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3:43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流动性管理;供应链可视化;资金流;aberdeen

[中图分类号]F710;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81-06

一、引言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组织形式的演进,现代企业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作为与实物供应链相对而言的供应链中的金融层面,供应链金融主要关注供应链中资金流的集成管理。它的创新和完善对于加强供应链及企业的竞争力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这一新兴领域迅速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国际知名企业更是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例如,美国著名银行BB&t公司从2007年开始与全球领先的B2B集成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GXS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连接从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公司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国际银行业务、商业融资和支付服务等功能,并帮助他们加强对单据和支付过程以及实物供应链的实时可视化管理[1]。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与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开展了类似的行动,如ariba与orbian的合作,inStream与CreditSuisse签署服务协议,JpmorganChase收购电子供应商Xign,primeRevenue与一系列金融机构(包括morganStanley)建立伙伴关系等[2]。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aberdeen公司作为一家领先的基于事实的研究报告提供者,早在2006年就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其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持续的调查研究,并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报告。国内学者谢圣涛[3]积极跟踪了这一研究领域,并对aberdeen公司早期(2006年至2007年)的系列研究报告进行了系统介绍。近年来,这一领域已经经历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供应链金融已经从一个全新的理念发展到广泛运用于企业实践中,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应用,为相关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解和学习国外这一领域最新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对aberdeen公司2008年以来关于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介绍了供应链金融实践中的标杆企业绩效水平,并重点分析了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这两个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最后,还结合当前我国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期能够为该领域的相关参与者如企业、金融机构和管理部门等提供参考。

二、供应链金融标杆企业绩效及对标分析

在供应链金融实践中,标杆企业的绩效水平为其他企业的绩效评估或供应链金融方案实施提供了参照。分析标杆企业的绩效水平并与之进行比较,对于企业决策,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意涉足这一领域或绩效水平欠佳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标杆企业绩效及其paCe模型

aberdeen公司根据被调查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实践过程中的运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表现良好的前20%为领先企业,被视为该领域中的标杆企业,为绩效对标研究和企业决策提供参照标准;中间50%为业内平均水平企业;其余30%为落后企业。在2010年底针对140家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的企业调查[4]中,标杆企业应付款发票处理的平均时间为6.9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ayspayablesoutstanding,Dpo)平均为57.4天;年平均采购成本下降6.5%。

为了分析企业具体业务行为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关键要素,aberdeen公司提出了一种基于paCe模型的基准研究方法。在paCe模型[4-5]中,p即压力(pressures),指影响组织市场定位、竞争能力或商业运营的外部力量(如经济环境、政治法律、消费者偏好变化等);a即行动(actions),指组织为应对行业压力所采取的战略及方法(例如,为了更好地利用行业发展机遇,调整公司业务模式);C即能力(Capabilities),指执行公司战略所需要的业务处理能力(如技术熟练的员工、可靠的产品/服务、融资能力等);e即关键推动因素(enablers),指支持组织采取有效业务实践所需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关键功能(如开发平台、应用程序、网络互联性、用户界面等)。aberdeen研究显示,公司所达到的竞争力表现水平很大程度上由其所选择的paCe方案及其执行水平所决定,那些发现压力影响最大,并采取转变力度最大以及最有效行动的公司往往最有可能获得最佳绩效[4]。

根据aberdeen的调查[4],供应链金融领域中的标杆企业paCe模型如表1所示。该模型展示了标杆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案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关键要素。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前20%领先型企业中,促使他们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的主要外部压力来至于市场需求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而相应的战略行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改变与贸易伙伴间的支付协议和推进财务处理自动化。支持这些战略行动的最关键的技术要求或功能(即关键推动因素)则为连接各方的自动化交易平台和电子支付手段。

(二)不同绩效水平企业的对比分析

aberdeen主要使用应付款发票处理时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和平均采购成本变化这三个关键的绩效指标来区分供应链金融应用领域中的领先企业、业内平均水平企业和落后企业。它们是衡量供应链中资金流动和使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供应链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健康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企业的绩效水平比较具体如表2所示。其中,应付款发票处理时间衡量了企业制定相关决策时的灵活性大小,如处理时间越短,企业根据当前的现金持有情况决定是否在折扣窗口期内支付款项的灵活性就越大。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展现了企业优化其资产负债表或最大化其现金持有量的能力。平均采购成本的变化则反映出了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优化是否牺牲了采购成本,绩效水平较高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同时也使其平均采购成本不断下降。

另外,aberdeen还在2011年8月专门针对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被调查企业在发票接收、审核、支付和审计等各个环节的绩效表现都具有较大差异,具体如表3所示。

在上述调查[4,5]中,被访企业还强调了第三方合作机构对于绩效水平的影响。在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等第三方的加入,如果这些第三方机构可以很好地协调双方贸易关系等相关事宜,如下游分销商可以延长账期,上游供应商可以提前拿到货款等,则能更好地促进贸易的顺畅进行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相关企业的绩效水平。由此可见第三方合作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外发展已达到了一定阶段,许多还未采取相应行动的企业也已跃跃欲试。当前国际业务重组及供应链间的竞争迫使企业和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都把目光投向这一新兴领域。具体地,促使这些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外部压力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市场需求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和贸易伙伴的违约风险是其中的两大重要因素。相应地,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成为实施供应链金融方案以解决这些主要外部压力的重要途径,实际上这两方面也已成为构建一个强健的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重要基础[6]。

(一)资金流动性管理

资金的流动性是指将资产变现的速度或能力,它决定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交易或其他相关事项的支付能力。通常用企业流动资产或营运资金及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资金流动性的大小。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低,则意味着它的短期偿付能力较低,存在到期债务难以履约的风险。而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越高,则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在资金市场中的信用地位也较高。另一方面,资金流动性越高,表明其流动资产占用越多,又会影响其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因此,资金流动性管理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需要,合理安排资金收入与支出。

aberdeen强调[6],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放在整个企业以及供应链的运营管理之中,不能只兼顾局部效益。归根结底,减小营运资金周期(CashConversionCycle,CCC)、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才是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根据营运资金周期计算公式,即营运资金周期(CCC)=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库存周转天数(Dio)-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为减小营运资金周期,可以从减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库存周转天数,以及增加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但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并不能简单地追求某一单一指标的优化,如某一企业尽可能地拖延应付账款,则可能会导致其上游供应商陷入资金困境,进而延迟原材料采购,缩减生产存货,给后续产品的按时交付和供应链持续运营带来了更大风险。这种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置于对立位置而进行的资金成本转移并不是最优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因此,各企业应结合其自身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来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资金流动性管理正是供应链金融所关注的焦点[6]。对供应方而言,他希望获得资金以确保一定量的库存,同时又想要最小化贷款成本;对买方而言,他希望获得最佳的付款条约,并且会权衡提前支付所带来的折扣和现金投资收益两者之间的差别。但对买卖双方而言,他们都希望能够确保资金有效涌向供应链的各个阶段。供应链金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解决方案来为供应链中各方提供有效的资金流动性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电子支付与自动化交易,提高现金流的可预见性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aberdeen在专门针对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调查分析报告[7]中认为,电子支付与自动化交易应用水平越高的企业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发票处理时间、发票处理成本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绩效水平。领先、业内平均和落后三类不同绩效水平企业的电子化交易方式采用情况具体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调查与分析,对于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aberdeen给出了如下总结性建议[4]:规范与流动资产相关的事务处理流程及政策;实现流程自动化处理以减少审批周期;继续提高采购订单、发票及支付的电子化处理程度;积极监控企业运营中的平衡结余及现金流,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信息支持。

(二)供应链可视化

如前所述,促使众多企业践行供应链金融理念的一个重要外部压力来自于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在aberdeen公司2013年2月的调查中,企业高管们表示每5次交易中,就平均有2.84次存在货物仓储及运输风险,而信用风险则达到了3.69次[6]。因此,通过增加对供应链的可视性化监管,提高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成为降低贸易风险的首要策略。而全球供应链日益增长的复杂性以及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对供应链运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也使得各大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可视化。

所谓可视化,即将数据或信息通过图形化、影像化、虚拟现实等易为人们所辨识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挖掘、利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供应链可视化,一般认为就是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传递、存储、分析、处理供应链中的订单、物流以及库存等相关指标信息,按照供应链的需求,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9]。在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中,除了传统的主要针对供应链物流及订单处理的可视化之外,供应链可视化还强调对整个供应链资金流的可视化监管。

aberdeen的调查[10]表明,供应链可视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对于供应链风险的掌控能力越强,其供应链运营绩效水平(如订单准时交付、到岸成本、供应链运营成本收益占比等)也越高。其中,绩效水平领先(前20%)企业对终端客户的关键事件具有的在线可视性是其他企业的2.44倍,能够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正规化管理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1.92倍,找出当前供应链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1.78倍。

然而,加强供应链可视化则意味着企业对其贸易伙伴更加了解,特别是与之相关的事务流程和信息均在其可视化掌控中,如对采购订单及发票的处理、库存及在途货物的监控等,提高了相关企业运营的透明性,这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企业参与可视化流程运作的积极性。2013年aberdeen的调查报告[6]显示,当前仅有16.7%的被调查企业已运用能够将买卖双方及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的独立平台,但有50%的被访企业表明未来将计划实施运用;而供应链金融业务决策者能够容易地获取外部贸易伙伴的财务信息的企业为零,但58.3%的被访企业计划推进这一工作;具有评估贸易伙伴资金成本能力的企业也为零,但41.7%的被访企业计划加强这一能力。由此可见,虽然供应链可视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加强供应链合作、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特别是资金流和财务信息的可视化与共享,仍然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对促进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启示

国外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发展经验,以及aberdeen公司基于大量事实调查而提出的思想理念与解决方案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结合当前我国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aberdeen上述研究成果对于促进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拓宽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认识

在实际业务中,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初始动因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为其提供自偿性贸易融资,进而引申出与中小企业所在供应链中的大型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合作,即标准的“n+1”模式;二是其业务品种方面主要集中在存货和预付款融资领域[11]。

而根据aberdeen的调查研究,国外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追求两个目标:用更先进的技术处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其他金融贸易相关文件;通过创新性的金融制度为企业寻求更低成本的供应链融资,并通过运用技术手段使这些创新成为可能[2]。总而言之,aberdeen认为供应链金融关注的焦点在于:通过为贸易伙伴提供融资及支付方式的选择,使他们的交易过程更加简约、低成本化,而这种在贸易伙伴之间达成的融资及支付方式,旨在改善每个企业的融资和交易环境[4]。

可以看出,国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除了考虑从供应链外部为企业寻求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更注重供应链企业间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和技术方案的支持来加强供应链的资金流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供应链整体的资金成本。而目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还主要集中于与商业银行间发生的供应链融资,其他方面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不管是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及物流服务商等供应链参与者而言,拓宽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认识,积极探索有效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都将为其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价值。例如,金融机构除了提供传统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外,还可以在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服务,如支付结算、应收账款清收、财务咨询等;供应链企业除了寻求外部融资外,还可以通过供应链内部更有效的财务供应链管理[12]方案来解决资金压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资金成本。

(二)加强电子支付、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

如前所述,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是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的两个关键要素,也是构建一个强健的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也正是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虽然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我国仅只有5%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全面集成应用阶段[13];截至2013年底,全国开展过在线销售的企业仅为23.5%,开展过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仅为26.7%[14]。基本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滞后将严重制约供应链金融实践中关于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所需的更复杂技术方案的应用,成为供应链金融方案实施的障碍之一。

鉴于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现状,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应用可以从在供应链企业间推动电子支付和自动化交易手段开始着手,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不仅是对物流的可视化,最终还将实现对供应链资金流和财务信息的可视化与共享,从而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实现资金的优化利用。

当然,加强电子支付、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还离不开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等第三方合作机构的支持。从国外经验来看,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需要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企业间的资金流动提供中间业务服务,而支撑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则是企业间电子支付与自动化交易平台的集成,包括电子发票出具及支付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网络、在线电子支付、电子采购订单等技术方案的支持[4]。

(三)探索自由贸易环境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进金融领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金融作为传统贸易融资的延伸和拓展,无疑也将在自由贸易环境下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

自自贸区成立以来,各金融机构争相入驻,并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其一项主要业务内容,如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来说,随着自贸区的发展和更多跨国企业总部、营运中心向国内或自贸区转移,他们不仅将面临大量的供应链融资需求,还将面临更多的财务供应链管理业务需求。金融机构一方面需要结合自由贸易环境下的跨国供应链创新供应链融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设计、开发服务于跨国贸易中供应链企业间资金流动管理的中间业务,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国际贸易风险,而这正是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地方。

此外,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航运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企业来说,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同样为其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供应链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通过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供应链可视化掌控来降低供应链风险将会更加受到供应链企业的重视。这些服务企业可以从电子平台与技术支持、物流监管、货物进出口业务等方面为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及供应链可视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GXS.BB&tSelectsGXStopowerintegratedSupplyChainFinanceSolution[eB/oL].http://staging.gxs-gmbh.de/resources/pr,December11,2007.

[2]SadlovskaV,Spinksm.GlobalSupplyChaintransformationDrivingnewpartnershipsinSupplyChainFinance[R].Boston:aberdeenGroup,2008.

[3]谢圣涛.aberdeen公司供应链金融研究及启示[J].西南金融,2009(4):60-61.

[4]pezzaS.SupplyChainFinance:GainingControlintheFaceofUncertainty[R].Boston:aberdeenGroup,2011.

[5]pezzaS.e-paybles2011:efficiency,visibility,andcollaborationinthefinancialsupplychain[R].Boston:aberdeenGroup,2011.

[6]tyagia.LiquidityandVisibility:FoundationsforRobustSupplyChainFinance[R].Boston:aberdeenGroup,2013.

[7]pezzaS,tyagia.Liquiditymanagement:LeveragingtechnologytoimproveCashForecasting[R].Boston:aberdeenGroup,2011.

[8]pezzaS.theorder-to-CashCycle:enhancingperformancewithprocessautomation[R].Boston:aberdeenGroup,2011.

[9]李明德.供应链可视化平台框架设计[J].中国市场,2011(6):80-81.

[10]HeaneyB.SupplyChainVisibilityexcellence:masteringComplexityandLandedCosts[R].Boston:aberdeenGroup,2012.

[11]龚坚.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风险――基于开放经济视角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12]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194-206.

[1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1.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2

21世纪是国际化和动态化的时代,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由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针对服装领域,用户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寿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运用供应链管理以提升我国服装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已成为服装企业管理者及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课题力求培养服装企业员工熟悉并自觉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进行服装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为今后的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特点是针对服装这个具体的行业,从管理视角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和规划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服装行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与供应链运营管理和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供应链原理和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

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作为研究方法,运用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具体来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掌握了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a企业为例,对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加强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供应链管理不善问题也在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中普遍地存在着。在分析我国品牌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选取a企业为例,对于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意义重大。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3

包装与销售模式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包装与销售模式间的关系。纵观其他行业产品的销售模式,虽然不同行业的销售方式不尽相同,但面对转型或突破销售瓶颈时,大都是从传统单一产品的销售,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特性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销售。对于包装行业,传统的包装产品销售是利用包装产品自身固有的高质量特性与质量来赢得客户;而包装解决方案销售是为满足客户需求或已经出现的包装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对客户及其产品进行半定制化包装及相关服务的销售。

有的包装企业开始谋求进一步将加工制造深化,不断进行功能性创新,以期扩大产品的特性与质量;有的包装企业则从传统包装产品加工制造,逐步转向为产品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服务。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以“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为理念的销售模式自然成为这类企业的首选。而且近年来,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推广与发展力度很大。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运营现状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是指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包装材料的选取、供应商的遴选、包装设计制作、物流配送直至面向终端用户的一整套系统服务。

笔者通过对目前包装企业所提供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的运营模式加以分析,认为其基本的运营模式大致有以下3种。

1.基于包装产品或供应链管理的多物料服务

大多数包装企业在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前是单一或多个包装制品的制造企业,所以这类企业基本是依托于自有的产品制造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团队的建立就可以较容易地达成客户对多种包装物料的最基本需求。可以说,这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基本雏形,也是最容易达成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大都是企业依托已经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及其相关资源,提供多种包装物料,帮助客户对一些订单量少、品种杂多的包装物料供应商进行整合管理。对于包装企业而言,需要建立供应链管理团队,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多种包装物料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也是企业有效扩大利润增长点的方式之一。

2.基于包装解决方案设计的相关服务

这类模式是包装企业依托自有产品的工艺技术工程师,组建包装设计工程师团队,针对产品及客户的包装需求提供多种包装物料的包装解决方案设计,并给予供应链管理团队在贸易来料上的技术支持。这类模式可以建立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也可以与第一种模式同时开始组建。这类模式对包装设计工程师的要求较高,需要的不仅是包装材料设计工程师,更多的是需要具备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理念以及能以此理念进行设计的包装工程师,可以说包装设计师团队的建设是这类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营销模式的基础。

3.基于物流配套的第三方服务

这类模式是包装企业结合物流资源,给予客户在产品包装装配、现场打包、物流运输上的第三方服务。这类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补充,包装企业除了提供包装材料和产品包装解决方案的设计外,还会涉及到更多与包装关联的服务,如配套的包装物料供应、现场专业的包装装配服务、包装物料Jit(准时生产)供应等服务。这就相当于客户将所有包装相关业务完全剥离给包装供应商,包装供应商以此为基础筹建物流团队,提供更多的包装服务。

大部分包装企业在提供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时,其服务或运营方式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的优劣势、采用三种模式间的组合,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运营模式创新探究

营销之父菲得浦?科特勒说过,“赢得和保持客户的关键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包装供应商在提供解决方案的销售上更进一步的转变是,前瞻性地分析客户未来的需求,扩展其产品价值链的销售。客户价值链的销售,则是完全基于客户的特定包装需求,前瞻性地为客户提供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现有的价值贡献,更多的是一系列对包装进行增值贡献的服务。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针对的也是产品包装物流链,如果在整个物流链中,结合客户的特定需求,将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在整个物流链中能为产品创造的价值贡献充分开发出来,就可以成为价值链的销售。

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中产品的物流链简图如图1所示。在整个物流链环节中,就目前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运营模式而言,可细化和延伸的服务有以下几方面。

(1)包装物料的供应及供应链管理:单指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包装物料,无论是公司自制的还是外部采购的包装物料,其供应链管理是公司内部对外购包装物料供应商的管理。

(2)包装物料的物流配送服务:物流配送服务类型的选择是围绕着客户要求进行的,可以是Jit服务,也可以是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但这些还是围绕着包装材料的送货形式来达成的。

(3)产品的现场包装装配服务:可以是针对特定产品而进行的包装装配服务,也可以是承接客户生产现场所有产品的包装装配服务,体现的是围绕产品所需要进行包装装配上的所有服务。

(4)包装解决方案设计、咨询与测试等相关服务:这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业务模式中的重点业务,将方案设计与包装咨询作为单独的业务进行收费将是一种趋势。现在,客户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包装,但让每个企业都去组建自己的包装团队是不现实的,这也就催生出对包装方案设计的业务需求,同样也催生出包装技术咨询类的服务。因为包装总成本的节约不仅是包装物料成本的降低,而是整个包装供应链总成本的降低,所以合理有效地评估包装供应商的包装产品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要进行专业的调查与评估,这样就需要专业的包装咨询服务。测试是评估包装方案性能好坏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在包装企业内部起到验证评估的作用,还可以将这部分资源有效地推向市场,进行包装测试服务,这也能为包装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5)第三方物流服务(仓储管理、货运配送等服务):包装与物流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可以根据既有客户的需求进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一些快速消费品类的客户。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4

摩托罗拉与Y3technologies近日结成一项战略联盟,旨在让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客户能够通过采用无线射频识别(简称RFiD)技术的最佳实践来提高运营效率。这一协议充分利用了摩托罗拉在开发创新型RFiD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优势,同时发挥了Y3technologies在设计和实施先进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应用方面的开创性经验。

摩托罗拉与Y3technologies共同开发的RFiD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助客户大幅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生产率――可节省高达30%的人力成本,更能够将库存盘点提前期和物料处理工作降低40%左右。根据协议,Y3technologies将作为摩托罗拉的首要业务合作伙伴,为全亚洲地区的客户合力打造定制的解决方案。

自2004年以来,Y3technologies一直致力于创新型RFiD解决方案的部署。该公司为亚洲领先的供应链公司叶水福集团实施了首个生产级RFiD仓储管理项目,简化了其操作流程并改善了保税仓库供应链的透明度。不久前,叶水福集团还通过Y3technologies部署了包含摩托罗拉RFiD读取器和wi-Fi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上海的临港物流园建成首座具有RFiD功能的仓库。

摩托罗拉亚太区企业无线和RFiD事业部总监JohnCunningham表示:“Y3technologies在为供应链管理客户提供定制的RFiD解决方案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我们对能够与Y3technologies携手,共同为业务覆盖亚太地区的叶水福集团实施首个采用RFiD技术的供应链感到十分高兴。要想在规模如此庞大的RFiD项目的实施中取得成功,不仅要从战略角度了解应用开发及RFiD的设计和实施,还要深入了解客户的工作流程。Y3technologies与摩托罗拉联手满足所有这些条件,我们希望这能推动RFiD在这个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摩托罗拉与Y3technologies的合作始于2004年,那时Y3technologies正在寻求尖端的RFiD设备来推进其RFiD解决方案的发展。现在两家企业间的关系已由最初单纯的供应商――客户关系发展成为重要合作伙伴关系。Y3technologies是摩托罗拉重要的合作商和反馈渠道之一,双方的合作大大促进了与RFiD相关的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这一战略联盟体现了双方在不断提升各自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承诺,让客户能够充分利用基于RFiD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更短上市时间的优势。

据了解,Y3technologies是新加坡的供应链管理应用软件和技术提供商,业务遍及整个亚太地区。该公司提供的一整套供应链管理产品和咨询服务,旨在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客户和供应商的外部效率。Y3technologies在帮助跨国公司整合和优化供应链和网络方面拥有25年以上的经验,并曾将其专业技能应用到了以下四个屡获殊荣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这些端到端解决方案均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客户可出于管理供应链的制造物料流、制成品分发流和客户售后服务的目的,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单独或结合实施。Y3technologies的客户包括亚太酿酒集团、aerologexpress、百特医疗用品、菲士兰食品、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新加坡安微尼亚山医院、摩托罗拉、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先灵葆雅、新加坡信息通信发展局、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东芝(亚太地区)、联合利华、维佳物流有限公司以及叶水福集团。

Y3technologies首席运营官JamesLoowaiKheong先生表示:“Y3technologies专注于定制复杂的流程,使之能与客户的后端系统进行无缝整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客户在其各自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帮助他们从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我们与摩托罗拉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确保我们持有最新、最先进的RFiD工具和基础设施,从而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行业实施最佳的RFiD。”

叶水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obertYap博士表示:“RFiD是一项对物流业大有裨益的技术,只有采用此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今天,我们的许多跨国公司客户都了解,我们必须实施创新型RFiD解决方案,才能为他们提供真正实时的供应链,促进实时跟踪和及时了解客户的端到端供应链需求。”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5

胡左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为严峻的挑战:成本逐年攀升,产品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

面对着这些难题,中国传统型制造企业重生产轻服务的经营观念已经不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企业家们不得不放慢脚步去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纵观传统工业强国的的制造业发展史,在服务业不断兴起的同时,他们的制造业也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业务沿着价值链在不断地向两端延伸,从生产制造环节扩展到相关服务领域。在产品销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被提供给客户,纯粹的产品制造环节创造出来的附加值在产品附加值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传统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向附加值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发展,开始着力寻找基于传统产品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服务方案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摆脱单纯以纯粹产品价格作为竞争优势的模式,力求走出低利润的经营困境。

服务型制造

美国学者Vandaermerwe和Rada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最早提出服务型制造的概念:通过给产品赋予更多服务来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过程就是服务型制造。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以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中心向以提供围绕产品的服务方案为主转变;从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向矩阵型组织架构转变;从以产品交付的一次易盈利向以服务项目为周期的阶段性盈利转变;从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向具有较强的经济适应力转变。

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模式

欧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三个阶段(如图1)。

一是初级阶段,即纯粹的产品销售仍是企业的主话题,也是利润最大的来源,围绕产品的服务也仅仅限于产品售出后被动等待客户需要的服务,企业仅仅把服务带来的利润看作是产品销售带来的副产品;

二是中级阶段,制造企业沿着价值链向两端延展,主动探索客户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的产品满意度,服务部分在产品价值构成比重逐步上升,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以及与客户形成紧密关系的桥梁;

三是高级阶段,制造企业以其成熟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为核心,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成为纯粹的服务商。

由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是逐步渐进式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转型模式进行。

根据欧美领先制造业企业的转型经验,有两种沿着价值链挖掘客户价值进而提供服务业务的转型模式:一是以传统优势产品作为基础,向客户提供延展的模式;二是以运营管理知识作为核心,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模式。

向延展转型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领先制造企业基于产品向客户提供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实现客户忠诚度。这些领先企业在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沿着价值链去发掘客户深层次的服务需求。

下面我们以宝洁、卡特彼勒及罗尔斯罗伊斯三家代表性企业为例,分别从供应链、销售和售后三个业务领域,分析这些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的路径。

路径1:基于供应链的服务型制造

供应链以企业为核心,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媒介,从原材料开始到中间投入品再到最终产品,由销售渠道把产品输送到最终消费者。这个过程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渠道商、最终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的链状结构。

这个结构决定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能够推动制造业企业获取基于供应链的优势,也就是制造业企业可以将为自身企业服务的供应链体系向上下游进行延展,为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进行服务,实现企业与合作伙伴利益上的双赢。一方面促进制造业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的建立,一方面优化交易流程来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双方的效益水平。

案例:宝洁与沃尔玛协同供应链服务转型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宝洁最大的客户沃尔玛公司最为关注的除了产品的价格之外,还有货架上所需商品的库存程度,多了会产生多余的库存,当时采购方式都是按订单结算。一旦产生库存,就需要沃尔玛自己承担库存成本;其次,就是避免热销产品供货不足,一旦出现产品脱销而造成的供货不足,就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销售损失。

结合沃尔玛的利益关注点,宝洁公司为沃尔玛创新性推出了一套基于双方信息共享的“CRp(continuousreplenishmentprogram)实时补货系统”(该系统流程如图3)。运作的机制是:宝洁公司建立一套信息系统,与沃尔玛基于poS的内部数据系统网络进行对接,以实现对沃尔玛商品状态信息的搜集。

在CRp实时补货系统的帮助下,宝洁公司能监控到沃尔玛店面的库存情况,进而对为店面发货的频率、数量和发货时间进行精准管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能等待沃尔玛下订单后再采取行动。CRp实时补货系统使得宝洁公司有效地降低了库存,并实现了商品发运的高效性。

宝洁公司为沃尔玛构建的CRp实时补货系统,是以沃尔玛各个店面的库存数据为基础。这些库存数据,使得宝洁公司能够监控各个店面的库存水平,来确保宝洁产品时刻处于货源充足的水平。宝洁公司通过CRp实时补货系统这个数据传统通道,根据沃尔玛各个店面的库存水平及时调整补货安排,把订单周期压缩到了3-4天。实时补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库存的流转速度,大大降低了沃尔玛整体的库存成本。

宝洁公司供应链的服务化模式策略创新改变了与沃尔玛的关系,从渠道控制权的争夺,转移到对供应链进行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流程再造上,实现供应链的服务化对交易双方的增值价值。通过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降低了双方库存管理成本,为沃尔玛实现天天低价的市场策略提供保障,提高了存货周转率,改善了经营业绩。

路径2:基于销售领域的服务型制造

传统制造业企业往往重视销售部门的作用,导致市场竞争策略仅限于传统市场渠道的开拓及促销策略的创新;而欧美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则充分利用客户个性化服务、融资解决方案服务、客户体验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需求空间,打造服务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

案例:卡特彼勒金融融资服务转型模式

如同汽车销售网络一样,卡特彼勒在全球的销售都是依靠当地的商网络,商为卡特彼勒的销售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卡特彼勒的全球化销售在逐渐完善的商网络下得以实现。

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商网络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决定卡特彼勒公司的未来。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金融服务业兴盛,分期付款的提前消费理念成为了美国潮流。同时,商急需一种应对措施,来帮助客户解决购买大型机械设备时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商扩大销售规模,卡特彼勒公司于1981年成立了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通过与商合作,向客户推出了以金融融资服务为基础的“一站式服务”的销售支持方案。

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以方便客户为宗旨,承诺客户可以在任何一家卡特彼勒商的销售网点选购机器设备、办理融资、设备维护以及提供原厂零备件支持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一地解决。

这种以产品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很大。一方面,金融服务解决了一部分客户资金压力问题;另一方面,融资解决方案服务减轻客户一次购买设备的大笔资金投入,转化为非固定资产形式的租金,有助于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

基于产品销售的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了卡特彼勒与商业务契合与利益共享。商获得了卡特彼勒的优质产品,还通过卡特彼勒在商网点直接提供的融资解决方案服务促进了产品销售。随着卡特彼勒融资解决方案服务不断的加深,商销售网络迅速扩张。

鉴于金融融资服务的成功,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继续挖掘客户的需求,将业务拓展到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以及设备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系统(如图4,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覆盖产品周期的服务生态系统)。这种利益共享相辅相成的商业模式,保证了卡特彼勒公司经营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路径3:基于售后服务领域的服务型制造

售后服务部门长期以来都在制造企业中被视为支持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工作为售后维修服务,对产品进行安装、调试以及维修,借此提升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而欧美领先制造业企业率先通过发掘客户需求,拓展售后部门支持能力,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式售后服务,由传统成本中心,转变为重要的盈利中心。服务内容由传统的产品安装、调试、维修及备品备件服务,拓展到设备检测诊断、长期维护保养、实时远程监控和检修、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顾问咨询服务和客户培训等。

案例:罗尔斯罗伊斯售后全面维修服务转型模式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民用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包含的零部件超过1万个,使用寿命通常在20-25年左右,每部发动机每隔5年就需要拆解进行全面维修,每次维修的费用超过一百万美元,而同时飞机的发动机结构异常复杂,恶劣的使用环境使得飞机发动机极易受到损坏。所以,在飞机发动机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远超机发动机购买时的成本费用。并且,航空公司大部分都是自己投入巨额资金,建立飞机维护设施和飞机零部件供应链管理部门,以保障航空公司服役飞机保持良好的状态。进入90年代后,航空公司面对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再也无法负担高昂的飞机维护费用,都迫不及待地想方设法抖掉这个包袱。

在充分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后,罗尔斯罗伊斯开始着手建立一套全新的服务支持体系,不断延展服务价值链,推出了全面维护服务(totalcare)。

全面维护服务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整套的售后服务方案,不但包含传统的维修服务,还整合了新型的增值服务,形成一种模块化的服务包组合方案。这样,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世界顶尖的技术,使得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能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的发动机产品,并且最大程度减少潜在故障带来的损失,帮助客户实现风险转移。

向专业化服务转型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创新,以iBm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以运营管理知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在价值链上向客户提供不依托产品的专业化运营管理服务,以帮助客户打造市场竞争力,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作为宗旨。

与传统的服务不同,这一阶段的服务不再依靠自身原本的产品,而是将制造企业领先的供应链、运营管理、研发设计的运营管理知识作为核心,输出给其他企业。该模式的收益来源不再是产品销售,而是专业化服务管理费用和人工费用。

下面我们以aRm公司、Boliden公司和爱立信三家代表性企业为例,分别从研发设计、供应链和运营管理三个业务领域,分析这些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的路径(见图5)。

路径1:基于研发设计的服务型制造

研发设计是传统制造业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专业化分工的加深,研发设计逐渐分化独立形成新的业态――研发设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处于制造业的产业链前端,又位居价值链的高端,改变着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带动了制造业的提升,优化了产业结构。

案例:aRm公司研发设计服务模式

aRm公司作为微型处理器世界顶尖的研发设计公司,摒弃了传统微型处理器设计公司自己生产制造再进行出售的商业模式,而是采取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aRm公司将自己的设计方案ip(指令集架构、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和使用许可提供给合作伙伴来获取盈利,合作伙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修改并集成自己的技术,然后自行生产推出各式芯片(见图6)。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获得利益的目标。

aRm公司主要做的是高效率、低功耗的芯片架构研究开发,通常2-3年的周期,这也是aRm成本产生阶段。选择aRm为合作伙伴的公司支付一笔入门的授权费获得设计方案,并基于aRm方案开发自己的产品,通常周期3-4年。当合作伙伴的芯片开始出货时,aRm能够从每一片基于其架构的芯片获得1%-2%的版税。而每一款aRm设计方案都适用于多种终端应用,每一种应用又能获得多年的版税现金流,规模效应显著(见图7)。

相比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单独研发,aRm授权+版税的研发设计外包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比各个合作伙伴单独进行研发更有经济效率,摊薄了微型处理器的研发成本,降低了微型处理器的价格,可以加速技术的普及,以及推动技术进一步的提升。

路径2:基于供应链服务化的服务型制造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原本依附于传统制造业中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经逐步独立出来,相应的服务商机也不断涌现,形成一个行业,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兴的逆向物流服务、供应链采购服务、专业物流服务等。

案例:瑞典Boliden电子废品逆向物流服务转型模式

随着电子废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各国都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电子废品的处理进行规范。欧洲议会于2002年通过《电子废品处理法案》(weee法案)。《电子废品处理法案》所涉及的制造商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让瑞典Boliden矿业公司有机会与欧洲更为广泛的家电以及电子产品制造商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Boliden通过建立电子废品回收处理渠道,为欧盟25个国家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们提供电子废品逆向物流回收服务。

Boliden公司以富有远见的眼光,看中了以回收的废料进行再制造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瑞典Boliden公司的Rnnskr冶炼厂就开始了回收废料进行再制造的业务。进入21世纪,Rnnskr冶炼厂每年可以回收再处理12万吨的电子废品,强大的电子废品回收再利用能力,使得Boliden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废品回收再利用企业之一,并且近年来电子废品市场的增长促使Boliden公司不断对现有冶炼厂产能进行扩容,进一步巩固了Boliden作为电子废品逆向物流服务市场的全球领先者地位。

Boliden的电子废品逆向物流服务方案扩大了商业领域,与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制造商建立了密切的商业关系,消除了制造商对于电子废品处理的后顾之忧,促进了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同时,通过电子废品逆向物流不仅降低了公司对矿石的依赖性,还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进而提升了正向原材料供应链上的价格优势,增加了合作伙伴对Boliden的信任感和回头率,推动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

正向的原材料供货物流与电子废品的逆向物流服务完整地形成了Boliden闭环状的供应链体系,强化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如图8)。

路径3:基于运营管理的服务型制造

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实现自身运营业务活动(设备运营管理、网络管理服务、it外包服务,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等)的高效性和低成本性也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因此,为其他企业提供运营业务支持的管理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服务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

案例:爱立信网络管理服务转型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以增值服务作为商业核心的时代到来,作为市场领先者的爱立信公司开始打造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加强企业的服务模式转型,对公司业务结构进行升级。

爱立信服务模式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以聚焦于产品的传统营销策略,转变为聚焦于产品并提供围绕产品延展性的服务的竞争策略,再转变为目前以爱立信百年运营管理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每次结构升级都与运营商需求、外部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完成了三个阶段升级的爱立信公司最终完成了业务结构的蜕变。

进入21世纪,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促使电信运营商以及电视广播媒体运营商重新审视自身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将业务聚焦在业务和客户价值的实现上。对于运营商来说,建设和管理维护复杂的通信网络是一件具有挑战性,且十分耗费时间和资源的工作。相比之下,运营商更愿意将精力聚焦到提升市场份额,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等企业核心业务上。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前言:第四方物流是当前物流形式中的全新类型,目前,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越来越显著的物流优势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我国企业所认可并应用。作为电力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发展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突破传统模式,让全新的物流模式恰到好处地应用到电力企业中,这是电力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思考问题。第四方物流作为最为有效的资源整合型物流模式,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最强目标,这对于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第四方物流的定义与特点

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其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它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

从概念上来看,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可以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收益;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

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通过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技术专家和管理顾问之间的联盟,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种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统一技术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作,只有通过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

二、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1、执行

主要是指由第四方物流负责供应链具体职能和流程的正常运作,这一范畴超出了传统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第四方物流可以承接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职责,具体包括:制造、采购、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技术、需求预测、网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职能。一般的第四方物流只是负责供应链中功能和流程的一些关键部分,当然也存在一些公司外包所有的供应链活动给第四方物流的情况。

2、实施

第四方物流的实施包括了流程的一体化、系统的集成化和运作的衔接。一个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帮助客户实施新的业务方案,包括业务流程的优化,客户公司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系统集成。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实施,就是避免把一个设计得非常好的策略和流程实施得非常无效,局限了方案的有效性,影响了项目的预期效果。

3、变革

通过新技术各个供应链职能的加强。变革的主要努力方向集中在改善供应链中某一具体环节的职能,包括销售和运作计划、分销管理、采购策略和客户支持等。在这一层次上,供应链管理技术对方案的成败变得至关重要,先进的技术和战略思想,卓越的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管理,共同组成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与改善的最佳方案。

4、再造

再造是指供应链过程的协作和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这是第四方物流方案的最高境界。供应链流程的真正改善要通过供应链中企业的通力合作,将各个环节的计划与运作协调一致来实现。再造过程就是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使得公司的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同时,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整合、优化了供应链内部和与之交叉的供应链的运行。

三、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

1、为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

2、为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

3、为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经常处于高效率地运作。第四方物流的关键是以“行业最佳的物流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与技术。

四、第四方物流的运用模式

第四方物流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这个方案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1、知识密集型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工作,并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

2、方案定制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为货主服务,是和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它提供商联系的中心。

3、整合模式,即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

五、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条件

第四方物流前景诱人,但其门槛也非常高,要想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企业必须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具备很强的核心能力,并且有能力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很容易地进入其他领域。

电力物流企业能否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主要看其自身的条件是否满足发展第四方物流的要求。

1、电力物流企业具有与电力企业和相关制造企业的合作核心能力。

因电力企业在社会上具有技术垄断地位,信誉比较高,电力物资技术含量高,使用管道单一等特点,电力物流企业多年来与生产商、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而且,电力物资生产商、经销商以及社会上为生产商、经销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一些物流企业,也希望有一个面向电力市场的第四方物流公司来对各方面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电力物流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物资专业人才队伍。

多年来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经历,使得电力物流企业在经营能力、仓储能力、装卸能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均具备一定的实力,而且培养出一批既懂得电力物资的特性,又精通经营、供应、保管、运输等业务的职工队伍,为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人才保障。

3、电力物流企业具备较健全的物流设施。

电力物流企业在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一定的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设施,为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物质保障。

4、电力物流企业具备较完善的电子信息网络。

电力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硬件环境来看,电力企业的广域网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骨干线路已覆盖内部各企业,并能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在软件使用方面,开发了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用户间实现资源共享,推广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为电力物流企业开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技术保障。

六、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思路

根据电力物流企业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第四方物流应采用方案定制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企业为货主服务,作为与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提供商联系的中心,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提供商的整合,为电力物资的需求方和供应方提供物流服务。

电力物流企业在对电力物资的经营、保管、装卸、运输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故应将其服务对象定位在电力企业和为电力企业提品的生产商、经销商。

电力物流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摆脱传统电力模式,将电力物流整合,从而全面发挥物流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电力物资的输送全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革和完善,这是电力物流企业的重要目的。

第四方物流对于电力物流企业来说,还是个全新的概念,其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面更广,要求企业必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第四方物流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外协,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好、更廉”的物流服务。所以,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以往电力物流企业在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将大部分仓储、运输等本属于物流企业主营业务的工作交给了供应商,自身的仓储、运输设施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整合资源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服务质量也得不到改善,而且在仓储、运输等环节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故电力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深化服务内容,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物流服务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当前最为先进的物流形式,第四方物流无疑成为最具前景的发展趋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朝向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将成为必然,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电力企业能够在进行自我业务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供相对更加丰富的服务,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物流发展全新模式,为电力企业物流模式走向国际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件:

[1]康椰蕤.浅析如何建立现代新型电力物流企业[J].中国电力教育,2009,(07).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7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

复杂环境下高技术企业营销风险研究

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新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企业营销创新

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

提高市场占有率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绿色营销与我国对外贸易

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客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管理

试论企业营销能力的培育与增强

我国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对策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及其建立与改造

论营销渠道模式转型

论企业的网上病毒性营销策略

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

浅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市场创新

构造3维市场营销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合作营销战略研究

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的神经网络模型

提升中国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科技企业营销体制中的观念导向

新产品试销评价方法研究

论中国转型市场中企业营销的预警管理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论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客户顾问制"与营销创新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发展

21世纪企业营销新理念

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对当前企业营销问题的点评

世纪之初我国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绿色营销的探讨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中小企业应确立营销新观念

现代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探讨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绿色营销

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企业营销活动的"催化剂"

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研究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客户档案知识的挖掘方法研究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项目管理在组织市场调研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设计

论网络营销与企业谋略

论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营销对策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点的增设在企业材料采购中的作用

论企业建立顾客导向营销观念

加强商品审美研究搞活企业市场营销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全球化营销的必经之路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浅谈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营销战略

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客户关系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

销售经理的基本素质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青年文明号"在企业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企业营销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论生产企业对分销渠道成员的管理

信息化、标准化是供应链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导入与实施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让客户关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

市场对接过渡期的企业营销策略

无缝营销管理——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企业营销管理研究——"顾客中心论"的企业营销战略

浅谈企业如何控制销售信用风险

上市公司关联购销交易实证研究

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战略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wto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wto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支持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

"差异化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

加入wto后制造企业销售通路建设的思考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视角下的分销渠道整合

客户行为与区域市场渠道策略

企业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对策

基于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

谈知识营销在企业营销创新中的杠杆作用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

企业开拓目标市场策略新论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基于顾客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

论现代企业的顾客满意观和顾客资产观

面对wto中外企业营销落差比较

CRm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实施与应用

当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

论产品的知识营销

方法目的链短化的原因浅析

CRm在药品营销渠道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移动agent建立企业动态供应链

当前环境变革中我国企业营销理念的转变

中小企业实施CRm方案的误区与对策

wto与中国企业市场营销

新世纪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联合定价决策模型探讨

网络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双赢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及应用探讨

论网络营销对企业的影响

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客户忠诚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

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网络及其知识管理的系统剖析

中国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需条件分析

探究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谈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意义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当前企业营销观念及其规则分析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论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创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价值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保障机制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供应链竞争力的厂商均衡分析

绿色营销初探

高技术企业市场营销特殊性分析

网络经济与客户的数字化管理

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

组织市场上购买决策者的结构类型与企业的营销对策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论企业营销活动策划的专业化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以企业营销新理念迎接入世挑战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

企业营销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供应链系统的物流规划模式

供应链的自动补货模式及其价值

博弈理论与营销创新

激励机制在现代人事管理中的运用

对客户忠诚创造价值问题的探讨

现代供应链联盟问题研究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建立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想

绿色营销与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论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有形产品的服务提供方式研究

顾客价值提升的定位及途径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客户关系营销——现代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论营销流程再造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面向过程的供应链工作流管理研究

企业应对价格战的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困惑与发展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借鉴iSo9000的管理思想精髓优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及备件订货问题研究

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基于供应链战略目标的性能检测指标研究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基于企业整体模型的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供应链性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零部件归并问题的采购策略模型(英文)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能动作用研究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预测方法的研究

谈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学

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略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产品试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采购量分配方法

我国企业间促销管理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改革探讨

信息传递障碍与国有企业营销效率研究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核心思想浅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供应链优化整合决策效应分析

21世纪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

企业营销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全球绿色营销趋势和我国企业的策略

试论营销策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供应链构建与优化对策研究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试析企业客户资本管理

关于构建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的探讨

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

现代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对策

Vmi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市场营销

浅析营销适宜度

基于相对熵的营销机会模糊评价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下企业CRm的实施研究

当代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关系营销

企业营销理念与品牌提升策略创新

入世后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营销对策研究

论企业营销形象内在素质的塑造

21世纪企业营销变革与创新方向

过程工业供应链计划调度模型?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

基于客户发掘,客户全面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盈利模式探究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实现"两个转变"的关系

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顾客忠诚管理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Ve原理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质量文化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客户资源的特征及CRm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浅析

供应链系统运行评价研究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基于过程的供应链重构模式与选择

电子营销与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的变革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8

丽晶软件经过多年服饰行业商业过程研究,充分了解服饰品牌营运商和服饰生产商等的运作特点,为服饰企业提供了系统的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专为服饰、鞋、皮具、箱包、床上用品、饰品等行业企业制定,是服饰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服饰企业势必将信息化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丽晶服饰行业管理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决策者依托信息系统构建属于自己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丽晶服饰行业管理解决方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及优势:

・全面的商业智能分析,提供多层面数据分析;

・独到的配码方式、箱方式、标签方式物流管理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

・根据服饰产品特性,设计了科学的货品管理模式、全面的货品档案,实现货品分类管理,结合货品结构、店铺陈列概念,为企业的货品管理规划提供全面支持;

・全部业务均支持条形码管理,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面辅料质量管理,减少原材料的质量损失,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保障加工成品的质量;

・严谨的成本预算系统,从面辅料成本、加工费用等方面全面控制预算成本,二级核算系统将大货的成本控制得更加严格;

・严格控制加工物料,帮助企业掌握实际成本,物料按计划采购,解决多订、漏订所造成的延误;

・按照生产关键环节,根据交货日期建立阶段完成的目标日期,帮助管理层掌握生产进度,提前做出调整,提高货期的准确性;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根据货品计划的面辅料预算和生产跟单控制;

・员工作业分析,评估员工的技术系数,综合质量分析,帮助企业检讨作业流程。

・灵活严谨的价格管理体系,支持多种、零售的各种价格政策,多层级全线零售店铺管理,区域集成管理,实现全面零售渠道管理。

2009年度

中国行业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步骤

一、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概念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运行状况和运作成果的全面评估,正确界定供应链绩效评价概念,必须首先正确界定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但遗憾的是,理论界对供应链绩效评价尚未得出一个科学、统一、权威的定义。目前学界基本认可的是马士华教授所作的界定: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是一个囊括众多节点企业,(相对单体企业来说)更为复杂的经营运作系统,具有面向用户需求、动态、交叉、竞合等特征。

(二)内容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供应链运行状况和运作成果的全方位评价,其内容涉及供应链系统运作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对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和供应链管理的最终成果的评价,又包括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各个局部、各个阶段对供应链系统诸多环节、诸多要素、诸多部分、诸多时段的运行状况和管理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对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各自与供应链整体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揭示。作为有目的的管理活动,供应链绩效评价服从于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目标——供应链价值最大化,而且是通过有助于供应链运行中存在问题的识别,改进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供应链整体优化的促进,而服务于这一根本性目标的。

原则

(1)强调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可以看做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因此,研究绩效指标如何实现优化,必须建立起供应链的个体企业与供应链总体目标之间的关联,确保整条供应链目标的统一。

(2)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存在联动关系,在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时,需要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模型入手,着重就供应链运作的整体绩效的内外驱动力进行全面的分析,绩效既要能够反映出结果,也需要反映出结果的驱动指标。

(3)供应链绩效是战略执行的结果,因此,要求其与企业战略相一致,反馈战略的执行。绩效评价只是在有规划目标和期望结果的环境中才更加重要,所以,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所期望的结果来实现绩效的改善。

(4)供应链战略从单个企业向多企业协调集成,从市场反应型发展为客户导向型。因此,绩效评价也要从单方评价扩展到多方评价,从单纯的财务指标拓展到综合指标。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阐释

(一)战略选择是影响供应链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

供应链战略选择一般是由决策者在全面认识供应链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认真分析威胁和机会,充分考虑竞争,对比各方优劣势,积极把握市场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供应链战略决策者往往会寻求一种既能适应外部环境,规避威胁,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链存续、发展战略。这无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供应链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方式、市场定位、竞争策略、内部资源配置方式,对供应链在时间、质量、成本、可靠性和柔性等方面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供应链经营收益水平和价值创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深刻影响着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欲实现供应链的高绩效水平运作,必须首先正确制定符合市场各方利益要求的供应链发展战略,同时充分协调在供应链运作中承担各种配套职能的节点企业战略与之保持一致,并力求在运作中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全面、高效地贯彻供应链整体战略。

(二)评价供应链绩效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正确、有效地评价供应链绩效水平,必须首先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包括那些度量供应链对市场各方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由它们构成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顶层指标,用以集中反映供应链总绩效水平。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度量供应链对市场需求满足程度的指标,表征顾客综合价值的指标—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反映价格水平的指标—产品性能价格比率、同比平均价格优势等;反映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的指标—产品合格率、售后服务质量等;反映顾客服务水平的指标—订单接受率、订单履行率等;体现顾客服务可靠性的指标—准时交货率、顾客抱怨率、失销百分比等;反映顾客服务柔性的指标—时间、产品、数量等柔性。其二,体现组成供应链的各成员企业利益需要满足程度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等。其三,体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适应性及相关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的指标:万元资产就业比率、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有害物质生成比率等。

(三)评价供应链绩效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模型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构建之后,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已提出很多方法和模型:专家评价、标杆比较、神经网络计算、数理统计、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数据包络、模糊综合评价、组合评价等。其中部分方法和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具体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际,并取得积极的效果,但也有很多方法和模型实用性较弱,运用范围仅限于理论研究,很少与实际结合。所以,我们在运用既定的指标体系评价具体的供应链绩效时,必须首先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各种相关模型和方法,深刻认识其内涵,充分把握其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供应链类型、运作环节、评价角度,恰当地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评价,以求准确、及时地识别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四)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对供应链运行系统持续优化,是一个开放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首先是现存的供应链系统(不管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的运行;然后对其进行绩效评价,识别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多种综合性优化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其中最满意方案,实施所选方案,优化供应链系统;最后,再次进入供应链日常运行状态,开始新的供应链管理循环周期。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程序与步骤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步骤:

1.全面、系统地分析供应链内外部环境,正确认识市场各方利益诉求,深刻洞察其相互间内在联系。

2.正确评估供应链战略及其实施状况,重点研判其整体战略选择是否能够支撑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承担各种职能功能的各节点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否与供应链整体战略定位相匹配,而且在实施时,相互间能否及时得到充分协调。

3.构建科学、全面、适用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恰当选择参考比对标准(行业标杆、业内平均、自身历史同期或计划预置目标)。

5.依据既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参考比对标准,恰当选择、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模型,评价供应链绩效,识别存在的问题。

6.针对已识别的具体问题,罗列相关改进措施,分析其相互作用,优化组合,分别形成多种方案,对比分析,重点研判各方案对供应链总绩效水平的提升作用,选择最满意的优化方案。

7.实施、运行既定优化方案,重新评价,进入新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循环周期。

结论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演变,企业既要对内部经营和管理各个流程进行改造和细化,又要考虑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衔接,整合形成价值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供应链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以整合的观点研究企业供应链绩效,有助于建立信息共享的渠道,实现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达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最优化。

参考文献: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炭;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供应链管理工作现存的不足之处

企业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有健全的供应链结构体系,保证供求关系的平衡,这就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的工作。但是,从实际管理工作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解决。

(一)低碳环保意识的问题

现阶段,许多煤炭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效益的问题而没有意识到低碳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煤炭燃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这就导致企业所设定的供应链管理工作目标存在问题,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样会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低碳环保问题需要相关煤炭企业引起高度重视。

(二)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衔接性问题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煤炭供应链管理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全体员工予以配合。然而,实际的工作情况是许多煤炭企业都存在有内部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合理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内部数据信息交流沟通不及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差,没有团队协作的能力。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状态,而且会影响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衔接性。因而会对企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这是目前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三)管理规范性的问题

不同的供应链管理工作流程所适用的管理结构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时,员工必须要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变化。明确低碳经济的管理要点,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就对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通常煤炭企业的工作条件比较差,位置偏远,安全指数低,许多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意愿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这就加大了煤炭企业人才招揽工作的难度。同时,个别员工在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还达不到标准要求,就无法保证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新时期煤炭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可行方法

基于目前存在的供应链管理工作问题,相关煤炭企业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宣传教育工作

煤炭企业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在企业内部宣传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结合煤炭燃烧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制定一些有效的低碳工作方案。基于新时期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平等性,在设置工作方案时,企业应当积极采取员工的工作方案和意见。同时,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与独特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企业的发展不能只关注于经济效益,这种发展观念过于片面和狭隘。此外,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结合煤炭供应链管理结构体系来进行分析,保证供应链各个环节当中的企业都能意识到低碳经营的重要性,科学开展低碳经营工作,让各个企业之间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这是优化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这个环节当中,企业还需要结合供应链的主体结构明确工作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

(二)健全组织结构体系

煤炭供应链管理工作内容复杂,需要进行分类管理,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分别管理不同的项目内容,以保证企业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煤炭开采工作当中需要使用的相关机械设备,由经济管理部门管理财务的收支问题的科学管理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保证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煤炭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在煤炭的加工环节,应当关注于如何减少煤渣的形成,降低煤炭能源的浪费问题,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低碳经济背景给传统煤炭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工作稳步运行的管理机制。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安全管理的条例,企业在完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管理规定为基础,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稳步运行。这是优化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基础前提,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对煤炭加工及燃烧时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给予罚款的处罚,提高煤炭企业的重视程度。

(四)低碳新技术的创新

煤炭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优化煤炭供应链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掌握低碳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并在现阶段的操作基础之上研究有效优化技术操作流程的可行措施。在煤炭企业的供应链当中可以应用的低碳技术主要有:对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技术,这是降低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煤炭在使用时的效率问题的技术方法。同时,煤炭企业也在积极研究对废渣、废气、废液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这是有效提高煤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键环节。能够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需求,值得进行大力推广。但相应操作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操作安全,必须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的考核工作,这也是供应链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