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6:43

法学教育背景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数学;教法;改革

近年来,素质教育进展得如火如荼,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数学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基本的知识。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大学数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1改革教材内容

大学数学教材记载的数学知识是我们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但由于篇幅有限以及追求叙述能够逻辑清晰、严谨,教材省略了发现和推理的过程,单纯地讲述结果。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不了解知识点的来源,也不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向学生讲明知识的来源、背景、推理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等,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实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明白更多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会对数学的发展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那么学生学习起数学来就会兴趣满满。

2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教师是主角。从上课到下课,教师一直在讲述数学知识,学生也就一直在听。其实,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非教师。检验数学学习的效果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的感受为准。在讲课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上尽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以他们听明白、能理解知识为依据,注重他们的感受。课后也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根据大家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引导大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高等院校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作为大学数学这一基本学科的教学者,数学教师更是要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教师会接触到本学科最先进的知识,了解数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正是现有的数学教材所缺乏的。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的研究活动,并注意把科研知识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站在数学科学的前沿,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向学生讲述先进、独到的知识。这样也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思考。

4与多彩的生活相结合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应用数学。实际中大学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很多人认为大学数学坐在高高的阁楼里,与生活相距甚远。其实不然,大学数学中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其实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是前人在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积累的成果。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讲述某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讲述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情境,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讲解,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既能增强课堂的乐趣,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也能更清晰地体现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实现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也被应用到教学中。由于本身的特点,大学数学的教学也应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多媒体能做到图形与文字、声音相结合,比较直观、形象,对一些知识的表现和演示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容易接受。另外,多媒体技术对平面图形、函数图象、立体图形的制作简单、省时,节省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

总之,素质教育下,大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出改变和创新,从教材内容的改革、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方面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庞伟.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法改革.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法学教育背景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素质教育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发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为目的的教育。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命题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以高校教学为例,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大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杰出人才的培养。

一、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大学课堂中满堂灌是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一大顽症,它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宰课堂。目前有以下两种满堂灌的经济学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基本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学生坐在下边当听众。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注重讲授经济理论。

(2)满堂问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处处主动,学生只是面对教师的发问被动地回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确认,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谈到课堂效果,有的教师总是说“学生配合不好”,片面考虑的是自己“教”得怎样,而忽略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的结合。

二、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不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生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因素。

(1)这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强调教师的尊严和权威有关。荀子把教师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并认为学生应该以师言为准则,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诲。课堂上教师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主宰着教与学的过程。

(2)与教师的水平和态度不无关系。改革传统教学法,要求教师有高度驾驶教材内容的能力,要深入浅出,要把死的知识变为活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善于精心组织和安排,密切关注我国现实经济的变化。

(3)学生的现状。现在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教学改革是双向的,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改革很难。

三、改革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下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经济学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一般来说,设计的问题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例如在讲宏观经济学时,讲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2011年改变——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变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为什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多用引疑释疑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辩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宏观经济学失业理论时,可以引入“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原因及应对措施。通过这种形式,在使学生了解这些社会现象发生背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一种参与面宽、参与度深的群体交流形式。通过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讨论一般可分组进行,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代表发言,同学补充,教师总结。例如在学生学完“失业与通货膨胀”后,我们可以向学生布置“如何降低我国目前失业率”的讨论课题,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在上讨论课时,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先由一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然后由另一方陈述,最后教师要进行简要的总结,向学生介绍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说明这种观点成立的理由。

(四)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指为检验和深化某种理论而进行操作、从事有关活动或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出真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讲授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市场进行调查,观察各类商品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及供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我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曾经组织部分学生到“郑州可口可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企业,而不是纸上谈兵,并且开阔了视野,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李晓西.宏观经济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法学教育背景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素质教育教育方法

引言

在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修课程,但是由于数学课程理论性知识内容都需要进行灵活应用,并且抽象性非常强,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恰恰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很多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屡屡碰壁。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已成为高中数学教研人员及学生的共同课题。本文将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作为研究的背景,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1.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教学特点

1.1编排综合知识体系,灌输自主学习意识。

与传统的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之中对知识进行分科安排的内容编写体系,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并且加入了知识的坡度设计,在知识的接受度上更科学。所以在新教材的编排设计上,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接受规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加强高中数学素质教育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2传授数学思想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和学习,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教师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并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逐步地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具体的认知,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

1.3引用实际运用问题,强调对知识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的高中数学教材着重突出了数学问题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教材内容的设计编排上,很多章节的前言和结语都会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作阐述,在课本中阅读材料及课后习题的部分也有一些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及一些能够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的习题,所有这些数学教材的设计编排都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教师应当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主要是由教师进行的,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因而,在开展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时候,教师就应当首先具备素质教育的理念,明确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和目的[1]。在具体的做法上,教师应当加强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明确数学知识所针对的是全体学生,不能够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一些成绩较落后的学生。

2.2改善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还处在青春期阶段,往往都会对新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牢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亲和力的形象进行课堂教学,营造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在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还需要对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研究,并对实践探索进行剖析,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体系,从而对适应素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必要时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使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方法能够从教师的教案之中渗透出来,同时还应当注意因材施教。

2.4组织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

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时,能完全脱离教师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充分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竞争中,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2.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改善以往令学生感到苦闷和压抑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强学习效果。这种科技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创造出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2]。

结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具有自身非常独特的特点,要充分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需求,高中数学教学就必须将自主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法学教育背景篇4

素质教育背景;大学音乐;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30-02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也多,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逐步得到高校教学的重视。现代社会的人才,不仅仅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身心和谐以及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同样要实行素质教育,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创新音乐教学方法。音乐中富含丰富的智慧以及知识,通过高校音乐教学,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以及洗礼,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以及满足,从而使得心灵得到升华。本文主要研究大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探讨大学音乐教学创新策略,为我国大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1大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音乐教学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以及外界的感知力,培养出学生极具个性的创造力。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教学观念以及模式的影响,大学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总体来讲,大学音乐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授课方式古板。在实际的大学音乐教学中,大学老师往往按照大纲要求进行音乐教学,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无法完全的调动起来,使得实际的音乐教学死气沉沉。第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需求。第三,教学内容单一。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许多音乐老师都只是按照大纲的要求,选择几首大纲要求掌握的歌曲,然后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教学内容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选择的歌曲不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内心的那种音乐学习欲望和激情,不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第四,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音乐老师是大学音乐教学的关键以及核心,音乐老师综合素质以及音乐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但是,很多大学音乐老师受到传统音乐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跟上时展需求,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快速提高。

2大学音乐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2.1加强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是通过聆听音乐,使情感得到体验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最直接的过程,学会鉴赏、评价音乐作品,了解乐曲或歌曲体现的审美特征,通过倾听音乐中各种不同音色、节奏、音高、力度的音响是怎样按一定的规律组成优美的旋律、乐章的,提高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情感是开始音乐审美活动的动力和归宿,音乐的审美功能要通过情感共鸣和情绪感染才能实现,音乐中渗透着丰富的情感,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源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2组织音乐活动,让学生发现音乐美

有时,音乐的美需要人们进行感受和充分地发挥想象,需要人们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在音乐教学中有一定数量的音乐欣赏课,比如,《春之声圆舞曲》。在学习这首歌曲时,需要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想象出音乐描绘的画面。有时,学生不一定有歌曲中描绘的画面的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在听歌曲时,不一定能够想象得出音乐描绘的画面,也就体会不到歌曲文字所体现的那种美,所以音乐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踏春,让学生去发现春天景色的美妙,比如,那潺潺的流水声、那清脆婉转的鸟鸣声、那嗡嗡嗡的蜜蜂采蜜声、那姹紫嫣红的花朵、那翠绿欲滴的小草、那广阔无垠的田野,这一幅幅画面能够体现出春天那种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美,让学生进行野外踏春,可以让学生欣赏和感受春天的无限的美,从而让学生在听上面两首歌曲时,能够发挥无限的想象,感受歌词中蕴含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3彰显学生个性,启迪学生创作能力

音乐教育者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和指导,这体现了顺乎学生的自然天性,在实际教育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加强对音乐的认识,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属性,人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而不断追求更高层次,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有特殊的优势,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音乐作曲、表演和欣赏等环节都是一种独特的创造行为,有着鲜明的创造意识。?因此,音乐教育者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音乐教学其他创新策略

首先,音乐与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源于生活,应该服务与生活,因此,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与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对音乐服务生活意识的培养,在音乐学习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现代社会早已进入多媒体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几乎进入我国所有的大学课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在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接触中增强对音乐的热爱。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最后,采用活动式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数学教学,它本身有着最优越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活泼生动。采用活动式音乐教学策略,可以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进行音乐学习,既减轻了学习压力又增强了音乐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采取音乐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提前查阅关于音乐的相关资料,进而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讲说、竞争。

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催感、积聚灵感以及激活想象的重要方式,是我国高等院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素养、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我国大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大学音乐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此,大学音乐老师应该深入研究自身音乐教学现状,创新大学音乐教学策略,为我国大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晓意.大学声乐课教学初探[J].教学交流.2011(o4).

[2]郭勇.大学音乐声乐集体课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2012(05).

[3]罗东.大学音乐特长班声乐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大舞台,2010(12).

法学教育背景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财务决策;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7.126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7-0254-02

1引言

2014年9月,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多次强调,高等学校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笔者认为,高校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改革现有课堂教学方法。财务决策课程是广西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讲授此门课程多年。下面笔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就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财务决策教学活动之中谈谈自己的体会。

2财务决策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在高校传统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集中授课形式。在财务决策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过去更倾向于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也仅限于学生“上课听讲、下课做练习”这种传统形式,正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缺乏创新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这样一来,对于教材上涉及到的财务理论和财务公式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记忆,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融会贯通。而且财务决策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涉及到财务公式非常多,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视觉疲惫”、“听觉疲惫”,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渐下降。

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虽然可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要求学生不断的吸收知识,但往往消化知识的能力和时间却不在考虑的范围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处于被动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大打折扣,实践能力的提高就变得无从谈起,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财务决策”教学方法的选择

随着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笔者认为在财务决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财会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3.1问题导入教学法

问题导入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些知识点之前,根据上课的内容,事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由任课老师进行答疑解惑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一些小视频,利用一些图片、数据等,尽可能给学生还原真实案例,再在此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由此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2015年,教育部举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也组队参加了此次大赛。在参加此次大赛时,部分参赛团队是以创业计划书的形式上交作品参赛的。因此,在讲授财务决策课程“项目投资决策篇”时,笔者便将自己指导的其中一个团队的创业计划书核心内容“项目投资可行性财务评价”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并以问题导入法开展了此部分内容的教学。

3.1.1课前一周将项目资料发给班上同学,留下思考题

参赛团队拟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南宁钛隆污水处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用于污水处理的的新型多孔钛合金材料,主打产品是多孔钛滤芯。要求同学们分小组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南宁当时的市场环境,预测该项目投资额、每年的成本、产品销量以及收入等数据,并在此数据的基础上证明此项目具有投资可行性。由于此项目是班上的同学要拿去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因此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利用课后时间,在南宁市场分头进行调研走访,收集数据。

3.1.2课堂上根据各小组汇报的讨论结果和困惑,进行答疑

一周后的课堂上,各小组都汇报了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根据多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将该项目的投资额预算确定为80万元。各小组汇报的项目投资可行性财务评价报告固然是不太理想的,在表扬各小组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后,笔者就项目投资可行性财务评价的关键步骤和具体方法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告知同学们投资项目可行性财务评价,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预测项目现金流量,通常按照项目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运营阶段、终结阶段)来分别预测现金流量数据;第二步,根据预测的数据,计算投资决策指标,包括净现值、内涵报酬率、现值指数、投资回收期等,然后根据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可行性评价。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仔细阐述了各阶段现金流量预测的注意事项,每个决策指标的计算的原理以及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解读。学生因为有事先的参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于是带着问题来听讲,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1.3课后再次完善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法学教育背景篇6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得到了重视。然而,我们在看到体育教育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应正视当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改革思路与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思路与方法

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体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现有的体育教育依然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禁锢,以完成教学任务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遮蔽了体育教育的原生性,体育教育工作越做越难做,越做越复杂,大学体育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鉴于此,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大环境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大学体育教育实际,进行教学思路与方法的革新,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科教学成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的体育教学在于通过体育渗透教育,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为其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就选用一些违背科学的教学方式。然而,由于受到学校环境条件的禁锢,使得部分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所沿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过于陈旧,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结合高等教育理念,难以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的科学性,这对体育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再加上,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大学开始把教学改革重点转投专业建设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上,由此而引发了学校领导人对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视力度不足,基本持“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的态度,体育课被看成“形式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行为等都给学生带来极大影响。

二、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深化终身体育理念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新课改理念的推出,给大学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给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要想深入落实新课改理念,就必须要脱离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强化自身体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体育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重训练、轻科研”等“两重两轻”现象,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让学生不仅接受在体育层面的运动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任务表,让学生严格按照任务表执行。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然而然就会每天坚持运动,随着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也会在无形之中树立起来,自觉进行运动。

(二)丰富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体育教育工作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更,高校必须要依据课改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基础,对体育教育工作进行改善,才能紧握时代脉搏,实现体育教育质的飞跃。为此,大学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抛弃“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使课堂更加富有人性化。譬如说:在篮球教学方面,在“面对面运球接力”、“抛球报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比一比”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数累积,顺利完成任务的可以进行小组加分。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动、好胜的心理,又满足他们的集体荣誉心,还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三)创设良好的体育渗透教育环境

所谓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良好的体育环境氛围能促进气场,体现立意,更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学校是否创设了良好的体育渗透教育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素质修养,实现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学校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天赋。除此以外,教师自身在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时,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学生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为学生体育能力以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下心思,做到用心和学生交流,关心他们,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获得愉悦和快乐的身心体验,更好地接受规范、科学的体育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完善人格建构和身体素质获得的重要途径,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大环境背景下,大学体育应紧密结合实际,从学科教学优势出发,注重优势互补,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质量,为困境中的体育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冯昌靖.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读书文摘.2015(04).

法学教育背景篇7

关键词:全球化、信息化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国外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一)美国的发现学习。

此法系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所倡导。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成为自立自主的思想家。

从美国总的情况来看,虽然经过几次教法改革,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仍是一种主要方法,只是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其它的新的教学方法、技术也往往与讲授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苏联的问题教学(或译作研究问题式的教学)。

此法系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应当创造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讨论解决问题情境的可能方法,证实结论的正确性,提出准备好的问题作业。学生则根据以前的经验和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正确理解研究的原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其他相关国家的教学方法改革。

法国80年代以来,也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的趋向是加强个别化教学,实现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其个别化教学是将法语、数学、现代外语三门课按能力分组,其他课程仍按年龄编级。个别化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限于传授知识,而且要熟知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弱点,从而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日本的教学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并配合提问、练习、实验、实地考察等方法,并利用先进教学技术,进行形象直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国内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一)重视学习方法的探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属性,其核心是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当代学习方法改革的实验和创新,异军突起,占尽。放眼看来,证据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法如: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自由学习(即非指导性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等名词术语、教改项目、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二)重视教法学法的统一,突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思想的磨合激荡,实践的创新选择,使“以教为中心的”教法与“以学为中心”的学法从对峙走向整合,从分离走向统一。现在的教学方法从“注入式灌输”向启发式教学、主导式教学向合作学习教学、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学会式教学向会学式教学、讲授法向谈话法论法的转变。所有这些变革,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活动的方法”即互助互动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教育技术的开发,突出教学方式的现代性

1.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形态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趋势。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方式。

2.出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的趋势。传统教学方法指的是教育学中所说的“常用教学方法”,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等。而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采用,概括地说可以解决呈示信息的效率、效果问题,使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动态和直观,使这些古老的教学方法重新焕发生命力,更加突出了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性和现代性。

三、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特点和启示

总之,现在各国在实际教学中,既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也运用一些新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从多种方法技术中选择适合于本国国情和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对当前学校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考察中,似乎可以得到下列三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1.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几乎都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外,还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等方法,并没有失去效用,它们在贯穿启发精神的基础上,纳入了当代的教学方法的体系。

3.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作为我国目前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不断地在向西方国家学习的过程,有许多都和国外的方法相同。在我国自己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应利用用全球化、信息化的这一国际背景,有效借鉴这些国家的改革经验,做到既保留传统,又能有机融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反思与展望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们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总体水平的发展,解放思想,联系实际,坚持优先教育发展战略,密切关注国际教育改革理论及实践动向,结合我国国情,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教育改革精神。作为云南省来讲,要切实联系我省省情,因地、因时制宜,在信息化及全球化背景下,做出教育改革的正确选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行科教兴国战略,通过教育改变国运、民运。一如陶行知所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文章的结尾,让我们牢记马卡连柯的一句话:“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谨以此句警醒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你们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法学教育背景篇8

关键词:工程教育;数字信号处理;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12-02

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课程,信号与系统是它的先修课程,通信原理是它的拓展课程,该课程集数学、计算机和电子学为一体,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既涉及基础理论和算法,还涉及硬件电路,覆盖面很广。对该课程的讲授也不能仅仅采用理论教学的方法,尤其是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工程教育背景,本论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数字信号处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学的指导思想变为以学生为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设计能力,为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工程素养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本科生培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课程体系要分层次、多模块,即涉及基本技能培养有包含创新能力的培养。

2.调整教学理念。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启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构建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因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很抽象,理论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①讲授式教学,对于课程中那些基础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需要老师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细致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而不是全盘灌输,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用生动的案例来吸引学生。②研讨式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精心思考,提出难度适中符合逻辑的问题,使学生能和同伴之间通过积极的讨论交流,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研讨的内容以教材为主,辅以周围的生活实际,教学环境轻松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这种研讨式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③启发式教学,在教师主持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对学习能够举一反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组织能力的发展。④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开放性,构建多媒体化的协作、自主学习情境。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是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选编和收集国内外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多媒体素材等,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二是相对灵活的网络交流,网站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各个方面资源的表达共享,还通过服务器端程序的编制,实现一个的交流平台BBS。通过在线交流,学生老师实现远程交互,反馈信息。三是灵活的信息呈现,网站综合运用图片、多格式文本Ftp系统等各种技术,把课程的资料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4.完善教学文件。在教材建设方面,密切联系本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在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适合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数字信号处理》教材,辅之以mit大学等一些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有重要影响的高校教材,并在现代信号处理、matLaB辅助信号处理、DSp原理与应用等方面配合指定了大量教学参考书,使学生学习目的和发展方向明确化。同时提供相应的Cai课件、网络课程,以逐步形成立体化多媒体化的教材体系。

5.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的粉笔式教学,逐步辅以图片、幻灯、录像、投影、Cai课件等多媒体信息,让抽象的原理能够以形象实用的方式高效地展现。

6.考试改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元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改革考试方式。考试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的运用是否得当,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注重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检测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强调考核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内容的同时加大分析与综合型试题的比重,并有10%的拓展、创新题。这样,可以在保证试卷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同时,也拉开了成绩的分布,能够较为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形式多元化,既有分数,也有评语;既有课内,也有课外。可以让学生参与课程考核的评价方案,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在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题地位。

7.提高教师素质,打造教学和科研团队。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很多问题,所以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加理论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智力结构。需要建立一支在素质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强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通过工程教育背景下实施数字信号处理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初步建立信号处理多元化教学新模式,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春晖,董宇艳.“差异化教育与人才竞争优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92-94.

[2]赵春晖,张朝柱,杨莘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26-31.

[3][美]奥本海姆,著.信号与系统[m].刘树棠,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陈曦.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41-44.

法学教育背景篇9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75-02

自媒体时代有很多的信息源,但是信息的真实性却难以保证,没有足够多的把关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容易受到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结合心理干预和媒介素养,走一条自媒体式的发展道路,这些都是能够使得思想的教育方式创新发展和顺势而为的有效途径。

一、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模式以及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具体表现在教育手段、思想观念以及学生的素养等方面。

(一)挑战传统教育观念

在自媒体时代来临之前,高校从事思政的工作者利用话语权,向学生传播有明确导向和特定内容的信息,使得学生在行为和思想上发生转变。但是,自从自媒体出现,很多的信息传播已经不受学校和政府的控制。微博涉及的受众较广,也使得大学生对教育者掌握话语权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而政治的教育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学生知道得更多更早的现实,所以必须公开透明,也必然要公开透明。[1]

(二)挑战传统的教育手段

传统的教育手段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可以在一个比较集中的空间内,完成政治教育的活动,但是并不容易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自媒体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限制,更是在一个更大更广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和互动,崇尚自主交流的学生会充分调动和激发自己的主体意识。他们会尊重权威,但绝对不会盲从,抵制和戒备高位和单向的信息。所以,从目前整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已经不易接纳,还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2]

(三)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大学生与自媒体的亲密接触,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通过自媒体,任何的虚假消息、小道消息和造谣诽谤的消息都能得到传播,一些比较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思想、反人类的价值观念都存在于自媒体中。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观念和取向会面临巨大的冲击,很多的信息会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削弱。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三观,对身心的成长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3]

(四)挑战思政的工作队伍

由于自媒体有实时互动的特点,利用自媒体可以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大学生的价值倾向以及情绪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需要从事思政的工作者,能够将自己的技能、素质和意识及时更新,从而适应媒体时代的需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从事政治教学工作的教师并没有开通微博,没有将自媒体作为工作平台的载体的意识树立起来,也没能了解到学生在应用自媒体时的心理和行为,更加不可能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4]

(五)给网络的应急处置机制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在传统的媒体时代,高校将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掌握在手中,在对应急事件进行处理时,能够占据主动的地位,将事态的传播方向掌控住。但是自从自媒体出现,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自媒体结合了电脑和手机,主要以手机为传播工具,这种方式的传播就好像是细胞的分裂,在信息之后,能够通过转发,迅速地扩散和传播于微博的整个空间。由于微博有非常多的特点,也使得高校的网络不能及时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监控,这也加大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5]

二、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机遇

(一)自媒体能够提供新的传播平台

传统的思政工作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即使是广播电视教育也必须在指定的地点才能看到。自媒体提供的传播平台,具有新颖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将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丰富的技术资源、快速的传输速度等自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都可以开展思想政治的工作,提供更加广阔和崭新的平台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6]

(二)自媒体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学生

自媒体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交互性强、迅速传播、覆盖面广、形式多元化、去中心化等优势,通过自媒体,可以向学生展示直观、形象和图文并茂的信息,能够用活跃、轻松的方式,将高校大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充分地激发出来,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升华思想,这对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使得政治的教学工作更具感染力。另外,自媒体在网络社会上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表现形式,有很强的虚拟性,无论是交流还是互动,都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心理距离缩短了,更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意见发表出来,强化思政工作的吸引力。[7]

(三)自媒体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

自媒体的传播通道从单维度转变成多维度,而且传播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能够更加自由地和传递信息,也能够更加方便地应用和接受信息,有更多的传播渠道,有更迅速的传播速度。在这样一个依靠移动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构建的体系当中,从事思想教育的工作者能够通过移动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技术,结合图像、声音和数据,形成交互性、集成性、同步性、形象性的教育内容。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充分拓展能够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空间,在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社会实践、生活环境等方方面面应用自媒体的技术。

三、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f过,除了要提出任务,还要去完成任务,最终的任务是过河,但是只有桥和船才能通过河,所以要将船和桥的问题解决好,过河才不是一句空话。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群体自媒体的使用程度和普及率以及通过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接受程度,都为自媒体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行性。

(一)教育法

很多国内和国外的“反马克思主义、主义”势力都利用了大学生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推行反动理论。而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外语程度比较好,所以也给反动势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对高校要落实好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用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w生能够认清利弊,丢弃有害的信息,同社会上的反动势力做斗争。应用典型和模范人物的事例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奋斗目标,使得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觉悟得到提高,这就是典型的教育法。榜样对人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和引领作用,尤其是在自媒体盛行的今日,信息随时在更新,人们也在更大的平台上看到了更多的模范和榜样,自媒体让这些榜样变得更加鲜明生动,缩短了与广大群众的距离,更容易让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大学生也同样如此,比教师枯燥的说教更有力量的就是榜样的力量,从而使得大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进行政治上的学习。

(二)结合媒介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

在各大高校中,通常新闻传播专业的必修课就是媒介素养,但是站在思政教育的角度上来讲,这一课程还不能满足现代媒介快速发展的形势。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媒介素养,让学生对自媒体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利用自媒体来将自身的思想水平提高。在开展思政的教育工作时,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使得媒介的素养教育得到强化,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媒体的功能、性质和作用。能够清楚知道自媒体传播的哪些内容是健康的、可信的。大学生要了解不同渠道的自媒体影响力,清楚自己在转发和评论中要承担的责任,建立起一定的责任感。

(三)结合心理干预和政治思想教育

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复杂性、混乱型、不确定性等特点致使微信平台出现传谣严重、负面信息多等问题。就拿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来说,在自媒体的传播平台上,很多有负面情绪的图文被广泛传播,也不断涌现耸人听闻的谣言。虽然这些内容有调侃的意味,但就整体而言,这些内容充满着很多负面和阴暗的情绪,特别容易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使得大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以,在开展政治的教学工作时,要结合起心理干预,才能将大学生心理方面一些不好的倾向消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自媒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在自媒体的时代,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也要跟上自媒体发展的节奏。从事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开展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主动地接触自媒体,在微博和微信上建立起公共账号和个人账号,这是“自媒体化”的必要前提。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能够了解学生接触自媒体的状态,能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个原因就是教师可以通过轻松有趣、正面积极的内容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正面积极的自媒体接触环境。这样也能够带动学生自身积极情绪的增长。教师不仅要做好日常内容的工作,还要在应用自媒体时做好表率,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自媒体的平台上都是意见领袖,要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肃清自媒体这个平台的风气,为构建良好的媒介接触环境作出实质性的努力。

四、结语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自媒体的背景下,要不断转变思路和发展创新,将自身的水平提高,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阿妮.一种基于HumanLibrary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2,31(4):173-174.

[2]张思锋,杨致忻.德育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经济伦理教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90-94.

[3]黄国辉,娄东生.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105-108.

[4]程晓珊.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关怀背景下实践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0):54-55.

[5]姜文杰.移动互联网视阈下美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问题及解决路径[J].科技展望,2016,26(20):347.

法学教育背景篇10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法律系,安徽合肥230000)

【摘 要】通过对互联网+背景的介绍,分析了其对教育领域中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的影响,在分析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实践设计、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有针对性的安排实践内容、全面开发在线模拟软件、整合相关网络资源为课程实践提供支持服务的建议。

http://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教育;环节设计;在线平台

“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对于社会各个领域都影响巨大,它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调节方式,更是一种高效的媒介工具,是大数据时代下萌发的产物。而对于以远程教育为主业的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课程实践而言,既受到了冲击,又给予了机遇,更是一种革新的动力。

1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1.1 取得知识的途径发生了质的变革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在单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只需轻点鼠标即可,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有条件的选择并储存起来。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再封闭,并且向社会大众敞开了大门。如哈佛的公开课程、慕课、微课程等的出现,对于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而言,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使得知识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知识的专业化、便捷化特征凸显。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学生出于被动地位,难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犹如大海啸。互联网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十分巨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互联下的教学模式已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实际需要为主。授课的方式已不是依据教材按部就班,而是针对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

1.3 改变了远程教育的现有格局

广播电视大学成立时的初衷就是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的成功经验,为成人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当时,采用广播收听和电视观看等手段进行授课,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可见广播和电视是当初的远程教育手段。而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开放教育的技术运用手段以及授课的方式受到了冲击,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远程教育主体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2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现状分析

2.1 课程实践环节设计过于单一,缺乏实际操作性

目前,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的开展主要还是依托于课堂讨论、组织学生现场或是开展社会调查。学生为了完成课程实践任务,无论是在讨论中还是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过程中都是敷衍了事,一味应付,失去了课程实践的意义。笔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实践环节设计过于单一,互联网利用水平不高所致。

2.2 课程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带动了整个信息技术的革新,信息的交互更为透明、便捷。而对于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而言,课程实践设计内容过于陈旧,如案例讨论、模拟法庭,课程实践的内容只注重共性而忽略个性。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于社会各个行业,对于专业的诉求也有所不同,因为课程实践和学习关注的焦点也各不相同。仅仅通过班级论坛进行案例讨论,加之案例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导致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案例讨论的效果不佳。

2.3 互联网利用水平不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课程实践目前利用互联网方面主要表现为班级BBS论坛、在线答疑论坛、网上模拟法庭等手段。这个网络平台的设计相对简单,仅仅是文字和视频的交流,承载在线使用的人数有限。而相比较于国外的慕课而言,更是体现了技术上和设计上的不足。不仅如此,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不足,客户端的设计工作不尽人意,无法体现出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便捷服务能力。

2.4 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和课程实践教学的兼容性不够

传统的开放教育课程实践环节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组织,无论是手段和还是知识层次的设计及考核都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教学水平而言也无法得到提升,通常是教师的辛苦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而对于网络上纷繁复杂的各类法学教学资源,教师的驾驭和整合能力十分重要,也是实践环节设计的基础。只有充分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开展专项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课程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来检验网络教学资源整合水平,可以进一步提升课程实践的专业性和适用水平。

3 “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3.1 依托互联网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实践设计

“互联网+”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有效服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高效性已经让众多行业和领域开始了变革,而对于开放教育教育法学课程实践而言,更需要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通过设计实时在线模拟法庭、在线仲裁、在线调解等版块,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参与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还能彼此进行交流,更能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积极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安排实践内容

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交流的工具有多种,在线交流成为了主要渠道。如微信、QQ等软件的出现,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距离更为缩短了,并且其参与的群体日益庞大,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可见,通过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实践,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数量。当然,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也要针对不同的受众,要分层次的进行。无论选择哪种在线交流平台,都要因材施教,真正体现课程实践的意义,达到课程实践实际的目的。

3.3 全面开发在线模拟软件,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法学专业的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偏理论、轻实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究其原因之一便是知识不直观,缺乏实践机会,因此全面开发在线模拟软件十分必要。通过开发实践游戏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律师、法官、检查官、当事人,可以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4 及时整合相关网络资源,为课程实践提供支持服务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数据的共享,而对于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正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体现。网络教学资源的整理并非盲目的照单全收,而是需要比较、提炼和总结。例如,美国哈佛的公开赛介绍美国的宪法,我们可以吸取其精髓,而并非是全部照搬,因为分属法系不同。若是一味照搬,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四不像,反而失去了借鉴的意义。而网络优质资源的整合还要着眼于课程实践设计,要一切从课程实践的设计和目的出发,保证知识点考核的全面性。

综上所述,以“互联网+”为背景,通过对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四项解决措施,非就能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一些教学实践上的深化改革,还有待深度探讨。

http://

参考文献

[1]田露.现代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之探讨[J].湖南科学学院学报,2013(8):125-126.

[2]李曼丽,张羽,叶赋桂,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6-48.

[3]张胜利.浅析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J].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