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3:59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

2007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这样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量化信息,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筑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有效利用新会计准则的,更好地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是当前建筑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建筑企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影响的体现

1、公允价值计量对调节利润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其实施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2、对企业控制的影响

合并报表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的调节上,新准则的实施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合并报表人为调控利润的可能。

3、对合并范围的影响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子公司和母公司拥有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能够控制的子公司。新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

4、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的影响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在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后编制;也可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进行编制。有少数股东的,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增加“少数股东权益”栏目,反映少数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

二、新会计准则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筑企业每年承揽任务、完成产值急速增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企业的盈利水平持续走低。管理的落后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许多建筑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够合理和透明,进而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对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新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采用了和国际准则趋同的原则,对信息披露的质量有较好保证。从总体来看,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升级

我国的建筑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相对其他行业而言,现代化技术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新准则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对于高科技企业,开发费用资本化必将显著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减轻企业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提高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从而提升企业的的技术水平和经营业绩。

3、有利于企业财务信息公开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一直处于保密状态,这是基于激烈市场竞争的结果。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使提供高透明度的财务信息成为可能。

4、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新会计准则具有国际趋同性的特点。其实施细则实现了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因此,对于我国建筑企业而言,在实施跨国经营中,将更加有效地利用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特点,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另外,在跨国公司的并购中,如果并购双方具有相同的会计信息编制基础,对并购的成功率、所需的成本和失败的风险等影响都是正面的。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建筑企业应对策略

1、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由于建筑企业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建立内部治理结构尤其重要。内部治理是根据各企业的性质、业务、规模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理、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批准控制等。

2、有效抑制关联交易的操纵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无论企业规模和结构形式如何,最突出的一点都表现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以项目为独立的基本财务管理单元,然后依次形成子(分)公司财务管理体系,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以至总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在这一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新会计准则对关联交易的操纵进行有效的抑制。且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都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从而避免了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

3、营造良好的会计判断环境

从新会计准则来看,需要建筑行业会计人员在提取减值准备等业务中进行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建筑企业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态度及他们对内部会计环境的管理,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除了提升管理层对建筑企业会计判断的重视,强化会计判断的外部环境,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注重强化职业判断环境建设。

4、强化内部监督作用

有些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无视财经纪律,编造虚假会计报表,导致报告严重失真。因此,建筑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设置,把握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贾正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2

2011年10月28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将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小企业作为企业中的基础性群体,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规则正逐渐向国际惯例靠拢。在我国,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犹如农民起义军的队伍一样,可能一夜间突增,也可能一夜间大规模减少,但总的来说,小型建筑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是建筑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缓解就业压力等很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小型建筑企业的主要特点就是“小”,不规范,如何规范小型建筑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型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小型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课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为会计理论增添了新的研究成果,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实务提供了指南。该书从解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入手,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实际,分别就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做了专章论述,最后精心选编了部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范本,期望对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提供借鉴。纵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全面,结构严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站在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从《小企业会计准则》导读开始,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研究对象、核算体系、财务报告,再到内部财务制度实用范本,不仅全面体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在原则上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进行适当简化,又紧密联系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实际,将与建筑施工企业密切相关的业务内容,如工程施工成本、机械作业成本、建筑劳务收入与费用的核算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讲述,将与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业务较为疏远的生物资产、金融资产业务等做了压缩或删减,使得书的内容更加贴近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实际,更加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2、实用性。鉴于2011年10月我国财政部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该书紧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结合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经营规模小、内部组织机构不规范、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高、概括性强的实际情况,为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3、创新性。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本来就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领域,可借鉴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该书作者经过不断努力,建立了适合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新体系,其中不少新观点、新见解在着作中体现出来,表明作者对这项专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逻辑上的把握。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3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业务活动的多样化,企业纳税管理与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就拿建筑安装企业来说,其营业税纳税管理和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从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入手,结合营业税的相关规定,对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论述,并对建筑安装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营业税核算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推进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实践加强管理

随着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机制的更加灵活,企业经营活动的日趋增多,如何对其营业税进行准确地核算,已经成为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概括地说,只有在深入了解并掌握营业税的相关规定及会计核算程序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以准确核算企业应交纳的营业税,才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安装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建筑安装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

一、营业税的相关规定简述

营业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非销售商品、加工修理、修配等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为实现营业税的具体征管,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营业税的划分作出明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其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可以说这是纳税人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9年1月1日,国家施行了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一些规定进行了修订,如:对建筑业劳务只有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情形需要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外,其他情况下的混合销售行为均应缴纳营业税,并取消了自产货物的范围限定。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还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针对以上国家营业税暂行条列的规定,对建筑行业总包方营业税的缴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建筑安装企业必须按照营业税的相关规定及会计核算程序,科学合理地核算企业应交纳的营业税。下面根据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的实践,对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探讨。

二、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一)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的相关理论

首先,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它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它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应纳营业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其次,根据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规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建设方与总包方均不再是分包方建筑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包方应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但总包方可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申报纳税。

总的来说,建筑安装企业对于营业税的核算,就应该在熟练掌握营业税及其会计处理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按照上述方法加以核算,以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达到建筑安装企业预期目标。

(二)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的实践

某建筑安装公司承包一项工程,工程总造价为5000000元,其中将1000000元土建工程分包给a施工企业。工程完工时,该建筑安装公司取得工程收入5000000元。该建筑安装公司支付a施工企业分包款项后,a施工企业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营业税税款。对于开票问题,处理模式为:建筑安装公司向建设单位开具5000000元的发票进行工程结算,a施工企业向建筑安装公司开具1000000元的发票进行分包工程结算,然后建筑安装公司以a施工企业开来的发票金额进行营业额申报纳税。下面对该建筑安装公司和a施工企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进行总结。

1.该建筑安装公司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当该建筑安装公司取得工程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为50000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为5000000元。其次,该建筑安装公司的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收入”为120000元,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额”为120000元。最后,收到a施工企业发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为1000000元,贷记“银行存款”为1000000元。

2.a施工企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当a施工企业收到该建筑安装公司分项工程款后,a施工企业应自行缴纳营业税税款。首先,该建筑安装公司支付a施工企业分包款项时,a施工企业的借记“银行存款”为10000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为1000000元。其次,计算a施工企业应交营业税时,a施工企业的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收入”为1000000・3%,即30000元;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为30000元。

综上所述,为确保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交纳的合理,必须按照上述这些方法来准确核算营业税。可当前,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营业税交纳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必须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行为,不断加强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管理。

三、对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行为导致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偷税漏税和粉饰业绩。对于偷税漏税来说,通常行为是纳税人伪造、编造、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以达到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目的;而粉饰业绩,主要是为了保“名”而造假。粉饰业绩的特点主要有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二是为了逃避纳税而造假。主要是采用隐蔽的办法和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制造虚假的工程收入,对投资者进行欺诈和欺骗,致使不能准确合理地核算企业应交纳的营业税。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建筑安装企业纳税管理和会计核算,需要尽早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制止和完善。这里就针对以上这些现象,对如何全面加强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认为除了税务机关要加强营业税纳税审查外,企业也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全面加强人员的管理。

(一)税务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营业税纳税的审查

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不同的会计核算特点,对企业营业税纳税情况进行有效审查。具体地说,需要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查应税收入是否全额纳税,审查中应参照纳税申报表,结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看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中确认的价款是否全额申报纳税。二是全面加强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往来明细账的审查,严格控制无合同条款的预付款,并对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时在会计核算中还需注意一定保留授权书和收据。三是仔细审查核对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注重原始凭证的规范,看有无将已结算的工程价款长期挂账不计收入的,从而确保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纳税审查工作发挥应有的职能,促使营业税纳税的准确性。通过这些,保证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整个核算过程的规范化、合理化。

(二)企业要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取得工程项目并签订工程项目合同后,企业要主动、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备。对所取得的工程收入,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核算和管理机制,将营业款项纳入企业的账户体系,并由企业统一管理,按照会计制度、准则和税务法规的要求,同时根据双方合同约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等方法,确认、计量建筑安装工程应交的营业税。要参照建筑定额管理方法,要求项目管理者如实、及时地提供真实、合法的工程项目的材料票据、人工工资和其他相关成本费用资料。确认工程收入时,相应地计算应交纳的营业税。另外,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依据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结合市场信息价格,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成本,然后再根据利润=工程项目收入-工程项目目标成本-工程项目流转税金以及附加费,测算出合理的目标利润。所有的工程收入款项同样要纳入企业的账户体系,由企业统一管理,确保企业纳税核算的准确性。

(三)企业要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纳税

项目挂靠一般很少能够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核算凭证,因此要准确地核算收入、成本、费用难度较大。如果企业对项目的可控性不强或者无法控制,则不能根据工程项目目标成本控制方法进行管理核算。为履行扣缴义务人职责,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建筑安装企业需将相关的资料分别向所在地和经营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报备,并与税务机关互相配合,实行源泉控制、以票管税的办法,按照税务机关对该项目核定的征收率,扣缴挂靠人、承包人应缴纳的营业税进行严格管理。此外,要对工程项目开设专户进行控制,确保应缴纳的营业税能及时足额入库。如果企业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核算存在困难,则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并参照“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营业税”的管理规定,对其征收营业税。企业此时作为扣缴义务人,也必须严格按照营业税法的相关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职责。对建筑安装企业所取得的收入,依法征收营业税。

(四)企业要加强人员的管理,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不断加强人员的管理,主要说的是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具体而言,建筑安装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纳税相关规定及会计核算的理念、原则和计算方法,并密切关注营业税法的变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奠定人力基础,以促进建筑安装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讲,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建筑安装营业税进行核算,都必须将工程项目的所有收入款项纳入企业控制的账户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并及时了解、记录、监控工程的进度,按照营业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收入和成本,合理、准确地计算应交纳的营业税。也就是说,建筑安装企业必须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纳税,并始终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依据和保障,以此来促进建筑安装企业更加准确地核算应交纳的营业税,从而全面推进建筑安装企业更好地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彬.谈谈建筑安装业营业税纳税审查.中国内部审计.2005(12).

[2]周莹祥.谈建筑安装企业小税种的税收政策和会计处理.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3]曾华锋.生产安装企业的增值税税务与会计处理.商业会计.2010(4).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4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除《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外,共分《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新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等四个会计制度体系,其中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

1.《小企业会计制度》。所谓小企业,就房地产开发行业而言,是指根据国务院国资厅评价函[2003]327号文件的规定,不能同时满足从业人员数100人以上、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两个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凡符合上述标准的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内的各类小企业,除已按规定要求或规定程序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新准则的企业外,都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得再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

2.《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财政部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起先后在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单位施行,其他企业经适当程序也可以执行该制度。2006年财政部了新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据此,现有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中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除按规定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外,均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新准则下的会计制度体系。新的38项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包括具体准则、对准则的解释、财务报表格式、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等,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这一制度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因此,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上市公司,或者按上市的母公司要求执行新准则的,都应当执行新准则规定的会计制度。

4.《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属于旧的行业会计制度体系,按照有关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如果达不到执行新准则的条件,也没有相关规定要求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则仍可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

二、应增设的会计科目

本世纪已出台的会计制度中,皆没有专门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这给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很大不便。但是,现行所有会计制度涉及会计科目设置的说明中都规定:在不影响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某些会计科目。根据这一些规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或新准则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执行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增设以下专门核算房地产开发的会计科目,不但是需要的,也是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

1.“开发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的费用和成本,包括:(1)开支的拆迁补偿费、土地出让金或受让价款及相关税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备费等费用;(2)开发采用出包方式的,根据预付给承包商的款项和工程进度估价的开发成本;(3)工程采用自营方式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4)分配应由开发产品承担的公共配套设施费、计提应上交有关部门管理的维修费和分摊的间接开发费用;(5)应予资本化计入产品成本的借款费用等;(6)结转开发完工并验收合格的房地产成本。

购入已拆迁平整的土地准备用于房产开发,可先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待开发时再以适当的分配方法,分摊到“开发成本”的明细科目。

2.“开发间接费用”科目。本科目相当于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核算为开发产品而发生除应由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费用以外的各项间接费用。

3.“开发产品”科目。本科目核算已开发完工、经验收合格的房地产。

4.“出租开发产品”科目。本科目核算用于出租经营但尚未转为固定资产的土地和房屋。

5.“周转房”科目。本科目核算安置拆迁居民周转使用的房屋。

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以上增设的5个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均应计入报表的“存货”项目。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成本、土地成本的计算分摊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成本,一般可划分为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两大类,即开发产品成本=建筑成本+土地成本。建筑成本构成比较复杂,既包括前期费用和房屋的建造成本,还包括与开发产品相关的配套设施费用,以及预提的商品房维修费用、白蚁防治费等其他间接费用;土地成本构成则比较简单,即取得用于开发的土地及土地使用权的全部支出。

建设一幢房屋或者在同一地块上建设若干幢房屋,往往因为用途不同、建筑结构不同,甚至因为楼层不同而有不同的售价,而且,开发房地产的成本,特别是土地成本,往往是笼统的。因此,如何尽可能合理地计算分摊完工产品的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核算的一个难题。

当然,对于开发的房屋如果用途相同、建筑结构也大致相同,例如,一个小区若干幢房屋都是成套住宅,可以采用按可计价销售的房屋面积比例计算分摊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具体做法是,将小区可售房产连同归全体业主共有的道路、休闲场地等的全部开发成本(包括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下同),除以可出售房屋的面积总和,得出每平方米住宅的成本,再按各套住宅面积分摊产品成本;如果其中有少量房屋或其他可出售项目,比如车库或车位,采用清一色的按面积分摊不尽合理,可通过估算方法,将其估算的成本从总成本中剔除,然后再按可出售成套住宅面积分摊产品成本。这种成本分摊方法,叫做可售房屋面积比例法,简称面积比例法。

但是,面积比例法适用范围相对较小,对于同一小区内开发的结构、用途不同的房屋,此法即不可采用。一般情况下,对成片开发不同用途、不同结构的房屋,建筑成本可采用估价修正法进行计算分摊,土地成本可采用售价比率法进行计算分摊,而且这两种方法应合并进行,分步实施。

第一步,用估价修正法计算分摊开发房屋的建筑成本。估价修正法是通过对建筑成本的估算数额进行修正,计算出各种不同结构房屋建筑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应分步实施:

首先,应估算房屋单位建筑成本。所谓房屋单位建筑成本,实际为每平方米可出售房屋应分摊建筑成本,内容包括:(1)房屋自身的建筑成本;(2)应分摊小区内道路、围墙、休闲场地、休闲设施等附属设施的建筑成本;(3)应分摊其他间接费用构成的开发成本等。

单位成本采用估算方法确定后,再按可出售房屋面积得出估算的开发产品建筑总成本,即:开发产品估算的建筑总成本=∑(不同结构的房屋面积×该结构房屋估算的单位建筑成本);如果可出售开发产品有少量项目单位成本明显偏低或偏高,也可按估算成本将其单计并从总成本中剔除。

接着,应计算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已决算(或按合同及招标预算)的建筑总成本÷开发产品估算的建筑总成本。如果可出售产品中有少量项目单独计算成本的,应将已单独计算的成本从公式中“÷”号前后的“总成本”中扣除。如果总成本无法确定或预估,则不计算修正系数,而以上一步骤“开发产品估算的建筑总成本”为建筑总成本。

最后,计算不同结构房屋应分摊建筑成本和单位建筑成本:各类结构的房屋建筑成本=该类房屋估算成本×修正系数;该类房屋单位成本=该类房屋建筑成本÷该类房屋面积,或=估算的单位建筑成本×修正系数。

如果竣工决算或预算对不同结构的房屋直接建造成本反映得比较明确,在分摊时则应只计算包括配套设施费、附属费用等间接费用,且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面积比例法、估价修正法等较为适宜的方法。

第二步,采用售价比率法计算和分摊土地成本。售价比率法是以房屋单位售价为基础计算分摊开发房屋土地成本的方法。一般而言,房屋售价的高低,除取决于房屋结构外,更主要是取决于房屋的地理位置,同样结构的房屋,门面房售价高于住宅房,主要原因是门面房“地势好、地价高”。因此,计算既有住宅用房又有商业用房的地块开发,或者纯商业用房开发的土地成本时,采用售价比率法较为适宜。售价比率法也需分步实施(以同时开发住宅房和非住宅房为例):

首先,应计算或预估不同结构、不同用途房屋的总售价和平均单位售价。

接着,应运用售价成本比率计算非住宅房超额成本售价,以剔除房屋不同结构对售价的影响。运用售价成本比率计算分摊土地成本时,应将开发的商品房划分为价格相对低的住宅房和价格相对高的非住宅房两大类,将非住宅房高于住宅房的成本称为超额成本,将与超额成本相对应的售价称为超额成本售价:超额成本售价=超额成本×(1+成本毛利率);各类非住宅房超额成本售价=(该类非住宅房单位建筑成本-住宅房单位建筑成本)×该类非住宅房总面积×(全部房屋售价总额÷全部房屋成本总额)。

然后,再计算土地成本比率。土地成本比率是指土地成本与剔除超额成本售价后的售价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土地成本比率=占用土地的全部成本(土地使用权价值)÷(全部房屋售价总额-超额成本售价合计)×100%。

最后,再计算不同用途房屋应分摊土地成本。公式为:(1)住宅房应分摊土地成本=该类房屋售价×土地成本率;(2)非住宅房应分摊的土地成本=(该类房屋售价-该类房屋的超额成本售价)×土地成本率。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5

一、不同会计制度下房产税计税依据分析

纵观会计体系的变化,目前共有三套会计制度。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13种行业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必须执行新准则的,仍然可以执行原分行业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境内企业;2002年1月1日施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未上市金融企业;2005年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境内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2006年财政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但对前两种会计制度未予以废止。

2001年前,依据《企业财务准则》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中核算。很显然,会计核算时房屋原值不包含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价值,房产税计税依据为房产原值减除10%至30%的损耗价值确定,计税时房产原值与会计核算无差异,企业所得税处理方面分别按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和按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同一事项各企业税负相同,税务人员在实务操作时没有差异。

2001年至2006年,根据《会计制度》及《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同时,《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财会【2001】43号)明确:“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未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公司,可不作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即可。”在此期间,存在以下情形:一是2001年前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单独核算,不并入房屋原值计征房产税;二是2001年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企业未执行《会计制度》,仍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单独核算;三是2001年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显然,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将导致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同,也就带来了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涉税事项处理差异。

2007年1月1日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新《准则》规定: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此种情形下,取得土地使用权价值不作为房产税计税依据。

二、不同会计制度核算下税负差异分析

2007年以后,《制度》与《准则》并存,对非上市公司而言,企业选择适用会计制度的空间更大,而同一事项的不同核算方式将导致税负不同。

举例说明:执行《准则》的企业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1000万元,假设建设用地时已摊销200万元,建筑物造价800万元。会计处理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时1000万元记入无形资产,对800万元记入“固定资产”;年应缴房产税:800*(1-30%)*1.2%=6.72万元。但按《制度》执行,则年应缴房产税:(1000+800)*(1-30%)*1.2%=15.12万元,较执行《准则》多缴15.12-6.72=8.4万元。

仍以上例分析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如果该企业取得土地使用证确定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确定为20年,会计与税收规定一致,企业未预留残值,按《准则》规定,该企业每年分摊土地使用价值:1000/50=20万元,建筑物800万元,按20年计提折旧,则每年计提折旧:800/20=40万元,税前扣除合计:60万元。而按《制度》规定企业将土地使用权价值并入建筑物则“固定资产”账簿中建筑物账面价值应是1800万元,按20年计提折旧,则每年税前扣除额为:1800/20=90万元。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造成年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为30万元。

三、基层建议

因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导致税负不同,这有违税收公平原则。为了规范基层执法行为,减少征纳双方的争议,建议:

一、及时修改房产税相关政策规定。

明确税法上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的价值原则上是分离的,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中涉及的房产原值即建筑物价值,只对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价值企业不能分别核算的情形下分别核定或从严一并计税,体现税法的公平和应有的严肃性。

二、尽快规范土地使用权价值并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的相关涉税事项。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6

在中美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届中美建筑与工程服务交流研讨会在*顺利举办。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建筑业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情况,尤其是就双方政府共同关心的建筑领域问题进行探讨,相信这种交流研讨不仅能够增进双方的友谊,而且能够促进双方在工程建设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在此,欢迎更多的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来中国市场开展服务贸易。

下面我分六部分介绍中国建筑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过程、主要政策和发展展望。

首先,我介绍中国建筑业的基本概况。

中国建筑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建筑业率先进行了改革开放。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建筑业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从2002年到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8527亿元增加到40975亿元,年均增长120%,建筑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在国民经济的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5。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明显。2006年,我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中国的建筑市场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约4000万人。勘察设计企业共有15545家;施工企业共有104297家;工程监理企业约有6665家。与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利润率仍然较低,尤其是房屋建筑类工程。

对外开放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中国政府对建筑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直致力于为中外建筑企业从事建筑活动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依据中国建筑市场准入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进展顺利,目前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企业已达1400多家,其中美资企业100多家,这些外资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制造、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项目。

中国建筑业正在全方位多层面对外开放。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周年。回顾过去五年,中国政府不仅完全履行了入世议定书中承诺的建筑市场开放的各项义务,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建筑业对外开放的领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探索阶段,逐渐进入到稳步健康的发展阶段。随着Cepa、apeC、自贸区和wto新一轮谈判的开始,多边和双边沟通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启动,可以预见中国建筑市场对外开放将呈现全方位多层面的态势。

第二、中国建筑业对外开放简要回顾

建筑业是我国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后最早引入竞争机制的行业之一。从1984年开始,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开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改变过去的由政府行政分配任务的做法,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开始建立。

引进外资后,为有效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首先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领域开始了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在允许外方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活动,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早期的对外开放制定了以下一些政策:

在设计市场准入方面主要有:

①《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1986年,原国家计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②《成立中外合营设计机构审批管理规定》(1992年,建设部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③《关于国外独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和机构申报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建设部)

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市场准入方面主要有

①《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外国企业资质管理暂行办法》(1994年,建设部原32号令)以及配套实施细则

②《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若干规定》(1995年,建设部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以上规定对设计、施工做出准入许可显示出进一步开放的态势。从对外开放初期的政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建筑业的对外开放政策处于不断的探索状态,在允许外国企业进入的方式上,同国内企业的要求并不同步。管理方式上对于以商业存在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如何管理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领域对外商独资企业的设立实行一些限制性规定。对于中外合作设计、施工的方式,由于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学习外方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了鼓励和肯定的态度。

以上规定,推动了建筑业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于我国在入世谈判中以稳妥、务实、积极的态度提出市场准入承诺,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国加入wto后,以上文件法规随之进行了修改与废止。

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主要成果体现在:

允许一批境外建筑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成立了1000多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这些承包工程的建设方式和合资合作企业的经营理念,促进了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建设领域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目前开放现状

1.关于建筑设计服务方面的承诺:

在市场准入方面:

对于方案设计的市场准入没有限制;

除方案设计以外的设计要求与中国专业机构合作;允许设立合资、合作企业,允许外方拥有多数股权。中国加入wto五年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在国民待遇方面:

外国服务提供者应为在其本国从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服务的注册建筑师、工程师或企业。

2.关于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方面的承诺在市场准入方面:

允许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允许外资控股。中国加入wto后三年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

但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只允许承包四类建设项目

在国民待遇方面:

中国加入wto后3年内取消建筑企业注册资本与国内企业的差别要求;取消对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承包外资工程的义务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从区域性开放转为全方位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转为制度性开放,从单方的自我开放转为与wto成员的相互开放,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转为主动参与规则制订。外资企业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参与各项建设工程活动。

这一时期有关建筑业企业出台主要文件法规有: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即113号令

《外商投资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即114号令

为培育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市场,建设部还出台了一个30号文和200号文

以上规定,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领域确定了以下准入原则:1、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活动需设立企业法人,并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工程设计企业资质证书。2、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形式有三种: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其中外商独资建筑企业允许承包四类建筑工程。外商独资、合资、合作设计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企业承包工程范围同国内企业同等待遇。3、外商投资设计、建筑企业以及工程服务企业的资质取得标准实行国民待遇。4、考虑到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外商投资建筑企业,建设部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此不一一详述。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逐步实现与国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接轨,推进建筑业企业改革,2006年以来又新颁布了以下文件:

有关咨询服务企业:

《外商投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包括外资投资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标企业)(2007年,建设部商务部第155号令)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2006年,建设部149号令)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2007年建市[2007]131号文件)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资格认定办法》(2007年建设部154号令)

有关设计、施工企业:

《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即114号令的实施细则(2007年,建设部商务部18号文件)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包括设计的“综合资质”)(2007年,建设部86号文件)

《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2007年,建设部72文件)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四个资质标准的实施意见》(2006年,建设部68号文件)

以上文件,增加了对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关注的有关资质认定以及承接工程类型减少限制等问题的规定,有关标准规定修订后,国内国外企业市场准入执行统一的标准,外国企业可按照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施工企业特级资质在承接工程类型和开展工程总承包方面可以减少许多限制。

四、入世五年来外资企业发展状况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情况是:

截止2006年10月底,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共1189家,分别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最大的225家国际是承包商中很多企业已经在中国开展了业务。来自香港的最多570家,第二位日本,第三位是美国有100多家企业。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分布的地域主要在上海有252家,占其总数的22%;江苏第二为238家,占20.9%;第三是*有170家占14.9%。

外商投资工程设计企业的情况是:

截至2006年10月底,共有外商投资的设计企业233家,其中香港最多(59.66%),美国第二(10.73%),第三是新加坡(6.44%)。

由于入世后允许设立外商独资设计企业有五年过渡期,外商独资设计企业目前还不多,主要是一些特殊的专业,为24家。外商投资设计企业领取的资质证书,大部分集中在甲、乙两个级别,分别达56.66%和39.4%。

五、中外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设领域非常重视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1997年初,中日韩三国在*签署了注册建筑师组织交流协议,每年轮流在这三个国家组织召开不同主题的建筑师交流会,增进中日韩三国在建筑创作领域的相互了解和信息沟通,为三国年轻建筑师作品提供了了展示的平台。

1997年9月,全国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签署了五年期的《资格互认协议》。目前中国有119人、英方有96人分别取得了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的正会员资格和中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通过资格互认,促进了双方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通过组织研讨会和优秀作品的评奖等方式,组织注册结构工程师进行业务交流与合作。

从1993年开始,中国新加坡联合举办了8期“发展中国建筑业研讨班”,以及随后举办的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为中国建筑企业培养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从2004年开始,中国内地和香港签署Cepa协议,开展了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资格互认工作。目前,注册建筑师内地有237人、香港有277人分别取得了香港注册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和内地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注册结构工程师内地有190人、香港有116人分别取得了香港注册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员资格和内地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年中国加入了apeC建筑师项目,在建筑师技能和资历的相互认可机制方面,与其他15个经济体共同进行研究和交流,积极促进apeC建筑师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2006年,中国大陆允许台湾地区居民参加大陆的注册建筑师考试,并将对部分符合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评估认定条件的台湾地区知名资深建筑师,开展一次性评估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对取得资格并在大陆工作的人员,符合注册条件后可以准予注册执业。

我们也很重视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中美两国工程建设领域法规、注册人员和建筑实践方面的信息交流,从1994年开始,中国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和美国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连续签署三个三年合作协议,就注册建筑师的教育标准、实践标准、继续教育标准、执业标准等进行了评估互认,并互认了一批资深的注册建筑师资格,美方共有22人,中方共有24人列入认同书名册。

与美国公司共同举办的多次不同层面的工程项目管理讲座、工程安全讲座等,构建中美企业合作交流平台。

针对国内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标准体系与美国工程承包方式的不同,与美国公司进行专题研讨、寻求共识,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解决实际问题。在对外开放的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听取美方公司建议,公开征求意见。

许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取得了良好业绩。以福陆公司为例,他们在中国先后完成了渤海湾油田开发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南京扬子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9亿美元),上海合资化工项目(总投资11亿美元),柯达厦门胶片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等。

六、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展望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政府部门目前正在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程序、简化审批、提高效率、规范行为。

在对有关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标准修订、完善中,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进步指标、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要求,实施有实力的大企业适当放开、严格市场准入,培育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通过修订资质标准,引导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会计核算;措施

1.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是对建筑施工企业过程进行记录,保证记录数据的准确与真实,及时更新,为企业日后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施工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工程施工的利益、往来款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及其他费用在内的施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根据施工工程的完成年限不同、税款不同、建筑面积不同等几种核算方法,包括总体成本核算,就是建筑施工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需要长时间发展过程以及对于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记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实践总结。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受到多种方面的影响,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重重,不仅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还会导致企业资金流动缺少真实性与准确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1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不重视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对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忽略的现象,只注重企业的直接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于企业资金的良好管理。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紧紧通过表面进行了解与管理,并没有深入检查并制定完整的管理体制与规范。针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只是进行施工费用的记录,并没有做到检查与监督,对于成本的支出也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不重视会计核算影响企业人员对于会计核算的忽视。各个部门没有完整的会计核算标准,没有时会计核算与财务支出形成统一的模式,并使财务管理形式化,没有做到真实资金信息的反馈以及完整的成本规划情况,造成企业成本浪费,会计核算工作受到阻碍,从而阻碍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2.2建筑施工企业中会计核算的数据记录不详细

在建筑施工会计核算中,容易出现施工现场记录不明确、不详细的现象,降低数据的真实性,人员在记录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没有进行完整的规划,对于资金的投入、成本的消耗、设备的费用以及人员的费用等没有完整的数据记录,造成资金流动情况不真实,也容易造成造价现象的泛滥。数据记录不详尽,就会导致各项款项缺乏真实性,给会计核算到来严重的困扰,同时,企业在施工中,施工区域多、设备使用多、施工操作复杂以及施工人员复杂等多项繁琐工作。如果数据记录不详细会导致各项操作的核算失去真实性,增加会计核算的复杂性,而且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混乱的管理,阻碍企业的发展。

2.3建筑施工企业中会计核算信息反映不及时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不能将核算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反应更新,我们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及时的反应出来,作为日后企业总结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对数据的整理要及时准确,否则就失去了会计核算的应有价值。施工过程中由于中多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变化,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就会对企业的判断和分析造成影响,不及时更新数据,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被市场竞争淘汰。

2.4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所占的企业比重越来越大,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有滥竽充数的人员存在,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也整体不高,有的会计核算人员不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对于会计信息的记录不准确不真实,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对企业最后核算时造成困扰;有的会计核算人员甚至都没有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不能对会计核算工作正确理解,对基本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一知半解;有的会计核算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只有专业的知识水平,没有从业素质,听从部分领导的言论而做假账,没有职业道德,而且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过硬,做假账更严密,会造成国家和企业的损失。

3.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措施

3.1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会计核算工作正确认识,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质,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对接工作,确保施工数据能第一时间准确及时的送到财务部门手中,让财务部门做好数据整理工作,保证数据能够在日后应用,让各部门有效沟通,保证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工作正常进行。

3.2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要详尽及时

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数据,例如材料的混合比例、采购经费、使用情况、剩余成本等方面问题,因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众多,所需要的材料、人力、物理等方面多种多样,所要记录的数据也错综复杂,在记录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相似项目、相似数据需要记录,以便日后使用,因此,财会人员在记录数据时要保证数据能够准确详尽的反映施工过程。

3.3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会人员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完成人员,财会人员的素质也决定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进行。企业对财会人员的选取要做好把关工作,坚决不能让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财会工作,杜绝人情职位的出现,对于在职的财会人员要着重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意义重大,如果不能得到重视,解决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有所影响。因此,我们要针对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8

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产值探究工作不仅能将企业的全部工作量以及现行的计算价格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分析,而且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产值收入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和规划,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工程项款的投资能够和收入形成正比。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进行探究与分析,从而全面地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促使建筑经济更快更强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探究的原因分析

1.1明确建筑企业总产值和建筑工程结算收入的关系

建筑企业的总产值是指建筑企业自行完成的按照工程进度计算的建筑安装生产总值,包含工程投资中结算过的部分和未计算的项目。建筑企业的总产值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或者附属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单位在自行完成后按照工程的进度计算建筑安装生产总值,主要包括在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项工程价值、设备安装价值、建筑物修理所消耗的价值、施工中所进行的加工制造定型、非标准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即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房屋、非标准设备等总体的产值。

建筑工程的结算收入,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工程的分部分项自行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价值评估,已与施工方在报告期内办理结算手续的工程价款收入,向施工方收取的工程价款以外的其他各项施工款项。

因此建筑企业的总产值和建筑工程结算收入有较为明确的关系,在进一步的工程施工以及建设中才能将工程总产值投入和收入进行科学有效的总结,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有全面保障。

1.2有助于工程结算和工程计算收入的区分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都是工程结算中的主要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将该类相关的财务支出方式进行科目的累积并计算发生额的自然相等,同时也表明了该项工程建设的投入和业主所确认的工程价款结算的金额一致,同时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实施工程的收入结算是为了保障工程施工中各项投资和付出具有相对科学的联系性,工程结算收入是在进行各方施工项目的投入后,最终收获的工程结算金额,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工程施工建设的直接经济收入。

1.3完善主营营业收入和工程结算收入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是工程实施的结算,能够将施工建筑企业的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以及向发包方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的按照规定列作营业收入进行统一的结算。而营业收入是指施工企业的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的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给企业所进行的销售、劳务以及让渡资产进行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以业务收入又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整个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才能被明确。

2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的主要方式

2.1实施月结制度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结算制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工程按照季度或者工程期进行工程款项的结算,往往会导致结算制度的不明确和各项工程款的交接延误。因此实施月结制度,就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向企业的工程管理部门按照施工的实际进度估算本月的实际完成的施工产值,经过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施工以及报价单进行审核后给财务部门提供直接的报价材料,进而方便财务部门的工程结算。

月结算制度,能够避免我国建筑工程中信用不全面、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以及市场主体不规范的缺点,减少业主拖欠现款的情况;直接避免工程项目部出于各种利益发生的项目多报或者少报工作量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月结制度中,才能有效地改良施工企业的工程结账问题,并合理合法地给建筑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指导。

2.2统一施工建设项目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能够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以及主要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工程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统计时,全部交由监理公司进行审定,来确保工程计量计算的标准型,施工项目部应该按照项目的进度计算出已经按期完成的工程量。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避免因税收比例不同而造成的时间性差异,减少应交税金入库困难以及资金缺口严重的情况。所以在施工项目部的实际工程量计算情况下,开展的计量和计算工作才能真正地将工程施工中的各项监理任务以及管理部门的审核的实际工程施工量进行上报,并且财务部门要以工程结算收入的确认标准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确保工程施工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能够落实。

2.3按照会计准则落实建设合同的要求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的重点落实,都需要在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会计制度的落实,对实际的工程施工进行全面而又具体的分类指导,因此整个工程造价才能从合同价款上确定施工预算造价、投标预算、实际的投资成本以及最终的利益造价等。

所以会计准则能够将合同进行固定造价和成本管理,并对合同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定位,因此整个工程施工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才能将施工中的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进行综合的评定和分析,确保施工建设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同时建造合同又给施工企业的进一步施工进行了要求,确保工程的投资建设款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在建造合同中遵照合同的规定才能将施工中累计发生的情况结合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展开工程款项的结算,明确工程施工中工程量清单的报价工程完工度。并且在合同的要求下施工才能将工程的施工量进行明确的监理和验收,确保工程施工无争议,同时也减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投入,提高工程造价估算的准确性。

2.4实施新的准则进行工程计量

在实施的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时,进行新准则的工程计量能够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开展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发包签证,能够根据施工企业工程施工以及提供的劳务、作业和具体的工程价款计算单进行发包单位的签证认定,确保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新准则是指根据合同造价成本的要求开展的对于工程施工和建设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总产值的统计。

新的准则要求以企业当期完成的工程量加上工程清单进行本期收入的确认,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当期消耗的材料、人工、机械费用与当期的收入配比进行有效的结合,便于最终的成本核算。同时收入的确认根据工程实际完成的情况并经由业主或者甲方进行签证认定,进行工程计量的计算,避免由于签证计量时间之后导致的签证计量金额出入较大的情况。另外还要做好对于成本核算中会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并注重对于成本核算相关清单的收集、送报,确保应停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落实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的意义

3.1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

因为产值是建筑施工企业要考虑的直接经济收益之一,其代表建筑企业按照已经完成的工作量、现行工程价格计算的价格形势进行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分析,包括企业的经营收入、红利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是建筑企业实现工程投资总收益的基础保证,也是工程最终结算的基础。

3.2促进建筑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

因为实施的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能够从工程投资建设中制定目标成本、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费用确认,并且给各项的建造合同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因此整个建筑工程投资建设才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9

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江西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

摘要: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单位的单件性和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同样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2007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建筑行业国家特技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的开展更是使得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建筑行业的会计工作者需要从诸多方面加强会计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行业;会计;管理

近些年来,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加之建筑行业国家特级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中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因此,整个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顺应会计管理工作的时展新趋势,在充分了解建筑行业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工作的思路,大胆进行各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尝试与改革,构建适应时展浪潮的新的会计管理工作框架,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建筑行业会计的特点

1、建筑行业常用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少,但却相对集中。在建筑行业会计常用的会计科目中,核算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类科目,而收入类科目相对较少。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般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及间接费用五部分。

2、分级核算在会计核算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要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3、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一般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构成组合计价等特点。所谓按构成组合计价,是指一项建设工程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每一单项工程又是若干单位工程的组合。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按工程组合计价的特点。比如,要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则应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造价。

4、建筑行业一般都是按在建工程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成本结算。由于建筑行业具有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等特点,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成品,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从理论上来说,建筑业的成品应指在该企业范围内全部竣工,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施工活动并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工程。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只对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房屋、构筑物或其承包的房屋、构筑物的建筑部分或机器设备的安装部分全部竣工才进行核算和结算,就会占用很大一笔流动资金,给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上,对于建筑业成品的含义,也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即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就视为“成品”,又称“已完工程”,并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进度价款的结算。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定期计算和确认各期已完工程的价款,并与甲方办理结算,及时收回资金的方法进行工程价款的计算和成本结算。

5、建筑行业工程施工成本的结转具有特殊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筑企业成本的结转不再沿袭过去的将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而是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这样,“工程施工”帐户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

6、建筑行业协作关系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同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等配合完成各阶段任务,会与这些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这些都是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因此,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繁琐、复杂。

7、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流动性较大,工作地点、场所往往不是固定的。另外,建筑行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个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的相关的建筑知识,还要具有现场会计核算的工作经验。

二、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1、主管领导的权力过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往往得不到保障。现代建筑企业一般采用集团式的管理模式,集团内部的管理层级较多,且较为复杂。会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也会相应的采取集中式、分权式或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般建筑企业为了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工作,都会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管理部,负责全集团所有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在分公司设财务部,负责分公司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可自行招聘,但要报集团总部备案,项目上设立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这样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模式看似科学、合理、严谨,但是,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要受多重领导的管理。对于最基层的项目上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他在表面上是受集团财务部直接领导,但实际上还要受到项目经理的领导,而项目经理权力过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插手项目上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的失真。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核算人员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领导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授意或者间接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隐瞒公司承接工程的真实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真实收入与利润。而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会处于各种目的在集团总的会计核算上做文章,影响整个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行业属于经验占主导的行业,故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经验比较丰富的会计人员。这些特点虽然有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或处理突发性问题是表现的比较得心应手,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甚至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等存在抵触情绪;而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的新人往往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还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完全胜任会计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会计资料的造假工作,亦或对其他相关人员的造假工作不予制止,造成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内部管控不利,各类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制止。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多的推广,但落实情况仍不是十分到位,“人治”的因素仍然会起到很多的作用,各种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设

做任何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建筑行业会计的管理工作,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一,在招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原则性较强,有上进心,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有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第二,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掌握更新会计法规、政策与方法,多搞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与竞赛,对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要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促使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会计相关知识。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内控会计监督控制建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控制环境、会计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控制度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知以及行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方式及风格;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方法;会计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内部用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控制程序是根据各企业的性质、业务、规模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理、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批准控制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预防、及时发现及治理会计舞弊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活动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运行,提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3、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应建立以判断建筑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合法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政府监督体制;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行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梁文东;;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12期

2、孙碧森;;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3、赵璐,丁烈云;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信息集成研究与应用[J];基建优化;2005年04期

4、王春华;财会人员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看了“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3.甘肃省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建筑业企业会计准则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企业会计管理营改增

一、建筑设计行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直接拉动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容量。据中国产业网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业务规模自2006年至2012年间持续扩大,2012年,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676.7亿元,比2011年增长55.21%,2006年到2012年的年平均增速达43.85%,人均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18.30万元增长至2012年的50.19万元,行业整体效益稳步提升,建筑设计行业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了建筑设计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建筑设计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会计核算贯穿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始末,通过货币计量,将企业的经营、投资及融资等相关重大经营活动的最新信息进行综合的量化反映,加强完善会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从而保证企业第一手财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其次,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各项财务支出,是职业犯罪高发区,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有利于降低不法行为发生率,促进行业道德规范,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最后,会计管理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价值管理等相关手段,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产使用情况、现金流量等通过财务指标进行展现,并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评估、预测及规划,从而为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建筑设计行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营改增”税负转型相关问题

国家2013年对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服务业施行的“营改增”政策对建筑设计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首先,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前,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的初始入账成本包括营业税,而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后,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的入账成本与增值税税款进行分别入账,该部分增值税作为可抵扣项目计入会计核算的借方。由此以来,固定资产科目金额在“营改增”政策施行以后会有所降低,相应,每期可以计提的累计折旧也会有所减少。其次,营业税属于“价内税”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由于价内税与价外税对收入的记账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营改增”后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金额的确认差异。而且,由于建筑设计行业对收入的处理多采取按工程完工进度分期收款的方式,在“营改增”政策推行以前,企业对于营业税的计量都按照已确认的收入为税基进行缴纳,而“营改增”政策施行之后,企业对于何时缴纳增值税在“营改增”政策里并没有明确规定,加重了会计人员操作的复杂性。最后,对于建筑设计企业会计人员来说,相比于营业税,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更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一方面,在“营改增”政策实行前,财务人员涉及更多的是对营业税发票的管理,而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则相对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可以作为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使得某些单位可能对其产生非法念头。因此“,营改增”政策推行后,相应的会计计量的变化、纳税申报工作及发票使用管理工作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与涉税风险。

(二)财务核算相关问题

1.成本费用核算问题。

首先,由于建筑设计行业特殊的行业特性,人员费用构成了该行业内最主要的成本开支。人员费用多与人员业绩相挂钩,即个人创造的价值越大,业绩越好,薪酬自然也就越多,对于企业来说所确认的成本费用也就越多,所以,成本费用的计量一般难以估计。其次,根据建筑设计行业的行业特点,由于其设计产品单位价值高、设计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建筑设计工程中可能会遇到更改最初设计等各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财务核算难度,增加财务风险。最后,对于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如果设计方案没有被委托方明确采用,或者最终所签的合同无效,则与该项业务相关的前期费用及开发费用均由个人承担,企业不确认与之相关的成本费用。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明确规定:“对于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应根据所发生的劳务成本是否可以得到补偿分别进行会计处理:1.劳务成本能够收回的,按照已收回或者预期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2.劳务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将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显然,建筑设计行业目前对该部分成本费用的结转并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收入的确认复杂性问题。

随着当今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保证项目来源的稳定性来保证收入的稳定,建筑设计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一般都会约定5%~10%左右的质量保证尾款,而质量保证尾款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收回,导致企业的最终设计收入要比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低得多,形成了企业的一项坏账。然而,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只有等到应收款到期后,经过催要无法收回才能作为坏账处理,但实际操作中这一部分在未收回时已经是坏账,所以,会计制度对坏账准备的计提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虚增收入,也干扰了企业的适应市场能力,降低建筑设计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灵活性。

(三)会计管理职能缺位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体系中,会计工作更多的局限于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会计的“决策有用观”则认识不足,并不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在会计管理职能方面进行了转型,但是,从整体来看,职能的转型依然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改变,并没有深入到管理实质内容上的创新。建筑设计行业的会计工作同我国大多数企业一样,存在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会计机构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思维、管理理念与企业实际情况匹配度低等问题。所以,需要对会计职能进行改变创新,使之更加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建筑设计行业改善经营管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创造良好条件。

(四)企业风险控制意识问题

虽然目前一些建筑设计企业都普遍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很多企业依然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存在风险评估识别及抗风险能力较低,风险防范意识较弱等问题。除此之外,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匹配度低,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执行力度不够,绩效考核奖惩措施不明确,未设置出配套的内控监督考核执行机构,内部监控流于形式,达不到内控制度的理想效果。因此,作为建筑设计企业,有必要加强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体系,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三、完善建筑设计行业会计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税收法制体系。

作为政府部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针对税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政策“空白点”作出进一步完善明确;在“营改增”中,尽可能按不同的行业对试点纳税人进行分类与细化,确保此次税改政策落实得准确到位,降低纳税人的额外成本。同时,要多方搜集税改相关部门意见与建议,针对税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制定针对性的具体实施细则,以便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制体系。

2.完善会计相关财经法规制度。

针对企业会计人员可能出现的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应加强诚信法律向导,推行落实诚信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财经法律体系,建立法律监督机制,完善法律责任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舆论等各种力量加大监管奖惩力度,加重直接负责人及管理人法律责任,只有失信者的失信成本足够高时,才能有效的遏制失信行为。

3.加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

首先,应加强学校诚信教育,设立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从根本上树立会计行业诚信意识。其次,应加快推行在各大行业开展诚信职业道德教育,并建立会计人员个人诚信档案,增强会计人员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应加强会计人员独立性,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明确委派主体,解决会计人员的“穷徒困境”。

(二)企业层面

1.加强内部员工培训。

首先,应加强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得企业财务人员及时接受最新知识获得最新财务处理手段,从而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使得会计人员“想监督、能监督、会监督”。其次,在企业内部定期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对全体员工展开会计财经法规的宣传和教育,适时辅以最新财经法规,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最后,企业应加强对违纪财务人员的处理力度,确保会计人员在相关会计准则及相关财经法规的框架体系内进行会计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发挥财务监督管理的作用。

2.加强内部控制,构建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形成健全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应坚持“内控优先”原则,调整内控观念,增强企业职工尤其是管理者对内控的重视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思想意识;其次,进行专门的人员及岗位设置,建立内控岗位责任制度,做好风险规避以及风险控制工作。比如可以在内部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层层审批,规范管理流程;建立会计岗位轮流制度,加强交接内部清查和牵制制度,加强会计机构的内部监督。再次,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并配套建立必要的稽查和内部审计部门,明确稽查范围,配套制定奖惩制度,使事前调查与事后结果分析相融合,逐步形成以预防为主的相互监督的管理控制体制。最后,企业应当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发挥董事、高管等执行机构和监事会等监督机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达到所有者与管理者的权利制衡。

3.做好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在合法的前提下,使企业的税负达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管理方法。建筑设计企业可以根据“营改增”之后,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特点,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比如:多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其分包商;加强企业人员购买日常办公用品、支付水电费时向采购方索取增值税发票的意识;加快更新固定资产等等。同时,建筑设计企业应尽可能让经营政策满足税收政策,扩大使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比如:建筑设计企业可根据国家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尽量多选择境外单位作为服务对象。

(三)会计机构层面

1.进行会计职能创新。

要转变传统会计只是对企业财务进行核算的职能,提高“管理会计”地位,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预算会计管理机制。通过进行全面预算,能够使企业内部各部门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方向,协调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以全面预算指标为依据制定各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预算完成情况给予员工相应补偿或惩罚,对人力的报酬、投资、待遇等做出统筹安排,使各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更加融合。其次,要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通过对已发生成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预测分析,提供财务成本信息,从而为企业经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再次,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管理工作是一种科学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获取准确无误的信息并制定出企业所需要的数据模型需要有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最后,要进行会计职能的创新,确立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明确管理会计的职责,促使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资料进行核算与分析之后,应让其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对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及财务风险做出敏锐的职业判断。

2.加强坏账计提管理。

对于质量保证尾款,财务人员可以参照近几年的质量保证尾款收回情况计算坏账率计提坏账准备。同时,应加大对应收债权的管理制度,财务部应成立专门的债务处理部门对应收债权实施专门管理并进行登记备案,增强催收力度,使坏账可能降至最低。此外,已计提坏账准备的质量保证尾款不应作为企业对个人的绩效评价基数,待到该部分质量保证尾款收回之后再兑现相关绩效薪酬。

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应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用职业道德法规规范自己的会计工作行为,把职业道德规则转化为一种自身精神动力,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的实现职业理想。除此之外,作为会计人员,应确保知识的更新和消化,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以更好的理解新政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更新自身财务理念观念,在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兰.浅议如何做好建筑设计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商业文化,2012年第6期.

[2]张芙蓉.如何构建企业会计风险防范体系.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