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告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3:17

会议报告内容篇1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常委会徐建华

批准性决议“一句话”足矣

人代会上的决议属于批准性决议,突出“审查”、“同意”、“批准”几个关键词即可。而批准性决议实为肯定或否定的决策性文件,如果同意“一府两院”报告中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今后工作的安排,一句话就可以了,今后“一府两院”按照报告抓好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就行。

一般说,人代会上“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对过去的工作总结、今后的工作安排都写得很具体,人大决议没有必要再强调这、强调那。如果再提出过于具体的建议,也不利于“一府两院”今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全国人代会上通过的有关决议,也基本上是概括性、原则性、号召性的表述,为地方各级人代会形成决议提供了范本。总之,人代会决议“一句话”足矣。

安徽省凤阳县人大常委会武春

报告为附件,决议“一句话”即可

笔者认为,人代会上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及时修改各项报告,作为决议的附件,在此基础上一句话决议值得提倡。

人代会上听取并审议各项报告后形成的决议,实质是代表对报告提出的审议意见,之后表决,对报告作出同意、批准或否决的结论,此时被批准的报告是作为决议附件的。同意、批准报告意味着报告中内容得到人代会认可,执行人代会决议,实际上就是落实报告中的具体内容。在做出决议前,规范的做法应是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要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及时修改报告。作为决议附件的报告一定是经过会议审议修改过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如果决议出现“会议强调”等内容就没有必要。因为相关内容已加入报告或原来报告就有,再写入决议没有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同意或批准报告的一句话的决议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涵盖了代表的审议意见,当然值得提倡。

有些地方把没经会议审议后修改的报告作为决议的附件,只把代表的审议意见写入决议中。不修改报告,在决议中尽管用“会议强调”等方式写入了代表的审议意见,但和批准的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会不一致,这显然不妥。笔者认为,还是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修改好报告并作为决议的附件,决议一句话即可。

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会闫旭辉

“一句话决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

笔者认为,人代会上一句话的决议言简意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

一句话决议切合实际。目前,各级人代会在闭幕阶段一般需要表决人大常委会、政府、计划、财政、法院、检察院等6项报告的决议草案,还要工作人员宣读,如果都写成长文,耗时费力。文不在长短,只要言之有物,抓住关键,解决问题,就能达到目的。

一句话决议突出重点。人代会对各项工作报告作出肯定或否定性的审议结论,形成相应的决议,就要突出肯定、同意、批准这几个关键词,体现人代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国家大事的程序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能短则短,无需赘言。

一句话决议有范例可循。今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第一段:“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第二段仅“会议号召”即实现奋斗目标的要求。这个决议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决议的全部要素,绝不出现“会议认为”、“会议指出”等套路语言,值得各地人大学习和借鉴。

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吴照生

“一句话决议”不值得提倡

笔者以为,人代会对各项报告的所谓“一句话决议”不值得提倡。

首先,从决议内涵看,“决议”应该既有“决”,也有“议”。“同意”或“批准”相关工作报告是“决”的结果,而人大代表“议”的成果也应在决议中体现。代表在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时所形成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可以被报告吸纳或在报告中做出相应修改,但有些则不能直接吸纳进报告,需在决议中予以体现。

其次,从人代会的性质看,听取和审查报告,实质是对“一府两院”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并以决议的形式,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决议承担着统一思想的重任,其内容不能仅是“同意”或“批准”,而应对本行政区域内全局性、原则性的重要问题、重大事件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

再次,从执行决议的角度看,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本是“一府两院”的重要职权,决议中“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等特指表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报告相关内容,而是以决议的形式要求“一府两院”必须予以贯彻执行,这是代表审议意见在决议中的强化,是代表意志的集中表达。这样的强化,意味着执行决议有刚性要求,体现了执行决议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会蒋松柏

“一句话决议”有损人大形象

笔者认为,人代会听取和审查“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对于总结过去、改进工作、推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出“一句话决议”实属不妥。

一句话决议不切合工作实际。“一府两院”工作面宽量大,问题难免,代表对此提出了不少的审议意见,怎能简单地一句话了事?决议应该对“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地指出,合理化的建议直截了当地提出,整改要求理直气壮地讲出,使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反映。

会议报告内容篇2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1.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其内容深度是介于科技论文和科普作品之间的。比起科普作品,它常常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来介绍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复杂的生产技术;比之于科学论

文,则不像科学论文那样注重论证说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是运用通俗易懂、明白入理的文字直述其所见到的科学技术事实,为科技工作者传达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而为科研提供情报线索。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科技写作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在体裁上,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由过去的类别单一发展为现时的多种类别并存,其中有:某一国家科技情况的考察报告;某一国家某一学科的考察报告;几个国家某一相同学科的科技情况考察报告。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增强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表现力度,为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写作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格式为前言、概述、考察细目三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简单地介绍本考察团的名称、组成,考察过程中所访问的国别、城市、机构、参观的具体单位等。

“概述”,也有单独写,或者和前言放在一起写的。这部分主要是交待考察的总体情况。写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写得通俗易懂,而且要清楚地写出考察的内容和收获。

“考察细目”是考察报告的主体,主要内容都在这部分。写法上,可把考察内容分成若干条,然后逐条详细介绍考察所获得的专业内容。可以使用科技术语,语句力求简明扼要。

科技考察报告

例文:

《日本半导体器件技术概况考察报告》的提纲是:

(1)题目

(2)考察团名称

(3)前言

(4)综述(介绍日本半导体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特点)

(5)日本集成电路发展概况和工艺

(6)日本集成电路的制版工艺

(7)日本集成电路生产的净化技术

(8)日本集成电路的生产设备

(9)日本集成电路的外壳封装

(10)日本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概况。

2.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是为完整地反映各种科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而写成的综合材料。在这里,科技会议是其考察的基础,会议上宣读的各种文献则是它要深入考察的所在,因为会议的主题内容都反映在会议文献中。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的写作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部分“概况”,要写明会议名称、主办机构,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的主要议题、开会的方式等等。

第二部分“收获”,这是考察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本次会议上本学科在研究方面的新动向,出现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那个分支领域将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

二是介绍会议的主要论文,要具体到图表、数据、方法、论证、结论等。在方法上要注意选择会议中最主要的论文,摘取其精华进行介绍,不能流水帐式地进行介绍,也不能照录全文。

三是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介绍国外在本学科上的科学管理、学科方向选择、技术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便国内借鉴、汲取、运用。

3.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是科技研究人员为了某一科研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研究成果而写成的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范围很广。搞地质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地层地质发育情况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雪山的冰川进行考察;学生物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稀有动物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经济价值进行考察。只要他们对实地考察得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成为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结构方式灵活多样,有直贯到底的,有分成几部分的,还有采用日记体裁写的。例如,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采用的是日记体裁;物候学家竺可桢的《雷琼地区考察报告》在结构方式上是“小标题式”;地理学家徐蓉的《天目山冰桌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在结构方式是分成几部分叙述和论述。

考察报告格式·民办教育考察报告·服装企业考察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格式是:

(1)题目;

(2)作者及单位;

(3)摘要;

(4)引言;

(5)考察方法;

会议报告内容篇3

课题组从组织保障、监督工作的过程、监督形成的成果和审议形式等方面对全国人大、上海人大、各省市人大和上海各区县人大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的做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监督工作的组织

监督工作的领导协调。多数地方由常委会副主任牵头,也有由常委会主任牵头,成立各相关委员会参加的监督审议或调研领导小组,起到领导、统筹协调的作用。如重庆市人大成立“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调研组,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分工联系相关专委会的副主任任副组长。有些地方不成立领导小组,而由财经委直接牵头,协调各委员会参与调研,有些地方则主要由财经委承担调研任务,如福建省。全国人大亦是由财经委牵头,邀请各相关委员会参加调研。

制订监督工作方案。监督工作方案一般由财经委综合各方意见起草,多数地方由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也有地方由财经委制订方案后,报常委会领导同意,全国人大财经委制订方案报分工联系的副委员长同意后实施。

(二)监督工作的过程

启动。有些地方以人大常委会名义组织启动会,人大和政府各部门参加,部署监督工作,并听取政府部门评估工作的汇报。有些地方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部署监督工作。全国人大以及有些地方没有启动会的形式,而是直接开展调研活动。

开展专题调研。各委员会围绕监督方案确定的监督重点开展专题调研是规划评估监督的重要环节。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时,在听取国务院部委汇报后派出调研组直接赴各地调研;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时,全国人大财经委先围绕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节能环保、社会民生和专家学者召开四个专题座谈会,而后分赴安徽、海南、重庆、北京四省(市)召开四个片区人大财经委座谈会,听取全国31个省(区、市)人大财经委介绍本地区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情况和规划实施情况,并在当地开展调研。浙江省人大在“十二五”规划评估监督中确定对民政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农村经济、环境保护等7个重点开展调研。深圳市人大则针对综合规划,以及交通、住建、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四个部门的规划进行专项评估监督。

委员会开展调研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听取汇报、调研座谈、实地视察,一般都会邀请代表参加调研。有些地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代表的意见。有些地方开展网上调查,如深圳市人大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网上征求意见。有些地方通过上下联动开展调研,如福建省人大请设区市人大共同开展调研,省人大派出调研组下地方调研并召开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座谈会了解评估监督情况。上海市人大与区县人大联动调研,区县人大调研报告提交市人大审议参考。

向代表通报评估情况。各地都非常重视代表参与监督,除了邀请代表参与调研外,有些地方人大专门组织报告会,请政府向人大代表通报评估情况,如上海市。

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评估情况。在审议的内容上,有些省份的政府向人大常委会会议做评估情况的报告,如山东省、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关于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有些则报告关于评估报告的说明,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关于评估报告的说明,审议评估报告。除了审议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有些省份还审议若干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如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还审议了民政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农村经济、环境保护7个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在审议的形式上,各地人大既有大会审议也有分组审议,也有先分组审议,再大会审议;如有调整方案,分组审议居多。如广东人大不仅听取省政府关于规划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报告,又听取人大财经委关于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审查报告,还进行分组审议。在大会审议时,有些地方开展了专题询问或者随堂询问,如上海市的静安区、杨浦区、奉贤区人大都在审议时随堂询问。

整理审议意见。一般是在常委会审议之后由财经委整理审议意见,由常委会交政府办理。不同的是,有些地方人大是以财经委向大会提供的调研报告为主,结合常委会会议审议发言,形成审议意见,有些地方人大是将审议发言汇总形成审议意见,附上调研报告。

(三)监督工作形成的成果和审议形式

监督调研报告的框架基本一致。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调研报告是人大开展监督的主要成果。比较全国人大和各地人大财经委提出的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调研报告,财经委调研报告的通常框架包含四部分,一是调研情况,二是规划实施总体情况,三是存在问题,四是对策建议。除此以外,如果评估后政府提出规划调整方案,监督工作的成果还有关于调整方案的审查报告,常委会通过的批准调整方案的决议等。

监督成果的表现形式和相应的审议形式各有不同。(1)人大开展调研的委员会一般都会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作为审议参阅资料。如有各委员会分头开展专题调研的,会形成分报告,交财经委汇总形成总报告。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形成的调研报告提供给大会审议时做参阅资料。而上海人大各委员会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财经委汇总形成总报告。个别地方人大财经委在常委会会议口头报告调研报告,如重庆市人大财经委提出的调研报告是向常委会会议口头报告的。(2)有些地方人大财经委对评估报告出具“审议意见”或“审查意见”。如天津人大财经委汇总各方意见形成“关于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并上会口头报告,上海市长宁区人大财经工委向常委会会议报告对评估报告的审查意见。(3)如政府提出指标调整方案的,财经委出具审查报告上会口头报告,常委会会议通过批准决议。(4)个别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是否通过评估报告进行表决。如上海市的长宁区、闸北区人大。

政府提出规划调整的方式和人大提出审查报告的方式各有不同。从“十二五”规划评估监督的情况来看,政府提出调整内容的方式不统一,如有些地方政府在评估报告之外,另外提出调整方案的议案。如北京市政府除了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作“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以外,还作了关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部分指标调整方案(草案)的说明。有些地方政府在评估报告中提出调整方案的内容。如长沙市,政府提交人大的评估报告包含指标调整内容。有的地方虽然把评估报告与调整方案分开,但政府又将评估报告的内容与调整方案结合起来,向常委会会议作“关于评估报告和指标调整方案的说明”,如上海市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区十二五规划部分指标的调整方案”。

相应的,财经委的审查方式也不统一,有些地方在调研报告之外,针对调整方案提出审查报告,有些地方把调研形成的意见和对调整内容的审查报告结合在一起,形成“对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调整内容的审查报告”向大会报告。比如,广东省政府向常委会报告的是关于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报告,对应的,是广东省人大财经委提出关于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及部分指标调整草案的审查报告。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将对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对调整方案的意见结合起来,在“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中提出,“建议同意”评估报告,“建议批准”调整方案。还有的地方用“对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报告”的形式对评估报告提出的调整内容进行审议表明意见,并不出具审查报告,如上海市黄浦区。

二、五年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工作的经验

(一)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不论全国人大还是各地人大都非常重视与政府沟通,做好工作节点的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启动工作之初了解政府评估工作安排,提出监督要求;过程中又跟踪评估进程,在遇到指标调整时,沟通更加紧密;在评估报告初步形成之后,又及时听取情况把委员和代表的意见反馈政府修改完善。

(二)常委会统筹、各委员会通力合作

规划内容涉及面广,各专项规划对口不同的政府部门,相应地监督内容分属人大不同的委员会联系。调研反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都成立了常委会领导挂帅的跨委员会的规划评估监督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调动人大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监督工作。上海市人大的监督领导小组由常委会秘书长召集会议协调,有效推进了监督工作的进展。

(三)聚焦评估监督的重点

人大审议的对象是政府提出的评估报告。一些地方提出,人大监督的重点要与政府评估的重点对接。相比较而言,政府评估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人大监督范围的确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又要有一定覆盖面,聚焦重点是关键。各地人大对评估报告的审议通常聚焦在经济转型、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等内容上,尤其是约束性指标,对预期性指标完成进度,则强化对政府责任的要求。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十二五”规划评估监督中突出了节能环保和社会民生两大内容,把规划实施中的难点作为调研的重点。广东省人大在审议时,对保障安居工程建设指标的进展、实际需求和指标的科学性等展开热烈讨论,最终通过了调低指标的决议。

(四)采取多种举措开展评估监督

五年规划评估监督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各地人大除了采用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视察等传统方式外,还采取了问卷调查、代表参与、第三方评估、专家咨询、课题研究、开展询问等方式。

1.代表参与。规划由人代会全体代表表决通过,对实施情况也应确保全体代表的监督权。所以不论是全国人大还是地方人大都高度重视邀请代表参加评估监督调研,除了请代表参加调研活动外,还有召开专门的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向代表通报评估情况、组织代表满意度测评等。上海市人大在常委会审议前组织“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专题报告会,由市发展改革委向全体代表通报评估情况;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代表满意度测评,65%的代表反馈了问卷,其中90%的代表对实施情况表示满意,也有部分代表对环保、国资改革、养老等方面的工作投不满意票。

2.第三方评估。规划的专业性强,评估要专业,监督也要专业。人大监督也有必要借用外部力量进行专业评估。一可以依靠专业领域的人大代表,二可以直接聘请专业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可以在组织形式上保障评估的独立性,同时将评估重点集中在规划实施的效果和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委托上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开展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是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提供评估报告的情况下,由人大出面邀请的第三方评估,该评估报告与政府部门做的评估报告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评估的出发点强化了用市场的眼光来看发展,提出的意见集中反映市场主体的看法,丰富了对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为人大审议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更为全面客观的调研情况。

3.开展询问。监督法规定在审议专项报告时可以询问。有些地方人大在监督法实施办法中规定,在审议政府规划评估报告时可以询问。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在审议政府评估报告时开展了询问,有的是在审议时专门安排询问环节,有的是委员边审议边随堂询问。询问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检查”,有助于提高审议质量。上海市静安区、奉贤区等人大在审议评估报告时开展询问,要求政府当场答复。

4.上下联动。五年规划涉及内容多、涉及面广,上下级人大联动开展监督调研,有利于发挥好各级人大优势。2013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在规划评估监督中分片区到各地召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座谈会听取评估情况,也是一种与地方联动的方式。有些地方由上一级人大各委员会与下一级人大相关委员会联动共同就一个重点开展调研,也有助于规划评估监督中聚焦重点形成合力。

三、进一步规范五年规划中期评估监督工作的思考

(一)统一和规范审议方式

1.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否要对评估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审查报告

对中期评估进行调研并提出调研报告,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是各地普遍的做法。有些地方还在调研基础上形成对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或审查报告。监督法只是规定了由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评估报告,没有规定财经委是否要对评估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者进行审查。而且,名称写成审议意见后也易与常委会会议审议之后形成的审议意见混淆。所以财经委对评估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审查报告缺少法律依据,财经委可以提出调研报告作为常委会审议参考。但是如果政府提出规划调整方案,应当由财经委提出审查报告。

2.评估报告是以议案形式还是报告形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大部分省市政府都是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估报告,少部分省市政府采用议案形式提请常委会审议评估报告,并在议案中说明委托政府部门负责人向大会报告。如重庆市政府。议案和报告具有不同的功能,议案是要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讨论并作出决定的方案,包括法律案、决定案、决议案以及人事任免案等。报告是向常委会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从监督法的表述来看,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因此,评估报告应以报告形式提请常委会审议。

3.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是否要附上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

监督法没有规定是否要附上专项规划。大部分地方审议的都是关于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也有些地方人大要求政府附上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由于人代会审议批准的是规划纲要,因此,中期评估时人大审议的对象应是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而不是各项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附上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有助于常委会在审议时更全面和具体了解情况,提高审议质量。是否要附上专项规划,以及附上哪些专项规划,主要取决于人大常委会实际监督工作和审议的需要。

(二)规范和细化审议流程

1.明确规划调整方案与评估报告之间的关系

监督法规定,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从监督法的表述来看,在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评估报告之后,再规定调整方案的相关事项,可见调整方案不宜包含在评估报告中。规划调整方案,作为方案,有必要以议案形式提请常委会审议。相应的,参照对计划、预算调整方案的做法,财经委对规划调整方案出具审查报告。

2.明确规划指标调整还是不调整的原则

各地人大对指标要不要调整、以什么样的原则来确定规划指标调整还是不调整非常关心,更有人提出人大可不可以对指标调整提出意见的疑惑。监督法对此没有细化。调研反映,既然调整方案须人大审查批准,对哪些指标要调、哪些不要调提出意见是审查的应有之义。而规划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法定准许原则。调整要严格按照法定授权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二是约束性指标不宜调整原则。特别是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反映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不因一个项目未落实或某方面发展未到预期而随便调整。三是客观预见性原则。受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如果发展预期发生大的变化,在规划中期评估时,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预期指标进行必要调整,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及时优化宏观调控,应对风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

3.明确人大开展评估监督工作的时间

监督法只是规定了在规划实施的中期开展评估,但中期所指的具体时间没有明确,造成各地人大上会审议时间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明确评估报告上会审议时间。一些省市在监督法实施办法中也作出了规定,如福建省规定在规划实施的第三年的下半年,江西省规定在规划实施的第三年的第四季度,政府应向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评估报告。从全国和各地实践来看,大多是在规划实施两年半之后,也就是在第三年下半年的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评估报告。

(三)加强监督成果的转化、应用

目前评估监督成果的应用停留在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交政府研究处理,政府提出复函,再由财经委提出评价意见。调研反映这种做法形式大于效果,甚至变成了纯粹的“走程序”。为此建议,一是有必要在制度层面明确,规划中期评估监督之后跟踪监督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对于规划实施中的薄弱环节,一些进展不佳又事关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采取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形式,或者列入人大下一年的监督计划,进一步进行监督。二是要把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计划审查监督结合起来。在半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审查监督中要关注规划中期评估中反映的薄弱环节改进的情况,不仅计划草案要强调与规划的衔接,而且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也要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度、面临的问题。

(四)加强常委会层面的统筹协调

会议报告内容篇4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运动审计署绩效报告英美澳三国

中图分类号:F23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28-0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愈发受到世人的关注。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公共部门,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实施,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公共资源使用绩效的绩效审计服务和鉴证服务。如何回应现代社会公众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审计绩效的关注,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问题。绩效报告作为履行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审计机关也更加重视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编制。

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已在我国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被明确提出。笔者通过对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框架进行比较,旨在为我国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编制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一)英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英国审计署自2003年开始《年度报告》,绩效信息是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

绩效报告主要由引言、审计长致辞、审计署简介、审计工作的五种类型、审计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治理与风险管理、资源报告、可持续性报告、财务影响等构成。

1.审计署简介。简要介绍审计署的职责和作用、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经费来源、组织架构、审计战略和目标、审计工作类型、组织规模、审计绩效。

2.审计工作类型。主要介绍审计机关的业务类型,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洞察和调查、为国会决策提供支持、国际合作与交流。

3.审计绩效。着重阐述审计工作对节约公共资金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产生的积极影响、国会对审计鉴证报告的信任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审计机关在核心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审计机关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

4.人力资源管理。介绍审计署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情况、员工满意度、打造复合型审计组织的目标完成情况等。

5.组织治理与风险管理。阐述审计署的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情况。

6.资源报告。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通常称之为资源报告,主要由年度工作报告、会计主管责任声明、内部控制声明、财务报表及附注、审计报告五部分组成。

7.可持续报告。阐述审计署运营的可持续性等。

8.财务影响。包括审计署实现的财务效益、公共账目委员会的独立声明。

(二)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美国审计署自1986年开始,每年《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同时它也是一份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绩效报告主要由引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绩效信息、财务信息、监察长视角下审计署面临的挑战、附录等构成。

1.引言。主要包括审计长致辞,审计长和首席行政管理官、首席财务官对审计署绩效和财务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声明,审计组织的使命、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战略目标、绩效评价方法。

2.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简要介绍组织绩效与资源运用情况,包括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情况、组织面临的挑战、影响组织绩效的外部因素等。

3.绩效信息。本部分是绩效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组织实际绩效、下一年度绩效计划、项目绩效等内容。

4.财务信息。本部分详细阐述审计署的经费来源和运用情况,具体包括首席财务官致辞、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和附注及解释性信息、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咨询委员会的报告。

5.监察长视角下审计署面临的挑战。本部分内容为监察长认为审计署面临的挑战。

6.附录。本部分说明数据获取途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澳大利亚审计署自2001年开始编制和自身年度报告,绩效信息是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

1.前言。审计长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重大问题与取得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

2.审计署简介。介绍审计署的作用和愿景、组织架构、绩效评价流程、关键绩效指标。

3.绩效报告。报告澳大利亚审计署两类审计项目的绩效:鉴证审计服务和绩效审计服务。

4.管理与受托责任。揭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治理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5.财务报表。披露澳大利亚审计署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有综合收益表、资产负债表、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构成。

6.附录。披露员工的统计信息、绩效报告摘要、审计长和高级别人员的公开声明、联系方式等。

二、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一)英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英国审计署制定的绩效指标体系涵盖了审计工作的六个方面。

1.公共资金的节约金额。该指标通过审计工作实际节约资金与目标节约资金的比较,判断审计绩效。

2.审计工作产生的积极变化。它以案例的形式评价审计工作对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测量指标有公共账目委员会建议接受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署提供的改进建议中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工作对财务管理和控制方法产生影响的百分比。

3.议会对审计署鉴证报告的信任度。审计署为国会检查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如帮助公共账目委员会调查避税与西海岸城际列车特许权竞争的情况。测量指标为议会查阅审计署鉴证报告情况。

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通过与高级别公务人员和审计委员会主席的独立访谈,获取他们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如帮助政府改进财务管理等。

5.审计署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它是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反馈,评价审计署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影响。例如:审计署提出改进地方政府校舍维修财务管理的建议、帮助卫生部快速有效地编制报表等。

6.审计署资源耗费的成本效益。它是评价审计机关自身的成本效益,测量指标为节约的总成本金额、审计一线与职能部门耗费的资源比。

(二)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美国审计署使用一套量化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这些绩效指标涉及审计结果指标、顾客满意度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指标和内部管理指标四个重要方面。

1.审计结果指标。它包括财务收益、非财务收益、以前建议采纳情况和有建议的报告比例。财务收益从定量角度衡量美国审计署业绩,具体计算方法是估计的收益减去执行成本。非财务收益从定性角度计量美国审计署绩效。以前建议采纳情况,考虑审计建议的采纳有个周期和过程,以4年前的年度审计建议已落实数量占原提出数量的比例表示。有建议的审计文书比例,以含一个及以上审计建议的审计文书占审计文书总数量的比例表示。

2.顾客满意度指标。它度量美国审计署对国会的服务质量,包括当年向国会提供证词数和审计文书的及时性两个方面指标。

3.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招募员工计划完成率和留任率。此外,员工维度的指标还包括在员工发展、对发挥自身才能、对领导能力、对组织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满意度指标。这些数据均通过对员工的问卷调查得到。

4.内部管理指标。内部行政管理服务为审计署履行职责提供支持,包括信息管理、房屋管理、知识服务、人力资本以及财务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和工作质量是测度内部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

(三)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澳大利亚审计署的绩效指标主要分为三类。

1.产出指标。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数量、其他类型鉴证报告数量、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报告审计数量;编制的绩效审计报告数量、出具的国防物资重大工程项目审阅报告数量、的良好实践指南数量、参加议会所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会议的次数或提交给他们的文书数量、年度开展审计项目的数量;参与促进公共部门审计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次数。

2.关键绩效指标。议会采用财务审计建议占全部财务审计建议的百分比、公共部门中认为审计署的产品和服务有价值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中认可绩效审计报告中建议的百分比、被调查的议员中认为审计署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改进公共部门管理的百分比。

3.成本效益指标。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的成本效益比、绩效审计的成本效益比。

三、评价和启示

纵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和绩效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存在以下特征。

1.战略规划与年度绩效计划起提纲挈领和具体指引的作用。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均介绍了审计机关使命、战略规划、年度绩效计划、组织结构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组织使命引领者组织目标的制定,战略规划对年度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年度绩效计划成为联接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报告的桥梁。

2.绩效报告将审计活动的结果作为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以投入产出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念占主导地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绩效报告中,处于应用的初始阶段,仍不成熟、不完善。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部门活动的产出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结果或与公共资源的使用绩效和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紧密相连,才应是最重要的绩效指标。对审计活动结果的愈加重视,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绩效评价回归本质的表现。将审计活动的结果作为重点,是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相通之处。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审计署将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与审计建议采纳情况作为审计绩效的重要内容,美国审计署将审计活动产生的财务和非财务收益等作为审计绩效的重要指标。

3.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绩效报告的骨架。绩效指标体系对绩效测度进行明确化和具体化,是否拥有健全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否对审计绩效做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绩效指标体系应满足指标要素齐全适当、指标功能匹配、适应多方信息需要的要求,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进行解剖和分析,对照相应的绩效基准,对审计绩效进行综合评判。绩效指标在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的绩效报告中均被作为重要内容。

4.完备的绩效数据收集方式和流程是绩效报告的关键。绩效数据的收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收集统计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和决定绩效评价结果。要做到方法科学、流程合理有据、时间及时有效,并非易事。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在附录中,详细地说明了各个绩效指标数据的来源。例如,财务收益和非财务收益数据来源于业绩报告系统。该系统的业绩数据经由审计组填报、校对和核准后,审计政策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审阅后自动生成。带有审计建议的审计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库,该数据库每日更新;审计建议执行百分比数据来源于一是公开数据库,二是审计人员跟踪建议执行情况并更新的数据库。英国和澳大利亚仅在报告中说明了部分数据的获取方式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或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调查。

5.综合绩效报告是解除审计机关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文件。绩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已被引入到政府的公共部门。与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不同,政府只能靠全面披露政府绩效信息来解脱其公共受托责任。然而,绩效信息如何列报却一直存在争议。一是预算组织或研究者建议编制独立的绩效报告。美国政府财务官协会(GFoa)与全国州和地方预算顾问委员会(naCSLB)一致建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增加对绩效衡量的使用,而不仅是将其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二是财务会计组织或财务研究者,力主扩展财务报告范围,使其包含绩效信息。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在第1号概念公告中,将反映受托责任确定为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该机构还主张扩展财务报告的范围,使其包含服务努力和成就。我国学者李建发和张曾莲认为,建立政府绩效报告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各国审计机关的普遍做法是编制包含财务信息和绩效信息在内的综合绩效报告。无论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年度报告》,还是美国审计署的《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都将绩效信息与财务信息并重,进行综合绩效报告的编制。绩效信息意在解除审计组织对其所用可得资源、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实现目标进行报告的责任。财务信息重在解除审计组织当期活动遵守了有关公共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公共决策责任,以及未来运营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通常称之为资源报告

[2]insightandinvestigations,在2013年4月以前称之为绩效改进工作(performanceimprovementwork)

[3]资料来源于美国审计署网站,美国审计署在1986-1998年《年度报告》,1999年开始《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

[4]李建发,张曾莲.基于财务视角的政府绩效报告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9(4)

会议报告内容篇5

(一)报告的含义。

报告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一种上行公文。“报告”中一般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二)报告的分类

根据报告的不同用途,报告可分为汇报工作的工作报告、反映情况的情况报告、答复上级询问的答复报告、向上级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建议报告。此四类报告有时互为交叉,但各类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汇报工作的开展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为工作报告;而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重大事件等是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则是上级问什么则相应答什么;反映当时情况,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建议、办法的则为建议报告。根据报告内容的范围,还可将报告细分为综合性报告、专题性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要求

报告的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报告事项的前言或起因、报告事项的内容、报告结束语。凡报告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报喜不报忧。在写作报告时应将报告事项的原因、经过、结果、处理办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今后工作的意见写得清晰明确、具体真实,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弄虚作假,既要有概括说明,也要有具体事例、数据;既有综合论述,也有条块分析,有些还需提出建议和意见,供上级机关参考决策。在写报告时应注意报告的内容要突出事实,主要让事实来反映优劣,不能空洞地写,写问题要具体准确;要反映实质,不能只写表面现象;根据报告的事实提出建议、意见时,应注意不要把这些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事项,要求上级批准或指示。

二、请示

(一)请示的含义及特点

请示是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一种上行公文。

请示具有以下特点:

1、请示事项一般时间性都较强。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因此时间性强。

2、应一事一请示。

3、一般主送一个机关,不多头主送,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在请示的同时又抄送下级机关。

4、应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不得越级请示,如确需越级请示,应同时抄送被越过的直接上级

(二)请示的分类

根据请示的不同内容和写作意图分为三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主要用于下级机关请示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

2、请求批准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3、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

(三)请示的写作要求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

请示的注意事项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请求的内容若涉及其它部门或地区时,在正常情况下应事先进行协商,必要时还可联合行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在请示中反映出来;另外,请求拨款的应附预算表;请求批准规章制度的,应附规章制度的内容;请示处理问题的,本单位应先明确表态;正式印发请示送上级机关时,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姓名。

三、通知

(一)通知的含义及特点

通知是用于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等使用的一种公文。通知通常是下行文或平行文。

通知具有以下特点:

1、执行性。通知的事项一般是要求下级机关予以办理或执行。有时也用于不相隶属的同级机关。

2、时效性。通知的事项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容拖延。有的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如:会议通知。

3、广泛性和灵活性。通知的应用不受等级限制,一切机关、单位、团体都可用通知来告知、传达某种意向或事项。在所有公文中,通知的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

(二)通知的种类

从性质和内容上划分,通知大体可以分为布置工作的通知、性通知、转发、批转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知照性通知、事项性通知。

性通知:国家机关(或废止)有关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和有关重要文件时使用。此类通知一般简短精炼。

转发性通知:一般在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发来的公文,需要下属单位知晓或执行时使用。

批转性通知:是批准下级机关的公文,再转发给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时使用的公文。

知照性通知:向有关单位告知某件事情、交待有关事项、不需要办理或执行时使用的通知。

会议通知:以召开某次会议的有关事项为内容的通知。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报到事宜及有关要求等。

任免通知:是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达,而不宜用任免命令时使用的公文。

指示性通知: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任务、指示和安排时使用的一种通知。由通知原由、通知内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是一种下行文,有较强约束力。

一般性通知:除上述各类通知外使用的关于一般事项通知,一般由基层单位,内容具体、单一。

(三)通知的写作要求

1、通知是下行文,具有较强的执行性。通知事项应写得清楚明白,易于执行,使受文单位能正确理解并准确执行。

2、通知的语言要求准确。当通知对象为平级时,应注意缓和语气,用告知性语言。

3、注意转发性通知和批转性通知的区别。转发性通知一般是在转达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时使用;批转性通知是批准下级机关公文,再转发给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时使用。未经“同意”或“批准”的公文不能批转,可用“批复”等形式处理。转发、批转性通知的标题要注意简洁,避免“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标题出现。

4、会议通知应注意其时效性。根据其受文范围,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形式,函送时一般应注明“会议通知”、“急件”等字样。

四、决定

(一)决定的含义及特点

决定是行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指令性公文。

决定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上级对下级机关或所属部门使用的下行文,并且只限于对某些重大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不适用于对一般具体事务性工作的安排。

(二)决定的分类

决定使用范围较广,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1、部署重要工作决定。它是为实施某一时期的战略计划、某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或布置某次重大活动作出安排的公文,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具体的要求和步骤,便于下级机关执行。

2、处理具体事务决定。它是对日常工作作出安排,处理具体事项的公文,如批准有关条约、文件,设置或撤销机构,决定会议的召开等。这类公文,要求条理清晰,用语简沽,没有遗漏。

3、表彰或处分决定。它是国家机关对有突出贡献或犯有较严重错误的人作出公开表彰或严肃处理时使用的公文。无论是表彰的事迹还是处分的事项,都应该写得言简意赅,抓住重点,切忌铺陈。前者要善于从受表彰者的事迹中提炼出精神境界,后者要善于总结错误的性质及危害。两者均要以事实为据、法律为准。

4、任免决定。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进行干部任免所使用的公文,写作任免决定要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任免程序,务求严密、准确,对任职机关、任免人职务和姓名、要严格审核核对。对同一人员既有任职,又有免职时,一般先写任职决定,后写免职决定。

(三)决定的写作要求

1、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构成。

2、正文。一般由决定依据、事项、结语三部分构成。依据是制发决定的原因、目的或背景。有的决定内容简单,可略去不写,对大家不熟悉或事关重大的工作的决定,则应讲清楚、讲透彻。决定事项是决定的主要部分,要写明决定事项的具体内容,要态度鲜明、行文干脆、不拖泥带水,一般是分条列项地写。内容较少,也可采用篇段合一式。结语写希望和要求,是对决定事项的强调或补充。有时也可不单写结语部分而将其内容纳入决定事项中。

3、日期。会议通过的决定,通常在标题之下加括号注明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和时间。由领导人签发的决定,则在正文之后写明发文机关和时间。

五、议案

(一)议案的含义及特点

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根据我国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议案”只能由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有“议案”提出权的人和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属于相应国家权力机关职权范围内审议的事项。

(二)议案的分类

议案根据提请审议的事项内容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法律案。提请人大制定某项法律、法规或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的议案。

2、预算案。由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议案。须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方能批准执行。

3、质询案。各级人大代表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质询而向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由大会或常委会交有关部门办理,并由这些部门负责给予答复。

4、罢免案。各级人大代表认为同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不称职,建议撤销其领导职务时提出的议案。

5、重大决策案。涉及到须经人大批准的重大决策事项、机构建立等有关事项。

6、其它事项的议案。

(三)议案的写作要求

议案的开头部分可简明扼要地阐述提出议案的目的或原因,也可直载了当地提出需要审议的事项。

议案由于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或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更要强调主题鲜明。议案要周密详尽,针贬要有要有握,说理要透彻明晰。一般说来,议案的字句需要反复斟酌,通篇考虑,起草议案的难度也较大。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字句为议案之大忌,应予以坚决删除。

六、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及特点

会议纪要是概括反映会议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一种公文。

会议纪要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综合性。会议纪要根据会议和各种会议材料整理而成,注重真实客观、准确全面,但它又不是对会议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分析、综合会议情况的基础上锤炼而成。

2、形成的灵活性。可采取发言记录式,即按顺序将每个发言人的主要意见归纳整理出来,或按内容性质分类写,每一类有相对独立的小中心,或者将两种形式综合使用。

3、作用的限定性。只对与会单位、与会人员有约束力,要求共同遵守、执行会议议定事项。

(二)会议纪要的分类

1、根据会议性质不同,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和其它会议纪要。办公会议纪要用来传达办公会议议定的事项,要求参会各方和有关人员遵照实施。其它会议纪要指专题工作会议形成的纪要。这类纪要,有的起通报情况的作用,使有关人员了解会议的基本情况和精神;有的传达会议精神,是有关方面开展工作的依据。

2、根据纪要写法的不同,可分为决议型会议纪要、情况型会议纪要、综合型会议纪要三种。

决议型会议纪要只记载会议决议或协议的事项。

情况型会议纪要对会议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传达会议的有关信息。

综合型会议纪要需要全面概括会议进行情况、讨论的结果和会议的主要精神。它在全面反映会议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综合,适用范围最为广泛。

(三)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会议纪要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标题常写成会议名称加纪要的形式,如《关于xxx议事纪要》,或者事由加纪要的形式,如《关于xxx紧急会议的纪要》。正文由会议组织情况及会议议定事项或会议主要精神两部分构成。组织情况部分常采用概述式写法,简述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持人、记录人、中心议题等。会议议定事项是纪要的主要部分,要写明研究的工作、作出的决定、布置的任务、将要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如果是记述会议的主要精神,则侧重于对材料的提炼和概括。突出会议的中心和主旨,以及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如果会议涉及的内容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写法,写明会议研究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一致意见和作出的各项安排,如果会议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篇段合一式,概述会议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写作会议纪要,首先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会议情况和会议精神。纪要写成之后,需经过会签手续,其次要按照会议精神和领导意图,对会议材料作出高度概括。纪要的篇幅不宜太长,语言简明扼要,往往采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这样的句式。再次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不应停留在一般的泛泛而论之上。

七、函

(一)函的含义及特点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是上下级、平行和不相隶属的机关间在日常公务联系中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函具有以下特点:

1、使用范围广。机关之间的日常公务联系,不便使用其它公文文种时都可使用函行文。

2、格式灵活,使用简便。除了公函较为郑重外,人们在纯事务性工作联系时使用公务便函,这类便函不大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可用机关信笺缮写,也可不编列发文字号,使用起来极为简便,使用过后自行失效。

3、行文多向性。一般公文只有一个行文方向而函则既可平行,又可上行、下行,同时还可向不相隶属机关或单位行文。

(二)函的分类

按照函的行文方向划分,可分为去函和复函;按文面格式划分,可分为公函和便函;按其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商洽性函、询答性函、请求批准性函。

商洽性函。在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协商或联系工作时使用。如商调函,联系参观学习的函,查询有关人或事的函,洽谈业务来往的函等。

询问性函。向去函机关询问有关问题或简述某一涉及对方机关权限范围事项的处理意见,需对方机关给予答复时使用的函。

请求批准性函。是向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

答复性函。在答复对方来文所询问的问题和事项时使用,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一般性请示往往也用答复性函,也叫复函。

(三)函的写作要求

公函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成文日期组成。便函可不用标题。去函标题可只标明“……函”。复函则应写明“复函”。函的正文要以其用途来确定写法。商洽性函和询问性函的正文,应把商洽或询问的问题(事由)等写得清楚简明,以便得到对方的支持帮助。请求批准性函和答复性函正文与请示、批复的写法大致相同。请求批准性函结尾可写上“请批准”、“请予审批”、“请予支持为荷”。答复性函结尾可写上“特此函复”、“特此批复”、“此复”等,有的也可不用结尾语。函在写作时应注意:主题突出,开门见山,紧扣主题,词章严谨。同时应正确区分函与相关文种的界限,有些“函”与“请示”、“批复”、“通知”、“报告”有一定交叉,但不能用“函”来代替“请示”、“批复”。另注意便函的底稿存档,由于便函使用起来方便,很多单位不注意留存,所以办文时应注意底稿存档。

八、令

(一)命令的含义及特点:

命令(或令,下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带有强制性、领导性、指挥性要求的公文文种。主要用于重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采取重大的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任免、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

命令的特点:一是具有特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文单位或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二是讲求严肃性。不轻易用“命令”文种,不得朝令夕改。三是有些命令时效性强。如作战命令、抢险命令。

(二)命令的分类

从性质和内容上划分,命令大体可分为:

1、性命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国家领导人法律、法规或重大行政措施的指令性公文。性命令一般由性命令正文和性命令附件组成。附件为所的法津、法规或重大行政措施。

2、行政令(指挥令)。主要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及领导人颁布行政规章或重大行政措施。行政令的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必须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其职权的特殊的法定作者。除此之外,负有特殊使命的机构,经政府授权,也可适用此文种。

3、任免令。主要是用于任命或免去(撤销)机关、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职务的公文。

4、嘉奖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机关领导、人员进行嘉奖的公文。

(三)命令的写作要求

1、要严格按照发文权限行文。根据有关规定,命令只有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使用“命令”文种,省以下机关的职能部门不能使用。

2、命令是指挥性公文,语言应准确,不能产生歧义,语气应坚决果断,切忌用商量语气。

九、批复

(一)批复的含义及特点

批复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给予答复的一种公文文种。

1、批复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下行公文。

2、批复对受文者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3、批复是被动制发的。

4、批复应一个请示一个批复。

(二)批复的分类

按其适用范围分,有只复请示机关的批复,其发送范围唯有请示机关;有在复请示机关的同时抄送有关机关的批复,其所批复事项具普遍性,除请示机关外,还需各有关机关知道的批复。

(三)批复的写作要求

1、撰写批复语言须明确具体,简明扼要。但是在行文不同意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行文应注意既要态度明确又要委婉表述。如《关于不同意拨款修建办公楼的批复》就宜写为《关于×局申请拨款修建办公楼一事的批复》。公文也应说明不同意的原因,再表明态度,这种写法易被下级机关接受。

2、注意不是所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都适用批复。答复下级机关要求对有关政策进行解释,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请示,应适用于函,而不适于用批复。

3、注意对同一事项有多个请示问题的,要逐条答复,切忌用“基本同意”、“部分同意”等笼统语言,更不能答非所问,有时可简要讲清为何应这样答复的理由,但一般不加议论。

十、公告、通告

(一)公告、通告的含义及特点

公告是较高级别的国家行政机关、法定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周知性公文。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周知性公文。

公告和通告都属周知性公文,内容不,均要公开,写法也很相似。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公告强调法定权威性,其周知事项常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或行政效力。除法定机关或者较高级别行政机关外,基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用公告行文。通告的适用范围较广,除行政机关外,企事业单位也可使用,其约束力往往是涉及一定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群众。

(二)公告的分类

1、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用于级别较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宣布重要事项,也用于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法律法规,公布选举结果等。

2、公布法定事项的公告。这是有关法令、法规规定使用的专门事项公告,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招考公告。

3、法院公告。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公告形式。如开庭公告、财产认领公告、强制执行公告等。

(三)通告的分类

1、周知性通告。就某一事项让一定范围内的人群知晓,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

2、规定性通告。就某一事项作出规定,只限行政机关使用。

(四)公告和通告的写作要求

标题。通常写明事由、文种,重要的还要写明发文机关。如内容简单,有时也可只写文种“公告”或“通告”,但尽可能写明事由,以便阅读和处理。

正文通常由缘由、事项、结语组成。通告缘由常用“为了……”或“根据……”的句式说明通告的目的、依据和原因。为了突出公告的权成性,公告缘由常要说明法律依据或者职权依据。

事项是正文的主体,要写得简洁明了、具体明确。若内容属周知性,往往篇幅较短,常采用篇段合一的结构。若内容属规定性,一般分条文写明应当遵守的有关事项。

结语常采用“特此通告(公告)”的形式。如果开头有“特通告(公告)如下”的用语,结尾则可省咯。有时可不写结语。有时用提出希望或要求作结。

十一、通报

(一)通报的含义及特点

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文文种。

通报具有知晓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它对下级机关的指导作用重于指挥作用。通报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使用,既可下行,也可平行。有的通报还以登报、广播、张贴等形式出现。

(二)通报的分类

按照通报的作用和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三类:表扬好人好事;处理事故及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值得注意一点的是,情况通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而以领导机关使用为宜。现在有的机关办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情况通报”即属此类。版权所有

(三)通报的写作要求

由于通报类型不同,写法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说,由头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包括标题、文号、密级、主送机关;“正文”包括原因、事项、处理意见、经验教训、要求及希望、号召五部分;“尾部”由落款、发文范围、抄送、附件等组成。

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公文式标题;二是新闻式双标题,多为正题加副题,也可是眉题加正题。如果内容有所专指,要写明主送机关;普发性的通报则可不写主送机关,或在正文中、发至范围中注明。

在写通报时,选材务求真实、准确、实事求是,对事实的评议要恰如其分、掌握好分寸。要选择典型而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或材料,这样针对性才强,才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群众有教育作用。

十二、意见版权所有

会议报告内容篇6

(一)情况报告的标题

一是由规范化的公文标题三要素组成,即发文机关、报告内容和文种(报告)组成。如果情况紧急,也可在报告二字前面加上“紧急”字样,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如《林业部关于抢救大熊猫的紧急报告》。

二是由主要内容和文种组成,省略发文机关。用介词“关于”引领。既然情况报告是以反映和说明清况为主,那么就应该把主要情况概括到标题中。一般是情况加文种,前面用介词“关于”领起。如《关于赴泰国参加“中国邮票展览”开幕式等情况的报告》。

(二)情况报告的签注

向大会所作的情况报告的签注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会议的名称;二是会议的时间;三是报告人姓名及职务。分两行写明。

第一行写会议的时间和名称。前用破折号标出,其顺序是:破折号、会议时间、会议名称;在破折号后,用“在”,在会议名称后用“上”字组成。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第二行写报告人的职务和姓名。如:

水利邵部长汪怒诚

如果是向上级机关报告晴况,则没有此项内容。情况工作报告的主送机关或称谓向上级主管机关报告情况,需要写明主送机关,一般是直接上级领导机关的简称。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中央各部委向国务院报告本地区或本部门工作情况的主送机关就写“国务院”。

向会议所作的清况报告,要写明称谓。如向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专题上作报告,其称谓是“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后加冒号。

(三)情况报告的正文

清况报告的正文可分三个部分: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

1、情况报告的导语

情况报告的导语是指先作概括交代。即先用极简要的语言全文的目的和结论,也就是说明报告的缘由。如:

我省自1978年开始,由省政府办公厅批办国务院文件(原由省委办公厅批办)。几年来,由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i的重视和具体指导,在对国务院文件的批办工作方面,初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了国务院文件能及时传达贯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2、情况报告的主体

(1)报告情况。这部分要写清楚所办工作的主要过程、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还要写出经验、教训和下一步的打算或设想等。由于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专题报告这几方面也不一定面面俱到。

(2)初步查明的原因,正在采取什么措施等。

(3)提出处理意见。提出对问题或事故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或对新情况采取的对策,以便取得上级的支持和指导

(4)情况报告的结语。有的情况工作报告在结语部分写上措施、奋斗目标和决心

(五)清况报告的结尾

情况报告在结尾处大多使用“特此报告”结束全文,也可使用“以上报告(意见)当否,请指示”或“当否,请示之。”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等。

(六)情况报告的落款及日期

向上级主管机关汇报工作的情况报告,需要写明落款及日期。位置在正文后第三、第四行处,分两行写。署名要写全称或规范简称。联合行文的要依次写出单位的名称。有的姓名前面还要加上职务。

如果是向会议所作的专题工作报告,由于在专题工作报告的签注部分已经写明了日期和报告人,则在此省略该项。

写作情况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对内容集中、单一的报告,要突出重点,抓住事物本质的、关键性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清况,即或汇报工作的进程情况,或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提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论何种内容,都要抓住倾向性、动向性、关键性的问题,不能为写情况而写J清况。

2、在陈述情况时,既要把清况和问题讲清楚,把事清的经过、原委、结果、性质写明白,又要抓住工作情况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要面面俱到。要注意由特殊到一般,揭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主从关系、正反关系、纵横关系。在陈述清况的过程中,一般要交代八个“什么”,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清、什么原因、什么结果、什么问题、什么意见等。提高报告的信息价值,发挥报告的资政作用。

3、在写作情况报告时,必须明确写作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反映情况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如,建议报告的重点是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因此,要写得具体、明确、简要,尤其要注意提出意见、建议的角度、方式、语气。

4、要理顺报告的思路和结构,无论是纵深式结构还是横式结构,都要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例如,情况报告如果是纵深式结构,就一定要陈述工作的进程。否则上级机关看不清工作的发展情况。但陈述情况时,一定要所阐述的问题长,过程短。为此,一定要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如,成绩大,大到什么程度;成绩差,差到什么程度;有问题,是什么问题,具体表现在哪里;今后怎么办,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这些都是情况报告的重点内容,要具体写。至于成绩取得的过程,问题产生、发展的过程,一般不写,可以做一概括性的交代。

5、情况报告写作要及时,以便上级机关或有关机关和领导尽快了解重大、特殊、突发的新清况。国务院明确规定,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送有关上级机关和部门。对特别重大的事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的事项,还要及时续报。如果有意谎报、瞒报或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要给予必要的处分。

情况报告范文(一)

一、旱情与灾情

我校有学生432人,教职工24名,自受旱灾以来,由于原自来水枯竭,加之附近水源缺乏,只得临时接用我镇xx片区饮水工程未经处理过的自来水。

二、面对灾情,经学校研究决定,目前采取的抗旱措施为:

(1)学生自带饮水。(要求所带饮水为高温加热冷却后方可饮用)

(2)教师饮用水来源:购买矿泉水。其他生活用水仍使用xx片区饮水工程未经处理过的自来水。

(3)做好师生教育工作,利用每天课间操时间教育师生节约用水,提高抗旱、节水、防火意识,确保校园稳定。

三、灾情恶化后的打算。

面对灾情的进一步恶化,我校师生的饮用水已经只能靠到外地买或到有水源的地方拉水来维持,其他生活用水仍使用xx片区饮水工程未经处理过的自来水。因此特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以下建议,以便及时解决我校师生饮水难题为谢:

(1)提供蓄水工具。

(2)提供拉水费用。

(3)建议水务所及时对我镇xx片区饮水工程“xx水库”的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同时接通我校师生饮用水管道。

XX年4月9日

情况报告范文(二)

一、为了更好贯彻XXX关于考核工作的安排,做好20**年度考核工作,我厂召开会议,对本厂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厂实际做了安排。在厂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厂领导及各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厂考核组,按规定对全厂各类人员进行了考核。

三、20**年度考核结果及有关情况说明

(二)考核为合格等次的人员115人四、关于我厂处级干部考核情况:经局考核组对我厂处级干部考核评定,**同志考核为优秀,其他4位处级干部考核为合格。

会议报告内容篇7

一、规范“一府两院”向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意识和行为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依法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已成为“一府两院”的共识和行动。但是,从进一步提高审议质量的角度看,在现实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列席人员出席率低、报告内容不规范、报告产生的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的积极性。为此,一是要不断加强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和再认识,促使“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牢固树立起人大意识,不断提高向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自觉性。二是有必要制定列席人员守则。守则中可以明确规定:凡属人大常委会依法召开的例会,“一府两院”必须有一名负责同志列席,议题涉及部门的正职领导必须列席。三是规范报告起草程序。规范的程序应该是:先由政府主管领导主持拟写报告提纲,然后由政府主管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主持报告起草工作。报告初稿形成后,先由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修改,再交副市(县、区)长审定,最后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同时,根据报告的内容,确定由政府组成人员即市(县、区)长、副市(县、区)长或局长报告,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交部门副职报告。

二、改进调查报告

人大常委会机关为常委会会议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提供的调查报告,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一府两院”报告的事实依据,而不是“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补充。而我们的调查报告往往篇幅冗长,主题不鲜明,研究不深,针对性不强,没棱没角,质量不高。我们认为,要提高调查报告的质量,在致力于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责任感,走出认识误区的同时,在拟稿过程中应突出人大调查报告的特点:一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不以个人喜好看事,不带感情色彩对人,产生的调查报告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使人信服。二是多研究问题,少夸奖成绩,避免和“一府两院”报告的雷同。三是多解剖麻雀,少讲面上情况。四是多提建设性意见,少作空泛议论。

三、拓宽服务途径

审议“一府两院”报告时,常会出现“冷场”、“跑题”现象,大大淡化了审议发言的应有效果。要提高审议效果,必须注重以下三个环节:一是组织好会前学法。根据议题的需要,邀请有关学者、专家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通报常委会机关的调查情况,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掌握审议的法律武器和事实依据,有利于提高议事质量。二是组织好审议的重点发言。应根据议题的需要,事先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中选择确定重点发言人选,并请他们认真准备。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议事项,为增加审议深度,还可邀请部分代表或专家列席会议,作典型发言。重点发言既要见解独到,准确无误,又要讲得深刻、尖锐,不能隔靴搔痒。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议期间可以适当采用审议与视察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组成人员对有关议题内容的了解,从而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中肯的意见。

四、注重审议结果落实的实效性

会议报告内容篇8

澳大利亚很晚才认识到建立议会专员机构的必要性。因为人们普通认为议会能适当地处理对行政决定的不满。然而,快速发展的官僚机构远远超过了议会监督的能力,议会专员的设立成为不可避免。议会专员不像法院那样确定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主要考虑行政决定及作出决定的方法的质量。

第一部澳大利亚议会专员立法是1971年的西澳大利亚议会特派员法。接着1972年的《南澳大利亚议会专员法》、1973年的《维克多利亚议会专员法》、1974年的《昆士兰议会特派员法》、1974年的《新南威尔士议会专员法》、1976年的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专员法》、1978年的《塔斯马尼亚议会专员法》、1980年的《北部地区议会专员法》、1989年的《澳大利亚首都地区议会专员法》等相继出台。这样澳大利亚的州和联邦在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议会专员的立法。2001年《昆士兰议会专员法》代替了1974年的《议会特派员法》。联邦和各州的法律极为类似。

议会专员制度在澳大利亚发展很快,建立议会专员控制决定者这一观念已经从政府部门扩展到准公共部门,也扩展到社会的私人部门,如金融议会专员和保险议会专员。很多大学任命了自己的议会专员。对国防军队和警察等部门,设立特殊的议会专员,有特殊的规定。

二、联邦议会专员制度的内容

(一)组成和任命。议会专员法及根据该法第三十八条制定的议会专员法规,对议会专员及其办公室作了明确规定。(1)议会专员办公室。议会专员法第四条规定了联邦议会专员办公室和三个联邦办公室。所以除非有相反情况规定,议会专员指的是联邦议会专员办公室或者三个联邦办公室的议会专员。(2)议会专员的资格除了年龄有具体的规定外,未规定其他条件。一个人在超过65岁时,不得被任命或者重新任命为议会专员;也不得在其任期延伸至其达到该年龄时被任命或重新任命。议会专员由执政的政府挑选,被联邦总督正式任命。

(二)议会专员的职能。议会专员的中心职能是处理公众对行政的不满。在他收到公民对政府行政的投诉后,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建议官员纠正问题。在没有得到官员满意回复的情况下,以报告的形式将其报告政府并公开。议会专员受理投诉行政行为有三个实质性要求:该行为属于议会专员的调查范围,包括行为的类型和作出行为的部门或权威机构;议会专员行使其调查的权力;该行为涉及到议会专员可以介入的理由。具体职能包括:(1)解决个人对公共机关提出的投诉;(2)改进政府管理的总体水平;(3)通过个人的投诉和有关变化的建议识别社会的制度性问题;(4)监督外部审查机构决定的执行,包括决定的执行和公共管理中的申请审查决定的执行;(5)监控执行活动和自身决定的制度性影响。

(三)管辖。(1)接受调查的机构。《议会专员法》第五条规定,议会专员有权调查联邦政府和“被规定的权威部门”。除了明确排除的以外,都在议会专员管辖权范围内。“被规定的权威部门”是为了公共目的根据法令而建立的机构或者个人,如澳大利亚邮政局。(2)不接受调查的机构和行为。某些机构被排除在“被规定的权威部门”之外,如议会专员法规定的混合公司和团社,法规特别排除的个人或者机构、准司法机关、法官和国王委员会等。议会专员法第五条规定了不接受调查的机关和行为,有10种情况。如部长采取的行动不在议会专员管辖范围内,因为部长责任制可以提供合适的责任机制。但作为委任的行使部长的法令性权力的部门官员的行为不排除在外。与澳大利亚公共服务部门工作有关的行为被排除在外。排除的理由在于它们的决定可以得到合理性保护审查机构的审查。(3)与管理有关事项的行为。议会专员的管辖权被限制在“与管理有关事项的行为”中。(4)不调查的裁量权。在议会专员有权管辖调查的投诉中,专员可以根据其自由裁量权拒绝调查投诉,包括四种情况:其一,投诉耽搁12个月以上,投诉被认为琐碎、无确实根据或者没有诚实提出等情况下,调查行为不被批准。其二,投诉没有首先提交相关部门或者权威机关处理,议会专员将延期调查,直至向相关部门提出投诉并使该部门有适当的时间加以纠正。其三,部门或者权威部门有合适的内部审查机构,议会专员可以在这些机构处理之后介入。其四,在某些事项属于另一个调查机构管辖权范围内时,议会专员可以不采取调查行为或者移送案件,与某个部门或权威机构商业活动有关的行为可以被相关的产业议会专员有效地处理。

(四)程序。(1)启动。议会专员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开始调查:议会专员自行主动开始调查,个人或者法人的书面投诉引起调查,议会请求调查。(2)形式。投诉人可以通过电话口头或者本人亲自告知,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作出投诉请求。但议会专员可以要求投诉者书面提出。议会专员调查是免费的和非正式的,它有可能被快速和非正式地完成,这是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大量的案件的需要。(3)调查。很少采用双方对峙式的听证程序来解决问题。议会专员喜欢优先采用询问和讨论的方式,或者努力调解矛盾。通常有两种程序被议会专员采纳:其一,预先询问。启动事项开始后,议会专员可以向部门或者权威机关的主要官员询问情况以决定该事项是否在其管辖范围内,以及是否进行调查。多数案件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其二,正式调查。只有少部分案件采用这种方式。在开始调查前,议会专员必须告诉责任部长和涉及实体问题的主要官员。在正式调查过程中,议会专员不能给投诉者或者其他人提供参与调查的机会。但是在议会专员意欲作出一个报告明示或者暗示对某部门、权威机关或者个人进行批评时,必须给予个人或者该机构作出口头或者书面看法的机会。再者,在形成正式的不利于某个机关的看法之前,部长可以询问议会专员,同其商量讨论。(4)秘密。保密是惟一的对议会专员调查的法令性要求。在调查过程中,秘密条款保护被交流的信息。但是该信息可能被议会专员的最终报告所泄露。(5)权力。在实施调查过程中,议会专员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可以获得和询问他认为适当的信息和问题。他还有权迫使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信息并给出证据,审查发誓的证人,进入和检查联邦房屋。

(五)救济。一方当事人对议会专员的行为或者决定不满意的,可以根据《司法审查法》或者1903年《联邦司法法》的规定寻求司法审查。再者,《议会专员法》规定了特别的条款,联邦法院可以审查“行使或者建议行使的权力,或者履行或建议履行的职责。”如,议会专员拒绝调查一项投诉就可以被联邦法院审查。

三、州议会专员制度的内容

由于各州议会专员法(西澳大利亚为议会特派员法)的内容基本相同,也与联邦议会专员法的规定相类似,大体都规定了议会专员的性质、管辖权、权能、向州最高法院申请的情形、调查行政行为的时间、对投诉的要求、调查前的先行询问、可以拒绝调查的情形、调查程序和完成调查后的权力等内容。限于篇幅,笔者仅以2001年昆士兰议会专员法为例,重点介绍州议会专员完成调查后的权力的内容。

(一)七种情况下的报告。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该条不适用于议会指令的调查,适用于议会专员认为调查与之有关的行政行为。在出现下列七种情况时,议会专员可以提出报告:认为与法律相反;认为不合理、不正义、受压制或者不适当的歧视;同法治或者一个法律或实践相符合,但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不合理、不正义、受到压制或者不适当的歧视;作出行为是为了不适当的目的、不相关的理由,或考虑了不相关的因素;没有给出应当给出的理由;作出的决定建立在完全的或者部分的法律或事实错误的基础上;错误的。

(二)第五十条规定的报告和建议。其一,在下列情况下,议会专员可以向合适的政府机构的主要官员提交报告陈述其认为应当采取的行为,以及该行为的原因,并提出议会专员认为合适的建议:(a)行政行为应当提交给适当的政府机构作进一步的考虑;(b)纠正、减轻或者改变行为效果的行为;(c)同行政行为一致的惯例应当得到改变;(d)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被考虑;(e)给出行政行为的原因或者进一步的理由;(f)采取其他任何措施。其二,在调查过程中或者之后,议会专员认为有证据表明政府机构的官员违反其职责要求或存在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a)必须向政府机构的主要官员报告违反职责或者不良的行为;(b)如果议会专员认为在其情况下适当的话,可以发送一个报告副本给政府机构的责任部长,政府机构是地方政府时,送给地方政府的主持人、镇长或者主任。其三,如果第二款的情形不能适用,议会专员可以将报告的副本送给责任部长。其四,如果政府机构是地方政府,主要官员必须将报告的副本和建议送给地方政府的所有成员。

(三)报告的追踪。该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了四方面的内容。其一,本条适用于议会专员根据第五十条规定给政府机构主要官员送达建议报告后的情形。其二,议会专员可以要求政府机构的主要官员在指定的期限内通报下列事项:(a)落实议会专员提出的或者被建议采取的措施要求的情况;(b)如果没有采取措施,或者只采取了某些措施来落实议会专员的建议要求,应当给出没有采取所有必要措施的原因。其三,在下列情况下,议会专员可以给州长一份报告和政府机构主要官员的评论:(a)在议会专员看来,在将报告提交政府机构主要官员后似乎没有在合理的期限内采取其认为适当的措施;(b)在该期限内,议会专员考虑了主要官员提出的评论;(c)议会专员认为其适当。其四,如果议会专员给州长一份报告(原件报告)和一本评论,议会专员也可以给议会议长另一份报告并列入议会日程,在议会专员认为适当的情况下,内容涉及原来的报告和评论。

(四)报告履行职责。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议会专员主动给议会大会的报告,如果议会专员认为合适的话,他可以在任何时间提交给议长列入会议议程,报告其履行职责的事项。

(五)必须报告的职责。该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如果议会专员调查了议会指令其进行的对行政行为的调查,就必须将调查报告提交议长列入议会大会日程表。

(六)报告的出版。该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议长可以根据议会专员的书面请求,为了公共利益或者任何政府机构、组织或者个人的利益而批准议会专员出版下列资料:(a)通常与议会专员履行职责有关的报告;(b)与议会专员调查的具体案件有关的报告。

(七)通知投诉人。该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如果议会专员因为投诉人的投诉而对行政行为开始调查的,议会专员必须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尽快告诉投诉人调查结果。

会议报告内容篇9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格式”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

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从而过渡到正文。

正文:写实践者根据学校要求应该和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结语: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

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或群体(如班、组),报告完成的时间。

应该注意的是,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第一部分:

系部名称:专业:______

年级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

实践单位:xxxx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XX年--月--日至XX年--月--日共--天

第二部分: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二、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会议报告内容篇10

一、项目的安排阶段

(一)立项的依据及原则

1、立项的依据

(1)依据区区域规划纲要、“三区一线”及各镇总体规划。

(2)依据《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立项的原则

(1)符合建设国际化工城,打造绿色的原则。

(2)符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区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的原则。

(3)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的原则。

(4)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解决热点、难点的原则。

(5)符合集中财力,聚焦城市开发建设的原则。

(二)项目的提出

1、列入年度区实事重大工程的建设项目。

(1)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实事项目。

(2)向区各职能部门、各镇、街道及各管委会征集重点建设项目。

(3)向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以及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集实事、重大建设项目。

2、根据发展需要区领导适时提出的建设项目或职能部门提出的建设项目。

(三)项目确定办法

1、综合平衡资金,落实建设资金。

2、选择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投资建设的项目。

3、广泛征求和多次论证听取全区各方面的意见。

4、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发展改革委)编制项目建议讨论稿报区领导审阅、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确定。

二、项目建议书审批阶段

(一)建设项目的建议在区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由项目建设主管单位负责编制项目建议书,进行预可研究,做好预可报告(或方案)。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匡算低于3000万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可以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项目建议书,超出3000万元的项目,需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的审批,上报资料应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建议书的上报文件。

2、项目建议书。

3、符合机构(设施)设置的标准。

4、基本具备土地使用、市政配套等建设条件。

5、各级财力安排的可能。

6、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7、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二)区发展改革委对项目建议书进行研究。区发展改革委针对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建议书,对符合投资导向的项目,会同区有关部门对项目选址、规模、投资匡算等提出初步意见,并对重点、大型项目进行项目建议书评估后报区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阅。

(三)项目建议书审批手续。区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阅后,区发展改革委对建设单位上报的项目建议书进行报批(含项目匡算)。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含3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审批,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阶段

(一)项目建设主管单位依据区发展改革委的项目建议书批文,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估算等一般不得超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总投资超出项目建议书20%的,应重新编制项目建议书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区发展改革委在征得区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同意后调整批复。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要进行多方案比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应进行专家论证。对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投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评估,并出具评审报告,进一步确定项目的选址、建设规模及项目投资等内容。区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意见,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上报资料应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上报文件。

2、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的评估意见。

3、有效期内项目建议书的批文。

4、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5、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预审报告。

6、资本金承诺,资金落实。

7、市政配套部门征询意见(含环评意见)。

8、总平面图等。

9、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三)区发展改革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区发展改革委对项目进行报批(含项目投资估算)。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含3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直接审批;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由区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四、初步设计审批阶段

(一)项目建设主管单位根据区发展改革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报区发展改革委审批。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并根据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与优化,合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等不得超出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凡工程概算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额10%的,应重新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区发展改革委在报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调整批复。

(二)初步设计文件(含工程投资概算)审批。需区政府审批的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专家会审后给予批复,需要市政府审批的项目由市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初步设计审核后给予批复。

初步设计文件的审批,上报资料应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的上报文件。

2、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文件说明、设计图纸及项目概算书。

3、有效期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