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培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4:05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1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养方向;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044-02

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快速老龄化进程与劳动力总量减少并行,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等特征。老年人绝大多数罹患慢病,对医疗服务需求加大,从事老年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瓶颈[1]。为培养医养人才,满足医养事业发展需求,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并利用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是部省共建养老康复中心的优势,合作开办了“医养订单班”,共同培养“医、养、护”三位一体的专业医养人才[2]。

一、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的现实意义

(一)医养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医养行业从业人员大体可分为两类:(1)本科以上学历的专科医生,这部分医生已经过“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科医师其培养周期长,综合性医院需求大,且因医养机构相对而言福利待遇较低、劳动强度大、服务时间长、职称晋升难等原因,很多医师不愿就职于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养老专门人才更是匮乏[3]。(2)全科医生。目前就职于医养机构的医务人员大多为全科医师,但相对而言护理、康复知识欠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及医养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在医卫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开展多元化的医养护的“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有现实意义,这部分人原就业方向为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能较好地适应医养需求,而且就业渠道可不局限于乡镇卫生院、社医服务中心,极有可能是一些医养工作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学生也愿意留下来,因而真正能够“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4]。

(二)开展医养人才培养的政策背景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养人才培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353号)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明确:“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在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要将养老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

湘潭市是全国养老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在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方面,一直先行先试、改革创新。2015年7月出台《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潭政发〔2015〕10号)规定:“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学校通过在校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门人才。”2017年3月,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潭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校与地方深度融合发展全新理念,支持高校与地方建立“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新型关系。在此基础上,湘潭市岳塘区出台《关于推进岳塘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施办法》,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组建湘潭医卫职业教育集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

(三)校院合作培养医养人才的优势与基础条件

湘潭医卫职院是一所有104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全日制医卫类高职院校,办学成果斐然。连续5年被湖南省卫健委授予“基层卫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优秀学校”。湘潭市六医院是公立二级甲等医院,系“部省共建”养老示范项目,打造了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湘潭市六医院·六颐苑康养”品牌,多次获国家民政部、卫健委以及湖南省、湘潭市的推介。在“2018中国医养结合机构1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公办医养结合机构第三位。双方正是凭着各自的優势,在2017年开始医养人才培养的合作。

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的建设路径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校院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为养老产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复合型医养人才,又拓宽高职临床医生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5]。

成建制组建“医养订单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就业方向;实施“1+1+1”教学改革,第二年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进医院,既实现医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又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人文精神养成;量身打制人才培养方案,置入养老服务课程,重组课程体系。

(二)建设内容

2017年12月,湘潭医卫职院在开设临床医学医养方向的同时,与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设了“医养订单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在2017级临床医学学生中遴选了31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建制组班。

为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湘潭医卫职院与湘潭市六医院共同制定了医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医养班学生除掌握临床三基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护理、康复技术,具备“医、养、护”三位一体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医养班学生除开设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及内外妇儿等专业核心课程外,有针对性地植入了老年人心理学、安宁疗护、老年护理技术、老年康复技术、老年病学、老年营养与膳食指导等核心课程。就业面向为各大医养机构、社区日照中心、居家养老签约家庭医生等。

精准实施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下半年,31名“医养订单班”学生全部到湘潭市六医院,实现把“课堂搬到医院”,学生在六医院边理论学习边床旁实践;今年下半年已进入临床实习,医养学子在综合医院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后,增设3个月在湘潭市六医院各科室的实习。

(三)降低医养机构从业人员就业门槛

为解决人员匮乏的燃眉之急,使其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老龄事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为医养订单班学生开通“小处方权”。参照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目前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专设的乡村医生资格证考试模式,为高职院校具备医养服务能力的毕业生打通“小处方权”医师资格考试渠道,降低执业资质的门槛,使其更好、更快服务于地方养老事业。

2.对高职高专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学生,毕业后除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外,还可考取具备“小处方权”的医师资格证(拥有针对诊断已明确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治疗需定期开药或需开具相关医学检验单或一般检查的处方权),执业范围注明在医养机构。

3.对高职高专三年制护理专业或康复技术的三年制大专学生,通过系统培养,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亦可获得“小处方权”,便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中健康评估与慢病管理。

4.建议建立独立的医养人才支撑评聘体系。在职称评聘上对在医养机构从业的执业医师予以倾斜。可根据《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湘人社发〔2016〕75号)文件,参照现行卫生健康委系列统一职称体系,结合医养机构实际,建立相对独立的医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评聘体系,鼓励医卫技术人才服务养老事业,为建设老百姓急需的养老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初期选择小范围试点评审,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开展。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一)解决专业性医养人才培养问题

校院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共建“养老学院”和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打造医养护理人才的培训输出联合体。既破解了医养机构专业人员匮乏的难题,也提高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

(二)拓展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渠道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卫人才,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培养,学生可以到一些大城市的养老机构就业。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2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院校地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蕴藏着深厚的智慧与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委、省政府于06年在全国率先吹响建设中医中药强省的号角。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地方政府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经过53年建设,我校积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邓铁涛、欧明、王建华等中医药界德高望重的名老专家,汇集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珠江学者、学术学科带头人等医疗骨干。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办学、人才和资源优势,培养更多中医药的铁杆优秀人才,用实际行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于2005年,2009年分别与广州市卫生局、中山市卫生局签署“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合作协议”,由广州市、中山市卫生局委托我校为两市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工作者,使之尽快成长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8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已圆满结束,其模式探讨如下:

1实施的培养措施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主要参照国家中管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培养方式而制定。培养周期为3年,研修内容主要包括:

1.1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中医古典医籍,要求在专家指导下精读四大经典,并每年至少钻研2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医籍,同时我们每年开办2次短期研习班和相关讲座。此外,还开办“中医名家”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阐述本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和自己的临床经验。

1.2医疗实践

在日常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跟师学习,通过每周跟师门诊1个半天,跟师查房1次,系统总结和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另外对研修对象在继续教育、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1.3考核管理

为了激发研修对象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每个研修年度都开展考核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包括进修学习、研读医药古籍、临床实践、跟师学习等方面。成绩在70分以上者进入下一年度学习,60-69分者限期补齐未完成的学习内容,不足60分者予以淘汰。三年期满进行结业考试,考核合格者,由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或中山市卫生局)联合颁发结业证书。

2取得的成果

2008年,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合作培养的2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已顺利结业,现将该项目研修对象取得的成绩归纳如下:

2.1理论学习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中医四大经典学习计划,且分别提交6篇以上读书心得;15名研修对象完成了6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古典医籍的学习,其中6人完成了10部以上古典医籍的学习(1人完成了24部古典医籍学习);17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参加部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90学时以上),13名研修对象主讲国家或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学时以上。

2.2临床实践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跟师学习计划,16人提交了6篇以上质量较高的跟师心得,其中2人撰写跟师心得达10篇以上;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50份跟师临床病案;18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在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进修90天的进修计划。

2.3科研方面

19名研修对象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58篇,其中16人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5人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19名研修对象获得了共31项科研项目立项,其中市级科研立项16项,省级科研立项15项,其中1人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2.4医疗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的平均日门诊量都有增长,其中14人的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超过10%,2人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达到40%;所有研修对象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均有增加,其中16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10%,8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30%。

此外,至研修项目结束时,20名培养对象中,有2人入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人入选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

3主要体会

3.1领导重视,单位支持

我校领导和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多次要求我们经办人员要站在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医药强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高校与地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高度,本着共同发展,服务社会的理念,周密准备、精心操作、全力以赴做好研修项目。研修对象所在的单位对研修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签于研修对象大部分是单位医疗骨干,单位特意调整研修对象的医疗日程,并优先安排研修对象外出进修学习。

3.2组织有力,措施到位

为确保“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与卫生局经办部门通力合作,制订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大纲、实施方案、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方案;在广州市和中山市卫生系统内通过笔试、专家面试的方式遴选研修对象;在专业对口,双方意愿的基础上,邀请学术思想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专家担任指导老师;隆重召开拜师大会,市府、省中医药局及我校领导到会讲话并作重要指示;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班,邀请本专业最知名的专家讲座。

3.3注重环节,管理得力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为加强研修项目的管理,我们统一设计了跟师门诊病历和医案,并为每位学员建立一套跟师档案材料;年度考核总结会议,召集指导老师和研修对象开座谈会,征集他们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认真审理后反馈到以后的管理中;对学业优秀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表扬,对学业松懈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警示,使研修对象受到鼓励与鞭策。

4不足之处

首先,少数师生对此项工作的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考核中发现,少部分师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后期就出现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其次,研修对象由于出差、工作调动等原因,即使经过努力调整,仍存在跟师时间不够等问题。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tpn药学本科实习生药学服务带教

本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生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医院做好实习带教显得尤为重要。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药学服务是一项较新的药学服务工作,近年来随着tpn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愈来愈多的医院成立了专门的肠外营养配置中心才发展起来的[1],同时成立多学科协作的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Supportteam(nSt)等,共同完成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工作。都为该项医疗技术安全、有效、经济地开展,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2]。在nSt中药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可确保tpn各组营养成分得到有效利用、配伍安全合理、稳定性提高,而费用、药物副作用降低,是药学服务的一种体现。因此,基于tpn药学服务对药学本科实习生带教,为实习生增添就业技能,提高药师整体服务水平,尤其是在tpn药学服务中的技术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以下将对其带教模式进行探讨。

一、实习内容拟定

tpn药学服务包括:会诊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效果监测,自配型tpn处方审核,tpn配制,提供有关的配伍禁忌信息,协助临床进行tpn药学监护工作,tpn安全使用知识宣教等。将以上内容归纳为三部分:一是tpn的理论基础知识,二是tpn的操作技能,三是tpn的临床实践。

二、实习时间安排

药学本科医院实习时间较短,一般只有6个月,而要实习的部门较多,tpn是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实习重要组成部分,r间一般安排为4周,因此要充分安排好每一天的带教时间,编排好实习课程表。一般是第一周熟悉tpn的理论基础知识;第二周熟悉tpn营养处方的组成、能量计算;第三周能借助工具书对简单的tpn处方进行初审,熟悉输注tpn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一般的药学监护,对患者安全使用tpn知识宣教。第四周收集使用tpn病例信息,通过知识搜集及文献阅读,进行合理性分析和汇报。

三、带教模式选择

近年来医院药学从以前的提供药品、合理规范用药的观念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新理念[3]。因此药学同仁们对药学实习生的带教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4]。对于tpn药学服务的带教可灵活运用多种带教方法,以确保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理论集中授课法

包括入科前的岗前培训和实习过程中的小讲课。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肠外营养的含义、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其防治处理,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体内能量代谢过程,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其次是小讲课,带教老师针对实习的各项内容,组织相关的小讲座,如针对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可以将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保存、稳定性以及与药物配伍等知识做成课件进行讲授。根据实习时间一般安排每周2次小讲课,且在下一次讲课前对前一次讲课内容进行回顾和考核。

(二)“一对一”操作培训法

tpn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理论,对操作技能要求也很高,因此培养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至关重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要细致讲解、示范排药和配置技巧。可以预先录制好带教老师的配置操作视频,给实习生观看,学生通过视频熟悉配置流程,并在仓外先练习操作,操作熟练之后再跟带教老师进仓配置。实习生进入配置仓后,由带教老师实施“一对一”的全程带教,鼓励实习生大胆放手操作,给予其一定的适应时间和空间。同时密切观察实习生加药方法,对于学生的每项操作,放手不放眼,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现,及时纠正实习生不规范的操作。

(三)临床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创立和应用,目前已广泛用于很多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5]。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病例或通过临床查房收集到的病例信息去分析案例,找出案例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的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药师在药学服务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在tpn临床药物服务带教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案,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搜索资料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刚开始阶段,可以由带教老师准备案例,带教老师应要求实习生查询相关知识点,了解掌握患者营养支持的特点、tpn组方的选择、能量的计算,以及tpn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根据学生掌握的资料引导其分析,该患者开始tpn的时机,在使用tpn时应进行哪些药学监护和安全用药的宣教。完成一至两次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在临床查房过程中,自己去收集病例,经过整理和分析,向大家汇报,再共同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临床实践带教法

传统药师的工作模式以药品为重心,脱离患者,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药品的调剂、供应、采购、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然而,现在药师的服务工作很多是要求直接与患者交流,参与患者用药方案的制定、用药调整、正确使用药品方法的指导、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等。这要求药师除具备药学知识外还要建立临床思维意识。对于药学本科实习生在tpn药学服务中的临床实践带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通过跟随医师治疗小组查房,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另一方面开展药学查房,由带教老师带领实习同学在完成tpn配置工作之余,到病房查看患者使用tpn的具体情况。一般要求实习学生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和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然后到病房询问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有无食物过敏史,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调整tpn的输注速度,关注tpn输注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对于tpn的输注,很多患者存在恐惧心理,我们要耐心讲解营养支持对疾病治疗和转归带来的益处,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带教老师药学查房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碰到临床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

四、小结

tpn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在营养支持小组承担重要责任的药师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在的药学本科实习生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服务能力都很欠缺,在医院实习过程中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锻炼,让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操作能力,还是在临床实践中都有一定的认识,学会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工作技能,对于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能更好地发挥其药学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卞晓洁,葛卫红.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小组中的作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5):593-596.

[2]陈郸,陈文君.医院成立营养支持小组的必要性及运作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9):703-704.

[3]殷家福,高华.药学教育改革与医院药学发展的思考[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384-388.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4

1中美兽医教育体制的差异

由于中美两个国家在兽医教育的体制上的根本不同,国内有些人对美国兽医学博士学位的定性和理解比较混乱。我国的兽医学教育设置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大部分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极少能够了解美国的职业兽医博士学位。因此,国内很多人,甚至有些专业人士也认为美国DVm与国内一样为本科学历。其实在国外博士学位有很多种形式,包括研究性博士(Researchdoctorate)、职业性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荣誉博士(Honorarydoctorate)、专业博士学位(Licentiate)等。研究性博士和荣誉博士大家较为熟悉,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农学(兽医)博士(ph.D.)就属于研究性博士。美国的DVm和人医的m.D.均属于职业博士,专业博士学位仅仅在欧洲少部分国家存在。在美国,DVm和ph.D.一样都隶属于研究生院(在英语中Graduateschool并没有研究的意思,这也是国内命名的错误造成人们认为研究生院只有ph.D.的误解)。兽医学院招收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畜牧、生物、生物化学等,4年)的学生(图1)。这里国内对兽医预科教育(pre-veterinaryeducation)也有一些误解,兽医预科教育并不是一个学位,兽医预科生只是修满一定课程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比如攻读生物学学位的本科生,修满兽医要求的课程后也是兽医预科生(相当于我国的双学位学生),被兽医学院录取几率会更高。这些学生都需要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面试等严格的选拨,才能进入兽医学院攻读DVm。许多学生在进入兽医学院之前在动物医院做1-2年的助理或兽医行业相关工作,以取得相关经验,所以兽医学院学习DVm的学生很多已经有了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兽医学院的入学竞争相当激烈,兽医专业在美国是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报考与录取比例大于10∶1。兽医学院DVm是淘汰制度,如果课程总分低于70分会被淘汰,要求重读一年或者退学。兽医学院的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临床训练,并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才能拿到DVm学位。若需要经过兽医专科训练,还另需3~4年学习。ph.D.一般为5年,主要进行实验室研究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总的来说,DVm和ph.D.在学制和选拔的过程相似,但是两者相互独立,在培训内容和最后考察方式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博士学位,在研究生院是并列关系[2]。

width=303,height=402,dpi=110

图1美国学制结构图

注:来源于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1]

2中美兽医培养目标的不同

我国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低,过去人们认为兽医工作者只需要了解和解决畜牧养殖业的常见疾病和问题,并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合格兽医师,且局限于大动物,特别是使役动物(牛、马)和食用动物(奶牛、猪、禽类),以畜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2]。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伴侣动物和一些稀有宠物饲养数量的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兽医人员需要参与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还要承担动物检疫、人兽共患病的控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不仅确保动物健康,而且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美国培养的兽医学博士并不是仅仅要求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成为工匠一类的角色,同样承担着推动临床兽医学的发展,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的角色,是实践和研究的承接者。培养的DVm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比较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过程、内容和最新进展,同时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很多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4年的DVm学习后继续3年的实验室研究,获得DVm/ph.D.的双学位,主要专注于研究理论和技术在临床科学上的应用。我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是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临床研究的发现是后续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基础医学发展,例如在人医的癌症研究中,也是先在临床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首先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存活时间更长,后来发现治疗糖尿病药物也可以通过干扰能量代谢来抑制肿瘤生长,从而开创了后续对肿瘤代谢的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忽视导致临床兽医学对基础研究的贡献不大。

3中美兽医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同

理论知识的融通式与孤立式教学。中美兽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很难用较短的篇幅说清楚,在此仅举例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国内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和临床联系起来,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学科都自成体系,按其自身的逻辑进行教学,专业课程很少涉及到基础的原理。在国外,更多以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线索,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到某一个疾病后,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远超过了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很多都是前沿的研究进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学没有统一教材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是来自文献和老师自己的总结。以简单的尿酸结石病为例,我国兽医教育在本科大二的生化课程仅仅很少的提到了尿酸的代谢,在大四专业课程兽医外科学涉及结石尿结石分类时会提到尿酸结石,教学的内容相对分散而且浅显。在美国教学时以犬尿酸结石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病研究的过程以及犬尿酸结石在临床上具有品种偏向性,以此推断该病是遗传疾病。最初通过基因关联性分析,找到和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发现Snp附近的尿酸转运体的SLC2a9基因发生突变。虽然尿酸代谢后续过程中的酶均完整,但是由于肝脏表面的尿酸转运体无法工作,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形成结石。这种突变基因的保留是由于转运体基因和犬重要特性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相近,连锁遗传,在筛选动物特性的时候也同时将这种不良突变保留下来。类似这种为筛选动物某项生物特性而同时导致突变基因保留的现象也是灰马(Greyhorse)一些疾病的原因。在专题中,老师也详细的介绍了嘌呤代谢途径和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所作用的靶标和原理,以及手术和育种淘汰该基因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专题,老师很好地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比较医学和外科手术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我国,兽医学是本科教育,由于学时的限制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深入。美国兽医预科生学习的内容和我国兽医专业3~4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差不多,在进入DVm之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积累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进入兽医学院的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因此能在DVm教育期间对各门学科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接触前沿的兽医学知识,将所学内容和疾病联系起来。

积极主动式与被动灌输式教学。中国教学是被动式教学,如在介绍疾病时,通常由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按顺序逐一讲解。但是在疾病诊疗的实际过程中,学生首先看到的是症状,需从症状和病因分析入手,再针对性的选取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最后确定是何种疾病,这和我们教学的过程相反。缺少诊断和分析能力的训练是我国兽医学生不能很好运用知识的重要原因。而美国兽医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十分重视案例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老师给出案例,来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提出诊断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鉴别诊断和分析能力。例如案例分析课程中,老师会详细地介绍病史、症状和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告诉学生每种诊断测试的价格。学生需要使用规定的“钱”向老师“买”诊断测试的结果,再独立诊断疾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减少疾病诊断成本,避免过度医疗。这些能力对兽医临床医师都非常重要。

在实践教学方面,国内很多临床教学仅让学生站在老师身后观察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当中去。在美国的教学动物医院,治疗室和医生的办公区分开,学生分科室轮训学习。学生独自负责接待畜主和病患动物,在治疗室收集病史,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随后返回到医生的办公区向医生汇报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花费大约15min左右提出自己的鉴别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可能疾病与治疗方案。老师会对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并进行解释。随后老师和学生再次进入治疗室对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漏掉的病史和临床查检结果进行确认,并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学生会按照老师修改后的方案完成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对于住院病例,病历和出院医嘱的书写,与畜主的交流均由学生完成,老师仅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修正,住院医师(Resident)也参与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此外,老师也会经常询问学生病例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每天结束前各科室的学生会和老师集中讨论当天的病例,有时还会需要学生阅读文献和做相关专题报告。牛、猪和禽农场的实习过程也类似,学生会独自或者跟随老师去发病的农场,在独自完成患病动物的剖解、取样和检测,分析并提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学生没有固定的实习农场,一般农场在学校3小时车程内,学校提供免费的汽车供学生实习使用。

4中美兽医教育差异对我国兽医教育的启示

中美兽医教育在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兽医教育有着世界较为完善体系,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借鉴美国兽医博士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兽医人才:中国缺乏具有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来推动中国兽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幸的是中国管理层和兽医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兽医教育的差距,不断地进行兽医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推动我国高素质兽医人才的培养,改变我国兽医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升我国兽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进一步改革兽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兽医实践能力的培养:兽医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兽医专业教育是对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均有很高要求的职业教育,这在客观上要求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室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我国兽医教学虽然有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但彼此相对独立,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合格的临床教学医院,没有住院部供病例跟踪研究,没有足够的病例让学生实习,不能真正从“临床兽医”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并体现兽医本身特点的本科生培养计划。毕业实习时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单位或实验室,或由学生自己找个实习单位,实习效果也常不理想。由于兽医教育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我国兽医教育应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和应用型实验项目,通过不同形式加强病例教学环节。

(3)改革兽医评估体系,促使兽医教育健康发展:在美国,兽医协会对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资格每年进行审查,不合格的学校无法获得教学资格。我国首先需要对各个学校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的能力设定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作为学院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仅仅以院系老师发表文章的数目和影响因子高低为依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4]。其二,应提高学校老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对老师的评价多样化,需要让一部分老师专注于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基础研究。其三,应该在兽医教育中引入淘汰制度,鉴于美国兽医学院严厉的淘汰制度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希望能够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单独进行高水平教学,无法适应的学生则被淘汰后继续一般的教育。这样严进严出才能保证最好的教育效果。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5

2015年全国两会落幕,医卫界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医学人才培养、基层医疗服务建设、慢病防控、健康服务等话题的讨论热度丝毫不减。会上,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会下也议论风生。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先要明晰公益性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难度较大的任务。在多日的讨论中,代表委员们表示,正确认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必修课。

“第一个误区是,很多人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等同于慈善。这是造成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也会制约公立医院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林野指出,医院的公益性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的,是一种向社会提供的各类医疗产品或医疗服务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受或从中受益的行为属性。这一行为的本质是通过有偿的医疗产品或医疗服务,满足公共利益。

“当前我国有2万多家公立医院,政府没有能力包下来,政府投入仅占每家医院维持运转费用的7%~10%,公立医院的运营发展基本取决于自身的医疗收入积累,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改善。”林野说。

林野说,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人认为,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只有通过公立医院来实现,民营医院和市场机制无法保障公益性。事实上,医疗卫生事业的终极目的不是公益性而是促进健康,因此,公益性应该是所有医疗机构的基本社会属性。

“把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的定位对立起来,就造成了政府决策者迟迟不肯开放社会办医大门,甚至拒绝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疗机构。”全国政协委员、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何伟表示,营造医疗机构良性竞争环境,能促进一些公立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医疗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腐败,从而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深入。“公益性体现的是要求以治病救人为责任,积极参与突发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救援,进行急诊救助,加强对口支援等。”林野说。

关键词:医疗保障

建立多元化医保模式

一个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一方面满足各人群的健康保障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监管供方行为,引导患者就医流向、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破除以药补医,助推公立医院改革深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代表委员们认为,我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亟须提速。

农工党中央提出,当前医保制度设计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保障效能体现不足,尤其是罹患重大疾病时,个人负担仍显沉重,尚未从根本上缓解部分困难群体因病致贫问题;综合监管作用明显滞后,由于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使其对不当医疗行为的监管不力、多个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并存且更新缓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滞后等。这些观点在代表委员们中间形成共识。

“当前医保定点模式就是急需破除的。”林野表示,当前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保模式地位尴尬,内外矛盾重重。“所有病都得看,首诊负责,不能推诿,365天开诊,大医院医务人员超负荷劳动,苦不堪言,难以长期维持。”

林野说,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进入医保服务体系,打破鼓励社会办医和医师多点执业的“玻璃门”,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应该改变目前以医疗(门诊或住院)、药品(基药或非基药)、病种(医保内或非医保内)等单元进行医保管理的方式,实行以费用控制为核心的基本医保管理方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建议,针对个人制定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起付线、封顶线,细化门诊和住院的报销规范,改变目前以病种、药品等进行审核报销的现状。

何伟提出,可以将医保制度与信用贷款政策相结合,建立个人医保信用贷款系统,形成一种看病前贷款,看病后报销,“花明天的钱治今天的病”的新模式,以此弥补我国目前医保制度的不足。

对于代表委员们呼吁的“三保合一”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在参加医卫界别联组会议上回应称,今年计划先把城市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合起来。“即便人员、体制短期内难以合并,但工作也要先合起来”。

关键词:卫生法治

为医务人员撑起保护伞

作为社会关注度始终不减的热点问题之一,医患关系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与会代表委员们普遍提出,由于医疗纠纷事件的各个环节都潜伏着矛盾激化的风险,急需为医务人员撑起法律保护伞。

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表示,现行调节医患关系的法律制度存在位阶低、效力弱、调整范围窄、操作性差、执法不严、适用法律混乱等问题。尽管一些法律条款明确规定了对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但大多只是参照执行,且散见于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适用性较差。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的调解一直是解决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王静成提出,为了减少医闹的发生,建议各省出台法规,规定医疗纠纷赔付金额达到一定额度,必须要通过调节来解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医闹的产生,让索赔程序走上合法合理的道路。

王静成说,医疗纠纷案件复杂性强,解决难度大,普通法官往往缺少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很难保证审理判决的质量。鉴于医疗纠纷案件的特殊性,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医疗纠纷案件审判庭,培养和配备专业法官,承担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

王静成说,媒体的失实报道,会对医院造成负面影响,应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媒体要对医院进行名誉恢复及经济上的赔偿,对给医院造成损害的记者,医院也要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

关键词:强基层

“软实力”建设是绕不开的话题

“分级诊疗制度难以真正落地的症结在于基层的‘软实力’不强,也就是人才匮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的看法,代表了众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心声。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表示,由于社会认同度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尚红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对全国86家县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2012年,共有9392名医务人员离开县级医院,平均每家县级医院每年流失20人~30人,其中以临床医师流失为主,70%去了上级医院或经济发达地区。

如何能留住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文志表示,首先要提高基层医生的福利待遇以及生活保障水平,其次要让他们在学术发展方面看到希望。李文志建议,应建立医院间的人员互派交流机制,强化基层医生的毕业后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建议,在职称评聘上要提高基层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所占比例,给基层医务人员更多的职称晋升机会,尤其要针对贫困落后地区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让医务人员有留在基层服务的积极性。

对于如何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的人才队伍,瞿佳建议,探索和实践从在校培养、到入职使用、再到在职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队伍建设模式。

所谓国标,即制定《国家全科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标准》,明确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和培养方式;所谓省统,即由省招办组织全科医生专业统一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所谓县管,即全科医学生毕业后,由县级医院接收,并指定到相应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编制落在县级医院。所谓乡用,在以县级医院为主导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内,根据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由县级医院统筹轮派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全科医生入驻乡镇医疗机构工作。

关键词:养老服务

医、养、财一个也不能少

顶层设计不到位,政出多门,九龙治水,政策碎片化,难以统筹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物信号传导研究室主任王红阳表示,需要政策导向,多方出资,社区组织,医养结合,形成信息化、链接式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最终实现以居家、社区养老为基础的中国养老模式。

当前医养结合的工作方针,体现了医疗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而当务之急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让他们持证上岗。王红阳说,一方面要重视基层卫生学校“专升本”的本土化实用教育培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和其他卫生服务人员,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快速培养基层护理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表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接近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老人4000万,而现行医保报销政策“重住院,轻门诊”等弊端,制约着医养结合的实施与深化。张德明提出,我国应将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单位,并建立独立的报销体系,其医疗收费标准应低于同级医院标准,而护理费报销比例则宜高于同级医院水平。同时,对于患病老人的门诊费用,应给予适度报销。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6

一、目前的医学检验技术医院顶岗实习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取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一方面,以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差;另一方面,缺乏适合工作要求的专业素养,也就不能很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各级医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以真正做到使学生具备适合岗位要求的实践技能,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要全面深入解决这些核心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二、医学检验技术医院顶岗实习具体实施办法

1.制定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参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山东省专业建设指导方案来制定的。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于2008年,修业年限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基础医学方面的课程,第二学年才开始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第三学年为医院实习。

2.加强附属医院顶岗实习管理。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已经逐步实施校系(部)二级管理制度,已制定合理的并且符合临床需求的实习大纲和医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药学与检验系有专职辅导员负责与医院对接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为我校直属三级综合性医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德国进口罗氏41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罗氏6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显微镜、科宝全自动尿液分析仪、雷杜全自动血凝仪、希森美康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雷杜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低速水平离心机等仪器设备,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3.合理设计医院顶岗实习实施办法。根据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医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合理设计医院顶岗实习内容以及具体要求:第一步,实习前三个月通过校内虚拟仿真检验科进行实操训练和改善实训课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第二步,实习后第一周根据附属医院实习计划,对实习同学进行医院实习岗前培训和检验科入科培训;第三步,不少于十个月的医院检验科顶岗实习及临床科室转科培训,采取“学徒制”临床带教方法,检验科带教老师与实习同学双向选择一对一指导。

三、加强医院顶岗实习素质培养

1.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检验科为窗口服务行业,不但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也需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人文关怀素质。在同学们到检验科岗位实习之前已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医院实习岗前培训和检验科入科培训,反复强调人文关怀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一定要服务好病人。例如,临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对碘伏过敏,进行采血操作时用碘伏进行局部皮肤消毒之后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如果实习生在采血之前能够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耐心询问患者的情况,就能够避免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

2.安全防护意识培养,在工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检验科主要是对来源于人体的标本进行检测:包括血液标本、体液标本等,有可能就有一些患者患有传染病,实习同学在采血过程中或者临床检验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一定要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提高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一定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激励年轻人“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一样,要有过硬的思想品质。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遇到病情危急重症患者,一定要优先处理对待,体现爱伤意识。

4.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的专业,要求必须在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多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学以致用”,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院顶岗实习效果考核及成效分析

完成医院顶岗实习任务后进行检验科出科考核,由检验科主任切合临床实践出题,包括:(1)理论考试。考试范围参考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的相关内容;(2)技能操作,如加样操作、静脉采血、图谱识别、血涂片制备、细菌接种等操作。全面考核评价实习效果,最后把出科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毕业考试成绩。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大三临床实习效果,发现毕业生已经具有独立完成检验科的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联系临床分析疾病的能力、具有对本专业质量控制管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对医学检验技术医院顶岗实习的几点建议

1.以学生为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求毕业生掌握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医院检验科制定实习带教计划50个学时,授课方式采取面授的方式,对医院顶岗实习的实习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2.采取“校院共育”培养模式,学校与医院深度合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有11人,都在我校负责承担检验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医院检验科实践经验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专业任课老师进行检验科顶岗实习带教能够更加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采取“学徒制”一对一指导因材施教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及专业知识水平。学校实施校系(部)二级管理制度,与医院采取“校院共育”培养模式,做到更加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7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牢“民生”二字,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

1、全面完成年度参保扩面任务

截至10月底,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7587人,新增参保人数为18502人,完成市指标18000人的102.8%;其中净增缴费人数9280人,完成净增指标3700人的250.8%;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7339,新增12288人,完成新增指标11000人的111.7%。本地户籍人口各类养老保险(障)参保人数为258182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4000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1678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7399人)参保率为60.5%,完成市目标率57%的106.1%,本地户籍人口新增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8974人,完成市新增指标25583人的152%。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8872人,新增参保人数为9600人,完成新增指标6200人的154.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77300人,其中新增缴费人数6575人,完成新增指标4000人的164.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56462人,其中新增缴费人数12396人,完成新增指标7000人的177.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79664人,其中新增缴费人数4886人,完成新增指标4000人的122.2%。

2、全面提升社保参保待遇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提升

自今年1月1日起对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相关待遇标准进行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月60元调整为每月80元;对宁政发〔2009〕51号规定参保缴费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未叠加享受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遗属等其他养老保障待遇人员,另予增发每月15元;对年未满60周岁原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参照上述对象提高幅度调增每月35元(其中每月15元为增发部分)。截止11月累计已有147339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一是立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利完成医保市级统筹和“一卡通”工作任务。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方便医保参保人员就医,提高统筹层次。2011年,我县医保中心根据省、市相关政策,顺利于5月1日完成了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任务;10月1日实现了市域范围的“一卡通”。前期共投入770万元初步完成了医保市级统筹的软、硬件开发、升级;完成了疾病、药品、诊疗三大目录库的对照;完成定点单位接口改造,测试、调试。通过专项培训、报纸分期刊登政策问答、电视流动播放等方式使参保人员尽早熟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政策。

同时,根据市医保“一卡通”工作任务,我局积极配合完成了社保卡的发放对象确认、信息登记、核对、发放等基础性工作,顺利发放第一批629张社保卡,并计划于年内发放8000张社保卡。10月份,首批社保卡在县内就医93人次。同时,为更好的实行社保卡制卡、发卡工作任务,县医保中心重新整合、装修办事大厅,启动制卡新大厅。市级统筹和“一卡通”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有效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负担。

二是施行综合减负,开展健康体检,关心离休干部待遇,全方位提高医保待遇水平。为较好解决参保病人因病致贫,减轻重病患者的药费负担,医保中心施行医疗费综合减负政策。2011年共有1502名参保人员享受综合减负政策,减负金额达505.55万元。同时针对企业退休人员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展了第二轮健康体检工作,对于异地安置人员中心全部发送信件到户,确保无一遗漏,做到应检尽检,受到参保人员一致好评。截止10月底,我县参保人员参加健康体检已预约3181人,已参加5083人,共计83.50万元。

三是加强医疗保险审核管理,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经统计,全县统筹范围到10月底医保就医人数达到6.9万人,就医人次为76.5万人次,其中上传门诊74.64万人次,报销费用10057.21万元,医保支付9006万元;上传住院3670人次,报销费用3379.85万元,医保支付2765.14万元;零星报销门诊11311人次,报销费用1504.8万元,医保支付1181.06万元;零星报销住院3616人次,报销费用5360.29万元,医保支付3707.93万元。已受理异地定居在的县外参保人员零星报销783人次,涉及报销费用66.97万元。我县参保人员的异地定居人员县外共有662人次在海曙医保中心结算,涉及报销费用121.39万元,实际支付105.04万元。

(3)提高养老、失业人员待遇

今年增加被征地养老保障人员待遇每人每月15元,参保人员达到16783名;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基本养老金待遇每人每月也增加15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900元,另外,自1月份开始,给予退休人员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失业非农人员失业金提高到1048元,失业农业户口人员提高到524元。

(二)突出“优先”二字,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1、把好政策导向关,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一是制定完善人才政策。编制《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县人才奖励办法》等一批力度大、符合我县实际、前瞻性强的人才政策,并通过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今日》人才特刊等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加快落实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完成上东国际100套人才公寓建设,并初步拟定管理办法。三是积极创建绿色通道。对我县引进的各类高层次创新型紧缺型人才,随报随批,及时办理调动手续;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家属,按规定优先安置或推荐就业,并重点解决好子女入学问题,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四是大力开展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在全县人才大会中,表彰了重才爱才先进单位10家、优秀创新团队2家、优秀创新型人才12个、优秀高技能人才5名、优秀人力资源经理5名、大学生创业之星5名、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项目5个,共下发奖金47万元。

2、把好引进培养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逐步建立完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方式。积极开展人才招聘活动,组团到上海、成都、青岛、南宁、海口、东莞、南昌、武汉等地举行了专场招聘会13场,全年引进各类人才累计达4500余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湖北、吉林等5所高校签订人才引进合作培养协议。推进订单式培养,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立第一个订单班,50名学生毕业后将到东方日升顶岗实习。二是全力做好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计划申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精神,积极组织发动企业开展申报引进“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工作,今年全县共有6家企业11人申报“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三是深入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轮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讲座、论坛等方式,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00余人次。组织建新赵氏集团有限公司赵肇丰、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邬建斌参加市局组织的全市部分企业高管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企业高管创新管理培训班,着力提高大型企业高管能力水平。四是加快创新团队建设。今年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座椅研发团队和卫信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疫苗研发团队成为县级创新团队,科强电池有限公司创新团队成为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五是强化人力资源经理队伍建设。联合市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举办“如何营造企业学习文化”专场沙龙等活动3次,培训人事经理150余人次。此外,还专门成立HR经理俱乐部,为人事经理之间经验交流、资源共享搭建一个有效平台。

3、把好载体建设关,全力搭建人才创业平台

一是着力搭建网络平台。对人才网进行升级改版,开辟了个人和企业电子注册、信息、网上交流、自动搜索等栏目,现已有1600余家企业成为人才网会员单位。二是着手开展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确定大学生创业园场所,总面积为3400平方米,前期装修即将开始。三是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继续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新命名县级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6家,全县目前累计有县级基地16家、市级基地3家、部级基地1家。四是大力扶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协助双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做好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课题结题和出站工作,刘立君成为我县第一位顺利出站博士后。

4、把好服务指导关,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是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分别与团县委、县职教中心合作,分别举办大学生SYB培训班、创业意识培训班,分4期7个班次,培训人数达到300余名。二是启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大学生创业园选定在县职教中心创业大楼,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第一期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成后将安排第一批30家企业入住。目前,工程立项已经完成,装修工作正在开展。三是出台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凡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在校生,以本人名义到办企业并担任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且出资总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县政府将采取租金免费、创业资金资助、贷款贴息、住房补助、社保补贴、创业辅导、人才服务等多种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四是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年初举行针对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月活动,推出2场专场招聘会,提供1500余个适合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预计有1100多人达成了就业或者实习意向。联合奉化、象山组织南三县夏季大中专毕业生网上专场招聘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把好品牌引领关,着力推进模具人才聚集

一是建立模具院士工作站。通过对国内各所知名院校的走访,在我县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院士已在我县建立模具行业院士工作站,届时将全面提升模具设计与研发水平,并进一步推动模具产业和人才的发展。二是开展模具人才现状调研。专门委托上海的中国企业管理问题解决中心对我县模具企业人才现状、人才需求、产业发展、技术需求进行全面调研。目前调研工作已进入尾声,白皮书和主报告基本完成。三是积极打造中国()模具人才网。结合我县产业优势,积极打造模具人才高地,拟和广东智通长安模具人才网合作,建立中国()模具人才网。

6、把好对接互动关,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一是开展校企互进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安排企业进高校、知名高校行等活动。今年,我县橡胶与汽车零部件协会的20家企业与海南大学进行专题对接;南昌航空大学等学校也到我县企业互访。目前,我县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22所高校建立了长期人才智力合作关系。二是推进订单式培养。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立第一个订单班,50名学生毕业后将到东方日升顶岗实习。此外,贵州商专、东方日升公司在县大学生流动党员支部的支持下,成立了第一个大学生联合党支部,为实学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进行有益的尝试。

7、把好报名审核关,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培训工作

组织计算机模块考试,今年来共参考5000余人次。完成大学生首次定职110人。组织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工作,共有118余人参加。做好市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和各类职(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确认工作,全县通过现场确认人数为1886人,涉及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质量工程师、建工城建、机械、社会工作者等34个专业。组织建工城建专业技术人员1079人参加初级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推动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做好省、市人才培训工程人选推荐申报工作,共推荐申报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1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联合县委组织部举办以“十二五规划与政府改革”为主题的公务员综合素质专题讲座,共有827人参加专题讲座培训。举办2011年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共有65人参加培训。

(三)坚持“规范”二字,切实抓好人事制度改革

1、着力公平公正,考录各环节进一步完善

充分考虑各界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重点在招聘条件设定、报名、面试、体检等几个环节进行完善和改进,不断提高考录工作的透明度,使各项考录做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一年来,共为用人单位公开招聘人才900余名,其中2010年县各级机关公务员81名;西店镇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名;教育系统在应届师范类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249人,面向社会招聘132人;卫生系统面向社会招聘医技人员30人,在应届高校本科毕业生中签订协议221人;2011年全县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9人,面向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0名,全县其他事业单位面向全省(含县内)招聘工作人员131名。同时,配合县委组织部开展全县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公开遴选工作,推出7个岗位,共318人报名考试。

2、着力综合调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

全面完成“两卫”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涉及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共2家75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共19家935人,实施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人均增加173元/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均增加19456元/年;退休人员增加生活补贴工作也于春节前兑现到位,人均增加10008元/年。稳步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以座谈会、随机走访等形式,对其他事业单位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甬人薪〔2010〕12号文件精神,及时增发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人均增发420元,时间自2010年1月1日起。

3、着力规范流程,“参公”工作有序落实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农机管理站、殡葬管理所、就业与失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票据管理中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等5个事业单位上报的资料和涉及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把关,规范办理各项程序,为4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人员过渡和公务员登记,确保了整个“参公”工作的平稳开展。

4、着力安全运行,社保基金管理更趋到位

认真做好缴费基数年度调整工作,积极开展二级预算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托收工作。加大养老金收缴力度,做好养老金收缴、拨付工作。截止11月,全县投保单位295家,在职投保人员9110人,离退休人员3364人(其中离休31人);2011年110月收缴养老金9218万元,支付养老金10400万元;社保基金历年滚存积累9142万元。

(四)围绕“统筹”二字,不断扩大和巩固充分就业县创建成果

1、全面完成各项就业培训指标

截止目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291人,完成年度指标7000人的132.7%。公益性岗位开发305个,完成年度指标230个的132.6%。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979人,完成市指标3500人的142.3%;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60人,完成市指标620人的138.7%。“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3.01%,控制在市政府要求的4%以内。

城乡劳动力培训10259人。其中再就业培训458人,完成市指标400人的114.5%;农村劳动力培训4601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3936人;高技能人才培训425人,完成市指标350人的121.4%;其中培养技师148人,完成市指标80人的185%。职业技能鉴定5576人,完成市指标4500人的123.9%。创业培训839人,完成市指标200人的419.5%。

2、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就业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我局以提高基层平台服务效能为基础,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为补充,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就业促进工作,我县已被评为市充分就业县。

一是打造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服务的质与量。我局根据“六到位”要求(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以“六个一”(一间房、一块牌、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条线)为标准,加强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截止目前,已建立村级就业服务平台351个,覆盖率95%,为群众提供就近便捷服务。同时,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开设劳动力分市场(目前已开发4个),设置就业信息电子屏;软件上,开展就业服务培训,把平台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使得许多劳动者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县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开办人才交流会,积极促进就业工作,2011年共举办交流洽谈会51场,有3610家次单位进场招聘,提供用工岗位100626个,有49815人(次)进场应聘,初步达成意向10597人。一年来开通视频网络招聘企业达22家,成功人数100多人。

二是出台就业政策,实现创业带动就业。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出台《县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部分补贴项目实施办法》,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于创业带动劳动力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其次,通过成立创业培训机构,给创业培训提供组织保障,目前有市级创业培训机构两家,县级创业培训机构5家;通过举办创业培训,主要是农村经纪人创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全年年共对839人进行创业指导培训,完成市指标200人的419.5%,培训后自主创业和就业率为81%,通过培训,新发展农村来料加工点20个,从业人员增加500余人。

三是发展来料加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扶持来料加工业转移就业,我县目前已建立力洋石碾、前童塔山、西店香石、桃源冠庄等220个来料加工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街道。目前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拥有“力洋缝纫”和“长街数控”两大市级培训品牌。截止目前,已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

四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适应企业用工需求。根据《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局明确工作目标,构筑职前、职后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协调社会各部门人才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为建立起一支以中级工为主体、高技能人才为龙头的结构相对合理、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工人队伍打下基础,今年,我县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425,完成市指标350人的121.4%。

(五)强化“稳定”二字,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是构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调解”体系

我局仲裁院立足调解为主,保证仲裁公平。在依照法律程序及时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时,严格把好政策关,对符合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的案件,绝不推诿扯皮。在查明事实、分辨是非的基础上,针对双方存在分歧较大的争议进行前探调解,加大调解力度,努力促成双方和解,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开庭前,使争议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解决,使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趋于缓和。截止10月底,共受理劳动争议481件;结案420件,结案率87%。处置工资争议案件104件,涉及1026人385万元;其中群体性(10人以上)案件28件906人213万元。通过成立县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动争议调解和预警工作。共接待群众来访125件次,调解98件(其中工伤82起,经济补偿金11起),不予受理0件;调解成功率100%,共涉及金额635万元。

二是构建维护基层稳定的“大维权”体系

“网络化、网格化”建设,妥善处理各类劳动纠纷

我局劳动监察大队,把全县划分为36个网格,通过在城关、力洋、岔路、西店设置4个监察中队,实现全县劳动监察网络化管理。该模式的投入运行,使得目标任务更加细化、执法力度强化至各岗各人,大幅提高效率,例如在突发性群体案件发生后,抵达现场调查时间已由原先的1小时缩短为10分钟,提速83.3%。今年共受理各类投诉案件754件,涉及3524人,金额1466.96万元,已办结729件,未结25件,结案率为96.7%(市局规定95%以上)。其中处理10人以上群体性欠薪案件79件,涉及2315人,金额1147.1万元。行政处罚10件,罚款金额31000元,清退童工10名。

各类专项检查,积极帮助员工维权

为加大劳动维权工作力度,我县劳动监察大队全年共进行6次专项检查,内容包括工资发放、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等方面,涉及3500多家企业,近3万名员工,补签合同6000余份,补办保险约3000人,指导企业建立合理劳动用工制度3000余件,有800多家租赁场地企业进行工资备案登记,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工资案件发生,从实质上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六)紧扣“形象”二字,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和学习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转思路、强素质、优服务、创一流”。组织解放思想“省视自我谈发展”活动,对照“四大误区差距”,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成立局反腐倡廉领导小组,印发反腐倡廉建设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和局领导反腐倡廉建设责任范围。组织学习《严肃换届纪律宣传手册》,牢记“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等内容,并组织自测。全面开展党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共查找出风险点607个,其中一级229个,二级195个,三级183个),科学评估廉政风险等级,出台防控管理办法,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建立健全内部督查机制,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视野不宽、作风不实、激情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坚决杜绝违反机关效能建设的现象发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今年“机关作风大家评”活动中,我局与2009年相比,全县排名明显上升。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及时成立建议提案办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主办建议提案的答复工作,按时完成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且见面率、领导带队率、代表委员满意率均达到了100%。

二、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2年,是推进人力社保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我县人力社保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大力推进政举创新,全力破解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使全县人力社保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打响一个品牌

一个品牌即是模具人才品牌,要充分利用我县模具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中国()模具人才专项建设,抢占模具人才高地。具体要做到“四个一”:

“一网”,即精心打造专业模具人才网。模具人才网将着重建立以下功能:一是管理和服务功能。通过搭建模具人才网吸引模具企业和模具人才加入,建立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双重机制,为会员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二是交流引导功能。设立招聘“窗口”,建立模具人才交流通道,为全国各地模具人才提供即时了解模具人才需求的机会。同时,适时有关产业引导政策和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模具企业经营者转换思路、调整策略。三是人才培养功能。整合各类培训和教育资源,开发在线课程,使模具人才网不只成为简单的招聘和人才中介网站,更成为模具人才学习和教育的网站。

“一市”,即有效运行专业模具人才市场。对原人才市场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模具专业人才市场,重点在市场管理、服务方式、合作协调、人才评估、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模具专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模具产业开发与模具人才资源开发互为促进、共同发展,使模具专业人才市场成为模具人才的集散地和信息中心。

“一站”,即引领我县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扶持站建设。经过努力,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院士已于今年在我县建立模具行业院士工作站。2012年,我县模具产业将依托工作站,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模具设计与研发水平,促使模具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模具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模具产业的项目实施、基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

“一基地”,即建设模具人才培养基地。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培养一大批本土模具高技能人才,满足我县模具产业的发展需求。二是进一步强化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不断规范县内规模模具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实践管理,加快培养模具人才。三是进一步推动交流培训。依托模具产业园、模具城等模具产业培训基地,聘请全国模具行业专家来交流辅导,促进模具走高端化、精密化道路。四是建立体现模具人才价值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企业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模具人才价值评价体系,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工资”,特殊贡献,特殊奖励。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作用,建立实施规范有效的奖励政策。

(二)扩大两项成果

一是扩大充分就业县创建成果。围绕巩固充分就业县创建成果,不断创造条件,通过检测和增加线路接口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县行政村就业信息联网全覆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加强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工作,让就业者稳定就业、素质就业、体面就业。继续想方设法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紧张的矛盾。

二是扩大人事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考录流程,避免出现不公正、不规范现象,为全县用人单位考录优秀人才。扎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力完成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严把材料上报、人员资格条件审核、人员过渡和分流三个环节,确保“参公”工作平稳过渡。

(三)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社保惠民工程。以基本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障为重点,围绕实现人群全覆盖的目标,继续巩固和提高已参保人群的社保参保率,着力攻坚未参保群体参保,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实现社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医疗保险“一卡通”建设,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配备、信息维护等工作,不断拓展社会保障卡使用功能,确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业务安全运行。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着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参保人员和其他相关群体养老保险待遇。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规范运作。加快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

二是人才优先工程。加强《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县人才奖励办法》等人才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熟悉人才政策,用好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出台并落实《人才公寓管理办法》。畅通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创新团队、创新型科技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和各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大力推进中国()模具人才市场和模具(数控)专业人才网建设,确保打造模具人才高地工作取得实效。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对接,实现校企共赢。加快大学生创业园(留创园)建设步伐,出台《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为企业培养开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实现转型升级开辟新途径。着手建立籍外出人才专家库,举行外出人才故乡行活动。继续组织“海外工程师”引进工作,及时落实“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认真贯彻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各项措施,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各类资格考试工作,建立完善各类培训基地,高质量开展“培训服务进企业”活动,着力培养各类实用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和谐稳定工程。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建设,最大限度整合企业内部调解、乡镇(街道)调解组织调解、行业协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劳动争议调解资源,进一步构筑“六位一体”的劳动争议大调解格局。不断完善两金(工资支付保证金、应急周转金)保障、两卡(工资考勤卡、工资发放登记卡)监督、一牌(民工维权告示牌)告示等清薪机制,快速协调处理各类工资拖欠问题,预防和处置因欠薪等引发的。加强12333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规范,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提高咨询员队伍素质,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健全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处理工作预案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化积案、解难案,降低重复上访率和恶性案件上访率,提高处理矛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降低案件发案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抓好四大建设

一是能力建设。我局将围绕“素质、合作、创新、干事”四项能力建设,提升我局工作人员整体工作能力。通过自我学习、集中学习、交流学习,促进业务素质提升;加强部门间联系协作,努力实现各部门工作项目融合,形成全局工作合力;通过创新,推陈出新,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现实问题,用创新的理念来谋划和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制度建设。即做到制度“个性化、程序化”建设,首先,通过调研,建立面向民生,面向提高效能的各项制度,要在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上创新制度建设。其次,建立细化调研、集中拍板和跟踪落实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出台都行之有效、落实到位。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8

发挥我院的附属医院优势,我院部分高年资医生不但有相当丰富的科研经验,还有丰富的带教经历。我院拥有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并能借用大学的实验平台。科教部在青年博士科研培训过程中承担整合资源和牵线搭桥的作用。见表1。双向选择导师,熟悉医院实验条件科教部罗列出我院有良好科研产出的高级职称医师的主要研究方向,青年博士根据自己兴趣和高年资医生的研究方向自主联系、自由沟通、双向选择指导老师。还可自主联系具有相当科研资历的院外老师获得指导。科教部邀请我院公共实验平台的负责人向青年博士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开展的代表性研究以及实验室的管理流程和应遵守的规定,并带领青年博士实地参观实验室,为他们详细讲解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使博士们对医院实验条件有了感性认识。提出研究设想,与导师思想碰撞该阶段,青年博士向指导老师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导师在宏观上帮助他们把握研究方向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科教部在此阶段组织多场科研培训讲座。讲座内容涵盖科学的研究方法;SCi论文的撰写、提高中稿率的办法及学术规范;撰写项目申请书的注意要点等专题。此外,医院还为青年博士提供每年一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让他们了解学科最新动向,参与外院的沟通和交流。撰写具体研究计划,提高科研质量科教部将青年博士按照接近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分组。青年博士依据个人的研究设想撰写研究背景、内容、实验方案、研究时间安排等。由各小组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报告会,汇报文献阅读情况和自己的观点。青年博士相互督促,不断改进,共同进步。并将研究计划交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给予反馈意见。确定研究计划后,交给实验平台管理人员统筹安排实验场地和设备。培训的考核和监管每位博士须严格按照计划参加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青年博士实验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每月上报青年博士的考勤。每个阶段结束后,指导老师就青年博士的研究进展与其既定目标作出评价,适度调整下一阶段的研究安排。在科研轮转中期检查时,青年博士需向科教部递交实验小结;在培训结束时递交科研培训总结报告。科教部组织专家对青年博士的科研培训总结报告进行评议,评议成绩作为科研培训考核结果,若考核不合格者计入个人继续教育档案。

青年博士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申报项目数不断增加,科研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申报来看:全院青年基金项目申报数由2010年65项增加到2011年的95项和2012年的134项,2012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增长率分别为4612%和3518%;中标数猛增:2012年中标数为34项,2012年和2011年较前一年中标数增长率分别为36%和108%。根据科教部统计2008~2010年入院共有95人参加培训,在2011~2012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9人,发表过SCi论文人数为30余人。指导老师对青年博士科研培训工作给予肯定,他们认为用制度规范科研帮带对青年博士在大学附属医院的职业生涯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培养了青年博士科学的研究思维、严谨的研究方法。青年博士对医院这项有力举措积极响应,努力将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争取在未来3年里在科研成果方面有所突破。

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使得工作的开展有序化、规范化医院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制定了5青年博士科研培训实施办法6,从培养目标、指导老师的资格、培养形式、培养周期和考核标准等做了明确规定。青年博士毕业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前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是青年博士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指出的是青年博士的科研轮转列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有3~6个月的脱产培训时间,从而保证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此外还出台了细化的5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6,专门拨款为青年博士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在科研培训期内开支,并给指导老师一定的指导费用。创新性和自主性是我院青年博士科研培训的两大亮点创新科教管理实践,构建我院青年博士科研培养机制医学人才的梯队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服务于医院发展战略,必须有前瞻性,它涉及的对象是具有发展、培养潜质的且充满智慧和较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年轻人[4]。青年博士的培养是我院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青年博士承担着临床繁重的医疗、科研甚至教学任务,因此科教部门要切实做好青年博士科研的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培养过程,创造一种动力与压力同在,严谨与务实的科研环境,对于青年博士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5]。借助于本院及浙江大学高年资专家的/帮、带、教0,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科研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培养期间及结束时的考核,能够督促青年博士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确保培训质量。科研培训的自主性使得青年博士能够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青年博士在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后自主地选择指导老师,能与指导老师充分深入交流,能从导师那里得到很多科研启发。按照学科和研究方向分组讨论使得进行同类研究的青年博士聚集在一起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还带来了心理上的归属感。消息互通,缩短了一个人摸索的时间。自主安排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将青年博士科研培训纳入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但保障了科研时间,也使得青年博士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将科研和临床结合起来。青年博士是医院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医院竞争力的最终源泉。医院应为他们提供科研培训平台和机会,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巩固研究基础,同时在院内营造科研氛围,建立科研培训体系,为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提供支撑和保障。

本文作者:毛晨佳徐雯王凯孙力南小璐黄建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9

关键词:进入角色;医学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R8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5-02

外科学在医学科学技术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动手能力。“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为更好地贯彻教改,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三基”的要求,笔者进行了“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初探。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进入医生角色,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内容。包括:①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②学开临床医嘱;③开展病案讨论。由于是外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尝试,难免有不妥之处。

1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教学形式。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大顺序讲课。学生听起来单调、枯燥,老师也感到呆板,难以吸引学生。一次课上讲解急性阑尾炎,同学反映:急性阑尾炎教科书上有,我们会自学。老师吃力地讲一遍需几个学时,何不讲解诊断一个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那些?应该同哪些疾病鉴别?在医院怎样治疗这个病,即如何开医嘱。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提出了目前教学的方法问题,明确地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2如何实施

2.1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

外科学新大纲和教材要求的教学重点是基础与普通外科疾病。通常讲解各疾病时的共同程序是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个方面。而笔者我首先打破了这个程序。即让同学先提出疾病诊断依据(要点),而这些依据可在教材中寻找:①病史(病因);②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③辅助检查(X线、B超、Ct检查等)。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每个疾病临床表现的普遍性中找特殊性,并与其他相关疾病的特殊性加以鉴别。例如:讲解急性阑尾炎时,须强调其同右侧输卵管妊娠的鉴别,从两病的特殊性,就不难鉴别,使同学易于理解、记忆。课后同学反映这样讲课,兴趣提高了,上课时能学到那些依据来诊断疾病、鉴别疾病。课后复习抓住了重点,时间也少了,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思考面也宽了。学生上课时能随老师思路去思考、去探索诊断疾病的依据;并弄清这些诊断依据的来源和可靠性;能联系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理论知识。学生能较自觉地学习课本知识,奋发地钻研专业知识。

2.2使学生学开临床医嘱

外科医嘱是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时,处理病人的重要书面材料,一般同学感到为难。“往往是护士催促,自己干着急无从下手”。实习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恼。往往需要多次请教临床老师,有时不得不反复涂改。对为何加开或停用一项医嘱也常一知半解。即使书面知识学得不错的同学,要在实习中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还是有困难的,开医嘱时连给病人做那一种手术的名称都不知道。例如,术前术后处理,要开出术前术后的医嘱,大多无从着手,而要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需花时间更长。这些都是目前外科课堂教学上脱离实际的常见问题。怎样把所学的课本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技能中去呢?笔者初步尝试采取集中讲解和让学生练习开写四大医嘱(长期、临时、术前、术后)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在医嘱讲解时穿插介绍课本上治疗原则及方法。例:急性胆囊炎医嘱应强调:①分级护理(据病情轻重);②低脂饮食(忌油腻、控制胆汁分泌);③抗菌素使用(控制感染);④补K+、na+、Cl-、碳酸氢钠等(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⑤补液(增加血容量);⑥术前医嘱(术前准备);⑦术后医嘱(术后处理)等。把教材中记载的治疗方法和实际遇到不同病情需要哪些治疗,以活学活用的形式结合在医嘱中一并讲授,使同学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到实践体验。同学课后反应,这样学习好像自己就在给病人会诊、讨论处理病情――开医嘱。这样课堂学习比较生动。对教材中呆板的治疗原则及理论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边听边探索,体验到自己是“医生”,好像在给病人治病,脑子在不断思索着应开那些医嘱来检查或治疗,自觉地去学习。

2.3“一病一案”讨论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了“一病一案”讨论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假戏真做”。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当医生”进行病案讨论。利用病案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做出正确诊断,排除其他干扰,开出医嘱。在学生热烈讨论中去鉴别他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掌握知识的水平。例:讲完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一节课,向学生提供一份急腹症病案。全班讨论气氛活跃,在选出四名同学上台发言时,他们把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病、宫外孕、肺炎都想到了。各自说出了诊断依据、鉴别方法,开出医嘱;老师再加以归纳、总结。学生一致认为这样上课,自己就像是一位医生,把所学的知识都用到病人身上去了,而且所学知识已对他们产生强大吸引力。通过初步模拟“现场”(病房)训练,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进入角色”教学方法的效果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实施了3个班。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各实习医院普遍反映实习生好像是工作了1~2年的医生,从询问病史到体检,基本上能独立接待病人,书写/打印病历质量也较好;能开初步医嘱,能积极参加科内病案讨论及在会诊时热烈发表见解,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技术操作;基本上能开出完整四大医嘱,还能较顺利而熟练地开术通知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处理常见急诊病人。

4教学体会

按照“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对一堂课50min进行安排:①开始10~15min一病一案讨论(课前病案讨论);②中间20~25min新课讲解诊断依据内容;③后15~20min介绍新课医嘱内容(有些疾病1-2节课讲不完时也按上述比例分配)。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做好书面发言,并计入平时成绩。

5结论

(1)为实现临床医疗大专学生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三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工作。师生均尝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甜头,对目前教学大纲的执行及教学的科学管理落实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2)“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加强了三个能力培养,把书本知识活学活用,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3)促使“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转化。通过2届临床大专班教学及医院信息反馈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尤其在基本技能操作―动手能力上明显提高。能把书本知识在临床中结合运用,目前,有些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能顶班处理病人,逐渐向“高分高能”转化,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4)本教学方法初探原则是以全国高职高专《外科学》统编教材新大纲要求为宗旨。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据,突出“进入角色”教学。只是初步尝试,虽然不够成熟,其目的是为外科教学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0(5).

[2]何玉刚.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篇10

1.培养“预防为主”的思想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思想”。下面以预防医学案例来谈对以“预防为主”思想的培养。某某男,年龄49岁,职位为企业经理,在重要商务会议上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死者家人介绍,某某男成年后仅住院3次,最后一次为踝骨骨折。在2008年-2011年,某某男体重飙升,长期处在繁忙工作、巨大压力和商务应酬的环境中,并养成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的习惯。某某男的两位哥哥体检出高血脂症,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假设自己为医务工作者,思考某某男延长寿命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某某男在最后一次就医时候,应该咨询医生关于保健的方法,让医生纠正其不良习惯,进而避免悲剧的发生。上述例子让学生意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并将“预防思想”植入学生的思想中。2.明确自然环境与健康之间关系中医提出“天人相应”的预防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明人类需要依据自然环境来延长寿命。预防医学任课老师将预防理念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和中医预防思想有机结合。诸如,“夙兴夜寐,洒扫廷内”(《诗经•大雅•抑》),提示人类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定期打扫其居住场所。又如,“弗洒弗扫”(《诗经•国风•山有枢》),批评人类不讲卫生的坏习惯。[6]预防医学任课教师在阐述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时,列举众人熟知的公共灾害,并以讲故事的形式阐述灾害发生的原因、致病机理、患者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学生通过老师的详细陈述,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7]诸如,任课教师可以将1952年英国伦敦煤烟雾事件与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比较,帮助学生分析大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任课老师可以将1925年日本发生的水俣病和痛痛病事件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水和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另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最近的事件展开讨论,诸如,2011年5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2011年8月云南铬污染,2010年7月紫金矿业污染汀江等有关预防意识的新闻事件,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职业因素与健康关系的教学随着新技术和工艺的出现,中国职业病的种类不断增加。同时,农民工人数的扩大,职业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预防医学需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病的机理、致病因素、影响健康的程度和预防措施,以此对职业病进行有效控制。任课老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病知识,可以通过internet来查找相关图片,让学生对职业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任课教师在讲授“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时,列举在2009年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并通过讲授、引导、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职业病的特点、诊断依据、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4.食物与健康关系的教学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在神农氏时代,药物与食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无毒的植物可以食用,有毒的植物必须避免。“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内经》)。由此可见,中国早已认识到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三氯氰胺奶粉、苏丹红辣椒、红心鸭蛋、牛肉膏猪肉、地沟油等,这是都是预防医学老师可以引用的案例。针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网络、图书馆等处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在预防医学课堂上进行讨论。案例分析方式可以培养了学生事件能力,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任课教师在讲授食物中毒内容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中的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设计一场商务宴会。在商务宴会过程中,客人出现大范围的中毒现象,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客人进行救治。在这场情景模拟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预防医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相融合。[8-9]。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法需要建立独立的考试规则、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传统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理论,案例教学法注重事件分析,所以案例教学法比较侧重于案例收集、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与案例交流。在预防医学期末考试成绩中,理论掌握占总成绩的60%,案例讨论和分析占总成绩的20%,信息收集占20%。因此,案例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使预防医学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另外,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比较浅,不适合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中医院校中,女生比较多,女生大部分都比较内向,这就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程度。案例教学法的这方面不足可以由其他教学法来弥补,所以预防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