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9:33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点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是我国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水十条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造纸、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和水资源费等收费政策;健全税收政策;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促进多元投资等。以下就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水十条进行简要分析。

1我国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类活动对河流造成的影响也与日俱增,致使河流生态功能不断退化,部分河流不仅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削弱,而且水质受到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受到干扰,居民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深受其害。以下就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1水环境质量差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负荷大,远超环境容量;大江大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劣V类地表国控断面仍占9%。

1.2水资源保障能力脆弱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严重挤占生态流量,水环境自净能力锐减。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1.3水生态受损重

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不适当的水利工程,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促使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上的错位和失谐,导致水生态受损严重。三江平原湿地由建国初期的5万平方公里下降至0.91万平方公里,海河流域主要湿地面积减少了83%;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由100多个减少至仅剩洞庭湖和鄱阳湖。

1.4环境风险隐患较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80%化工、石化项目布设在江河沿岸,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仅2014年环保部调度处理的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超60%涉水,水环境风险隐患较多。

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特点

2.1突出改革创新

水十条从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水节约集约使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发展环保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的市场化机制;完善监管所有污染物的制度,独立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陆海统筹的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实行损害赔偿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要求。

2.2坚持系统治理

水十条从促进转型、节约水资源、控制排污三个相辅相成的角度,同时注重部门合作,形成系统性的推进山水林田湖保护、治理和修复。

2.3发挥市场作用

市场驱动是过去的一个薄弱项,水十条特别强调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从理顺价格税费、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生态补偿、发展环保产业强化市场作用,推动模式机制创新。

2.4强化刚性约束

一是明确目标要求。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是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红线。二是严格考核问责。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约谈、环评限批、追究责任,终身追责。三是倒逼发展转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四是实施水质排名。国家每年公布水环境质量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

2.5确保有效可行

水十条分区、分级、分类,提出不同要求落实了责任主体,其中35款,76项任务、238项具体措施都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部门或者参与部门,6类指标、26项具体要求、38项措施,明确了完成时限。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分析

《水十条》是在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并在4月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最早叫"水计划",因为要与已经出台的大气十条相对应,改为水十条。据测算,水十条投资将达两万亿元。水十条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以下就水十条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分析。

3.1水十条提出水治理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十个方面开展防治行动。

3.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3.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了节约保护水资源,主要从控制用水总量和提高用水效率两方面着手。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同时要抓好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和农业节水。

结束语

水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渗透和蔓延的。特别是对粮食、蔬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的影响,更是防不胜防。环保部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全国十大水系、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和39%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而长江等主要饮用水水源,近年来水的质量也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趁势,饮用水的等级都在降低、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宋莉.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完善[J].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4(11)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房地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并呈现出相当的上升趋势,已经形成了崭新的大经济发展门类,带动了建材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这也给城市和城市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之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人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小区居民因对周围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不满意引发的投诉事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不仅要对房屋建设过程及房屋建设后使用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及造成的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还要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2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主要环境影响分析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即居住使用期)两类,只要在项目的起始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1房地产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2.1.1废气污染房地产建设项目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即使有防尘措施,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大气的污染;建筑垃圾长期的也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明确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及时清运,适量洒水。

2.1.2废水污染房地产项目施工期废水污染主要有施工区地面清洗和施工机械、建材冲洗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时在低洼地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经沉淀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

2.1.3噪声污染在房地产的施工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而由于防止噪声的设备简陋甚至是缺乏,不能很好地防止建筑噪声的产生,给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房地产施工的长期性,使得周围的居民长期处于不间断的环境噪声的污染之下。也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单位和周围居民的纠纷,所以要确定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防治措施,采用合理布局、吸声、消声、减震等方法减少噪声污染。

2.1.4固体废物污染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在房地产的开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不仅对城市的景观有消极的影响,而且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区域的环境景观和环境质量。所以应该在施工前采用类比分析法估计固废产生量从而确定固废排放去向,免除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2房地产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2.2.1生活污水废水主要为居民洗浴、冲厕、餐饮等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停车场冲洗废水等,生活及商业污水就地处理后汇同沉砂隔油后的停车场冲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经市政管网送污水处理厂。

2.2.2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站后统一送往市政垃圾场,有条件的居住区可建垃圾处理设施。

2.2.3大气污染物及噪声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来自停车场产生的汽车尾气,地下车库设送、排风系统,小区内噪声主要来自于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产生的噪声,种植绿化隔离带,增大绿地率,合理配置绿化,增大绿树率,可以减少气体及噪声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小区域气候环境。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3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城市和工农业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日益广泛,地下水开采总量目前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一方面,城市和工农业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地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农业污水灌溉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受污染水渗入地下;各种大气污染物质通过降水(尤其是酸雨)导致地下水体污染;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不当形成淋滤渗入等等。地下水污染导致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含量增高,直接危害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存安全。

今年8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列入各级人民政府重要工作日程。该规划提出,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为原则,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规划提到了八个方面的措施,从监测评估,控制、取缔和削减污染项目,建设管网系统,归责污染企业,治理污染,建立修复试点,培养观念等多方面防治地下水污染。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差距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正处在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起飞时期,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刚刚起步,进展缓慢,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在上世纪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采取了先污染后治理方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漫长且代价沉重的治理过程中,他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调查评估方法、防治措施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比如,美国政府制定与颁布了《安全饮水法案》、《资源保护与恢复法案》、《环境响应、赔偿、责任法案》等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法律,明确界定各种行为和责任,为地下水污染有效控制、地下水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美国的“超级基金”项目还支持研究和开发地下水污染治理与功能恢复的实用技术与管理体系。

由于地下水本身特有的属性,地下水污染不易发现而且非常难以治理。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缓慢,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运动缓慢,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地下水污染。同时,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才能使水质复原。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国内外都不乏例证。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旧金山的太平洋气电公司,因排出的废水(用于冷却塔的水)中含六价铬而导致附近的HinkleyCalif城市的地下饮用水源被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1995年,当地居民状告该公司,迫使该公司花费了3.33亿美元赔偿费还无法平息这场风波。污染给当地居民带来的长期危害更是经济赔偿无法弥补的。2000年美国获奖电影《永不妥协》就是以这次污染事件为素材拍摄的。

2009年,内蒙古赤峰市一场暴雨使地面水排泄不畅,大量污水侵入了承担新城区居民供水的水源井。赤峰市的饮水污染事件,导致2622人中毒就医。

这些污染事件证明,地下水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巨大,有很大的现实及潜在威胁。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不可重蹈。而与当今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界定责任、追溯责任、惩罚责任方难以落实。

装配“黑匣子”,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源头”

中国对于地下水污染问题现行的办法,实际上仍然是先污染后治理。仅仅依靠分散的少数国家地下水监测点,不足以及时发现问题。企业为了逃避污染责任,主观上逃避监测调查。国家的调查工作无法获得企业主动配合,甚至受到重重阻挠。就算监测发现了问题,由于地下水污染调查过程耗时长成效低,归咎责任难,而且罚款只是片面的经济补偿,污染造成的损失难以补救。

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必须“防”在前,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飞机的黑匣子是飞机必不可少的配件,它记录了飞机所有飞行活动详细数据,防治地下水污染也需要装配一个这样的“黑匣子”。所谓的地下水环境“黑匣子”,就是地下水监测井及配套的自动、手动水位水质监测系统,它可以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环境及企业生产运营的特点进行布置,从而有效监测地下水状况。

如果国家强制性要求每一个企业自费装上这样的“黑匣子”,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任何污染行为都有证可循,那么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就实现了透明化。为了不自食恶果,企业只能减少甚至消除污染源排放,自身制定污染预防程序,以避免污染事后处理及赔偿的高额费用。同时,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会逐渐形成,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以企业为主体,从企业内部展开监测调查,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确定污染问题,并且制定污染治理措施。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及时积极应对。

要求企业安装地下水环境“黑匣子”,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企业出于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多是能省即省,能免即免,逃避责任。所以必须通过国家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执行。而且必须是由第三方,即专业的环境认证机构来进行监测评估。一方面,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环境监测和治理费用;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监测评估真实公正性,环境认证机构由国家环境部门指定,其工作对国家负责。这样的强制措施,国外一些企业已经在实行。如加拿大的3m集团,早在1975年就建立了公司的污染预防程序,并成为一项被国际认可的程序。现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矿山开采企业都必须对包括地下水资源在内的环境进行背景值(baseline)监测及长期监测,以保证企业的运营不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同时,环境背景值的建立也保护企业不受无事实根据的法律诉讼,保障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用水以及排放量逐渐增多,工业废水、废气及城市生活污水的配水总量逐年增加,城市资源污染严重。因此,必须要重视城市污染,了解地下水以及大气污染现状,加强对城市污染的治理,才能保障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以下就城市发展的中的污染问题逐一进行阐述。

一、城市噪声污染

环境噪声指的是建筑施工、工业生产、社会生活、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有着影响声声。环境噪声污染指的是排放的环境噪声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一)、城市噪声的种类

按照噪声的来源以及噪声产生的形式,噪声通常情况下被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

1、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指的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固定的设备时所造成的对于周围的环境以及生活造成干扰的声音。

2、建筑施工噪声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工业的机械用具、设备所形成的噪声超过国家所规定的标准的环境噪声施工排放的指标,被定义为建筑施工噪声。

3、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指的是铁路机车、机动船舶、机动车辆、航空器等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的时候所造成的干扰周围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声声。

(二)、城市噪声的治理对策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噪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的治理,其对人类生活的破坏力度将会更大。在噪声治理过程中,我国的法律法规已经作了相关的规定,然而,笼统的规范并不能够切实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只有针对具体的噪声污染情况,灵活采取措施,才能够切实提高噪声治理的实际效果。

1、工业噪声治理

城市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企业的支撑,但工业生产会产生许多噪声,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比如,在混声突出以及噪声源分散的车间,可以采用局部或者全部吸声处理,能够降噪7dB左右。在机房及厂房的墙壁部位可以安装隔声、消声设备,而在排风道以及进风道部位安装消声片,能够达到很大的消声效果。

2、建筑噪声治理

建筑噪声也是现代城市主要噪声形式,然而建筑噪声的处理相对简单,只要相关施工单位能够按照既定的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就能够获得较好的降噪目标。主要的做法为:施工方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如果想在夜间施工,需要通过相关的批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将投诉热线与值班工作相结合,加大对建筑工程晚间施工的管理力度,从而能够减少建筑噪声。

3、城市交通噪声治理

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拥有私家车的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资料显示,在2009年,我国拥有私家车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亿,并且每年的私家车的数量正以30%的速度增长,这将给城市治理噪声的问题又增加了一个难度。

治理城市交通噪声,可针对噪声的声源、传播及受声点3个关键环节,采取降噪措施。针对声源的降噪可选用低噪声路面,使用低噪声路面可有效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针对噪声传播途径,可在公路的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以阻挡噪声的传播,这对距公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很好的降噪作用。在市区运用交通管制措施禁止鸣笛,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通行。

二、城市地下水污染

(一)、城市地下水主要污染源

城市是人动稠密的地方,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次生水给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其主要形态有:生活废水、生产型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等对于城市地下水的直接和间接污染。

(二)、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1、污染的预防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对水资源认识,树立节水新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差,存在有误区,总是觉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忽略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所以应当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提高全社会对于城市地下水污染危害的认识;完善有关保护城市地下水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2、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及治理措施

企业污水处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跟踪管理,保证设备的整体管理和调试工作,保障污水处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于污水处理的专业设备研发和使用差距明显。许多企业不能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进行污水处理,造成排污不达标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预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工艺:

1)石灰分级沉淀的处理方法

对已经进行废水预处理的废水进行石灰法分级沉淀,这个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回收镍并有效的去处重金属离子。主要原理是利用金属氢氧化合物在不同ph值下析出的特征不同的性质,通过不同的ph环境进行回收各种氢氧化合物。这个方法简单操作,成本低廉是最重要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之一。

2)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

企业在进行调研中得出,排出的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如果不进行脱氮处理的话,与其他高浓度ni、Cd重金属废水混合会形成形态稳定的金属络离子,这会大大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分解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废水的脱氮预处理。在具体实践中采用的是三级氨氮蒸汽法进行废水的脱氮预处理,并通过清水的冲洗吸收已经预脱出来的氨气。

3)活性炭吸附处理和膜过滤除盐处理

活性炭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在污水中可以非常有效的吸附臭氧反应遗留下来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质,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再进行微滤设备的过滤处理达到污水的再清洁,达到可使用水质。通过活性炭吸附作用的水,在经过反渗透膜进行过滤处理,除去水中含有的钠离子和四氧化硫离子,使得水的电导率回归到日常用水的水质要求,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

3、治理修复措施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如污水处理厂等修复和治理污染的地下水,国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有一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污泥堆肥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污泥厌氧消化成套工艺技术高效快速厌氧污泥稳定化工艺,高效好氧污泥稳定化工艺,中小型污水污泥生态利用技术及工程示范;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城市污水的完全无害处置新技术,污水综合利用的集成化工艺技术与应用示范。

三、城市大气污染

(一)、城市大气污染概况

2012年,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城市比例为91.4%。其中,海口、三亚、兴安、梅州、河源、阳江、阿坝、甘孜、普洱、大理、阿勒泰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超标(超过二级标准)城市比例为8.6%。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88.5%。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37毫克/立方米、0.035毫克/立方米和0.083毫克/立方米。地级以上城市中,4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占1.2%;43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占13.2%;186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占57.2%。

(二)、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针对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现状,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所谓综合防治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制定最佳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

1、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3、城市建设粉尘现状及治理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大量旧建筑被拆除,新型建筑拔地而起,产生了大量的建筑粉尘,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据统计,有40%的城市粉尘来自建筑工地。此外,开发新的建筑群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投入到建筑一线上去,导致了尘肺病患者的人数急速攀升,严重影响了社会劳动群体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1)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防治主体责任

要求在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修缮、拆除等有关活动的各方主体,应当建立健全扬尘防治责任制,切实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扬尘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预算。

2)加强在建建筑工地扬尘防治

建立施工现场扬尘防治专项方案报备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围挡、建筑材料等的摆放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当采取覆盖、固化、洒水或绿化等措施。裸置6个月以上的土方,应当采取临时绿化措施。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当设置密闭式垃圾站集中分类存放,及时清运出场。

3)加强城市房屋拆除扬尘防治

拆除二层以上房屋时,应当按房屋的实际高度进行防尘围护,临近主要道路和生活区的一侧应当设置双层密目网,防止和减少拆除中物料、建筑垃圾等外抛,避免粉尘、废弃物飘散。拆除施工中应当采取持续加压喷淋压尘或其他压尘措施抑制扬尘产生。拆卸下来的各种材料应当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在指定场所,严禁向下抛掷。

(三)、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及措施

1、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汽车从生产到报废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污染,但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的阶段是在使用阶段,包括三个方面:汽车尾气排放对周围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汽车行驶噪声对周围人群的污染影响;汽车电气设备对无线电通讯及电视广播等的电波干扰。在三者之中,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最大(被认为是第一公害),其次是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污染,而电波公害由于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且是局部性问题,所以没有前两者重要。以下主要对汽车尾气污染进行分析并进行防治。

汽车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指从汽车尾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此外,还有发动机曲轴箱通风污染(主要是HC),以及燃料箱和化油器逸出的汽油蒸气。它们都是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产生的原因各异,这些有害物质发散到空气中,并累积至一定浓度后,将会对附近环境尤其是对周围区域内的人群及动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汽车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由于汽车废气的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控制汽车废气的排放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国家应规定严格的汽车废气排放标准,不得制造、销售或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达不到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②控制汽车排污量发展无公害汽车,如在汽车装上了净化装置,采取延迟点火时间的方法,以减少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国家应积极研制无公害的汽车,以新的能源代替汽油,柴油;③私人小轿车与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较,小汽车的社会费用要比公共汽车高6-8倍,能耗高9倍。因此,引导大城市交通向大容量交通转化,是减少交通污染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总之,大部分城市的污染状况的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分析方法也比较成熟,但是在城市污染长期预测方面,目前还缺乏系统、可靠、成熟的预测方法,污染状况与人口、经济、技术、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们在进行区域环境长期预测时,往往只对这些影响因素和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定性的分析和描述,预测效果一般都不太令人满意,所以,未来进行区域污染长期预测时,在污染源、气象条件、人口、经济等历史资料调查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需要认真考虑人口、经济、技术、政策等社会因素对污染状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丽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析[J].科技资讯,2012(35).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原因

中图分类号:[R1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有效地监管污染治理设施,是保证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的关键措施。目前环保部门常采用的监管措施包括加强监督检查、增大现场检查频次,提高监控能力建设、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这些监管措施往往以污染治理设施是否运行、达标与否为依据,属于污染治理设施末端监管,不能从根本上揭示污染治理设施运转不正常的原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对治理设施进行综合评价,揭示治理设施运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环境管理部门和企业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或改善提供依据。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危害甚大。2004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约为1亿吨,居世界地二位,仅次于美国.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石油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也将会进一步加剧.据报道2004全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只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重庆市为例,2000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85万吨,据说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达到37%,我国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除了汽车尾气污染,城市污水厂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已建的城市污水厂周围现在都有了人口较为密集的居民生活区或公共活动区,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越来越靠近居民生活区,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散发的臭气和一些细菌与病毒,将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期、运行期和使用期后,除了设置必要的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系统外,还需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臭气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处置方法。

二、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主要是国家作为主导,一切由国家进行投资、建设、运行及管理,虽然我们已步入市场经济很多年,但以前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的惯性仍然存在,并且普遍存在的一个观点就是环境污染防治问题是一项公益事业,应该完全由政府解决,由财政支付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对污染防治设施只讲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我国如此大的社会经济领域中,污染防治设施从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均处在经济政策的制约之下,设施运营处在单一的管理模式之下,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方式已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讲经营,不计效益,甚至不顾及环境的恶化,到头来不仅使这些设施运行质量不高,浪费了大量的投资,污染治理效果也比较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还潜移默化地使人们认为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营是没有经济效益的,人为的将治理污染与加快发展对立起来,加以政策制定过程考虑行政手段多,对企业要求的多,落实的少,环境执法成本高,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涌现。

为了较好控制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成本,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已经被当下的社会环境所认可。同时,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环保企业,它们不但有能力进行环保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环保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也有能力进行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专业化管理。再次,我国有都分地区和部分环保企业,已经进行了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企业监管的尝试。通过与排污企业签订设施的运行管理合同,进行有偿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实现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的杜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已有了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

三、控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主要方法分析

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大气污染治理设置的运行成本,就要把治理设施运作模式纳入到市场化的轨道上来。市场化运营的宗旨是:通过服务方提供给委托方有偿的和良好的环保技术及市场化运营管理,达到有效控制污染,降低治理成本,使双方均获得相应收益的目的。作为环保设施运营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和规律,因而,环保设施的市场化承包也非同于一般性承包,其运营管理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管理。要结合各个地方的、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多种方式进行。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的商业模式包括:投资-建设-运营-移交(Bot)、投资-运营-移交(tot)和托管运营及委托运营和技术指导与设备维护等多种形式,并以Bot(投资-建设-运营-移交)、tot(投资-运营-移交)和委托运营占主导地位,今后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引导宣传,出台支持措施。鼓励在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区、排污企业集中区采取污染集中治理的模式,委托第三方运营和管理,使污染者变成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企业的付费者和服务享受者,将第三方运营和管理改变成为重要的生产业。同时,制订合理的优惠扶持政策通过调整污染物收费政策,摸清项目在建设和运行阶段有关的税费缴纳、贷款贴息、用电和用水增容、土地征用政策,进行总量测算,给予第三方运营企业减免税费相关优惠政策,加快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2)降低运营风险,健全监管机制。政府对社会化经营的单位应作多方面的论证,对其接纳的范围、类型、数量、经济承载力等要逐一分析,防止一哄而上,带来决策失误和投资浪费。运营公司可以根据环境保护设施状况及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承包方式来降低风险。同时,管理部门也要加强监督管理。一是提高准入门槛。治污企业不但要有可靠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信誉,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二是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所有企业必须达标排放,打消企业偷排污染物的侥幸心理,通过严格的环保执法和处罚,使排污企业认识到污染治理市场化的优越性,主动推行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运营。三是打破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污染治理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3)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和多规格地广泛吸纳来自国际和国内所有可利用的资金,以政府指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兼容各种资金以保证环保设施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快制定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收费和监督管理等一系列规范,使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建立在法制基础上。明确委托方和运营公司的责权,减少实施过程的纠纷。出台污染治理设施第二方运营相关法规性文件,明确排污方、运营方和监管方的责任和义务。对污染治理运营企业实行资质化管理,规定污染治理运营企业每个项目最低持证上岗人员数量,拓宽环境保护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相关运营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实行第二方运营企业年度评估和公告制度,对不合格运营企业坚决淘汰和退出回。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房地产;环境影响;施工期;运营期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33-0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房地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并呈现出相当的上升趋势,已经形成了崭新的大经济发展门类,带动了建材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这也给城市和城市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之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人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小区居民因对周围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不满意引发的投诉事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不仅要对房屋建设过程及房屋建设后使用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及造成的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还要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2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即居住使用期)两类,只要在项目的起始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1房地产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2.1.1废气污染

房地产建设项目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即使有防尘措施,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大气的污染;建筑垃圾长期的也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明确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及时清运,适量洒水。

2.1.2废水污染

房地产项目施工期废水污染主要有施工区地面清洗和施工机械、建材冲洗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时在低洼地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经沉淀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

2.1.3噪声污染

在房地产的施工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而由于防止噪声的设备简陋甚至是缺乏,不能很好地防止建筑噪声的产生,给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房地产施工的长期性,使得周围的居民长期处于不间断的环境噪声的污染之下。也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单位和周围居民的纠纷,所以要确定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防治措施,采用合理布局、吸声、消声、减震等方法减少噪声污染。

2.1.4固体废物污染

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在房地产的开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不仅对城市的景观有消极的影响,而且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区域的环境景观和环境质量。所以应该在施工前采用类比分析法估计固废产生量从而确定固废排放去向,免除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2房地产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2.2.1生活污水

废水主要为居民洗浴、冲厕、餐饮等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停车场冲洗废水等,生活及商业污水就地处理后汇同沉砂隔油后的停车场冲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经市政管网送污水处理厂。

2.2.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站后统一送往市政垃圾场,有条件的居住区可建垃圾处理设施。

2.2.3大气污染物及噪声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来自停车场产生的汽车尾气,地下车库设送、排风系统,小区内噪声主要来自于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产生的噪声,种植绿化隔离带,增大绿地率,合理配置绿化,增大绿树率,可以减少气体及噪声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小区域气候环境。

3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要依据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状况做出科学、理性的分析,明确项目各种污染源情况,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把好建设项目选址第一关,认真做好公众参与工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使房地产开发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港口污染;防治;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8004

1引言

港口规划污染可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1]。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会带来以上几个方面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采用污染小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可以在未来港口建设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鄂州港概况

鄂州港是湖北省重要港口之一,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组成部分,鄂州港将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建成以集装箱、大宗散货、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鄂州港划分为葛店港区、三江港区、城区港区、五丈港区、杨叶港区五大港区。

3鄂州港共性污染及防治对策

3.1生态恢复和减缓措施

3.1.1陆域生态保护

(1)加强陆域生态保护。对于农用地的占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以“占一补一”为原则,一方面通过现有杂乱散的小码头整治释放必要的农用地资源,另一方面需从其他区域或荒地新辟耕地,使区域农业用地总量保持不变,尤其是基本农田,必需坚持“先补后占”为原则,对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被占耕地质量的,按照质量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的面积。应根据国家、地方的有关补偿规定,对永久占地、临时用地进行相应的补偿措施,其中临时用地应尽可能恢复利用。

(2)加强生态港建设。对照“生态港”的建设要求,在防止规划实施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同时,通过港区绿化达到缓解污染影响的目的。

(3)加强防护林带建设。葛店港区的煤炭、三江港区矿石码头生产区至辅助生产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堆场边缘应设5~10m宽的防护林带;成品油及液体化学品码头及储罐区至生活区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和码头前沿应设8~12m防护林带。石油及LnG码头及储罐区也应设置防护林带。防护林带的设置应考虑与港区其它绿化之间的协调,与之统一规划,共同维护。

(4)减少临时性占地资源。对于临时占用的陆地资源,一旦施工结束,尽快施工迹地恢复。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先与当地国土管理部门确定征用土地范围,协调有关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和临时施工便道等问题,确保施工活动在征地范围内进行,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外土地,尤其是对农田的破坏。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遵守在征用土地范围内施工,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带来的不利影响[2]。

3.1.2水生生态保护

(1)优化施工时序和工艺。对于规划规模较多泊位的作业区(如三江业区),必需坚持“分期、分片、分时段”施工的原则,根据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需求重点,按轻重缓急、有序开发的原则,逐步开发作业区,严禁整个作业区同时施工;每年的3~6月份为鱼类产卵期,12~1月是中华鲟降河产卵期,作业区施工需避开这段时间。

为避免施工船舶对江段水生生物造成伤害,规划实施期间各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工艺方案,控制施工作业、施工船舶污染物排放。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加强施工区域通航管理工作,严防危险品运输船舶溢油事故。

(2)生态护岸。在进行河道疏浚作业时,根据水位变化采用分层防护方式,在岸侧构造水下滩地,滩地上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岸侧生态带,滩地前沿设置永久建筑物以稳固岸线,滩地后方采用生态防护结构,在满足岸坡防护耐久性要求的同时,使河岸恢复原有生机。滩地后方则分别采用了铰接式生态护坡、生态袋系统、自嵌式挡土块系统对岸坡进行防护。补偿因修建码头固化的长江岸线损失的生物量和恢复长江岸线的生态功能[3]。

(3)生态修复。①开展增殖放流。通过收集渔政部门的动态资料掌握工程兴建后相关水域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规律,必要时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种群动态等进行监测[4]。

规划实施时结合大型码头建设项目(如三江港三江作业区)采取增殖放流措施,放流的主要对象为评价江段鱼类中珍稀种类和有经济价值种类,以减少工程对长江鱼类的影响。

②建设人工鱼礁。选择合适地点建设人工鱼礁,为产沉性卵的鱼类提卵场所,并为孵出的仔稚鱼提供索饵并躲避敌害的场所,人工鱼礁应建立在不适合港口开发、水域较开敞的近岸区域。

③种植水生植物。在江滩/江洲边栽种本地水草和芦苇等乡土植物,为每年3~6月份河流中的粘性卵提供附着基质,以补充因港口开发导致的水草基质减少的负面影响。

3.2水污染防治对策

港口废水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机修车间产生的含油污水、各种车辆冲洗U水和到港船舶可能排放的船舶压载水。规划港区实行雨污分流制。

设置污水收集系统收集散货码头及堆场径流雨污水和冲洗水,进行预处理后回用于散货堆场除尘;集装箱冲洗水、机修间及流动机械库机械冲洗废水经预处理后回用于集装箱冲洗、机械冲洗或场地冲洗和绿化用水。规划港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通过生活污水管网直接排入相邻的污水处理厂或通过自行建设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5]。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17号文下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水十条),在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方面提出“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编制实施全国港口、码头、装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加快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位于沿海和内河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及船舶修造厂,分别于2017年底前和2020年底前达到建设要求。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应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活动污染水环境的应急计划”。

依据该文件精神,鄂州市港航管理处委托长航绿色航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鄂州市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

港口、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及处置模式总体上可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可分为专业接收单位接收、港口码头经营单位接收、城市污水集中理营运单位和环卫单位接收等。

3.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应将易产生高噪声的作业场所与车间布置在距离港区附件敏感区最远的地方,以保证噪声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于目前已经存在的噪声敏感区,应加强噪声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在规划实施后,对港区周边敏感地区进行定期监测,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以保持港口良性运转。同时,对新增的机械作业设备,应注意选择先进的港口机械,并设立高效的工作流程,以降低机械作业噪声。对车间固定设备,可采取车间隔音、安装隔音罩、设备加垫橡胶垫等方法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6]。

各作业区疏港公路应避免穿越居民集中区,尽量利用区域已有道路或规划道路,节约投资,减少单独建设疏港公路带来的噪声影响;各作业区疏港公路两侧设置防护带,项目规划阶段应予以落实,避免防护区内规划建设居民区和学校等。各作业区内作业人员生活设施和办公楼等应尽量远离高噪声作业单元布置。

3.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港口、码头的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停泊在港口的船舶及港口人员和港口作业产生的垃圾,船舶垃圾由专门的垃圾船到各个船舶进行垃圾回收,回收之后将垃圾转运靠岸收集到岸上的垃圾箱,再转运到环卫的垃圾站进行处理。港口人员和港口作业产生的垃圾,先收集到港口设立的垃圾桶或垃圾站,再由合作的环卫公司垃圾车转运到环卫垃圾站进行处理,具体流程如图1。

图1生活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置流程

港口人员和港口作业产生的垃圾的收集主要由港口管理部门监管,港口垃圾的转运和处置主要由环卫部门监管,危险固废可依托鄂州市危废处置单位。

4鄂州港个性作业区污染及防治对策

4.1散货作业区污染防治对策

鄂州港散货码头堆场应尽量远离周围居民点布置,堆场与港界围墙间应保证有一定的距离,以实施绿化,作业内工作人员生活设施和办公楼宜布置在散货堆场的年主导风向上风向;散货码头外设置粉尘卫生防护距离,在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新建居民区和学校等环境保护目标,可通过实施绿化,构成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从工艺上进行密封运输,并采取洒水措施控制粉尘污染。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3]37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在深化面源污染治理中提出“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

依据该文件精神,评价提出规划的港区在施工期应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在运营期三江、五丈、杨叶作业区的散货堆场要采取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

4.2石油品作业区污染防治对策

鄂州港五丈港区石油作业区码头装卸平台阀门区设置局部封闭围坎,平台面下设置污水收集池收集围坎内的冲洗污水及初期雨污水,设置污水泵将污水抽吸到后方陆域处理。

在码头管线接头处及接卸点处设积液槽,及时收集跑、冒、滴、漏产生的残液并作回收处理。对于比重比水轻,且不溶于水的物料可采取设置围油栏方式防止物料扩散,当进行成品油等不溶于水的货物装卸时,在船舶靠泊后,应首先将围油栏布设在船与码头四周,然后进行装卸作业。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可防止物料扩散,围油栏选用固体浮子式围油栏。

石油码头主要污染源来自油类挥发的烃类物质,对该类污染物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对储油罐进行降温。经研究,油罐中烃类的挥发与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关系,气温越高,储油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油气的雷特蒸汽压便增大,即增大了烃类的挥发损失量,因此,原油和成品油储罐应通过措施降低油罐的温度,通常采用在储油罐顶部设置喷淋碱水降温设施,以减少高温时挥发烃气的损失[7]。②装油方式的改变。在原油装卸船时,常采用的装卸方法是泼洒灌油法和淹没输料管法,泼洒灌油法方法会出现明显的湍流和蒸汽,从而使烃类物质的损失。而淹没输料管法中,输料管开口皆位于液面的下面,这样可明显减少液体的湍流和蒸汽,也就减少了烃类物质的损失。鄂州港规划中,建立输油管道,这样便可减少原油装卸船时烃类物质的挥发机会,在泵站输料口采用淹没输料法,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烃类物质的挥发,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3集装箱作业区污染防治对策

鄂州港总平面布置中,对集装箱码头重箱堆场等高噪声作业单元,应尽量考虑远离环境敏感目标和港界布置,机修间和仓库等辅助建筑物应尽量呈线状布置在高噪声源与敏感目标之间区域,发挥建构筑物的隔声作用。生活污水处理措施,集装箱洗箱废水、港区卫生清洗废水(包括机修废水)等收集与处理措施[8]。

5卫生防护距离内敏感目标的环保措施

根据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结果,结合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对位于粉尘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提出的措施分述如下。

(1)在实施过程中应落实港界四周建围墙,东、南、北面建5~10m绿化带,落实散货堆场要采取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等措施,确保散货码头粉尘对居民区等环境保护目标带来的影响100%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2)在作业区工程建设中,应结合后方疏港公路建设工程和相关城镇总体规划,分别控制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外,控制对相应居民区带来的噪声影响。

(3)受各港区作业区影响的为各港区范围内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内的居民,为了加快规划的实施和减少对港区周边居民点的环境影响,一要加快港区范围内居民点工程搬迁,二要做好大气环境防护范围内居民点的环保搬迁,三要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最大限度地减少港区作业对附近居民区生活造成影响。

6结语

港口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耗能单位和污染源头。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是必然趋势。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喻杰.浅析环鄱阳湖区港口建设水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对策[J].江西科学,2013,31(3):36~40.

[2]刘磊,马铭锋,杨帆.我国部分港口规划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2).

[3]王晓春.港口污染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29(3):81~82.

[3]李向阳.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J].水运工程,2008(9):67~70.

[4]赵芳敏,王大志,巍欣.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7):81~82.

[5]黄启成.港口码头工程环评要点及环保对策措施探讨[J].海峡科学,2009(6).

[6]赵芳敏,王大志.基于决策过程的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水运工程,2008(4):64~70.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周边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房地产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建设项目投入实施。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鉴此,做好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功能定位有的以纯居住为主,也有商业、办公等功能混杂兼容,建设情况有旧城改造、空地开发、工厂“退二进三”后的房产开发等。房地产项目类型虽然不同,但是对环境来说,均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有自身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对外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对环境是一个污染源;另一方面又作为环境保护的对象,受到周边环境污染源的制约,同时还要考虑生态景观的影响。如果环评工作者不能对这两方面作出正确的评价,一些隐藏的环境问题未能分析清楚,环评结论将不能正确反映项目建设中和建成后的影响,无法预防相关环境问题的发生,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带来了难度,导致项目建成后,引发新的环境污染纠纷。

2房地产项目的选址可行性

房地产项目的选址是房地产项目的首要条件,选址不当,以下的环评工作无法开展。

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如在两个不同功能规划区的边缘区,将工业集中区内的一块尚未开发的地块用于建造居住小区。通过环评现场踏勘,发现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周边有不少企业,还存在废气、噪声等污染,因此这样的地块不应建设住宅小区。所以合理选址是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首要条件,只有根据相关规划的要求,判断项目的选址是否合理,才能展开进一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周边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房地产项目不是独立存在的,要和周边其他功能区域相邻。由于房地产项目的特殊性,如果环评中不涉及周边环境问题的分析评价,会严重影响环评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因此环评工作者必须仔细踏勘现场,调查周边环境的污染源,精确绘制房地产项目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周边环境影响可从周边环境要素的大气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振动、电磁辐射源、放射性污染源等进行影响分析。

3.1大气污染源的影响分析

一般周边环境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有6种类型:一是化工企业排放的有毒废气;二是周边单位的燃煤(油)锅炉产生的废气;三是周边的堆场(煤、黄砂等)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四是周边单位排放的工业粉尘;五是道路的机动车尾气;六是餐饮业油烟异味等污染。因此,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环评时,按照导则应在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废气污染源现状调查,必要时可参考相应的历史资料。

3.2噪声污染的影响分析

房地产项目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往往是居民入住后环保投诉的热点问题。噪声污染具有直接感受性,因此在环评过程中,需对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实地噪声监测,调查监测周边环境的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商业噪声污染,并通过预测给出相应的污染强度和范围。根据实地调查和监测给出明确的结论和建议,明确该区域适宜和不宜建设住宅楼,提出预防污染的建议和措施。

3.3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污染的影响分析

这类污染问题往往会被环评疏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往往会伴随一些新的污染产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房地产项目周围如有振动污染源、微波发射塔、高压输电线、放射性污染源等,环评中需作专项评价,必要时进行实地监测和预测分析,给出科学、可靠的评价结论。

4项目本身对外环境的影响分析

从项目本身来讲,房地产项目与其它建设项目相比,其复杂性和难度较小。但要做好项目本身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从施工期、运行期的工程污染源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正确评价房地产项目对外环境的影响。

4.1工程污染源分析

4.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房地产项目进入施工期后,将采用人工和机械平整土地,开挖地基,桩孔等土石方施工,进行结构和装修施工,道路构筑等。主要污染物为施工过程产生的大量粉尘,施工场地道路与砂石堆场遇风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冲洗施工机械、工具、地面等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

4.1.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房地产项目建成使用后,即进入了营运期,新的城市环境系统已经形成,其主要污染物有:采暖、热水、供汽等所用锅炉、茶浴炉的燃料燃烧废气,地下车库、地面停车场集中排放的机动车尾气以及餐饮炊事燃烧废气和炊事油烟等;居民、办公人员等沐浴、冲厕、餐饮、盥洗等生活污水,洗车废水;场地内、外的道路交通噪声,空调、冷却塔、风机、水泵等设备噪声以及服务业带来的社会噪声等。另外对于高大建筑物还有光遮挡、光反射等污染。

4.2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4.2.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在房地产项目环评过程中,应重视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评价,评价重点是如何减轻施工期对附近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施工现场对有影响的方向设置围栏或围墙,缩小施工现场扬尘和尾气扩散范围;装运土方时车内土方低于车厢挡板并加盖,减少途中撒落,对施工现场抛洒的砂石、水泥等物料及时清扫,砂石堆场、施工道路定时洒水抑尘;在较大风速时,应停止施工。

尽量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适当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精心安排,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夜间禁止施工,防止噪声扰民。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随建筑垃圾送至市政垃圾场,渣土、建筑材料运送车应加盖,防止扬尘。

4.2.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居住小区内一般不设置锅炉等集中供热、供冷设施,一般应采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等清洁能源,评价重点是烟囱的设置须符合有关规定。配套的餐饮场所须安装油烟净化器,用于处理油烟,评价重点是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设置排放口的位置。地下车库由于体积较大,换气要按照要求设计,设计时为了周围景观和平面布局的考虑,通常设置较少的排放口,存在着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但排放速率超标的现象,因此地下车库排气环评的重点是排放口的个数和高度设置是否合理。

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入附近水体,防止河道水质受到污染,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房地产项目的污水处理设施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特别要注意确保污水能接入城市管网,暂不能进网的,要安装处理设施,明确各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率,处理达标后排放。

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使高噪声源和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采取降噪措施,例如对声源采取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在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设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生活垃圾量也逐年增加。结合江阴市光大能源环保(江阴)有限公司垃圾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小区生活垃圾分厨余类、可回收利用类、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管等)三类进行分类收集。推广垃圾袋装化工作,由居民自行送至垃圾集中房,然后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集中处理。

4.3绿色建材分析

由于建材中常常存在着放射性、甲醛、含重金属的颜料以及挥发性的有机物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根据建筑材料的安全数据表(mSDS),分析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选用绿色水泥和无放射性污染的石材,采用非粘土砖、各种空心砖、无石棉纤维水泥板、复合墙板等绿色墙体材料,使用不含铅、汞、六价铬、镉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具有最低挥发释放量的、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绿色涂料与装饰材料,满足人们对居室环境的要求。

4.4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居民都响往一个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整体性角度考虑,还需对房地产项目自身的建筑效果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建筑景观的可接受性、阳光的适度性、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高层建筑局地风的影响。

建筑景观的可接受性分析中应描述建设用地及评价区域的现状景观,评述项目设计理念,从建筑高度、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城市景观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阳光的适度性分析中既要考虑光遮挡(日照)的影响,又要评价光污染的影响。日照分析可选用《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中居住建筑日照最低标准进行评价;光污染主要是玻璃幕墙光污染,依据《玻璃幕墙光学性能标准》(GB/t18091-2000)中规定的玻璃幕墙的反射比、安装位置对项目的光污染进行评价。

生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着大量现实生活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趋势等内容,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无锡市环保部门的要求,结合无锡市居住小区的建设情况,采用自然生态指标和人文生态指标来评价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

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要从项目选址、周边环境的影响和项目本身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方面出发,结合各种不同的环境情况,根据预测来预见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得出结论,给出适当的调整建议,使房地产的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贵州安顺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4-0245-01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1-3]。滥用化肥和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导致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0%~80%。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安顺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5°13′~106°34′,北纬25°21′~26°38′,位于贵州高原东斜坡的中部,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全市国土面积9267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6%。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建成一批优质粮油、蔬菜、茶叶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山药、韭黄、辣椒、花椒、大蒜、生姜等“多乡一特、多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格局。安顺市农业面源污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但转化、利用率低。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化肥平均利用率为35%,农药利用率为30%,农膜回收率不足30%。二是化肥污染。全市2012年化肥总用量(实物量)约21.86万t,平均化肥施用量为2055kg/hm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化学农药污染。全市2012年农药总用量529t,虽然农药施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局部地区农药施用频次大,用量高。四是农膜污染。全市2012年农膜使用总量约为1785t,以贵州省地膜残留量37.5kg/hm2计算,每年大约有451t农用薄膜残留在土壤中。五是畜禽粪便污染。畜牧业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畜禽产生的粪、尿和冲洗圈舍污水。据有关资料,2010年全市畜牧业CoD排放量约3860t,氨氮排放量341t。六是工业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造成污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渔业水域富营养化等,以工业污染为主的点源污染转变成为面源污染。

2安顺市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2.1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工作

完成全国第1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设立2个农田污染监测点;完成覆盖全市29.3万hm2农区的4880个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涉及工矿企业周边污染区、污水灌溉区、大中城市郊区污染区,为下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依据[4]。

2.2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

积极开展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杜绝有害、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进入流通环节。

2.3实施农村沼气项目

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1万余户(口),84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畜禽养殖场常温、中温发酵大、中沼气工程共60余座(处)。

2.4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自2006年以来,全市培训农科户和技术骨干13万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93万份;共新建6个土壤分析化验室,采集土样3万个,进行常规和中微量元素分析32万项次;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57.3万hm2,经测算,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减少34.5kg/hm2,实现总增产24万t,增收节支3.038亿元(平均增收节支530.4元/hm2)。二是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展推广秸秆气化炉、秸秆制作固体燃料、栽培食用菌等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的探索与尝试。三是推行绿色、生态植保。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频振式杀虫灯物理杀虫技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生产环境的污染。近几年,安顺市在水稻、蔬菜、茶叶等作物上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覆盖面积达3333.3万余hm2。四是积极开展无公害认证工作。到2012年底,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8个,产地认定面积13127hm2;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17个,产品认证面积2718hm2;成立了市、县(区)级农产品质检中心5个,省市级农残监测点37个。

2.5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

大力推广生态施肥、病虫害生态控制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清洁、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的农村清洁工程。全市已选择在农户素质较高,有较高生态意识的21个村,实施了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在全市拟建设84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3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几点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政府要将其真正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但资金不足,阻碍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应当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地方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

3.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宣传、培训与推广

一是提高农用化学品利用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和植保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绿色控害,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增施有机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施有机肥达到土地的用养结合、提高化肥利用率,解决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缺乏、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土壤板结、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水源的问题;切实提高秸秆还田数量、质量,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实施生态养殖。合理规划,使规模化养殖场尽可能远离河流、水源;对现有养殖场推广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在重要的水源地区域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的沼气工程,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四是走生态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通过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渣、沼液,促进农村多种类型的种养模式发展。如猪—沼—稻、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猪—沼—鱼等模式,沼渣、沼液作茶园、菜园、果园有机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开展沼肥的综合利用,如沼液浸种、沼液作追肥、沼渣作底肥以及用沼液、沼渣配制营养土等,有效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专业村、生态农业示范村的发展。五是强化农业生产流通管理,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劣质农资的使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六是加强宣传,逐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清洁农业生产过程、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参考文献

[1]詹可志.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B07):123-125.

[2]余进祥,刘娅菲.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37-142.

水污染防治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水土流失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1恩施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蓬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883km2,占全州总面积48.7%,年总降雨量在1200-1500m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6.5亿立方米。流域地处中低纬度,经齐跃山东部斜坡,冷暖气流经常相持过渡的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暖和,夏无酷暑,阴雨天居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季凌冻期短。

1.2恩施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据2005年恩施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显示:恩施市城区全年52个周有44个周的空气质量在二级质量级别以上,其中达到一级的有12周(2002年为4周)。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周数占全年总周数的84.61%,比上年增加2个周;有8个周在三级质量级别以下,占总周数的15.39%。空气质量属于三级质量级别的周主要集中在1月和12月。2005年我市全年降水中,酸雨出现频率为25.8%,全年降水年均ph值为5.68,酸雨年均ph值为4.50。

1.3污染源分析

(1)水污染源分析。

恩施市2004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738.3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5.3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273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5190.3吨,生活污水cod的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64%。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585.26万吨,比上年减少2.9%(47.37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26万吨,比上年减少4%(15.37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218万吨,比上年减少2.5%(3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72.17万吨,达标率为74.11%。

(2)大气污染源分析。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4779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二氧化硫1436.13吨,比2002年减少14.17吨;烟尘1461.33吨,比2002年减少403.07吨;粉尘1315.86吨,比2002年增加279.8吨。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6.8万吨,比2004年减少0.35万吨。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0.037mg/m3。其他两种污染物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1.4恩施市水土流失现状

恩施市地处清江中上游,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国土总面积397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62km2,占国土总面积40%,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湖北省唯一无防洪设施的城市,洪患是恩施城区人民的心头大患。也是阻碍城市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防洪工程竣工以前,原有的防洪能力不足抵御5年一遇的洪水,城区的洪水灾害频繁发生,从1954年至2000年,恩施城区已先后发生洪这12次,累计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特别是1954年、1969年、1980年、1989年、1997年的洪水给州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恩施市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2.1水污染治理措施

(1)建设污水处理工程。

恩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恩施州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46亿元,是国家西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一。该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行自动化控制与管理。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经过处理后,清江河下游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届时将为清江流域人民创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也将很大程度改善恩施城区形象,使得恩施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工程于2003年12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基建工程的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机械设备安装,整个工程进展迅速,将于2006年11月25日投入试运行。

恩施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于2006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全面投入运行。今年11月完成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整后投入正常运行,该工程的正常投入使用为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截污管网的效应,目前,全线156个排污口,已有137个接入了污水管网,未接部分主要是因城建需要尚不能动工的部分,污水收集率能达到81%。2007年底,污水处理扫尾工程全部完工,自2006年11月将投入试运行,若运行正常,每年可减少向清江恩施段排放bods(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3586吨,ss(悬浮物)5400吨,彻底消除清江恩施段岸边的污染带,使得清江水体能全面保持ⅰ类地面水质要求,也能使龙洞河水体逐渐恢复功能,达到ⅱ类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2)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龙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清理沿岸排污口75个,对27家违法排污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关闭龙洞河源头违法排污企业1家,目前沿岸80%以上的排污口已与污水处理管网对接。通过一两年的努力,龙洞河往日“龙须沟”的面貌得到彻底的改观,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一跃而为ⅲ类水质。

2.2大气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1)加大城区使用燃料结构调整力度。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新开以原煤为燃料的餐饮业等加以控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原煤使用总量。

(2)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配合质监部门对现用的大吨位锅炉进行改造,改烧煤为烧天然气或用新技术(燃煤锅炉炉内喷射催化脱硫技术)治理降低二氧化硫;强制性淘汰一批小型锅炉,逐步淘汰蒸发量在1t/h以下的工业和民用锅炉特别是手工投煤的锅炉,县市城区敏感区域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鼓励安装使用燃气锅炉。

(3)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继续抓好全州水泥行业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在县市验收的基础上对全州14家合法水泥企业的粉尘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加大化工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督促已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质量;对偷排和不开机运行的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责令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限期治理,到期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4)加大对建筑工地现场管理的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建筑工地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州城城区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搅拌噪音及粉尘污染等问题。

(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区烟尘控制区。城区道路按规划分期逐步实行黑色化。加强城市卫生保洁,主要道路坚持定时洒水保洁。

2.3实施水土流失治理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恩施市城市防洪工程包括清江干流防洪堤及龙洞河撇洪洞两大系统,同时采取河道清障清淤两大辅助措施,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防洪体系。其防洪保护对象为红庙电站至南门桥全长11km沿清江两岸的河谷阶地及龙洞河两岸低地,工程表态总投资7175.61万元,保护区面积3.9km2,保护区人口5.1万人,固定资产达7亿元。

2001年12月28日,第一期防洪工程——东门桥至清江桥河段防洪堤破土动工,拉开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序幕。截止2004年12月31日,建成了清江东门桥至州体育馆河段4公里长的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使城市防洪由过去五年一遇将逐步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2)森林资源的防护措施。

①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恩施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2.5万亩,工程区范围为全市十六个乡(镇、办),4.35万户农户直接参加了工程建设。2004年和2005年两年兑现补助资金3990万元用于该工程。退耕还林使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5%,工程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陆续回归出现,多年不见的猕猴在清江河岸结群出没,獐、鹿、豹、青羊继续成功繁衍,基本要消失了的鸟类成倍增长。

②改善能源节构,禁止乱砍乱伐。开发沼气池,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灯、沼气炉、气饭煲、沼气淋浴器,用来照明、煮饭、烧水;沼液、沼渣作肥料的利用。恩施州有近30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普及率已占适宜地区农户的38%。20年间,恩施的森林覆盖率从32%恢复到现在的48%,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满目葱翠,更为重要的是,恩施有115万亩森林避免作为薪炭林而遭砍伐,加上退耕还林,全州森林覆盖率从48%提高到67%,山山水水重披绿色。

3结束语

为使恩施市环境更好,实现恩施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几年里,应实施以下综合治理措施。一是加强城镇污染防治。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50%以上。加快城镇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改变煤烟型空气污染状况。加大城镇供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城镇噪声的综合治理力度。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0天(每年)。二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努力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化肥、水泥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继续执行污染排放许可证和限期治理污染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关闭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十一五”期间,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60%,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5%以上,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玉,王成明.中国硒都[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林长民.恩施州水利工程建设规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玉宁生.城市生活污水治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4]丁松.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