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策划创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1:51

文旅策划创意篇1

关键词:创意;艺术文化资源整合;以人为本

一、当今创意旅游策划的现状

(一)创意旅游策划的内涵

国内对于创意旅游的内涵的解释,有几个代表性的观点。厉无畏先生认为:"创意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国外对于创意旅游的解释侧重点有些不同。国外的学者认为创意旅游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目的地必须极具创造性的开发自身所特有的无形文化资源,例如民风民俗、文化工艺等,并以一种创意性的体验产品提供给旅游者。

由上可以看出,国内的学者大多将创意旅游作为一个产业进行讨论,而国外的学者更强调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着力点。创意旅游策划是创意旅游学和策划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当地旅游的艺术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设计出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手段。笔者认为旅游策划如果想发挥其作用,那就需要在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创意。旅游策划的创意性,将成为未来旅游策划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将举例对创意旅游策划进行探讨。

(二)创意旅游策划的特征

1.创意旅游策划是利用有效的成本实现目的

创意旅游策划是为了实现目的而出现的,为了获得最终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充分利用各类手段有效的利用地区的艺术文化资源和元素,组合,联想,通过旅游产品、旅游空间、旅游体验等方式使游客获得好的体验。

2.创意旅游策划是运用智慧完成谋划

哈佛企业管理丛书中谈到:"策划本质上市运用脑力的理,是针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的当下决策。"一般包含市场调查、目标指向、可行性方案、创意、预见性、对艺术文化资源的合理分配。因为资源需要通过策划的方式整合、开发和包装,才能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创意旅游策划的实践

中国在创意旅游策划的实践中,有许多优秀的案例。例如有学者总结:"云南元谋点"土"成"金"、宁夏镇北堡出卖"荒凉"、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青海湖自行车大赛、把海南"穿"回家、《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剧。"每一个创意都是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成功策划案例,通过分析、调查、最后组合生成推广,创造性的拉动当地的旅游业。

下文笔者将以遵义的成功转型为例,谈论创意旅游策划的实践。从定位、资源研究到体系构建几个方面谈论创意旅游策划在这一案例中的运用。

(一)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明确

一个城市如何定位,就像我们每个人独有的指纹一样,代表着我们各自的特色和形象。这个形象就像一个升华和提炼,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百年不变形象标示。2007年的遵义存在一些定位上的问题。首先,其的定位不具有说服力,之前的遵义有"国酒之乡,红色经典"的形象口号,但是这显然不是遵义的定位点。国酒是茅台镇第一,遵义只能位居第二,加上酒文化如果没有做足做透很难出精品。其次是对于遵义会议旅游资源的定位仅仅用这八个字来形容远远没有表达出其在红色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2.艺术文化资源的整合不足

客观条件上,遵义的城市不太可能发展得太过现代化,因为成本太高。加上山地城市的限制使得其对于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难免感到力不从心。人们谈起遵义很多人只是对遵义会议印象深刻,人们的认识习惯性的把遵义和遵义会议划上了等号,可是遵义还有其他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其资源与知名度是不匹配的。创意旅游策划的关键之一是整合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概念和主题。因此当地在面对这一问题是否决一些不恰当的选项。

(二)解决之道

1.确认定位

遵义市最终给出的定位是"国运之都,转运之城"。笔者归结了几个要点解释这个定位。第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点毋庸置疑。第二,概念的放大化,把遵义的转运比作国运的扭转,贴上了一块好金子。同时吸引全国的人前来开会,会议经济可谓是独一无二,经济效益也不可小视。第三,两大伟人的转运之地。一个是成为了党的领袖并且成功领导党走向了正确的道路;一个是邓小平正式成为了中央秘书长,得以在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2.旅游体系的创意建构

中国自古有运势转顺这一说法,于是策划者将转顺的理念与红色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到了娄山关便过了难关,到了赤水河就过了险滩,到了遵义会议就能命运转顺,到了茅台镇便红运长久。这一概念不是凭空而来,利用了当地已有的资源,赤水代表红,运河代表运,长廊代表长,酒文化代表酒。还因此开发了"红运当头"的红军帽等创意旅游产品。

"娄山关(国运山)―赤水河(国运河)―遵义会址(国运之都)―茅台镇到赤水市(国运长久)。"这样的体系打通了整个旅游的脉络,游客需要经过几个点才能游玩好这些景点,经济效益也大大增强。情感诉求成为了该方案的亮点,这样的创意旅游策划不再是以已有的人文、自然资源为轴,而是更多的考量了游客的感受和互动沟通,更重要的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这一创意旅游策划可以说是极具代表的经典方案。

三.基于创意旅游策划的思考

(一)策划就是创意旅游"脉搏",充分利用当地艺术文化资源

旅游是寻找差异的活动,创意旅游策划就是寻找和创造差异的活动。一个旅游点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往来交通,这三点是把握好当地旅游定位的基础。一个好的策划能够客观、系统、深入的挖掘和提炼资源的价值,并将其以适当的形式显现出来。

(二)创意旅游策划需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分析国内的许多失败案例可以发现,很多旅游地区存在不尊重历史实际和无中生有的情况,加上浮夸的包装和推广给当地旅游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创意旅游策划的着力点一点不会脱离实际。通过在分散的资源中寻求内在或者外在的联系,用恰当的接口将其接起来。所以好的策划不难,需要事实求是、虚实相生、有机结合。

人一定永远是旅游中最重要的部分,就像节目需要观众,商品需要消费者。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想法才能"投其所好",优秀的策划中不得不谈及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做足了市场调查。所以最终的策划得到了游客的认同和接受。让人津津乐道的亮点将会成为使游客印象深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6)1-5.

[2]周钧,冯学钢.创意旅游及其特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94-397,401.

[3]李庆雷.旅游创意策划初步探究.[J].云南: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11)01-0074-04

文旅策划创意篇2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力层次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深化有关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获得阅读文献、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工程训练以及使用工具书和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

1、调查研究、方案论证、分析比较、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2、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化正确选择的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撰写论文能力。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包括: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旅游规划、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经营管理。具体范围包括:

1.休闲旅游2.旅游教育发展趋势研究3.城市旅游4.旅游规划5.旅游目的地形象6.旅游区域合作7.旅游市场营销8.旅行社集团化研究9.旅游企业管理10.饭店业发展趋势研究11.旅行社发展趋势研究12.旅游发展战略研究13.旅游服务管理14.旅游产业集聚15.生态旅游16.旅游电子商务

毕业设计地点可以在学校内、科学研究单位、旅游公司、旅游企业等,只要有研究、开发环境即可。时间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毕业设计原则上一人一题。

三、毕业设计选题参考

1.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3.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5.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7.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9.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11.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13.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15.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17.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19.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

21.论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3.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25.论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

2.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4.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6.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8.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0.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12.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14.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16.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18.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20.论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22.谈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26.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27.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经济分析与预测问题29.旅游地品牌与形象规划

31.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33.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5.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37.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39.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41.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43.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45.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47.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的几点思考49.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51.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空间分析53.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分析

55.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57.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59.旅游规划运作的项目管理探讨61.旅游服务创新分析

63.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65.我国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7.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69.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71.旅行社低价竞争的原因分析

7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75.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77.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探讨79.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

81.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83.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85.信息时代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思考

87.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89.我国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9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93.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95.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97.主题饭店发展模式的创新

99.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旅游企业中的运用

28.论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30.“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研究32.基于旅游者认知的旅游目的地印象管理34.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36.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38.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40.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42.试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44.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46.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48.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50.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分析

5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要求54.旅游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56.知识经济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58.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60.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62.旅游管理中挫折心理的运用64.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探析

66.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68.论体验经济下的营销创新

70.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障碍分析72.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74.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76.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动因与模式探讨78.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及其管理对策80.论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体系与方法82.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84.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86.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88.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90.试论旅行社业的危机管理

92.旅游风景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的创新94.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96.中外饭店集团比较研究

98.论饭店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建构100.现代饭店管理中激励方法的研究

四、毕业论文步骤

选择题目、收集资料、计划进度、前期准备、论文设计、资料整理、撰写论文、答辩。1.选择题目

可在参考课题中选择毕业论文题目,也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把握选题内容的“质”与“量”,确定该内容是否符合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可以在图书馆、资料室查资料,可以做实地调查,做实验等搜集资

料,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应该把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主要内容记录下来。3.计划进度

大致时间安排为: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文献阅读、必备知识、确定题目):一周到两周(2)构思阶段(题目论证、详细构思、确定大纲):七周到十一周(3)编写论文(资料整理、撰写论文):一周(4)答辩阶段(答辩准备、答辩):一周具体时间安排以教学计划为准。

4.前期准备:了解所选课题的必备知识、要求和设计步骤。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5.大纲设计:用较好的方法对论文大纲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并写出详细大纲。6.撰写论文

7.答辩:一般在15分钟左右,简明扼要地说明论文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内容,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毕业论文自我评价。

五、毕业论文要求

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注相关图表等。1.字数要求:不少于8000字。

2.中文摘要:汉字400字左右。摘要应具有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研究论文的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等。

结果:论文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要在摘要中分项列出,只需涵盖这些内容即可)。3.关键词3~5个。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序号。4.毕业论文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格式书写。

5.论文要求:内容符合要求,分量适度,书写规范,文字通顺,无错别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图表清晰,数据完整,表面清洁。

六、毕业论文答辩提交的材料

1.毕业论文2.答辩框图3.电子文档

4.论文袋(写明作者、题目、袋内材料)

重要说明:毕业设计答辩之前,必须提交电子文档(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文件),发送到远程教务部信箱,否则没有毕业论文成绩。

七、毕业论文参考格式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andKeywords目录

第1章引言

1.1课题介绍及研究意义

1.2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1.3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4本论文的目的及工作内容第2章问题分析

2.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2.2可行性研究

2.2.1要解决的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及复杂性分析2.2.2经济可行性分析第3章解决问题

3.1问题设计的总体结构和框图3.2设计中采用的策略第4章研究案例

4.1详述理论各部分的实现方法4.2分析案例结论(结束语)致谢

(致谢对象应该是那些文章作者以外的对文章内容或写作提供过帮助的人或机构。应事先征得被致谢人同意,然后方可致谢。致谢的内容必须属实,对被致谢人的贡献应有确切的表达。)

参考文献

文旅策划创意篇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香港旅游;品牌创意策划

与其他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比,香港的旅游资源相对贫乏,既没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也缺乏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迹,就是这样一块弹丸之地却造就了现代旅游业“神奇的伟大事业”。究其原因,卓尔不凡的文化创意是促进香港旅游业在短时期内迅速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又称创造性产业,最早是英国在1997年提出,为振兴英国经济,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提议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舞台,既拥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又吸纳了西方文化,形成了东西文化共存的独特环境。香港中央政策组委托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自2002年起,以9个月的时间研究并撰写了《香港创意产业基础研究报告》并于2003年正式发表。报告分析了创意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就业情况、营运特色、强项和弱点、未来面对的挑战,以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那些以文化艺术形象为资源,结合原创的经营方式,为顾客提供不同消费体验的服务业也可被称为创意行业,如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二、香港旅游品牌创意的表现方面

旅游业乃香港经济命脉之一,不仅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更重要的是还要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愉悦服务。旅游产品是以文化为灵魂的,没有文化的旅游产品,是缺少生命活力的产品。文化创意是丰富旅游产品和精致旅游产品的主要途径。根据香港要建成为亚洲国际大都会的崭新市场定位要求,其旅游品牌的创意策略主要涵盖这些内容:以崭新的手段促使旅游决策人挑选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旅客本身及影响他们选择旅游地点的人士作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对旅游的需要;针对具备经济能力,交通方便的旅客群,以及能够影响旅行选择地点或代客安排旅游线路的业内人士作专门的营销工作。要使香港建成亚洲国际大都会品牌策略,香港旅游品牌创意以全新的策略展开,主要表现为:

1.精彩旅游节庆不断。香港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为塑造和宣传香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创新旅游产品。除了利用一些传统的中西方节日举办活动,如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等,还通过香港购物节、香港缤纷冬日节、国际电影节、香港艺术节、大型体育赛事等丰富多彩的商业、文化节庆活动将香港打造成为“亚洲盛事之都”。

2.宣传手段多样化。香港的旅游营销方式灵活多样,巨额奖金被用于电视、广播、报纸、橱窗等传统宣传媒介,以“宣传轰炸”的态势来打造“眼球经济”。

3.产品追求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要条件,其核心就是“新”,以新形象、新产品、新形式试图给旅游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占领目标市场的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来港游客的需求变化,香港旅游发展局每年都要定期开展旅游市场调查和咨询项目,调查的项目包括旅客的需要和来访动机、游客属性、消费偏好、对港印象及意见等,进而通过对这些一手市场资料的分析,来了解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并针对性地创新营销策略。

4.旅游主题形象创新。从2001年开始直到2003年香港的旅游主题是“动感之都,就是香港”,展示出一个充满机会和活力、东西方文化汇聚的都市形象;2003年开始,“爱在此,乐在此”主题形象宣传很好地塑造了香港作为国际性都市的健康美丽新形象。目前香港政府部门的旅游策略小组正在研究如何借鉴国际大都市的经验,打造香港大都会旅游的新品牌。

5.利用名人效应提高认可度。香港利用名人策略开展的目的地营销活动包括:聘请成龙、郭富城、莫文蔚、李嘉欣、黎明等知名演艺明星担任香港旅游形象大使,利用明星效应分区域进行推广活动宣传

文化创意产业在香港旅游业的成功策划,极大地提升了香港旅游业的竞争力。据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所公布的全球2007年旅游及旅游业竞争力排名,香港在全球124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六,为亚洲区最高。

三、香港旅游品牌创意成功策划的经验

1.文化创意的内涵挖掘。香港旅游品牌的文化创意策划非常注重旅游创意的文化内涵挖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题性,即对旅游品牌进行准确的主题定位,使文化围绕着主题定位;趣味性,即在旅游品牌的设计操作中调动游客的兴趣;参与性,即通过游客的互动参与,突出游客心理的自我体验;和谐性,即从多数人的角度,从产品的不同市场人群的面向来考虑人与自然、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与自然、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当地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2.组织体系的完善高效。香港旅游发展局系香港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机构,其前身为成立于1957年的香港旅游协会,2001年4月1日正式改名为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旅发局成员为20人,其中8名必须来自客运商、旅馆营运人、持牌旅行商、旅游经营商、零售商及食肆营运人,其余12名成员来自市场推广、法律、银行财经界人士,以及消费者委员会代表、旅游业前线工作者代表。它的主要活动包括:

(1)定期收集市场数据以促进开拓客源市场。定期收集有关游客人数、原居地、国籍、性别、年龄、所乘交通工具、住宿酒店、消费方式及金额、停留时间、对港印象和会否重访等方面的资料。为香港旅发局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

(2)广泛建立国际旅游网络。香港旅发局通过与世界旅游组织广泛建立联系的方式,将其客源网络成功地延伸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香港旅发局总部在香港,负责制定及推行各项策略及方向,设在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则主要负责市场推广。香港旅发局成立以来,极大地促进了香港旅游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香港的旅游竞争力。按2005年全世界旅客人数计,香港在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十四;以单一城市计,香港是排名最高的城市。2006年,香港旅发局推出的“香港体验全情触动”影片,在adrianawards“会议及旅游局、旅游目的地、会议中心”组别中荣获金奖殊荣。2007年,国际旅游指南《LonelyplanetBluelist》将香港旅发局每年年初一举办的“新春国际花车巡游”活动,列为“全球最值得欣赏的娱乐盛事”之一。

3.发展策略的适时调整。作为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香港旅游品牌在创意策划过程中一直致力于为不同类型的旅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活动。从1997年到2008年的十多年时间里,针对中国内地市场做了不同形式的推广宣传活动,香港旅发局策划了“香港回归十周年概念”的创意,邀请商户提供十元优惠、烹制回归菜谱或酒店向1997年出生的旅客提供优惠。入境团则规划了特色行程,包括包船欣赏“七一”烟花汇演、到海洋公园探望一对新国宝及安排欣赏英超劲旅利物浦在港的赛事等。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香港接待入境旅游者2950万人次,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开支约1486多亿元港币。由此可见,在内地的多方面合作机制的建立下,香港旅游业的发展更具活力,更显魅力。

参考文献

[1]culture.gov.uk/creative_industries/default.htm

文旅策划创意篇4

关键词:文化创意;乡村旅游;模式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0日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苏州的乡村旅游起步虽晚却发展迅猛,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截至2014年底,苏州共拥有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34个(其中,四星级24个,三星级10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0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常熟蒋巷乡村旅游景区(4a景区)、太仓现代农业园(4a景区)、张家港常阴沙农业旅游区(3a景区)和张家港市梁丰生态园(3a景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不少问题,急需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是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以资源为载体,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强调产品的差异性、突出产品的个性化,以此来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创意的平台与来源,是创意源源不断的温床。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于2009年,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用文化创意理念来指导乡村旅游,充分挖掘苏州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并进行提炼、解析、整合和延伸,能够使旅游者由“看风景”转变为“品文化”,在享受乡村安静清新生态环境的同时,学习并体验乡村的民风、习俗、文化、艺术及生活方式。只有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使乡村旅游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关系

(一)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旅游者为了满足求新、求知、求异、求悦的心理需要,去往异地感受异域文化的过程。苏州乡村旅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显露出一些缺陷,如乡村的改造趋于城市化,商业气息较浓;民俗文化的展现流于表面,徒有形式不得内涵;旅游产品层次较低,仅停留于餐饮、住宿、采摘、垂钓等物质层面,造成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缺少了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渗入。乡村旅游想要创新发展,文化是基础,把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设计中,可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创意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创意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理念,代表了新鲜、特别和独一无二。创意不仅能够创造新事物,还能够改造旧事物,赋予它新的生命。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到现阶段,已经逐渐由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从追求物质享受向精神体验转变,他们希望经由旅游的过程创造独一无二的美好回忆,然而传统的开发模式过于肤浅,无法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用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思路去创新改造,才能实现苏州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让旅游者不仅能看,还能感受和品味,实现与时代接轨的目标。

三、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以文化为平台,用创意来改造乡村旅游,就形成了创意乡村旅游,这样的模式可以延展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使其从单一的链条结构,扩展成“铰链式”发展,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助于旅游目的地个性鲜明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意乡村旅游还注重旅游者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图1)

(一)政府大力支持,培养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本。创意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政府的决策优势。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创意人才和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乡村旅游地村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创意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村民的创新意识和旅游管理能力。既可以请相关专家学者下乡送培训,也可以送村民到国内外的高等旅游院校进修,还可以组织村民到开发成功的乡村旅游点,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鼓励多方参与。创意来源于文化,只有自由愉悦的文化氛围,才能给创意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创造出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意。除了营造良好的创意氛围,还应该鼓励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中,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和征集创意的方法,寻找最好的点子。既可以采纳国内外文化创意公司的科学策划,也可以采纳乡村旅游者或村民的经验之谈,既增加了旅游者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和谐的氛围,又提升了村民的素质,是一种科学的创意营销方式。

(三)稳定经济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企业和村民都能在乡村旅游的创新开发中获得利益,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苏州市共有建设项目115个,总投资1,118.1亿元。政府财政、金融贷款、社会资本已成为苏州旅游项目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乡村旅游项目的资助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2014年,苏州市共有22个旅游项目得到省旅游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引导资金总额达1,530万元,其中乡村旅游类项目10个,资金400万元。此外,苏州市在推进全市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工作上精选了30多个项目上报江苏省旅游局招商指南,涵盖度假区、景区、星级乡村点、创意策划、主题酒店等多个类别和项目建设。在融资手段和渠道上更是不遗余力地为旅游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搭建平台,积极为苏州市旅游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级各类引导资金,为贴合苏州市旅游发展的项目积极争取相关土地和资金政策。

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把握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切入点。准确把握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切入点,是促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可以以吴文化为基础,从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纪念品设计及旅游营销手段几个角度切入,开发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精品项目,使文化创意成果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为苏州乡村旅游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旅游景点衍生出与其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符合当地风俗民情的原创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旅游活动。

(二)加强苏州市政府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苏州市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快转变苏州市政府职能,要增强服务意识,构建以自身为主体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形成高效的管理型政府;第二,政府在政策上对文化创意产业有所倾斜,放宽其进入市场的门槛,从政策上对产业融合发展给予指导,加大对产业融合的资金投入,提供低利息贷款来扶持其发展;第三,加强乡村创意旅游的市场监管与行业管理,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入相联系,在苏州设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示范点。政府主导可以弥补市场的盲目性,政府统一规划,制定规范,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整体上给文化创意产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引导乡村旅游地的村民去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工作,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又使创意乡村旅游更加“接地气”。

(三)引进和培养旅游创意综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既懂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又懂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它是两者融合发展的必备因素,也直接决定了两者的融合程度。引进和培养旅游创意综合型人才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苏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人才的引进做出详细规划,积极引入旅游创意综合型人才;其二,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了乡村旅游与旅游类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加以培养,使其成为兼具创新意识及旅游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以苏州文化的视角来观察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四)延伸产业链,跨越产业边界联动发展。产业链的延伸可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横向上把文化创意产业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双方的互融互通,提高苏州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附加值。纵向上抓住苏州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引导政府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者和文化创意提供者加快改变乡村旅游内容及形式的创新,有效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2014年,苏州市旅游局联合江苏电视台《从南京出发》栏目组,整合并串联苏州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按照时令季节,编排设计精品结线路,以自驾游、亲子活动方式,组织“诗画苏州,美丽乡村”专题活动,重点举办了“荷塘月色醉、相城爱意浓”、“乐享房车露营季・趣摘树山翠冠梨”、“快乐果园、甜蜜港城”、“诗韵芦荡・如画村庄――游沙家浜、蒋巷村的n个理由”、“慢游吴江・快乐芬芳”五个专题活动,每期组织100人、30辆自驾车从南京到苏州自驾旅游,活动吸引了近百家媒体宣传报道,网络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另外,配合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活动,与省交通广播F101.1合作,于9月份用一周时间,以乡村美食为由头辅以乡村景区、住宿和自驾线路的专题宣传。除此之外,还精心制作《苏州乡村旅游画册》,对全市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家乐、自驾游基地等集中展示、全面介绍,既有整体简介、四季照片、乡村特色商品,也有地址、预定电话和全市乡村旅游点交通示意图,进一步为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做出了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曼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7.

[2]康杰,杨欣.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J].农学学报,2015.5.5.

[3]朱琳.文化创意视角下河南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

[5]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J].企业经济,2009.8.

文旅策划创意篇5

[关键词]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创意旅游;融合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逐渐兴起,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地都将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一、产业发展背景

1.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正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创意”更被认为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就曾经认为“真正推动20世纪90年代巨大繁荣的不是充沛的资金投入或高科技创业潮,而是各种喷薄而出的人类的创意”。“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理查德·弗罗里达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意也是一种资本形式——可称之为“创意资本”。人们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型、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这些就是“创意资本”。经济要发展、繁荣,那么各种类型的组织(个人、公司、城市、州乃至国家)都必须培育、推动、激发和投资于创意。创意思维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基于创意在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

创意产业的出现可谓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创意产业内涵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广义上讲,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可以与多种产业相融合,提高他们的观念价值。而且其产业资源、产业要素、产业运营可以围绕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动态组合,从而促进产业的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它对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其他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为世界各国在知识经济全球竞争中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创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也被我国许多部门和地区提到了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旅游产业发展步入瓶颈,亟待升级转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旅游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因此,旅游业态创新会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所谓旅游业态创新即通过围绕着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环节上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的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如会展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会展旅游业、工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而成的工农观光业、文化休闲业和旅游业融合而成的文化休闲旅游业等等。随着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对重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创意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特征,将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可以预见,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能级、促进旅游产业转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创意产业对深化旅游发展凸显的作用

1.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确定了我国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和37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看似涵盖了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各个方面。然而,旅游资源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旅游资源的功能性内涵决定了旅游资源是在动态地发展变化的,其范围和深度是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认识水平、开发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在这一范围的拓展中,创意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趣味性、知识性、时尚性、创新性不断地将新鲜的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并能够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各类动态与静态的活动,赋予其旅游资源的功能,从而将原本不被视作旅游资源的转化为时尚的旅游吸引物。网络游戏、动漫乐园、loft、soho、博物馆、音乐节、影视基地等等都是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旅游吸引物,甚至很多的创意产业园区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8号桥”现今已经成为城市的旅游新地标,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

2.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在旅行社、饭店、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行业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旅游产业链是一条价值链,即旅游产品价值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会逐渐增加,因此,延伸旅游产业链成为近年来许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从两方面拓展旅游产业链。一方面表现在横向上,创意产业融入到旅游行业各产业部门之中,可作为旅游产业成长的“投入要素”和“增值资本”,为各类旅游产业增加附加值,突破旅游产业链条原有的“旅游六要素”的小循环,促使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融,构造大旅游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表现在纵向上,创意产业可与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渗透与融合,使旅游产业链条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延伸,从而有效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3.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当今旅游正在经历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体验游”的变革,以功能价值为基础的大众化旅游需求正转化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旅游需求,因此,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供高档次的旅游文化产品就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产业,创意产业无疑具有文化经济属性,它通过创造力对既有文化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使之与旅游资源和活动经营结合起来,从而将沉寂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活化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消费性的旅游产品。在创意产业的作用下,故事、符号等文化要素成为提升旅游产品文化价值新的途径。

三、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

1.旅游商品开发。创意产业与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户外用品、旅游书籍、生活日用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免税商品等。其中,旅游纪念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是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创意产业中的工艺品设计及时尚与旅游纪念品息息相关。在旅游工艺品的品种开发、土特产品的包装、目的地的旅游印刷品的设计上,时尚与工艺品设计都能发挥其所长。如法国充分利用国内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之一,设计业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具有“品种多、法国标签、思路新、实用性强和做工精细”的享誉全球的旅游纪念品。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特别注重将创意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新加坡旅游纪念品品种繁多,销售收入占旅游收入的50%以上,它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销售最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创意。在新加坡有一种名为“乐宾莱恩”(LuvingLi-onel)的绒毛玩具,设计灵感源于其国家传统的象征性标志“鱼尾狮”造型,上半身为狮子头,下半身是鱼尾,一副彬彬有礼、笑容可掬的模样,特别受到游客的青睐。以此形象为基础通过创意设计已形成系列“乐宾莱恩”产品:绒毛玩具、手提包、手机链、钥匙圈、瓷器、印有“乐宾莱恩”图像的t恤衫等等。当地老字号饼店还将“乐宾莱恩”的形象印在了饼盒上。“乐宾莱恩”俨然已成为推广新加坡身份及文化的形象大使。由此也看出创意元素的融入使得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形式和产销环节焕然一新。

2.旅游项目策划。旅游项目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最需要创意产业的介入。从主题公园策划与创意产业的密切联系就可窥见一斑。

主题公园的最早出现就是影视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1955年美国沃尔特·迪斯尼,把在银幕上形成的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物化为一个乐园,于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迪斯尼乐园。之后,许多电影制片公司将其电影拍摄的外景基地转变成了以电影电视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主题公园。我国最早的主题公园——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其民族歌舞大荟萃、民族风情大汇演开创了中国旅游界的新路,则是以创意产业中的表演艺术为基础的。

主题公园以游客体验为目的,由于“游客体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到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最需与创意产业结合共同发展。主题公园从其主题的选择,到公园内各项设施的设计,乃至公园内的文娱表演活动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舞蹈、音乐、舞美、服化道、舞台机械等产业的发展,也要求设计、策划、管理咨询等产业的配套发展,这其中大部分是属于创意产业。所以,许多的主题公园也成为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北京欢乐谷就是这样一个糅合了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充满tB时尚、动感、欢乐、梦幻魅力的主题生态乐园。主题公园内精心设置了120余项体验项目,包括40多项娱乐设备、50多处人文生态景观、10多项艺术表演、20多项主题游戏和商业辅助性项目。文化创意的特性贯穿了其策划、设计、建设、经营的整个过程。北京欢乐谷成为了中国现代旅游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龙头。转贴于

3.旅游营销。以往大部分旅游目的地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新闻媒介等传统营销手段将旅游目的地推向市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旅游营销形式已无法使旅游地脱颖而出,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新颖独特的旅游营销显得特别重要。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的结合,就能衍生出许多新形式的营销方式,如节庆营销、影视营销、演艺营销等。

所谓节庆营销是以旅游目的地的节庆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实施针对节庆活动的系列营销活动。节庆活动营销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重要的营销方式。大连的服装节、青岛的啤酒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山东潍坊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节等等在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再如我国香港,既无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也无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迹,然凭借其在亚洲地区领先发展的创意产业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和创新旅游产品得以塑造和宣传,也使得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地方。

而影视营销是借助影视剧进行旅游营销,它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另一体现。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可推介新的旅游景区,如乌镇通过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播放很快树立了形象,旅游收入和游客量迅速提高。在影视营销方面最成功的要属韩国。据韩国秋溪艺术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日本、中国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演艺营销即在旅游地通过开展富含地方特色文艺表演或文娱活动吸引游客,打造、提升旅游品牌与形象,进而拓展市场。近年来,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如桂林、杭州、昆明、丽江、西安、井冈山等地,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如《印象·刘三姐》、《仿唐乐舞》、《丽水金沙》、《云南映象》、《中国红歌会》等等,在宣传地方旅游形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促进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除了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切人外,如要让二者更大幅度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还可从宏观管理上采取一些措施。

1.开发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观。创意产业园区与其他园区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它是集生活和工作、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场所,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能给城市带来新异的地方。园区正是通过其创新性,为原有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世界范围里被追捧的集居住、工作、展览三合为一的新型时尚住宅形态LoFt;人们更多的喜欢在咖啡屋、酒吧、餐馆、俱乐部、聚会点、画廊等公共空间进行工作和交友的特殊生活方式。这些新的景观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创意设计独特的园区建筑风格、培育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复合型的龙头企业等,依托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诸多举措,是近些年来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地区正在致力发展的方向。

2.充分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发展创意旅游。创意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某种文化或技巧的一种旅游产品。旅游者通过参加互动性工作室开发自身创造潜能,拉近与当地民众的距离,以此汲取度假目的地文化。创意旅游是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正成为日益兴起的新型旅游形态:新西兰纳尔逊地区为游客提供的包括骨雕刻、毛利语言课程(学习班)、编织、制毯、木工手艺和新西兰美食烹调学习的创意之旅:加拿大安大略省为游客提供的绘画、素描、雕塑、雕刻和摄影的创意旅游;巴塞罗那的美食和烹饪之旅等等。因此,充分借鉴当地技能、知识、传统以及地方的独特性,为游客提供包括艺术、手工艺、设计、语言等等的学习机会,是今后各地发展创意旅游的一个新思路。

3.引进和培养“旅游+创意”人才。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大批即懂旅游又熟悉文化创意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这一部分人才是推动两者尽快融合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政府应尽快制订有利于“旅游+创意”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与计划。加大对创意教育、旅游教育的投入,整合多种学科,培养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引进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创意的文化旅游项目领军人物;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组织相关的培训,建立起旅游业的创新环境,为本土旅游人才了解创意知识和创意人才涉足旅游领域做好中介,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4.建立文化创意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建立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解决两个产业在互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和发改委、财政、建设、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土、工商、税收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旅游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时,要主动征求宣传、文化部门的意见;文化部门在策划和设计重点项目时,要征求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以形成相互搭台、共同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

五、结语

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者的融合发展能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同时,两者融合也能更好地将区域文化运用创意的手段促进其产业化,而这为诸多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提供了思路。随着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创意产业促进旅游业深化发展的问题。在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旅游项目创意开发、旅游节庆、旅游演艺等方面应该是两者结合的最好切入点。依托创意产业园区开发出的新文化旅游景观会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此外,西方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揭示: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导致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旅游的成长,可通过与当地“创意产业”(尤其是艺术和手工艺)的联接、当地政府的支持而得到加强。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林拓,李惠斌,薛晓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金元浦.创意都市: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经营城市:大竞争时代的文化博弈之二[eB/oL].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5981,2005-07-06.

[3]理查德·弗罗里达,著.方海萍,魏清江,译.创意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旅游科学,2007,(6).

[5]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eB/0L].http:1/www.sinayn.com.cn/artiele/890/21387_l,html,2008-11-19.

[6]李太光,张文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业态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8-06-18.

[7]王慧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5c[eB/oL].http://www.davost.com/intelligence/expert/2008/05/27/150953460.html,2008-05-27.

[8]王起静.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产业链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

[9]张小可.文化创意是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根基[n].中国旅游报,2007-08-31.

[10]吴娟子.创意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7-10-12.

[11]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1).

[12]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13]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北京欢乐谷文化创意产业资料汇编[eB/oL].http//www.heiyou.com/tribe/1235/3633725,shtrnl,2006-08-02.

[15]陈雪钧.旅游目的地的节庆营销[eB/0L].http://www.2020china.com/aeaderae/manage/2006-10/20/200610202002.shtml,2006-10-20.

[16]黄华南.试论旅游目的地节庆营销策划与实施口].金融经济,2007,(10).

[17]林小森。文化创意产业在香港旅游业成功的有益启示[J].探索与争鸣,2007,(8).

[18]陈萍.基于影视剧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与实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文旅策划创意篇6

一、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性、创意性,基于文化的创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结果大多持肯定态度,二者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业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对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利用和旅游开发是创意旅游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对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两者的互动关系及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

崇慧(2011)、解学芳等(2011)、赵丽(2013)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的结合是两者相互发展的必然结果,创意产业是对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化创意产业是工业遗产焕发生机的途径之一;工业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质的空间场所。

赵玉宗(2010)认为创意旅游包含文化、互动式学习与体验、实现自我发展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核心要素,艺术馆、博物馆、大型节庆、展览等的创意景观和创意空间是其发展形式。王凯等(2011)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提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形成游客满意度主要因素为独特的文化创意景观、文化创意体验环境、科学有效的开发与管理等内部驱动因素和区域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地文化创意形象、创意旅游口碑、外部交通等外部驱动因素。曾琪洁、陆林等(2012)以上海工业遗产改造的世博展览馆为研究对象,指出旅游者需求度最高的是特性鲜明的建筑设计、主题、灯光视觉艺术、展品、娱乐参与体验和制作工艺的现场展示等创意空间,其次是富有活力的创意展示,旅游体验正逐步成为文化创意旅游需求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是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合发展中,要重点发展特色文化、创意景观、创意空间以及多元性、娱乐性的互动式体验活动,打造旅游地品牌形象,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二、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一)河南工业遗产资源概况

工业遗产按照时代划分为古代工业遗产、近代工业遗产和现代工业遗产。河南古代工业遗产主要包括瓷窑、冶铁、冶铜、采矿四类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一百多处,其中,汝窑、钧窑为北宋五大名窑,唐三彩窑址是同类型中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代表当时最先进的水平,独山玉为中国四大名玉,是优质、特色突出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河南近代工业遗产数量不多,但各具特色,郑州是新中国有名的“六大纺织基地”之一,其中,豫丰纱厂曾是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纱厂,郑州第二砂轮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砂轮厂,洛阳重工业基地的拖拉机、轴承、铜加工等工业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拥有百年历史的焦作煤矿在近代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史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孝义兵工厂是民国时期全国四大兵工厂之一,是精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现代工业遗产虽然起步较晚,但包括宇通客车、新飞集团、蒙牛乳业集团、许继集团、宛西制药厂、羚锐制药等品牌企业,共有个19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是具有较好发展条件的工业遗产资源。

可以看出,河南工业历史悠久,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类型多样,为工业遗产旅游及创意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河南工业遗产旅游的创意开发现状

河南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古代工业遗产大部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其保护和利用得到一定的重视。近代工业遗产只有少量旧址以文物保护单位形式保护,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时代的发展,处于闲置状态或面临被拆除的境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代工业遗产以企业盈利为主要发展目的,对工业遗产旅游的认识尚未成熟。总体而言,河南工业遗产在保护和利用程度上相对落后,再利用程度较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处于初始阶段,少数开发和利用的工业遗产地主要表现为四种发展模式。

以钧官窑址博物馆、汝瓷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模式,当前以陈列、展示、收藏文物为主,形式单调,互动项目很少或规划的互动项目并未实施,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以南阳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为代表的主题休闲公园模式,建设中主题泛化,缺乏体验项目,工业遗产丰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不能体现出来。

以洛阳“东方红工业游”景区、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生产区域参观、艺术馆展示模式。“东方红工业游”景区通过观看履带拖拉机漂移表演、亲自驾驶“大铁牛”、在工厂大食堂用餐等体验活动,开创了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先河,但在创意景观、创意空间的营造、基础设施的配备方面,还有待改进。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但旅游项目较少,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此外,近20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从事工业旅游,但大多只是作为辅助项目,以提升企业知名度为目的,前来参观的大多为政府官员和商务考察团,旅游团和散客很少,旅游设施的投入已经成为企业的负担,缺少旅游行业管理经验,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度较低。

以中国第二砂轮厂改建的白鸽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尚在开发建设中。《郑州市2014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研究利用老工业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政策和实施办法,重点推进“白鸽”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促进郑州市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东方红工业游”景区这样发展较好的范例在省内很少。总体而言,古代工业遗产未得到有效利用,近现代工业遗产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项目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文化创意与工业遗产旅游的融合发展经验不足,二者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很多仍未得到重视和发展,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工业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三、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本文借鉴德国鲁尔区、北京798、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等国内外经验,结合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及两大产业融合的核心要素,对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当重在发挥以下职能。

1、资源普查。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第一步就是要摸清家底,要在河南省范围内对工业遗产进行普查、登记,建立数据库,持续、动态记录工业遗产的保存和再利用状况。

2、政策制定。政府要出台和完善相关法规,在工业遗产开发、租金优惠等方面为产业融合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做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规划编制工作,设计具有河南工业特色的代表性工业游线路。

3、管理协调。两大产业的融合涉及到多个行业,政府应整合管理职能,简化流程,优化制度环境。此外,利用政府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规模和知名度。政府要积极推进包含专家、从业者、企业、民间团体、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第三方行业协会的建立,发挥官产学界各方的创意和智慧。

(二)打造集“文化+科技+生活时尚”于一体的工业遗产旅游地

鉴于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基础,进行大规模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可优先打造一批集“文化+科技+生活时尚”于一体、功能多样、基础设施齐全的工业遗产旅游示范点,提高河南工业遗产旅游的影响力,以此带动其他工业遗产旅游地的后续发展。

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和时尚生活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两大产业的融合中,要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依托,传统的陈列手段与高科技展示结合,将工业遗产改建成博物馆、创意产业园、主题公园、购物中心、特色旅馆等与艺术、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现代生活时尚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完善餐饮、酒店、交通、娱乐等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联的配套设施,打造融合工业遗产时代特点、科技和时尚元素的创意旅游产品。总之,河南优先发展的工业遗产地的创意开发应集文化、科技、生活时尚于一体,拉长产业链,注重亲民、开放、公益、多样的功能设计,最大程度地吸引民众、游客、经营者的参与和关注,将工业遗产旅游地打造成当地的文化和休闲地标。

(三)以文化体验为理念,营造创意旅游环境

河南工业遗产旅游在满足游客参观、游览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要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借助工业设备为游客提供兼有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活态化的体验活动。汝官窑遗址、钧窑遗址等特色古代工业遗产,可与教育相结合,策划陶艺制作全过程DiY体验、虚拟制陶体验、陶艺家工作室体验、陶瓷工厂旅游、游客陶艺秀、陶艺培训班、论坛、讲座教育体验等活动;近现代工业遗产,可以开展产品制作、时代穿越、工人生活、摄影基地、艺术节、节庆活动、现代特色公寓、技能培训等体验活动。

河南工业遗产创意旅游要加强创意空间、创意景观等创意环境的塑造,既维护工业遗产的原貌,又在保护中不断创新。要将文化创意融入整个工业遗产旅游中,在富有历史感的工业景观建立艺术展示区、工艺集市、酒吧街、音乐街、动漫城、户外咖啡厅等创意空间,打造产业聚居区。增添符合工业遗产场所精神的工业主题雕塑、工业景观小品等文化景观,如旧工业时代的历史人物雕塑、产品雕塑、老物件、宣传标语、现代创意产品、创意涂鸦墙等,利用工业元素装饰整个区域空间,打造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创意环境氛围,提升工业遗产旅游地的旅游形象。

(四)完善整体营销体系,打造品牌龙头景点

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由传统的旅游产品竞争演变为旅游品牌整体营销的竞争,河南工业遗产创意旅游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整体营销策略。

1、注重节庆营销。事件营销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景区聚集大量的人气,形成轰动效应,打造旅游品牌,河南可策划规模大、长期性的节庆活动带动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

2、大力发展网络营销。要加强官网、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和景区网站的网络营销,拓展与携程网、艺龙网、阿里旅游等新型旅游电商的合作,增加景区的知名度。

3、重视关系营销。与游客、旅游社、媒体、政府、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定期与游客互动,经常向媒体、政府、旅行社寄送活动信息,请合作企业考察参观,拓展游客群。

文旅策划创意篇7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海南旅游专业文秘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

一、引言

海南岛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热带海滨旅游资源。国务院同意了海南为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设立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要求。所谓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

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内涵是:确立新目标,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乐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建立新体制,参照国际惯例,构建海南更新更特的旅游发展和管理体制,为中国旅游业整体转型提供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在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全面开放市场,率先实行我国入世的承诺。

因此,了解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文秘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其所需人才,成了文秘专业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问题。文秘专业急需制定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培养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的新型秘书人才。

二、海南旅游业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

海南省具有不可替代的热带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海南省旅游形象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产品策划、服务策划及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对海南省旅游资源能否国际化非常关键。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研发、设计出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在高起点、高水准规划的基础上,构建融观光、度假、会展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格局;强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和开发豪华邮轮旅游、水上活动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体育旅游等精品专项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深度策划、开展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增强旅游产品的国际性影响力。对于海南省来说,其主要是巩固港、澳、台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俄罗斯市场,逐步拓展欧洲、澳洲市场。用好用足现有的旅游优惠政策,加快开辟新国际航线,加强海南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提高海南旅游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国际高端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国际游客所占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不到30%上升到60%,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运营,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这些都是文秘专业毕业生需强化学习的内容。市场的开发、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频繁,都促使秘书的角色职能由传统型向外向型、全能型转变。现形势要求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秘书工作者应既能文又会武,既明管理又懂专业,既是信息员又是公关人,既是谋士又能参事,既是领导的工作助手又当领导的生活助理,扮演智囊和多重角色,全方位地为领导和单位服务。这是在知识经济影响下形成的,以高知识含量、创新性、个性化为特征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秘书工作职业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现今社会需要具备全新的知识、现代的技能和先进的思想的功底扎实、业务精湛、能力全面、道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善于开拓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复合型的文秘人才。据调查,几乎在所有稍有规模的各类旅游公司或旅行社中都设有秘书岗位,都需要文秘人员,文秘专业专门人才需求存有较大缺口。根据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公布的近几年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及笔者对几所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了解可以看出,不管是招聘数量还是求职数量及其排名,对文秘职位的需求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文秘职位已成为招聘的热点。由此我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文秘人才是极受社会欢迎的。

三、海南旅游文秘专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的重点

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形势,为培养高素质的文秘专业人才,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认为海南旅游文秘专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1.较高的道德素质。随着国际游客的比例不断增大,对海南省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思想冲击,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将产生很多的负面效应,可见道德修养教育至关重要。道德修养是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行为的准则,这一素质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没有对事业的责任感,就无法满足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需要。

2.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旅游行业文秘专业人才对国际旅游岛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有系统的现代认识。除掌握文秘专业基本理论外,还应对与旅游及旅游密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准确把握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趋势,有效发现并解决国际旅游岛发展中各种关键性问题。目前海南省大多数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较差,需要进行系统补充。同时,旅游业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旅游服务第一线的从业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和考核,这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宽广的知识面。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不仅限于设计旅游一个行业,同时对海南省的各个行业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是以旅游为契机,促进海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各行业新信息的掌握对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旅游业又是以旅游者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产业,它对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提出特定的复合智能结构要求。

4.创新精神的培养。国际旅游岛人才建设要求旅游行业文秘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方法上的创造力,敢于否定和突破传统或落后的管理模式,能不断创新,改善现有不适应的管理模式;理论上的创造力,探讨旅游学的新思想、新理论;学科应用上的创造力,积极大胆地把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最佳途径和最佳效益。

四、结语

文旅策划创意篇8

按照县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局已完成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任务,并进入了分析检查阶段,通过前阶段的理论学习和深入调研以及广泛征求意见,我局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形成了广泛共识,局领导高度重视,本着提炼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的目标,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把本次活动作为促进旅游局各项工作,对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绩和差距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并对加强我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制定出了具体措施。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局党支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探索符合*旅游实际的新路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局党支部领导班子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通过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

以提高景观档次,夯实旅游基础设施为重点,按照aaaa级景区建设标准,严把景区建设质量关,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到20*年底,完成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总投资9871万元。总投资2000万元的*山至*旅游专线完成投资1000万元,五龙旅游小镇建设完成投资1500万元。分别建成国道、省道至*山、风凰谷入口、出口18.4公里旅游专线公路。建成*山景区内8.5公里车行石板、7.8公里步行游路及*峰仿蘑菇标志性观景塔,完成了猕猴箐人工湖、怡野露营地、旅游厕所、松林小屋等设施建设。*山景区内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分别建成*景区入口功能区、标志性人文景观建筑,3.5公里步行游路、栈道、洞内游路隧道和泄洪隧道。为提升景观档次,修筑了两个蓄水45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完成了*景区洞内照明、造景灯光,女儿湖湖滨游场,游船码头、漂流码头、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景区软件建设,新购13坐电瓶车,改善*山观光档次;投入30余万元新增一辆20座游艇和19座中巴车投入女儿湖和景区往返游路营运,有效改善*后洞码头的游客滞留量和解决景区运力不足的问题。

在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配合新农村建设,投资1500万元打造全省六十个旅游小镇之一的五龙小镇,完成民族文化广场设施建设,旧村改造工程。在旅游产业的拉动下,餐饮、住宿业有了新的发展。旅游景区及县城一批具有有农家乐特色的餐饮业发展迅速。星级宾馆从无到有,全县有二星级宾馆2家,一星级2家、引进云南瑆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餐馆住宿为一体的子午会馆已投入使用。其次在五龙水寨、小法块及县城从事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经营的“农家乐”发展迅速,倍受游客推崇。民营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的五星级酒店“金鑫花园”工程已完成投资8600万元,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

3、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近年来,通过成功举办*千花会文化旅游节、五龙“三月三”壮乡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认真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积极组织相关媒体和旅行商对*旅游进行实地踏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协作等方式,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4、旅游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通过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有效提升,初步形成昆明及周边省(区)、地州(市)自驾车游的首选地之一,游客量与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20*年至20*年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7.3万人次,综合收入5.828亿元。截止20*年4月底止,接待国内外游客14.275万人次,综合收入5681.58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5%和55%。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尽管多年来旅游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我们当前的工作还离*旅游发展有一定差距:通过专题讨论和学习,旅游局紧密联系旅游工作实际,找出影响和制约全县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一是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体现在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出现畏难情绪。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的问题。三是宣传营销模式创新不强的问题。四是管理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五是解决靠等钱办事的思想的问题。六是与景区开发地群众的切身利益矛盾的问题。七是解决提升景观档次行动迟缓的问题。八是对旅游小镇、农家乐的规划建设的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九是争取资金的主动性不够问题。十是旅游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在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局机关办公室制作发放了旅游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100份,广泛征求到县直机关各部门、涉旅乡镇、全县涉旅宾馆、酒店、*山风景区管理处、*景区管理处、凤凰旅行社等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八十余条。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经梳理,旅游局班子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局领导班子忙于事务性工作多,集中学习少,班子学习的广度、深度不足。二是班子在抓建设、管理、促销的水平不高。三是班子在争取旅游发展资金和招商引资方面工作做得不足。四是班子对基层工作关注较少,深入基层不够。五是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业不相适应,涉旅行业管理不到位,与当前*旅游发展需求相矛盾,尤其是食宿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旅游局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一是针对学习问题。局领导班子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把学习作为觉悟、责任、能力,不断提高班子综合素质。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努力学习钻研旅游专业知识及旅游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增强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学以致用。注重对现有政策、文件的学习,及时把握重大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学习对问题的成因,解决的办法和发展趋势的深层次分析;努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落实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加强学习研讨,提高综合工作的能力;坚持开展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增强旅游局班子抓建设、管理、促销的水平。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快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宣传营销思路,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不断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外地旅游发展经验,努力增强班子在抓建设、管理、促销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确立的旅游发展思路,按照“云南生命神秘之旅”的主题定位,在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山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创建4a级*景区建设。针对宣传促销工作,持续地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做好常规宣传,联手知名旅行社和成熟景区联线促销、推出*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志,利用媒体广告方式,包装策划旅游品牌,充分利用驻昆办事处、各大知名旅行社、散客接待中心等营销机构的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利用有效的宣传载体进行促销,主打*旅游特色名片。

三是针对资金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进程,向省市主管部门争取扶持,加大旅游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和项目申报力度,多争取旅游发展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真正有实力、有合作意向的投资商用优惠政策吸引来,共同寻求合作开发。

四是领导班子要多下基层,关心基层工作,多关注基层工作者,多和职工沟通和交流,掌握基层动态,尽量帮助解决景区及职工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事,领导班子要凝聚人心,共同发展*旅游。

五是加强行业管理水平,制定标准,规范服务,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常抓不懈,做到岗前培训合格方能上岗,岗时培训要有主题、计划,量化标准。对景区农家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评星细则,建立投诉机制,促进景区农家乐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积极组建旅游行业协会。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1、努力方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旅游产业会议精神和市、县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决策,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努力突破目前制约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以大手笔、大思路、大投入,打造以生命文化为主题的精品特色旅游,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活力,以*旅游区、五龙旅游小镇、石湖旅游休闲度假区、海晏乡村旅游为重点,把*建成集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2、工作思路

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实现“123”旅游工程,即将*旅游区打造成为一个达到国家4a级标准的旅游风景区(一年内完成),将县城石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和五龙旅游小镇建成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两个旅游集散地,形成*旅游小镇;*温泉;*湖;三条基本成熟的旅游线路。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初见成效,旅游活县战略效应显现。具体目标为:2009年——2012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8%以上。到2012年,力争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

3、主要措施

(一)重抓项目落实

一是编制完善全县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尽快策划包装一批规模大、起点高、配套强的特色旅游项目。紧扣旅游业发展潮流和趋势,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创意策划规划建设好五龙旅游小镇、石湖休闲度假区等游客集散地,规划、包装、建设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高品位、综合性旅游项目。同时,按照传统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型旅游转变的要求,对*山、*风景区尽快完善设施,提升档次。

二是高规格建设一批旅游特色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列入全省首批50个特色村之列的五龙水寨村,要完善规划,积极推进开发建设,确保验收。要大力发展“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特色农业型、民族文化型、旅游小镇型”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发展五龙乡的水寨、平寨、小法块、丹凤镇海晏、葵山镇温泉等示范村点,并以此为带动,有序推进有一定基础、发展势头较好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快抓项目推进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加大对旅游项目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自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6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项目包装好、工作积极性高的乡(镇)、企业进行优先扶持。

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要下大力气做好旅游项目的创意策划、前期规划和包装,按市场要求评审项目、筛选项目、运作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真正有实力、有能力、有诚意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对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一企一策”、重点扶持、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逐步理顺管理体制,真正实行政企分开,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旅游投融资平台和机制,增强旅游项目经营活力。

(三)强抓宣传促销

既要把旅游纳入全县外宣的重要内容加以宣传推介,又要立足于旅游业自身发展,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一是依托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紧紧围绕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对*旅游进行整体形象包装,推出叫得响、有特色的对外旅游形象口号,进行高起点策划营销。二是创意策划办好“千花会”文化旅游节和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拓展思路,丰富节会内容,彰显*旅游特色。三是在强化常规宣传的同时,既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加强与强势媒体合作,对旅游产品进行全新包装,加大宣传力度。四是各景区景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产品促销,加强与重点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促销*旅游。五是加强区域协作,要借滇东及滇东南旅游发达地区的优势,加强推进与成熟景区的合作,推进区域无障碍旅游,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通的良性发展。

(四)狠抓行业管理

一是旅游、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对建盖农家乐接待设施的监管,要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建筑风格要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突出地方特色,走内部挖潜和内涵扩大的路子。二是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公安、工商、卫生、旅游、文化、物价等部门要对宾馆酒店、饭店、农家乐、旅游购物点等经营场所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统一开展旅游综合执法。三是由旅游局牵头,商务、工商、物价、卫生、质监、交通等部门配合,在县城、五龙旅游小镇等游客聚散地指定旅游购物点,餐饮、住宿接待点,旅游运输接待车辆,实行挂牌经营。四是由旅游局牵头,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旅游质量社会监督网络。五是安全、旅游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制定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安全预案演练,确保旅游安全。六是把旅游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中小学生爱我家乡游活动和旅游行业“文明经营、诚信服务”活动。

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措施

局党支部班子建设的总目标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党支部班子的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使之成为团结干事、和谐共事、廉洁做事的领导集体。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抓思想认识。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要紧紧围绕省、市、县旅游“二次创业”的形势和任务,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旅游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要结合机关自身建设的实际,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智慧用在开创工作新局面上,把精力投到抓工作的落实中;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形成共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文旅策划创意篇9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9月23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共同《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文化旅游结合的工作机制进行了安排。通过丰富和拓展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是文化和旅游合作共赢、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6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这一重大决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加强文化产业大发展,犹如催化剂般推动了旅游与文化的联姻。

近年来,随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综合性高校、师范和农业等专门性院校、高职高专等众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与文化联姻时代的到来之际,整合艺术院校的文化资源,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西艺术学院于2011年秋季招收了首届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开创了全国艺术类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先河。相比综合性高校、高职高专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类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学科特点。广西艺术学院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专业方向挂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它属于广西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的一个本科教学方向,这与其他综合类高校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上有所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托艺术院校丰富的艺术教学资源,突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培养节庆旅游策划与管理、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的专门性人才,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突出艺术院校的特点设置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二、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已开设,然而大部分的综合类院校都以培养整个行业各方面的大众人才为培养目标,而与艺术结合,单独开设培养旅游演艺策划与管理以及节庆旅游策划与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院校还很有限。广西艺术学院作为艺术类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结合艺术学院的特点,本研究初步提出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四部分构成的课程体系设置,即以文化艺术类基础课程和管理类基础课程作为知识根基,以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主体,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将书面化的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化的策划和管理能力。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对艺术院校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管理类的基本课程以及艺术类的基本课程,而艺术类的基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艺术常识。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必须课程中,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课程群以及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课程群是能够突出广西艺术院校地域特点以及艺术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要求每名学生至少选修4门课程。

有关实践教学部分,在规定的教学计划中,能力培养型课程主要包括各种实践实习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等。旅游行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行业,其所需要的管理者必然是理论与实务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行业的特殊要求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对行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即培养具有较灵活适用能力、较强实践技能和较高管理理论水平的文化旅游管理人才预备队。因此,在实践实习项目课程的设置上,突出了文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教学环节的设置与比重,在立足广西多样的民俗民族资源基础上,拟通过建立多个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旅游、旅游演艺产品实践教学基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行为能力。拟建立的实践基地包括:(1)南宁市区内(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基地):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青秀山风景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对博物馆中相关民俗文化内容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感知能力,同时在旅游景区可以深入了解景区经营与管理的相关实践知识。(2)广西区内各县市(节庆文化旅游实践教学基地):与南宁武鸣县(“三月三”歌圩文化旅游节)、百色田阳县(布罗陀文化旅游节)、百色德保县(红枫文化旅游节)等具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县市建立合作关系,在每年各县市举办相关文化旅游节时,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节庆活动的筹备以及初期策划活动当中,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3)桂林漓江旅游景区(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桂林漓江景区内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产品“印象刘三姐”可谓是旅游演艺产品的典范。广西艺术学院可以结合处于广西的地域优势,与景区内“印象刘三姐”大型演艺剧组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旅游演艺产品在管理和策划的实践中应当具备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除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外,带领学生参与调研项目等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管理学与艺术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中节庆旅游策划与管理以及景区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在景区或策划公司从事与之相关的策划与管理工作。

此外,在毕业论文设计上,开设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课,从论文的选题到写作再到最后成文,均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使学生基本掌握研究论文的基本写作范式,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中选题,使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核心课程的打造

在做好基本课程设置开发的同时,重点将《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建设成为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从而更好地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是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包括《广西民俗文化》、《广西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四个板块。其中田野调查板块穿插在《广西民俗文化》课程中进行讲授,其余三门课程各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36课时,2学分。共计108课时,6学分。该课程群立足于广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培养学生如何开发具有民俗文化特点的旅游演艺产品,将民族民俗文化与演艺相结合,策划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策划能力具有铺垫作用。此外,该课程群建设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独讲为主的模式,实现“教师”、“学生”、“多媒体”相结合的转变;即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从单纯的内容讲授向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思路的引导者等导航者的角色转变;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自主学习者转变。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生动形象。

《文化旅游策划与管理》是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包括旅游策划与管理基本理论、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与管理、节庆旅游策划、民俗旅游策划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各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72课时,4学分,共计16学分。该课程群立足于广西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资源以及广西艺术学院的艺术资源,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求,采用“五位一体”的立体式建设思路,即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视频音频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对于实践教学,开设课程的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采风实践。目前广西艺术学院已带学生深入武鸣“三月三”歌圩民俗文化旅游节、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等地进行田野采风。此外,鼓励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及时反馈自主学习成果。

三、关于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建设,突出艺术院校特点与优势

在艺术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综合类院校相比,艺术院校拥有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广西艺术院校开设有演艺策划、表演艺术等专业,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同时,广西大型景区内山水实景表演基地,以及广西部分具有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的县市,也是艺术院校的实践基地。这都为广西艺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与就业资源。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拥有突出的艺术学科优势,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鲜明的艺术学科独特性,应有更明确的专业定位,把旅游与艺术资源相结合,突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着重培养旅游演艺策划与管理、节庆旅游策划以及民俗旅游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再进行课程建设的探讨,才能突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独特性,突出艺术院校的优势与特点。

(二)注重实践环节,展现实践教学的特点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也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应结合自身优势,充分规划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大板块[2]。校内实践方面,结合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音乐厅以及漓江画派艺术中心等艺术资源,在校内建立艺术会展旅游实习基地、艺术演艺旅游实习基地等,充分运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在校外实践方面,建立旅游演艺、节庆旅游等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将知识活学活用。此外,广西艺术学院每个学期开学的前两周为实践教学周,实践教学周中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实习中,在实习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教学周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以及实践总结,进行实践汇报。只有注重实践教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与实践结合、善动脑、会动手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课程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专业建设上不仅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还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应符合学科的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点,能满足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努力建设学科互补化、结构梯队化、高效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由于艺术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与艺术相结合,要突出艺术特色,因此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师资队伍的结构应该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结合,既要有旅游管理类课程群教师,同时也要有艺术类课程群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仅仅局限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更要不断扩充到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艺术学领域,从而形成旅游管理与艺术学科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旅游演艺领域、旅游创意领域以及节庆文化领域有较好的把握。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以及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力。积极聘请校外知名行业专家、教授和颇有心得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企业家来学校讲学、开办讲座和实习实践指导,通过与他们交流学习,多方面开拓了解、掌握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的信息渠道[3]。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原有教师进行学历学位层次提高,攻读相关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助力。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直接体现。在课程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整体的学习自觉性与综合类大学相比有一些差距。因此,在艺术院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意策划大赛、旅游创意大赛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鼓励学生组建自学小组,做好自主学习。此外还应加强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书籍以及电子阅览资源,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资源。

四、小结

总之,广西艺术学院作为全国艺术类院校中首个开设文化旅游管理与策划专业方向的院校,需要做的努力和探索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思考探索,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艺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才能不断提高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新世纪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具有特色的艺术类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家红,王慧琴,李浩文.论湖南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4):160-163.

文旅策划创意篇10

2009岁末2010年初,海南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对外开放进行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再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2009年12月1日,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旅游业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30天后,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国旅游业排头兵的海南,被赋予了担当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重任,而目标直指“建设国际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给予了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海南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第二次重大机遇”!业内人士分析,这彰显了中央试图通过旅游业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意图。2010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战略性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下,包括财政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旅游局等在内的国家部委新政频出,力撑海南转型。

2010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锐意创新、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力推动中央优惠政策的落实,推进多个重大项目落地。目前,26国入境免签政策、国内首创的游艇管理办法、率先试水“离境退税”等国家给予海南的特殊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正在逐项落地实施。海南省政府将2010年确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年”,省委书记卫留成亲自挂帅,掀起“厕所革命”,当年投18亿“打扫卫生”;打造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构建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龙头带动示范作用的集聚区;科学规划,一批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项规划相继出笼;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立法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一年来,国际旅游岛建设已显现出巨大的政策效应和影响力,推动海南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可以预料,在中央连环利好的强力支持下,海南有望与广西北部湾一起,成为中国西南海疆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并将与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一起,构成中国经济新的“黄金海岸”。

海南成我国“旅游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试点

2009年12月1日,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旅游业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30天后,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国旅游业排头兵的海南,被赋予了担当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重任,而目标直指“建设国际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这彰显了我国试图通过旅游业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意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军生认为,这有可能将海南打造成一个相对独立功能的旅游区域,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将深圳作为试点,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岛也是通过旅游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刺激内需的试点。目前,我国有20余个省区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海南是第一个被明确为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省份。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也认为,“国务院第41号文件是要求加快发展旅游业,第44号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这充分表明加快旅游发展已成为中国高层领导的共识,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央关于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具体体现,海南成为中国旅游业开放试验田,符合当前发展需要,也可以给全国发展提供经验和参照。

十年路途三次跨越

海南国际旅游岛从2000年学者首次提出概念到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历经十年,显示了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在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环境下,探索发展之路的执著。

2000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首倡国际旅游岛概念。时值新世纪之初,中国即将加入wto,经济特区原有的特殊政策弱化,不再占有政策优势、刚走出低谷的海南,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时的基本诉求是在旅游业实行“免签证、零关税”。此外,海南经济学界、旅游业界的专家学者亦对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了广泛、务实的理论探讨。

2005年,海南三亚市提出建旅游试验区,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透露,三亚的提议引起海南高层关注,形成全省一起建旅游试验区的共识。在他看来,此共识“是一个跨越”。三年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率团到海南调研考察,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汇报会上解释说,三亚建设旅游试验区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重视,但后来海南省委觉得一个市搞,太小了。此后,海南和国家旅游局沟通,提出搞国际旅游岛试验区。而叫国际旅游岛是“为区别于国内其他省市的旅游区”。其时,中央要求海南构建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大力发展基于海南自身资源优势的旅游业因而成为特区“特”色经济产业的选择。

2007年4月,海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请示》。当月召开的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此为载体,提升旅游业开发开放水平。这是海南省第一次正式作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又一次跨越。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海南省政府,原则同意海南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并给予设立免税店等若干优惠政策。但没有同意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卫留成后来说,复函对海南是很大的支持,但很不解渴,所以我们一直做不懈的努力。当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之际,海南省政府《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同年,海南省政协出手推动。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率团来琼调研考察,形成《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调研报告》,指出把海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是“必要和可行”的。

2009年是海南谋建国际旅游岛的关键年。1月,海南省政府再次向国务院呈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3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全体大会上呼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6月,国家联合调研组到海南考察调研,形成《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卫留成说,国际旅游岛建设获得中央高度关注。总书记2008年视察海南明确要求“提高旅游业国际化程度”,“将国际上旅游业先进经验拿回来”。总理多次批示,要求加快制订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系统性指导意见。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卫留成表示,国务院批准《意见》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陈耀称,此次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第三次跨越,国家的支持更加具体和便于操作。海南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大旅游”的概念,是以旅游为特征、以国际化为方向,目标是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三步走,未来十年蓝图绘就

2010年6月8日,被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份长达3.9万字的《规划纲要》,用17篇章63小节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对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根据《规划纲要》,国际旅游岛建设分三步走,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届时,海南的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原则为“六个坚持”: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坚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滚动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科学确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6大功能组团。产业发展占据了《规划纲要》最长的篇幅,主要发展8大产业。海南将着力培育十大旅游产品,同时还将推出6大精品旅游线路。

《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全省主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用于规划建设的滨海、滨河、滨湖等优质土地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度假区和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滨海度假区的开发应最大限度保留视线通廊,保护开敞空间,建筑物与沿海最高潮位线最小距离原则上不低于100米至200米。《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海南将形成岛内“2小时旅游交通圈”,基本建成以环岛高速铁路、“田”字形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国道、省道为辅线,升级达标的农村公路为延伸的交通网络。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大政策支持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保障措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中央专项投资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要大力创新投融资方式,分别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基金、海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投融资平台,同时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等。《规划纲要》对民生事业着墨甚重,提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家庭和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就业。《规划纲要》提出的近期行动计划共有10个大项目40个子项目,其中包括公开征集海南国际旅游岛徽标、吉祥物,评选或聘任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大使,完成旅游厕所建设和改造,推进旅游行政体制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