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环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0:04

幼儿家庭环境篇1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是提供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性及社会性最重要的环境。俗话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1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是指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包括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幼儿降生后,对现存的社会生活一无所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对父母的认识开始的。在幼?翰荒茏约号卸鲜挛锘蜃鞒鲅袷保?父母的判断就是他们最初的行为标准。幼儿总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认识和评价周围世界的,社会意识往往通过家庭的折射才进入幼儿的心灵。因而,家长的行为与子女的行为常常存在这一定的对应关系。家庭承担着幼儿认识社会的启蒙工作,指导幼儿随机地吸收有意的社会信息,抵制和缓解过于剧烈的冲击和不健康因素的侵袭,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家长给幼儿创造了其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家庭能否给予幼儿合理而充足的营养、宽松而暖和的衣服、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的生活场所,以及能促进体力、智力发展的丰富信息刺激的物质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教育的优劣。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幼儿有不同的发展,智力的早期开发,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爱是人的一种天然需要。享有充分的父母的爱,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比物质环境更重要。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2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2.1家庭人际关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家庭的情绪气氛。家庭的情绪气氛是幼儿成长的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家庭中的情绪气氛由所有家庭成员造成,其中主要由夫妻关系构成,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应构建相互关心,和睦共处,民主,平等,积极的家庭氛围,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容易形成乐观、向上、积极的性格特征,学会如何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2.2家长的素质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素质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认知能力等。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幼儿智力的启蒙教育有重大影响。在家庭中父母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就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引导,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当幼儿像父母提问时,父母能够准确地解答幼儿的提问,这就扩大了幼儿的眼界,父母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想象的创造性,观察的敏锐,思维的敏捷性等方面。

2.3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家长对幼儿采取怎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其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我国人们习惯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和谐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绝对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娇惯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忽视冷漠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绝对权威型家庭的幼儿得到的爱很少且受到极大的约束,家长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希望全部施加在幼儿身上,全然不顾及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一味的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要求幼儿无条件服从,常以严厉、强迫的态度命令、控制幼儿的行为。这种教养类型的家庭,家长从不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习惯对幼儿发号施令,并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幼儿。父母制定的要求过高,幼儿无法达到,屡遭失败,记忆中会产生挫败感,日子久了,将会形成自卑的心理。生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变得更加暴烈、反抗、极易走上邪路。

娇惯溺爱型家庭的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帮助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实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即使幼儿犯了错,也从不批评。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理的影响,幼儿容易形成依赖性强、自私、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动手能力差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忽视冷漠型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庭结构不紧密,家长对孩子给予较少的关爱和限制,家人之间互不关心,感情冷淡。该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对人冷酷,孤僻,缺乏自信心,缺乏热情和上进心,但极少数人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幼儿园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必须具备的条件,相反,不良家庭环境妨碍幼儿智力,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因为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家庭环境篇2

一、重视家长主动参与家庭环境建设

1.认识家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最直观、最生动的教育课堂,也是我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幼儿一生的。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家园联系活动,如:网站、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长助教日、家访、电话、QQ群、便条等,帮助家长认识家庭科学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掌握家庭环境建设的方法。

家长仅仅重视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营造对活动的坚持及对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励与配合等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时,指导家长直接观摩老师是怎样指导孩子的;利用家长学校活动示范讲解创设家庭空间的具体操作方法等,帮助家长掌握参与家庭环境建设的方法,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算家务再多、工作再忙、农务再累,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

二、指导家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1.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成长。

指导家长在孩子玩耍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发现各种问题,并且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设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小帅的家长告诉老师,近阶段孩子特别爱画画,每天在家都要画画,有时画的是幼儿园里学过的,挺不错,有时是自己随意画的,有好有坏。家里到处都是孩子完成的和未完成的画纸。听了以后,我指导小帅的父亲,既然孩子有绘画的兴趣,家长就应该一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孩子绘画看到的、听到的、喜爱的、想画的内容。在绘画的过程中,家长指导孩子的绘画技能与技巧,提供更多的作画材料:油画棒、颜料、水彩等。保存作品,进行交流、欣赏。此后,老师和小朋友每天都会看到小帅的作品,由于是单页的,有时大小不一,因此不宜保存,易丢。我们联系了家长,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

过了一星期,小帅带来了一本自己画的图书,并放进了幼儿园的图书馆里。在我们的建议下,父亲和他一起,把一星期的画都订在了一起。我在表扬的同时又提出新要求:用装订成图书的方法既收集了作品,又互相交流、游戏,做法非常好。图书应该有封面和封底;如何体现图书内容的连贯性;还可以设计怎样的图书呢?等等。

小帅又带来了一本图书,这一次又发生了变化,是折叠图书。原来看电视时,小帅对古代帝王的奏章产生了兴趣,父亲的解释使他又得到了启发,在家长提供材料(纸、透明胶、剪刀、水彩笔等)的基础上,小帅把每张画都用透明胶粘住,加上父亲合作的封面和封底,然后折叠起来,带入了园中。发明了我们所看到的折叠式图书,展示时,小帅兴奋地请大家帮忙,把图书拉成一长条,得意地向老师和小朋友讲述图画故事。

小帅小朋友的兴趣是在家长鼓励下激发出来的,他的进一步延续和创新和家长的引导和材料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小帅的家长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与孩子一同克服困难,一同享受成功,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家长反映比以前更多地了解到了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2.根据本园地势优点,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开展一系列活动。

结合我园四季动植物变化明显的自然环境特点,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我找到了春天》的野外活动中,看到油菜地里翩翩飞舞的蝴蝶,孩子们欢呼着,拿着老师准备的捕网,孩子们追逐着,蝴蝶很多,但孩子们就是捉不到。空中网蝶,要求很高,需速度轻、快,眼、手配合运动,许多孩子难以完成。只见雨轩在轻轻寻找,当蝴蝶栖息在花上时,雨轩用网轻轻一罩,便逮住蝴蝶。于是,请雨轩当老师,进行示范,孩子们用新方法捉到了许多蝴蝶。雨轩告诉我是妈妈教会她捉蝴蝶的。当我问她蝴蝶从哪里来的?它会干什么时,却看到雨轩一脸茫然。

我与雨轩妈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捉蝴蝶的方法是与孩子一同在捕捉的过程中得出的,我肯定了家长的做法:能陪同孩子开展野外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能进行一些指导、总结。孩子喜欢蝴蝶但缺乏一定的认识,虽然蝴蝶捉来了但可以做什么呢?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的引导还远远不够,让家长明白: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引导家长及时提问孩子:“蝴蝶从哪里来的?它会干什么?”激发孩子探索蝴蝶的秘密,了解蝴蝶的生长变化,认识蝴蝶,并为她们提供了蝴蝶的探究记录本,要求及时记录每次的观察探索情况。和家长进一步交流了蝴蝶标本的制作过程,为家长提供了缺少的制作材料(彩色泡沫板,大头针等)帮助家长学会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指导孩子的操作方法。

幼儿家庭环境篇3

一、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关作用

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清晰地印在幼儿的头脑中,幼儿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与父母的启蒙和引导密切相关。父母作为家长,不仅要用丰富的环境知识教育孩子,还要教给孩子获得环境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方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庭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幼儿教师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义不容辞。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指导家庭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以唤起广大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丰富他们的环境知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二、更新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

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家长的环境教育行为。目前,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这些家长普遍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所激发的情感是朴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将这些淳朴的情感逐渐引导上升为儿童对自然的自觉关心和爱护,使儿童在头脑中产生环保意识。他们又认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从小培养。幼儿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不失时机地培养幼儿从点滴中爱护环境的习惯,有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幼儿在今后的人生中便会渐渐地树立起环保意识。但有一部分家长没有这些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环境教育是成人的事。因此,我们除了督促这些家长参加家长学校集体上课外,还要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更新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从而使家长们为培养有良好的环境情感、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的幼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丰富家长的环境教育知识

家长的环境教育知识正在日益丰富,但面对幼儿提出的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家长还是应付不过来。现在家长的环境知识,主要从电视中和家长学校上课时获得,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幼儿园应该开辟多种渠道,如增设家长阅览室,让家长阅览环境教育报刊、家庭教育报刊及各种幼教刊物;以班为单位举行环境知识(包括环境教育知识)信息交流;组织家长参观环境教育图片展;组织家长对周围与环境有关的事件进行调查;与环保局联系,开设环境问题咨询热线等,进一步丰富家长的环境知识及环境教育知识。家长基础牢固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环境教育的重任。

四、提高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

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直接影响着环境教育质量。目前,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正在日益提高,如在学期末举行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说:“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要少说教,多让孩子体验。”另一位家长说:“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直接参与的热情是环保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还有一位家长说:“家长要自觉地保护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可见,家长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五、家园共育,共同实施环境教育目标

环境教育的家教指导是以家长为对象的,指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家长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家教水平,家教指导与家长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指导工作不仅于此,它要通过指导提高家长家教水平,从而对幼儿产生影响,所以家教指导又与幼儿有了间接的关系。因此,在确定家教指导目标时,既要考虑家长心理、水平、性格、环境教育的家教行为等实际情况,防止出现目标不恰当的局面,又要考虑幼儿教育的总目标。这样才能使环境教育的家教指导和幼儿教育总目标方向一致。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关精神,结合家长和幼儿实际情况及当前社会对环境教育的要求,我们把幼儿园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的总目标分成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前者为:“更新家长的环境教育观念、丰富家长的环境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环境教育技能。”而后者则为:“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丰富幼儿的环境情感、提高幼儿的环境行为。”

幼儿家庭环境篇4

【关键词】家长;幼儿;语言

幼儿期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家长朋友们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多说话,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一、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及父母对幼儿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家长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和孩子说话时语速要适中,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避免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等等。因此我经常提醒家长,说话要做到口齿清楚、语言准确、表达有条理。家长有意识引导孩子模仿自己规范的语言,值得注意的几点是:①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②不说不完整的话和方言。如孩子告诉家长:我要嘘嘘(小便)。这些方言土语大都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久而久之,会对幼儿学习书面语言有很大影响。父母应因势利导,尽量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

2.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家长还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较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音乐、故事磁带、图书等等,让孩子多听,多接受不同的信息。幼儿虽然不识字,但他们有极高的阅读欣赏兴趣,会孜孜不倦地去看画报和小人书。这就有赖于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和欣赏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幼儿从阅读欣赏中懂得许多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从而学到新鲜的词语。如“火山爆发”、“辽阔的草原”、“火箭”、“雪橇”等。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的“走过黑幽幽的森林,走过急腾腾的河流,走过高耸耸的山头”;散文《小池塘》中“周围地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等等,都生动形象,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幼儿学起来积极性很高,兴趣盎然,并且非常愿意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二、要耐心、认真听孩子说话,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常常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懂得在孩子的言语中寻找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意图,万万不可因为孩子表达的不清楚,责怪、谩骂孩子。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耐心听孩子说话,并且积极鼓励并帮助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当孩子不会说完整句时,家长可以做出示范,让孩子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知识,注重幼儿的词汇积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广泛地接触着各种事物。家长及时教给幼儿相应的新词,幼儿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较容易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如去菜场买菜时,教幼儿练习各类蔬菜的名称,帮助幼儿分类学习词语:绿油油的青菜、水灵灵的芹菜等等;穿衣时,帮助幼儿说出衣服和衣服各部分的名称;外出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天空、大地、树木,说一说“蔚蓝的天空”、“红彤彤的太阳”、“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唱着歌”等等,使幼儿能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日益丰富和广泛起来。

2.利用游戏对于幼儿学过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实践证明,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所学的词汇适合幼儿的特点,并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家长可以采用“词语接龙”游戏的方法。如:“蔬菜接龙”,游戏开始,一人说一个蔬菜的名称,不能重复其他人说过的词语,以此类推。如aaBB的词语等等。以巩固词汇为目的的游戏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和组织形式的限制,家长可以利用零星的时间随时进行。对这种练习,幼儿不会感到拘束和枯燥乏味。即使是较难理解的词,也可以把它组织在游戏里,幼儿也非常感兴趣,并能顺利地掌握。从而不仅丰富幼儿的词汇,又增强了亲子关系。

家庭应创设一切环境让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大人不能束缚孩子的思维,为他们的想象和联想插上翅膀,他们就会在语言这片天空自由地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幼儿家庭环境篇5

一、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现状调查

1.父母外出务工形式、时间及监护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中,父母一起出去打工的占到了总打工人数的52%左右,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而另一部分留守儿童是母亲出去打工,占了67%左右,而父亲出去打工的在33%左右。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约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出去打工,而从小就被留在家里的孩子占据留守儿童总数的63%左右,并且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照顾的,由祖父母照顾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7%左右,并且有20%的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出外打工超过两年的。另外大约有12%的留守儿童是被姑妈、姨妈照顾。

2.监护人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的父母出外打工,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祖父母照顾。根据数据统计可知,照顾留守儿童的长辈,其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到监护人总数的17%左右;50岁以上的,占到了48%左右。监护人的年龄都偏大,而且由于地区原因,这些监护人的受教育水平也不高,受教育水平在高中或是中专以下的占87%左右,其中小学文化水平的大约占36%,初中文化的大约占35%,而文盲占16%左右。而父母单独一方出去打工,另一方留守下来,其中父母一方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之下的,大约占65%,而大部分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因此,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这对留守儿童的语言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3.家庭经济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外出打工而产生的,所以,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外出打工的家庭中,大约有97%是为了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而有一部分则是为了让孩子过上和城市孩子一样的生活,这样的家庭只占10%左右。剩余的86%的家庭,经过打工,每个家庭的月收入为3000~7000元,大约有46%的家庭会把每个月的收入寄回家中,以改善家里人的经济状况,寄回的金额一般在300元左右。而且留守儿童的家里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读物也很少,能够拥有十本以上读物的,仅仅占3%,能够提供5~10本书的,大约18%,而提供1~5本书的则在51%,一本也不能提供的占28%左右。从这些调查结果可知,留守儿童的家庭语言环境情况十分糟糕,急需解决留守儿童家庭语言环境问题。

二、寄宿制幼儿园在促进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语言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消除家庭语言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留守儿童寄宿在正规的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同时还可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能够促进留守儿童相互之间的交流,保证留守儿童不会受到其他孩童的欺负,让留守儿童更幸福地度过童年,从减轻父母的远离带来的伤害。

幼儿家庭环境篇6

【关键词】朝鲜族幼儿;家庭环境;气质;亲社会行为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1]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习得与表现受生物因素、环境的双重影响。探讨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幼儿气质和家庭环境三者的关系,有益于培养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朝鲜族幼儿健康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延吉市四所朝鲜族幼儿园,分别随机抽取3—5岁朝鲜族幼儿共297名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亲社会行为量表,采用的是邓赐平[2]编制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评定问卷,11个条目,内在一致性系数α=0.85。

幼儿气质量表,采用的是张雨青[3]修订的3-7岁儿童气质问卷,九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0.65。

家庭环境量表,采用的是邹定辉等[4]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选用7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在0.60—0.75之间。

(三)研究过程

在延吉市四所朝鲜族幼儿园先后发放问卷,施测后逐一审核,并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

二、研究结果

2.1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特点

t检验分析表明,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在园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表现出了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而是否为独生子女其亲社会行为差异不显著。

2.2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与气质的关系

朝鲜族幼儿气质的反应阈维度上差异显著,即女生比男生更敏感地反应外界事物。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朝鲜族幼儿与注意分散度呈显著负相关。注意分散度得分越高,越容易分散注意力,亲社会行为表现越低。

2.3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家庭显环境因素中的父母学历呈显著正相关,即父母学历越高,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越好。与家庭结构、居住面积等其他因素相关不显著。

相关分析表明,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家庭隐环境中家庭矛盾性显著负相关,与亲密度、娱乐性、组织性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矛盾性得分越高,亲社会行为越低;而家庭亲密度、娱乐性和组织性得分越高,亲社会行为越高。

2.4朝鲜族亲社会行为与幼儿气质、家庭环境的关系

中介分析表明,朝鲜族幼儿的家庭环境与亲社会行为间,气质起调节作用。即环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部分是通过气质的调节而起作用的。

幼儿气质、家庭环境、亲社会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当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与家庭环境能够得到良好拟合时,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三、研究建议

3.1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研究表明,父母学历越高,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越好。父母自身的人格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注意自身的形象,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3.2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开展娱乐活动,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现在父母大多只注重家庭的显环境,如吃、住等物质需要。而研究表明,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家庭的隐环境,如亲密度和娱乐性。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支持、相互理解、鼓励等,不仅为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安全[2],而且也可以使儿童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并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所以,父母应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此外,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友爱的情感,有助于幼儿形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的社会意识。

3.3依据幼儿气质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气质虽然没有好坏之分,但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在情绪本质方面,乐观的孩子,令人喜欢,但有时过于乐观也会带来麻烦;冷冰冰的孩子,让人感到不快,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快乐、友好。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更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玲.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情绪理解、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其关系的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7

[2]邓赐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的联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8

幼儿家庭环境篇7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涉及了家庭、学校对于幼儿的教育,还有社会对于幼儿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时候有必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良好实施。首先,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以及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如何绘画,就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图画,因此,我们应该在这幅图画上绘画出最美好的线条,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等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天性,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又空洞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幼儿的心灵中种上美好的愿望,这有助于幼儿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助于幼儿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当今时代,大多数的幼儿是独生子女,或者有很多的幼儿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论是独生子女也好,还是隔代教育也好,现在的幼儿承受了太多的溺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剥夺了幼儿生长中的一些权利,使得幼儿的性格等方面出现缺陷,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想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幼儿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幼儿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幼儿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应该为幼儿做好榜样,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等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养成教育实践的顺利展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长以及教师做好榜样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些行为等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肢体动作等方面,要为幼儿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生长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家庭与学校,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由于父母的工作等原因,家长往往将幼儿早早地送到幼儿学校,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就充当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学校中也要为幼儿做好榜样,这样幼儿才能够从教师身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养成。例如,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每天都要跟幼儿道早安,送自己的孩子出门,跟教师问好;然后在学校中教师要迎接幼儿的到来,然后跟幼儿问早安,道好,跟家长问好等,这样幼儿就会模仿家长以及教师的行为,跟家长以及教师问好,然后跟自己的同学问好,等这样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并且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社会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家庭以及学校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将这种环境融合进幼儿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在这部电影中楚门生活在一个虚无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他经历着他自以为的全部真实,因此,他的性格以及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到,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楚门仍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养成我们期待的性格。可见环境对于我们的行为以及性格甚至是环境的影响何其大,因此,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此,家庭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等之间要和睦相处,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然后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及对于某一件家庭事情进行商议,这样家庭民主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以及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其次,学校是幼儿生活的第二重要环境,在学校中教师等要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并且自由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等意识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中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判断从而进行班长等班干部的竞选以及选择,这样可以养成幼儿的责任感等,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后,社会对于幼儿的影响虽然不如家庭以及学校等重要,但是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们在公交车上,要宣传给老人、孕妇等让座,让幼儿在切实的实践中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以及通过实践提升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幼儿家庭环境篇8

【关键词】现代家庭;幼儿游戏指导;弊端;改善策略

马卡连柯认为:家庭是社会大家庭中无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是对我们祖国未来的写照。马卡连柯在其学术论著《父母必读》中曾经以幼儿的游戏为背景,阐述自己的儿童游戏构思,从儿童游戏的演变过程展示了儿童的成长过程。本教学论文将力求在探究马卡连柯家庭教育中的游戏思想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家庭中的家长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等问题。

一、存在于现代家庭幼儿游戏中的种种弊端

(一)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游戏被严重忽视。

(二)家长对幼儿的游戏指导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三)家庭幼儿游戏日渐商品化。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很多家长严重忽视了传统的直接来自自然的玩具材料,而习惯于为幼儿选择一些从市场上直接买来的成品玩具。殊不知,家长在选择商品化的玩具过程中,直接限制了幼儿游戏活动的范围与方式,尤其是电子游戏机的出现,儿童游戏的空间被家长在无形中严格地限制了。

(四)对于幼儿在家庭中的游戏,家长缺乏超越家庭界限的组织意识与指导意识。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局限于家庭内部的幼儿游戏活动,一旦走出家庭,便不存在家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如此,既限制了幼儿“玩”的空间,又限制了幼儿游戏的伙伴数量,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家长因为缺少与其他家长的沟通,指导幼儿游戏的经验严重不足。

二、教育艺术家马卡连柯幼儿游戏思想的精髓

(一)为幼儿提供差异性的游戏指导

马卡连柯认为:儿童游戏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这三个阶段中为幼儿提供差异性的游戏指导。(1)室内游戏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喜欢独自玩玩自己的玩具。(2)群体游戏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其年龄可以持续到11-12岁。他们开始寻求玩伴,部分儿童已进入学校学习。马卡连柯建议家长首先要主动地关心幼儿,包括关心幼儿的一整个群体。其次,增强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再次,授予幼儿和平解决伙伴间各种冲突的方法。(3)集体游戏阶段。这时幼儿已成为集体的成员,家长必须努力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二)为幼儿选择具有个性特征的玩具

马卡连柯认为幼儿的玩具分为成品玩具、半成品玩具、玩具材料三大类别。马卡连柯认为三种玩具无好坏之别,选择幼儿玩具,只要根据幼儿的性别、年龄、兴趣等有针对性地选取就行,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三类玩具结合使用。

(三)为幼儿构建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

1.物理环境

家庭中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家庭环境的布置、设施、卫生、整洁度、色彩、家长为幼儿游戏提供的玩具等。在现代家庭中,许多家长因为过度追求豪华的设计与装修,为防止幼儿损害某些名贵器材而禁止幼儿去触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度了幼儿的活动。马卡连柯非常重视物理环境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如家长为幼儿设置的游戏情境、家庭环境的整洁度、家长为幼儿游戏选择的各种不同玩具等。

2.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家庭生活制度。良好的家庭生活纪律与制度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结构可以避免幼儿产生病态的心理。③家庭人际环境。儿童游戏过程中,首先,父母与子女的友好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纪律和秩序下的“分寸感”。其次,家长对游戏的态度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游戏的不同阶段上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指导,家长甚至应该主动参与游戏。

三、马卡连柯的儿童游戏思想对现代家庭游戏的启示

(一)家长必须重视儿童游戏的巨大价值

首先,家长必须引导幼儿明白:游戏并非唯一的追求,游戏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快乐,但是,幼儿在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也可以体会到同样的快乐。所以,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必须学习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

其次,家长必须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纪律性、责任心、顽强意志等高贵品质。家长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到游戏与学习和工作一样,都是有责任的,以此培养其责任心;通过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引导幼儿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作出努力,培养其顽强的意志;通过设计具有一定规则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纪律行为等。

(二)家长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1、家长必须善于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导幼儿游戏。即抓住幼儿某些能力发展得最快、最敏感时期,比如2岁至3岁是口头语言最快、效果也最佳的关键期等,指导幼儿游戏。家长必须学会在幼儿的不同时期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相应品质。

2、家长必须善于在幼儿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游戏指导方式。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家长必须学会多观察幼儿的游戏及采用隐性指导,给幼儿游戏留有主动发展的空间,启发幼儿的思考;也可以主动参与,更好地组织儿童的游戏。

(三)家长必须加强与其他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马卡连柯认为,幼儿的家庭游戏必须超越于家庭环境。这就要求家长不仅要具备与其他家长的沟通意识,还需要一些社会机构有此意识,能够为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提供条件,如社区可以将家长组织起来,成立组织,定期进行专题式的交流与合作。

诚然,幼儿游戏的家庭指导方式远远不仅于此,相信随着现代儿童教育理念的深入,幼儿园必将对家庭游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家庭环境篇9

关键词:幼儿自我效能感家庭因素培养策略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无关,但与人们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的判断有关系。”自我效能感在控制与调节个体行为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影响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还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并进而影响人们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新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经验,具有相对稳定性,幼儿期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品质和走向。而幼儿最初经历的社会化场所就是家庭。家庭是构成幼儿成长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他们是推动幼儿发展最具动力性的因素,也是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试对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几种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在影响自我效能发展的因素中,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最早、最多,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幼儿出生以来的第一环境,是指一个家庭所处的情况和条件,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物质生活条件等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家庭的解体与重构,会使幼儿的心理受到伤害,使幼儿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消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另外,家庭气氛同样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班杜拉在实验中发现,正向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向情绪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会使孩子缺少温暖和关爱,导致情绪紧张或低落。

2、家长的气质类型

蔡志刚在对幼儿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时发现:家长气质类型不同,其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抑郁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其他各种气质类型家长的孩子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与多血―粘液质差异极为显著;粘液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多血―粘液质、多血质家长的孩子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多血质和多血―粘液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较高,粘液质和抑郁质家长的孩子自我效能感较低。

3、家长的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幼儿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也是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4、家长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指幼儿父母个体对自己作为父母所具备的教养能力的知觉和对保持孩子身体健康,促进孩子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能力信念。父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有研究表明,具有高效能感的父母往往能够有效地胜任这些角色,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控制幼儿行为,满足幼儿需要,使幼儿保持更积极的情绪状态。

5、家长的过高期望及不恰当评价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们的心愿。合理的、适当的期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强化学习动机,激励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有些家长不考虑幼儿的兴趣、愿望和实际能力水平,盲目地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期望与要求,而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往往难以完成任务。

二、家庭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自我效能感并非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慢慢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家长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必须了解幼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各种原因,并从家庭着手找出各种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接触最频繁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宽松民主、公平乐观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氛围里容易放松心情,尽情展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并和他们共享经验和成果,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这种家庭气氛也有助于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再次,家长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责任,认识到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并减少现代家庭结构变化等给幼儿带来的消极影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正确认识自身,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

家长要正确认识自身因素对幼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影响,并不断地反思自己。虽然自身的气质很难彻底改变,但是要认识到气质中的某些不足,在教育子女时尽量削弱气质中的消极成分,运用积极成分来影响子女。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使幼儿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3、提出合理期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家长应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客观地认识孩子,正确地评估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掌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可行性的家庭教育目标,提出切合孩子实际的合理要求,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靠近,以便让孩子经过自己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成功。而且,这些要求还需要以合适的、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

幼儿家庭环境篇10

《汉书?贾谊传》中说道:“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人对礼仪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如今,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渗透礼仪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塑造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幼儿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幼儿表现傲慢、自私、没礼貌、乱扔垃圾、不尊重长辈等。所以,幼儿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

在幼儿礼仪教育中,除了幼儿园担负的教育任务外,家庭成员的礼仪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外,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存在不良习惯或者错误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幼儿礼仪教育要坚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礼仪教育双管齐下。幼儿园可向家长传递文明礼仪的知识,督促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教师要与家庭保持及时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同时,教师也应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中的表现,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推动下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礼仪环境和及时的礼仪教育。

二、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举

礼仪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教育。幼儿礼仪教育是知、情、行三者的结合。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时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领会礼仪的含义。例如,在幼儿用餐时,在分发勺子和筷子时发现不够,幼儿教师可以请幼儿去询问食堂阿姨还有没有多余的餐具。当然,幼儿礼仪实践不应仅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该走向社会。例如,幼儿教师组织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幼儿独立购物,在购物中引导幼儿去有礼貌地向他人询问等。总之,幼儿礼仪教育要与幼儿礼仪实践齐头并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

三、幼儿礼仪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