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2:18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1

一、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胜任能力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不同行业对职业胜任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通俗来说,职业胜任能力即指在工作中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之上,从而确保能为客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国外对职业胜任能力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胜任能力内涵也有了不断认识与深化。

(二)资产评估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要素资产评估业是一个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新兴智力密集型行业,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要素。1.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进行实践的必备知识,丰富的职业知识是形成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要素。资产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资产评估活动中将涉及到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统计学、营销学、工程学、咨询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一名资产评估师来说,完备职业知识可视为执业的基本工具。目前,高校在发展专业科学知识体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体系的系统化、合理化至关重要。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具有“操作”和“运作”的特性。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评估师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包括:(1)学习能力,即评估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善于接受新知识,不断调整和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2)创新能力。在信息社会,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源泉,资产评估师的经验积累固然重要,但其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创新能力要求评估师面对无固定解决模式的新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3)沟通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评估项目流程中,从业务承揽、项目洽谈、资产盘查直至评估报告完成需要资产评估师与委托方、政府、团队的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通力协作,因此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职业道德。由于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需求产物,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肩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职责,只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越雷池,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而这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形成的。

二、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研究范围广泛,信息量大。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范畴较广,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由于金融资产是附着与实物资产之上产生的虚拟资产,其自身的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目前世界经济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始终是理论界的热点及难点,全球经济的多元化与一体化对金融资产问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些经典理论在实践中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包括金融企业的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内容。金融企业的运营特性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价值评估必须采用异于传统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有一定的深度。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金融动荡不断加剧,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瓦解风险无不与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日益增强,企业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与占比大幅提升,企业间并购重组的日趋活跃等对资产评估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2009年第四届世界评估师大会以“金融市场安全与资产评估”为主题,围绕金融市场发展与资产评估、金融创新与资产评估、抵质押品的管理与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加强金融资产评估相关问题,完善我国金融资产评估体系已形成共识。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资产评估、文化资产评估等的市场需求,中国资产评估拟设立新兴市场领域专业委员会,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指导,提高专业评估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资产评估将成为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焦点,金融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一步提升。

3.课程的综合实践性。资产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与实务性很强的工作,资产评估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和评估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估实践能力。在国外,资产评估师的成长与发展更多得益于行业协会的培训和课程学习。如美国资产评估协会开设有评估复审及管理(appraisalReviewandmanagement),企业价值(BusinessValuation),珠宝首饰(GemsandJewelry),机器设备(machineryandtechnicalSpecialties),私人财产(personalproperty)和不动产(Realproperty)等6个方面的评估课程,每一项课程学习都辅以大量的案例教学与实践参与做支撑。金融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在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三、金融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及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1.理论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以“金融资产评估”为关键词对2006-201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搜索,共搜索论文524篇,而同期以资产评估为关键词搜集的论文共计133399篇,可见,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数量极其有限。各年度数量情况见表1。从学科性质来看,论文主要集中在金融、投资、会计三大领域,研究成果侧重于对金融资产的特性、定价研究,而与评估实践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论文不多,这种现象既体现了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范围广阔及复杂性,也反映金融资产理论与评估实践的粘合度有待提高的现状。从来源数据库来看,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是研究成果的主要源,占研究成果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而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库搜集的文献仅占报纸数据库的15%左右,反映出当前金融资产评估领域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少且缺乏前瞻性的、创新性的观点与方法,研究层次与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评估有关理论散见在投资银行、并购估值等著作中,运用google对financialassetvaluation/appraisal进行检索,也仅能检索到较为零散的理论知识。

2.我国高校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现状。目前全国共有3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办学历史仅有10年,尚属年轻专业,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院校更是寥寥无几,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仍显不足。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了2015~2016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排名,对国内部分高校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到,金融资产评估仍属资产评估专业的前沿课程,仅有少数高校将其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绝大多数高校仅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部分高校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情况见表2。从国外的资产评估教育来看,英国和美国是资产评估教育的典范。英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已有百年历史,资产评估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高校设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propertyappraisalandmanagement),许多课程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认证。由于RiCS在全球不动产领域评估的权威性,英国许多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发展多受其影响,开设的课程多与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相关,几乎没有金融资产评估类课程。美国的经济学本科实习的是通才教育,并不强调专业差别,在课程设置方面,资产评估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资产评估相关理论仅在accounting、financialmanagement等课程中有所体现。此外,美国的资产评估教育一直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在1976年以前从未进入过大学的学历教育,后来是在美国评估师协会的倡导和主持下,才逐步出现了评估协会和大学合作进行资产评估证书教育的形式。金融资产评估是随资产评估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课,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在教材、习题等资源方面比较匮乏。目前国内仅出版3本相关教材,发行时间较早(分别为2001年、2003年和2008年),许多知识点停留在概述层面且与评估实践的关联度不高。从金融资产评估实践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尚属评估机构的新兴业务,相关交易案例较少,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不旺,而是与专业人才的匮乏密不可分,许多与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的工作只能交由投资银行完成。总之,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知识结构仍很不成熟,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四、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的设想

1.不断地凝练课程知识体系,将金融学与评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仍普遍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框架,掌握的知识多为零散的、片面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金融资产评估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全局观,在课程伊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全球金融领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课程,金融资产评估并不是金融学和资产评估学两门课的简单叠加,而是从资产评估的视角对金融资产定价的再认识。该课程应是涵盖评估基础理论、金融单项资产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与处置等的知识体系。同时,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兼具研究与实践类课程的特点,课程实务部分可借鉴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iaCVa)的注册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CVa)资格认证课程的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互为印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2.推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一直主导大学讲台,这种以信息的单向传递、简单记忆或复现为目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成效很低,在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经一些院校实践证明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课程特点与案例教学法实施前提非常吻合。首先,随着全球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广,这些都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其次,资产评估本身属于新兴学科,实践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约束,案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案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案例的选择和搜集要具有科学性、实时性、代表性,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起来,要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二要有认真设计的分析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第三在案例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2

一、对证券投资绩效进行评估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证券投资的特殊性

对于普通证券投资者来说,关于证券投资绩效评估可能更加关注的是资产值的增长率,更加关注的是证券投资短期的市场价格表现,而很少关注证券投资的长期趋势,这是非常不利于证券投资长远发展的;另外,证券投资收益是与其风险水平成正比的,风险越高越有可能超额收益,这也是证券投资的特殊性所在。

(二)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与评价证券投资

评估证券投资的绩效,对于建立、健全证券投资评价体系,进而理性认识与科学评价证券投资,以及保证证券投资在我国金融投资与资本市场中的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证券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我们就很难科学认识、评价与选择证券投资机构开展证券投资。

(三)有助于保障证券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相关监管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加之证券投资机构的收益除了业绩回报外,还有一部分是管理费用,简言之就是说证券投资机构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证券投资机构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对证券投资绩效进行有效评估,有助于保障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二、我国证券投资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对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估主体

可靠、有效的证券投资评估,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评估人员要有专业的知识,从事证券投资绩效评估的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该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工具、方法;而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独立存在的第三方评估主体,只有保证证券投资绩效评估主体的第三方存在,才能保证评估主体对证券投资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两个基本条件中,后者恰恰是我国证券投资绩效评估中所缺少的。

(二)缺乏相对有效的证券投资绩效评估标准

当前,国际上关于证券投资绩效基准指数的编制、公布已经很是成熟和完善,如标准普尔指数、道琼斯指数等等;这些基准指数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国我广大证券投资者的认同;而我国所采用的证券投资基准指数还不够科学,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实际运作情况,很多做法导致绩效评估结论的偏差,导致对证券投资绩效不能做出有效、科学的评估;简言之,就是缺乏相对有效的证券投资绩效评估标准。

(三)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数据收集欠完备

数据收集是证券投资绩效评估的重要和基础一步,数据收集同时也是当前我国证券投资绩效评估的薄弱环节之一,这也导致当前我国经证券投资绩效评估无法做到科学、全面、有效;笔者认为,一方面固然有证券投资绩效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科学证券投资绩效评估方法的缺乏,评估方法上的不够科学,导致数据收集上的不完备,进而无法保证证券投资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全面、有效。

三、我国证券投资绩效评估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证券投资绩效评估机构

证券投资机构业绩的评价离不开专业的、公平、公正的评估机构,该机构应该是独立于证券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之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国际上证券投资业的快速发展,与第三方证券投资绩效评估机构的存在和大力发展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证券投资机构、投资者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一同构成证券投资市场发展的三个重要主体,三个重要主体的存在催生证券投资市场基本的信用体系;证券投资机构和第三方评估主体同时接受投资者委托,在投资者委托、监管下各自开展工作,并直接对投资者负责。

(二)科学制定能反映证券投资绩效的评估标准

一般来说,指数基金需要与所跟踪的指数进行比较,行业基金需要与能够代表该行业整体状况的行业指数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准确反映基金的发展状况;证券投资整全上亦是如此。然而,我国深沪两市都使用各自的综合指数、分成指数和分类指数,每个交易所要求编制的证券投资绩效标准也是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对证券投资绩效的评估、评价缺乏一个统一的、可参考的标准,在对证券投资绩效进行具体的评估时在指标与标准选择上就很容易发生混乱,有必要先从评估标准制定上规范证券投资绩效评估工作。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3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其与工业化融合,则是推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其推进工作需要自上而下进行设计和把握,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摸清发展现状、找准科学路径、创新推进模式。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是走有中国特色两化融合道路的有力抓手。

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增强中央、地方、行业和企业不同层面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第二能够促进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体系化和规范化;第三能够摸清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找准目标和定位第四能够加强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科学引导和务实推进。

有色金属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于2010年正式试点启动,首次试点在电解铝行业展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体指标体系框架基础上,充分调动行业内先进企业和资深专家的力量,协会组建了评估专家组和工作组,通过走访企业、组织专家座谈会等形式研究制定了电解铝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广泛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为目标,重点评价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业务改进和管理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激发企业内生评估需求。此次评估,让有色金属行业更加明确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概念,厘清了两化融合的发展阶段、关键要素和实现路径,提升了政府、行业和企业不同层面工作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相关数据、成果和结论成为协会制定行业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指导了电解铝行业各企业间的对标工作,评定的优秀企业充分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甩参与评估的企业依据评估结果在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并全面梳理自身现状,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实现路径。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总结评估经验,提炼最佳实践,制定了面向整个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估规范,与2011年11月了《工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用于指导行业评估、企业自我评估以及与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各项工作,引导和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及其持续改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作为十四家单位之一参与了评估标准的起草。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第三批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有色金属行业继续作为18个试点行业之一,选择有色金属加工及制品企业作为评估对象,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扎实推进。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模糊综合评价

1.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指利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资信能力,以核心企业或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中的小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中的小微型企业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双方利益受损,解决小微型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抵押、担保资源不足等问题,从而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小微企业,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和供应链失衡等问题。但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的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多样、契约设计复杂,商业银行在推广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需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从而增强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适应和拓展能力。

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过程中,由于无法事先预测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供应链金融产品带来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资产不能收回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对

2.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模糊数学,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用模糊数学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对象或事物做出总体评价。它能系统地解决各种非确定性、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量化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即确定隶属度),然后通过模糊变换对各指标综合分析。其一般步骤如下:

(6)归一化处理

得出具有可比性的综合评价结果。

3.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选择

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很多,为提高评估效用,需选取关键指标,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用最简单的体系反映最真实的状况。本文利用传统风险评估的框架,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及相应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指标设计。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可将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分成4种,分别是行业环境、供应链运作、融资项下资产、企业信用。

4.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4.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根据选择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因素评价指标,设因素集U有4个评价指标,分别是行业环境、供应链运作、融资项下资产、企业信用。U={u1,u2,u3,u4}={行业环境,供应链运作,融资项下资产,企业信用}。

4.2确定权重集w

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指标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各项指标权重系数的选取,也将成为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可采用德尔斐法、统计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层次分析法等。本文采用德尔斐法,将第一步各专家个体判断进行整理、归纳、统计,所得结论作为第一轮意见,对每一权重求出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询其意见,允许他们重新做出判断,如此进行几轮,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直至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影响因素,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

4.3设评价集R

在评价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存在差别的情况下,模糊数学评价法非常实用。本文基于德尔斐法法,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即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单一因素作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根据具体情况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评价,可设评价集V,V={高、较高、中、较低、低},分别给予5、4、3、2、1五个等级的分数,即从“高”(得分5)到“低”(得1分),中间另有三个选项:“较高”(4分)、“中”(3分)、“较低”(2分)。

4.4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隶属度矩阵)

对收集到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原始评价指标实际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对因素集U中的单因素Uij作单因素评价。根据隶属函数可以确定评价指标值属于高、较高、中、较低、低每个等级的比重,得到因素Uij的单因素评价结果,用Ri=(ri1,ri2,…,rin)来表示,它是评价集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分别对同一准则层的m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可得到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B'中最大者即为某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后所属的等级,即经过模糊综合评价,该小微企业在进行供应链融资时风险等级属于中等,商业银行可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是否对供应链中该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参考。

5.结论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的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较易分析、确定贷款对象——处于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的风险等级,同时科学、客观地将定性指标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梁保松,曹殿立.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白世贞,黎双.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研究[J].商业研究,2013(1):27-31.

[3]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4]张涵俘.模糊诊断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5]严广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1(4):5-9.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5

从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周期在不断缩小,并且在不断地扩大范围。而且,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加剧,企业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金融投资,必须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则企业会做出错误的投资,从而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因此,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以前,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金融风险的种类划分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以及针对不同的领域,风险可以产生不同的划分。

在金融领域,金融风险一般根据风险是否可以分散化划分,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宏观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因素、市场因素等引起的,对所有资产都会有影响的风险;这类风险是无法通过分散化来降低,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例如:在股市,当国家下调银行存款利率时,会引起股价普遍微微上扬。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微观风险)是指由于特定原因引起的,只对某些资产收益产生影响的风险;这类风险是可以通过分散化来完全消除的,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偶然事件风险等。例如:某公司由于发生经营不善,连续三年亏损,从而造成公司股价大跌的风险。

三、金融投资风险的测评办法

所谓投资风险测评,是指用现代定量分析的办法来估计和预测某种特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结果。时下,我国企业对投资风险评估常采用的测评办法主要由以下三种:均值―方差评价法,β系数衡量法,风险价值评估法。

(一)均值―方差评价法

根据企业投资风险的含义,风险体现了实际损失或收益和预期损失或收益的偏差,这种偏差可以借助一些概率统计量来衡量,包括损失或收益率的期望值、方差2、标准差、差异系数CV等。这些统计量事实上是测量损失或收益率围绕其期望值变化的程度。我们主要计算器期望值和方差。

第一,期望值。假设某中金融工具的投资期望收益率为X1、X2、X3、X4……Xn,e(X)是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则:

e(X)===

公式中Xi表示第i种可能结果;pi表示第i种结果的概率;n表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表示各种可能结果(即Xi值)的加权平均数,各结果的权重即为其发生的概率。期望值是中心趋势测量中最常用的方法。

第二,方差。为观测值的平方偏差,,,……,的算术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平均平方偏差,即方差,其公式为:

标准差是衡量测量值与期望值离散程度的尺度,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就是标准差或根方差,其公式为:

具体来说,方差、标准差越大,表明各种可能结果的数值距离期望值就越远,则期望值代表性就越差,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第三,差异系数(CV)。行业、企业之间的期望值往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差异系数来衡量风险,其公式为:

普遍说来,CV值越小,投资的风险就越大。

(二)β系数衡量法

贝塔(β)系数衡量法是近年西方发展起来的风险计量办法,是一种重要的整体性分析。其优点在于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具有较强的科学依据,能够反映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市场风险的程度通常用β系数来衡量。如果以表示第i只股票的报酬与市场组合报酬的相关系数,表示第i只股票报酬的标准差,表示市场组合报酬的标准差,则股票i的β系数公式为:

证券投资组合的β系数是单只股票β系数的加权平均,公式为:

公式中βp表示证券组合的β系数;wi表示证券组合中第i种股票所占的比重;βi表示第i种股票的β系数;n表示证券组合中包含的股票数量。β系数反映了单个证券获证券组合相对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变动程度,当β=1时,表示证券的价格和市场一同波动;当β>1时,表示证券的价格比总体市场更波动;当β

(三)风险价值评估法(VaR法)

VaR(Valueatrisk)按字面意思就是“?L险价值”,是指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获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公式为:

公式中p表示资产价值损失小于可能损失上限的概率,即probability;表示持有期;表示某一金融资产在一定持有期的价值损失额;VaR表示在给定置信水平下的在险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限;是给定的置信区间。

例如:某一投资公司持有的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置信度为99%,在证券市场正常波动的情况下,VaR值为500万元,其含义是指,该公司的证券组合在一天内(24小时),由于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最大损失超过500万元的概率为1%,平均1000个交易日才可能出现1次这种情况,(或者说有98%的把握判断该投资公司在下一个交易日内的损失在500万元以内)。

由上图1可以直观地表示出VaR值得含义,总体来说,风险价值评估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方法来测量不同行业的风险,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资产价格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非常简洁、直观,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其缺陷在于对于投资组合收益分布的求解比较困难。

四、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风险认识不足

企业对风险投资的管理认识不足,风险意识弱。当今社会企业不仅需要面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且还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不仅需要面临投资风险,同时还需要面临营运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这都加大了投资风险管理的难度。

(二)过于注重短期收入,没有长远战略眼光

企业的投资种类和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些企业在投资上因为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更多的将资金投入到规模小,收益快的项目中,而将企业的投资是否与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目标相符放到次要位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战略管理存在问题,此外因为战略意识上浅薄,不合理的风险控制意识将会导致有色地质矿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目光短浅的情况。

(三)过度轻信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有少数的企业过度轻信专家在高科技项目投资中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对其作用进行合理的甄别,因此在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中经常会进入到误区中。目前,许多专利和高科技技术都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要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条件的限制。理论上可行的并不一定可以在实践中实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对高新项目进行投资,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花巨资购买的设备和组建的团队在工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无法给投资者带来期望的回报。

五、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作用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产生各种风险,所以企业要学会规避这些风险,而风险评估是能够有效降低这些风险的手段。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具有推动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投资风险管理,进行风险控制,减少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与监管的操作方法

不同的金融工具,操作模式不同,风险预测效果不同,风险评估能力不同,风险评估方法不同;市场的复杂化、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繁琐和全球化的渗透使得金融审计和监管工作越来越困难。为了评估这些金融风险,因此要求国家审计人员和监管人员运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

(三)能用于投资业务员业绩评估之中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股市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熊市”和“牛市”的交替出现使企业面临着巨额的亏损和利润,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将业绩评估与金融风险评估挂钩十分必要。通过对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投资业务员的操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规范投资业务员的行为,减少非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六、结语

企业如何规避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是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最大课题。本文从引入金融风险投资类别,探讨了三种金融风险的测评办法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金融投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其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活动中,常常手足无措;然而对金融投资风险的又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投资需求,科学的选取金融投资风险评价的测评办法,就能够得到更准准确的投资风险评估报告结果,从而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6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少数科技人才的企业,它们拥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初期的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为客户提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巨大,然而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以及固定资产缺乏等原因,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1]。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紧箍咒”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其发展和壮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间的竞争已由传统的机器、产房和设备等有形财产的竞争转变为无形财产尤其是知识产权的竞争[2]。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产业转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往往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在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小企业的一项资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且到现在为止仍有效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经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后作为质押物,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到资金,并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融资模式[3]。目前该融资模式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试点后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此类业务,融资规模在不断扩大。

2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3年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4.4万户,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到全市GDp总值的40%左右,创造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贡献尤为明显。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产权在科技型企业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2008年以来,重庆市专利申请数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13年,重庆市专利申请数已达4.7万件。在掌握大量知识产权的同时,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缺乏问题,不像大型企业拥有固定的资产以及其它类型的中小企业可以将有形资产进行抵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大的资本就是“知本”。继2009年重庆银行率先试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后,重庆三峡银行、招商银行重庆分行等几家银行陆续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为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重庆市于2010年成立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完成2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约合2亿元。2012年9月北碚区建立两江知识产权投融资平台,成为重庆市首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综合平台。该平台通过引入北京连城评估公司和重庆三峡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经过系列的考察调研,三峡银行推出了知识产权“评估+担保”的贷款模式,真正为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长期稳定的无形资产融资的道路;与此同时,政府还承诺为贷款企业给予最多50%的贴息。同月,重庆市成功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库,收录了全市380家企业的1200件实用新型产品和120件发明专利的信息。另外,平台也与全市190多家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30多家进入数据库的企业正在进行积极对接,争取获得贷款。数据库中的资料信息将按权限对更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知识产权部门等开放。

3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实践

重庆三华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华工业)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集汽车、通用汽油机、柴油机等铝合金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于一体,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该公司2007年通过iSo9001:2000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连续8年被其老客户百力通(重庆)发动机公司、重庆建设、隆鑫、华伟联龙等大型集团评为“先进配套企业”、“新产品开发先进企业”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公司技术中心还在2010年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公司现有员工700余名,厂区占地面积6万m2,固定资产1.8亿元,年销售收入2.5亿元。三华工业在重庆北碚区有20多年的历史,2011年决定搬到同兴工业园的新厂房并且开始进行产品转型,急需资金增加生产线。以前公司贷款大多是通过土地、房产作抵押,甚至还尝试向租赁公司借过款,利率高达12%,这些融资方法贷得的资金量少,而且融资成本高。2011年在得知可以将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后,他们开始尝试这一新型的融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2011年9月中旬,三华工业向重庆三峡银行递交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申请表,欲将其新型发动无缸套缸体专利技术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2)三峡银行收到三华工业申请后,首先对其提交的资料进行核实,然后对其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贷款前调查与分析并形成贷前报告,对初审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与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签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合作协议》,要求评估公司对拟用于质押的专利技术进行初评;(3)连城评估派出专家组对三华工业的新型发动无缸套缸体专利技术进行评估,在综合考虑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以及专利技术的市场前景后,认为这项专利技术的价值为2800万元,并编写《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评估报告》;(4)连城评估将评估结果通知给三华公司,并将《评估报告》递交给三峡银行;(5)在取得知识产权《评估报告》后,三峡银行将三华公司推荐给重庆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并与担保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同设计反担保措施:以三华公司的专利技术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同时以该公司某股东个人位于江北经济开发区的一处房产为抵押,以及公司主要股东为无限责任担保为补充担保,一并提供给重庆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申请反担保;(6)三峡银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便发放给三华工业2000万元的贷款;(7)贷款发放后,三峡银行协助三华工业按政府相关政策获得担保费和利息50%的补贴。具体见图1所示。随后在2012年,三华工业产品订单增加,又急需资金扩生产线,该公司再次通过连城资产评估公司估值以及重庆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用几项专利加2.8万m2土地从三峡银行贷款1780万元。

4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以知识产权资产作为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全球趋势,重庆在这条路上走得很早,却也走得很慢。5年多来,3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仅3亿多元,比起京津沪等地年超过10亿元的融资贷款总额,重庆还相距甚远。按照重庆企业现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54个、市著名商标1192个以及500多家企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拥有量进行测算,发现这些无形资产至少可以质押融资上百亿元,大量的知识产权资产仍在“沉睡”。银行担忧风险过高、融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以及无形资产估值难等原因成为重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启动5年但成效依然不容乐观的原因。

(1)就商业银行而言,因为担忧风险过高而缺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风险较大,而在贷款融资方面银行更偏向于拥有固定可靠收益的企业[4]。像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企业一旦无法偿还贷款,将会很难变现,比如注册商标会因企业经营不善而飞速贬值;再加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不成熟、不规范等问题,使得银行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状况,从而大大影响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目前只有三峡银行、招商银行重庆分行、汉口银行重庆分行3家银行在重庆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2)就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对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的不了解。重庆市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没有把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来经营,知识产权管理尚未制度化和规范化;另外,连城评估有限公司在重庆接触的10多个失败案例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不熟悉,有的企业拿着专利证书就想进行评估融资,对融资贷款资料的收集和准备还不够。

(3)就评估机构而言,知识产权价值难以评估和确认。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价值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贷款额以及风险控制,评估过高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过低又会使得企业放弃贷款。做了多笔专利质押融资的三峡银行就表示,一些尚处于萌芽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还没投产但其市场估值期望却很高,最后评估出来远远低于它们的期望,从而放弃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重庆缺乏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机构,虽然引进了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但对于银行和企业而言,请外地资产评估机构来评估,除了评估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业务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4)就市场而言,知识产权处置起来比较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实现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知识产权能够顺利变现,当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还贷时就需要将知识产权变现来偿还。与固定资产不同的是。知识产权的价值体现在未来的收益,它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6]。重庆现在还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这使得知识产权的处置不能像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一样快速地进行处置。另外,知识产权的交易信息比较封闭,不够公开,大大影响其变现能力。

5相关建议

就目前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而言,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克服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与困难,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建立本土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人才。由市知识产权局以及本地商业银行参与成立专业评估机构,可以避免因外来评估机构的离开而带来的不利影响。知识产权质押的评估人才多是由审计人员担任,它们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企业报表,计价原则是历史成本,很难反映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因此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研讨等形式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增加他们的评估技巧,从而培养知识产权评估专业人才队伍。

(2)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理念,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谋求发展时不仅要重视自身产品的研发,还要强化知识产权的经营与应用,只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也是一项资本后,才能有效地盘活资产,解决融资困境,提升自身实力。政府以及银行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帮助它们了解该业务,推动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

(3)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设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重庆市政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融资贴息专项资金,通过提高利息补贴来降低融资成本,调动银行和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贷款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设置知识产权贷款银行风险补偿基金,在中小企业无法偿还债务时给予银行一定的风险补偿,鼓励和推动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资产评估信贷风险抵押贷款

一、前言

一个国家银行的发展、稳定与繁荣直接关系到该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与繁荣。在全世界范围内,为银行抵押贷款服务的资产评估,以及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参考意见的资产评估开始兴起,并已经成为世界金融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资产评估在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运用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所以研究资产评估在银行信贷防范风险中的作用这个课题十分必要。

二、资产评估和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

资产评估概述。资产评估,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是指专门的机构或专门评估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资产评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服务行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贷风险概念。信贷风险是一个从萌芽、积累到发展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满之前,借款人的金融状况的变化可能影响其履行条约能力,除贷款人同意安全条款的一半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务已如期偿还之外,还可以继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条款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下的债务人在其他合同下也出现违约,也被视为违反本合同。

三、资产评估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资产评估机构行业管理不规范

评估行业内存在“多头管理”,行业管理混乱。目前,国内评估行业名义上是归财政部管理的,但实质上是多头管理的。这种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状况,尤其容易造成资产评估市场的混乱,比如现今存在的除注册资产评估师外,还有房产、土地、物价部门等多种评估资格,这些资格的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放弃原则,恶意竞争,形成评估行业的各种不良风气,不仅给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影响评估机构正确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去评估被评估单位,使得银行机构蒙受损失。

资产评估机构的不准确。资产评估机构不能分别从宏观的高度和微观的角度管理资产评估机构,使得评估过程复杂,出现重复评估的现象,导致评估费用的过多,最终导致银行贷款费用增多,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还款压力。

评估机构的不断完善。随着房地产产业的兴起,资产评估机构对房地产产业的评估日趋成熟,其评估结果日趋完善。但是评估机构对生物科学的评估还存在很多的空缺,使得生物科学行业的评估没有先例可循,出现了生物科学评估价值高低差距较大的现象。

(二)评估机构中评估人员的问题

评估人员的道德问题。当前,评估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评估机构单位都在千方百计的抢占市场份额,他们为招揽生意、迎合委托方,采取低价收取评估费用的恶意行为。

评估机构中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受自身能力、水平和经验所限,评估机构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本来没有能力承担评估工作,却勉为其难,最终导致评估价值的不真实性,造成银行贷款不能收回的现象的发生。

四、完善资产评估为银行信贷业务服务的对策建议

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提高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8

关键词:金融商品;公允价值;衡量;估计

目前,我国已经应用金融商品公允价值估计程序很长时间,也有了较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在公允价值衡量与估计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市场的正常运行,部分公允价值会计在取得最初数据的时候,没有应用较为科学、合理的获取方式,导致数据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并且,市场上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核算方式,这对公允价值估计工作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公允价值衡量与估计的结果难以达到规定的准确程度,对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相关会计人员必须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一、公允价值会计衡量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公允价值就是买卖双方在了解市场变化的基础上,对交易资产或是负债进行结算。在公允价值衡量之前,要确定买卖双方是否为合法经营的企业,如果企业正在清算自身的资产,或是有意减小自身的经营规模,那么将不能为其进行金融交易的公允价值衡量[1]。但是,目前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在金融市场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市场的正常运行,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衡量数据的获取准确率低

在金融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衡量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只有对市场进行仔细的调查与分析,借鉴以往的市场价格,才能更为便利的对相关商品进行公允价值的衡量,进而保证衡量与估计的准确性。但是,目前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与数据还不能为相关会计带来较好的参考价值,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公允价值在估计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部分公允价值会计在获取市场信息时,无法全面的对其进行参照,只能利用相关技术对金融商品公允价值进行估量,这样估量出来的结果,准确率并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同时,部分公允价值会计的专业素质较低,使得公允价值的估量结果的不准确性进一步加深,所以,相关人员应该对数据获取方式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此类问题[2]。

(二)缺乏统一的会计应用标准

在金融商品交易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作标准,才能更好的执行自身工作,保证估计的准确性[3]。但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应用标准,只对资产的增减值以及金融工具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并没有对衡量与估计进行有效的规范,这就导致公允价值会计职能根据增减值与金融工具这两项规定执行工作,在其他的公允价值衡量与估计工作中,也只能对这两项规定进行套用,无法科学、合理的完成工作,根据对这两项规定的分析,发现针对性较强,并且其中存在较多理论上的分歧,不仅不能应用在公允价值衡量与估计工作中,还会对其产生负面作用,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工作所需要的是参考价格的支持,但是这两项规定中的参考价值完全不符公允价值会计所需要价格的顺序,导致公允价值会计工作的合理性进一步降低。所以,相关人员要对此类问题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国家也应该对公允价值会计工作加以分析,对市场进行规范,推出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应用标准,为金融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三)公允价值衡量与估计较为复杂

目前,公允价值的衡量与估计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无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与计算准确性,其中商品品种多是较为重要的问题,金融商品的种类有很多,包括: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货币市场金融产品、银行金融产品等,使得公允价值计算工作出现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关会计人员要掌握所有计算方式,不仅要对国内市场有所了解,还要掌握国外市场的动态。

二、公允价值衡量与估计方法

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公允价值的衡量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分析企业是否能够满足相关交易条件。公允价值较为合理的衡量标准为以下几点:首先,债券金融商品必须经过相关单位的衡量,并且可以有效的对现金进行估计,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交易。其次,商品交易要具有较为科学的量估模型,所参考的资料必须是来自较为活跃的市场中,但对于非活跃市场,很多报价以及估计都不能被确定,甚至会在不合理的时候遭到[5]。对于金融商品公允价值的衡量与估计,相关会计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一)活跃市场的报价方式

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报价是否公开并不是由某一交易者决定,而是由多个交易者共同影响,此类决定通常是根据市场的性质而执行的,市场公开不仅可以为交易者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还能使金融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得金融商品的报价能够更加准确,并且,必须要保证报价的合理、合法性质,以便于为公允价值会计工作提供较为有利的参考,对金融市场有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促进金融市场在活跃的基础上,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6]。在金融商品交易过程中,相关会计人员需要的是较为合理的参考资料与数据,一旦数据出现不合理现象,公允价值的衡量与估计将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相关企业要对自身的公允价值衡量、估计工作加以重视,为公允价值会计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并且相关信息要经过一定的验证,最好是合法经营的验证个体,在保证信息合理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为公允价值会计提供所需衡量、估计的数据,以便公允会计对其进行报价处理。例如图1是某企业的负债分类,需要对企业的负债金额进行报价,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将其分为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两类,其负债与净资产得到简化,只有这样,相关会计人员才能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参考,进而形成报价内容,为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较为有利的影响。此外,相关会计人员要根据多方交易者的意愿,对报价进行公开或不公开处理,以便于金融商品的价值在市场中得以验证,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金融市场报价公开,还能够更好的对公允价值进行衡量[7]。相关会计人员必须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查,保证商品与信息流动畅通,此时的活跃市场中,公开报价是经过以下几点才能确定而得:首先,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必须符合国际规定标准,利用某个制定交易场所,组织金融商品买卖人员,通过相应的经纪人进行商品交易前的准备;其次,要对金融商品进行衡量与估计,并且对价格进行拍定,会计人员可以参考企业的各个金融数据或是其他交易所公开的数据,对金融商品进行报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执行市场公开报价工作[8]。公允价值会计在执行工作时,要对国家相关准则进行了解,依据准则对金融商品的公允价值进行合理的计算,并且要对各个买卖竞争者进行分析,保证报价能够提高竞争者之间的利益,避免不合理的报价调整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非活跃市场的评价方法

在金融商品交易过程中,非活跃市场就是没有生机、较为低沉的市场,此时,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商品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价,保证能够获取与企业较为合适的金融商品,一般情况下,金融商品持有者会根据自身条件对商品进行可靠的估计,能够利用较为科学的评价技术完成此类工作。如果持有者没能保证商品评价系统的合理性,那么相关人员就要根据市场交易所提供的标准对金融商品进行公允价值的衡量与估计,达到有效的评价目的,保证价格的合理性与真实性。在非活跃的金融市场中,企业应该对市场进行分析,在较为合理的条件下应用评价方法,以下是应用评价方法所需具备的条件:首先,要保证所要交易的商品是属于正常市场环境下的交易商品,保证交易价格评价工作能够适用于价值估计中;其次,企业的评价方法要与国家或市场所规定的定价方式保持一致,进而为交易企业提供较为有利的支持;最后,所需交易的金融商品在市场中存在同产品的交易信息,可供评价人员参考与利用,有利于相关人员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保证交易价格对交易双方或多方都存在有利条件。

三、结语

目前,我国金融公允机制的衡量与估计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相关会计人员不能一味的根据国家会计准则执行工作,要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查,保证在活跃市场或非活跃市场中都能更好的为交易者提供信息,保证各个企业交易风险降至最低,为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温静.浅谈金融商品公允价值会计的衡量与估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3(4):102-103.

[2]白默,左淼.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公司面临的财务问题及对策[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0(3):48-50.[3]莫春兰.会计监管视角下期权问题的多维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5(6):60-64.

[4]黄婉霞.公允价值计量和应用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2(23):88-88,90.

[5]林荫荷.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38-39.

[6]韩存.基于会计错配观点的保险负债计量模式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5,29(3):32-39.

[7]张珊珊.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J].科技经济市场,2014(3):21-22.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9

【摘要】文章分析了制约我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政策因素,即: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缺乏鉴定机制和价值评估认定机制;缺乏托管机制;缺乏质押艺术品的交易变现及处置机制;缺乏监督和风险补偿机制。

【关键词】艺术金融;发展;政策因素;制约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基础有两个方面,即作为产业基础的艺术品市场和作为行业基础的金融业。而在中国,现有的相关政策化目标主要集中在艺术品市场的战略性实施方面,而银行作为经营企业,在具体实施艺术品金融项目中,往往会按经营的安全性和营利性原则来确定对艺术品评估价值的认可以及对所贷款的艺术品经营企业的选定等。由于政府的政策目标与艺术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再加上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以及政策安排的普遍性,使得在国内艺术品质押融资双方的关系上,还没有形成民法范畴内的当事人的平等地位,所以,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解决艺术品的质押融资问题,政府要采用促进政策,鼓励银行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

一、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

目前,艺术品金融业务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建立专业、规范、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当前的相关政策法规立法过于原则化,缺乏对艺术品金融业务的针对性,对艺术品金融来说,缺乏可操作性。并且相关立法的某些条款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滞后性明显。如我国《物权法》《担保法》《拍卖法》《文物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贷款通则》《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都未对艺术品金融的一些具体法律程序、责任与后果等,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所以难以对艺术品金融业务做出具体法律指引。目前,在艺术品金融业务中,各金融机构只能根据各自的实情和需要,摸索制定各自的规定,以指导艺术品金融业务的施行。这种情况在该业务的初创阶段还能行得通,但如果长此以往,必然引起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在艺术品金融问题上的分歧,且不同的金融机构各有不同的做法,从而给市场和企业传递着不同的融资信息,艺术品经营企业、银行、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对此难以适从[1],以致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站在国家文化精神及文化利益的高度上去顺应市场的规律,有效地分配与优化资源配置,促成艺术品质押业务良性开展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更谈不上形成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艺术品质押融资政策体系。

另外,在相关艺术品金融业务的行业规范问题上,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有一定约束性的行业发展规范,例如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等等,但整体而言,缺乏完善的行业规范和法律约束。

二、缺乏鉴定机制和价值评估认定机制

鉴定和价值评估认定是决定融资额度等的基本授信要素,它同时决定着艺术品经营企业的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是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关键环节,是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接受艺术品质押融资以及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与其他财产权相比,艺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流通中真假难辨及价值难定的特点,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评估机构给出的评估结果常常差异极大。在缺乏科学的、统一的鉴定、评估标准体系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不是艺术品经营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就是银行承担过大的融资风险。因此,艺术品鉴定和价值评估问题已成为制约艺术品抵押贷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缺乏公认的权威艺术品权威鉴定机构及欠缺完善的艺术品估值体系是问题关键。其一,缺乏完善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艺术品门类繁多,书画、古董、瓷器、玉器这些传统的收藏门类又较为复杂,其价值包含历史、文化、美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需要一个体系来评估。但是在目前,不同门类的艺术品在鉴定和价值评估上也只有各自约定俗成的评定方式,即使同一门类的艺术品,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鉴定标准和价格评估依据,使得评估结果差异较大,评估的公信力不高,很难形成合理的、市场上广泛认可的公允价值。由于鉴定及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得艺术品价格的评估标准无法统一,导致了对于同一件艺术品经过不同专家的鉴定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其二,缺乏公认的、权威专业的艺术品鉴定机构。目前,我国专业的、成熟的鉴定和价值评估机构比较少,虽然也有部分机构提供该项服务,但还没有公认的权威的艺术品鉴定和价值评估机构。国内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没有配置艺术品鉴定的专业人员和专业队伍,只有临时组建的专家团队,即使是这样的团队,也通常不具备权威的艺术品的专业鉴定及评估资格。由于艺术品的种类繁多,真伪很难鉴别,并且艺术价值的衡量,包含了一个历史的沉淀,其价值的评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商品价值的评估,价值判断方式比较独特,需要一个专业权威的机构来评估,所以以上的现有鉴定评估机构和团队的专业性、权威性经常受到质疑。基于艺术品本身的特殊性,银行在选择质押融资时对其真伪和价值评定是相当谨慎的,而单纯依靠银行方面力量不足以减少艺术品进入金融市场时在鉴定和价值评估环节所带来的风险,由此,使银行对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举步维艰。

三、缺乏托管机制

艺术品金融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质押品的保管,但与商业银行所接受的普通抵质押品不同,由于艺术品门类众多,对一些古玩艺术品保管的专业要求非常高,是一项专业的技能,银行对某些艺术品没有保管能力,需要由专门的机构来承担。所以,在艺术品质押融资中,对质押的艺术品存在哪、如何存,银行需要根据质押物的不同情况,邀请艺术品专业机构,对质押品的存放条件(包括光线、湿度、温度和人为因素等等)进行调查和评估,以此来确定质押品是由银行方面保管,还是由专业的第三方保管。尽管这样,在保管、运输过程中,还可能会对某些艺术品造成破坏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银行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环节出错后的应对措施,以及确认责任的承担人,这就又牵涉到安保和保险系统问题。但目前,这类关于艺术品存放条件的调查评估、存放机构选择、安全、意外损坏的赔偿问题等等,都没有一个完善统一的管理标准和体系,给艺术品质押业务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四、缺乏质押艺术品的交易变现及处置机制

完善的艺术品交易体系是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重要保证。“在成熟的艺术品质押融资市场中,一旦借款人不能到期偿还贷款,银行应该能够通过专业化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或收购公司将艺术品变现,从而收回贷款。”[2]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如果艺术品抵押贷款发生风险,银行将抵押品通过拍卖公司进行拍卖变现的难度很大。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艺术品消费仍属于一种小众化形态的高档消费方式,加上由于受艺术品鉴定和估值难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质押品拍卖流拍或者拍卖成交价偏低等情况。目前我国拍卖市场的整体成交率还不到50%,如果银行采用其他的变现方式,还需要银行付出更多精力找买家,如选择典当、画廊和艺术品商店出售等形式将质押的艺术品变现,但因为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很不成熟,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大众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为此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艺术品变现、处置机制,才能有效地缓解银行对未来债务人不能履约时抵押资产变现难的担心。

五、缺乏监督和风险补偿机制

艺术金融由于是以艺术品为质押标的而向银行贷款融资,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在该制度的成长初期,对银行来说风险是多发且不易控的。就政策层面来说,由于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各项制度还没有健全,缺乏对艺术品本身身份、艺术品交易人等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归档的信息平台[3],如艺术品档案登记制度、传承、出处、著录等档案专业制度尚未完善,也缺乏对艺术品市场统一管理的监管机构,使得银行存在质押品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好坏难辩,真假难分,这也是艺术品作为质押物,给银行形成的潜在风险。

就行业规范来说,如以上所说的目前我国的艺术品金融活动还缺乏鉴定机制、评估认定机制、托管及集保机制、抵押艺术品的交易变现和处置机制等,都是其潜在的风险。这些制度的缺失,可能会给银行造成评估价值与变现价值差距过大的风险、艺术品在托管期间的损害风险、拍卖时流拍或者拍卖成交价偏低的风险等等。由于艺术品的特性决定了银行接受艺术品为担保标的质押融资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为此,银行不得不采取提高融资贷款的门槛、加大审核力度、控制授信额度,对贷款的用途及还款期限做出严格限制等多种举措来防控风险。对于融到资的企业来说,低授信额度只能让他们拿到很少的贷款,却要负担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等额外费用,这些手续费也占据了所获贷款额的一部分[4],造成了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各项运行成本高昂。但目前,政府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统筹艺术品市场各种资源的平台,也没有相应的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对银行的此类业务损失给予适当补偿,以鼓励金融资本与艺术品投融资交易活动的结合,提高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我国当前的艺术品金融业务,是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政策手段和金融工具,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仅依靠现有的政策体系,是无法破解阻碍艺术品金融业务发展难题的。必须重构更为市场化的政策运作体系,建立长期稳健的艺术品融资政策支持机制。为此,我们要确立政策的战略性长效机制,在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中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尊重艺术品和金融市场规律,形成相关政策的闭环系统,构建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政策体系。要制定和完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财政金融政策,建立健全艺术品金融运行的行业规范,构建并完善鉴定机制、价值评估认定机制、托管集保机制、交易变现及处置机制等,用制度及系统设计降低融资风险。政府要加强对艺术品金融行业高层级的集成整合,加强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倾斜,引导与整合艺术品金融的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陈见丽.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分析.学术交流,2011.7.

[2]史跃峰,赵黎明.金融资本与艺术品市场的融合―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剖析.中国金融,2011.22.

[3]王征.艺术金融―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中华文化论坛,2012.2.

[4]刘沛佩.谁来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阵痛”买单―兼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多方参与制度构建.科学学研究,2011.4.

【作者简介】

金融学学科评估篇10

关键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履约意愿;履约能力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商业银行业除了要与国内同业展开竞争之外,还要面对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的挑战,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更紧迫。在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对自己的信用风险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估和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作为此复杂系统的输入项,对于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以指标选择原则为指引,以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依据,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评估指标的选择、数据的选取和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2.全面性和独立性原则。即评估指标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既能综合反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程度,各指标间又相互独立,相关性小。

3.可行性原则。即评估指标所涉及的数据容易获取和计算。

4.可量化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及表述要尽量做到以量化研究为主,从而避免主观评价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贷款企业的履约能力及履约意愿。贷款企业履约就意味着银行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收回贷款本息,该贷款企业不会令银行遭受因贷款而带来的损失。

1.履约能力。企业的履约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及发展实力的综合体现,通常可以通过其财务情况体现。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客观反映,与一般技术经济指标相比,它具有更强的灵敏度和综合性。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有效性各不相同,也很难评判,但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其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动上,因此信用风险评估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提炼和分析。

2.履约意愿。企业的履约意愿包括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管理者履约心理的影响、金融监管环境的好坏对管理者履约投机心理的影响等等。基于以下两点考虑,本研究将履约意愿暂不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考虑因素。

其一,履约能力与履约意愿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经济环境稳定、法制健全、讲求商业信誉的社会中,贷款企业有履约能力而不愿履约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履约意愿可以内化于对履约能力的考察。其二,由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出发,所选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和标准化,履约意愿以中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管理状况来讲,还不能达到对各贷款企业精确量取。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就集中于对企业履约能力的研究,即企业财务指标的选取。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由以上的分析及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归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可由以下四个方面,14个指标构成。

1.偿债能力。(1)流动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认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流动比率为200%是比较合适的比率。(2)速动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越强,但不宜过高,一般应维持在100%的水平。(3)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4)超速动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变现能力越强,较速动比率能够更确切地反映立即变现能力。

2.营运能力。(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比率越高,说明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小。(2)存货周转率:综合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借款人存货从资金投入到销售收回的时间越短。在销售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比率越高,获利越多。(3)流动资产周转率:比率越高,说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4)固定资产周转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5)总资产周转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

的使用效率越高。

3.盈利能力。(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比率越高,说明销售净收入中的利润越高。(2)净资产收益率:衡量企业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比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3)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4)资产收益率: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的净利润大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方面的能力越强。

4.贷款方式。贷款方式虽非企业的财务指标,但在信用风险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各专家学者的重视。贷款方式不仅影响贷款企业的履约意愿,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履约能力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时候不同程度的补偿银行因此所遭受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贷款方式是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结论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非线性等的复杂系统问题,传统的比例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线性方法已经不足以客观、准确地反映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的结构以及指标权数的确定应以基于复杂、非线性理论的人工智能方法为主,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对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主要集中于定量的财务指标范畴,这一方面是基于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一方面是源于中国金融信用体系的限制。这种评估体系结构,虽在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条件下是科学、合理的,但是从长远考虑,中国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强金融管制、健全金融法制的同时,对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择应不断纳入环境因素、企业信用因素等更多非财务指标,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夏红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小燕,钱建豪.中国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9).

[4]cebenoyan,a.sinan;strahan,philipe.riskmanagement,capitalstructureandlendingatbank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