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十篇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十篇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6:04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前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对学生影响非常大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实验,才能全面的了解化学现象的产生过程,也才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采取现代化教学方法高质量的开展实验教学,进而将实验教学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化学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知识验证的过程,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化学实验,才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也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现象,而不同的化学现象所呈现的特点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够对化学现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并且对不同的化学现象进行有效的区分,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1]。③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初中化学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以实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的重视实验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采取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长远学习及长远发展。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1对实验进行统一演示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实验进行统一演示。由于学生化学基础不同、化学学习能力不同,如果教师不进行实验演示,将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顺利的开展实验,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是非常重要的[2]。教师应边操作边对学生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过程。此外,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应该全面的告知学生具体的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实验操作,以独立完成实验,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质量。

2.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教师在演示完实验之后,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的帮助学生,以便于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能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能够提高实验的质量,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3]。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探究实验等等,通过科学的开展实验,使学生快速的投入到实验中,能够实现良好的实验效果,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2.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科学、高效的开展讨论,以便于学生能将问题及时的解决掉,确保化学实验顺利完成。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集思广益,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学生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获得的学习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此外,教师应积极的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不应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通过与学生有效的交流和讨论,能够确保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4]。

2.4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

在化学实验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应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对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到本堂课具体学习了哪些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再次强调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具体的注意事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评价方面,主要是应对学生的实验状态、实验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具体存在着的问题,并积极的分析原因,以便于针对性的解决,在下次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有效的规避存在着的问题,能提高化学实验的质量[5]。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在化学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为更高阶段的化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论: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的化学知识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而学生只有亲手进行化学实验才能够了解相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过程,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充分的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水平,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添辉.初中化学教材中两个实验的创新型改进[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10).

[2]季文博.延庆县举办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及实验室管理能力培训班[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1).

[3]夏春艳.初中化学教材实验改进案例[J].考试周刊.2015(81).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衔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通过实验认识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并形成理论,再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知识运用于探究未知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课本的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化学实验,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化学实验不仅要求重视实验结果,而且要重视实验流程的设计、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现象的本质分析。

本文通过对初中、高中实验的对比,探讨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如何顺利与高中实验课程衔接,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一、初中学段与高中学段化学实验的差异

1.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大致分为下列六种类型

(1)化学基本操作练习的实验

(2)阐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验证和探究实验

(3)物质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

(4)测定物质的含量和物理常数的定量实验

(5)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验

(6)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简单问题的设计实验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很少。但是初中学生对自然变化和化学实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初中阶段的实验的重点集中在实验基础操作学习,如“药品的取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等;密切结合生活体验的实验,如“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净化黄泥水”;简单的物质制备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等;一些物质的性质验证实验,如“蛋白质的性质”以及“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这样的涉及基础理论的探究实验等。

初中化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比较少,实验的流程、操作简单,突出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基本操作的基础之上逐步深入到物质性质验证、物质的制备、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同时与生活经验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高中实验在初中基础之上有较大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的基本操作,使用的仪器比初中更复杂

高中阶段要学习更加复杂的一些操作,如萃取操作、趁热过滤、蒸馏操作、移液、滴定操作等。

实验的精度要求更高,要求学生的操作更准确。初中和高中具体的仪器使用与实验操作要求见表1和表2。

伴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数字式传感器实验越来越多地走入中学课堂。该系统包括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分析软件三大部分。传感器精度高、使用方便、采样速度快,常见的传感器有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滴数传感器等。利用传感器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变化过程的物理量的变化,并数字化、图形化;有利于学生开展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探究实验,完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很多定量分析实验。

(2)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实验环境更加复杂

高中学习的内容远比初中丰富,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各种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反应及其副反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去验证所学的物质的性质,还要注重观察不同于课本描述的各种现象,深入探究其原因。实验中学生遇到的有毒有害危险物质更多。需要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高度地重视实验安全,掌握各种突况的处理方法。

(3)实验现象的记录更加全面系统,实验数据的处理更复杂

初中时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现象即可,而高中阶段除了要记录实验现象,还要记录好实验的数据。例如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溶液pH的变化等等。其差别见表3:

(4)实验从定性延伸到定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

高中实验中涉及测定物质的含量、物理常数等定量实验。要从微观的、定量的、推理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规律,发挥理论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这些实验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所得的结果与理论数值相接近,但因受设备条件的限制,采用的实验方法一般都比较简单,加上学生操作技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这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初中到高中化学实验衔接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和培养

由于初三面临中考,许多学校并没有开出足够的学生实验。而是以讲实验替代学生做实验,造成很多初中毕业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薄弱。例如,不会正确地使用酒精灯、不能正确地使用试管夹、不会振荡试管、不清楚试管夹和坩埚钳的用途差别,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泥三角。笔者甚至见过学生做完镁与热水的反应实验后,因镁片粘在试管内壁上无法取出而束手无策。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中后很有必要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防止在以后的实验中出现意外。

2.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高中由于实验使用的药品、仪器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药品分类摆放要整齐,标签向外,仪器使用前后要彻底清洗,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由于高中实验中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药品、易燃易爆药品、强腐蚀性的药品。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细化安全规范,防止出现由于学生不清楚其危险而造成安全事故。

4.延续初中实验的探究要求,更好地与高中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付诸实践,开展相应的化学实验,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的精髓。化学实验作为一个知识交流传播的纽带,将化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通过化学实验,初中生将视觉记忆和触觉记忆结合起来,才能更牢固地打下学习化学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的反馈,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改正,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因此,合理利用初中化学实验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初中化学教师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理论和实验课时分配不均,课堂缺乏活力

在实际教学环境里,因为化学不是主要的工具性学科,所分配的课时较少,教师缺乏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机会。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大量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只会让学生处于迷茫和焦虑的状态中。与此同时,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没有意识到理论和化学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往往以口述、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一段时期的课堂教学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往往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教师只是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得到对真正的实验效果正确的信息反馈。这就造成有些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认为自己仅凭课上的听讲就已经牢固掌握了知识点,但当实际进行操作时,往往会手忙脚乱,步骤操作错误自然不可避免。

(二)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和必要性相冲突

化学学科自身具备的特殊性质,要求必须在化学实验的配合下,才能完成全面的教学仟务。但是化学实验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性,极有可能对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比如,化学药品的存贮不当,会导致一些难以预测的化学反应的产生,降低化学药品的使用率,带来大量的药物损耗;某些化学药品如浓硫酸等,自身带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危及师生的生命健康。同时,因为操作不当引发的校园受伤事件屡见不鲜。以致有些学校为了确保师生的安全,不分青红皂白地限制教师开展化学实验。一些偏激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在是否如何开展初中化学实验问题上的尴尬境地,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初中学校的反思。

二、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直观性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师有义务将理论和实验联系起来,加大教学课堂实验演不的力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学习十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推演出化学方程式“2naHC0}=加热=na2C0}+H20+CoZ",让学生对具体的反应过程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在保证全局安全的情况下,采用标准的实验仪器,逐步演不实验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能够仔细地观察到化学变化的产生过程,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可以让学生更为主动地体验观察各种化学元素直接的发展变化,并依据现实的数据,进行理论性的推断。理论和实践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科学的化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学生即使有最大的投身于化学领域的学习欲望,也必须从现实情况入手,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只有在真实的实验现象的辅助和反馈下,化学理论才能不断发展完善。初中化学教师要促进学生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实验设备,保障师生安全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为保障化学实验的安全进行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一些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化学模拟实验室”>iw度还原了真实的化学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获取了更多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模拟的实验场景减少了化学药品的浪费,也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人身安全的损伤。但是,模拟永远不能代替现实。而现实实验,必然会有风险。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时刻叮嘱学生遵循《化学实验安全操作守则》,并要求学生必须跟随教师的操作步骤,确保得到正确的化学反应现象后,再按部就班地进行下一步操作。当操作实验的结果不符合教师的预期时,学生要及时向教师报告,在教师的帮助下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在进行“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对药品安全性和实验器材的密封性进行确认。其次,在收集完氢气靠近酒精灯点火时,教师要告知学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尖锐的爆鸣声,提醒学生保持安全的距离进行观测。最后,在实验结束时,要做好器材和药物的回收整理工作。

三、结语

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记忆能力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利用化学实验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究高效的实验教学策略,给初中生带来全新的实验体验,以此促进初中生化学素质的提升,为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康金泰.对新课程下初‘1‘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探索「J}学]a]刊,2016}7}:35.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4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型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化学教学;化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6-01-13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由于我国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讲究知识的传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做一个顺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二、创造创新型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初三的化学知识比较零碎以及繁杂,所以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改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化学课堂环境。营造巧妙恰当的化学学习环境,把化学原理合理融入教学环境中,实现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帮助。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形成新的初三化学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课本第六章第一节里,重点讲解“溶解现象”,包括物质的溶解以及物质的溶解性等内容。老师在备课时,就可采用情景再现以及主动实验的方式。第一步,让学生与老师一起选取纯水和食盐。接着在实验仪器中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食盐在纯水中溶解的情况,证明食用盐是可溶于水的。特别是体验味道的变化,就能轻松地让学生知道食盐与水混合后就变成了一种混合物――盐水,而不再是单一的纯净物。借此实验,还可以引出其他的实验,比如蔗糖溶解后味道的变化以及高锰酸钾溶于水后颜色的改变等,说明这些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学生就容易弄明白这节内容。再重复此类实验,把泥土以及食用油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问题。

这种情景式的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比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开头是从“开启化学之门”讲起的,对本章内容老师就可以教室内创造一个真实的化学情景,告诉学生化学无处不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掌握化学知识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以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式教学方法,可把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通过引发学生好奇探索的兴趣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此外,我们还应该转变传统的老师板书讲授、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的模式。由于学生很容易混淆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规律,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选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式教学方法,把难以理解的化学原理融入有趣的氛围中,这既能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又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初三时学生会学习很多既枯燥又抽象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头解释去传授所学的内容,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例:老师在讲解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其结果不等于9的内容时,如果单纯利用计算来说明原因就比较繁琐;但是向学生提出带甜味的水经过纯水的稀释后味道会不会变苦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盐酸稀释的道理。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给学生讲授所学的知识。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些生动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求知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化学素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三、以人为本,保留化学教学的特性

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初三化学教学,我们提倡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以实验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化学独有的特性,要重视实验教学,同时也要转变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的观念,要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讲授课本内容。

比如,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试验时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比拼和学习,给予实验结果最好的小组特别的奖励,以此促进学生团结奋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化学知识时,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以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所要讲的内容为例。本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们所说的变化是有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之分的,所以老师要通过让学生融入生活,以身边化学变化及其发生的明显的现象为例去讲解“化学反应”这个概念。比如,时间长了,铜制品表面会有一层绿色的铜锈;放置时间较长的食物表面会发霉;酿酒发酵的过程、动植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蜡烛的燃烧等,因此我们要科学主动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微小的变化,让学生看到某种新物质的出现,真正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存在。

人本化的教学要求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引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讲解化学知识,努力做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验课堂上,第一,要保证实验器材的完整性,老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操作,而不是老师实验只让学生观看学习,而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第二,要在保证实验操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正确有序的操作,老师要在一旁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其困难的知识点,及时地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疑问,能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到化学理论知识生活实践化

初三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去完成升学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学指导,尽量让化学生活化、实际化。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界的大师陶行知说过:“教、学和做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要真正做到在社会中学习,在教育中实践。以陶行知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我们对创新型的初三化学的教学方法做了简要的总结:第一,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第二,要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化学原理及其现象;第三,要通过师生之间协调的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化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变化都是由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要由生活现象联想到有关化学原理并且加深理解。比如C2H5oH+3o2=2Co2+3H20,4p+5o2=2p2o5以及CH4+2o2=Co2+2H20等,这些都是在初三化学课本里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反应现象,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针对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用于指导清洁燃料的制作和烟雾弹的制作以及天然气作燃料等。许多化学知识不只是用于化工生产,还用于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创新评价体系

我国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通过考试得分来评判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纯粹的试题考试是非常不合理也不科学的做法。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化学考试考不好而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学生放弃学科学习的严重后果。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就要求老师运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切实落实“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充分体现出老师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此外,教师还要做到不遗漏每一个学生,准确地了解学生群体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别,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教育以及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采用创新型的化学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化学知识并观察其现象。我们要在讲解化学原理中映射生活现象,找到化学规律,以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寻找理论。总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郑喜焕.浅析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5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生物抽象理论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初中学生是初次学习生物知识,对于一些熟悉的生物现象会有比较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学到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直接认知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会缺乏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Dna结构这一章节时,学生根本不能直接观察到Dna结构,也不能像观察细胞那样用实验感知,这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熟悉感,同时这一章节的知识本身就比较有难度,更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物教学中还涉及不少抽象理论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往往会觉得困难,甚至厌恶,影响学习效果。

2.生物实验学习缺乏深度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也都是比较有趣的,许多学生都不排斥实验学习,但是在初中生物实验学习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实验的学习和实验现象的观察都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思考和深度。例如,学生进行细胞分裂观察实验时,许多学生只是觉得很有趣,却没有关心细胞分裂所包含的生物知识和意义,对实验的意义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二、解决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对应措施

1.用直观的情境、模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涉及一些抽象概念、理论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将其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或者通过建立一些有趣的模型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习Dna结构知识时,可以将Dna、Rna等物质制作成一些可爱的人物形象,然后将其进行的生物活动用直观的影像表现出来,赋予其一些人的活动和思维,然后用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既能够对这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生物活动有直观的认知,又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从对实验现象的认识转到对本质的认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6

【关键词】学习方法;化学;高中

高一新生,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会普遍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如化学,更显得枯燥、乏味、抽象,内容庞杂多而且深、难度大。在做习题或实验时,常常感到茫然而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初高中学科之间的知识过渡问题,对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方法认识掌握得不足。那么,如何做好高一新生化学学习的过渡呢?在此,我依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过渡的建议。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差别

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科研方面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只要求学生认识表面现象及结果即可。而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既掌握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还要学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差别

进入高一,化学首先学习物质的量,打破了过去以质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建立起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量体系,介绍了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要求学生尽快掌握五个新概念和四个基本公式,掌握关于他们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普遍感到抽象、难懂和不适应,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良好习惯

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要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①课前自主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②上课专注听讲,做好听课笔记,踊跃参加课堂精彩展示,提高听课效率;③课后及时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筛选试卷,收集经典好题以及建立错题本。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勤加练习,做到善于质疑。④在总结归纳中要做好评价,查缺补漏,坚决做到日清周结。

(二)要科学地阅读教材和用好资料书

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阅读能把握好重点方能提高听课效率,课上阅读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发现疑点,展示其特长,减少惰性,减少两极分化,高三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经常讲回归课本就是这个道理。课后充分利用资料书,可以及时弥补课堂上因疏忽等原因而产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安排阅读应抓住时机,应本着阅读后能解决问题,能再提出新问题,再阅读再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阅读仔细推敲,全面准确地领会知识的内涵,明确联系,掌握规律,使知识成块、成串,逐步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三)课上注意学习化学方法,课下注意搞好复结

高一新教材以化学基本理论开始,指导学生认识概念的涵义,理解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重视概念的运用和迁移,促使概念系统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找出知识的共性、差异性及递变规律。如卤族元素要善于从代表物――Cl2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递变性、特殊性,做到掌握基础,举一反三。高一新生常出现“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知识不系统,知识点不到位,方法不灵活等,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要经常复习。首先,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其次,集中对比,加强记忆。如常见物质的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识,可以自行归纳到一起,对比记忆。又如化学计算题也可将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方法集中在一起,体会其适用范围和运用等。

(四)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

初中学生只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能力,其他各方面的方法和能力还未形成,新教材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一方面,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请同学们多参加实验活动,这样,可以给自己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多动手、勤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开发内在的潜力。另一方面,要能从实验中去除干扰,归纳提炼出自己所要的结论,并能用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运用化学理论,描述或解释实验结论。

总之,有了良好的方法,再坚持配合有效的练习,就一定能实现化学学习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龚荫樵,阳光.实用高中化学学习方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7

1.实验图的阅读指导

实验图可分为实验操作图、实验现象图和实验装置图。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其最基础的实验操作便是基本操作,其它实验技能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图也大多为基本操作图;实验现象图即有物质的性质、检验等图;实验装置图有气体的制取装置图等。

(1)基本操作图的阅读指导

教材中的基本操作图都以流程形式设置。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强调其动感性。在此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清图的整体和局部细节;其次指导学生从图的整体中提取出操作的先后步骤;再指导学生从图的细节中提取出操作的注意事项。如教材19页图1-26——液体的倾倒:

从图片的整体阅读可得出倾倒液体的步骤:打开瓶盖试管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从局部细节中获得操作的注意事项: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2)实验现象图的阅读指导

第一、二、六单元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教材中设有不少此类素材。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类图时,务必教会学生要图文并重、注意动感,要会从中提取出以下几个信息: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②实验控制的条件。③实验步骤。④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⑤推测实验的正确现象。最后还要分析得出相关实验结论补充在课文相关正文中,使教材更充实。例如:教材34页图2-10——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通过对相关图片的阅读可从中获得以下信息:实验目的——氧气是否支持燃烧;原理——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控制的条件——空气中与氧气中(变量);实验步骤——把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观察,再放入氧气中观察;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用品)——集气瓶、带火星的木条、空气、氧气;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氧气支持燃烧;拓展——利用氧气的这一性质可检验氧气。教材15页图1-16、1-17等图片也属此类。

当然,实验现象图的阅读不能取代实际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图形的阅读必须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根据实验现象图只能预测实验现象,毕竟不是实际的实验现象。只有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际的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才利于学生更明晰地将现象和结论区分开来,才能引导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观察实验,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是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要指导他们勤于观察实验现象图及实际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养成他们敏锐和敏捷的观察品质等。

(3)实验装置图的阅读指导

这一类图形的阅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全面。要指导学生从所阅读的图形中提取以下几个信息:①实验内容;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③实验进行的条件;④实验的注意事项;⑤得出实验结论或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相对而言,这类阅读更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物质微观结构图的阅读指导

由于物质的微观构成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此教材中出现大量粒子结构示意图形。如能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好此类图形,有关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等知识的学习将迎刃而解。现以第四单元课题1图4-1——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为例阐述指导阅读过程:观察图内的关系(原子与电子、原子核;原子核与质子、中子的结构关系、位置关系、体积关系)归纳原子的结构,结合表4-1,提取其它信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较大但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很小但运动体积较大;质子与中子的质量相近;电子与质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这样得到的原子的结构知识就相当全整了。

对微观结构图的深层阅读,可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等基本理论和概念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着重指出与结构(或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其次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而变化。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运用

在初中阶段,生物不是主修课程,很多学生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低。但为了学生能够为将来生物学科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必须注重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1]。如果教师采用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更加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多学校中,初中生物教师运用实验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并结合相关文献内容,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探讨和总结,并对实验教学法的运用优势进行阐述。

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1、以分组的形式展开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很多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的操作比较多,单人完成任务的难度比较大。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让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能够保证实验任务较好地完成,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是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组织整个活动的开展,并能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课的试验中,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来展开实验。小组内成员有的收集材料,有的负责树叶的切割,有的进行药品标记,有的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有的负责相关资料的查阅等,小组内可以选一个小组长对于组内的工作进行安排与管理,保证小组任务能够顺利的开展。当实验结束之后,小组内成员即可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心得,最后进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等。

2、以探究的形式展开实验,让实验充满乐趣

初中生思维较为活跃,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实验内容枯燥无味,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能够让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会激起学生进行实验的欲望[2]。生活中很多生物现象都是充满乐趣的,例如,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转,有些植物被风吹倒之后会重新朝着太阳生长,在一颗植物中,长在下面的枝杈会比上面一节的长等。这些现象都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神秘感。教师在设置实验时,可以先由这些现象引出生长素的知识点,再提出相关的问题: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如果将一直立生长的幼苗横向放置,过几天后,植物会像哪个方向生长?如果对一株植物采用单侧光进行照射,过几天后,植物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些事物现象本身就充满乐趣,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实验。学生可以采用实物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采用琼脂块、云母片以及生长素等进行实验室内的实验。

3、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实验更具有吸引力

当教师讲述到与人类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对实验进行设计,让学生更加积极加入到实验中来。学生总是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才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将实验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内容会让学生觉得很接地气,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同时,由于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现实中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进行迁移,有助于学生对实现现象的理解。以《人体对事物的消化与吸收》一刻为例。人类每一天都在进食,但是大部分人在进食时都没有想过实物消化和吸收的原理。教师在设计与之相关的实验时,可让学生先进行思考,为什么食物在我们人体内能够消化和吸收?然后引出唾液淀粉酶的概念,让学生对于其原理有一个理论上的了解[4]。当进行实验时,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观察,并能够主动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对唾液淀粉酶以及消化酶等进行更加深度的探究。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中,纯理论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的心理,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率较低。采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添课堂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降低生物课程的学习难度

生物课程中一些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如果光靠理论知识的传输,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如果采用实验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一些生物现象。例如叶片的内部结构,如果教师光采用理论或者画图来进行教学,这些内容就会显得比较抽象。但是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结构,学生便可以直观地看到叶片内的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结构,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难度降低,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5]。

3、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师采用实验教学法展开教学时,会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同时,在进行实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身份加入实验活动中,无形中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其学习效率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结语

近年来,实验教学法已经被很多教师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上,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能够使拖堂脱离枯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的探究能力等,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作者:徐媛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灿洪.实验教学法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6,64:143.

[2]陆海春.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23:77.

[3]刘敏.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8:58.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9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初中课程系统中,化学课程作为一门新增学科,进行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高层次、高等级知识的基础。如何正确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直是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传统模式的化学教学理念中,应试教育占有很大比重,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提高考试成绩而服务。学校为提高化学考试成绩,只注重化学课堂教学,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或其它实践活动,枯燥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实践认识以及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抛开考试成绩,我们很难了解到学生化学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化学教学工作的展开。

2.教学方式与方法陈旧。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都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黑板+粉笔”的方式进行化学知识、原理、现象以及形成过程等知识的讲解。教学方法陈旧,而且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认识化学知识,尤其是化学现象的发生过程、化学物质的变化、化学离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怎样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化学物质的,这些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单单通过组织语言的讲述,不可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理论脱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弱。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化学实验以及其他化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不能相互协调。教师缺乏带领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加之学校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化学实验经费不足,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经验,缺乏实验操作知识和技能,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建议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化学教学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化学教学。例如,对于学生缺乏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化学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及应用,例如化学物质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化学物质与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水壶出现水垢、铁制品生锈等现象都可以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等,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化学世界。

2.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化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讲解传授化学知识,学习过程枯燥且教学质量差。而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模式,通过高科技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例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枯燥的化学课变得丰富多彩,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化学知识清晰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化学各种现象及知识的认识过程更直观、更全面。

3.注重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必须结合化学实验,通过进行化学实验,了解化学现象发生的原理、过程以及化学变化,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巩固学习效果。结合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是化学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化学实验,且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新课程理念的化学教学改革中,将化学教学中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教学顺序改为一边讲解化学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验演示,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实践验证同时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水平。此外,新课程化学教学中不再硬性规定化学实验的种类,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增加了探索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及知识探索能力。

三、结束语

新课程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建立,为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初中化学学习作为学习高等级知识的基础,做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保证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思学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化学教学,2007,(2),31-32。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篇10

现阶段,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对实验设备的保护,充分发挥出科学实验教育效果和意义。

关键词: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问题

在初中课程的众多学科当中,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深,化学学科的教学逐渐从单一的理论教学逐渐转变为理论和实际互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更好的对学科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下面,针对初中化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讨论、分析并进行对策研究。

1初中化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其实验教学占有着十分大的比例,传统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书本当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总结实验规律,是单纯进行理论学习的方式。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这种传统教学方式逐渐与实验教学互相融合,尽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更好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2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科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尽管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科学实验教学当中,存在较大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重视,而是常常忽略实验的环节,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这种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化学教科书的角度来说,书中有很多的实验内容没有给学生一定思考的空间,而是通过客观题的方式出现,这样仅仅考察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验过程。另一方面,从课堂实验的角度来说,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使得常常占有实验课堂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就跳过了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2.2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教学不够细心:在科学实验教学当中,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影响,对其实验内容也不够重视,从而在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中不够仔细和细心,常常出现按照实验手册的内容进行抄袭和拷贝,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也不进行仔细的观察,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对于实践动手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例如,学生能够在每个章节测试中进行正确的答题,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也能够表述清楚,但是,究其原因和过程,很多学生在解释起来就十分含糊。

2.3学校对实验设备不够保护:在化学这门学科当中,科学实验是其中一个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理论结果。在化学科学实验过程中,必须依靠相应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的操作,但是,由于许多学校对设备方面不够重视,加之保护程度不高,就导致实验室的设备常常会出现老化、过期甚至是破损,无法继续使用,这种现象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即使教师想要进行有质量的科学实验教学,也常常会由于实验设备方面的因素导致力不从心。

3对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提高教师对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当前的教育体制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分数决定一切的体制,教师将培养全能性的综合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所以,提高教师对科学实验教育的重视显得十分必要。只有教师将其进行重视,才能够给化学课堂上创造更多的实验时间,学生才能够进行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所传达的目的和内容,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3.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尽管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由于多种多样的化学反应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但是,化学实验必须要让学生融入到实验过程当中,动脑思考,而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这样无法发挥出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对科学实验教学课堂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当中,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和过程,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获得相应的理论研究结果。学生也只有通过多多进行实践,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也能够更好的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随之不断加深。

3.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化学学科当中的科学教学实验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动手和实践操作,通过理论知识提出的内容,对其进行验证和分析。我们知道,化学常识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对化学常识进行死记硬背的过程中,无法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但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学生自主的对其进行实验操作,加之教师的不断引导,就能过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研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培养方式。

3.4加强对实验设备的保护力度:化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的主要课堂就是实验室,所以,应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的保护和建设管理。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加强对实验设备的保护力度应从学生入手,督促学生在使用完仪器设备之后及时放回原位,不允许挪动的设备不可私自挪动,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应及时清理,针对于一些具有腐蚀性的试剂来说,教师应对学生讲解其用法和处置方法,避免对设备仪器、桌面等实验室设备造成破坏,从而确保实验设备的安全完整性,更好的为学生实验操作服务。另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应不断增加更多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室的通风情况良好,对于一些玻璃材质的器皿来说,应定期及时的进行补充,避免在教师和学生实验过程中,由于器皿数量不够,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科学实验,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之间的联系时十分密切的,只有不断加强重视程度,确保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课堂上能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才能真正体会到化学的乐趣,了解化学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为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晤芳.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6):187.

[2]陈修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