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会议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4:51

医学会议方案篇1

一、关于医疗事故的界定及立案

《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透过该规定,笔者想说明的是在医疗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关于医患双方到底是医疗合同关系还是侵权关系的争议应当停止了。因为该规定已经明确了医疗事故争议为侵权争议。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也得到印证。但是《条例》又对医疗事故侵权的构成作了不同于《民法通则》所调整的人身侵权的一般规定。《民法通则》所调整的人身侵权的要求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表现为故意或者过失,侵权人客观行为具有必须违法性,指违反了保护受害人权利的法律规范的规定。但是根据《条例》规定,只有医方主观上具有过失方能构成医疗事故。这也就是说如果医院故意违反诊疗常规、非法行医等造成的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根据《条例》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不予赔偿。很明显《条例》主动放弃了对主观上故意而造成的医疗人身侵权的规范。

二、关于医疗事故纠纷的法院地域管辖

很多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很在行的律师并不注重管辖,认为那是程序上的事,“既然国家法律只有一部,在哪儿判都是一样”。笔者认为包括管辖在内的所有程序都不能轻视,绝不仅仅是“程序错误,实体错误”那么简单,熟知程序的律师和轻视程序的律师办案结果往往大不一样,很多实体上占上风的案件最后都输在程序上。对于管辖法院的确定且不说各地法官水平参差不齐,也不论地方保护有多严重,单说诉讼成本就会让人瞠舌。笔者最近临时一起医疗事故争议,患者为某民族地区官员,在成都医疗后导致截瘫,患者为了维护其权益,专门在成都聘请请律师向成都某区法院起诉医院,经过医学会专家鉴定,医方“虽然有一定的过错,但并不是导致截瘫的直接原因”,因此鉴定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我很庆幸我了医方,但我仍很同情患者,因为他请了个外行律师。根据侵权案件管辖的规定侵权结果地法院有权管辖,而患者的身体损害结果就在其居住地,试想如果患者在千里之外的民族地区法院起诉,结果何止是节约一大笔差旅费呢?再变换案由,直接以人身侵权起诉,向民族地区当地法院申请司法鉴定,后果怎么样不难想像。

笔者还做了一件让人叫绝的案件,通过管辖的规避达到了诉讼目的。这次我是患者,医方的态度一直很坚决,不得已进入了诉讼程序。通过先前的接触我们得知,医方所在的法院对医疗事故案件处理严重缺乏经验,而且法院的公正性也值得怀疑。所以我们决定不在被告也就是医方所在地法院起诉,我们选择向患者转院后的医院所在地法院起诉,好说歹说法院总算立了案。医方很快提出管辖异议,承办法官也一副不容质疑的口气说应当移送。我们在征求了患者的意见后于法院移送前突然向法院追加转院医院为本案第二被告。这样转院医院所在地法院当然具有管辖权,医院也只好撤回管辖异议,转而抛弃合作多年的法律顾问,另请了其他律师此案。叫绝的是,开庭那天我们当庭撤回对第二被告的起诉。因为根据规定,管辖异议的期限只是15天,过了15天再提异议法院不再审理,开庭时15天早就过了。就这样我们最终将案件“留”在了我们选择的法院。

三、关于争议双方的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关键是靠证据,举证不能即意味着败诉,所以举证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双方都举证不力的情况下,举证责任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地讲如果光有《条例》而没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患者的维权积极性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该规定对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作了倒置的规定,即医院承担医疗行为合法合理性的举证责任,如果医院不能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的正确性则法院推定医疗行为违法,医院就得承担败诉责任。

这里要说的是患者的举证责任和举证权利问题。不用多说,患者至少应就医患之间的关系、医疗行为的发生、损害赔偿的计算三方面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其中有一个方面的证据不足诉求就有可能被法院驳回。那么患者就医疗行为的违法性到底能否举证?这些证据在法律上应如何认定?笔记认为,法律和司法解释虽然规定医院承担医疗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但并没有限制患者就医疗行为违法性的举证权利,因此患者就医疗行为的违法性可以举证,只要证据符合“三性”原则法院应当予以认定。

四、关于医疗事故案件中的鉴定

在医疗事故纠纷案中,对鉴定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市以上医学会鉴定,二是由原法院系统的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三是由法院委托其他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规范第一种鉴定方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通知而不是司法解释,这个通知中说如果不是医疗事故的就应当按照司法鉴定的司法解释办理。这样一个含糊的规定在实务中发生很多争议。一是通知不是司法解释,没有强制适用的法律效力。二是没有鉴定不可能确定是否医疗事故,以医疗事故作为医学会鉴定的前提条件自相矛盾,无法适用。争议归争议,还得尊重规定。所以原告选择案由就得非常谨慎,因为如果选择医疗事故争议则鉴定机构为医学会,选择一般人身侵权鉴定机构为医学会以外的其他机构。普遍来说医学会鉴定较为客观,而其他鉴定机构的专家有的不懂医学,也有的懂医学但不懂临床,鉴定结果往往五花八门。但深谙此道的律师却可从中利用,就拿前面提到截瘫的案例来说,如果变换案由,直接以医院人身侵权起诉,向民族地区当地法院申请司法鉴定,再利用原告本来的关系做一下“说服”工作,那对医院来说一路狂奔应诉就更未必能得到什么有利结果了。

这样,本是同样的侵权诉讼却因案由的不同法定具有不同的鉴定机构鉴定,此其一。

医学会议方案篇2

患者出院时病历经整理、装订、归档后形成病案。它是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临床教学的最好教材,是医学科研的重要资料,也是处理医疗纠纷、伤残鉴定的法律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加强,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实施,需要法律部门解决的医疗纠纷也不断呈上升趋势,而无论发生何种纠纷,其病案都会立即成为用以查明事实和追究有关责任的依据,甚至成为法律上的物证,可见提高病案质量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谈以下措施:

1增强法制意识,重视病案书写

医务人员由于沉重的岗位负担和快速的专业知识更新学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知识的缺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结果,不仅造成许多医疗纠纷,而且许多纠纷因医疗单位缺乏证据或证据有瑕疵而败诉。一方面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自觉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规范病案书写,树立一种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书写病案的责任感。对即将上岗的医师和进修医师等要进行岗前培训,掌握病案书写规范并严格遵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病案书写规范,认真记录患者在医院中接受问诊、查体、诊断、治疗、检查、护理等医疗过程所有医疗文书资料,做到内容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认真、及时又准确地书写病案,确保病案高质量。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病案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会,医疗安全座谈会,举办优秀病案展览,对近期出现的与质量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奖优罚劣,奖惩分明,促进病历书写的积极性。

2严格审核病人基本信息

由于地方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同音不同字的情况时有发生,书写时,医师一定要细心询问清楚。我院作为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外伤病人比较多,为此我们实行“患者基本信息确认表”,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致伤原因、住院时间等均由患者签字确认,此表要求住院三日内完成,随病历一同归档,今后不得更改。事实证明:认真填写病案首页与病历资料记录中病人的姓名和年龄,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之一。

3完善谈话签字制度

长期以来,医患双方一般都把手术协议视为合同。医院方面认为,一旦患者一方签字,则表明患者一方认可和应该认可协议书中列举的有关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若发生风险,由于协议书的合同性质,风险完全要由患者承担;患方也认为签过字就要对这么多的风险负责。由于上述习惯看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同时有不断扩大协议书风险范围的趋势。笔者认为:医疗事业是一项高知识、高技能、高风险的行业,特别是在手术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意外出现。作为病人有知情权,而医生也有告知义务。谈话签字制度就是为了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后果,这是对患者负责的一种表现。医疗手术协议书应该仅仅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医生的告知义务的书面记载,在医疗纠纷中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完善谈话告知义务。

4建立三级病案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以院长为一级、病案质控组为二级、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室医护骨干为三级的质量管理组织,层层严格把关。病案质控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病区的病案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指出并立即纠正;各科室质检员应极端负责,对每份病历在形成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在将出院病案送交病案室之前,必须对每份病案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错写或漏写应及时纠正并签名,直到达到甲级病案才送出;病案室人员应对送交的每一份出院病案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执笔人来病案室修改补充,检查结果填写在病案检查单上并签名。建议以运行病历质控作为重点病案一旦形成,依据法律规定是不能修改的,终末修改病历,一则不能确保病历的质量;二则在医疗纠纷情况下往往不能及时修改病历,使医疗机构处于被动地位。

5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由于受“举证倒置”的影响,医院和医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任何医疗纠纷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患方对医方存在“异议”。因此,只要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善于发现患方的“异议”,找出异议的根源,并通过细心医治、周到服务,有针对性地消除这种异议,让患方能重新评价自身的异议,对医方产生理解与信任,即可在萌芽阶段消除纠纷。我院采取医疗助理员每周重点检查一级护理病历和随机抽查普通病历的方法,便于随时准确地掌握材料,理解材料,去伪存真,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根据病案书写规范,进行质量评估,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质控办,杜绝不合理病历。建立建全三级查房制度,实行主治医生查房责任制,一旦出现处理不了的病案,应迅速请示上级医师解决。一、二级执行检查时,应考虑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是否采用了国内外最新诊疗水平,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本科医生召开病案讨论会,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和意见,确保病案高质量,为解决医疗纠纷打下良好基础。

6完善病案借阅、查阅、复印制度

医学会议方案篇3

关键词: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嬗变;四维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2―0077―06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外学者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不同视角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给予了很大关注。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已有研究并未应用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来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嬗变进行系统分析。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以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为标准,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建立、改革和扩展三个阶段。本文应用四维因素理论框架对这一嬗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希望能对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有所启发。

一、制度嬗变的四维因素理论框架

医疗保障制度是一种上层建筑①。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②。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尽管其他的条件――政治的和思想的――对于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影响,但经济条件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进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③从这一红线出发,可在生存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寻找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④。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将经济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置于首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因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从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或从一个国家的长期历史来看,经济因素在制度嬗变中的确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⑤。然而,在中期或短期,一个国家一项具体制度的变迁在表面上并不符合马克思所倡导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念,政治因素似乎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西方学者对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往往重点考察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何推动制度实现变迁的,以及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互动是如何决定制度发展方向的。他们的分析并没有明确提出哪种因素在制度变迁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而强调的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联系。

根据诱导性制度变迁理论的观点,制度变迁的目标是在要素市场中建立起一种新的均衡。⑥如果一种新的制度结构所产生的收益超过制度变迁所带来的成本时,新制度就会产生;如果制度变迁的成本超过收益,那么制度就不会发生变迁。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正式规则只是型塑人们社会选择约束的很小一部分,而人们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换中的非正式规则约束普遍存在。非正式规则如行事准则、行为规范、惯例等会对人类的选择集合产生重要影响。正式规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与契约等。一般而言,政治规则决定经济规则。从文化中衍生出来的非正式规则往往并不会对正式规则的变化作出即时反应,这些非正式规则约束嵌套在其中的文化则会成为制度路径依赖的根源⑦。可以看出,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因素无疑是一项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但是它并未处于决定性的地位,而政治因素可决定一项制度是否能够实施。如果从人类整个历史长河或从一个国家一项制度的长期历史角度来看,这一观点无疑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如果从一项制度的计划、讨论、通过、具体实施的中短期历史角度分析,上述观点又是合理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西方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可以在一个框架中实现整合与共存的。在这一理论框架中,笔者将重点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在制度的长期嬗变和中短期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国一项制度长期嬗变历程中,其经济基础必然决定了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上层建筑的状况。这一观点的内涵主要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选择必然要考虑到其经济水平。在经济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必然无法建立福利国家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强行建立,也会因经济基础薄弱而导致制度夭折;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发达国家,由于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具备了建立高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必然会马上建立高福利水平的制度。因为一国制度模式的选择还受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从中短期历史角度分析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变迁,可以发现,经济因素往往成为一种诱导社会保障制度政治程序启动的因素,政治博弈、政治投票、政治决策对一项具体社会保障制度在该国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所决定的路径依赖也是这一社会保障制度中短期变迁中的重要因素。应该看到,中短期各因素地位的设定和作用的发挥是以长期制度嬗变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状况为前提的。

上述即为制度变迁的四维因素理论框架。通过这一框架,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不一致之处可通过设定考察历史区间的长度来实现共存。同时,这一分析框架不仅可站在整个历史的高度来对具体制度嬗变进行探讨,还可以着重考察某一中期或短期历史区间内的制度变迁,有助于实现分析的全面性。

二、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嬗变

1.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阶段经历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五届总统的执政时期。罗斯福是美国首位系统提出福利保障社会化主张的总统。虽然他在1935年为了《社会保障法》的顺利通过而妥协,放弃了健康保险计划,但他的福利保障社会化思想对其后美国医疗保障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5―1953年,杜鲁门总统执政美国政府,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明确表示支持全民健康保险立法的总统。1945年,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交包括医疗保障法案的健康建议,主张从医院建设、公众健康、医学教育与研究、残障者现金补贴以及强制性预付医疗保障等五个方面推进美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这些主张遇到了很大的障碍。1946年,美国国会对杜鲁门主张的医疗保障法案举行了历时四个月之久的听证会,以劳联为首的劳工组织和中西部的农民力量对医疗保障法案中的健康保险建议予以支持,而美国医疗协会则持反对态度。最终选举失败使得全民健康保险计划难以实现。1948年1月,杜鲁门在其经济报告中再次力促国会颁布一个综合性的国民健康立法。1949年4月,他提出了建立国民健康保险的四项建议:一是制定国民健康保险计划;二是制定扩充医药学校的法案;三是增加补助费用,以加大建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力度;四是提高联邦政府补助金。这四项建议也未得到采纳。1951年12月,杜鲁门总统成立了由其直接负责的公共卫生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了《增进美国健康》报告,主要内容是:要尽量利用乡村医院推广预付面;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补助来共同支付健康保险的费用;联邦政府应提供补助用于医学研究、地方医疗机构建设等。该方案是杜鲁门总统所建议的国民健康强制保险制度与当时诊疗费国民自付的一个折中计划,但仍未获得国会的重视。

1953―1961年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时期。他认为,国民健康保险是社会主义的医疗,国民福利要求政府有效而经济地提供某些必不可少的社会服务。在这种执政理念指导下,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国民健康制度改革主要表现为对已有制度的保持和有限发展,包括继续实施保健计划、对卫生领域增加拨款、实施联邦职业培训计划。艾森豪威尔的主张为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为未来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1961―1969年是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的执政时期。肯尼迪竞选总统的主要口号之一是医疗照顾。1961年2月,加州众议员塞西尔・金和新墨西哥州参议员克林顿・安德森联合向国会提交了金―安德森法案,该法案主张为老年人提供住院保险。由于小范围的经济危机正当其时,同时,在国会选举中失去了在众议院中的20个席位,在这种情况下,肯尼迪并不对金―安德森法案抱有乐观态度,他拟通过1962年的中期选举来推动医疗照顾的立法。然而医疗照顾法案的立法行动因肯尼迪遇刺而被迫中止。其后,约翰逊继承了肯尼迪的扩大社会保障的思维,提出了“伟大的社会”主张,要求扩展社会保障的广度,深挖社会保障的深度。在1965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中,约翰逊总统提出了包括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在内的五个福利方面的任务。1965年1月,约翰逊总统向国会提交经济报告,建议尽快通过老年医疗保险法案,主张在社会保障下对老年人提供医疗照顾和援助,对儿童健康和贫困儿童的医疗开支提供更加充分的医疗援助。1965年7月,包括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的约翰逊医改法案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通过。

2.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经历了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乔治・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共计七届总统的执政时期。1969―1976年,在尼克松和福特两位总统执政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呈收缩状态。尼克松提倡新联邦主义的福利政策,他主张变更社会福利政策的理念,强调用工作利替代救济利、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定改革、实施职业安全和健康法。福特基本上继承了尼克松的社会福利理念。福特宣称,实行世界上最好的且是可及性强的、国民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服务。实际上,他的医疗保障政策推动力度不大。

1977―1981年是卡特总统执政时期,该阶段社会保障政策呈现浓厚的折中路线特色。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医疗费用膨胀问题已经凸显。在1973年美国的预算结构中,卫生财政预算开支所占比率最大,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5年的8.6%增长到1981年的9.4%,从1973年到1977年,美国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0.2%,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仅上升7.7%。⑧面对这种状况,卡特提出要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他主张根据联邦预算的负担能力,强调疾病预防和门诊服务,优先保证儿童保健计划的完整性,采取措施限制医院过多收费,建立适用于全国任何家庭的“灾祸”保险。同时,他还注重雇主和雇员以及家庭在医疗费用支出中的责任,建议保持当时已存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每个家庭要按其能力负担医疗账单的合理部分。然而,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使得卡特的医改法案在1978年提出后就很快流产。

1981―1989年,里根总统开始执政,他主张紧缩社会保障规模,使之逐渐转入私营轨道,强调州、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保障责任,以减轻联邦政府的沉重负担。里根认为,更多的医疗健康费用不一定带来更好的卫生健康,他主张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引入竞争机制,来努力降低医疗费用。然而,里根总统的具体医疗保险政策成效不大。1989―1993年,乔治・布什政府延续了里根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理念,未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有效改革。在政策实践上,尽管乔治・布什时期的医疗保健政策基本发挥了“安全网”的作用,但一直以来的医疗弊端有增无减。

1993―1996年为克林顿执政时期。在竞选中,克林顿许诺将使每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到医疗保健。在执政之初,美国医疗保障制度面临如下困境:一方面,医疗费用给政府、企业和国民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贫困人群缺乏必需的医疗保健。克林顿政府进行了医疗保障改革的尝试。1993年11月,克林顿将长达1300页的健康照顾改革法案提交给国会。由于争论各方难以达成一致或妥协,克林顿医改法案未在国会通过。克林顿团队对医改法案进行了修订:将美国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由原来的覆盖全民修改为扩大覆盖面;建立健康同盟,个人和医院以及医生本着自愿原则参加该组织;雇主不再被强制性缴纳80%的医疗保险金,给予小企业主以优惠资助;保持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资助规模,不再主张大幅度增税。这一方案由于未充分考虑美国民众的观点、内容缺乏政治协调性、技术性过强不利于非专业人士阅读等而难以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最终克林顿的医改无果而终。

在小布什总统执政时期,医疗费用膨胀问题更加严重,医疗保障实际覆盖面有所收缩,制度亟待改革。2003年11月,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医改法案即《医疗照顾计划处方药改革法案》。该法案涉及内容较多,是1965年以来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需要指出的是,该法案并非强调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目标实为提升老年人群享受医疗的可及性,这既有助于提升社会公平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刹住医疗费用上涨的势头,同时努力降低了联邦政府的医疗负担。

3.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扩展

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由改革进入扩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医疗费用的绝对规模极大,且上升趋势明显,医疗保健开支的相对规模亦给美国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它在美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占有最大比例,并且该指标值不断增大⑨。此外,美国存在大量未被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其中很多人既无法享受到政府补贴,亦无法经由受雇单位购买医疗保险。

面对这种状况,奥巴马开始了艰难的医疗改革过程。2009年6月,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陆续开始讨论各自的医改方案,其目标是在同年8月国会休会前整合并出台一项和共和党均能接受的议案。但是两党医改方案的谈判持续数月,再一次印证了美国医疗改革的复杂性。2009年9月,奥巴马希望通过国会两院联席会议的演讲,得到国会议员对其医疗保障改革计划的广泛支持。2009年10月,参议院财政委员会通过了一个较为符合奥巴马提倡的改革原则的医改法案。2009年11月,在众议院审议阶段⑩,众议院以220/215(通过须218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近2000页的众议院版本的医改法案(affordableHealthCareforamericaact),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2009年12月,在参议院审议阶段,美国参议院以60/39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全面医疗改革法案(patientprotectionandaffordableCareact),总额约为8710亿美元。2010年2月,奥巴马强力推出第一个内容详细的白宫版本的医改提案。其后,在两院联合审议阶段,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19/212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参议院医改方案,紧接着,美国参议院以56/43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修正后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补充法案,即“预算协调”法案(BudgetReconciliation)。2010年3月23日,奥巴马签署《HealthCareReformintheUnitedStates》,3月30日,又签署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补充法案,即“预算协调”法案,标志着美国医改立法程序完成。然而,奥巴马医保改革法案遭到了共和党、州政府等的反对。十三个州了福罗里达州的医改法,这一呈蔓延态势,更多的州、独立企业联合会,乃至一些私企纷纷采取行动。他们认为,依照宪法,国会无权强迫国民购买医保。2010年11月,美国高级法院正式宣布将对此案举行听证。2012年6月,最高法院以五比四的投票结果使得奥巴马医疗改革得以持续进行。

这一改革过程触动了多方面的利益。其一,根据医改法案,新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在十年内筹资9400亿美元,这必然需要向富裕阶层加征更多的税。事实上,政府须对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个人和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加征个人所得税,税率须由1.45%提高至2.35%,从而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其二,新医疗方案将会提高美国医疗制度覆盖率至95%,新增3200万新受益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原有医疗受益人的反感。其三,新医改方案会触动保险公司和药商的利益,他们会竭力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的推行。因此,奥巴马医改法案的实施任重而道远。美国医改很难通过一届总统的努力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它是一个在政治博弈、利益争论中崎岖向前,甚至有所反复的过程。

三、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嬗变分析

在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嬗变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1.经济因素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其具备了为国民提供较为充分医疗保障的能力。美国逐渐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医疗保障的缺乏不仅决定了美国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以自由主义党派为代表的团体追求全民医保的政治诉求必然存在,而且也决定了保守主义政党保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美国医疗保险规模的具体政策的实施,上述情况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相吻合。另外,经济体制影响到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美国从建国之初就实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提倡市场竞争,认为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出售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得到改善。可以说,市场观念和市场原则使得美国医疗保健机制在一开始就注重私营医疗保险组织的发展,同时利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以及后来出现的管理型医疗组织为国民提供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的医疗保险。在这一过程中,以美国医疗协会为代表的医学界利益集团逐渐形成。一方面,他们促进了美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也形成了对政府主导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立法的强大阻碍力量。这突出体现了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私营医疗保险体系的一种路径依赖。

2.政治因素对于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工组织、自由主义政党呼吁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弥补市场失灵,使每个国民均可享受医疗保障的覆盖。但是,政府主导医疗保障制度立法能否顺利通过,须经由美国法律规定的政治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充斥着自由主义政党和保守主义政党的斗争以及劳工组织、医学界、保险业等利益集团的游说,正是这些政治主体的博弈决定着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走向。对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法案的过程来说,如果没有前期的政治博弈,如果不在国会中占有优势,如果不是单纯针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制度覆盖范围使得医学界的力量得以分化而支持政府主导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增强,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法案必然不会通过。对于杜鲁门时代医疗保障计划立法来说,如果没有内部的分化,如果不是杜鲁门的政治权威性不足,如果不是共和党在国会中占有较大优势,如果不是美国医学界和保险界等利益集团的游说能力强大,当时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获得立法通过则未可知。

3.社会因素在美国医疗保障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社会存在较为严重的种族歧视,尤其是对黑人的歧视。在医疗改革领域,尽管1965年颁布的医疗援助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弱势群体的医疗困难。但是,在美国医院和医生的经营活动中,尚存在诸多歧视黑人的情况。比如,黑人医院的条件、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水平往往比白人医院低,有的白人医生选择患者时带有种族主义倾向。当黑人患者从其他医院转入白人医院时,白人医生可以用各种理由将其拒之门外。医院和医生的理由可以是向白人和黑人提供不同的医疗设施和服务是病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医院管理者有权力对自己医院的资源进行自由分配。在种族歧视的观念下,如果试图对尚无医疗保险的群体提供政府主导实施的医疗保障,会被种族歧视者指为过度关注黑人种族。很多白人会认为,政府主导实施的医疗救助的受益群体主要是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而白人却需为此支付更多的税金,这对白人是不公平的,是新形势下的种族不平等。美国社会中的种族主义歧视可谓是克林顿医改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克林顿筹划、推出、宣传医改法案的过程中,公众对医疗补助计划的支持程度越来越低,主要原因就是该方案的主要受益群体是黑人,其中隐含敏感的种族问题。

4.文化因素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有重要影响

美国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理念也是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嬗变中的重要因素。美国人往往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护个人享受自由的权利,尤其是要保护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个人有资格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选择医疗保障项目,而政府的统筹安排是对个人主义的亵渎。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文化使得美国国民在考虑社会政策的后果时,往往最终落脚到个人利益,他们会重点考虑一项政策的实施对自己的利弊,缺乏基于平等主义的考虑。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产阶级似乎超越了自我,而十分关心集体和国家利益。在医保方面,他们主张利他主义的医疗平等。在这一背景下,克林顿开始医疗保险改革。随着医改方案的出台和社会的广泛讨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逐渐明晰,很多人逐渐认识到医保改革使自己利益受到了损害转而反对克林顿的改革方案。可以说,美国人对缺乏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最多在道德层面给予关心,而并不愿意进行经济关心。在这样的文化因素下,美国实施并扩大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无疑举步维艰。

应该看到,在某一中短历史时期,经济因素是美国医改政治程序启动的引子,多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则是决定医改能否成功的因素。同时,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也可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施加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观点是在长期历史时期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断的基础上得出的。

四、结论及启示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嬗变与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紧密相关。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西方政治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观点予以整合并置于一个制度嬗变的四维因素分析框架中,为分析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设定了一个理论平台。从长期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意味着只要美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经济问题,其必然会引发完善该制度的立法建议与活动。从中短期看,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嬗变的决定力量为政治因素,而社会、文化状况亦为制度嬗变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纵观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一定时期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要与该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其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忽视这些医疗保障制度的环境因素将会使医疗保障方案难以实现。如美国政党政治、社会团体的利益对每一阶段医疗保障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来看,最有益的经验就是我国应建立与医疗保障制度环境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在现阶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要关注到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广大国民的医疗需求、医药供给与服务的基础环境、经济增长方式变动等因素。

第二,努力扩大制度覆盖面。在美国历届总统建设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扩大覆盖面成为多届政府的选择。健康问题对于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意味着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更多的人群,从而可以较好地应对健康问题。在我国,尽管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但制度的实际运行并非如此。我国政府需要借鉴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在扩大制度覆盖面方面有所作为。

第三,优化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式。在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从里根的紧缩政策到克林顿的医改法案,从小布什2003年的《医疗照顾计划处方药改革法案》到奥巴马时期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美国尝试了各种手段来降低医疗费用。然而,医疗费用仍居高不下,成为困扰美国政府的棘手问题。对此,我国要积极优化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式,避免在医疗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高额医疗费用负担问题。现阶段应积极探索医疗补偿模式的创新方式。

注释

医学会议方案篇4

医疗纠纷案件的特点

案件数量增长较快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组织规模的扩展、就医人数的增加,人民法院审理的医疗纠纷案件逐年上升,但原有的案件统计模式不能全面地反映这类案件的真实数量,因为有关统计案由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而事实上患者多以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有鉴于此,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增加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由,且没有再区分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和医疗过错责任赔偿纠纷。

纠纷类型涉及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

从审判实践看,医疗纠纷涵盖了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和非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因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包括:患者认为医疗机构误诊误治的;患者认为医疗机构采取的医疗措施不当的;患者认为医疗机构治疗不及时的;患者认为手术不当或手术错误的;因药物损害发生的等。非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包括:患者认为医疗机构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诊治过程中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病毒引发的;患者认为护理不当的;医学美容、整形等发生的;因医疗用具存在产品缺陷引发的;患者认为医疗机构管理不善、未按规定标准收费、涂改病历资料而引发的;医疗机构要求患者按照医疗服务合同支付医疗费用的等。其中,有些纠纷包含多种原因,呈复合状态。

事实认定方面的疑难复杂问题多

鉴于医学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医疗行为具有的高风险性和一定的未知性,这类案件中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更难统一,医疗过失与医疗风险不易区分。囿于种种原因,医学会所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正性、客观性仍受质疑。一些鉴定结论虽然认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同时又承认医疗行为“存在不足”,造成当事人不信不服,由此引发医疗过错鉴定。

法律适用不统一的现象较为突出

几年来,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二元化”的现象一直未能得以统一,特别是对“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确定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时,是适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还是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此外,还有医疗赔偿案件是否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等法律适用问题。在这些法律适用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民事法律普遍性和医疗服务特殊性,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与促进医学科学进步等诸多矛盾。

案件审理周期长

由于医疗纠纷案件经常涉及专业性知识,需要通过鉴定甚至重新鉴定、再次鉴定才能解决。受鉴定因素的制约,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不得不办理审限中止等手续,以致医疗纠纷案件特别是医疗赔偿案件的审理周期明显超过其他民事案件。

双方当事人矛盾尖锐,化解矛盾难度较大

医疗纠纷往往在患者出现伤亡的情况下产生,由于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波动较大,加之与医疗机构的沟通不畅,容易引发矛盾或导致矛盾激化,纠纷升级,甚至引发围攻医院、伤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另一方面,进入诉讼程序后,医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突出,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化解矛盾、平息纠纷、维护稳定的工作难度要大于其他民事案件。

处理医疗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社会问题之一的医疗纠纷,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为了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建立积极的纠纷预防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纠纷的发生;加大对纠纷的处置力度,认真采取补救措施;完善医疗纠纷鉴定制度,保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中立性;拓宽纠纷解决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等。就法院民事审判工作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和入手。

正确认识“医”和“法”的关系

对此,美国著名法官卡多佐在纽约医学会的演讲中指出,“医生依然是奇迹的创造者,是占卜家,我们饱受病痛折磨时,会求助于他们对人体五脏六腑的认识。健康时,我们可能嘲笑他;痛苦时,却会召唤他。法官仍然是希腊的西弥斯,如果你落入她的权杖,她就会宣告你的神秘劫数。你可能听不懂她的话,她却能让你体会到它们的效果。因此,对其他人而言,我们都是神秘人物。”我国学者陈也精辟地指出,医与法都在追求结果的确定性,但是两者的方式不同。在各自宗旨的实现机制中,法是用一般约束具体,医是用一般认识具体。在处理个案时,法律规范是一个适用过程,医学规范是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法的领域,法理上可以假定对任何具体纠纷都可以作出法律上是正确的判决;而在医的领域,无论医术多么高明、医生多么努力,医学理论也不能假定对具体患者的诊断都会正确,对具体疾病的治疗都有效果。所以,当用法律评价和规范医疗活动时,只能要求行医者在医疗过程中尽责,而不能要求其医疗结果正确。这些论述对正确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案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实行专业化审判,合理参与鉴定工作

实行专业化审判,是把“医”和“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理医疗纠纷案件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从现状看,多数中级法院和大部分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庭内设立了专门审判医疗纠纷案件的专业合议庭或主审法官,一些法院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中的医学专家的作用,有的法院还尝试由具有法官资格的法医参与合议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医疗纠纷案件的特点,有必要在推行和深化专业化审判上下功夫,还有必要在主审法官参与鉴定程序、监督鉴定工作上下功夫,通过旁听鉴定过程和与医学专家探讨,有利于更多地掌握医学知识,更加准确地掌握案情,更加做到“两个效果”的统一。

强化诉讼调解,推进诉调对接

相对于其他民事案件,医疗纠纷案件更难处理,也就更应强调调解。在民事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医疗纠纷案件的调解撤诉率呈现出良好的势头。近来,一些基层法院创新医疗纠纷案件调解机制,推出了诉前先调解、立案先鉴定等新举措,反响较好。同时,近几年来,江苏省法院大力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积极参与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将医疗纠纷案件纳入“诉调对接”的范围,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医学会议方案篇5

尽管美国必须进行医保改革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是自1992年克林顿和老布什的那场总统大选以来,这项关乎全民健康的议题就成了政治人物在政治利益、政府角色和人民权利间拉锯博弈的焦点。

6月28日,这场漫长的博弈暂时有了结果,美国最高法院5比4裁定奥巴马医保法案核心内容不违宪。最高法院的裁决随即引来两极化反应,共和党誓言将在参议院医改法案。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该校伍卓威尔森学院的詹姆士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莱茵哈特(UweReinhardt),是美国医疗经济领域最有公信力与权威的学者之一。自1978年起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院士,亦担任联邦政府、美国国会和世界银行顾问,其在纽约时报的专栏对美国民意有重要影响力。他认为,最高法院的裁决让医改法案不再受到法律上的挑战,但共和党无疑将继续在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中炒作此项议题。由于共和党在参议院无法争取到足够多的参议员废除该法案,有可能会在今年秋天议会期中通过控制预算的方式来阻止法案的执行。

即使如此,普林斯顿大学伍卓威尔森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卫生政策研究员郑宗美,同时也是中国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顾问,认为最高法院的判决仍为美国“全民医保”的目标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共和党还能做什么

《财经》:最高法院6月28日的裁决支持奥巴马医保法案,你怎么评价这一裁决?

莱茵哈特:我个人认为,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茨做了一个非常有智慧的裁定。简言之,他的裁定一方面是对国会说:“你们不能每次立法都说是依据商贸条款的授权,至少不适用于这次医保法案的立法。”另一方面,他给国会的信息是:“我不想你们所立的法,最高法院不是立法部门,我们的职责是解释法律。所以,你们通过的医保法案中,有关个人必须投保的规定,我们把它定义为税。在此前提下,我们认为医保法案不违宪。”

共和党对于这样的解释自然非常愤怒,因为在医保法案条文中,个人条款的规定是,如果个人不买医保,必须支付“罚款”,现在最高法院把这项“罚款”解释为“税”,这么解释就完全合法。我认为罗伯茨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一个没有医保的人生病,而让其他人负担他的医疗费,那么他所缴的“罚款”就等同于“税”。

《财经》:许多人认为,这项裁决是奥巴马总统的重大胜利,你认为这项立法对他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莱茵哈特:这的确是奥巴马的胜利。如果最高法院废除此法,那么不仅是扇了总统一记耳光,对他将是一个极大的侮辱。

那样共和党就可以在11月大选中,宣称这是他们的一大成就,并嘲笑奥巴马说,像他这样一位教宪法的教授、同时又拥有律师资格的人,居然通过一个被大法官裁定违宪的法律。这种说词会把他描绘成一个愚蠢的领袖。

《财经》:裁决使奥巴马总统避免了这一尴尬的局面,那么围绕这部法案,你预计接下来两党还会有怎样的动作?

莱茵哈特:我猜,接下来共和党会说,“是的,我们输了这一回合。但是我们知道一般选民并不清楚此法的内容,不知道此法会为他们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可以对选民说:‘我们已经为你们努力争取了。现在唯一能废除此法的方法就是除去奥巴马。’”这是共和党一贯的说法。

而奥巴马阵营的想法是,大法官已裁定医保法案不违宪,虽然他们修改了其中一个条款,但这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可以调整。重要的是,整个医保法案在法理上站稳了,医保法案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背书。

至于社会层面,也有一些民众不喜欢医保法案,对他们而言,现在要废除医保法案的途径,就是选罗姆尼当总统,让他上任第一天就废除医保法案。不过,即使罗姆尼能够进入白宫,也不可能废除医保法案,因为要废除整个医保法案需要参议院60张赞成票,而参议院不太可能有60位共和党参议员。

《财经》:共和党还有别的方式可以阻止法案实现吗?

莱茵哈特:共和党有可能设法用控制预算的方式,影响此案的实施。医保法案的实施会牵涉到预算,只要牵涉到预算,共和党就有机会杯葛。事实上,任何有关预算的法案,共和党只需51票就能过关。

如果共和党在11月的大选赢得参众两院和总统大选,获得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共和党掌控的国会可以利用“和解”(Reconciliation)的手段影响医保法案。在美国国会的两党讨价还价中,“和解”破局,即共和党掌控的国会只要不通过相关预算,就能重创医保法案。不过,包括管理透明、创新中心等医保法案的许多内容,并不受预算的限制;所以共和党无法废除不涉及预算的部分。

为什么没有全民医保

《财经》:根据美国医药研究所2004年的一份报告,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会员当中,只有美国、墨西哥和土耳其没有为人民提供全民健保,为什么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无法做到全民医保?是负担不起?还是意识形态作祟?

郑宗美:我认为是后者。世界上所有的先进富有国家,都有从上到下的广泛共识,就是社会的和谐,即我有的,我也希望你有。中国医改的基本价值也是“人人享有”。可惜的是,美国社会却没有这样的意识。

美国社会有两派对立观点,以自由派为主的一些人,认定享受医保是民众的基本权利,而以保守的共和党为主的另外一部分人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健康是个人的事情,应该由个人自己去争取,而且应该可以自由选择。

由于社会上对于医保是否为国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共识,所以到今天还无法做到全民保险。

医学会议方案篇6

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贯彻部署

X月X日县医保局召开党组会议,通报学习了XX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决定自X月X日起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覆盖排查。X月X日再次召开党组会议,传达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季书记XX、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XX等领导的批示精神以及省医保局局长XX在全省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X月X日下午,县政府分管领导召开全县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联席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XX县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县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工作方案》,会议要求专项排查工作专班力量要再加强,抽调纪委监委、公安、市监、卫健等部门业务骨干充实到工作专班,并对专项排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X月X日县政府办拟定《关于建立XX县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月XX日制定并印发了关于《XX县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过开展专项排查行动,县医保局领导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现场开展了医保骗保案件警示教育学习,针对2017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三附院骗保事件、2018年沈阳涉嫌骗保事件、2020年太和骗保案为警示教育案例,以案说法,强调协议医疗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骗保事件性质恶劣、手段猖狂,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暴露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为切实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提高基金管理使用效能,履行普法执法宣传教育职责,强化预防警示,督促“两定”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对医院涉嫌骗保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讲解宣传了医保相关政策法规,对医保业务知识进行了现场培训。二、全员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确保本次排查成效X月X日至今,XX县医保局联合纪委监委、公安、卫健、市监等部门,通过医保智能审核、智能监控信息系统,筛查县内X家定点医疗机构X年度疑似违规的住院结算数据,对县内X家公立定点医疗机构,X家民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现场核查、病历审查、走访调查,排查中未发现诱导住院、虚假住院问题。

通过开展专项排查行动,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维护了参保人员的利益,形成强有力震慑效应,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切实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医学会议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卫生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解决影响卫生行业形象、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不正之风的问题,以实际行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努力构建和谐卫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要求

(一)卫生从业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二)医药购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得到坚决贯彻执行,无严重违纪违规事件。

(三)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有所提高,各项考核指标达到要求,医疗责任事故发生率和赔款额逐年降低。

(四)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明显改善,为民服务措施落实到位,医患关系和谐,群众投诉数量明显减少。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总体评价满意和基本满意达到95%以上,无违法违纪案件。

三、评议范围

(一)区属七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区妇保院、*区口腔医院、马园卫生院、*中医院;

(三)区内其它医疗机构:*同和医院、*天一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中山专科医院、*欧亚男科医院、*华美妇女专科医院、*嘉和整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口岸医院、*中医乳腺病专科医院。

四、评议内容

本次民主评议活动确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评议内容:

(一)依法执业。执行国家和省、市、区有关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情况,依法执业的情况。

(二)医疗服务。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患者满意度的情况

(三)费用控制。执行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情况,使用廉价药物、门诊病人均次费用和住院病人每床日费用控制情况。

(四)就医环境。改善服务环境、优化就医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的情况。

(五)事务公开。执行卫生部关于向社会、患者公开规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情况。

(六)受理。投诉机制建设和运作情况,服务对象投诉或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

(七)纠风工作。医药购销、药品和检查收入与奖金分配脱钩的情况,治贿专项工作和长效机制建设的情况。

(八)组织领导。行风建设、纠风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及开展活动的情况,责任分工和责任制落实的情况。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精心组织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

本次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在市卫生局、市政府纠风办的统一领导下,由区纠风办和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成立区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度。

6月下旬召开动员会议,认真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各医疗机构领导干部对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引导广大卫生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行业自律,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行业形象。各医疗机构要与开展行风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学习教育结合起来,针对这次评议要求,有重点地进行再学习、再教育,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宣传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医疗机构要建立民主评议行风的工作班子、联络员。

(二)检查整改阶段(7月上旬至9月上旬)

卫生局根据评议的目标要求,组织安排各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各医疗机构在区纠风办和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要积极开展行风评议自查自纠工作,并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有机结合。一是要重点查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以及医疗服务中的不规范、不正当行为的现象。二是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深入服务区域,深入患者,主动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及时进行整改和提高。

在自查自纠中,各医疗机构要坚持边查边整边纠,对群众反映强烈或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要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促进整改措施的落实。区纠风办、卫生局将适时对各医疗机构的评议过程进行检查。

同时区纠风办、卫生局共同商定,将聘请社会各界代表作为政风行风评议员,采取问卷调查、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现场征询意见、公开接受投诉等多种方式,广泛调查,了解行风状况,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评议意见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三)组织评议及总结阶段(9月中旬至9月底)

各医疗机构要围绕这次评议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自我评估,并形成自我评估报告于9月25日前上报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卫生局与区纠风办于9月底召开评议会议,听取行风评议员的评议意见,对评议意见进行表态并提出整改方案。

六、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各医疗机构要把加强行风建设和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牢固树立行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惩治和预防的关系,教育、制度和监督的关系,纠风工作和单位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精心组织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区卫生局加强指导,层层落实,切实把行风民主评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2、深入动员,提高认识。卫生行业是关乎民生的窗口行业,开展卫生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既是贯彻落实*届中纪委二次全会和省市区纪委全会精神,也是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各项卫生政策,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展示我区卫生行业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这次行风评议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教育引导医务人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树立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3、突出重点,以评促建。各医疗机构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认真落实,取信于民。对群众投诉的问题,能解决纠正的,要及时解决纠正;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说明情况,并提出逐步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要把行风评议活动与*大主题实践活动,迎接文明城市复查、加强医院管理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医学会议方案篇8

各科室:

经院党委、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调整。

主任委员:XXX(副院长、主任医师)

副主委:XXX(纪委书记)

副主委:XXX(医务科科长、主任医师)

秘   书:XXX(医务科科员)

委   员:XXX(主任医师)

医学伦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XX科,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XX同志任秘书。

一、医伦会的工作职责

(一)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以维护病人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积极促进医院生命伦理学的实施与发展。

(二)制定伦理审核的相关制度及流程。

(三)承担医疗技术伦理的审核工作,重点是新技术、新项目以及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的医疗技术。

(四)对经过伦理审核的医疗技术实施全程监管。

二、医伦会的组织和工作应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参与试验的申办者、研究者的影响。医伦会和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的主要措施。

三、医伦会工作制度和审批工作程序。

(一)首先,申请者向医伦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申请报告;主管部门的有关的批件;技术质量检查或药品检查报告;临床前和临床有关资料,知情同意书样本,试验研究/治疗方案等。

(二)医伦会应在接到申请后定期召开会议,审阅讨论。每次会议参会人数不应少于总人数的2/3。对申报方案的审查意见应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做出决定。必要时,可邀请非委员专家出席会议,但非委员专家不参加投票。

(三)审议后,主任委员签发书面意见,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可以是:Ⅰ.同意。Ⅱ.作必要修改后同意。Ⅲ.不同意。Ⅳ.终止或暂停先前批准的试验。

四、医伦会对临床试验方案的审查,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等伦理道德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研究人员的资历、能力,人员配备及设备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二)试验/治疗方案是否适当。受试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并且使受试者在试验中可能获得的治疗利益大于承受的风险。方案中应事先确定在什么条件下必须终止试验,以保护受试者不受严重损害。试验设计前应充分掌握情报资料;了解药物、技术、仪器、设备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力求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三)受试者入选的方法和向受试者或其家属或监护人或法定人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是否完整、易懂,获取知情同意书的方法是否适当。

(四)受试者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时如何给予治疗或补偿以及相应的保险措施。

(五)临床试验的最后结果要对病人有利。试验全过程,自始至终要充分考虑受试者获得的利益应大于承受的风险。

(六)对试验方案提出的修正意见是否可接受。

(七)审查受试者所承受风险的程度。

五、任何受试者在参加试验前必须获得知情同意书,经仔细阅读、充分考虑后做出自愿参加试验的决定,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医学会议方案篇9

9月20日,全省医保转移接续业务及信息系统操作培训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福建省7月份以来执行新的医保关系转移流程工作经验,为确保10月份全省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信息管理系统如期上线,实现转移接续便民高效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会上,福建省医保中心康建设副主任强调,通过转移接续信息系统和数据交换平台办理转移接续业务是提升经办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通过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近四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已初步确定了较合理的经办流程,形成了较科学的经办模式。随着此次转移接续信息化操作平台的正式上线,业务经办工作的效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2012年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被福建省人社厅确定为民评选题评议议题,我们也将接受社会大众更广泛的监督批评,各级经办机构务必将会议精神带回去,严格按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信息系统操作规程要求的时间点和时效性,更加用心地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各项工作。思想上要重视维护参保人利益,自觉加强转移工作研究。注意加强联系沟通,互谅互敬,始终坚持便民高效的开展工作。服务上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妥善处理化解各种矛盾。

省医保中心基金征缴科还就各地在实施新转移接续业务中遇到较多的问题,作了统一的解答,明确提出22个工作日完成转移接续的工作要求。计划财务科提出强化经办人员责任心,加强科室配合,及时准确转移个人账户资金的工作要求。信息科提出转移接续信息平台本地化工作实施进度较慢的地区全面抓紧有关工作的要求,指出全省转移接续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是全省医保业务经办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各地应共同关心,积极建言献策。易联众公司就转移接续平台及操作进行了详细介绍,也介绍了各地实施本地化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参加各地就本地转移接续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充分和热烈交流。

通过此次全省医保转移接续业务及信息系统操作培训会议,全省转移接续经办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各地经办人员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经办人员熟悉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平台顺利上线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为今后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运行拓展了空间。

(福建省医保中心)

宁德市医保中心召开“大学生医保工作管理平台”

软件培训会

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近日,宁德市医保中心组织召开“大学生医保工作管理平台”软件培训会,蕉城区及福安市医保中心分管领导、高校大学生参保工作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宁德市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元数位(福建)软件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介绍了“大学生医保工作管理平台”的功能,并对操作程序进行了现场演示。“大学生医保工作管理平台”是专门为大学生参保工作开发的管理软件,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简化大学生参保申请和缴费手续,实现对高校学生参保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并建立起翔实的学生资料数据库。这一平台的成功运行将进一步减轻学校和医保中心在参保登记、录入等环节的工作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提升大学生参保工作信息化水平。

(宁德市医保中心)

南平、三明两地医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全面通过验收

8月27~29日,福建省社保业务档案验收小组在南平市开展了医保业务档案验收工作,南平市本级、武夷山、浦城、光泽、松溪、政和、顺昌等地医保中心均以较好的成绩通过了达标验收。南平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高度重视医保业务档案管理,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全市医保业务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各县区医保经办机构不怕困难、扎实工作的作风给检查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光泽和武夷山医保中心,各科室工作人员参与档案工作,加班加点自行整理了2009年至2011年的业务档案。南平市医保中心在做好本级业务档案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全市各级经办机构的的业务指导,通过以会代训、以老带新、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全市医保业务档案管理水平。

9月10~13日,省社保业务档案验收小组对三明市第二批医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迎检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三明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领导普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三明市医保中心王世平主任亲自下基层协调各经办机构落实库房、人员等,力争全市各经办机构统一标准,达到规范。在开展档案工作中,三明市注重市县联动,取长补短,各经办机构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整理档案,在保证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主动利用业余时间整理档案,逐步形成"中心领导主抓,档案局业务指导,专职统筹、各科立卷、多人协助"的工作机制,既节约了经费,又培养出一支实干的档案管理队伍。三明市医保业务档案建设步调一致,整体推进,全市所有医保经办机构均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业务档案验收。

(南平市、三明市医保中心)

福州医保优化便民举措,提高参保群众

满意度

近年来,福州市医保中心围绕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为中心,积极挖掘潜力、整合资源,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理医保业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一、完善咨询服务,及时答疑解惑。包括开通咨询热线、开通微博交流平台、设立科长咨询台、设值班主任和值班电话;二、增加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办事。包括设立便民服务台、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三、丰富查询方式,便于群众查询。包括开通短信服务、开通医保信息网;四、简化办事流程,力求方便快捷。包括进一步完善办理流程、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五、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方式;六、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高效服务。下一步,福州市医保中心将继续优化便民举措,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度,树立医保窗口的良好形象。

(福州市医保中心)

尤溪县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

补偿工作

2012年以来,尤溪县进一步调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狠抓平台建设,严控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扎实推进普通门诊统筹补偿工作。

一是进一步扩大普通门诊试点覆盖面。2012年全县开展普通门诊补偿工作试点机构达48家,其中村级普通门诊31家,使更多的参保居民享受到医疗费用补偿。二是进一步提高普通门诊补偿比例。尤溪县普通门诊补偿比例由50%提高到60%,全年门诊补偿封顶线由原先每户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且不设起步线,使参保居民享受到更高额的普通门诊医药费补偿。三是进一步简化普通门诊报销手续。在不同乡镇(村)的定点普通门诊补偿试点机构可以互通使用,县内城乡居民只要持社保卡就可就近就地就医报销,既方便了群众,又让普通老百姓得到更多实际的优惠。四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门诊试点督查稽核工作。县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到各普通门诊试点机构检查监督,重点检查用药是否合理、材料是否齐全、补偿记录是否完整、稽核基金补偿情况,目前,尤溪县普通门诊补偿工作运行健康、情况良好,2012年1~9月份累计补偿17.6万人次,总费用879.8万元,实际补偿412.6万元,惠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逐步实现参保居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尤溪县人社局)

建瓯市医保中心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建瓯市医保中心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深化服务内涵,提高经办效率,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努力树立良好工作形象。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业务经办流程、两定机构监管、医保基金内控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了股室经办人员的工作职责。二是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把政治业务学习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努力将学习制度化、长效化,并定期进行交流反馈,努力提高经办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完善监督制度。以政风行风建设重点评议单位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内部及外部的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和拖拉现象发生,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建瓯市医保中心)

联合职能部门开展健康讲座

——福鼎市医保中心创新政策宣传方式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意识,普及科学合理用药的常识,同时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力度,日前,建瓯市药监局、市医保中心、海口社区在老年大学联合举办了“安全用药,共建和谐社区”健康文化行暨药事法规、医保政策宣传活动,并邀请到市医院副主任药师苏志立为社区居民上了一堂安全用药课。参加此次活动的社区居民以及三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共计150人左右。

苏药师介绍了许多老年人常见疾病,疾病显示特征、以及在多种疾病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尽量安全配药;分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学会看说明书;备一只常用小药箱;不要盲目食用保健品等用药知识和原则须知。

讲座课前,建瓯市医保中心陈国胜主任向社区居民讲解了医保中心的五项业务职能、三大工作职责、两个工作目标、一种保障措施。医保中心还向前来听课的一百多名社区居民分发了医疗保险服务指南以及医保内刊等各类宣传材料三百多份。

医学会议方案篇10

会议对各编写小组根据二审会议意见形成的修改稿进行了细致讨论。专家们审读了七个章节的词条、中英文名称及释义,并集中探讨了各编写小组释义中出现的疑问,形成了解决方案。

3月15日,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审定会议。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全国科技名词委原专职副主任刘青,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审定三室温昌斌编审,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和各分支学科小组负责人等近20人与会。谢地坤主持会议。

会上,刘青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中哲学名词两岸对照工作的要求,对哲学名词审定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哲学名词审定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目前收集了5400余条名词,并附有定义。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哲学名词普遍缺少对应的英文名,各分支学科间存在词条重复问题。与会专家重点讨论了重复名词的协调方案,下一步将对各分支学科名词按知识系统、概念体系排列、编号。

3月10日,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放射治疗学分委员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召开工作会议。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李晔雄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玉森教授,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审定一室高素婷编审,项目负责人王小辉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宣布李晔雄任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放射治疗学分委员会主任。高素婷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张玉森介绍了医学名词审定的背景和阶段性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儿科名词审定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李晔雄指出,近年来放射治疗学发展迅猛,国家在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时,常常因为科技名词的不统一和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需要尽快开展放射治疗名词的审定工作。下一步将与专家们讨论并完善放射治疗的学科框架体系,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学科的分级,并以此作为选词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