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十篇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十篇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2:55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1

1 压迫面积要大

1.1了解针眼位置 静脉穿刺时,由于针尖与皮肤有一定的角度,皮肤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不在同一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和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由于肘窝部血管较粗,故按压不当会引起穿刺部位皮下出血而呈青紫现象。体检人员往往习惯用一个手指按住皮肤针眼,因此会出现渗血、淤血的情况。目前临床上应用交换式按压法居多,具体操作方法是:拔针时先由护士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部位,拔针后交给病人自己按压。交接的时候最关键,护士要正确指导体检人员进行有效的按压。

1.2 按压部位及手法 让体检人员用大拇指将针眼以及针眼上方0.5cm处的血管纵向按压3~5min,且大拇指要与手臂基本保持平行,这样能增大按压面积,使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同时受压,可以预防皮下出血。另外,兀丽仙等人报告拔针时,采用无名指、中指、食指沿血管方向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此方法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

2 按压方法要正确

2.1只按不能揉 轻揉针眼不仅不能止血,还会加快出血,效果适得其反。有的体检人员会边按边揉,形成了淤青。采血时护士要向体检人员交待清楚,并告之短时间内不要活动采血侧的手臂以及不要在此手臂测血压,其目的是防止血管压力的突变,导致皮下出血。

2.2 持续按压 有的体检人员按一下看一下,边按边检查是否出血,这样不仅影响止血速度,更容易导致淤血。压迫止血是通过对局部血管的压迫暂时阻断局部血流,这种边按边看的压迫法会使局部血流形成阻断一恢复一阻断一恢复……,形成间断凝血过程。在恢复过程中,血液迅速经损伤的血管壁溢出至皮下而发生皮下淤血。所以,要用均匀的力度持续按压至止血。

3 按压时间要长

3.1一般按压时间正常抽完血要按压止血3~5min。曾龙英有关研究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按压时间少于1min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1.4%,1~2min为5.6%,2~3min为2.7%,至少按压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正常人的出血时间为3min,凝血时间为3~5min,所以抽血后一般要按压3~5min。

3.2 特殊情况 ①年龄较大或血小板异常者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硬化、高血压、血脂高等病症,经常服用降血压、降血脂、疏通血管、抗凝等药物,血液凝固时间比年青人相对要长;因血管硬化,末梢血管因纤维化而失去弹性,静脉质地较硬且脆,使老年人的凝血时间延长,所以按压时间一定要足,最好按压5~10min。血小板减少者凝血功能差,也需相对延长按压时间。②部分体检人员的静脉难以找到,护士反复穿刺可致血管壁多处损伤。为了避免皮下淤血,最好让体检人员用三个手指持续按压5~10min,必要时由护士完成此项操作。

4 按压力度要均匀和适中

4.1 拔针时,小力度 拔针时,锐利针头对皮肤、血管壁刺激容易导致疼痛。由于皮下组织神经末梢丰富,如在拔针前就将无菌干棉球用力按压在针眼上,针尖触动血管壁及针梗对组织的机械刺激,加上拔针时针尖在压力下对组织的切割,患者会感到疼痛难忍,同时会加重对血管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在拔针时,按压的力度要使皮肤不被针头牵动为宜。

4.2 拔针后,大力度 要加大按压的力度,但是不可过大,要保持力度均匀。有的体检人员生怕止血不彻底,用大拇指的指尖使劲把棉球掐到皮肤里面,结果导致了淤青。这种按压方法力度掌握不均匀,不能同时兼顾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导致皮下淤血。所以,按压时大拇指要尽量与血管方向平行,这样既增大了压力的接触面积,又容易保持力度均匀。

5 衣袖松紧要合适

5.1 抽血前准备 抽血前,尽量让体检人员脱掉袖口较紧的衣袖,如果袖子太紧,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不易止血,而易发生渗血。冬天要注意体检人员的保暖,抽血室温度要保持22℃~24℃。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2

关键词 高血压 自我管理 社区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高血压的病程比较长,病情的进展程度也不一,其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及肾脏病等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故增加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保健意识,是临床上的医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2]。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60例,男96例,女64例,年龄46~64岁,平均53.6岁。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的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文化程度:大学18例,大专46例,高中36例,中专38例,初中及以下水平22例。随机将160例患者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⑴对照组的干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做常规的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档案,记录患者姓名、联系电话、地址、病情状况等。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被动方式的治疗护理,让患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医疗护理干预。所有的对照组均为接受社区护理帮助,有一部分患者进行门诊复诊。

⑵实验组的干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的出院指导以及建立档案外,出院前有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自我管理教育卡,其中记录着科室的电话、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自我保健、自我检测血压及复查时间等内容。出院后的第1个月每2周由专业的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或者电话随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要求患者门诊复查1次,其后每个月1次,特殊情况可适当的增加次数。患者也可以随时的电话咨询根据患者的病情完善干预方案。

⑶干预内容:①心理护理: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3]。有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病情不重视,部分患者缺少时间和精力顾及自身的健康,故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重要。首先,应当帮助患者建立高血压需长期治疗、终身性的疾病的概念。其次,进行个性化护理,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家庭及工作环境,有针对性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安抚,耐性的向患者解释相关问题,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疑惑与焦虑,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生活环境。②用药护理:药物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血压的主要措施,不依从服药是当前高血压治疗面临的严重问题[4]。部分患者由于惧怕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而无法坚持,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服药后血压并未达到正常水平而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或者停药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用药原则和擅自减药、停药不良后果的宣传,强调按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及血压水平,通过家庭随访和电话访谈的方式,按时和患者联系,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服药。叮嘱患者坚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进食、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清淡的食物,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鱼类及海藻类的食物,如果有必要使用非盐类的调味品以增加食物的美味。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减轻体重,少吃零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对于降低血压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保持患者血压的平稳有着重要的意义,告诉患者粗细搭配,以素食为主荤食为辅,饮食有度,适当的增加含钙和优质蛋白的食物。④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5]。可选择气功、太极拳、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来决定运动的形式及强度,避免盲目的锻炼,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运动的选择,每天运动30~60分钟,时间不宜太长,因人而异。如果患者出现心律不齐、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⑤自我监测血压护理:患者的家庭应备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正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叮嘱患者在固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测量血压,做好血压和服药关系的记录,绘制血压值的图形,以判断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从而为患者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指导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观察是否出现眼花、头痛及呼吸困难等状况,如果血压控制的不满意或者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疗效评价指标:患者出院半年后,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检查、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自我监测5个方面的自我管理情况,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

统计学处理: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通过合理、科学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自我管理是近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专门针对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方法,是指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由个人承担一部分的预防性与治疗性的保健、治疗任务,在其自我管理技能的指导下实行自我保健。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好坏,如何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防

治和促进高血压康复的关键。我院通过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心理、用药、饮食、运动及血压自我检测等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了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家庭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承文.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链式亲情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48):162.

2 黄琼,廖军华,胡金香,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7):69-70.

3 黄金玲.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20-1321.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3

【关键词】真空负压采集静脉血;护理;体会

真空负压采集静脉血技术系由负压真空管、采血针组成。操作时将采血针一端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带有乳胶护套的另一端插入真空管胶塞中央部,利用负压吸引作用,血液自动流入管内,因其密闭性好,更加安全卫生[1]。此项技术具有缩短采血时间、提高检验效率、减少患者痛苦,避免或减少护士针刺伤的机会等诸多优点。真空负压采集静脉血操作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问题与思考。

1穿刺方法

1.1做好真空负压采集静脉血前对患者血管的评估

评估内容:①告知患者及家属采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等;②尽量避开红斑、冻疮、炎性反应的区域,以免造成继发感染;同时要避开有瘢痕、破损、关节活动处、神经与血管的交叉部位等;③对肥胖患者摸清静脉走向后,从血管正面以45°快速进针,痛苦小,易进针;水肿患者在采血部位以拇指按压后,使血管暴露再穿刺抽血;④如遇有患者输液时,应避免在同侧肢体采血,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操作方法

有临床观察发现,应用止血带采血有增加血液病患者出血的危险[2]。故对血液病患者避免使用止血带。常规采血即扎紧止血带,消毒,持一次性采血针以15°~30°穿刺静脉,见回血后将采血针另一端插入真空管,血液自动流入负压管内,如需多管采血,将穿刺针拔出刺入另一采血管即可。采血完毕后,应先拔出针头,待采血针及软管内血液全部进入真空管后再拔出管塞穿刺针头。建议先采有抗凝剂的试管,其次为促凝剂,最后采普通管,如此重复达到一针多管采血[3]。

2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2.1穿刺成功,血液流入血管不畅

穿刺成功而血流不畅时,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穿刺针进入血管后,由于管内强大的负压,使采血针头斜面吸附在血管壁上;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止血带扎的过紧等;二是排除了以上情况,仍不见回血,则可能是试管有裂隙或试管封闭不严,可立即更换真空管。

处理对策:采血前仔细检查试管,避免使用破裂试管。如因管盖松动引起负压不足,穿刺成功后,首先固定管盖,用1支5ml的无菌注射器插入试管内,根据缺血量从真空采血器内抽取同量的空气,即可使血液顺利吸入真空采血器[4]。

2.2标本溶血

采血时真空管内负压过大,血液迅速冲向试管底部以及采血后剧烈震荡,均会导致机械性溶血。故标本运输过程与颠倒混匀时勿剧烈震荡。陈维芳[5]认为,见到回血后反折采血针软管,再将针头插入采血管内,稍用力让针体倾斜且针头贴近管壁,再松开反折的软管,可降低发生溶血的几率。采集血量不足的情况下,试管内剩余负压使血细胞被压迫、膨胀而破裂造成溶血,因此要保证采集血量符合试管要求。另外,要避免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采血时用力拍打或挤压穿刺部位并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等。

2.3标本凝血

原因主要有:抗凝管采血后未充分摇匀,混匀方式错误;对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选择采血针号过小或胶塞部分阻塞针孔,导致采集速度过慢凝血;真空管内抗凝剂过少;采血量不足,血量未达到管内抗凝剂的比例要求,抗凝剂过多造成标本凝血。因此,准备试管时应仔细检查管内抗凝剂是否能满足检验项目需求,采血后应及时将试管上下颠倒摇匀。

2.4标本采集不准确

真空管内负压过高或负压不足,导致护理人员采集的标本过多或过少;部分标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不正确,如血气标本中混有空气;在输液肢体同侧采集的血液标本被稀释,不符合检验标准;干燥管与抗凝管混淆使用等。以上情况均会导致标本采集不准确,故应避免。

2.5真空压力过大即静脉穿刺成功后采血量超过额定量。采血过程中由于患者情绪紧张或的改变可导致静脉压升高而使采血量增大。必要时安抚患者情绪,正确指导采血。

2.6血液倒流临床上极少数患者在使用真空管采血时出现血液倒流,此种现象多发生于低血压患者。因此。对这类患者采血时应嘱咐其保持手臂向下,正确运用采血方法,以防止此类现象发生。

2.7采血针漏血多见于采血针止血护套剥离,穿刺针没有垂直刺入胶塞,造成止血护套不回弹或回弹过慢所致。采血过程采血针应垂直刺入胶塞断层面,确保穿刺针从护套顶端流出。

2.8医源性污染采集血标本时试管负压已尽,拔针后存留于采血针中的血液不能继续进入试管,容易使采血针中的血液滴落污染操作台面及操作者。因此,抽完血后应先松止血带,拔出穿刺针头后再分离采血针与真空管,使采血针硅胶管中的血液全部进入试管中。

2.9穿刺针头脱出多因针柄未妥善固定,采血针连接试管时机械牵拉或用力过猛,多发生在多管采血时;另外,静脉穿刺时进针过浅,易造成穿刺针头脱出。故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进针方法,多管采血时注意有效固定,必要时用胶布固定,更换试管时动作要轻柔。

2.10皮下瘀血

原因分析:患者自身血管因素,如血管过细、血管硬化致收缩功能差;压迫止血方法不当;操作技术不过关;其他原因,如衣袖过紧,少数患者血管充盈,采血后立即进行握、提、推、拉等运动而发生皮下瘀血。

预防对策:对静脉穿刺困难者,可热敷穿刺部位,改善局部血循环后再行穿刺;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指导患者正确压迫止血,即用中指按压针孔处,食指按压近心端,三个手指平行按压,时间不应少于10min。对于血管充盈的患者,嘱其采血后不能立即进行握、提、推、拉等剧烈运动,以免皮下大面积瘀血。

3小结

在实际工作中,不合理的标本采集、送检往往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延误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给患者造成痛苦。除了上述护理对策外,护理管理者应强化管理,狠抓护理人员的采血技能培训,规范采血流程及标本送检流程;协调医、技、护、工等多部门联系,确保血标本质量,互通信息,这样才能切实把好检验质量的第一,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江丽华,吴爱华.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帽在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3,18(4):312.

[2]丁迎春,陈淑萍.血液病患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9,24(5):36.

[3]杨敏.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黑龙江医药,2008,21(3):70.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4

【关键词】氯沙坦;高血压;肾脏保护

现代临床对高血压的治疗已从传统单纯降压治疗转变为兼顾保护靶器官,降低或逆转已受损器官的综合治疗[1]。氯沙坦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通过阻断at1受体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对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起到保护作用[2]。本研究通过应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旨在探讨其对肾脏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5±6.5)岁。所有患者高血压诊断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糖尿病,痛风,心、脑、肾等重大脏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文化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进行研究前停用降压药一周,试验前一天测量血压与肾功能,测血压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测量右上臂血压3次取平均值。给予氯沙坦(科素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371,规格50mg)50mg,一天一次,四周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压与肾功能。

1.3肾功能测定采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以及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测定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测定采用双缩脲法,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e)、球蛋白(igg)测定应用array360系统以及配套试剂盒。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氯沙坦降压效果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56±8)mmhg、(94±9)mmhg,治疗后分别为(133±9)mmhg、(84±8)mmhg,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1)。

2.2肾功能治疗前后变化cr、bun比较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4h尿蛋白、ma、igg、trf下降显著(p<0.01),详见表1。

3讨论

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发挥重要作用,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作用下,atⅰ可转变成atⅱ,atⅱ可与组织细胞膜上特定受体结合,起到收缩血管、水钠潴留等效应,对高血压有促进作用[3]。ace抑制剂可抑制atⅰ向atⅱ转化,有一定降压作用,但atⅱ的产生途径除了在心肌内循环ras外,还存在有ace以外的酶,例如肽链内切酶、胃促胰酶等,可促进atⅱ的生成,另外,ace抑制剂还具有促进p物质、缓激肽的堆积,引发咳嗽等副作用,使其应用更加受到限制[4]。氯沙坦为at1受体拮抗剂,对atⅱ缩血管作用有直接抑制作用。此外,氯沙坦还可降低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对心脏、血管平滑肌增生肥厚有逆转作用,有效达到降压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患者氯沙坦治疗后,sbp、dbp均显著降低[5-6]。

现代观点认为,对于高血压治疗不应局限在仅降低血压,还应兼顾对靶器官保护方面治疗,特别是心、脑、肾等重大脏器。如可有效降低肾小球损害,减轻左室肥厚,对高血压患者预后将有巨大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患者cr与bun均保持在正常范围,24h尿蛋白、ma、igg、trf下降显著(p<0.01),说明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其肾功能可以可逆性的改变,机制为通过对ras系统的阻断作用,使出球小动脉的阻力降低,使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同样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蛋白尿的排泄,对肾小球硬化与肾小管间质损害起到延缓作用,发挥对肾脏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还可对肾脏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且使用方便,疗效持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氯沙坦肾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50-51.

[2]刘一帆,马彬,杨克虎,等.氯沙坦与缬沙坦比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30-436.

[3]曾群英,麦炜颐,高修仁,等.两种不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2(5):182-185.

[4]靳锋,赵虎刚.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和治疗探析[j].甘肃中医,2011,24(1):17-19.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5

方法: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在治疗中积极加强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综合行为干预与建立自我管理模式。

结果: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胆固醇值都有明显下降(p

结论:当前老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护理干预能在降压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不合理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1-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老年化趋势的深入,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1]。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这就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形成正确的信念,并能进一步指导有利于健康的行为[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促进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知、信、行改变,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最终达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入选标准: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无严重并发症与精神疾病。男102例,女98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69.52±9.15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6.36±0.23年。

1.2护理方法。本文在护理干预中,严格贯彻高血压三级预防的有机结合,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①建立健康档案: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内容包括基本个人情况,生活行为状况、心理状态,初步进行分级管理。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和饮食运动治疗方案,以后的病情和治疗变化均记录入档。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庭沟通交流建立联系互动机制。②综合行为干预:主要采用个体面对面咨询指导方式,有时召开小型座谈会,并适当利用传媒手段,使干预措施更加有效。加强对正常血压范围、经常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和如何判断血压是否正常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根据血压记录调整控制方案,通过非药物治疗达到降低血压。科学的指导他们合理膳食,降低食盐摄入;建议戒烟戒酒;进行一定负荷的体力劳动或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限制超重和避免肥胖。③建立自我管理模式:对患者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每日定期血压测量记录表格,每日服药种类剂量提示表格,社区及医院随诊记录,日常生活方式改变记录等,同时积极随访与询问,保证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

1.3观察指标。观察本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变化情况。同时对本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行为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分析。使用SpSS10.0数据库进行分析,相关结果指标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观察,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胆固醇值都有明显下降(p

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全球分布广泛,目前全世界患高血压的患者达十亿,而我国约1.6亿[4]。针对高血压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严峻性,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控制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干预方法,来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前人调查发现,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重视不够,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对疾病的危害性缺乏认识,未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同时高血压本身的发生发展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同时也是导致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6]。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开展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时,加强高血压基础、病因、临床症状知识等内容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护理干预通过影响人的知识、态度来改变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合理行为态度,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7]。本文结果显示,经过观察,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胆固醇值都有明显下降(p

总之,当前老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护理干预能在降压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不合理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苏中.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控制与预防,2009,7(3):136

[2]李立明.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问题[J].中国慢性病控制与预防,2008,2(6):246-248

[3]蔡建伟.浅谈音乐疗法与身心康复[J].中国民间疗法,2010,11(8):47

[4]曹佳宁.轻度高血压(临界高血压)240例7年预后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0,10(3):610

[5]高京红.步行锻炼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J].现代康复,2010,4(2):268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高血压护理效果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在我国,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健康教育的欠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实现完全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对20例高血压病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了社区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心、肾、肝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59.2岁,收缩压164.z5±15.Z3mmHg,舒张压97.37±17.53mmHg。按照wHo/iSH分类方法,Ⅰ级高血压7例,Ⅱ级高血压8例,Ⅲ级高血压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例。

1.2方法。根据所掌握的临床资料,在社区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协助下,对20例已出院的高血压患者一一上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患者较集中的社区组织由患者和家属参加的高血压患者护理与健康保健座谈会,进行集中面授,在公共场所举办健康教育专题宣传专栏,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问题给以及时纠正和正确护理。

2社区护理措施

2.1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根据门诊资料和家庭访视资料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和社区、家庭、环境等情况。根据评估情况做出护理诊断,建立慢性病档案,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

2.2健康知识宣教。在患者集中的社区针对具体情况,定期召开座谈会,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特别要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发病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介绍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若血压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内)急剧增高,出现头痛、乏力、视力模糊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2.3心理护理。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情绪紧张、急躁生气、心理不平衡等,都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在家访和心理咨询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教会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其自身努力,保持心理平衡。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以“接受、支持、保证”的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使患者得到直接的心理援助,并拥有高血压相关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4饮食的护理干预。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衡,干预的核心是饮食的“质”与“量”。“质”是改善和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量”是控制饮食的总热量,保证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g,超重者还应注意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

2.5身体锻炼指导。要求注意劳逸结合。但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长期休息。必须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体力劳动,作适当的运动,在遵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可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进行如散步、慢跑等。心率偏快的高血压患者可进行适当等张运动如体操、骑自行车等,如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者,要求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中应避免俯身、低头或憋气的动作,呼吸尽可能地深慢均匀,以免使血压急剧升高引起头痛,头晕。

2.6指导病人的血压监测。定期给病人测血压,以便及时根据血压的高低来调节用药的剂量。患者家中最好准备一个血压计,教会病人家属测血压的方法。家庭测量血压应注意两点:①血压计应准确无误,每年至少到有关医疗部门校正一次,以免因准确性下降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②家庭成员必须经过医务人员的正规训练方可测血压,在家中测血压最好由青壮年担任,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差,如视力、听力下降,测血压时易造成很大误差。

2.7安全用药指导。首先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告知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效和用药的不良反应。从低剂量开始。如果低剂量反应较好但未达目标血压,适当增加该药物的剂量。要注意合理的联合用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药物的剂量,目的是使两种药物都使用小剂量,而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不佳,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尽量使用一天一次具有24h降压疗效的长效药物。优点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平衡地控制血压,将血压的波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地保护靶器宫,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

3结果

凡接受1年以上社区护理的高血压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经问卷测验,他们回答高血压病理基础知识和自我护理与健康保健常识的正确率大多在75%以上,血压明显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接受社区护理后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下降了25~40mmHg,接受社区护理期间仅有1例患者因高血压复发或高血压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发病率仅2.5%。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效果观察.

本次研究为深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效果,寻求最佳护理方案与管理模式,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护理效果展开研究,比对分析后找寻最佳护理方案与高血压管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过两个及以上专业医师会诊,且接受血压计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1]。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57.3±3.9)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病程(10.1±2.6)年。这64例高血压患者中,患Ⅰ级高血压者37例,患Ⅱ级高血压者21例,患Ⅲ级高血压者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冠心病者分别为11例和12例,合并肾功能衰竭者4例,合并心脏病者7例。

1.2高血压诊断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超过140mmHg且舒张压超过90mmHg[2];②符合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如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

1.3排出标准①排除孕期或产期妇女;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③排除患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4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的看法与建议。对参与研究的64例高血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患者自行填写,确保真实性与有效性,由卫生服务中心的当班护士当场收回,途中不经第三方转手,回收率达到100%。

调查问卷具体内容:①患者自身是否具备定期检查护理的习惯;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自行填写);③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如何;④高血压检查工作的具体形式与护理方法。

2结果

通过表1中各项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不足、患者怀疑服务中心医疗水平不达标、患者自身护理保健意识淡薄、专业医疗人员缺乏、医患间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心理护理缺乏等都是当前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其中专业医疗人员的缺乏、高血压患者保健意识淡薄所占比例最高,是社区居民不愿前往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高血压护理的主要原因。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是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精力不集中、易疲劳等[3],患病早期基本上无自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手指麻木、僵硬、四肢疼痛,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等[4]症状,还可能引发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多重并发症。据可靠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近三成人口患有高血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紊乱都大大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以社区为单位,于卫生服务中心内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对保障社区居民健康、降低并发症的患病风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不足、患者对服务中心医疗水平存在疑虑、患者自身护理保健意识淡薄、专业医疗人员缺乏、医患间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心理护理缺乏等都是现阶段制约我国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开展高血压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消除患者的疑虑,购进先进的检测保健设备,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定期在社区召开高血压医疗讲座以培养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医患面对面交流沟通机会,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高血压护理工作效果不佳,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需要广大社区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其中,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改善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稳压降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萍,高钰琳,陈佩云.广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7):71-73.

[2]黄红宇,韩思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管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9):112-113.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8

【关键词】静脉输液;按压;并发症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临床上静脉给药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的按压是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疼痛与不适,保证下一次穿刺顺利的前提。临床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极易造成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拔针后如何有效按压,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本组患者输液拔针后使用拇指按压法和上举按压法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6年3月,基本外科住院需输液治疗的患者且符合标准共153例(486次),其中男92例,女61例,年龄16~80岁,平均(45.2±17.3)岁。

1.2入选标准:①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和准确配合,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②静脉注射部位为手背或前臂;③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过程顺利无渗漏。

1.3方法:①拔针后按压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及上举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为4min,拔针及按压均由同一护士完成。②拇指按压方法: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③上举按压法:拔针后立即用拇指沿血管走向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大拇指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1],同时嘱患者上举该手,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30~40cm),举手时间为2~3min。

1.4效果评估:由指定的护理人员在按压结束10min后测量按压局部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情况。①皮肤出血:拔针按压后,皮肤针眼可见血液溢出;②皮下淤血:拔针按压后,皮下形成血肿或皮下淤斑。

1.5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两种按压法皮肤出血情况比较,拇指按压法皮肤出血19例,上举按压法皮肤出血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05)。②两种按压法皮肤淤血比较,拇指按压法皮肤淤血17例,上举按压法出现皮肤淤血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穿刺点皮肤出血或皮下淤血,临床上时有发生,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二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因此在拔针按压时需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拇指按压法,由于手指的面积较小,虽按压了皮肤针眼,但有可能血管穿刺点的按压并不完善,因而易出现皮下淤血。上举按压法,在按压穿刺点及穿刺点上方皮肤的同时抬高肢体,能有效地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显著。上举式按压法,由于静脉血受重力作用明显,加之静脉血由远心端流向近心端,抬高肢体可减少肢体远端浅静脉的压力,从而减少浅静脉充盈程度[2],同时抬高肢体可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对输液静脉血管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减轻出血、淤血症状,并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3]。

《基础护理学》中对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按压面积、按压力度和按压时间等没有明确规定[4]。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有人认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5]。本次观察采用按压4min解除后仍有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出血现象,这可能与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部位发生偏移所致。一些老龄患者手背皮下组织疏松,血管滑动度大,按压时血管滑动,发生了按压部位的偏移而导致皮下出血或淤血。

通过对静脉穿刺拔针后拇指按压法和上举按压法的比较,观察患者皮下出血情况,提示上举按压法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拇指按压法,既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又有利于患者的再次穿刺治疗,是一种较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丽莹,朱海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新法探讨[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5):393.

[2]高山英,丁玲芳,万珍兰.肢体垂吊对静脉穿刺输液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7.

[3]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2.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9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护理

本院2006年5月—2011年1月选择性地应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59例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45~82(平均67)岁;病程(9.5±5)h。其中5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收缩压200mmhg以上17例,161~200mmhg23例,141~160mmhg11例,141mmhg以下8例。全部经ct检查确诊,出血部位:额叶2例,基底节区36例,颞叶8例,顶枕叶6例,丘脑7例。血肿量20~130ml,其中20~30ml7例(丘脑),31~60ml35例,61~80ml12例,81~130ml5例。均为幕上血肿,其中破入脑室11例。

1.2手术方法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在ct引导或ct片下选择最大层面确定穿刺点,穿刺时避开外侧裂及重要功能区,距血肿中心最近。在处置室施术,局部麻醉后,取适当长度的穿刺针,安装枪式电钻,快速钻入硬膜下后去除电钻,侧口接引流管,换钝头针芯,引流针缓慢送入血肿中心后拔出针芯,即有暗红色血液及血碎块流出,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首次抽吸引流量为血肿量的30%~50%,可用生理盐水等量冲洗,根据情况也可不做抽吸或冲洗。次日用5ml生理盐水稀释尿激酶2~4万单位注入血肿腔,闭管4h后开放,每天1~2次。根据复查ct情况3~7天后拔管,如病情恶化、血肿增多、引流不畅,改开颅清除血肿,本组改开颅2例。

2护理

2.1做好术前准备向家属交代病情的危害性及手术的目的、方法、优点,消除家属的心里负担,取得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

2.2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置于穿刺部位以下10~15cm处,将其固定于床头,患者枕于钻孔对侧,使穿刺部位悬空,头部作适当的限制,活动不可过频,幅度不可过大,在翻身治疗等操作中,动作应轻柔缓慢,注意不要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若血肿未液化,血凝块堵塞引流不畅时,给予尿激酶随管注入,以溶解血凝块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激活物,有较强的溶解血块作用,还可以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无抗原性及毒性。小剂量应用短时间内可达到分解血凝块的作用,体外血凝块分解实验证明,4h对血凝块的分解作用可接近完全。每日更换无菌纱布及引流袋,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并做好引流液的记录。

2.3术后患者未清醒前护理术后患者未清醒前,垫高其头部或将床头摇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躁动患者为严防坠床及其手抓引流管,应加床档及使用保护带约束其双手。

 

2.4注意观察引流液引流液颜色正常时,呈暗红色,比血液稍稠。如引流量多与血肿不成正比,颜色呈淡血水样,说明出血部位已破入脑室,引流液中混有大量脑脊液。如引流液突然变红且外流速度加快,则提示有再出血可能。

2.5引流管的护理当引流量与血肿的比例基本相符时,一般在置管2天内如无引流液即可拔管。拔管时间一般为3~7天,拔管时,钻孔处用碘伏消毒,纱布覆盖,加压包扎。对有脑脊液流出者,要随时观察敷料是否干燥,如湿润后,要立即更换纱布,如发现纱布湿润并呈鲜红色,可能有再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

2.6瞳孔意识的观察意识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当患者意识状态恶化或出现躁动时,应注意查找原因,是否继续出血、血压高或引流管堵塞等。瞳孔的观察对脑出血尤为重要,应密切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如发现异常应尽早处理以免发生脑疝。

2.7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脑出血患者多为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冬眠疗法以有效的降低机体代谢,特别是脑组织的代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注意观察颅内压的变化,若颅内压增高时,机体内保证足够的脑血流量就通过增高血压来提高脑灌注压而使血压升高。因此,当血压升高时,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血压自然下降,当经降颅内压无效时再用降压药。

2.8并发症的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全身皮肤清洁,每日温水擦浴2次,偏瘫肢体边擦边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足下垂等并发症[3]。对神志不清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扣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及时吸出堵塞呼吸道的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减少肺部感染,当痰液粘稠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每日2次,预防口腔炎。按时翻身(在不影响引流管的前提下)经常按摩局部受压部位。搬动患者时避免推、拖、拉,动作要轻柔。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2.9饮食护理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过猛而致血压突然上升引起再出血。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高蛋白、低热量的流质饮食。神志不清者给予鼻饲饮食。

3结果

术后存活51例,死亡8例,死亡率13.56%,存活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如下:adlⅰ级12例,占早期的20.34%;adlⅱ级16例,占27.12%;adlⅲ级13例,占22.03%;adlⅳ级5例,占8.47%;adlⅴ级5例,占8.47%;死亡8例,占13.56%。

4体会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出血的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全麻,不受条件、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它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治疗方案、严密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时发现再出血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不可忽视[2,3]。

【参考文献】

 

1叶伟,杨立庄,王洪军,等.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研究杂志,2006,5(3):265-266.

高血压保护血管的方法篇10

高血压患者要接受及时、持久的降压治疗,从而实现血压达标的理念,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同样重要的是,在良好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实现对心血管的保护,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血管死亡等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平稳降压实现保护心血管的终极目标已成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追求,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已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人们通常会选择经过大型临床试验证实的疗效确切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有25620名患者参与的ontaRGet研究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研究结果发现,美卡素(替米沙坦)是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中,唯一被临床研究证实具有全面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产品,对于伴有心血管高风险患者更是这样。基于此,欧盟委员会已批准美卡素(替米沙坦)用于降低那些具有高危风险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史)或2型糖尿病伴有靶器官受损的患者。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也于今年早些时候批准了美卡素(替米沙坦)类似的心血管保护适应症。

进一步研究证实,对于单一类别的抗高血压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高血压患者,如果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一种常用的利尿剂)将会得到比单用替米沙坦更好的降压效果,同时也能获得同样出色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二者联合形成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组合――美嘉素(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就应运而生。多项国际临床研究证实,美嘉素能够强效控制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同类产品。另外,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或是肥胖、超重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疗效也都非常显著。

降压药的使用有七个方面的原则。第一看药的降压效果好不好;第二它有没有副作用,副作用太大了也不行;第三评估病人的危险,有没有其他疾病,有没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四是这种药要使用方便,不能上午吃,中午吃,晚上还得吃,最好一天一次或者一个星期一次更好,现在一天一次的药最普遍,比较方便;五是价格不能太贵,老百姓承受得起,最好是价廉物美;六是个人的习惯和意愿,要吃得舒服;第七要考虑越来越多的是降压外的疗效,比如说保护肾,保护心脏,保护脑子,这就是所谓的降压外的作用。根据七个原则选择降压药比较适宜。而对于同时存在高血脂、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吸烟、肥胖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其降压标准更为严格,而控制血压达标通常也会比较困难,需要审慎选择安全、确切、强效的降压药物,并在有效降压的同时保护心血管。因为这部分患者如果不能有效降压,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成倍上升。

(摘自《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