6.2.3景观节点与周边场地融合

城市活力视角下,游赏功能不再是公园主要功能,不同节点之间不再是通过一条完整的主园路连接。节点空间更多的是融入公园舒朗的空间之中。例如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城市花园公园,公园的节点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割,似乎是将不同节点纳入统一的空间之中(图8)。

7讨论与建议

公园设计的视角分析是公园设计分析的环节之一,承接设计构思与设计策略方法。本文列举应用比较广泛的四个视角,从视角特点、空间结构、园路系统与节点细部等设计共同的层面研究探讨。可以看出,不同视角下对于相同的设计要素,设计策略方法差别大。这既体现了当代公园实践需要考虑更复杂多样的问题,也从侧面表明公园设计策略方法的学习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公园设计策略方法繁多,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方法需要具体仔细分析。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在方法论层面能更清晰地了解设计程序与过程,在认识层面能更清晰地理解公园设计,在实践层面能更有效地归纳总结公园设计涉及的丰富的策略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实际运用。

注:本文图1来自《承载园林生活历史的空间艺术品解读法国雪铁龙公园》(郭勇,2010);图2来自《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周妍、唐世斌、谈燕君,2012);图3~4为作者自摄;图5来自《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俞孔坚,2005);图6来自《西德尼与瓦尔达・拜绍夫雕塑花园》(RichardSexton,2007);图7来自《theBiggestLittleparkintheworld》(DanielJost,2009);图8来源于《城市花园》(章健玲,2011)。

参考文献:

[1]罗pR,著.设计思考[m].张宇,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38-139.

[2]张永和.第三种态度[J].建筑师,2004(2):24-26.

[3]wikipediacontributors.Designstrategy[G/oL].维基百科,2016[2016].https:///w/index.php・title=Special:Citethispage&page=Design_strategy&id=733289466.

[4]王向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9(1):4-11.[5]金云峰,项淑萍.原型激活历史――风景园林中的历史性空间设计[J].中国园林,2012,28(2):53-57.

[6]承钧,张丹.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J].中国园林,2010,26(10):48-50.[7]郭.承载园林生活历史的空间艺术品解读法国雪铁龙公园[J].风景园林,2010(6):113-118.

[8]周妍,唐世斌,谈燕君,等.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J].广东@林,2012,34(5):33-37.

[9]金云峰,项淑萍.基于原型的设计[C].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等.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05,21(5):1-7.[11]于冰沁,王向荣.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与趋势探讨[J].中国园林,2010,26(10):36-39.[12]金云峰,俞为妍.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为例的情感空间塑造[J].华中建筑,2012,30(10):92-95.

作者简介:

姚吉昕/1990年生/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

公园设计要素篇10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240-02

1确定专业建设指导小组

经过近几年“下厂实习锻炼”活动的开展,本专业的领导和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深入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每年特邀请企业的专家和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于2008年成立了专门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盛聂铭是武汉园林建筑设计院,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工程师,任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组长;叶汉英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化系书记、教授,任副组长;刘小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化系副主任、教授,任副组长;刘红明是湖北人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当组员;侯永胜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担任秘书。

2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对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行“双证融合”、“产学一体”、“项目教学、实境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服务园林行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园林制图、园林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手绘或计算机绘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预算、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明确职业范围

职业面向有:园林设计师、园林工程师、工程预算员、园艺师;职业岗位包括:园林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效果图设计;园林动画制作、园林工程施工及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植物栽培管理;职业资格(名称、等级、鉴定单位)、能力证书:普通高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一、二级考试、助理景观设计师。

5定位人才培养规格

5.1应具备的知识

(1)具有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

(2)具有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及初步的编程知识;

(4)具有园林美术相关知识;

(5)掌握园林树木花卉的识别和栽培管理知识;

(6)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技能和规范;

(7)了解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8)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D建模及效果图制作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9)掌握园林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材料及预算、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5.2培养的能力

(1)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阅读化学化工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达到英语三级水平;

(3)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并达到计算机一级水平;

(4)具有一定的园林艺术审美能力;

(5)具有较强的树木花卉识别和栽培管理能力;

(6)熟练掌握园林制图能力;

(7)一般掌握园林建筑设计基础能力;

(8)具有较强的景观设计能力;

(9)具有园林工程施工、设计、预算能力。

5.3养成的素质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公民意识;

(3)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良好的从事园林生产一线工作的职业基础技能素质;

(6)具有良好的从事园林生产一线工作的职业专项技能素质;

(7)具有较好的从事园林生产一线操作工作的职业拓展技能素质。

6设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园林景观方案创作:能进行园林景观方案构思、手工绘图表现、电脑绘图表现;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能熟练阅读园林施工图、进行施工设计,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并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能力;园林工程预算:能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园林工程造价规范要求,进行有效的园林工程预算;园林苗木生产:能根据园林市场要求进行苗木生产经营管理;园林动画设计: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园林动画设计。

7学习领域规划

每门课程都要明确课程教学目的、课程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学期、总学时、讲练学时、单项技能训练学时、综合技能训练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学习重点、职业行动能力、职业知识内容、教学基本条件等。本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41学分。学生修完课程,操行评定合格,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高等教育三年制专科学历。

7.1基础学习领域包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形势与政策;军训与入学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

7.2专业学习领域包括

(1)园林植物学;

(2)园林实用美术;

(3)园林树木花卉学;

(4)园林制图;

(5)园林建筑设计初步;

(6)园林规划设计;

(7)园林建筑;

(8)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

(9)景观制图表现;

(10)3D建模及效果图制作;

(11)植物造景;

(12)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13)园林施工图设计;

(14)园林工程材料及预算;

(15)园林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

7.3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包括

(1)草坪学;

(2)园林建筑动画;

(3)中外园林史;

(4)园林模型制作等课程。

一般要求每周学时安排不超过26学时;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要着重体现;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从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列表中任选3项进行学习;总学分一般要求限制在155学分以内,总学时限制在3300学时以内。

8保障实训环节

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安排大量课程实训和集中实训,专业课集中实训达20周,其中课程设计16周,毕业设计4周;还有半年顶岗实习。首先从源头保证实训的开展。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实训课程这个主线,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实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一切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一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际,真实结合模拟。

8.1校内实训基地

(1)园林实用美术实训室;

(2)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

(3)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

(4)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

(5)园林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

(6)校办绿化公司;

8.2校外实训基础

(1)园林树木花卉学、植物造景等课程实训基地:武汉解放公园、武汉中山公园、武汉江滩公园、各类小区游园等;

(2)园林工程材料及预算、园林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实训基地: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磨山管理处;

(3)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武汉新世界康居发展有限公司、东西湖园艺工程公司、武汉市和平公园、武汉迪园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华天园林公司、武汉鄂冶园林公司、园林建筑设计院、武昌园林局、武汉市园林种苗中心、武汉市华欣园林种苗、广州森瑞思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