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7:31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1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州卫健委工作要求,深刻汲取重特大事故教训,以危险化学品安全为重点,坚决整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政治责任不到位、树立新发展理念不到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通过开展行业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降低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等环节安全风险,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立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和有重大影响危险化学品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确保我县卫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时间进度和工作安排

2020年3月开始至2020年9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阶段(2020年3月):结合卫生健康行业实际,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和治理措施。要召开专门会议,层层动员部署,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抓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整治阶段(2020年4月开展深入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深化提升):各医疗卫生单位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全面彻底的自查整改,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发现的隐患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县卫健委危险化学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单位综合治理情况进行适时督查,及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综合治理活动扎实有效。

(三)总结阶段(2020年9月):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对综合整治开展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对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要督促整改、组织复查和验收,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要限期整改,坚决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整治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整治内容。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16年7月3日《关于印发(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的通知》明确规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及其主要安全风险包括:

1、消毒使用乙醇、高猛酸钾、次氯酸钠等,主要安全风险为火灾、爆炸、腐蚀;

2、检查使用甲醛溶液、氰化物等,主要安全风险为火灾,中毒、腐蚀;

3、麻醉使用乙醚、医疗使用压缩氧气及液氧,主要安全风险为火灾、爆炸。

(二)工作措施。

1.全面摸排风险。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全面摸排上述三类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重点摸排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和废弃处置等各环节,明确主要风险类别,建立安全风险分布档案。依法推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2.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排查,注重举一反三,做到“全覆盖、零容忍、重实效”,确保危险化学品大排查查细、查实;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现的隐患要真抓实改,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微信,QQ群等媒体来加强对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提高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主动性。

4.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严格审查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的检查验收、登记等工作,并设立剧毒化学平出入库流向记录,建立健全物品存放台账或清单,实现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四、组织领导

县卫健局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完善相应组织机构,按职责分工明确专门科室及人员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五、有关要求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2

HaCCp作为一种食品卫生监督技术和方法,已得到wHo的认可和推广,被认为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控制系统。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欧盟均已采用[3],近年来也逐步被我国广大食品卫生工作者广泛应用。在饮食卫生保障和监督管理中,HaCCp是最直接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之一。因此为了保证疗养院饮食卫生安全,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疗养院餐厅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及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并确定关键控制点,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疗养员因食物中毒而导致的伤害。

1实施HaCCp管理的理由[4]

1.1食品的性质和加工因素。HaCCp管理方式对于食品从原料购进、贮存、制作到成品的各个阶段,防止可能发生的危害都非常适用。疗养院所供应食品的性质(酸度、水分活度)和食品的加工各环节一样面临着病原性微生物和有毒产物危害的可能,因此同样属于HaCCp管理的适用范围。

1.2疗养员的易感性。住院疗养者的机体状况不同于普通人,并且老年疗养员偏多,他们一般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对食源性疾病的易感性普遍较强。所以住院期间饮食供应的安全性因其直接影响临床效果和疗养员的心理健康而应特别受到关注。

1.3食物制备量较大的因素。食物制备的量是另一个决定选择进HaCCp评价的要素。疗养院的食品制作不同于家庭,具有制备量大、供应定时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制备和供应的间隔中,食品极有可能未在可以避免细菌生长的条件下存放,而且间隔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

上述三种因素的存在,为将疗养院的饮食服务过程列为进行HaCCp管理的首选地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疗养院集体用餐危害分析

首先运用HaCCp系统进行危害分析,找出主要潜在的危害因素与食物中毒发生的关系,然后确定关键控制点。

2.1食品原材料采购及储存。易购进不新鲜食品和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检验的肉类及其制品以及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伪劣食品,在采购时未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检验报告单等,且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2.2食品粗加工。食品粗加工往往荤、素菜混池清洗,混用刀、砧、盆、布等现象。另外由于蔬菜使用量大,往往先切后洗,漂洗不充分,导致吸附在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超标。

2.3食品制作过程。由于多为大锅炒菜且菜量多,因而会在加工中出现翻炒不均,导致部分菜肴(禽肉)烧煮时间不够,有害细菌杀灭不彻底。特别是芸豆、扁豆等含皂素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蔬菜易因加工不彻底而引起食物中毒。另外,凉菜间卫生设施不齐全,达不到“五专”要求。

2.4食品用工具及容器。食品用工具及容器,往往缺少理想的洗刷、消毒设备,不易清洗和消毒,从而导致消毒餐具时化学消毒液的浓度不够、消毒时间不足,刀具、砧板、抹布不洁或未消毒。

2.5食品从业人员[5]。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食品卫生知识贫乏、加工操作不规范、个人卫生习惯差、工作时吸烟、工作衣帽不及时清洗、无证上岗等,极易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确定关健控制点和关健限值

3.1食品原料的采购及储存。餐饮单位的原辅料采购是确保饮食卫生安全的第一关。因此,疗养院餐厅在进行食品原辅料的采购时,必须严格建立分级检查验收制度。采购人员必须熟悉所用的食品原料的品种及相关卫生标准,了解各种原料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向供货商索取必须提供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查看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掌握必要的感观检查方法,以销定购,先进先出。购进的食品原料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并派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清理、检查。

3.2食品加工制作过程[6]。食品在粗加工时,肉、禽、水产食品所用的刀、砧、案、盆、池等应与蔬菜用的分开。蔬菜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浸、三切、四炒”的原则,防止熟食与生食、直接食用食品与待加工食品的交叉污染,在烹调食品时加热要彻底,禁止采购熟食、凉菜、卤味制品等直接入口又极易受到污染的食品。自制凉菜必须达到“五专”的加工条件,且要保证切拼前的食品不被污染、切拼过程防止污染,凉菜加工完毕应立即食用。

3.3食品用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建立健全餐(饮)具清洗消毒卫生制度,配备专人对餐(饮)具及食品用工具、容器进行消毒。消毒时做到先洗净后消毒,并且严格达到卫生要求。对熟食间的刀、砧板、抹布、案台等工具要做到及时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另外,从业人员的手也应经常清洗消毒。

3.4食品从业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体检,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5防止投毒与二次污染。食品在采购、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被投毒。要尽量缩短烹调至进食的时间,己烹调好放入备菜间的食品要做到专人管理,做好防蝇、防尘、防变质工作,防止二次污染。

3.6餐厅负责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疗养院的饮食保障是疗养员早日康复的关键,因此院领导及餐厅管理责任人员应提高食品卫生意识,把疗养员身体健康、饮食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及《餐饮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大对餐厅卫生设施的投入,改善餐厅集体用餐的卫生条件,确保疗养员的饮食卫生安全。

4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对上述每一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尽可能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连续观察和检测,并按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实施监控计划,做好记录用于事后评价。对于无法连续检测的关键限值,也要有一定的间歇频率来观测CCp的变化特征判断每个CCp确实都在控制之中。

5纠偏措施

对每一个CCp都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纠偏计划,当监控过程发现危害偏离关键限值时,要立即采取纠偏措施使之得到及时纠正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做好纠偏行动记录,杜绝今后再次发生。

6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保持系统

将所有与实行HaCCp计划有关的信息、资料、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记录、检测监控记录、纠偏行动记录、验证程序记录等文件完整有效地归档保存。HaCCp记录至少保留三年[7],由资料室统一管理。

7讨论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3

年是全国“安全生产年”。根据咸秦安委发【】5号《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卫生系统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导向,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做到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扎实推进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扎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突出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健全安全生产机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全面推动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医疗市场、食品市场等专项整治取得明显进展,事故隐患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全区卫生系统卫生安全的持续稳定。

三、活动内容及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卫生安全执法行动

切实加强对医疗市场、食品市场及职业卫生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做到年度有整体安排,季、月有重点和具体部署,确保执法工作常抓不懈。同时,制定《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实施方案》,要依法加大查处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使执法行动真正取得成效。

(二)深入开展卫生安全治理行动

1、抓好职业卫生安全专项治理。加大力度开展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职业病防护知识,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全系统的职业卫生法制观念和职业病防治意识。重点组织开展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和掌握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包括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职业禁忌症等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场所进行监测,为职业危害评价和治理提供依据;开展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监测及个人剂量监测。督促企业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健康检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等工作。

2、抓好卫生系统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认真落实市、区政府公共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具体要求是:(1)门诊、急诊、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防喷淋,安装消防栓。(2)门诊、急诊、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楼梯和安全出口设置规范,数量充足,标识醒目,并保持畅通;公共区域及逃生通道外窗金属护栏符合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要求,无阻碍逃生的违章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周围无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违章建筑。(3)切实提高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自救初起火灾能力和引导人员疏散能力。重视密集人员场所火灾紧急疏散预案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4)医疗单位内部医疗、员工生活区域、建筑工地等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符合要求。(5)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齐全、完好。(6)按规定制订、修改消防、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抓好卫生系统特种设备、危险品及要害部门的专项治理。(1)医疗卫生单位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规范,定期维护各类电气设备、电源线路等。(2)医疗卫生机构锅炉、压力容器管道、车辆等各类生产设施设备使用安全,特别是在公众聚集场所和重要活动场所使用的上述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定期年检,本单位安全管理持证上岗,相应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符合要求。(3)建立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4)制订处理放射性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5)加强对放射科、检验科、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1、坚持不懈开展卫生安全教育。通过宣传栏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知识,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正面典型,揭露重大事故隐患,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卫生系统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组织和参与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八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强化安全意识,重视生命价值,共同营造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3、加大卫生安全培训力度。加大对重点岗位及广大职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夯实安全基础。

4.加强食品市场和医疗市场的整治力度,充分整合量,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以确保人民放心消费为宗旨,创建文明市场的基础上,强有力的净化食品市场和医疗市场。加大对全区食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集贸市场的专项整治,强化城乡结合部、乡村小作坊、乡村卫生室等重点区域和食品、餐饮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及粮油、肉制品、医疗器械、医疗环境的检查力度,将其作为整治市场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而使我区食品市场和医疗市场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档次。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宣传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意义,发动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三项行动”,查找、清理安全隐患;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照活动内容要求查找不足,并在5月底之前制定本单位“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三项行动”的各项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各单位根据本方案提出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落实责任,确保“三项行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建立卫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三)集中整改阶段。各单位要做好活动开展情况分析总结工作,对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积极推广应用,并上升为管理的规章制度,更好地巩固“三项行动”活动成果。

区卫生局将根据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组成工作组对各单位“三项行动”活动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提高对开展“三项行动”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精心组织,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分工配合,落实责任。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根据活动的总体目标和活动内容,按照职责进行分工,把“三项行动”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层层落实,既要职责明确,又要互相协调,分阶段、分目标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4

关键词:果冻食品安全iSo22000

1前言

果冻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一是标签不合格现象较为突出。有的产品的标签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产品类型和反映产品真实属性的名称没有标注、产品中检出甜蜜素但没有标注、着色剂没有标注具体名称。二是规格要求不符合新果冻标准的规定。产品规格要求不符合标准要求,其内侧最大长度为2.92cm,而《果冻》标准规定,杯型凝胶果冻的杯口内径或杯口内侧最大长度不得小于3.5cm。三是甜蜜素超出标准要求。有的产品甜蜜素超出标准要求。

2果冻的生产工艺

2.1生产操作要点

2.2配料

配料时要注意原料的搭配要得当,一定要能使其完全溶解,并使所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该应有的色、香、味。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2.3过滤

用来过滤糖水的过滤网过滤目数≥40目,且无破损,消毒并且要保持其清洁。

2.4杀菌

杀菌温度≥84℃,杀菌时间按规格不同。

2.5金检机检测

铁质金属镀铝盖膜直径≤2.6mm;非镀铝盖膜直径≤2.2mm。

非铁质金属镀铝盖膜直径≤5.0mm;非镀铝盖膜直径≤4.0mm。

2.6包装

必须按照产品质量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后,符合要求的正品果冻方可进行包装。

果冻通过原料、配料、过滤、充填、杀菌、金检机检测等生产出的每个半成品果冻,通过包装员工的精心挑选,把每一个合格的半成品果冻包装、装箱等最后检验入库,成为果冻成品。具体工艺如下:

3质量安全控制方法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在保障食品生产质量、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体系以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标准卫生操作程序)为基本保证,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建立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纠偏措施,克服传统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将潜在的危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从而达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目的。

3.1果冻生产过程中危害分析及CCp的建立

见表1。

3.2果冻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果冻生产流程中的CCp及临界限量、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见表2。

3.3果冻生产过程中质量的预防措施

其它环节的HaCCp计划表,见表3。

4结语

在各类休闲食品中,果冻可以说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果冻不仅外观晶莹、色泽鲜艳,而且口感软滑、清甜滋润,因此深受众人的喜爱。果冻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白糖、卡拉胶、甘露胶及一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等,而卡拉胶、甘露胶都是天然植物多糖,因此,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

利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果冻加工过程中原料、配料、过滤、充填、杀菌、金检机检测等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控制,既可使产品的危害性减少到最低水平,又可避免单纯依靠终产品检验进行质量控制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在不改变产品的感观性质、风味特点和营养特性的前提下,使其达到国家食品卫生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树南.食品生产卫生规范与质量保证[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66.

[2]姜南,张欣,贺国铭等.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

[3]曾庆孝,许喜林.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与应用[m].第2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4]朱蓓薇.实用食品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戴维.麦克斯万,希R.鲁,理查德.林顿,食品安全与卫生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6]李怀林.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7]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江汉湖.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m].第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1]卫生部.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

[12]钱和.HaCCp原理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3]臧大存.食品质量与安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4]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科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5]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6]陈家道,刘金福,陈绍军.食品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7]张建新.食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法规应用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18]吴岗等.食品科学[m].1998.

[19]欧阳喜辉.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5

(一)深化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我县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步伐,完善执法运作机制,建立新的行政执法工作模式,在今年要实现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职能分开、政事分开、工作分开,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

(二)构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加强农村卫生监督工作。要把卫生监督工作向乡村延伸,选取1/3以上乡镇作为试点,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或委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加强对农村卫生监督和卫生机构的监管,保证农民健康安全。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督促检查,及时发现与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情况,及时交流和推广经验。

(四)切实抓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做好行政许可项目、行政许可规定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规范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

(五)贯彻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实施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及自治区、梧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继续推行执法责任制。

二、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中央编办所明确的卫生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做好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督,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并严厉查处上述领域内的各种违法行为。

(一)规范食品卫生许可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正确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证工作,主要在食品生产经营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各类食品及相关产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方面加强卫生许可工作,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进行清理,严格卫生准入,对整改后仍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要吊销其卫生许可证。要把许可工作与许可的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制度。按计划完成食品卫生许可年审工作。

(二)加强餐饮业、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工作。餐饮业、食堂处于整个食物链下游,是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地方,要着重加强监管,从经营场所、工具设备、食品采购、运输、加工、储存、出售、从业人员等各方面建立严格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加强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卫生基础知识、操作要领、食品污染控制、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积极配合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督工作。

(三)全面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全面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与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强化企业自律行为,大力推进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力争在2005年县城餐饮业要有四分之一分别达到a级和B级水平,并创建1条食品卫生安全诚信示范街,食品卫生信誉度要有明显提高,对食品卫生信誉度被评D级的单位,坚决不予许可或次年不予验证,严格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

(四)继续做好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米、面、油、肉制品、奶制品、调味品及儿童食品等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打击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对商场、超市销售散装食品进行规范,提高散装食品的可溯源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证照进行专项整治,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予以处罚;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违法企业的曝光力度,严厉查处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食品非法加工黑窝点;加大对餐饮具消毒的监管力度。对典型案件做到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五)积极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做好学校、餐饮业等单位食物中毒事故的防治工作,检查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和生产场所卫生设施、原料采购索证,原料卫生质量、餐饮具消毒保洁等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重大食品卫生和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做好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着力加强医疗卫生执法工作

(一)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未经许可擅自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出租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二)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执法监督。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有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未经毁形、未进行定点回收处理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严禁医疗废弃物非法流向社会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

(三)继续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主要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菌毒种安全管理、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限期整改。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确保《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贯彻落实。

四、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

(一)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强职业维权监督执法工作。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做好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积极推广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示范作用,加大宣传普法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

(三)进一步加强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管力度,严把危害源头关;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对于工艺落后、严重劳动者健康的项目不予通过审查验收。

(四)开展职业危害项目的监测工作,对监测不合格的单位,下达监督意见书,要求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的单位,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五)进一步加强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监督工作,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发放工作,开展放射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切实做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工作。

五、切实做好公共场所等其他卫生监督工作

(一)认真开展对公共场所卫生和公共场所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场所和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二)开展针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专项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情况指导其做好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三)根据卫生部和自治区2005年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检计划,有计划组织开展食品、化妆品、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抽检和检查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场监督情况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对重点食品及节日食品的抽检结果,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站向社会抽检公告,以达到扶优治劣,引导群众不明确、安全消费的目的。

六、开展卫生法制培训、宣传教育工作

(一)深入开展“四五”普法第五单元的普法工作,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二)切实加强卫生监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全县卫生行政执法的水平。加大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基础法律和行政法律知识、卫生执法技巧和能力、综合执法水平等深层次的培训力度,确保卫生执法人员符合依法行政和综合执法的要求,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培训,组织执法骨干去外地参观学习,促进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专业技能和法规标准的知识更新,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6

关键词:pDCa循环;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危险化学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pDCa循环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首先开发,后经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大力倡导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又称为"戴明环"[1]。此模式以其高效性、科学性、时效性而在全球得到大力推广[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pDCa循环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其特点是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危险特性,从它的生产到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我国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天津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等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医疗服务单位还没有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可循。我院2012年顺利通过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的认证,设施管理与安全(FacilitymanagementandSafety,FmS)是JCi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3]。2012年卫生部参考JCi评审标准出台了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该标准对医院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提出了重点要求。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6.8.7.3加强危险品管理描述如下:【C】①有危险品安全管理部门、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②作业人员熟悉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经过相应培训,取得相应资质;③有完整的危险品采购、使用、消耗等登记资料,账务相符;④有相应的危险品安全事件处理预案,相关人员熟悉预案及处置程序。【B】①加强危险品监管,重点为易燃、易爆和有毒害物品和放射源等危险品和危险设施;②定期进行巡查,专人负责,有相关记录。【a】主管部门有根据监管情况进行整改的措施并得到落实。我们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对评审标准进行解读,并逐步实施,成就显著。现介绍如下:

第一阶段plan(计划)阶段,包括四个步骤:我们针对【C】条款进行分析,全院医务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几乎为零;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及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为此,我们准备筹建宁河县医院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体系包括建立医院危险化学品管理小组,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及活动方案;制定化学危险品采购、储存、使用、处理流程及安全事件处理预案;规定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和监管部门职责;对全院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包括岗前教育和日常培训。初步确立目标全院医务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管理遵从率达90%。

第二阶段Do(实施)阶段,即实施计划与措施阶段。按照【C】条款要求所建立的体系进行实施:

本院成立以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小组,成员包括药剂、检验、护理、总务、设备、院感及保卫等部门主管。管理小组制定了本院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及管理小组活动方案,要求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各科室危险品进行查核,并作记录;每月召开宁河县医院危险化学品管理小组会议,反馈查核结果,研究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督导整改情况。

管理小组制定化学危险品采购、储存、使用及处理流程。根据流程要求,检验科负责制定每种化学危险品的物质安全资料表。物质安全资料表包括物质名称、化学属性或组份、危险性类别、理化性质、燃爆特性、毒害特性、储存地点、储运及使用之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方法、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内容。检验科、保卫科负责整理化学物质种类,编写《宁河县医院危险物质清单》。根据《宁河县医院危险物质清单》进行分类,由药剂科、总务科、设备科进行出、入库管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对危险化学品的供方进行环保和职业安全评价,符合要求者列为可供应对象。各部门根据业务需求以《危险性化学物质采购申请》提出化学品采购申请,经使用部门及采购部门主管批准、主管领导审批后进行采购。各部门在采购所需化学品时,尽量选用环保型化学品,并通过查询资料或向供方索取化学品安全使用数据说明书,保障操作人员掌握所用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入库时,经采购员、仓库保管员检验确认标识、批号、效期等合格才能入库。化学品应专库存放并按《危险化学品混存性能互抵表》分类、分区存放,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严格控制仓库的温、湿度。领用时必须填写《危险性化学物质领用申请》,写明领用用途由使用部门和发放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领取,并按临床科室需求限制领用量。各科室危险化学品要限量储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标识。危险化学品应在可密封的容器中存放,开盖取用后必须把盖盖好。使用时应防止泄漏,在工作完毕或工作人员暂时离开时,要将使用的化学品放入本科的危险品柜中。化学品使用部门应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节约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品资源。定期分析化学品的消耗情况,如发现异常时应会同相关部门查明原因。当危险化学品过期或废弃时,按化学品安全使用数据说明书进行处理。各部门应建立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工作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为了保证各部门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的防灾、消灾意识。

管理小组规定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和监管部门职责。使用部门负责任人必须列出本部门目前拥有的化学危险品的详细清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减,并将此清单汇总到检验科、保卫科。我院截至2013年1月统计共有危险化学品共计43种,分布于45个部门。检验科是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最多的科室,使用20种。其次为病理科,使用11种.使用量最大的为总务科,锅炉使用的天然气(甲烷)777901立方,液氧70吨,水消毒的次氯酸钠12吨。使用最广泛,分布科室最多的前三种为三氯异腈尿酸,压缩氧,75%酒精。把本部门常用的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资料提供给员工,并督促员工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遵守正确的使用、储藏和院内运送程序。科室员工必须遵守化学危险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和使用指南,明确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并在每次使用之后做好登记工作;正确使用合理的个人防护设施;完成必要的在职培训,熟知危险物品的安全使用和有害废物的处理。危险化学品供给部门采购时必须确认供给单位的资质,尽量用低毒或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为全院各部门采购的化学危险物品提供安全材料数据表;发生化学危险物品重大泄漏、造成大面积污染时,立即联系专业技术部门对环境进行清洗清理,再由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环境与人员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每月的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培训,以利于持续改进。

管理小组对全院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包括岗前教育和日常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的员工的培训,每年组织一次,主要是安全防护措施培训。

安全技术措施培训: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作业场所的危害,防止使用者在正常作业时受到危险化学品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①替代:控制、预防危险化学品危害的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原料的选择上,采取替代的做法,即:用无毒、低毒化学品替代有毒、高毒的化学品,用可燃物替代易燃物等,从而可有效地减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伤害或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②隔离: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隔离措施,将操作人员与危险化学品分开,这是控制其危害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最常用的做法,是将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或者设置屏障,拉开使用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③通风:通风措施可以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使其浓度低于安全浓度,是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可以采取机械和自然通风进行空气置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④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阻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屏障。为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要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⑤卫生: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

组织管理措施培训:建立危险化学品的组织管理措施是预防作业场所中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一般的安全管理措施外,危险化学品的组织管理措施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危害识别: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危害识别。加强危险化学品的标识管理。②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危险化学品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等造成的。因此,消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从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培训做起。③健康监护:健全的健康监护措施是确保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关键。对接触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对作业人员安排医务监督。对作业人员接触危险化学品的情况要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案。日常培训由主管查核部门组织,针对每月查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三阶段Check(检查)阶段。评审标准的【B】条款即为监管和巡查,即实施结果与目标对比。根据医院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要求,危险化学品管理小组制定危险化学品查核表,并指派检验科和保卫科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查核。查核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申购、领用、储存、使用、销毁等流程。重点关注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使用量、标识及危险化学品相容性存放问题;同时关注是否每种危险化学品均制定化学品安全信息卡及对危险化学品溢散、泄露后的处理应急知识的掌握。最后,根据查核结果进行汇总、比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经过查核,全院医务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管理遵从率达92%,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阶段action(措施),包括两个步骤。即【a】条款所示内容:主管部门有根据监管情况进行整改的措施并得到落实。我们对查核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宁河县医院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切实、有效,为此,我院公布《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采购、储存、使用及处理流程》并依次执行,同时制订了年度危险化学品培训、考试方案;通过分析发现,全院职工对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还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培训、督导。在此基础上我院制定了《提高危害物质标识认知率》的质量改善课题,持续改进。

总之,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我国目前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医院,也适应于医院内的科室、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医院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医院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医院上下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保障医院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马丽娟,孙菊梅.医学的本质:人文关怀[J].医院管理论坛,2004,6(9):14~16.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7

HaCCp是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的缩写,称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它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为最有效地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其强调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预防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HaCCp具有预防性、安全性、动态性、非零风险及全过程控制几个特点。

HaCCp的应用优势

(1)HaCCp体系建立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对终产品的检测仅作为验证体系的有效性;

(2)HaCCp体系可以进行预防性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

(3)HaCCp体系可以进行自行控制,使加工者具有自检、自控、自纠能力;

(4)HaCCp体系可以追溯加工及控制记录,使政府检查或产品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相比传统食品安全控制方法,HaCCp具有的独到之处

HaCCp不是零风险体系,是用来将食品安全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并持续改进的体系。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流程一般建立在集中观察、最终产品的测试等方面,通过“望、闻、切”的方法去寻找潜在的危害,而不是采取预防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举例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食品加工工作,靠直觉去预测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最终产品的检验方面代价高昂,并且为获得有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在搜集和分析足够的样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在HaCCp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因而,HaCCp体系能提供一种具有预防作用的体系,并且更能经济地保障食品的安全。部分国家的HaCCp实践表明实施HaCCp体系能更有效地预防食品污染。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水产加工企业中,实施HaCCp体系的企业比没实施的企业食品污染的概率降低了20%~60%。

HaCCp应用现状

HaCCp自20世纪50年代末创立至今,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Fao和wHo在80年代后期大力推荐。目前HaCCp推广应用较好的国家有:加拿大、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丹麦、巴西等国,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强制性推行采用HaCCp。HaCCp体系逐渐被美国官方机构认可,美国FDa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先后要求在低酸罐头、水产品、肉禽类产品、果蔬汁的生产加工中建立HaCCp体系。同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也对HaCCp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应用。1996年,加拿大食品检验署提出了食品安全促进计划(FSep),制定了HaCCp教程和通用模式。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也把HaCCp应用到肉类加工上,了肉类安全质量保证体系(mSQa)制定指南。欧盟在93/43/eeC和94/356/eC指令中明确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以HaCCp为原理的“自我检查系统”。日本厚生省在“食品小六法”中颁布了食品加工厂实施HaCCp体系的认可管理制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食品卫生总则》的附件中也制定了“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HaCCp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推广。

在我国,从HaCCp引入到应用至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控制食品原料安全性、食品生产、食品与原料流通过程、餐饮等方面。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这一规定表明HaCCp在食品安全控制及管理过程中将被作为一项长期的手段得以更深层次的应用。

我国食品企业HaCCp体系主要特点

1.不同类别产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各具特点

中国2008年了GB/t27301~27307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罐头、速冻方便食品、速冻果蔬、果汁及蔬菜汁、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2009年了《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要求》,这些标准都是在CaC公布的通用HaCCp体系基础上,考虑中国国情和具体生产企业HaCCp体系特点,建立的专业HaCCp体系要求。食品生产企业按照不同的专业标准建立体系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更有针对性。

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中,对肉制品原料;宰前检验;宰后检验;粪便等可见污染物的控制;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的温度;物理及化学危害的控制等提出了要求。

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求中,规定了捕捞、养殖、进口、双壳贝类等不同来源的水产原料卫生、储运要求;对加工过程温度时间的控制、不同加工工艺水产品加工条件特殊要求、终产品储运等与水产品安全管理特殊要求给予了规定,成为建立HaCCp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餐饮业要求中,识别了不同餐饮食品加工方法,包括粗加工、热菜加工、凉菜加工、面点加工、冷加工糕点、鲜榨果汁、生食海产加工等应实施的环境卫生及关键点控制内容。

乳制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标准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制定并的,这一标准在HaCCp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乳品原料标识和追溯计划、产品召回计划、应急预案和产品防护计划的要求,以全面保障乳品安全。

在中国食品企业发展尚不平衡的今天,在HaCCp发展仅10年历史的中国,在HaCCp基本原理及标准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一系列针对不同食品的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专业标准为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企业提供了专业方向。当前,企业建立的HaCCp体系已逐步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相联。

2.前提计划与HaCCp计划共同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控制

HaCCp计划仅是通过关键控制点实施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不能对所有面临的危害施加控制。前提计划,即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提供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可对未由HaCCp计划控制的危害实施预防。前提计划与HaCCp计划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对危害分析识别出来的所有食品安全危害施加全面、有效的预防控制。在中国提出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前提计划包含基础性前提计划和产品类别性前提计划,基础性前提计划针对食品生产环境中的一般潜在危害,产品类别性前提计划针对食品生产线中与生产工艺相关的特定潜在危害,HaCCp计划针对生产线上的显著危害,前提计划与HaCCp计划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危害预防控制体系,两者共同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控制已得到当前中国食品企业的共识,并在企业建立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3.危害识别与控制逐步深化

危害识别预评估是HaCCp应用的关键步骤,是HaCCp体系的核心之一。在中国HaCCp体系建立初期,识别各生产过程食品安全危害时往往只停留在对食品安全危害类别的识别上。10年HaCCp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重视科学研究和各类资料、标准、文献的使用,对各类生物、物理、化学性危害的识别已逐步深入和具体。危害评估的方法也更具科学性,制定和建立的控制措施相应也对控制特定危害具有更好地针对性。

4.重视原辅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及控制

保证食品的安全须从源头开始。食品加工原料,尤其是种养殖过程的化学危害难以由后续的生产环节消除,成为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中国食品生产企业重视对食品生产源头原辅料的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多数企业将种养殖过程的管理纳入HaCCp体系的建立,用HaCCp计划实施相应食品安全的控制,降低了原料风险的引入。

5.标准卫生操作程序及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的可操作性逐步增强

在HaCCp体系引进之初,企业在建立标准卫生操作程序(SSop)文件时经常照搬标准要求,关键控制点的监视系统也难以明确规定如何实施监控活动、如何实施关键控制点验证,体系文件规定的内容框架性强,实施的可操作性差。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体系运行后,特别是中国提出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卫生条件”和“潜在危害”概念后,逐步认识到将通用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转化为本企业具体的卫生指标要求,对建立可操作性强的SSop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明确潜在危害的机理情况下,可以更加有效预防潜在危害,更加可靠地在关键控制点上控制显著危害,一个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近年来,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可操作性体系文件的建立。HaCCp体系文件一方面更满足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逐步接近企业的实际运行。

我国HaCCp研究及应用的不足

(1)企业对HaCCp投入研究的精力和财力不足;

(2)对产品安全危害的基础研究投入匮乏;

(3)我国对HaCCp的研究较国外的科研相对落后;

(4)HaCCp研究成果转化慢,效果不明显;

(5)HaCCp推进的保障措施效果与预期有所差距。

小微食品企业实施HaCCp体系的困难与建议

1.存在的困难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管理者HaCCp知识匮乏,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建立HaCCp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能力不强,对实施HaCCp体系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有些企业虽然编写了HaCCp计划,但未严格按照要求有效运行,有些企业没有建立质量否决制度,实验室对检验结果不做判定,致使不合格品出厂;高素质人才短缺,缺乏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不足,原料质量控制不严格;产品不能适时升级,达不到进口国要求;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个别企业唯利是图。

(2)外部因素给出口初加工食品企业带来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成本提高,利润压缩,企业用于质量安全控制投入降低,HaCCp计划难以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国外市场需求下降,资金周转困难;招工难,员工队伍难以稳定;HaCCp体系不能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实施;小微食品企业产品种类繁多,我国现有规范不能满足所有需求,且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标准过高,很多小微食品企业无法达到要求。

2.建议

(1)政府和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将食品企业实施HaCCp体系纳入地方食品安全法规要求;建立一套符合国际要求并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既能提高准入门槛及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又适用于我国食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引入分级分类理念;大力发展认证认可服务业,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HaCCp认证,帮助企业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保证原料质量安全;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8

1.1市位于半岛中部,隶属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位于三大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居省正在建设的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中心,在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素有“后花园”之称。市辖区内有人口72、82万,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56883公顷,全市划为11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辖861个行政村。市近几年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年完成生产总值3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16元,农民人均收入10197元。市在工业上已经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橡胶化工、矿产建材、电子制造等6大产业,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水平。

1.2市辖区内共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343家,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投资企业的引进,新产业在不断增加,职业病危害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全市职业病危害的本底情况一直没有建立起真实、客观的数据,不利于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和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为彻底摸清全市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本底情况,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市安监局的统一安排,在全市开展了市第一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本情况普查与申报。自年4月起到年10月,共调查了全市正在生产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全部的343家企业,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职业病防治的对策。

2、资料与方法

2.1调查对象和内容

调查对象是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正在生产中的343家工业企业,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经济类型、行业分类、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接毒人数、职业病发病情况、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或材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配备;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危害告知等规章制度等。

2.2调查方法

统一采用召开各乡镇安监站培训班及各乡镇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现场培训以及结合现场调查的方法,调查员逐个企业现场实地调查,填写全市统一的《市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普查表》与《市职业危害申报表》(含电子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数据以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报告为准,职业病以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鉴定为准。收集资料后,通过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申报单位登录职业危害申报系统软件录入,导出后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3调查过程

年5月11日,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组全部成员开展了此项工作,对部分乡镇进行了普查动员,年6月起进入普查全面实施阶段。由市安监局即时进行对各乡镇报送的普查表进行质控把关并抽取部分用人单位开展现场复查审核。

3、结果与分析

3.1基本情况

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343家,职工总数4649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12882人,农民工37349人,接害职工中女职工5561人。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全市总计确诊职业病人63例,年新增4例(其中苯系物所致的白血病1例,金属尘肺3例),疑似职业病1例。

3.1.1行业分布

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主要分布于19类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12个,采矿业13个,制造业255个,电力、燃气及不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建筑业2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个,批发和零售业6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个,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其他24个,共计343个企业。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制鞋、皮革、箱包、游艇制造、化工、橡胶占企业总数的20.12%,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6448人,占职工总数的13.87%,占接害职工总数的50.05%。接害职工中农民工比例较高,占接害职工总数的84.80%。接害职工中男职工占接害职工的54.47%,女职工占接害职工的45.53%。体检人数岗前为9015人,岗中为13503人,离岗为1074人,离岗查体率低下。

3.1.2市职业卫生按注册的经济类型统计情况

接触化学毒物的职工主要集中于制鞋皮革箱包制造、化工、机械、橡胶游艇、轻工行业,其中化工行业体检率最低为36.58%;接触粉尘的职工主要集中于机械、轻工、橡胶游艇、建材、化工、纺织,其中化工行业体检率最低为42.75%;接触物理因素的职工主要集中于纺织、制鞋皮革箱包制造、机械、轻工、化工,其中化工行业体检率最低为49.87%。在所有行业中化工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体检率最低,是今后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的重点。

3.1.3职业病危害因素

接触的化学毒物以有机溶剂为主,其中接触混苯的职工最多,其次是正己烷、丙酮、锰(电气焊)、硫酸、盐酸。共有64类物理与化学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类的危害因素以电焊尘、金属尘、木尘、打磨尘、矽尘为主,其中金属尘的危害最大,已诊断出4名金属尘肺病人。物理因素类噪声的危害最为广泛,其次是高温。

3.1.4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成立职业管理机构的企业102家,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47家,共279人,其中专职12人,兼职267人。建立职业病管理措施的119家,配备医务人员11家共25人(见表8)。107家进行了申报,30家进行检测,检测覆盖率为全都企业的12.15%(以有检测评价报告书为准),23家超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企业148家,共培训22413人次。188家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90家有警示标识,232家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向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189家,其中92家企业职工能在工作时正确使用。劳动合同中写明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59家,未写明163家,写明但告知不全25家,职业卫生档案比较齐全107家,没有的30家,有档案但不健全的有110家。

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比小型企业好,配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档案与警示标识也比较齐全。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低。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5.63%、84.00%、76.68%。大型企业(1家)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最低为51.85%,主要是噪声超标。

4、讨论及防治对策分析

4.1市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市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人数多,占调查企业职工总数的52.34%,农民工所占比例大,尤以女职工多,接害职工年龄小、工龄短、受教育程度低,接害的企业以外资企业最多,以小型企业为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化学毒物以有机溶剂为主,噪声的危害最为广泛,粉尘类的危害因素中金属尘的危害最大,中小企业检测率(11.79%)低的问题尤为突出。

4.1.1我市接害职工中农民工及女职工占接害职工的比例大

从行业分布调查来看,农民工所占比例大,占接害职工总数的91.39%,尤以女职工多,占接害职工总数的65.12%,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企业里最苦、最累、危害最为严重的职业。行业主要是橡胶制品业、制鞋、皮革、箱包制造业、游艇制造、化工、机械等行业。由于这部分职工文化程度较低,集中在初中及初中以下;接害年龄小,集中于18-28年龄段;工龄短,集中于5年以下,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差,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杂,这是我市职业卫生工作的难点。

4.1.2我市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和噪声为主

调查显示市企业存在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类为主,其中混苯类的接触人数最多,噪声的危害则具有普遍性,粉尘类的金属尘危害最大。这与其它地区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不同,主要与市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有关。接害职工主要集中于制鞋皮革箱包制造、游艇制造、工艺品加工、纺织、电子、机械等行业,这些行业或者大量使用有机溶剂或者噪声危害严重。

4.1.3检测率低、体检率低

调查的343家企业中,仅有30家进行了作业场所的检测,未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有313家,检测率仅为0.91%,,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共有12882人,体检率仅占27.71%。检测率与查体率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限于检测设备与仪器的不健全,缺失了主动性;二是个别企业法律意识和职业病防护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重要性;三是监督与处罚力度跟不上;四是宣传不到位对职业危害认识缺位;五是目前职业卫生监管的法律依据尚不充分,缺乏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有效工作协调与监管。

4.1.4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企业是外资企业和小型企业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外商投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9%,职工数占调查企业职工总数的73.61%,接害职工最多,占接害职工总数的75%;小型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92%。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和噪声为主,多数企业不重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有警示标识和工作时正常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数量少。充分说明我市的职业卫生工作重点,应放在外资企业和小型企业,而且应重点关注橡胶制品业、制鞋、皮革、箱包制造业、游艇制造和化工等行业。外资企业和小型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大多数是农民工,年龄小、工龄短、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性大是其最大特点,这些职工经常调换工作岗位和变动工作单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杂,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不能主动要求企业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或者企业提供了防护用品,在工作时也做不到自觉佩戴,这些原因都给职业病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4.1.5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能满足需要

在调查中发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因技术的限制,体检项目的针对性不强,许多接害职工的体检不完整,缺乏关键性的体检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存在检测项目开展较少,检测能力有限的问题。相对面广量大的法制宣传、指导服务、技术检测,尤其是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专业水平、人员素质相对比较薄弱,与新形势下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但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关键项目的检查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职业危害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再是,当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疾病控制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与投入性值得思考,其次是由于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划分尚未具体落实,安监部门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与法律衔接,都是当前局限安监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因素。鉴于国家安监总局(53号文)正在修订的《关于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的函》,出台后会极大促动与改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业卫生执法需求。

4.1.6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机制尚存不足

中编办104号文《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并要求建立两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但目前我省尚未正式实施与落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分的意见。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存在不足之处,监管工作缺乏连续性与整体性。职能分工以后安监部门与卫生部门之间尚未健全合作机制与联席制度,难以保证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管形成整体合力,监管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已经于年内由全国人大进行了两次审议,已经初步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安监部门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执法主体资格,确保对该法的预防、保障、监管的一体化,亟待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2月底三审通过,做到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有法可依。

4.17企业主对职工的职业病防治认识不高,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较为普遍,不知晓职业病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应当履行的义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单位的负责人怕引起职工的恐慌,所以也不对职工开展培训,怀着一旦发生了问题他们自己会去看病,真的不行就可以让他们走人;再是有的企业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使职业卫生工作不能有序衔接。目前由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职业卫生知识不能及时掌握,不能够切实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致使用人单位老的职业病危害未能得到控制,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仍在不断增加,并且难以得到控制和消除,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4.2对策分析

4.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出台后,首先要加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力度与培训

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该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多种媒介,采取专题报道、培训教育、新闻、知识竞赛、座谈会、公益广告、散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宣传教育活动,以典型案例阐述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可预防性,使《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深入人心,使用人单位、劳动者知法、懂法提高用人单位自觉守法和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2.2加强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与《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积极开展对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危害岗位严重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让用人单位充分认识到:搞好职业病防治,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职工,让职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劳动环境。要继续加大《职业病防治法修正之案》的宣传力度。但社会对一部法律实施的接受程度有限,尤其是企业对法律规定的高标准要求,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硬件设施、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企业所存在的违法事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单靠监督检查,逐个企业地去纠正违法行为是比较困难的。必须采取有效的宣传形式,促使企业主认识法律,了解法律,以引起企业主的高度重视,主动配合监督部门做好内部整改。建议市政府把即将出台的《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列入普法教育体系,以提高普及率。

4.2.3加强用人单位对农民工上岗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力度,针对接害职工工龄短、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等特点,积极探索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宣传和普及防护知识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进行宣传。普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提高接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好法律赋予的自己的合法权益。

4.2.4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一是加强预防性监督工作,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做好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三同时"工作,依法将职业危害工程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应纳入我市立项审批程序,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今年全国人大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的二审稿中,已填补了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中的责任空白。二是改革生产工艺和技术,采取措施以低毒或无毒的原料代替高毒原料,鼓励企业用苯系物中毒性较低的甲苯、二甲苯代替苯,减轻有机溶剂对职工的危害。噪声的降低从根本上也要依赖于生产工艺的革新,利用新型机械减少生产性噪声,加强职工配戴防护用品的意识和督导。

4.2.5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健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要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与资源认定,规范检测、体检的过程和报告,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4.2.6完善监管机制,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加快与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的建设,建议市政府对职业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的重视,加强对执法用车、快速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仪器与执法取证用具的配备。职业健康监管涉及行业(领域)较多,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得靠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支撑。专业技术性较强,对于监管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以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为重点,切实增强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推动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工作,保持职业健康监督执法队伍的专一性、连贯性、整体性,因为职业卫生的监管工作,需要一个统一的完整与协调机制,从“职业危害三同时”到“职业健康监护”到“作业场所的现场监督”到“行政处罚”到“职业病病人的诊断与保障”必有由一个专职的机构来纵观落实,切割与分解这块职能,最终会导致内部职业卫生监管体系的混乱与推诿。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整治检查、隐患举报检查、事故检查等多种方法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保持高压态势,提高监督执法覆盖率,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确保到年,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了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严重职业危害事故的查处率达到100%,突出重点、分类治理,争取用2到3年时间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将职业卫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9

一、主要做法版权所有!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学校安全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正职领导担任组长,副职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局各股室领导组成,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处理学校安全工作日常事务。此外,全县每个学校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整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了使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地开展,我局结合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制订了各种安全工作方案。一年来,我局先后出台了《天等县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应急预案》、《天等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个涉及学校安全工作的方案(或预案),明确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内容、要求、具体措施。还组织开展了“年天等县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月’”,加强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和进行一系列安全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广大师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自助能力,为全县学校安全整治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

校园周边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我局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走出了一条抓安全、促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一是实行警校合作。我县治安环境较差,师生人身受到侵害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们请求县政法委派公安干警进驻中小学校,在学校设立治安岗。年以来,我县共聘请了个派出所领导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此外,大部分中小学校还从退伍军人中聘为学校治安人员,增加治安防范力量。两年来,我县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校园刑事案件,学校治安工作良好。二是每年协助公安、建设、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道路安全设施进行整治,依法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非法网吧、书摊、小卖部、游戏厅、流动饮食摊点,使学校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加强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家校联系点,设立家校联系卡,学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工作情况。此外,大部分完小校以上的学校都聘请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或者校外治安员,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更加稳固。

广泛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化学药品、消防安全工作的整治。

一是建章立制,彻底整治校园食品卫生工作。我局要求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有关制度、措施,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以抓好此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今年初,由防疫站牵头,我局协办,举办了全县中小学分管领导参加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培训班。一年来,我局多次组织相关股室深入学校进行食品卫生工作专题检查,对检查出的每一处安全隐患登记造册,限期整治,整治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整治学校食堂卫生。主要整治设施是否达标;工作人员是否达到健康指标要求;上班是否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是否落实食品的原料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是否按食品加工要求执行,如青菜是否浸泡等。另一方面是整治校内小卖部摊点。从开业许可证、食品进货来源到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都进行了详细地检查,年以来,卫生部门和我局共查处了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食品种,辞退了带有乙肝带菌等传染性疾病的从业人员个。

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有关规定以及卫生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防治工作措施下发到各中小学校,要求学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建立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同时,还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学校环境卫生。经常对师生进行健康教育。

二是加强化学药品的管理。教学演示离不开化学药品,加强化学药品的管理是对师生负责,珍爱生命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化学药品的管理上,我们做到了“三个有”:()有专人负责管理;()存放化学药品有固定的符合要求的场地;()使用化学药品有严格的领取手续。

三是对学生宿舍消防安全进行整治。我局每期两次对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等是否达标,消防设施如何,进行全方位地检查,以简报形式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对在工作中走过场、措施不落实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在整治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中,我们更换了一批老化电线,添置了新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有效地预防了火灾事故地发生。

积极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体现。至年实施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我县共投入.万元,改造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大都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没有得到改造的校舍现已成为新的危房。为了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我局通过各种渠道,引进资金,开展了新一轮的危房改造工作。从年起,我县共投入.万元,建起平方米的教室及学生用房,全县中小学危房比率大幅度降低。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学校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每年年初,我局都同学校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落实责任。同时,还定期组织人员对学校落实责任状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

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我局通过文化长廊、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火、防毒、防溺、防交通事故等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邀请法律副校长到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组织开展安全技能演练活动。大部分学校都利用课外活动课、体育课、自然常识课等时间,加强安全技能训练,学校专门成立演练活动机构,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内容。我局对学校开展安全技能演练活动,定期检查,还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技能表演等方式展示学校开展演练活动的成果。

举行板报比赛。为了检查各校在安全教育中取得的成绩,月上旬,我局组织学校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板报比赛活动。全县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等个学校参加比赛,经过检查组认真细致地评比,评出了龙茗中学、民族中学等两所中学获得中学组一等奖;小山中心小学、向都中心小学获得小学组一等奖,此外,中学组还设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小学组设二等奖名,三等奖名;幼儿组设一等奖名,二等奖名。

(四)加强督查,落实责任。

我局以大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在狠抓安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落实责任,落实计划,落实队伍,落实督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每项工作都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学校内部的安全管理还比较薄弱。虽然没有重大事故发生,但因管理问题引起师生伤、病事故时有发生。版权所有!

(二)校园设施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学校危房依然存在,按照年年初进行的中小学校舍普查统计,全县尚有教学及学生用房c级危房平方米,d级危房平方米,教师用房c级危房平方米,d级危房平方米,教师用房d级危房比率较大,占危房面积的.%。大部分学校电线老化未能及时更换,火灾隐患依然存在。有的学校理化实验室、电脑室无灭火设施,教学楼、宿舍楼无安全出口标志。

(三)部分学校周边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县城的个别学校放学时,交通拥挤、堵塞,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有些农村学校学生节假日、双休日回家时,还乘坐小四轮;一些个体采石场、建筑施工离学校近,采石炮击声、建筑噪音影响学校教学工作;校园周边的流动摊点管理不到位,食品卫生难于保证。以上这些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工作,我们要全面贯彻月日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周边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教育部制定的《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六条措施》为准则,下大力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继续搞好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来抓,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要限期整改。

(二)积极配合公安、建设、文化、工商等部门,做好学校安全卫生和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公安部提出的关于学校周边治安管理八条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三)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对排查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室要采取措施,做好维修和改造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危化品安全保卫制度篇10

食品安全现状对策

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再到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毒薯条和牛肉膏等事件,致使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并且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850条河流、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130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度严重。会在农、水产品中富集,畜、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当然,还有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增加,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都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着市场。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4、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5、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6、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以上这些问题已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损失,其解决已迫在眉睫。

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实行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有机结合,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2、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3、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做好发展规划推动食品行业的稳步发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5、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

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6、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

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总的说来,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