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0:15

商业建筑规划篇1

关键词:社区商业、商业建筑、建筑规划

abstract:throughthenanjingauricfieldbluebaycommunitybusinessbuildingplanningprojectexamples,fromtheconstructionscale,overalllayout,spatialmodelling,environmentlandscapefouraspectsofcommunitybusinessarchitecturalplanningandanalyzed,andputforwardtheconstructionofcommunitybusiness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shouldfollowthepeople-orientedprincipleofplanning.

Keywords:communitybusiness,commercialconstruction,construction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涌现了大量居住区,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同时,还需满足购物、消费、娱乐、休闲等多重要求,作为零售终端的社区商业得到迅猛发展,社区商业地产开发势头迅猛,但由于缺少整体统一规划,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同质化竞争、商业网点设置临时性、配套条件差和商铺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基本上都是沿街布点、商住混杂的布局,并没有按照商圈的大小、业态的选择、经营项目的组合等进行社区商业规划布局。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而导致社区必备业态无法进入社区,既影响社区环境,又无法实现商业的集聚优势,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因此,社会商业建筑规划越来越被重视。

1.为了搞好规划,先应树立以下四点理念:

1.1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的属地型商业的商业模式;

1.2社区商业运营学分析,只有达到住户、商户和开发商三方利益的均衡,才能确保开业后商业持续发展。在商业建筑规划时应注重“满足基本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和兼顾休闲游憩”多重需求,按客户需求确定商业业态,并根据项目分期进行统筹分配。

1.3发展社区商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商业业态分析、总平面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工程施工与实施,主力店引进与招商,到商业经营与管理,环环相扣,搞好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社区商业可持续发展。

1.4社区商业建筑规划的好坏,对提升整个居住区档次起着关键作用,它将是我国房地产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南京万科金域蓝湾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城范围,距南京市中心16.7Km,南侧是成熟小区—殷巷小区,西面是待建的小学用地,东侧是与秦淮河间隔的城市绿带,北面是与牛首山河间隔的城市绿带,总用地面积为27.23hm,总建筑面积为54.5万平米,预计居住人口将达到1.55万人。项目属于新区大型楼盘,定位高档住宅,建筑形式采用西班牙建筑风格,赋予建筑良好的亲和感和生态感,创造一种“休闲、健康、浪漫、自然”的生活方式。项目除优质的住宅产品外,还规划近一万平米的完善商业配套,通过精心选择的业态,并合理进行业态级经营品种的布局,形成多功能混合的休闲社区商业,给业主在近万平米的西班牙风情商业街中,快乐享受“一站式”的社区便利生活。

2.规模和定位:

金域蓝湾项目规划居住人口约1.55万人,在规划定义中属于居住小区级别,需按照商业服务控制指标450~570平米/千人计算,得出商业建筑面积应为6975~8835平米,若仅为满足本项目需求,8000平米的商业面积应该足够。考虑该项目的地段区位,南面已有成熟的殷巷小区,但商业配套奇缺,而周边又有多家新建楼盘,最后将本项目社区商业定位于能够辐射周边楼盘的多社区型商业,在满足本项目居民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吸引周边的购买力,综合周边楼盘面积并与已建成的其他小区类比后,最终商业建筑面积确定为11500平米。

商业建筑位于何处?分析商家对总平面布局的要求是:能衔接上班或回家的动线、有一定的居民量、能见度好、有聚客点、停车方便、停车位充足。商业需要一定的客流量,小区内部人口很难支持纯粹的“内向型商业”,而当项目将商业内街纳入对外交通的一部分,引入外界人流时才有存活的可能。如果一个项目跨越两个以上的城市地块,有市政路穿行,分区管理,内街自然变“内”为“外”。根据本小区所处的位置,商业朝北的辐射力较弱,但朝南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且优于东西侧,因此,在总平面布局中,考虑到同时辐射周边楼盘的要求,将商业街布局沿目前已完成的的清水亭东路北侧布置,形成商业街的格局,既有沿街展开面的效果,又有内部空间变化的感觉并与小区南侧主入口相联,这就使本社区商业演变为服务周边的“区域性”商业为商家,吸引足够的客流。

3.规划与业态分布:

3.1社区商业建筑的总平面规划一般有三种模式:大型集中商业+商业街、多个小集中商业+商业街、商业街。本社区及周边的客流量不足以支撑大型集中商业,则采用了第二种模式:利用多个小集中商业打特色与差异化,利用商业街和小超市满足基本需求,并将购物与休闲结合在一起。从总平面图可看出:沿城市道路的北侧,东西向沿街总长度布置建筑,长度达500米,呈对外开放型商业街;顺延小区入口的弧形道路布置总长120米的建筑,两条商业街的交叉处,形成5000m2的入口广场,使直线型的商业街变成L型,发生了节奏性改变,有效地增加了沿街面的长度,让顾客感受到场域效应,有利于加强商家的集聚功能,并为商家举办各类促销活动提供了场地。

3.2社区商业的功能布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开发前期对社区商业特点及业态经营需求研究不到位,当项目完工之后,商业部分常常无法进行招商,还需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导致资源的浪费。合理的商业配比,既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又照顾了商业效益,避免商业同质化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规划中按照服务性业态、餐饮类业态、菜场类业态,对商业街进行了布局。在小区主入口前的商业街西侧为服务性业态,通过此类相对安静的业态布局,使高层住宅区与餐饮区完全脱离,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油烟等对住宅区的影响。采用与高层住宅结构完全分离的开间4.2米,进深为10米的小开间布局,布置为长为120米的一栋两层和一栋一层建筑,专供规模小、居民需求高的小开间商铺使用,业态选择为“24小时便利店”、“药房”、“洗衣店”、“美容美发”“租售服务中心”等。

3.3小区主入口旁为小区的会所,其内设“室内外双游泳池”、“健身中心”、“室”等供业主休闲娱乐的场所。主入口东侧的三栋两至三层的建筑则为餐饮类业态定位,面积分别为1500~2320平米,业态选择为高档餐饮主力店、中档餐饮店以及西式简餐店的错位定位,避免后期的同质化恶性竞争。

3.4商业区的最东侧布置为净菜市场和超市,避免其环境影响到住宅小区。

3.5商业街东北侧与低层住宅通过近5000平米的湖面进行分割,有效地分隔了商业区和住宅区,自然而美观,西班牙式连排别墅倒影在水中,湖中小岛对住宅区时遮时挡,成为商业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部分商业建筑伸入湖中,沿湖设有亲水平台、沿湖小道,给平静的湖面注入园林趣味,步移景迁,气象万千。入口广场通过亲水平台向水面延伸,加大了广场进深,扩大了视野,将购物消费与休闲游憩有机地结合。从而提升了社区商业建筑的档次。

整个商业区交通路线流畅,人流、车流分明,步行道直接到达每个商业用房。沿市政道路边设有露天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总停车位达230辆,充分满足外来人流购物停车需求。目前已引入多家名牌商,为商业主力站,为进一步招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建筑空间与建筑造型:

4.1建筑平面根据既定的业态类型来确定房屋平面的面宽与进深,从经济原则要求小面宽、大进深,但从通用原则要求,尽可能适应同面积段的不同经营内容和商业设备的需求。通过前期的准确定位,在后期招商中无需再进行调整,减轻招商的障碍。建筑空间以二层为主,局部一层或三层,超过三层时,商业价值明显降低,势必造成常年空置。

4.2商业建筑与住宅建筑风格统一,均采用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情建筑的浪漫情调,通过艳丽而张扬的大色块处理,散发着商业建筑的无限引力,外形高低错落,主面虚实相间,空间层次丰富,为整个居住区的价值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见沿街实景图)

总平面图

沿街实景图

5.环境与景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本商业区的开放式广场与临水湖岸是景观设计的两笔色彩,广场上跳动的喷泉、弧形排列的欧式灯柱、美丽的花岗岩铺地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居民引入广场。“橄榄广场”的命名使人们在购物中品味着“和平幸福、吉祥如意”的快乐。

亲水平台、倚水栏杆、九曲湖岸拉近了人与湖的距离,以西班牙艺术家米罗命名的“米罗湖”,将流动的源流赋予了艺术和西班牙热情双重活力,注入了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

商业区的大小广场、宽窄道路均为花岗岩铺地,图案形形,色彩相对统一,人们漫步在步行街时,充分感受到休闲的乐趣。

[参考文献]

商业建筑规划篇2

【关键词】商业建筑;整体空间功能组合;原则;重点

伴随着人们的购买力日益增长,以及购物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和提高完善。当前的商业活动已经不是一种单一的购物行为,而是一种由购物、娱乐以及社交活动等多功能组合的复合。因为过去存在的小型商场和小商铺仅能提供其中的一两种功能而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所以人们需要的现代化商业建筑空间不仅能提供齐全优质的商品以及各种休闲娱乐项目(如电影院、KtV)和美食,满足各阶层购物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同时还要创造出一种宜人舒适的购物环境。

一、商业建筑整体空间与功能规划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创作主导思想应建立在消费者的购物心理需求特点之上,渗透于商业建筑创作从整体到细部的各个环节中,为消费者提供完美服务配套和适宜的购物环境条件,促使消费者长时间停留在商业体内并能够完成购物、娱乐以及社交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购物需求。

二、商业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设计要点

可以通过合理的动线串连热闹的商业空间来吸引人流,利用中庭和完善的功能分区分别留住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1)一个成功的商业空间必定会有一个成功合理的动线设计,串连着不同功能的分区;合理的动线指引着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去到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商业区域去,从而促成消费。

(2)商业空间同时需要有热闹的购物氛围。首先给人第一印象的是商业的外部装修,通过立面特别处理、室外商业广场空间处理,结合广告边框样式、橱窗设计等方式,从而让商业建筑成为标志的商业体,吸引不同人流进来消费,使商业体汇聚商业人气。

(3)结合动线的中庭和建筑入口打造商业开放空间,利用中庭创造让人停留的空间,形成凹凸的动线空间,同时能增加商业内街的临街商铺的面积和可供人停留的空间。不仅能增加商铺的价值,也便于消费者识别并确认自己所在商业体里的具置,成为大型商业建筑的特色标志空间。使原本复杂的商业功能变得清晰明了。

(4)完善的立体交通。通过自动扶梯、电梯或者直跑梯合理的布置,打造便捷的立体交通功能,实现垂直层面和每层动线的互动,使消费者能够自然有意的被引导到各个层面。应规避掉商业出现死角,从而提升商业总体价值和档次。

三、商业建筑空间的营业厅的设计

(1)营业大厅应满足空间的自由灵活分隔,完善的水平和垂直交通。现在的营业空间已由原来的单纯销售转向了全方位的服务,空间的娱乐性得到广泛地重视。许多非盈利空间,例如步行街、广场、中庭等常成为一个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色。

(2)营业厅内的出入口主要负责人流的引入,让更多的消费者能看到营业店面的招牌及店面的形象,可以在营业厅的交通路线上设置一些座位及小品供消费者停留休息,增加消费者在商业体内的停留时间,同时根据店面所在的功能分区中负责的角色,并依照经营商品的内容和目标顾客的习惯和特点来确定设计风格。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交易。

(3)营业厅内的服务台、收银台等,一般都是设置在商场比较醒目的位置,应该要服务照顾到每一个角落,要注意有相关的导向系统指引客户到达目的地。一般来说管理办公区需要与商业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应有通道可以快速的进入商业区,便于管理者及时处理相关事务。

四、商业建筑空间内部交通组织和动线的设计

(1)动线的组织应使顾客能够顺畅地浏览选购商品,同时应避免死角并能迅速、安全的疏散。

(2)垂直交通应能迅速地运送和疏散顾客人流,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均匀分布,也可在主动线明显位置上集中布置自动扶梯,使人流可以从主入口进入商业体内后就能迅速运送到不楼层的不同功能区内,加快消费者到达想去的目的地。垂直交通主要由楼梯、自动扶梯或电梯组成,应设在靠近入口的明显位置。

(3)除了要建立良好的客流动线外,也应设置好货物流动线。良好的客流动线使消费者的行进路线上和视线范围内看到商品,并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比较这些商品。同时,客流动线应避免单向折返和死角,可利用各界面的材质、线型、色彩和不同的色温、光带等对人流进行视觉引导。货物流动线即商品进场和补货的路径,应考虑运输设备的通行尺寸,尽量避免与客流动线相交叉”。一个商业建筑设计的好坏,其动线设计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五、商业建筑空间的公共部位设计

主要是对消费者休息、公共大空间以及商业业态功能的分布和店铺的设计,沿主要人流逐一展开的空间必须有起、有伏、有仰、有扬、有一般、有重点、有高潮,常用表现手法是中庭区域、自动扶梯、电梯,主入口广场的运用。通过营造出多个不同特色的内部中庭,由水平垂直交通连接,空间离而不散,并在潜意识里引导消费者去不同功能区进行购物,在增加空间丰富性的同时,也增加顾客的购物乐趣。体现了体验式购物的主题。

(1)休息空间通常是商业建筑重要节点,吸引消费者停留的空间,一般能体现商业建筑空间的环境主题。

(2)公共大空间,一般都是指中庭,中庭一般都能营造了内部特别的大空间,特别的空间感受,能让消费者停下来。因此一般中庭都会安排顾客休息的地方,体现购物的舒适性,人性化。

(3)业态分布空间,是除了动线设计外的另一个商业建筑空间核心的设计要点。店铺空间要考虑不同类型、品种的商业如何分布。同时不同类型不同档位的商业体,在业态分布上是绝然不同的。如中端商业综合体南宁的万达广场a座,地上一层为时尚服饰等;二层三层为沃尔玛超市,四层为柏图家居,五层为物业管理中心,地下室为地下车库。基本上都是在高层部分设置主力店用来带动人流往高层走,同时给低层带来大量的人流。而中低端商业体在业态分布却是不一样的,如南宁裕丰广场,从一层到顶层基本上都是分割成几平方、十几平方的小商铺,分区卖着不同的商品。主要是面对消费能力相对低点的消费群体,因为该消费群体数量非常大,所以虽然没有主力店,但在里面消费的消费人数并不比中端商业体少。

六、商业建筑辅助空间(卫生间)的设计

商业建筑中的卫生间,是配套中的基本设施,一般都设置在偏远点的地方。但是高端的商业建筑中,在女卫生间常附设休息室、化妆间、婴儿室等,还具有提高店铺档次的作用。卫生间主要设计重点为卫生清洁,并且避免能从营业厅直接看到化妆间、洗手间和注意安全防范。

七、商业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新型的商业建筑空间环境让体验融入商业建筑空间中。有了好的体验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到这个场所。即使离开,过了五六年后,他们还会回来,因为这个地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和体验。传统的购物中心发展中不重视体验式消费,而新型商业建筑空间打破常规,向消费者展示了能够提供记忆体验的场“所”,所以现在商业世界已经步入“体验式时代”。

八、结束语

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人们的财富不断增加,对美好的生活不断的追求,人们对商业建筑空间的购物环境也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工作者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研究,创造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费麟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m],第五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0

商业建筑规划篇3

关键词:商业建筑;地铁;设计;规划

引言

现代商业建筑有自己的建设理念,与家庭住宅建筑截然不同,地铁附近的商业建筑设计不但可以改善地铁交通状况,而且可以让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值。地铁公司利用地铁沿线的土地使用权协助地方政府开发形式多样的商业建筑,包括商业公寓、购物中心、货仓、商业店铺和商业写字楼。

1地铁与商业建筑的对接形式

地铁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和地铁交通规划在商业区设置地铁站台,其内部空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按照不同方式与商业建筑进行对接。

1.1直接相连的地铁站台

地铁站台有内外之分,地铁站台内部面积比较小,只能设立微型的商业网点,主要出售即时性的消费商品,如饮料、口香糖之类。地铁站台外部面向地铁站出入口的巨大人流,主要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流行性商品,还可以给予乘客便捷的服务。

1.2间接相连的地铁通道

地铁通道比较狭窄,只能在通道转角处比较宽敞的部位,设置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摊点,为了不妨碍乘客的出行,在人流量过高的时候,可以暂时撤销摊点,主要出售的是实用性的商品。

1.3相对独立的地铁商城

规模最大的是地铁商城,设置一些小而全的店面,目标消费人群可以确定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出售的商品注重流行性,特别是装饰性比较强的服饰和皮具,还可以出售文化性商品,如报刊、音像和畅销图书。

2地铁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影响

2.1促进区域商业发展

地铁开发规划必须根据区域性商业的实际情况,考察商业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群体购买力水平,确定地铁线路的具体走向,设定地铁站点的整体布局,以地铁站台为网点,向外进行合理辐射,地铁商业建筑的规划要统筹安排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和档次,从长远发展原则实现区域性商业整体发展。

2.2调整商业结构

在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建设中,应当注重不同商业建筑的互补,从时间上看考虑到新建与改造的商业建筑的互补,从空间上看考虑到集中与分散的商业建筑的互补。根据地铁站台连接商业区域的不同特点,考虑到商业建筑的建筑特色,确定商业网点是综合经营还是专业经营,根据商业网点的类型、数量和规模的不同来调整商业结构。

2.3结合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在整个地铁商业发展计划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城市地铁的重要商业功能就完全体现于地铁商业活动方面,城市规划确定公共设施建设的时候,要整体性地纳入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地铁站点一定要紧靠城市中心区的传统商业街、旅游景区和人流密集的新兴商业中心区,充分发挥地铁站台的枢纽作用,发挥商业建筑的巨大经济作用。

3发挥地铁商业建筑的空间优势

3.1规划地铁站台的多层次空间

地铁建设会形成多层次的地下空间,特别在地铁站台的空间层次特别丰富,精心规划的地铁商业建筑能够合理利用地铁沿线的空间,有助于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缓解地铁投入成本巨大和回收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压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铁出入口和地铁通道的有效空间。有效的利用地铁商业建筑的立体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乘坐地铁的出行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又能获得客观的商业利润,从而有效地将地铁与商业建筑结合起来,实现地铁和商业建筑的多重商业利益。

3.2拓展地铁连线优势

地铁站台内不仅可以开设规模大小不等的商城,而且还可以和地面的商业建筑进行有序对接,通过地铁出入口双方的商业网点实现有机结合,共同营造独特的商业氛围。地铁站台与地铁附近商业建筑不仅可以直接发生关联,展现复合化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往来中高档商场的客流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地铁交通带来巨大客流,拓展地铁连线优势,带动地铁进出口和周边商业建筑的共同发展。

3.3协助疏导地铁人流

地铁线路往往把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串联起来,每天将有大量旅客通过地铁出行,地铁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地铁可以借助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容纳大量旅客,带来巨大的商机,因为一部分旅客选择在地铁内部进行购物餐饮等商业活动,在候车的间隙,旅客也会滞留于地铁附近的商业建筑进行即时性地消费,对旅客进行分流,减轻了地铁在满足旅客出行过程中的压力,因此必须保持地铁与商业建筑的交通通畅,方便旅客出行。地铁管理部门在保证客流出入的顺畅的同时,必须重视完善消防设施配置,在设计火灾报告装置和自动喷淋装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这些装置报警的灵敏性,还要考虑到巨大人流的疏散过程中存在的照明和通风问题,商业建筑也要和地铁的防灾装置进行配套设计,不能各行其是,缓解地铁救灾压力。

综上所述,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的时候,必须根据地铁线路和地铁站台的宏观布局,充分了解本地城市商业文化的最具特色的特征,设计出充满文化内涵和地方人文景观的商业建筑,商业建筑要与地铁进行有效对接。商业建筑不仅是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成果,更是融合区域经济价值实现的目标,建筑师要把商业建筑与地铁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布局严整,不仅能够发挥地铁交通便利的特点,更能充分实现商业建筑的商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成功。

参考文献:

[1]王保勇,束显,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6):34-37

商业建筑规划篇4

关键词:专业市场,规划,文献综述

abstract:thispaperthroughthedomesticandforeignacademiccirclestoprofessionalmarkettheoryresearchandthepracticeoftheresultsofliteraturereview,thispaperanalyzestheapplicationofrelevantforeignbusinesscircletheory,comparisonofthedomesticresearch,theprofessionalmarketto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paper,accordingtothedifferenteconomicdevelopmenttime,summarizedmarketingprofessionalmarketdemandfortheplanninganddesigntheinfluence,andprofessionalmarketforthefutureoftheplanninganddesigntoprovidethereference.

Keywords:professionalmarket,planning,literaturereview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国外专业市场经济理论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引用了英国皇家营销权利和税收委员会《最终报告》(1891)中的集贸市场定义,即“得到当局批准的、商品买家和卖家在某个特定时间相聚、或多或少受到严格限制或规定的公共场所”,经济学界习惯于把专业市场视为集贸市场中的一种。

关于商业的研究,国外比较早也比较多,有关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国外,商圈分析模型及理论:主要有雷利法则、哈佛模型等。商圈研究专业市场规划的重要因素,商圈的确定无论在微观经济还是在宏观经济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理论对于商品市场划定商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市场选址的重要依据,被大多数国家所运用。

欧美、日本等等地的批发市场发展比较发达,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非常健全,包括市场建设的法律法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管理和交易方式等各方面的发展程度都很高,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规划和建筑设计理论对专业市场的影响

国外城市规划理论有著名的《雅典》和《马丘比》。其中,《雅黄》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雅典召开会议时提出的。该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提出“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大纲认为,“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城市规划方案,与区域计划、国家计划整个地配合起来”,并且“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马丘比》是1977年12月,以《雅典》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这个涵盖了《雅典》所包含的各项概念,又增加了对诸如城市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等问题的分析与论述。在城市与区域方面,认为规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还提出了“区域与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的观念,并在城市与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雅典》和《马丘比》并没有直接表达专业市场的规划,但专业市场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的一部分,研究城市规划是其适应于城市的规划,专业市场自身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推动着城市规划的发展。特别是专业市场对城市环境、交通的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巴克等人建立的行为场所理论的兴起,是行为科学在环境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认为建筑环境的物质形态是由一组不同性质的界面构成,而由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则是包含了行为流线的活动系统,行为场所就是活动和环境的稳定结合,常常需要进行各种分隔来限定和保障正常的活动进行。十九世纪后期欧美形成的功能主义建筑理论,突出强调建筑的功能作用,对建筑界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商业建筑的分支,专业市场的设计也受到了这些理论的影响。

日本从1889年开始研究建筑策划,代表性文献是下田菊太朗发表的的《建筑计划论》。1941年西山卯三发表《建筑策划的方法论》,书中提出住宅水准依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类生活等确定。吉武泰水在继续了西山卯三的基础上,其调查方法更细致更科学化,在分析手法、预测手法上更客观化,更现代化。其研究对象从住宅逐渐扩展到了公共建筑。美国对建筑策划的研究较早,其中DavidCanter的《设计方法论》蕴涵建筑策划的基本思想。美国卡内基.梅龙大学建筑系与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从1996年开始联合开发了支持建筑规划的计算机软件,它支持各种建筑规划模式。专业市场建筑策划是商业建筑策划的重要应用领域,与其它商业建筑或住宅建筑相比,专业市场建筑投资规模大、风险大,经营成功回报也大。商业建筑策划,对专业市场项目的成功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

由此可见,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大型专业市场的选址、规划、建筑设计理论都比较成熟和完善,这对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国内经济理论和政策理论对专业市场影响

专业市场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推动下而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后的二十余年在我独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正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地方政府在改革实践中对专业市场作用的高度概括。

在我国,不同领域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给予专业市场不同的定义。孙家贤结合我国专业市场的成长历史,提出了专业市场的定义:“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经营者以一种(类)或几种(类)有连带性的商品为主要文易对象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方式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商品交易场所。”罗卫东认为“专业市场是由多个主要以批发为主经营单一种类商品的主体(摊位、店铺)聚集在一块相对固定的场地内而形成的大型市场”。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专业市场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其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发展的观点对专业市场的合理定义可以是:专业市场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众多经营者交易某一类或若干类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商品,以批发为主或批零兼营,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有形或有形无形相结合的现货商品交易场所。

在社会专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策的出台和更新对专业市场起到推动、保护、规范其发展的作用。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改革现有的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至此,培育市场体系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我国批发市场进入一个数量型扩张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批发市场的法律建设也开始起步,先后制订了《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全国商品市场规划纲要》等法规。现阶段专业市场在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地政府对其极为重视,纷纷进行研究和规范管理,广州市政府就出台了《广州市大中型批发市场规划》,对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

四、国内专业市场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和实践应用

梁之坚、周国平的《大型市场建筑设计浅论》认为市场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商业建筑,除去商业建筑的一般特点之外,市场建筑有其自身规律。通过一些工程实例,对该类建筑的平面布置方式,消防设计难点进行探索与研究。何鹏的《南方专业市场建筑功能布局的探索性研究》认为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极大繁荣,我国的专业市场在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由于目前国内规划建筑界对这类商业建筑的关注与研究极为有限,理论研究与现实建设的错位导致了专业市场的建设存在自发、盲目、无序等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并给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了隐患。文娟的《中国南方专业批发市场选址及建筑空间形态研究》表示专业市场已成为我国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总结了近几年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大胆的预测。以上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专业市场的规划、选址、建筑布局、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建设性研究成果,对于当今相当多数的专业市场规划设计启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纵观以上国内专家外学者从经济、建筑设计等不同角度对专业市场有影响的的文献,并结合专业市场经营模式和其特有商业建筑规划设计特点进行了深入研,不难发展,限于各种原因,能将两者结合的专业市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却不多。专业市场的发展和建设不是静止的,而是世界和国家经济变化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何在贸易自由化、国际化背景下规划建设我国专业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前人所从事的研究,无疑会拓展后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并且在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西山卯三.すまい考今學現代日本住宅史.東京:彰国社,1989:12-63

[2]徐柏园,李蓉著.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01-06

[3]何鹏.南方专业市场建筑功能布局的探索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大学,2008

商业建筑规划篇5

【关键词】海峡如意城;建筑设计;道路交通

1项目概况

海峡如意城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西南部、金井湾组团中心,南向天大山、东北靠规划行政中心、西北临如意湖。

海峡如意城规划用地总体成方形,基地现状主要为盐场和水体,地势低洼,高程大致在-1.5m至0m之间。规划范围东至天大山东路、西至金井一路,北至如意轴线、南至天大北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7.37公顷。根据金井湾组团规划路网和功能设置,将规划地块划分为2011G001、2011G002、2011G003、2011G004、2011G005、2011G006、2011G007、2011G008和教育地块等九个子地块(见图1)。

图1总平面图

2项目规划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规划遵循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原则。一方面,强调海峡如意城与金井湾组团的功能与景观协调,塑造完整有机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在构建海峡如意城与城市和谐关系的同时,也注重海峡城自身在结构、功能、交通、景观及配套等方面的整体与系统性,创造舒适有机的片区环境。

2.2生态性原则

以生态为设计指导原则,把阳光、绿地和风作为设计要素和生态资源,力争为住户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生态、和谐的居住生活坏境,同时精心规划道路的走向、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充分利用日照、日荫和自然通风。

2.3多样性原则

规划注重海峡如意城整体活力的创造,一方面强调设置多样化的复合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强调住宅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同时,规划针对不同功能和自然生态条件营造多样化的环境景观。

2.4超前性原则

规划设计体现一定的前瞻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强调可持续,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

3总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

规划总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一轴、两带、六区”。

一心:指中部的商业教育服务核心,主要包括以SHoppinGmaLL、精品商业街、滨水休闲商业构成的商业综合体地块和由36班初中和48班小学共同组成的教育服务地块。

一轴:指北侧120m宽的金井湾如意轴线,沿轴线设置有商业、酒店、办公等功能建筑。

两带:分别指环如意内湖的环湖公共景观带和沿如意河的滨水生活休闲带。环湖公共景观带主要通过如意湾内湖的打造、滨水岸线的处理、绿化景观节点的布置以及环湖路东侧建筑界面的控制,形成丰富多彩的滨水空间和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建筑轮廓线;滨水生活休闲带起始于如意内湖,通过滨水休闲商业和休闲居住区的岸线处理延续富有变化的休闲步行空间,同时打造如意湾内湖与南侧天大山的视觉通廊。

六区:分别指围绕商业教育服务核心布局的四个居住地块和两个含商业、酒店、SoHo、办公等功能的公建综合地块。

图2项目鸟瞰图

4建筑设计

4.1建筑总体控制

4.1.1建筑风格

海峡如意城的总体建筑风格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现代风格和欧陆风格。在如意城建筑群体中,包括办公、酒店、SoHo和商业在内的公共建筑部分均以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为主,力图创造出符合时展趋势的现代建筑形象。而住宅建筑部分则以简约欧陆风格为主,并适当注入经典的artDeco元素,使其在稳重、典雅之中不失时尚之感,并充分体现了人居建筑所应具备的亲和力与舒适感。

4.1.2建筑高度

在海峡如意城建筑群高度的把握上,首先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迎合“双龙戏珠”的规划构想,充分考虑城市天际线的视觉因素和景观效果,营造出和谐统一但又富于变化、错落有致的整体空间形态。办公、酒店和SoHo部分的建筑高度均在80-100m左右,部分标志性较强的建筑高度达到160m左右。商业部分以多层或低层建筑为主。而住宅建筑由于其具体类型和定位不同,既有70-120m左右的高层住宅,也有4-6层的联排、独栋别墅以及多层住宅。

4.2建筑单体设计

4.2.1办公、酒店与SoHo建筑

海峡如意城的办公、酒店以及SoHo建筑的单体设计在平面上从现字楼与高档星级酒店的实际用途与发展趋势出发,创造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空间灵活的建筑空间。在立面造型设计上,充分运用石材、铝板、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通过体块之间切割、穿插组合,强调建筑的体量感与整体虚实对比关系,营造时尚、简洁、大气且能够领衔平潭未来城市建筑发展趋势的新兴建筑形象。

4.2.2商业建筑

海峡如意城的商业建筑主要包括Shoppingmall、休闲水街建筑以及精品商业街建筑。其中,Shoppingmall建筑的功能平面通过内部环形商业通道与景观中庭进行组织,商业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精品商业街建筑呈带状分布,贯穿2011G002地块与2011G005地块。通过设置部分骑楼和休闲小广场的处理手法,使商业流线更加富有变化、购物空间更加富有趣味,加之多种颇具时尚感的建筑外表皮肌理材质的运用,易使人产生流连忘返之感。休闲水街建筑群则强调滨水建筑所特有的明快、轻盈的特点,通过将如意河水引入地块内与不规则建筑群体、多种景观元素之间的呼应组合,营造充满活力的滨水商业建筑氛围。

商业建筑规划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商;城市的改变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097-02

1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是城市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基础。经人大审议通过及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区各项建设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遵照实施,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

一般地讲,规划过程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做出解释和反应。它应该按照可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意义提供与人民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城市形态。为达到这些目的,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

城市规划既在宏观层面上又在微观层面上对城市的面貌、布局形态、规模等产生影响。如宏观层面有:(1)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2)城市交通布局;(3)城市功能分区;(4)城市人口规模;(5)城市防洪工程、防震、消防、管线燃气系统;(6)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等等。微观层面有:(1)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城市紫线、城市绿线;(2)容积率、建筑间距、日照间距比、日照标准、建筑密度等等。

在城市化过程席卷全国的今天,城市规划既要为分析需要、问题和机会提供必需的系统方法,一切与人类居住点有关的政府部门的基本责任就是要在现有资源限制之内对城市的增长与开发制定指导方针。城市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基本的动态的统一性,并且要明确邻里与邻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其它城市结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

2开发商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开发商开发房地产,居住改变城市形态,商业地产不仅是容纳许多商品与商铺的建筑体,更是城市的鲜活载体。人是城市的灵魂,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导致城市的形态发生变化。他们的居住状态和居住思想发生变化以后,城市的形态便不可避免地也被改变了。当一个建筑设计能与人民的习惯、风格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建筑就能对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住宅区、商业区内部道路的格局、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建筑物的风格、色彩等等,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对人们的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整个城市的建筑物的布局、风格、色彩又决定这座城市的面貌。开发商的观念、想法、设计直接影响到住宅区、商业区的形象,因而影响城市的面貌、形态,甚至文化。

相对于规划来说,开发商对城市的影响主要是微观上的。即开发商开发住宅、商业地产,修建道路、学校、医院等等城市的单体部分。单个的开发商对城市的影响是微小的,但是其整体的作用又是不可估量的。开发商决定了建筑的朝向、色彩、名称、风格、内部结构等等具体细节,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城市的具体面貌、格局和形态.

3城市规划和开发商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城市规划和开发商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变化,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开发商的行为,开发商运用其智慧和双手筑起一座座美丽的城市。这是规划的宗旨之一,也是大家的期望。然而,如今规划和开发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3.1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1)过分的追求城市化、现代化,导致旧城颠覆性的毁灭。

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建成了2000多座高层建筑。西安旧城中原有的建筑以低层为主,市中心钟楼、鼓楼、城楼以及城外大小雁塔等均突出于城市轮廓线上,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而今市内层出不穷的中高层建筑破坏了传统的城市轮廓线,重要的古建筑之间的“通视走廊”受阻。

英国文物建筑学会指出,20世纪70年展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我国文物保护界也有类似的说法,即中国改革开发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

(2)政府常任意改变城市规划,是规划的严肃性受到严重挑战。

《城市规划法》中规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只须报同级人大和原批准机关备案即可,只有“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才须重新审批。因此,很多城市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将“百年楼”变成“短命楼”,这属“局部调整”,官员们自行决定即可。再如,对其他单位违反规划的行为已有所追究,恰恰对执行规划负有最重要职责的当地政府改变规划的行为,却没有任何追究条款。以至于出现官员任意改变规划的严重现象。

3.2开发商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1)开发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开发商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是竞争,较少合作。开发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他们拿出的产品总是想比周围的产品更好,而不会将自身融入已经存在的产品及其环境中,他们追求特别、新颖,以吸引客户的眼球。这就导致了相邻的居住小区或者建筑物的风格迥异,甚至相互冲突,缺乏一致性和统一性。

(2)社会责任感不够强。从整体上来看,房地产商从社会获益颇丰,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却有待加强。他们囤积闲置土地,将土地增殖据为己有;国家出现灾难时,他们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开发房产是不按照城市规划的规定,欺骗购房者和政府。

(3)社区、建筑的风格缺乏亲和力。

开发商建造了一大批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密不透风的混凝土森林式的“都市广场”。有时建筑师也推波助澜,大手大脚地花钱堆砌,建筑亲和力荡然无存,只令人感觉其高贵威严而无法接近。建筑偏偏追求窗口的意义,造成了不顾国情、盲目攀比、追求豪华气派的风气。玻璃幕墙、塑铝板、磨光花岗石等高等材料铺天盖地,进口材料设备设施随处可见,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

4结语

综上所述,改变城市的主导力量应该是城市规划,规划定位城市的性质,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既在宏观层面又在微观层面指导城市的发展,并指导开发商的开发行为。只有在城市规划占据主体地位,城市才能健康迅速的向前发展。开发商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居住、建筑等等决定了城市的面貌和形态,甚至影响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性质。城市开发与建设不单纯是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蔚然成风,城市的建设与开发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向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方向迈进的主动力。房地产企业采取措施,塑造中国房地产的品牌形象、迎接中国如何面对城市化浪潮,最终实现开发商、购房者双赢。

参考文献

[1]金平.中国城市规划的弊病[J].重庆建筑――建筑批判,2006,(1).

商业建筑规划篇7

4区县7个定向安置房项目

同意北京古城兴业置业有限公司建设石景山区老古城综合改造定向安置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石景山区老古城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80231.51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56681.827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193758.6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规模不得突破1604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同意北京国隆置业有限公司建设朝阳区高碑店乡北花园定向安置房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高碑店乡北花园村。规划总用地面积50770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50891平方米。

同意北京广安置业投资公司建设丰台区张仪村西城区旧城保护安置用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丰台区卢沟桥乡张仪村。规划总用地面积16300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23034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420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同意北京龙业兴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房山区周口店镇云峰寺村定向安置房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中心区二街区02-0016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5790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3140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449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同意北京长沟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房山区长沟镇中心区改造定向安置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区长沟镇中心区3-7#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11480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907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同意北京长阳兴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京石客运专线张家场村定向安置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区长阳镇起步区4号地。规划总用地面积5810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569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同意北京长阳兴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轨道交通房山线长阳段军留庄村定向安置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区长阳起步区1号地。规划总用地面积3520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670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53461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4区县这7个定向安置房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16940平方米。

2区县2个经济适用住房项目

同意北京星宇吴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建设平谷区天成开元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平谷区平谷镇平谷大街南侧。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2300平方米,全部为建设用地,建筑控制规模3568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同意北京市密云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建设密云云北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密云县站西路南侧。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9213.84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3294.6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563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2区县2个公共租赁房项目

同意北京市公安局机关住房管理中心建设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区半步桥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西城区半步桥44号。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6432.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670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231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同意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中心建设通州区梨园镇(铜牛针织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通州区梨园镇。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277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7006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为42515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海淀区小营二类居住及商业金融项目

同意北京城建兴华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海淀区小营二类居住及商业金融(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淀区小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76109.30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40731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为281388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居住、商业金融及配套。该项目应配建8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

西城区大吉危改小区项目

同意北京中信房地产有限公司对大吉危改小区二期、三期项目开发建设。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城区菜市口东南角。二期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4.2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11.23公顷。建筑控制规模约84.47万平方米(地上59.75万平方米、地下24.7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商业及配套。

三期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4.5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35公顷。建筑控制规模约47.07万平方米(地上34.38万平方米、地下12.69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商业及配套。

丰台区南苑棚户区改造三期项目

同意北京市丰台区房屋经营管理中心对丰台区南苑棚户区三期项目实施改造。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丰台区南苑镇。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9110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50400平方米,建筑规模为29288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商业、教育、医疗卫生。

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工程项目

同意市文化局组织实施市文化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大街甲1号。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北京群众艺术馆、西单剧场(复建)、市文化局办公用房、地下停车库及配套用房等。建设用地面积4508.8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88平方米(其中地上17997平方米,地下7091平方米)。

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大兴项目

经研究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同意外商独资企业北京英特宜家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大兴项目。项目名称为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大兴项目。经营范围为大兴区西红门综合商业区二期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建设地点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0254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94141平方米。

马驹桥镇物流基地生活配套区项目

同意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通州区马驹桥镇物流基地生活配套区C-13居住用地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4725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05717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为243149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通州区西小马庄a-1地块居住项目

同意北京龙湖天行置业有限公司继续开发建设通州区西小马庄a-1地块居住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通州区梨园镇西小马村。规划总用地面积7310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55435平方米,建筑规模为157974.074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房山区黄辛庄小区二期项目

同意北京安顺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继续开发建设房山区黄辛庄小区二期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新城良乡组团北部。规划总用地面积120547.7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85072.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13593.45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

房山区窦店镇03-0013等地块项目

同意北京田家园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房山区窦店镇03-0013等地块居住、商业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区窦店镇。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8634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71912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为137808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商业金融、居住及配套。

房山线长阳站8号地西侧地块项目

同意北京建工长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房山区房山线长阳站8号地西侧地块文化娱乐及居住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区长阳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97084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为186948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居住、商业、文化娱乐等。

商业建筑规划篇8

关键词:旧城更新;自然环境;城市设计;改造

abstract:thenaturalenvironmentused,theregionalfeaturesconstructed,andthemeticulouslyurbandesignsareimportantintheprocessofoldcityrenewal.SoacaseofJieFangsouthroadremobilizationwasintroduced.Basedondeliberationurbandesign,takingadvantageofthenaturalenvironment,theroadhadberemoldedintoagracefulcityspacewhichharmonizedtogetherthecitybuildingandspace,mountainsandwater.

Keywords:oldcityrenewal;naturalenvironment;urbandesign;remob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4-0102-04

19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迅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旧城更新的速度、规模、尺度和再开发强度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旧城更新对迅速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市与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具有诸多益处。

但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一些旧城更新中,由于缺乏精心的设计,忽视城市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大拆大改,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致使城市失去原来的特色。因此,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在妥善合理地解决诸如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拆迁安置等问题基础上,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台州解放南路改造规划进行了探索。

台州市解放南路改造规划在解决拆迁安置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充分利用地块优越的自然环境,协调处理了商业与街道的关系、商业和山体的关系、创造了宜人的休闲购物环境,建设了区级商业服务中心,营造了城市形象;通过规划和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环艺设计的配合,创造了优美的城市空间,还在商业功能的体现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1项目设计背景

台州市是一个组合式城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其综合实力在浙江省排第五位,其主城区由椒江、黄岩、路桥三区组成,其中椒江区为台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对古代台州山海风光的描绘。现代的台州市是一个开放、生态型的滨海城市,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生态环境特色为山水型生态城市。(图1)

改造地块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椒江区东临东海,北靠椒江,城区内有枫山、凤凰山、白云山、太和山等自然山体,拥有山、江、城、海等独特的城市景观风貌,充分体现了“山在城中,景在山上,江穿城过,海临城东”的山水型生态城市空间特色。(图2)

2改造基地现状

基地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凤凰山东侧,西起凤凰山麓,东、南至海门河,北至凤凰新村,解放南路从地块中间穿过,基地东西宽约350m,南北长约960m,总用地为16.5hm2。规划区原为城市建成区,区内有长途汽车客运站、工厂、医院、旅社及居住,中部向西是一个四星级宾馆凤凰山庄的入口,基地东、西、南均为山体环抱,东侧有现状海门河形成天然界限,整体自然条件优越,但现状城市景观未经整治,城市空间较为杂乱,凤凰山东麓、南麓均为工厂占据,海门河西侧沿线被城市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占据,优越的自然条件未被利用。(图3)

3旧城更新面临的问题

3.1拆迁安置的压力

基地建筑密度高,除了部分工厂的工业厂房外迁,大量的居住、商业、办公、医疗、金融机构均要求就地安置,安置压力很大。

地块内原来的商业面积要就地安置,需要安置的商业类型较多,要求各异。地块内的住宅安置面积大,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较高。

3.2自然环境的利用

地块沿山、临河,在这一轮规划之前,该地块还有一个规划改造方案,由于规划方案沿街建筑后退道路较少,对山体景观遮挡严重,被否决。如何利用地块内优越的自然环境,实现“显山露水”,是该改造规划面临的又一挑战。

3.3商业功能的体现

地块沿街长度较长,既有大型商业,又有小型零售商业;既有综合商场,也有休闲购物的商业业态,各种类型商业要求各异,且要体现在综合服务功能上。如何处理商业与街道界面的关系?如何协调大体量商业建筑和山体的关系?如何创造宜人的休闲购物环境?这些都是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4项目的定位

4.1环境优美的居住区

基地内需要安置的建筑数量和类型较多,其中有大量的住宅安置。依山沿河的地段位置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本次改造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居住区,同时,妥善安置各种类型的商业、办公建筑,改善市民的居住、工作、购物休闲环境。

4.2城市形象标志区

解放南路作为椒江城区南北向的主要交通干道,是联系椒江区和台州城市中心区的纽带,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点区域,且改造地块位于凤凰山和枫山两座城市山体之间,城市河流在地块南侧和东侧通过,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营造城市形象。

4.3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解放南路位于椒江区城市中心,是椒江区规划中的重点商业区,也是台州市的次级商业中心,地块商业价值较高。城市更新中应通过系统的规划,结合城市设计,协调各种类型商业之间的关系,创造业态丰富、功能完善、形象优美的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5城市设计的策略

5.1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

解放南路改造规划在路西侧沿山势布置低、多层结合的建筑,沿街退让出商业广场,形成较浓的商业氛围,也为突显山体形成了必要条件。(图4)

根据视距三角法,分析道路、广场的视线,要显出山体,必须将多层住宅尽量退后道路,靠近山体布置。住宅退让后,有利于避开城市道路的喧闹,同时在山体的环抱中,居住环境宁静,优雅。在山体和住宅区之间设置宽度7m左右的环山道路,道路随山体蜿蜒曲折,设置人行道,引导市民亲近山体;居住组团和沿街低层商业建筑之间设置道路分隔,道路也是商业后勤出入的通道。居住区用通透围墙分隔,实现封闭式物业管理。商业和住宅的地下车库及地下车库出入口均各自分开,互不干扰。高层住宅根据地形通过视线分析,布置在地块西侧,不影响在道路上观察山体。(图5)

西侧商业采用2~3层的低层建筑,建筑风格为现代中式,局部配合山体坡度,设置坡屋顶。在规划布局中,加大沿街后退,且建筑布置时沿道路设计了弧线型的休闲商业广场,流畅的曲线将整个地块分成四个不同的区域,根据商业类型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功能。由建筑后退形成的商业广场同时也是完整的一个步行系统,使人们在购物时可以在南北向600m的范围内免受城市交通的干扰。在南侧即06、07地块还设置了一条商业步行内街,即使雨天购物也不受影响。

解放南路东侧的高层建筑高低起伏,轮廓线变化丰富,序列感强烈,并与东侧的山体形成呼应,同时结合裙房设置临街商业,造型现代通透,与西侧的商业广场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现代新城市形象。改善解放南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对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南路东侧住宅区人、车流由东侧庭院进入,沿河设置临水休闲区,居住氛围浓郁。(图6)

5.2建筑设计

西侧沿街商业建筑以2~3层为主,屋顶采用坡顶形式。建筑色彩采用和山体协调的浅灰色系,局部选用仿木构架,点缀较为鲜亮的色彩,突出商业氛围。建筑内部根据需要设置步行内街,顶部设置中庭,配自动扶梯。商业建筑低层均设置骑楼,通过内街、中庭、骑楼等灰空间的处理,增加了商业系统的活力和趣味性,协调了各种不同类型商业建筑的不同需求,使建筑内部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有机结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沿西侧凤凰山的住宅采用多层,坡屋顶,建筑风格现代,中式。同时和沿街商业采用了相近的色系,通过浅灰色系的色彩处理,协调了与山体的关系。

路东高层建筑(18~26层),下设两层商业裙楼,风格现代,立面采用部分构架和玻璃等的组合,轻盈、通透。建筑色彩采用浅色系,局部采用较为鲜亮的色块,建筑风格典雅,轻巧、明快,具有滨海城市特色,建筑界面连续、完整,与周围环境协调。塔楼均采用点式,尽量减少沿街建筑面宽,减少对东侧枫山山体的影响。高层住宅楼外立面基本相同,有利于形成序列空间。(图7、图8、图9)

5.3环艺设计

提出“严谨与自由”的概念,运用对比的设计手法来表达震撼人心的景观效果。解放路的西侧部分将场地划分成与建筑造型呼应的几何形式,其中穿水景、绿地等要素。东侧部分运用了自由顺滑的曲线,来弱化城市道路的单调感。整条道路地面铺装柔美流畅,之间穿插不同大小的圆形广场、绿地或灯柱,与建筑中的圆形及弧形元素结合,给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解放南路西侧的南起点,是一个标志性雕塑。雕塑南面是一处集中绿地景观,点缀其中的树阵恰如其分地强化了空间效果。在通往凤凰山庄的入口处规划有充分间距的树阵,既营造出林的效果,又不至于阻挡商业街的人流。继续往北是一处木甲板的舞台,其后方边缘有一处水幕,舞台的前方有一组座椅,供行人休息和观赏节目。西侧部分的北终点是整条解放南路景观的重要节点――音乐喷水广场,该广场的主体为十一根喷水景观柱,数量上与道路东侧的十一座高层建筑相对应,景观柱为砂岩饰面,上有镂空的图案,内嵌有灯头。十一根柱子全部从一侧喷出水柱,落在下方的水槽中,伴随音乐的起伏,水柱有长短的变化,在多彩灯光的照射下,似音符在跳跃,景观更加绚丽多彩。

解放南路的东侧沿街路面较窄,不宜做过多的景观元素,只设置适量的灌木、盆栽树、花坛,配上序列景观灯柱和座椅。在地面犹如星河铺装的牵引下,使人畅游其中却不乏味。同时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雕塑来提高品位,在每一个细处都做到点题,使设计具有灵魂。

居住小区内可以做景观的场地并不多,因此不宜做过多的硬质景观,只能通过丰富的植物来营造出宜人的氛围,使之既与山体景观相和谐,又与商业临街景观的喧闹形成一定的对比。在河道边设计了绿化带,较宽的地方设置一些步道、木平台和座椅,相应配置丰富的花灌植物,比较窄的地方则以草地和行道树为主。(图10)

6结语

解放南路改造规划在解决拆迁安置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和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环艺设计的配合,充分利用地块优越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优美的城市空间,同时在商业功能的体现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协调处理了商业与街道的关系、商业和山体的关系、创造了宜人的休闲购物环境,建设了区级商业服务中心,营造了城市形象。

目前,该项目西侧地块已竣工投入使用。东侧地块正在建设,部分高层建筑已封顶。从西侧看,沿街的商业建筑体量和高度和山体结合较好,灰色的建筑构架和山体的色彩关系协调,其宜人的购物环境、休闲的商业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购物人流。大面积的室外休闲广场,也给人们购物休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图11、图12)

参考文献:

[1]方益萍,何晓军译.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2]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商业建筑规划篇9

现任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自1975年始至今从事建筑设计工作34年,主持设计完成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6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方案和优秀工程设计一、二、三等奖30余次;在国家一级学术杂志上,译文二十余篇;参加和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十项。近年来主持设计完成多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并发表了多篇相关学术论文。

已在建筑学领域沉浸30多年的董少宇与商业地产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从23年前参与北京国贸中心的设计开始,来自河北张家口市的他便一直致力于研究商业地产,发表了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如《商业地产项目的动态设计》、《构成与作用和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理念与策划》等,他坚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出对于商业地产设计的理解。

牛年春节后的一个周日上午,记者如约在北京万达广场10号楼602房间内见到了董少宇。稍显凌乱的办公室依稀可见某些手绘的图纸,他起身忙说办公室太乱了。沉醉于案头的纸张设计里,我想这就是他平时工作的状态。

采访开始时,我一度担心他是否会不善言谈。随后便发现这种担心多余的,从求学历程到对于商业地产设计的理解,他侃侃而谈。采访结束时,他继续工作。为了他一直强调的那件事,将商业运营规律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

机缘巧合进入建筑学

与很多人进入建筑学领域的经历不同,董少宇是在上大学前便进入了设计院工作。在我看来,他的经历体现了那个年代独有的时代色彩。“高中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城里做了临时工。在1975年考进张家口建筑设计院后,才开始接触建筑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董少宇至今觉得,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让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受到中国的影响,那时的大学教育基本属于停滞状态。全国各大设计院缺少经过系统教育的人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各大设计院开始在社会上招聘初高中毕业生。

在谈到为何会选择建筑学的时候,董少宇坦率的承认最初并非是由于兴趣所致,而更多的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时我正在工厂做临时工。因为我喜欢画画,在闲暇时候会帮所在街道办事处做一些例如出黑板报的事情。恰好遇到张家口建筑设计院来街道办事处招人,我便被推荐了去。”

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董少宇凭借有着绘画的基础考入了当时的张家口建筑设计院。实际上,他们这一批75年进入设计院工作的人,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形。“误打误撞”进入设计院之后,董少宇开始接触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工程结构预算。通过一年多的基础学习,董少宇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谋生的工作。从最初的建筑制图到更深入的工程结构解析,他被一张张精彩的设计图纸所吸引,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于是,在周围老工程师的鼓励下,董少宇便在1978年考入了当时的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在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正规系统的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知识。

在那段系统学习日子中,董少宇明白了建筑学的真正含义,并非像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建筑学与单纯的制图完全是两回事,制图可以说是件功利的事情。然而为什么这么画,画出来是否在实际工程中能达到一致的效果等问题都是在这期间我所学到的。”从这开始,董少宇算是真正去了解建筑学,踏上了建筑设计这条路。

通过“万达广场”介入商业地产

虽然很多年前就参与了北京国贸中心的设计,但在董少宇看来,真正让自己明白商业地产设计规律的来自于主持设计北京万达广场这一项目的经历。“实际上,当初我更擅长的是住宅设计,可我毕业后独立完成设计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商店。现在回头想想,与商业地产结缘好像是注定的。”如今,董少宇已经致力于在商业地产领域从事相关的建筑设计。

在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其业态种类已趋于多样化。既有不同规模、档次的业态组合,又有不同经营特色的业态组合。这通常便需要一个结构复杂、形态丰富的以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在董少宇眼中,万达广场便是这样的建筑。

在2002年8月前后,当时就职于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的董少宇便参加了万达广场南区的方案设计投标。当时北京万达广场南区是通过北京CBD管委会进行招投标的工作。参加投标的单位有德国Gmp设计事务所、美国的波特曼设计事务所、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与万达公司相关部门合作成为投标一方、另外据说还有一家日本的设计公司,共四家单位。最后评标德国Gmp的概念设计方案获得通过,该方案设计了东、西两座塔楼,在建筑风格上趋于简洁、理性。

在德国Gmp概念设计中标之后,马上便要进行具体施工图的设计方案。虽然德国Gmp概念设计中首层采用了四面相连柱廊,空间上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然而缺点是在万达广场东西250米长的范围内,两座塔楼之间有将近170米的距离,从城市景观来说,很难形成一组建筑形象。于是开发商从城市景观以及自身商业运营的角度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董少宇和他的团队承担了修改方案的工作。

在董少宇看来,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概念设计需要有好的创意融入,工程设计便是将概念具体落实到工程上,需要从内部结构和技术要求等细节来入手。施工图设计便是指导施工的语言,工程单位便是需要拿到具体的施工图方可开始建造。

通常好的概念设计在落实到工程上都需要进行一些方面的修改,因为某些方面的概念设计会影响到建筑结构及造型的技术合理性,甚至会产生关系到建筑物能否成立的问题。以万达广场南区设计为例,这个概念设计有些地方便没有考虑到开发商后期的商业运营。在修改方案之时,董少宇便与万达公司的规划设计部和商业公司的密切配合,从使用功能、建筑构成、结构体系、建筑高度等方面都进行了重新或修改设计。“这对我来说既有挑战但是也不十分困难。因为在我们参加投标的过程方案中,曾有一个三座塔楼的分析方案与市政府的意见有些相同之处。在符合业主使用要求的基础之上,里面建筑元素仍用德国Gmp的建筑设计理念,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座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万达广场南区组群建筑。”董少宇如是说到。在设计万达广场南区之后,董少宇对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建筑规划设计有了更加理性和清醒的认识。

遵循商业地产设计规律

与住宅设计不同,商业地产由于涵盖了酒店、写字楼、超市、百货、电影院等多种建筑类型,在设计领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然而,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中各部分功能空间在平面布局、竖向交通、安全疏散、人流组织等方面很容易出现交叉干扰、结构混乱的情况。况且,不同功能模块在空间尺度等方面也差异巨大,对结构、设备等技术要求更高。对设计师而言,在参与不同建筑类型的规划设计同时更要遵循商业地产项目在设计时自身的规律。关于这一方面,董少宇首先提到了建筑师必须具备商业运营的思维。也就是说在设计商业项目之初要了解商业项目不同功能模块的性质和任务,遵循不同业态的规划要求。以百货商场这样的业态而言,其建筑模块的功能决定了它是在建筑群落里面比较重要的位置,而超市的布局则可以放在地下或者相对里面的位置。其次,落实到项目工程设计方面,明白在商业地产项目中不同的功能空间有相当严格的技术要求也是建筑师必须遵循的规律。例如电影院便需要大空间以及适当倾斜的地面,餐饮设施需要独立的排风、排油烟管道,而室内游泳池、洗浴中心等需要独立的上下水管道及温湿度控制设备等。“某些商业的业态对每层面积和层高等也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建筑师如果事先不明白其中的规律而进行简单的设计会为后期开发商的商业运营造成很多不便的影响。”董少宇表示。

总而言之,商业设施、环境和场所也不是静态的固定存在,而是具有动态的发展变化。

因此,从设计上创造一个能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建筑空间环境也是商业项目的特殊要求。建筑师应遵循商业地产这一动态变化发展规律,针对商业地产业态的多样化这一特征,为运营方的日间和夜间管理创造方便的条件。此外,在和开发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建筑师往往会面临在商业运营与建筑设计之间产生的一些矛盾,包括现行国家对于商业地产在建筑设计时的硬性规范和开发商对商业地产的规划之间会有一些矛盾。这便要求建筑师有专业的处理特殊建筑类型的技术能力,使建筑形态既能满足政策规范,又能符合运营商在商业运营时的要求。

建筑设计应与商业地产相结合――访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董少宇

楼市:以建筑师的角度而言,您认为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少宇: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中国需要一个能整合商业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的平台,为商业地产各方参与者提供可行而有效的指导。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创造了建筑师与地产商直接对话的机会,让建筑师能迅速了解商业地产开发商在建筑领域的最新诉求。同时,为建筑师介绍其理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接窗口。未来,我们会联合相关建筑领域的专家,为开发商介绍国际领先的建筑学方面的技术,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楼市:以您和万达合作的经验来看,你认为建筑设计如何能有效的与商业地产相结合?

董少宇:商业地产作为房地产领域的一种类型,目前在中国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基于它自身涵盖多种业态和功能的特征,对建筑设计要求有不同的观念来对待。北京万达广场是典型的“订单式”商业地产,其设计条件和要求相对比较明确。不过由于它的业态种类呈现多元化,其服务内容和功能结构已远远超出了常见的特定建筑类型范畴。因此,建筑设计的空间组织应按功能要求、动静活动形态、人流密度等适当分区、主次明确,同时也要考虑区域或局部具有延伸和调整使用的可能性。

楼市:能否回忆起您当年设计的第一个商业项目时的情境?与现在相比,您觉得自身对于商业地产设计有何新的认识?在您看来,设计商业地产与纯住宅项目有何异同?

董少宇:我独自设计第一个商业项目是个商店,那时基本上是“照猫画虎”的去做,没有太多感觉。如今,我觉得商业地产项目的精髓在于你对商业运营的理解,需要对商业地产从策划到实施全过程进行综合了解方能设计出好的建筑形式。与纯住宅相比,商业地产的设计对建筑师有更多的挑战和吸引力。更为重要一点是,住宅设计建筑师可以作为一个终端的消费者来理解这个设计,而商业地产的设计则需要建筑师站在运营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商业建筑规划篇10

关键词:商业、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根据现代商业建筑自身的特点,结合中国国情,找出现代商业建筑在中国的适宜发展规律。

以“Shoppingmall”为代表的大中型现代商业建筑起源于欧美,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主要是得益于城市居民居住郊区化和家庭轿车的发展,所以西方国家的Shoppingmall通常位于城市的远郊,尤其在美国,Shoppingmall主要依托市郊高速公路建立封闭式大型购物中心,规模巨大、设计简洁,但对位置的要求不是很讲究,只要交通方便就可以了。

然而,当以“Shoppingmall”为代表的大中型现代商业建筑进入中国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不同就是地点的选择。在中国,一个商业购物中心能否经营的好,选址非常重要。由于中国的城市居住郊区化还不普遍,家庭轿车普及率也不高,因此大中型购物中心普遍都选择在市中心的商业区,因为这里商业繁荣,中高收入消费者集中,而且交通便利,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而远离城市中心区域且缺乏便利公共交通设施的商业建筑却会导致失败的命运。最近的例子,如位于上海市浦东陆家嘴的正大广场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建筑本身从纯粹的建筑设计专业角度来说也是优秀的,但浦东的人流与浦西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地铁2号线也没有与正大广场直接连接,严重影响了人流,而周边也缺乏大规模的,集中的消费群体,导致没有足够多的人流和客流,面积巨大的超级购物中心就缺乏人气。

图1上海正大广场

影响消费者行为最广泛的环境因素是文化,这一影响通过社会所强调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反映出来。美国及西方社会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与我国的文化观与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必然反映到我国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解决“Shoppingmall”如何在中国本土化发展将是从开发业主到建筑师,从就业人员到消费者都必需面对的问题。

2).我国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尤其是在建筑外部立面和商业步行街环境方面存在着设计手法雷同,缺乏地方自身特色的状况,造成城市面貌同质化现象,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兴建现代商业建筑,应首先以对原有大中型商业建筑和商业设施的改造和更新为主,且必须与原有城市的环境和商业设施布局相得益彰,协调发展。而新建的项目必须慎重考察,务必要仔细分析,视建设条件的变化而做出适宜的调整,做出自身特色,不可盲目跟风。

从90年代末到新世纪,随着我国又一次经济浪潮的兴起,以及双休日和假日经济的推动,商业发展出现新的契机,我国的商业环境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商业环境的主要改变体现在三点:一是对原有的大中型商场普遍进行更新或改造;二是兴起以上海南京路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三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兴建以“Shoppingmall”为代表的高档购物中心。但是,新的环境,新的气象,以及全国各地繁荣的假日市场,并不能掩盖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些传统弊病。而在建筑设计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盲目性跟风和缺乏特色,创新不足。大中型商场的外部形象各有千秋内部空间却基本相同;步行街大体上都是仿照南京路的设计模式,城市风格和地域特色的体现的很少。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全国商业和商业建筑的同质化现象异常突出,也相当程度间接的造成了全国城市风貌的雷同化。在相当多的大中城市,人们站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内,会常常无法明确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地。

3).我国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着一些脱离实际的,理想化的问题。

一个超级购物中心的成功除了外在的位置、交通条件外,项目的规划更为重要。目前国内的商业建筑设计普遍欠缺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经营的效率。例如现在国内的“Shoppingmall”普遍都是综合性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多功能建筑规划为一体,一般的形式是裙楼部分做商场,裙楼以上为写字楼和酒店。这种规划方式通常都是以写字楼和酒店为核心,主要满足写字楼和酒店的整体设计,相比之下,商场则是附属部分,其设计都必须首先满足写字楼和酒店的整体规划,然后才是商场部分。这种设计思路往往很难保证商场部分有一个很合理的规划,例如建筑的形式和采光问题。例如,北京东单的东方广场是一个以几组写字楼为群体的大型建筑组合体,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东西长达500米,而位于一层和地下一层的东方新天地作为辅的商业设施也不得不维持这种结构和格局,造成顾客在长达几百米的长廊中购物时很难不疲劳。

大规模的购物中心,应该提供给消费者舒适、丰富的购物体验,这就要求整个建筑规划设计必须充分满足顾客购物的需求和心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并不感到疲劳和烦琐;整个商场中应该没有死角或尽可能的少出现死角;宽阔的主动线可以让顾客很容易找到要找的店面和商品,不会出现在商场内“迷路”的情况;顾客走动的位置应完全看不到货物的物流过程等等,这些都应该是从项目开始时,建筑师设计的出发点,而不是日后的随机应变,修修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