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7:46

煤炭产业优势篇1

在全国煤炭供应紧张的同时,鄂尔多斯煤炭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煤炭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煤炭市场异常火爆。在这种市场条件下,我市煤炭企业大面积盈利,经济也有了较快的增长。

然而,在此煤炭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市以煤为主的工业结构有着极大的风险。这种煤炭产业一业独大的工业结构决定了在不改变工业结构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将随着煤炭工业的兴衰而兴衰。居安要思危,面对当前全国煤炭工业一片繁荣的景象,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必须从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向构筑社会资源优势转变。

考虑到煤炭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要支撑,要实现我市经济由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向构筑社会资源优势的转变,就必须首先实现煤炭工业由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向构筑社会资源优势的转变。就目前煤炭工业现状而言,这一转变就意味着煤炭工业要从现有煤炭工业体系向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转变,将煤炭工业做强做大,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业,突出组织、政策、管理、技术、人才、分工协作等多种社会资源对于煤炭工业的带动作用,使我市煤炭工业能够持续地具有竞争力,成为经济的坚实支柱。

一、按照培养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要求,做强煤炭工业

当前我市煤炭工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逐步地推进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

首先,加大对中小型煤矿的整合改造,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结构,提高煤炭企业的平均规模,提高整个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最终通过调整煤炭产业的组织结构来带动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组织”这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要依靠科学技术,通过加快科技进步提升煤炭产业整体科技水平,提升煤炭产品的科技含量,对煤炭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这种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再次,创新机制、加强管理,转变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对于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建设综合利用电厂和建材厂,发展筑路回填,利用和消化煤矸石,大力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科学、综合利用,通过机制和观念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二、建设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做大煤炭工业

尽管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在我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长远来看煤炭价格也必将趋于上涨,煤炭工业也必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毕竟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任何一个市场都必将出现波动,我市这种煤炭产业一业独大的工业结构不可避免地会给全市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将煤炭工业做大。

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指出要建立大型煤炭重化工基地。鄂尔多斯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市,建设大型煤炭重化工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的历史机遇。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发展跨区域的、煤、电、化、路为一体的,各类资本参与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兼并市内中小型煤矿,加快发展坑口电厂,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业。依托神东煤炭基地内外部优势条件,以109、210国道、神东铁路和拟建、在建的输煤铁路为纽带,加强与铁路沿线电厂联营,参与铁路的建设和股份制改造,将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做大,构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煤炭、电力、化工、物流、建材等产业为主体的新型的鄂尔多斯产业体系,实现由“协调发展机制和循环经济理念”来带动我市经济的增长,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由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向构筑社会资源优势的转变。

三、通过资源整合。促进鄂尔多斯煤炭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发展

煤炭产业优势篇2

新形势;煤炭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2)5-0072-02

2012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大转型及产业结构全面调整的关键一年。当前,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和蔓延加深,世界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也不断降低。受外部众多不利因素及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影响,全国煤炭市场销售形势日益严峻,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平煤区域市场在现在的弱势环境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平煤股份要在新形势下实现煤炭营销工作的健康平稳发展,就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立足市场,才能应对市场变化做好煤炭市场营销。本文就新形势下的煤炭市场,浅析平煤股份煤炭营销策略。

一、目前平煤区域市场运行状况

2012年一季度,由于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社会需求低迷,实体经济景气度不高,严重冲击了电力、钢材和建材市场,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煤炭需求,全国动力煤市场呈现整体平衡、略显宽松的局面。平煤股份的区域市场也全面承压,重点市场河南省电企业库存一度走高,电煤持续两年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传统市场“两湖一江”地区下游用户电煤库存也处高位,采购积极性明显下降,特别是沿江电厂受到“海进江”煤炭冲击,需求更是低迷;钢铁企业由于受到国家持续对房地产业持续调控、用钢下游相关行业持续低迷、宏观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下跌,需求不旺,炼焦煤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出货受阻、货款回收困难、货款拖延且承兑比例增加,市场供求关系脆弱。一季度煤炭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信号明显。

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自去年以来,我国产煤大省经过几年的资源整合已经逐步落下帷幕,产能逐步进入集中释放期;由于国际煤炭市场需求低迷,进口煤价格连续下跌,价格优势明显,今年煤炭净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是大概率事件,煤炭供给整体充足。而今年国内煤炭需求受到经济整体形势影响逐步放缓,市场供给宽松,煤炭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渐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平煤股份地处中原腹地,邻近中南、华东缺煤省份,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但随着市场供给量的不断提升和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区域市场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煤炭产品结构问题日渐突出

平煤股份资源蕴藏量大,动力煤、焦煤、瘦煤等煤种较多,以动力煤为主,炼焦煤为辅。由于矿井开采时间较长,部分矿井有50多年开采历史,、受地质赋存条件变化及机械化开采程度日益提高等因素影响,煤炭质量不能有效提高,高硫煤比重有上升趋势。在市场需求疲软、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形势下,低质高硫煤首先会遭到用户的挑剔,市场需求通道狭窄;现阶段,炼焦煤市场需求虽然偏淡,但长远来看,炼焦煤作为我国的稀缺煤种,多年以来增长幅度远落后于煤炭总产量增幅,而且随着我国钢铁产业高炉大型化改造深入,优质主焦煤受到市场追捧的局面会长期存在,而平煤的主焦煤产量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在煤炭总产量中没有占到较大权重,在煤炭市场需求减缓情况下,产品结构矛盾将逐步上升。

3.铁路运输制约销售目标实现

长期以来,运输问题一直是制约煤炭企业市场布局的“瓶颈”,运力限制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特别是在每年春节前后几个月,部分目标市场运输受限已经成为常态,运力和流向的限制,也制约了煤炭合理价格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区域市场的布局和维系。平煤近年来产销量迅速增长,但煤炭运输组织水平、交接口的吞吐能力、铁路的输送能力、矿区的储装能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对煤炭销售有重大的限制作用。

三、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从煤炭需求看,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宏观调控累积效应的逐步显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步伐不会减缓,主要耗煤行业耗煤指标继续下降,预计2012年煤炭需求增幅将有所回落。就河南省为例,受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用电增速明显下滑、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趋势不明朗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河南全社会用电量完成6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6%,与2011年第三、四季度18.2%和17.5%的用电增幅相比,呈连续下滑趋势。

从煤炭供给看,煤炭供给能力快速增长,进口量维持高位。由于需求放缓,山西、内蒙等资源大省都主动降低煤炭产能,以需定产来缓和市场供求矛盾。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8.38亿吨,同比增长5.8%;全国煤炭销量7.98亿吨,同比增长6.5%。就平煤股份来看,一季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2.0%,产能受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后期增产空间有限。虽然1季度煤炭产量增长缓慢,但里面有春节因素和两会保安全因素,全国最主要还是要看内蒙、山西的产量增长,预计二季度开始,全国产量会有大幅提升。

总体来看,今年河南省煤炭市场总体呈现供需相对宽松、价格震荡回落的弱势格局,部分煤种、个别时段煤炭供给过剩和紧张的现象将同时存在。从煤种看,优质动力煤以及强粘结性炼焦精煤供给偏紧,低质高硫煤炭供大于求;从时段看,迎峰度夏和冬季取暖期间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

四、煤炭市场的营销策略

1.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突出平煤品牌

在煤炭市场新形势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煤炭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途径就是打造自身的品牌,促进企业优势的充分发挥。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企业品牌的作用就是形象、销量和利润,可以利用品牌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效率,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掌控。在煤炭市场的波动期,紧抓品牌的质量,强化品牌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塑造鲜明的品牌文化,筑牢品牌的管理,升华品牌的创新,突出平煤的品质、品牌和区位优势,保证煤炭市场稳定,实现效益最大化。

2.加强重点战略用户合作,实现共同成长

开展重点战略用户合作,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有利于上下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公司在逐步发展与华中、华东地区电力、石化、建材行业重点大户的战略合作、重点合作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煤电、煤钢战略联盟,加强与武钢、宝钢、安钢等大型钢业;与华能、国电、中电投等电力重点用户战略合作,形成“紧密稳定、相互依托、共抗风险、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巩固了平煤在华中、华东市场的区域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广阔空间。

3.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的要素,市场的竞争是实质是质量的竞争,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一方面应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煤炭质量管理体系,巩固与生产单位的联动机制,及时反馈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切实保证质量,确保下游用户安全用煤。另一方根据目前市场需求状况,以优质资源为主导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动力煤洗选,加大轻工建材煤的发运比例,提高煤炭产品效益,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效益优先。

4.完善价格调控,提高市场操作水平

煤炭价格由供需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共同决定的。在当前煤炭市场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应把健全价格调控体系作为一条主线,不断完善价格调控手段,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电煤方面,针对当前市场状况,完成合同计划的基础上,准确评估各销售区域的价格定位,深入挖掘有潜力的区域市场和用户进行重点洽谈,伺机提升电煤价格“洼地”;精煤方面,充分发挥区域价格调控优势,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全面维护、平衡、调控市场价格,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变化,以及采取现汇价、汇票价、当月结算价等价格调节手段,努力维护煤炭市场的弱势平稳。

5.优化运输布局,提高运输效率

煤炭作为大宗产品,资源运输在市场营销中占据重点地位,目前我国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还是铁路运输。因此煤炭企业要搞好市场营销,必须加强路矿协作,建立和完善铁路、矿井煤炭运输协调机制,科学安排煤炭运输计划,保证铁路运输计划兑现。根据市场运输现状,继续加强与武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的战略联盟合作,加强运输通道建设,保证平煤资源外运能力,提高运输效率。针对周边电厂地销用户,适时调整外运结构,提高汽运比例,实现优化运输布局,提高运输效率。

6.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营销管理

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是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常态的新形势下,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营销规章制度,从树立价值观念、增强营销创效入手,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加强煤炭营销绩效考评,价格调控、质量监督等各项基础工作,规范管理行为,达到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的完美结构与统一,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运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煤炭市场总体呈现供需相对宽松、价格震荡回落的新形势下,平煤为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搞好煤炭营销工作,应通过建立健全营销管理制度、完善市场营销策略、突出企业品牌、优化营销环境,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煤炭产业优势篇3

(一)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概念

煤炭经济生态圈是经济圈在生态角度和煤炭行业的具体化,是煤炭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煤炭产业聚集效应的实现形式,是煤炭产业、煤炭相关产业和辅助机构互动发展的结果。煤炭经济生态圈是基于低碳经济核心诉求,从生态型、知识型、节约型以及绿色型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出发,以煤炭产业链延伸及产业间协作为基础,以煤炭产业集群为现实载体,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推动下,通过煤炭产业集群扩张效应而形成的以煤炭产业和谐发展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形态,是煤炭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的高级表现形式。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煤炭经济生态圈将日益成为推动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新模式。

(二)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内涵

目前,世界各地学者对煤炭经济生态圈探索尚属初步阶段,尚未形成关于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统一界定标准。本文认为,煤炭经济生态圈是以煤炭洗选、加工产业为核心,并由该核心产业及与这个核心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辅助机构所组成的圈层结构。煤炭经济生态圈是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它以煤炭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煤炭产业为枢纽,以专业化分工及产业生态化要求为纽带,以政策为保障,依托其他相关产业与辅助机构,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形成不同圈层的产业集聚,实现煤炭资源与各种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圈内各圈层间经济的互动发展。煤炭经济生态圈是基于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高度集群化发展形成的,其形成是煤炭产业低碳化的趋势使然,是主观推动和客观趋势的产物。构建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要原则为,坚持产业系统升级;坚持资源集约开发;坚持经济低碳发展等。根据上述原则,煤炭经济生态圈只有在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资源与环境、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等几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有序适度的开发,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度开发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和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发展煤炭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圈内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才能实现圈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系统分析

(一)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要素组成煤炭经济生态圈不仅仅是煤炭产业链延伸而形成的线性产业聚集,而是煤炭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在区域内围绕煤炭产业,从开采到使用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组成的网络经济系统。煤炭经济生态圈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三大要素组成,要素之间彼此相互作用,交叉形成网络分布。

1.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体要素。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体要素即煤炭产业、煤炭相关产业与辅助机构三大主体。具体来说,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行为主体即圈内的成员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加工产业、建材产业、发电产业、煤化工产业、钢铁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矿区旅游产业、煤炭深加工产业、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教育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主体要素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行为主体,是促进煤炭经济生态圈发展的主动力量,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来影响控制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煤炭经济生态圈是以煤炭产业为核心存在和发展起来的,煤炭产业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核心主体。煤炭产业是煤炭开采、加工的煤炭企业簇群,包括少数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煤炭开采加工为主的煤炭中小企业。煤炭企业簇群在煤炭资源富集区集聚,带来企业间煤炭资源的共享与简单的分工协作,形成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拉动区域内经济增长,进而吸引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向煤炭富集区内靠拢,通过共同性与互补性的交叉影响,进而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最终在煤炭富集区产生集聚效应,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煤炭产业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核心主体和经济拉动者。政府部门在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使用是在国家政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形成起源于国家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是在国家政策规划和煤炭产业的带动下逐步形成的。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从宏观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适合煤炭产业生存发展的软环境,维护煤炭经济生态圈内良性竞争和协作的局面。政府是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要推动力量。

2.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资源要素。煤炭经济生态圈的资源要素包括煤炭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资源。资源要素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要投入要素,是主体要素的主要作用对象,主体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创造经济价值并促使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快速发展。作为主要投入原料,煤炭资源始终在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形成、发展、成熟与衰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基础。煤炭资源稀缺性与强地理根植性,决定了煤炭经济生态圈必然临近煤炭资源富集区,脱离了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经济生态圈也就无从发展。煤炭资源作为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关键资源要素,一方面,煤炭资源在促进煤炭经济生态圈形成与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资源开发,形成初级煤炭开采加工企业的集中,随着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进而吸引相关产业的聚集,形成煤炭经济生态圈;另一方面,煤炭经济生态圈作为煤炭富集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能够实现区域内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煤炭产业素质,使煤炭经济生态圈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型、生态型煤炭主体功能区。

3.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环境要素。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环境要素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与生态环境等三大环境。环境要素是煤炭经济生态圈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该空间中,煤炭经济生态圈与内外部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通过与环境的因果作用、非线性作用、信息的流动与反馈等进一步推动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演化。在煤炭产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受传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而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高碳问题日益突出。为恢复正常的生态环境功能,煤炭经济生态圈加大了对外部负效应的补偿及资源环境的治理,如对煤炭开采使用过程中的土地塌陷、土地闲置、矿井水的随意排放、煤层气与瓦斯等资源浪费、燃煤引起的废气污染等现象进行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是煤炭经济生态圈最重要的环境要素,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结构层次

煤炭经济生态圈以煤炭开采与加工产业为核心产业,其他产业与核心产业的联系程度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不同,使煤炭经济生态圈因联系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圈层式的结构。本文认为煤炭经济生态圈由三个圈层组成,圈层划分由圈内其他产业与煤炭开采、加工产业的关联度确定。煤炭开采、加工产业为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核心主体,形成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核心圈,即内层圈。与煤炭开采、加工产业相关联的相关产业,包括煤炭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如建材产业、发电产业、煤化工产业、钢铁产业、煤炭深加工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矿区旅游产业等,组成了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中层圈。对内圈层及中圈层中各企业运营起到支持作用的辅助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医院等服务机构、教育及科研机构等。圈层间及圈层内部相互开放和兼容,通过专业化分工及相对应的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有机衔接。

三、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基本特征

煤炭经济生态圈是我国十二五“主体功能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表现形式,较之煤炭产业集群,两者间有相似也有不同。煤炭经济生态圈建设始终突出生态性与低碳性的特点,演进过程既体现煤炭产业集群的空间集中性、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的动力复合性,又强调了基于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等)的非煤产业科学延展性,以及区域主导(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非煤产业)间的强关联性。具体体现在空间特征、关联特征、动力特征与生态特征等四个方面。

(一)空间特征———单核心完整性

煤炭资源的稀缺性与强地理根植性决定了一定的煤炭资源禀赋能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是经济圈的核心要素。在空间布局上,煤炭经济生态圈呈单核心型、完整型分布。

(二)组织结构特征———有核式网络型

煤炭产业集群是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有核式网络型集群,煤炭经济生态圈亦为以煤炭产业为主体的主体功能区。煤炭经济生态圈以煤炭开采加工产业为核心,形成单核心圈;圈内除多个关联产业外,还有支持企业活动的机构和组织,各个要素相互依存,通过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三)关联特征———强联系性

一方面,煤炭经济生态圈内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这样密切的联系能使得圈内产业结构呈现综合、多元的趋势,具有较强的结构转化能力与综合竞争能力,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促使企业间的联系及影响增强,根据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与拉拔效应,煤炭产业可以在圈内相关企业间相互模仿和同质化的持续推进中快速提升竞争力。

(四)动力特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复合性

区位优势是煤炭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资源优势是形成区位优势的先决条件,而政府是吸引资源优势的主要动力来源。无论从煤炭资源的公共属性,还是从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形成过程来看,政府部门始终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要推力,通过提供有效的制度以供给适合煤炭产业生存发展的软环境,并采用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等调控手段,从宏观上引导和促进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充分依靠市场力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可以实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与要素在圈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企业间协同竞争,促进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优化升级。

(五)生态特征———低碳性

煤炭经济生态圈是产业内及产业间相关自然与人工环境构成的复合生态体,其煤炭资源合作开发、资源共享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整体优势。煤炭经济生态圈是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产业间耦合与协同作用,逐步建立煤炭经济生态链和生态网,为废弃物寻找利用者或分解者,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分层利用,进而实现废弃物在圈内的全回收和向圈外的零排放,使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全面协调现有产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最终实现煤炭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一)煤炭经济生态圈是我国煤炭富集区,有效贯彻落实国家

“十二五”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现实空间载体基于煤炭资源的地理根植性、不可转移性与路径依赖性,建国以来,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在客观上形成了煤炭产业聚集现象,形成了煤炭主体要素对环境要素的支配,但受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环境要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煤炭产业聚集现象到煤炭产业集群的转化较为艰难。随着生态环境要素对煤炭产业的要求日益加强,把握“十二五”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契机,按照“煤炭产业聚集-煤炭产业集群-知识型与生态型煤炭主体功能区”的梯度进化模式,推进煤炭富集区域煤炭经济生态圈建设,是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现实空间载体。

煤炭产业优势篇4

关键词: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分析研究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和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多年发展来看,煤炭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不稳定的现象,需要煤炭行业领导者及时采取有效策略,稳定我国煤炭经济的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

(一)煤炭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也赢得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对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煤炭价格逐渐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1]。其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不但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而且还促进了煤炭开采效率的提升,满足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煤炭的需求。最后,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系统化,在煤炭行业的管理方面也不断进步,进一步优化了煤炭产业结构,提升了煤炭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存在不稳定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运行态势的状况,不仅受煤炭行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取决于我国煤炭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取向。从2008年开始,煤炭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下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当前煤炭经济的运行态势依然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这主要体现在煤炭资源进口和出口基本持平、市场需求量增长缓慢、煤炭生产幅度加大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煤炭经济发展形式来看,我国煤炭经济成本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却有所下降,使得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发展不稳定。

二、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

想要提高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水平,首先就是要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定制良好的发展计划,实现对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2]。在煤炭行业的调整和规划中,煤炭行业要从市场的角度,全面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来明确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升煤炭行业的发展效率。此外,当前存在着很多不正规的煤矿不符合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要求,在煤炭开采中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应该提升煤炭行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力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实现煤炭行业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二)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煤炭行业进行定位

煤炭经济发展从国家参与进来之后,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针对国家推行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自身的生产规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逐渐形成完整化和系统化的产业运行机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推动煤炭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机制,加大对企业员工的督促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能力[3]。同时,煤炭行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良好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另外,对煤炭行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提升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煤炭产业优势篇5

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在煤炭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煤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长期优势,就应该注重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煤炭市场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煤炭行业运行状况

1.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煤炭在我国既具有储量优势,又具有成本优势,且分布也最广泛,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尽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

2.煤炭行业如何应对现有能源

节约资源和能源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节能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一是加大煤炭开采方法和生产工艺改革,实施规模化集中生产,降低煤炭产品单耗。根据资源条件,加大露天开采比例,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实现集约化生产。二是依靠科技进步,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三是发展先进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和工艺,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燃烧效率。四是积极利用矿区低热值燃料和矿井瓦斯。五是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发煤炭燃烧新技术。

二、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

1.整体发展趋势

煤炭市场的景气程度主要取决于我国工业生产的增加值,特别是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四大主要耗煤工业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其中,电力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其消耗量约占到全国煤炭消耗量的61%左右。钢铁行业数煤炭消费的第二大户,其炼焦用煤占到了煤炭消费的约30%左右。因而,可以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与我国整体工业发展速率息息相关,特别是电力行业和冶炼行业需求,更是对煤炭市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些下游产业如电力、冶金等行业在未来的持续发展将促使我国对煤炭的消费量日益增大。

在居民消费方面,我国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居民生活,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而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民生活中60%以上的能源仍然是靠柴草,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的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

此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产煤国,我国将在本次能源结构调整中占据极为有利的地位。特别是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海运费提高,这将提高中国煤炭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我国煤炭的出口量将会有一定的增长

三、影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企业的创新机制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和一套机制,包括企业组织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的相互融合、协调运作。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摒弃过去那种仅靠煤炭一业求生存的传统观念,必须顺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主业、多业并举、走综合发展的路子。对那些没有专长、装备落后、效益低下、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或环节予以舍弃。对那些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或环节加以扶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以倾斜,抓住时机,加快优势项目的发展。

2.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大小决定于企业技术力量的强弱。相对于高科技行业而言,煤炭行业劳动密集度较高,产业链延伸和工艺、设备、技术的更新相对缓慢。谁能在技术方面更先取得成果和更先用于实践,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企业必须明确哪些是大家都有的产品或技术,哪些是自己独有的产品或技术。对独有的优势或者某个环节上的优势,企业要着力研究开发和培育,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增强核心竞争力。

3.企业的经济规模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此起彼伏,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组建,就是原西山矿务局、霍州矿务局、汾西矿务局三大焦煤生产企业在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严峻考验后,着眼于企业做大做强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做出的决策。只有企业实力雄厚,才更有能力依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竞争力,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在开采工艺、洗选效率、支护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逐步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首先,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的素质、创新意识、战略思维、决策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对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策、组织、协调作用;其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活动的主体,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主要力量;中层管理人员是现场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组织者;一线工作人员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其技术素质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和生产体系的有效运行有着直接影响。相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其行为习惯、技术素质离现代企业国际化竞争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和煤矿粗放经营方式仍未彻底改变,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空前加快的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我认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健全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善于吸引优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2.调整企业结构,使其向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如德国鲁尔集团,就是依靠规模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能力。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国前十位煤炭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5%。而美国前四家的煤炭企业占整个美国总产量的85%以上。

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战略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的路子。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多元化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途径,煤炭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无论储量多么丰富的矿井,受地质储量、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煤总有采完的时候。投产-发展-维持-衰老,是煤炭企业基本规律。因此煤炭企业为避免单一经营格局导致的最终的关闭结果,应该实施多元化经营。以煤炭经营为核心,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增加投入,增加煤炭品种,开发煤化工,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等,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的液化、气化技术等,拉长煤炭企业主体产业的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许多国际煤炭大公司都延伸了产业链,将煤炭作为原料在集团内部直接进行消化和煤炭深加工,大幅度的减少了作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他们相比,我们国内煤炭企业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内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提高专业化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条改革途径。过去煤炭企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很普遍,造成企业包袱沉重、资源配置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百年老矿开滦就是这样,下属的每个矿都是各个机构俱全,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2002年开滦实施了主辅分离,成立了煤业、服务、经贸等几个专业化公司,优化了结构,精干做强了主业,做活了辅业,提高了生产专业化水平,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煤炭产业优势篇6

日前,“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提出力争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息一经国土资源部网站,便使业内认为关注已久的煤炭资源税改革这只“靴子”即将落地。

显然,煤炭资源税改革是大势所趋。谈及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引导方向和深远影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可以促进煤炭企业有效开采和利用资源,对全行业更是利好颇多。”从价计征既可以加快煤价市场化,又会加速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升级以提高煤炭利用率,更会推动整个煤炭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煤价市场化加快

林伯强告诉记者,从价计征的优势在于和资源价格紧密联系,价格越高缴纳的税越多,在这种压力传导下有利于煤炭下游企业提高利用效率,同时有利于遏制上游企业无规开采。

一旦煤炭从价计征资源税,短期来看,资源税从价计征会造成煤企的成本增加。但是长期来看,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提价来向下游企业传导。因此,如果今年煤炭供给依然偏紧或者供求平衡,煤价将保持坚挺,煤炭企业利润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随着下游企业进行集中冬储,煤炭需求出现好转之外,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刺激了煤炭价格的上行。在这一轮煤市回暖中,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抓住了机会,对产品价格进行多次上调。

最新数据显示,继2013年早些时候的两次上调产品价格之后,神华集团于2013年底再发通知,要求在11月28日至12月4日的销售期中,将5500大卡煤炭价格上涨11元/吨,其余煤种报价均上涨17元。而神华5500大卡煤炭散户市场价上涨17元达到609元/吨,突破600元大关。据悉,目前神华集团对煤炭价格较为乐观,预计一直到春节之前价格都不存在大问题。

对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认为,受益于宏观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国内煤炭供求长期处于“脆弱的紧平衡”,煤价上涨冲动较强,煤炭企业很容易将新增成本通过涨价转嫁出去。通过将各地上调煤炭价格的时点与国内动力煤市场煤炭价格走势进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一点,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不仅没有起到抑制煤价的作用,反而增强了煤价上涨预期,使煤价进一步上涨。

记者翻阅相关资料发现,虽然征收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的初衷之一是稳定煤炭市场,但煤炭资源税的改革并没有起到稳定煤价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涨煤价的作用。

在国内煤炭如此大幅跳涨后,此前一度失去价格优势的进口煤再度成为“香饽饽”。记者从企业和煤炭交易商处了解到,近期用煤企业普遍加大了进口煤采购,且进口煤价也持续上涨。

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印尼5500大卡煤炭在广州港的最新库提价为605元/吨,而环渤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报价则普遍在580-600元/吨,而这一费用再加之海运费,将远远超过前者的费用,相比之下进口煤的优势则愈发明显。

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经济研究所项目主管史越瑶看来,进口煤对于用户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价格优势。她认为,在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后,使得国内煤炭价格上调,相比之下进口煤炭存在价差,从而让国内的进口煤数量再次增加。在这一情势下,反而保护了国内的煤炭资源可以有效储备。

加剧产业链变局

“如果煤炭资源税改革实施,势必将大大增加煤炭的成本。”林伯强表示,这些新增的成本虽然企业可以消化一部分,但是肯定会将部分成本转给下游的用煤企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价定价都采取计划机制,但是煤炭价格却以市场为主导。“市场煤”、“计划电”造成了“电煤”打架,价格倒挂的现象长期存在。史越瑶指出,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实施,带来的煤炭价格持续上涨,这对火电企业来讲无疑是加速转型的时刻。

据悉,一旦煤炭走俏,作为煤价再次上涨推倒的“第一块骨牌”将是电企,当然同时受影响的不只是电企,在同样处于下游的焦化、水泥、钢铁等产业内,高企的煤价虽然会大幅压缩下游行业赢利空间,但更多地是促进这些产业的再次转型升级。以钢铁业为例,国内煤焦资源等原料价格的上涨预示着钢铁产业或将进入“高成本”时代。在史越瑶看来,虽然煤炭资源税改在短期内会对钢铁产业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中长期看,有利于钢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煤焦资源利用率,也有利于焦煤生产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力和大客户兑现率。

就此,林伯强提出,从长远来看,资源税改革可以积极促进煤炭资源的节约开采和使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但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将会逐步增加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当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时,“资源税改革也应充分顾及企业眼前利益,使这项改革必须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煤炭及下游产业的规模和持续健康的发展,尽量避免对产业健康发展带来冲击。”

加速集中度提高

另据史越瑶介绍,随着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不断增大,具有极强转嫁能力的企业才可以继续存在,如此有效促进煤炭企业间的整合与兼并重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在煤炭工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全国范围内的煤炭兼并重组是发展重点。而从价计征资源税更应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重点产煤省区的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逐渐淘汰那些“久关不停”规模较小的煤矿,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实现煤炭资源集中化和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煤炭产业优势篇7

一、煤炭资源整合概念及政策背景

(一)煤炭资源整合概念煤炭资源整合是指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已关闭煤矿的资源或储量及其它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或储量合并,实现统一规划,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2006年3月《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若干意见》中表示,煤炭资源主要是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

(二)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背景2005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提出要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

2007年《煤炭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积极探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和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

2010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2010〕46号),进一步明确,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

二、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模式

煤炭行业的重组和集中度的提高涉及大矿重组小矿、大矿之间的联合重组以及纵向产业链之间的重组融合三个层面,而推动重组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政策主导,二是市场手段。本文以政府与市场两种方式配合为主线,对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政府主导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行政划拨。行政划拨方式是指煤炭企业的国有股权以零价格行政转移给其他企业,从而实现煤炭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地方政府为了保住煤炭企业壳资源的价值,将煤炭企业的国有控股权通过划拨的方式,转让给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其他企业,再通过对煤炭企业重组来增强煤炭企业的竞争力。但是行政划拨可能存在资源无效配置的可能,社会资源可能得不到最有效的配置。

其二,取缔关闭。取缔关闭也是煤炭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2006年至2009年,我国已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煤矿7466处,每年淘汰落后产能约3亿吨。例如,在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中,为了认真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府关于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的各项指令,完成整顿关闭工作任务,实现山西市煤炭资源整合、关小建大的整体目标,确保煤炭生产秩序和煤矿安全状况稳定好转,大同五部门联手严厉打击非法煤矿,并确定了总体目标。山西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大同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五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的要求联合执法。执法中,要求五类矿井必须立即停产整顿。

其三,引资重组。引资重组一般属于政府主导行为。引资可以包括引进外资、引进内资两种。引入外资是指引进的国外、境外的资金;引进内资严格意义上讲是指引进的国内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本地投资发展的资金。例如,2009年,甘肃华亭县将煤化工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的主抓手,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0个,总投资63.99亿元,借助招商引资之“外力”为培育壮大煤化工产业“助跑”。

(二)市场配置方式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兼并重组。一直以来,兼并重组都是煤炭行业的关键词。兼并重组是指一家企业吸收另外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被吸收企业的法人地位消失,吸收的企业则存续。兼并通常发生在实力比较悬殊的企业之间,在我国兼并又称为吸收合并。自2010年8月下旬以来,国务院两度发文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以探索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霍州矿务局在兼并重组中效果显著。1997年末,霍州矿务局就实施了扩张兼并措施,组建了霍州矿务局洪洞煤焦总公司。在这一举措中,大型国有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盘活了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而地方政府甩开了属于不良资产的煤矿企业,使资产变现用于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实现了双方受益。

其二,收购重组。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用现金、债券或股票等方式主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行为。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尽快解决规模不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资产存量得到优化。收购相对于投资新建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一些单位采用了“收购重组”的方式,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状况,民营资本正逐渐让位于国有大矿。

其三,新建重组。新建重组是指在煤矿所在地已经整体上进入了资源枯竭期,企业寻求从外部获取资源,在其他地方新建煤矿,实现资本的扩张。这种重组方式常被称之为“捆绑式重组”。新设重组可以发挥各公司的优势,将各公司的优势资产、高新技术、管理方法、优秀人才等注入新成立的公司,从而使新组建的公司具有各原企业所不具备的新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成长性。

其四,入股重组。入股重组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促使重组后公司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但是由于其没有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有效剥离,因而不大适合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重组,同时还存在着股权稀释的问题。淄博矿务局在入股重组成效显著。近年来,该局通过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改革措施,形成全员承担风险的经营机制,把企业的存亡与经营者、职工的切身利益捆在一起,推动了全局扭亏脱困。

其五,产业链重组。产业链重组可以减少链条传递中的额外成本,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从而在最终产品上获得更多利润。目前,山西省以煤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有三种运作方案:一是“煤-电-路-港-航”产业链;二是“煤-焦-电化”产业链;三是“煤-电-气-化”产业链。不过煤炭企业的产业链重组也存在着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价值空间小等问题。

其六,跨越重组。跨越重组即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这种重组模式最大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突破原有企业资产规模、质量、地域、所有制、行业的局限,有利于优势资产向制度先进的股份有限公司流动,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但是跨行业重组整合难度较大,在资产整合、制度整合、利益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人员整合方面会存在一些障碍。因此,有可能增强重组成本,同时,由于重组涉及多个企业,关联交易可能增强,隐含着较大的风险。而跨地区整合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地方保护主义。

其七,整合重组。整合重组是站在集团的角度上将几个经济实力相近的、主营业务相符的企业或地区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2008年,河南省将原永煤集团、鹤煤集团、焦煤集团、中原大化、省煤气集团进行整合重组,成立国有独资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通过进行大矿业、大化工(化肥)、大装备、大电力、大物流整合,已打造核心竞争力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三、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的有效结合政府对于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支持和引导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作用还不完善,应该重视和发挥政府在整合重组中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设定整合和被整合的条件、程序,并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引导市场主体的决策。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煤炭资源的整合重组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有效结合。

(二)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实行资本化管理产权问题是企业兼并、重组的核心问题。煤炭资源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因此煤炭资源具有价值。煤炭资源产权应当有偿获得,实行煤炭资源“四权统一”(探矿权、发现权、采矿权、所有权相统一)的资本化运作,即煤炭探矿权占有资本化、发现权商品化、采矿权购入资本化、所有权收益资本化。要确立合理、清晰的产权制度,必须通过立法来明确界定煤炭资源的产权,使煤炭资源的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同时允许煤炭资源产权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实行煤炭资源资本化管理。

(三)重视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后的融合企业并购重组后的融合往往对并购重组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融合的并购重组只是形式上的并购重组,很难产生整合后的效果。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后的融合主要包括经营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组织与制度整合、资产债务整合、财务整合、文化整合等,每个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融合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煤炭企业应把整合重组后的融合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方法、策略和模式,有步骤地进行融合,推进矿业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煤炭企业资源整合重组的最终成功。

参考文献:

煤炭产业优势篇8

abstract:thecoalindustryisoneoftheimportantbasicindustriesinheilongjiangprovinceandisplacedthefirstinallindustries.FineprocessingofcoalandchemicalindustryclusterareformedinJixi,Hegang,QitaiheandShuangyashan.thispaperappliedLQtheoryandtheregressionmodelonresearchthecoalindustryclusterinHeilongjiangprovince.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existingproblemsareproposed.

关键词:黑龙江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Keywords:Heilongjiangcoal;industrycluster;thedevelopment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17-02

0引言

产业集群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具大的加速作用。在我国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后也相继出现,在一些沿海、沿江地区已初具规模。以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煤城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煤炭产业集群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煤炭产业集群对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从而煤炭产业集群可以定义为因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壮大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积聚,也指在地理上集中分布的相互依赖的企业且煤炭相关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集群。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区域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黑龙江省在煤炭产业发展方面速度很快,但是,是否已经形成集群还需要科学的判断,尤其要从定量的角度来作出科学的解释,其中区位商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1.1运用区位商理论分析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的集聚状况区位商是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区位商(LQ)又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是衡量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和集中程度的。区位商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出这一地区的优势产业。它也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1]LQ计算公式如下:

LQ=

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当LQij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是优势产业,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集聚能力。LQ值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该产业的地方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明显,集聚能力越强。

我们以黑龙江省煤炭总产值作为计算依据得出2001年至2008年以来的区位商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8年各年份的区位商均大于1,表明煤炭行业是黑龙江省的基础部门,对黑龙江的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从纵向来看,在结果中可以发现2001-2008年黑龙江省煤炭业区位商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62下降到了2008年的1.02,说明近年来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竞争优势呈下降趋势。在大多数集群辨认研究里,如果LQ大于1.12,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从2006年至2008年区位商仅仅超过几个百分点,说明黑龙江省的煤炭行业仅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煤炭总产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全国煤炭总产值上升的速度更快,因此要想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的发展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必须充分利用煤炭产业集群所能够带来的创新优势、低成本优势、品牌优势等加快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计划,从政府政策方面给予了支持,国家给东北地区一定的宏观指导和优惠政策,并能够引导人们的预期,这对加快黑龙江省的煤炭产业集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煤炭产业集群尚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之所以发展缓慢,与企业之间配套不强,产业链过短有着很大的关系。

1.2利用回归模型分析煤炭产业集群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发展现状

1.2.1模型构建令Yt为区域产出水平,xi为影响区域产出水平的产业集聚因素,在不考虑区域之间贸易及资本要素流动情况下,可以写出特定区域产出与产业集聚因素之间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t=f(x1,x2,...,xk,w)。其中,Yt为第t时期的区域产出,xi(i=1,...k)表示第t时期区域某产业集群第i项相对指标;w表示区域经济政策和技术进步。[3]对上式求全微分,两边同除以Yt整理得:

=+•+•+…+•

由上式可得产业集群第i项因素对区域产出的弹性为

=b1该值也表明第i项集聚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令=b0则上式可以改写为=b0+b1x1+b2x2+……+bkxk对上式进行对数处理得到计量模型:

LnYt=b0+b1x1+b2x2+……+bkxk+μ

煤炭产业优势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多元化战略意义

一、多元化战略概述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理论由20世纪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大师安索夫提出。安索夫认为多元化经营是指公司的经营超过一个行业范围,向几个行业的多种产品方向发展的一种经营战略,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他认为多元化发展战略是大型企业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向。国内的研究理论中多元化又被称为多样化或多角化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二、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意义

多元化经营是为了使企业更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体到煤炭企业实施多远化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有效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

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管理方法的改善以及人才引进等因素,会出现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平衡,内部各环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长期以来就会积累出超过现有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源,这些富裕的资源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如果不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多元化经营则能够充分调动这些资源,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各业务之间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

(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煤炭行业处在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属于基础行业,如果靠单纯的煤炭产品经营,一旦煤炭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企业将无力转嫁风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从事单一初级产品经营的煤炭企业来说正冒着比以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近年来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价格下滑,许多煤炭企业由于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低,导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如果在大力发展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实现煤与非煤产品的优势互补,就会增强煤炭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提高企业竞争力

与相关产品在技术、经济关联而实施的相关多元化,煤炭产品链具有可延伸性和增值性,既其深加工的产品链可以延伸很长,并且随着产品链的延伸,其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同时煤炭的深加工产品又具有突出的行业特点,其他行业往往不易开发,这些都为煤炭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煤炭与煤炭深加工产品,可以实现技术资源、销售渠道、市场开发、企业品牌等方面的共享,使得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核心能力的整合与增强。

(四)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和煤炭市场对企业发展的制约。由于不同的产业有着不同的产业周期,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受本行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限制,通过多元化经营,煤炭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制约,有效避免因煤炭行业进入衰退期给企业带来的冲击,是企业可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三、煤炭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具体分析

王迎军教授在《战略管理》一书中将企业多样化经营分为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两种,相关多样化又可以细分为技术相关多样化、生产相关多样化、市场相关多样化三种,煤炭企业在选择多元化发展时,一般考虑由高关联产业向低关联产业发展的策略,因为产业关联度越强,越容易发展。在多元化经营的初始阶段,首先从与煤炭生产有关的方面入手,如煤机制造、煤炭深加工、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积累经验,并做好技术、人才的准备工作,为涉足其他行业奠定基础,在条件成熟时再向与煤炭关联小的行业渗透,为企业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后向非相关行业进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一)煤炭企业的相关多元化战略

在相关多元化战略方面,目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非煤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其发展模式应该是:第一步,首先发展与煤炭企业有明显协同优势的项目,将其培育成支柱产业,形成大型煤炭企业主业与非煤产业的整合优势;第二部,在形成整合优势并积累一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和市场开发,使主业与非煤产业不断升级,进行复合多元化发展。这里包括技术相关多元化、生产相关多元化等。

1.技术相关多元化

技术相关多元化是指各业务之间存在共同或相近的技术基础,国有煤炭企业大多机修力量雄厚,拥有自己的机修厂,但涉足大型机械制造业的却不多,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与其他企业合作,发展自己的机械制造产业。

2.生产相关多元化

生产相关多元化是指各业务之间可以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设备、设施、资源等。煤炭企业可以在煤炭主业的基础上发展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充分利用伴生资源,延长煤炭产业链,建立煤炭、发电、发热、化工、建材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充分发挥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煤炭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煤炭产业优势篇10

新疆“十一五”规划确定建设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四大煤炭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使新疆埋藏千年的煤炭资源转变为现实的财富。

准东地区是四大基地中煤炭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是新疆3个储量大于3000亿吨的超级煤田之一。优势资源转换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部署,相关部门率先将神华、潞安、兖矿、华电、国电、华能等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入准东地区。这些企业的布局谋篇,使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的主战场――准东地区,迈开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新疆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世界三大巨型成矿区域有两条穿越新疆。

纵观这段时间新疆的发展势头,资源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也让人不禁想问:依托资源优势,这条路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贵金属咨询机构――伦敦黄金矿业服务公司近日公开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已经成功超越南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2007年,中国共生产黄金276吨,相当于970万盎司。

这是自1905年以来,南非作为世界头号黄金生产国首次被别的国家超过。中国黄金产量大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矿业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勘探开采力度。

在整个20世纪,南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不过,近年来,南非黄金矿产资源逐渐枯竭,随后其金矿业的规模一直在逐步缩小。2007年,南非黄金总产量为272吨,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8%。

我国成为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自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南非的例子也把一个问题摆在了面前: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如果资源枯竭了,下一步该如何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疆似乎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疆相关部门规定,2008年除煤炭开采企业外,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企业,包括黑色金属采选、非金属矿采选及其他采矿企业,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已经享受尚未执行到期的要立即停止执行。

煤企纷纷前往新疆布局,其中在新疆落脚的煤炭企业来自山西省的已有十多家。大同煤矿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等大型集团都已与新疆签署了开发煤炭的框架协议或者有合作意向。

提起山西,“煤炭人民币”曾经是这里的代名词。靠煤吃煤,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山西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伴随着诸如严重污染等一系列痛楚。如今,山西这个煤炭大省已提出了产业转型,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在整合资源和组建大集团的同时,山西省大力推进煤炭深加工,拉长煤炭产业链,煤层气发电、焦炉煤气化工、煤制油等新兴产业纷纷崛起。

虽然一批山西企业进疆,新疆却没有走山西的老路,一批有信誉的电力及煤炭企业,规划在准东建设大的煤电、煤化工、煤制油项目,这是一条新型煤炭产业的道路。

我国第一条煤制油工业化生产线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实验成功,多方面的优越基础将使准东地区很快发展起煤制油产业,成为我国一个特大型煤制油生产基地。优势资源转换要求新疆的煤炭资源要以煤电、煤化工、煤变油等形式实现转化,然后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道供应内地市场,不仅可以使新疆的煤炭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按照国家有关电网规划,2020年前,将把准东地区建成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特大型首站,由此进入内地的输电线路将有三条。从未来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和煤电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看,新疆煤炭资源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将很快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