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监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1:04

城市环境监测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关系;建议

abstract:withtheconstantdevelopmentofoureconomy,societ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ntheloadincreasing,therefore,totheso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appropriatepollutioncontrol,establishandimprovethe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systemoftheimportanceismoreandmoreapparent.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ofthe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aretwoimportantcomponents,correctprocessing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stablishmentofascientificandration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mechanism,topromotethecaus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hasaverypositiveimpact.

Keywords:environmentalmonitoring;environmentalmanagement;relationship;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在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污染问题也愈发的明显,环境负荷不断加重,环保压力不断增加。因此,为了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必须要完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任务,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体制。目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城市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工作关系,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环境监测

城市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所承担的技术监督工作,是指间断或连续地对城市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可靠、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环境规划、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服务。

在环境监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事先做监测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达到监测要求,又节约监测费用。②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的原则。优先污染物指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趋势呈明显增加状态,对环境具有显著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实际检测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数据。

二是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该阶段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等方面。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需要在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且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一般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三是日常的监督性监测。根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日常的监督性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物动态,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减轻城市的环境压力。

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是指环保部门职能中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是在环境现场进行检查、监督、督促与处理的总称,是各级政府及其环境保护部门做出处罚决定和执行的环境管理系统。

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城市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计划包括在城市污染防治计划、城市污染控制计划、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基础上综合制定区域环境规划。二是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是制订城市环境质量的各项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监测和评价以及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三是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四、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的关系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环境监测不仅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反映环境状况的数据和信息,而且还是衡量环境管理行为和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监测数据所反映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是实施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污染设施运行等管理措施必不可少的手段。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管理行为的结果成败。

随着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环境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就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极强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离开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就失去了目标和执法工具,不仅脱离了事实,而且不能正确地判定实际中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有科学、精准、有效地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那么环境管理也就失去了实际存在的价值。

城市环境监测篇2

关键词:噪声污染;城市区域环境;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30-02

当今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一方面给人们创造了更为方便、服务周到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各种噪声污染也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休息与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有效监测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提供更好的环境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环境问题。

一、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特性

声音就是主观声人耳对物体震动的感觉。按照物理学的标准,声音有乐音与噪声两大类型。乐音是声音的有规律振动,而噪声则是各种不同声音的杂乱组合。所谓环境噪声污染就是指已经对他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干扰,并且高于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声音。噪声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它除了对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以及心情造成影响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类的脑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视力等。因此,噪声污染同其他工业污染一样,也是危害人类环境的一大公害。但由于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居民生活娱乐等,所以它在本质上又不同于大气污染等其他工业污染,它具有即时性、间接性、多发性的特点。

从以上城市噪声概念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噪声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之一,而非化学污染。所谓噪声污染的即时性特点,指的就是这一污染不能采集到污染物,振动声源停止,声音马上就消失,污染的积累不能形成于环境中,也不会产生持久伤害。噪声污染的间接性特点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噪声污染所产生的危害有着不致命、缓慢的特点,二是环境噪声的影响范围有局限性和分布分散性的特点。局部多发性也是噪声污染的另一大特点。由于噪声源在环境中广泛分布,比较难以集中处理。加上噪声判断的标准,不是由一种声音的配响度所决定,而是由声音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所决定,其相关因素还包括发出声音的主观意志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城市噪声污染的多发性特点。

二、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方法

城市噪声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环保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的监测和防范。各城市环境监测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

(一)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1.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

2.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3.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

(二)一般噪声监测方法

对噪声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反映、对声环境质量水平做评价以及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分析体现的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主要动机。若出现声源噪声控制无法进行的状况,一般可采用控制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吸声、隔声技术或安装消声器等等。监测的时间可选择分别于昼间和夜间两个时间段,监测的规定时间中,在每次每个测点的检测等效声级为1omin。并且把噪声的主要来源也记录下来。昼间监测要选择白天的正常工作时段,同时实现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全覆盖;夜间也要从入夜进行整个时段的全覆盖。选择监测时间必须将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段避开。要按照公式平均计算监测结果,以此获得区域内整体的噪声整体水平(昼间和夜间)。

(三)交通噪声监测方法

对交通的噪声状况进行了解的主要渠道在于交通噪声监测,以此可以对道路交通车流量、道路质量等因素与噪声的关系做综合的分析,并把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总结出来。在监测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把能反映快速路、次干路等各种道路的交通类型、车辆速度、道路宽度等噪声排放特征的监测点位置选好。同时可适当考虑行政区域的空间分布,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下转56页)(上接30页)的设置为优先选择点。具体可定1.2m的测点高度,在距离路面20cm的人行道上选择设立。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需要一次,选择春季或秋季作为测量时间。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非道路噪声源等其他干扰因素。

(四)各功能区噪声的监测方法

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城市功能区的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要掌握城市各功能区的声环境状况,可以通过对城市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噪声监测得到准确反映,同时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好分析。选择城市功能区的监测点应注意三点,一是存在监测点与该功能区的平均噪声水平之间,不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监测仪器的长期、安全和可靠,因此在具体的监测点位置的选择上必须慎重;三是固定噪声源和反射面需要监测点要避开。

总之,在环保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高度重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做综合的考虑,以有效的环境噪声监测为手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区域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的同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

城市环境监测篇3

【关键字】城市废水;环境监测;措施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通过加强对城市废水环境监测处理措施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城市废水环境监测的水平,促进城市废水的环保处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美观程度,这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

二.废水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合法的环境监测机构依据法律程序,对能够代表环境的现状质量和预测环境未来变化发展趋势的各种要素,进行技术性的监视和测试,最终给予环境因素质量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对环境实施影响的行为进行法律性的监督、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废水环境监测就是针对废水的质量和未来变法趋势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和分析、解释,并通过对相关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控制,促使废水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整个过程。

废水环境的监测是由专业职能部门着手测定的,主要包括政府事业部门、法律允许的学校科研单位和部分合法的民营类监测机构;进行废水环境的监测有一定的程序,首先由职能部门接受任务,随后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监测计划制定,然后根据制定的监测计划选取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进行优化布点,在所选取的地点进行样品的采集,并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保存和预处理,进行测试分析,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做出综合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废水处理测试,预测废水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分析出来的环境数据制定出可以进行废水处理优化的实际措施,并将分析数据进行存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可见,废水环境测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废水进行优化处理,改善水环境。

三.加强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分析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初期,质量管理的方式仅限于对样品的最终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实验室内分析过程采取一定的质量控制手段,但对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其它环节却无法进行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环境监测系统先后开展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从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制度等多个方面对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突破以往质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对环境监测行业的自身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监测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颁布,其中13款56项要素几乎覆盖了对实验室机构内部工作的所有质量要求,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引人到环境监测领域。2007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首次正式提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重申了环境监测站要按建设标准规定达到相应的监测能力,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做出规定,要求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保证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前处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综合分析等全过程。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即片面重视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数据的填报汇总,但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样品前处理、信息传输等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的手段,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既是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四.环境监测分析废水处理方法

1.强酸强碱废液(酸碱中和法)

少量的强酸强碱废液可通过加水稀释排放,大量的废液可分别回收利用或用酸碱中和法使其pH值近中性后排放。酸碱中和法.

2.重金属废液(絮泥沉淀法)

含铬、铅、铜的废液,可采用氢氧化物沉淀法进行处理,一般可加入消石灰,调节pH值至l0左右,使其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后排放。对于毒性较大的六价铬,可预先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化学还原剂将其还原为三价铬,然后加入消石灰生成氢氧化铬沉淀除去Czl含汞废液,可在废液中加入与汞离子浓度相当量的硫化钠溶液,充分搅拌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然后加入少量硫酸亚铁溶液,使之与过量的硫离子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待溶液充分澄清后排放废液。还可以加入亚硫酸钠将二价汞盐还原为氯化亚汞沉淀,分离沉淀后排放。3.氰化物废液(氧化分解法)

氰化物在碱性介质中比较稳定,处理时一般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次氯酸钠进行分解;也可用氧化剂将其氧化成毒性较低的氰酸盐,常用氧化剂有漂白粉、氯气、高锰酸钾等,作用24小时后排放。

4.含砷废液(絮泥沉淀法)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石灰,调节pH值至8左右,生成砷酸钙、亚砷酸钙沉淀后排放。或调节pH值至10后,加入硫化钠生成难溶低毒的硫化物沉淀。

5.叠氮化合物废液(氧化分解法)

叠氮化物废液排放到下水道时,可与铜质或铅质管配件作用并蓄积而导致爆炸,可采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处理消除蓄积在排水管和存水弯头中的叠氮化合物。

6.有机废液(重蒸镏回收法、卖给厂家)

有机废液大多可以回收利用,如氯仿,可将废氯仿顺序用水、浓硫酸、纯水、盐酸经胺洗涤,用重蒸馏水洗后,干燥并蒸馏两次回收。含有双硫踪的四氯化碳废液,可用浓硫酸洗涤一次,再用水洗两次,干燥、蒸馏后收集76C一78C馏分Cal。高浓度的酚可用乙酸丁脂萃取、重蒸馏后回收,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五.改善废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1.努力培养废水环境监测专业人才

首先,国家可以通过与学校的洽谈合作,对开设这类专业的学校给予积极的鼓励,对于那些优秀的学校,给予具有吸引力的政策,鼓励他们开设这样的专业,积极为社会培养人才,进行人才储备,输送人才;也可以通过创办专业型人才交流会,让大家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

其次,企业自身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企业自身员工进行投资,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学习,在更多的培训教育当中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在更多的交流中去感悟责任和义务。而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选举的时候,也要进行严格的专业限制、技术测验以及人格辨别,选取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进入公司。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监测质量的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因此,环境监测机构要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包括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各个环节都要按技术文件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并实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结合工作实际和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质量体系文件及时进行修订,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加大质控工作力度

制定质控实施计划,采取平行样、空白样、质控样、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同时通过组织参加能力验证、协作定值等外部质控活动,主动发现、解决监测分析中存在或潜在的间题,促进监测人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所有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以确保现行有效。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现场质量监督、新方法的开发、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定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内容完整性、数据有效性的检查,强化日常质量监督管理。

六.结束语

总之,通过不断地加强对城市废水的环境监测的分析,可以很好的提高废水处理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环保化。

参考文献:

[1]刘冠凤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2-10-01博士

城市环境监测篇4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监测;问题治理

一、城市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一)何为城市环境监测。城市环境监测指的是城市环境保护部门通过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和监控,通过对所监测污染物含量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起到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步骤。首先,城市环境调查阶段。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对城市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完善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对城市环境进行调查。要有针对性的对污染性特别大、传播范围广、毒性大的污染点或者污染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保证城市环境的有效改善。其次,城市环境监测的验收阶段。验收阶段主要内容就是要对之前调查的结果进行反馈,对城市相关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必要检查,对在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整改,保证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城市环境的日常监督。在这一步骤当中,主要就是对前两个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主要就是对所管辖范围的主要污染源进行实时的监测,对城市医疗废水、工业废水、地表水、城市大气污染、各种噪音进行监测,通过掌握这些污染物的动态发展数据,保证达到环境污染的要求标准。

二、当前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结果不准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的污染源越来越多,而城市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技术却很难实现同步发展,所以就造成了环境监测结果的不准确性。详细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现场监测标准缺乏,造成了项目监测的准确性不高;城市污染类型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监测标准已经无法具备全面的参考价值;城市现场监测的设备普及率不高,很多对整个城市形成有效的监控和预测,以上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城市环境监测结果不够可靠,不够准确。

(二)城市环境监测体系不健全。首先,从城市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来看,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法规条文对城市污染物处理的规定相对较少,大多都是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样以来,就容易造成违法犯罪问题的出现,很难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其次,对于城市污染物处理特许经营的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在具体的规定中,对各方的权责论述不明确,造成了产业化进程的缓慢运行,无形中增加了产业化运行的风险和成本;再次,有些地方政府对本城市的污染监督不力。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不能够做到执法必严,造成了污染的任意排放,造成了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城市污染监测技术落后。首先,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污染源的逐步增多,环境监测方面也应该不断完善。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一直沿用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造成了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8-2002)为例,其中所涉及到的80个项目就要采用二十多种国标或行业方法,如果还是采用传统方法,是很难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其次,缺乏城市环境治理的应急能力。一旦出现研究的环境污染情况,城市环境监测部门很难及时应对,再加上应急仪器和设备不够吸纳进,最终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恶心循环。

三、提升城市环境监测能力的应对路径

(一)确定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标准。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标准,因此在具体的环境监测、治理和惩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标准。同时,城市环境监测人员要重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作为一种预警性工作可以有效防治环境问题的发生,可以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有效的监测也是做好城市环保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要不断加大环保指标的制定力度,进一步引用借鉴城市环境保护成果显著国家的监测标准体系,促进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设备的不断完善,完善技术参照标准。

(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对象,把监测的主要目光放到重污染源上,制定系统完善的监测数据档案,方便数据的比对,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其次,创新城市环境监测的方式和方法。在城市环境监测中,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比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测量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科学获取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再次,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学研究,确保危害性强的污染性能够提前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解决。

(三)加强城市环境监测队伍建设。首先,加强监测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和科学分工,做好监测资金、监测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促使监测人员能够发挥自身的长处,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其次,要不断强化对监测人员的素质培养,不仅要加强监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使监测人员及时掌握城市环境的最新变化,掌握最先进的监测手段,全身心地投入到城市环境监测工作中来;再次,要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负责到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城市环境问题的良好改善。

城市环境监测篇5

关键字:城市环境监管提升建议

abstract:thispaperfirstoncityenvironmentsupervisionlevelandthepresentsituationofmeaningisdescribed,explainedthehasimportantmeaning;thenliststheurbanenvironmentsupervisioninChinatheachievementsanddeficiency,anditsdevelopmentscientificforecast,highlightsincludethecitypm2.5pollutionlevels,etc.;accordingtotheforecastproposesstrengtheningsupervisionofcityenvironmentofeffectivemeasures,toensurethesmoothimplementation.

Keyword:urbanenvironmentalsupervisionascension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1.1城市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的现状

城市环境的保护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它不仅仅是考察一所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工作的心情和效率。而就目前来说,我国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和监管水平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段差距,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紧抓城市监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近年来,城市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同时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有所加强,这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发展。在城市水环境方面,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和监管力度形式仍十分严峻。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比1990年增长了85.5%,到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废水。而污水处理率却仅为20%左右。而城市大气污染管理尽管有所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增加,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因此可以说,城市环境监管仍是一个重要话题[1]。

1.2提高城市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的环境监管水平高低,首先就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形成和建设的基础。只有保证城市的良好形象,才能够建设有独特风格的城市市貌,而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监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次,城市环境的监管水平还是城市形象特色和景观特点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城市环境整体规划、重点建设、同时实事求是,并时刻对城市环境水平进行监督和管理,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建设氛围[2]。

2当前城市环境监测的成绩与不足

2.1城市环境监测已取得的成绩

就目前来讲,我国各级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有关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法律法规,有效地为城市环境监管提供了支持。同时,我国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能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监管。目前,我国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城市垃圾的治理方面,在这些监管部门的作用下,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城市环境指数年平均提高13%。

2.2城市环境监测的不足

然而,面对着可喜的成绩,我们也不得不正视默写局部地区监管水平不力,致使城市环境恶化的现实。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某些城市环境的监管水平达不到要求,其pm2.5的污染水平仍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这一指标指的是城市大气污染中细微颗粒物(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的污染指标。如果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长期吸入这些细颗粒物,肺部会受到严重的损害,甚至有生命危险。据有关调查,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广州、武汉、重庆和兰州等城市中[3],通过随空气粗、细颗粒进行采样检测等处理,发现其pm2.5指标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冬、春两个季节,由于各种取暖燃料的广泛使用,致使大量颗粒尘埃扩散于空气当中,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2.3城市环境监测今后应加强的部分

因此,就上述城市监管水平问题所提出的成效和不足,在今后的城市环境监管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并随时进行自身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做好具体分工,才能保证监管力度和正常实施。同时还要分析明确,要有针对性,将任务进行量化处理。在环境监管原则方面,坚决执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和“监管质量第一”原则,不搞特殊化。监管目标上,严格执行质控合格率的要求,不能偷工减料,仪器完好率更应该达到100%。另外监管策划和监管控制上,要有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和统一实现,有整体观念。同时要与时俱进,时刻存在各个方面都要加强的意识。

3对城市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3.1提高环境监测工作地位

环境监管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仅仅关系到国计民生,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科学含金量。在城市环境监管工作中,要严格把握“管理出效益”的原则。首先要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将监管工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得到广泛的支持率,才能使工作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扩大。尤其对监管人员严格把关,提高整体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把关,在原有的成绩基础上,不骄不躁。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系统体系和监管程序为己任。只有真正从全民做起,上至领导机构,下到每一位市民的意识高度统一,才能够不断的超越自身限制,完成本职工作,使城市环境更上一层楼[4]。

3.2加快能力建设

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国家的一切工作重心都紧紧围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包括城市环境的监管水平。因此,在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建设过程中,应紧紧把握“发展”因素,不但提高质量,更要提高监管效率,节省社会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可大胆放开手脚。只有解放思想,征求多方意见,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够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城市环境监管体系。

3.3发挥监管者所长,优化分工

在监管者能力整体提高的基础上,由于内部人员能力和优势的不同,可适当做具体的分工。这样不仅能够使监管工作更加快捷和高效的完成,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同时,就监管者自身而言,发挥其所长,对于其工作的心态和完成水平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涉及到领导者对于城市环境监管流程和整体规划的认识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但工作人员,还包括仪器的分配、资金的调动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监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一个信念:提高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

3.4搞好环境质量保证工作

在城市环境监管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项指标能够顺利完成,对于环境监管质量的保证工作也尤为重要。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评价监管水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等,包括对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城市垃圾等一系列问题的监管评价措施。在这里,市民的支持和积极配合,以及监管过程中的辅助设施支持等软实力所占据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例如要选择合理的检测分析方法和分析场所,其次要配备科学先进的实验设备等[4]。这要求所指定的评价标准一定要客观公正,不仅要具有一般性,还要具有特殊性和时代性。使得城市环境监管等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质量问题成为一个衡量城市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但用于评价城市的发展水平,还能够评价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发展的前提下,城市才能够真正得到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监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并保证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顺利实施。所以说,只有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监管模式和监管经验的前提下,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以及过去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正视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城市环境监管部门的优势。并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城市环境监管体系。为城市的环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冯东方.中国城市环境现状及主要城市环境管理措施[J].城市发展研究.2001(4)

[2]陈培栋.城市市容管理与环境建设[J].城市研究.2002(3)

城市环境监测篇6

关键词:工业城市;生活用水;水质

前言

随着经济增长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因此,水污染事件时常发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进入地下,从而影响整个城市河流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并进一步的威胁城市生活用水的安全,严重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我国连续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愈发突显工业水污染给环境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的极大影响[1]。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工业运作的动力,是城市的血液。水的宝贵,在于其储量十分的有限,也在于其拥有不可替代的性质。工业城市生活用水的环境质量监测是为合理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源提供数据资料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环节,对发展经济及保障市民健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城市水污染状况分析

工业废水包括了工厂里烟气的洗涤水、设备和场地的清洁水、机器设备的冷却水、工艺过程的用水等。一般工业废水中含有很多有害甚至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以及人体身体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目前,由工业废水引发的城市地下水及其他水源的污染主要有:重金属的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的污染、化学毒物的污染、有机需氧物质的污染等。

城市水资源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及人为污染。雨水对矿石的溶解所引起水的污染,是自然污染;人类活动向水中排放没有经处理而直接排放的工业废水、各种废弃物和生活污水,所造成水质的恶化,是人为污染。在工业污水排放量少的一段很长的时期,水体可以通过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及微生物的分解等,可以自然净化。随着工业发展,排放量增多,水体污染程度加深。例如,周铁镇,这个小镇面积只有73平方公里,却是江苏甚至全国的著名“化工重镇”,最多的时候全镇有300家化工企业。因为化工行业的污染特性,该镇的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城镇内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且对太湖的水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导致水变质,影响了整个太湖周边城镇群众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由此可见,工业城市的生活用水的环境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2]。

2生活用水中常规的检测项目及其危害

2.1pH值

人体的身体健康和水体的pH值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人的体质是按照血液pH值进行划分,偏碱性属于健康体质。水的pH值会影响人自身体内的pH值,例如,偏碱性的水质对于保持人的体液酸碱平衡比较有利。国家相关标准对于水的正常pH值范围有着规定标准,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属于正常。

2.2硬度

水体的硬度是由很多具有溶解性的金属离子构成,通常包括铁、镁、钙、锰、锌、银等多价金属离子。如果人们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生活用水,人体的健康以及日常的生活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国家对于水体的硬度有着相应的标准,水中所含碳酸钙总硬度不能超过450mg/L。

2.3感官指标

水的颜色通常是由于水中悬浮的颗粒以及其他带色物质的存在形成。国家对于水的色度有着一定的规定:水的色度限值为15度,同时不能呈现异色。而水的浑浊度是由水中存在的颗粒物引起的。水的浑浊度过高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国家标准规定:浑浊度限值5ntU。生活用水中的异味和异臭是由于原水、水处理过程以及输水过程中存在的细菌所造成的污染以及其他化学污染造成的。国家对此的规定标准为:水体不能具有异味和异臭。

2.4耗氧量

对耗氧量的检测目的是为了检测生活用水中带有的有机物污染情况,能够为水处理的过程提供一定的指标。我们传统使用的混凝以及沉淀工艺所用的自来水其耗氧量通常在2-5mg/L范围之间。

2.5氨氮、硝酸盐氮以及亚硝酸盐氮的含量

水体中存在的氨氨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普遍存在和关注的问题。生活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以及硝酸盐对于人体具有致癌的威胁。我国现今在新颁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于氨氮的标准有着相应的规定,其限值为0.5mg/L。如果高于限值则不能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3]。

2.6铁锰含量

铁离子和含氧或者含硫的化合物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相应的碳酸盐或者亚硫酸盐等物质。因此,国家对此有着相关规定,标准生活用水中含铁量不能超过0.3mg/L。与此同时,对于水体中锰的含量国家也有一定的标准规定,对于生活用水中锰的含量规定不能超过0.1mg/L。

2.7微生物指标

水体中所含的微生物如果超标对于人体健康同样会带来极大危害。水体中致病性的微生物通常来源于其他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水体中比较常见的致病性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

3结束语

在工业化城市中,大多的工业污水不经处理即排入河道,给河流和附近的人、畜及其它生物都带来了无穷的危害。这些污水中含有汞、铬、镍、铜、铁和氮、酚等有害物质,不但会使河里的水生生物变形或绝生,而且人、畜吃了这些籽粒或蔬菜,有的中毒,有的得病,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工业城市的水污染十分的严峻,生活用水的环境非常恶劣[4]。生活用水的质量和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工业城市供水部门以及相关的水质监测部门需要加强相关的监督和管理,进而保证市民生活用水的质量以及环境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1]于凤存,方国华,高玉琴.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思考[J].灾害学,2007,22(4):104.

[2]刘岩,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9,1(27):60-61.

城市环境监测篇7

1.1监测结果全面性不足

由于“只求发展,不重环境”错误观念的影响,虽然我国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城市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较低,无法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因而也不能对城市的环境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这样一来,对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参考性也被大幅度降低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同国际水平仍相距甚远,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的监测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其完整性,技术、人员、基金以及设备方面还未达到有关要求,因而导致企业排污状况不够清晰,也很难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污染物而言,由于其种类极多,因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治理,但是,我国目前的监测及治理技术还未达到此要求,污染物处理措施十分单一,另类污染物甚至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1.3缺乏一套有效的环境治理应急体系

由于环境监测及治理过程常会有突发状况出现,但是我国有关环境突况应急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再加上环境监测及治理成本较高,由于资金问题及设备缺乏均很难使得一系列应急措施得到有效的发挥。

1.4政策及体系有欠完善

1.4.1产业化规范及政策有待完善。一方面,地方产业化政策有待明确,不少省市还未下达有关文件来对城市污染物处理的产业化及其市场化进行规定,因而实施过程中十分盲从和混乱。另一方面,行业内缺乏特许经营规范性条例以及标准化合同文本,因而导致特许经营协议实施时各方责权十分混乱,相互推诿、争权以及扯皮现象屡屡发生,这均导致政府、公众风险以及交易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1.4.2激励机制没有很好的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够明确。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化的发展,还为政府污水处理行业提供了政策性的补贴。但我国所制定政策中还未涉及到污染物处理行业转制之后所得税优惠等相关问题,因而为城市污染物处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税负压力。

1.4.3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有关城市污染物处理产业化方面的文件多数为指导性意见,缺乏法律效力,未从法律意义上对产业化及市场化方向进行明确规定。产业化配套政策均未在法律法规中得以明确规范和保障。

2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必须从主要问题入手,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状况,对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

2.1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有关标准

环境相关监测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借助于环境监测这一预警工作来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将环境问题扼杀在萌芽中。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应对环保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环保成果显著的国家进行借鉴,对其相关城市监测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和参考,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相关设备,对有待完善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进一步改进。

2.2确保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2.2.1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测因子。以污染物浓度为依据对污染物进行评鉴,将危害较大且较易产生的污染物作为城市的重点监测对象。此外,还应对我国环境监测的特征性指标进行确定。

2.2.2改变传统的监测形式。我国城市监测形式多为固定化监测,灵活性及连续性较为欠缺,因而导致监测数据异常时很难及时发现,进而造成环境问题的处理及应对措施较为滞后。应当进行灵活、连续监测形式的制定,以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2.3注重污染物生物学及毒理学原理的监测,研究污染物生物学及其毒理学原理有助于监测人员对有害污染物客观特征进行及时掌握,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物质对环境的危害。

2.2.4确保监测及有关数据评价的有效性。有关监测人员应对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对可信数据进行研究,以确保数据获取背景的相关性及其稳定性,以可信数据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见性措施,推动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对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城市、环境、经济与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复合型生态体系,其发展过程必然会按照一定的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发展,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及时安排人类行为,减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3结束语

城市环境监测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学科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概述

福建省环境监测机构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下半年,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厦门、福州2设区城市环境监测站相继成立,形成了我省第一批专门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力量,并很快开始了最初的环境监测工作。此后,全省各地相继按行政区划,成立了环境监测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对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工作。此后我省还相继成立了从事专项环境监测业务的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省湄州湾海洋监测站、武夷山大气环境质量背景监测站。截止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88个,监测人员1130人,监测仪器固定资产原值约1.94亿元,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省的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具备了对全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状况的监测能力、应对突发性环境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进行环境监测科研的工作能力,环境监测学科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全省监测系统技术能力发展状况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能力发展取得瞩目的成绩,尤其在“十五”期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人员技术素质、管理水平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一)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十五”期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我省先后实施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二期工程,由省财政出资5000万元,各级政府配套5000万元,直接用于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购置。目前,一期工程仪器采购工作已全部完成,二期工程也已进入扫尾阶段。一、二期工程共有79个环境监测站获得资助,迅速改变了我省基层监测站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短缺、仪器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装备的仪器设备迅速形成监测能力,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作用。据统计,截至2005年末,全省环保系统环境监测站监测仪器设备资产原值达1.94亿元,“十五”期间增加值为1.35亿元,详见表-1。

环境自动监测是“十五”期间我省重点推进的能力建设项目,其目的在于用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为环境管理的提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证。“十五”期间,我省全面启动了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目前全省共有10个设区城市、4个设市城市共建成了25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对So2、no2、pm10等大气环境指标实施连续自动监测,9个设区城市全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工作,福州、厦门等环保重点城市还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在5个流域的重点监测断面和行政区交界断面建设了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10余个指标,并实施了重点断面的水质周报制度。200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网络建设,作为“数字福建”的应用项目之一,以省直宽带网、移动通讯网和电信骨干网为依托,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目前,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和各设区市监控分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并连接了全省已建成投入运行的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和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在线监测监控。

(二)人员技术素质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境监测队伍人员技术素质不断提高,队伍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截止至2005年末,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人员中,技术人员比例占人员数的71.7%,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98人、中级职称人数329人、初级职称人数382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24.14.7。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人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也不断优化,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改变了环境监测系统技术人员以理化检验专业为主的现象,生态、地理等学科专业人员加入到环境监测队伍;人员年龄结构也趋向年轻化,70年代出生的技术人员已成为监测队伍的主力。

(三)管理水平

“十五”期间,我省的环境监测站以计量认证为抓手,推进监测站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省有70个环境监测站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建立了质量体系,通过了计量认证的评审。厦门市环境监测站还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评审。

三、全省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根据环境管理的需求,按照统一监测技术规范,全面开展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以及污染源的监测工作。每年获得约100万个监测数据。

(一)水环境监测

“十五”期间,为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要求,全面了解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统一规范全省水环境监测技术,对《福建省水环境监测技术规定》进行修订,并调整了部分断面,增设了省界、市县之间的交界断面,使全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布局、站位的布设更加合理、科学。在各水系共布设地表水监测断面121个,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40个,城市内河监测断面29个,湖泊、水库监测断面11个,地下水监测断面8个。近岸港湾海域水质监测站位65个,入海河口水质监测站位11个。

(二)大气环境监测

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和福州、厦门、三明、泉州4个城市列入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莆田、漳州、南平、龙岩、宁德、福清、长乐、永安、晋江、石狮、南安、福安、福鼎、漳平、龙海、邵武、建阳、建瓯、武夷山等19个城市列入福建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全省共布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位75个,降尘点位70个,硫酸盐化速率点位74个。

(三)声环境监测

福州、厦门2个城市列入国家噪声监测网,其余21个城市列入省级噪声监测网,全面开展了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监测。全省共布设区域环境噪声点位2894个,在318条主次干道布设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870个,布设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85个。

(四)辐射环境

根据我省实际条件,开展了在主要城市城区环境电磁辐射水平、陆地环境贯穿辐射剂量率、空气中氡浓度、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监测,在主要水系的重点断面和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水体中总α、总β放射性监测。

四、全省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现状

“十五”期间,我省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围绕环境管理重点工作,针对福建省主要环境问题,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一)环境监测基础研究

由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持的“闽江水环境况有机污染状况与控制研究”,通过闽江流域数十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对水体中挥发性与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水平进行评价,该项目获2005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州市环境监测站开展了“福州市区交通主干道呼吸带水平空气质量调查”、“福州市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对影响福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因子进行分析;与福建省、福州市环科所合作,开展“山仔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和防治对策研究”,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湖泊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行为及受控机制研究”,对水库出现的富营养化污染进行系统的研究。厦门市环境监测站针对结合市政府开展的海域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了“厦门市西海域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变化跟踪研究”,对厦门西海域整治前后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响应过程、环境整治环境效益综合分析,为政府今后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为正确评估西海域的整治效益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九龙江河口区地区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开展了“九龙江河口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管理”研究课题,通过收集九龙江河口环境综合管理的各种基础信息,分析河口环境污染状况,了解造成污染和影响管理的关键因素和相互关系,提出九龙江河口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管理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运行机构、机制与监测网络框架。在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开展了“厦门市空气质量成因、发展趋势研究”和“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环境影响、控制技术及动态管理系统研究”对影响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三明市环境监测站结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了“东牙溪水库水质保护”课题的研究。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作开展“沙溪微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洛阳江流域污染调查与综合整治方案”和“泉州市两江流域数字化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龙岩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九龙江雁石桥断面污染原因调查与分析研究”。东山县环境监测站和厦门大学环科中心合作,完成了“亚热带海水养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该项目获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二)监测方法、监测标准、监测仪器研究

福州市环境监测站针对敖江流域石板材污染的现状,制定了“敖江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目前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中为确定的浊度制定了地方标准。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编制完成了“热污染监测技术规范”、“热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近岸海域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持的“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与建设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承担“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iCp-mS法”、“土壤・沉积物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酸溶/iCp-mS法”、“固体废物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酸溶/iCp-mS法”、“水质有机锡的测定GC-aaS或GC-aFS法”、“水质no2-n的测定CFa和Fia法”、“水质no3-的测定CFa和Fia法”等标准监测方法的制定。厦门环境监测站还完成了“全天候户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工作,该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信息传输与综合分析

三明市环境监测站与三明市环境信息中心合作,完成了“三明市环境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实现了三明市环保局系统办公自动化,该项目获得了福建省2005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龙岩市环保局针对龙岩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龙岩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日报自动接收、系统软件,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工作的自动化,同时还在全市推广应用了数据综合分析软件系统,提高了数据报送时效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质量。

五、监测科技工作发展展望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在社会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下,应在仪器设备能力建设和监测科研工作等方面有较大进展,以适应社会和环保工作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一)监测能力建设

新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2个方面着手,形成机构健全、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结构科学、功能齐全、运转灵活、反应迅速的监测组织体系,并有效发挥作用。依照这一基本思路,我省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要在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要加强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在我省主要河流的重点断面和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县级市及部分重点县城关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同时要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能力的建设,对主要污染源应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完善各设区城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使其具备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的能力。在保证各监测站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有毒有机污染污染物的监测能力,有条件的监测站应增加对环境生物毒素、环境激素等有机污染毒物的监测能力,省环境监测站应具备对宏观环境的遥感监测能力。

(二)监测科研工作

要针对福建省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城市环境空气污染、酸雨污染、河流库泊化引起的流域性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提出控制污染的措施。要把保护饮用水安全作为监测科研工作的重点,对水源地水体中优先污染物、生物性毒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制定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技术指标体系。要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以专用网和社会公众网为基础,建设全省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平台。

城市环境监测篇9

关键词:城市河流;监测;实践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03

0引言

城市河流监测主要是针对城市内某个区域中的河流质量展开,我国普遍将其使用在具备一定空间范围的流域干流、城市污水回用以及城市饮用水中。当前存在的河流水环境健康监测方式相对较少,同时也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发生2005年江水污染事件后,我国民众对水环境的安全越来越关注。为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城市河流监测的实践策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监测系统。

1城市河流监测的作用

城市河流监测必须具备较强的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能力,如此就可以帮助相应部门展开风险管理工作。并且城市河流监测手段还可以及时针对河流水环境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同时也能够迅速将发现的风险告诉决策者,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在部分环境中,该河流监测系统也可以直接推测风险源。

本文以某市为例,根据资料能够知道,其最近几年时间河流治理的根本方向为水资源调度、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防洪排涝。该市河流两岸污染物长时间向河流中排除,导致河流质量原来越差,居民用水得不到有效保证。同时由于该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用水排入城市河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若不能及时监测城市河流,那么整个城市的民众安全将存在极大隐患。为此该市开展城市河流监测工作势在必行。

2城市河流监测的困难

2.1主要工程限制

某市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极为发达的城市,因此也伴随着大量主要工程的开展。泄洪通道、水处理厂以及修建水坝等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同时也帮助政府获取到更多利益,并推动整个城市的不断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所以政府在一般环境中都会选择工程措施。但如此就会减少非工程措施的使用,如社区搬迁以及土地利用分区等。但在实际环境中,工程措施对于河监测测带来的帮助极为有限。简单举例来说,若工程措施区域内有民众拒绝搬迁,就会搁置整个计划的时间,导致城市河流监测相对困难。主要工程的施工,也将导致大量污染物流入到城市河流中,对城市河流水质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加大了城市河流监测工作量。

2.2森林砍伐

由于某市正在不断建设,土地的使用量也越拉越大,进而产生了大量乱砍滥伐的现象。众所周知,水质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即为集水区破坏、地下水开发过度等。而水质恶化现象将进一步影响该市的水质监测工作。其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后,城市河流内的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愈来愈多且越来越复杂,如此对应的监测技术也必须不断完善。城市河流监测属于一种依赖于科学技术与设备的工作,若研究工作量加大,就必须引进更多新的设备以及人力,进而无形加大了该城市对于水质监测的投资。

3城市河流监测的实践策略

3.1科学设定治理目标

当前城市河流监测缺少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如此使河流环境建设工作投资与实施环节内的评估不能有效衔接在一起,进而导致后续监测系统与评价体系形成困难。城市河流监测工作实质上即为城市河流治理的基础,为此我们可以直接将城市河流治理目标等同于城市河流监测目标。相关部门应该从该城市河流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始着手,对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制定得到较为清晰的城市河流治理目标,如此就能够进一步得到城市河流监测目标。较为明确的治理目标能够帮助城市河流监测更加顺利的展开。由于目前河流治理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可以向其中加入河流健康概念,如此治理目标则更加强调河流形态、河流生物以及水质理化指标等内容。按照上述内容,制定完成城市河流监测目标,就能够有针对性展开监测工作,明确重点需要监测的河流位置以及河流微生物与污染物。

3.2流域尺度的扩展

河流生态系统本市上还是流域的一部分,因此其对应的受污染程度、形态结构都将直接被地形地貌与气候气象所作用。就流域而言,将其作为尺度展开河流监测工作,能够有效表现出河流生态系统具备出的连续性以及整体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河流监测系统还是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小范围,而没有将其延伸到较大整体中。上述内容将会使城市河流监测产生以偏概全的现象,换句话说即为用一个较小区域的城市河流情况来表示整个城市河流监测的情况,进而导致不能准确监测得到城市河流的实际现状。在流域尺度种植展开河流监测工作已经是当前河流监测的主要方向。但这里必须强调城市河流监测的根本目标不是治理全流域,而是通过地形等特殊特征完成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在未来城市河流监测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呼吁更多民众开始注重城市河流监测工作,尽可能减小城市河流监测工作的难度。城市河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使城市民众用水更加安全放心。城市居民与城市河流监测工作者属于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因此两者应相互监督,进一步加强城市河流监测力度。

参考文献:

[1]吕志强,庆旭瑶,任玉芬,王效科,庞容.山地城市河流土地利用结构对水质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J].湖泊科学,2016(02):319-327.

城市环境监测篇10

关键词:噪声;防治措施;恢复机制

1前言

海城市声环境质量整体上较好。2010年海城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1.3dB(a),达标网格数占监测网格总数的88.3%,影响较大的声源主要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分别占声源构成的79.6%和18.4%。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均值为64.8dB,达到国家标准。“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与国家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

2声环境质量现状

2.1监测项目

环境噪声监测等效声级Leq、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及标准偏差δ,交通噪声并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2.2城市区域声环境

2010年,我市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网格化监测,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1.3分贝;从声源构成看,影响我市的噪声环境主要是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具体监测情况详见表2-1。

表2-1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各类声源监测情况

2.3功能区环境噪声

2010年,全市各功能区年均值1类区达47.8分贝、2类区达51.5分贝、3类区达54.7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

2.4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

2010年,对市区8条交通干线的12个监测点位进行了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涉及干线总长度16公里,平均车流量为1337辆/小时,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4.8分贝,达到国家标准之限值。

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评价标准

海城市区环境噪声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详见表3-1。

表3-1声环境质量标准排放限值

3.2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评价

2010年我市各类功能区从达标率看,1类区和3类区达标率最高为100%,2类区达标率最低为86.2%。

3.3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

2010年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实行网格化监测,覆盖人口33.39万人,共设103个点位,达标网格数占监测网格总数的89.3%,平均等效声级为51.3分贝。分为重污染(>65.1)、中污染(60.1~65.0)、轻污染(55.1~60.0)、较好(50.1~55.0)和好(≤50)5个等级,处于好以上的占覆盖面积的43.7%,较好的占18.4%,轻度污染占22.3%,中度污染占15.5%。

3.4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评价

2010年海城市区道路交通平均等效声级64.8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之规定,达标率87.5%,除八一路轻污染外,其他监测路段均在较好以上。

4“十一五”期间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4.1城市区域声环境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从监测结果来看,区域环境噪声由2006年54.9分贝下降到2010年51.3分贝,噪声平均值明显下降。

“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区域占监测覆盖面积的59.6%以上;处于好和较好区域占监测覆盖人口的59.6%以上;到2010年没有重污染区域,噪声环境趋于好转。

4.2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值64.8dB(a)~69.9dB(a),2010年最低,2008年最高,“十一五”期间海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与车流量变化趋势见图4-1。

4.3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对市区噪声的污染整治力度,取缔市内营运三轮车,并对噪声扰民现象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市的功能区噪声平均值稳中略有下降。“十一五”间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见表4-1。

表4-1“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

5“十一五”初、末期声环境质量比较

5.1“十一五”初、末期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比较数据

“十一五”末期城市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1.3dB(a),比“十一五”初期下降了6.6%;有62.2%的覆盖人群居住在好和较好的声环境质量中,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3.93%。

5.2“十一五”初、末期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比较数据

十一五”末期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4.8dB(a),比初期下降了7%;平均道路交通车流量1337辆/小时,比“十一五”初期下降了38.1%,(2006年9月)。

5.3“十一五”初、末期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比较

“十一五”末期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初期比较,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分别下降了10.2%、5.0%、4.7%,明显区域噪声环境好转不少。

6减少声环境污染对策及建议

(1)加大噪声达标控制区建设力度。以居民文教区为重点开展夜间环境噪声整治行动,禁止在居民区内开设易发生噪声投诉的娱乐休闲场所,已有的逐步取缔。

(2)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查处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的行为。加强施工噪声排放申报管理,实施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制度。依法限定施工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敏感区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3)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严格控制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噪声污染,严格管理敏感区内的文体活动和室内娱乐活动。对室内装修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限制装修作业时间。

(4)提高广大市民噪声环境保护意识。借助我市噪声监测显示系统,不断向市民展示我市噪声污染的现状,鼓励广大市民珍惜安静,逐渐改善声环境质量。

7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