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2:17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1

孩子本是天真无邪的,可现在发生如此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这当中,除了深受外部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外,我们学校法制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的误区。

一、误区

1.法制教育方法过于简单

近年来,大多数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但大多数小学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小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因此法制教育收不到好的效果。

2.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7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学校为了取得“好成绩”以满足社会及家长的期望,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只重视教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导致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不够,法制教育多流于形式。

3.法律知识教学代替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面上,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仅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4.忽视小学生法律素质养成教育

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宄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宄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认识上只囿于“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的存在,在实贱中忽视对小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二、出路

教育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的民主法治人才和守法、护法公民。无论是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还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走出法制教育误区是刻不容缓的。

1.法制教育形式要多样

小学生对枯燥的法律条文不感兴趣,为此,学校应该注意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为使小学生对法律知识及依法治校的意义有比较清楚、正确、深刻的理解,学校可以采用公开论辩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根据小学生中存在的不同思想、反映和认识,编成若干论题组织正反双方展开论辩,以便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念,使遵章守法观念在小学生的脑海里深深扎根。

比如:可以尝试启发式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事实材料、法律规范得出答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活动,对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小学生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有的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效果就很好,它不仅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了法庭审理的一般程序和有关知识,体会到了法律的公正无私、法庭的神圣庄严,促进小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而且实现了小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再则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开辟第二课堂,如参观监狱,到法院旁听案件审判,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参加普法宣传活动等,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法律的价值。这些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定受小学生欢迎。

2.要有完整的法制教育课程

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完整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因此,学校要全面贯彻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学科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学校应通过家长会等方式使学校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通过组织家长听取法制宣传讲座、对优秀小学生的宣传、以及由于教育方式不正确而使小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分析,使家长了解到家庭普法的重要性,保证这一环节不脱节。

要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学法必须与守法教育相结合

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只有与守法相结合,法制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低下,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因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学生权利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很差,不懂得用正确合法的方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各学校要积极引导小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有的学校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灌输基本法律规范,让小学生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教学时不但要灌输理论知识,而且应从身边人、身边事上着手分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典型案例,让其自我教育,明辨是非,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违法、犯罪,教育小学生如何应对处理别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避免和减轻不必要的伤害,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一般预防和维护小学生权利的双重目的。

4.加强小学生法律素质养成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小学生的各种素质。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八十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九十年代又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九十年代末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宄,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涵、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因此,对其法律素质的教育要以引导为主,注重法律观念的形成、法律情感的培养、科学权利意识的确立,不能急功近利。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要注意与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法律熏陶。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培养其法律素质的活动中要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要使小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感受法律的作用、法律对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活动中还要注重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注重教师和小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同时,全社会也应当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法律素养的教育,对不适宜青少年的社会现象要严格限制,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学校教师应特别对那些曾经有过痛苦经历的或因家庭不幸而存有心理障碍的小学生给予更多更好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小学生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对不良文化现象的抵御能力和免疫力不断加强,从而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安定。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2

一、组织领导

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我市教育系统成立了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责任分工

此次防欺凌专项整治行动,各校要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工作,按照省厅要求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市教育局由安全科牵头,联系人:吴晓宇电话:6656807

安全科:负责配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指导中小学校建立防治学生欺凌应急处置预案,协调公安、综治等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政策法规科:负责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舆情控制和对外宣传工作,依据相关法规的有关要求对相关欺凌事件提出法律意见,压实教职工防治学生欺凌的职责、校规校纪中明确不同程度欺凌情形的处罚规定。协调联系司法部门、法制副校长等进校宣传教育活动。

德育办: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学生欺凌事件的预防处理、班主任培训和学生德育工作,努力提升班主任应对、处理和解决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能力。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并对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信息办:在单位学校门户网站公布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宣传信息,保证举报信息能多渠道被收集。

督导科:将防治学生欺凌工作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督导指标体系,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和评估细则,加强对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的督导检查。

人事科:负责将预防校园欺凌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提高学校防控校园欺凌工作能力。

基础教育科:负责落实好法律进课堂,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

职教科:负责配合做好相关案件的处理工作。

学校校长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是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德育副校长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

三、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

详见《省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四、时间安排

我市集中开展整治校园欺凌专项行动从2021年3月16日开始至7月2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摸底阶段(3月16日至3月24日)。

各校要高度重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行全面动员部署,集中开展排查摸底,建立台账。3月24日前将排查报告排查摸底情况及时汇总上报,上报内容详见附件2:校园欺凌排查统计表,(内容还包括近三年发生的欺凌事件时间、人员、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安全科邮箱:。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3月24日至6月25日)。

针对摸排结果,开展集中整治,宣传教育,法制教育,组织全体师生集中学习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发挥家校牵手、警校联手的教育宣传作用,形成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良好氛围。健全完善防治工作机制和制度措施等。6月25日前将附件2: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集中整治校园欺凌专项行动统计表和整治报告,报教育局安全科。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3

教育学部分

1.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答案:D

2.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C

3.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B

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答案:a

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

B.学校的规章制度

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答案:D

6.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

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答案:B

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过“产婆术”,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a

8.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合作教学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

D.分组教学

答案:B

9.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答案:a

10.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这种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参照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11.某新学期开始,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北京大学校园。这时正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这位新生走上去说:“我来办报到手续,行李太多,您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后,新生办完手续回来,看到老人还站在那里看护着自己的行李。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这位新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竟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这位新生受到了强烈震撼。这则故事中季羡林先生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环境陶冶法

答案:B

12.西方学者罗森塔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期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a.教育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社会关系

答案:C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错误。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规律表明,教育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14.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材。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还应包括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6.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答案: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

17.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答案:(1)在德育工作中要面向学生集体进行教育,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努力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在近代教育,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答案:(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

(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健康人为对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心理学

D.人本主义

答案:D

20.知觉与感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是()

a.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C.对事物概括间接的反映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4

【关键词】白河;未成年人;违法;调查;思考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解白河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预防工作开展情况,2月中旬,笔者分别深入到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分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和个别家庭,通过实地查看、查阅案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对白河县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预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

一、当前白河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

1、近年来白河县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情况

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白河县共发生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105起98人,占发案总数的12%。案件类型:盗窃案件90起,占案件总数的85.7%;抢劫案件5起,占案件总数的4.8%;2起,占总数的1.9%;交通肇事2起,占总数的1.9%;故意伤害案件5起,占案件总数的4.8%;猥亵案件1起,占案件总数的0.9%。犯罪时年龄:11岁1人,占总数的1%;12―15岁57人,占总数的58%;16―17岁40人,占总数的41%。男性95人,占总数的97%。家庭背景:单亲家庭5人,占5%;留守儿童69人,占总数的70%;在校生73人,占总数的74%;辍学失业25人,占总数的26%。2009年至2013年6月县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9件37人,判处免于刑事处罚2人,缓刑21人,实刑9人。

2、近年来白河县未成年人治安违法情况

2010年至2014年,全县未成年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67起,处理违法人员137人。其中:14岁及以下的有19人,占13.8%;14至15周岁的90人,占65.7%;16至17周岁28人,占20.4%。偷窃33人,占24.1%;故意伤害82人,占59.8%;寻衅滋事15人,占10.9%,敲诈勒索24人,占17.5%。单亲家庭11人,占8%;留守儿童24人,占17.5%。辍学失业39人,占28.5%。小学14人,占10.2%;初中77人,占56.2%;高中、中专7人,占5.1%。男性136人,占99.3%。

二、白河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成因分析

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调研组通过对白河县近几年有关案件分析,认为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原因

一是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对事物判断能力较差,辨别是非以及自控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偏激、逆反心理,且未成年人模仿性、好奇心、虚荣心都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二是法制意识淡薄,多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如有的学生认为抢劫100多块钱不算啥,不是违法行为。

2、家庭原因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主要空间,家庭环境氛围、父母的行为态度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情感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多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

3、学校原因

一是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学校教育应试性比较突出,家长要成绩,学校要升学率,迫使老师教学特点注重应试性,忽视学生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方面的素质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缺乏法律意识,道德标准模糊不清,盲从心理突出、心理发展畸形。二是开展法制教育不到位。

4、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消极方面的影响和不良文化的侵害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一是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扭曲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健康,使部分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发生偏差。

三、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

1999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为依法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犯罪势头,促进了齐抓共管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格局的形成。

2、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

一是要明确家庭教育职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先从家庭抓起,从父母抓起,父母的监护责任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白河县司法机关处理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来看,多数案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父母监护教育缺失问题。二是要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和法制教育

首先要高度重视德育及法制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国家关于在大、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意见和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其次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工作考核。三是编写适宜的法制教材。法制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法制教育的效果。四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五是要密切关注家庭背景特殊(如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留守儿童等)、个人品行不良的“问题学生”,对他们给予特别关注,密切注意他们的言行表现,通过建立“问题学生”档案,与家庭及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制定帮教、转化方案。六是要建立一支热爱法制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七是建议遴选一部分教师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到合议庭中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通过亲自参入审判进一步了解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八是要搞好共建活动。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各种共建活动,主动与本辖区的中小学校联系,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进一步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要想把地里的杂草去除,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粮食。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就要以先进的思想、健康的文化占领未成年人的头脑。

5、进一步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合法权益

要立足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正确把握宽严相济,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一批,挽救一批。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5

关键词:秦皇岛市体育课管理状况调查

我们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秦皇岛市10所小学体育课管理现状展开调查,目的在于了解秦皇岛小学体育课管理状况,探索其一般性规律,以期为提高秦皇岛市小学体育课质量做一点积极有益的工作。

1.结果与分析

1.1行政管理

表1领导每学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调查统计

表1数据显示秦皇岛市小学有一半的学校一学期内无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体育工作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传达上级对体育工作的政策方针,指导学校体育的整体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工作作风、思想品德,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是实施管理责任的有效途径和保障,调查结果揭示了秦皇岛半数小学对体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管理有待加强。

1.2体育课程管理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适应性。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体育的改革主要是加强了校本体育教材的建设,各学校积极推行体育课的自主教学;学校对体育课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学校根据各个省市实际情况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各校结合地方体育课程资源、本校体育特点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组织各方力量认真实施,并建立体育课程的检查与考评制度。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30%的小学没有体育教材,30%的学校选择省统编教材。40%的学校选择市统编教材,没有校本教材和自主编写教材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基层体育教师对本省、市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学习程度不够,对地方体育课程资源,本校体育特点,以及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

我们对所研究的10所小学体育教师每校一位教师进行了随机听课,结果见表3,秦皇岛小学体育教师采用单一教法70%,综合运用教法的占20%,利用多媒体现代手段的10%。教学论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要想使30多人的班容量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法是不够的。总结秦皇岛小学体育教师教法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传授式为主;②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③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④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⑤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此的教学方法运用,致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管学生自己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知识的诠释和传授都是约定俗成的、唯一的授课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行为变成了为考试合格而学习的单一目标行为。

1.3体育教学管理

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涉及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等。

1.3.1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结果显示(见表4)60%的学校没有制定体育教学计划;20%的学校虽然制定了体育教学计划,但没有完全实施;20%的学校制定并完全实施了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对教学工作起到督促作用,有利于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因此对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不容忽视。

1.3.2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

通过对秦皇岛10所小学体育教师的教案与备课情况的调查(见表5)发现,70%的学校对教师的教案与备课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30%的学校未对教师的教案与备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其调查结果说明,秦皇岛大部分小学对体育教师的教案及备课情况管理较为严格,学校很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对于体育课堂管理存在随意性,缺少系统管理的重要一环。

1.3.3体育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的价一般包括领导评估、专家评估、校际评估、单位自我评估、教师和学生评估。从学校定期对体育课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见表6),40%的学校对体育课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60%的学校对体育课不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表明,过半数的小学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够重视。

2.结语

2.1秦皇岛小学体育行政管理有待加强。

2.2秦皇岛小学体育课程建设滞后,管理松散。

2.3秦皇岛小学体育课教学管理存在随意性。

参考文献:

[1]谢芳.学校体育微观管理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2):67-69.

[2]张玉萍,杨立群.再谈高等学校体育管理[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4-56.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6

关键词: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基础教育改革

美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教育改革历史的国家。从《国防教育法》开始,美国人懂得用教育改革来提升教育质量,从而增强美国的国家竞争力,教育改革可以说是美国巩固其霸主地位的一大法宝。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各界人士对公立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日益不满。美国高中生的平均学业成绩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酗酒、吸毒等违法案发率上升;越来越高的辍学率等等问题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安。有识之士呼吁,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001年,布什就任美国第43届总统。为了显示提高公立学校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2002年布什政府出台了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以下简称nCLB)。

1改革宗旨与目标

通过nCLB法案,布什政府重申了美国公立学校不分地区、不论家庭背景、没有肤色之别地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格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并郑重宣布将与国会共同努力,力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而最终实现中小学教育的高质量。

nCLB法案是1965年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中小学改革法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中小学教育责任制;②给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③给孩子父母更多的选择;④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阅读;⑤提高教师质量;⑥检查各州学生的学习成绩;⑦提高移民儿童的英语水平。

这项法案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比如贫困学生)和非劣势群体学生间学业成绩差距。其确立的具体目标则是全国所有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在2014年以前必须达到“熟练”水平。

2改革特点

2.1责任制

按照法案预定目标,在2014年以前,全国所有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必须到达熟练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州必须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业总水平制定一个逐年递进的适当年度进步率(adequateYearlyprogress,aYp)。接着,各州要对三至八年级的学生进行年度阅读和数学统考,各学校学生的参考率不得低于95%。每年的考试结果将会与预订进步率进行对照评价,看是否达到目标。这种评价既要具体到每一所学校,也要对校内各类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类计算。包括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等。并且法案规定,只要有一个类别的学生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整个学校就不达标。

这些不达标的学校将会按照规定接受惩罚:连续两年不达标的学生将会被贴上“需改进学校”的标签,并公示。如果连续三年不达标,学校就必须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补充服务,如课后辅导、假期补课等。连续四年不达标的学校必须更换教师或课程。而连续五年不达标的学校将会被迫重组、关闭或接受州接管。

2.2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的方式是nCLB法案的另一大特点。实际上,nCLB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标准化考试的方式来鼓励学校里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步。法案要求各州制定教学大纲和知识标准,并对语文、数学和科学三门学科进行定期考试。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基本”(basic)、“熟练”(proficient)和“优秀”(advanced)三等。这些标准都由各州自行决定,但同时全国范围的全国教育进步测验(nationalassessmentofeducationalprogress,naep)也会定期举行。

学校评估在标准化考试的基础之上进行。首先将所有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群组(如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等),在进行了标准化考试后,再对各个学生群组达到“熟练”或以上的比例进行统计,那些没有达到州制定标准的学校将会被视为“问题学校”。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宗旨,美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14年以前,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熟练”或以上水平。

对于未达标的学校,nCLB法案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整改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经费资助。以得州为例,所有的公立学校都以每年州统考成绩为主,加上师生出勤率等其他指标考核评估学校,将学校分为四等,模范、出色、合格、不及格。评估每年都会进行,每个学校的校牌上都有标注,学区也综合分为四等,而每年每个学校州统考成绩的详细数据都公布于当地媒体。那些未达标的处于“整改状态”中的学校如果两年没有改观,就会被降为整顿状态,学区必须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撤换不称职人员;而接下来的两年没有起色就会被视为“重建状态”,学区甚至会被迫承担学生转往私立学校的费用,学校会由州政府接管,撤换校长及所有教职员工。而在得州,连续3年不及格的学校就要强制关闭了,学区必须负担学生转到其他公立学校的交通费用和其他可能出现的附加费用。

除了对学生成绩进行要求外,nCLB还要求各州制定教师资格标准,预定目标是代课老师都要达到合格标准。同时联邦政府也提供经费用作教师培训。

3主要问题

自nCLB法案实施以来,根据各种调查数据,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质量整体有所提升,不同族裔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也有了缩小的趋势。这说明了nCLB法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预定目标,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在实施过程中,美国关于nCLB法案的反对浪潮从未停止,各种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3.1难以达成的预定目标

nCLB法案的最终目标是在2014年以前,全国所有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到达熟练的水平。但是,就在这一法案实施的头几年内,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在10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实在是非常困难。以加州为例,在2003年时,统计数据显示,加州的近400万学生中,达到熟练水平的只占36.5%;其中170多万墨西哥或拉丁美洲学生中,达到熟练水平的仅占21%。各种调查数据使得人们对实现10年内使所有学生达到熟练水平这一目标缺乏信心。如前文所言,nCLB法案对不达标学校的惩罚十分严厉,这使得很多州开始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应对态度。许多州以各种理由,用各种方式降低标准,以避免越来越多的学校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长此以往,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不容乐观的测验结果和各州及学区逃避责任的做法会使得nCLB法案的施行越来越困难,想达到预定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3.2应试教育的危险

nCLB法案采取标准化考试为主要工具,这的确是一种检验学业水平和进步程度的有效方式,但是它的负面效应同样显而易见。在nCLB法案施行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美国教育似乎也走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首先,由于法案规定只对学生的英语、科学和数学进行要求,因而学校纷纷将主要资源集中于这些学科,其他科目都逐渐沦为“次要”地位。其次,在重重压力之下,老师也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老师们一反常态,“为考而教”,教学只为考试服务,忽略了学生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法案的目标是让所有学生的英语、科学、数学都能达到熟练水平,达到熟练水平的学生人数比例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因而学校和老师将精力主要集中于那些接近“熟练”水平的学生,而其他资优生却由于不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被忽略。这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十分愤慨,也是nCLB法案在美国被普通民众质疑和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3.3教师、学生负担沉重

nCLB法案出台后,不仅使各州和学区压力重重,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按照法规,在不达标的学校,老师们也可能受到惩罚,甚至是被辞退,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很多州和学区建立了积极的奖励制度来鼓励老师的优异表现。以加州的休斯顿学区为例,该学区每年投入1400万美元按成绩对教师进行奖励,所有教师都可以获得100美元-7400美元不等的奖励,然而问题却随之而来。首先,按照nCLB法案规定,评估只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这几门学科,因而奖励也只针对这些科目的老师。其次,对教师的评价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没有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为此,很多教师都苦不堪言,相关部门也直接表示,教师评价和奖励制度仍不完善,需要改进。

同样面对沉重负担的还有处于标准化考试之下的学生们。在很多学校,频繁的考试训练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另外,对于那些不达标学生,学校还会采取课余补课或延长学习时间等种种做法。这使得习惯了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的美国学生承受着从未体验过的巨大学习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学生甚至选择辍学来逃避压力。据统计,在nCLB法案实施期间,美国中小学辍学率并无改善,甚至时有上升趋势,这对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美国政府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4对nCLB法案的修正

正如前文所说,nCLB法案的“责任制”和“标准化考试”两大特点,既使得既定目标能得以实现,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无法避免。因而,在nCLB法案执行的过程中,联邦政府多次采取修正措施,以保证法案能最大限度有效运行,并对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行规避。

4.1放宽政策

自nCLB法案出台之日起,反对声就不绝于耳,原因就在于对于美国很多学区和学校而言,nCLB法案预定目标实在是难以实现。按照nCLB法案,各州需要制定标准,对所有三至八年级学生进行统一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严格对学校进行评估,不合标准的学校将会被要求整改甚至被迫关闭。然而根据法案实施头四年的情况,在重重压力之下,美国未取得足够进步的学校的比率不降反升,在2004-2005年期间更是暴涨,达到了50%。一时间美国民众对于nCLB法案开始信心不足,老师和家长更是怨声不断。

对此,各州开始针对自身情况采取各种措施。一方面,多数州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程度不同地降低了标准;另一方面,部分州也开始向联邦政府提出计划和建议,要求放宽政策。2006年2月21日,美国联邦教育部同意了20个州联名对nCLB法案的进展方式进行较大修改的要求。按照该要求,在申请试点的各州,即使学生的阅读和算术能力在一年内并不熟练,但只要他们在二至四年内达到熟练,也会被允许通过。总体而言,在nCLB法案颁布的头几年里,评估标准呈降低趋势,政策也得到了适当地放宽,根据各州实际情况,法案得到了修改与完善。

4.2奥巴马的新政策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对nCLB法案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调整,以使教育能继续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早在选举期间,奥巴马便表示了对nCLB法案的“提高阅读与数学能力”的目标的认同,并对布什政府的nCLB法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在其上台后,面对金融危机,以及各州对nCLB法案实施不力的情况,奥巴马政府继续对nCLB法案进行调整与修改。这些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早期教育;改善教育评价,采取世界标准;注重对教师的直接激励;强调学校创新;增加教育投入。

2011年10月,在原有法案的基础上,奥巴马又颁布了一项新法案。新法案仍是对原有法案的不足的补充与改进:首先,它规定,评估应当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数学能力上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考试达到熟练水平的学生的百分比数字;其次,新法案避免了原法案的片面性,在原系统内,各学校按照规定有一小部分人没有达到年度成绩考核的标准,该学校才会被划为“需要改进学校”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如同原法案规定的只要有一人不合格,学校就会不合格;最后,新法案给予了学校在运用联邦资金方面和时间限制方面更多的灵活性。

奥巴马总统强调新法案仍旧保留了nCLB法案的核心,实行这样的法案并不意味各州能降低标准或者逃避责任。相反,如果各州需要更多的灵活性,他们就必须制定出更高更符合实际的标准,并且证明他们有能力达到这样的标准,新的标准也必须符合nCLB的核心规定。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新法案是鼓励各州提高标准,把注意力集中到最不合格的学校,并且只对这样的学校进行干涉。同时通过除了测试分数以外,还规定了其他多样化的方法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用以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目前,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仍在有效施行之中。尽管对于该法案,各界人士仍旧是褒贬不一,但美国政府依旧没有放弃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心,对nCLB法案的修正和完善也从未停止。纵观古今中外,教育改革之路从来就是荆棘遍布,在途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但是人们对于更好的教育的追求从未停止。笔者相信,对于同样正进行教育改革的中国,美国在本次教育改革中的决心和经验会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余强.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实施近况和问题[J].世界教育信息,2004(11).

[2]王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惹了谁美国教育改革民怨沸腾[oL].http:///edu/news/2007/03-29/903131.shtml,2007-3-29.

[3]李小宝.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的实施过程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

[4]生兆欣.孩子掉队了吗?――nCLB实施以来的学生成绩变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审美素养;创造力;兴趣;想象力;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34-01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任务就是为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1.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例如,《聚聚散散》一课,首先我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野藤明珠》墨彩,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不理解,甚至有的认为就是乱画。为了让他们理解作品的内涵,我就从多方面讲解了作品的寓意。是孩子们明白了"聚"与"散",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要求学生看画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用笔和着色有什么特点?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看到了单纯黑白色彩,有的感受到了线条强烈扭曲;有的领略到平静水面泛起涟漪;有的感受到烟花像树藤,弥漫环绕不分你我。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从而可以启发学生们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想象力,认识与理解艺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如,《吉祥图案》一课,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创设情景,指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边说边示范)。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欣赏分析一下吧。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语的踊跃回答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3.小组合作是创造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造力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非常重要。如,让学生们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老师根据各组不同问题,予以指导。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这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看着学生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为了进一步的理解,请学生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这么好的作品,美在哪里?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通过提问、创作实践,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

4.美育可以陶冶心灵,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感召力

如果说美育使学生的品格纯洁、高尚,进而身心得到美化,那么,教师本身就是美育教育的化身。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美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全面贯彻《大纲》精神,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在审美活动中,情感与思维交融在一起。在教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受到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8

关键词:心理档案;终身制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它不仅能够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动态、提升教师教育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在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等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教育价值[1](姚本先,2010年)。但在现今的心理档案工作中,其时效性和动态性做得不够,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按自己的套路建立及管理心理档案,内容往往只具有阶段性,并没有完全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而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从客观现实条件来看,也是可行的。

一、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1.个人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与学籍档案功能相似,能客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学生和老师都能通过档案直接、快速地了解到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终身制的心理档案能够提供连续性的保证,可以真实、客观地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时反映学生的心理诉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看待问题的片面性采取不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问题,以促进个体心理更为积极健康的发展。并且,针对有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终身制的心理档案也能反映出其接受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进程及效果[1](姚本先,2010年),学生不会因为升学、转学等原因耽误心理矫治;当学生此后出现类似心理问题时,老师可以根据档案中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史探寻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因为过去采用的咨询与辅导方法无效而引起的,从而寻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

2.学校方面。

终身制的心理档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学校用于新一轮档案建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学校都是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然后以测评结果为主要资料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期间除对个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等辅导增加了档案内容,大部分学生的档案都很难进行更新,不能及时得到学生心理的动态发展情况。而当学生升学后,新学校又要通过相似的程序进行档案建立工作,很大程度浪费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终身制的档案不会因为学生的升学而中断,档案的更新只需要根据新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情况对原有档案内容进行补充即可,提高了档案工作的针对性。由此可见,不论从个人角度还是学校角度,终身制的心理档案较现在主流的各个学校单独建立的心理档案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够连续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又能为学校节约档案成本,一举多得,应该大力提倡。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终身制心理档案的实施还面临多种困难,然而笔者还是从以下一些方面看到了它能够得以实施的希望。

二、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可行性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梁芹生,2004)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实现及检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也应该得到足够重视。终身制的心理档案相较于单一阶段性的档案,还能保证心理发展的动态性,能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并且,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纳入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的评价范畴[3](廖全明,2008)。这些文件的出台都为终身制心理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目前各大中小学都陆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课、心理咨询等已不再是大学教育的专属,它们逐步在中小学得以推广和实施。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都配置了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建设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工作室,有的学校还出版了心理学的校本教材、创办了心理团体活动社团、开展亲子心理讲座、举办心理游园和心理情景剧表演等,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课程及活动也反映出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大力地支持,为终身制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财力基础。

3.专业心理健康老师的培养加强。

由于我国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因此国家也加大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设立了研究生课程,还有针对在职心理老师的专业培训课程。培训不仅旨在增强相关人员的心理学专业素养,还更加重视学校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出现,终身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为其全面推广提供了强硬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可能。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学校的环境和财力支持,以及专业教师的引导,相信终身制心理档案的推广和实施指日可待,为此,笔者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三、建立终身制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议

1.将学生的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下移到中小学。

前文有提到目前国家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且将心理档案纳入考评系统中。可实际操作中,许多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以活动课程为主,兼有少量心理咨询与辅导,而心理档案方面仍旧是大片空白。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心理课的教学时间完成常规的档案建立工作。且一些心理测验还可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如谈论到考试焦虑的话题,可以随堂进行中学生考试焦虑测验,测试结果还可以用于检验教学效果,以便教师及时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另外,针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或沙盘游戏,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记录下来,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

2.运用现代化手段,以电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为主来实现终身制档案。

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还是以纸质的为主,但纸质材料更易受损和丢失,电子档案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点,并且在管理上也更加方便快捷。目前学校应用较多的是单机版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的统计与分析上得到优化,但建档和管理上稍有欠缺。网络版的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在系统稳定性与应用实践方面推广性较差,可见还是应该加快心理健康档案系统的开发[4](韩香芝,2014),特别是在遇到学生转学、升学等情况的特殊时期,要顺利地完成档案的交接工作必须得依赖现代化手段,使得学生心理档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实现档案终身制提供技术支持。

3.确保学生的知情同意权,加大档案保密力度,以赢得学生的支持。

知情同意权是指学生有在心理档案建立前知晓心理档案建档的内容、用途、管理方式等并获得其认可的权利。而在目前的心理档案建立与使用工作中这一点做得也不够到位[5](李向辉,2012),建立终身制心理档案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保证学生的正当权益。另外,由于心理档案成为终身制,其流传时间和范围扩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规范也就提高了,保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高校应该在初次建档与档案移交时与学生签订相关协议,充分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同时让学生信任学校的档案保密工作,在心理档案中填写自己最为真实的心理状况,为后续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更加客观的资料,同时也为建立终身制心理档案提供有力的当事人支持。

4.各地学校相关心理健康组织机构应多多举办相关交流活动,相互参观学习。

目前,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等组织,有的地区还会定期召开全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6](俞国良、王永丽,2002);全国性的还有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等。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组织机构凝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功能,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普及新兴的、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及管理妙招;教师们也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多多交流、学习有关档案建立及管理的经验,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更加完善本校的档案建立及管理机制。

5.借鉴其他档案建立的经验,根据具体情况推广到心理档案的建立上。

总体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管理制度也不够具体和规范,因而可以从其他档案管理中借鉴经验。不论是人事档案,还是党员档案,都已经运行已久,都是有专职人员负责建立管理及应用的,而大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则是由心理健康老师或者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的,一人多职,难免造成工作的疏漏。要加强心理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实现档案的终身制,需要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负责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工作,专项进行档案研究工作,制定出更完善的档案管理规则。建立终身制心理档案利大于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其到目前为止还难以普及和推广,因而这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还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关心理学家、学校领导和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以及学生、政府人员和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以促进学校心理档案工作更加完善和系统,早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终身制。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梁芹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4,(5):85.

[3]廖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147.

[4]韩香芝.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建议[J].高教管理,2014,(4):54.

[5]李向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的问题及伦理规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51-52.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9

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原名樟木坝小学,创建于1911年,2004年8月建成新校,更名为东郡小学。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1960名学生,106位教师。校园规划规范,按功能实行分区。学校装备齐全,全面实现了信息化,而且装修精致,室内环境优美。东郡小学办学有特色,治学有成效,在国际赛场上曾获得“VeX机器人全球冠军赛”二等奖。在国内更是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发展与创新’课题优秀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和Di创新思维竞赛中国区总决赛二等奖、中国第三届“德艺双馨”湖南大赛金奖、湖南省第九届少儿国际标准舞蹈大赛集体舞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在湖南省校园文学艺术教学、社团活动、社刊评选中,校刊《梦芽》被评为优秀文学社刊。

理念引导教育,幸福成就未来

《中国教师》:请问指引贵校取得飞速发展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肖焱:我校师生共同的教育愿景是“教育要成就师生幸福的未来,也要成就师生幸福的当下”。基于这个愿景,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即致力于营建充满尊重、爱、合作与诚信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致力于打造高效、快乐的教育教学平台和具有特色的优质教育项目;致力于使师生成为心理阳光、情绪乐观、知识丰富、技能自如的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我们致力于建设立交桥式的发展道路,配置“快车道”,目的就是让不同的“车”走不同的“道”,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走什么样的方向。

机制建设——政通人和,和谐校园

《中国教师》:您认为贵校在办学方面最主要的经验有哪几点?

肖焱: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成功主要是归功于制度奠基,文化兴校。

首先是制度奠基。我校的制度建设注重科学体系的形成。近几年来,我校多次抓住机遇,通过全校教师民主参与论证的办法,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改革。管理机制改革着眼全局,从人事绩效管理、常规绩效管理、效益绩效管理三个方面整体推进。例如,人事绩效管理逐步推行了《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教师评优晋级实施方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案》,这三个方案的推行激活了一潭死水,让教师在岗位上开始有了激情,有了努力的目标。接着是常规绩效管理的完善。先后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有效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效益年度实施方案》《创建信息示范校实施方案》《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方案》,这些方案引导着所有学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开展和评估,让所有的教师心中有了质量的标尺。最后是效益绩效管理的推行。效益绩效管理由《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派遣和报销方案》《教师“三优”联评方案》(注:“三优”是指优秀教师、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教育教学奖励方案》三份方案构成,这三份方案保证了“让优秀的老师崭露头角,享受待遇,引领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为了强化制度的实施力度,我校结合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对教师采用了“融合绩效考核,对应岗位职责,分层分步聘任”的办法,先后解聘了6位教师,调整了教研、少先队、心理、信息、教科研组等11个岗位结构,教师聘任实现了人岗相宜、优师优聘的目标。

我们的文化兴校之旅还正在途中。现在基本形成的教育文化包括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一层级的制度文化,第二层级就是行为文化的塑造。我们正在摸索的是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从师生双方阅读入手,家、校和社会(图书馆)三方建立互动读书阵地,联手开发阅读主题,推出读书活动。对教师,倡导通过主题性阅读、专业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达到厚学养德、厚学专能、厚学馨怀的境界;对学生,组织主题性阅读、系统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使孩子们具有爱读书、会读书和善用书的品质。除了阅读文化以外,还有以“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来立意的课堂教学文化、校园教育活动文化,以及我校立足于书法、足球项目营造的特色教育文化等等。

民主管理——增进共识,高度凝聚

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案篇1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局《关于“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现的实施方案》等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万善片区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结合****区“尚善”特色教育的实际,特制订《****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大会的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主题

“五育合一谋新篇,尚善教育创特色”。

三、实施目标

将“五育合一”与“尚善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在“德、智、体、美、劳”中深化“善行、善教、善炼、善艺、善劳”五善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现、学校特色发展、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善行树人——七彩德育立德

将“善行”教育融入七彩德育之中,做到:学校“善于推行”七彩德育,工作有新思路,做七彩德育的倡导者;教师“善于执行”七彩德育,做法有新举措,做七彩德育的执行者;学生“善于践行”七彩德育,行为有新变化,做七彩德育的参与者。完善“善行树人”及“七彩德育立德”工作体系,制订“学校推行、教师执行、学生践行”“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思路,通过学科渗透、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等,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开展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心理健康、生态文明、传统文化、乐学进取、性格培塑等方面的教育。结合“善行”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教育之恩、感恩祖国培育之恩、感恩社会帮助之恩、感恩他人关怀之恩、感恩大自然绿色之恩;加强品德修养教育、绿色行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增强学生善行意识;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二)善教利学——三活课堂增智

建立“活化资源、活用教法、活力展现”三活课堂教学体系和“四善五环”的教学模式,将“善教”融入三活课堂之中,让教师善于教书育人,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教师“善教”:通过读好理论书、练好基本功、写好小随笔、做好小课题,让教师善于活化资源;通过组好团、选好人、磨好课、建好库,让教师善于活用教材;围绕教与学的技巧与策略,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抓好入职教师入格课,成长教师研讨课,成熟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引领课,让教师善于活用教法。学生“利学”:通过“课前重预习、课中重善思、课后重巩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实施合作探究,让课堂动起来;抓好多样化练习,让课堂实起来;开展多元化评价,让课堂活起来。通过三活课堂,达到善教利学的工作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精神。

(三)善炼强身——阳光运动健体

将师生善于运动锻炼、乐于强身健体的积极性引导到阳光运动上来,做到:上好体育课、建好运动队、开展好大课间、举办好体育节等,激发师生阳光运动、善于锻炼、乐于健体的积极性。围绕健康第一,科学安排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阳光体育课,合理设计运动负荷,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阳光大课间,根据学校和季节、气候特点,融入体操、舞蹈、趣味游戏、健康跑、球类活动等内容,开展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阳光体育节,每年开展体育节活动,通过项目竞赛,活动展示,传承体育精神,激发学校活力。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长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道德和意志品质。

(四)善艺雅情——文化艺术育美

将学生善于文学、音乐、器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等兴趣爱好融入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做到:师生人人积极参与,生生个个掌握1项以上艺术技能,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和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能力。强化美育课程,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打造美育文化,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营造美的环境,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传承本土竹丝画帘、剪纸等优秀民间艺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开展美育活动,开展校园艺术活动,组建特色艺术团队,通过文学、音乐、书画、舞蹈、戏剧等进行艺术教育,举办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五)善劳养志——综合实践培劳

将劳动教育和劳动体验融入综合实践之中,做到:在学校善于做好校务劳动、在家里善于自觉完成家务劳动、在社会善于体验公益劳动,从而感受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快乐、珍惜劳动成果。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善于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家庭劳动教育安排家庭服务弹性任务,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抓好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和劳动实践。学校劳动教育通过课堂传授劳动知识,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建立劳动基地,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社会劳动实践重点落实学生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增强学生劳动意识。通过综合实践劳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塑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9月)

成立****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与落实。开展工作调研,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座谈会,完成方案论证。印发实施方案,召开校长工作会,加强实施方案宣传。在万善小学县级重点校的基础上,确定宝箴塞小学、万善初中、金牛小学、宝箴塞初中、万隆小学为片区重点校。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校推进相结合,召开专题会,指导各学校制订实施方案、设计各类工作表册及活动记录。

(二)实践探索阶段(2019年10月-2021年8月)

各学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以万善小学为示范引领,以宝箴塞小学、万善初中、金牛小学、宝箴塞初中、万隆小学为辐射带动,在片区各学校全面开展“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邀请专家引领、强化教师培训、美化校园环境、健全保障措施,围绕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审美素养、弘扬劳动精神”五个方面开展研究,重点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形成学校品牌,重点学校加强探索,形成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炼实践成果。召开县、片“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现场会,总结推进工作。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

(三)总结提炼阶段(2021年9月—2022年8月)

将实践探索阶段形成的成果在全县和片区推广,探索“立德树人、增智利学、健体强身、育美雅情、培劳养志”等方面的途径,建立“五育合一、五善并举”有机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本阶段以****区为单位,组织每学期2次片区的现场会,承办每学期1次县级的现场会,推动“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力争在育人方式上有新突破,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上有新进展,在体育项目上有新特色,在艺团活动上有新形式,在劳动实践上有新举措。召开工作表彰会,全面总结万善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启动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

(四)推广深化阶段(2022年9月—)

全面总结整理“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成果,构建完善的“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人心。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坚持特色立校,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建立学校评价标准,对片区学校进行考核评估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区主任任组长,责任区各督学、片区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工作领导小组。陈世万负责责任区方案的制订,片区工作的安排布置和推进工作;陈学毅具体负责片区学校工作的推进及各学校七彩德育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卢杰负责各学校三活课堂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舒展负责各学校阳光运动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张敏负责各学校文化艺术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陈国华负责各学校综合实践方案的制订、活动记录表册的设计和工作推进的督促与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德育办,由德育专干陈学毅任办公室主任,责任区各相关督学、学校分管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日常工作。各学校赓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五育的五个方面的工作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并设计好活动记录表、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确保工作贯彻到位、执行有力、推进明显,成效显著。

(二)制度保障。建立奖励机制。对工作推动有力,成效明显的个人和集体,责任区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各学校在名师评选、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年终绩效奖金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公开科学透明的评价机制,细化评价指标、考核要点和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案。建立工作督查机制,明确本项工作为当前和今后教育的重点工作,责任区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责任区对学校的民主测评,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三)人才保障。责任区组建“五育合一、五善并举”实践研究专家团队,聘请教研室、教改办、教育股、艺体卫股、县城学校名师、片区名师为专家队成员,定期研究和指导责任区和学校的工作。各学校制订新教师、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分层培养目标,明确“县、片、校”三级教师培养职责。加强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建好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方法手段多样、关注学生成长的班主任队伍;建成一支业务素质精湛、课堂充满活力、家长社会认可的教师队伍。工作室通过团队行动,围绕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发展与实践,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