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0:08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1

关键字:《艺术哲学》;丹纳;三元素说;民族特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91-01

丹纳(1828—1893),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实证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拉封丹及其寓言》、《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等。 《艺术哲学》一书既是他的代表作,也集中反映了其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丹纳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那时的欧洲正处于一个极度骄傲和膨胀的时期。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欧洲人逐步从宗教思想禁锢的蒙昧状态中苏醒过来,这让欧洲人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丹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因此,丹纳的治学方法是从事实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实证主义文艺理论。他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两大理论:一、“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说;二、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前者强调了三元素对文学艺术的决定性影响,后者则强调了艺术批评的客观性。

具体而言,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强调了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并认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动力”。

我们从丹纳的三元素说可以看到民族特性对艺术家和作家的人生态度、理想、性格、情感等方面的持久性的影响,也可以看到环境、社会意识、时代精神对文化艺术发展的决定性的作用。丹纳的三元素说开一代风气之先,为以后的实证主义艺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丹纳看来,艺术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要删去那些遮掩到主要特征的东西,重点表现的是具有主要特征的东西。艺术品的目的是要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这要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有计划地去改变的。在雕塑、绘画、诗歌三种模仿的艺术中,总体是与实物相符的。可见,正是把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当作艺术本质的观念,导致丹纳提出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三个尺度。

“特征重要的程度”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即其价值取决于那个特征的稳固程度与接近本质的程度。最稳固、最接近本质的东西,则是种族的特征,深刻而持久的特征对于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特征有益的程度”则是指艺术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作用。表现有益的特征的作品必然高于表现有害的特征的作品。

“效果集中的程度”是指艺术作品各个方面的元素通力合作去表现特征的程度。只有把元素所有的效果集中的时候,特征的形象才格外显著。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效果的集中主要表现在人物、情节、风格三者之间要保持平衡、和谐配置。

从艺术研究与批评的角度来说,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阐发的两大理论观点,是从社会学角度探讨艺术作品及其属性,因而必然要探讨有关社会因素对文艺创作和发展的影响。此种研究方法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是一种注重从文学艺术外部进行研究的视角。

今天我们所谓的理解,是通过学习和认知,再通过内部的条理习惯,有规律地,合乎逻辑地从一个符号到达另一个符号。而艺术为满足情绪上的调和,寻求一种相当的表现。

一方面,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两个必要条件:首先,自发的活跃的情绪、个性。一有感触就能无所顾忌地发泄出来。其次,周围要有近似的、理解的精神在不断地支持,使心中那些尚且模糊的念头得以酝酿、滋养 、成型、 繁殖和壮大。也就是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创造良好的情绪和气氛。另一方面,民族的天赋是永恒的。它来自血肉,来自头脑,来自空气与土壤,来自思想感情的构成与活力。这是真正活跃的力量,不断更新,无孔不入,绝不会因为一时赞赏另一种高级的文化而践踏自身和损害自己。画种还保持着原来的纯洁。所以,个人创造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艺

家们的创作能力是与民族的活力成比例的。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2

关键词:现代艺术;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1-01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风格面貌的现代艺术形式,现代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人的观念和个性的表达形式。其反映和表现的特征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变化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精神的探索。

一、现代艺术的界定

现代艺术又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可以是指最近一、二十年中艺术家己经创作出来或正在创作中的艺术作品。这种对艺术的划分形式没有门类、风格之别,类似于当代油画、当代水墨、当代工笔人物画等诸多的艺术内容或形式都可以纳入其中,而以“当代艺术”一词予以统称。《牛津20世纪艺术词典中》对“现代艺术(Contemporaryart)”描述是是最近才被创造出来,而是被认为具有一种“现代精神”。艺术范围内的“现代精神”一词脱身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多具有反传统的特性,主张对艺术持多元的结构,“现代精神”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敢于反对传统、对抗权威艺术形式的精神,范迪安先生对“当代艺术”的界定:“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是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兼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二、现代艺术的特征

(一)从艺术角度而言:1、现代艺术突破了传统审美的范畴,弥合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2、现代艺术具有轻技巧性,其创作不完全依赖于特定的媒材或艺术家熟练的技法;3、现代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诸如美术展览、期刊杂志、网络、社区当中。可以说,现代艺术在所表达的内容上生活化、材料技法上简单化、所处的环境多样化等诸多方面贴近与现代生活的特质。

(二)从教育角度而言:现代艺术摒除了古典艺术单一的神圣审美体验以及现代艺术令人费解的抽象形式,更多地是借助一些现代的造型语言方式而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与文化探索。美术教育除了在使学生涵养美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之外,也有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会遴选并识读图像背后的文化含义。

(三)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的形式一方面特别强调视觉形式,己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当代美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形成“现代文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现代艺术来源于多元的现实生活之中,作品良荞不齐,要教育中学生学会判别好坏。运用批评视角的教育观,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以多维的视角和批判性的来审视现代艺术作品。

三、现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异性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和传统绘画艺术的区分度明显:从表现内容看,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现实的生活,其展示、传达与传播的现实生活和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抑或就是生活本身;从造型语言来看,它追求的不仅只是多样性与统一性、对称性与均衡性、节奏与韵律的变化,而且可以重复与扩大、拼贴与挪用、置换与重组;从创作使用的材质来看,它们不再是传统的颜料、纸张、画布,却可以是一张旧的照片、一件破的衣服、甚至可以是人体本身。由于当代艺术这些新异的特性,吸引着学生对当代艺术造型的语言、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深层认知。

(二)有助干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意识

现代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其的“现代性”,它植根于我们所处当代时代的文化背景、反映了我们当代时代的精神。范迪安就认为“现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只有“现代性”,还有对现今社会感受的时代性,艺术家置身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时代特征。现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藉此探求现代文化的整体样貌。这种融入并不排斥传统艺术的“非经验性”,因为传统艺术内容尽管熟悉,但内容较现代艺术更难于被理解,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当代艺术更不尽相同。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3

关键词:《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艺术》问题与缺漏分析与纠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作为紧扣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实验性教材,在部分省市高中已经推行了数年,我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使用该教材也逾三年。在教学中我发现,该教材在原有老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与改革,其新颖性与时代性非常明显,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形素养、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具有很强的人文学科特征与很好的艺术教育价值。但同时我也发现,该教材作为实验教科书,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与有待改进的地方,尤其体现在一些艺术观念与艺术发展时期的表述上,似乎还沿袭旧路,与最新研究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这些陈旧的艺术观念的继续存在无益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推行,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与我们新课标的课程性质与创新理念不相符合,需要进行一定的修订与调整。我以其中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艺术》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

一、标题使用含混,无法体现现实主义艺术的特征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艺术》之题粗看上去似乎很合理,因为现实主义运动的最大特征就是真实,但“追求生活的真实”会导致学生对该运动观念的混淆。因为,虽然真实性是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但并非唯一特征,即使加上“追求生活”也无法完全体现该运动的时代特性。因为欧洲具象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讲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真实描绘的基础上,再在其中加入不同时期的宗教、神话寓言等精神层次的深刻内涵。我们不能说荷尔拜因的作品《大使》中没有对当时社会的真实描绘,也不能说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子》不是对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使用这样的术语来概括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虽没有错,但无疑是欠妥的,因为它没有将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诸多主要特征,尤其是时代性特征包含进去。

二、对现实主义与之前艺术运动之间关系的表述落入俗套,泛泛而谈

课文开篇即意图点明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艺术运动之间的关系,但是表述时主观地将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相对立,导致对艺术运动观念的阐述落入那种永远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陈旧俗套中。这种俗套简单概括来讲就是,认为后继产生的艺术运动是对前期艺术运动的反叛,同时刻意对新艺术运动开创期并行发展的前期艺术运动极力贬低,以此来凸显新艺术运动的革命性。其实,任何新艺术运动的产生必然建立在早期艺术运动的基础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期所有艺术运动的综合继承,其创新之处并不绝对反叛,其与早期艺术的区别只能看作是与某种新兴观念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自然体现。以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运动来讲,其很多观念、作品、内容、风格、技法等无不来源于早期艺术运动,甚至库尔贝在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中也强调其现实主义绘画首先建立在对传统古典艺术的继承之上,其绘画风格是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西班牙荷兰画风的综合,仅仅是所观察的角度与以往不同而已。由此可见,教材对现实主义与之前艺术运动之间关系的表述还需商榷与斟酌。

三、对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描述存在主观偏好与挂一漏万的痕迹

课文开篇即对现实主义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性阐述,这种阐述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极其片面。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运动的特点不仅是课文中所提及的这几个方面,而且欠缺了对其时代性及其他特点的强调。我认为,首先,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运动是在对同时代现实生活的真实观察基础上所进行的真实客观的描绘。这种艺术运动除了上述提及的真实性之外,首先必须践行的艺术观念就是“唯当代方可入画”,也就是说其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同时代画家看得到的社会现状,而非画家看不到的现实,这种内容具有强烈的当下性特征。其次,该艺术运动也关注新兴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壮大与繁荣,而非只是偏好农民题材与批判社会矛盾。例如,库尔贝本人就曾创作过大量有关当代新兴资产阶级生活的作品,而其他表现巴黎都市生活场景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最后,论述没有涉及该时期盛行的哲学思想、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等方面的影响,也没有提及其摄影术的产生与普及对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转折意义,等等。由此可见,这种对艺术运动观念的表述只是打着新课改的旗号推行老式的内容,新瓶装旧酒罢了,需要进行全新而系统的重新阐述。

四、对现实主义旗手库尔贝的论述未能紧扣现实主义的特征进行分析,浮于表面而未揭示本质

库尔贝作为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运动的奠基人、旗手与代表画家,其重要性无可比拟。但是课本在介绍库尔贝的时候未能对库尔贝的主要艺术特征与作品内涵进行一针见血的表述,其中欠缺部分有如下几个方面。

“展览会”应当准确翻译为“沙龙”,1855年沙龙是世界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同时举行。另外,必须交代的是,库尔贝送展了多幅作品,其中11幅入选,仅有2幅被拒。由于这2幅作品是库尔贝的代表作,因而画家愤而退展,举办个人展览。其实,库尔贝早在1848年就已经因为《奥尔南的饭后》获得沙龙的奖章与国家的收藏,这说明画家并非是不受沙龙欢迎的对象。指明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库尔贝及其现实主义风格尤为重要。

课文交代《画室》是画家展现其现实主义艺术观的重要作品,但是在具体分析时,却只停留在细节人物的简单介绍上,对于整幅作品究竟意图表现的深刻内涵不甚了了,这让人感到有些不知所云。其实,《画室》有一个副标题“概括我七年创作生活的真实寓言”,从这一点来看,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在其中包含了某种自传性的意识。其实画家意图通过这个“真实寓言”,来表现其受到普鲁东无政府主义思想及傅里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而对现有社会进行改革并促使其进步的某种社会改良理想。对整幅作品的深刻内涵不交代清楚而只关注于其中的个体意义,只会让人感到一种不知所云与支离破碎的感觉。

《画室》中的人物介绍存在严重错误。除了未能对重要人物身份进行解读外,还错误地将右边的夫妇人物身份解读为普鲁东夫妇,这就大错特错了。该夫妻为当时著名的傅里叶主义评论家巴梯耶及其妻子,而由于普鲁东未能给库尔贝做模特,因而画家只能采用照片进行描绘,显得有些僵硬,他的真实位置是在裸女右边开始第三个人物形象。此外,对于左边人物的辨认也是错误百出。前景中戴着帽子拿着猎枪坐着的老人其实是库尔贝描绘的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形象,以此暗喻其作为偷猎者的形象依靠欺骗攫取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果实。画面中间的小男孩、风景画与裸女依次分别代表的是库尔贝现实主义艺术所追求的真善美的目标。对这些身份的含混介绍使得库尔贝所意图展现其现实主义艺术观的目的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对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的介绍未能紧扣上述已经提及的社会背景,而只是停留在其绘画形式与作品尺寸的表面文章之上,这又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作品分析。课文开篇曾提及的一点非常具有教学价值,即“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破灭”。而《奥尔南的葬礼》就是对这一理想破灭时代的真实写照,是理想破灭时期哀伤精神的缩影,是对革命理想破灭的真实葬礼。同时,库尔贝在六十年代的安特卫普国际艺术大会上也公然宣称,这幅作品就是时代的葬礼,尤其是对浪漫主义艺术的葬礼,从这一角度来看,《奥尔南的葬礼》的深刻内涵恰恰体现了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重要特征――“唯当代方可入画”,而这一点在课文的深入分析中却只字未提,着实令人扼腕。

从以上的简略分析与研究来看,教科书在论述现实主义运动的时候明显存在着欠缺与不足,尤其是未能点明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目标与特征,也未能参考最新的相关研究资料,使得我们的教科书徒有新课标之表,却未能走出陈旧老教材的套路。其实,对于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运动,著名艺术史家琳达・诺克琳就曾认为:“启后自浪漫主义而承前于现在通称的象征主义,写实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期间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运动。其目标即以精确观察当代生活为基础,对现实世界提供一个真实、客观而又公正的描绘。”[1]在此基础上,她分析了该运动的诸多特征。而著名艺术史家鲁宾在《新观念史词典》相关词条中也认为“写实主义是十九世纪西方文化中的一场运动,宣称以准确观察为基础,表现普通民众以及他们的日常现实生活。他挑战了数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即崇高艺术所追求的理想化图绘形式与英雄题材。写实主义的支持者认为其视觉真实就是画家之‘真诚’的象征。写实主义通过其包容性以及普通民众对图像的易接受性――这些民众对传统并不熟悉但可以辨别‘真实’――从而获得某种民主的政治尺度。其道德诉求可以从进步论观以及知识的经验主义概念中窥知一二。普鲁东及孔德的论著中所涉及的社会理论以及科学认识论,在实证主义中得到融合。写实主义艺术的领导者是法国画家库尔贝。他的出现变革了艺术的历史。”[2]仅仅从这两种论述来看,现实主义运动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包括了真实性、时代性、新兴题材、民主主义、实证主义、技法创新等诸多特征,只有在教授中对这些特征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们对该艺术运动有全面的了解与把握。

总而言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对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目标、特点与代表画家、代表作的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与缺漏,而这一现象同样出现在其他各个章节的分析阐述之中。限于自身研究水平,我仅对其中的主要问题与缺漏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与纠正,希望能够以此提醒广大高中美术教师,在讲授美术鉴赏课的时候多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怎么讲,我们就机械性地直接教授。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最终实现其重要的价值与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4

关键词:民族声乐;美学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学也被越来越重视,合理有效开展民族声乐教学也就越来越重要。为能够更好地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必须要对民族声乐艺术全面了解及掌握,而民族声乐的美学特征就是必须要了解的一个方面,这对于民族声乐的学习十分有利。本文主要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提供较好的支持及依据。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

对于声乐艺术而言,其属于音乐及诗词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不但具备较强音乐性,也具备较强诗歌艺术性,其中艺术情感所指的就是音乐及诗词之间互通的显著特征。就某种程度上而言,艺术情感属于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层次比较高的情感表现,这种情感主要是由艺术创作人员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融入情感,并且将这一情感向观众传达,使其能够转变成为观众个人的艺术感受。声乐艺术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是由多个方面不同因素共同得以实现的,然而在这些因素中最关键的就是声与情,其中声所指的就是发声,也就是说能够使音乐艺术魅力得以充分体现,需要演唱者能够对发声技巧熟练自如地掌握;情所指的就是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内涵,这一点要求演唱者能够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充分表达。另外,相比较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中融入西方美学思想,在西方情感思想中将音乐表达方面的情感作为核心价值,在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声乐思想在各个方面均表现出独特情感思想,这一点与声乐审美标准可保持一致。首先,在声乐艺术创作过程中,词情属于需要表达的最终情感目标,其来源就是词曲作者通过认知客观事物而得到的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创作人员通过词语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使内心情感变化得以展示,而歌词中声调变化可使内心感情得以进一步传达。其次,曲情在声乐艺术创造中属于创作者所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比如在节奏、复调及和声等方式结合过程中将情感变化融入。实际上,曲调创作就是音乐作品创作,音乐属于其中流动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能够和人们感情变化保持相通,在人们情感表达方面属于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同时,音乐由于包含情感及生活,并且能够通过音符表达出内心情感及生命的意义,也就能够使音乐具有更加丰富的意义。另外,由于声乐艺术属于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在音乐创作时应当使音调及语言实现密切结合,从而使音乐作品中情感价值得以更集中表达。此外,对于声情而言,其是在词情及曲情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属于两者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情感。通常而言,声乐艺术作品要通过演唱及表演才能够得以较好的表现,才能够使文本内容转变成为情感,并且与受众对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及表演艺术共同感受,实现情感传递[1]。

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

对于民族声乐艺术而言,其属于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但融合我国多种艺术元素,还融入西方的艺术元素,并且将其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将个体存在形式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可使声乐艺术创造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就当前我国声乐艺术发展实际情况而言,其创造性的体现主要就是在演唱方式及审美形式方面,使中国声乐艺术及西方声乐艺术实现有效融合,从而使其独特性得以充分体现,并且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声乐学派。因此,对于这两种具有创造性声乐艺术而言,也就成为以多元文化发展为基础而表现出的现代化声乐艺术。在现代声乐艺术中,在演唱方式、创作过程及审美标准方面,均能够使创造性审美特征得以充分体现。对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而言,其是在吸收传统声乐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表现主要就是在声乐创作、演唱及审美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通常都比较注重腔调纯正及具备韵味,这一点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同时在现代声乐艺术中仍具有较明显的表现,在这一时期美学特征中也成为突出因素。另外,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属于根本,并且在当前仍在不断延续,同时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吸收其独特思想内涵。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对于西方美学思想的借用也体现出中西方艺术之间相互借鉴及相互吸收,将我国声乐艺术及西方审美思想进行有效融合,对于声乐艺术创作者提升水平十分有利,在演唱形式方面可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及要求。上世纪初期,在我国艺术领域内开始引进西洋美声,对于西洋声乐艺术与我国声乐艺术相融合的形式在当前有很多争议产生,这些争议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人们思想仍比较封闭,而在社会不断发展及进步的形势下,人们思想也逐渐得以解放,同时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了解也越来越频繁,在接受外来艺术形式方面也就有着越来越缓和的态度。在中西方融合艺术表现方面,我国声乐艺术在实际发展中对西方声乐艺术中的精华积极吸收,比如在演唱方面,对于发声位置多吸收及借鉴西方演唱方式,从而在听觉上得到良好的效果[2]。

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在当前我国声乐艺术实际发展过程中,其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为具有较广泛的文化领域,其不但属于历史方面的,同时也是逻辑意义方面的一个概念。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随着现代社会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现代人们思想中现代美学思想已经成为共识,只不过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差异。在对当代声乐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可与社会角度相脱离,应当以历史发展进程角度看待问题。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属于无法替代的一项内容,其与人们生活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因而声乐艺术也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点。另外,就社会性而言,艺术作品,尤其是脱离概念性的一些艺术作品,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发展情况得以反映,因而民族声乐具有较强表现力,就能够使社会属性得以深刻反映。在当前时代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逐渐积极突破传统限制,然而又无法完全消除传统影响,在与社会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民族声乐丰富内涵不断进行挖掘,才能够促使其得以更好发展。上世纪末期,在各方面思潮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经济及文化均得到较快发展,并且在艺术领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及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声乐艺术开始向国际化发展。为能够适应时展需求,我国声乐艺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就当前我国声乐艺术而言,在音乐内容及音乐形式方面均具备传统艺术风格,同时也能够符合时展趋势。就现代声乐艺术主要特征而言,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包括很多方面艺术内容,不但融合了具有多样化艺术风格的相关演唱方式,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因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中使美学价值及时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对于现代声乐艺术中所表现出的传统风格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就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仍存在民族音乐风格特点,这一点也是民族声乐和其它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的最显著差异。在表演方面现代声乐艺术所体现的时代感主要表现在社会特征及时代特征方面,并且民族声乐艺术自身所具备的时代因素和创作背景密切联系,这种传承性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然而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成为永久主题,对于这一点应当加强注意[3]。

四、结语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内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逐渐得到较好发展,同时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特点。在当前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其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美学特征,也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民族声乐艺术学习者,应当对民族声乐艺术特点加强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学习及掌握民族声乐艺术,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琳.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戏剧之家,2017,(18):71.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5

关键词:数字化;视觉艺术;美学特征

引言

我国在视觉艺术的发展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视觉艺术设计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到了当前的数字化发展时代,视觉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就成了发展的主要内容,从而在美学特征上就有着比较突出的呈现。通过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美学特征的理论研究,对这一设计艺术的认识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概念和应用领域

1.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概念分析

数字化是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在当今的人生活过程中,到处都有着数字化,影像以及数据信息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化在艺术领域也逐渐的发生一些变化,在应用之后能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得到有效转变。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是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能够把文字以及图像和音视频等得到有效的融合,对这些元素加以应用来创造的新的形式的视觉艺术[1]。这一艺术形式能够对人们的视觉感官产生很大的冲击,让人们对设计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变化。

1.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应用领域

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在当前的生活当中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高科技的数码新媒体技术和传播观念的发展,就使得各国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愈来愈大,数码新媒体技术在娱乐以及动画和影响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在技术层面能够分成三维以及视频等设计,从设计表现领域层面来看,能够分成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和虚拟设计,不同的类型在应用的领域上也是不同的[2]。例如在动画设计类型上,主要就是在动画的影视制作上比较常用。而在虚拟技术的设计方面主要就是在电子游戏艺术设计方面得到的应用。

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和美学特征

2.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分析

数字化视觉艺术的设计体系当中,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主体部分,设计艺术主体的认识层面,人们是将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基础进行认识的。设计艺术在原来是通过笔实施构思传达的,这也是设设计艺术的主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主体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任何的设计艺术主体是有着认知主体身份的,数字化的应用,就对人们的艺术设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所以设计艺术的主体是能够通过科技的发展进行转移的[3]。另外,在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中,设计艺术主体的情感层面,艺术设计主体和计算机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人机型以及人际机媒型和机机型。在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过程中,围绕着计算机产生的情感,就成为信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有现象。数字化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手段方面也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就包含着数字化设计艺术本体,以及数字化设计艺术工具。还有是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方式,这就包含着数字化设计艺术创作方式以及鉴赏方式、传播方式等。在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对象和内容、设计环境等方面也是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

2.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有着美学特征的表现,由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是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和声音等多方面的元素综合呈现的,所以在审美特征上的表现就比较突出。在这一艺术设计过程中,能产生间离的视觉效果,动画虚拟和现实之间就能产生间离的视觉美学特征,从而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就在现实的束缚上比较少,能让受众在精神的需求层面得到最大化的满足[4]。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有着审美观,在新的时展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着转变。从近些年的数字化视觉设计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设计师的作品呈现就能发现,受众在审美观的要求上有着更高的体现,一些设计作品在民族的以及现代的特征上,有着艺术审美的追求,并且审美的特征也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有着微妙的变化。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设计的课题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字化艺术时代是读图时代,也是视像的时代,在信息的膨胀发展背景下,不管设计主体好事客体都有着相同的效果影响。在设计的资料增多以及理论的多样化背景下,设计的客体就会向着主体进行转变。设计审美要能有艺术的感知性,形式要能是设计作品在表现语汇和手法等层面应当达到的水准,尤其是在整体上的完美意境要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将创新和形式得到有机结合。

3.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能对美学特征得到充分重视。在当前的人们生活过程中,对数码技术已经有着依赖性,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这就需要能够在美学的元素充分应用下,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进行拓展。此次主要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相应分析,然后结合而是对设计体系和美学特征进行了相应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理论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丽,黄文静.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南京公共艺术设计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2]李沙.数字雕刻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07)

[3]高翔.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共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4(24)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6

关键词:当代艺术;艳俗艺术;有效性

艳俗艺术是90年代中后期(主要集中在1994年至1999年)继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后出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又一艺术潮流或现象,是利用或借鉴波普艺术的后现代艺术方法对90年代市场经条件下中国大众消费文化的较早回应和言说方式的尝试。

艳俗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一经推出,便在批评界产生了争论。这些批评家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艳俗艺术是“犬儒主义”,是伪后现代主义的典型案例,应坚决批判之。这其中有高明潞、陈孝信和王林等;另一种基本持认可的态度,认为艳俗艺术是对90年代大众消费文化的及时和有效回应。这其中有推介人栗宪庭的大力支持和邹跃进的论述较深入,但也有所保留,特别是《艳俗艺术》专著的编著者邹跃进,对精英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的矛盾有较清醒的认识,认为精英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论述或多或少会存在偏见,因而对艳俗艺术这种艺术现象,他认为是有效的但并未表达明确的评价态度。

其实,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许多艺术现象,包括从事理论研究的批评家、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诠释,在当代艺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之前,这种“百家争鸣”的状况会一直延续下去。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架构,可谓尚不健全,许多相关问题仍有待梳理,对国外理论的引入也严重缺乏。所以国内的理论人员要想在此努力,会面临错综复杂的困难,其把握难度可想而知,因而国内现暂时还没有权威的阐述和评判标准,甚至在某些概念上都存在模糊和很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从事这些方面研究的人员无论是理论工作者、批评家还是艺术家都存在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

回到对艳俗艺术这一艺术现象的评价上,为了把相关的问题论述清楚或者说为了论述更有依据和说服力,笔者通过对有限理论的研究和相关当代艺术作品状况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思考并根据中国的文化特征和状况,“拟”出如下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批判标准”。当然,以笔者现在的水平和知识结构,想把相关问题梳理清楚,建立权威的“标准”,无异于异想天开或以卵击石。但没有相关的“标准”却无法让笔者的论述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制定相关“标准”,以作为论述的参照指标,但代表的也只能是一家之言或仅仅代表一种意见而已。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

笔者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的概念大体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当代艺术所指的艺术范畴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范畴。

第二,当代艺术是对早期被称为先锋艺术、前卫艺术、实验艺术等非主流的艺术现象的“当代”统称,这种统称以区别于“当代的艺术”。

第三,当代艺术具有“当代性”,即具有全球化语境的,与“国际接轨”的代表当下最前沿的艺术样式和新颖的艺术潮流的各种实验或后现代艺术以来仍然有效的艺术潮流。

二、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性、批判性、创造性,时效性”的有效性特征

当艺术发展到全球化、多元化的“当代艺术”的今天,要为之订立相应的权威详细的“评判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可以找到大体的、概念性的评价方向。但每个人的理解又会存在差异,所以文章所提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批判性、创造性、时效性”的有效性性特征只是个人的“评判标准”,是从个人的观点出发,为了描述个人所面临的某些艺术现象比如象文章所论述的“艳俗艺术”的方便或提供依据而制定的“评判标准”。

1.“当代性”特征

“当代性”是从当代艺术的概念上来进行界定的。也就是说当代艺术是具有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的样式形态;具有先锋和前卫或实验的性质,以区别于“当代的艺术”样式,是具有全球语境的、代表当下最前沿的艺术样式或艺术现象。是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评判标准”的必备条件,即该标准首先要求被评价的艺术品必须是符合当代艺术概念的当代艺术品。该批判标准也是其他批判标准的前提条件。

2.“批判性”特征

“批判性”是出于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对现代主义艺术和前现代艺术而言的特点所决定的。

“必须看到的是,当代艺术的生活化、社会化和政治化倾向,是不同于前现代艺术的(当然也不同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主义和哲学化倾向),因为前现代的写实艺术,是赞助人的艺术,艺术是为掌握了政治、教会权力的赞助人服务的,而当代艺术则是以艺术家的独立地位为前提,对当下生活、社会和政治给予积极主动干预的一种艺术,并且由于它是以艺术世界为确认艺术性质的框架的,所以,它为以艺术的名义进行各种极端越轨的艺术行为,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一切既定规则、制度、标准的置疑和突破,成为当代艺术的突出特征之一。

由于当代艺术重视艺术干预生活、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重要作用,所以它从重视艺术自身的性质、艺术家的身份,转向重视艺术和艺术家的种族和民族、阶级和性别,以及国家的属性与身份。处在边缘地位的民族和性别的艺术,如黑人艺术、女性主义艺术等,正是利用艺术,反抗压迫,争取平等的生存权力的。在今天,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当代艺术,在事实上已成为不同国家争夺文化领导权的重要阵地。”(摘自佚名网络文章《什么是当代艺术?》有注释的加入)

以上的论述我把它理解为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是当代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和当代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当代艺术最具价值的“评判标准”。但笔者以为这并不是必要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不具备“批判性”的当代艺术品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作品,只不过其价值不来自“批判性”,而是其他方面的价值。

3.“创造性”特征

“创造性”是当代艺术的又一个有价值的“评判标准”,但又是一个“难得”的“价值标准”。其“难得”的原因可能是当代艺术的艺术样式主要是以非风格、折中、碎片、解构、截取、挪用、拼贴、夸张、放大和缩小等方法的广泛运用来开展当代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家的身份更多的是以“编辑者”而非“专利者”的形象出现。所以“创造性”就显得难能可贵。也就是说“编辑者”在“编辑”过程中产生了“创作性”,或当代艺术中出现了少量的“专利者”(当然,关于“创造性”的评价,又应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但笔者以为,这个标准也不是必备标准。

4.“时效性”特征

“时效性”是指当代艺术作品所指向的是当下社会或生活中的某种潮流或某种现象。对这种潮流或现象,当代艺术家们做出了及时或有效的回应,尽管这种回应并不具有“批判性”。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家们对当下的社会和文化作出了及时和有效的表达,准确的描述了当下社会的某种潮流或某种现象。这种“有效性”是建立在当代艺术家“真情实感”的感受基础上而又必须是对社会的“准确的表达”而体现了其价值。笔者以为,这个标准还不是必备标准。

从上面对各个“评判标准”的描述中,我们看到,当代艺术品是否有效,它首先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它首先必须是符合“当代性”的当代艺术品,而不是其他非当代艺术品,或只是“当代的艺术作品”。此外,除符合“当代性”的标准之外,它又必须符合其他几个条件之一。也就是说,它是“当代性”+X的模式。其中的X代表的是“批判性”、“创作性”、或“时效性”其中之一或全部。比如说具备“当代性”的同时,又具有“批判性”,我们认为该当代艺术品是有价值的当代艺术品,而具备“当代性”的同时,又具备“批判性”、“创造性”和“时效性”的当代艺术品,我们认为也是有价值的当代艺术品。

三、艳俗艺术具有当代艺术的有效性特征

借助以上的“有效性特征”,当然我们是在假设这些“有效性特征”成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艳俗艺术的“有效性”之所在。

首先,艳俗艺术借助于波普艺术的挪用、拼贴、截取、夸张、放大和缩小的艺术方法来对中国90年代的大众文化展开自己的艺术表达。而波普艺术是后现代艺术的典型形式,是当今还流行和有效的艺术潮流。同时,艳俗艺术又是一种非主流的,具有前卫性质的艺术样式。所以,艳俗艺术是符合“当代性”的。

其次,拿艳俗艺术的推介人栗宪庭的话来说,艳俗艺术是对中国90年代大众文化中的“艳俗化”倾向的批判,是对具有农民趣味或农民“暴发户”式审美趣味的嘲笑和反讽。从中我们可看到其“批判性”。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装饰;后现代艺术观念;装饰形态. 

   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平台,装饰艺术的设计和创作是从事各类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构建“大装饰”的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意念、设计素养和原创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从人类艺术诞生之时,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沃林格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装饰在原始社会是艺术的审美核心。各种彩陶纹样成为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标本。装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但是审美的形式,而且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装饰性”的,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而且是“文化性”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说到: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必然构成了所有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装饰对于现代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有关后现代装饰语意的教学,应当从以下二个方面人手,才可确保“‘大装饰”思想富有艺术设计的当代性。

   一、装饰的观念问题

   把握后现代的艺术观念,是确保艺术设计当代性的根本因素。后现代艺术是当代艺术及艺术设计的热点,它泛指现代工业社会大工业流水线生产以后西方出现的一些艺术思潮和观念,是当今西方学者对当代文化研究所做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些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带有后现代的特征,而后现代艺术观念也正在被国内学术界接受与认同。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而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后现代艺术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者宣扬文化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古典的回归。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同时作为一种更加具备人性倾向的设计观念,后现代设计致力于消除工业生产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设计更加富有温情色彩。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人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像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后现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因此学生面对装饰观念的学习和把握上,不妨采取“两端深人”的方法,即一端深人研究传统的古典样式,详尽地了解东西方在装饰领域的不同艺术思想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另一端深人研究当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用兼具时代性和大众性的艺术眼光来审视和评析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审美取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装饰观念,并具备引领和培育大众审美走向的能力。

二、装饰的形态和语言问题

   在后现代设计中,装饰是通过材质、肌理、声光、色彩以及运动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对所装饰物进行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装饰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语言中的形态表现。因此,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视对装饰形态的研究,其中包括形态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和形态与设计表现关系的研究。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8

第1题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在创作风格上属于( )

a.古典主义

B.自然主义

C.浪漫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

【正确答案】:D

第2题 下列戏剧作品中,创作于古希腊时期的是( )

a.《钦差大臣》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等待戈多》

【正确答案】:C

第3题 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属于( )

a.表现主义电影

B.新现实主义电影

C.新浪潮电影

D.左岸派电影

【正确答案】:B

第4题 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的编导及主演是当代舞蹈家( )

a.杨丽萍

B.刀美兰

C.赵青

D.陈爱莲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面不属于泰纳所说的,文艺创作及发展取决于三种力量的是( )

a.环境

B.经济

C.种族

D.时代

【正确答案】:B

第6题 《历代帝王图》是我国__________朝的绘画作品。( )

a.唐

B.宋

C.明

D.元

【正确答案】:a

第7题 陈钢、何占豪创作的《梁祝》是的_________协奏曲。( )

a.小提琴

B.中提琴

C.钢琴

D.二胡

【正确答案】:a

第8题 米开朗琪罗是________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大师。( )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德国

【正确答案】:B

第9题 “徽班晋京”促成了这一剧种的产生。( )

a.昆曲

B.评剧

C.京剧

D.越剧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下列画家中,__________是印象派的画家。( )

a.达·芬奇

B.库尔贝

C.柯罗

D.莫奈

【正确答案】:D

第11题 《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歌曲是由__________根据民间音乐创作的。( )

a.施光南

B.王洛宾

C.谷建芬

D.雷振邦

【正确答案】:B

第12题 19世纪法国画家大卫的代表作是( )

a.《马拉之死》

B.《向日葵》

C.《日出•印象》

D.《夜巡》

【正确答案】:a

第13题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 )

a.《窦娥冤》

D.《汉宫秋》

C.《西厢记》

D.《赵氏孤儿》

【正确答案】:a

第14题 下图中的书法作品,其书体是( )

a.篆书

B.行书

C.隶书

D.正楷

【正确答案】:B

第15题 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

a.认识功能

B.道德功能

C.审美功能

D.娱乐功能

【正确答案】:C

第16题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_________的油画作品。( )

a.米开朗琪罗

B.拉斐尔

C.达•芬奇

D.提香

【正确答案】:C

第17题 艺术鉴赏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体验与想象

B.理解与创造

C.直觉与感知

D.领悟与净化

【正确答案】:C

第18题 下图中的绘画作品是( )

a.《簪花仕女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历代帝王图》

【正确答案】:a

第19题 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并著有《美育书简》的德国美学家和作家是( )

a.康德

B.叔本华

C.席勒

D.尼采

【正确答案】:C

第20题 提出“风格即人格”的法国文学理论家是( )

a.莫里哀

B.布封

C.福楼拜

D.丹纳

【正确答案】:B

二、简答题(每题5分)

第21题 简述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这一特征。

【答案】: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性是隐含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第22题 结合具体作品,简述音乐象征的意义。

【答案】:音乐的象征是用音乐的声响表现某种具有特点事物的手段,这种手段在音乐的使用上别有特色。因为有旋律的声音在描述事物和情感时是不确定的,不那么准确的,但能用象征性的声音组成的旋律来表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低沉而节奏较慢的旋律发出的声响,说是“命运在敲门”,这其实是在象征。聂耳的《金蛇狂舞》以欢快的旋律回环往复似金蛇疯狂地不断舞蹈,《彩云追月》中钹声好像彩云掠过月亮,其实这些事物本来是没有声音的,而音乐却使人们通过想象“听”到了声音。音乐乐目之多浩如烟海,然而很少有旋律是相同的,这说明在表现抒发情感、描写事物中造成多种多样旋律就必须不相同而有特色,这就是用象征手法的根据。象征的艺术语言是不确定的。但总能听出其象征的事物和情感。这种表现出来的象征性音响,又会给人以联想。这种象征手法引起欣赏者联想的手段,是音乐的特征之一。

第23题 什么是灵感?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内,突然出现精神高度亢奋、思维极为活跃的特殊心理现象,呈现为远远超出平常水准的创作冲动和创作能力,艺术构思或传达通过顿悟获得飞跃。灵感是艺术家在成熟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2)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3)形象思维与灵感有一定联系,二者往往交互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10分)

第24题 试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答案】: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作主体观照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将其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制作是艺术生产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多种艺术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即在传播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地消费、鉴赏和批评等活动。

第25题 请结合艺术实践阐述艺术发展中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答案】:(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9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各种不同的艺术,更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中确定存在方式和创造力的意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洋文化,不仅蕴含民族特色,更具有当今时代特征。所谓古为今用就是民族声乐在审美、创造、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同传统当代不一样的特色,当代的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中发展起来的,当代声乐中很多理论和特征也都是从传统声乐中汲取来的。所谓洋为中用就是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演唱形式和方法,要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把中西结合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声音的音色上还是听觉特征上,不仅要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还要体现出国外声乐的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体现在了和声、节奏、配乐等各个方便。现如今,我国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戏曲艺术和西洋美声艺术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各种声乐艺术在声乐舞台上都充分的体现到处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美学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音乐的审美思想,展现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二、现代性美学特征

现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中,社会上的任何事物其实都具有自己的现代性特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现代性的概念自然也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社会学的某些性质,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逐渐变更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自然就是人为意志。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音乐美学是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与社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利用社会关系可以对音乐的本质进行解读,从而揭开时代的本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外音乐对国内音乐的冲击和影响,使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音乐也必然要走向世界。当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开始出现电子音乐等抽象音乐时,声乐艺术就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在中国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时尚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中国音乐中包含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气息,这些因素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的本质所在。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因素中,主要包括了传统的演唱、审美和表演等,时尚气息总体上保持紧密联系。

三、总结

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篇10

关键词:俏色玉雕;民间剪纸;造型方式;借鉴

清代民间剪纸艺术以民俗化的心理特征、独特的造型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为肖生玉雕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清代肖生玉雕设计对剪纸艺术的借鉴和延伸,充分发挥了玉雕艺术家返璞归真的艺术创造性。对剪纸艺术的借鉴,使玉雕设计者在创作中不受拘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心中的艺术形象,打破了玉雕理性造型的束缚。把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理念融入肖生玉雕设计,激发了玉雕设计的灵感,丰富了玉雕的表现手法和设计理念,深化了玉雕作品的内涵和底蕴,切实推进了玉雕设计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清代剪纸与玉雕的巧妙结合提升了清代玉雕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的人文魅力。尤其是剪纸造型在肖生玉雕设计中的运用,使每一件玉雕作品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面对作品更易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1]民间剪纸与玉石雕刻艺术,是华夏文明传统造型思想下的、不同材质的艺术载体;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两条重要的支脉。两者所承载的都是同一文化形态,表达的都是华夏民族共同的情感。清代剪纸造型观念在肖生玉雕“巧色”设计中的运用有其必然性。两者造型语言相似,如传统题材的表现、平面性的构图、造型减法的运用、开阔的创作思维等。两者有着一脉相通的艺术渊源。它们虽然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却都体现着相通的艺术视觉思维和大众视觉规律;相通的艺术根基是清代民间剪纸与玉石雕刻艺术两者共同创作的坚实基础。

一、清代民间剪纸艺术与肖生玉雕艺术的相通性

(一)创作思维的相通性

清代民间剪纸和肖生玉雕艺术创作都出自于人民工匠之手,作品的主题思想与人民的情感和审美愿望紧密相关。两者在创作中都不是对景物如实的写生造型,而是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直接诉诸于人类心灵的艺术品。两者的造型思想和表现手法都体现着中国传统造型观的天人合一、阴阳和合的哲学观念。剪纸与玉雕作品表达着相同的民族精神内涵,如“托物言志”、“生动逼真”的造型特点,造型中运用夸张或变形来强调人物或动物的神韵。[2]清代剪纸形象在肖生玉雕中的运用,富有剪纸造型特性的“阴阳虚实”关系成为玉雕作品中最打动人内心世界的主体。肖生玉雕设计借助“阴阳开合”、“阴阳互动”的表现方法,借鉴剪纸造型理念,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设计成祈福吉祥的鲜明主题,肖生玉雕作品具有完美、和谐、含蓄的诗意美。

(二)平面化造型语言的相似性

清代玉雕尊重自然之美,讲究“巧借天然”,在创作中遵循“取法自然”的原则,取得与自然的和谐。肖生玉雕创作需要设计人员依玉石天然的色彩纹理设计,匠心独运,巧妙安排“因形就势、由色施艺”,经过艺术家审慎的思考和设计,尽可能地把玉石天然的色泽特征发挥到极致。在肖生玉石雕刻设计中,要求保持玉石本身的颜色,突出玉石本初形态的特点。尤其是一些玉石籽料,皮色十分贵重,要求在设计中尽可能多地保留玉石自身皮色,平面化的线刻造型手段无疑是最好的创作方式。这可以突出主题,层次分明,俏色自然。而对于玉石本身颜色分层的设计,则需要对不同色层分别进行相应的平面设计。清代剪纸艺术在肖生玉雕设计中的运用,大多采用平面浮雕造型设计语言,以点、线、面为基本设计语言。用开阔式的思维方式、平面化的表现特征创作的肖生玉雕作品可以随心所欲、删繁就简、大胆取舍。肖生玉雕创作用具有剪纸特点的简练线条进行概括和刻画,使玉石俏色的画面重点突出、虚实相衬,可以很好地增强玉雕作品的表现力。清代玉雕与剪纸艺术的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剪纸艺术在玉石雕刻材质上的延伸,大大的拓展了剪纸艺术的发展空间。同时,玉雕艺术借鉴剪纸这一独特的传统造型艺术形式,丰富了自身的创作语言。尤其是玉石雕刻中的俏色玉雕,剪纸艺术找到了更绚丽的舞台,展示自身的风采。[3]

(三)造型手段的相似性

清代剪纸与肖生玉雕皆具有温文儒雅、内涵丰富的东方艺术语言特征。两者的阴线镂刻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线条的运用中均讲究音乐般的韵律感,线条迂回不断,画面疏密、虚实交织变奏。剪纸讲求刀功的深厚恰恰与玉雕运筹帷幄的线性造型特点相符,透出精雕细刻的艺术感染力。[4]平面俏色肖生玉雕作品中大多以阴刻为主,追求韵律感和节奏感,根据画面的内容要求线条疏密结合来设计。这是清代玉雕俏色阴线刻的一个显著特点。“剪纸的线”在玉雕俏色作品中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剪纸的线条善于突破自然事物的写实局限,善于运用大胆而概括的纹饰及富有装饰性的线条。精炼的线条可以更好地突出作品的装饰感。剪纸的线性特征,给俏色玉雕作品注入了更多活力,给观者留有无限的遐想和审美情感。玉石讲究雕工干净利落、线条精干、色彩分明;一气呵成的刀法,绝不拖泥带水。剪纸的线性特征在俏色玉雕中的运用,表达了艺术家无限的想象力、完美的设计能力、精准的刀功及精炼的线条表现能力。

(四)“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寓意的相通性

清代剪纸艺术是反映人民大众美好心愿的艺术形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它的重要造型特点。对美好生活祈愿的表达是剪纸艺术的创作动机,吉祥寓意也是剪纸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玉器经历了神玉、王玉、民玉三个阶段的发展。以往玉雕作品是特权阶级的必备品,远离人民大众的视野。清代玉雕作品已完全褪去被神化的、功利化的特点,肖生玉雕创作成为更亲近百姓的艺术作品。“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寓意的玉器是最为常见的题材。清代肖生玉雕创作对剪纸艺术的借鉴使两者的发展顺应了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要求。剪纸艺术以民间造型的方式给肖生玉雕造型带来了大量的生龙活虎的民间素材;以玉石这种特有的材料为媒介,向世人诠释清代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剪纸对玉雕的启发,增强了肖生玉雕艺术民间传统艺术的精神气质。肖生玉雕设计从剪纸造型获得启发,创作思路更宽,设计的作品更接近民众的内心需求。

(五)追求造型完整的相通性

清代的玉雕创作和剪纸艺术,在造型中都非常讲究“无缺憾的完整性”、表达思想的准确性,要求所塑造的形象在特定的空间中表达完美。两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都采用灵活的创作思维方式,凭着直觉和想象自然挥洒地创造,运用夸张和抽象的手段,大胆地把心中的形象创造出来。清代剪纸与玉雕作品都是以生动的形象刻画来打动心灵、召唤审美、叙述情节。两者都强调整体造型的统一性,不仅注意个体形象,而且兼顾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画面充满有条不紊的韵律感和高度和谐统一的效果。它们在保证整体造型效果协调统一的同时,兼顾局部繁简、疏密、虚实关系及整件作品动静对比关系的协调处理,最终收到完美的效果。

二、肖生玉雕设计对清代剪纸艺术的借鉴

清代剪纸艺术和肖生玉石雕刻艺术传承着华夏文化的精髓,是享誉世界的民族遗产。两种艺术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审美价值。清代肖生玉雕艺术设计中对剪纸的借鉴,使玉雕作品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自由随意、纵横时空构图方式的借鉴

清代民间剪纸艺术在创作中,不受任何约束地展现自己的想法,设计思维开阔,创作思路不受自然时空限制。肖生玉雕作品借鉴剪纸艺术的这一特征,创造出超越自然逻辑的作品,打破了玉雕特定造型规律。相关设计中鸟可以在地上飞,鱼可以在花丛中自由玩耍,人物和动物可以在天空中,不同季节的花朵以及不同地段的鸟兽也可以组合在一起。无拘无束的设计思路呈现出自由挥洒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作者内心诗意的情感和美好愿望。

(二)符号化纹样的借鉴

新石器时期玉器以动物纹和植物纹为主。商代玉器主要是复合纹。而春秋玉器都是象征着王令的纹样。唐代玉器纹样形象夸张呈现高贵气。宋代以后玉器纹样向细巧繁缛方向演变。玉器成为越来越世俗化的消费品。清代剪纸作品作为民间的艺术形式,往往以符号为中心,表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百姓心理。肖生玉雕设计适应民众消费的理念,设计中打破玉石雕刻程式化的限制,大胆借鉴民间剪纸艺术象征祥瑞的符号。[5]盘肠是佛门八宝之一,又称为“八吉祥”“佛八宝”“吉祥结”等,是剪纸艺术中最钟爱的固有符号,既象征着对幸福、吉祥的期盼和祝福,也象征着人类的生生不息。“寿”字是剪纸中的一个吉祥的符号,是剪纸艺术家最喜爱的汉字之一,是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主题,在剪纸中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命的无限热爱。[6]云头纹又称“如意云”,或者称作“垂云纹”。它的形状像是下垂的如意,在剪纸造型设计中多为装饰在周边的纹样,象征着万事如意的吉祥祝福。在钱纹中,圆象征着大家的和谐共处、和平包容,方象征着长幼有序的人生道理。钱纹在剪纸中也常常象征着富裕的生活,暗示人与人相处应该遵循天地和合之道。[7]

(三)完美性表达的借鉴

清代剪纸作品追求完美性的表达,不受时空约束,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在造型上,它更加注重主观感受和精神意念的表达。肖生玉器设计对剪纸完美性的借鉴,使玉器作品更加随性大胆,突破了以往玉雕程式化的局限,艺术家得以大胆地打破一切思想局限,任意挥洒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8](四)题材多样化的借鉴题材广泛是清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性。剪纸艺术具有广阔的表现领域。剪纸艺术题材在玉石雕刻领域的运用,拓宽了作品的题材。肖生玉雕作品成为生活现象的写照,通过特定形象与其它形象间的组合,使其获得新的形象,并赋予俏色作品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夸张造型的借鉴

夸张既是清代剪纸造型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艺术表现美好生活的创作手段。剪纸创作往往通过各种抽象、夸张的变形,展现出生活的美妙和对梦想的无限追求,大胆突破视觉差异,更好地解读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肖生玉雕作品大胆借鉴民间剪纸的夸张手法,既体现出客体事物的基本特征,又表达了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9]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