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会计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2:58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1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差异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中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为了改善小企业经营环境,保障小企业的生存活力,。财政部于2011年10月颁布了《小企业会计计准则》,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准则的颁布体现政府对小企业的关注。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将直接改善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分析该准则颁布的背景对理解该准则有重要价值。

小企业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同时资金短缺逐渐成为小企业发展的瓶颈。2008年美国华尔街发生金融次贷危机后,国内民营企业就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小企业融资问题就更加凸显。小企业通过银行渠道贷款的方式也非常困难。2008年后,因为资金困难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为此,2009年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通过一些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类型的界定标准更加清晰明确。2011年6月23日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类。虽然之前也曾有中小企业的说法,但对中小企业类别划分非常粗放,没有明确标准。这种处理划分实际是不科学的,对小企业和微企业是极不公平的。对企业类型颁布明确的标准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提供了依据。

小企业和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备受社会关注。小企业和微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国内的小企业和微企业经营困难。小企业和微企业的生产现状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2011年10月12日,专门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研究扶持小企业和微企业的金融政策。会议确立了六项金融政策和三项财税政策。《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和颁布的。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扶持小企业和微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准则是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一些小企业对相关准则的应用还处于实践阶段。对该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做差异化分析可以有效的指导小企业的会计实践。

准则体系构成的差异对比。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2006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共十章90条规定,涵盖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部分的内容。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润分配、财务报表等等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含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准则解释等等。整个企业会计准则有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从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已经陆续颁布1到4号的解释。至此,《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才比较完善。

对企业资产方面的会计处理对比分析。首先,对于一些企业,利用富裕的资金投资一些金融产品,以赚取一定的收益。该部分的收益是企业会计资产处理的重要内容。两个会计体系则有不一样的处理要求。对于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将这部分投入确定为短期投资,按照购买价款和其中缴纳的税费作为成本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则将其确认为金融性资产,相关费用记为投资收益。其次,对坏帐损失的会计处理有一定差别。小企业将坏死帐纳入到营业外支出,冲减相应的收入款项。而企业会计准则则将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最后,对存货会计处理的差异。小会计不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存货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会计处理规定非常详细和明确,对存货摊销的方法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费用、借款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也是不一样的。

对企业利润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产品分成方式获得的收入做了明确的会计处理规定,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是没有提到的。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销售退回、劳务收入、营业税、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方面都佐做了规定和要求。而且这些方面的会计处于方式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和要求的内容都有差异,是财务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方面。例如:小企业的会计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等等都纳入到营业税金继附加项目。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则将这些费用计入了“管理费用”。

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还简化了一些资产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短期投资期末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不需要分项比较计量,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

待转资产价值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企业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中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运用扩展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企业。

三、结束语

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11年专门为小企业和微企业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和微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对相应的会计实践有重要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宣传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提升会计服务小企业效能[n].中国会计报,2011(11).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2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差异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3.004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3-0006-03

在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日益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为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在2004年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从财政部会计司掌握的数据来看,《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执行通用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所带来的会计超载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会计发展的障碍。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相关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鼓励提前执行,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至此,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者《小企业会计准则》。

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隶属于基本准则之下,即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必须执行基本准则,但其在会计处理上与《企业会计准则》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的主要差异如下。

1资产类科目

1.1货币资金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外,可设置“备用金”科目,取消其他货币资金下属的固定明细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中,包含“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3个科目,且“其他货币资金”下设有6个固定明细科目。

1.2应收及预付款项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坏账采用“直接转销法”,并确定了发生坏账损失的六大标准。《企业会计准则》中,坏账采用“备抵法”。

1.3存货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评估价入账。《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但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盘盈存货的成本,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价或评估价值确定。盘盈存货实现的收益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准则》中,盘盈的存货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盘亏存货发生的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中,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4)《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准则》中,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4投资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分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中,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短期投资按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价,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按历史成本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在核算“长期债权投资”时,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采用直线法。资产负债表日,不需计提减值准备。经确认无法收回的长期债权投资,应于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中,在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采用实际利率法。若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的,需计提减值准备。

(5)《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一部分。《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6)《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合并取得属企业会计准则范畴)。《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分为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7)《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不存在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

(8)《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不需计提减值准备。实际发生损失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若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的,需计提减值准备。

1.5固定资产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支出(含相关借款费用)构成。《企业会计准则》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应当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等确定。《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4)《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5)《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会计准则》中,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6)《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盘盈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准则》中,盘盈固定资产按前期差错处理,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8)《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日,不要求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中,按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6无形资产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企业会计准则》中,包括土地使用权、特许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短于10年。《企业会计准则》中,摊销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使用寿命不能可靠估计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日,不要求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中,按相关规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出租无形资产未作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出租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

2负债类科目

主要的区别在于长期应付款的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按未来应付金额入账,持有期间不计息。《企业会计准则》中,按实际利率折算后的现值入账,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计息,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3所有者权益类

3.1实收资本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接受非货币资产的投资时,如何确定该资产性的入账价值。《企业会计准则》中,接受投资者投入的非货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3.2资本公积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下设“资本(或股本)溢价”一个明细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中,下设“资本(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两个明细科目。

4损益类

4.1销售收入的确认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应于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收入。《企业会计准则》中,销售商品需同时满足5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在办妥托收手续时即可确认收入。《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在发出商品并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设置“发出商品”。《企业会计准则》中,售出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对已发出的商品,应结转至“发出商品”科目。

(4)《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生的销售退回,直接冲减退回当期的收入和成本。《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生的销售退回,冲减报告年度的收入和成本。

4.2劳务收入的确认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对劳动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形,给出规范的相关处理。《企业会计准则》中,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分别就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4.3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确认合同预计损失。《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应当将预计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

4.4政府补助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以非货币资产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未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情形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中,以非货币资产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义金额计量。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递延收益的核算,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计入营业外收入:①小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②小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上述条件未满足前收到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企业会计准则》中,递延收益核算的是需要按期分摊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4.5管理费用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为生产服务的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支出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中,为生产服务的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支出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会计准则》中,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计入“管理费用”。

4.6财务费用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准则》中,汇兑收益计入“财务费用”。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核算利息。《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核算利息。

4.7销售费用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批发和零售业小企业,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等计入销售费用。《企业会计准则》中,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采购费用计入货物的采购成本。

4.8营业外收入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存货、固定资产盘盈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准则》中,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盘盈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9营业外支出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盘亏中非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他损失冲减“管理费用”。《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盘亏不区分原因,净损失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包括以直接转销法确认的应收款项发生的坏账损失。《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备抵法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损失,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计入当期损益。

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服务小企业发展的切实举措,将为国家扶持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小企业会计准则》取代《小企业会计制度》,吹响了全面清理会计制度的号角。预期到2015年左右,随着各种会计制度的逐渐退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将全面取代会计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3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革探讨影响措施

全球经济在不断发展,市场一体化与国际化越来越明显,会计准则为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同也是大势所趋。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新变革,这可视为一个里程碑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巨大的挑战也摆在了新会计准则的面前,企业及环境等许多方面都会因其改变而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日趋全球化,新准则已经作为社会的通用规则,这对于国企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世纪之门如何稳健地跨入,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迫在眉睫的新课题对于是国有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以及监管部门来说。对这种变化的准确理解、深入分析,使新会计准则对现实具有指导引领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变革

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剖析:

1、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许多根本性影响将在整个企业的运作中产生。记账编报表就是财务会计是许多人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认为的,企业财务信息片面和滞后就是由于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忽略造成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及时、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原准则对财务信息虽然也有部分相关要求,但是综观许多企业,在其财务信息实务中能够做到全面性和前瞻性的少之又少。

企业的经济实质要在会计信息中真实地反映出来,这是新准则强调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是财务会计工作,企业有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非常重要,这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才能够通过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可靠的反映出来。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要有前瞻性,财务信息就要对其有指导作用,这说明新会计准则是着眼未来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所以说,新准则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对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企业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上,新准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活动有企业的每个人参与,企业的管理层更是要参与到活动之中。

2、新会计准则对原会计准则进行了颠覆性改革。内容上的丰富和更新不是这一改革的重点,会计原则的改变和新会计概念的引入才是这次更为重要的。首先,会计核算基础原则在理论上被新准则进行了改革,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已经不再唯一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的重要性受到了更为突出的强调,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更将是有很大改变,特别是“公允价值”概念在新准则中广泛得到运用,我国会计核算的计价基础将得到颠覆性的改变,重估了市场价值体系的。其次,像金融工具、投资性房产等许多新的会计概念被新准则引入。更重要的是金融工具概念的引入规范了会计处理,将不同性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如:原来的股(债)权投资、应收(应付)款、货币资金、银行借款、金融衍生产品等纳入同一概念范畴。国际经济的发展也使国内企业经济金融环境不断完善并且复杂化,金融工具概念的引入使企业多了一个理论和实务的平台,它能够为企业处理各种复杂的经济和金融业务。再次,内容的扩充和细化在新准则中也有反映。一方面对如加股权支付、政府补助、职工薪酬、企业年金等特殊经济事项进行了具体规范;另一方面也首次规范了一些特殊行业。

二、新准则对国有企业的影晌

由此可见,由于新准则的实施,深远的影响将在整个经济社会中产生,这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重大变革。新准则可能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国有企业产生影响:

1、企业重组并购及合并。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工作是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新准则明确确定以控制为基础,合并范围包括所有受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即使是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子公司也在范围之内,而如果母公司拥有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却能够实际控制子公司也在此此之列,而且强调合并范围的广泛性,但是不再有重要性大小的区分,规模较小的子公司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与其他公司一样纳入合并范围。

兼并收购是在国有企业改制时常见的,新准则在这一方面也规定了不同处理原则,提出了另一种企业合并的概念,即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控制下企业合并。类似国际准则中的“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上是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用的方法,按照同一控制下企业的历史成本计量被收购资产;而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法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用的方法,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被收购的资产。

2、政府补助。国有企业中有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政府补助,而在方面原准则并没有相关规范。新准则根据国际通行方法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制定出适应我国的规范。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对政府补助的分类,递延收益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所应该确认的,摊销在资产使用年限内;当期损益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所应该确认的。

3、减值准备。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减值准备并不陌生,国企早已普遍运用了8项减值准备的概念。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是这次新准则主要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企业进行利润操纵。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是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范围,而其他的应根据其适用的其他具体准则规定使用,如:存货、应收款项、短期投资等其他资产减值。

4、债务重组。国有企业在进行重组改制或是优化资产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债务重组的问题,“一刀切”的规定在新准则中已经消失,将原债务重组溢利计入营业外收入,改变了过去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同时计量基础上,实物抵债业务也引入了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企业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的收益要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对于重组企业来说,这个重大改变将对财务报表产生很大影响。

5、特殊行业。国有企业涉及多种基础行业是普遍现象,因此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套期保值等这些行业在新准则中都有所规定,根本性的影响将对这些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将产生,由于全新的会计准则的适用。

三、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首先,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新会计准则要有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保障其实施。对于规模大、子公司众多的国有企业来说,做到信息的及时准确并非易事,甚至一些企业存在信息不畅滞后的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财务方面的信息并不是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所需要的唯一原始信息,更何况在新会计准则下,加上信息很强的时效性,要求企业为了保证集团内部信息沟通的及时和准确,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其次,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所必须的,这是为了保证会计处理的正确公允。企业管理层在新准则下在会计政策、确定会计处理方面会有相当大的选择范围,这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的划分、公允价值的确定等,经济交易的价值确定和会计处理会因管理层的意图和判断的改变而改变。为了避免简单划一的硬性规定,会计处理会有一定自由度,这也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弊端是容易产生舞弊和操纵利润的现象。

再次,在新会计准则子下,更高的要求摆在了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者面前。生搬硬套不是新会计准则的意义,它强调的是对交易的经济实质的理解,在很多方面需要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人员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财务知识,否则势必会影响新准则的实施和运用,甚至错报漏报也有可能在财务报表中出现。

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受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的深远影响,这固然是新准则的复杂性和革新性所决定的,更重要的由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进行市场化运作、走国际化道路是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必走之路,同时为了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又必须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层为了避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新会计准则的良好实施必须在各个方面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平稳的过渡到新准则。

参考文献:

[1]夏鹏.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

财会月报(会计),2006,(3)

[2]王伟.浅谈新会计准则变更及其影响[J].商场现代化,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影响

对企业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是一场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机遇,而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全面认识新会计准则,要处理好新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企业财务会计工作。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

2007年一月一日起,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执行[1],新会计准则是在以往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梳理、调整以及修订,是传统会计准则的完善,是一种创新。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传统的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修订和调整,必然会给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会计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财务会计,可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状态,让企业全面掌握自身的财务信息。而财务信息披露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对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而言,财务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只有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性,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而发挥信息披露的作用。然而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财务会计披露内容也进行了优化[2]。新会计准则不仅要求披露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同时也要求披露企业之间相互转移资金受到的限制等,对于企业而言,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如果企业继续采用传统的会计准则,必然会造成成本预算与实际决策缺乏关联性,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难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在财务会计人员方面的影响

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而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财务会计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新会计准则要求来完善和优化。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财务会计相关政策以及会计评估方面的变更,同时也要注意到会计变更以及新会计准则方面的变化,如果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得不到补充和完善,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从而不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例如,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报表附注的过程中,原有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而新会计准则重新定义了财务报表,删除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只定义了三大报表及其功能,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如果没有考虑到财务会计政策以及会计评估方面的变更,必然会造成报表附注的不完整性,增加财务会计风险[3]。

(三)在企业资产重组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然会带动许多企业的合并重组,两个不同或者多个不同的企业重组,必然会给重组后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难度。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账面价值是会计处理的主要内容,而新会计准则下,公允值的使用将受到限制,使得公允值的使用行为以及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更加规范,从而避免理论操纵现象的发生[4]。同时,在新会计准则下,充分考虑到了现阶段上市公司股权分配改革问题,新会计准则给公司股权价值的市场价格留下了较大的商榷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注重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加快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信息化的财务会计工作方式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作为企业,应当重视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加大投入,要积极转变工作思想与观念,深刻认识到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财务会计工作。

(二)加大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要想确保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企业就必须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提高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强化财务会计人员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要讲相关责任落实到财务会计人员的身上,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使全身心的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去。

三、结语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企业财务会计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企业要善于把握,面对挑战,企业同样要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企业要想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就必须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来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要积极转变会计工作方式及观念,从而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9-80.

[2]吴自宏.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32):210-211.

[3]张楠.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和具体实践初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0):86-87.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5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会计科目;新增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于2013年1月1日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实施范围中的小企业实施。笔者通过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的66个会计科目中有不少是变化了的会计科目。这些变化的会计科目,有些是新增会计科目,有些是合并会计科目,有些是调整核算内容的会计科目。在此,本人不揣浅陋,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变化会计科目谈一点粗浅之见,以期会计专家批评指正。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现金)、原材料(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长期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缴税费(应交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文章所述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括号中的会计科目为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

尽管上述会计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但这些会计科目的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没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一目了然,一见如故。在实施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作为一般性掌握即可。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16个会计科目。

(一)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

上述16个会计科目中,属于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是: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实际上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分拆形成的。它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转化成“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两个会计科目,其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一致。

“预付账款”会计科目则是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账款”会计科目拆出来的。小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不再按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而通过“预付账款”会计科目核算。

(二)新增存货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存货会计科目主要有两个: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因为小企业不一定按实际成本核算存货,也可能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小企业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显而易见的,自不必多说。

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用来核算小型农、林、牧、渔类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其借方登记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以及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等;贷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和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的账面余额,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农、林、牧、渔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三)新增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

余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是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它们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始价值和损耗价值,二者共同核算农、林、牧、渔类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属于无形资产备抵科目。因为“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其原始成本,则“累计摊销”科目与“无形资产”科目共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小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也包括采购物资在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或尚待查明的损耗。它实际上是小企业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的批准处理前后的缓冲会计科目。所以,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处理完毕,不能留有余额。

(四)新增负债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等三个会计科目。其中,“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是销货业务适用的会计科目。它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科目基础上分解而来的。这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预收账款就不用在“应付账款”会计科目中核算了,而单独作为一项负债进行核算。“应付利息”会计科目则不然,它是在取消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该科目主要用来核算借款等业务发生的年度内产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

“递延收益”会计科目则是因为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这些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项目。由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故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摊销收益金额。

(五)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这是因为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由于小企业也存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业务、也存在工程施工项目和机械项目,如果只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远远不能解决研究开发成本、工程施工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的归集。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二是合并的明细科目。

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有: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

合并的二级会计科目有: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其他支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利润分配(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利润、转作资本的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

上述合并的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中,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是因为取消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是取消了计提职工福利费,而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4%比例列支。而合并的“其他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等一级科目的明细科目则是要求小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灵活设置明细科目,不必拘泥于小企业会计标准。为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直接取消了明细会计科目,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明细核算。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删除的会计科目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像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标准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故删除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会计科目。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尽量要求与企业所得税法一致,而年度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能起到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故小企业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跨期摊配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接受捐赠财产的会计处理通过“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核算,收到捐助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待折旧或摊销时再转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如果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

(四)小企业一般通过薄利多销进行经营活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委托代销商品”会计科目。

参考文献: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6

关键词:会计准则;经济改革;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它所呈现出来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国际趋同性等特点,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企业要想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专业技术标准,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甚至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会计改革的关键所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明显提高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

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在以后会计期间如果资产价值得以恢复,可以冲回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给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会计利润提供了可能。新《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做了很大的修改。按照新准则,“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和“无形资产跌价准备”等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将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的情况。

三、提高企业业绩的含金量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在债务重组中,对于债权人让步而使债务人获得的经济利益直接确认为资本公积,而不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因而,在利润表中没有这部分债务重组收益的反映。新的《债务重组》准则重新界定了债务重组的定义,定义中强调了“让步”的概念,新准则明确了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的前提条件,才可以对获得债务的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和损失。债务重组的结果计入当期损益,原《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对债务重组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债务重组收益则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改变了这种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和损失均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清偿债务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而原准则规定采用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清偿债务时,采用账面价值计量。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为了达到一些目的,往往会对会计利润进行为的调节。新准则对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利润调节问题进行了格的规范,使企业的会计利润更加真实。以往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存货的发出计价方面;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面。新准则对这些以往可以使企业对利润行调节的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一)取消了存货发出计价的后进先出法

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的规定来看,新准则取缔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过去允许企业可以在不同的会计年度将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在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之间进行转换,如果企业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一旦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其毛利率和润将出现不正常的变化,这就给企业的利润操纵带来很大的方便。

(二)取消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新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规定来看,针对近年来企特别是上市公司通过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随地操纵企业的计利润,新准则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新准则对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允许计提但是不允许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中进行冲减,是为了防止企业随意地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利润进行随心所欲调节来达到其目的。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还处在不断摸索和发展的阶段,企为了谋求某些短期的目标会对会计利润做出人为的调节,新准则在定的过程中也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并制定了以上具体的规定来进行范,应该说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郑瑛.谈谈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变革[J].会计之友,2006(07):78-80.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版,2007.

[4]王敏.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及实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8(02).

[5]陈合义.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及影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

[6]陶丽娜.新会计准则创新的若干问题初探[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6).

[7]陶丽娜.新会计准则创新的若干问题初探[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8).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7

一、传统的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探究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下,煤炭企业中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危机,时刻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只是一味的记录资金的支出与收入,没有一个详细的资金使用说明,为工作留下了很多弊端,造成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出现失误,严重影响会计的管理工作。煤炭企业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够重视,有的会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所任职的工作不相符,对会计基础知识不能完全掌握,专业素质不达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会计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发展的好坏,与企业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度的不完善,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出现漏洞,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要遵照企业的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在任何企业、任何公司都是不可被忽视的工作,它是记录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资金支出与收入的重要依据。为了会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加强对内部结算的管理、把控资金的投放与使用。

(二)进行明确分工,合理配置资源

会计工作人员要时刻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针对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员工对工作不认真、应付,还有的就是会计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复杂,不能更好的了解工作流程,导致工作量大、并且工作完成效率低等现象。煤炭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

(三)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

每个企业都会制定适合本公司的发展管理理念,煤炭企业也不例外,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管理,必须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主要是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任何侵害,也有权发言评论煤炭质量的好坏,消费者可以更好的使用监督权。同时,煤炭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安排财务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煤炭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会计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并且还要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人员跟随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够不被社会淘汰,成为企业的佼佼者。煤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员工接受会计知识培训,还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组织会计学讲座,使员工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会计管理工作

科技的发展,导致许多工作方式面临淘汰的危险。但是对于世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应该感到竞争的压力,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水平迫在眉睫。煤炭企业要把目光放长远,利用计算机来强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会计工作人员对数字非常敏感,但是再老练的工作人员也有出错的时候,利用计算机办公,可以减小工作失误,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三、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下对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

煤炭企业的发展,对工作的管理要求非常高,每个煤炭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由于自身特点不同,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煤炭企业调整了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对每项工程需要的资金有明确的记录,减少了工作出现的失误,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煤炭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也产生了影响,新准则的颁布,不仅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还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使会计管理人员更认真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新会计准则给煤炭企业带来的影响,企业更要加强工作人员对新准则的理解运用能力,及时应对其它煤炭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企业领导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吸取经验,使自己的煤炭企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会计处理

2017年是我国经济结构化改革中的重要一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及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完善,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成为了当前宏观环境中的大趋势。经济发展的放缓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从2016年开始各个产业并购整合逐渐开始加速。2016年全面发生企业并购案例数量3013起,平均个案并购金额约为7.82亿元人民币。2017年后,在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和背景下,企业的合并和整合将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重点。在企业并购环节中,财务会计处理措施对保障企业并购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并购内容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及发展环境下,我国各行业中企业并购的现象在逐渐增多。目前,随着各行业间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些经营不善、管理机制不灵活等问题的企业,逐步走上了衰败和破产的道路。企业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各行业经济良性发展,推进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模式转型、社会资本集中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企业并购一般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型并购三种,在并购实施过程中企业通过现金支付、债务承担、股权交换等多种方式完成相关的并购手续。由于行业发展不均衡、各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复杂性和企业并购资金的不断上涨等因素,企业并购过程中会计处理相关工作难度在不断加大。2014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合并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和整改,通过对会计处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给企业并购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指导。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措施

(一)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适用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情况,即企业在合并前后受到同一方或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且控制时间通常在一年及一年以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多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或是母子公司之间的企业合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合并过程中可以采用以当前企业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股权联合完成企业之间的合并工作。企业合并过程并未发生实际的交易和购买,且联合后的企业仍作为单独主体继续经营。因此,在会计处理工作上,在财务报表汇总过程中被合并企业只需同合并企业采用一致的财会政策进行汇报即可;且合并企业按被合并企业的账面价值进行确认后参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与权益联营之间的交易结果。在实际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过程中,对并购发生时企业净资产价值、股本及股票面值、留存利润、资本公积等账户进行制表和汇总。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对通过权益结合法实现企业合并并取得长期股权控制的合并案例,采取由合并方通过支付现金、转让资产或承担负债等方式实现合并对价,并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资本。同时,若该初始资本同合并方支付的现金、转让资产及承担债务在账面价值上存在差额,则差额部分应通过调整被合并方资本公积方式进行冲减;若被合并方资本公积不足以用于冲减,则应调整期留存收益。同以往会计准则中将被合并方投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规定相比,新会计准则中对权益结合法更加倾向于并购双方企业经济效益的共享和经营责任及风险的共同承担。在会计处理上的规定更为明确,实现了被合并方企业并购后被并购方以原账面价值入账的计量方法。

(二)购买法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采用的权益结合法不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工作一般采用的是购买法的企业并购方式。购买法指的是企业在实施并购过程中由并购企业以现金或其他支付方式用于收购被并购企业资产。在企业并购中采用购买法一般是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两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进行的以公平交易为手段的企业合并行为。在交易过程中,首先并购企业会对目标方的各项资产情况及负债情况的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并按照公允价值及企业的实际资产价格记录进行企业资产的收购。在会计处理上,购买法一般采用的是企业资产购置的相关处理程序,其核算中心集中在对交易成本核算上。在核算过程中,应按照交易发生日被并购企业放弃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即可直接归入购买成本,并按照收购成本进行核算。其中包括交易发生日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及负债的实际价值。当购买成本同被合并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出现差额是,该差额部分应确认为商誉,并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是购买法下企业并购中的重要问题。企业并购发生时,当以现金方式购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按购买方企业向被购买方企业实际支付的,包括手续费、各项税费等相关费用在内的全部价款记做企业并购中的初始投资成本。关于合并过程中由购买方式产生的税费问题,根据最近颁布的《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企业并购满足具有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合理的商业目的、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不高于85%的情况时,可以申请特殊性税务处理,实现合并企业的递延纳税。

三、关于提高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能力的对策

(一)理清企业的并购战略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不断创造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企业发展与并购的案例和金额在不断增长。因此,为了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做好企业并购相关工作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改革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为了能够确保并购的成功,要将企业的会计处理工作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对被并购方企业资产价格范围、并购成本、并购风险、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企业并购预期财务效应等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财务资料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有效性,才能实现并购后的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同时,在并购过程中通过会计处理对双方企业之间的股权和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并结合当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并购整合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企业并购会计处理制度体系随着企业并购案例的增多和企业资产并购活动的增加,为了保障财务部门在并购会计处理工作中财务信息质量、真实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企业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并购会计处理制度体系。在相关制度体系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并购活动的特殊需求,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对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活动进行严格的区分,并对并购活动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流程、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并购会计处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在会计处理制度中,还应加强企业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会计信息及财务资料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防止企业并购过程中、贪墨舞弊等事件的发生。

(三)及时更新企业并购中的会计处理办法网络通讯和电子科技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处理方式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企业并购活动中会计处理工作的需求,企业应加大对财务会计处理电算化系统中并购相关模块的建设。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企业并购过程中复杂的财务资料和会计内容化繁为简,并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对并购会计处理方法中不适用的地方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满足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并购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并购会计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娥,李一鸥.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8):146-147.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9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2006)所得税准则已实施3年多,作为一项新增加的准则,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企业在税务处理时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所得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对所得税准则的几点认识及其在实施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所得税准则债务法递延法应付税款法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新增了六项准则,其中之一就是所得税准则。以下是对所得税准则的几点认识:

一、企业会计准则(2006)所得税准则与旧所得税制度的区别

(一)旧所得税制度的规定及核算方法

在以前的所得税会计核算中,企业对所得税核算的会计方法的选择余地较大,既可以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既可以选用递延法,也可以选用债务法。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把各种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确认或抵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企业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税金的数额,时间性差异的产生影响本期所得税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确认为一项资产或负债;而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时间性差异,并将由于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应付税款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而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二)企业会计准则(2006)所得税准则的规定及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资产负债表为会计重心,计税差异部分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不一致。企业会计准则(2006)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简单讲,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销售或使用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金额;暂时性差异,即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企业会计准则(2006)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然后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最后通过倒轧的方法来推算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缴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不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

财务会计原则和税法法规的区别在于确认收益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额,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的,而会计利润是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当期利润,口径不一致,造成当期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的收入不能配比。因此,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与企业真实利润不相等。如企业有当期可抵减性时间性差异,则报表利润小于真实利润;而有当期应纳性时间性差异,则报表利润大于真实利润。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解决了应付税款法下口径不一致的缺点,使企业计算所得税费用时,综合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规定,税法下计算的应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调整,从而得出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下,企业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更好地反映了企业真实的利润。递延法和债务法的区别在于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计算结果不一致。债务法比递延法严谨,按照债务法计算的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而按照递延法计算,可能由于税率的变动和开征新税种使报表上的利润与企业真实利润存在差异(见下表)。

三、企业会计准则(2006)所得税准则的特点

(一)内容上更加规范、完整

为了与国际接轨,企业会计准则(2006)摒弃了“时间性差异”概念,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即“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同时,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出发,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当前会计界认识水平的提高,把企业财务会计视角从“利润表”观转为“资产负债表”观。由于利润被调节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所得税额与企业真实的应税额可能有较大差异,不利于国家税收。而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计算的所得税额则更加真实可靠。这样使企业会计准则(2006)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更加成熟,在相关信息披露上更具可比性。

(二)明确采用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明确只能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种方法进行核算,使得在税率发生变动当期,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税率进行调整,使之能代表真正的未来预付或应付金额。可见,债务法更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并且减少了企业利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三)真正确立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分离

在实务中,应付税款法为大部分企业所使用,避免了企业复杂的纳税调整,节约了成本。但这样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不是依据会计利润所应负担的本期所得税费用,因此,根据本期利润总额减去本期所得税费用而求得的净利润,也不是真正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企业会计准则(2006)放弃了应付税款法,可以算是一种进步,为会计与税法的真正分离奠定了制度基础。

四、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2006)所得税准则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面对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现状,应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尤其加强税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准确的计算所得税金额,避免国家税源流失,也避免因企业由于自身失误而漏税所造成的罚款。

(二)同时保留应付税款法和债务法作为过渡

1.保留两种方法,尤其是应付税款法,有利于降低所得税会计成本,保持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简便性。

2.保留应付税款法有利于大多数企业的利益。我国股份经济还不发达,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对大量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纳税仍然是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如果采用单一的债务法,容易增加企业纳税成本。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2006)所得税准则的执行为所得税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为我国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18).

[2]盖地,许善达.所得税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12:253-256.

[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

企业的会计准则篇10

论文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国际准则,异同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加快,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合并实例,因此,规范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进行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贯彻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有着积极意义。我国企业合并新准则基本与国际趋同,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会计模式与其他国家不同,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企业合并新准则还是存在着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企业合并的范围不同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按照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我国在充分考虑我国产权市场还不够成熟、发生的企业合并多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纳入了企业合并准则的范围。而国际会计准则则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具有差异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

1.购买法

购买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净资产的一项交易,因此是以实际支付的款项或放弃的资产公允价值来计算购买成本;购买企业的利润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后根据成本价计算的利润。购买法视企业合并为购买全部净资产,从而改变了会计计价基础。。

2.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实施合并的企业与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股东间的普通股交换,即把合并看作是两个公司的普通股股东在合并他们的权益、资产和负债,通过股权交换实现所有权的联合。在权益结合法下,以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来记录母公司的购买成本。

我国企业合并新准则分别对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按照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所有企业合并只允许采用购买法,即将企业合并交易看做是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权或净资产的过程。具体应用步骤为:(1)确认购买方,包括取得控制权的认定以及难以辨认时的四个迹象等;(2)计量企业合并的成本,主要指购买方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3)在购买日将合并成本分配到所购买的资产以及所承担的负债与或有负债上。

(三)与合并相关费用的处理存在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的法律费、咨询费和佣金费等其他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合并成本,而合并的间接费用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相关直接费用,如律师费、咨询费、审计费等直接相关的费用,均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构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也不能从发行股份的溢价中抵减。

而国际会计准则由于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关于费用的处理则比较清晰。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中支付给为实现合并而聘请的会计师、法律顾问、评估师和其他咨询人员的业务费用直接归属于合并成本,而一般的行政管理费用,包括购买部门的运营成本以及其他不能直接归属于所核算的特定成本的相关费用则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四)合并成本的确定存在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合并方在合并日取得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成本;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以购买日为换取被购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加上合并的直接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合并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成本。

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认为,合并成本是购买方为换取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工具在交易日的公允价值加上任何可直接归于企业合并的成本。

(五)合并报表编制的不同

合并会计报表是由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以企业集团内纳入合并范围的各成员企业编报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运用一整套合并程序和方法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变动的会计报表。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形成了多种理论与实务处理方法。

1.提供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差异

提供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是国际流行的惯例,但也有差异。有的国家只要求提供母公司报表,如西班牙、巴西和南美一些国家。对于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国家,由于提供合并报表的具体目的不同,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布惯例分为合并会计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同时提供的惯例和只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惯例。

2.合并理论与实务的差异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理论有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主体观)、当论和所有权理论。美国的合并惯例是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的,但当论在实务中用得更多;英国的法律和惯例主要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处理合并会计报表,同时允许企业集团采用当论;荷兰的合并实务与英国十分接近;德国更多是以实体理论为基础;法国是以母公司理论和所有权理论为基础;日本依据的是实体理论,采用权益法。我国实际采用的是当论。

3.合并方法的差异

第一、企业合并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对企业合并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实务中主要有购买法、权益集合法和新实体法。实务中,企业合并方法运用情况在各国有一定的差异,普遍采用的是购买法,权益集合法只在少数公司采用。日本、澳大利亚、巴西通常不允许采用权益集合法;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允许采用权益集合法。

第二、期末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合并会计报表与一般会计报表一样在每一期间结束后编制一次,期末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就技术方法角度考虑,可以区分为全部合并法、比例合并法。全部合并法是国际流行的会计惯例,比例合并法源于法国,以前在英美等国很少见到。

通过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国际上的处理方法、准则、报表编制的比较,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在企业合并会计方面与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认真学习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我国会计人员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晓卓、吴君民,关于合并会计报表两个问题的思考,华南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3,(4):645-649.

[2]杨传屏,浅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不足及修改,财税与会计,2003,(4):55-61.

[3]徐刚,企业合并方法的国际比较,审计与理财,2007,(1):88-95.

[4]吴娜、李芳,中外合并会计报表的比较分析,财经界,2007,(9):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