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5:20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做好田径队、篮球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切实提高体训队员体能、运动技能、竞赛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眼保健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第四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积极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间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百事通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推行《体质健康》工作是我县刚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目前我校已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相关器材,但是对新教材内容的了解是初步的,对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意义还不够深入,更谈不上对新教材的研究,更缺乏新教材的教学经念。因此,本学期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3、抓紧抓好业余运动队训练,有效提高运动技能和竞赛水平。

 

长期坚持运动队的业余训练是我校的基本办学宗旨,也是提高我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兴趣和技能的基本手段。业余训练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能使运动员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竞赛能有效发展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和胜不娇、败不妥的个性,竞赛能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竞赛能展现运动员的体育才能。因此,必须抓紧抓好运动队的训练。

三、具体工作安排及要求

 

1、期初召开体育教师会议,讨论分工体训队教练人员和讨论如何开展本学期体育教研活动及对本学期体育的其他工作作安排。

 

男篮一队教练:

女篮一队教练:

田径队教练:

男篮二队教练:

女篮二队教练:

2、篮球一队要在第四周前选拔好运动员,并组队开始训练。

 

3、田径队也要尽快物色好运动员,尽快组队进行训练。

 

4、篮球二队要在第六周以前组队训练。

 

5、期初进行新教材和新广播操培训。

 

6、十月中旬进行新广播操比赛。

 

7、学校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决定在十一月中旬举行。田径队教练要负责拟好竞赛规程发送到各班,并组织有关人员编排,保证按期举行运动会。

 

8、期中组织体育教师利用电脑、电脑网络、电视进行体育观摩学习。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群众路线;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实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为其坚定正确的政治追求进行方向性的思想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党团组织的思想态度、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为了更好地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破除仅仅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出安全事件,“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懒散工作状态。要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觉悟。

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结合的重点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路径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在“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的思想引领下,调整、修正、完善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将群众路线教育学习收获与实践落实相结合,杜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坚持实干为学生、实干为教育,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青年学生满意的好事实事。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改进学生组织各种表彰会、教育活动、文艺活动的文风会风。坚持克服本本主义、,着力解决青年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为青年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保证,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提供坚持群众基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也应坚持党性原则,注重党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坚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创新形式、充实内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党组织的工作路径

大学党组织是高校师生党员开展党内日常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加强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单位。党组织需要努力建立师生党员共同参与的群众路线教育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进一步规范党组织的日常组织生活出发,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根据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党组织联系大学生群体的机制和体制。在这一要求之下,高校党组织尤其是学生党支部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群众路线教育的要求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党员和团员青年。大学党组织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领导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几个主题出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地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进而,通过党组织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责任,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提高党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进而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大学团学组织的工作路径

大学团学组织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学校党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团学组织的工作直接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大学团学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在一系列大学生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向党团组织靠拢。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就需要团学组织成长为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群众路线教实践活动的群众基础,高校群众路线教实践活动的主体全体教职员工和在校生,作为学生自治组织的团学组织,需要发挥“三自”作用,在学生范围中将党的群众路线教实践活动示范和辐射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注重加强高校团学组织的建设来开展群众路线教实践活动,较比其他方式容易深入学生。团学组织群众路线教实践活动的激励、育人、凝聚、团结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高校团学组织本身肩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和适应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着重大意义。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一)调研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落脚点要实现“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要及时准确了解青年学生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要出发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坚持求实的工作态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实际困难的决心、有为学生服务的真心和常态持续推进工作的恒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政策和创新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青年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廉洁教育方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深、做细、作透。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路西法效应网络时代德育创新路径

一、概念界定

(一)“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来的。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prisonexperiment,简称Spe),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实验过程中,当原本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换上狱警与囚徒的衣服、进入逼真的模拟监狱中时,角色扮演过程中情境的力量迫使学生快速适应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狱警”们自持管理者的角度,对待囚徒专横且残暴,“囚徒”们处于弱者地位,每天消沉无助,接近崩溃,在实验过程中,狱警和囚徒之间屡屡发生冲突,双方暴力冲突场面无法控制,所以该实验不得不于开始起第6天宣告终止[2]。让人们惊讶的是,在实验开始阶段,作为实验者的两组大学生基本没有任何不同,实验过程中,在充分适应其所扮演的角色后,他们之间已经变得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了。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周围情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得到了直接且充分的证明。实验者菲利普・津巴多通过该实验结果总结道:“在特定情境下,情境力量远远胜于个体力量,这个力量远超过我们所能想到的,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它能在许多情境中塑造我们的行为。”因此本文中所指的“路西法效应”即善恶、是非之间并没有跨越不了的界限,我们要重视情境对于人的影响之大,周围情境的存在及群体的力量的影响之下,“好人”也会做出可怕的事情,如同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为恶魔撒旦[2]。

(二)网络环境中的“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指的是人处在一定情境或氛围下,其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会表现出来与往常不一样的不可思议的一面。如今信息化时代催生的网络社会因其自由的特征塑造出不同于实际生活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网络中的个体会极易受到网络群体的影响。网络环境中大众可以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在社交媒介上发表言论。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环境,具有更深层次的隐蔽性和传播速度的便捷性,大众把参与权、表达权等权利体现得淋漓尽致[1]。网络中的群体形成不受民族、性别等主观及时间地点客观条件的限制,互联网中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团体,进而形成心理趋同的群体。从这些看来,人性路西法效应的群体心理特征,在网络这个与以往不同的传播媒介中,很容易地被体现出来。

网络平台使社会事件得到迅速传播,很容易使网络中的大部分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可能与自己性格、习惯等截然不同的选择。诸如屡禁不止的网络暴力,在对当事人进行批判和攻击的网络群体中,很多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及经历都不尽相同,但是在网络这个群体情境的影响下,个体做出了同样的显得正义且不近人情去批判当事人的这一选择,而如果使个体脱离网络群体环境的影响,也许就不会出现如此强烈且亢奋的讨伐现象了。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群体,其群体意识及交往互动的持续性不高,加之网络中的交往具有高度的自由,这种自由淡化了个体的责任,从而使网络中的个体更加淡化自己言语和行为对网络事件趋势造成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网络中的路西法效应,很容易让人们在网络环境中迷失自我的判断力,让个体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而做出与其本身性格不同的善的或恶的行为[5]。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们也可以顶住网络群体情境的压力违抗种种“路西法效应”。这也是网络中的个体对所处的网络环境进行反思的过程,理性思考后的人们会意识到自己过激行为的错误,拒绝盲目地在网络情境中无节制地宣泄,从而可以更冷静地分析网络事件的真相,通过个体能力寻找真正可以合理解决的方法。

二、“路西法效应”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通过校园文化和环境熏陶,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4]。如今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环境的影响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高校工作者应该致力于有效避免或减弱网络环境中产生的“路西法效应”对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道德观[8]。

(一)大量网络信息的充斥弱化了大学生主动思辨的能力。

网络市场化的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使网络环境中的文化内容呈现出浅显、表面化的特征。而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讲,高校教育正是塑造大学生系统化思维的关键阶段,网络信息的特征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呈被动化,其思考和批判能力也日益弱化。在这样的情境影响下,大学独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开始被抛弃,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网络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浅显的筛选,这种浅显的流于表面的思维和判断方式又极易造成大学生盲从,更加无法抵御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的侵袭。取而代之的是被动接受并模仿群体无意识的行为。这种无意识的行为阻碍了高校对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自由多元的网络文化环境易引起大学生网络失德行为。

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下,作为网络个体的大学生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个体行为责任感减弱,拜金、利己及享乐主义等思想普遍存在,同时网络环境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使得管理者对网上的流动信息监控十分困难。这种舆论环境极易使一些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动摇,很容易出现一些网络失德行为,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道德失范行为较多集中在网络谩骂、论文抄袭、网络恶搞、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浏览黄网、黑客攻击等方面[7]。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过于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明显等各种群体无意识的现象,群体情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三)网络虚拟的社交环境减弱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通过面对面现实社会中的交往和沟通,大学生可以塑造符和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素质,如果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就无法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成功。如今的许多大学生普遍呈现一种离不开网络的现象,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取而代之的是过度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把网络里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寄托情感之处,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尤其是现在风靡的网络购物等形式都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甚至很多学生患了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每天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机。长久以往,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其在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结果就是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弱化,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形成了一定阻碍。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创新路径选择

信息化时代,网络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载体,大学生是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弱网络环境中的“路西法效应”。有选择性地开发网络媒体中各种德育资源,更新大学生德育培养观念、创新德育培养方法、营造网络德育培养的氛围,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大学生网络德育培养模式。

多元的网络文化融合了各种网络媒介技术,通过传输自由、新颖的文化内容,逐渐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网络德育存在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网络德育是在校园网络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培养的新模式。互联网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国家、民族等不同文化的影响较大,为了避免出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等现象,高校工作者可以借着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亚文化的契机,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中,高校网络德育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的功能,传播各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大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存在,使他们在网络交往中学会尊重和信任,用平等和合作的态度面对网络时间,维护自身及他人的权益[9]。同时高校网络德育可以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娱乐等多个角度着手,并适时将现实中的活动形式及效果反映到网络文化中,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网络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样既避免了传统课堂德育教授的单一性弊端,丰富了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内容,又创新了网络德育发展的新路径。

(二)融合高校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增强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网络德育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网络环境下存在的一些群体无意识的情境造成的一系列路西法效应需要传统的德育培养方法弱化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课堂教育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渠道,占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课堂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是网络虚拟世界中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同时,信息更新之快,多种网上信息资源的筛选、辨别更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辨析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多数是在现实实践中形成和培养的,因此高校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灌输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可以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些先进有效的活动,如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学涯规划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文体活动融入大学生网络德育培养中,增强网络德育的吸引力,不仅可以保证高校大学生德育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可以强化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责任意识,减弱群体无意识情境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三)打造校园德育培养品牌网站,拓宽德育培养渠道。

网络环境下,各种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高校大部分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基本每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网站,校园网站建设是高校开展网络德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许多高校的校园网站建设还存在诸如经信息源过少、互动性不够、内容时效性不强及网站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12]。所以高校德育品牌网站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工作者可以通过扩大校园德育品牌网站的覆盖面,建立起各个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的网络一体化运作体系和网络资源共享体系。同时不断挖掘各类德育资源,利用学校各级团学社组织把学生现实中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情况及时反映到网上,同时在德育品牌网站上定期就学生关注的社会、校园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网上交流、讨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品牌网站,通过网站的建设提高网络德育在大学生道德培养中的影响力。

(四)健全网络德育管理制度护航高校网络德育工作。

为了保证网络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工作规范化和系统化。可以通过建立网络信息责任包干制度,至上而下地明确学校相关领导、部门及高校工作者在网络德育管理中的岗位责任,进一步把学生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有关要求贯穿到网络信息的工作中,如果网络德育工作因哪一层面的责任人造成了严重的错误,产生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就按照管理制度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可以强化高校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共同致力于学校的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培养工作[13]。同时,由于网络环境路西法效应的存在,网络德育培养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比如校园暴力、五困生的教育、评奖评优等较敏感的问题极易在校园网络中引起舆论,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在学生中引起混乱和恐慌的现象,因此高校网络德育管理制度中也要建立及时、高校的舆论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搜集辨别危机信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消灭德育培养网络系统中的舆论危机。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下,各种网络媒介充斥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不仅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而且对其思想道德及“三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大学生德育培养来说,网络时代的发展是把双刃剑,高校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网络情境中的“路西法效应”的危害,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及健全高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探索大学生网络德育培养新路径,总结网络媒介下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规律,有效避免或减弱网络路西法效应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勇于开辟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培养信息时代下具有较高德育素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m].北京:三联书店,2010.

[3]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张鸿燕.网络环境与高校德育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冯昊宇.网络环境中是否存在路西法效应?[J].长沙大学学报,2012(01).

[6]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柴阳丽.web2.0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东南传播,2009(9):89-91.

[8]刘喜全,吴海飞.从“路西法效应”看班主任角色[J].中国德育,2010(11):81-82.

[9]宋春香.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0]黄峥.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内涵新探[J].今传媒,2010(10):144-145.

[11]王健.网络德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6(3):32-36.

[12]王彦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12):128-129.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有着深刻的历史来源,是我党在历年革命斗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与宝贵经验,是革命时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党长久保持先进性的源泉,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出发点,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更是广大共产党人艰苦卓绝、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2013年中央提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当前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取得民族形式”的必由之路。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继任者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担负着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使命,而党支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坚持以群众路线思想为指导,对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出发点以及实现途径,对学生党支部如何更好的凝结青年学生,引领校园主流思潮进行审视与新的思考。

一、群众路线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解读

1.群众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政治路线,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将群众路线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是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的必然要求。

社会要求和个人思想政治品德的差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发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赋予了思想政治客体以群众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客体具有群众性,从微观角度看,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视角,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每位学生在思想认识、行为倾向上都有区别,而每个主体在自我定位与社会期待间都存在差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这种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

2.群众路线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原理,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永远不会过时,任何时期背离了这一路线,我们的事业就要遇挫折,就要跌跟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让我们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高素质继承者们能从较为单纯的人生经历中,在象牙塔般的校园环境中,了解、体会、接受并在日后工作时间中自觉践行群众观点,在任何时期都铭记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绝不背弃群众。

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贯彻群众路线思想

坚持群众路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迈入大众快、加速化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受教育客体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受教育客体新特点的不断出现,都决定了只有关注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坚持在学生群体中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学生党支部在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高等院校设立的党的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协助学校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中意义重大。

1.学生党支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堡垒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按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要求,必须思想政治过硬,学习成绩优异,日常表现突出,群众基础扎实。学生党支部是由先进学生组成的基层组织,根植于广大学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示范与引领作用。从教育途径区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同级影响中,同级影响的教育效果最为显著,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建议、老师教育、同学相互影响相比,前两者明显弱于后者。所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同级影响,重视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基层党支部对青年学生的凝聚、感召和引领作用,应把学生党支部作为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2.学生党支部是联系广大学生的关键桥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具有群体性,学生党支部由学生党员组成,从广大学生中产生,又根植于学生中,与广大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天然联系,因此学生党支部是联系广大学生的关键桥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依托。学生党支部是高校中的基层党组织,是凝聚学生党员,提升学生党员归属感的基本单位,是促进每位学生党员的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基本单位。学生党支部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联接了思想教育主体与客体,能够及时把学生思想动态,校园文化倾向以及校园思潮及时反馈给思想教育主体,帮助教育主体及时解决教育客体遇到的思想困扰与实际困难,是教育主体与客体互相了解沟通的有效途径。

3.学生党支部是传承群众路线思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继任者的重要讲堂

学生党支部是高等院校普及校园文化、参与学生管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领导校园思潮的重要组织,是优先学习体会解读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进群体。革命时期,我党在三湾改编中明确提出将支部建立在连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中的学生党支部对整个学生群体思想的影响同样意义重大。只有充分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悉心培养支部发展,进一步促进支部先进性体现,保持组织活力,使其始终成为广大学生心目中的进步组织,党支部才能充分发挥传承我党优良传统、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领校园的主流思潮的重要作用,才能有助于推动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和建设者的正确方向。

三、从学生党支部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的举措

1.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学科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学生党支部在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看到目前学生党支部功能发挥作用力缺乏;学习、活动形式单一,创新力不足造成吸引力、凝聚力不强;深入群众不足,党员归属感不强,学生群体中的号召力有待加强。

马克思哲学提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政治教育同政权组织、社会经济制度、部队警察国家机器等一样属于国家上层建筑领域,是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并影响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关。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三座大山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人民外部矛盾,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过六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等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不良思潮也随之产生,同时影响到高校校园,影响到当前的广大学生。面对一系列新情况的出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学生党支部学习素材长年不变,没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衔接,学习内容滞后;支部学习形式单一陈旧,号召力不强,党员学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官僚作风影响造成党支部深入学生党员不足,学生党员联系学生群体不够密切,支部不了解学生党员成长状态、学生党员不了解学生群体,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桥梁作用发挥缺失;部分学生申请入党出于找工作和以后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入党动机不纯,党支部的号召作用大打折扣。和平年代我们丢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传统,但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多种形式推行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的考验与挑战。在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警惕内外部不良因素影响,坚持一贯的优秀传统,在不断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摒弃不良思潮影响,保证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方向。

2.贯彻群众路线,从学生党支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措

在新时期条件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思想,是从党支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

⑴进一步严肃党员发展工作,打造群众路线基础。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来源于其纯洁性与先进性,就此必须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排除功利思想影响下入党的行为,发挥学生党员的旗帜示范作用,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堡垒。

⑵不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自觉实践群众路线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学生党支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学习中发挥指导作用的逻辑路径,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当前局势下,引导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学习中不断前行。

学生党支部应重视人的实际,从人本出发考虑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党员的实际状况、精神需求,关心学生党员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提升学生党员的归属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党支部为单位,发挥党员先进性与主动性,深入广大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矫正校园不良风气,以正确的思想引领校园思潮。

我党曾振聋发聩的提出脱离群众就会的警示,同样,学生党支部脱离了广大学生,就会丧失公信力,欠缺凝聚力,没有号召力。党支部必须重视培养广大学生的深厚感情,这是高校贯彻群众路线思想的一条最有效途径。党支部代表党组织,学生支部具有从群众中产生的天然优势,在支部建设过程中,深化与学生群体的深厚感情,能够加强党组织与广大青年学生的联系,这种积极的情感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体思想道德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⑶扩展学生党支部学习活动的有效措施,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群众化新形式。长期以来,理论灌输是党支部学习的主要途径。应看到,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但不应成为唯一方式。以实践形态依托社会化手段,顺应社会发展,以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成为党支部开展学习活动新的尝试。西方国家依托社会化手段,以实践形态进行政治性教育所取得的明显效果值得借鉴。社会实践的形态,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被动传授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把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特征的显性教育同社会实践等隐性活动结合起来,把被动性教育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动内化。

目前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覆盖了全部的大学生群体。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学生意识领域的前沿,共产主义组织是当时人们心中最进步、时尚青年的集中地;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保持一贯的领先地位,需在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支持下,探索教育内容与时展相适应、教育方式先进时尚的新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体、先进科学技术为用,以引起青年学生的关注与认可。比如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许多政府部门注册了“微博”,外交部率先开通的“外交小灵通”,利用快捷的网络平台传播最新资讯,宣传相关政策,甚至直接与群众对话加强沟通化解矛盾。又如近日网络流传的主席与夫人外事出访的动漫,引起了超高的点击率,国家首脑与夫人以亲和的卡通形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国内外评价。国事尚能如此,况且校内乎?作为学生党支部,只要将群众路线思想自觉根植在脑髓之中,自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跟随青年学生的思路与视角,采用最受学生欢迎,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与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就会焕发新的时代魅力。

作为青年学生党员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只有自觉从群众出发,从学生角度思考,从学生视角观察,从学生需求考虑,从学生发展着手,从学生需要增强,从学生困难处发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进步青年的集中地,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的出发点与重要依托。

参考文献

[1]蔡文婷,谭昌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路线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

[2]王顺双.以群众路线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校园之声,2014(1)下半月.

[3]韦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想―以学生为本的视角[J].高教论坛,2014(1).

[4]陈庆林,王凤玲.学生党支部书记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3(9).

[5]宋芳,王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析[J].思政党建,2014(1)下半月.

[6]谢慧丽.群众路线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7]张威,申丹.理工科高校学生党支部“群众路线”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校长;管理;发展

一、有眼界才有境界

一个有眼界的校长,应当具备聪慧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我们培训班上,各位名师专家深刻阐述了学校科学的管理理论,彰显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到的教育管理经验。其中,“文化立校”观点和具体做法深深地启发了我:要立足学校传统,以文化为抓手,设立能寄托承载校园文化的校训墙、艺术墙等校园文化艺术景观,以激励学子奋发有为,笃学敦行,立己达人,给人以精神的感召力。建立校史陈列馆(历程馆、故事馆、今日馆等),用艺术、文化、精神的力量共同构筑学校成为theworldofthechildren,培养thechildrenoftheworld。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智慧的点拨让我们感受到“学不可以已”。在以后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作为校长,更应该努力提升学习能力,做到善于学习和反思,善于借鉴、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办学成果,在学习中修炼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

二、有思路才有出路

一个学校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学校决策者“思维突破”,看能不能突破惯性的思维方式,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看能不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握学校发展的机遇,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作为校长只有具备另辟捷径的创新思路,既不因循守旧,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和困惑,突破思维的框框,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例如,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胡耀宗教授就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作出了具体的剖析,提出绩效工资与教师的激励相结合的实施方法,这样就使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绩效工资发放的难题迎刃而解。我认为,这种科学的绩效考核思路,为绩效时代的教育管理工作开辟了一个新路子。

改变思想才能改变人生,改变思路才能创出新路。校长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全面地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高自身驾驭学校发展方向的能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作为才有“地位”

同志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大地。”我想,“脚踏大地”的意思就是沉稳务实、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这也是一个人最理想的工作状态。作为一名校长,我清醒地认识到,“地位”不是上级和别人给的,而是通过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工作做出成绩赢来的。要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地位和形象,得到全体教师的尊重,就要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作为的人。校长既要有领导艺术,又要有“脚踏大地”的实干精神,把对教育的追求和创新的理念转变为发展学校的具体的工作思路,然后再把工作思路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经过长期的努力,学校才能脱茧化蝶,实现质的飞跃。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畏难怕苦,就不能有所作为,就不能在教师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当然,学校也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自己也就不可能有“位子”。对学校发展应该既有宏观的规划,又有具体的策略,更要对工作细节了如指掌。这才是一个智慧型的有作为的“脚踏大地”的校长。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也很重要,要勤修德、重修养、常修行,真正发挥校长的领头羊作用,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6

1.1教育路线。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路线应当以教师指导教育为辅、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这是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追求个性和独立,可以说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他们也向往着个性与自由,对于被约束则比较反感。因此,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明显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这里就应该摒弃传统,构建新的教学形式,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为主,教师教育为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拥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再者就是教师的辅助教学,由于高校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在让其自由发展的时候有时候会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做出适当的引导,教师的人生阅历比学生要丰富得多,因而可以很好的明辨是非,指引学生往正确的道路迈进,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1.2教育理念。作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必须贯彻三大教育理念,分别是隐性教育、生本教育以及自我教育。隐性教育即是充分利用学校独特的文化背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弘扬本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的;生本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本,要一切为了学生,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感受并尊重学生;自我教育则是通过教育、感化等因素让学生实现自我的觉悟和反省,从而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最终达成教育的目的。

2、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要开展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一个思想、两条路线、三大理念”的基本原则,把握好工作方向,才能做好工作。2.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展开来说就是要在学校里面建立起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氛,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建立其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学生沐浴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2.2一切以学生为本。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因此,学生自然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这是亘古不变的原则,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为学生服务,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工作。

3、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义

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一体化发展。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两天或者两三天之内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一个长期不间断的探索和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领导必须要带领全体教育工作者一起行动起来,在坚持“一个思想、两条路线、三大理念”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建立起科学化人性化的保障制度、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各部门的互相监督、互相了解和互相配合,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体化。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具有独特的校园环境,例如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和教学氛围等这些隐形的因素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形化,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4、结语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高校大学生党员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员队伍中既特殊又重要的群体,他们既是大学生,又身兼党员身份,既掌握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着党的基本理论素养。但是,由于大学生年龄、学习和工作经历等自身条件的因素以及高校党建工作等外部影响,其理论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还存在这一些欠缺,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影响广泛,效果显著,对全党上下进行了一次深入透彻的群众路线思想教育,不仅更新了固有的陈旧的思维模式,而且对全党行为方式的转变产生着积极作用。同样,此次活动所传递的信息也深入到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之中,为进一步扎实其理论实践经验,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塑造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0年底,全国大学生党员数量约250万人,到2013年,全国大学生党员数量达300多万人。近年来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高,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居高的数字背后,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

(一)入党动机的“功利性”

“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当前大学生在对入党问题的考虑上,大部分还是体现出积极、乐观、坚定,但是在一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中也出现了“功利性”的因素,有为自己今后发展仕途中提升进职而入党,特别是为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成为许多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原因和动力。面对人才济济的社会和现实的就业压力,为提升自身条件,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而去争取到更多的资本是不能被完全否定的。但是一些大学生在入党之前完全不去主动了解党的相关精神和知识,仅仅是为满足获取政治资本、就业等个人的需求而入党,入党动机体现出浓厚的“功利化”色彩。

(二)集体意识、服务意识缺乏

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是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对大学生的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下存在着一些大学生党员,他们对党的理论精神认识不足,学习不深,或入党之前动机的功利性,导致党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成为正式党员之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将党员身份为己所用,只谋求个人的进步,把个人的成绩优秀与否作为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不太重视集体的利益,个人主义色彩显现出来。除此之外,一些大学生党员服务意识较为欠缺,很少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寝室、同班级以及学校其他活动群体的切实状况,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符合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三)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教育和培养中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机会较少。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入党热情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面临着更为庞大的学生规模。由于缺乏固定而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和硬件条件,高校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难度较大,往往流于形式。培训班结束后,学生是否能够结业,主要是看出勤状况和作业上交情况。一些学生也对作业应付了事,虽然经过了系统的理论教育,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入,结合实践的能力还比较弱。

一些大学生在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后,思想上和行动上产生了懈怠的心理。一方面是因为入党动机不纯和理论基础薄弱等自身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组织大学生党员学习、活动的机会较少,同时一些学习和活动形式主义色彩浓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用。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较为注重本专业的学习,较少能静下心专心学习和研究党的相关知识,学校组织集中学习机会较少。且在学校组织的相关讲座、活动中,大学生党员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却不得而知,且在一些活动中还存在拍几张照片,写几篇新闻稿应付了事的现象,大学生党员并没有很好地受到熏陶和启发,费时费力,效果却不明显。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党员以及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缺乏党性修养,宗旨意识薄弱,贯彻群众路线不彻底的具体体现。2013年6月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原则,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对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发挥了有效指导作用。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思想启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员群体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重点围绕群众路线的发展历史、时代内涵,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等进行研讨,为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上了一堂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课,对大学生党员队伍形成扎实的群众路线思想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史为镜子,教育引导党员队伍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加深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对群众路线思想发展历史和其重要性的认识。革命时期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群众路线做出了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路线一直都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使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与现在深刻印在了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心目中,这也是他们用真诚心来热爱党和党的事业,愿贯彻党的宗旨,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

其次,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一次洗礼,加强了他们的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了党纪观念,提高了集体意识、组织意识,政治定力以及实践能力。

党的十报告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塑造坚韧意志,用于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马克思主义优良作风,形成了严格的整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对于现今生活在较为舒适环境中的高校大学生党员而言,这无疑强烈地感染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塑造他们更为严谨的作风以及更加强烈的组织纪律性。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摒弃自私、浮躁、懒惰、松散等不良思想作风,发扬勤奋谨慎、大公无私的优良作风。

另外,面对国家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价值论日趋多元化,一些党员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不明,美丑不分,自律意识淡薄,自制能力丧失等现象。党员队伍的道德建设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而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在还未踏入社会之前,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强道德修养锻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未来党员队伍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启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切实提升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用投机取巧代替实干苦干”“用粗枝大叶代替一丝不苟”“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实际”“用潦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用三心二意代替全心全意”“用表面文章代替表里如一”等等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主义的根源就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形式主义的问题高度重视,将形式主义列为“”之首,要求“洗洗澡”,查找出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并且“治治病”,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并提出了避免出现形式主义问题的主要方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着的形式主义问题,在此次活动中被拎出来晒了太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避免和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提高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避免出现形式主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思路,指导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是未来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工作开展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的质量。坚持群众路线,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思想和需求,听取学生意见和心声,收集整理,科学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明确学生入党动机和取向,为选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活动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求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性。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坚持用实践来检验工作是否见实效,工作中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杜绝虚浮。注重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不以数量论成绩。要看培养出的大学生党员思想理论水平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实践能力能否达到党员要求。立足眼前,放眼长远,立竿见影并不能完全代表取得了成绩,检验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否真正出成效,还要靠时间的检验。

总之,新时代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切实促进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塑造一支有思想、有素质、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8

一、眼界――眼界就是境界

校长关键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教育理念的指引,而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源于校长崇高的理想和境界,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境界,校长就可能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可以说,校长的境界有多高,学校办学思想的层次就有多高。而校长崇高的境界又来自高远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讲,眼界就是境界,校长的眼界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反之亦然。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但要目光远大,眼界高远,更应境界崇高,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抱负;更应淡泊名利,超凡脱俗,不搞短期行为,不搞急功近利,对学生的终生幸福发展负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就我校而言,学校教育对象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改变,从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的转变,都要求校长要进一步开阔眼界,才能引领学校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思路――思路就是出路

许多学校办学没有效益,校长苦于找不到发展的出路,其原因就是缺乏思路。在企业界,思路就是出路,出路就是财路,出路就是效益。这种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教育界――没有思路,学校就没有发展的出路,就没有腾飞的机遇。思路从哪里来?它来源于科学的发展观,来源于不断的自主创新,来源于对学校情况全面的系统思考。校长要有思路,首先要搞好文化诊断。校长要运用科学发展观,高屋建瓴地对学校的过去、现在进行系统的思考,从学校发展的轨迹中总结出学校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传统,即“学校精神”,进而对学校的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资源,对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劣势做出系统、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其次要搞好论证,对学校的共同愿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发展策略、战略步骤等进行论证;对学校的理念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等进行分析和整合。在论证的基础上,校长要找到能引起学校发生持久根本性变化的“创新点”,进行自主创新,避开同质化竞争,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之路,或科研兴校,或特色立校,或质量强校,或机制活校等等,最终形成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做出短、中、长规划并付之实践,使学校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抓管理――管理出效益

1.管理整体工作要用心

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角色与分工,作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主要管理者之一,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后勤,校长都要用心关注。

2.教育管理要细心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这一提法很对,但往往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原因并不一定是分管的领导工作不到位,大多是校长的认识程度问题,在只重视升学率的应试思想指导下,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是重知识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内轻课外。所以喊素质教育的口号,走应试教育的路子是大有人在,也因此导致没有真正把教育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我认为校长应深入实际,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政教工作。

3.教学管理要专心

新时期的校长必须是业务型的、研究型的领导。作为一名校长不但要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更要以自己的业务水平感召人。校长虽然不能精通所有学科,但要钻研某一学科,要在教学理论方面专心研究。校长不能成为不学无术的领导,不能只依靠自己的行政手段领导人,更要以自己的业务能力领导人。

四、抓队伍――队伍是关键

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校长要成为班子的核心

一所好学校不但要有一个好校长,更要有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集体,而这个良好的集体的建立主要在于校长。校长能否成为集体中的核心,主要看自身的建设与对下属的工作方法与原则。一切能否从公平、公正、公开出发,如何对待公与私的问题,是否做到了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换位思考、以人为本。校长如果没有向心力、凝聚力,那么不只是对个人好坏的评价问题,更主要的是对学校的整体发展的重大影响问题。

2.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要成为教师的中心

学校办学理念的实施以及办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等等,仅依靠校长、领导班子是完成不了,也完成不好的,还必须依靠学校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故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大计来说尤为重要。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共同成长。而这整个过程中,校长要做好示范和表率作用,努力成为教师成长的中心人物、领军人物。

3.班主任队伍建设,校长要成为班主任的重心

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班级数不断增多,学校管理的力度和难度不断增强。班主任处在学校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更是学校领导了解学生的重要窗口。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心理学》、《管理学》等课程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和创造性。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体验”式党建路径设计

“体验”属于哲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范畴的概念。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体验”指人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是与一定经验关联中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观念。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体验”被看做是全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区别于传统的知识教育,是一种尊重人的感情、触动人的心灵的教育。总体而言,“体验”有两个本质的特征,即主体性和情感性。艺术类高职院校“体验式”党建路径研究的提法,是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基于高职院校党建相关研究提出的具体实践。

艺术类高职生兼有“艺术”和“高职”的特性,对相应的党建工作提出挑战。如何化解“艺术不问政治”、“政治束缚艺术”的误区,对艺术类高职生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渗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设计“体验”式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有可能为开启创新型党建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艺术类高职生党建工作概述

一些研究提出,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思考,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某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由于认识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有关教育弱化。另外,艺术类高职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他们对党的认识与态度。

结合现状,部分研究提出了改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具体路径与角度。如有研究提出要构建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效性党校课程体系;推进党建总布局,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生党建工作纳入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企业或社区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开辟党建工作新阵地;将职业素养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范畴,提高学校行政工作的学生参与度,丰富教育载体,以人文关怀育化学生的政治热情,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学生情感,以生动事迹引导学生的入党动机,以先进品牌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还有研究对高职院校如何发展学生党员,就如何施行“支部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提出看法。综合以上研究,不难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都集中在如何创新与实践上。这些思考与具体的探索都体现了“体验”式党建路径的具体元素。

二、“体验”式学生党建的路径设计原则与路径

怎样才能做到“知”、“信”、“行”的一致,这个问题是党性教育工作者和党建工作者要直面的问题,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必经之路。要改变原来单一的教育、灌输模式,贴近师生学习与生活,探索与开展意义深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喜闻乐见的党建新形式。现有的研究为设计“体验”式学生党建路径提供了参考框架,即一是要遵循党性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要创新设计党建设新形式,三是要营造优良的学生党建环境。学生“体验式”党建路径设计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体验”式党建的基本原则

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不问政治”、“政治束缚艺术”违背了国家培养艺术类人才的根本要求。尽管高职艺术类生源人文水平较低,政治意识相对薄弱,但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塑造与培养高职艺术类学生中的先进代表,让高职艺术类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传播文明,感染更多的积极分子坚定信念,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文化事业献身的远大的艺术理想。在开展“体验式”创新实践过程中,要利用艺术类高职生的专业优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因“艺术自由”而放松要求或给予退让性理解,务必始终坚持思想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

(二)学生“体验”式党建路径设计

“体验”是有规律的心理活动,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联想相关,深化内容,进而提升为情感或领悟,由此教育标的才能有效到位。无论是“学习型”学生党建,还是“职业素质型”、“专业实践型”学生党建,都在“体验”式党建路径设计的范畴内。从总体路径设计看,务必从构建“体验”式档案、“体验”式基层党组织、“体验”式组织生活平台几个方面探路。

1.构建“体验”式档案体系。

高职院校党员的培养程序,一般是按照择优参加团校培训、选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择优发展预备党员、考察转正流程而进行的。发展学生党员必须以充分尊重大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关注大学生成长为核心,将产生党性积极“体验”的培训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思想进步与个体成长,有的放矢,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培养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学习优异、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为确保培养工作的有效性,构建“体验”式档案成为必要。“体验”式档案首先包括“体验”式理念指导下的党员培养机制。学生党组织主管部门要在组建、选拔、培养、管理、奖惩等方面形成规范的机制,在制度上保证学生党员的可发展性与纯洁性,并建立严格的激励机制,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学习、实践与生活表现纳入党组织管理条例,从而形成“体验”式档案的建设与运用机制。其次包括党团文化建设。根据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建设“有特色、有行动”的党团文化,确保他们在具体实践和专业学习上形成对党性文化的“体验”,从而达到培养效果。具体可以表现为党小组命名、固定活动场所、定期交流探讨、集体社会实践等。如长沙理工大学开办的的“道德银行”,将学生的道德资产与评优评先挂钩,形成约束机制,以推动校园公益志愿工作的开展,这就是一种“体验”式的档案体系,是“体验”式学生党建的实践参考。

2.建设与扶持“体验”式基层党组织。

艺术类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不应仅限于班团组织、系团总支,还应在其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将各类艺术类社团、教学排演小组、各类志愿组织、创业团队纳入基层党组织范畴,实施指导与运行。首先是整合资源,将具体的党性教育事件纳入各类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中,运行“体验”式基层党组织。比如,让艺术类合唱团演唱红歌,让教学排演小组演绎革命诗词,让艺术类表演团体走访演出革命基地,让各类志愿组织参与党团活动,让班团组织为班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等等。其次是丰富“体验”式基层党组织概念。为基层党组织提供经费、场地,丰富组织内容,形成组织概念,让成员以组织为荣,以组织为家,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党组织成员获得进步与发展。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塑造基层党组织的优良形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行为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切身“体验”党组织的先进性。

(三)塑造“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

“体验”是在一定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在相应的教育环境中,相应的态度与意义才能顺利产出。“体验”式党建团体氛围要形成,必须充分理解团体动力学理论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以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原理为例,他从整体论、动力论原则出发,把团体看做是一个动力整体,指出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个体和他的环境构成了心理场,个体和团体的行为取决于各个区域间的关系与压力,任何一个团体都面临内聚和分裂的压力,其中,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团体成员兴趣、遵从与交往是影响团体内聚性的重要变量。也就是说,“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心理体验场。组织生活、领导风格、成员特点及具体的工作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情况下将推动或阻碍党建工作的推进。

因此,在当前相对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要构建“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厘清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在艺术类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发展原则不能退让,教育规律要遵循,党建目标要明确。党务工作要具有鲜明的指导思想与执行方针,树立党务自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工作难点。其次找准症结,发展党建事业。以具体的事件带动学生党建工作是重点。杜绝党性培养与教育形式化,层级考察简单化,而要将党务工作深入扎实下去,丰富具体的党性教育与实践活动,关心学生党员的发展与进步,让学生党员“体验”到“思想境界提升”与“凝练”,以身在基层党组织为荣。再次创新实践,注重“体验”“学以致用”,这既是克服当前学生党建工作难点的关键,又是“体验”式党建工作平台构建的突破口。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复杂多变,艺术类高职大学生群体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他们的视域出发,评估他们对文化认同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话”式的党性教育实践,用具体的教育事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互动渐进式地开展教育实践。

三、结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艺术类高职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与培养水平。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下,需要教育者付出理性与智慧,将简单的、显性的思想政治组织与教育活动纳入更多的、具体的、“体验”的常规工作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及时化解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不当症结。当然,艺术类高职“体验”式学生党建的路径设计与实践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理念的革新,更呼唤务实创新的探索,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需要在更多具体的“体验”中得以提炼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建华.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1,23.

[2]马向东.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与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3]郑玄弘.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员信仰危机浅析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4]钱一兵.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3,6.

[5]李叔龙.关于增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2.

[6]王国忠.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7.

[7]董炯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3.

[8]辛香玲,张新.论提升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主要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2013,2.

[9]孟祥萍.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

[10]田俊杰.艺术类高职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以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09,26.

[11]马向东.艺术类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刍议[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6.

[12]黄志坚.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13]陈定.党建工作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14]王振丰.高职院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及对策[J].教育职业,2012,4.

[15]程凯.高职院校党建中的党性教育科学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16]熊秀兰.关于构建“支部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探索[J].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6,9.

[17]朱丹,吴巧明.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2.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篇10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校学习;思考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169-01

群众是我党发展的重要基础,群众路线同样是我党基本工作路线,是我党根本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作为党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党校教育工作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党校教育是培养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党校教育工作中,只有真正的坚持群众路线,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的显示出我党教育的先进性与特点,将群众路线与党校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党校教学的成效。

群众工作是党工作的重点内容,各级党员干部、党委、政府都需要将群众工作作为基本性工作,重视群众工程的基础地位。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都需要为群众工作作出表率,树立良好的模范典型。加强党校党组织教育工作,领导带头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也是促进党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领导带头作用是形成单位良好工作风气,提高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领导要重视带头进行群众路线学习,并且认识到群众路线对于党校教育工作的意义。党校是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各级机关发展,提高干部思想先进性,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基本利益。党校教学组织工作中,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校教育工作,对于学员的思想认识进行全面的提高,并且领导要做好带头改进,对日常工作的作风、自身建设等进行严格的保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并且贯彻群众路线,将群众工作作为自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群工作中,群众路线的观点是我党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这是我党的宗旨和党性的体现。党员干部必须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利用成熟的理论为政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党员在进行理论学习时,还需要保持与时俱进,从而达到适应我党先进性不断发展的需求。在党员培训工作中,要将群众工作作为首要培训内容,并且将群众工作本来的培养进行高度的重视。在党校教育工作中,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严肃的端正政治立场,将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有效的推动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我国现今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党校教育组织部门与其他教育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各级党校在进行教育组织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坚持走群众路线,本着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学员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坚持群众路线的放置,进一步发挥党教工作的特点,发挥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鉴定群众工作的自觉性,有效的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

在进行党校教育组织工作中,需要对学员责任意识进行强化,并且让学员真正的认识到群众工作的意义。群众路线是我党政治思想中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也是体现我党宗旨的工作方针。党员要想真正的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党员端正自身立场,并且塑造良好的世界观,提高思想认识。党员的世界观是保证党员党性的根本性问题,只有牢固的树立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才能增强自身的党性。党员干部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决定于其思想高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需要党员干部长久的学习,必须经历一段刻苦努力的学习过程。党校是对党员进行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党员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身党性的熔炉。党员干部在自身成长与锻炼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党性,并且要在党校中对自身党性进行提高。党校中的教育工作对于学员来说较为系统化与具体化,是对于理论基础分析上的升华,可以更好的使学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效的提高自身。学员通过学习,利用实践进行总结,对于自身不足进行及时的改正,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水平。党校教育

组织也为党员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监督、提醒和批评,并且为党员的学习提供多种的形式。党校在开展教育组织工作时,要注重对学员党性的培养与锻炼,通过合理并且系统的教学方式,对学员进行党性的锻炼,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道德观、权力观等,让学员在党校的学习当中进一步得到提高。另外,在党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增强学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握群众工作的内涵与要求,为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坚定群众路线,强化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做出保证。

群众路线作为党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必须要在教育过程中,明确其基础地位,并且确保群众路线的学习效果。群众路线是党校教育组织工作的要点,在进行党校教育工作时,需要注重对学院的引导。党校中学员之中有很多是由具有丰富阅历的干部组成,在进入党校学习之前,具备相对完善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学习中,学员要注重对自身理论观念中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改正,坚定正确的新年,并且认识到提高党性的必要性。提升自身思想素质水平,仅仅依靠灌输的学习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党校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证教学的良好实施。党校学习过程中,要严格的对群众路线的特点进行学习,教学内容要围绕着群众路线来进行改革与创新,合理的安排适用于群众路线学习的方式,综合的利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研究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学的现场性,让学员在深入体验中提高学习效果。

群众路线是党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基本路线,群众工作是党群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各方面经常性工作。群众路线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需要在群众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与领导作风与工作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党政治优势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我党执政必须要建立在与群众密切相依的基础上。目前,世界形势变化较大,我党的建设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要想解决现存一系列的脱离群众的现象与问题,就需要党员干部改正自身工作作风,提高与群众的紧密程度,对群众工作的规律与特点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党校教育组织是提高党员工作水平与自身素质的重要依托,在对于党校教育工作当中的教育内容管理上,要注重其深度与广度,切实的达到提高学员思想政治水平的目的。坚持把群众路线必须要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良好的贯穿,不仅要引导学员提高对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更重在用科学的方法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组织学员认真学习我党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掌握正确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并结合人民工作实际,以所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参考文献:

[1]高小川.试论新时期加强党与群众的关系[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7(01)

[2]景文虹.浅析研讨式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