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7:25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1

1引言

“护城河”概念是由巴菲特1993年在致股东的信中首次提出。2008年美国星辰公司的股票研究主管帕特?多尔西写了一本《创富小册子》的书,对“护城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评价体系。本文将利用“护城河理论”对运输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2运输企业的盈利状况

21样本数据的选取

为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样本企业都选择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取自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每种类型的运输企业选择三家企业,共计12家企业,观察这12家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典型指标,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所选取的12家样本公司数据如表1所示。

22数据解读

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看出,近四年来我国运输服务企业的整体资产状况较差,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弱,生存状况恶化显著。原因我们可以找出很多,比如运输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大、人力成本上升快、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经济增长乏力等,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弱。

表1运输服务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及盈利指标(%)

公司名称[]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

3运输企业盈利能力评价

31护城河理论

帕特指出:一条经济“护城河”是一种企业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品质,是企业之所以能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性特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真正保护自己业务的经济护城河,那么很难在长期竞争中拥有优势。多年来,人们对企业经济“护城河”的存在有着高度的认同,然而对经济“护城河”的理解却有较大的分歧。有些看似能够体现出企业优势的因素却很难在长期的竞争中给企业带来利润,也就不能成为经济“护城河”的结构特征,因此,护城河有了“真”、“假”之分。

32运输企业”护城河”状况分析

321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业秘诀等。专利、非专利技术等对运输服务企业盈利影响较小,品牌和法定许可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影响较大。

(1)品牌。运输产品具有无形性、同一性等特点,使得运输服务企业的用户价值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不仅仅表现为同一类型的运输服务企业,如航空企业与航空企业,甚至不同类型的运输服务企业提供的运输服务其用户价值差异也是不大的,如高铁和航空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与铁路运输服务等。所以尽管运输服务企业的品牌价值差异巨大,知名度和普及度也有区别,但这种差异不足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企业很难凭借其品牌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同类产品从而拥有强大的经济护城河。

(2)行政许可。在我国,运输服务业的法定许可是一种国家特许权,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法定许可能够创造持久性竞争优势,让潜在竞争对手很难甚至不可能进入现有的市场。运输服务行业行政许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营业内容许可,如经营集装箱、危险品运输、运营线路、班线许可、场站运营许可、司乘人员及维修人员资格认证、车辆、装备生产及维修许可等方面。

但是,运输服务具有公益性,属于公共资源,其产品价格实际上多数是受政府宏观指导的,这种许可最终不能对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只能减轻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总之,企业通常很难从中获得额外的收益。

322客户转换成本

客户转换成本是构成企业护城河的重要因素,如果顾客购买a企业产品转向购买B企业产品,会损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和关系等,那么该企业就有比较高的转换成本。根据营销学专家Burnham将客户转换成本分成程序转换成本、财务性转换成本三类,我们对运输服务企业的客户转换成本进行具体分析,如表4所示。

分析可知,对用户来说转换成本主要集中在程序转换成本上,总的来看,运输服务业是客户转换成本较低的行业,因此,运输服务企业很难就客户转换成本这个要素形成企业竞争的宽阔的护城河。

323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指的是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节点数成正比。有些企业也同样受益于这种网络效应,即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对于运输服务企业来说,四通八达的分支网络可以让他们更有效地服务于客户,因为不管客户对发货线路有什么要求,企业都能在这条路线的终点和起点拥有一个分支。一个更大的网络,能让企业在每个分支上运输更多的货物和旅客,新的分支可以增加现有网络的运输量,每个分支的经营收入自然会随之增加。可以看出,对于运输服务企业来说,网络效应是一种异常强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它不是不可超越的,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一个相似的网络,绝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对于只能望而却步。

324成本优势

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都是可以让企业对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收取高于没有这些优势时的价钱。和价格相对应的是成本,如果企业可以通过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提供商品或服务,那么该企业很明显可以获得竞争的优势。

成本优势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低成本的流程优势、与众不同的资源和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对于运输企业而言,如果拥有位置优越的港口、机场和场站是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但真正决定因素还是企业的相对规模,只有规模的相对优势创作的经济护城河才是最长久的。

表5运输服务企业成本优势分析

低成本的流程优势[]在企业业务流程基础上的拥有节省成本的优势[]易于模仿,难以持久

与众不同的资源[]运输服务企业私有的港口,车站和机场等[]是持久优势

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关键是相对规模[]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竞争优势[BG)F][Ht]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运输企业具备了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有些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其管理和执行能力等方面也表现不错,但是这些方面不足以使得企业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而真正影响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因素,比如企业的无形资产、客户转换成本、网络效应以及成本优势等相对较弱,因此不能为自身构建较为宽阔的经济护城河,这才是导致企业之所以长期盈利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

4如何拓宽企业的护城河

通过对运输服务企业“护城河”状况分析,我们发现运输服务业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弱,利润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普遍存在着“护城河”较窄的经济结构特征,这个结论和近几年运输服务企业的财务数据甚至更长期的有据可查的财务数据相吻合。尽管如此,运输服务企业还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拓宽自己的护城河,提升盈利能力。

41进行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可以提高品牌的使用价值,增加用户的粘连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运输企业的产品是运输服务,运输服务可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专业化、个性化、柔性化三种策略创新。专业化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专业化意味着企业提供批量大、成本低、效率高,质量优、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如:高速客运、动物专运、散货运输、冷链运输等。个性化运输服务创新是为了满足特别的运输服务要求,如电话邀约服务、运输与安保相结合的服务等。柔性化运输服务要求企业能够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反应,及时提供客户要求的服务,这对企业的内部资源和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柔性化提高了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42增加转换成本

增加转换成本,可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服务类的产品和一般商品比较其转换成本较高,因为客户评价服务的转换成本较一般商品困难。运输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增加其客户转换成本:①与客户签订长期合同,合同的违约成本本身就是强大的转换成本。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与核心客户建立紧密联盟关系。③感情关怀和价格优惠,如会员制、积分制等,建立独特的联盟文化,加大客户转换的物质成本和情感成本。

43强化网络效应

大规模的运输网络极难复制,往往是超宽经济护城河的源泉。网络效应实际上是规模效应的一种,规模越大,就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并进一步扩大规模。因此运输企业要加大网络建设力度,寻求网络效应的保护,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①自建网络或兼并较小的网络。②增加网络和用户之间的关联性。③扩大网络上服务的内容。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2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体会

入学年月___2012春_____

姓名______张妮_____

学号__[1**********]__

专业____会计学_____

联系方式__[1**********]__

学习中心山西运城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正在逐步融入世界范围的经济大潮中。企业已经或正在步入战略经营管理时代,而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创新力、应变力、凝聚力和承载力的基础和综合体现,也是竞争力强弱的首要标志。因此,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首要标志,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本文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为论述对象,从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两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关键词: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因素;盈利质量

目录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概述…………………………………………1(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1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3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3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概念………………………………………3

(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分析…………………………3

(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因素分析…………………………4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5

(一)企业盈利能力利润指标的选择与分析………………………5

(二)企业盈利能力质量指标的选择与分析………………………8

四、结合实例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9

(一)a公司的情况概述…………………………………………9

(二)a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分析……………………………………10

五、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概述

(一)研究背景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中,盈利能力不仅是核心指标而且影响着财务分析的其他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企业经营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则这个企业一定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发展前途必然广阔。如今,国家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和成熟,但同时也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尤其是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尤其是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通常只注重企业的财务指标,而忽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分析,即盈利质量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采取各项措施提升分析质量,将盈利能力分析作为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意义

盈利是指公司获取利润的大小,是公司价值的根本性来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获利能力情况的分析,是正确评价公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企业盈利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盈利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盈利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发展前景会更好。因此,无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1.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还债务的最终来源,只有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入量,才能保证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发生债务关系时,债权人只有在审查债务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偿债能力的强弱。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投资人来讲,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更是至关重要。投资人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率的分析,是因为利润是其股利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投资人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

3.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盈利的结果,而且包括盈利的原因及过程。所以,我们利用有关指标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不仅能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

业绩,又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公司不仅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多地盈利,而且使公司盈利能力保持持续增长,最大化公司价值。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西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西方的盈利能力分析大体上也经历了四个阶段:观察性的盈利能力分析、统计性的盈利能力分析、财务性的盈利能力分析、以及战略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19世纪以前,西方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合伙制,进而逐渐成为了家族产业。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对其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意义不大,主要是以观察为主。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管理者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需要大大增加,但这一时期的分析指标是统计性的,如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单个统计指标。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提出采用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比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五个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其后,英国管理专家罗斯、彼得·德鲁克等在此基础上对其深化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企业盈利能力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向更加注重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的战略性的盈利能力分析方向发展。

2.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研究起步较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以前的以实物产量为主的盈利能力分析;80年代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盈利能力分析;90年代以来的综合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政企不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分析不重视价值和成本的考核,只从实物和产出的角度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开始实施放权让利式改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国家从价值的角度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方面,开始注重企业的利润、成本、产值等价值指标的考核。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以后,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更加注重效益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也有以利润为主向综合性分析过渡。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的理论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单个的统计财务指标,到多个财务指标,再到综合性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构建盈利能力的指标体系的理论发展,我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也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为论述对象,从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两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更加科学化。

第一部分结合自己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指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又从国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不同要求,论述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分析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从而对合理构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选取主要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每一个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从而构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化。

第四部分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对所实习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企业实例,详细分析影响企业的各项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概念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体现着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实现水平和资产的运营效率,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成果的具体体现,预示着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趋势。利润率的高低对我们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不仅要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分析,从生产经营、资产、所有者角度选取指标进行总量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分析

1.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生产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指在企业实现一定营业收入或消耗一定资金而取得的利润额,它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盈利能力,是其他盈利能力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包含的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营销能力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1)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规模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它表明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商品在企业内集中的程度,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凡是构成企业规模的要素都可作为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企业规模直接影响产品的各项成本和费用,最终影响利润额。规模经济产生利润的来源可分为生产的规模经济、交易的规模经济、储藏的规模经济、专业分工的效益四个方面。

(2)企业的产品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产品结构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各类产品的比例关系。产品结构的变动影响企业的全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围绕着产品展开的。产品结构反映了企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状况及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企业的产品只有得到社会需求的认可,才能实现产品的销售收入。

(3)企业营销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能力还取决于企业根据其内部和外部环境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如果企业能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采用适当的分销渠道、适当的方式销售给尽可能多的买者,并使之较为满意,则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会随之增强。

2.资产盈利能力的分析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资产,企业要盈利,必须对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有效运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对资产不断运用的过程。公司在一定时期占用和耗费的资产越少,获得的利润越大,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益越好。也就是说,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只有资产的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企业才能够吸收投资,获得长远发展。

3.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所有者投资是企业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报酬,一个公司投资报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有投资者是否继续投资,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是否追加或重新投资。这就要考虑净资产报酬是否满足投资者的利益要求。

(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因素分析

企业披露的数据与实际利润会存在差距,这就反映了盈利质量。在评价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时,应结合经营现金净流量来分析。经营现金净流量分析可视为对盈利能力的补充分析,反映了盈利质量。同时,还要关注在连续几个会计期间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盈利质量实质上是广义的盈利能力分析的一部分,对盈利质量进行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更准确地分析公司盈利的稳定性、持续性及企业现金保证程度。

1.企业现金的保证程度

会计利润表中的会计收益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它仅仅代表的是企业的账面价值,而不是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产的增加,企业的生存、盈利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现金而不只是报表中账面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商业信用成为企业之间购销的主要方式。企业的销售额越大,涉及的赊销业务就可能越多,这就要注重收现能力的提高。现金周转不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认为,会计盈利的现金保证性越强,其未来不确定性就越低,会计盈利的质量也就越高。

2.盈利的持续性

盈利的持续性越强,盈利质量就越高。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是营业利润,而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主营业务,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盈利质量较高。

3.盈利的稳定性

盈利的稳定性是企业盈利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影响盈利稳定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盈利结构,盈利结构与会计确认原则对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评价具有关键作用。盈利结构是指收益组成项目的搭配及其排列、盈利的业务结构与盈利的地区结构。剖析公司的盈利结构,可以得知公司盈利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分析盈利质量如何,盈利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从而帮助公司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使其提高盈利质量,并对未来的盈利能力做出预测。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

(一)企业盈利能力利润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该公式可以理解为每一元营业收人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营业收人的收益水平。净利润额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销售净利率低,表明企业净利润额低。销售净利率与营业收入成反比关系,营业收入的增加并不能使销售净利润提高,净利润必须同时增加,才能使销售净利率提高。总之,该指标数值越高越好,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这一指标,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其中,营业利润是指正常生产经营业务所带来的、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利润。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商品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3)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是指息税前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息税前利润是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100%=(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营业收入×100%该指标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息税前利润率的分子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分母一般为产品销售净收入。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整体的盈利能力越强。息税前利润率这一指标会对短期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收益产生直接影响。

2.资产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是公司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益总额与该时期公司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评价公司资产综合利用效果、公司总资产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总资产收益率高,说明公司资产的运用效率好,也意味着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强,所以,这个比率越高越好。评价总资产收益率时,需要与公司前期的总资产收益率、同行业其他公司或先进公司的这一比率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找出影响该指标的不利因素,以利于公司加强经营管理。

(2)长期资本收益率

它是收益总额与长期资本平均占用额之比,可以说明公司运用长期资本赚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长期资本收益率=收益总额/(平均长期负债+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收益总额=息税前利润-短期利息=税前利润+长期资本利息。该公式可以理

解为运用每百元长期资金可以赚取多少利润,体现了公司吸引未来资金提供者的能力。长期资本收益率是从长期、稳定的资本投入角度,考察该部分资本的回报,以此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式中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该公式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该项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获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企业经济效益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表明公司股东权益投入所获得的投资报酬。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净利润是指税后净利。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净资产收益率既可直接反映资本的增值能力,又影响着公司股东价值的大小。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好;反之,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弱。

(2)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表达了企业资本即所有者权益的保全和积累增加比率,反映的是企业规模扩大及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企业发展后劲越强。该指标通常应大于100%。

(二)企业盈利能力质量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企业现金的保证程度(1)净资产现金回收率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净资产×100%

该指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对那些提前确认收益而长期未收现的公司,可以用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补充观察净资产收益率的盈利质量。

(2)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也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这一比率反映公司本期经营活动产生是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在一般情况下,盈利现金比率越大,公司盈利质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

2.盈利的持续性

盈利持续性是企业拥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外在表现。不同的利润来源及其各自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往往能反映出企业不同的经营业绩和经营风险。

(1)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该指标客观地公司的经营业绩,代表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性利润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是持续性利润。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越高,公司利润的持续性就越强,盈利质量就越高。反之,盈利质量就越低。

(2)营业外收入净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营业外收入净额比率=营业外收入净额/利润总额×100%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在非生产经营中取得的,具有极大的暂时性和偶然性。虽然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并不能说明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盈利持续性强。

3.盈利的稳定性

利润的稳定性是指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利润水平变动的波幅及趋势,取决于公司业务结构、商品结构等稳定性。

(1)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营业利润的变化趋势。该指标值如果连续几年大于0,说明企业的营业利润逐年增长,主营业务发展良好。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越快,企业的未来收益就越具有良好的预期。

(2)经营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入量结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总额*100%现金径流量总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该指标比率越高,说明公司通过自身经营实现现金能力越强,利润的稳定性较强、盈利质量较好。

四、结合实例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一)a公司情况概述

下面案例是结合自己实习经历,通过对实习企业的盈利能力调查,采用真实数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简单深入的分析。

a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于2003年,公司资金雄厚,生产经营能力强大。公司主营房地产投资、开发、销售、经营。目前已发展成为山西省内一家较具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下面表格是近两年的一些基本数据:表一:基本数据

(二)a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1.a公司财务因素分析表二:

从表二可以看出,a公司2012年销售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较上年相比,都有所提高。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营业收入与不同利润的关系。但最终都说明了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增强。

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平均余额×100%=(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100%

=总资产周转率×息税前利润率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总资产收益率的因素有两个:总资产周转率和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与资产结构有关,资产结构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息税前利润率反映了公司产品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

根据上表,可以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和息税前利润率变动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分析对象:总资产收益率的变化=21.29%-12.47%=8.82%

因素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1.19-0.92)×13.55%=3.66%息税前利润率变动的影响=(17.89%-13.55%)×1.19=5.16%

分析表明,a公司2012年总资产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了8.82%,主要是由于总资产周转率速度的加快和息税前利润率的提高,总资产周转率的加快使总资产收益率提高了3.66%,息税前利润率的提高使总资产收益率提高了5.16%。总之。a公司资产运用效率好,资产周转率较快,息税前利润率高,总资产收益率就高,公司盈利能力则比

较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100%=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a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15.79%增加至2012年的29.48%,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3.69%。前面已经分析了总资产净利率,知道一是由总资产周转率提高带来的,说明资产利用效果好于上年,该公司利用其总资产产生营业收入的效率提高了。二是由销售净利润率提高带来的,说明该公司盈利能力增强。而2012年的权益乘数较2011年有所降低,权益乘数小,则说明a公司负债程度低,偿还债务能力强,财务风险低,公司的盈利质量就高。

2.a公司盈利质量因素分析表三:

从表三可以看出,a公司2012年净资产现金回收率较2011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18%,但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了13.69%,表明该公司增加的收益能力并没有反映在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上,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盈利质量相对降低。

而该公司2012年的盈利现金比率小于1,且较2011年相比下降了62.89%,可见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盈利质量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a公司这几年发展较好,各项财务状况都有所增长,盈利能力比上年有所提高,但盈利质量还有待增强。

五、结束语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经营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企业面临着信息、知识经济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企业已经或正在步入战略经营管理时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是保持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我们在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对财务指标的简单分析,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采取各项措施提升分析质量,将盈利能力分析作为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孙银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62.[3]田俊敏.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7:34-36.[4]周晓燕.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1,01:155-156.[5]任小平袁纵云.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商业会计,2006,04:37-38

[6]张冬梅.浅议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J].考试周刊,2011,(80):238-240[7]岳虹.财务报表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3-159

[8]卢根发.如何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04:38-39.[9]曹春焕.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刍议[J].现代商业,2012,07:258-259.[10]宋冠东.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D].吉林财经大学,2011.[11]赵银芬.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改进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6:38.[12]刘颖.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1,30:242+241.[13]王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09,06:88-89.[14]王婷.浅议盈利能力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02.[15]倪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0:41-42.[16]王鑫淼.电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3

一、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

企业价值分析首先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分析。基于企业价值有历史价值、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分,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也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之分,要想在准确分析历史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未来,有必要将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表,采用诸如物价指数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等不同方法调整转换为以现值表示的财务报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可见,对企业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历史价值分析与未来价值分析的有机结合。

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广义的分析体系。它既包括传统财务分析中根据历史数据揭示企业现时价值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资金运营能力分析等,又包括企业盈利能力预测、风险水平预测、偿债能力预测等涉及企业未来价值的内容;既考虑企业的内部条件,又兼顾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因此,分析的结果更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步骤

1.明确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抛开行业经济特征的财务分析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同样的财务分析结论在不同行业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企业价值可能完全不同。行业经济特征是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只有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与发展前景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才能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结论的经济意义,缩短财务比率等相关指标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距离,使财务分析的结论对企业管理决策更有参考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认定行业经济特征一般应从需求、供应、生产、营销和财务五个方面考虑。其中,需求属性反映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敏感性、产业成长率、对行业周期的敏感程度、季节性影响等因素。供应属性是指产品或劳务提供方面的特征,由于某些行业的供应商众多,而另外一些行业的供应商则非常有限,因此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是判断供应属性的标准。就生产属性而言,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之分,它们和产品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是判断生产属性的标准。行业的营销属性涉及产品的消费者、分销渠道以及营销难易程度等。财务属性的认定则主要考虑行业的资本结构、与产品特征相匹配的负债水平以及投融资环境等。

2.了解企业为增强竞争力而采取的战略。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紧密相关,因此,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建立在对企业战略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尽管行业的经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弹性,但要想保证可持续竞争优势,所有企业仍必须制定符合其特定要求的、难以被效仿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财务分析者不仅要熟悉本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且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惟此才能确保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3.正确理解和净化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的局限性,特别是管理当局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为,要采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净化财务报表,以增强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和公允性。在净化财务报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①不重复发生的项目或非常项目。这些项目对盈利的影响是暂时的,在评价企业绩效时最好予以剔除。②研究与开发、广告、人力资源培训等支出。这些支出的人为安排对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盈利有很大的影响,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予以特别关注。③企业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诸如提前确认收入和延迟确认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工程完工进度的估计等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失真,在财务分析时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调整。

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提供了财务分析者对财务报表特别项目进行调整所需要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分析者应当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合理判断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程度,以免得出错误的分析结论。

4.运用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风险水平。一般地讲,财务分析者对各种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如何计算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运用这些比率和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企业价值却又不够精通,做得很不到位。依前所述,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并不是单纯地计算财务比率,也不是简单地陈述财务报表数据,而是将这些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行业特征、企业战略,甚至与行业周期联系起来预测和评价企业价值。因此,在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将企业的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放在特定行业与资本市场等环境中进行全方位比较、深层次分析和战略性预测,通过科学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来达到界定企业价值的目的。这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步骤。

5.提供科学、严密的分析结论,满足各种决策的需要。包括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等。这是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评价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必须按照以上步骤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这五个分析步骤及其有机循环,正是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区别于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的关键。

三、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内容

1.财务报表的调整。现行财务报表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编制的,当物价发生变化时,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有必要将它调整为现值财务报表。调整的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和逐项评估法。物价指数法是根据物价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数据换算成现值数据;逐项评估法是按诸如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分别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最后求得其现值的方法。

2.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收入盈利能力是盈利与收入之比。根据分析的具体目的不同,常用的收入盈利率有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这类指标除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外,还可粗略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资产盈利能力是盈利与资产之比,主要指标是资产盈利率[(税后利润+利息)÷资产平均余额]。该指标的用途广泛,用它与社会无风险期望收益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高低,评估企业经营效率;用它与企业负债成本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举债经营是否有利可图等。净资产盈利能力是税后利润与净资产之比,按税后利润的归属,该指标可划分为众多的具体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等。该类指标揭示企业投资者的实际获利能力,是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3.风险水平分析。企业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反映这些风险大小的主要指标有经营杠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覆盖率等。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财务报表信息,只能对企业风险水平进行简略分析,若深入分析,则必须依赖比财务报表更详细的会计账簿资料。在揭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之后,还应对净资产盈利率的构成进行分析。净资产盈利率是由资产盈利率和因财务杠杆带来的风险盈利率两部分构成。这种分析在评价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信用程度和理财行为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企业经营效率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可通过资产盈利率反映。具体分析时,将资产盈利率首先分解为收入盈利率与资产周转率(因为资产盈利率=收入盈利率×资产周转率),然后根据需要对收入盈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分别进行分析。这种分解有利于准确认识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不同特征,为深入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提供有用信息。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4

abstract:thispaperconcludesthepresentstudiesabouttheprofitpatternofenterpriseandlistedcompanies.itpointsoutthedeficienciesofthedomesticresearch,forexample,theresearchisrelativelyinsufficient,lackofdepthandsystematicandsoon.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

Keywords:listedcompany;profitpattern;presentsituationofstudies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26-03

0引言

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1]。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对“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733篇,其中期刊论文622篇,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95篇,会议论文16篇。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3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见表1)。

国内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具体企业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另外还有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和绩效的大量研究,例如公司治理,资本结构等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等。针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CnKi文献检索,可以看到与“盈利模式”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如图1)。

国内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开展研究也相对较晚。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文献检索来看,国内最早开始对盈利模式进行探讨的文章出现于2000年7月,徐锋在《互联网周刊》上发表《慧聪――低成本盈利模式》一文,文中叙述了某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自2000年以后,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迅速增加。2001年和2002年,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加快发展和普及,这一时期,对宽带、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迅速增加。2002年,中国入世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研究学者也把目光转向国外企业,通过研究探索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借鉴。对宽带、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相关研究仍然较多。2003年的相关研究较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专家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2004年至2005年,这一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券商盈利模式,数字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和广播电视行业盈利模式等相关方面。

2006年,国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数量又创新高。比2005年的研究数量多一倍,研究关注点也越来越多样化,涉及房地产企业、出版企业、连锁企业以及手机互联网等电信网络行业。2007年至今,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逐年递增。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事物的盈利模式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涉及到新兴时尚产业盈利模式(如动漫产业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如手机报、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电视等),还有对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行业盈利的模式探寻。

2国内外盈利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2.1盈利模式内涵目前,理论界关于盈利模式(profitpattern)的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观点。有的学者从狭义角度出发,提出盈利模式即企业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其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关注于企业如何获得利润。麦考尔・罗帕(michaelRappa)[3]认为盈利模式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盈利模式决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alexanderosterwalder,Yvespigneur(2002)[4]把盈利模式定义为一个公司提供给一个或几个细分顾客和公司架构体系及合作伙伴网络的价值,公司创造、营销和传递这些价值是为了产生盈利性的可持续收益流。

部分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区分商业模式跟盈利模式。他们认为盈利模式就是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包含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以下相关学者的论述虽是对商业模式的描述,但都明显地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如Hawkins(2001)则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盈利模式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盈利模式必须把握住几个要点。首先,盈利模式是围绕企业如何获得利润展开设计的。其次,盈利模式是模式化的,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第三,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和途径。第四,盈利模式是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和执行整个生产经营行为始终的。Linder,Cantrell(2001)[5]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琼・玛格丽塔和南・斯通(2003)[6]指出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

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定义,也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周永亮(2001)[7]在《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有经营模式。栗学思(2003)[8]分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归纳总结了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和设计的五个要素,认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潘永涛(2004)[9]认为,盈利模式指的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阎峰(2006)[10]指出盈利模式通常是以发现行业利润区为基础,以高利润区的持久停留为目标,通过对技术、产品、销售渠道、顾客、声誉、资本、品牌等在内的资产系统配置,发展相应的经营模式。

尽管各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相同的,即让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且这种盈利状态能够保持持久性。盈利体现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可以用公式表达:企业盈利=产品价值-生产成本。盈利模式是基于战略层面考虑的企业资源运营方式。其设定要尽可能的提升产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理解盈利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盈利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前提,并且需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寻找新的盈利点;第二,盈利模式除了关注资源的投入分配的合理性,更关注资源的产出效率;第三,作为资源运营方式,盈利模式建立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设计制度安排等作为保障。

2.2盈利模式创新和策略研究西方学术界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争论的焦点在于何种具体的盈利模式最适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如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和大卫・J・莫里森(DavidJmorrison)[11]出版《利润模式》(profitpatterns,1999)一书。书中通过分析众多知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竞争对策,提出了30多种改变各行各业竞争态势的模式,指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2002年,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2002)[12]在《赢利艺术》(theartofprofitability)中提出了能够实现高额利润的23种模式。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尔(2002)[13]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了盈利模式的组成元素。他认为,盈利模式应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及价值网络四个组成部分。

我国学者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企业盈利模式进行了众多分析研究。饶红兵(2003)[14]对中国的经销商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大类经销盈利模式是当前阶段经销商赢利模式的最优选择。黄长征(2004)[15]分析了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及零边际成本等特征,认为这些特征既对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一定影响,更对企业实现利益回报的方式有重大影响。提出产业链横向扩张的盈利模式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和相关传统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余伟萍等(2004)[16]通过分析企业在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再生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性,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提出各种盈利模式设计。芮明杰(2005)指出创新的盈利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终点;②增值服务;③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④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作等,并说明了盈利模式转变的途径。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17]。吴晓求(2004)[18]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证券公司的经营理念、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不断完善优化。何诚颖、陈东胜(2004)[19]在分析券商的经营业务时发现,亏损企业通常存在业务开拓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够,而且过于依赖经纪业务等问题。目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创新的新时期,传统的旧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券商必须积极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新盈利模式。因此,针对证券公司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纷纷提出不同建议策略,力求构建新的利润模式。一般认为要创新券商的盈利模式,应包括盈利方式的转变、盈利结构的优化、开拓新的利润来源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等方面(王如富2003[20],林娜2004[21],王滨2005[22])。李连三(2002)[23]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和业务收入结构的特点,提出国内券商应大力发展并购业务。郭良勤(2002)[24]运用历史数据分别对股票发行和证券交易业务的集中度进行测定,总结了我国券商经营发展的一般趋势,提出我国券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壮大资本实力,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发挥比较优势。吴志峰(2004)[25]认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和业务的个性化、专业化,有助于券商提高抗风险和盈利能力,提出要加强资金能力,强化业务创新能力,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等。黄建(2005)[26]提出改善盈利模式应包括资金实力、人才优势、销售能力、投资能力、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傅佳琳(2005)[27]分析了我国券商的发展模式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从业务收入角度与美国投行进行比较,提出新的盈利模式如优化通道模式、投行业务创新模式、技术优势模式、集团化战略模式、人力资源精英化模式和国际化战略模式。徐丽梅(2005)[28]认为券商的盈利模式创新的核心是业务创新。同时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比如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产品创新机制等。黎水龙、丙学飞(2005)[29]认为券商业务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是我国券商盈利模式转变的关键。

2.3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相关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可以看到,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学术研究只有3篇。2003年,丁秀斌,王占武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30],文章认为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mBo有渐成盈利模式的趋势。有关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使我国股市能够健康发展。范军环(2009)[31]以阿里巴巴、慧聪、生意宝等上市公司为例,结合B2B电子商务公司的年报数据对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它B2B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电子商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胡南山(2010)[32]以案例形式分析了本土潮商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包括了以奥飞动漫为代表的产业互动盈利模式,以皮宝制药为代表的产品创新盈利模式,以潮宏基为代表的品牌创新盈利模式等。通过研究潮商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为更多潮商企业获得商业的成功提供经验借鉴。

3现有研究成果不足之处

3.1研究文献总量相对较少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从1979年-2010年07月国内以“盈利模式”为标题进行研究的各类文献共计只有733篇,包括了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研究数量在总体上偏少。从各年度研究总量来看,2000年初是经济型酒店研究的初始阶段,每年的研究数量也只有个位数。2009年达到最多,也不过153篇。而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只有3篇期刊文献资料。

3.2深层次研究文献少各类文献中以期刊论文为主。733篇有关盈利模式的文献研究,其中期刊论文622篇。而博士论文为0篇;硕士论文95篇。可见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缺乏深层次研究成果。

3.3系统性研究文献少目前,国内外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等。通过对盈利模式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发现目前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是针对具体行业或具体部门,其中分析较多的如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以及互联网盈利模式等。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目前仅限于案例研究和基本的理论探讨。真正全面、系统阐述盈利模式的研究较少,对上市公司这类特殊企业形式的相关研究还不具有代表性,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3.4缺少定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数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实证性的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少量化分析。这也将是我国企业盈利模式在未来研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2]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3]Rappa,m.managingthedigitalenterprise-Bussinessmodelsontheweb.Http:///t/page/105888.

[4]osterwalder,alexanderandpigneur,Yves.aneBusinessmodelontologyformodelingeBusiness(2002).BLeD2002,proceedings:paper2.

[5]Linder,J.C.Cantrell.S.ChangingBusinessmedels:SurveyingtheLandscape.instituteforstrategicaccenture,2001.

[6]琼・玛格丽塔,南・斯通.什么是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0-53.

[7]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9]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10]阎峰.传媒赢利模式:概念、特点与战略层次[J].新闻界,2006,3.

[11]adrianJSlywotzky,DavidJmorrison.profitpatterns[m].warnerBookspress,1999.

[12]adrianJSlywotzky.theartofprofitability[m].timesBookspress,2002.

[13]加里・哈默尔(美),卫新等译.领导企业变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63-166.

[14]饶红兵.建立新型赢利模式[J].销售与市场,2003(07):36-96.

[15]黄长征.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市场特征与赢利模式创新[J].商业研究,2004,15.

[16]余伟萍,段桂敏.企业发展与盈利模式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12(26):20-23.

[17]王开国等.中国证券市场前沿问题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8]吴晓求.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p27.

[19]何诚颖,陈东胜.开放条件下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六届会员单位、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获奖成果,2004,(2).

[20]王如富.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战略取向[n].国际金融报,2003.10.21.

[21]林娜.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分析[J].中国经贸,2004,5.

[22]王滨.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当代经济,2005,05.

[23]李连三.中美证券业券商业务收入对比[J].资本市场杂志,2002,12.

[24]郭良勤.证券业务集中度分析[J].资本市场,2002,7.

[25]吴志峰.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内涵拓展与创新[J].上海金融,2004,4.

[26]黄建.着力产品服务创新重构券商盈利模式[J].证券时报,2005-4-2.

[27]傅佳琳.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28]徐丽梅.我国券商盈利模式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

[29]黎水龙,丙学飞.多元化业务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J].国际金融报,2005-3-30.

[30]丁秀斌,王占武.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5

[关键词]盈余预测; 实证会计;资本市场;横截面数据

一、资本市场盈余预测实证会计概述

从财务会计发展历史来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其中可以将20世纪60年代看作是规范会计与实证会计的分界点,在此之前会计学者认为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被认为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因此这一时期的会计研究大都探求最佳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有关,即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应该是什么样的,其使用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演绎主义。然而随着阿罗可能性定理的提出,会计界认为现实世界中最佳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不可能存在。在此情况下,决策有用观使得会计研究从对“真实收益”的探求转向了会计政策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的检验上来,从而促进了会计的经验研究,逐渐形成了“实证会计”。

资本市场盈余预测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Bail和Brown(1968)对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开创性研究。资本市场中的实证会计涵盖了许多主题,诸如盈余反应系数、分析师预测的性质、基本面分析和估值、市场有效性检验等。会计盈余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契约签订、执行与监督,以及他们之间的财富分配。从“信息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有助于传递“经济收益”的信号,从而改变利益相关者的“信念”;从“计价观”视角看,会计盈余有助于准确地计量企业每一项资产、负债和权益并得到企业的“真实收益”,或有助于对资产(股价)定价;而从“契约观”视角看,会计盈余为企业这一契约结合体的各种契约的签订与执行提供基础性数据,并成为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降低契约成本。

二、盈余预测实证研究动机

实证会计关注盈余预测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第一,几乎所有的估值模型都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盈余预测。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经常使用调整的盈余预测来代替未来现金流。分析方法类似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对扣除“正常的”盈余的预测盈余进行折现(ohlson,1997)。第二,将财务报表信息和证券收益联系起来的资本市场研究经常使用一个期望盈利模型来分析预期收益中的未预期盈余因素。在有效市场中,预期盈余和盈余宣告期间或研究期间的未来回报无关。任何减小对未预期盈余变量估计的预期盈余都作为噪音或者计量误差,并且减弱估计的回报与盈余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回报与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所使用的非预期盈余变量的准确性,进而产生了对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或分析师预测的需求(watts,1986)。第三,有效市场假说在实证和理论上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基于实证会计的资本市场研究产生了与资本市场有效性明显不一致的证据。这类研究的一个普遍特性是证明股票回报率是可以预测的。并且其可预测性与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或者分析师预测特征有关,从而产生了对于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或分析师预测的需求。第四。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假设有效的或者机会性的盈余管理试图解释管理者的会计程序选择。这类研究经常需要使用盈余的时间序列模型来计算“正常的”盈余。例如,检验盈余平滑假设需要检验平滑前和平滑后的盈余时间序列特征。此外,一般也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分析师的预测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信息来源,盈利预测信息会影响信息环境,并且会作用于股票价格均衡和波动性。

三、盈利预测的时间序列特征

(一)年度盈余的随机游走

很多证据表明。随机游走或带漂移的随机游走是年度盈余特征的合理描述。Baliandwatts(1972)第一次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他们的结果表明年度盈余随机游走的时间序列特征是成立的。接下来的研究通过检验随机游走模型相对于Box-Jenkins模型的预测能力进一步证实了他们的结论(albrecht,1977)。年度盈余的随机游走特征让人疑惑。与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特征是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预测不同的是,经济理论并不能预测盈余的随机游走特征。会计盈余并不像股票价格那样是期望现金流的资本化。因此假设年度盈余服从随机游走是没有经济理论基础的(watts,1986)。

(二)年度盈余的均值反转

从Brooks(1976)开始,一些研究为年度盈余的均值反转提供了证据。但是将样本内估计的时间序列参数作为均值反转证据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有均值反转的证据,但其预测能力并不一定比参照样本估计的随机游走模型好很多(Fama,1972)。预期盈余的均值反转有几个经济和统计上的原因。第一,产品市场的竞争性意味着超过正常水平的盈利不能持续很久(Fama,2000)。第二,会计稳健性和诉讼风险促使管理层更容易确认坏消息。因此,上市公司经常确认预计亏损。对亏损的确认使得亏损持续性比盈利更差,从而在盈余中引入了负的一阶自相关(Basu,1997)。第三,如果预期不能恢复盈利,那么发生亏损的公司有选择清算的权利(Collins,1999)。这意味着生存下来的公司差的绩效预期会反转。因此,清算权利和生存偏差都意味着盈余的时间序列会出现反转。最后,暂时性特殊项目和亏损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这意味着盈余变化是可以预测的。暂时性项目的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会计准则规定对某些资产和负债以市值计价。

(三)季度盈余的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

对季度盈余的时间序列日益重视的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很多行业的季度盈余具有季节性,因为上市公司本身的主营业务具有季节性特征。第二,季度盈余在时间上更加及时,所以用季度盈余预测作为市场的期望比陈旧的年度盈余预测似乎更加准确。第三,季度盈余的观测数是年度盈余观测数的四倍。从集合过程中信息损失的角度来看,季度盈余时间序列有可能产生比基于年度盈余预测更精确的年度盈余预测(Hopwood,1982)。也就是说,为达到同等程度精确的预测,对季度盈余数据可得性的要求比年度盈余数据低。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减少生存误差,使用更大的样本公司。对季度盈余具有很好描述性的Box-Jenkins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BrownandRozeff(1979)模型至少在进行短期预测时优于其他模型。目前,对季度盈余时间序列模型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盈余宣告后漂移的市场有效性上。

四、管理层与分析师预测

实证会计中,管理层预测有很多形式,包括盈利预警、业

绩预报以及管理层盈利预测。盈利预警和业绩预报在盈余公布之前,主要传达坏消息。管理层盈余预测一般紧跟盈余公告,但是并不一定向市场传达坏消息。因为管理层预测是自愿的,所以预测是有经济动机的。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一是诉讼威胁影响管理层自愿性预测和预测坏消息的决定(Kaszink,1995)。二是管理层关注信息披露私有成本的效果。这些私有成本取决于管理层预测的本质(Bamber。1998)。三是管理层预测的时机与公司股票内部交易。早期对管理层预测进行的研究发现管理层预测具有信息含量。具体来说,管理层预测与回报变动性增加显著相关(waymire,1984)。对管理层自愿预测的一个假设是,通过管理层预测,使投资者的期望与管理层拥有的优势信息一致。这个期望调整假设意味着管理层预测优于预测时市场对盈余的期望。虽然早期和近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些差异,总体仍然表明管理层预测具有信息含量,并且信息含量与管理层预测质量决定因素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与管理层盈余预测相比,分析师预测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较多。分析师预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检验一致的分析师预测特征。一致的预测指分析师对单个公司预测的平均值或中位数。这类研究中的一个例子是“分析师预测是否过度乐观?”。第二类研究集中于单个分析师预测的横截面或跨时期的特征。进行这类问题研究的文章有“什么是单个分析师预测的决定因素?”和“分析师技巧是否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等。按照watts(2007)的总结,分析师预测主要涉及到分析师预测与时间序列预测的比较,分析师预测的乐观性,分析师预测的估计误差,分析师预测偏差的相应证据,长窗口预测偏差,预测偏差的经济决定因素,个人分析师预测的特征,不同的预测准确性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师预测的有效性,不同类型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差别等项目。

五、盈利预测主要方法

(一)横截面估计

Fama(2000)在盈余预测中引入横截面估计,以揭示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他们认为时间序列估计没有解释力,因为大部分公司年度盈余的时间序列观测数只有几个。另外,使用长时间序列容易产生生存误差,从而意味着在正的变化后有正的盈余变化的观测比期望的多。这抵销了原本盈余变化负的时间序列相关性。生存误差与低的解释力对时间序列估计的影响支持年度盈余的随机游走结论。在横截面估计中,年度盈余对其上一期的观测值进行回归,对每一年的观测都进行一次估计,再以横截面回归年度参数估计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得出推论。

(二)条件横截面预测

条件预测是使用盈余自相关系数的一个或多个决定因素得到的。例如,Brooks(1976)着重关注盈余变化的极端值,Basu(1997)检验了负的盈余变化,并确认了行业进入壁垒、公司规模、产品类型和公司的资本密集度等经济决定因素。有的学者在价格比过去的盈余时间序列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含量的假定下。以价格为基础的预测被用来改善时间序列预测(Beaver,1980)。尽管价格反映了比过去盈余的时间序列更丰富的信息,但是研究发现很难使用公司层面的价格信息作出经济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因此这类研究对盈利预测的影响很小。价格在改善盈余预测或市场期望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长周期情况下,这恰恰因为价格可以预测未来几个时期的盈余信息。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6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库课例盈利能力分析

随着互联网及无线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得以显现,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模拟、项目、案例等教学策略的普遍推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是深化职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展开研究,力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囊括多重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选取相应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领悟内在原理,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优势如下: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使用习题库可以及时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已学知识点。

二、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

(一)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在迅速变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学生的理论学习相对滞后,如何在现实工作中处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这些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多样化方法的组合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实务》这门实务性强的课程来说是较为有效的策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采用理实一体的架构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架构,达到二者有效互动、融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基本思路。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其次,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备用。再其次,按照案例导入新课――理论内容的学习、实训――根据已学内容设计运用性项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步骤实施理实一体化。

三、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课例――盈利能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针,本专题将掌握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作为知识目标,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案例教学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表达、沟通合作、严谨实务、独立思考的品质。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分析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构架

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架构,安排一个理论任务,两个实践任务,一个理论任务也就是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首先以财务辩论创设情境,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微课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通过真实公司的案例资料练习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三)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理论学习、实训巩固、应用拓展、项目作业布置几个方面。

课前准备。教师主要根据课程内容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找到适用案例、excel财务分析模板、微课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主要是划分讨论小组,从上市公司中选取分析对象。

问题导入。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将教学资源库中的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发现矛盾,导入问题。教师首先创设投资方案选择的情境:我公司现有一笔大额闲置资金可使用,投资部的两个项目组分别提出了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厦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公司的投资方案,假设你是公司的决策人根据利润表数据做出决策并说明原因。之所以采取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发现不同答案。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每个小组分别做陈述发言,说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决策依据。老师根据不同的决策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由此引入新课――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

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就是本次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是教学重点,而其对应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理论学习。选用财务报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微课课件给学生播放,通过多媒体将理论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观看微课课件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实训巩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习题库中抽取相关题目让学生计算并分析,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为了提高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采取分组速算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计算出指标值后,如何进行对应分析成为一个难题。通过指标含义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分析结论。

应用拓展。根据课堂伊始的导入案例的相关资料,根据所学内容对徐工集团和厦工集团两个公司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作出投资决策。每组派代表对投资决策进行陈述,教师对学生陈述进行点评和讲解。

项目作业的布置。指导各组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展开对真实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做出分析报告、过程综述等物化成果。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excel分析模板得出指标值,做出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7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盈余管理

一、引言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股权过度集中的现象,而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力又相对较小,从而使得公司治理中缺乏对控股股东行为的有效约束。因此,围绕公司股权结构改革,促进控股股东行为优化,非控股股东能够理性地行使监督上市公司行为的权力将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2010年5月14日国务院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以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股权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2012年5月23日印发《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更加明确地提出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民间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从而推进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这些法律体系的构建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经典的企业产权理论,企业所有权结构对其经营绩效率及其管理决策层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那么,企业产权结构肯定也会对其盈余管理行为及其经济效应存在显著的积极或负面影响。因为在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其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在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而在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有足够大的控制能力,其公司治理问题的本质就发生了异化,从而演变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大股东往往凭借其对公司的主导与控制地位对非控股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害。这种矛盾冲突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表现得更为突出(陈小林、林昕,2011)。

由于制度性的原因,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较为普遍,往往被上市公司用来包装上市、规避摘牌和实现配股、增发等目的。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才能申报配股。为达到上市或配股等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及其财务包装,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取非正常的资本性收益。通常,当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时,控股股东为了从上市公司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会通过管理盈余达到配股资格。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获得控制权私人利益,往往会控制若干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导致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使得他们在控制的不同子公司之间进行利益侵占,如通过资金占用、债务担保、资产转移、股利支付等手段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也即所称的“掏空”。而大股东为了掩饰其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控股股东享有的控制权私人利益越多,他们为了掩饰公司业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也越强。由于控股股东采取“掏空”、盲目“圈钱”等手段转移企业资源增加自身财富,其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刘洪渭、荣蓬,2010)。因此,大力培育非控股股东的股权集中度,不断提高非控股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构建完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控股东对非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侵占行为。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这将更加有利于深入剖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内在特征、盈余管理行为的异质性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剖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的基本特征;二是构建盈余管理评价模型,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实证资料对其进行准确计量;三是构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对其内在影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为构建高效的企业股权结构体系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证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股权集中度是指企业的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及其相互影响关系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化与股权分散化的数量化指标。它既是衡量企业股权分布状态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企业治理结构体系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公司股权集中度的高低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Berle和means(1932)最早研究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体系会削弱企业股东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以及限制企业管理层的在职消费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分散股权拥有者——股东在监督过程当中会存在较高的边际成本。因此,在股权过度分散的公司当中,巨大的分散股东群体便存在较强的“搭便车”的动机,而不愿意去付出巨大的监督成本。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太低会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使得他们有能力通过经济决策和会计职业判断来影响报送的会计信息,进而影响他们在企业契约中的利益,从而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peasnel(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Fernando(2008)以智利上市公司为例进行研究发现:过度分散的股权集中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盈余管理质量。

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公司股权结构的不断聚集,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尤其是当公司股票被几个主要大股东同时持有时,这些股东因为持有公司较大份额的股份,出于自我利益保护动机而具有强烈的监督动力,其监督效率会相对较高,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正面、积极。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会对公司盈余管理质量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tsai(2009)基于神经网络模型与决策树分析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当公司股权集中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它与公司绩效、盈余管理质量存在正相关系。antonio(2011)基于董事会结构特征与审计委员会属性视角,构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股权集中程度会对董事会与审计委员内部结构体系产生积极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盈余管理质量。

假设1:在排除控股股东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提升对其盈余管理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随着公司股权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股权会聚集在少数或者是一个大的控股股东的手中,当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达到了一定程度时,控股股东就能够对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的内部优化与控制,此时,公司治理的最基本问题就会从企业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冲突转移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具有以牺牲中、小股东经济利益为代价来掠夺公司财富的强烈动机。黄少安和张岗(2001)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处于股权分置的特殊背景造成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利益冲突,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有足够的能力与权力来操纵和管理盈余数字。tsai(2009)研究认为高股权集中度的上市公司容易导致控股股东的“特权行为”,其内部管理层和董事会、控股股东之间存在更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促使它们更加有可能形成“内部合谋”现象,这种现象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从而出现前几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的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效果反而较差的现象,盈余质量下降。nurwati(2011)通过理论研究得出,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实施盈余管理的最直接原因突出表现在为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控股股东为了将稀缺的资本配置到优秀上市公司中和避免恶意融资,这也将直接诱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Kiridaran(2010)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会计盈余信息之间内在影响关系发现: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其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冲突,控制性股东将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利益来披露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从而削弱了报告盈余对中、小投资者的可信性,为盈余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有关控股股东与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关系。

假设2: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其盈余管理质量则越低。

但与之相反的是,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上市公司内部就会形成实力相当且相互制衡的大股东,大股东之间既存在利益共同点,也存在利益冲突,从而使得它们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合作又互相监督的“内部制衡”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也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股权制衡的角度研究企业管理行为及其经营绩效的文献较多,如朱红军、汪辉(2004)考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效果,认为股权制衡模式并不比“一股独大”更有效率;Kin(2008)基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角度分析大股东之间股权制衡的程度的影响,它不仅对公司绩效的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多数上市公司的除控股股东后的前九大股东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在抑制第一大股东私利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制衡作用。antonio(2011)基于经营范围假设、监督假设、谈判假设检验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与主要大股东规模和结构的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与经营决策执行均受到股权结构、大股东规模的影响,在公司监督成本与收益的共同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质量与股东“内部制衡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George(2009)分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共同影响的研究显示:在控制股权制衡度的前提下,股权集中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明显好于股权分散类的上市公司,在控制股权集中度的前提下,股权制衡类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好于股权集中类公司,而显著地大于由单一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基于上述研究,笔者提出如下关于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内在影响关系。

假设3: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的实证研究设计主要是构建公司盈余管理质量测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公司盈余管理质量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的计量分析模型。

(一)盈余管理质量的测定方法设定

基于应计制的会计管理模式可以知道,公司的盈余由经营现金流与应计利润构成,由于经营现金流的可操作性的空间比较小,应计利润的操作弹性大,盈余管理行为也就主要通过公司利润调整来实现。正基于此,本文参照修正的Jones模型①来测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

从理论上讲,公司的非可操性应计利润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应收账款变动额和公司特征变量的函数,即:

nDait=α0+α1(1/assetit-1)+α2[(ReVit-ReCit)/assetit-1]+α3(ppeit/assetit-1)+α4Rassetit-1(1)

其中nDait为i公司第t年度的非可操纵应计利润总额;ReVit为i公司第t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ReCit为i公司第t年度的应收账款的变动额;ppeit为i公司第t年度固定资产总额;assetit-1为i公司第t-1年末的总资产的数额;Rassetit-1为i公司第t-1年末的国有股权在总资产中所占份额。方程(1)式中的系数α0、α1、α2、α3、α4可以使用横截面样本数据通过如下的方程(2)式进行估计而得到:

tait/assetit-1=α0+α1(1/assetit-1)+α2(ReVit/assetit-1)

+α3(ppeit/assetit-1)+α4Rassetit-1+εit(2)

tait=niit-CFoit(3)

其中,tait是i公司第t年度的应计利润总额,等于净利润减去经营现金流量的差额。niit表示i公司第t年度的净利润;CFoit表示i公司第t年度的经营现金流的总额。α0、α1、α2、α3、α4分别是待估参数α0、α1、α2、α3、α4的估计值。εit是随机误差扰动项。然后,用总应计利润减去非可操性应计利润,就可以测算出i公司第t年度的盈余管理的异常应计利润。则盈余管理质量系数(iDait)为:

iDait=(tait-nDait)/nDait(4)

该系数值的大小表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的高低,数值越大,表示盈余管理质量越差,反之,则越好。

(二)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回归模型设定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有可能是由于第一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增加所导致,也有可能是由于机构投资者或普通投资者所持股份的增加所至,因此,研究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必须考虑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参照陈德萍(2011)、nurwati(2011)等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构建其内在影响关系的非线性计量分析模型。

iDait=β0+β1FiRit+β2FiR2it+β3(1/assetit-1)+β4

[(ReVit-ReCit)/assetit-1]+β5(ppeit/assetit-1)+β6Rassetit-1+εit(5)

iDait=γ0+γ1FiVRit+γ2FiVR2it+γ3(1/assetit-1)+γ4[(ReVit-ReCit)/assetit-1]+γ5(ppeit/assetit-1)+γ6Rassetit-1+εit(6)

iDait=δ0+δ1tenRit+δ2tenR2it+δ3(1/assetit-1)+δ4[(ReVit-ReCit)/assetit-1]+δ5(ppeit/assetit-1)+δ6Rassetit-1+εit(7)

其中模型(5)表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的计量回归模型,其模型为二次型的表示方式,FiRit是i公司第t年度的第一大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份额占公司所有股份比重。从理论分析来看,β1大于0,β2小于0或者不显著。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即为影响盈余管理质量的上市公司特征变量,其设置方式的理论基础与模型(1)相同。模型(6)表示非控股股东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的计量回归模型,其模型也为二次型的表示方式,FiVRit是i公司第t年度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五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份额公司占所有股份比重。从理论分析来看,γ1小于0,γ2大于0或者不显著。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即为影响盈余管理质量的上市公司特征变量,其设置方式的理论基础与模型(5)相同。为了验证上述模型分析结论的稳健性,设置模型(7)来进行相应的验证。其设置方式是将变量FiRit改为tenRit,其模型为二次型的表示方式,tenRit是i公司第t年度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十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份额占公司所有股份的比重。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的设置方式的理论基础与模型(6)相同。从理论分析来看,δ1小于0,δ2大于0或者在不显著。

股权制衡度主要体现在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上,在“以手投票”的公司运行模式下,这种影响关系就直接体现在各个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大小,因此本文在研究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关系时,直接以大股东与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关系进入计量回归模型:

iDait=φ0+φ1(FiVR/FiRit)+φ2(FiVR/FiRit)2+φ3(1/assetit-1)+φ4[ReVit-ReCit]/assetit-1]+φ5(ppeit/assetit-1)+φ6Rassetit-1+εit(8)

iDait=?渍0+?渍1(tenR/FiRit)+?渍2(tenR/FiRit)2+?渍3(1/assetit-1)+?渍4[(ReVit-ReCit)/assetit-1]+?渍5(ppeit/assetit-1)+?渍6Rassetit-1+εit(9)

模型(8)表示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的计量回归模型,其模型也为二次型的表示方式,FiVR/FiRit是i公司第t年度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五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份额与第一大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重。从理论分析来看,φ1小于0,φ2大于0或者不显著。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即为影响盈余管理质量的上市公司特征变量,其设置方式的理论基础与模型(5)相同。为了检验回归计量模型的稳健性,以tenR/FiRit作为替代变量构建回归模型(9),即以i公司第t年度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十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份额与第一大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重作为替代变量,以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四、实证分析

(一)实证研究样本数据选择

本文的实证分析是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深圳国泰安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样本数据为2009—2011年度上市交易的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保持样本数据的一致性及其理论模型的内在要求,对样本数据进了如下筛选:首先是剔除执行特殊会计制度的金融类公司等行业特性及法律规章异于一般行业的样本观测值,其次是剔除披露不完整以及2009—2011年度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剔除当年退市、暂停交易等的公司年度样本,最终本研究样本数为1127家上市公司。

(二)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是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从控股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数量来看,FiRit的均值达到47.45%,中位数达到45.37%,远远超过欧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20%的平均水平,而且最大值达到93.27%,最小值也达到了9.27%,标准差较大,达到22.49%,不同上市公司间分布极不平衡。从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五大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数量来看,FiVRit的均值仅为16.53%,中位数仅为15.85%,最小值仅为了6.45%,最大值也仅为21.59%,标准差相对较小,为14.45%。从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十大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数量tenRit来看也表现出相类似的数量特征,从而使得FiVR/FiRit、tenR/FiRit的数值相对较小,其均值分别仅为0.3484、0.4421,从此可以较好地看出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十分高,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十分强,但主要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力较差。而上市公司净利润niit和经营现金流CFoit的均值分别2.1201亿元与0.0148亿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上市公司存在虚增利润之嫌疑,盈余管理质量也存在较大问题,初步印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三)盈余管理质量实证分析结果

首先利用上市公司2009—2011年不同年度的截面数据,根据模型(2),采用极大似然估计(mLe)回归方法,求得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的非可操性应计利润计算模型的系数,其具体的回归结果如下表2所示。其中模型(1)是以2009年度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的结果,模型(2)是以2010年度上市司的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的结果,模型(3)是以2011年度上市司的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的结果。从回归结果来看,大部分回归变量的t-统计值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调整adjusted-R2值分别达到0.823、0.908、0.826,F-Value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因此,这种回归方法是可行的。其回归系数可用于预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的非可操性应计利润模型各变量的系数。

然后,根据各个上市公司模型(1)中各个变量的具体数值及其表2中计算的各变量的系数值,计算出不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系数iDait值。由于涉及样本数量的个体较多,在此不便全部列出,本文利用SpaSS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其统计分析图表如图1所示。图1是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系数分为(-∞,0]、(0,0.25]、(0.25,0.5]、(0.5,0.75]、(1,+∞]五个不同区间,分析不同年度所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系数值在这五个不同区间分布状况。从图1的统计数据来看,2009—2011年度盈余管理质量系数iDait值小于0的公司所占比重十分少且逐年呈现出递减趋势,仅为9.19%、6.98%、4.75%,而在区间(0,0.25]的公司所占比重最多且逐年呈现出递增的变化趋势,分别达到30.44%、33.58%、37.85%,在区间(0.25,0.5]的公司所占比重次之,也逐年呈现出递增的变化趋势,分别达到28.23%、31.58%、32.81%,而在区间(0.5,0.75]的公司所占比重位居第三位且逐年呈现出递减的变化趋势,分别为22.88%、20.27%、19.26%、在区间(1,+∞]的公司所占比重最少,且逐年呈现出递减趋势,分别为9.26%、7.59%、5.33%。

(四)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的实证计量分析结果

根据理论分析部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5)—模型(9),基于2009—2011年度上市交易的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经协方差分析和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的原假设,故选用等斜率的固定效应面板计量模型来实证分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其实证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模型(5)是以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重为股权变量,以检验理论分析部分所提出的研究假设1,从其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来看,调整-R2为0.898,大部分回归变量的t-统计量在5%以上的显著水平的显著。waldx2为72.345,也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重这一变量的系数值为0.339,与研究假设2相一致,Best-S的值为23.67%,这与实际均值47.45%有较大差别。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应收账款的变动额、固定资产总额、产权比重等变量的数值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模型(6)是排除控股股东以外的股权集中度为股权变量,股权集中度变量是以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五大股东所持股份所占比重来表示,以检验理论分析部分所提出的研究假设1,从其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来看,调整-R2为0.902,大部分回归变量的t-统计量在5%以上的显著水平的显著。waldx2为97.326,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股权集中度这一变量的系数值分别为-0.423,即排除控股股东以外的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成负相关关系,排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提升对其盈余管理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印证了研究假设2的存在性,Best-S的值为30.13%,这远远大于16.53%的实际均值。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应收账款的变动额、固定资产总额、产权比重等变量的数值与理论分析也基本一致。模型(8)是以股权均衡度为股权变量,股权均衡度变量是以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五大股东所持股份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比重来表示,以检验理论分析部分所提出的研究假设3,从其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来看,调整-R2为0.937,大部分回归变量的t-统计量在5%以上的显著水平的显著。waldx2为102.302,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股权均衡度这一变量的系数值分别为-0.468,即股权均衡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成负相关关系,公司股权均衡度的提升对其盈余管理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印证了研究假设3的存在性,Best-S的值为0.4021,这远远大于0.3484的实际均值。

为了检验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对模型(6)和模型(8)的股权变量的内在构成进行了相应的修正,模型(7)是在模型(6)的基础上将股权变量修改为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十大股东所持股份所占比重来表示,而模型(9)是在模型(8)的基础上将股权变量修改为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前十大股东所持股份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比重来表示。其他变量设计及其回归方法与统计检验都相同。从其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来看,调整-R2分别为0.864、0.895,大部分回归变量的t-统计量在5%以上的显著水平的显著。waldx2分别为96.322、54.378,分别在1%或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股权集中度这一变量的系数值分别为-0.497、-0.438,略微有所下降,但与前模型(6)与模型(8)所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应收账款的变动额、固定资产总额、产权比重等变量的数值与理论分析也基本一致,也进一步验证回归分析结果与研究假设的正确性。

五、结论

本文基于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因素,构建盈余管理质量评价模型,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实证资料对其进行准确计量。从理论上分析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构建其内在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十分高,这种十分高的股权集中度主要源自于控股股东的股份聚集,从而导致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优势,但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力十分差;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十分严重,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来看,有将近30%的上市公司的这一指标超过0.5,也就是说,这些公司的异常应计利润占到非可操性应计利润的50%以上;3.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重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的内在影响系数值为0.339,二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其盈余管理行为则越严重;4.在排除控股股东以外的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的内在影响系数值为-0.423,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非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的提升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股权均衡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升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股权结构体系不合理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关键因子,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集中度主要源自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过度集中,而非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过于分散,这同时也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过于分散的非控股股权集中度,又导致上市公司内部过低的股权制衡度,使得上市公司本身缺乏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即上市公司内部缺乏一种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内在制衡能力,其他大股东不能够对控股股东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正基于此,本文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应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和构建大股东多元化、股权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大力提升非控股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所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小林,林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J].会计研究,2011(6):77-87.

[2]刘洪渭,荣蓬.公司治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

[3]Berle,a.andmeans,G.themoderncorporationandprivateproperty[m].macmillan,newYork,1932:132-145.

[4]peasnelK.V.,p.F.pope,andS.Young.DetectingearningsmanagementusingCross-Sectionalabnormalaccrualsmodels[J].accounting&BusinessResearch,2000,30(4):313-326.

[5]FernandoLefort,FranciscoUrzúa.Boardindependence,firmperformanceandownershipconcentration:evidencefromChil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8,61(6):615-622.

[6]Chih-Fongtsai,Yen-JiunChiou.earningsmanagementprediction:apilotstudyofcombiningneuralnetworksanddecisiontrees[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09,36(2):7183-7191.

[7]antoniomarra,pietromazzola,annalisaprencipe.Boardmonitoringandearningsmanagementpre-andpost-iFR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2011,46(1):205-230.

[8]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32-40.

[9]nurwatia.ahmad-Zaluki,KevinCampbell.earningsma-

nagementinmalaysianipos:theeastasiancrisis,ownershipcontrol,andpost-ipoperformance[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2011,46(2):111-137.

[10]KiridaranKanagaretnam,CheeYeowLim,GeraldJ.Lobo.auditorreputationandearningsmanagement:internationalevidencefromthebankingindustry[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10,34(2):2318-2327.

[11]朱红军,汪辉.“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10):114-123.

[12]KinLo.earningsmanagementandearnings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8,45(4):350-357.

[13]Georgeiatridis,GeorgeKadorinis.earningsmanagementandfirmfinancialmotives:afinancialinvestingationofUKlistedfirms[J].internationalReviewofFinancialanalysis,2009,18(2):164-173.

[14]Dechow,pm,Sloan,R.G.Detectingearnings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1995,70(5):193-225.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8

关键词:股票价格;公司盈利能力;随机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3-0068-08

adiscussionofthestochasticrelationbetweenStockpriceandearningspershare

Supinggui

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abstractBedirectedattheshortcomingsoftheexistingtheoreticalandpositiveresearche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ockpriceandearningspershare,thepaperdiscussstochasticrelationbetweenthestockpricewithearningspershareandtheirvariationrateswithbyviewingwithastwo-dimensionalstochasticvector,andwithastwo-dimensionalstochasticvector,andbyusingtheratioofpricetoearningspershareasaindexofvaluingstocks.Undertheanalysesofconditionalprobabilityandconditionalvariance,thepaperputforwardastochasticmodelforthefirsttime.themodelrevealtheinternalrelationbetweenthevariationofstockpriceandthevariationofearningspershare,anditalsouncoverthewayandsizeoftheinfluenceofstructuralfactorssuchasthevarianceofearningpershare,thevarianceofpriceitself,thecoefficientofthetwovariablesthatcausethepricetovary.Beside,themodelisastockvaluingmodelthatisbasedonearningabilityofcompany,soithasspecialmeaningstochinastockmarket,becauseitisirrational.itcanhelptheinvestorstoinvestwithrationalsense.

KeywordsStockprice,earningspershare,stochasticrelation

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既是一个事关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之间相互关系的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证券市场中股票估价与投资理念的实际问题,是证券市场研究中长盛不衰的课题之一。对于这一问题,虽然国内外许多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作为虚拟资本的股票,最终必然要受制于实体经济,其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而其市场价格则要遵循“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实际市场价格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理论研究是一种确定性关系研究,这就使得这种研究的结论很难适用于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现实股票市场;而大多数实证研究本身则并不能揭示二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随机关系,也不能给出二者之间明确具体的随机关系表达式,因此很难用来指导股票投资活动。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考察现有有关股票价格与公司盈利关系研究的贡献及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将公司盈利(及其增长率)与股票价格(及其变动率)看作是二维随机变量,运用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分析方法,来揭示股票价格变动率与公司盈利增长率的随机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随机关系理论模型。此外,本文还将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价格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一、文献综述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盈利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在理论上探讨股票内在价值或称理论价格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以下观点基础之上的,即股票是权益证书,代表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持有人有权获取公司未来的盈利。公司未来盈利越高,股票的价值就越大。所以,股票内在价值可以用现金流贴现方法加以确定,主要包括两类现金流贴现模型:第一类是股利贴现模型,该模型将股票的内在价值看作是公司未来所有各期每股红利支付额的现值。由于未来各期分派的现金股利等于各该期的每股盈利与派息率的乘积,所以可以将股利贴现模型写成

第二类贴现模型关注的焦点不是股利,而是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角度看,股票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在现有规模和状态下公司业务持续经营所产生的未来一系列等额现金流X1的现值X1/r;二是从下一期开始公司未来投资机会的净现值,即从下一期开始未来各期每股盈利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额的现值与引起这种增加的留存收益再投资额的现值之差。所以第二类模型可以写成

上述现金流贴现分析模型的贡献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公司未来盈利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决定作用;建立了股票内在价值与公司未来盈利之间的确定性关系;证明了公司未来盈利是实现内源融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价值创造的源泉;是进一步增加未来盈利和投资者取得更多红利的可靠来源,因此是股票价值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如宏观、微观经济因素及公司内部管理因素,虽然也对公司股票价值有影响,但它们都是通过影响公司盈利而间接对股票价值产生影响的。

然而,这类模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确定性关系模型。在这种确定性模型下,投资者要准确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就必须准确地预测公司未来所有各期的每股盈利、派息率、留存比率等,而这则要求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各期是否具有投资机会,是否需要减少当期红利支付额,留存部分盈余用于再投资,这些投资是否具有正的净现值,能否增加未来的盈利和红利支付额,未来各投资项目的风险有多大,相应的折现率应该为多少,都作出准确的预测。而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要做到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类模型的理论意义大于实际价值,其适用性很小。

第二个方面是从实证角度对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检验。这种研究主要是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法,将公司每股盈利作为解释变量,股票的市场价格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历史数据,直接对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都证实,成熟市场的股票价格与公司盈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每股盈利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就国外的研究来看,Ball和Brown(1968)首次发现,美国股票市场股价与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二者的变化方向基本一致:1957―1965年间,经历正的盈余变动的股票具有正的价格变化;反之,负的盈余变动与负的价格变化相连[1]。Beaver,Clarke和wright(1979)扩展了Ball和Brown的研究,结果显示,盈余变动对股价变化的影响远大于Ball和Brown所估计的幅度[2]。后来的许多研究如ohlson(1995)的研究也相继发现,股价与盈余数字有显著的相关性[3]。

就国内的研究来看,赵宇龙(1998)较早地发现中国股市会计盈余数据具有信息含量[4]。陈晓、陈小悦、刘钊(1999)对1994―1997年a股市场的研究证实,a股市场上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5]。陆宇峰(1999)的研究发现,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在逐年增强,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比重增加情况下,影响股价的基本面因素日益重要[6]。陆静、孟卫东、廖刚(2002)利用1999年到2001年的数据,比较了公司每股收益和自由现金流量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证实了公司每股收益比现金流量能更精确地解释股票价格[7]。这些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股票市场日益健康,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会计盈余越来越成为影响股票估价的重要因素。

上述实证研究的贡献在于,它利用公司盈利与股价变动的实际历史数据证实了市场价格与公司每股盈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市场价格变动对公司每股盈利变动的依存关系。

然而,大多数实证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这类研究并不是在深入分析公司盈利与股价这两个变量客观上存在的某种联系机制和随机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揭示和构建二者的随机关系理论模型,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的,而是在首先假定二者存在线性或某种非现性关系的前提下,利用历史数据来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这种线性或非现性关系。也就是说,大多数实证研究本身并不能对二者之间的联系机制及二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随机关系给出明确的理论上的阐述,也不能给出二者之间明确具体的随机关系表达式,因此很难用来指导股票投资活动。

二、股票价格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随机关系分析

正因为有关股票价格与公司盈利的实证研究本身并不能给出二者之间明确具体的随机关系表达式,而现金流贴现理论模型则没有考虑到随机性,是一种确定性关系模型,无法用来指导充满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现实股票市场的投资,所以有必要从不确定性角度来探讨和建立股票价格与公司盈利之间的随机关系模型。为此,本文以下部分将从随机性出发,通过将股票价格及其变动率与公司盈利及其增长率分别看作是二维随机变量和,借助于市盈率这个联系股价与公司盈利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运用条件概率来揭示股票价格变动率与公司盈利增长率的随机关系,进而建立一个反映股票市场价格随公司盈利变动而变动的随机关系模型,从而从根本上克服现金流贴现理论模型及大多数实证分析模型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基于公司基本面和盈利能力的实用的股票估价模型。

(一)作为二维随机变量的股票价格与公司盈利

尽管现金流贴现模型和实证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证明了股票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但二者的关系并不像贴现模型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是一种不确定的随机关系。这是因为,公司赢利受宏观及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红利政策、投资机会、留存收益再投资的回报率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随机性,是一个随机变量;同样,由于股票价格不仅受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每股收益的影响,而且还受股票市场本身其它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甚至还受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股票价格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随机变量。

由于公司每股收益和股票价格都是随机变量,并且后者除了受前者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每一个可能的公司每股收益下,股票价格都会有众多的可能取值及相应的发生概率。于是,可以将公司每股收益X和股票价格Y看作是一个二维随机变量(X,Y)。

正因为公司未来每股盈利是随机变量,股票价格也是随机变量,所以投资者无法通过准确地预测公司未来所有各期的每股盈利,依据现金流贴现模型,一次性评定一个确定的股票价值。而只能从随机性出发,通过将股票价格Y及其变动率y与公司盈利X及其增长率x分别看作是二维随机变量(X,Y)和(x,y),根据公司盈利对股票价格的决定作用,在深入分析宏观、微观经济因素、公司成长机会以及内部管理等偶然因素变动的基础上,首先对公司下期每股盈利Xt+1及其在已知的本期每股盈利Xt基础上的增长率x=(Xt+1-Xt-Xt)/Xt的概率分布作出预期;其次要借助于联结公司盈利与股价的某种估价指标如市盈率指标,对其所估计出的每一个可能的下期每股盈利水平下,股票下期价格Yt+1及其在已知的本期股票价格Yt基础上的变动率y=(Yt+1-Yt)/Yt的条件概率分布作出预期。并且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经营环境的改变、投资项目的变化,不断调整他们的预期。

(二)公司盈利的概率分布及投资者对其的预期

在二维随机变量(X,Y)和(x,y)中,由于公司每股收益X及其增长率x影响着市场价格Y及其变动率y,所以为了探讨Y及y与X及x之间的随机关系,需要首先从影响因素和投资者预期的角度来研究X及x的概率分布。

从影响因素角度看,由于X是受大量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影响的随机变量,并且每一种因素在总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都很小,因此,根据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律,这样的随机变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四)股票价格变动率与公司盈利增长率的随机关系理论模型

正因为无论从影响因素角度看,还是从投资者的预期角度看,(x,y)的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看作服从二维正态分布,所以我们可以在(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的条件下,构建二者之间的随机关系理论模型,以便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当公司下期每股盈利增长率为x=xi(i=1,2,…n)时,股价变动率y的平均水平是多少?股票投资的预期差价收益率是多少?不确定性和风险有多大?特别是,当公司下期每股盈利增长率x为其所有可能增长率的平均值e(x)时,股价变动率y的总体平均水平e(y)是多少?股票投资的总体预期差价收益率是多少?不确定性和风险有多大?

在(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的条件下,根据概率知识,当公司下期每股盈利增长率为x时,股票价格变动率y的条件数学期望e(y|x)的表达式为:

式(5)具有深刻的经济内涵。它表明:

①股价变动率y与每股盈利增长率x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这是因为,公司盈利不仅决定着股票的内在价值,而且还通过市盈率指标影响着市场价格,它的变动必然会引起股票的市场价格的变动。

②当每股盈利增长率为x时,它的这一增长能够引起股价发生多大幅度的上涨,一方面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ρ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股价自身波动的不确定性σ2与每股盈利波动的不确定性σ1之间的比率σ2/σ1的大小,即取决于一个单位的每股盈利的波动能够引起股票价格发生多大幅度的波动。这是因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不仅受公司每股盈利这一随机变量影响,还受其他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股价的变动与每股盈利的变动并不完全同步,而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这样,当一单位的每股盈利的波动能够引起股票价格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时,即当σ2/σ1较大时,则每股盈利增长一定幅度x就能够引起股价发生较大幅度的上涨。

③当每股盈利增长率x围绕它的均值μ1上下波动(x-μ1)时,股票价格变动率y就围绕它的均值μ2上下波动ρ(σ2/σ1)(x-μ1)。

正因为式(5)明确具体地揭示了y与x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及其联系机制,反映了影响股价变动的各种随机因素的结构及各自影响作用的大小,因此,投资者可以用它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动。不过,由于股价的变动不仅受公司每股盈利变动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还受其他众多偶然因素变动的影响,所以投资者运用(5)式进行预测和决策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则是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之一。式(6)中的σ2y|x=D[y|x]=(1-ρ2)σ22就是衡量这种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大小的指标。它表明,股价变动的不确定性σ2y|x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股价自身波动性σ22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y与x的相关系数平方ρ2的大小。股价自身的波动性σ22越大,二者的相关系数ρ越小,股价变动与每股盈利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弱,则投资者运用上式进行预测和决策的风险就越大。

三、随机关系模型的运用

为了运用式(5)进行预测和决策,需要估计它的各个参数μ1、μ2、σ1、σ2的具体数值。对此,可以利用股票价格变动率与每股盈利增长率的历史数据进行估计。这是因为,这两个变量的历史关系反映了历史上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是否建立在对公司盈利预期基础之上。或者反过来说,这两个变量的历史关系反映了公司盈利的变动是否改变了投资者对公司及其股票的认识和预期,从而改变了其投资决策,进而影响了股票价格和股票投资收益率。

当采用历史数据估计(5)式的参数时,它的含义就是,当公司每股盈利增长率x围绕它的历史均值μ1上下波动(x-μ1)时,股票价格变动率y就围绕它的历史均值μ2上下波动ρ(σ2/σ1)(x-μ1)。这样,如果根据历史数据对(5)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显著相关,则说明公司每股盈利增长对股票价格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由历史数据估计出的参数确定的模型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投资者就可以根据其对公司下一期每股盈利增长率的预期,运用该模型对公司股票下一期价格的变动作出预测,并将它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为了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是否建立在对公司盈利预期基础之上,考察公司盈利变动对投资者行为和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检验公司盈利变动对股票价格变动的解释能力,了解市场的成熟状况和投资者的理性程度,本文选择1994年底至2005年底上证a股指数成份股加权每股盈利及股价指数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此,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对加权每股盈利年度增长率按百分比增长率x=(Xt+1-Xt)/Xt计算,对股价指数年度变动率即年度投资收益率采用对数收益率y=(Yt+1-Yt)/Yt≈ln(Yt+1/Yt)计算(见表3)。在此基础上,绘制上证a股成份股股价指数变动率与加权每股盈利变动率相互关系图1,并对式(5)进行oLS回归,结果见表4。

观察图1可以看出,上证a股指数变动率与加权每股盈利变动率总体走势基本一致。这表明随着中国股票市场逐渐向健康方向发展及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日益成熟,公司盈利能力正在逐渐成为投资者投资股票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公司盈利的变动正在成为影响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且可以预期,随着中国股票市场日益健康,这种情况将日益显著。

从表4的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0.0806的p值表明,回归系数在8%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所以可以在该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回归系数为0的原假设,而接受回归系数不为0的备择假设。这说明上证a股加权每股盈利的变动是引起股价指数变动的重要原因,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而R2=0.274205则表明,式(5)中-μ2的变动中只有27%能够被(x-μ1)的变动所解释,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从以往情况看,公司盈利能力虽然是投资者投资股票时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政策变动、投机炒作、股票操纵以及公司盈利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散户投资者脱离公司基本面跟风投资等,也是造成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打击股票操纵,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是今后中国股票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相信随着中国股市逐渐走向健康和成熟,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公司基本面和盈利能力分析的股票估价模型的实用性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RayBall,philipBrown.anempiricalevaluationofaccountingincomenumber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8,6(2):159-178.

[2]williamH.Beaver,RogerClarke.williamF.wright.theassociationbetweenUnsystematicSecurityReturnsandthemagnitudeofearningsForecasterror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79,17(2):316-340.

[3]ohlsonJ.earnings,BookValue,andDividendsinequityValuation[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arch,1995,(11):661-687.

[4]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7).

[5]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1999,(6).

[6]陆宇峰.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投资决策有用性――基于“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的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1999.

[7]陆静,孟卫东,廖刚.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2,(5):34-42.

[8]龚六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沿――首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纪要[J].经济研究,2001,(8).

[9]陈信元,陈冬华,朱红军.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J].金融研究,2002,(4).

[10]苏平贵.现代证券市场理论的发展及局限性[J].投资研究,2004,(6).

[11]廖旗平.应用流通权定价理论确定对价水平[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12]Campbell,J.Y.andR.J.Shiller.ValuationRatiosandtheLong-RunStockmarketoutlook[J].theJournalofportfoliomanagement,1998.

[13]Campbell,J.Y.andR.J.Shiller.theDividend-priceRatioandexpectationsofFutureDividendsandDiscountFactors[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998:195-228.

[14]Campbell,J.Y.andR.J.Shiller.Stockprices,earnings,andexpectedDividends[J].JournalofFinance,1998:661-676.

[15]Basu,S.theinformationContentofprice-earningsRatios[J].Financialmanagement,1975,4(2):53-64.

[16]Basu,S.theinvestmentperformanceofCommonStocksinrelationtotheirprice-earningsatios[J].JournalofFinance,1977,32(3):663-82.

[17]Fama,e.F.&French,K.R.ValueversusGrowth:theinternationalevidence[J].JournalofFinance,1998,53(6):1975-99.

[18]nicholson,S.F.price-earningsRatios[J].FinancialanalystsJournal,1960:16(4):43-45.

[19]nicholson,S.F.price-earningsRatiosinrelationtoinvestmentResults[J].Financialanalystsournal,1968,24(1):105-09.

[20]ohlson,James.asynthesisofsecurityvaluationandtheroleofdividends,cashows,andarnings[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1990,(6):648-676.

[21]Kester,w.Carlanda.Lowenstein.DeliveringValuethroughGrowth[J].HarvardbusinessSchoolworkingpaper,2001.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9

abstract:Dongjiangfreetradeportareaput"onelineopen,secondlinetohold,regionaltradeliberalisation"intheareaofnewopenpolicyintopracticetocomplywith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ourcountry,thisrulereducethecross-borderelectricityintothemechanismoftheenterprise,makesthemarketcompetition.Cross-borderelectricitybusinessenterprisesneedtorelyonpolicyadvantages,expandforeigntradechannels,toachieveenterpriseprofitmodeltypechangesteadily.therefore,furtherstudyofDongjiangfreetradeportareacross-borderbusinessprofitmodelisveryimportanttothedevelopmentofportimportandexporttradeofourcountryinthefuture.

p键词: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

Keywords:Dongjiangfreetradeportarea;cross-borderelectronicbusiness;profitmodel

中图分类号:F752.5;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61-03

0引言

东疆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试行后,跨境电商领域顺势兴起,引领了港口区域产业结构变革的浪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竞争加剧,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产品单一,产业结构缺乏创新,使得企业盈利困难,缺乏对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指导性研究[1]。我国电商企业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广告、会员制、商品交易、加盟共建、搜索竞价、网络在线游戏、软件音频下载、物流支付等八种盈利模式[2]。王颖纯、张磊[3]于2009年曾对天津港港口地区电商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运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对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将数学模型与盈利模式研究相结合,透彻分析了天津港电商企业盈利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述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在此基础上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出一套适用于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将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对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提出一套适用于东疆港的盈利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适用性进行准确评判,便于电商企业改进自身盈利模式。

1波特五力模型解析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

1979年哈佛大学michaele.porter教授首次提出了行业领域战略研究理论模型―波特五力模型[4]。波特五力模型的五力具体指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竞争者持有的竞争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本研究总结了目前东疆港自贸区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现状,选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东疆港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做出初步判断,具体的影响分析以表格形式列出,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如表1、表2、表3、表4、表5所示。

2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波特五力模型解析的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竞争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参考了相关文献,如兰彩虹(2013)综合分析了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的种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归纳出八种电商盈利模式及对于八种盈利模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盈利模式的优化对策[2]。借助上述理论支撑,分析得出东疆港自贸区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十五个具体影响因素作为二级指标,并阐述如下。

①企业的盈利能力。1)收益能力;2)成长能力。

②营销影响力。1)社会知名度;2)客户粘性;3)客户口碑;4)市场占有率。

③客户价值。1)客户的购买能力;2)客户需求;3)客户范围。

④平台效果。1)平台设计;2)平台性能;3)平台交易量。

⑤政策措施。1)监管力度;2)国内外环境冲击;3)政策开放程度。

3多级模糊评价法解析东疆自贸港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适用性

依据东疆港自贸区跨境电商盈利模式影响因素的特性,选取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该盈利模式的适用情况。在指标权重值得计算过程中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德尔菲法进行计算,最后运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综合计算得出盈利模式评价结果,下文对具体计算步骤进行阐述[5]。

①在将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看做评价对象,根据评判标准,进行等级划分:令U代表评判标准集,ui代表每个评判指标标准,并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其中i=1,2,…,m,确定评判标准集U={u1,u2,…,um};

②按照影响因素分类情况,每一个影响因素代表一个评价指标,对每一级指标赋予权重值,权重值采取Delphi法与专家打分法来确定。

令V代表一级指标权重集,Vi代表二级指标的权重集,vi代表第一级每个指标的权重,vij代表第二级每个指标的权重,其中,i=1,2,…,m,j=1,2,…,n。

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B的取值为Bi中的最大值。

4实例解析物流支付盈利模式适用性

为了验证上述模型有效性,对东疆港自贸区物流物流支付盈利模式的适用情况进行考察。为使研究结果尽量客观、真实有效,采用德尔菲法与专家打分法,邀请10位专家进行打分,综合得出盈利模式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如表6所示。

最后采用上述多级模糊评价法的步骤对物流支付盈利模式进行最终评价,以求了解物流支付盈利模式在东疆港自贸区大环境下的适用性。由公式(1)(2)(3)可知,最终评价结果B=max{0.54,0.30,0.15,0.02}=0.54。

5结论

物流盈利模式的评价结果数值过半,并且符合评语优秀一栏的值域范围内,代表物流支付盈利模式在|疆自贸港区环境下的跨境电商企业中适用性比较优秀,有长远发展潜力,但是仍有上升空间。上述表格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级指标是评价盈利模式适用性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决定了企业盈利模式的发展潜力,社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口碑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相对较小,有待提高。因此跨境电商企业想要获得稳定持久有发展潜力的盈利模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后再辅助有效的营销手段,发展良好的客户源,打造受欢迎的电商平台,再加上实时关注东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变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借助良好的时机与适宜的企业经营战略就能形成适合在东疆自贸区大环境下长远稳步发展的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武金龙.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思考[J].港口经济,2014(08):9-12.

[2]兰彩虹.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3]wanGYing-chun,ZHanGLei,wanGLu.aStudyontheprofitmodeloftheporte-Commerceplatform[a].2009:5.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篇10

摘要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许多成长性良好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权益融资渠道,创业板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更加引人关注。本文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2011年已上市并出具企业年报的281家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基于主因素分析构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产周转率、发展能力和流动性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资本结构存在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创业板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2009年10月23日,我国创业板举行开盘动仪式,首批上市28家公司以平均56.7倍市盈率于2009年10月30日登陆我国深证创业板。创业板市场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主板市场有所不同,创业板市场主要针对扶持中小型企业与高科技企业的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注重企业的增长潜力与成长性的开发。同时由于创业板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所以社会各利益攸关方十分看重创业板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对于创业板企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立足于中国创业板市场,对2011年创业板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系统实证分析,探究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对针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相关原因。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已上市并出具企业年报的281家创业板公司,构建了以股东权益报酬率(Roe)为被解释变量,15项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titman、wessels(1988)认为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即可以留存下来的盈利数量应该是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1]。学者eriotis(2002),RajanandZingales(1995)认为,发达国家大公司债务融资与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2]。Correia等(2003)指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受负债两方面的影响:如果企业资产报酬率高于税前债务成本,企业负债对股东权益报酬率的提高有带动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3]。

吕长江、韩慧博(2001)采用回归的方法,考察了企业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得出负债率与企业的获利能力负相关的结论[4]。王超峰(2010)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与企业盈利能力成负相关,企业盈利能力随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的降低而升高结论[5]。孙思博、姚佐文(2011)对2010年4月份前在创业板上市的65家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考察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6]。

国内外学者大多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注重研究资本结构等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相比之下对我国创业板企业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视角,选择了15个可能影响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建立较为全面的分析体系,运用一系列计量方法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三、创业板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对样本企业15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形成5个因子,进而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考察影响因子对股东权益报酬率(Roe)的影响程度。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搜集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迅速,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文研究对象为选取2011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已上市并出具企业年报的281家。

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之一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我们股东权益报酬率(Roe)为衡量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的被解释变量。为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全面,本文选取了以下15个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产权比率、流动资产比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密集度、股东权益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每股未分配利润、资产报酬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数据来源为国泰安CSmaR财经系列研究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