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十篇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十篇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6:49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1

1月10日,英才计划2016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恩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等出席了会议。全国15个参与省市和4个省级试点省市的科协、教育主管部门、中学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参与高校和东北大学等省级试点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工作总结会由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主持。

总结会上,尚勇对英才计划4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科协将与教育部密切协作,在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探索全方位的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张大良指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共同战略选择。教育部门要与科协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向2017年新加入英才计划培养工作的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向获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了牌匾和证书。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介绍了英才计划与中学教育改革、大学教育衔接的研究课题。来自北京、天津的2位中学生代表汇报了参与英才计划培养的收@和体会。与会代表观看了2016年度工作总结视频,并就“英才计划2017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由委员会主任王恩哥主持。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田刚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亚湘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等委员,以及中国科协、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5个学科工作委员会作的2016年度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要点汇报。会议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英才计划要与中学、大学紧密衔接,尤其要保证促进学生的后续培养;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指导英才计划继续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英才计划的影响力,视条件逐步扩大英才计划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线上教育,启动“英才库”的建设,做好英才学生的追踪和服务工作。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2

2012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之年,是全面完成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和积极部署教育发展“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的关键之年。为深入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品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根据局党委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以研制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两个规划”为主线、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品牌特色发展“两大战略”为支撑、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两项改革”为重点、以推进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和教师培训内容方式“两项创新”为动力、以强化教育财务和学生课业负担“两项管理”为抓手、以保障普通教育质量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两个提升”为目标的“六个两”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政治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行政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时展要求的新洲教育提供理论武装、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持。

二、学习内容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教育发展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科学内涵,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机关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融入到机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加强和谐机关建设,以文明礼貌、廉洁高效、热情周到的办事作风带动基层单位和学校工作风气的全面好转。

4、积极吸纳现代教育思想。积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及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基本途径,探索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特征,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素养,自觉运用和发挥先进教育思想的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和反思功能,不断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5、努力提高现代教育管理水平。大力加强机关干部管理知识学习,大兴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全体机关干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能力,增强教育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学习安排

机关政治理论学习主要指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两种方式。个人自学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文章。集中学习分科室小组学习、全体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一般情况下,每周四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为全体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时间。全年集中学习活动的主题安排为:

时间

学习主题

主持人

2012年3月

机关工作制度

2012年4月

“两会”精神

2012年5月

科室相关业务知识

2012年6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2年7月

、新闻及公文写作

2012年8月

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2年9月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2012年10月

现代教育理论

2012年11月

科学发展观知识

新洲教育发展规划

2012年元月

党建理论

四、学习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进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推动新洲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各科室负责人要把抓科室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科室建设和科室工作的有效途径切实抓紧抓好。

2、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对理论学习工作进行精心安排,安排好科室学习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切实保证学习计划落到实处。科室负责人要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讲党课,要到蹲点单位、学校开展一次理论调研活动、主持一次理论宣讲活动,向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交一份理论(调研)文章。

3、加强督查,规范制度。进一步规范并严格学习考勤制度、档案制度、通报制度、周四固定学习日制度、经验交流制度、抽查自查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规范机关干部“述学、考学、评学”工作,表彰和奖励创新学习方法、学习活动开展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

局机关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2、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我将积极响应组长的号召,积极参与体育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做好“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的课题研究。在教研组中积极讨论训练心德,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的评比,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体育课,和组内教师要开展多听课、多评课活动,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小编推荐与2012年体育教师工作计划关联的文章:

2012年教师工作计划

2012年下学期高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2012年高中英语教师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优秀中学教师工作计划

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高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4

最新关于优秀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重视体育、关注健康。特别是“非典”的突然侵袭,对体育更有了新的认识。本学年度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以申办高中示范校为契机,以科研兴教为目标,进一步将研究性学习带入课堂,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办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体卫工作的两个条例和一小时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体育组的建设:

  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探索教

  学规律,发挥教育功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整体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使体育组成为具有战斗力的集体。

  三、开阔新思路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三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面临当前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摆在我们体育组面前的任务更重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五、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研组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一节篮球课,普及篮球活动。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关于优秀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5

2017年春小学体育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思路: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进一步规范体育教学常规,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校内小型体育竞赛,积极准备田径运动会,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1.组织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师徒结对作用,提高组内研究实效,增加做课听课评课次数。

2.认真上好两操将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控制学生肥胖率。认真组织全校大课间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

3.抓好校田径队、健美操队、篮球队、跳绳队训练工作,积极参加市级区级学区级各类比赛。

4.做好器材室和器材的管理。

5.配合校外培训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组织好夏、冬令营顺利开展。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各运动队训练计划和教学进度。

2、各训练队选拔和训练工作,积极备战各项比赛。

3、纠正广播操动作,提高质量。

三月份:

1、专题培训与研讨(请教研员)。

2、明确项目任务,统筹好各教材进度,熟悉单元设计,准备实施。

3、梳理所有制定的单元计划;领取各自同年级的单元计划45个(除了自己的单元计划)准备实践。

4、组内教学研究课(王圣楠)。

四月份:

1、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做好校本教研。

2、青年教师培养教学设计研讨(高美升)

3、开展全校性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组织参加各级各项市区级竞赛。

五月份;

1、以教学创新为主题,做一次组内研究讨论活动。

2、青年教师培养教学设计研讨(王婷婷)

3、组织一次校内学生体育活动(拔河比赛)。

六月份:

1、上好夏季体育课,做一次组内教学研究活动(以课题研究和垫上练习为主)。

2、田径队成绩测试,运动员定项定比赛目标。

3、体育考核工作结束,做好质量分析。

七月份:

1、做好期末学生评价工作。

2、组内总结和下学期体育工作计划。

2017年春小学体育工作计划二

送走冬日的严寒,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本学期我将会更加严格要求,总结不足,吸取经验,反省不足,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制定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

2、以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3、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1、逐步探索科学的管理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条例》

2、继续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三、具体工作

1、不断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

今年我校将继续去年的体育领导小组,使体育工作管理形成网络化。即校长分管教导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实行各级逐步下达计划,再实施,最后总结的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不断调整管理体系,力争使今年的体育管理工作做到了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

2、常抓六认真

今年将继续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六认真,使之形成常规,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体育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力争本无意外事故。体育教师要严格对照《教学工作常规十条》和《师德规范》以及《体育教师岗位职责》上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杜绝了体罚与变相体罚。

3、抓好课外活动

(1)、今年继续抓好学生新的室外操,进一步规范眼保健操,并于5月份举行全校广播操比赛。

(2)、做好一年一次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做好登记、分析和总结工作。

(3)、学校召开一年一次的春季田径运动会。

(4)、根据学校的特点与教师的特长,学校组织一个校级田径队和一个球队:运动队每周一、三、五必须训练1.5小时,在5月份的区田径运动会比赛中成绩要求比去年有提高。另外,在学生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好苗子,组建了运动队梯队。在训练中,教师不仅要抓训练、又要抓学生的思想,一有问题应及时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向领导反映。

四、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体育工作具体安排情况:

3月跳短绳比赛

4月跳长绳比赛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6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口问题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因素。坚定不移地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举措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近期,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计划生育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切入点,在体现党和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关怀的同时,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因此应加强奖励政策落实力度,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推进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

一、提高认识,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有效提升国民素质,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人口问题上出现失误将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广大教师在维护、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必须提高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层次认识,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广大教师都要深刻认识人口问题的全局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为出发点,以让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机制、务实的精神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务求抓出实效,为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率先垂范,积极主动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学习、生活乃至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广大教师有着为人师表的责任,宣传、遵守计划生育国策是责任、更是义务。不仅要带头学习计划生育政策,遵守计划生育相关规定,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人口发展形势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计划生育政策深入民心,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在大武口区教体局和学校安排布置下,我校结合“关爱女童”学校家长联谊活动开展,各班还举行了家长会,让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努力营造家校合作育健康新人的氛围。在开展“关爱女童”行动和人口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把青少年性与青春期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个性化教育的宣传服务活动,做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举办主题班会、小组讨论、同伴教育、知识讲座、才艺表演和女孩风采展,出版黑板报,开设知心信箱、热线电话、悄悄话室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千方百计解决学生青春期的困惑。同时,针对本校学生独生子女不断增多的实际,根据独生子女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生理教育,加强对独生子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以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做好计划生育常规工作,开展了两期教育,关心育龄妇女的身体,做好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和各类报表上报工作,并做好资料的积累。做好了关心女教师的身体健康,组织好一年一次的健康普查工作,对生病教师给予经济、精神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女教师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完成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各项任务做出表率作用。

三、强化管理,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体系之中。

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面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我校领导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强化领导责任,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负主要责任,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认真抓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真正实现齐抓共管。具体做法是:

1、各项优惠政策要优先向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和学校倾斜,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户和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学校要优先考虑。

   2、教育系统的各类评先评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认定、特级教师评选推荐等工作,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度的意见》。推荐对象必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在推荐时,必须要所在区域计生部门开具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的证明。为了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大武口区教育局实行一票否决制并纳入年度考核运用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中。责任落实到位。切实把“一票否决”落到实处,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同时要求本系统内各有关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到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执行一票否决的具体标准和操作规程,彻底扭转了计生工作抓好与抓坏一个样的局面,有效地调动了各级干部做好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了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是巩固基本国策地位,强化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的非常举措,是我区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大法宝。

3、把遵守、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学校综合评估和教师德考评体系的内容之一,要把计划生育情况列入教师师德考评体系中,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人口质量。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从财政、基础设施、人力、科技等方面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口质量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变沉重的负担为宝贵人力资源的关键。必须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加大提高人口素质工作力度,着力做好“三优”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无须多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口质量已成为共识。在这样的大形势大背景下,我区顺势而为,提出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积极行动,迅速出台政策,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做好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免杂费资金的预算,足额按时拨付,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30年来,我市的人口计生事业经历了从暴风骤雨、和风细雨到春风化雨三个阶段,硕果累累。人口增长方式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的有效控制,质量的提高,为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宽松人口环境。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美国;“2061计划”;“科学世界观”;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86-03

1985年美国“2061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总部在华盛顿成立,随后一系列作为该“计划”内容的相关文本发表,其中最主要的是《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1989年,以下简称《面向》)、《科学素养的衡量基准》(1993年,以下简称《基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年,以下简称《标准》)――一项面向全体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

“2061计划”的主要特点:

一、认识科学性质,养成科学世界观

1.首先指出了科学的性质包括,作为科学思维方法的“科学世界观”,并将逐步培养和建立这种世界观,使之成为公民科学素养的基础,作为普及科学和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即:“世界是可被认识的”注1并且是有“规律”的;“科学理念是会变化的”注2并可能被“不断修正”注3;科学知识体系具有持久性和相互联系性,即:“连续性和稳定性如同变化一样都是科学的特征”注4;“科学知识永远敞开进步的大门,而且,人们绝不可以宣称知识已经至善至美”注5,“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答案”注6等等。

2.指出了科学的性质不但包括科学的世界观,而且还包括诸如:观察、思考、实践(试验)和证明等探索方法以及为探索所必需的手段(工具)。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使教育、学习与实践、证明紧密联系,注重保护受教育者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求新、求知的探索精神。

即:“科学家们相信,运用智慧和借助扩展感官功能的仪器可以发现宇宙间各种特性的规律”注7。这些方法“体现了科学性质的基本方面”注8。

以上这些内容不论在《基准》还是《面向》里,都是放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表述的。由此可见,它对科普和科教是具有统领作用的。

重要的是这些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内容,在我国常常是在政治或哲学课程中通过灌输教育认知的。而“计划”,是以建议方式,提示教育者在科学及其它相关课程中,怎样让受教育者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试验)和求证等方法领悟其意,从而使受教育者养成一种思维方式的“能力”。

即:“许多人常常歪曲了科学的形象和科学的动作方式。他们将科学教育狭隘地局限于科学定律、概念和理论,致使青年人对科学产生神秘和枯燥感。因此,应该把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法,在课程中加以说明。”“单有哲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也不能形成对世界的科学理解。教育家面临的挑战是:要兼顾科学的方方面面,使它们彼此互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将重点放在使他们获取有关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经验上,并建立起对科学的热爱。随着学生的成长和解释复杂问题以及抽象现象能力的提高,各种抽象概念就会显露出来。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适用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探索和科学事业。”“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幼儿―笔者注)融入科学并热爱科学。渐渐地产生科学世界观的意识。”注9

这里体现的是对科学世界观的养成,是一种“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重点是放在获取“经验”(实践)上,关注的是保护和树立对科学的“热爱”(兴趣)。如此,从简单发现到形成经验,通过学习成长和解释复杂问题能力的提高,欲让学生知道和了解的抽象概念(如:关于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的性质)就会在学生的思维中显露出来。这时显露出来的已不是概念,而是一种“能力”。这是“计划”注重对“能力”和“意识”养成,所表现出来的魅力。

二、“2061计划”具有系统性

“计划”内容广泛,从科学世界观到科学性质,从科学技术到数学的应用,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从宇宙空间到地球,从自然环境到人类生存环境,从生物到物质结构,从遗传到生命,从肌体到精神,以及农业、能源、信息、科学历史,几乎涉及到科学知识的各个领域。但我所粗识或我所关注的它的系统性,却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科学知识与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相结合。

“计划”指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养成一种思维方式,指导教育者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在探索科学知识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知识。并指明“哪些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所必需的。”注8

即:将“科学探索”及其方法引入科学性质,构成包含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和科学体系相统一的科学本质;再将其纳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以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引导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以至教育改革,将“科学探索”及其方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即:“科学探究是科学与科学学习的核心”。注10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适应在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教育要面对明天的社会和科技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已不可能在学校或经过一、二次教育获得一生中所需全部知识的状况。

2.教育目标与实施步骤相结合

即:“只说明这些目标对帮助学生实现目标远远不够。”“显然必须明确学生怎么才能真正学到我们希望他们学到的内容”注11。“计划”(包括《面向》、《基准》和《标准》),不是教科书,不是对科学概念的学习,而是一些对科学教育有着指导性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建议。

《面向》侧重于全体美国人主要是成人,提出了最基本科普知识和基本科学素养目标与实施方法;根据这一目标,《基准》对从幼儿到高中毕业各个年级学习,提出了合理的分阶段,循序渐进的阶段目标建议和实施方法;《标准》则是侧重于评估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这三个文本目标一致,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

3.“科学教育标准”与“有效”、“可靠”的评估体系相结合。

“计划”中的《标准》及其它配套的评估手段(措施),是一整套科学教育课程、内容、方法的评估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分阶段的)科学教育标准和评估方法,它是“以典型的实践(教育实践―笔者)和研究为依据而制定出来的”,“不仅对所谓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出具体的构想,也为可使这种构想变成现实的科学教育提出具体的衡量基准”注12。

“计划”还专门设计和整合了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数据库。为达到该“计划”所构想的教育方式和标准,对参与数据库建立和整合分析的人员都进行过合理的数理和专业训练,“计划”有可能发挥巨大作用,也正是在于其所具有的系统性。

三、“2061计划”具有社会参与的广泛基础

1.制订该“计划”的是世界最大的综合性科学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48年)。

该会联合了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组织了近千名在科学、数学和技术等领域中著名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从事普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论证和制订“计划”。(据说在第一阶段除“2061计划”作为总报告外,还有五个分报告,由五个专家小组分别写成的五大类学科的分报告,包括:《生物科学和保健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技术》,还搞了五个试点学区)。

组织了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专家库,分别征询“哪些是需要下一解并会应用的最重要的知识,亦即形成他们科学素养的基础”。仅《标准》就印发了40000份征求意见文本,大范围征求各方面意见。使“计划”从制订就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由于美国教育体制所决定,在“专家”具有相当“话语权”的美国,使“计划”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

美国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多种教育体制并存、各州差异明显,没有统一的教材,是当代美国教育的显著特色。但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地方控制管理(各州都有教育委员会),是一个普遍的状况。这种由地方控制和管理的教育体制,可以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际上对学校起直接领导作用的,是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理事会。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教师和教材的推荐,并定期对教师和教学活动进行评估考核;负责校长的竞聘和校长工作的评估考核。然而,学区委员会的主管又是由学校理事会(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招聘挑选出来,通过一系列专业委员会的面试和筛选确定,通常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担任。因此,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和课程设计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三级一体化的教育机构分层进行的注13。显然是一个专家团队管理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对本身就是由专家团队制订的“计划”,有着普遍的认同感。同时,在美国教育体制下,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的参与也是一大特色(篇幅有限不再赘述),使对该“计划”所倡导的教育方式由教师认同扩展至学生及其家长,以至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可以这样说,该“计划”的力量正在此。

四、易于操作的工具性

“计划”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工具性。

这个“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61年使全体美国人,达到具有一定标准的“科学素养”的构想。但对这样一个抽象的目标,如何进行衡量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我国评估标准也许就是对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知识和概念进行考核了。但这样的考核评估,符合被评估者的真实“科学素养”吗?

“计划”的评估方法别开生面。它提出的标准,首要的是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在理解了科学知识及概念基础上建立起的,被《标准》称之为的“科学素养”。而评估方式一方面指向被评估者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向了教育过程,指向了教育活动中的方式、方法。

如同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企业、行政和社会管理中引进的“系统论”和“目标管理”。如果考核针对目标结果,那么很多考核可能无法进行。而对向目标运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考核,虽然较为繁琐,但对许多抽象内容的考核就变得简单宜行了。这就是通过“过程”和“运作方法”了解最有可能达到的结果。

1.《标准》的评估结构

《标准》所评估的实际上就是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和实施的整个教学过程。这个评估标准包括:评估原则、概念定义、评估标准和评估实例(范例)。其结构图如图:

图示说明:①评估体系为双线框,评估原则指导评估标准和评估实例;②评估标准和范例针对所有评估内容;③评估标准评估和评估实例以及评价内容(评估对象)相互交叉。

2.《标准》主要评估的是科学教育“过程”

《标准》对一些科学教育方面的概念阐明了其专用的定义。如:

(1)“科学教育标准”,指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标准。内容包括教师和教育同仁的关系、教师对科学事业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包括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即,教师应当知道什么?应当做什么?《标准》认为,“教学和教师是科学教育改革的中心”,因此,“科学教育标准”和“教师进修标准”放在了仅次于该《标准》第二章的“原则”之后进行表述。

(2)“内容标准”是指学科内容、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年级的教学组织安排的标准,是所要评价的“对象”或“标的”,即,教育目标。如:学科方面具体地应该了解的知识、应该懂得的道理和应该会做的事情。它“是一套完整的关于学生学习最终要达到的水平状况”注14。

从《标准》全书内容看,其内容和“评估”的对象,几乎不是什么知识内容和概念、性质、定律,而主要是教学过程,内容大都是什么人?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因此,可以这样说,“2061计划”不是针对(或不主要是针对),教育过程教了什么,而是针对如何教的,即主要是针对教育方法。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过程”对“结果”的重要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

“科学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全部内容,都是可能或必然引起“结果”(即,目标)的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尽量穷尽“过程”中所有的因素,并且能够科学的把握它们,我们必然也就掌握的结果。“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注15。这就是《标准》为我们提供的评估标准的真谛。

3.《标准》的工具性还表现在内容丰富,具体标准明确

其内容包括:“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科学教育中的评价”、“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学大纲标准”、“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等。特别是其内容还有妙趣横生的科学实例(即,教学范例―笔者)。它就像一本工具书,不论对学区委员会、教师协会、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至相关教育投资人等,都具有指导意义,都可以根据需要查阅。从而形成一整套科学教育课程、内容、方法的评估体系。(由于该体系内容繁杂,非专题不可能论述清楚。因此,不作为本文阐述的内容)

4.建立和整合数据库

除《标准》外,“计划”还建立和整合了可供评估教材和教学的一整套数据库,使其能够有效和可靠的评估教材和教学,用于对学校选用教材提供建议和评估教学质量。建立和整合数据库的分析人员都必须经过合理的数理训练。对分析和选取教材的判断标准是:“它们有多大可能帮助学生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注16,要求必须达到两个前提条件:不但符合科学意义准确、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重要知识概念和技能。即将运用重要概念的技能作为“一连贯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被审查教材的内容符合“教学特性”,认为“如果教材中推荐的教学策略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教材即便囊括具体的学习目标,也益处不大”。教材“必须明确学生怎么才能真正学到我们希望他们学到的内容”。

“计划”庞大、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也体现了其独有的渗透力。

五、“2061计划”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由于“计划”是建立在与我们不竟相同的思想体系之上,有些观点、表述以及繁琐的考证还值得商榷,但其在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参与的广泛性、运用的可操作(即工具性)、评估考察方式的配套有效性等方面,对我们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乃至教育改革都极具借鉴意义。

虽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但差距却是明显的,而且是多方面的,甚至有些还属于“硬伤”,不是短时期能改善的。如:我们2002年中国科协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从权威性、社会基础(社会认同感)和可操作性上看,都存在明显不足;灌输填鸭式教育痕迹仍很显明,从知识到概念,从行动到要求;行政指令意味浓厚,内容残缺,深入的专业研究气息缺乏,很容易流于形式。

由于以上阐述“计划”的特点时,是侧重于其与我国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差别角度来阐述的,因此,“计划”对我国科普和科学教育,乃至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是可以从上述特点中体察到的。

下面我想就我国科普和科学教育,以及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现代教育是未来教育,是适应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状态下的生机教育,即要在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机制上有足够的活力,适应这种状况并能快速调整和完善教育策略。而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缺少活力,是不能胜任引领科学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展,并滞后于教育改革现状的。我国教育改革的瓶颈在教育体制。如果教育体制不改,教育改革的思路不能打开,活力不能释放,就不会有真正的、行之有效和充满生机的科学教育及教育改革的长期发展规划。

如:在2002年的“2049计划”后,2006年由国务院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其内容比“2049计划”丰富了一些,但仍是除了列举各科知识概念等教育目标外,就是诸如:“增强”、“提高”、“推进”、“推动”、“重视”、“建立”、“完善”等等一些不痛不痒,无边无际的“官样”文章。不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说“增强”了,“提高”了,“推动”了,“完善”了……

时隔4年的2010年,国务院又了一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2002年的中国科协“2049计划”开始,到2010年,时隔8年,国务院就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足见国家高层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心情。在2010年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和“管办分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这是2010年“规划纲要”的最大亮点。

然而,“硬伤”难复,“规划”中虽明确了多项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但没有具体的时间表,科学教育和教育改革又是时不我待大事,因此建议:

(1)迅速组织专门机构,翻译一批国外科学教育改革和科普教育长期规划的文本,开展专项的深入研究讨论,特别是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和评估体系的研究。并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机器,进行广泛宣传。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的教育体制建立过程中的磨合期内,争取时间完成先期的深入研讨和广泛宣传,达到社会认同。

(2)在教育体制上及早进行多样式试点。比如:可以借鉴美国三级教育管理体制。尝试以学区范围组织与行政脱离的教育协会(或委员会),负责组织管理学校教育,财政针对这样的协会。学区教育协会负责人由学区的一个学校或多个学校的校务会推选,协会负责学区教师资源的招聘、培训和评估。而且可以考虑,组建大的学区,教师在较大的学区范围内的几个学校统一调配,也能相对平衡校际资源差异的状况。

(3)认真梳理国务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先易后难,能提前的工作尽量提前进行。如:以一定经济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组织一些专门机构和中介机构先行开展对高、中、小学校的教材、课程等进行适应性和质量的评估,探讨评估原则,手段和方法;组织一批教育工作者,进行一定的培训,先行搜集中、小学有特色的教学实例,待条件成熟时,进行分析建库;组织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和训练班,以国内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资料为内容,进行培训,转换思想,建立新的理念;按照2010年“规划”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开拓我国教育的国际视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

其实有很多工作耗时费力或效果缓慢,但可能改革的难度并不大,涉及面并不广,是有条件或创造一定条件就可以先行先做的。如果等教育体制改革完成后再进行,那就为时已晚了,我们已经晚,再等就会误教误国的。

注释:

注1、2、《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注3、《科学素养的基准》.

注4、《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注5、《科学素质的基准》.

注6、7、8《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注9《科学素养的基准》.

注10《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注11《2061计划》.

注1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注13本节资料来源于《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实录(亲身接触美国素质教育)》河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郑州成功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注1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8

拨乱反正冲破了原有观念束缚

1976年9月,“”被粉碎,“文化革命”宣告结束。此后,党领导“拨乱反正”,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科技、教育事业也出现了重大转机。

小平同志以非凡胆略,冲破了原有观念束缚和旧体制局限,高瞻远瞩地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观念,激励人们解放思想,探索新路,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回顾当年情景,我们永远难以忘怀。学习小平指示,大大振奋人心。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来讲,感受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两个估计”为突破口进行拨乱反正。“文化革命”结束后,政治上拨乱反正成为突出问题。对教育战线来说,长期压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两个估计”成为当务之急。小平同志以科学的态度,首先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坚决否定“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使知识分子的名誉得到恢复。

二是以恢复高考制度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面整顿。“文化革命”10年,高考制度被废止10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听了教授们强烈呼吁恢复高考制度后当即表示:“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不久,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宣布当年即恢复高考。这又一次强烈震撼了教育界和全社会。

三是确立了科技是关键、高等学校是科技重要方面军地位。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在8月8日科学教育座谈会上,他非常肯定地说:“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四是阐明了科技和教育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1977年5月,他强调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7月29日又进一步指出:“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阐明了科技、教育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科学研究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国内外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客观规律的精辟论述。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小平同志关于“高等学校是科研的重要方面军”,“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的论断。这个论断对我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高校是办教育的中心,大家都明确,也没有争议。高校也是办科研的中心,争论了多少年都没能解决。小平同志点破了这个问题,对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成为摆正高校科研地位的一盏指路明灯。

小平同志的至理名言、他所阐明的思想观念,武装了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一直引领着高等教育和高校科技事业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小平同志指示推动下,高校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常轨道,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开始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伟大号角

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先后召开了三个重要会议,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是3月1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是粉碎“”后,党中央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有6000多名代表参加。小平同志在开幕式上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等重要问题作了阐述,从而确立了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应有的地位。他的这次讲话,从根本上澄清了、“”多年来制造的混乱,为我国新时期制订科技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在谈到我国科技体制时,强调要分工合作,大力协同,并指出“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这次会议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政策,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会议大大鼓舞了士气,它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郭沫若同志深有感慨地说:“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表达了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二是4月22日至5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共6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总结了28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清了路线是非,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会议还讨论了《1978~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会议特别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高等学校实行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三结合。小平同志在会上也作了重要讲话。这是“文化革命”后在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明确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会议,对于指导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开始全面纠正“文化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使党的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轨道,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会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一切思想、理论、路线、政策上的是非得到澄清,对一切重大事件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作出了公正评价,促使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二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三是作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四是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法制的任务;五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从此,我国走上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道路。

小平的光辉理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给高校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还对解决实际问题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在这一年里,领导部门采取了若干重要措施:一是教育部、国家科委商财政部同意,从科技“三项费用”中给高等学校拨款3000万元,用于重大科研和试验、试制;二是教育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研究经费600万元,用于结合教学的自选项目。

为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9年1月4~24日,国家科委、教育部、农林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全国60多所著名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和部分知名教授共120余人会聚一堂,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会议指出:“高等学校是我国文化和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承担着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会议提出:随着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高校应当“把工作的着

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上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更应当努力办成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以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为奋斗目标,出人才、出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

至1979年,高等学校的科研基本得到了恢复,某些方面有较大发展,经费也有较大增长,经费渠道有所疏通。这一年科技三项费用达450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0%;经财政部同意,从1979年起,在高等教育事业费中增列了科学研究费科目,当年拨款1415万元,1981年增加到2000万元。

面向经济建设调整高校科技方向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后,紧接着,中央又决定从1979年开始,花3年左右时间调整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为贯彻中央上述精神,科技、教育战线也积极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方针并作出了部署。

1981年2月,国家科委党组向中央报送了《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提出了五点建议。即: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应当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着重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

――必须加强厂矿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保证基础研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

――把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科学技术成就作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198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党组的《汇报提纲》。在转发的通知中强调:“科学技术要走在生产建设前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大力抓好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和任务,要体现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年规划设想中”;“为使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真正发挥作用,现行体制需要逐步加以改革”。

1979~1981年间,教育战线贯彻八字方针,主要是整顿教育秩序、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工作纳入健康发展轨道。教育部于1980年曾两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认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学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必须正确地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学校的领导。

在贯彻八字方针过程中,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也形成了一些重要思路。其中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贯彻小平同志关于“两个中心”的指示,形成了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强调把一批重点高校办成“两个中心”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方针,在拟订规划、计划时应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加以安排。设想建成“两个中心”的基本目标是两个:一是在国家需要的各个主要科学技术领域里,能够培养出与国际先进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并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在解决“四化”建设中重大科技问题和发展科学技术上,能够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国家队”之一。在建设“两个中心”的部署上,强调从实际出发,从抓重点学科入手,注重队伍建设和科学实验室装备,并采取逐步建设的方针。

第二个方面是贯彻党的科技方针,调整科研布局。高校科技工作从侧重基础研究转变为主要面向国民经济。明确提出要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同时。用更大精力加强应用研究,把科研工作重点,调整到围绕国民经济,促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大力倡导为各行各业服务,“吃百家饭”。

为了推动贯彻党的科技方针,展示高校科技成就,1982年4月5日至5月6日,在京举办了部属高校科技成果展览会。32所理工科院校展出500项科技成果。其中有一半是与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及院校间合作完成的,大多数已经开始推广应用。大部分研究项目与教学相结合,许多研究生和毕业班大学生参加了研究,有近一半研究成果直接充实了教学内容。观众反映:高校科研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是建设“四化”的一支巨大力量。国务院领导同志参观后给予热情鼓励和指示。万里副总理指出:大学要和科研相结合,也要和工厂相结合,国家急需的项目要大搞。姚依林副总理题词:“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科研潜力,把教学、科研和推广密切地结合起来。”方毅副总理题词:“高校科研大有可为”。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立了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同年10月,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高校获奖57项,占获奖总数的45%。会上中央领导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为了推动高教系统贯彻这个方针,教育部与国家体改委联合,于1983年12月,在天津召开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部分大学和企业的代表出席,交流经验并共商有关政策措施。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童大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科技方针的调整和各项措施的推动,使高校科技工作的布局和任务、经费的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基础研究为主转到了围绕国民经济主战场。到1985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类工作的比例大体是13%、60%、27%。科技经费从70年代末近1亿元,增长到1985年近6亿元。科研任务从主要来自纵向,向纵、横向并驾齐驱方向发展,而且横向任务发展速度超过了纵向任务。

建立学位制度促进了科技教育结合

学位制度的建立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为建立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独立自主和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增强了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资源的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是科技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我国正式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学位制度,从而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也带动了高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1981年7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次会议,评选出了我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科点。评完以后怎么办,拿什么来培养研究生?大家都明白,需要经费。所以教授们商讨以后,写了一封有103位教授签名的联名信,在参加闭幕式的时候,由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作代表递了上去。

教授们在信中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们的平均年龄已逾花甲,而且实际从事科学研究与培养研究生的主力也已逐渐转向中层骨干,但是我们为振兴中华,培育一代英才,还是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我们都愿学作春蚕,把丝吐尽。”“现在学位研究生的授权单位已经通过,而研究生的培养必须结合科研工作,高校缺少科研经费,也必然要影响到研究生的

培养质量。因此,我们恳切地希望尽快恢复高校科研经费在国家科研事业费中的拨款渠道,高等学校作为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应该在国家科研事业费中领到应有的基本口粮。”

因为过去是计划经济,拨款制度上,教育拿教育事业费;科技事业费只有科委、科协、科学院等姓“科”的才有。上世纪60年代初,高教界强烈呼吁,曾经给高校在科技事业费中开过一个口子,但可惜经过“”,这个渠道又丢失了。所以教授们提出来,要求尽快恢复。

这封信经教育部、国家科委领导研究提出意见后,国家计委、财政部提出了解决方案。在12月31日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提出:“考虑到当前国家财政还有困难,对高等学校所需科研经费只能逐步有所增加。我们建议,1982年从国家总预备费中,对中央各部门所属88所重点高等学校增拨科研经费2000万元,列‘教育事业费’科目。”该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于1982年1月即审批同意。当时主管财政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在批示中还写道:“教育部可能感到少了一点,但今年财政仍不宽裕,总是开始有了一些,以后如有可能,逐年考虑增加。”

这个口子一开,虽然经费不多,可是非常重要。它对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培养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该经费的使用程序,开始时是要把项目报上去,经财政部核准才能拨款。后来商财政部同意实行基金制管理,定名为“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它是专门用于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基金。体现了小平同志所倡导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就是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思想。过去好多人都主张结合,但拿什么来结合?争取到一项能持续提供的经费,以此为粘结剂来促进结合,这是最现实的保障。

制定规划形成科技发展基本思路

从1980年开始,根据小平同志指示和中央部署精神,教育部组织专家和管理干部,对高校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多年研究探讨,提出了若干重要发展思路。

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

教育部科技司在贯彻小平同志指示中,提出了从重点学科入手,逐渐形成一批“两个中心”大学的思路,从1980年起,便开始研究建设规划。先从部属高校做起,1981年上半年就形成了规划框架,提出在32所部属高校的116种学科中,选择279个学科点作为建设重点。征求学校意见后,于1982年4月,提交部党组会议原则通过。随后又开始酝酿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问题,所提建议的核心内容,后来写进了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研究制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同时,教育部科技司对高校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也作了研究,形成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六五”计划和十年设想纲要》(讨论稿)。1981年9月,该纲要(讨论稿)连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学科规划总表》,一并发给了学校。这个规划虽然未以教育部文件正式下达,但对学校科技工作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一些重要规划内容,后来逐步得以落实。如重点学科建设,在国家和省市两个层次上,争取多种渠道经费支持,已分期分批实施多年;专职科研编制,经专门程序审批,部属高校确定了1.5万人,分两次下达得以实现;关于建立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建设一批科学实验室、培养优秀骨干人才等内容,也先后付诸实施。

制定行业科技与新技术发展规划

1982年11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给国务院写了关于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报告。之后,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共同组织规划工作。

教育部于1983年3月.在杭州召开了规划会议,着重讨论了重点行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规划问题。会后选派了20位同志参加全国规划组,并建立了与全国规划组相对应的教育部规划工作组,为编制全国规划提供建议。当年6月,编写出了对15个重点行业和新兴技术领域规划的建议,共撰写了98个重大科技问题的专项报告,报送各有关方面。这些建议对编制全国规划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编制“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提供了一定基础。这集中体现在“七五”期间组织实施的76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

高校专家直接参与国家规划,不仅为国家制订科技规划作出了贡献,还给学校承担科技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与“六五”计划相比,承担的任务翻了一番以上。“六五”计划攻关项目制定过程,高教系统没有参与,信息不灵,组织不够,因而影响了作用的发挥,承担的攻关任务,按经费计,仅占全国6%左右,其中部属校占3.1%。“七五”科技攻关任务,高校获得的经费占全国13%,其中委(1985年教育部改为国家教委)属高校占7.3%。由此得到经验教训,高校要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发挥作用,就应积极组织队伍及时参与。

制定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三委”委托中科院、教育部组织制订全国基础研究规划。为此教育部于1983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科技规划会议,会后组织了对100多个重要领域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各规划组都撰写了专项报告。这次规划提出的优先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议,为后来拟订国家基金指南和有关部门制订重大项目计划提供了较好基础。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措施建议,为国家体制改革和基础研究重大决策提供了思路。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建议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教训。改变我国科研与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合理的基础研究工作体制;提出基础研究经费管理,要建立专门的国家科学基金,实行资助科研和培养人才结合的原则;提议建立国家实验室,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计划,有专门款项保证,不论建在哪个部门,都应面向全国开放。另外,对选择优先领域、造就杰出科技人才、利用外国先进实验设施等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这些建议大多与中科院及其他有关方面取得了共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后来程度不同地被吸收、采纳。

历时几年制订科技规划,一方面为国家科技改革和规划提供了不少有益建议,一方面又为高校科技改革和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关于高校自身发展的战略思路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第二,从建设重点学科入手,把一批重点大学办成“两个中心”;

第三,建立一批开放型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9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

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通过各部门反复研究协调。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a.抓备课

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

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b.抓课堂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

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c.抓反馈

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a.抓培训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2003—2004学年度学校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上出资万余元。我们先后去长春、吉林、公主岭、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假期又有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疯狂的投入。

b.抓学习

我校在抓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上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名学生每个学期也自拟《自修学习提高计划》。2004年学校共出资一万七千元,购买了大屏幕、多媒体设备,新上电脑12台,书籍,光盘等。今年又计划购买微机30台。重新改进微机室与电教室,切实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校为教师定了大量的刊物和资料。同时,还为教师个人购买了大量书籍。学校每周三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业务辅导、业务讲座。教师人人有自学笔记和体会文章,2004年在辽源市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上。我校教师7人的论文被收集发表。2005年我校共有25篇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校内教师论文集,共收集全校教师精品论文28篇。

二、抓新课改工作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我主抓了此项工作,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制定三年规划,启动四项工程。取得多项成果。

1、围绕一个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中心,全面实施新课改,用新的教育理念创办一流的学校。

2、抓住两个关键:在实施新课改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感到: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深入的关键在评价。

3、制定三年规划:我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了实施新课改的整体框架,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创四个一流的宏伟设想:三年内实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

4、启动四项工程:

a.抓学习与培训,促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b.抓课改教学模式的改革,促龙头环节作用的凸显;

c.抓评价机制的改革,促师生个性化的发展;

d.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5、取得多项成果:

a.我校先后两次代表东辽县接受市教育局、课改办、研修院、督导室对我校课改工作的检查验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b.在县中小学课改系列活动中取得可喜成果:

①12人组队参加县课改理论与学科竞赛,有8人获奖,3人参加决赛选拔。

②有两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县进修组织的全县观摩课,并受到好评。

③在全县领导干部课改理论知识口语大赛中,我校参赛三人均获个人优胜奖并获优胜单位称号。

体育学科全年工作计划篇10

——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明确职责,当好助手,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是我多年来的一贯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观念。如何用全新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当好教师的带头人,学生的引路人,已成为我人生追求的全部内涵。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⒈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通过各部门反复研究协调。原创: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⒉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抓备课

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抓课堂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

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抓反馈

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原创: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⒊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抓培训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学年度学校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上出资万余元。我们先后去长春、吉林、公主岭、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假期又有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疯狂的投入。

抓学习

我校在抓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上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名学生每个学期也自拟《自修学习提高计划》。××年学校共出资一万七千元,购买了大屏幕、多媒体设备,新上电脑台,书籍,光盘等。今年又计划购买微机台。重新改进微机室与电教室,切实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学校为教师定了大量的刊物和资料。同时,还为教师个人购买了大量书籍。学校每周三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业务辅导、业务讲座。教师人人有自学笔记和体会文章,××年在辽源市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上。我校教师人的论文被收集发表。××年我校共有篇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校内教师论文集,共收集全校教师精品论文篇。

二、抓新课改工作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年秋季我校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我主抓了此项工作,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制定三年规划,启动四项工程。取得多项成果。

⒈围绕一个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中心,全面实施新课改,用新的教育理念创办一流的学校。

⒉抓住两个关键:在实施新课改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感到: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深入的关键在评价。

⒊制定三年规划:我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了实施新课改的整体框架,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创四个一流的宏伟设想:三年内实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

⒋启动四项工程:

抓学习与培训,促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抓课改教学模式的改革,促龙头环节作用的凸显;

抓评价机制的改革,促师生个性化的发展;

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原创:促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⒌取得多项成果:

我校先后两次代表东辽县接受市教育局、课改办、研修院、督导室对我校课改工作的检查验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县中小学课改系列活动中取得可喜成果:

①人组队参加县课改理论与学科竞赛,有人获奖,人参加决赛选拔。

②有两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县进修组织的全县观摩课,并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