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税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1:21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1

(一)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基本业务,才能尽快适自已的工作岗位;

(二)只有主动融入集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三)只有坚持原则落实制度,认真理材管账,才能履行好财务职责;

(四)只有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才能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五)只有保持心态平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提高、取得进步。

确立工作目标,加强协作

财务工作像年轮,一个月工作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月工作的重新开始。我喜欢我的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也没有太多新奇,但是做为学校正常运转的命脉,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岗位的价值,同时也为自己的工作设定了新的目标:

1、做好财务工作计划,以预算为依据,积极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并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加强与管理处的沟通,倡导效益优先,注重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目标作用,不断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反馈的财务管理体系。

2、实抓应收账款的管理,预防呆账,减少坏账。

以上是我对自己工作的总结汇总,敬请各级领导给予批评指正。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以新形象,新面貌,为学校的辉煌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会计核算

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会计核算,进行会计监督。财务部全体人员一直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法规、集团总公司的财务制度及国家其他财经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财务部的工作职责。从审核原始凭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录入,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各项税费的计提到纳税申报、上缴;从资金计划的安排,到结算中心的统一调拨、支付等等,每位会计人员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

二、以实施新中大软件为契机,规范各项财务基础工作

在经过两个月的20xx年度三套会计决算报告的编制后,财务部按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着手进行了新中大20xx年财务会计模块的初始化工作。对会计科目、核算项目、部门的设置,会计报表的格式等均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并针对平时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如设置“制造费用”明细科目,并按该科目的费用项目进行了明细核算、归集和分配,费用的具体开支情况现已一目了然;规范“应交税金”科目的核算,如对增值税明细项目的月末结转、个人所得税的科目统一、现金流量项目的规范化;对收下属分公司的管理费用由以前冲减管理费用改为冲减制造费用,这样使管理费用和销售毛利率的反映更为合理、恰当;在配合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对固定资产编制了固定资产卡片类别代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新中大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集团总公司要求在今年4月份全面正式运行新中大财务软件,而本集团公司财务部在3月份就完全甩掉金蝶财务系统,正式运行新中大,结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两套财务软件同时运行的局面。目前新中大软件已正式与矿部相链接,并运行良好。

三、制订各项财务成本计划,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财务部对有关考核指标进行了分解,下发了20xx年财务计划和可控费用指标。在财务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费用,实行刚性考核。财务部每一季度汇总可控费用的执行情况,于公司常务会上通报,针对每一季度电话费超支的部室、单位,按超支额扣部室负责人及其他第一责任人的奖金;对于其他可控性费用也是实行指标考核,对于超支部分坚决不予核销。

四、资金调控有序,合理控制集团总体资金规模

上半年,随着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扬,而xx集团总公司销售价格制订相对迟缓,本集团公司资金一度吃紧。为此,财务部一方面及时与客户对账,加强销货款的及时回笼,在资金安排上,做到公正、透明,先急后缓;另一方面,根据集团公司经营方针与计划,合理地安排融资进度与额度,并针对工商银行借款利率上浮的情况,选择相对利率更低的农村信用联社贷款,以及通过向集团总部结算中心临时借款,以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这样,通过以资金为纽带的综合调控,促进了整个集团生产经营发展的有序进行。

五、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财务部根据公司差旅费的实际执行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本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行为、统一标准,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各母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从报送时间及时性、数据准确性、报表格式规范化、完整性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从而逐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领导决策和管理者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了可靠、有用的信息。

平时财务部通过开展每周一次的交流会,解决上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布置下周的主要工作,逐步规范各项会计行为,使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按一定的会计规则、程序有效地运行和控制。

六、制定财务部各工作岗位职责,并进行自我评定

为明确财务部会计人员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分工和纪律要求,制定了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同时要求各岗位会计人员根据本岗位的职责要求,进行工作总结,岗位评述和认定,对各自的工作提出建议、作出打算,并对自己的岗位写出每月工作规程备忘录。这样,强化了各岗位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加强了内部核算监督,促进了各岗位的交流、合作与团结。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2

一、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会计核算

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会计核算,进行会计监督。财务部全体人员一直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法规、××集团总公司的财务制度及国家其他财经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财务部的工作职责。从

审核原始凭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录入,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各项税费的计提到纳税申报、上缴;从资金计划的安排,到结算中心的统一调拨、支付等等,每位会计人员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3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参加有益的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

XX年,本人积极响应自治区劳教局、所部两级提出的打造一支“学习型劳教机关”队伍的号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例、四个专题,特别是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决议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做好记录、积极讨论、用心体会、写出心得。同时积极参与到“文明执法树形象”、“向任长霞同志学习”等政治活动以及“爱岗敬业”演讲比赛、“两个条例”知识竞赛活动中,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明确目标、树立榜样、锻炼胆识、提高认识。

通过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参加政治活动及各种竞赛,本人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使得政治思想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强了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了执法和服务意识,为做好财务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热情服务,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团结协作。今年,根据财务科的工作安排,本人从原来的记账岗位上调整到报账岗位上。在岗位变动的过程中,本人能顾全大局、服从安排,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认真探索,总结方法,增强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技能,并能团结同志,加强协作,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熟悉了报账业务,与全科同志一起做好财务审核和监督工作。

2、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一年以来,本人主要负责财务报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在办理会计事务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财务报账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报账工作。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坚决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我所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3、任劳任怨、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由于场所整体搬迁和会计基础规范化整改工作,财务工作的力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除了完成报账工作,本人还同时兼顾科里的内勤工作及其他业务。为了能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本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报酬,牺牲个人利益,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工作。在工作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待各项工作始终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在完成报账任务的同时,兼顾内勤,做好预算,管理劳教存款,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起到了先进和榜样的作用。

4、爱岗敬业、提高效率、热情服务。在财务战线上,本人始终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对待来报账的同志,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做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报账时间:对真实、合法的凭证,及时给予报销;对不合规的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高效、优质的服务,获得了民警职工的好评。

三、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树立起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和财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本人作为劳教系统的一名财务工作者,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以一名劳教工作人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习和掌握与劳动教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知法依法、知章偱章。又以一名财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建设,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做到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在实际工作中,将劳教工作与财务工作相结合,把好执法和财务关口,实践“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民警职工服务,树立了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和财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BSCeVaKpi

一、导言

计财部门的工作在税务机关的特殊地位下要求其更需追求良好的工作绩效,税务系统计划财务部门的绩效与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直接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收会计工作,经历了一个“建立与健全-削弱、恢复与破坏-加强再加强的曲折发展过程。从实行“收付记账法”到实行“借贷记账法”的改革开始,又进行了将税收会计的核算起点从原来的征收环节开始,改为从申报环节开始,把应征税款,减免税款和欠缴税款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改革,对税金从应征到入库运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核算,按每个纳税人设置分户账进行明细核算,加强对每个纳税户的监控管理,使税收会计核算方法更为科学。总体而言,税收会计的发展趋势是加强管理、简便快捷、集中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行政效率问题,如何进行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就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绩效的研究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将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以下简称eVa,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eator)以下简称Kpi,平衡记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以下简称BSC,相结合的绩效考评理念、方法和工具还没有被应用到税务系统计划财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中去。

在此,本文首先根据eVa所有者自身效能最大化理念确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设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战略层管理目标,然后将这一战略目标,运用BSC理论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最终在这四个维度的层次下,运用Kpi理论进行每个维度下主控关键指标的选取,通过加权、赋值等方法得出评价结果,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整体框架

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但这一方法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作为非盈利组织的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在引入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出自己的总体框架,找到自己的关键因素,创造性的灵活运用,随着内外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不断进行调整,才可以使得这一理论的优势体现出来,才能够使得这一理论的精华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描述如下。

(1)根据eVa最大化理念确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总目标,即“完成使命,满足客户要求”。我们将eVa对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要求放在其绩效评价体系的顶部,这样就可以清楚的表达出组织的核心任务,以便引导对完成这些职能要求的绩效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评价的其他目标就可以以此高水平目标为导向。

(2)在“完成使命,满足客户要求”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税务系统计财部门还需要根本性的战略目标对发展远景进行补充,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换句话说,就是要对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职能要求做出陈述,设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战略层管理目标,即“保证税收收入健康稳定增长,保障税务经费安全高效使用”。

(3)将“保证税收收入健康稳定增长,保障税务经费安全高效使用”这一战略目标,运用BSC理论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成为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主控因素。

(4)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层次下,运用Kpi理论进行每个维度下关键评价指标的选取,利用权数计算或者构建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矩阵模型,求出数值,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评价工作,提供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就可以形成税务系统计财部门BSC、eVa、Kpi绩效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见图1)。

2、构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Kpi体系

(1)财务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只有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或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而根据税收经济观,税收收入是有上限的,即当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管辖范围内税款应收尽收时税收收入达到上限,此时税务系统计财部门降低成本支出是提高其贡献水平的唯一途径。具体财务指标构成如下。其一,预算执行控制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完成率和预算支出完成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预算收支执行的控制能力,其计算公式是: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收入完成总额/预算收入计划总额×100%,预算支出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总额/预算支出计划总额×100%。其二,经费支出控制指标。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比、公用经费支出比、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比和固定资产支出比。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费用支出结构的控制,其计算公式是:人员经费支出比=当年人员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公用经费支出比=当年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比=当年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固定资产支出比=当年固定资产修购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其三,财务能力控制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收入结余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资金安全程度的控制,其计算公式是: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收入结余率=当年结余/当年收入总额×100%。其四,资产管理控制指标。采用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能力,其计算公式是: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年末数-年初数)/固定资产年初数×100%。

(2)客户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根据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客户层的四个方面,客户维度主控下Kpi选取目标是基于:第一,上级计财部门满意度;第二,同级机关领导满意度;第三,同级机关其他相关部门满意度;第四,下级计财部门满意度。各个客户层满意度指标从以下指标体系中选取。其一,计财部门绩效评价综合指标。财务报告真实性:指财务报告数据准确性。财务报告明晰性:指报告的使用者和审计者能够理解报告中的数据和整个报告的组织。财务报告及时性:指出表时间的要求。财务报告相关性:指报告中数据的有用性,管理者是否离开这份报告,就无法实施管理。财务报告创新性:指是否提供规定内容之外的新颖的分析,这些分析对报告的使用者非常有用。制定有关工作流程和标准的相关性:指本级机关领导认为对财务环节控制的是否充分;本级机关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对财务环节控制的是否充分;上级计财部门认为财务流程有效,或作为典范;下级计财部门认为财务流程有效,或作为典范;也就是制定和管理财务有关工作流程和标准的领导满意度、其他部门满意度、下级计财部门满意度、上级计财部门满意度。沟通桥梁作用的发挥:指能否向上级及时反映本部门工作情况,是否存在因未能与上级沟通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情况;与部门沟通,能否将上级指示传达本部门;与下属沟通,不及时听取下属意见导致工作失误;部门间沟通,能否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工作,与各部门人员的配合是否密切。财务建议的主动性:向领导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的主动性。费用监控情况:对费用监控及时,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及时性:上级交办的任务是否及时有效的完成。其二,计财部门税收计划工作评价指标。搞好重点税源分析:分析是否及时全面客观。开展税收收入调查:是否及时详细。其三,计财部门税收会计统计工作评价指标。与财政和金库的对账:是否及时,准确。税款收入监督:是否完备。其四,计财部门税收票证管理工作评价指标。汇总各单位票证用量计划:是否按时完成。票证供应:能否保证及时供应。其五,计财部门经费管理工作评价指标。经费供应:保证各项正常工作的经费供应。预算编制:按要求合理编制预算、各项报表及经费决算。预算检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内部管理流程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其一,计财部门绩效评价综合指标。凭证真实性完备性:衡量人员的审核工作效果,不存在未发现的虚假发票账单、结算凭证。记账出错率:衡量账薄记录的准确性,检查出当期登账错误不超过当期记录总数的0.5%(不同单位规定不同比率)。纪录完整性:质量性指标,衡量账簿记录是否反映出全部相关业务。未达账项时间:衡量出纳的稽核工作效果,无两个月以上未达账项。库存现金:数量性指标,衡量库存现金管理的工作效果,实际数额与账面记录一致,没有现金、遗失、短缺现象发生。保管情况:质量性指标,衡量票据与印章保管情况,不存在丢失或被盗用情况不存在规定用途以外的使用情况。合规性:质量性指标,衡量工作的合规性,不存在违反国家有关现金管理与银行结算制度的操作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数量:根据计财部门具体情况来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数量所对应的绩效水平。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数量:同样应根据计财部门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数量所对应的绩效水平。出勤率:本企业所规定的出勤标准。其二,计财部门税收计划工作评价指标。认真编报、分配、落实考核税收计划:工作完成情况。落实税收目标:工作完成情况。计算机使用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对组织收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完成情况。其三,计财部门税收会计统计工作评价指标。编印税务统计年鉴:工作完成情况。编印简明统计资料:工作完成情况。建全规章制度:工作完成情况。信息质量:收集统计资料完整、数字准确、口径统一。及时掌握税收、税源、税政资料:工作完成情况。科目运用:对税收应征、上解、在途、入库、提退、减免等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其四,计财部门税收票证管理。汇总票证用量计划:工作完成质量。认真执行税收票证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核算质量:正确核算票证的领用、作废、损失等,做票证的账实相符。审核制度:定期进行票证审核检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其五,计财部门经费管理。固定资产核算质量: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计财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由计财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财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年度终了,应当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预算内外资金核算质量:系统全部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收入支出要合理合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保证国家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对费用支出进行监督控制,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健全报销流程:完善程序,会计报销,出纳付款,而不是由出纳报销。实行岗位牵制:钱账分管,出纳会计职责分工明确。

(4)学习与成长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学习和成长方面强调税务部门财务干部的能力,倡导为提高税务部门财务干部的能力和绩效进行投资,为组织的未来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具体选取评价指标如下,第一,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财经法律的了解度:能够全面了解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及统一的会计制度,并清楚了解其中对本财会岗位的法律要求及规定。第二,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本单位财会制度的了解度:能够全面掌握本企业的财会制度,并明确理解其中对自身财会岗位的制度要求及规定。第三,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工作职责的了解度:能够清楚了解本职工作任务与职责要求的全部内容,反映财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第四,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认真程度:能够认真从事本岗位的工作、履行职责要求,反映财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第五,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与组织整体目标关系的理解度:能够理解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是什么。第六,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集体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关心度:能够关心所在的工作团队、部门以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利益、声誉,优秀绩效表现:主动维护、建立团队以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利益与声誉。第七,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的胜任能力:是否拥有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或者有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计划。第八,税务系统计财部门是否经常组织培训:是否有完整的年度培训计划,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计划是否按期完成。第九,税务系统计财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第十,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高学历、高职称工作人员的多少。

3、选择等级评定法作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方法

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需要合理运用绩效测评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一般来说,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测评有:等级评定法、强迫分布法、排序法、要素比较法等。等级评定法,是最容易操作的和普遍应用的一种绩效测评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形式,是先制定关于计财部门的具体的测评标准,在进行绩效测评时,按已制定的有关各项测评标准来测评计财部门的业绩和效益。同时,对计财部门的每一项,又设立评分等级数,一般分为5个等级:最优的为10分,次之为8分,依次类推。最后把各项得分汇总,得出绩效测评结果(见表1)。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本文将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于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评价中,建立了一套适合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旨在引起社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对建立税务系统财会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税务系统财会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但该问题涉及理论及实务的诸多方面,本文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涉猎,如:同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设计、如何从现有的绩效评价系统转向新的评价系统等等,这些问题尚需留待以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UsingtheBalancedScorecardasaStrategicmanagementSystem[a].in:HarvardBusinessReview[C].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6.

[2]Larrymprober:eVa:abetterfinancialreportingtool[J].pennsylvaniaCpaJourna1,2000(3).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epC;营改增;混合销售;兼营

一、相关概念

(一)epC工程总承包

epC工程总承包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造价全面负责,是我国目前推行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种。epC总承包工程主要由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建筑安装三部分组成。

(二)混合销售与兼营

表1epC合同价格组成表(以一般纳税人为例)

epC合同组成适用税目税率

勘察设计(e)现代服务6%

设备采购(p)销售货物17%

建筑安装(C)建筑服务11%

如上表所示,epC合同中既涉及销售货物又涉及销售服务(现代服务、建筑服务),由此可能引发epC总承包模式是“混合销售”还是“兼营”的争议。

1.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判断一项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应该把握两个原则:①销售行为必须是一项;②该项行为必须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两者具有从属关系。举例:a电梯生产企业向B企业销售所生产的电梯并负责安装的行为就属于一项混合销售。

2.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举例:甲空调生产企业向乙企业销售所生产的空调、向丙企业提供空调安装服务的行为就属于兼营。

二、营改增对企业投标报价的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后,根据《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规定,工程造价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11%)。其中,11%为建筑业增值税税率,税前工程造价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规费之和,各费用项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相应计价依据按上述方法调整。企业管理费包括预算定额的原组成内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费附加,营改增增加的管理费用等。

新计价规则采用增值税“价税分离”原则,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各项费用所包含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剔除”。营改增后,新计价规则使企业内部定额、施工预算等需要进行修改和重新编制,在投标报价时并不能就何种材料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出确定性判断;且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计算基数为应交增值税金额,计算该部分税金时需预估出应交增值税金额,使投标报价计算方法较原营业税下变得更为复杂。

三、营改增对企业分包管理的影响

根据总承包合同约定或者经建设单位许可,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施工过程中通过验工计价进行结算和支付;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筑业营改增对epC总承包单位可能存在以下影响:

(一)分包单位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建筑业营改增后,所选择分包单位的纳税人资格会对总承包单位税负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关系到总承包单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如果分包单位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仅可提供3%税率的专用发票给总包单位,分包成本无足额进项税额可抵扣,必然增加总包单位增值税税负。

(二)分包单位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及时

在实际工作中,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之间存在验工计价滞后、工程款拨付缓慢等现象,由于不能及时取得已完工程计价款,分包单位不愿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免垫付税款,总包单位不能及时取得分包单位开具的发票,总包单位除要垫付大量采购、施工资金外,还要垫付本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加剧了总包单位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

(三)总包单位进项税额抵扣不足

工程分包中包含大量设备、材料,分包单位自行采购后可抵扣17%的进项税额,而其只能向总包单位提供11%率的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总包单位直接采购这些主要材料、设备,则可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率将增加6%。

四、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同于营业税是价内税,营业税下的营业成本为价税合计数,改征增值税后,成本需要进行价税分离,剔除进项税额后的部分才构成真正成本。根据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对销项税额进行抵扣,抵扣数额多少关系着企业税负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营业成本。

建筑业营改增后,企业现有收入约10%的部分转变为销项税额,收入指标下降,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公司利润总额也会受此影响,因此在对企业业绩指标进行考核时,应充分考虑营改增这一影响因素。举例:总包单位向业主收取1000万元工程款,营业税下(适用3%税率)确认收入1000万,营业税=1000×3%=30万;增值税下确认收入=1000/(1+11%)=900.1万,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90.1*11%=99.1万。

增值税会计核算更加细化,一般纳税人总承包企业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待转销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简易计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企业提供建筑服务,在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企业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时点早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的,应贷记“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待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再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早于企业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五、营改增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后,业务经办人员取得对方开具的专用发票,需仔细核对双方开票信息、商品规格、数量、联次、适用税率、签章、是否已过认证期、建筑业增值税发票备注栏是否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所在县(市、区)以及项目名称等,这无疑对业务经办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税款缴纳多少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而是延伸到业务部门,业务经办人员应加强营改增相关知识学习。营改增对总承包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影响为:

(一)经营管理部门

建立业主基础信息档案,投标报价时充分考虑增值税影响,对甲供材等涉税内容进行合同谈判。

(二)设备物资管理部门

建立设备、物资供应商信息档案;采购或租赁设备、物资时综合考虑纳税人身份、纳税信用等级、有无纳税不良记录等,使用公司统一合同范本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出售、出租设备、材料时充分考虑增值税税款,进行合理定价;妥善保管材料、设备,避免非正常损失造成的税务风险。

(三)财税管理部门

增值税纳税地点是机构所在地,不同于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劳务发生地,即从营业税下劳务发生地开票纳税,变成增值税下在机构所在地进行开票纳税。建筑业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应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所支付分包款后的余额在建筑服务发生地进行税款预缴,并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一般纳税人采用一般计税方法时按2%进行预缴,采用简易计税方法时按3%进行预缴。以上税收政策新变化对企业财税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具发票、认证抵扣、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环节较营业税下更加复杂,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产生税务风险。

(四)资质主管部门

规范企业资质管理,防范因资质管理引起的涉税风险。

(五)法律事务部门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修改公司标准合同示范文本中的涉税条款,审核涉税违约责任等条款。

六、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对营改增相关措施

(一)注重epC合同谈判与签订

epC合同谈判和签订阶段对于总承包企业来说至关重要,epC合同中的约定将决定双方总体税负水平。对于以epC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若epC总承包模式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混合销售”,则应当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即对epC合同总价按照11%税率缴纳增值税;若epC总承包模式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兼营”,则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即对epC合同价格可分别按照现代服务6%、销售货物17%、建筑服务11%缴纳增值税。因此全面“营改增”后,在订epC总承包合同时应在合同中分别注明设计及项目管理费用、建筑安装费用、设备材料费用等,否则企业有从高适用税率的风险,造成税收风险。对于以联合体形式中标的epC总承包工程,应尽量采取联合体各方与业主单独签订合同的方式;业主不能和成员方单独签订合同时,由总包方和成员方签订分包合同。以集团公司资质中标的项目,资质单位(集团公司)与实际施工单位(各子分公司)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双方分别开票结算。业主确认验工计价后,集团公司向业主开具发票,要求业主结算并拨付工程款;集团公司对内部承包子分公司计价结算,各子分公司按计价结算开具发票,作为集团公司的进项税额抵扣。

总承包企业应加强合同签订过程管理,重视合同评审,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审查,进行结算付款时重点关注该项业务是否“三流一致”原则。所有合同均要由公司作为合同主体统一签订,项目部不得作为合同签订主体。

(二)加强分包结算管理

因新政策规定的建筑业税率较高,而建筑业服务开票时金额较大,所以各项目单位应积极联系组织分包单位尽早开具发票;同时,总包单位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对分包单位现场已完工程进行验收、计价,以免分包单位由此原因造成开票缓慢,在取得分包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前,总包单位不对其拨付验工计价款。

营改增后,若建筑工程分包单位不能提供11%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对于由此增加的增值税以及其他附加税费应在签订合同时进行扣除,以降低税务成本。

(三)加强甲供材料管理

甲供材料是指甲方(业主单位)自行购买工程项目所用设备、材料、构配件等,相关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给甲方,进项税额由甲方直接抵扣,总承包单位无法抵扣这部分进项税额。

对于甲供材料,总承包单位可采取以下办法予以解决:(1)积极与业主单位谈判,取消甲供材料,工程项目所用设备、材料等由总承包单位自行采购;(2)采取“甲指乙供”方式,业主单位指定供应商,由施工单位采购并付款;(3)由业主单位采购并付款,但甲方、总承包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签订三方协议,采用总承包单位委托甲方采购的方式,发票直接开具给总承包单位;但此种合同约定可能不符合增值税管理“三流一致”原则,有被认定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采取此种方式前应与当地税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若以上几种方式均不能取得业主同意,则由此增加的税负和损失需在合同中约定由业主给予适当补偿或由两方共同负担。

(四)加强预缴税款管理

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跨县(市、区)提供应税服务的行为,纳税人应按规定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提供相关资料,并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所支付分包款后的余额为依据,在建筑服务发生当地预缴增值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的转包和非法分包,所支付的这部分款项不能作为合法分包款在预缴增值税时予以扣除。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的增值税税款,可以在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抵减不完的,结转下期继续抵减;纳税人以预缴税款抵减应纳税额,应以完税凭证作为合法有效凭证。纳税人应按照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应预缴税款,分别预缴。

epC总承包单位应加强预缴税款管理,区分建筑项目发生地和项目名称,自行建立预缴税款台账,逐笔登记全部收入、支付的分包款、已扣除的分包款、扣除分包款的发票号码、已预缴税款以及预缴税款的完税凭证号码等相关内容,留存备查。

七、结束语

营改增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产业分工优化。营改增不仅带来企业税负变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经营模式、市场行为等会产生很大影响。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应以营改增为契机,加强内部业务部门间分工与合作,突出主营业务优势,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营改增是一项重大税制改革,虽然营改增目的在于减少重复纳税,但是若要真正做到“税负只减不增”,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认真着手改革,不断推进专业化分工,最大程度享受税制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孟凡芹.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5(05):86-87.

[2]车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16(12):17-19.

[3]孙强强.“营改增”下对建筑业会计核算方法变革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6(7):42-44.

[4]陈科.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J].当代会计,2015(06):63-64.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Z].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6

一、**7年国际(涉外)税收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全省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国际(涉外)税收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涉外税收政策,切实加强涉外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力度,较好地完成各项涉外税收工作任务,国际(涉外)税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有效执行各项涉外税收政策

认真落实各项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优惠政策的外资企业申请及时给予批复或上报审批,对不符合优惠政策条件或资料不齐全的请示予以退回并作好税法解释和辅导工作。**7年省局共办理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19户;办理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企业4户;办理免征预提所得税的企业1户;办理追加投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7户。去年,省局在CtaiS上审批的减免税申请,包括补录的和今年批复的一共有78户企业,共办理申请延期缴纳税款的企业有41户次,使减免税事项在日管工作中得以落实。

积极解决遇到的税收政策和征管问题。对内资转外资、股权分立重组的税收征管问题;对外国投资者将分配的利润存入其银行帐户后再投资,以及用不足一年的税后利润再投资,是否享受有关再投资退税的优惠待遇问题;对一些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坏账损失、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处理等问题,经认真调查核实,反复研究,在政策和管理上都作了明确,得到较好地解决。对中海珠海横琴终端的税收征管和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确定租赁经营加油站纳税主体的问题。由于问题复杂、涉及面广(涉及省内一些地级市及国、地税),总局国际税务司领导专程到我省国、地税和企业进行调研,并在我局召开了国、地税座谈会,较好地解决了我省国、地税以及广州、珠海、中山、湛江等国税局的税收征管问题。

积极参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制订工作。省局两次召开部分市座谈会,对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草案进行认真学习和讨论,大家根据日常涉外税收的征管情况和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草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我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就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我省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进行调研,对新税法实施当年及以后几年内的收入影响进行了测算分析,省局国际税务管理处与所得税处合作撰写的《“两税合并”对我省国税及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管省长的充分肯定。

(二)税收征管质效进一步提高

大力组织涉外税收收入。坚持组织收入原则,重视加强对涉外企业所得税的动态跟踪,及时分析重点税源户的涉税信息,预测其税收走势,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税收收入稳定增长。**7年,我省(未含深圳市,下同)涉外税收收入1151.28亿元,增收182.35亿元,增长18.8%,其中,增值税收入700.16亿元,增收144.14亿元,增长25.9%,消费税收入77.48亿元,增收22.17亿元,增长40.1%,涉外企业所得税收入251.12亿元,增收44.8亿元,增长21.7%。

积极开展涉外税务审计。在纳税评估基础上,对疑点大、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税务审计,以点带面优化纳税环境。积极探索联合税务审计,除配合总局重点联审跨省企业外,在全省范围内针对房地产或食品行业开展跨市联审工作,加强对纳税人税收事前监控,抓好全省涉外审计培训工作。

认真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进一步实施汇算清缴工作中细化查账报告和加强涉税事项披露的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汇算清缴工作效果,规范税收征管。为了确保全省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顺利实施,省局组织全省从事汇算清缴的骨干进行软件操作和相关政策的培训。各市对基层上报的数据采取“集中会审、全面审核、逐户过关”的办法,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会审小组,对市辖企业的数据进行复核,对会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及时进行核实或分析,既确保了汇算清缴数据的准确性,又为下一步开展动态检查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截至**6年底,我省办理税务登记的外资企业40176户,开业31176户,开业面为89.17%。在参加汇算清缴的31134户企业中,盈利面为64.02%,比全国60.39%提高了3.63%,比上年的59.64%提高了4.38%。

不断加强“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服务。按照“优化服务、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加强合作”的要求,我们大力做好“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内外门户网站、12366特服电话、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在办税服务大厅开设宣传栏和提供宣传资料、建立专门咨询窗口,为“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提供对外投资税收宣传辅导。省局组织开展了“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调研,加强与外经贸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情况。

(三)反避税工作迈上新台阶

反避税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加强对关联申报的管理和审核。结合年度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要求中介机构在年度查账报告中对企业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业务往来情况进行审核和披露;设计了《关联交易审核表》,使基层税务机关根据有关内容加强了企业关联申报完整性和准确性的监控。二是严格反避税立案、结案上报审批制度。去年,全省通过反避税审核审批系统上报总局立案10户,结案16户,弥补亏损9577万元,调增应税所得额14.88亿元,调增税额1.7亿元,在总局上述五项考核指标中我省均名列全国前五位。我省两户反避税调查结案案例被总局选为反避税示范案例印发全国税务系统。三是逐步建立反避税信息库,着力突破反避税工作瓶颈。为解决反避税工作中收集非关联企业可比数据信息难等困扰我省反避税工作问题,各地十分重视反避税信息库的建设,广州、佛山、珠海等市逐步建立了反避税信息库。

转让定价审计质量明显提高。一是抓大案、要案,有效地带动了全省反避税工作的开展。由省局牵头,从各市抽调一些反避税骨干组成工作组,对重点市和重点企业进行集中调查审计和跟踪管理。二是完善对以前年度审计结案企业的跟踪管理制度,巩固反避税工作成果。如广州市国税局为确保审计质量,首先从制度上把关,制定了《转让定价税收审计调整企业跟踪管理办法》,切实建立起对结案审计企业实施3年跟踪管理的监控机制。佛山市局对某家电制品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管理,该企业应纳税额逐年增加。三是健全内部审议机制,严把质量关。广州市局通过不断摸索、完善,建立起反避税工作的“三会”制度,即通过立案讨论会、案情分析会、结案审议会,对反避税选户、审计、调整方法选用等各环节进行集体审议把关,提高审议效率和效果。

反避税工作路子进一步拓展。一是探索提高转让定价审计效率的新方法。通过强化部门间合作、加强情报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反避税相关可比企业信息收集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等手段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从行业联动审计和整合信息资源入手,着力打造提高转让定价审计效率的工作平台。二是拓展转让定价审计调整的类型。根据企业避税类型的多样化趋势,除了对传统的商品购销、融通资金等交易类型进行审计外,积极开展对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转让、使用、租赁以及提供劳务等关联交易类型的审计。三是拓宽境内反避税的新领域。除了关注进出口产品的“跨境避税”问题,还关注通过低出高进规避消费税、通过新设企业套取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困扰日管的“境内避税”问题。

预约定价工作稳步推进。按照总局预约定价规程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预约定价工作的宣传、辅导,积极开展单边和双边预约定价工作。经报总局国际司批准,由省局牵头,从省、市区局抽调反避税骨干力量组成预约定价工作小组,对广州两家大型中日合资企业开展双边预约定价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前期准备、调查、审核评估、现场审计、约谈等工作,目前双边预约定价工作正有序顺利进行。

(四)税收情报交换和落实税收协定工作扎实开展

税收情报交换取得新成效。

税收协定有效落实。一是加大税收协定执行力度,运用中毛(毛里求斯)税收协定和内地与香港税收安排,解决了一些境内、境外股权转让征税问题。二是收集整理税收协定执行案例和收集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执行税收协定遇上的普遍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上报总局。三是研究总局《国际税收协定执行手册》初稿,结合实际向总局上报提出修改意见。

(五)外事管理工作不断推进

去年,省局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事管理工作的规定,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税收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家税务总局以及省人民政府外事办、港澳办的因公出国(境)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审批,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外事工作健康开展。做好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接待日本驻广州总领事吉田雅治先生率广州日本商工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的税务专家以及韩国驻华大使馆国税官一行的来访;接待以戴尔?哈特女士为专家组组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代表对我省增值税管理系统进行考察评估;接待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广州考察团政策管理措施探讨等。

(六)涉外税收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全省各级国税部门一直重视和加强国际税收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国际税务工作者的思想稳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后,在全省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大会上,省局领导进一步明确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职责,要求保持机构和人员相对稳定。为避免国际税收干部中出现思想不稳定和信心不足现象,各地能按照省局要求,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干事创业平台。二是国际税收机构和干部队伍稳定。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虽然有所调整,但各地均能按照省局的要求,保持国际税收部门机构和干部队伍的稳定,目前全省已建立了有224人的反避税人才库,为完成新时期国际税收工作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证。三是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去年,根据总局安排省局组织全省反避税骨干60人参加了由日本专家讲授的预约定价培训;我省还邀请总局及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授课,对全省近100名税务干部进行了税收协定方面的培训;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与所得税管理处联合举办了全省地县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务人员培训班。四是加强干部党风廉政教育。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涉外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有一个过渡期,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加强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严格把好税收优惠审批关,严防借办理减免税之机以权徇私,确保涉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得到正确执行。

以上工作和成绩,是在总局和省局党组大力支持和全省各级国税局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取得的,是全省国税系统全体国际税务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关心支持我省国际税收工作的各级领导和战斗在国际税务管理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际税收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地方国税机关领导对国际税务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国际税收事务不够重视;对反避税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和重视不够;有些地方的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工作进步不大;非居民税收管理和“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税收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办法,管理和服务不够到位;全省反避税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的反避税工作开展缓慢,成效不明显;少数国际税务管理工作人员思想不够稳定,国际税务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依然匮乏。各级国税机关领导对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国际税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为我们做好国际税收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国际税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深化改革开放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国际税收工作。新形势下,对外开放显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二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并举。随着吸引外资的不断扩大,不仅外资企业户数增加,而且跨国投资、关联交易也日益增多;不仅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增加,而且来自维尔京、开曼群岛等避税港开办的公司也逐渐增多;随着我国“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多,不仅要为“走出去”企业正确履行投资所在国纳税义务提供税收服务,而且要为“走出去”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和处理税收争端提供税收援助。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正式实施,内外资企业实施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后,取消了外资一些特殊优惠政策,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通常会采取转让定价、资本弱化、成本分摊受控外国公司、避税地避税、滥用税收协定等手段进行税收筹划,实现其整体税负最小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国际税收管理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管理的跨国所得越来越复杂,开展反避税和处理国际税收争端越来越难,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可见,作为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和经济利益的国际税收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而且随着国家对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税收工作更显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和国际税收工作重心转移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国际税收工作。新企业所得税法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并适当降低税率,统一并规范扣除范围和标准,统一并规范税收优惠,统一并规范税收征管要求。“五个统一”意味着我们今后的国际税收工作不再以内外资企业来划分,而是以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和应税对象是否具有国际性来划分。具体地说,一是税源的国际性,即由于跨国(境)投资、交易、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而带来的跨国所得。二是税制安排的国际性,即纳税人为实现跨国所得最大化采取转让定价、资本弱化、成本分摊受控外国公司、避税地避税、滥用税收协定等手段进行税收筹划。三是税收管理的国际性,即国家之间为防止对跨国纳税人重复征税和国际逃避税,避免各国为吸引外资而竞相降低税收负担,防范恶性的国际税收竞争,国家税务当局之间建立的税收协定和合作关系。由此可见,国际税收工作不会因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后工作范围变窄,工作量变少,地位、作用变低,而恰恰相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后,国际税收的征管对象更广,既有外资又有内资企业,既有居民又有非居民企业;工作难度更大,既有“引进来”的也有“走出去”的跨国投资、交易、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等业务;税收执法要求更高,既要执行国内税法,又要执行税收协定。因此,我们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摆脱习惯思维,克服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的消极思想,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只要我们努力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国际税收应有的职能作用,国际税收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总局对国际税务司的工作职责做了调整,省局将结合**实际明确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职责的调整并不意味削弱国际税收工作,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贯彻实施,为了更好地发挥国际税收职能作用。调整后的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有:非居民税收管理、“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反避税、税收协定、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外事、海洋石油税收管理等,而中心工作主要是对跨国税源的监控。各级国际税收工作者要把国际税收工作提高到“外事无小事”的高度来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税收作为国家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税收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国际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税收的行使和国家经济利益以及我国税收在国际税收舞台上的地位。

根据上述形势和要求,**8年全省国税系统国际税收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国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强化国际税源监控为中心,以加强国际反避税工作、非居民税收管理、居民境外投资税收管理和服务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国际税收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8年全省国税系统国际税收工作主要任务

**8年是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第一年,按照全省国税系统国税税收工作总体要求,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推动全省反避税工作全面开展

今年我省反避税的工作重点是认真落实税务总局和省局有关反避税工作部署,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六章的特别纳税调整的内容,全力抓好转让定价立案结案和预约定价工作,不断加强跟踪督导,完善各项制度,扎实开展特别纳税调整的培训,不断提升反避税工作质量和水平。

实施反避税分类管理。将全省按外资经济发展水平、外资企业数量、规模和反避税开展经验等实际情况,分三种形式分别确定反避税工作重点。一是今年省局将在各市上报的转让定价调查立案户中继续选择2-3户避税嫌疑大,手段复杂、关联交易类型多样,涉及关联交易额度大的跨国企业进行督导。二是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抓大案,突破无形资产等转让定价的难点问题,立案2户以上,以推动全省反避税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示范作用。三是对其他地区,从着重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入手,争取筛选1户企业立案或结案。严格按照总局的要求,在现有立案、结案上报审批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明确立结案报告的上报格式和内容要求,不断提高我省的案件上报质量。

强化反避税信息建设。一是加强数据库应用的培训。二是全省拟分两步实施反避税信息建设。第一步,请各市参照广州市局做法建立可比信息数据库,积极利用税务系统内部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出口退税数据,发挥其在选案和财务对比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基层税务部门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中发现避税嫌疑企业,要及时移交给国际税务部门处理;第二步,最终建立以全省纳税综合征管资料为基础的可比信息库,为各市提供基础信息对比。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制度,积极争取海关、统计、商务、外管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四是加强专项情报交换工作,通过建立情报交换机制,拓宽情报交换渠道。

整合人才资源,实施集中化专业化管理。经过我省多年实践,由基层税务机关实行分散开展反避税工作模式大大制约了反避税工作的开展。在税务部门设置反避税专门岗位、配备专门人员,对反避税实施集中化、专业化管理是反避税发展的必由之路。省内外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统筹做好全省预约定价安排谈签工作。对全省有意向申请谈签预约定价的企业进行全面摸查,为下一步有序、有重点地开展预约定价谈签工作和相关宣传培训工作奠定基础。争取完成我省首例双边预约定价工作,并力求把它办成今后我省开展预约定价工作的示范案例。今后,将继续要求有条件的市在有谈签预约定价意向的企业中确定其中几户谈签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单边预约定价,并由市局牵头,组织基层反避税人员开展谈签工作,对预约定价谈签工作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双边预约定价谈签积累丰富的经验。

逐步建立激励机制。为确保反避税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适时建立反避税激励机制:一是每年对全省反避税工作进行总结,今年将对近几年来反避税工作突出的市进行通报表彰。二是结合各市反避税实际,在反避税经费上给予适当“倾斜”。三是根据我省反避税人才状况,制定《反避税人才库管理办法》,发挥全省反避税人才优势,集中力量重拳打击避税行为。

抓好反避税重点案件跟踪管理。在保证正常有序地开展反避税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对发现疑点的,省局将在**7年已选跟踪企业的基础上再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反避税审计的跟踪管理,进一步做好我省反避税案件的后续管理。全力抓好避税嫌疑大户的全国联查、协查工作,逐步提高转让定价审计、调整、结案的质量。

(二)做好情报交换工作,认真落实税收协定

各地要重视发挥情报交换的作用,防止纳税人利用避税地进行恶意税收筹划从而套用税收协定利益。一是按时保质地完成总局和省局交办的税收情报交换任务,要从情报核查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要按规定时限上报情报检查结果,不能按时上报的要以正式公文形式说明原因。二是各地要积极主动地向外提出税收情报请求。对涉及来自避税地公司参与的各种交易、支付、股权转让等保持警惕,及时启动情报交换程序,向相关协定缔约国提出税收效益较高的情报请求,从被动地核实问题到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充分发挥情报交换在对跨国所得监控和反避税工作的作用。加大税收协定执行力度,在对跨国所得监控工作中自觉增强执行税收协定的意识,严防税收协定滥用。利用税收协定确保我国居民境外投资在协定缔约国享受到应有的税收优惠。根据税收协定启动相互协商程序,解决我国境外投资居民与投资国税务当局的税务争端,维护我国居民境外投资的税收利益。

(三)强化非居民税收管理,避免国家税款流失

加强对非居民税收管理,一是要强化源头管理,对与跨国业务往来较多的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施源头管理,按大小规模进行分类管理,实行非居民税收备案制度,由非居民企业自行或委托境内支付人代为办理,在纳税行为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将合同或协议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二是要建立项目台帐。建立非居民税收纳税人专项档案,记录历年合同、有关部门批文、征管资料等,掌握税源及纳税情况。三是要规范扣缴义务人管理。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税法宣传,明确责任和义务,通过对扣缴义务人日常经营活动、会计资料、合同、协议等途径对非居民税源进行监控。四是要加强部门协作。积极协同地税、外经、工商、海关、外汇管理、文化教育、体育部门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多方拓宽非居民税源获取渠道。五是发挥税收情报交换作用。

(四)优化涉外税收服务,提高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做好“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去年省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市按照总局要求规范和加强我省企业境外投资的税收管理。从目前各市上报的情况看,“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难点和工作不到位的地方,为此,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联合协作机制。一方面,与征管部门联合,取得“走出去”企业国内税务信息资料;另一方面,与外经贸委等相关部门沟通,取得企业海外投资信息。二是加强税收辅导。积极主动向“走出去”企业辅导国际税收知识和投资所在国税收法律和征管制度,并针对“走出去”企业投资国的不同,宣传我国与投资所在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增强“走出去”企业的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三是严格执行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政策,规范和加强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检查工作,加大对“走出去”企业反避税力度,重点调查其来源于避税港及境外受控子公司的所得。四是正确执行税收协定,帮助“走出去”境外投资已税所得依法申请税收抵免,落实税收协定饶让抵免,给予税收协定有关条款中规定的税收优惠,在税收上支持扶持我国“走出去”企业,增强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做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过渡期涉外税收工作。一是正确落实过渡期涉外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总局有关文件精神,企业在**7年发生的事项仍按照原规定在**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完成办理审批手续。各地要加强对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企业的管理,对符合过渡优惠政策的老企业采取制定台帐等方法进行专门管理,过渡政策执行期满后,要及时对其恢复征税,既要保证符合条件的老企业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又要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钻政策空子,扩大优惠范围,造成税款流失。二是做好**7年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各地要继续做好**7年汇算清缴工作,严格把关,提高汇算质量。同时,要积极辅导企业进行新企业所得税的季度、年度申报,做好电子申报、汇缴软件的升级下载工作,拓展汇算清缴软件的分析功能,加强征收管理,防止税收流失。三是积极开展涉外税务审计。总结**7年涉外税务审计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在配合总局今年专项检点房地产行业、烟草行业基础上,对疑点大、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重点税源企业开展税务审计,以点带面优化纳税环境。积极探索联合税务审计,各地要进一步探索跨市联合税务审计。省局准备今年开展一户跨省联合税务审计。四是做好新企业所得税与CtaiS的衔接工作。

做好加强跨国所得监控和反避税工作调研。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在国际税收征管中必然出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省局已把非居民税收管理、“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加强反避税工作三个课题作为今年的调研内容,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对国际税收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积极探索管理企业的新路子。省局计划今年组织各地分批到外省学习考察,与兄弟单位交流国际税收管理做法和经验。

进一步做好海洋石油税收征管工作。海洋石油税收工作具有专业性强、业务范围广、综合性高等特点,各海油局要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优势做好海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汇总、合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工作,既要兼顾地方利益,又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做好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各税种征税工作。要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切实维护我国和我方企业利益。三是正确执行海洋石油各项税收政策和规定,在现行海油税收政策没有修改之前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海油局要从大局出发,加强沟通,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海洋石油税收管理水平。

(五)完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加强国际税收队伍建设

稳定机构和队伍。在今年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上“总局在调整国际税收工作职责时,强调保持各级国际税务管理机构的稳定性”。李永恒局长在全省国税系统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会议中明确指出“省局及省局以下所得税管理部门和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机构、业务、职责暂不作调整,保持相对稳定,日后视情况再定”。各地要严格按照总局和省局的要求去做,在省局没有作机构调整之前各地不能自行调整,对从事国际税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随意变动,切实保持国际税收工作稳定的良好局面。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最近,总局调整并明确了国际税务司的工作职责,把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政和征管移交给所得税司,省局根据我省实际,将今年的汇算清缴和税收优惠“过渡期”税收管理继续由国际税处负责,逐步过渡到位。今后,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在对跨国所得的监控和反避税工作中,离不开执行企业所得税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而所得税管理部门在企业所得税的执行和征管过程中,也需要结合税收协定一并执行。因此,国际税收管理部门和所得税管理部门在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时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凡涉及企业所得税法方面的有关文件,不论是由所得税管理部门还是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主办,都要会签对方。

加强学习培训。各级国际税务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按照省委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税收工作新路子。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穿国际税收工作始终,公正守法,清正廉明。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国际税收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业务培训,采取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课堂培训和岗位练兵相结合,不断提高干部税收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省局今年计划举办反避税高级人才培训班和加强国际税源管理培训班,各地也要结合工作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各地要重视反避税人才库的建设,把熟悉国际税收业务和经国内外专门培训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国际税收工作部门,保持国际税收队伍特别是反避税人才的稳定,并为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应有的作用提供条件和平台。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分包会计核算税费

在目前施工企业会计实践中,在分包合同是规范的含税合同前提下,对分包工程相关税费是否计入分包成本,会计人员往往有着不同的判断,这就涉及到如何理解会计与税法对此的相关规定的含义,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建筑业营业税属于差额征税,因此似乎分包的营业税费应计入分包的成本,但是税法此处规定差额征税的实质含义是合规的总分包营业税是不重复缴纳的,分包人缴纳的的营业税费是可以抵扣对应工程总包人需要缴纳的营业税费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合同完工进度时指出,分包工程作为总承包方成本的组成部分,其成本和收入都计入总包人的成本和收入,而在营业税费不重复缴纳的前提下,按照配比原则,对应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就应包括可抵扣的分包税费,而建造合同准则中按总产值计提相关营业税费,也印证了这种做法是符合准则精神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不合规的总分包,分包人缴纳的的营业税费无法抵扣对应工程总包人需要缴纳的营业税费的,那该部分营业税费应计入分包成本。

明确了分包成本入账的口径,即为分包产值扣除可抵扣的分包税费后做为分包成本,这里的分包税费只限于总包可抵扣部分,换言之也就是营业税费按差额征税不重复缴纳的金额,对于在实际中按分包产值计征的分包印花税、分包企业所得税,分包个人所得税,是应由分包单独承担不能抵扣的,故不应作为产值的减项而应直接计入分包成本。同时为便于核对,避免差异造成核算与对比的不便,可在分包成本下设置两个次级科目“分包产值”与“分包营业税费及附加”,“分包营业税费及附加”科目作为“分包产值”科目的备抵科目,以按分包产值计提的可抵扣的分包税费入账,在凭证的贷方或借方红字填列。账务处理如下:

分包工程款结算: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分包产值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分包营业税费及附加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这里要注意分包合同是否为含税价款,规范的做法分包合同是包含税款的,如果分包合同为不含税价款,则需要将不含税价款换算为含税价款。

总包方向分包方索取完税证明,凭完税证明单原件及复印件申报总包方税款时进行抵扣: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其中应交税费只填列可由总包抵扣的税款,应由分包自己承担的税款不能计入。

若由总包方代分包方缴纳税款则为: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贷银行存款。这里借方的应付账款即为应由分包自己承担的不能抵扣的分包印花税所得税等。

解决了账务处理口径的问题,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又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即税率的变动问题。由于建设工程工期较长,工程款的结算、支付周期大多为跨年度,往往在一个工程施工周期内就会碰上至少一次税率调整的情况,虽然调整的一般都是营业税的附加税,如城建税、地方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等,但是由于建造合同总产值较大,计提时间与缴纳时间并不一致,累计下来会造成计提的税费与“应交税费”会计科目的余额出入较大的问题,对此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每次税率变动后,调整计提金额,公式如下:本期应计提的某项税费=(至本期末累计已确认收入-至本期末已完税累计收入)×当期适用税率+至本期末累计已缴纳的某项税费-至上期末累计已计提的某项税费(公式1)。该公式可简化为:本期应计提的某项税费=(至本期末累计已确认收入-至上期末累计已完税收入)×当期适用税率+至上期末累计已缴纳的某项税费-至上期末累计已计提的某项税费(公式2)

例1:某工程项目执行建造合同,至上期末累计已确认建造合同收入1000万元,前期城建税率均为0.15%,至上期末累计已计提城建税1.5万元,本期需确认收入200万元,本期城建税率为0.21%,至上期末已批复结算900万元,已按旧税率完税1.35万元并开具发票,本期已批复结算100万元,已按新税率完税0.21万元并开具发票,则本期应计提的城建税为:((1000+200)-(900+100))×0.21%+(900×0.15%+100×0.21%)-1000×0.15%=0.42+(1.35+0.21)-1.5=0.48(万元)(公式1),或((1000+200)-900)×0.21%+900×0.15%-1000×0.15%=0.63+1.35-1.5=0.48(万元)(公式2)。至本期末累计计提的城建税为:1.5+0.48=1.98(万元),至本期末累计缴纳的城建税为:1.2+0.36=1.56(万元)。应交税费―城建税的余额为贷方0.42万元(1.5-1.35-0.21+0.48)(万元),即为按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与工程结算收入的差额(1200万元-1000万元=200万元)按当前城建税率0.21%所计提的城建税,也就是公式1中的“(至本期末累计已确认收入-至本期末已完税累计收入)×当期适用税率”这一部分,((1000+200)-(900+100))×0.21%=0.42(万元)。

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法,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分包工程会计核算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实务操作方法,以期不断完善施工企业总分包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8

一、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一是印发《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地税系统督察内审工作的意见》。针对目前全区地税系统督察内审机构、人员,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在总结近年来督察内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并下发《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地税系统督察内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阐明加强督察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督察内审工作职责和各级地税机关督察内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及工作机制,对督察内审工作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二是印发《自治区地税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在总结近年来地税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结合我区地税实际,制定下发《自治区地税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以明确程序、方法,进一步规范我区地税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善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

二、加强督察内审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督察内审人员“人才库”。为加强督察内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税收执法督察和财务审计工作,今年将在全区地税系统内选拔精通税收、征管、稽查业务,熟悉法律、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人才,纳入“人才库”管理。将制定下发《督察内审人才库管理办法》,对督察内审人才库实行分类动态管理。

“人才库”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本着推荐、择优的原则,结合本人工作岗位、自身素质,按专业系列自荐、推荐报名,经所在单位、部门审议后报地(州、市)局预审、汇总,最后由区局考核确定。选拔中区局将优先考虑在历次执法督察和财务审计工作中取得过优异成绩、有出色表现的干部。

二是举办执法督察骨干培训班。为不断提高督察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拟定于上半年举办一期执法督察骨干培训班。对具备一定税收执法经验的业务骨干,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培训。对参加近2年区局组织的执法督察工作的干部优先考虑,届时将邀请扬州税院教授、区局相关处室业务骨干授课。

三是加大分级、分类专业化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税务总局举办的督察内审业务培训班,以及自治区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财务审计培训班。

四是注重岗位练兵。认真开展审前查前培训和以查代训,鼓励开展督察内审理论探讨和实践调研活动,努力提高督察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统筹安排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党组安排,将在全区地税系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督察内审工作检查组,对不少于30%的地(州、市)地税局开展财务审计。要求地(州、市)局对县(市)局的审计面达到100%,区局将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今年要统筹安排内审项目,围绕税收中心工作,突出审计重点。

一是加强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重点对“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情况进行审计;对项目资金使用和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逐步开展绩效审计。

二是加强对政府采购和基本建设的审计。积极开展政府采购审计,并选择重点基建项目尝试开展跟踪审计。

三是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国税发【__】129号”文件规定,抓好任前审计和离任审计,进一步强化任中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本级重大经济决策和本人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情况的重点审计。采取措施,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增强审计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四、认真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工作。为了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有效监督,更好地发挥督察内审的职能作用,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税收执法督察工作力度。

一是开展税收执法专项督察。结合__年开展的税收执法督察工作情况,分两次于上半年和下半年适时组织全面的税收执法专项督察,督察面100%。针对税收政策落实和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重点对贯彻落实组织收入原则情况、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纳税评估、资本交易税收管理、特别纳税调整等实施税收执法督察,以通过对税收执法中若干个重点环节的征管行为进行专项督察,达到严格税收执法,加强干部队伍监督和管理的目的。

二是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将执法责任制考核与其他税收工作考核相结合,加大对地税系统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指导。继续构建人机结合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机制,研究符合地税系统实际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与激励办法。

三是按时报送各类报表。按照总局要求报送__年税收执法督察数据统计表、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数据统计表、结构性减税专题报告和督察内审工作总结报告等。

五、有效推进成果运用。成果运用是督察内审工作的最终环节,成果运用程度直接影响到督察内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今年我们将有效推进督察内审成果运用。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9

今天我们在**市召开全省国税系统国际税收工作会议。省局李局长对我省的国际税收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连续三年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等一下李局长还要作重要指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际(涉外)税收工作会议精神,回顾**6年工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部署**7年工作,明确任务再创佳绩。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6年国际税收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6年,在省局党组和总局国际税务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省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致力税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际税收工作,坚持依法治税,正确贯彻执行涉外税收政策,进一步加大转让定价审计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双边预约定价工作,完善和规范涉外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涉外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6年超额完成了全省国税系统(含深圳)共组织涉外税收收入1299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89亿多元,增长17.1%,其中,增值税收入758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收近160亿元,增长26.7%;消费税收入约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近11亿元,增长23.6%,涉外企业所得税收入约2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7亿多元,增长26.6%。涉外税收的快速增长,除了经济发展因素外,各地大力加强征管,强化税源控管,认真清理欠税,积极开展反避税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的监管,确保了税款的足额入库,超额完成了全年的涉外税收收入任务。

(二)涉外税收执法力度加大

各地认真执行各项涉外税收政策,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全面检查涉外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各地严格按照省局的要求对本辖区涉外税收执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在执行涉外企业所得税政策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查找和整改。二是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对定期减免税、降低税率、再投资退税、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财产损失等审批事项进行了规范,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三是严格办理税款延期缴纳审批工作。四是完善涉外税收征管流程。积极做好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CtaiSV2.0版的工作及上线后业务运维工作。组织完成《**省国税系统岗位职责体系》及《**省国税系统税收征管规程》国际税务管理部分的编写工作。五是加强涉外税收宣传,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汇算清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主管部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逐级培训、完善查账报告内容,加强对已取消税务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重点抓好“汇缴率、亏损率、真实率、准确率、使用率”五个率,确保了汇算清缴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省的汇算清缴工作在税务总局对全国各省市汇算清缴工作进行综合评定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四)反避税工作取得新成绩

去年我省国税反避税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和突破,在总局考核的立案和结案数以及调增税额两项指标中均居全国第二名,我省的反避税工作总结被总局作为经验材料选到去年全国国际(涉外)税收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去年我省的反避税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一是抓重点企业调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筛选长期亏损、长期微利或跳跃性赢利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作为反避税审计的对象。二是抓关联交易申报。各地结合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要求中介机构在年度查账报告中对企业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业务往来情况进行审核和披露,要求基层税务机关根据《关联交易审核表》有关内容加强对企业关联申报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监控。三是严格执行立结案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总局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立案、结案上报审批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立结案报告的上报格式和内容要求,大大地提高了我省案件上报的质量,去年我省某户企业的转让定价立案审计报告被总局选为范例挂在总局反避税业务支持网上给各省市参考。四是抓反避税组织建设。各地紧密结合本地税收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创新反避税工作模式。如广州在市直属分局设立国际税务管理科专门负责反避税工作;深圳从基层抽调业务骨干到市局专门从事反避税工作;佛山市局成立全市反避税领导小组;汕头市局在国际税务管理科内设专门反避税工作组;珠海市局采取“工作组+人才库”的组织模式等。五是抓好反避税人员培训。去年3月省局在广州举办了60多人参加的转让定价培训班,由总局安排日本专家授课。9月下旬在大连举办了90人参加的全省反避税人员培训班,还派人参加总局在深圳和长沙举办的反避税研讨班培训班。六是积极稳妥地开展预约定价工作。七是拓展境内反避税的新领域。去年我省的反避税工作除了积极开展“跨境避税”进行调查外,还特别关注通过低出高进规避消费税、通过新设企业套取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困扰日管的“境内避税”问题。

(五)税收协定和情报交换工作有新突破

为了做好内地和香港、内地和澳门两个税收安排的执行工作,广州、深圳、珠海市局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执行安排中碰到的问题。省局还参加总局与香港、澳门财税部门关于税收安排的工作会谈,参与组织港澳企业界和中介机构执行两个税收安排的宣传咨询活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总局情报交换的有关规定,圆满完成了总局交办的任务。

(六)政策调研进一步加强

根据国家新的产业政策,省局主动向省府提出修订地方所得税减免税规定,经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经省政府同意制定下发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减、免征地方所得税的补充规定》。省局还积极配合总局完善涉外税收政策开展调研,对“两法合并”后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引进先进技术减免企业所得税、正确执行税收协定和两个税收安排等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供总局决策参考。

(七)外事工作进一步规范

各地认真按照国家和总局的外事规定,结合我省国税实际制定因公出国(境)审批制度,严格把关,依章审批。加强外事工作检查,与省局监察、人事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六个市执行外事工作管理规定情况和税务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和审批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反外事工作管理规定行为。

**6年取得的上述成绩,是工作在国际税收工作岗位上的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向为我省国际税收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有些国税机关领导对国际税收工作重视支持还不够;二是实行属地管理基础上的专业化管理机制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三是纳税评估和税务审计开展不够深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各地反避税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开展;五是高素质的国际税务人才特别是反避税人才不足。上述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有些是经过主观努力可以克服或部分可以克服的,关键是我们重不重视,有没有战胜它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同志要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外,各级国税局的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国际税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支持国际税收工作。

二、努力做好**7年国际税收工作

**7年全省国税系统国际税收工作要按照省局国税工作总体要求和总局国际税司工作部署,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涉外税收和国际税务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国际税收工作水平。

(一)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和收入分析

1.加强税源监控。各市要按照总局关于重点税源管理和省局关于大企业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选定重点税源管理对象,按重点税源企业设置台帐,随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盈利水平、纳税申报等状况,重点税源企业出现盈亏变化和纳税申报异常时要及时向省局报告。

2.加强收入分析。各地要认真做好涉外税收收入分析和上报工作,特别是要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变化情况,做好深度的税收收入分析,按季向省局报告本地涉外税收收入分析,对收入异常变化的要找出原因,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涉外税收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二)充分发挥汇缴、评估、审计三者之间协调互动作用

1.建立健全和利用汇算清缴基础数据库。汇算清缴收集到的数据几乎覆盖涉外企业的开歇停业、生产经营、财务收支、成本费用、盈亏状况、纳税情况等方面,可按企业类型、行业明细、投资国别、所在区域、经营规模、盈亏水平、纳税年度、税源大小、税收优惠等内容进行分类,建立本地管辖的涉外企业基础数据库,并在每年的汇算清缴工作后不断充实,为税收收入分析、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各地要重视汇算清缴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利用,省局要在各地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起全省的数据库,为全省开展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提供信息支持。

2.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各地要按照总局制定的涉外企业纳税评估规程,结合汇算清缴开展纳税评估初评,对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充分利用汇算清缴基础数据库、税源管理台帐、企业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按行业建立比对分析指标体系,合理测算预警指标值,及时发现企业年度纳税申报存在的疑点和问题,为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提供线索。

3.逐步加大税务审计力度。税务审计要求高、难度大、各地可对长期亏损和零申报的重点企业或纳税评估发现重大疑点的企业,按照审计规程尝试开展税务审计。积极探索联合税务审计,除配合总局做好跨省企业联合审计外,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试点开展跨市县联合审计工作。

(三)正确执行税收政策,强化税收管理

1.加强重点行业涉外税收管理。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今后允许外资准入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大,由此带来一些新的税收政策和管理问题。省局和各地要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深入开展政策调研,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政策和管理问题,为总局制定和完善税收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结合**实际制定我省的政策配套管理措施。今年各地要重点抓好外资房地产和外资银行的税收政策执行和征收管理工作。

2.正确执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今年是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最后一年,各地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把关,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管理,不能放松和降低审批减免税优惠的条件和标准,对享受各种税收优惠的涉外企业进行清理和检查,对不符合享受优惠条件或优惠期限届满的涉外企业不再给予减免税优惠待遇,为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的正确执行打好基础。

3.做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测算由于“两法合并”后所得税率、税收优惠、税前扣除标准的变化对外商投资企业税收负担和涉外税收收入的影响,及时了解和掌握外商投资企业对即将实施新税法的反应和动向,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提供服务。要向社会特别是涉外企业做好新税法的宣传和辅导工作,为新旧税法顺利过渡打好群众基础。要组织涉外税收人员学习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为正确实行新税法做好充分准备。

(四)深入开展反避税工作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深化,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趋向统一后,反避税工作已成为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各地要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反避税工作上来,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展反避税工作。为了完成反避税工作目标,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做好以下工作:

1.科学构建反避税组织架构和人才库。各地缺乏固定的反避税机构和高素质人才是制约反避税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要冲破这个瓶颈,不能靠突破现有的行政编制和机构来解决,只能立足现有条件,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搭建反避税组织架构和建立反避税人才库。涉外税收人员较多的市,可借鉴广州、深圳的做法,设立反避税专门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采取“市局反避税机构与人才库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反避税工作。涉外税收人员较少的市可在市局国际税务管理部门成立反避税领导小组,人员由分管局长、税收管理、稽查、税政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作为市局反避税工作指挥中心,采取“指挥中心与稽查、税政、税源管理部门、人才库”相结合的反避税工作模式。也可以采用项目管理办法,一个案件作为一个项目,指定项目负责人,采取“项目管理与人才库”相结合的模式。总之,省局对各地反避税工作模式不作硬性规定,各地要积极进行实践和探索,找出适合本地反避税工作需要的新路子。

2.着力搭建反避税信息平台。

(五)切实做好税收协定和税收情报交换工作

1.进一步提高税收协定执行水平。税收协定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对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维持国家税收和经济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税收协定的执行,规范税收协定执行程序,执行好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要注意掌握税收协定与国内法的关系,避免未执行或不当执行协定而造成错误行使税收管辖权、产生双重征税、税收协定被滥用等管理漏洞和税务纠纷。由于我省毗邻港澳,在我省的外资企业澳企业占60%以上,因此各地要抓好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两个税收安排的学习宣传和执行工作。为了使各地准确掌握和正确执行两个税收安排,全面深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税收制度,省局将举办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税收安排、香港、澳门税收制度培训班。各地要及时向省局报告在税收协定和两个安排执行中的实际问题和案例,并提出合理建议。省局将在各市上报的税收协定(安排)执行案例中选择典型案例举办研讨会进行讨论交流。

2.重视税收情报交换作用。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是查证跨国公司在跨国劳务、投资与经营中是否存在偷避税问题,提高国际税收征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款流失的有效途径。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均有情报交换条款,但我们多数时候是为别国提供税收情报而几乎没有向别国提出提供情报的要求,不会利用情报交换来扩大国际征管力量。这种现象要引起各地的重视,尽力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为了充分发挥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在反国际偷避税方面的作用,各地要严格按照总局的要求做好情报交换日常工作,并按时按质完成总局省局交办的税收情报工作。各地要增强情报请求意识,充分利用情报交换渠道,主动向税收协定缔约方提出情报请求,以维护我国税收权益,提高我省涉外税收征管水平。

(六)做好“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

当前,“走出去”企业虽然大多数是内资企业,但其境外投资取得的利润属于跨国所得,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税收管辖权和避免双重征税问题,因此“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许多属于国际税务事项,总局明确由国际税务司牵头研究制定“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意见。各地要按照总局提出的“优化服务、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加强合作”的要求,认真做好“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

1.优化服务。各地要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内外部门户网站、12366特服电话、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在办税服务大厅开设宣传栏和提供宣传资料、建立专门咨询窗口,为“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提供对外投资税收宣传辅导。省局将通过举办研讨会的形式,向“走出去”企业和个人介绍投资国税收政策、涉税事项、税收协定等方面内容,“走出去”企业和个人解决对外投资遇到的税收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2.完善政策。各地要正确贯彻落实“走出去”企业各项税收政策,针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完善税收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确保“走出去”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3.规范管理。各地要把“走出去”企业列入大企业管理范畴实行专业化管理,按照总局制定的税务登记备案制度、境外所得税申报和审计制度、境外所得税征管操作规程,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规范管理。

4.加强合作。各地要主动与“走出去”企业的审批和登记管理部门以及境外投资资金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定期交换“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信息。要及时向省局反映“走出去”企业在投资所在国遇到的税收问题,特别是遭遇不执行税收协定、存在税收歧视和重复征税问题,以便向总局反映,快速启动税收磋商程序妥善解决税收分歧,维护我国“走出去”企业和个人的合法税收权益,促进“走出去”企业健康发展。

(七)加强国际税收干部队伍建设

国际税收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干部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高低。各地要重视和加强国际税收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稳定国际税收干部的思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后,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归属目前尚未明确,国际税收干部人心波动,有些开始考虑出路,加上反避税工作要求高、难度大、重视不够,更加剧了干部思想的不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和支持国际税收工作,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在国际税收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二是要稳定国际税收干部队伍。培养一个成熟的能完全胜任国际税收工作特别是反避税工作的干部需要5?10年的时间,各地要保持国际税收干部队伍的稳定,不要随便交流和换岗。三是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今年三月份已举办由日本税务专家主讲的预约定价培训班,年内将与中介机构在香港举办两期高级反避税业务培训班,举办一期税收协定研讨班。四是加强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后,涉外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有一个过渡期,在两法转换的过渡期,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严查借办理减免税之机以权徇私,确保过渡期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正确执行。

(八)严格执行外事工作制度和外事纪律

会计税务工作总结篇10

[论文关键词]税务审计国际经验启示

税务审计又称税务评估、税收审计或估税、评税,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材料以及所掌握的相关涉税信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的规定,采取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纳税情况、代扣代缴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的审核、分析和综合评定,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行为中的错误问题,查找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异常现象,提出改善日常监控管理和征管措施的建议,实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的控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管理行为。

税务审计是税源监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提高纳税意识、强化税源管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税收管理方式,税务审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国外税务审计的良好经验

(一)注重审计人员的专业化

税务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各国的税务当局都配有高素质,综合性强的专业税务审计队伍。

美国国税局每年大约有几万名工作人员对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其负责指派给区办公室纳税申报表的日常税务审计对象,不是由区税务局自己来确定的。美国国税局将税务审计员工分为审计人员和特别调查人员两类,前者主要是从事对被选作审计对象的纳税申报表的适当性进行类似日常调查的工作,后者主要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被日常审计怀疑有涉税欺诈问题的案子做进一步调查。

荷兰税务部门执行审计任务的队伍需要同时具备税务知识,审计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税务审计师,对审计师的知识水平结构和执业经验制定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加拿大税务部门在审计方面的力量比较强,全国的税务力量有1/3专门从事税务稽查审计工作,其税务总部下设审计部,审计部配备专业审计师(通常是会计师)及助手。

澳大利亚从事税务审计的人员大约几十万人,而大多数的公司和个人均会通过税务申报纳税或办理退税。澳大利亚对税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很严,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必须是公正、守信、守法的人,5年内无不良纳税记录、无破产记录;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会计学位、商业法律学位;必须有2年的税务助手经历,并办理过公司、个人的纳税申报和退税业务。凡符合上述要求,由联邦税务资格委员会注册发执照,3年复查一次。若3年未开展业务,将被吊销执照。

(二)注重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税务审计主要有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等基本程序,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各国都十分重视审计程序的规范性。

美国税务审计程序有三个阶段:纳税申报表的选择和分类、纳税申报表的审计、税务审计结果的处理。首先税务审计人员将纳税人的申报信息通过电脑进行程序化的标准处理。然后将符合要求的申报信息,输入电脑进行下一步自动处理,不符合要求的则按规定予以处罚。选案后,将所选对象移送相关部门进行专业的税务审计。由于税务审计操作过程是实行专业化协作分工的,而且这些审计部门人员都经过严格优质的专业化培训,因此,整个税务审计从人员配置到审计的各个环节都突出较高的专业化,从而保证审计质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荷兰税务审计部门在审计纳税申报表时针对不同的纳税人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处理形式:1.由计算机和管理人员按事先制定的步骤进行处理和审计;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的纳税人员;2.由税务检查官员进行部分或全部检查;这是针对抽取的部分纳税人员;3.进行实地审计。

加拿大的税务部门在收到由纳税人报来的纳税申报表后,总部首先通过计算机录入进行初审,初审主要是审查纳税人申报表填写姓名,数额,税目等是否正确。经过总部计算机中心审计出来后分发给各省,各省级审计部选取大约10%的纳税申报表进行审计,某张表被选出来后,可向上追溯3年,其他的纳税户,则分行业对偷漏税较多的安排审计。

澳大利亚纳税人在接受税务审计时,会首先通知自己的税务人,税务的审计内容除了一般的纳税申报表外,还有存货等;审计采用的方法是是对最近三年来任何一年的三个月数据进行抽查;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将税收调整报告提供给纳税人,如无异议,则补税;对于审计结果,纳税人有权进行申辩,并将其理由反映到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诉。另外,澳大利亚还对事后处罚进行了具体规定。

德国税务审计前先发书面审计通知,并规定固定的审计周期,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会适当进行周期调整。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初始会通过口头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审计资料,在审计进行期间也会和纳税人进行交流。审计结束后,税务审计人员会将审计结果和基于事实在汇报会上与企业进行交流。实地审计小组的领导,往往是审计专家和主管税务局的负责人,对税企的分歧做出决定。纳税人如果对审计的结果有异议,可以要求上诉到法院。

(三)注重选案的科学性

在审计效率较低的情况下,税务审计选案的科学、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审计的效率,并最终决定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果。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是美国。

美国在进行审计选案时,一般采取以下手段:一是电脑选样,又称区别函数分析法。其原理是利用电脑设定不同程序,对个人或企业纳税申报表中的收入、个别费用、扣除以及毛利率等项目进行打分,最有可能存在问题者一般得分最高,也就最值得审计。二是税务机构内部人员自行分析研究抽样或专案调查。如美国国税局曾针对可能违反税法的高风险行业或个人进行查核,其对象包括美国公民持有信用卡在国外消费者,高收入未报税者,易通过合伙事业、信托基金或公司组织转移所得的高风险高收入者等。三是其他机构通报。联邦、州、市各级税务机关、证券监理会、保险监理会以及银行监理会等机构应对特定信息进行通报,一旦发现问题,相关税务机构就应立案调查审计。四是他人举报。税务机构在分析及确认举报内容属实后,决定查证与否。

(四)注重信息收集和信息网络建设

能否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对于税务审计的质量和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各国都非常注重对纳税人信息的收集,注重纳税人电子信息网的建设和利用。荷兰税务当局系统数据库包含有500万个纳税人的信息。韩国通过设立税务信息处理系统,使税务审计逐步实现了计算机化,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阻止了税务腐败。

二、国外税务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一)培育专业的税务审计人才

税务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制约税务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各类税务管理人员均有承担一些税务审计工作,例如国税总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会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涉税案件进行审计,各地级的稽查局会对所辖企业的申报进行审计等。税务审计的总人数较为充裕。人员的背景丰富,具备一定的税务、会计、审计知识,地域性的审计人员了解当地行业和企业的一般经营情况。但目前我国税务当局并没有有效地整合几类税务审计人员,税务审计的分工还处于低水平和有所重复阶段。随着涉税事项的复杂化,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税务诉求提高,我们的税务审计人员急需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支税务审计的专家人才队伍。

(二)规范税务审计程序

在税务检查工作中,当前我国虽先后制定了《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但对内资企业的税务审计缺乏规范的规程。因此,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纳税人制定规范的、切实可行的税务审计程序;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相关税务审计软件,将案头准备、案头分析、现场实施和审计终结等环节纳入规范的电子流程之中。选案时,可借鉴美国经验,在现有纳税大户选择法、行业选择法、循环选择法以及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等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区别函数分析法以及他人举报和其他机构通报等做法,多渠道、高效率地选取审计对象。

(三)提高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质量

当前,我国税务审计的微观环境没有完全与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最明显的就是目前的征管资料不能满足税务审计包括税务稽查的需要。这方面国外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双向申报制,日本则要求法人企业除了要报送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外,还要报送18种附表,如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等,大大提升了税务案头审计交叉稽核的质量,从而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效率。在税收征管制度中应要求纳税人提交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以改善目前税务机关有关纳税人信息匮乏的局面,这对稽核评税和税务审计大有裨益。

(四)加大税务审计工作效率和力度

我国的税务审计率很高,企业和个人的纳税申报表都要逐一通过税务局的审核,但对于重大涉税案件的发现率和处罚率却偏低。面对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要确定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征管工作,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税务审计;

(五)加快税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

面对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现状,我国的税务审计从最初始的纳税申报,核实,到税务稽查,审计等一系列的程序中,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较低,难以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纳税申报的手工表样不仅会增加纳税人负担,而且不利于税务部门审计的精确性。并且对企业导出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有效跟踪和核查,严重的制约了税务审计质量的提高。为此,建议尽快加大税务审计软件,风险评估软件,审计结果反馈和跟踪等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尽早实现税务审计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