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工作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6:19

体育工作思路篇1

1.体育是窗口,是门面,二十几年了都是全区领先,是你们几位干出来的,得到全区的认可。杨校在任同志们干劲十足,成绩辉煌。我接任学校工作,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保持辉煌。杨校所给的待遇我(保持不变——第一学期服装费500;第二学期取得前三名成绩服装费1200,再给每位老师买一双运动鞋;每年请哥几个5、6回),同志们还有什么要求希望同志们提出来,再有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

2.我把我的体育工作思路向大家阐明:

第一、抓好九年级的体育中考工作,力争全区前10名。九年级吴卫民3个班;刘成2个班;高占1个班。我想在你们团结合作的基础上,互相取长补短,会取得好成绩的。(再有你们找出一个比较合适九年级的上课模式,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的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从而在提高咋们学校的名次,我想这个很必要。这里高占和刘成是体育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吴卫民老师也要不甘落后,要有超过他们的思想)

第二、确保田径运动会前三名,或者说第一名。保持这个目标需要同志们共同努力,无私奉献,真抓实干(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你所训练的运动项目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我想整天无所事事也不好,不如干点实际工作也充实。每人带4、5个运动员也累不着,学生不出来训练的找我,我去和班主任沟通。(累了该休息会就休息会)

第三、球类训练(篮球、乒乓球、足球)。球类比赛咋们重在参与,对同志们取得名次没有什么要求,但需要同志们认真对待。

3.训练时间

开学第一周选人,组织好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和足球队,然后由高占或者刘成进行分工。第二周开始训练,早晨学生到校和第八节课。

4.安全

这些年咋们安全做的很好,大的安全事故基本没有。我希望今后继续做好安全训练,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第一。

体育工作思路篇2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联系我县文体事业发展现状,确定××××年文化体育工作以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第一目标,以实施“五项”工程(计划)为统领,即实施“一站一点一品”工程、“特色文化年”计划、体育“三边”工程(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办身边活动)、竞技体育“苗子输送”工程和文体产业培育工程,全面推进我县各个层面文化体育工作上台阶。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办法如下:

一、重心下移,着力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⒈除积极组队参与上级有关文艺赛事活动外,要充分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等,深入开展广场、社区、校园、企业、乡村、家庭文化活动,计划组织县级以上大型文化活动次,人民广场文化活动每月一次以上。

⒉要继续开展“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重点放在在偏僻乡村、海岛渔村,全年计划下乡下基层活动次。

⒊要不折不扣地出色完成开渔节组委会交办的各项文体活动指令性任务,同时以开渔节为契机,创作生产一批体现象山特色、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文艺作品。

⒋建设、健全、扶植乡镇、村级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业余团体计划达到支以上。

⒌对调查掌握的全县余支民间文艺团队进行渗透和辅导,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丰富、活跃我县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作贡献。

⒍继续开展“东海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在建设村落文化示范点的基础上,评选一批小康文化村,以“样板”为示范,推动农村小康文化健康。

⒎启动“一站一点一品”工程,意即一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要管好一个示范点(阵地)、一个品牌,并以此为主要内容,加强对文化站的考核和管理。

⒏实施“特色文化年”计划,主要开展三项工作:一是挖掘、整理、保护以地方民俗文化和渔文化为主要内涵的象山特色文化;二是申请市级保护名录;三是开展一次全县性的特色文化活动展示。

、加大对社区、乡镇(街道)文化站的业务辅导力度,加强与社区干部尤其是社区文化干部的联系、交流。

二、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在上级的指导下,积极稳妥且有步骤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年内完成象山剧院、县新华书店等下属企事业单位的转制前期工作,为下步转制作好充分准备。

⒈加快标志性专业文化设施建设。县博物馆工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完成土地征用,并力争开工建设。县新华书店象山港路书城要确保基建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程,年底前竣工验收。通过各方不断努力,争取国办文化设施与民办文化设施“两条腿”走路,而且能够走得稳健有力。

三、上下联动,全面提升体育影响力

⒉以县体育中心、个体育社团为依托,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各级各类体育交流活动。计划举办县级活动次,每个体育单项协会要求次以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承办或参与市级活动次,引进省、全国级活动次,国际级活动次,倡导全民健身的浓郁氛围。

⒊继续保持竞技体育良好夺金势头,借梯登高、借鸡生蛋,全年力保我县籍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及奖牌数居全市前列,争取有枚以上省级比赛金牌和枚全国级以上比赛金牌入帐。

⒋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年内计划安装套(处)健身路径器材。同时加强已建路径工程点的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及时维修破损体育器材。

⒌实施竞技体育“苗子输送”工程,加大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力度,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及运动会上进行选材,完成市政府和市体育局下达的年推荐名苗子的指标任务。

⒍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开放率,发挥资源优势,具体做到每天都有免费体育场馆对社会公众开放。

⒎进一步加强电脑体育点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年内争取完成万元电彩销售业绩。

四、强化管理,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⒏在坚持不懈地开展一年一度“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的同时,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整治任务。

、继续加强网吧管理。在巩固专项整治成绩的基础上,维护好“净网先锋”监管平台,确保软件有效使用,做到人机共管。同时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完善群众性的义务监督员队伍,力争使我县的网吧经营秩序有明显改观。

、加大对出版物市场打击力度。坚决查处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严厉打击步行街商贸集市、校园周边、车站码头等区域、时段内的流动摊贩、个体游商非法兜售活动。

⒈加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以歌舞娱乐厅、录像放映厅、演艺厅、网吧以及印刷厂等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分组分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防患于未然。

⒉开展经营性活动场所的专项治理。制订方案,出台措施,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县室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禁止活动。

⒊增强文化市场稽查力量,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使因交叉执法留有间隙的文体经营性单位无漏查之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五、培育引导,积极发展县域文体产业

⒋开展文体产业调研。文体产业属第三产业范畴中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看好。年内,我们将组建工作班子对全县文体产业进行一次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文体产业发展的底数。

⒌启动实施文体产业培育工程。具体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培育“四大”文化产业。即为中国运动服装产业、中国根艺产业、影视娱乐产业和渔文化产业。二是形成“四大”文化产业区块。即以爵溪为中心的中国运动服装产业区块,以“丹西—西周”为中心的中国根艺产业区块,以新桥为中心的影视娱乐产业区块,以石浦为中心的渔文化产业区块。三是强壮一批文化企业。如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镇开发有限公司、《神雕侠侣》影视城等。四是明确一批重点设施。总的目标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使我县“十一五”期间文体产业具有“类型独特、个性鲜明、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确保“四个”一批重点(一批重点文化产业、一批重点产业区块、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一批重点文化设施)能够朝着高效、健康方向发展。

六、夯实基础,构建事业发展保障体系

⒍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局党委中心学习组、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和机关干部学习例会为重点,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抓好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理论业务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⒎引进紧缺人才,充实专业队伍。在用足用好现有文体专业人才、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招”、“引”、“培”等途径,弥补文体队伍存在的“结构不合理、梯次未形成”等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县体育中心、文化馆、文物办等单位的专业队伍建设。

体育工作思路篇3

一、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目前,我镇体育课教学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期初的安排做到认真备课,备课正常,而且详细,在授课中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体育与健康卫生的紧密结合,很多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但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学校上课内容随意性很大,在教学手段上缺少创新,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不够。

二、教研活动

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体育教学质量,训练、竞赛和群体水平有所提高,镇中心教研组有计划的安排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身心健康的研究上10月份在林溪进行的全镇的一节课改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健康第一的新思想,4月份安小承办了北片体育课改课教学比赛活动,衡德海教师获得了一等奖,在县政府对安小的督导中,衡德海、丁芸、宋加刚的课改验收课中被评为优质课,其中对体育资料的验收中对各项资料齐全受到了高度评价,安小教师每周进行互听互评课,一直坚持到期末考试前两周。

xx年在教学教研方面的成绩还有:

衡德海获教师教学设计县三等奖

宋加刚获教师县教学竞赛二等奖

丁芸教师获教学设计县三等奖

丁芸获游戏创编县二等奖

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使全镇体育教师在认识上和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我镇教研活动的蓬勃发展。

三、体育竞赛及课余训练工作

足球:小学获得第二名,中学获得第二名。

xx年8月份中心小学向足球学校宝应班输送了3名足球运动员。

田径:小学获得第二名,中学获得第九名。

乒乓球:小学获得第十名,中学获得第五名。

其中,在田径比赛中,小学队被评为精神文明代表队。

初中中考体育考试中,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班主任老师的大力配合,体育教师的长期努力。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xx年,11月我镇举行了第五届小学生足球赛,由于各校的重视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中林溪小学、太仓小学、崔渡小学成绩显著,这一运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镇足球运动的发展,目前,中心小学、两所初中都有:班级足球队、年级足球队以及校足球队,都定期开展活动。

xx年12月,我镇举行了小学生足球比赛,由于各校抓的严,落实到位,参赛队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崔渡小学、花亭小学、朱郭小学、太仓小学成绩较好,为镇乒乓球队选送了一批优秀的乒乓球选手。

今年我镇体锻达标总体是好的,很多学校比较重视,体育课认真去抓,报表及时上报,全镇体锻达标为92、5%。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看到我们的不足:过去的一年中专兼职教师对工作少总结,普遍笔头较懒,不能积极投稿,对新颁布的教材,不少教师在备课中把握不住重点,部分学校操场质量较差。

体育工作思路篇4

一、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本乡实际,充分依托各村体育活动场地和文体活动中心等诸多宣传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共举行各类文化汇演5场次,举办腰鼓比赛2场次,参加人数达到上千人。同时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一是组队参加富阳市万人排舞大赛,获得银奖;二是组队参加富阳市第“税务杯”登山比赛,我乡获得乡镇组团体总分第六名;三是组织乡机关妇女参加富阳市“三八”女子跳绳比赛和市体育局和妇联联合举办的健身走活动。今年还在窈口村进行了“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及文化三下乡文艺汇演,同时也进行了送图书和送电影下乡活动;

二、加强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硬件保证。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今年共有5个村新建了体育健身设施,其中有两个村新建了篮球场,三个村新建了健身活动点,至此,我乡基本达到了村村有健身点的要求,为我乡今后开展体育创强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倡导一村一品,全力打造文化示范乡镇。我乡现有2支女子腰鼓队、25支农民篮球队、20支老年梅花锣鼓队、1个越剧团,共有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共10多场次,培训人员300多人,基本达到了村村有文化队伍的现状。通过培训,文化队伍人员不断增多,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活跃在农村田间地头的流动演员,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以文化示范村为抓手,引领全乡文化事业发展。窈口村在近几年多次被评为富阳市文化示范村、双整治、双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主要是得益于该村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该村现有村文化公园、灯光篮球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天然游泳池等硬件设施,为村里的文化事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该村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异彩纷呈。现在,这个只有农户268户,868人口的窈口村不仅有业余越剧团,还成立了村歌舞团,组建了老年梅花锣鼓队,女子腰鼓队,健美操队,竹板舞队等多支农民业余文化团队,业余文艺骨干达数十人。市政协艺术团、市文化馆等文艺团体还经常送戏到窈口,指导、帮助村里的业余文艺骨干提高表演水平。据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该村利用村文化公园这个载体共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共10多次,吸引观众近XX余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做好调查统计工作。

根据市文化局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去年就已经着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从各村收集线索2700多条,今年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筛选出的线索进行录像、拍照、录音等工作,共编制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函概十类中14大类,102个项目达2万多文字。其中民间文学、传统医药居多。我乡的窈口村女子板龙已进入了富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努力挖掘有科学价值的重要项目。

六、积极开展创建“富阳市卫生强乡镇”及“学前教育”创强工作。

根据上级的部署以及乡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我们决定今年开展创建“富阳市卫生强乡”及“学前教育强乡”,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认真按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组织实施开展创建“富阳市卫生强乡”工作及“学前教育强乡”工作,各个功能组切实履行职责,狠抓落实,通过大家半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我乡创卫及学前教育创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实施“清洁城乡”活动,打造生态文明乡镇。

2009年是实施“清洁城乡”活动的启动之年,更是全面推进“清洁城乡”活动的关键之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清洁城乡”活动以来,积极开展工作,全民总动员,花大力气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营造整洁、优美的村居环境,打造生态文明乡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明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抓好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市级各类活动,同时,注重节日文体活动的开展。

二、根据本乡实际,继续抓好各村文化体育活动硬件设施建设。

三、开展文物普查,不少于200条线索,同时做好挖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拜访民间艺人,收集民间艺术。

四、抓“清洁城乡工程”示范样版建设,创建一个示范村。通过开展“示范样板”活动带动全乡基础设施的建设。

体育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林孝平(1977-),男,河南漯河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新郑45115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27-02

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只要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形成一定的兴趣、能力及意识,就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应做到体育与健康、素质教育相结合,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将不同能力、素质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高校体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正确的改革思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情况的研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改革进展较慢。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体制和模式还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还不能满足教育部针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道路的封闭使学生无法了解世界体育科技的发展。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的强制性和程式性限制了学生的手脚,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结构、体系以及层次方面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健康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教授,给学生体育兴趣、体育特长以及体育能力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形成。另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似,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没有挑战性的体育课程会让学生忽略体育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对体育形成错误的认知。

二、高校体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改革。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近年来,虽然我国多数高校已对体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始终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仍受旧传统的影响,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似,忽略了关于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无法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校体育学科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健康第一、终生受益的基本原则,以实现培养、养成以及掌握为重要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从而在体育锻炼中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二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对于传统的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要取消。要实现体育课程体系的全面化和广泛化,从而朝着娱乐休闲、民族传统、竞技、健康等方向发展。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三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高校体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对高校现有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从而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必须加强对交叉学科的知识及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对现代化体育教育所需要的工具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不断普及,高校体育也将发展成为国际交往的一大平台。因此,必须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强化高校师资力量。四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时代性、系统性、时效性及针对性。首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多用交流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兴趣和知识的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体育理论,并形成一定的体育理念,从而在体育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体育知识和体育理念,激发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2.明确体育教学理念和定位。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渐诞生,对体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实践和运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三种体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学生心理上和体育上的健康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理念提出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以及身心健康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强调每个人都要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并尝试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势必要对高校体育内容和体育思想进行改革,此外,学校体育组织的形式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理论以及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将健康第一作为基础,并以终身体育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改革的手段,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1.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情况普遍存在,从而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体育理论跟不上体育实践问题的产生。虽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践课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课中的理论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用以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体系取代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项目技术环节为主要内容的旧体系。要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扩大教学的知识范围,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与实践课的结合,让理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以及相关领导都应该树立新的观念,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要制定完善的评课、听课以及备课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确保相关科研活动的质量。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技术,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以及正确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体育意识,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实现终身体育不但能够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人的发展、享受和生存。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只进行到大二阶段,这给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不但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多数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终身体育的意识无法形成等问题。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适当地延长体育教学时间,并在高校教育中设置全程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生在学校中掌握的正确锻炼方法以及养成的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将来的社会生活。此外,要加快实现课内和课外一体化教学,针对课外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激励评价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能力。

3.树立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思想观念是否正确决定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加强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式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4.建立体育俱乐部。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趋势。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能只限于传统的体育技能和技术的学习,更应该加强提高学生整体的体育文化素质,遵循自主性和多样性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守课内课外一体化、发展学生个性以及满足学生需要的基本原则。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组织不同的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俱乐部,并充分发展自身的特长,从而实现竞技、休闲以及健身的目的。

5.实现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要想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能体现健身的价值以及终身体育的性质。此外,教学内容中应该涉及具有时代感的体育项目,并适当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从而极大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方法方面,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采用多样化及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普及,高等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的体育理念为指导,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树立教学新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俱乐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主要目标,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2]文源东.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院,2003(1).

[3]陈晓荣,朱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

[4]邵伟德.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若干问题探析[J].体育科研,2000(4).

[5]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6]李富荣,田麦久.新世纪体育科学学科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体育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六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2-0093-05

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与输送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与否。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要求及十以来群众路线活动指引下,各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精神,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也正是在此大背景下,本文提出“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旨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和新借鉴。

早在1943年6月1日,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其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也是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高校为完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所设计和构建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以“塑造灵魂,成人成才”为终极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式。群众路线视域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本质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时展的新变化及大学生思想的新趋向、新特点,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标尺,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改进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情况实证分析

正确认识和判断工作现状和薄弱环节,是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取得工作实效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但总体来说还存在着针对性差、实效性不强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离了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2014年―2015年,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等方式收集资料来透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路线结合的最佳模式。此次调查共选取了包括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4所普通高校,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和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所职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和西安翻译学院2所民办院校共1800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为1001人,占55.6%;女生为799人,占44.4%;文科生为1200人,占66.7%,理工生为600人,占33.3%;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主要以大一(下半年)、大二的本专科生为主,大三、大四的学生为辅;其中大一新生为698人,占38.8%,大二学生为580人,占32.2%,大三学生为322人,占17.9%,大四学生200人,占11.1%,其中党员(包括预备党员)224人,占12.4%,入党积极分子783人,占43.5%,团员1068人,占59.3%,群众84人,占4.6%。调查问卷内容设计涵盖五个模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后勤支持服务、大学生未来发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共22个题目。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19份,有效回收率为96%。由于选择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高校,所以调查的范围较广,回答率较高,数据质量也较好。相关调查情况梳理分析如下:

此外,课题组还就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做了访谈和调查,现将学生有代表性的回答摘录如下:

问题1:你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学生较为集中的回答分别是:①老师理论讲的多,枯燥乏味,不感兴趣;②辅导员与学生联系不多,一些问题常得不到及时解决;③学生活动和学生需求、兴趣相去甚远;④对社会了解的机会不多;⑤希望后勤部门提供多种支持服务。

问题2:你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哪些建议?学生的回答主要是:①希望老师和辅导员多与学生联系沟通,多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②希望老师上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③各部门配合解决学生问题;④学生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⑤希望多增加外出实践、锻炼的机会。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针对性,效果欠佳。虽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方式方法日益多样化并逐步以学生为本,但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显示仅有2.8%-10.8%的学生对学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好评,87%的学生表示很少或没有校、院级领导参与给学生上课、听课、参与学生活动、探访学生宿舍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等,59.7%-87%的学生表示列举的项目学校仅做到一点或根本没有,66.6%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及就业问题服务指导;66.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学生奖学金评选、评优等问题上不够民主。可见,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模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但还存在针对性较差的问题,有的甚至脱离学生实际,大部分学生不够满意。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互信互爱的和谐师生关系尚未建立。调查中发现,事实上仅有32.5%的思政课教师和40.3%的思政干部在平时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67.5%的思政课教师和59.7%的思政干部只是偶尔与学生交流,甚至有的从不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感。第三,在理论课教学中,仅有6.7%-9.8%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及实践课评价很高,而59.7%以上的学生对教师各方面评价不高,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上不够结合学生实际。第四,后勤支持服务不能满足学生生活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对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饭堂的期待值有42%以上的学生不能满足。第五,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多,但存在杂、散、乱等现象。活动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管理部门多,学生无所适从。而与此同时,贴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如心理健康辅导、恋爱指南、职业能力、就业技能、未来发展等各方面的活动缺乏。仅有18.8%的学生认为学校能经常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并常规化,9.8%的学生认为培训内容形式多且切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只有33%的学生对实践活动满意,可见,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各种做法有待整合和优化。第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待加强和改进。调查中发现,仅有33%的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实际,而高达67%的学生认为网上栏目对学生用处不大或从不点击或不知道该网站,存在网站和学生的兴趣、需求相去甚远的问题。因而,从中可知,很多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管理的投入方面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资源质量亟待加强和改进。第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有待改善。调查显示,仅有2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思想政治评价比较重视,41.3%的学生认为学校能经常组织学生对老师教学进行评价;但只有14.4%学生认为学校能经常组织学生对学生管理及校园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高达85.6%的学生认为学校几乎没有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各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有71.5%的学生认为对学生评价手段不够多样化、综合化,对学生的考核不够科学合理。第八,教书育人工作落实不够。在调研中通过和学生的交谈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不足之处,如:院、校级领导高高在上、不深入学生。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干部、辅导员、教辅人员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忙各的、各自为政,除普遍缺乏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外,他们之间也缺乏活动和沟通。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德育意识与德育专业理论知识,有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学风等置若罔闻,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

二、“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提出及价值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至1999年前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经历了以管理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服务”模式等,在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相对单纯的环境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尤其是国内社会经济成分、产权形式、利益分配以及生活方式的日益变动,人们的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其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深层影响,使得高校传统的“看管式”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新挑战。同时,高校“条块管理”模式,造成育人职能上的割裂。专业教师队伍认为思政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与己无关,上完课即走人;机关服务人员认为学生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后勤服务人员认为学生工作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很少关注,更谈不上参与。各支队伍各自为政,互不协调,使得思想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尽管很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对增强教育实效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既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模式还存在如方向合理而深度不够,或注重局部而缺乏全局观念,或注重理论探索而与实际脱节等诸多缺憾。因而,构建起科学、合理、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事物发展总是具有它的两面性,在看到新形势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度和阻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政治民主化的整体推进加快了中国的社会转型,也塑造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引发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同时,党的十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期有效的整体推进也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建提供了难得的建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因而,对其模式的研究也必须放在一个开放、宏观、务实的思维大背景下进行,“六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塑造灵魂,成人成才”为终极目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我们在对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厘清和把握好群众路线的基本范式,找准施力点,并切实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相适应、相对接,探寻出二者结合的最佳模式。因而,本课题组认为,在群众路线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按照教学、管理、服务、培训、发展、评价六方面的内在联系和不同功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程式和规范性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分解到思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其它专业教师、综合教辅人员及评价人员等六个不同的群体,他们之间各有分工,但又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本文提出的“六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此模式的构建,旨在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力量,把学生的发展视为终极目的,贯彻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观点、人本主义观点以及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需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管理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建构原则及基本要素

任何模式的建构,除了体现其知识性、结构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体现其系统性和科学性。因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联系观点、党的群众路线的观点,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方面力量的思路下,“六位一体”模式力求使各要素和子系统间形成矢力方向一致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1.构建的原则。“六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也称之为整体性原则,就是使整个系统的子系统达到联动、协调、完整和平衡的状态,释放出最大的合力,发挥最大的效应。所以,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看作一个大系统,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所在,教育、管理、服务、培训、发展、评价六个部门各自承担职责,但分工不等于分家,六方合力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学生主体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外因,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内因。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主体性教育就是把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纳入到教育对象――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轨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所以,主体性原则更强调引导学生个人角色转变、思考、领悟、练习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3)“人本主义”原则。“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构建“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就要一切工作思路、内容和方法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脉搏、身心特点和正常利益诉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与时俱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寻求新途径,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2.“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基本要素。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其中教育是先导,管理是手段,服务是关键,培训是补充,发展是目的,评价是完善。此工作模式,并非是对传统教育工作模式的摒弃,而是对传统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1)教学是先导。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而且通过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教育活动。此模式中的教育,主张打破以往教师主体的做法,要求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突出学生主体思想,引导学生做课堂主人,通过学生自学课,交流课、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视频课等形式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在学、做、感受的过程中领悟到,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善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从而提升思想、涵养和觉悟。

(2)管理是手段。高校学生管理的功能主要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效协调、和谐有序。在管理方式上,群众路线指导下的这种管理,重心不在“管”,而在于“理”,即理解,讲道理。不是刚性的集中控制和自上而下的施号发令,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强制执行,而是突出管理的人性化和民主化。

(3)服务是关键。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服务能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受到教育、感化和激励。所以,在学生身心灵、生活、学习、技术、毕业、择业、就业等领域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特色的活动及服务,对于感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涵养作用巨大。

(4)培训是补充。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大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学校后勤服务已很难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六位一体”工作模式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建立起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成长过程的全方面的培训以补充课堂、管理、服务中对学生身心灵发展中的不足和缺憾,达到更为全面影响、培育、发展学生的目的。

(5)发展是目的。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诉求。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丰富的社会关系、各种能力得到最大发展。所以,“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除了要把大学生打造成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智能协调、知行统一的的社会主义新人外,还强调重视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处世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耐挫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6)评价是完善。评价是检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和效果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可靠保证。旧模式的弊端之一就是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直接、高效的互动和监督平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没有精准的跟踪测评指标和反馈机制。所以,需要建立专门评价机构和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体系,进行评价标准制定、量化测评、反馈、监督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四、推进“六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实践路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高校领导重视到位是构建“六位一体”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决定性因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要在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牢牢把握群众路线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一切教育、管理和服务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的目标和终极价值的理念。校领导要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做到制度措施配套、经费充足并带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如此才能保证这一模式出成效、出成果。

2.构建协同联动的“全员育人”机制。“全员育人”机制就是要形成一个上下协调、纵横交错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格局。首先,要建立起部门领导分工、负责制,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和评价,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其次,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两课”专职教师和学生管理专职辅导员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够理想和“两课”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去专业化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应当从政策、制度等方面给予这支队伍政策倾斜,让他们感受到职业角色的重要及自身的价值,从而切实推进此模式的实施。再次,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得到加强。多年以来,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没能很好担负起这一使命。他们不仅应该担负起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毫无疑问,也应该担负起学生人格素质与职业素养的示范与指导工作。最后,教辅人员、机关后勤人员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虽然这些人员不直接参与学生的教学或日常管理,但却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的接触,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执行者,是校风、学风最重要的体现者,他们的服务形象、态度、工作效率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精神具有无形的示范效应。

3.构建教学“全过程”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一个是教师教的过程,一个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六位一体”模式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积极引导、组织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协作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变课堂灌输为学生自学研讨、论文报告、答辩竞赛、分享、实践考察等形式以增强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其次,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全面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树立起“科科有德育”的大德育观。再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主题除了体现知识、能力、文化教育以外,更体现出思想教育的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最后,在全面的培训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怀和引导作用。如帮助新生的适应性指导和培训、学业规划、人际关系指导培训、恋爱问题指导培训等;提升学生内涵建设,如开设琴棋书画、诗歌舞蹈、辩论演讲、社交礼仪、修身养生班培训等;提升学生技能,如进行计算机、英语等级证、驾照、烹饪、游泳、球类、各种从业资格证等培训;就业培训如职业生涯设计、应聘指导培训、求职技巧培训等。

4.打造“全方位的”特色品牌活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提升学校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学术环境、自然环境等,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景观,让学生耳濡目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影响、感染和提

升。同时,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学生情操陶冶、滋润心灵、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设立专门部门,使活动循序渐进、系统化、常规化。

5.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首先,设立专门评价机构并深入到学生中间,融入到学生校园生活里,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清楚学校的教育资源与文化环境,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其次,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优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优体系,最后,建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跟踪测评指标和反馈机制。如此,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持久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01).

[2]杨发玉.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3]王强.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4]高群.构建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J].学术论坛,2012,(5).

[5]颜毓洁,陈萨莎.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J].大家,2011,(17).

[6]冀学锋.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体育工作思路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7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9-0057-02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并在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趋势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近些年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微博和信息通讯为核心的新媒体正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深远影响。新媒体有着开放性、普遍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极为广泛的认可,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在信息咨询时的首要选择。但新媒体的信息承载过于庞杂,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传统媒体以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为代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这主要是源于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历过于复杂的流程,这不同于传统媒体商业资本和行政资源的高度集中。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新媒体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平民化的特点,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也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但一旦当他们的极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释放,很容易会引起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从而对现实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清楚其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搜索引擎、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在校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多重压力,再加上对于就业的迷茫感。很需要有这样的平台来供自己宣泄心理压力,但当不良情绪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后,很容易让学生受到非理性信息或煽动性信息的误导,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普遍性

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网民接近6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高达40%。通过手机来上网的网民数量也高达3.9亿,这些数据都表现出了新媒体的普及。而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也超过了1亿人。而高等院校具备完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且大学生中也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在技术方面上,已经消除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障碍,这也让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更为简单,因此产生了对新媒体的强烈依赖性。

(三)互动性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学生对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虚拟世界中更轻易的获取对问题的信息探索,以及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并与处于不同地域的亲友沟通。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的应用工具,实现互动与沟通。这对大学生接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彻底改变,让大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由选择信息的接受,并参与到信息的互动之中。

(四)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自己经营的媒介,来向社会公众。在短暂的时间中,便能从信息的传递者,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热切,强化了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对于个性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但这也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生理和心理期并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变为无中心状态。信息传播路径和形态的变化,使得网络媒体会因商业利益,而对突破道德底线、背弃社会责任等现象进行追求和逐利。许多煽动性信息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进行严重影响,并且西方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也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难题。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导话语权的削弱

新媒体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使用者的群体被扩大,并且通常会因现实中的压力,从而在虚拟环境中表现出“逆反权威”的心理。而人人都能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大学生更愿用自我的独立判断来进行问题思考,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不像以往一样传统化。大学生能够以自己观点和想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而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都被大学生所抵触,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量异常庞杂,因此大学生通常会采用碎片化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而信息内容的获取方面,大学生也通常会对教师传播的知识将信将疑,以往学生获取知识,新知识有了疑问后,都会下意识的寻求教师帮助,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学生更习惯网上搜索。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怀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信仰危机,让大学生对于学术的敬畏转变成不屑一顾,而社会实践经验少的大学生,很容易会对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话语权。

(三)大学生道德约束功能被弱化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虚拟特点,会让使用者产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虚拟世界很容易成为使用者宣泄压力的场所,因此庞大的信息源中汇集了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而人们也更容易受到好奇心理的影响,从而突破社会伦理底线,摆脱社会道德约束。而教育主题的观念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作用和重大影响认识不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约束功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沦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

新媒体的多元化需要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远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形态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认清错误思潮泛滥背后的市场因素。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不应当陷入技术误区之中,应当以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将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的认清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建立新媒体思想宣传阵营,将网络舆情导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需要柔性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外界约束力来执行专制式管理,应当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来营造相关气氛,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大学生平等的基础,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大学生群体完成新媒体时代下应用主体的转换。并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利益需求进行搜集,并开展正确网络引导,顺利实现教育信息的全覆盖输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体育工作思路篇8

一要在凝心聚力上有作为。统一战线要积极发挥广泛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作用,在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增强信心、形成共识上不断发力,形成上下同心、干群同力的良好局面。

二要在为民服务上见成效。统一战线要引导广大成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优势,主动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热切期盼的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献睿智之言,建务实之策,并积极投身到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要在务实清廉上树形象。统一战线要引导广大党外干部,按照“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防腐拒变能力,在务实清廉上树立新形象。

四要在共促和谐上作贡献。统一战线要发挥政策优势,按照“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善、谅解宽容、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在“制脑权”时代,开展和创新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代表人士;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凝聚合力,实现中国梦。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团结人心和凝聚力量的作用。

一、明确高校统一战线机构的工作职责,创新统一战线工作制度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涉及人大、政协、统战部、派组织等多家单位,受教育部门和统战部门双重领导,任务千头万绪、内容复杂多变。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形成高校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高等院校党委要设立独立统战机构,配备统战部长、设立专职统战干部,学院分党委或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设统战委员,形成高校统战工作的自运行系统。

二、要完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运行机制,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规范化

要注重统战对象信息收集方法的创新。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由学校统战部门把统战对象信息的电子调查问卷直接发到各学院党委,由各分党委在学院开会时直接布置下去,让统战对象直接填写文本式问卷。或由统战部门将调查问卷直接发到各统战对象的电子邮箱,由各统战对象直接填写。

要注重统战对象参与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参与管理就是让统战对象知晓学校管理制度、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给统战对象提供阅读文件的电子信息平台,学校重大决策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事项要征求统战对象的意见,并且建立对统战对象意见和建议的领导回复制度、每周一次的统战负责人与统战对象的网络即时对话制度、民主学派负责人列席学校工作会议制度等。学校采用开放式管理、目标管理和全员管理的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加了统战部门与统战对象互动的方便性和效率性,同时也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接受意见的广泛性。

要注重党外优秀人才举荐制度。社会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很多优秀人才分散到了各派中,这样就需要学校通过制度的形式发现他们,并将他们选拔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各得其所。学校要定期举办统战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一是讲解党的最新政策和统战工作的新任务,二是征求统战对象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意见及建议。发现并举荐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进入学校统战后备干部数据库。最后,通过考试和考察的方式选拔优秀的统战对象进入学校及二级学院的管理层,扩大管理精英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型管理人才。

三、要保证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经费,为统一战线提供资金保障

开展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经费投入稀缺,经费保障薄弱。在深化高校改革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背景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必须与办学体制、领导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科研体制、人才培养体制、运行机制等实现有效衔接、良性运作。具体地说,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

四、要建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

评价考核机制是高校统一战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开展高校统一战线评价和考核工作,能够鼓励和推广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能够推动和鞭策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促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必须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就是要求把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内容细化和量化;民主化,就是要求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充分听取统战对象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呼声;制度化,就是要求总结考核评价经验,把考核评价程序、考核评价内容通过规章制度固定下来;经常化,就是要求形成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年度定期考核机制。高校主管部门要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到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整体评价中,纳入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中来,并且适当提高统一战线工作所占的比重。高校党委也要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考核评价,既要考查统战部门的自身建设、开展统战活动的数量和效果,又要考查统战对象的社会贡献和为学校发展的贡献。总之,通过考核评价机制提升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体育工作思路篇9

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思想教育工作中是顺应时展需求的,是一种具有新兴思维和新方法的思想教育过程。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而抓住党中央政策、方针的重要内涵,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社会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只有各项工作都在一个和谐、有序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在一个拥有较好思想内涵的群众基础上展开各项建设,才能完成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过渡和发展。公路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基石,有着分布广、单线长、员工层次多等特征,因此在针对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中,就必然要考虑到公路职工的特色,从而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既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又能兼顾到公路行业的一个现实状况。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就是要不断提高公路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

二、提高公路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

1、灌输、落实思想教育工作要想提高公路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就是要不断加深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在群众中贯彻、落实思想教育工作。在开展工作中,要结合职工的差异以及个性要求,在求同存异的统一下去深入到职工的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建设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的潜能和个性差异,造成了个人在处理工作以及采取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开展针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是要不断去开挖人的潜能和了解到个体差异性,培养四有新人,从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真正结合职工的个人因素,而最终能让职工干好本职工作,并且拥有较高的道德及科学文化素养。

2、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科学发展观是时展的主旋律,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的,而且在文化、教育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就是要在开展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能够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精神运用到其中。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明智而迫切需要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内容上要去鼓励职工对于这一观念的接受理解,努力将之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而且在方式方法上也应积极创新,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过程中坚持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坚持环境保护。而以人为本是强调人这个核心因素的,以人为本是对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的一种倾听和保护。对于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坚持对职工个体情况的深入了解下开展的,是要能够符合实际情况的。

3、建立适合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体系涣散的、混乱的思想教育过程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也是不利于公路职工道德及科学文化素养真正提高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什么学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下,给予公路职工可以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平台,才能将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得彻底,带来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真正进步。

三、总结

体育工作思路篇10

公路系统要深刻认识对职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制定符合行业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真分析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重工作方式灵活,对症下药;区分层次,因人因岗施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加强措施

公路行业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和服务意识。竞争首先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即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历年来,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是公路发展的大计。公路系统内各种围绕如何开展职工教育工作而展开的讨论研究亦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笔者作为探讨职教工作的初学者,结合公路实际,就当前职工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

1、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前列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必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思维方式,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改革开放的大潮也不可避免地给我们的思想领域带来了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唯利是图、实用主义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公路行业的职工也或多或少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落后思想的影响。因此,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迫切的要求精神世界的充足,在职工队伍中及时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势在必行。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夯实思想基础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公路职工教育作为公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公路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职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路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深入推进公路事业改革和发展打造出一支思想状态稳定、精神面貌焕发、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和服务意识的职工队伍,从而保障公路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紧紧围绕公路的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切实抓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职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高尚人格的培养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将之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概念之中――德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加大职工教育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

二、科学制定符合行业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后,紧接着应针对公路行业特点,围绕公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施教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分步骤地传授给受教育者的一切信息。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决定了教育对象具体有什么样的政治信念、思想观点、道德理念、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条件、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内容也是有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

新时期我们公路事业既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也要应对重大的挑战。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公路人的思想意识也正在经历深层次的转化。为夯实公路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新时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着力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注重对职工进行理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职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帮助职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找准前进方向,引导职工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去。

2、注重对职工进行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努力建立职业道德体系

善于发现宣传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典型,正确引导职工学习先进,争做典型。在公路行业内建立起以“爱路敬业、和谐发展、开创一流、奉献为民”为行业精神,以“以路为业、惠民为荣,诚信服务、保障畅通,依法管理,廉洁公正、构筑和谐、传播文明”为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价值体系。

3、注重对职工进行国情政治和形势政策教育

注重对职工进行国情政治和形势政策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觉悟,帮助他们在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稳定的心理品质。随着公路事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一触即发,各类问题错综复杂。及时必要的形势政策教育能使职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早打预防针,深刻认识到改革不容回避,只有加快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为公路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更开阔的远景,提高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做好公路事业各项改革的拥护者、推动者、实践者。

三、如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达到应有的效果,还应着得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分析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找准症状,对症下药

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公路工作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点多、线长、面广。由于环节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各有不同。为确保教育质量,应注重深入基层、工地走访,贴近群众,了解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经过充分准备和广泛地调查研究,在对职工思想摸准弄清的基础上,制定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2、工作开展中要注重方式灵活,不生搬硬套

这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环节。要和职工多谈心多交流,多做换位思考,以人为本,为职工解决的问题要具体,道理讲得要实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络等渠道,利用征文、演讲等竞赛评比活动,有针对性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使公路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不断升华思想境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觉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