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十篇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十篇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0:42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10年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的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团结治污,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以下简称淮河治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治污体制和机制不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等问题,淮河治污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还不满意。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进一步推进淮河治污工作,尽快从根本上改善水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充分认识淮河治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淮河流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8,是全国水利建设投资的重点地区,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淮河治污工作,对于维护沿淮地区1.68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华东、华中以及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做好淮河治污工作,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淮河治污工作。

(二)明确淮河治污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淮河治污要坚持统筹协调、系统管理,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防治、社会监督的方针。淮河治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问题,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确保实现各阶段治污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明确目标,分期实施

(三)淮河治污的长远目标是,恢复山青水秀的自然面貌,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期目标是,到2010年,淮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的要求;近期目标是,到2005年,巩固淮河治污成果,保持水质基本稳定。

在2005年年底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确定的治污工程投入运行的比例达到60%(安徽省达到5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削减20%和10%;在来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该流域25个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计划》目标,淮河干流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枯水期无天然径流省界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100毫克/升。

在2007年年底前,《计划》确定的治污工程投入运行的比例达到90%(安徽省达到85%);山东、江苏两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40%;河南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35%;安徽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30%.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削减25%和15%.在来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明显好转,山东、江苏两省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区水质达到Ⅲ类,主要支流优于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60%.枯水期无天然径流河道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80毫克/升,氨氮浓度低于30毫克/升。

在2010年年底前,山东、江苏两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5%;河南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安徽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45%.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控制在水环境容量范围内。在来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的要求,淮河干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主要支流水质达到Ⅳ类或Ⅴ类。枯水期无天然径流河道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70毫克/升,氨氮浓度低于25毫克/升。

三、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沿淮各地要依据水环境容量、水域纳污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制订和实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产品,严格控制限制类工艺和产品,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

(五)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沿淮各地要根据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制订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认真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环境容量,认真制(修)订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

(六)创建节水型社会。认真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加快城镇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加强生活用水管理。推行定额管理办法,鼓励发展节水高效产业,降低工业耗水量。推广使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鼓励使用中水。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企业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鼓励企业自律守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争创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环境友好企业。提倡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沿淮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建国家

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省(市、县)、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乡镇。

(八)加快转变水资源利用模式。抓紧对淮河流域现有闸坝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正确处理闸坝调度、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要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用水,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必要的生态用水。

四、突出重点,防治结合

(九)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造纸、酿造、制药、制革、印染、化工等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在2005年年底前,对沿淮四省现有石灰法制浆生产线、年制浆能力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黄板纸企业、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1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1万吨以下淀粉生产线,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关闭。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整治;对虽能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高的企业,要实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治理项目,尤其是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污染物减排的项目,国家适当给予补助。

(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2005年年底前,沿淮四省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单位全部改制成独立企业法人,实行市场化运营。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实行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强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加快配套管网的建设,保证投入运行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负荷在第一年达到设计负荷的60%,第三年起达到设计负荷的75%.未配套建设脱氮设施的,应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同时配套建设脱氮设施。湖泊、水库周边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同时建设除磷设施。自2007年起,对城镇污水处理单位排水中氨氮含量超标的,加倍征收排污费。要积极推行产业化、市场化,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国家视情况适当给予支持。对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地方财政要重点支持,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收费达到每吨08元以上的,国家将继续给予支持。在2005年年底前,沿淮各地在调整城镇供水价格时,要优先将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提高到保本微利水平;达不到这一水平的,应结合本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制订最低收费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十一)加快城镇垃圾处理场及配套设施建设。要加强沿河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置,逐步实现建制镇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垃圾处理场建设,积极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投资多元化和建设运营规范化。沿淮各地要在2005年年底前全面开征城市垃圾处理费,并积极促进城镇垃圾处理场的企业化改制。

(十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2006年6月底前,在淮河流域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根据土地消纳能力调整养殖规模,采用沼气等生态技术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有机肥加工利用。在2007年年底前,沿淮各地要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五、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十三)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沿淮各地要抓紧完成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经审核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向社会公布。要依据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排污量进行指标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所有新建项目,都应符合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总量控制的要求。自2005年起,凡是没有水环境容量的地区,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项目。环保总局要抓紧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在2004年年底前,对日排废水100吨、化学需氧量30公斤、氨氮20公斤以上的重点排污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单位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自2006年起实行持证排污。在2006年年底前,重点排污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在指定位置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等部门联网。

(十四)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沿淮四省各级人民政府要保证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必要的资金需要。加快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和水质监测站建设,特别是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及流域管理机构现有技术与资源优势,统一组建并完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有关部门应根据职责,将监测结果和有关情况及时向环保部门通报。水环境信息由环保部门统一。

(十五)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环境违法案件移送、通报和考核制度。环保部门定期通报环境违法案件的立案、移送、督办等情况。继续深入开展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严厉查办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惩处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环保部门要为水污染事故受害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建立环境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环保总局要结合环境执法的实践,尽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修订的建议。

(十六)建立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在2005年6月底前,环保总局要会同水利部制订《淮河流域敏感区域水环境应急预案》,将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纳入应急范围,做好敏感河段和重点污染源的辩识、评价及控制,建立水污染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和信息通报制度。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敏感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十七)开展治污评估工作。环保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完成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目标完成情况评估体系;每年对沿淮四省治污计划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及跨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向国务院报告后向全国通报。出省界断面水质在扣除入境水质影响后仍不能达标的省份,要向国务院作专题报告。沿淮四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分别组织对下一级政府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并向同级党委组织部门通报。

(十八)建立环境质量公告制度。自2006年起,沿淮四省人民政府每年要对省辖市的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进行排序,并向社会公告。对没有达到水质目标、排污总量已超过环境容量的城市,由环保部门予以公告,并暂停审批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十九)落实领导责任制。淮河治污

的主要责任在地方人民政府,沿淮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淮河治污工作的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沿淮四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分别与下一级政府签订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初对上一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治污资金主要由排放企业承担。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事权财权划分的原则,将治污所需经费分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沿淮各地因执行本通知第九条规定,关停《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实施前开办企业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在分配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时统筹考虑。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信息平台及远程数据传输设备等监测设施建设,由中央安排投资。

(二十一)加强部门协作。有关部门要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有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发展改革部门要从产业政策、投资建设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监督。财政部门要落实国家有关补助资金,并指导制订有效的实施办法。建设部门要指导并监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建设,做好有关改革工作。水利部门要做好现有闸坝运行管理评估、流域水资源调度和生态用水保障工作。农业部门要指导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环保总局负责对淮河治污工作实施统一监管,组织制订和实施治污计划,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二十二)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和奖惩制度。自2006年起,环保总局对跨省界断面水质按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和评定。对治污成绩突出、工作完成情况好的省份,有关部门在中央资金安排、排污费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有关部门将暂停在该省安排国家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和核准该省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直至出境水质达到目标要求。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赔付补偿责任,具体办法由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征求沿淮四省人民政府意见后另行制订。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2

在去年对全省23家建制镇污水处理厂专项跟踪监督的基础上,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再次开展审议。2016年7至9月,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荣祥带领下,省人大环资委赴杭州、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台州6市进行调研。

23家污水处理厂不再“晒太阳”

去年10月未完成主体工程的嵊州市甘霖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投入试运行,由嵊州水务集团委托湖北君集处理有限公司运行维护;在去年未投入运营的苍南县临港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规范运行,今年上半年运行负荷率70.7%,进水CoD达到120mg/L……这是近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分赴我省各地了解到的最新情况。

去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就2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闲置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后,省建设厅及有关地方政府积极落实省人大督查意见,制定“一厂一策”解决方案,及时有效整改,使污水处理厂闲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2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均完成投运任务:10个正式投入运行、13座试运行或调试。15个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不到位的厂新增管网113公里,累计建成管网198公里,为规划长度的81%。

2016年,省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投入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6.35亿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处置设施及管网建设,对23家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予以重点支持。经过整改,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偏低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6年7月,23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65.6%。

调研显示,“五水共治”以来,在设施建设方面,全省639个建制镇全部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我省继2007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后,2015年又成为全国第一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

在污水处理方面,依据《浙江省城建统计年鉴》数据,2014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为89.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2015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为91.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5个百分点。而在出水排放标准方面,截至2016年6月,全省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出厂水执行一级a标准的有228座,占总数的77%。太湖、钱塘江流域绝大部分完成了提标改造工程。我省将提前实现国家“水十条”要求2017年敏感地区达到一级a标准的目标要求。

从市、县情况看,亮点纷呈,可圈可点。诸暨市、义乌市、永康市对市(县)域内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从县(市)域范围、按流域水系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布局。湖州、金华、绍兴一些县市积极开放城镇污水建设运行市场,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

“四大短板”亟需重视和破解

不过在调研中也发现,我省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虽然已经不再“晒太阳”,但在建设、运行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还是突出短板。

第一块短板就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调研中发现,较为普遍的情况是:许多地方当时对规划科学论证不足,致使设计规模过度超前,或者选择工艺、选择地址不当。有的是死守规划机械上马,不顾客观形势发生变化,遇到产业结构调整后生产企业工业污水减少、人口转移后生活污水减少等情况,仍然不作合理调整。有的根本没有按区域或流域统筹规划,而是由各个镇乡各自规划,划地建设,布局不合理。

第二块短板就是管网建设滞后太多。基层“重终端主体工程建设轻管网建设,重工业园区管网轻集镇生活污水管网,重主干管网轻毛细支管网”的情况十分突出,而且没有较大改变,提标改造和管网建设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资金保障”。

第三块短板就是运行负荷率偏低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据杭州市有关方面介绍,杭州市27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中,运行负荷率低于60%的有8座。23个闲置污水处理厂虽然目前已全部投运,但运行负荷率达到60%的只有11座。一些地方的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虽然出水排放都达到标准,但进水浓度明显偏低。为应付运行负荷率考核,个别污水处理厂还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第四块短板是管理和监督存在薄弱环节。我省一些地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问题较为突出,污水处理厂投入不足,监测监控设备不全;有的厂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操作不规范;更普遍的问题是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在采取ppp合作模式和第三方运营机制后,一些地方政府与运营企业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够明晰,影响运营企业的积极性。此外,收费问题也是困扰地方各级政府的一块“心病”。许多地方的建制镇污水处理收费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对自备水的污水处理费征收难度也很大。

精准施策提升污水处理水平

“要改进考核,有效应用指挥棒”。省人大环资委的报告认为,省政府将城镇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和达标排放率作为目标管理重要内容,确实抓住了工作“牛鼻子”。

“如根据城乡发展实际,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考核要求有所区别,或对运行负荷率等指标的考核予以进一步细化,采取分类分期的考核方法。对规划建设中先天不足、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达不到标准、运行又十分困难的污水处理厂,宜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使其整改既有一定压力,又有积极动力。”

报告还指出,“各地在下一步的规划建设中,应该打破‘一镇一厂’的局部思维,克服为建而建的短视行为,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环境治理形势,统筹区域、流域的水环境治理,严格论证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布局、形式、规模和进度,科学地作出规划设计。”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3

一、2018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强矿山污染治理。一是根据县政府制定的《关于发展生态矿业,建设安全、绿色、和谐矿山的实施意见》,今年在蓉城镇、酉华镇开展创建试点,进行矿产品开采、加工、运输粉尘整治工作,对13家矿山开采企业进行了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二是稳步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市、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强力推进整改措施,切实落实整改任务,县环保局及时制定了矿山综合治理验收标准,督促企业对照标准逐一落实整改。10月份,我县列为市第一批矿山环境整治6家矿山企业顺利通过了市环保局组织的矿山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验收。

2.整治粉尘、烟尘排放企业。一是整治工业炉窑企业,对未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建设配套污染防治设施、未经许可擅自生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5家违法排污企业,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经济处罚。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对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未建设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违法试生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且附近居民投诉较多的4家违法企业,依法责令停止生产。

3.强化秸秆禁烧工作。多措并举强化秸秆禁烧工作。一是县、乡(镇)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建立乡镇“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向全县农户发放秸秆禁烧一封信6万余份,并通过电视、气象信息、手机信息宣传秸秆禁烧;三是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县农委深入乡镇开展秸秆堆沤制肥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积极发展秸秆能源化利用。四是巡查组每日巡查,发现焚烧点及时处理,并对责任人予以经济处罚;五是县政府督办室定期督查秸秆禁烧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确保秸秆禁烧工作落实到位。

4.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导陵阳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和太平湖生态保护项目。积极争取省级农村环境整治环保专项资金,加快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

(二)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

一是依据生态县建设规划和《XX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制定了2018年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年度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开发区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进度,落实专项资金。各乡镇、县开发区相继成立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并落实工作人员。二是指导乡镇申报国家生态乡镇(累计8个乡镇完成申报国家生态乡镇工作)。县创建办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全面完成部级生态县材料编制和申报工作,并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环保厅进行预审。省环保厅认为我县各项建设指标满足国家生态县的标准规定,并将预审意见报送国家环保部,商请环保部生态司对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进行现场评估。

(三)深化污染防治,落实防治措施

1扎实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根据年初县政府制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确定今年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8个,主要是:

(1)XX县污水处理厂提高水量工程减排项目;

(2)XX县三方丝绸有限公司污水深度治理工程减排项目;

(3)XX县庙前镇华阳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减排项目;

(4)XX县百花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减排项目;

(5)XX县陵阳镇崇觉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减排项目;

(6)XX县义祥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农业源减排项目;

(7)XX县银杏商务宾馆煤改气项目;

(8)XX县九子山宾馆煤改气项目。全年计划减排量:cod7xx.45吨,氨氮72.48吨,so238.43吨,nox6.93吨(计划新增减排量cod为xx0.xx吨,nh3xx.7吨,so238.43吨,nox6.93吨。)。

县环保局按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对被列入减排计划企业的监管力度,定时进行监督性监测,督促企业开展减排相关工作。目前已按时序进度认真准备减排台账,迎接环保部全年核查,全面完成2018年减排任务。

2.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做到“四个一律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不符合功能区规划、饮用水源保护区),对国家鼓励、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的“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今年截至目前,全县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58份(其中报告书4份,报告表37份,登记表17份),完成“三同时”验收项目21个。

3.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及排污费征收工作。认真抓好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工作,按照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工作的要求,落实专人对全县辖区内42家相关企业在网上进行申报、排污费电子开单等工作,实现排污费征收全程信息化管理。截止到2018年10月份,对36家企业征收排污费共计xx8万元,完成全年排污费征收任务(120万元)的132%。

4.组织编制及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积极主动为企业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评估工作,根据环保部[2010]113号文及省环保厅[2012]799号文件要求,要求辖区内国控企业、矿山企业认真落实并编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今年已为8家企业组织评估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予以报备。其中,国控企业XX县污水处理厂、安徽超威电源(危废国控)已报省厅备案。

(四)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环境执法

1.加强对危险固废管理工作。对我县境内产生危废的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安徽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金润铜业有限公司、XX县真信涂料有限公司、安徽晟田电镀有限公司要求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并坚持每月督查上述企业危废管理情况、分类收集、储存、依法转移及台账记录情况。在今年省固废中心检查中,我县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安徽金润铜业有限公司均达标。

2.强化对涉铅、涉重金属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对安徽省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安徽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行每旬监察一次,对国控企业XX县污水处理厂、XX县三方缫丝有限公司每月进行督查,对主要污染物减排企业每月督查一次,对相关排污企业进行不定期督查,并认真做好监察记录。

3.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并对擅自在田间焚烧秸秆的责任人,予以200元处罚。二是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开展涉铅、涉重行业“回头看”。三是深入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检查。四是对全县医疗固废处置情况进行了督查。这次行动中共出动180余人次,检查60余家企业。对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要求立即整改,有效整治,并督促到位,有力保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4.开展高、中考“绿色护考”专项行动。县环保局于今年6月5日至6月17日在全县范围内加强高、中考期间噪声监测控制,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对考点附近进行环境检查;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向全县用户发送两考期间严格控制环境噪声的通告,做到人人知晓,家家遵守,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应试环境。

5.加强来信来访处理。做到环境信访有记录、有回复、有办理结果,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截至2018年1-10月份共办理来信来访75件,其中,本级环境信访件50件,接上级部门来信来访通知单及督办件25件。县环境监察队监察人员接到信访件后,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及时作出处理,每一件都在处理后及时答复信访人,既整治了环境违法行为,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管理

完成牛桥水库、青通河牛桥段面—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青通河青山段面、东河杨田断面—杨田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县内11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县境内五条主要河流十五个断面地表水监测以及九华河庙前断面庙前镇饮用水源地、陵阳河陵阳断面——陵阳镇集中水源地,七星河木镇断面——木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监测。定期监测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国控重点污染源、涉铅污染源以及涉铅企业周边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共编制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10份、确认函33件、验收监测报告21份,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良好的服务。

(六)积极开展环保宣传,营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新局面

1.县环保局、县教育局联合开展全省“争当百佳校园环保小卫士”评选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一是“放飞绿色梦想”环保主题征文,二是环保主题知识竞赛,三是推荐“校园环保小卫士”。并经省教育厅、环保厅专家认真评审,我县共17人获奖。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开展“六五”环境保护宣传周活动。今年“六五”环保宣传周期间,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开展环保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赠送环保图书,向广大群众发放环保宣传画等方式,动员广大市民进一步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通过县电视台、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宣传环保知识。同时,开展了新环保法的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

(七)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县环保局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省市县委有关规定作为切入点,上下联动,聚焦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实行领导带头示范,坚持开门搞活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外力推动。通过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对照检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以及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等,推进了局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县环保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环保工作职能,巩固国家生态县建设成果,强化大气污染整治,有效落实减排指标任务,严格环境监管,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1.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安全、绿色、和谐”矿山创建工作,整治粉尘、烟尘排放企业,加强秸秆禁烧,提升全县空气环境质量。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国家生态县建设成果,同步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3.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4.深化环保审批管理,严把项目审批、验收关,对符合规划、产业政策的项目,简化环评审批,并对落户项目提供全程服务,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强化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强县城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4

关键词:中心城市;城镇化;规划;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表示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4)

2013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开启了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窗口,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带来诸多环境问题。本文以瑞安市城镇化实践为基础,分析中小城市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为做好新型城镇化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城镇化发展概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大陆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亿,占总人口49.68%,较2000年上升13.46个百分点[1]。城市群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众多中小城市抓住超大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截至200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辐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6.57%;总人口达9.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但是,中小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2]。

二、瑞安市城镇化进程

瑞安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陆域面积1271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142万人,其中市外流入人口50万人,城镇人口93万人,城市化水平65%[3]。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559亿元,财政总收入7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987元。建成区面积在最近二十年迅速增加,1990年为3.2平方公里,2000年为18.4平方公里,2012年为62.4平方公里。根据《瑞安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6)》,至2016年中心城区人口数将达117万,城市化水平超过70%,期间将通过围垦造地4.5万亩,使城市空间向东部沿海区域扩展。瑞安作为温州经济模式的发祥地,城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加快推进,在经济总量相当的中心城市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其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成因有一定的样本意义。

三、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城市规划滞后,环境保护先天不足。

1、规划布局磷乱,派生大量环境隐性问题。中心城市的规划往往因书记、县市长的轮换而经常变化,规划布局因此混乱,还会随着各乡镇、街道城镇化的推进,以及“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微观规划布局几经打破,工业集中点逐步被居民住房包围,房地产项目紧邻工业园区,由此带来的环境隐性问题突出。

2、规划功能不完整,环境投诉持续增加。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很多地方会忽略城市规划功能的管理。以瑞安城市中心――安阳街道为例,2008年后成立3个社区,均位于城市中心区,共计面积153公顷,规划住户15000户,已入住人口3.67万人,但具有餐饮规划功能的建筑仅2处,一处为酒店,一处为文化艺术中心配套,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致大量小餐饮应运而生,群众投诉多,又无法全面关闭,给环境监管带来极大压力。

3、建筑体量尺度增大,环境新问题不断凸显。大体量建筑物集中在这几年涌现。同样以瑞安安阳街道为例,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街道,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已建成的10层以上建筑物200多栋,在建不少于50栋,其中7条相互交汇的道路两侧,分布了50多个紧邻的住宅小区,高层建筑150栋。大体量建筑集中分布,带来诸多环境问题。一是道路拥挤,出入不便,堵车严重,空气污染重;二是建设时间交错,大体量建筑物施工周期长,空气、噪声污染严重;三是大体量建筑物集中分布对区域物理环境影响大,局部热岛效应明显变化。

(二)城市管理落后,环境污染矛盾突出。

1、城中村改造不彻底,成为环境污染点藏污纳垢重灾区。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曾经的郊区村成为城市一部分,但相应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建筑物密集且间距狭窄,管理上又难以到位,违章建设问题相比其他区域严重,分布较多的早餐店、排挡、小饭店,油烟直排,各类废水沿街排放,餐饮垃圾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投诉多、处理难,环境卫生问题普遍突出,市民对环境满意度低。

2、工程项目环保措施不到位,成为环境污染投诉高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工程项目多,尤其是新城区随处可见大开挖大建设的工地,在政府和项目投资方的抢工期要求下,日夜施工带来的噪声污染,无防护施工带来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滴漏撒影响道路,一旦开工就会成为投诉热点,加剧市民对环境的不满意。

3、外来低文化程度人员引导不善,聚集区环境问题高发。城镇化建设要逐步推进,产生一些边缘化的区域,成为流动人口聚集区。因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流动比较频繁,流入地违章建筑多,环境基础设施滞后,再加上生活习性不同,集聚区往往形成自己的餐饮服务网点,马路菜市场等配套产业,生活污水、垃圾乱排放,环境问题突出,尤其是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状成为“标配”。

(三)基础设施滞后,环境问题治标不治本。

1、环境基础设施长期滞后。长期以来,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看得见的形象,建设多少幢外观立面雄伟漂亮的建筑物被提升至事关政绩的高度,往往忽略了人们难以直观发现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垃圾处置场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瑞安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就滞后,目前建成投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不能满足需求,二期还在建设中;镇级污水处理厂仅1座,还缺3座。此外,污水管网更加滞后,很多地方雨污合流现象非常普遍。

2、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从数量看,街道、公路虽然较多,但是对应24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道路数量显得总是不够,交通高峰期拥堵严重,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从交通工具类型看,公共交通系统还不健全,私家车拥有率很高,停车位紧张,很多人行道被机动车占用,步行积极性被压制。从质量看,道路宽度有限,机动车、非机动车无法分离,压制使用自行车出行的积极性;同时大部分仍是水泥路面,噪声影响大。

3、城市绿化程度相对偏低。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住宅小区时总是尽可能地提高容积率,忽略了绿化、停车等公共配套,也导致各住宅小区在较小区域内集中分布,大体量建筑物相对密集,挤占城市绿化土地。老的住宅小区因为早期规划不到位,设计的绿化面积本身就偏少,同时随着私家车拥有率的提高,小区原有的绿地又部分被挤占,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

四、主要启示

一是必须深刻领会新型城镇化建设内涵,注重城市规划相对超前而稳定,又要杜绝盲目造城之风,杜绝一味增大城市规模和建筑体量,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全程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二是亟需建立内涵丰富的城镇化评价体系,摈弃单纯以城镇人口比例定城镇化率的评价方式,围绕科学发展建设评价体系,重视培育城市生态功能,重视城市生态和环境系统建设,充分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人文特征。三要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防止急剧膨胀致“大城市病”,更多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出发,大力推行绿色交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满足市民对更高环境质量的需求。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5

(一)坚持宣传引导,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以“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深化环保法制宣传,着眼环保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素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月”时机,采取上街设点散发资料、悬挂标语横幅、发表电视讲话、播放电视专题节目和字幕宣传等方式,面向社会开展环保法制和科普知识宣传,共散发宣传挂图800余幅、环保书册300本、节能减排宣传卡片和传单2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开展电视宣传10余次,组织环保志愿者210余人次;组织企业法制培训4场次,增强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举办环保法制讲座2期,组织环保知识“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10余场次,着力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二)咬定约束指标,总量减排工程有序推进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按照20*年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强化减排项目建设”的思路安排,我县认真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研究措施,全力推进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三大减排举措”,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总量减排任务项目有四类:一是完成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二是完成远大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及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力争于20*年底完成富顺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最迟2009年6月投入运行;四是完成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远达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已经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正在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基本能保证在2009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目前总投资601万元;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可研究审批及工程详堪工作,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土建工作未启动,今年难以完成,县政府已书面报告市政府请求调至明年完成。

(三)坚持惠民利民,环保“民生工程”取得实效

1、加强企业污染整治。今年城有纸业、童寺化工建材两户企业列入省政府限期治理企业。富顺县城有纸业公司生产废水整治工程采用动静平静、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术,工程累计投入180万元;童寺化工建材公司烟尘粉尘治理工程总投资255万元,机立密、生料磨、水泥磨、原料破碎、水泥磨破碎、熟料库、打包机等工序粉尘回收点颗粒物浓度均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规定。两户企业于9月5日通过了市目督办、市环保局、市经委代表省级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

2、切实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县城饮用水源(镇溪河流域)按新的保护区划分规范,进行了重新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编制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要求对乡镇水源划定保护区范围;加强了水源地日常巡查执法,会同有关镇乡和部门清查、整治和取缔二级饮用水源的排污口,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开展了每月1次的镇溪河水质监测和每半年1次的25个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镇溪河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25个镇乡饮用水源受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影响水质多数较差。

3、加强县城环境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城镇煤(油)烟整治、噪声控制。一是实施餐饮业准入管控,在清洁燃料使用、油烟有组织排放方面严格把关,在规模酒店、火锅店安装油烟处理设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二是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整治,会同城管、工商、卫生、药监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县城区夜市摊点。三是加大县城区噪声控制力度,对钟秀路等音乐茶座、歌城,继续实施专项整治,落实夜间专人值守、处理投诉;配合文化等部门开展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娱乐生活方式;开展“两考”禁噪,加强了建筑施工行业噪声监控,严格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扰民,对居民住宅区内产生噪声污染的企业,及时查处整改,圆满完成了“两考”禁噪任务。四是参与县城区扬尘整治,在县城管委安排下合理布设监控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五是切实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迎检中的环保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复查。

(四)坚持依法行政,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有效控制新增污染。全面贯彻执行《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执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制度,把好企业环保准入关。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坚持战略环评制度,落实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导向,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合理选址,严格审批,引导企业选择优良工艺和设备,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截止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119个,其中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工业类25户,第三产业74户,其它类20户;建设项目办理竣工验收手续12户;“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2、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和排污费征收制度。按照《环保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我局执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排污企业开始新一轮《排污许可证》核发。实施排污费征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做到征收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在“环保专项行动”中会同县安监局、经商局、监察局、人大城环资委等单位,集中检查了富世镇片区10个企业、东湖镇片区10个企业、安溪镇片区4个企业,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口头和书面要求,对11户企业提出了口头要求,对9户企业发送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2户企业进行了处罚。在“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中,以食品、化工、造纸等危化品生产使用行业为重点,已对全县8个化工企业、4个造纸企业、12个加油加气站、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晨光工业园工内已投产的5户企业、6个煤矿和7个危化品使用、储存企业的环境安全进行了检查。

4、加强环境安全监管,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一是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县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应急预案》、《应急监测方案》,督促重点企业完善自身《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试用,提高可操作性;严格执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污染事故能得到及时处理,将损害降到最低。二是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监管力度,对涉源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办理环评审批、验收手续,指导企业做好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全县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工作。今年8月,完成了富江水泥公司3颗废用辐射源的顺利送储工作,消除了重大辐射环境安全隐患。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坚持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周两次、一般企业每月一次的巡察,严格执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316人次,对84户工业企业66台套治理设施进行了巡查,从巡查情况来看,治理设施运行率达到94%,达标排放率达到97%。四是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发挥自动在线监测平台作用,远达富源化工公司、富江水泥公司两户企业新安装的烟气在线监控系统已完成了的安装调试。

(五)强化环境服务,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

1、开展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单位形象,我局积极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落实一个窗口对外,将本单位履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审批职能,调整归并到了一个股室——综合业务股。行政许可项目规范为5个,其中即办件3个,承诺件2个。切实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在建设项目严格审批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在项目环评手续办理、项目选址、工艺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对自身审批的项目,寓服务于审批当中。另一方面,对省、市审批项目,积极协助做好环评单位联系和省、市局相关处室的对接汇报工作,如威力富戎公司技改项目、吉泰龙迁建项目、县城垃圾处理厂项目、顺麒公司技改项目、2500吨/日干法水泥项目等,通过衔接,促成了项目推进。

3、积极为企业、乡镇争取上级资金,筹措本级资金,加大治理投入。今年,积极帮助指导企业、镇村编报国家、省、市环保补助项目,涉及工业企业治理、场镇污水治理、小流域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5大类项目,总投资1762万元,申请补助805万元,相关项目资金逐步到位。同时,县财政加大治理投入力度,今年已先期安排企业治理补助资金15万元,年底县级环保资金将向治污大户、减排大户企业倾斜安排。

4、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环保热、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一是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邀请相关部门座谈,共同商量如何集中处理我县医疗废物,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参加“大接访”和“下乡”活动,今年共接待来访群众93人次,收到群众来信来电205件次,环保热线电话投诉80件次,办结率为98%,群众比较满意。

(六)坚持城乡统筹,生态县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启动

按照全国农村环保会议精神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我县抓住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和生态县建设试点县契机,将环境保护的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根据生态县建设要求,着手编制全县生态建设规划,完成了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县规划、部分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制定。坚持实验示范和典型引路,开展“生态细胞”创建,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试点镇2个(永年镇、板桥镇),共创建成省级生态示范村1个(东湖镇卷坝村)、省级生态小区1个(宝庆乡天池湖)、省级人居活动生态小区1个(西湖人居活动小区)、创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所(代寺三中)、省级绿色社区1个(富世镇金山社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个、生态家园30户、生态示范区1个。板桥镇吴庙村、干竹湾村2个省级人居环境村庄治理试点工作启动。在农村环保方面逐步加强,着手开展了农村污染源调查,谋划河流、湖库环境保护措施,包装上报重点场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了重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整治。

(七)狠抓基础建设,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素质。按照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求,坚持每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习政治理论和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制订了环保人员“十不准”规定,增强了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进一步宏扬了环保精神,增强了全体党员和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2、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服务环境管理。狠抓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推进仪器装备配备和更新升级,今年预计可获得省级环保能力建设补助资金50万元,加大环保执法硬件设施和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和监测能力。县环境监测站按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要求,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复查工作,编修制订了4.0版《质量手册》、《质量文件》、《程序文件》的质量转版体系。

3、狠抓监测技术服务。一是完成了重点流域沱江河三个断面三个水期31个项目的水质监测和1月、5月16个项目的加密监测工作,完成四川省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富顺县高硐断面每月31个项目的监测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区3个大气监测点每季度一次,连续五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任务,以及每月4个监测点的隆尘、硫酸盐化速率监测和每月1个监测点的降水监测任务,承担了全县城区全年两次4个监测点的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任务以及全年一次32个测点的交通干道噪声和204测点的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任务。共采集有效数据样品1319个,获得有效数据1048个,编制19份环境质量报告。开展了委托、比对、监督、现状、污染纠纷、应急监测,今年共对今年共对225个污染源进行了废水、废气、噪声监测,共出据监测报告242份,及时为党委、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提供了科学、翔实、准确的数据体系。

4、继续开展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去年污染源清查基础上,在全县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和数据审核、录入、上报和分析评价、总结等工作,通过调查,彻底摸清了污染源状况,据统计全县工业污染源356个、生活污染源1184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环境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相关单位和镇乡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优良人居环境认识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看中短期效益,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有逃避环保监管倾向,在污染治理上不愿投入,即便是投入,也想方设法节约成本;个别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上,存在办理环评手续不及时问题;排污费征收困难,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缴纳责任,千方百计偷逃或少缴排污费,缺乏强制手段。

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艰巨。工业减排进展有序,年底前能全面完成,但是城市、集镇生活CoD、氨氮等生活减排指标中水污染物的削减难度大。一是县城污水处理厂虽然已开工建设,但仍要在明年6月才能投入运行,县城生活污水目前无法处置;二是永年镇场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资金(249.2万元)尚在筹措当中,虽然已作为环保治理项目上报,但难度大,资金缺口较大;三是乡镇生活污染面宽量大,难于治理。

3、执法力量较为薄弱,执法人员结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力量严重不足,执法水平不高。特别是因人员少,建设项目监管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难以及时到位。

4、环境管理、监控面宽量大,执法压力巨大。县内的重点污染企业近20家,中小企业几百家,而且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能较低,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监察难度较大。大量的餐饮、娱乐、服务等三产业店数量大,铺遍布城乡,油烟、煤烟、噪声、污水扰民时有发生,各类纠纷、投诉不断,环保部门应接不瑕,鞭长莫及,牵制了大部分执法力量。

5、农村环保形势严峻。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镇乡工业发展有时“饥不择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有向农村转移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普遍存在,乡镇场镇饮用水源保护形势严峻,环保部门力量有限,农村环保监管措施落实难。

三、二〇〇九年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基础环保知识,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的环保法制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按照《十一五减排工作规划》和年度减排计划,分解减排目标,落实减排“一岗双责”责任,力争将总量减排任务入纳镇乡、部门、单位党政目标考核范围,营造全县上下抓减排,社会各方促减排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确保“十一五”和年度减排目标实现。

(三)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一是建设富顺镇溪河流域、饮用水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植树造林,确保水源涵养;二是会同相关乡镇、部门加大农村水体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重点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强化对水源积雨区内群众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力争沼气池建设计划,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继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影响区范围内的农家乐进行清查,对不达标的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达标排放;四是加大对县乡饮用水源的监测力度,对水源水质有严重影响的达标项目进行跟踪监测;五是加大巡查力度,确保饮用水源水质逐步好转。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一是围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能源”目标,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重点规模养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三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配合农口部门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工程,减少柴料燃烧和人畜粪便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用,四是继续深入开展生态县细胞建设。五是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

(五)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良人居环境。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城乡油烟、煤烟、垃圾、污水、噪声为重点的污染防治,积极稳妥处理好群众投诉,构建和谐厂群关系、商(家)住(户)关系;配合城管部门和乡镇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场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工程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和业主加快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重点场镇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

(六)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控新增污染源。深化《环评法》的宣传、贯彻、落实,消除环境隐患,推行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应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二是加强晨光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及其建设项目的监管,督促晨光工业园区启动污水处理、工业渣场工程建设,协助晨光工业园区做好“省级园区”、“生态园区”申报、创建工作。三是严格执法,对所有违法建设项目,依法处理。

(七)加强环境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监管化工、造纸、制革、建材等行业,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屡查屡犯、恶意排污行为严厉打击,顶格处罚。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6

我县的环境卫生在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规划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年改善的推动下,经过了文明大行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宣传发动和整治,取得一定的成效,交通秩序得到整治,县城马路和人行道都划分了停车线,规范了车辆的停放。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引进日焚烧量225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日净化量近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软件建设方面健全县镇两级管理机制,强化综合执法局、城管局的管理和效能,并在黄流设立了县沿海城镇环卫管理分局,具体负责协调九所、利国、黄流、莺歌海、佛罗、尖峰等沿海6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同时,批准11个镇成立镇环境卫生管理站。垃圾清运与处理方面,发动城乡群众对城镇、旅游景区、农场场部及周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清除卫生死角;清理河床、污水沟、清理路边和绿地废弃物,整治白色污染,做了大量工作。县城实行了“一扫全保”的清扫保洁作业制度,即早上五点钟前清扫一遍,七点至晚上十一点半实行全天候保洁,现在城区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规划设置了6块广告张贴栏,规范了广告张贴行为,街道乱贴广告的现象已经极少,城区干净整洁多了。

然而,我县城镇不断发展,种植业规模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乡结合部、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村边路边,有的在山沟,有的在水库边,有的在荒地,有的在河流内倒,也有的就在空阔地挖坑填埋,随处可见坑洼地带和堆积成山的垃圾,给城区和农村环境卫生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镇、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城镇、农村的文明发展和进步相背离。所以,全县环境卫生面临的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

1.群众的卫生意识差。随地吐痰、吐槟榔水、吐甘蔗渣和丢烟头、果皮、纸屑杂物、乱闯马路、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还普扁存在。

2.生活垃圾还不能及时收集和保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日产量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县城镇区生活垃圾每天约产生40吨,农村约产生120吨,给环卫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3.农村垃圾乱丢弃,污水乱倒流。各村虽然建立了卫生队,但没有保洁人员,没有垃圾收集点,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乱倒、乱放,各村垃圾成堆,卫生死角现象触目惊心。农村突显“建筑像城市,环境像圈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怪象恶习。

4.车辆乱停乱放。在沿海各镇,经营机动车辆(如柳州车、风采车)乱停、乱放,挤占行车道、人行道的现象经常出现。

5.货物乱占道,广告乱张挂。在城镇区,违章“占道经营”屡禁不止。部分店主为招揽顾客,往往把货物摆出店外经营;一些零担菜贩流动摊点因货物少轻便为了不缴市场管理费,在人行道上摆卖,我执法人员巡查劝导纠正后,一离开,他们又摆出来,张挂广告也一样,总和执法人员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把戏,你来我收,你去我摆,我贴,我挂,出没无常,长效管理难落实。

6.11个镇虽然配备了压缩车11辆,收集垃圾拖拉机77部,果皮箱400个,保洁手推车150部,可只是个别沿海行政村和山区的部分村庄配备了垃圾车,其他都没有配备。从工作>!

7.沿海镇环卫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沿海和山区镇的工作经费一刀切,有些不合理。

8.督查机制和长效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执行力度不大,各镇还没有一支独立的城管执法队伍,许多违法违章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给管理和执法造成一定难度。

9.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下沉到镇、村;环卫队伍责任与管理、责效与报酬不匹配;尤其是村一级卫生管理流于应付甚至放任。

10.有些店主对卫生管理认识不足,拒缴垃圾处理费,各镇环卫站没有新的具体的收费标准和许可证,收取难度大。

11.规划落后于发展,造成污染物难处理和污染源影响大。城镇区和新建设的村庄规划不合理,村镇常常形成沿公路发展的带状集镇格局,建设之初又缺少整体规划,功能区域划分不明,市场布置不合理,加之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照明、环卫等公用设施的铺设没有地下通道,人行道挖了又挖,整治工作难度大。12.农村标准化公厕没有,个别村庄有的也只是破破烂烂,臭气薰天,甚至连镇府内、学校内的公厕也是老式的,肮脏难进。

13.各职能部门不形成合力,相互推诿。镇、交警、城管、交通、商务、工商、执法等部门,不互通情况,更没有共同执法的机制。

我县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之所以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制度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城乡分治战略,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筹资过程不尽相同,____x4年实施的分税制和____x0年开始进行的以“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题的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发生了巨变,出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缺位现象。在以上原因的影响下,我县农村公共服务主体缺位造成的首要后果就是:

1.镇村规划落后于发展,以致污染物难处理和污染源影响大。

2.村规划滞后,即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滞后了农村聚居点发展。体现在居民建筑“见缝插针”,乱建,随占随建现象严重。农村公共建设用地缺少,停车场、垃圾收集池、公厕、绿地等公共用地难上难。

(二)人的原因

环境卫生不形成常态管理责任工作,“一阵风”行为多,长期有“上级召开现场会议”、“领导检查突击整治环境卫生”、“专项活动需要短期治理脏乱差”(如文明行动、博鳌年会等)贯例,致使干部有应付对待短期效应,公民有临时迎合心理,不形成真正的大众卫生意识,门前三包责任制流于形式,没有责任。

1.群众参与的热情不够高。在开展文明大行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过程中,虽然通过广泛的宣传,大多群众对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非常高,但还有部分群众,以为文明大行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行动的热情不够高。

2.有些部门敷衍应付,缺乏长效机制。有些单位对环境卫生工作认识不足,活动期间只是应付开一个会,抓了一下子,搞几条标语,造一些声势,至于效果,就不闻不问,活动流于形式。甚至,有的单位认识存在偏差,把问题过多归咎于某些人群或资金困难,而少从组织管理上查找原因,少从人口密度大、环卫设施需求多等方面探求对策,不正视差距、不强化措施,行动迟缓,推之则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之,卫生管理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监管无力。

(三)技术原因

由于缺少环境监管和治理经费来源,农村的上下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建设,导致我县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大大低于城市。目前,全县仅有一间污水处理厂,也不能接纳县城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何况是镇,更没有污水处理厂。

(一)已经具备的条件

目前,我县的农村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和进行农村聚居点环境综合整治的体制条件和发展基础。

1.有利条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安排已作出了战略性调整——财政资金应该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配套的转变。这些宏观改革使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以及环境监管有了国家层面的财政资金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克服制度障碍。

2.我县人均GDp有所提高。例如我县农村农民人均收入5925/人/年,全县人均GDp12091/人/年,农村聚居点的新农村建设已经蔚然成风。有了这个基础,就能保证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统一和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必须的财政支出。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深化宣传,营造氛围。多方位多层次加大“保护环境卫生,建设美好家园”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大造声势,让其深入民心,走进千家万户,形成社会全民共识。

2.要建立督查机制和长效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乡镇、各国营农场的环境卫生的检查,每次检查都要评分排名,在电视上通报表扬和批评。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形成共同执法的有效机制。

3.门前“三包”责任要落实。要纳入文明大行动的重要内容,长抓持之以恒。由于每天产生的垃圾不断增多,因此县政府要重新出台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

4.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建成沿海和山区两个功能齐全的垃圾处理场。在各镇建设一个标准的垃圾转运站以便及时转运垃圾。有条件的村庄可建设垃圾收集池,解决垃圾临时存放问题。没有地方建设垃圾临时存放池的村庄,可通过环卫工作定时收集的办法,开车环村收集。

5.建立健全镇村卫生管理办公室,加强对镇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合理实施绩效与任务相挂钩的机制,聘用环卫人员,包干负责,优进劣出。县财政要负责资金,镇负责聘员及考核。可按照每千人配2名环卫工人和一辆拖拉机的标准配备好各行政村的人员及车辆。同时,各镇成立一支城管执法队伍,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6.沿海镇城市管理分局和山区镇(4镇集中)各配备一辆洒水车。沿海镇城市管理分局的洒水车要负责黄流、利国、九所、莺歌海、佛罗、尖峰镇区的路面洒水,坚持轮流每镇一天。山区镇的洒水车由抱由镇管理,要负责抱由、万冲、志仲、大安、千家五镇镇区的路面洒水,坚持轮流每镇一天。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7

论文关键词:四川乐山,生态城市,问题思考

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等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1】。2003年,乐山市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06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乐山“城市绿心”生态模式被全国数百个城市在进行规划时效仿采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乐山为例》,川教函[2007]503号

用。乐山市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促投资…,加强城镇建设促投资,紧紧围绕建设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目标,以嘉州绿心公园为中心,向西拓展、向南延伸、向东调控、向北完善,拥江发展、显山露水,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骨架”【2】。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若干新问题,已较大地影响到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更好发展,因而分析研究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对更好、更快地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有重要意义。

1.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及空间布局探讨

1.1乐山城市建设基本模式和空间布局

乐山市城镇按行政级别有3级,乐山市区作为1级中心城市,其它各区、县(市)驻地为2级,普通建制镇为第3级四川乐山,城镇以外另有乡及中心村,基层村3级。市域内的县及县级区共有11个。乐山在2000年就提出将乐山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井研县6城区联合,组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组团城市【3】,2003年乐山城市总体规划近一步明确规定了乐山组团城市由上述6个城镇所组成,各城镇组团又由各片区构成,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多中心的城镇集合体。03城市总规提出乐山城市空间结构为“品”字形的“一心两翼三轴”式。“一心”是指以上述乐山组团城市为核心;“两翼”是指市域东南、西南部地区;“三轴”是指沿成昆铁路、岷江和沿马边河发展的城镇轴线【4】论文开题报告。城市建设优先发展条件最为优越的市中区、峨眉山、夹江等3城区,率先形成城市群雏形;远期城市群逐步向沙湾、五通、井研等城区扩展,并不断加强重点城区和城镇之间的空间联系和设施共享共建,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发挥【5】。

经过多年建设,乐山组团城市中的乐山市中区、峨眉山、夹江等3城区城市群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正逐步向沙湾、五通城区扩展,而向井研城区扩展极为缓慢。组团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工业用地、区域性基础设施之间仍缺乏协调和共享,“夹心饼干状”工业布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尚存在上下游相互污染、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多种矛盾。

1.2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和空间布局探讨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和空间布局,原则上应基本沿袭03城市总规方案,但必须有所改善。首先,空间上井研县距乐山市中区太远(37公里),而其它五县区,彼此之间相距仅20多公里;其次,井研位于龙泉山脉南段丘陵低山区,其余5个县区则大多处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冲积平原区,属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第三,空间上5县区互为上下游、上下风关系,而井研与5县区不存在上下游、上下风关系;第四,乐山市中区与井研县两地间地貌多为丘陵低山,不适宜城镇发展,组团城市的建设实践向井研县方向发展也极为困难、缓慢,井研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上与组团城市关连也不大。所以,尽管乐山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总体结构仍为组团式,但应该改以往的6六县区组团模式为5县区组团模式。即由乐山市中心城区、五通桥、沙湾、峨眉山、夹江和其各片区构成的一个具有多中心的生态城镇集合体。空间布局上,组团城市处于乐山市核心部位,其余相距较远的处于不同自然地理单元的另外6县区,散布于组团城市四周,相对独立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最终共同形成整个乐山市域内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格局。并应在组团的5县区中四川乐山,集中力量,首先完成乐山市中心城区—-峨眉山市这一“高等级点轴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6】

1.3重视乐山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

作为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可以避免以往乐山各县区城市单独规划建设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相互污染、统筹兼顾不足等弊病。上述乐山5县区组团城市,单独规划建设时分别各设工业园区,选址只考虑了尽量减轻对本县市的环境污染,忽略了对辖区外相邻县市的污染,从而给乐山市整个辖区内减轻工业污染带来很大麻烦。比如03城市规划提出,乐山市中区的工业尽量布局在下风下游的东南部九峰乡一带,但该处恰好位于相邻的人口超过10万人的五通桥城区(县级区)上风上游方向,相距仅20多公里,距五通牛华镇(人口1万人以上),相距更近,仅数公里。可以预见,如果乐山市中区的工业真的在九峰乡蓬勃发展起来,势必给牛华镇和五通桥带来很大环境污染压力。类似问题在上述乐山五县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统一规划布局可以有效地解决类似问题。如五县区组团城市的高污染工业,可统一规划到位于下风和三江下游方向的五通与犍为县之间。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岷江、大渡河及大气的自净容量,另一方面则可采取污染减排,污水处理、废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各种措施,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乐山生态组团城市的统一规划至今还未制定,应尽早、尽快制定之。采用合理的5县区组团模式,全面完成组团城市和市、县区、乡镇、中心村生态规划,由上至下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行政区域扩大的有利优势,进行合理建设、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

2.乐山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其它问题分析

乐山生态城市建设,除上述模式和空间布局外,还面临其它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历史上传统城市建设中生态优先观念不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区乡镇延伸缓慢,很多失地农村人口尚未转向城市化,城市人均用地过大,占用了大量耕地;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备;组团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生态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管理办法不细化,县区特别是乡镇卫生环境还较差;旧城区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绿化覆盖率低,使人居环境受到一定影响;城郊河汊仍有生活脏臭污水直接排放现象,部分溪沟、池塘、水库存在富营养化论文开题报告。这些问题都非常不利于乐山城市化进程的长远发展。乐山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全面转到生态城市建设轨道上来。

3.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措施探讨

3.1牢固树立城市建设生态优先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生态优先观念不强,因而亟待转变观念四川乐山,确立城市建设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环境立市”方针,强化城市生态经营理念和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把环境损益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建立各级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减少政府行为的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在生态组团城市、区、乡镇和村庄整治中保护自然山水的灵气、绿意浓浓的生气,突出乐山自然山水和人文优势的特色城市功能,充分体现乐山历史内涵和区域特色,建设水到村中、山在景中、人在绿中、村在美中,融美丽山水、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县区、乡镇或村庄新社区【7】。

3.2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向郊区乡镇延伸

无论是乐山组团城市还是组团之外的其余6县,都存在城市化进程中,偏重于占用土地,倾向于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对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重视不够。乐山要不断探索城乡统筹新模式,拓展城市文明惠及范围,注重失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社会服务设施、城市生活方式、环保基础设施等向农村的延伸。通过空间规划的引导与管制,统筹市区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8】。乐山市中心城区要严格控制“绿心公园”区域内建设项目开发,使其真正成为中心城区的“城市之肺”、“市民的免费氧吧”和乐山的“城中绿洲”。

3.3建立健全乐山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体系

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尤其重要,乐山城市生态建设,要“有人管、依法管、管得住”。这就需进一步建立、建全生态城市管理体系,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综合决策机制,落实长效管理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改进和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监理、监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做到依托规划抓管理、依托创建抓管理、依托统筹抓管理,不断创新管理的手段,拓展管理的范围;定期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整治活动,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制定和完善乐山市生态环境政策和地方法规体系及实施细则;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和检察工作,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9】,依法保护好生态环境。

对乐山乡镇生态建设,要按照建管并举的方针,结合生态乡镇、卫生、文明城镇等创建活动,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四川乐山,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在乡镇建立、建全环境管理队伍、提高素质、规范行为,明确各乡镇生态环保分管领导,在重点乡镇设立生态环保所,由市中区环保局派出专业人员担任所长,乡镇配备若干名工作人员,指导乡镇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各乡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3.4统一规划建设乐山组团城市生态防护体系

乐山组团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建设尚缺乏统一规划,必须尽早制定,统一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乐山组团城市水资源,保护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保持乐山组团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依托乐山周边丘陵山区的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公益林,大面积引绿进城,建设森林中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森林。建设乐山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走廊,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提高建成区绿地率,保护基本农田,营造乐山组团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

3.5出台乐山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是大问题。乐山应坚持政策先导,尽快出台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市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县、区、乡镇、村生态市配套建设资金,或也用于奖励生态建设取得实效的县、区、乡镇或村。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及“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补偿”等原则,培育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观念,使排污者和开发者成为生态建设投入的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3.6县、区及乡镇要结合“创卫”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创卫”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组团城市和生态县区应率先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乐山市各县城及中心乡镇应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场,推广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完善物质再生体系。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发展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废物的资源化产业四川乐山,尤其是汽车、家电和电脑等新一代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争取做到“户集、村收、镇转、县区处置”。不断扩大和健全垃圾收集网络,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系统和现有垃圾填埋场的污水收集系统,努力提高处理效果。在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同时,对医疗固体废物处置进行制度规范,将全市所有医疗点纳入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网络,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焚烧,有效遏制医疗危险物病毒的传播和污染。全面提升整个乐山市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条件。

3.7提高旧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乐山市中区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绿化覆盖率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合理疏解老城区人口压力,促进城郊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科学控制人口密度,处理好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关系。下大力气降低老城区建筑密度,对不属于历史文物古迹,有碍市容的破旧建筑或危房,要尽早拆除。加大老城区绿化面积,修建停车场,改变老城区停车难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解决城郊河汊生活脏臭污水直接排放及部分溪沟、池塘、水库存在富营养化等问题,有效提高老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欧阳林罗文智李琳,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6期,42-45

(2).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DB/oL],乐山新闻网,2009-02-07

(3).陈兴中,舒代宁,《乐山国际旅游大城市发展研究》[z],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121-123

(4).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z],乐山: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2004.25-26。

(5).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城镇规划图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03:101-103

(6).周骏一,罗瑞雪,增长极理论在乐山市旅游发展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98-99

(7).乐山市努力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eB],四川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Copyright2009sc.gov.cn

(8).杨荣金,舒俭民.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p39-41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8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我局成立了以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负责履行排查职责的检查小组,并抽调局机关建筑业管理及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协同检查,同时,要求相关人员深刻认识到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查工作的紧迫性、责任性和重要性,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精力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强化管理、定期检查。坚决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

三、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加强岗位职责学习,全面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行安全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并适时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措施的理论培训,并按照防汛应急预案要求,对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保证一旦发生安全意外,就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科学施救。

四、落实整改、消除隐患。今年截止9月份,共开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大小检查12次,经检查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好,运行正常。对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处理如下:

1、丹凤路下酒厂低洼路段及文笔二号小区存在积水和排水不畅,下水管道堵塞等问题,立即采取疏通排水沟措施,确保城镇排水设施安全度汛。

2、北门街、文华路等排水沟堵塞的,已实施清除沟内淤泥、改造排水设施并更换安装沟盖板9处,正常维修12处。

3、文化路、漾月路、文笔二号小区实施管道维修养护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进行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测,指定专门监护人员进行安全监护,确保安全了清除堵塞管道及沉井13处,更换井盖2个,雨篦子17个。

4、文化路、漾月路、通源大街、丹凤路等修补路面13m2(共10余处)。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9

一、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从总体看,于都县、南康市、瑞金市、会昌县污水处理厂整体运行较好;大余县、宁都县、安远县、全南县、上犹县、石城县、龙南县、赣县、寻乌县、兴国县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正常,但离正常运行有一定差距;信丰县、崇义县、定南县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不正常。

(一)进水浓度:进水CoD浓度基本达到设计进水浓度60%的有于都县、会昌县;基本能达到设计进水浓度50%的有大余县、上犹县、瑞金市、南康市、宁都县、石城县;进水CoD浓度小于设计进水浓度50%的有安远县、全南县、龙南县、赣县、寻乌县、兴国县;进水CoD浓度很低的有信丰县、崇义县、定南县。

(二)活性污泥浓度:活性污泥浓度大于2000mg/L的有于都县、南康市、瑞金市;活性污泥浓度在1000mg/L以上的有大余县、宁都县、安远县;活性污泥浓度小于1000mg/L的有上犹县、石城县、全南县、龙南县、赣县、寻乌县、兴国县;几乎无活性污泥的有信丰县、崇义县、定南县。

(三)运行管理情况: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各项主要设施、中控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建立了手工分析实验室,有水质检测记录;各厂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但都未投入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从督查情况来看,各县(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

(一)大多数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未能达到设计浓度的60%。各县(市)截污管网都未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污水混合稀释了生活污水;有的县(市)截污管网出现渗漏现象,污水漏排、河水渗入管道;还有的县(市)网管接入了溪河水或山泉水。

(二)生化池活性污泥浓度偏低,活性污泥浓度小于2000mg/L。大部分县(市)污水处理厂生化池的活性污泥浓度达不到正常运行要求(2000mg/L以上),尤其是信丰县、崇义县、定南县污水处理厂几乎看不到活性污泥。

(三)存在运行程序不够规范、部分设备运行不正常的现象。有的曝气设备、推流器、消毒设施出现故障,未及时维修;有的生化池污泥浓度和溶解氧在线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有的中控系统未保存历史记录或历史数据缺失严重;有的报表和曲线图数据异常的,没有做出文字说明,未向主管部门和县环保局报告;有的格栅运行间隔时间太长,出水悬浮物较多;还有的污水处理厂存在停运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距“十一五”末只剩三个月的时间,污水处理厂是完成“十一五”我市CoD减排任务的关键。各县(市)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确保我市“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的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配套管网进行整改。出现管网渗漏的,及时补漏;管网接入了溪河水或山泉水的,尽快封堵或截流;同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对截污管网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务必确保在今年11月底前进水CoD浓度达到设计浓度的60%以上。

(二)对活性污泥浓度低、达不到正常运行的县(市),要尽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活性污泥,提高活性污泥浓度。特别是无活性污泥的信丰、崇义、定南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污泥浓度,使污水处理厂在今年11月底前实现稳定正常运行。

(三)加强管理,主要设备损坏或者不能正常使用的要尽快维修,如上犹、崇义、大余县等污水处理厂要及时维修已出故障的设备;生化池污泥浓度和溶解氧在线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的要加强维护,进行校准,确保正常使用;完善中控系统建设,对中控系统历史数据缺失严重和数据出现异常的要做出说明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县环保局报告。

(四)各县(市)污水处理厂要尽快实现正常运行,完成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

城镇污水处理开题报告篇10

一、两污工程建设

(一)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于启动,选址在距县城5公里的脚魁小冲子,经省发改委、省建设厅批准的项目投资总概算2112.56万元,日处理规模40吨,填埋库容32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6年。前期工作已完成:土地征用577.837亩;建成1.06公里进场碎石公路;办理州级土地预审意见;取得立项批复;完成项目初设并取得初设批复;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图纸审查。20__年3月25日,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建设在云南省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开标,招标机构为云南鑫德招标咨询有限公司,中标单位为广东一新长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价为13384563.8元,中标建设内容为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含场区综合楼、垃圾库、地镑房、城区管理用房等4个项目),工期承诺300天,工程计划于4月中旬动工建设。

(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根据《云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要求:县级以上城市在20__年以前必须建好污水处理设施。我县污水处理厂项目概算总投资4422.38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1033.20万元,配套管网3389.18万元),建设规模为近期0.3万m3/d,远期0.6万m3/d;建设污水重力管网13985m,污水压力管网3000m,污水检查井498座;建设雨水管网9210m,雨水检查井198座,项目力争在20__年7月前建成投入使用。通过项目建设,满足××县城近期污水收集与处理率达80%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地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对老城区进行截流式雨污合流制系统改造,在规划新区形成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切实减轻地下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环境。20__年3月29日,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省环保厅主持召开《××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审会,专家(来源:文秘站)组评审认为《报告表》编制规范,评价内容及重点符合项目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基本可信,要求编制单位按照评审组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完善后上报。20__年4月7日,由省发改委主持对《××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投资建设××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非常必要和紧迫;可研编制较规范,研究内容较全面,确定的处理规模和工艺合理可行,投资估算基本合理,但尾水排放标准执行依据不充分,污水处理工艺和投资估算尚需进一步优化,原则上通过评审,在按要求认真修改完善尾水排放方案后可报批。

二、廉租住房建设

我县新建廉租房1050套52500m2(含第四季度新增50套2500m2),套均50m2,总投资6300万元,建设用地45.69亩。项目分布在8个乡镇:县城288套、莲花塘72套、董马168套、鸡街120套、新马街72套、法斗72套、蚌谷48套、兴街210套。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5860万元,占总投资的93%。

20__年廉租房建设项目计划为724套36200m2,套均50m2,投资434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1448万元,申请省级补助362万元,自筹2534万元),项目分布在8个乡镇,现正在开展项目选址和地勘工作。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垃圾处理场建设方面。一是“三通一平”问题,前期通过努力已建成了进场道路,由于近期主体工程要进场动工,现急需解决通水、通电问题。二是该项目申报还需以下附件:政府配套资金承诺1737.56万元;确定环卫站为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

(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可研报告中尾水排放标准已采用一级a标准,但依据不充分,所以需由××县环保局提出意见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