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3:29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乡镇企业;融资结构;沈阳市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引言

融资问题是困扰和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沈阳市也不例外。伴随着国家、辽宁省和沈阳市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以及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了初步改观。2012年,沈阳市本外币贷款余额8070.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0.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中小微企业票据贴现)3240.3亿元,比年初增加329.7亿元,占全市的40.2%,占新增的32%。但是,从企业层面反馈的情况并不乐观。据沈阳市对国家统计局确定的283户规模以下样本工业企业调查显示,其中,资金缺乏的企业为47.1%,近7成的企业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条件过于苛刻,近6成的企业认为银行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近4成的企业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难以适应银行信贷要求。在辽宁省沈阳市,乡镇企业是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对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结构问题进行探析。

二、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概述

根据《辽宁省乡镇企业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沈阳市乡镇企业155934个,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1%;从业人员数1118549,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5.9%;总产值7813.32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37%;营业收入7510.22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36.1%;利润总额478.63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41.8%;劳动者报酬220.05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50.5%,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其中,规模以下的中小微企业152749个,从业人员数719586,总产值1958.31亿元,营业收入1808.34亿元,利润总额125.87亿元,劳动者报酬114.99亿元。企业平均利润82403.2元,劳动者人均报酬15980.0元,与之相对应,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利润为11075667.19元,劳动者人均报酬为26333.27元。另外,集体企业、私营经济和个体商户是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的重要表现形式。2011年,集体企业837家,从业人数12881,总产值58.28亿元,利润总额4.26亿元,劳动者报酬2.28亿元;私营企业26943家,从业人员数406588,总产值2883.13亿元,利润总额156.56亿元,劳动者报酬79.93亿元;个体工商户121888家,从业人员数394321,总产值2160.63亿元,利润总额125.40亿元,劳动者报酬56.45亿元。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是沈阳市创造价值和财富的重要来源,是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部门。但是,规模以下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利润和劳动者人均报酬均低于规模以上企业,说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承受高资金成本能力均较弱。

三、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固定资产融资更加困难。

根据《辽宁省乡镇企业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1556.86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2.72%;国家及有关部门扶持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30%;引进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9.08%;自有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61.37%;其他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7.69%。可见,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固定资金投资建设,或者说依靠内源融资仍是沈阳市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金融机构的支持资金仍然较少,在融资来源中居于第三位。

从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是否由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相关。2011年,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576.55亿元,金融机构贷款43.00亿元,国家扶持资金14.05亿元,引进资金173.79亿元,其他资金88.91亿元,外源融资占比55.46%,但是,其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仅为7.46%,远低于平均值12.72%,说明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扶持仍然不足。

从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2011年,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1194.4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占比13.14%,高于平均值12.7%;国家扶持资金占比0.18%,远低于平均值1.30%;引进资金占比14.8%,远低于平均值19.08%;自有资金占比53.22%,高于由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承建的该数值,但低于平均值61.37%;其他资金占比18.70%,远高于平均值7.7%,说明其他资金是乡镇企业中的工业企业重要的外源融资来源。

从个体私营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2011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额为563.96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占比24.93%;引进资金占比5.63%;自有资金占比66.33%;其他资金占比3.1%。可见,对于个体私营经济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但是,金融机构贷款已经成为其固定资产投资的第二大资金来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沈阳市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以自有资金为表现形式的内源融资是其主要的融资来源;金融机构贷款在其固定资产投资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于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较为明显;引进资金和其他资金也是乡镇企业重要的外源融资来源,如何将引进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来源规模和渠道合理化、如何将金融机构贷款和以小额信贷为重要表现形式的其他资金来源相结合是解决乡镇企业外源融资不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晶.韩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与对策研究.亚太经济,2013(01):71-75.

[2]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辽宁省乡镇企业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2011年).2012-5.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2

(一)城镇化目标

1.城镇化率。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达到43%。

2.建成区面积。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

3.建成区人口。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

(二)城乡规划目标

4.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提升县(市)城区总体规划,加强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完成城市组团通道规划。加大村镇规划编制力度,提升乡镇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村庄规划,逐步实现市域规划全覆盖。

5.完善控规和修规。高标准做好城建重点项目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规划。

(三)现代城镇体系目标

6.推进5个县(市)组团建设发展。开工建设107国道至新郑段、311国道至段改扩建工程,打造半小时通勤圈、经济圈、生活圈。

7.积极推动中心镇建设。支持基础好、产业优的中心镇率先发展成为小城市,支持15个重点镇加快发展。

8.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率先推进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市近郊区村庄改造,建设50个农村新型社区。

(四)城市建设投资目标

9.加快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市区实施总投资305亿元的93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重点抓好积水点改造、污水管网、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处理等涉及民生的项目。

10.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旧城区内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16500户,改造建设157.96万平方米。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市区开工建设安置房450万平方米。县(市)城区开工实施改造面积达到计划任务的40%以上。

11.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建设廉租住房1868套、经济适用房4151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

(五)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

12.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两年提升推进计划”,争创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完成投资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7个。

(六)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13.污水处理率。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8%以上,各县(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14.垃圾处理率。市中心区范围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提升至70%,市区、市、市、县、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

15.绿地率。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县(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16.绿化率。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以上,市(县)绿化覆盖率达到30.89%以上,廊道绿化率达到95%,中心镇绿化率达到45%,村庄绿化率达到43%。

二、县(市、区)目标

(一)市目标

1.城镇化率

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2.城乡建设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3%。

(2)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0.7亿元、增速159%。

(3)旧城改造:旧城区改造完成投资38.1亿元、增速18%。

3.产业集聚区建设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00亿元、增速36%。

(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增速40%。(6)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3.9亿元、增速38%。(7)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66000人、就业人口增速20%。

4.构建城镇体系

(8)规划编制目标: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做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和区域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镇、中心镇主要街区及近期建设用地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基层村完成30%以上。

(9)城区建设目标:续建、新建项目110个,总投资236亿元。当年完成70.3亿元。

(10)重点城镇建设:完成9个重点镇建设。

(11)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22个新型社区建设。

(二)市目标

1.城镇化率

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城乡建设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2%。

(2)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0.28亿元、增速1.33%。

(3)旧城改造:旧城区改造完成投资8亿元、增速18%。

3.产业集聚区建设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00亿元、增速45.3%。

(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增速40.5%。

(6)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5亿元、增速61.5%。

(7)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61000人、就业人口增速57.2%。

4.构建城镇体系

(8)规划编制目标:做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和区域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镇、中心镇主要街区及近期建设用地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成16个中心镇社区规划。

(9)城区建设目标:完成城区13个村改造任务。

(10)重点城镇建设:完成5个重点镇建设。

(11)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12个新型社区建设。

(三)县目标

1.城镇化率

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城乡建设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2%。

(2)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0.18亿元、增速22.3%。

(3)旧城改造:旧城区改造完成投资2.66亿元、增速10%。

3.产业集聚区建设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0亿元、增速44%。

(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增速66%。

(6)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3.2亿元、增速47%。

(7)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37560人、就业人口增速150%。

4.构建城镇体系

(8)规划编制目标:做好新区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重点镇、中心镇主要街区及近期建设用地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基层村完成30%以上。

(9)城区建设目标:续建、新建项目24个,当年完成投资21.7亿元。

(10)重点城镇建设:完成2个重点镇建设。

(11)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10个新型社区建设。

(四)县目标

1.城镇化率

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城乡建设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3%。(2)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0.28亿元、增速46%。

(3)旧城改造:旧城区改造完成投资2.89亿元、增速44%。

3.产业集聚区建设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6.76亿元、增速95.2%;

(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9.6亿元、增速108.9%。

(6)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2.26亿元、增速570.3%。

(7)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31248人、就业人口增速78.4%。

4.构建城镇体系

(8)规划编制目标:做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和区域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镇、中心镇主要街区及近期建设用地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基层村完成30%以上。

(9)城区建设目标:续建、新建城中村改造项目7个,总投资30亿元。

(10)重点城镇建设:完成3个重点镇建设。

(11)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5个新型社区建设。

(五)县目标1.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城乡建设投资(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2%。(2)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0.2亿元、增速25%。

(3)旧城改造:旧城区改造完成投资1.95亿元、增速30%。

3.产业集聚区建设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7亿元、增速100%。

(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增速50%。

(6)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0.4亿元、增速76%。

(7)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30000人、就业人口增速60%。

4.构建城镇体系

(8)规划编制目标:做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和区域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镇、中心镇主要街区及近期建设用地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基层村完成30%以上。

(9)城区建设目标: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4个,总投资3.2亿,当年完成投资2.5亿。

(10)重点城镇建设:完成3个重点镇建设。

(11)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7个新型社区建设。

(六)区目标

1.城乡建设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2%。

(2)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7.6亿元、增速30%。

(3)旧城改造:旧城区改造完成投资18.2亿元、增速40%。

2.产业集聚区建设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0亿元、增速35%。

(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增速40%。

(6)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2.5亿元、增速35%。

(7)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19000人、就业人口增速11.8%。

(七)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

1.城乡建设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3%。

2.产业集聚区建设(2)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60亿元、增速30%。

(3)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增速25%。

(4)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7.7亿元、增速11%。

(5)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19000人、就业人口增速5.5%。

3.构建城镇体系

(6)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成2个新型社区建设。

(八)东城区目标

1.城乡建设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长22%。

(2)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9000万元、增速35%。

2.产业集聚区建设

(3)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0亿元、增速93.8%。

(4)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增速51%。

(5)完成税收:完成税收总额1亿元、增速75.7%。

(6)就业:产业集聚区人口达到7000人、就业人口增速38%。3.构建城镇体系(7)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目标:完成1个新型社区建设。

三、市直主要责任单位目标

(一)市发展改革委1.坚持“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着力打造“一中心、五组团”,加快构建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

2.城镇体系规划要与中原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全市“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做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同向、三规合一、三规同步”。

3.切实抓好神垕、顺店、、石固、陈化店等国家、省、市级重点镇建设,形成更多国家名镇、中州名镇和中心镇。

4.服务新区建设。加强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际道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站点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完善新区承载功能。加快新区热电厂建设,满足新区供热、供电需求。

5.实施产业集聚区两年提升推进计划,落实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

6.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快风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工程规划建设,加快装备制造、食品、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快物流业发展。

7.建设快捷城际交通体系,尽快建成市零距离换乘中心。

8.整体推进低碳和绿色建设,加快实施“低碳市区、低碳农村”工程。

9.开展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实现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与所在行政区管辖范围严密套合。

10.建立城乡建设财政激励机制,每年对先进县(市、区)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二)市教育局

1.加大城镇教育投入,优先支持依据城镇规划布局调整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或零星开发要按标准和规范配套新建或改建、扩建中小学校。

2.根据城镇化建设及学龄人口变化等情况,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适当收减校点,扩大规模,提高中小学、幼儿园设置建设标准,提高办学水平。

3.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工作,坚持以流入地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优惠政策。

(三)市科技局

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抓好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新增3—5个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新培育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坚持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实施电力装备、食品、发制品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升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2.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抓好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3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3.促进企业调整结构,规范管理,上档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五)市公安局

1.制定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意见,加快农转非工作进度。

2.抓好新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工作,完成新区内剩余人口户籍性质变更任务。

(六)市民政局

1.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保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2.坚持统筹规划、积极稳妥的原则,按照经济发展要求,适当调整行政区划,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撤乡建镇和县(市)政府驻地城关镇撤销、设立街道办事处步伐,优化行政区划格局。(七)市财政局1.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持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市区规划区(含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县部分区域)以内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征地成本、计提的各项基金、费用后的净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重点项目建设。

2.继续鼓励组建一批有实力的城市建设投资企业,壮大投融资平台规模。

3.支持具有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的投融资公司,采取股权合作等形式吸引市外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设立项目公司,使其成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主体。

(八)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农村人口转户后在城镇企业实现稳定就业的,可随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自谋职业或灵活就业的人员可通过社会保障部门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无职业的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九)市国土资源局

1.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规模、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三挂钩”制度。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居住。2.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有序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1.突出抓好城市道路建设,合理配置主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优化城市路网结构。

2.加快城区燃气管网建设,提高燃气覆盖率,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

3.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达到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加强城镇排水设施建设和积水点改造,确保排水管网畅通、路面无积水。

4.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住房1868套、经济适用房4151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

5.加快城市建成区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各县(市)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6.加强城市绿地、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保护。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

7.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建筑节能结构体系和新技术,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组织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8.分期完成西湖公园的整体提升改造工程。

(十一)市交通运输局

1.按照《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省主干线建设,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实现市域公共路网与国家干线公路网及周边地区城际公路网衔接匹配,强化交通区域优势。

2.加快新区客运网络规划建设,完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

3.实施国道107线北段改建工程、至快速通道工程。加快推进忠武大道贯通工程、至快速通道工程、安信公路段(市区西外环)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

4.规划建设县(市)组团间的便捷交通,增强各组团的连接互动。

5.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大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6.加大县乡公路及危桥改造力度,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服务水平,开通至漯河城际公交线路。

(十二)市水利局

加强水库除险加固、河段险工岁修和骨干防洪河道治理,新发展一批节水灌溉农田。

(十三)市南水北调办

切实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段建设工作。

(十四)市农业局

继续抓好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十五)市林业局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市、县绿化覆盖率达到30.89%以上,廊道绿化率达到95%,村镇绿化率达到43%。

(十六)市商务局

1.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深入实施“3615”现代物流业提速工程,推进六大物流园区和十大特色产业物流中心建设,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4%。

2.推进农副产品市场建设,规范临时农副产品便民服务点。

(十七)市文化新闻出版局

1.加强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建设,增强社区功能。

2.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施县乾明寺照壁、市泰山庙大殿和关帝庙的维修和保护。

3.以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烟草文化、生态文化为重点,加快博物馆建设。

(十八)市卫生局

加快医疗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完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建设项目进度计划,方便农民就近就医。

(十九)市统计局

做好全市城镇化建设统计监测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年度目标考核。

(二十)市城管局

1.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手段数字化、城市夜景灯饰化,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卫生、广告设置、私搭乱建等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市区、市、市、县、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以上,市中心区范围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70%以上。

(二十一)市城乡规划局

1.高标准编制各类城乡规划,确保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各项专项规划以及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完成报批。

2.加快乡(镇)规划编制,确保年内报批完成。重点镇、中心镇主要街区及近期建设用地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推进基层村规划编制,年内完成30%以上。

附件:市年城镇化建设考核办法(试行)

市年城镇化建设考核办法(试行)

为切实加快推进市城镇化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年全市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订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

目标考评的对象为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责任部门。

二、考评内容

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市年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考评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统一组织,具体工作由市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每季度统计一次目标进展情况并进行通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考评。

(二)指标体系

1.对各县(市、区)的考核

考核内容:城镇建设投资、产业集聚区建设、城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其中,城镇建设投资30分,产业集聚区建设24分,城乡体系建设28分,生态环境建设10分,其它城镇化目标8分。2.对市直主要责任单位的考核。主要考核《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许发〔2010〕24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121项全市城镇化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许办〔2010〕6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许政办〔〕5号)等文件分解的目标任务。

(1)5月底前制定本部门年城镇化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明确本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人和推进措施。权重15分。

(2)及时上报目标任务进展情况。权重15分。

(3)承担目标任务进展情况。权重70分。

3.对市直其他责任单位的考核

对其他政府部门按照共性目标进行考核。

(1)主动参与城镇化工作,5月底前制定本部门年城镇化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明确本部门年度重点工作、责任人和推进措施。权重15分。

(2)结合部门职能做好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专项工作任务,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权重15分。

(3)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城镇化工作。权重20分。

(4)基础得分,按照市直主要责任单位承担目标任务平均得分确定。权重50分。

(三)计分办法

1.总分。考评实行积分制的办法,基础分值均为100分。

2.计分。各县(市、区)的考评按实际完成进度比例计分。对未承担专项任务的单位按该专项任务的平均得分计分。对市直部门(单位)的考评按实际完成任务进度情况进行计分。

3.加分。对在城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市以上表彰的县(市、区)、市直部门给予加分,受到市级表彰加2分,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加5分。

(四)考评排名

市城镇化办公室按照考评指标体系和计分办法对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打分,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出名次。

四、考评奖惩及结果运用

奖励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对目标完成较好的,给予通报表彰,颁发奖牌和发放奖金。不能完成年度目标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一)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授予“年度市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3

工信局、商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矿产局、民营企业局、煤监局、交通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规划建设局、开发办、房产局、城管局、自来水公司、环保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广局、旅游局、体育局、计生委、公安局、法院、司法局、森林公安局、农工部、水利局、农粮局、果茶局、林业局、能源办、扶贫办、牛办、水保局、人防办、民政局、人民银行、工商联、团县委、国土局等41个部门和23个乡镇。

二、考评组织

成立县固定资产投资考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发改委、统计局、审计局和监察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县发改委,负责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日常管理和年终考评牵头工作,县统计局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上报反馈工作。

三、考评办法

1、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考评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年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

2、实行百分制考评。全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计100分,每差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3、实行进度管理。严格执行月报表制度,考评对象每月25日前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报送县统计局(填报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每迟报一次扣1分,每错报一次扣1分,每漏报一次扣5分(县统计局台帐为依据)。认真落实季调度制度,固定资产投资调度情况按占全年计划的百分比排位,排位后3名的县直单位和排位后3名的乡镇,年终考评总分中按3分、2分、1分相应扣分,每次调度排位扣分可累加。

4、实行分类、分段考评。按县直单位类和乡镇类分别考评,县直单位类再按年度任务1亿元以上(含1亿元,下同)和1亿元以下实行分段考评。

四、考评依据及程序

1、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县统计局上报核定反馈数据为主要考评依据。

2、县固定资产投资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年终考评结果,经县固定资产投资考评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五、奖励办法

县人民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分类、分段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1、县直单位类:对年度投资任务1亿元以上且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按考评得分从高到低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对年度投资任务1亿元以下且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按考评得分从高到低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

2、乡镇类: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按考评得分从高到低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

3、牵头单位:完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90%以上,分别给予县发改委和县统计局3万元组织工作奖励。

4、未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考评对象,但重点工程完成较好或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特别突出的单位同等享受以上奖励政策。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4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关注民生民利,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5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增长32.7%,一般预算收入3.38亿元,增长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260元,增长18%。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预计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增长8.5%;农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7%。全年粮食总产37.2万吨,增长2.5%。

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新增设施大棚5091亩,设施农业面积突破5万亩;新增户太葡萄3510亩,总面积达到2.1万亩;规模养殖示范场达到30个。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1万吨、1.05万吨、3.1万吨。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培训农民经纪人205人次。新增农业信息服务站点162个。发放农机补贴800多万元,推广农机具1749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700万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9处,解决了8.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79个重点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100万元,硬化街道9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涵16.4万米,建设广场8.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800盏,新建垃圾台(池)167个,改厕1.27万座,新建沼气池2000口。58个农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投资754万元,正在建设。

(二)工业经济较快回升

预计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16%。

沣京工业园引进项目17个,合同引资额4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投产企业达到5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税金6000万元。

亚澳农机5万台变速旋播施肥机生产线、大唐第二发电厂供热改造工程等技改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技改项目13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

(三)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增强

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3%。

太平和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晋升aaaa级景区。草堂寺景区新招引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民航空管中心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农家乐示范村建设顺利,发展农家乐专业村1个,新增农家乐接待户64户。举办了紫荆花节、牡丹文化节、养生避暑节、设施果品采摘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4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9.2%。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日臻完善,发展日用连锁网点126个。销售家电、摩托车下乡产品69756台(部),发放补贴1825万元。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城区建设加快。世行贷款“四路一立交”建设工程渼陂路、吕公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城路、东城路已完成征地和地表附属物清理,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古城路、钓台路、北极路、兆丰路西段、朝南路人民路小学段、北关医院十字、北转盘等城区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完工。滨河新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小区、新城和新校区项目进展顺利。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余下、草堂省级重点镇及大王、祖庵、庞光等“关中百镇”建设累计投资3190万元,乡镇商贸示范街建设投资4524万元,镇区环境明显改观,功能不断增强。

县乡道路建设成效显著。西太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投资870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81公里;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8%,顺利通过省级交通运输示范县创建验收。

(五)发展改革取得新成效

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草堂、秦渡、蒋村、大王等发展改革试点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县属企业改制2户,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序推进。组建了投资控股公司,投入8000万元,储备土地1000亩,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招商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额157.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引进内资17.65亿元。

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与高新区合作建设的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快速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比亚迪汽车二厂、宝得自动化、基地加速器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与市水务局合作共建的天桥水生态修复示范区启动建设。沣渭新区覆盖我县大王、渭丰等地区,为我县北部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六)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全年开展免费技能培训2.2万人,落实就业补贴和创业贷款11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7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社会保障工程: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五保金4006万元。五竹区域敬老院基本完工,中心敬老院主体竣工。城镇养老保险扩面749人,医保参保4.6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4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全面完成。

住房保障工程:落实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完成投资7786万元。投资1295万元,建成廉租房186套,面积9300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82.9万元,14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进廉租房。

(七)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1个项目列入部级科技计划,9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55项专利获得授权。县级财政投入科技经费420万元,扶持科技项目40个。

教育事业全面提升。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126万元,对4所学校的12个单体建筑进行了整体加固;13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正在按计划实施(5所在建,8所正在招投标)。完成12所学校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人民路小学和庞光、玉蝉中心校建成投入使用。八中、渭丰中心校等第二批灾后重建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高考二本上线2319人,职校完成招生2300人。免除中小学生教科书及公用费用3489万元,为29458名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费、助学金1092万元,为6819名学生申请贷款649.5万元,19789名学生享受蛋奶工程。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民间鼓艺术节,我县被授予“中国民间鼓舞之乡”称号。建成标准乡镇文化站8个,村级文化室10个,农家书屋70个,群众健身工程45个。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投资6556万元,改扩建3个县级医院和19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医院住院楼和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县医院住院楼主体竣工,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在447个甲级标准村卫生室开展门诊统筹,基本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落实491个规范化村卫生室补助资金626万元。为547480名参合患者报销医疗费用5099万元,为4371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3.82‰,符合政策生育率99%。

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投资6000万元的污水处理西厂已正式投入运行,投资6300万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开工建设,完成污水管网工程投资4480万元,建成管网21323米。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4959吨,化学需氧量减排1647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5.5%,政策性关闭了热电厂。

2011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下一步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形势复杂。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将紧缩,发展资金瓶颈矛盾更为突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增长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投资结构不合理。

——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稳定增产制约因素多。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工就业困难等因素严重影响农民持续增收。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资源及环境约束强化。

——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面不宽、量不大,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2012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2012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略,突出一个龙头,抓住三条主线,打造八个增长极(一个龙头即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条主线即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管理;八个增长极即“两园五区一基地”:沣京工业园、草堂工业园,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草堂寺景区、滨河新区、天桥水生态修复示范区、沣渭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做强产业、做靓城市、做实民生,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二)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2年计划

绝对值增速(%)

1生产总值亿元12213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0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3.918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00015

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26016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920

7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000

8实际引进内资亿元17

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1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省市要求

三、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妥善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优化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不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1.强化项目建设,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高起点谋划一批支撑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项目。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建设,保证项目接替有序。年内落实重点建设项目不少于80个,当年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二是配合省市抓好西成铁路、西宝高速南线建设工程。

2.扎实推进园区带动战略,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加强园区联接互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园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开工建设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水厂及供水网络。加快比亚迪、基地加速器等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沣京工业园。创新招商模式,做好入园企业的运行监测,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全年招引项目10个以上,实际进资1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财税收入6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以上。规划建设草堂工业园。年内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力争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草堂寺景区建设。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民航空管中心、建科大新校区、亚太学院新校区等项目的落实与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加快滨河新区发展。加快滨河大道及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竹馨园小区、荣华水岸新城、西科贸新校区等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以上。加快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完善示范区总体规划和详规编制工作,推进福缘农庄、裕兴现代农业示范园、海航配餐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招商引资4000万元。开工建设天桥水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综合治理涝河出山口段堤防,修建天桥平原水库,提高涝河防洪标准,改善涝河流域生态环境。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新增粮食工程,确保粮食安全。投资680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投资8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吨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挥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作用,围绕粮食、果业、畜牧、蔬菜四大产业,调整优化结构。新发展无公害蔬菜3000亩,设施大棚3000亩,户太葡萄3000亩。积极推动养殖业小区化,加快3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百万只家禽、万头奶肉牛3个“万字号”养殖基地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培训农民经纪人200人以上。

4.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构建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坚持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大企业引领,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23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以上,增长16%以上。

扶持骨干企业,确保工业快速增长。发挥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汽车配套产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以上;完成15个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技改扩建项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培育、创业创新、素质提升“三项计划”,完善民间投资融资担保制度,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向工业实体经济进入,促进民营企业壮大规模和转型升级。

5.提升旅游商贸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提升商贸服务业,积极扩大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加快城区专业市场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及改造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市场。稳定发展住房和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拓展旅游休闲、社区服务等服务消费,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社区商贸“双进工程”,完善农村商贸网络,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继续做好家电、农机具、摩托车下乡等惠民工程,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

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理顺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开展秦岭北麓旅游环境整治提升,全力打造秦岭山水游、宗教文化游、绿色乡村游三大旅游产品。加快农家乐旅游村建设,建成农家乐接待示范户30户以上。积极参加省旅博会、世园会等旅游宣传活动,组织举办好紫荆花节、天然养生避暑节、设施瓜果采摘节、牡丹花会等活动,以会兴游。全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以上。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1.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世行贷款项目建设,渼陂路、吕公路竣工,新城路、东城路、吕公路跨铁路立交开工建设。启动南北七号路城市大道工程。加快旧城区道路、人行道、给排水、城区绿化等市政综合改造和主要街区两侧的低矮房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县城供水网络,筹建县城集中供热等综合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农技中心、人民路小学原址等综合开发。

2.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化步伐

做好建制镇的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宜居环境,提高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推进余下、草堂2个省级重点镇和大王、祖庵等关中百镇建设。统筹解决小城镇布局、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力度,统筹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向城镇集中,年内实现农转居1万人。

3.加快新农村建设

统筹移民搬迁、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资金,有序开展村庄合并,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完成57个重点村建设任务。新建沼气池1330口,改厕4500户。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建设支撑县内、辐射周边的高效便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好市二级公路网化段“四路一桥”工程。建设单村供水工程30处,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数5万人。提升电网能力,加快沣京工业园330千伏变电站建设,启动余下变电站110千伏升级项目。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林地等经营权和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增加农民土地增值收入。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措施,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近就业和有序外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2.扩大就业鼓励创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00人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7.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民政救济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新增投资800万元,建成廉租住房6000平方米。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0%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群众受益率。投资680万元,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社会事业繁荣

1.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科普工作。力争6个以上科技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培育市级科技示范园1个,科技示范村(镇)1个,科技示范户10户。推广应用新技术10项以上、新产品16个以上。专利申报量达86件以上。

2.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

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农民画珍藏馆,全面启动新体育场建设工作。建设3个乡镇文化站、20个村级文化室、190个农家书屋、16个农村健身广场。开展公益电影下乡活动,全年电影放映不少于6200场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做好文物保护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推动教育事业全面提升

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学校条件。落实国家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20所农村公立幼儿园。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和初中毕业升学率,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大蛋奶工程覆盖面。创建“平安校园”20所以上。

4.加快发展卫生事业

健全县、乡、村三级保障网络,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工作。县医院住院楼、中医院住院楼和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投入使用,加快森工医院和济仁医院改扩建工程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推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5.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巩固省级计划生育先进县成果,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力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96%以上。

(五)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深化各项改革

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扶持创新型科技企业。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和重点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和集体林权改革,促进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区域战略合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市内企业外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新签约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引进内资17亿元以上。

3.优化生态环境

完成大绿工程造林2300亩,全民义务植树56万株。加强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污染控制,完成第二污水处理(东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开工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草堂科技产业基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量达到省市要求。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5

尊敬的某某,各位领导:

根据州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某某县农村体制改革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某某今年的经济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某某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落实省、州各项工作部署,沉着应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困难,抓住机遇大干快上,虽然洪涝,灾害给全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由于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工作组织有力,加之主要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销售良好,对外贸易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同步提高,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万元,同比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万元,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下降*.××%;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万元,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增长*.××倍,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万元,增长*.××倍;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表现出以下特点:

㈠农村经济复苏,粮食生产出现转机,小春种植积极性高涨,农民收入出现可喜的变化。随着中央*号文件及若干重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农村税改、粮食直补、农产品价格回升的拉动,其成效在某某表现的非常明显。大春粮食在两次大灾造成××××多亩绝收的情况下,增产××*吨,增*.*%,冬农开发和畜牧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渠道,2005年冬农开发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落实小春备地××××××亩,种植××××××亩,占任务数的××%。其中,订单农业××××亩,占任务数的××.*%。小春种植有望突破××.*万亩的发展目标。

㈡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电力开发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由年初的高位增长逐月匀速回落并呈现稳步较快增长走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性行业和非国有单位投资得到加强。*-10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其中,电力投资完成××××*万元,占××.*%;××家在建电站进展顺利,某某正逐步成为商家投资开发的新热点。

㈢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在国际经济稳步回升,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10月,完成进出口总额××××*万元。其中,进口总额××××*万元,增××.*%;出口总额××××*万元,增××.*%;外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促进日益明显。

㈣财政收入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0月,全县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增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万元,增长*.*%,贷款余额××××××万元,增长*.*%,现金收支回笼速度加快。

㈤灾后民房重建有序展开。目前,完成倒塌恢复建设××*户、重损修复××××户,倒塌在建××*户、重损在修××*户,已拨付第一批资金××*万元。同时三个统建点的征地工作也在积极进行,并已完成××*户××××立方米的石料备料工作。

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成效及××××-××××改革准备情况

我县自2002年实施县对乡镇“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补助和定额上解、超收分成、减收扣减体制补助”的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充分调动了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财政改革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㈠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2003年乡镇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万元的××.*%,比县下达乡镇收入基数××××万元超收××××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万元,比县下达基数××××万元超收××××万元,实现乡镇超收分成收入××*万元;“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万元,比县下达基数××××万元超收××××万元,实现乡镇超收分成××万元,超收分成两项共计××*万元。同时,县级财政也得到了乡镇上解财力××*万元。

2004年*—10月,乡镇财政总收入组织完成××××万元,占*—10月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为乡镇级年初预算××××万元的××.*%,高于执行时间进度要求××.*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执行数××××万元增加××××万元,增长××.*%,乡镇财政总收入完成进度明显快于县级财政总收入,高于县级财政总收入入库进度*.*个百分点。有××个乡镇已完成全年县下达收入任务基数,有*个乡镇未达到县下达收入任务基数时间进度要求,其中有××个乡镇l—10月已实现乡镇超收分成奖励××*万元。

实践证明,发挥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该体制是“双赢”的体制,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一是锻炼了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经济和财政工作的本领,提高了乡镇党政领导驾驭市场经济的领导能力,加深了对财源培植重要性的认识。各乡镇已根据各自乡情在认真分析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行之有效的产业调整,加强了绿色产业经济作物的开发,做到“坝甜山香”,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开办企业,为财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对一些必须的经费支出,从过去等、靠、要的被动局面,转变到积极挖掘税源增长点的有利局面;三是县财政2002年至2004年10月安排乡镇机构运转、政权建设转移支付、专项补助以及各乡镇实现的超收分成收入共计××××万元,让乡镇得到更多的实惠,极大地增强了乡镇财政实力,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两级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㈡××××-2007年县对乡财政改革准备情况。截止今年底,我县第一轮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已结束,即将开始新一轮改革工作。目前,正在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某某县2005年至2007年县对乡镇财税体制改革管理方案,新方案与上一轮管理方案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核定基数时,充分考虑政策造成财税减收因素,更加符合乡镇发展实际;二是提高了对乡镇机构运转经费和政权建设经费转移支付标准,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是在税源划分上给予乡镇更大的空间,放宽了乡镇超收分成部分的使用范围,更大程度的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四是管理和具体操作更加规范。

三、教育体制改革情况及存在问题

㈠基本情况

全县(含国营农场)有幼儿园××所,在园(班)幼儿××××人;小学××*所(其中完小××*所),在校学生××××*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人,占××.××%;普通中学××所,完全中学*所,在校初中生××××*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人,占××.××%;在校普通高中生××××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人,占××.××%;职业高级中学*所,在校学生××*人(其中职高生××*人,初中生××*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人,占××%;教师进修学校*所,乡镇成技校××所(其中独立建制的*所),行政村级成技校××所。全县现有在编教职工共××××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人,初中专任教师××*人,高中专任教师××人,职业高级中学专任教师××人。

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1.撤销乡镇教办,组建中心学校,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2002年10月*日起,我县撤销了××个乡镇教办。由中心学校履行原乡镇教办的管理职能,乡镇中小学校长由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乡镇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二是根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停止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通过转移支付,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的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三是完善贫困生长效救助机制,加强对“三免费”的管理。四是2003年9月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五是出台了《某某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的决定》。从2004年至2007年用四年的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捐资助学,在职干部职工按年工资总额的*%捐资、离退休干部职工及乡卫生院的全体干部职工按年工资总额的*%捐资。2004年共捐集资金××*万元,捐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六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积极推动政务、校务、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

3.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04年9月××日,我县教育系统竞聘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县共有××××人签订了聘用合同书,并根据实际妥善安置了富余人员。目前正在部分中小学进行校长竞聘上岗的试点工作,今后将逐步扩大到全县。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符合学校实际的分配激励机制,每年有计划的选派部分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培训,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4.扩大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半寄宿制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按照“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某某县××××-2006年初等教育校点布局调整规划》。通过三年学校布点调整,至2006年底,预计全县小学学校数可由××*所减少到××*所,教学班减少××*个;寄宿制、半寄宿制小学从××所增加到××所,寄宿学生由××××人增加到××××人;完小由××*所减少到××所;初中预计增加××个教学班,增加在校生××××余人,寄宿学生增加××××余人,增加教师××*人。目前,根据《规划》要求,已对部分长期不能正常招生的村完小、高小点、一师一校校点和不具备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差的学校进行了重新调整布局。

5.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县2004年已被省列入秋季新增××个义务教育起始年级(一年级、七年级)实验推广县之一。为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稳步、有序的开展,县政府出台了《某某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目前,我县已按《方案》要求完成了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课改工作正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㈢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1.公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实施“两基”历史欠账大。我县教育工作点多面广,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重,2003年全县仍有中小学危房面积××××*平方米,其中需立即拆除的d级危房××××*平方米,师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配备普遍不足,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几乎是空白。加上实施“两基”历史欠账,所需经费多,教育事业发展投入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严重制约教育发展。目前仅“两基”尚有××*.*万元缺口资金无法解决。

2.“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困难大,任务艰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新的就业观尚未形成,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部分农民家庭生活困难,无能力承担子女教育所需费用;三是部分家庭,因家庭主要成员吸毒,家庭经济崩溃,无力供养子女上学;四是课程改革滞后,因材施教落不到实处,致使部分学生因基础差,失去自信心而辍学;五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音乐课等专业教师,课外活动少,办学没有特色吸引学生。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造成“两基”验收后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低、大量初中学生流失。小学生毕业升学率只达到××.*%;初中毛入学率只达到××%;上学年末初中学生辍学率高达××.*%。

3.校点多且分散与生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县山区乡镇多,群众居住分散、加之校点设置因受传统的行政区域界线和群众攀比思想的影响,造成校点多而散、办学规模小,大量的农村学校缺乏教育教学必备的设备,教师不安心在这些地区工作,办学效益质量低下。全县虽然通过校点布局调整撤并了一些校点,但现在仍有小学××*所,其中一师一校点还有××个,校点布局调整压力大。

4.教育局下属各事业单位已按《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了人事制度改革后,落聘人员安置难以解决。

5.非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滞后。①学前教育虽有发展,但儿童早期教育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一是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各级财政对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少,幼儿教育设施少、档次低;二是公办幼儿园活力不足,私立幼儿园管理不够规范;②高中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大,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和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我县高中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③职业中学近几年虽然通过与内地大中专学校联合办学,拓展了办学路子,扩大了教学专业及学历层次,但是由于受教学设施、师资、学校管理、社会认知、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仍造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校知名度低,招生困难。非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滞后。

6.课改经费计划三年时间投入××*万元,目前仍无法落实。

四、乡镇行政区划改革进展情况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第三次会议精神,我县及时召开了涉及乡镇体制改革的成员单位领导会议,就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统一了思想,确定了改革目标,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提出了某某县乡镇区划改革方案,待县四套班子审定后即可上报州。

五、请求

㈠那邦公路水毁恢复建设资金。那邦公路是我县最重要的口岸通道,也是我州、我省甚至诸省连接的重要通道,是实施大通道建设的组成部分。“*·*”灾害使某公路严重受损,急需进行恢复建设,预算工程总投资××××万元,请求州给予补助解决××*万元。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新乡;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03-02

在国际社会中,城市群的建设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阶段,也是提升本地区同周边区域的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的关键时期。而生产要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全面认识新乡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生产要素竞争力,并同中原城市群其它省辖市进行横向对比,对于确定本地区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建设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1“钻石模型”因素分析简介

“钻石模型”是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构建出的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宏观分析工具。在生产要素部分,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企业所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天然资源、人口、气候以及非技术人工、融资等等,通过被动继承或者简单的投资就可获得;高级生产要素包括高级人才、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体系、现代通讯的基础设施等等,需要在人力和资本上先期大量投资才能获得。

波特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2新乡市生产要素竞争力分析

2.1人力资源

(1)总人口。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总量方面,新乡市在2008年末总人口数达到560.7万人,在统计城市中居于中等水平,与郑州(743.6万人)、洛阳(654.4万人)这两个中原城市群建设中的“一主一副”两个核心相差较大,但同许昌(456.41万人)、开封(484.06万人)两地市相比拥有一定优势,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本地区居民消费、建设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提供了基础支撑;增长速度方面,新乡市总人口在近年来保持了稳步上升,速度缓慢、增量较小,既减轻了经济发展压力,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为提高经济水平、发展科学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支撑。

(2)从业人数。

全市从业人员总量方面,截至2009年年末,新乡市全市从业人员308万人,占总人口的55%,在总人口中占一半以上,并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本地区在充分发挥人口优势,合理开发人口资源,着力解决人口就业问题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城镇从业人员数量代表着本地区城镇人员中从事各项产业建设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保证。

从统计数据可知,新乡市在2008年末拥有城镇从业人员54.6万人,洛阳市(52万人)、许昌市(27.3万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纵向来看,本市2006年、2007年城镇从业人员总数分别为52.09万人、54.6万人,近年来该项指标并没有较大改善,在城市化率接近40%的时期城镇从业人员却没有显著增加。因此,新乡市应该在保持较高城市化率、充分保证城镇从业人员就业的同时,增加城镇从业人员总量,为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建设步伐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2.2物质资源

(1)自然资源。

新乡的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发现和开采的矿藏20余种,其中水泥石灰岩储量40亿吨,煤储量84亿吨;白垩土和黏土矿储量均在2亿立方米以上;新乡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境内长度77公里;能源电力充沛,现有发电装机容量117万千瓦,2008年可达360万千瓦;“西气东输”工程境内管长75.5公里,输气每年6.39亿立方米。

这些丰富自然资源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资源开采以及本地区的长远规划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如何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要在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节约开发的基础上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

(2)区位条件。

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新乡市紧邻河南省会郑州,襟带辐射豫北,京广、太石铁路在此交汇;107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及正在规划建设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沿京珠高速公路南行,距新郑国际机场不足100公里。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使新乡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目前郑新快速路的建成通车更是为新乡市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与郑州市完成完美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极大地促进了两地间的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为新乡市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和重大机遇。因此,新乡市应该提高区位优势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区位优势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能够为本地区各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力争成为一个高效、便利、快捷的交通枢纽。

2.3知识资源

(1)在校生人数。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2008年中原城市群部分城市各阶段学校在校生人数(单位:万人):

由上表可知,省会郑州在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等阶段在校生人数均具有较大优势,显示了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的核心地位;新乡市则在普通高等院校、普通中学两个阶段的在校生人数占据调查城市第二位,说明本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良好,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表现位列中等,在校生人数偏低。

普通高等院校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科学研究、理论探索、技术改进等领域可以凝聚尽量多的有效力量开展相关工作,对于提高生产力、改造生产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具有较大推动作用。新乡市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居全省第二,同时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个,这充分显示了本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即高等人才的培养和运用方面在中原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为实施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中等职业学校阶段的教育可以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为适应教育多样化需求和现代社会全面发展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阶段。新乡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优势较小。因此,需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在目前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结合本地区社会需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设置全面、合理的职业教育部门,既要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又要为各个产业部门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过关的职业技术人才。

(2)科技成果。

与中原城市群相关城市对比来看,以申请专利数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从图中具体数据可以看出,新乡市在2008年末申请专利数658项,在总数目中仅高于263项的开封市,与平顶山市(709项)同居于第三层次;与许昌市(1818项)差距较大,与省会郑州(5845项)更是有巨大差距。

由此可知,尽管新乡市在生物制药、家电制造等领域创新能力取得一定成果,也拥有能够创造较大价值的科技项目,但整体实力落后。需要一方面提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强调全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工业企业要在完善自身创新机制的同时,加强与研发机构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以生产引导创新、以创新促进生产,增加科技项目研究的实用性、目的性和创新性。

2.4资本资源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察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单位:亿元)

从上图可以看出:新乡市2008年全年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767.42亿元,在所比较城市中仅次于中原城市群“一主一副”两个中的郑州、洛阳,居于中等偏上位置,数额巨大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经济社会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完善的资本保障;但同时亦应该看到,目前新乡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省会郑州、工业重镇洛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达到千亿元大关需要进一步规划资本来源,提高资本流动,增强资本利用效率,吸引资本流入。

投资结构方面,按三次产业分布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4.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469.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92.3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新乡市在2008年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城镇投资占据总量的89%,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投入更多、更有效的资本资源;民间投资占了总量的绝大部分,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本的流动性和趋利性,使资本收益源之于民、还之于民;三次产业分布方面,第二产业工业依然在投资总量方面占据最大份额,达到68%,与第一产业(4%)、第三产业(占28%)所占比例有较大差距,既表现出工业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重要地位,也凸显了新乡市亟需加强第三产业投资,着力发展服务业。

(2)实际利用外资。

外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利用外部资金开展经济活动的资本总量,是资本资源的外部来源,可以反映出筹集资金进行经济建设的能力。此处使用的实际利用外资统计指标中的“外资”依然是指境外资本,而不特指新乡市的外部资本。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乡市2008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5亿元,在所比较的六个城市中排名中等偏上,并且与许昌市(1.17亿美元)、开封市(0.65亿美元)、平顶山市(1.25亿美元)有较大优势,在利用外资作为本地区资本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说明政府和企业具备吸引外资、利用外资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眼光,并且拥有相应的能力水平;但与省会郑州(14亿美元)、洛阳(2.25亿美元)相比,差距较大,也是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才可以接近相应水平。

因此,新乡市要想提升本地区资本资源总量和利用效率,需要加大引进外资步伐,一方面提高自身吸引力,创造科技含量高、资本回报率丰富的投资机会,同时加强开放力度,对外资提供优惠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和审批程序,方便资本进入。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乡市在中原城市群主要城市的生产要素竞争力分析中总体水平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双核”郑州、洛阳有较大差距,但同其它城市相比具备一定优势。新乡市应充分发挥在高等教育、社会固定投资以及利用外资等方面的优势,挖掘本地区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在较好的工业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10).

[2]朱华友,陈军.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分异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9,(7).

[3]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按照“项目谋划提速、项目引进提速、项目审批提速、政策兑现提速”的原则,以利用优势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壮大产业龙头、推进项目建设、发展总部经济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以百人专业招商、走访千户企业、结交千名朋友、引进百个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双千”工程,进一步扩大项目建设成果,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二、任务目标

1、引进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或年纳税超过50万元的生产加工项目,年纳税额20万元以上的总部经济项目及对尚志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项目100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20个,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6个。

2、任务指标分配办法:项目引进任务按乡镇、部门及市级领导双重分解的方式进行分配。每个乡镇引进项目3个,其中至少一个是规模加工项目,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完成,包乡镇市级领导负责推进;每个市直部门引进项目2个,其中至少一个是规模加工项目,由部门党政班子负责完成,市级主管领导负责推进;各战线市级主管领导同时承担上述招商任务。

三、工作重点

定向推进

1、以风力、水力资源利用为重点上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一是以龙源风电30万千瓦风电项目为突破口,分期建设100万千瓦风电项目集群;二是完成亚布力水库规划设计,寻求合作伙伴争取年内正式开工建设;三是启动黑龙宫8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预可研编制,使之正式步入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轨道;四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争取启动槽式太阳能发电项目;五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加速推进市区热电联供项目。

2、巩固壮大开发区内重点规模项目,积极推进现有规模项目的技改扩建。一是全面推进惠佳贝30万吨配方奶粉项目建设,争取年底前建成投产;二是建设完成国药百达3亿支抗生素粉针剂项目;三是启动5万吨辣椒碱生产项目;四是完成紫杉科技扩建和新上三条生产线建设任务;五是启动建设并完成哈工大格瑞锅炉产能翻番扩建项目;六是争取新上中远化工制药项目;七是推进36万吨石头造纸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八是推进汉枫集团山特产品粮食加工项目建设。

3、寻求合作伙伴努力盘活现有重点存量资产新上项目。一是合作转产,巩固壮大帽儿山钢铁厂;二是出让或合作使“三梅”果酒这一传统优势品牌再现辉煌;三是合作或技改升级做强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四是寻求合作伙伴启动改造土产油脂厂。

4、因地制宜,努力加速建设重点产业化龙头项目。一是在开发区或元宝镇建设铅笔加工园区;二是在开发区或苇河镇建设木制品加工园区;三是争取在一面坡镇建设套娃加工园区或产业集团;四是争取引进建设食用菌精深加工龙头项目;五是争取引进建设地方浆果精深工龙头项目;六是争取引进建设环保建筑模板项目。

5、加速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推进商贸物流中心配套项目。一是启动义乌·尚志小商品城三期工程农资农机批发大市场建设,力争年底前投入使用;二是借助“北大荒”这一知名品牌,加速打造义乌·尚志小商品城地产品包装加工项目建设;三是完成苇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三期工程建设;四是完成鹏远物流园续建项目;五是建设和利用好义乌·尚志小商品城在浙江义乌农贸市场的销售平台。

6、借助大冬会的后续影响进一步抓好重点旅游景区的配套项目。一是继续加大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内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品位和档次;二是高标准完善帽儿山旅游景区规划并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配套项目;三是加速推进滑雪旅游区改造升级项目;四是启动建设并部分完成石嘴山公园建设项目。

7、以东浦新区开发建设为切入点,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小区建设。一是完成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是完成尚五路市区内段改造建设工程;三是启动尚志镇东浦新区等七个住宅小区建设;四是完成一面坡、亚布力、帽儿山、苇河等乡镇的小城镇重点建设项目。

8、继续加大总部经济项目的引进力度。一是重点引进永久性总部经济项目;二是筛选引进阶段性总部经济项目;三是攻关引进一次性总部经济项目。

定点推进

,以广泛联系籍企业界人士为突破口,以乡情建网络、引项目。在乡镇和部门继续定向跟踪原有或其他招商项目的基础上,组成由市领导牵头,招商战线部门负责人和乡镇、市直部门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队伍,分赴北京、、济南、深圳、,依托原有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各地商会、青年商会及友好合作单位的支持,宣传推介尚志,建立信息网络,跟踪拜访建立感情,广泛开展招商洽谈工作,争取引进合作项目。

四、推进实施

1、前期准备

一是组建尚志市招商引资委员会,选派干部组建常设的尚志市驻招商引资办公室,筛选汇总籍企业家名单,梳理企业和企业家基本资料。

二是组建市驻定点省市招商引资工作组,确定开展工作的依托单位,寻求与各商会对接协作切入点和能帮助我们开展工作的重点乡友。

三是修改完善项目建设及总部经济项目引进优惠奖励政策,编写尚志市总部经济工作指南,制定大项目谋划可研编制计划和尚志市招商引资项目库使用说明。

2、培训动员

进行定点定向招商专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解读、总部经济指南要点、我市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库及其使用办法说明和近期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模拟演示。

3、全面铺开

3月份启动“双百双千”工程,3至5月份为“双百双千”工程攻关月,集中安排市级领导和乡镇、部门工作人员赴定点地区开展工作。其中,3月份在分别召开尚志市与商会联谊会,尚志市与浙江商会、河南商会、内蒙古商会、安徽商会、温州商会联谊会和尚志市与驻东北农大学校友联谊会,宣传尚志推介项目。其他各省市招商协调推进组力争在4月底之前召开同类会议,组建项目信息和乡友通信网络,结识一批乡友,争取形成一批项目合作意向。6月末进行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再动员,集中力量洽谈已有和新出现合作意向的项目,加速已确定的合作项目启动开工建设。

4、总结奖励

12月末对全市大项目建设提速年和“双百双千”工程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组由市委牵头,会同人大、政府、政协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合组成,考核采取打分制的办法,总部经济项目每个计10分,以年纳税20万元为基数,超过部分按超额比例的50%加分。生产加工项目每个计20分,签署协议并完成征地即可给予满分。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总投入超过500万元,超过部分按比例加分。谋划项目可研编制每完成一个加5分。续建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万元的工业加工或专业批发市场项目可列入定点定向招商项目考核。2011年年初结合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表彰奖励实施大项目建设提速年和“双百双千”工程先进单位及优质规模项目、重大总部经济项目,同时结合年度干部考核提拔重用一批在实施大项目建设提速年和“双百双千”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

五、组织领导

成立尚志市大项目建设提速年“双百双千”工程推进领导小组。

工委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在的招商项目引进工作,加速推进尚志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建设。

(2)市大项目建设提速年及“双百双千”工程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开发区管委会,主要任务是综合汇总情况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掌握项目引进进度,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并在《尚志周刊》通报工作情况。

(3)市赴各省市招商协调推进组

单位主要任务是结识联系当地工商界乡友,形成项目信息网络,广泛寻求合作机会引进合作项目。各乡镇和部门也可以根据本乡镇、本部门已有的招商引资工作基础和项目储备自选自定定点招商地点,不参加市里统一组织的定点定向招商活动。

(4)各乡镇、部门招商办公室

各乡镇、市直部门均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办公室,至少配备两名专职领导干部,乡镇、市直部门招商办负责人在外招商均以尚志市政府招商局副局长和本人工作职务双重身份进行。

主要任务是跟踪推进原有合作及意向项目,在市赴外招商协调推进组的统一安排下做好定点招商网络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

(5)工贸项目建设洽谈顾问组

主要任务是协助乡镇、部门选择项目、把握政策和指导或直接参与合作洽谈。

(6)总部经济项目指导推进组

主要任务是协助乡镇、部门选择项目、把握政策和指导或直接参与合作洽谈。

(7)考核奖惩工作组

主要任务是负责对乡镇、部门招商项目建设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验收并提出表彰奖励建议。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8

2009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乡镇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当中的业绩是非常显著的。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呈现回升趋势。2009年一季度乡镇企业增长幅度是8.36%,二季度增加到9.02%;三季度达到9.58%;四季度达到12%。可见乡镇企业的发展是由快速恢复转向平稳较快发展。从全国来看,乡镇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均有稳步的增长,增加值是92500亿元,增幅10%,营业收入是381600亿元,增幅9.7%,实现利润增幅8.18%,上交税金增幅8.39%;由于金融危机对出口方面的影响,乡镇企业出货值达到3万亿元,下降14.5%。在劳动者报酬方面,总量达到17000亿元,增幅7.39%(增幅回落),工业产销率是94.72%(增幅回落),总体产销衔接好于预期。

(一)东部地区企稳回升,中西部地区总体发展比较稳定。过去东部乡镇企业发展增速较快,受金融危机影响(影响的主要是出口),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受冲击比较严重。上半年东、中、西加上东北地区的几个大的区块增加值比例分别是62.02%、17.93%、11.97%、7.98%,东部所占比重同比下降0.54%;中西部地区占比相对有所提升。从上半年来看,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只有8.13%,明显低于全国9.02%的水平;进入下半年,东部地区稳步回升趋势明显,东部多数省份开始达到或者接近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2009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元,同比增幅20.2%,平均增幅与往年有所增加,河北省投资的重点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第三产业加工,等等;与往年高耗能项目投入有较大区别,投资结构有较大改变。河南省食品结构投资上半年增长很多,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8%,比其他的平均投资高20%,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调整为乡镇企业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进城乡统筹进程乡镇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处于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乡镇企业成为新时期连接城乡的载体、连接工农的纽带,对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五方面。

(一)乡镇企业在统筹城乡产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协调发展,目前发展的重点是农村工业。在农村工业发展当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使整个工业化形成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为市场的格局。

(二)乡镇企业在统筹城镇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逐年提高(城镇化是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居住,促进小城镇发展)。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镇企业通过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小城镇集中,带动农民就业,带动农业人口向工业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拓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文化生活、休闲等等功能。

(三)乡镇企业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次是要转移出大量的劳动力;最后是用现代的物质技术武装农业。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在遵循农业发展的原理:首先,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其次,乡镇企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劳动力,使农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生产了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最后,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乡镇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成为了主角,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标准化生产。

(四)乡镇企业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使城乡之间相互融合,融合的过程是使各种要素向农村倾斜,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等事业建设,使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相互促进。因此,乡镇企业不仅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属性,以及增强乡镇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五)乡镇企业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发挥作用。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中、西的差距不是差在城市上,主要是差在农村,差在农村第二、三产业上。发展乡镇企业,可以提升地区竞争力,缩小东、中、西部区域差距。

扶持政策为乡镇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其中,对乡镇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使乡镇企业的信心大增,为乡镇企业克服困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乡镇企业系统管理部门所做的工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大乡镇企业的融资幅度。大部分省份在融资担保政策方面有所加强。例如,河北省在2009年就提出大力培育区域型的核心担保机构,鼓励担保机构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增强担保能力;浙江省加大了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力度,同时,浙江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面对市场萎缩的局面,各级乡镇企业管理服务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例如,江苏省积极搭建经贸交流平台,多次举办经贸洽谈会、采购会、产品万里行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两个市场,同时,还推行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来开拓市场;浙江利用浙商遍布全国的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山东省在企业当中推广质优服务、商优服务来扩大市场;广东提出了“广货北上”,把广东的产品推向北方市场,等等。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例如,重庆利用都市楼宇工业园区、小企业创业园等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沿海梯度转移的项目;四川抓住了灾后重建和兄弟省份援助的时机来招商引资;天津抓住滨海新区建设的机遇创造环境,招商引资。总之,大部分省在招商引资方面都制定了鼓励性的政策,通过激励机制,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增加了企业的投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金融危机的机会,很多省开始进行结构调整。例如,河北省积极引导企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产业链得到延伸;江苏省利用扶持政策,积极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像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工业;重庆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作用,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企业,使企业在重组后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强抗风险能力。

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新的一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样要面临不少的困难。

(一)乡镇企业的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贸易体没有完全复苏,国际市场的需求仍然不足,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整个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二)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今年国家一定会加大宏观调控,加大整治措施和整治力度。从长远来看,会促进乡镇企业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但目前来看,部分高耗能或产能过剩的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

(三)部分乡镇企业自身转型升级能力相对不足。总体来看,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层次低、加工程度低、增值环节少。从整个产业链上看,乡镇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主要的增值环节中都不占优势。同时乡镇企业现在面临几大难题如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等;这些局面使得乡镇企业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增强乡镇企业发展动力

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国民经济既定增长目标后的新目标,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表现。乡镇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乡镇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到结构调整、放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通过提高乡镇企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稳定的发展。根据乡镇企业和国民经济相关性以及历史的经验(乡镇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乡镇企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整个GDp增长0.2个百分点),我们把今年乡镇企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定在11%。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市场萎缩,企业就会萎缩,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源头。开拓市场有两方面:国际市场方面,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另外,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引进利用外资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乡镇企业的产业层次,提高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国内市场方面,乡镇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各类园区,在利用园区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按照发展的要求来选择招商引资的产业和项目类型,使引进的项目既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又有相关项目的配套,使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有序和谐地发展。作为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要为企业提供各种展会、经贸洽谈会、采购会等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展促销活动。企业本身也要开发多种销售模式,像通过销售、连锁销售、直邮服务、电子商务等形式。

(二)加大企业融资工作力度。现在企业最重要的困难是资金短缺,乡镇企业要调结构,首要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方面,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改善金融部门的信贷结构,创新金融服务工具,完善金融服务。乡镇企业各级管理部门要做好自己的配套工作,特别是做好信用担保工作,同时积极扶持、发展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通过担保服务来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根据中央的精神,乡镇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的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同时增加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中小企业应依靠行政管理部门为中小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技术研发来提高产业产品层次,提高乡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9

一、考核内容

各乡镇、街道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龙头企业、一村一品、劳务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二、考核组织

全县农民增收工作考核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由县农民增收工作考核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具体工作由县农民增收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专业考核小组实施。

三、考核方式

农民增收工作实行定量、定性考核。定量考核农民人均纯收入,定性考核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龙头企业、一村一品、劳务经济等工作。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劳务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实行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由各乡镇、街道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前如实向各专业考核小组提报申请并填写(或根据各业特点随时填写)县考核组统一印制的考核申报表,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县相关专业考核小组,过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县里不予考核。县各专业考核小组依据各乡镇、街道的申报材料,进行实地查看、查阅资料或随机抽查,核实确定各乡镇、街道考核结果,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经考核小组组长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年终考核在2012年1月上旬进行,根据乡镇、街道平时考核和年底核实情况,确定年度考核结果。

农业龙头企业、一村一品、“三品”认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争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实行年底一次性考核,由所在乡镇、街道在12月25日前如实向县考核组报告并填写县考核组统一印制的考核申报表,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县相关专业考核小组,过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县里不予考核。县考核小组依据各乡镇、街道的申报材料,进行实地核实,确定考核结果。

四、考核办法

(一)种植业

1、种植业产值完成东发〔2011〕1号文件下达的目标任务的,计100分,每增(减)1个百分点加(减)1分。考核时以县统计局核实认定的数据为准。

2、规模种植。每新发展瓜菜基地100亩且连片种植的计10分,超过100亩的按比例计分,低于100亩的不计分。每保持上年瓜菜连片种植面积100亩计0.5分,100亩以上按比例计分,每减少100亩扣10分。接茬种植瓜菜的,按复种面积进行统计。

3、设施农业。每新发展一个标准冬暖式大棚或大拱棚,计5分;每新连片发展十个标准冬暖式大棚或大拱棚,加计10分。每保持1个标准冬暖式大棚或大拱棚计0.5分,每减少一个减5分。标准冬暖式大棚每400平方米为一个计算单位;大拱棚每800平方米为一个计算单位。

4、规模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模流转土地从事瓜菜种植的,新增土地规模流转面积第一名的乡镇、街道计100分,其余乡镇、街道按新增面积比例计分。土地连片流转面积低于100亩的不纳入统计考核范围。考核时查看农户与承包人签订的租地合同或土地入股手续,随机抽查部分农户并现场核实。

(二)畜牧业

1、畜牧业产值完成东发〔2011〕1号文件下达的目标任务的,计100分,每增(减)1个百分点加(减)1分。考核时以县统计局核实认定的数据为准。

2、每新建一处规模养殖场计50分;每保持一处规模养殖场计3分;每减少一处规模养殖场减50分。每新建一处自然养猪法养殖场(发酵床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加计10分。养殖场标准为:①生猪存栏200头以上;牛、马、驴存栏50头以上;羊存栏100头以上;蛋鸡、蛋鸭、蛋鹅存栏3000只以上;肉鸡、肉鸭、肉鹅存栏4000只以上;特种动物存栏500只(头)以上;肉食兔存栏1000只以上;长毛兔存栏500只以上。②办理了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种畜禽必须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合格证),建立健全了养殖档案、强制免疫档案,落实了兽医监管制度。考核时查验饲养数量,并查看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存栏畜禽养殖档案、强制免疫档案、兽医监管记录、检疫申请单、检疫证存根、检疫统计汇总表。扩建的养殖场达到上述标准的,按新建规模养殖场计分。

3、强制免疫按照《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计分,满分为300分。

4、凡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不良影响的,畜牧业考核计0分。

(三)林果业

1、林果业产值完成东发〔2011〕1号文件下达的目标任务的,计100分,每增(减)1个百分点加(减)1分。考核时以县统计局核实认定的数据为准。

2、规模栽植。①荒山绿化、丰产林、经济林每连片发展50亩且落实管护措施的计5分;50亩以上的按比例计分;50亩以下的不计分。连片新建农田林网500亩计2.5分,500亩以上的按比例计分,500亩以下不计分(不成网新植路树株可折算为丰产林计分)。每连片栽植核桃100亩加计2分,不足100亩的不加计分。丰产林、经济林、荒山绿化每减少100亩减5分。新完成林业营造面积、农田林网及原有丰产林、经济林、荒山造林减少情况,依据造林规划、上年度考核数据等相关材料,现场实地查看、走访后确定。②每新发展花卉苗木基地50亩计10分,每保持花卉苗木基地50亩计1分,每减少50亩减10分。每新发展一个林业标准大棚计5分,每保持一个林业标准大棚计0.5分,每减少一个减5分。林业标准大棚以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为一个计算单位。

3、乡村绿化。达到省、市绿化先进村标准并得到省、市认定的,每村分别计8分、5分;达到省、市绿化先进乡镇、街道标准并得到省、市认定的,分别计15分、10分。绿化先进村及先进乡镇、街道查验上级批文等证明材料。

4、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事故的,林果业考核计0分。重大森林火灾事故考核时以市、县安监部门认定为准。

5、连片发生重大林木病虫危害,每500亩扣10分(林网按15亩折算1亩片林,四旁按110株折算1亩片林)。重大林木病虫危害以业务部门现场认定面积为准。

(四)水产业

1、水产业产值完成东发〔2011〕1号文件下达的目标任务的,计100分,每增(减)1个百分点加(减)1分。考核时以县统计局核实认定的数据为准。

2、规模养殖。①自筹资金集中连片新建或改造标准化池塘100亩计10分,100亩以上的按比例计分,低于100亩的不计分。标准化池塘标准为:池塘规整,台面平整,路渠畅通,电力设施完善,看护管理房建设规范,池塘面积5-10亩,池深2.5-3米,坡比1:2-1:3。考核时查验自筹资金支出账目和发票,实地查验池塘面积。②标准化养殖。连片新发展标准化养殖面积100亩计10分,100亩以上按比例计分,100亩以下不计分;每保持连片标准化养殖面积100亩计1分,每减少100亩减10分;每集中连片新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50亩计10分,50亩以上按比例计分,50亩以下不计分,每保持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50亩计1分,每减少50亩减10分。年内新引进名优新品种每50亩加计10分。考核时查看标准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养殖生产日志、生产档案、渔业投入品合格证书,并现场查验池塘面积、查看水产养殖品种。名优养殖品种包括河蟹、乌鳢、黄颡、甲鱼、大青虾、鲶鱼等。

3、设施渔业。每新建一处1000立方米以上水体设施渔业计30分,每保持一处计3分,每减少一处减30分;每新建1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投资)50万元以上休闲渔业项目计30分,每保持一处计3分,每减少一处减30分。考核时查验投资账目和发票,并现场查看。

4、凡违反《湖渔业生产作业区域规划》从事网箱、网围养殖生产的,每查实一处减10分。考核时以业务部门现场查实认定的为准。

(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按投资额计算,每自筹投资10万元计30分。①水利工程项目范围为:水库塘坝除险加固,灌区建设(新建、续建、配套1000亩以上),农村饮水,治涝工程(包括泵站、渠系、河道),节水灌溉(低压管灌1000亩以上,喷灌、微灌200亩以上),小流域综合治理(2平方公里以上),抗旱及水源工程(包括泵站、打井、配套),涝洼地改造(500亩以上的),度汛水毁工程修复等。②参加考核的单项工程,必须有年度计划、有实施方案,并报县水利局备案;工程建设内容要规范,质量要符合标准;总投资规模必须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工程建设自筹资金查看乡镇、街道财政帐目收支数目,到工程现场核实工程量和工程投资,据此计算自筹资金和得分。③计分标准:a、具备以上工程规模的项目,按照乡镇、街道自筹资金累计总额计分,每自筹1万元计3分;b、经核实工程量,申报完成投资与实际完成投资差额在规定范围内的,按核实的实际投资额计分;差额超过规定范围的,该单项工程不计分。

2、农村饮水。保持2010年底通水村基数,工程管理运行良好的计60分;因管理不善2011年每停用一个通水村扣5分;每新增一个通水村加计5分;每扩增单片集中供水规模5个行政村且供水率达到90%以上的加计10分;每新增一个标准化供水村加计2分。标准化供水村指供水村80%以上的用水户水表、洗手盆、保温设施、下水道等配套设施齐全。

3、民营水利。每发展一个投资20万元以上的民营水利大户加计20分。民营水利大户投资的水利工程必须有项目内容、有合同、有帐目、有规范的管理运营制度。经核实工程量实际投资额低于20万元的不计分。

(六)农业机械化

省、市重点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花生收获机、地瓜收获机等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完成5台(套)计10分,每增加1台(套)加计3分。以购机发票和办理牌证为准。每新发展1个农机大户(农业机械投资30万元以上)计10分。以新购置农业机械、机具和新建库棚总价值为准。玉米秸秆还田或小麦免耕播种每连片增加100亩计1分,超过100亩按比例计分,不足100亩不计分;每保持100亩计0.1分,每减少100亩减1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达到50%的计10分,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计0.5分。以实地查验面积为准。

以上各业每新认证1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分别加计30分、50分、100分,考核时查看上级认证机构批准的证书原件,并由考核组留存证书复印件。每争创一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加计100分,以省级以上业务部门批准的证书原件为准。每新建一处符合条件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加计100分,以业务部门依据《县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实地查看、逐项核实认定为准。每创建一处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计100分,以省级以上业务部门批准的文件原件为准。每新建一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有章程和入股资金,且运作规范的,加计20分,实地查看办公场所、工商法人注册登记证书、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管理经营账目,并走访部分合作社社员进行核实。每新发展一个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加计15分;专业大户系当地干部群众的再加计10分。种植业专业大户条件:①新连片发展瓜菜规模种植面积不低于200亩(含地膜覆盖);新连片发展冬暖式大棚或大拱棚不低于10个;②采用先进实用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关键技术推广度不低于80%。畜牧业专业大户条件:①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牛存栏100头以上,羊存栏300只以上,蛋鸡、蛋鸭、蛋鹅存栏10000只以上,肉鸡、肉鸭、肉鹅存栏20000只以上,兔存栏5000只以上,特种动物存栏3000只(头)以上;②养殖场选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齐全、防疫措施规范、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林果业专业大户条件:①标准化生产经营面积不低于500亩,且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万元以上;②优良种苗率达到100%。水产业专业大户条件为:标准化养殖面积不低于200亩,且年优质水产品产量不低于160吨。考核时由业务部门实地查看、查验。农业工程项目经国家、省、市验收达到优良标准的,分别加计50分、30分、20分,主要查看上级部门组织专家验收的结论原件。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每检查出一个不合格产品扣50分,以上级业务部门检验结果为依据。

(七)龙头企业建设

1、每新建一处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以加工、贮藏当地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依照公司法注册)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计20分,每增加投资100万元加计20分。考核时实地查验查看企业或市场工商法人注册登记证明、固定资产明细账目和固定资产购置统一发票的原件(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土地)。

2、当年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批准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处分别加计30分、25分、20分、10分,以各级的批文原件为准。

(八)一村一品专业乡村建设

1、一村一品专业乡镇条件:①收入(产值)比重:专业乡镇主导产业收入(产值)占全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②从业农户:专业乡镇5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活动;③农民收入:专业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主导产业的收入(产值)比重,主要依据年终统计部门统计数据进行核算;从业农户比例,由县考核小组到申报乡镇抽查三分之一的村,对抽查的每个村抽查三分之一的农户进行核算;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终县统计部门统计数据为依据。

2、一村一品重点乡镇条件:①收入(产值)比重:重点乡镇主导产业收入(产值)占全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40%以上;②从业农户:重点乡镇3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活动;③农民收入:重点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以上。主导产业的收入(产值)比重,主要依据年终统计部门统计数据进行核算;从业农户比例,由县考核小组到申报乡镇抽查三分之一的村,对抽查的每个村抽查三分之一的农户进行核算;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终县统计部门统计数据为依据。

3、一村一品专业村条件:①收入(产值)比重:a、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产值)占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b、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c、极具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可适当放宽标准(不低于50%)。②从业农户:专业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③农民收入: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主导产业或产品的收入(产值)比重,主要依据年终农业经济部门统计数据进行核算;从业农户比例,由县考核小组到申报的村抽查三分之一的农户进行核算;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以年终农经部门数据为依据。

4、一村一品重点村条件:①收入(产值)比重:a、农产品生产型重点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产值)占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b、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重点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c、极具地方特色的重点村,可适当放宽标准(不低于40%)。②从业农户:重点村4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③农民收入: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以上。主导产业或产品的收入(产值)比重,主要依据年终农业经济部门统计数据进行核算;从业农户比例,由县考核小组到申报村抽查三分之一的农户进行核算;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以年终农经部门数据为依据。

5、一村一品乡村建设计分标准为:①每新认定一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重点乡镇、专业村、重点村分别计20分、15分、10分、5分,每保持一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重点乡镇、专业村、重点村分别加计10分、5分、3分、2分,每减少一个一品专业乡镇、重点乡镇、专业村、重点村分别减20分、15分、10分、5分。②一村一品专业村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的农业人口累加数占本乡镇农业人口总数比例最高的乡镇计20分,其余乡镇按加权计分;一村一品重点村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的农业人口累加数占本乡镇农业人口总数比例最高的乡镇计10分,其余乡镇按加权计分。农业人口数以县统计部门年初数据为准。③一村一品专业村累加数占本乡镇村总数比例最高的乡镇计20分,其余乡镇按加权计分;一村一品重点村累加数占本乡镇村总数比例最高的乡镇计10分,其余乡镇按加权计分。

(九)劳务经济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总数占本乡镇、街道年初乡村总人口比例第一名的乡镇计10分,其他乡镇、街道按比例加权计分。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考核时查看相关报表、就业协议和就业登记表,并按一定比例到村到户逐人核实。各乡镇、街道年初乡村人口总数以县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十)农民人均纯收入

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额排序,第一名计100分,其余按绝对额加权计分;绝对额排名与上年相比位次不下移的,第一名加52分,每降一个位次减4分;位次前移的,每前移1个位次加10分;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排序,第一名计100分,其余按增量加权计分;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增幅排序,第一名记100分,其余按增量增幅加权计分。三项累计得分第一名的乡镇、街道计100分,其余按加权计分。乡镇、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考核小组依托统计部门现有的42个样本村420个记帐户,每季度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记账户,年底随机抽取不低于30%的记帐户,采取入户询问、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通过随机抽查记帐户收入与对应记账户的原报收入是否一致,计算出记帐户收入上报误差;通过抽查记帐本数据和微机录入数据是否一致,计算出微机录入误差。利用记帐户收入上报误差和微机录入误差修正乡镇、街道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对记帐户调查核实过程中,凡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查出一次,从年终考核总分中扣25分,扣到0分为止:①微机录入账页数据与记账本数据不一致的;②非记账户代替记账户填写收支数据的;③对记帐户的补贴没有及时足额发放到户造成记账户不能履行职责的。

定量考核主要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考核小组的考核结果。定性考核主要依据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龙头企业、一村一品、劳务经济等9个考核小组的考核结果。每项工作第一名的乡镇、街道计10分,其余按加权记分;9项工作累计得分第一名的乡镇、街道计100分,其余乡镇、街道按加权计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按5:5的比例,计算出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最终得分。

五、有关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农民增收工作考核涉及面广、内容多、要求高,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农民增收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承担农民增收工作考核任务的各部门要站在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农民增收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要把农民增收考核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充实稳定考核人员,精心组织实施本部门承担的考核工作。

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总结篇10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小城镇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小城镇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小城镇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成千上万种相关产品的需求。目前,我市共有建制镇77个,自然集镇240个,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年以来,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60多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占地方固定资产投入的50%。其中销售商品房80多万平方米,价值3亿多元,建楼房**多万平方米,投资12.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8亿元,共修建123座桥、623公里街道、425公里供水管道、**公里下水管道、298座公厕、**个街景花坛。这些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水泥60万吨、钢材6万吨、砖**亿块。去年,**市仙人渡镇仅用于集镇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超过**万元,一下子带动了建筑、建材方面的需求,镇办4个砖瓦厂满负荷生产仍然供不应求,红砖价格上涨30%;水泥预制板上涨10~20%;86户建筑企业家家红红火火;全镇**多台电焊机仍显短缺,需要外借才能赶上工期。

2、小城镇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小城镇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如自给自足、量入为出)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进城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年全市小城镇拥有各类市场450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43.57亿元,其中小城镇居民消费26.4亿元。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元,比农村居民高30%,购买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9亿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73%和26%,分别比农村高32、58和19个百分点。随着消费结构中住和用的比例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年的47%降为**年的40%,比当地农村居民低8个百分点。

3、小城镇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小城镇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到**年底,全市城镇人口403万人,其中有117万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占农村总人口的28%,转出耕地8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3%。“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6万多户,占总户数的1/10;种植面积16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4;创产值17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1/3。专业村由97个增加到317个,推动形成了1/5的种植业大户,用占耕地1/4的面积,创造了1/3的种植业产值;1/4的养殖业大户,创造了1/2的养殖业产值。枣阳市兴隆镇由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反租土地**亩,多方筹资**多万元,兴建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引进世界先进品种,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做技术指导,实行农民承包,企业化管理,亩平纯收入5-10万元,最高的达到17万元。

4、小城镇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小城镇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枣阳市吴店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21家镇办工业企业和11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纺织、化工、造纸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小城镇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谷城县石花镇开辟1.5平方公里的新区,已吸引30多家企业进区,有5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与新区企业结成合作伙伴,每年引进**多项科技项目和**多名各类技术人才。目前,该镇新区已被确定为部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5、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年底,全市小城镇拥有各类中小学校490所,在校学生13.4万人,教职员工1.1万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开支达0.9亿元。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到**年,全市小城镇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每年用于文化娱乐的开支达5000万元。

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历程表明,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占投资额40-60%),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占投资额30-40%);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投资额70-150%);小城镇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这种投资消费之比十分显著(从1∶1到1∶10之间);小城镇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其弹性系数接近1);小城镇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达投资额1/10),可谓小城镇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二、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小城镇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我市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大多数乡镇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也有少数地方不够重视,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小城镇抓小城镇的情况比较多。对小城镇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小城镇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绝大多数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我市大多数乡镇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地方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加上收入较低的农民进镇打工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依靠农民大规模建城的潜力不大;此外,农村基金会资金的沉淀,农村银行储蓄下降,也使资金紧缺的问题凸显。近几年来,国家、省、市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文件,对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乡镇征收小城镇建设维护税返还问题和乡镇向单位和个人收取3%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城镇国有土地出让金的70%,工商部门在乡镇征收的市场管理费要保证50-70%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或市场建设等等都有明文规定,但这些好的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村镇建设资金紧缺与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三是部分乡镇村镇规划滞后,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市政设施及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善;城镇发展缺乏个性,特色不明显;城镇规模小,聚集效应差,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城镇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优秀的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编制不及时,导致建筑形式单调,农村建房千村一面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城镇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小城镇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小城镇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小城镇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营性投入,修路、架桥、办电力、通讯、建水厂、公园等等,都可用经营性的办法,很快收回投资并取得较高的效益;第五,它对广大农村有着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第六,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引导资本集中,形成规模经济,产生“集聚效应”,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它还给劳动者以新观念、新眼界、新技术,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总而言之,城镇建设,特别是基础性的产业建设,它的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益,大大高于其它产业,要使城镇建设成为产业建设,必须消除那些障碍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培养一种良好的“人气”氛围,政府、部门和群众共建,财政、金融和企业联手,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快速健康。

1、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从宏观经济发展上看,我市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发展模型,我们现有的经济水平应当与60%的人口城市化率相匹配,而实际上只有43%,因此,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欠帐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决定消费的传统思维定式,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新观念,从经济市场化、农村城市化、贸易国际化的发展观念来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强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2、着力解决阻碍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农村30亿元的存款,对**亿元的投资需求来讲远远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我们建议,市政府应对小城镇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有收益的建设项目实行公司制开发,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以自然人出资为主,收益按股份分红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小城镇建设社会投资渠道,比如住宅建设的投资,可成立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吸引30亿元的农村存款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来解决;乡镇企业固产的投资,可采取分块入股、从企业利润中每年拿出一半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流动资金可采取企业从利润中拿一点,从银行贷一点,集资入股筹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对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市里要坚持以奖代补的政策,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总之,要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此外,还要立足长远,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出发,探讨多元化融资机制,鼓励乡镇企业和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对经营性项目如供水、供电、生产加工等,可采取股份制或集资贷款的办法筹资,从盈利中分红或还贷;对公益性项目,采取受益单位出一点,财政挤一点,民工间勤凑一点的办法共同解决;对小城镇建房,采取房地产开发的办法,先建后售。同时也要鼓励农民进镇建房,继续发挥农民建房购房的主体作用;对城市基础设施如排水管道、道路等,要与房地产开发联手,从土地增值、房产增值中逐步还贷,但要树立长期受益观念,不要一次收清贷款,否则增加房地产成本,影响消费,只能适得其反。

3、规范管理,创造一种宽松的政策环境。市场经济呼唤小政府、大社会,小城镇建设更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如果进镇农民负担过重,无利可图,那么小城镇就无引力可言。因此:第

一、对进镇农民要热情欢迎,热情服务,不设关卡;第

二、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小城镇建设用地政策,简化批地手续;第

三、农民进镇建房,除了必要的征地费、城建配套费外,减免其余收费项目。对农民建房,只要符合规划要求,部门不能强行提高建房标准,增加农民的负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