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运维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0:12

电力运维方案篇1

0引言

随着我国国家电网的SG186项目的实施,我国不断的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使得电力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规模。电力企业的业务量不断增加,电力系统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国家电网的信息系统运维也变得非常复杂,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随着运维管理项目的增多,运维管理人员的缺乏,人力物力的成本增加,使得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面临较大的困难。随着我国电力设备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破损概率进一步增加,运维管理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电力信息缺乏主动性、运维管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等问题,然后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方案。

1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力运维管理存在问题,国家电网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对完整的运维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没有落实到实际管理过程中,运维管理并不成熟。目前主要的运维管理问题有电力信息系统缺乏主动性,而且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

1.1电力信息系统缺乏主动性

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过程通常是发现问题后进行修复,但是这是一种基于系统破坏后的维修过程,并不能防治系统的破坏。为了减小电力信息系统的破坏,或者破坏过大造成的修复工作量增加,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进行主动的漏洞检查,体检进行故障检测和预防,提高电力信息系统的使用年限,提供其可用性和可控性。电力信息系统破坏后,维修成本将增加,使用效率将会降低。通过自动化的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破坏的时时检测和控制,采用传感器技术采集系统的使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正常数据对比判断系统的工作性能,判断工作状况。

1.2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

随着虚拟服务器、云数据计算与传输等技术的发展,运维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增大。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架构的复杂化,运维工作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技术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维修工作,所以这个过程需要耗费运维管理人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工作量。目前,我国的运维管理主要是通过多维的管理方法,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运维工具的安排放置,工具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运维工作较为混乱。在工具的分配和收集上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增加人力成本。

2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方案

针对上面我国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将自动化的运维管理提上日程,设计一个具有集成化和自动化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平台。下面介绍自动化管理方案的设备管理系统、业务监控系统、以及运维支撑系统等底层系统。

2.1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是为满足电力企业经营目标设立的系统,通过设备的信息管理模块、设备监测模块、设备风险评估模块、设备维修模块以及统计报表模块等模块实现对整个电力信息系统的科学优化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从设备的规划安装,到设备疲劳磨损,再到疲劳破坏的全部过程的管理控制。

设备的信息管理模块只要完成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各类设备的集中管理。设备监测模块可以实现各个设备的时时监测,同时设置状态参数的变化阈值,实现安全预警。当监测到信息系统发生异常时,可以自动实现报警功能,不断的将最新的设备信息发送到计算机显示。风险评估模块可以实现风险的预测,通过内置的预测模型,可以对破损部分进行预测,如果认为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破坏就发出报警。风险评估模块具体可以分为运行分析、设备风险检查、SmS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环节等。设备维护模块主要进行设备的日常修复工作,维修的等级控制以及日常管理。该模块可以是实现设备维修检测,仪器仪表的检查和更新等功能。

2.2业务监控系统

业务监测系统主要完成操作系统,信息数据存储以及中间文件进行时时监测和控制。通过实时的流量检测和分析,系统访问数量分析等进行多工位多地点的检测优化,全面提高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价值。该系统可以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抑制,降低电力信息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减少该系统可能遭受的设备损失,提高电力信息系统地域攻击的能力。业务监测系统进行流量分析,完成了时时流量采集、趋势预测等功能,每个网络终端在使用流量时,该系统记录使用的物理地址并统计使用时间和流量。

通过屏蔽一些具有不良目的的设备和人员的网络连接,该系统实现了访问控制功能,对于不符合网络安全策略的网络终端设置隔离墙,禁止其通过各种手段登录网络,保证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通过服务监控模块,该系统对多数应用和数据库以及群文件进行通过管理,不断的获取特定应用的运行状况,增加应用分析和预警的功能,保证了业务和一些应用的安全正常工作。在权限管理中,管理证书所规定的最小权限是该系统的主要工作和任务之一,系统的管理员通过设置一些安全规则,对不同的使用用户进行权限设置。用户终端可以进行权限申请,文档的解密和查看等。

2.3运维支撑系统

运维支撑系统是通过较大的数据库架构体系,在技术发展和数据管理方面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对网络的安全弊端进行采集、预测分析和管理追踪,运维支撑系统可以对全部的安全运维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和工作结果进行集中管理,采用积极主动的防御方法,支撑整个安全运维工作。安全流程化运维管理工作是指对安全运维的工作人员、工作主要内容和重要的环节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工作流程的管理和人员管理模块的进行协同工作。安全工具管理是通过对脆弱性的程序和脚本进行整理,安全工具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途径,来收集安全工具的脆弱性。知识管理是通过建立特定的知识管理中心,实现对各个运维知识的总结、整理和分类,同时进行审核工作。对一些运维知识进行全文搜索,并时间关键词查询功能,收录一些网络资源、数据库等。

电力运维方案篇2

关键词: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设计方案;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51

0引言

在当前的电力配变电设备监控中,直流屏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直流屏监控作用的稳定性,避免以电源稳定性差问题造成直流屏难以正常工作的问题,技术人员采用了高质量蓄电池作为直流屏电源。因此技术人员结合免维护蓄电池特点,开展了直流屏电路设计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在于针对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寻找其优缺点完善其设计方案。

1免维护蓄电池特点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免维护蓄电池与普通蓄电池比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较高的稳定性。与普通电池比较,免维护蓄电池的稳定性较高。这种稳定性与其自身结构特点有着重要联系。这主要是由于免维护蓄电池在使用中处于全密封状态,因此其电解液的消耗量远远低于普通电池,进而提高了电池稳定性。同时电池的密封性,还提高了其抗震、耐高温性能,同时很好减小了电池体积小,降低了电池整体的自放电性。研究者技术人员发现,免维护电池的寿命是普通蓄电池的两倍。二是一次性使用状态。因为免维护蓄电池属于密封性电池,因此其使用处于一处性使用状态。正因如此,技术人员必须在直流屏供电线路中,必须选择可以长时间使用的蓄电池,进而降低直流屏维护与使用成本。

2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的主要特征

在当前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使用研究中我们发现,受到新技术影响直流屏在使用与维护中存在以下优势性特点。

2.1降低了维护与管理工作

直流屏的维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了蓄电池与控制系统两个方面工作。在新技术支持下,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设备在使用中可以有效的免于维护与管理工作。在电池使用中,免维护蓄电池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直流屏维护工作量。而在控制系统方面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效的降低了系统维护工作量。在这些技术支持下,直流屏设备就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

2.2使用稳定性较高

免维护蓄电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电池运行稳定。因此使用免维护蓄电池的直流屏,其设备使用稳定性得到了很大保障。经我们使用研究发现,使用免维护蓄电池的直流屏设备低于传统设备电池更换率。同时在直流屏安装与使用技术中,设计者可以使用多块电池为直流屏提供电力。当一块电池出现电力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系统可以有效的在电池间进行转换,很好地提高了电池运行稳定性。

2.3设备整体体积缩小

由于免维护蓄电池使用了密封技术,因此其电池体积小于普通蓄电池。同时电池的免维护特性,使得技术人员不用为电池维护预留操作空间。因此在屏柜式安装模式下,直流屏的体积减小。

2.4确保设备无污染运行

电池污染是传统直流屏使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而免维护直流屏采用了密封技术,同时在使用中不用加入电池液。这些技术措施都避免了电池污染的出现,进而在技术层面提高了直流屏工作质量与效率。

3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连接设计方案分析

在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使用中,正确的连接方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出其技术优势。因此技术人员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直流屏连接方式开展了设计方案研究。但是由于各设计方案间具有各自优劣性,造成设计者难以有效的确定设计方案内容。下面我们针对两种连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方案一。这一方案秉承了简单易行的接线方式,将整流器与直流屏的控制母线与蓄电池分别进行连接。在连接完成后,其工作模式包括了以日常与停电两种工作模式。(1)日常状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电源线路接入的稳压限压整流器,为直流屏中的控制母线提供电力,同时为免维护蓄电池充电。(2)停电状态。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整流器损坏的情况下,免维护蓄电池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向直流屏控制母线提供电力,确保直流屏确运行的不间断。

方案二。此方案连接方式是将三台整流器分别与控制母线、供合闸母线,以及蓄电池进行连接。其工作状态包括了以下三n。(1)日常状态。在日常状态下,整流器分别为直流屏供电控制母线、合闸母线提供电力,同时为蓄电池进行充电。(2)整流器故障状态。当为直流屏控电制母线提供电力的整流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与电池连接的恒压限流整流器直接向直流屏供电母线进行供电。(3)停电状态。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造成直流屏停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蓄电池向控制母线与合闸母线同时进行供电,进而确保直流屏运行的不间断吗,提高直流屏工作稳定性。

3.1设计方案优缺点分析

在直流屏蓄电池连接设计汇中,技术人员对以上的两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实用性与技术性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1)方案一在实际的使用中具有连接方法简单,技术要求与故障率低,以及便于维护的特点。但是在使用中我们也发现,这种连接方式在运行中会造成蓄电池频繁充电与发电过程,影响电池使用寿命。(2)方案二在使用中确保了日常状态下蓄电池长期处于充电备用状态,避免了其频繁充放电过程,有效的提高了电池寿命。同时恒压限流整流器实现了蓄电池的自动充电恒压与恒流控制,提高了直流屏控制的智能性,同时确保设备运行的免维护,但是设备结构复杂维修有一定难度。

3.2分析结论

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方案一连接操作与维护工作较为简单,但是其对蓄电池寿命有一定影响,同时智能控制性较差;方案二对于电池寿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起到了很好地免维护控制作用,但是其使用的设备较多,维修难度大于方案一。因此方案二在使用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保障性。但是方案一也可以在部分电路系统稳定,控制要求小的电路使用中。

参考文献:

[1]王炳林,陈立荣.免维护蓄电池直流屏在变电所中的应用[J].冶金动力,1995(06).

电力运维方案篇3

在过去,电信运营商内部it应用更多地表现为单机应用,而随着运营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和后台it支撑系统与业务的不断结合,单机应用已经逐步演变为基于网络的CS、BS架构的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商的it运维部门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终端管理方面难题。

avocent/LanDesk北方区售前技术部技术主管刘华日前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来自网络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威胁正在不断促进电信it的发展,当前电信it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降低管理风险和成本,提升it部门的整体服务能力,让员工感到it服务带来的是更多的业务提升,而不是更多困扰。

节省it部门的时间与精力

据iDC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大型企业的it系统运维管理成本持续走高。面对不断增长的it设备及it服务,有效降低it系统维护费用,是电信it部门为企业长久发展所能做出的首要贡献。

刘华介绍说,基于这种多快好省进行it运维与管理的迫切需求,avocent/LanDesk向电信行业提出了it服务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解决方案中包括的管理套件、安全套件,avocent/LanDesk可以帮助运营商将烦琐的it运维管理工作变成轻松简单的自动化流程。

刘华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过去当某位员工打电话给it运维部门说打印机无法使用时,it管理人员需要赶赴现场排除故障、安装驱动等,而通过avocent/LanDesk的解决方案,这些操作均可以在远端自动化地完成,这样就大大节省了it运维部门的时间与精力。

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软件安装、升级。比如,在过去,如果有员工安装office,则需要从it运维部门领取安装光盘,在本地进行安装。而在应用了avocent/LanDesk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之后,借由解决方案中控制台的软件分发和远程安装功能,该员工只需要发送邮件申请或网站登录申请,即可通过网络进行自动化的远程安装和配置。

标准化的统一管理

记者了解到,除了it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常见的服务台、流程管理等功能,avocent/LanDesk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中还创新地推出了it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帮助电信运营商it运维人员完成整体it服务管理的解决方案。

电力运维方案篇4

关键词:电厂电气 电气设备 设备检修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37-02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特高压电力传输等一系列电力领域发展的课题。随着传输电压的升级,对于发电厂的电力电气设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高压电气设备,倘若电气设备发生老化及其他类型的故障,势必将影响整个发电厂的发电效益,对于经济发展也是有不小的损失的,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发电设备的电气检修,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电力供应的可靠。

本论文重点结合发电厂电气设备的特点,探讨电气设备检修的方案,以期从中找到有效的电气设备检修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我国当前发电设备检修体制现状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服役状况参差不齐,对于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对于电气设备的检修体制还是停留在事后维修、预防性检修的层面上,对于国外一些先进的检修体制应用的不多。我国当前发电设备检修体制现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临时性检修频繁。我国目前电力系统内存在着很多老期甚至是超期服役的电力设备,这些设备可靠性很差,往往在一次检修结束后运行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会再次发生故障,对于这样的电力设备往往是出故障即临时检修,导致了大量的临时性频繁检修,对于电力设备的电气可靠性也将大打折扣。

(2)维修不足。目前电力系统也有很多设备,不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直至发生故障才进行检修,平常根本不进行状态检修与维护,这导致了很多电力机组及设备维修不足,有时故障恶化会造成本可避免的严重事故损失。

(3)维修过剩。另一方面,有些电力设备就存在着维修过剩的现象,对一些运行状态较好的设备,由于缺乏认识,认为比较重要的设备,定期进行状态检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有效利用时间的损失,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故障。

(4)盲目维修。多数电气电力设备,对于其维修往往是依据老电气工人的经验,缺乏科学的维护检修制度,对电气设备要么是不修,要么是频繁检修,要么是无法对症下药的检修,存在着盲目检修的现象,造成了很多电气设备提前报废。

3 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优化应用

3.1 发电设备检修基本步骤

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检修,大体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实施:

(1)发电厂评估

发电厂首先要对需要检修的设备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设备哪里出了问题,是否可以检修?

2)检修的时间、技术是否成熟,是否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3)检修的成本是否能够承受?

4)本次检修结束,对于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是否有明显影响?

只有在上述四个问题有了清晰明确的答案之后,才能够真正实施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

(2)作好基础管理工作

所谓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就是要将设备检修的技术方案、技术人员都配备到位,整个发电厂的运行时间上要配合,确保检修顺利实施,同时还有其他基础性工作要进行管理,例如检修工具的配备,安全措施的制定等等。

(3)作好基础技术工作

基础技术工作就是指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之前,确定完整的技术检修和实施方案,并对检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加以考虑,并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措施,要对整个检修流程做到程序化,才能够正式实施检修。

(4)状态检修的实施和完善化

当全部的检修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都落实到位之后,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就可以正式实施电气设备检修了,当检修结束之后还要对设备开机运转进行测试,同时完善检修报告和技术分析,以为后期设备的再次检修及其其他技术人员的检修提供基础技术依据。

3.2 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优化――发展点检定修制度

传统的电气设备检修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大量的不足与缺点,例如有的设备检修不足而有的设备检修过剩,无法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发电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近年来国际普遍流行的一种点检修制度能够为我国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设备点检制度是由技术人员事先利用监测设备或者仪器,按照预先订制的设备寿命检修状态表对设备进行定点、定量、定技术、定周期的检修模式,这样的检修方式能够全面掌握设备的寿命周期和运行状态,同时对于设备发生的故障能够全面排除,既不会发生检修不足的现象,也不会发生检修过剩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的费用,有效的抑制了“过维修”和“欠维修”的发生。如下图所示,是对设备进行点检的流程示意图:

对电力设备进行点检,其流程及制度其实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和实施:

(1)对电力设备实施点检,首先从制度上规范,即对技术人员的点检时间、点检周期、点检技术、点检流程、点检规范、点检标准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只有严格按照点检制度对电力设备实施点检,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故障排除、节约维护成本、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稳定性等目标。

电力运维方案篇5

[关键词]中国电信imS网络运维综合能力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06-01

随着网络融合的深入推进,中国电信未来将拥有庞大复杂的imS融合网络。当前imS网络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鉴于imS与传统网络的巨大差异性,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充分认清当前imS网络运营问题和挑战,以便有的放矢地加以应对,更好地促进imS网络运维能力、运营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中国电信imS网络运营面临的问题

1.imS技术层面问题

从imS技术层面来看,imS网络彻底ip化内核的技术特征,会增加网络和业务的运营风险与维护难度,给网络运营带来更大挑战。imS技术对运营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imS网络架构较软交换而言更复杂,运营难度增加。imS网络涉及多个专业设备,且设备种类更多、网元间接口更复杂,如增加了imS-SipDiameter等协议,为故障定位、服务质量保障带来挑战。第二,imS是基于全ip网内核的网络技术,带来新挑战。imS网络实现了端到端信令与媒体全面扁平化,即除了媒体流实现扁平化外,网元间通过域名查找DnS做到端到端无连接状态的信令路由寻址,这种动念寻址链路较传统静态链而言,更完美,但也带来互通、安全、维护等风险,对网络方案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第三,imS网元容量大,接入客户类更多,设备故障对业务影响更大,这就要求故障发现更快,切换更快,但技术、设备代价也更大,因此对网络容灾安仝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第四,智能终端风暴的挑战。终端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加快,各类软硬终端、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由于imS支持终端漫游,接入方式多样化,如eV-Do、wi-Fi、aDSL及pon等,网络接入互通兼容性问题比较突出,故障定位难度加大,若终端通过非信任域ip接入也给核心网络引入一定风险,因此,对网络安全、运维能力提出新要求。第五,端到端的QoS服务能力不足。目前虽有规范,但技术还不够成熟,端到端QoS保证体系不完善,宽带业务和窄带业务在资费模式、业务模式,甚至商业模式上都有所不同,为新型宽带业务的运营带来挑战。

2.imS网络层面问题

imS网络运营时,在imS应用模式、网络业务实现方案、技术规范方面尚待研究和优化;在运行质量指标、网络互通、业务实现、可靠性、接入维护、管理能力、支撑系统、维护队伍建设方面带来挑战。日前影响imS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imS技术在网络组织、应用方案、运维功能上还需要通过运营不断验证、优化完善;网络运行质量指标体系有待研究建立与试验,目前部分统计能力还不具备,尤其是端对端的业务质量评估指标,为网络质革优化带来挑战;统一接入及新型智能终端带来新的维护能力需求、方式的挑战。二是网络跨网络、跨机型、跨域、跨平台的互通能力与稳定性有待提升,对网络服务质量带来影响;跨网络体制的融合业务实现方案有待研究优化,对业务开放带来挑战;设备网管系统能力有待规范统一,维护能力有待提升。三是配套支撑系统有待升级改造支持与imS网络衔接,可能会影响业务受理、开放;维护队伍imS维护技能与维护经验不足的挑战。

3.imS安全运营层面问题

imS安全运营是网络运营的重要基础。目前imS组网方式、安全机制还不完善,例如,存在较多薄弱安全风险,S-CSCF间缺少容灾倒回能力,S-CSCF负荷均衡机制欠缺,网络中断Sip用户恢复耗时长,且依赖终端重注册,imS还不具备对业务平台、DnS或关键网元的Bypass功能,用户账号密码存系统没加密,维护手段不足等。因此,需要提出imS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和运维管理手段措施,形成相关规范和指导方案,这就对运维监控、防瘫、应急维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中国电信imS网络运维综合能力提升对策

1.imS网络集约化运营能力的提升策略

目前中国电信imS网络运营刚开始,急需尽早建立合理、规范的集约化运营体制,提升高效运营能力。具体包括:

(1)加强集约化运维体制的建设。通过有序推进imS集约化运营试点工作,不断完善相关维护制度、维护方式,明确维护职责和分界面,研究形成测试规范、运行质量指标、日常维护计划、数据配置规范、应急预案等满足常规运营需要。

(2)强化集约化维护管理。对厂商统一网管能力提升,针对设备种类多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网管规范,将配套数通设备、it设备纳入厂商网管统一管理,同时实现标准化北向接口与综合网管系统的对接;系统性推进配套支撑系统与imS衔接的改造升级,包括综合网管系统、信令监测系统、10000申诉处理系统、计费系统、业务受理支撑系统等。

(3)实现imS网络与业务的统一。针对融合业务实现复杂的问题,要形成统一解决方案、配置方案;鉴于网络互通的复杂性,研究制定规范和指导原则,加强网络联调、业务互通、贯穿测试,在上线前尽量消除主要问题隐患。

(4)增强网络运维技术手段。如针对终端的深度分析管理平台、ip网业务流监测系统、业务质量自动拨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控制影响范同,及早消除故障。

(5)规范集约化故障处理流程。对跨专业、跨网络、跨域、漫游时故障要及时发现、快速定位和应急疏通要求更高,应重视做好日常定时拨测、安全防护、例行维护、应急预案等。

(6)加强维护专家队伍建设,除了熟练掌握imS等融合核心网络维护技术和经验技巧外,还应提升在ip网络、综合接入、新流程和融合网络业务等方面维护技能和经验。

2.imS网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提升策略

imS网络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提升,可从组网建设、网络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imS容灾组网技术方案。组网时应根据imS安全的薄弱环节,对核心网元的安全等级进行划分,对HSS、S/i/p-CSCF、DnS等重要性最高的a类网元选择pool或1+1互备等组网方式,支持容灾数据实时或准实时同步;对mGCF、aGCF和大型BaC等B类网元采用双归属或负荷分担方式组网;域内采用有心跳检测的静态链路,当域内网元出现故障时,可快速告警和路由切换;域间通过软交换网、传统长途网做好动态链路失效的迂回保护。

(2)imS快速旁路Bypass应急恢复技术。针对a类网元瘫痪,研究试验DnSBypass、aSBypass、HSSBypass、CCFBypass机制和维护规范,使得网元瘫痪后业务不受影响或影响最小,另外还应提升维护人员网络防瘫、应急恢复能力和维护水平。

(3)ip安全防护与漏洞封堵。针对业务开放与ip化系统的安全漏洞问题,应通过安全扫描等手段,发现和封堵系统漏洞,服务端口最小化;在网络边缘层配置防火墙功能阻隔非信任区域的风险。

(4)用户信息安全加密技术。账号密码等用户关键信息录入、传送、存储、维护全流程采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总之,imS网络作为未来统一核心网络,其运营质量问题将关系整个电信网络、业务运营的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充分研究imS网络运营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实现imS网络规范、高效、安全的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电力运维方案篇6

从“信息化电厂”到“智慧电厂”之路

“信息化电厂”由传统电厂通过使用常规信息化技术,如eRp、oa、企业邮箱、门禁、视频监控等构建而成,旨在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信息未实现对象化、关联化,往往存在信息孤岛,各自为战,效果不甚理想。

而“数字化电厂”基于流程工厂数据模型国际标准的工厂信息库等信息系统形成的包括图纸文件、数据、逻辑和物理模型相互关系的对象化和结构化的电厂信息模型环境,打通信息孤岛,使业主在拥有物理资产的同时也拥有对应的信息资产。

“智慧电厂”是在“数字化电厂”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智能化信息资产管理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终端、智能应用(云大物移智)等,对电厂全生命周期中所有静态和动态信息的综合展示和智能分析管理,从而形成完整“智慧电厂”,并对全生命周期中的各项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当前电厂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厂都建立了一些信息化系统,但是普遍面临缺乏信息资产管理标准(信息没有标准化);缺乏对象化、结构化基础数据(信息没有结构化);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缺乏可视化静态和动态信息综合智能分析管理手段(信息没有智能化)等问题。

针对国内电厂信息化现状,电厂信息化管理者应该从信息标准化、信息数字化、信息智能化三个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电厂当前存在的问题。

wiZ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

wiZ解决方案采用多维信息模型集成技术,在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对工程对象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通过数字化及可视化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多维信息模型数据共享,并支持对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wiZ解决方案在项目的基建期,通过KKS协同编码系统和三维数字化建模,提供精确材料统计,减少现场碰撞返工,缩短工程建设安装周期,提高建造质量,并减少现场管线管材、支吊架、电缆桥架及电缆电线和其它安装材料的浪费,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为业主赢得可观收益。

基建过程中,结合iSo15926流程工厂数据模型国际标准和GB32575发电工程数据移交国家标准,通过数字化移交和配套设计评审运用,一方面可以从运行维护角度改进设计,另一方面为调试运行维护提供颗粒度可拓展的基础对象化、结构化资产数据。

wiZ解决方案在运维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提供仿真、验证和虚拟培训,利用智能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结合设备维护数据、DCS设备实时数据、安全分析数据、自动控制数据等不断变化的动态数据,将静态的工程基础信息与动态的工程运营信息结合起来,打通项目周期的信息流传递过程,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wiZ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北京京能集团高安屯燃气电厂采用wiZSolution智慧解决方案,在基建期通过不断三维碰撞检查报告,指导现场施工作业,优化人力安排,缩短了现场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避免潜在的施工风险,综合效益巨大。协助工程建设共计检测出碰撞520余处。按照国内电力建设工程碰撞统计标准,平均3.5万每处的费用计算,为公司减少了直接经济损失1925万元。

电力运维方案篇7

现阶段,我国火电厂设备管理按设备状态可分为运行管理、点检诊断、早期维护和拆卸维修四个过程,其中,前三个阶段为设备前期管理,第四个阶段为设备后期管理。目前我国电厂通过miS系统获得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通过定期点检的形式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的尺寸、材质等分散的基本信息,通过检修文件包管理检修相关内容,如图1所示。传统分散式的管理方式不仅设备管理效率低、表现方式不直观,而且容易造成设备信息混淆等问题。

2VR火电站设备基础信息管理

2.1火电站设备结构三维建模与仿真

火电站设备结构三维模型是实现VR操作的基础,然而,由于火电站设备结构复杂、数量巨大,为实现设备的全面建模仿真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结构层次划分,将所有设备划分至最小结构单元后进行建模仿真。为了确保仿真模型数据的精确性和通用型,采用行业内流行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创建设备模型,以制造厂二维设计图纸作为实际尺寸数据来源。对三维模型尺寸在装配过程前进行数据核对,将尺寸精确的零部件模型进行分级装配,在装配过程中,对每一级装配体进行干涉检测,干涉检测为装配体零部件间配合状态及间隙尺寸的确认过程,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级装配流程,直至整体设备模型装配完成,如图2、3所示。由于火电站设备结构复杂,模型面数多,为了保证模型的可视化效果和平台的计算速度,实现基于VRp的火电站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模型数据传输和网格优化。在Solidworks设计平台中将模型数据以wrl格式输出,导入3DStudiomax平台进行材质、色彩的烘焙及渲染处理,并应用polygonCruncher插件对模型的面数进行优化处理,如图4所示,汽轮机低压转子转轴通过该过程的优化处理,将模型面数在原模型基础上降低约80%,最后将处理后的模型数据导入VRp,进行交互式操作功能的设计工作。如图5所示。实际证明:该数据传输和优化方法不仅保证了模型的精准度和高质量的可视化效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系统运行效率。

2.2KKS系统在三维模型库管理中的应用

KKS(KraftwerkKenngeichenSystem)电厂标识系统1978年起源于德国,是目前国内各类发电厂主要应用的电厂标识系统。该系统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相关标准,将电厂中所有系统、系统的各个装置及零部件,在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7]。其非语言编码形式能够很好的适应计算机处理方式,并且具有足够的扩展能力,本系统利用该特点对虚拟环境中的设备及零部件模型进行管理,使虚拟设备的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以火电站汽轮机高中压缸标识方案为例,对各级装配体及零部件进行分级编码的规划管理,如图6所示。该方案共分为四级,其中前三级代码对应为一至三级装配体,每一级中的装配体根据功能不同以特定英文字母方式进行编码,第四级为设备最小零部件单元,以阿拉伯数字的方式进行编码。由于汽轮机设备中不同装配体的结构组成不同,代码的级数也随之改变,因此示例方案中的四级代码并不作为最高级数限定。通过该方法将火电站全部设备结构的三维模型分级编码管理,并以代码作为模型iD构建三维模型数据库。

2.3火电站设备基础信息综合

火电站设备基础信息是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积累的技术数据,常规的设备管理中,这些数据分散于不同的技术资料,信息集成度低,表现方式不直观。本文通过KKS编码合理的组织模型库结构,并在对于设备结构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操作中,能够有效的跟踪、查询、分析设备的基本状态,例如:详细设计尺寸、制造材料标号、力学性能、设备缺陷等信息,将设备的基础数据以三维模型为核心高度集成,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文档和设计图纸为主的技术数据表现方式,而且能够提高技术人员的设备管理效率。

3CBm火电站设备维护信息管理

3.1CBm决策过程设计方案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基础信息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方面信息的管理。在系统实现时,前者为设备的静态数据资源,后者为设备运行使用之中形成的动态数据结果记录[8]。设备的运行数据是设备健康状态的真实体现,因此,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能源企业普遍推行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为基础的CBm方法。CBm的核心是决策部分,决策研究主要分为确定性方法和不确定性方法,其中确定性方法基于机理分析,来源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不确定性方法基于统计学,研究设备劣化规律[9]。然而,大部分火电站缺少设备故障规律的统计分析记录,因此确定性方法目前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条件。本系统基于确定性方法的决策基本过程设计方案如下:1)与电厂miS系统建立数据接口,采集并监测设备各测点的运行数据,以历史运行曲线的形式在系统中体现,并对历史运行数据分阶段进行管理;2)建立设备可靠性分析、安全性分析、重要性分析、故障诊断等评价模型,以运行数据为基础,对设备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初步确定维护策略;3)将针对设备状态制定的多项维护策略具体化,形成详细维护方案,通过选择适合的决策算法确定最优维护方案。

3.2CBm决策模型

选择最优的决策模型是CBm过程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CBm决策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延迟时间理论、马尔可夫决策理论和熵权多目标法决策理论,对于确定性方法的多项维护方案决策,本系统采用熵权多目标决策算法,该算法中将源于热力学中的熵引入信息论,作为系统无序状态的量度,对不同维护方案制定统一的评价体系,对体系内各指标赋予权重,通过熵权数对各项指标综合衡量后,将多方案做出合理的选择和排序。

3.3设备维护过程信息管理

火电站设备检修维护环节是直接影响设备效率和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我国电力企业在该环节全面贯彻iSo9001:2000标准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计划检修体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13],并在近年来推行设备检修标准化的过程中,以“检修文件包”的电子文档形式将具体内容进行综合,该方法的应用在各发电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随着检修技术的不断提高,检修文件包内容不断更新,历史电子文档积累逐渐庞大,设备检修管理方法缺乏显著提高效率的新模式。本系统以检修管理方案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科学分割检修文件包的内容,以汽轮机本体a级检修为例,如图7所示,将分割后的内容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应用,使检修文件以数字化的形式融入信息化管理,该方法对于庞大复杂的检修文件在存档、查询、更新等方面操作均能达到很高的效率,从本质上改革了以电子文档及档案卷宗方式管理检修文件的传统模式。其中,检修过程仿真功能基于VR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以设备结构三维模型为基础,同样以三维建模的方式在计算机中构建虚拟检修环境、虚拟检修工具,并以实际检修规程为依据,在虚拟检修环境中实施检修方案,并将检修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及行业规范等以语音、文字的形式,与虚拟检修过程仿真文件集成多媒体文件演示,以汽轮机本体a级检修过程为例,如图8、9所示。该功能不仅能够取代传统检修文档中的检修规程文件,直观新颖的表现方式对于优化组织实施方案、检修效果预判、检修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4火电站设备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4.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本系统面向火电站运行、维护和基层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对设备信息的实时访问、状态评价和维护决策平台。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为:全面实现电站设备综合信息的科学管理、实现设备状态评估及维护决策,改变传统设备管理模式,提高电站设备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

4.2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

系统主要分为基于VR的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和基于CBm的运行及维护信息管理模块。在设备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中,通过建立火电站设备三维模型库和火电站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在VRp中实现设备模型和基本信息的对接,在可视化的操作平台中,实现设备结构的查询、交互式虚拟拆装、基本信息管理和制定技术改造方案四项基本功能,如图10所示。在运行及维护信息管理模块中,分别建立运行信息数据库、评价及决策模型数据库和维护信息数据库,将设备运行数据和设备维护数据通过CBm评价及决策模型分析,确定预知性维护方案。在该模块中,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设备状态评估、确定预知性维护方案和维护信息管理四项主要功能,如图11所示。

5结论

电力运维方案篇8

关键词:凝结水泵;配置方案;布置优化设计;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凝结水泵作为发电厂的主要动力设备之一,其配置直接影响机组整体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凝结水泵的台数和容量选择,取决于机组容量、设备质量、机组在电网中的作用、设备投资等诸多因素。另外,近年来高压变频技术在凝结水泵上运用越来越多,提高了水泵流量适应性,且使水泵在非设计流量时的运行效率也比较高[1]。

本文针对百万千瓦级机组常见的凝结水泵配置方案,从技术可靠性、运行经济性两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百万千瓦级机组凝结水泵的优化配置方案。并以最优配置方案为基础,进行多级立式凝结水泵、电机以及进出口管线的优化布置设计。

1.多级立式凝结水泵常用配置方案与分析

目前国内百万千瓦级机组采用的凝结水泵一般采用多级立式、双吸离心泵。凝结水泵筒体采用钢制圆形或方形筒体,用混凝土浇筑于凝结水泵坑内,泵芯与筒体通过法兰连接,o型圈密封。蜗形泵壳、短管、导管及出水导管之间采用法兰、止口连接方式,上轴顶部与电动机轴之间采用带法兰的套筒式联轴器连接。

根据国内外已建成的百万千瓦级机组,凝结水泵的配置状况可以归纳为两大类,每类均可配置1-2台变频器,见表1。

表1国内外已建成的百万千瓦级机组常见凝结水泵泵配置类型

在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凝结水泵的可靠性已经很高,但还是存在故障的可能性,2x55%这种配置方案没有备用,一旦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机组的可用率和经济性。故凝结水泵仅按2x110%和3x55%两种方案进行配置,这两种方案均设有备用,当其中1台发生故障,启用备用就能完全能满足整个机组需要,不会影响机组的可用率,符合《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和国内外机组凝结水泵配置和运行的经验。

1.1方案技术性对比

每台机组设2台110%流量的凝结水泵时,通过主管路上的调节阀或变频器调节来调节流量。此配置系统简单,节约厂房布置空间,运行维护方便,但低负荷工况下凝结水量接近泵的最小设计流量时,系统产生振动,能耗增加显著。

每台机组设3台55%流量的凝结水泵时,低负荷工况下单台55%流量的凝结水泵运行,避免低负荷工况下凝结水量接近泵的最小设计流量而带来的系统振动及能耗增加的问题。由于设备增加1台,对有限厂房空间内进行布置提出更高要求,但系统仍然比较简单,便于运行维护。

综上所述,从技术性角度考虑,每台机组配置3台55%流量的凝结水泵更具优势,且当机组常年负荷基本稳定,一般不采用变频器。

1.2方案经济性对比

技术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可采用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属于静态分析法的抵偿年限法,计算费用法等;又有属于动态分析法的现值法,最小年费用法等。相对于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对方案实施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资金款项,如各年的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等资金都考虑其时间价值,因此用动态分析法来评价方案的经济性更合理。

最小年费用法采用下面公式,将技术方案的总投资,用折现率折算到基准年,然后平均分摊到经济运行期的各个年份,再和年运行费用相加之和。

其中:为年费用,万元;

为投资的现值,万元;

为折算的年运行费用(包括运行电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等),万元;

为折现率,%;

为为设备经济运行年限,年;

无论采用哪种方案,机组的年负荷基本不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主要考察当地电价、设备购置费用,取年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根据国内外投产的百万千瓦机组运行经验,增加设备台数,虽然投资增加,但后续节省运行费用远大于设备购置费用和维护费用之和。故本文推荐百万千瓦级机组在常年负荷基本稳定情况下采用3x55%容量的凝结水泵配置方案。

2.多级立式凝结水泵布置设计优化方案

2.13x55%凝结水泵布置

凝结水抽取系统由凝汽器、凝结水抽取泵组,以及管道阀门系统组成。凝汽器冷凝由低压缸排出的乏气,冷凝器热阱收集凝结水,凝结水抽取泵将凝结水送至低压加热器,如图1。

凝结水泵的布置标高,应根据选定的水泵扬程,确保或校核凝结水泵有足够的汽蚀余量,即:

其中:为除氧器凝结水入口与凝汽器热井最低水位间的水柱静压差,m;

分别为凝汽器热井最低水位和凝结水泵标高,m;

为凝结水泵必须汽蚀余量,m;

为凝汽器热井最低水位处压头,m;

为介质最高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头,m;

为吸入管线损失压头,m。

凝结水泵一般采取室内布置,在凝汽器热阱出水测一字布置,凝结水泵及进出口管线三维布置如图2所示。该布置紧凑,入口管线短,节省工程造价,同时有利于出口管线对称性布置。3台凝结水泵一字布置便于运行和维护,在水泵上方可设置吊车用于检修,或预留吊装孔,通过厂房主行车吊装检修。

图1凝结水抽取系统示意图图2凝结水泵及进出口管线三维布置图

2.2电机基础及布置设计

电机基础起固定和支撑电机的作用,同时承受通过联轴器传递的部分泵体重量。常见凝结水泵的电机与泵本体通过钢制基座相连,见图3(B)。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KSB、沈阳透平机械、长沙水泵厂等,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有英国Sulzer、德国KSB、美国Flowservere等。

近年发展起来的,凝结水泵的电机基础设计为混凝土结构,通过基础钢板和地脚螺栓连接固定,电机与泵通过绕性联轴器连接传动,如图3(a)所示。这样的设计能更有效的将电机重力传至混凝土结构,减少震动,有利于泵的稳定运行。同时,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少了检修维护成本。国内外采用该技术的机组有良好的运行数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推荐采用混凝土结构基础替代钢制筒体基础,技能降低建设成本,又能在运行维护中节约成本。

图3凝结水泵电机混凝土基座与钢制筒体基座图

3.结语

本文总结了凝结水泵配置的基本方案,从技术性和经济性角度综合分析提出最优凝结水泵配置方案为3x55%凝结水泵配置(可按需配置1-2台变频器)。在最优配置为基础上,本文对多级立式凝结水泵布置、进出口管线以及电机基础进行了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S].

[2]徐红波.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凝结水泵的选型[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06.

电力运维方案篇9

【关键词】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探讨

电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又是电力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因此,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生产,从电力设备维护的角度处罚,加强对电力维护的管理,预先检查出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以及建立一整套合理完善的维护方法系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现实课题。

一、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电力维护主要内容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而电力维护则是为了保障电力在生产、运行以及供应等阶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包括电力设备维护、电力运行维护以及电力系统维护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电力维护是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合理有效应对风险的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

1.电力设备维护

电力设备维护是电力维护中最基本的内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有了合格的电力设备作保证,电力维护的工作才有意义。电力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基本工作主要是:绝缘子清扫,杆塔各部紧螺栓,修补防鸟网,混凝土、杆接头钢箍防腐,拉线地下部份防腐,杆塔倾斜扶正,并沟线夹紧螺栓以及防护区内砍伐树竹等。加强电力设备维护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只有有了良好安全的生产设备做保证,电力生产管理才能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2.电力运行维护

变电运行从业人员主要职责在于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包括对所管辖设备的维护,按调度命令正确进行各种方式的倒闸操作,配合完成状态检修、技改、设备缺陷处理工作,准确判断并正确处理各种异常、事故。其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变压器与互感器,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电抗器和电容器,防雷与接地装置,组合电器,电气测量,电气识图,直流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原理、结构;实际技能包括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设备的异常运行与事故的处理等。变电运行维护虽然不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最为核心的内容,但是良好的电力运行是电力行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也应该加强对电力设备维护中,电力运行维护的管理。

3.电力系统维护

电力系统维护的主要任务有:首先,收集相关的数据,主要是指由收集站收集一些关于电力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通信网络信号,电流等数据;其次,传输收集到的信息,即将收集站的相关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传送到主机系统,包括前置机或者服务器等;再次,建立用户和电力系统的联系,使得用户能够很方便的了解到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及轻松实现遥感和遥控的功能;最后,对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时时监督。通过以上步骤相信一定能够很好的实现电力维护中的系统维护功能。电力系统维护是电力维护的核心,也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安全有效的电力系统的指引下,电力生产才有保证。

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对风险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力度

电力行业的操作人员处于电力运行系统的最前线,其工作繁杂、业务量大,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若不具备上述特点,则会在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手法,轻则造成财务上的损失,影响电力行业的信誉,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付出生命的代价。一线的业务人员出现操作上的失误,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情况引起的。一个是技术手法不熟练,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达标。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意识薄弱,没有保持必要的谨慎性。因此,为了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必须在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两个方面加大对电力维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为了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技能培训,并对在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表现相对差的给予一定惩罚。恩威并施,相信一定能取得有效的成绩。除了开展培训课程之外,经常召集从事电力生产管理操作的员工,开展工作经验交流,讨论对各种复杂棘手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实施方案,从不同角度提高电力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2.组织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案例反思

开展部门车间的讨论会,分享切身的体会,做好笔记。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当然,这并没有好坏之分,组织经验交流可以让工作人员取长补短,并且吸收他人在工作中处理棘手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别人进行交流,让同行帮忙出主意。

案例辅助教学,主要是通过在电力生产管理中比较有名的案例,反思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铺路搭桥。

3.加强对故障设备的排查

对设备进行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设备建设基期、设备运行时期以及设备修理维护期。首先在设备建设基期,应该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设备在建设时期不存在安全漏洞,十分可靠合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故障问题。在设备运行时期是对设备进行检验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对待。特别是对其在出现故障时的报警装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设备修理维护期,应该仔细分析设备的安全效能,以及其是否值得修理等内容。

三、小结

电力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因此,开创一个良好的电力运行系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从电力维护的三个方面,即电力设备维护、电力运行维护以及电力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的分析等角度出发,了解了电力维护的大体目标和方向,为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参照。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加强电力维护的主要措施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力度,加大对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力度,组织电力维护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案例反思以及加强对故障设备的排查四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世帧.电网调度运行技术[J].电力系统调度规程汇编.2012(2)

[2] 尤垚.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安全保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3] 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12)

电力运维方案篇10

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达到一级排放,苏南经济发达地区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排放。

排放标准提高,污水处理相应增加成本。在设计上要求生产工艺先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运行可靠,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运行维修费用、降低电耗,从源头做起,在设计上解决。污水处理的工艺首先清除污水中块状杂质,然后进行生物反应过程,给生物反应曝气池(以下简称反应池)内污水通风加氧,生成有益菌,通过有益菌,分解有害菌。在反应池内,对污水通风加氧是污水处理的关键过程。

2污水通风的技术要求

反应池的污水是变化的,有水量大小的变化,温度高低的变化。时间上昼夜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由于受变化因素的影响,要求通风供氧随时调整。污水中氧气要充分均匀,但不能过量。风量风压始终保持平稳,没有波动起伏。

3污水通风控制的常见方案

3.1采用手动阀门控制单台风机调节风量

手动风量调节阀(手动阀门)分单叶和多叶两种类型,通过手柄调节叶片的0°~90°范围内开合角度来控制风量大小,手动关闭或手动复位。通常手动风量调节阀安装在正方形或矩形截面风管中。

3.2采用电动阀门控制单台风机风量

电动风量调节阀(电动阀门)是在手动风量调节的基础上,将手柄操作改为电机操纵,电机通过连杆机构操纵叶片的开合角度来控制风量。阀体尺寸可按用户要求制造。

3.3采用变频控制单台风机进风量

风机变频控制,是指控制风机电动机的交流电源的频率在0~50Hz之间变化。工频运行电动机电源频率50Hz。频率越低风机出风量越小,耗电少;反之出风量大,耗电多。工频运行出风量最多。变频过程由变频器与编程器自动完成。从而,实现对风机风量风压的控制。

4变频控制通风方案特点

对上述几种通风控制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变频控制通风方案有如下特点:

(1)满足工艺要求方面程度最高。因为变频调速控制风量是自动检测风压变化,自动跟踪调整,无级变化,风机平稳加速或减速,每次调整都是微量调整,循序渐进,始终保持在设定值,上下波动很小,风量风压平稳。没有硬性增加或减少给工况带来失衡现象。其他通风控制方案经常出现风量不足或风量过大。

(2)操作方便。变频调速改变风量是自动进行,没有人为控制误差或失误。

(3)降低生产成本和维修费用。变频设备电子产品可靠性能能好,维修费用很少,只是定期保养。电机消耗电量与频率高低有关。如采用调整阀门每年要进行几次维修,还会影响到使用,增加维修人员,增加维修费。调整阀门的方式整台风机开动,增加电耗成本。

(4)一次性投资比其他方案相对增加。

5应用实例

笔者在实践中对污水处理厂通风采用了变频控制设计方案。本文以苏州市相城区某镇污水处理厂为例,重点分析反应池鼓风机变频运行控制设计。

案例:反应池日处理能力2万吨,用风量每小时约6500m3(压力15000pa)。配置3台(C70-17)鼓风机,相应配套管道及曝气管等。C70-17型离心式鼓风机每小时出风量约4200m3(风机出口压力20000pa)。一台风机运行不能满足风量,两台风机运行风过量,效果也不理想,并且增加电耗。解决方案利用一台鼓风机工频运行、另一台鼓风机变频运行方式,具体见图1(反应池风系统工况图)。

图1反应池风系统工况图

方案设计:根据曝气工艺要求,系统设定风机运行在正常工况状态下,管道出口压力15000pa,风量6500m3,通过设置在管道出口的压力变送器检测到的信号值,反馈给变频器,与设定的值进行比较,只要不等于零,就有信号输出,进行风量调整。系统用风工况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系统失去平衡,风量就自动进行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系统保持设定的风管道出口压力和风量。由哪台风机工频运行,哪台风机变频运行由程序决定。具体见图2(风机变频控制拓扑图)。

图2风机变频控制拓扑图

电器设备元件选择:

(1)压力变送器pm41模块化结构,检测风压输出4~20ma模拟信号,一体式安装。满足功能和安装要求;

(2)变频器日本三菱公司产品,FR-F740-S132,内置选件FR-a5aR。功能齐全,设定频率,接收模拟信号,输出点数扩展,输出功率132kw,具有RS485通信接口。可外接滤波器抗干扰能力强。满足系统功能需要;

(3)编程器(pLC)日本三菱公司产品,可扩展点数,编程方便。与三菱公司变频器配合使用更加方便。

其他电气设备元件按型号规格配备满足系统功能需要。

电气系统原理图不在此详述从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施工。

风机系统运行方式设计:方案一:一台工频运行,一台变频运行,另一台备用;方案二:两台工频运行,另一台变频运行。例如:在污水、风正常工况下,其中某台风机工频运行,依次下台风机变频运行;系统检测4~20ma信号值反馈给变频器与设定值(此设定值代表压力15000pa,风量6500m3)进行比较,相等无差值,变频运行风机不改变频率,维持原转速运转。如果反应池用风量增加,压力降低变送器检测到信号值变小,与变频器设定的信号值比较,有差值输出小于零,输出信号使频率增加,风机就要增加转速,直到达到工频为止;当需要降低风压时原工频运行的风机停止;一台工频不能满足风量需要,依次另一台风机启动变频运行。有时风量需求增加很多,两台风机工频运行,另一台变频运行。停止时顺序保持不变,先启动,先停止。此种情况出现概率很少。

根据以上风机的运行的次序是,1#工频运行,2#变频运行,3#备用;2#工频运行,3#变频运行,1#备用;3#工频运行,1#变频运行,2#备用。每台风机都处于工频运行、变频运行、备用状态。在程序编制方面禁止两台风机同时启动现象,从安全角度考虑,电气上也增加了互联锁。设备轮流工作,轮流待机处于理想的运行状态,便于运行管理。

通过投产运行6个多月对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考核:

(1)排放标准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实现了设计目标;

(2)每吨污水处理电耗031千瓦时,电耗比行业标准降低0.02千瓦时;

(3)由于设备运行方式合理,变频启动减少设备磨损,电气变频控制设备没有出现故障,定期进行保养,每年维修费用降到最低。

设备(3台变频)一次性投资比采用阀门控制方法增加了40%。由于电耗成本降低,三年内可回收一次性投资增加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