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专项检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0:58

财务专项检查篇1

根据《***供应管理中心关于开展**专项财务检查的通知》及相关**财务规定,切实做好***供应销售和资金管理,提升***供应管理和服务水平,结合我站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开展**财务大检查自查工作,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接到通知后,我库领导班子经研究决定成立**财务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科室:***、财务部、储运部、质检部、营销部

专项检查办公室设在***,并由***牵头认真做好自查各项工作准备工作。

二、自查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1、按文件要求,对***财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核,保证每笔金额使用都符合***财务管理有关规定;

2、我***对2018年1月1日至今***销售进行了逐笔梳理,没有发现超账期和现金支付的现象;

3、农发行专户信息:

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

开户时间:***

账户性质:基本账户

***通过财务自查,对***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结算更是起到了标杆式作用,为我站今后资金使用和***结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们要以此次***财务大检查为契机,努力做好***重要的供应保障工作的同时确保***各项资金的安全合规运行,圆满完成全市***财务大检查。

财务专项检查篇2

(一)监督办组织的专项检查

2015年,监督办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重点安排7项专项监督检查。

1、结余结转资金及暂存暂付款专项检查。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2月下旬至5月底,组织开展结转结余资金及暂存暂付款专项检查,认真做好省厅驻淄博办事处迎查工作,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2、开展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和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关于开展项目审批和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3月至5月,组织开展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把关不严,不按规定制定和公开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导致资金被骗取、套取、挪用等问题。

3、开展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审计工作。根据国资办提报,为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对32家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4、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6-9月份,选择公共交通及医药流通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5、开展环卫运转经费专项检查。根据企业科提报,8月份,组织开展环卫运转经费专项检查,为下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6、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根据农业科提报,为确保申报资料和补贴发放真实、合规、完整,9月份,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检查。

7、开展就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根据社保科提报,为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10-11月份,组织开展就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

(二)各有关业务科室自行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

1、保障性住房工程专项检查。3-5月份,投资评审中心综合科计划对诚信建筑公司、淄博华宝工程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政策执行和工程投资情况。

2、交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10月份前,企业科计划开展交通专项资金及下属单位资金往来情况专项监督检查。

3、学前教育助学金专项检查。10月份,行政政法科计划开展学前教育助学金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报漏报及虚报冒领现象。

4、农村五保专项检查。9月份,社保科计划开展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专项监督检查。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项检查。5月份,农业科计划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资金管理合规性和工程决算真实性情况。

6、建设项目一体化征收执行情况专项检查。10月份,综合计划征收科计划开展建设项目一体化征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规范建设项目收费收缴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7、支付申请跟踪问效监督检查。7-9月份,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支付科计划对城建、水利等5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申请跟踪问效监督检查。

8、中标企业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6月份,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计划对中标企业合同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9、开展镇(街道)政府部门资金专项检查。3月份,基层财政管理局办公室计划开展镇(街道)政府及部门资金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部门财务收支管理,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

10、税收收入专项检查。7-9月份,财税督察办公室计划对各财政财务管理所税收收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税收收入归属、入库级次情况,确保县直税收不受损失。

11、开展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专项检查。4月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计划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

二、有关要求

(一)严格执行重点检查计划。为确保2014年度重点检查计划落到实处,各检查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增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责任感,确保检查计划全面完成。不得擅自扩大检查范围,追加检查事项,增加被检查单位负担。

(二)依法依规依程序实施检查(见附件2)。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通知》要求,财政监督检查由监督局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各业务科室开展检查前,到监督局办公室开具《财政检查通知书》,并于实施检查的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同时要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底稿,及时整理检查资料,按时完成检查报告。各镇(街道)财政所要在规定职权范围内,参照《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39号令)的要求,依法实施监督工作,自行组织按时完成检查任务,并把检查资料上报监督局办公室。

(三)规范行政处理处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依据充分、程序合法、处理恰当”的原则,认真进行审理,并提出处理或处罚的意见和建议。凡涉及行政处罚的事项,按照关于监督检查实行归口管理的要求,负责检查的业务科室要将有关材料报监督局办公室,由监督局办公室统一做好有关审理和处罚工作。

(四)认真总结,强化整改。各有关业务科室在项目检查结束后,要认真分析、细致梳理、全面总结,撰写出详实的检查报告,向主要领导汇报后,及时报送监督局办公室备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要求督促进行整改,建立长效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五)以监促管,重视运用监督结果。要将监督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套取、骗取、挤占、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除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外,在安排单位预算时,减少相关预算。

财务专项检查篇3

一、加强财政监督知识培训,强化财政监督法规意识

2010年,我县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任免列入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题。按照县领导的批示,我局于2010年3月,5月、9月、11月,先后两次对68个预算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了财政、财务会计知识和财政监督知识培训,请分管财政的县领导到会讲话指导,请县纪委领导到会讲财经纪律,请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领导到会讲财政监督知识,同时组织两次预算单位财务联查会审业务培训。此外,7月份开展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和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回头看清理及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均召开了全县性的动员大会,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检查人员进行了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培训,重点检查前,还要对检查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培训,对强化单位财政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检查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自2010年1月起,局党组研究决定由财政监督股负责对全县68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实行按月催收和审查制度,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现场指导和检查进行规范,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将会计人员的任免、考核纳入财政监管,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和财务联查会审活动,要求单位必须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并保持稳定,及时做账、及时报送财务报表,通过这些措施,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会计监督作用明显加强。

三、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完善财政资金拨付监管制度

我县由于财政监督机构人员较少,实行财政监督机构和各股室监督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的模式进行各项财政监督和检查工作。各股均制定了严格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拨付程序制度,并实行重点资金调度、拨付集体审批、印鉴分别保管、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内部牵制制度、县级报账制的项目,实行由相关部门联签并报分管县领导审批的制度。在已有的《罗江县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罗江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罗江县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17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3月份,又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县级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重点强调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履行项目招投标程序、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加强审计监管。此外,财政监督股还要定期对各股室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的制度,对外检查,由相关股室牵头,有关股室配合进行,确保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认真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2010年我局重点开展了以下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一)部门联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检查。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收宫之年,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防止截留、挪用,县委、县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用1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我局财监、预算、农业、投资等股室积极参与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二)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2010年6月至9月,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由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检查组,对全县涉农专项资金以来的使用、管理、拨付及账务处理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自查发现县水务局、病险水库整治省专款226.6万元未使用问题,责令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复意见整改;对自查发现县教育局少量未及时发放或因故无法发放的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责令及时发放或收缴财政,对不符合要求申报的国家助学金292.135万元,已退回县财政;对自查发现县扶贫办因17个扶贫村扶贫项目未启动导致225万元资金滞留问题,政府已协调有关部门督促启动项目;对自查发现县农业局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御营、金山、白马关三个镇有20户农户农作物良种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0.2万元未兑付问题,已督促整改落实。对重点检查发现4户农户的农村贫困户、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1.2万元未发放到农户问题,以及县邮政局07、退耕还来补助资金4560.5元未发放到农户手里的问题,已责成相关单位发放到农户。

(三)开展家电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通知精神,我局组成检查组,于2010年4月和7月,分别开展了家电下乡和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开展财政专项基金、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通知精神,我局于2010年8月至9月底开展了财政专项基金、资金的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97.4万元核算不规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8万元拨付不及时,4万元改变用途以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7万元发放未公示,未建立台账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局于2010年10月份对罗江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会计资料不规范,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责令进行了整改落实。

(六)开展非说收入执收情况和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财政监督股与国库、综合股于2010年7月份,对非说收入较集中地交通、建设、人口、国土及部分镇的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5日,与县监察、审计、人事劳动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个镇,4个部门进行了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七)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53个社团和18户国有企业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牵头,从成员单位抽调20名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8个社团和8户国有企业集中突击检查,此外,还配合市检查组检查了两个社团和1户国有企业,使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8%以上。对自查自纠发现的两户国有企业3.77万元“小金库”问题,责令整改完毕,对重点检查发现的社团34.74万元“小金库”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业务指导等措施,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社团和国有企业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八)完成了省市财政部门布置的各项调研任务,及时上报各种检查总结报告、信息等,为上级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资料。

五、主要经验及成效

我县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采取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全局各股室都参与的大监督的模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部门配合密切、监督质量提高。我县的各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兼任,大额资金拨付也需县领导审批,大型监督检查均有县纪委监察、审计和财政有关股室业务骨干参与,促使被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检查,检查进展顺利,问题得到充分暴露,检查效果显著。同时检查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监督检查人员业务技能,从今年专项资金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发现的问题看,检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体现了较高的检查水准。二是局领导重视,宣传培训到位,单位法制意识增强。2010年我局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检查和各种财政专项资金检查作为财务中心工作之一,局长要求做到精细化,常态化监管。为此先后举办了8期各种会计培训,重点是针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培训,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培训的对象包括了分管财务会计的负责人,促进了单位财经法制意识的增强。三是逗硬考核。我局每年对县级各部门,各镇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打分考核,作为报送县政府考核依据之一,同时评选年度财政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的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监督成效。例如以前做账、报账不及时的,现在大多能够及时做账和报表,不能按时报表的主动说明原因。检查发现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积极整改落实,不懂的积极向财政部门请教。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主动向财政部门咨询,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原始凭证不规范的,印制了规范的领款单,报销单等。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的,健全了规范的拨付管理程序制度。未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的单位,也聘请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工作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财经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一是财政监督检查力量不足。我局人员较少,无法设置专职监督检查机构,每个股室都要对应省市财政部门三个以上科处室,日常工作均比较多,下单位监督检查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监督完全到位。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财经法律意识不强,不够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任用会计人员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不规范。由于存在一些单位领导不懂得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个人廉政修养,因而在任用会计人员和财务收支审批上我行我素,权力腐败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亟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教育。

三是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由于地税收编和最近几年我县提拔和选调到县级部门工作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各镇,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业务骨干,退休的会计人员也比较多,再加上县级部门和镇编制紧,经费缺,难以新增会计人员,因而造成无证人员兼任会计工作,会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较突出。

四是农村基层会计机构不够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随着农村机构改革和中央财政向农村倾斜,农村村级财务人员力量薄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任务沉重,财政面临加强农村财务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重任。

五是财政监督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我县纳入扩权强县后,尚未参加过省财政监督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也缺少与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财政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二)建议

加强信息交流,切实提高县级财政监督工作水平,建议省、市财政部门每年举办一至二期财政监督干部业务培训,搞一些交叉检查,或抽调到省厅协助检查。

七、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五适应、五促进”: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财政法规的贯彻执行,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对镇财政考核督察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财务专项检查篇4

一年来,我们围绕《2011年陇南市财政监督工作要点》和市县财政、财监工作重点,结合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全市财政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落实“一把手”工程,创新财政监督机制体制,按照“收支并重、内外并举、监管结合”总体思路,努力实现财经监督检查职能转变,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财监办荣获“全市财政监督先进集体”称号。

(一)整合监督管理职能,积极探索构建财政“大监督”机制。我们按照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从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检查效能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一是着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制定出台了《徽县财政财政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共8章42条,对财政监督的职责、内容、方式、程序及执法过错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财政内部各职能机构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建立健全财政监督长效机制,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财政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运行。二是充分发挥专职机构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指导协调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监管水平,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为局属单位和业务股室开展各项检查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三是从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把财监机构与财政监察股、纪检监察室职能整合,将财监办4名专职监督员派驻财政局4个主要业务股室经办预算拨款、非税收入管理、农业项目财务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业务,对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的收纳、划解、核算、指标分配、资金拨付、以及用款单位使用和报账情况实施日常全程监督。在核算中心和非税局设立业务稽核岗位,建全乡镇财政业务巡回稽核制度,财政执法重点项目的专项检查和内部监察工作统一由财监办归口组织,县局各股室、局属各部门配合实施,形成了多方联动、通力协作的日常监督检查网络体系。四是完善监督检查动态跟踪机制。财监办及时了解全局监督职能的运作进展,掌握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主动联系沟通,督促指导局属单位和业务股室科学合理安排检查,通过查前上门培训辅导、查中派员参与、查后提供政策指导、检查成果共享利用等,协助局属单位和业务股室加强对检查质量风险的控制,形成了贯穿于检查全过程的检查质量控制机制,有效全面地推进了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

(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形成了涵盖财政收支、寓监督服务于财政管理的财政监督机制。我们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紧密融合,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一是加强了预算编制监督审查。进一步完善了县直部门“零基预算”管理办法,编制综合财政支出预算,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强化了预算监督力度。对15个乡镇和县直11个部门推行“部门预算”管理,单位所有收支都进了财政笼子,增强了单位自主理财的积极性,规范了财政预算分配程序。二是对部分重点项目资金专项审批。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车辆购置保险费、丧葬抚恤金以及扶贫救灾、农业开发、社会保障、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重点项目资金,通过专项审批和跟踪问效,确保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教育危房改造资金、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惠农补贴资金财政专户,推行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帐制,对这些项目资金实行封闭运行,提高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严格财政资金拨款程序。按照核定的预算指标,坚持用款单位按用途申请、财政业务股室按预算审查、主管领导按进度掌握核批、临时性项目报政府研究“一支笔”审批的财政性资金拨付制度,把预算内外资金捆在一起使用,有效克服了资金调度上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性资金分配程序。四是健全财政票据核销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实行“验旧领新、限额控制、票款同行”管理办法,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的足额入库。对执法罚没和农税专用票证实行“交旧领新、报查核销”办法,彻底堵住了执罚执收单位截留、挪用财政预算收入的源头。通过实施日常全程监督,推进了各项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开展财政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服务财政改革,强化财政职能的原则,根据财政重点投入方向,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围惠农强农、社会保障、抗震救灾、扩大内需等涉及民生的热点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查纠各类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

一是开展乡镇财政工作目标考核。年初,县局派出考核检查组,结合各乡镇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对乡镇财政所及其所属会计主体单位执行预算、税收、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等经济事项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在全县财政系统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保证了乡镇财政规范运行。

二是对乡镇落实惠农政策资金情况进行督查。4月份,县局抽调8名人员,组成2个督查组,分别由2名副局长带队,对15个乡镇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抗震救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村级经费、教育“两免一补”、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了各项补资金按时足额兑现农户。为了保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规范运行,县局抽调3名业务骨干,对全县各乡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改革实施情况和补贴项目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巡回督查,指导乡镇做好惠农财政补贴对象的审核公示、信息录入、资料报送、档案管理以及业务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公平、公正地发到农户手中。为了促进家电下乡政策的落实,县局抽调人员,由分管领导带队,会同商务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乡镇和定点经营商家贯彻落实家电和汽车下乡财政补贴政策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资金兑现到位。

三是开展会计信息和会计执业质量抽查。按照省市关于开展201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统一部署,我县形成了由财政局长亲自抓总,财监办副主任具体负责,各业务股所长全力配合的组织领导格局。结合工作实际,把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与“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紧密结合,由参加“小金库”重点检查的2个工作组分别承担20户行政事业被查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任务。从检查情况看,我县会计基础工作正在逐步走向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逐步得到纠正,我县的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检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单位存在一定程度的会计违法违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监督和加强。这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和纠正的主要问题有5个方面,一是现金库存量大。个别单位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库存现金较大,超过国家规定库存限额。二是不合理票据依然存在。有些单位对取得的原始单据审核不够严格,招待费支出不明细,购买的公办用品无清单、无经手人等。三是往来帐款核算不清,造成资产不实。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单位暂存款、暂付款数量较大,经进一步核实,其中大部分款项,没有按照会计制度核算办法进行帐务处理。四是科目运用不规范。个别单位会计科目运用不规范,如招待费用列支培训费、下乡补助费、奖金在办公费中列支等问题依然存在。五是购买商品未进固定资产。个别单位购买的办公设备未进固定资产。检查中发现一个单位滞留应缴财政资金1760897元,如数收缴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并对单位领导和财务去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财监办派出组成检查组,对徽县燎原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执业质量进行检查,重点审查其遵守独立审计会计准则、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职业道德规范、业务收费管理办法以及业务开展基本情况等内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单位会计内控制度不严密、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数据存在差异和会计执业程序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责成单位进行整改,促进了会计中介机构规范运作,维护了《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条例》的严肃性。

四是继续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今年,认真贯彻省治理“小金库”工作检查督导组督查徽县“小金库”治理工作汇报会议精神,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使“双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进一步明确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发出《关于开展“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补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县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8月20日前全面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在重点抓好“五查五看”的基础上,做到“三公、两核、一承诺”。二是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纪委、监察、财政、审计、民政、经委等部门抽调12名业务骨干,组成4个检查组,对20个重点部门、14个社会团体和3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施重点检查。国资、非税部门组成2个工作组,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门面房屋出租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三是进一步拓宽举报渠道。县治理“小金库”办公室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再次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奖励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举报,确定专人负责做好举报事项的查处、跟踪、落实和反馈工作。四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专项治理政策、制度、措施的咨指导,形成整体合力,确保不走过场。五是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确实存在“小金库”问题部门要限期整改,工作不负责任或者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截至目前,已查纠2个单位“小金库”问题115.46万元,收缴余额资金9.8万元。同时,对省上督查发现矿管办应缴未交财政资金176.1万元已全额收缴财政。六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出台了《徽县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从银行账户开设、票据管理规定、非税收入管理、国有资产处置、严格财务核算和加大监督管理方面,提出治理“小金库”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小金库”责任追究制、治理“小金库”连带责任追究和处理处罚落实跟踪制、禁设“小金库”承诺保证制、举报查处督办制、治理“小金库”监督管理责任制等五项机制,将“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防治机制。

(四)把握主线,强化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督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抗震救灾政策,完善制度措施,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分配环节,及时拨付资金,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了抗震救灾资金的规范使用和安全发放,有力推动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日常监管合力,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接收发放全过程进行监督,形成了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实现了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全覆盖。二是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制度,确保了监督工作规范运行。为了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监管,及时转发了上级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一系列文件,并先后制定下发了相关配套制度规定,出台了《徽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办法》,对重建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监督等事项作出了详细规定,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重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依法、有效、规范运行。三是突出监管重点,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公开透明。多次抽调人员,分赴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针对救灾款物发放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从会计账务管理、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恢复重建政策落实、居民住房重建验收和考核等不同角度,对乡镇和有关部门执行灾后重建政策进行全面的稽查和审核,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按照市局下发的检查工作方案,配合市局开展了全县城市居民住房重建维修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8.12特大暴洪灾害发生后,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把抗洪救灾工作作为当时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成立抗洪救灾工作领导专班,按照县防指要求,负责灾区防洪抢险物资和资金保障、灾区群众转移所需费用资金的调度;协调灾区转移安置和生活的资金保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一线的灾情调查工作和抢险物资采购资金的调度、协助做好防洪抢险物资的供给。为了加强暴洪灾害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益,我们制定出台了《徽县暴洪灾害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办法》,共5章23条,对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捐助资金和物资接收、捐助资金的使用范围、救灾资金拨付和物资发放管理以及救灾资金和物资使用监督检查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对救灾资金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组织人员定期深入灾户家庭,对领取的救灾款物进行核查,与发放部门的表册进行核对,确保救灾资金和物资在内部管理环节上的安全。

(五)大力强化内部监督,促进财政系统文明执法和依法理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财政监督条例》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的有关规定,把对外专项检查和对内执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财政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加强对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领导。成立“财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对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保障机制等3个方面做出了19条具体规定,是财政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财政执法监察工作上水平的行动纲领。二是完善局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了《徽县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把财政部门实施的25个法律法规按业务分类归口,确定具体实施部门和股室,并层层签订执法责任书,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强化执法责任,明确了依法理财的职责。财监办统一印制了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文书,加强日常督导,促进了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三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不断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印制《财政局机关制度汇编》,确定分管领导负责抓好监督落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统一到制度的约束之下,从制度上保证财政干部依法理财。四是推行政务公开和首问责任制。我们就今后一段时期全县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措施予以公布,并就如何抓好落实和优质服务向社会公开承诺,并开辟专栏予以公示。设立监督牌,机关干部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乡镇财政所推行异地交流制度,增强了乡财政干部廉洁理财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五是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日常监督管理。认真贯彻《关于在乡财政所推行政务公开的通知》,促使乡财政干部依法理财,勤政务实。将乡财政所经费纳入县会计中心集中管理核算,对财政所职工工资、县外差旅费、接待费、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等支出项目,实行专项审批核销办法,有效规范了财政所内部财务开支行为,预防了违纪问题的发生。六是实行局领导联系乡镇包抓落实制度。对乡镇财政工作和重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帮助乡镇建立健全有了关规章制度。同时,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稽核工作,促进了县乡财政规范运行。

(六)认真履行财政源头治理职责,努力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按照县委、政府《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表》分配给财政部门的工作项目、任务和要求,把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作为财政部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一是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巩固部门预算试点成果,细化预算项目,严格预算执行。县直部门预算单位和各乡镇细化预算工作规范运行,增强了单位增收节支的自我约束力,规范了财政预算分配秩序,总体节支率达到8.6%。县乡干部工资统发程序得到完善,实行统发工资数据库维护专管员制度,编制、人事、财政、银行部门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确保了职工工资及时准确发放。二是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完善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编制非税收入计划,加大了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由非税局牵头,组成3个工作组,对全县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标准和资金缴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和规范,督促入库非税收入208.56万元,通过新闻媒体对规范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执收单位进行公示,促进了非税收入征管改革体系的建设,有效规范了单位收费行为,政府非税收入实现了足额入库。三是强化会计监督。县会计管理核算中心设立业务稽核岗位,选配业务稽核员,在部分单位试行“柜组式核算,流水线作业”集中核算新模式,规范集中核算程序,完善了会管中心监督制约机制。今年以来,退回不规范会计凭证189张,金额达68.5万元,制止和纠正超标报销302笔,涉及金额82.51万元。会计中心还配合税务部门开展发票稽查,对建筑按行业实行就地结算缴交税款,清查大头小尾发票,补缴税款12.5万元。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堵塞了支出中的漏洞,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单位财会违纪行为。四是着力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机制。按照“预算共编、收入上划、帐户统设、收支平衡”的模式,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全面推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纳入“一册明、一折统”管理,减少发放层次,规范发放流程,保证了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兑现到户。五是扩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加大了《政府采购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规范了公务用车购置审批程序,完善了统一保险制度,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和规模,对财政性工程建设项目和专项物资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对部门分散采购项目的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集中采购与部门分散采购的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城建材料、交通工程以及整村推进教学楼项目建设等招标投标活动,对相关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政府采购制度逐步落实。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落实产权交易制度。拟定了《徽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理,重新核发使用证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监督力度,对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实行审查备案,对粮贸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有效防止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企业改制规范运行。

(七)通力协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督查调研工作。一是认真办理群众信访案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监督检查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受理的群众来访和电话投诉的主要内容是涉及惠民补贴政策落实和有关抗震救灾款物发放的有关事宜。我们针对不同问题,深入村社调查了解,查找根源,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政策,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分析研究,严格按照办理规则,逐件逐代表进行了答复,满意率为100%。二是开展专项清理工作。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各类财政周转金、干部拖欠公款、单位银行账户、各项财政补贴、公务用车和通讯工具、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等专项清理工作,为部门预算编制和财政管理夯实了基础资料。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资金检查。内容涉及扶贫、社保、计生、教育、民政、退耕还林、粮食补贴等多项资金,对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整改,帮助单位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开展了财经法规培训。针对财务信息失真、财经秩序松弛的现状,创新了会计继续教育方式,把财经法规培训加入了继续教育,提高了全县上下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工作中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财政监督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是搞好财监工作的首要前提;加强制度创新,改革监督方法是搞好财监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依法行政,服务大局是搞好财监工作内在要求;健全财监机构,强化队伍素质是搞好财监工作的重要保障;财政监督与管理紧密融合,构建财政大监督机制,是实现财政监督长效机制的发展方向。

我县财政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的发展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财经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前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二是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小金库”还未彻底铲除,可能还存在着财会做假行为;三是财监机构队伍建设滞后,财监机构增编更名还未落实。财监专职人员兼搞财政业务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影响到财监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预算收入征管质量、财政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专项监督检查乏力。财政内部监督工作落后,存在着不好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四是财监机构与税务、审计、监察以及政法等部门联合执法配合不够,财经监督的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四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工作中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财政收入检查较多,对财政支出监督少;对某个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同时受客观条件限制,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已无法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加以改进和克服,进一步发挥为财政改革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县财政经济健康发展。

三、2011年财政监督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徽县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五适应、五促进”: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两个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甘肃省财政监督条例》,切实履行两个《条例》赋予财监机构的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继续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财政系统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乡镇财政考核督察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五)抓好财政督查和调研,为财政改革和发展做好参谋和服务。主动参与部门预算试点、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监督各项财政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全面落实。围绕财税管理和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过程中的的宣传和调研,及时反映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为规范财政管理提供参考。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管理配套措施,保证全县恢复重建工作整体向纵深推进。

(六)抓好举报案件的核查,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本着“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的原则,认真核查群众举报案件,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财政违法行为举报激励机制,对有价值举报行为给予奖励,使社会各界关注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对重大财政违法违纪案例依法公告,提高财政监督的社会影响力。注重财经监督检查信息交流,与纪检、监察、税务、审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形成联合执法机制,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努力做好县委、政府和市财监部门安排的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全县财政经济健康发展。

财务专项检查篇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严肃各项财经纪律,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履行好财务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从源头上防范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切实把“钱袋子”管住管好,斩断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通道。

二、治理范围

办、中心各处室。

三、重点内容

重点检查发现2017年7月1日一2017年6月30日期间财务管理违规违纪问题;省委巡视组巡视中发现违反财经纪律方面主要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检查《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的通知》(x财行一发〔2017〕x号)和《关于印发〈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票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x财综发〔2017〕x号)贯彻执行情况。对重点问题将延伸检查并追溯到以前年度。具体检查下列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责任体系的情况。

(二)单位预决算管理情况。包括将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严格人员编制政策,严禁超编制安排人员经费情况。

(三)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情况。包括公务卡结算制度执行情况;银行账户开设和存款管理情况;津贴补贴发放情况;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管理使用情况;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小金库”和“账外账”治理情况;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计提及其他管理情况。

(四)单位资产管理情况。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情况;对外出租、出借资产的管理情况。

(五)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包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单位依法设置财务机构、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情况;会计、出纳分设,银行账户预留印鉴管理情况。

四、方法步骤

专项治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4月初至6月中旬)。

综合处负责制定自查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认真开展自查,主动纠正存在的问题,做到不走过场、全面覆盖,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各处室负责人对自查自纠情况负总责。对自查出来的违规违纪问题,必须如实填报,不得隐匿不报或少报、漏报。2017年6月5日前,综合处收集汇总并向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上报自查自纠报告和《财务管理违规问题专项治理自查(重点检查)情况统计表》。

第二阶段:接受检查阶段(6月下旬至9月中旬)。

综合处定期汇总上报专项治理情况,随时做好接受上级检查准备。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9月下旬至10月底)。

针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财务管理违规问题整改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要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健全完善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和完善规范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综合处将专项治理情况报告及有关表格于2017年10月25日前报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治理工作专班,设在综合处,搞好组织协调和日常督办,落实工作责任,把握时间进度,不折不扣落实工作任务。

(二)搞好宣传发动。对专项治理活动以适当形式进行动员部署。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财务专项检查篇6

一、我股的工作职责

1、研究拟订财政监督的制度办法;研究提出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的建议或措施。

2、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财税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各项财政收入的征管及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效益等情况;配合监察、审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工作,对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并提出完善监管制度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3、会同局内有关股室监督县本级预算的执行。

4、研究拟订全局对外检查计划,统一管理全局对外检查工作。

5、监督局内各股室财政法规、政策、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本级预算管理及预算执行情况。

6、按照上级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要求,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7、协调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工作关系;协调和指导局内各业务股室的监督检查工作;参与全局各项财政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制定。

8、办理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贯彻省市精神,强化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1、认真开展2010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回头看”工作,并配合完成了省级的专项检查验收工作。

2、协调县民政局组织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和公募基金进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并于10月9日完成了自查阶段的上报工作。

3、经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制定了《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我县具体实情,对六户相关企业布置了自查和有选择的重点检查,并且完成了上报工作。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组织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和全局对外检查计划,组织实施了4户行政事业单位(含2户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通过检查规范了单位财务收支行为,维护了财经纪律,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按照时间要求及时将检查情况上报市局,受到市局的肯定和表扬。

(三)全面监督,突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了强农惠农专项清查、配合参与了纪检委组织的2010年财政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

1、按照省、市强农惠农专项清查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制定了《县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各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强农惠农专项清查各阶段的工作,清查项目个数76项,资金总量达61134万元。并且通过县局与市局的协调,省级检查组未抽选我县作为重点检查县。

2、按照县委2010年财政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要求,配合纪检委对纳入治理范围的重点审计、重点检查资金进行了清理摸底。

(四)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为规范乡镇财政、财务和会计工作,提升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乡镇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大力调整乡镇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支出节约和管理规范。按照市局文件安排部署,组织县辖18个乡镇开展2010年监督检查的自查,并分片选取独石口、龙门所、东万口、大海陀、样田、炮梁6个乡镇进行了重点检查。

(五)以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为重点,搞好政府及局领导交办的临时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1、参与带队组织对区实施了财税大检查的县区互查工作。

2、根据县政府相关工作安排,对大海陀、黑龙山、剪子岭三个上划林场的人员编制、固定资产情况及债权债务进行了监督核查。

3、根据县领导的有关批示,对我县白河治理征地补偿资金使用及县政府招待所2009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4、完成了县卫生局下辖茨营子、镇宁堡、炮梁、三道川四个乡镇卫生院基建欠款和健龙福利化工厂贷款的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深入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

2、完成2010年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及强农惠专项清查和检查工作的扫尾工作。

3、一如既往的配合好市局派驻我县的财政监察员工作。

4、努力完成上级及本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2010年个人廉政情况

财务专项检查篇7

关键词:联通财务检查有效开展

中国联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内部制定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对各部门及下属基层分公司开展财务检查和评价工作。中国联通的财务检查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总部、省级公司、地市公司三级管理体系实施。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地市分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本地财务检查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在防范财务风险,支撑生产运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制订清晰的财务检查实施细则

财务检查实施细则是关于开展财务检查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地市分公司在上级省公司财务检查指导意见的框架内,结合自身的组织架构、业务特点,制定具有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主要包括:管理体系,明确了财务检查机构的设置及主要工作职责,强调了财务部门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有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责任;工作内容,描述了纳入财务检查工作范畴的制度建设及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生产运营支撑等具体内容;工作方式及程序,阐述了开展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和临时检查的流程和安排;评价报告制度,包括对被检查单位的问题整改落实跟踪、建立财务预警与考核制度、建立工作报告与通报制度等。

二、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整改跟进

依据财务检查实施细则,财务检查活动由下发检查通知、实施检查、编写检查报告、检查通报、下发整改通知书、收集整改报告等环节、步骤形成闭环。而整个检查活动的核心重点,是对发现问题的剖析和跟踪整改。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高风险、不合规问题,检查组积极与被检查部门进行现场深入沟通,或更大范围的召集政策制定部门、执行部门以开会分析、讨论的方式广泛收集各方信息,从而确定该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

对于发现问题的各项原因,检查组提出可操作性的整改建议,按照“六有”要求(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目标、有措施、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以便问题的有效跟踪整改。三、突出体现财务检查的服务支撑作用

电信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处于重压下的一线区分公司和业务部门人员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与生产经营是矛盾对立关系的想法。实际上,根据财务检查管理细则,财务检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两项重要原则:一是,突出财务指导的原则,将业务指导和财务检查有机结合,立足指导解决问题,提出处理方案,跟踪改进效果,提升财务工作质量;二是,服务生产运营的原则,面向公司经营管理各环节,支撑公司生产运营,持续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因此,财务检查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利益共同体,财务检查的有效开展是生产经营业绩提升的有力保障。例如:在营销费用专项检查中,检查组就营销费用的筹划、使用、台帐登记等工作与费用使用部门进行探讨。

四、重视财务检查队伍的建设

财务检查人员是财务检查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检查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检查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从财务部各科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稳定的财务检查队伍,为日常专项检查、地市间交叉检查做好人才储备。第二,不定期组织宣贯和培训活动,使财务检查人员对财务检查工作的实施流程、要求有较深刻了解,以利于后期检查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三,财务部各科室相关岗位人员于年初根据公司最新的管理要求和it系统环境的变化,分别对资产、资金、营业款、佣金等模块的检查底稿内容展开讨论,以修订和完善当年检查底稿中的检查关键点、检查步骤和方法。这使得财务人员在熟悉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主动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自身的检查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第四,开展专项检查前,财务检查小组针对选定的检查主题,收集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已制定的相关文件、规范进行深入分析,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流程及风险防范要求。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检查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确保财务检查工作效率和效果,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保证。财务检查考核制度的建立既推进了财务检查工作的有效实施,更使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而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具体要求。笔者所在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检查考核制度,以部门为单位按月分别对日常监督、例行自查、专项检查、外部检查等各项活动进行评价。考核细则中既有对工作时限、工作质量、检查结果等指标的量化扣分条款,也有对于重大风险问题的一票否决制度。考核制度拟定的过程中,考核小组就考核的具体内容认真听取、收集了财务部各科室及各执行部门的相关参考意见,从而增强了考核制度的可操作性。每月末,考核小组将考核规则统计的总得分换算为Kpi考核体系中的分值,经考核小组确定后应用于部门绩效。

六、注重财务检查中的it手段

中国联通的经营、财务信息绝大部分反映在运营支撑系统(oSS)、业务支撑系统(BSS)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中。尤其是各专业的营业欠款情况、佣金的计提和支付、数量繁多的各种有价卡及手机终端的进销存管理等复杂、海量的数据必须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撑才能完成。因此,财务检查工作对于检查人员的要求已不局限于能够熟练运用eRp财务系统提取报表、查询帐务,还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各业务、计费系统产生的数据为财务检查提供服务。

七、结束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包括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检查制度并加以有效实施将使企业得以强身健体,防范内部管理失控,防止财务信息失真,有效防治经济犯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财务专项检查篇8

一、全市财政反腐倡廉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财政纪检监察工作在市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在市财政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注重源头治理,促进了财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市财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9.8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04.0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647.14亿元。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94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181亿元,2006年至2012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合计53.11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合计57.46亿元;文化体育支出11.01亿元;2012年全市财政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达6.45亿元。2009到2011三年,中央和省级安排涉农资金就达91.2亿无,涉及专项项目达124项。

(一)财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根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市、县财政部门党组每年年初都要专题研究部署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治本抓源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组每年专题研究财政纪检监察工作不少于4次,每年召开一次全市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财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先后出台了《市财政局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市财政局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实施办法》、《市财政局落实警示戒免工作实施办法》、《市财政局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办法》等文件。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组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分管领导齐抓共管、各科室责任人和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财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自2011年以来,全市财政系统组织开展权力搜索、职责定位、规范流程等工作。按照登记权力事项、整改完善程序制度、检查督促落实三个阶段,将财政部门各科室、各岗位的权力事项、权力来源、权力范围进行清理登记。针对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风险环节,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直观流程,在财政门户网站或其他公共场所公开,方便服务对象查询和人民群众监督。截止目前,已修定完善了《市财政局党组议事决策规则(试行)》、《市财政局工作规则(试行)》、各科室的工作规则及运行流程图等,财政权力运行得以进一步公开透明。

(三)财政专项治理工作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根据中央、省工作要求,从2011年始,连续3年在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市、县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设在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和协调全市的专项治理工作。全市共有2348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这次专项治理,在自查阶段,通过自查发现“小金库”112个,涉及金额1600万元。在重点检查阶段,发现“小金库”48个,涉及资金1020余万元,查处财政违纪违规资金3210万元,查补财政收入2617万元,纠正财政违纪违规资金3006万元。受理并核查举报9件,均全部做到了认真调查处理。此项工作得到市委、政府的高度评价,获得全省特色工作奖励。

二是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在市政府领导下,财政部门牵头负责对2009-2011年中、省、市三级财政,共安排的强农惠农专项124项、涉及资金118亿余元开展了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150件,涉及资金22177万元,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均进行了相关处理。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全市《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政府贷款资金的发放与支付管理办法》,建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和涉农专项资金备案制度,对大额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和监督初步开展了风险评估。

三是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检查。在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县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物质采购和资金管理的清理治理,全市财政部门分别组织对市属及县属总投资在3000-50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对物质采购和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排查,并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处理,下达了整改意见。

四是开展厉行节约治理工作。出台了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厉行节约限额标准,修定出台了新的差旅费标准,进一步规范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公用经费的支出。

(四)财政源头防腐工作大力推进

一是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了市级公用经费定额管理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量化评分方案,规范部门预算业务流程,增强了预算“刚性”,不断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

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完成了市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管信息系统、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和现金管理办法,有效推动公务卡结算制度和市级财政工资统发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效率和监管能力。

三是深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启动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对接工作,完成了对14个县、区(市)财政部门、改革试点单位和银行的培训工作。此外,在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农村基层财政管理改革以及财政纪检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全市财政部门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财政资金量大面广,财政监督人少势弱

巨额财政资金广泛分配到全市14个县(市、区)200多个乡镇2000多个村750余万人,点多面广,流向分散,环节众多,给资金安全使用带来隐患。但是至目前,全市财政部门设立财政监督检查机构15个,专门从事财政监督检查的在岗人员只有49人。财政监督人少事多,并且重收支轻监管、重对外轻对内、重事后轻事前、重检查轻处理的“四重四轻”现象较为明显,“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给违纪违法行为铺垫温床。少数单位负责人或财经工作人员法纪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拒腐防变能力低。严重影响了对财政资源分配和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的监督力度。

(二)预算单位财务基础较差,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不力

由于财政部门所担负的任务日益繁重,财政干部人力不足,加之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收支轻管理等原因,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对财政预算单位的财务情况的指导、督查不够,对财政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适之较软,使得单位财务存在许多问题,部门会计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三)一些领域和一些重点岗位案件易发多发,风险防范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一是“小金库”现象仍然突出。自2011年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以来,共发现“小金库”达188个,涉及资金3500人余万元,责任追究了77人。在今年开展的环境建设年活动中,通过财政预算执行、政府采购以及非税收入情况的专项检查,仍然发现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二是财政部门一些岗位权力较为集中。比如政府采购、单位出纳以及预算编制执行等岗位,致使政府采购领域案件易发多发。三是财政干部利用职权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现象比较严重。2005年来,全市共有97名财政干部利用职权挪用公款违纪违规,其中8名财政干部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并走上了犯罪道路。

(四)财政系统部分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不强

财政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履行的职能是行政执法,需要有金融、财务、管理、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履行职责,而财政部门纪检监察具备这方面知识的人才比较少,培训也是注重文件法律条例和办案方式方法的的学习,多数专(兼)职干部业务工作能力跟不上新形势行政监察任务的需要。随着国家“民生财政”框架的构建,资金流向越来越广,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很多同志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履行好综合行政执法监察职能,提出针对性强的监察建议,赢得监察权威。

三、加强财政部门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让各类财政资金安全、高效流通,已成为新形势下财政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各类资金安排是否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各级财政领导干部是否廉洁自律,决策是否科学民主,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否符合程序,财政政务是否公开,转移支付是否公平公正,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行政审批、财政监督检查等重点环节是否规范等等,都将考验着财政纪检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围绕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执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着力推进全市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步伐科学迈进。

(一)强化廉政教育,筑牢干部思想防线

一是构建良好的廉政教育机制。着力形成局党组统一领导,监察、人事、各业务科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宣教工作新格局,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级财政局党组中心学习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以及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活动,牢记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条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和浩然正气的精神状态。二是切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进机关为抓手,大力促进财政部门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上廉政党课、廉政承诺、警示教育,开设廉政文化专栏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切实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崭新社会风尚,构建人人思廉、个个保廉的良好环境。三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以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等形式深化各级纪委全会精神的宣讲,开展“以案论纪、廉洁自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深入剖析近几年财政部门发生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切实发挥震慑效应。在全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读廉政丛书活动,写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组织评选交流,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真正达到思想上立位、行动上自律。

(二)完善制度建设,保障财政发展大局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完善局党组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各内设科室各司其职的党风廉政工作机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继续推行党政一把手与各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内设机构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强化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单位警戒制。着力制定财政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做到违纪对号入座,追究责任不流于形式。进一步修订警示谈话、用人失察追究、通报批评制度,增强防范能力。建立中层以上干部“述廉、评廉、考廉”廉政档案和考核机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杜绝“中梗阻”现象。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加大各类案件查处力度,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深入分析案件事实,重点查处财政部门领导干部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的案件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并在系统内通报,达到震慑教育和典型引路目的。

(三)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强化领导干部监督。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加强对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廉洁自律、行政审批等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确保各项政令畅通。二是强化重点项目资金落实情况督查。加强对“民生工程”、“三农”、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以及工程、政府采购等重点工作以及工程性建设领域和新增中央投资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财政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三是强化专项资金检查力度。重点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廉租房建设、抗灾救灾补助资金、收入分配等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四是强化内部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制度,切实加强财政系统内部政策执行、财政财务收支、会计管理和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预算法》、《会计法》的顺利实施,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实施专项检查,强化财政源头治理

一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完善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抓好公务卡改革试点,深化政府非税收入大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等制度。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政府行为的建章立制。二是健全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管理,切实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三是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设立“小金库”的违纪行为,并健全长效机制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杜绝“小金库”的衍生。四是切实抓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大力节俭压缩一般性支出“零增长”,切实把好关口,严格控制出国(境)经费和公务接待费预算的管理。切实规范各类庆典、研讨会、论坛行为。强化公务用车管理新规定的落实力度。五是进一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进一步开展财政权力梳理,完善科学的财政权力运行流程和监控机制,切实规范财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缩短工作流程,强化服务职能。

财务专项检查篇9

(一)围绕宏观调控,服务大局意识不断增强

围绕“稳物价保民生”实施监督。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考核验收工作,为中央和地方结算提供基础数据。开展对部分地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涉农资金问题的核查,深入分析涉农资金问题多发的原因,提出加强监管的建议。开展了医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全面反映医改政策在地方执行情况,有力推动医改政策落实。开展了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审核,根据专员办审核结果,财政部累计拨付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117亿元、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160亿元。开展了高速公路收费情况专项调查,发现多条高速公路超期收费、获取高额利润等问题,为降低收费提供客观依据。开展了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例,积极助力房地产宏观调控。针对日化行业集体涨价的社会热点,对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检查,深入了解企业成本、利润构成和涨价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实施监督。抽调精干力量参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展了土地整治资金收支管理情况专项调查,发现问题金额473亿元,涉及新增耕地面积25万亩,揭示了“土地财政”深层次问题。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审核3085户高新技术企业,查出问题企业577户,发现自主知识产权不符合规定,高新产品收入、人员和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等问题。开展了资源税政策实施情况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资源税改革试点运行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对15户大型资源、能源类企业开展了检查,对企业存在的成本管理混乱、多提资产减值准备、违规发放奖金补贴等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围绕“推改革建机制”实施监督。参加了规范地方津贴补贴专项检查,有力推动津补贴政策改革不断深入。开展了国家储备石油财政财务管理情况专项调查,加强了国家储备石油资金的管理使用,促进完善管理体制。开展了航材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专项调查,深入分析了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展了军工基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促使资金使用单位转变重科研轻管理的观念,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二)着眼规范秩序,市场监管影响有效扩大

参与“小金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中央部署,各专员办积极参与治理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开展重点检查、督导抽查,充分发挥了专业和主力作用。三年来,各专员办共派出87个检查组,对255个治理单位进行了检查,查处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同时,在日常监督检查中也高度关注“小金库”问题,发挥了较好的查处与惩治作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监管。2011年是推行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责任制和“点对点”监督的第三年,绝大多数专员办都按期完成了轮查任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由执业质量检查延伸到风险控制、分所管理、合伙转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对事务所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监管。对38户a股上市公司和2户H股上市公司开展了检查,重点对上市公司违规操纵利润粉饰报表、内部控制薄弱、偷税漏税等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促进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财政金融监管。对55户中央和地方金融企业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在关注金融企业资产财务管理、会计准则及风险内控执行情况的同时,对财政金融支农政策执行情况予以关注,重点检查保险公司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中央财政保险保费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的申报使用情况。对23家中央金融企业2009年度负责人薪酬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纠正了部分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违规问题。开展了外国政府贷款管理使用情况检查,发现存在虚假申报套取贷款资金、未按规定招标采购、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促进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加大检查公告力度。为更好地发挥财政监督的警示作用,对外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检查公告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产财务检查公告。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了财政部的监管影响,加强了社会对公告涉及部门和单位的监督,提升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严肃性。

(三)强化预算监管,财政管理特色日益突出

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开展了对54户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产财务情况检查,做好“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派出机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部门预算审核工作,有力推动综合财政监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试点专员办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探索非现场监管方式方法,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着力抓好信息收集、政策宣传、机制优化、能力建设和方法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构建全过程全覆盖监督机制、转变监管方式、争取基层单位理解、纠正违规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为全面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强化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开展了2010年度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有效督促地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按照“统、查”结合的工作思路,首次对省、市、县三级公共投资预算分解、资金拨付等数据展开全面采集分析,取得实际预算执行率、结存资金分布等一批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反映和揭示主要影响因素和重点环节,促进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了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内容涉及中西部地区司法体制改革专项经费、东部地区司法体制改革“以奖代补”专项经费和中央补助人民法院办案专款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了经济建设类和社会保障类支出日常审核监督工作情况年度总结报告制度,科学合理、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日常监管机制逐步成型。

抓好非税收入征收和银行账户年检。实施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提标扩面、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开征等工作,预计全年征收中央非税收入将突破18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0%以上。目前,专员办征收金额约占中央本级非税收入的28%,占国库集中收缴入库金额的61%,有力地支持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大大增强了中央财政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完成了2010年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年检工作,已纳入中央财政账户审批范围单位的参检率,由2006年的89.53%上升至2010年的99.12%,账户合格率由2006年的93.32%上升至2010年的98.6%。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形势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财政部门要注意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工作。一要加强统筹。按照大监督理念的要求,实现财政部门内部监督资源的整合,增强监督合力,真正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落实大监督理念,要求发挥好专职监督机构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站在更高的层面加强统筹。对内,专职监督机构要协调业务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补齐短板,做强监督,形成对预算编制、执行的有效制约。

对下,要逐步形成纵横联动、高效有序的财政监督系统内部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中央与地方专职监督机构的工作联系,上下联动,全面提升系统战斗力和影响力。对外,建立健全沟通顺畅、信息共享的外部监管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有效形成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二要主动服务。财政监督不仅仅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形成监管合力,可以更加及时地反馈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财政部党组决策。对于专职监督机构来说,要通过监督检查,发现财政政策在各部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反馈,促进业务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制度,帮助被查单位进一步规范管理。要通过监督检查,反映财政政策在各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央政策及时“接上地气”,更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通过监督检查,积极主动解决被查单位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政策指导、业务培训等方面主动提供服务。三要积极创新。财政监督职责任务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决定了财政监督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财政监督的工作重点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财政监督工作绝不能墨守陈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四要注重效能。

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因此,要切实增强战略意识,着眼长远,围绕目标,统筹规划,找准重点,逐步推进。在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人力条件下,要积极作为,也要量力而行,要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合理介入,确保有限的监督力量发挥最大效用。

2012年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将财政监督和专员办工作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加强收入、支出、会计、金融监督,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狠抓“两基”建设,不断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一)紧紧围绕中心开展监督检查

要根据“进一步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等财政工作重点,将保障政策执行、促进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高效组织,扎实推进监督检查工作。要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有序的财政监督应急机制。要针对中央应对外部形势变化、重大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各项决策部署,实施跟踪监督,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保障中央重大决策落实到位。要推动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要选择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精心研究监督检查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建立完善财政监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切实将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挂钩,并向中央部门和地方通报或向社会公告。加大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公开力度,落实案件移送制度,强化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和落实整改意见的反馈制度。

(二)扎实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

通过上下互动,共同推动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监督检查局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评价、服务等作用,妥善处理专员办与各方关系。要推动业务管理司将专员办作为第一选择和主要依托,充分考虑专员办现有人力状况,注重“抓大放小”,认真梳理取舍,不断调整优化专员办日常监管事项,充分体现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要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审核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要完善面向业务管理司的督办制度,及时将重大事项办理结果反馈相关专员办。督促业务管理司做好政策解答、成果利用和信息反馈,加强对专员办具体业务工作的指导。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组织开发行政事业单位、税收征管质量检查软件,推广专员办财政直接支付审核系统,启动视频会议系统和专员办综合办公平台二期建设,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效率。

财务专项检查篇10

一、更新观念,构建“服务型”财政监督。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我们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树立新的监督理念,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意识,变监督检查为监督服务。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积极向被监督检查单位宣传财政监督法规、政策以及会计知识,积极主动帮助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查找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提高被监督检查单位遵纪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在处理上,我们以整改为主,就违纪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开展“回头看”,督促其整改,跟踪问效,并辅以必要的经济处罚,对屡查屡犯的问题和单位,给予严肃处理,增加违规成本,通过近几年的监督,被监督单位的财经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强化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服务财政改革。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对财政改革事项的监督,以推动财政改革的开展。自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后,我们适时跟上,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监督,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情况实施专项检查,以及时发现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报告及时与政府采购部门进行沟通,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保证“阳光采购”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清理乡级国库,对2000年后撤销国库的乡镇国库撤销情况及撤销年度的预算资金的来源、运用、结存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与局预算部门沟通,理顺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三是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监督,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几年来,我们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构建和谐财政为目标,及时调整财政专项资金检查方向,重点加强了对低保资金、救灾资金、残疾人保障资金、医保资金、社会慈善捐赠、扶困资金、经济补偿金的监督检查,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查出违规使用以上资金327万元,并责令其将资金归还原渠道,确保专项资金真正为群众解决困难,以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强化会计监督,服务经济秩序。我们积极发挥会计监管职责,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有效规范了会计行为,维护了正常的财经和会计秩序。几年来,我们共查出违规资金达3700万元,对此我们按照《会计法》进行了严肃处理。

二、转变方式,构建“发展型”财政监督。

随着财政监督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积极总结监督检查经验,探索财政监督方式方法,推动财政监督工作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一是归口管理。局党委将各职能科室的监督检查事项统一归口财政监督统一实施,以规范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并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实施计划管理,年初由各相关职能科室提出检查事宜,由监督局统一根据财政工作需要和财政工作重心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负责实施监督检查,实行“一个口子对外”。二是综合监督。我们从检查需要出发,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政收支监督检查、专项检查等监督检查事项统一实施,变单一财政监督为综合财政监督。各部门或单位涉及的几项监督检查事宜合并起来统一实施监督检查,不仅减少自身的检查成本,也减轻了被监督检查单位的负担,实现双赢。三是突出重点。近几年来,我们不断调整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将财政监督工作重点转移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财政资金征缴、使用上。四是理顺关系。我们与纪检、审计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合理确定检查范围,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并实行检查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制,加强合作与沟通,形成监督合力,推动了财政监督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机制,构建“管理型”财政监督。

为发挥财政监督的管理作用,我们不断创新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以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一是建立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近几年来,我们在全面开展财政财务监督检查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做到点面结合,不留死角。对专项资金从审批、拨付和使用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控,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被挤占、挪用,以便及时发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财政收支并举的财政监督机制。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需要,变重支出监督为收支并重的财政监督,积极开展财政收支监督。在财政收入监督方面:一是加强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开展“收支两条线”监督,对全县具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的“收支两条线”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重点检查文教卫生、公检法司等部门及所属单位,重点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坐支、截留、挪用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几年来,我们查出违规资金490余万元,并区别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二是开展财政收入均衡缴库监督,把协调财税征管、监督财政收入均衡缴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在财政支出监督方面:紧紧围绕财政支出的“三性”,开展了预算执行情况、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减少了财政资金损失、浪费行为,有效规范了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几年来,我们查出仅挤占挪用转移支付资金这一项就达63万元,我们已责令其改正。三是建立内外并重的财政监督机制。在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外部监督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对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安排对财政内部业务科室的监督检查,按资金的整个流程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仅要检查业务科室的财务收支,还要延伸检查资金流向部门和单位使用情况,紧紧围绕财政管理目标及时反馈检查中发现的不足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措施,完善财政管理,提高财政依法理财水平。四是建立经常性的财政监督机制。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完整、高效,我们把监督检查同日常财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效防止挤占挪用行为的发生,并对预算和预算外资金征收单位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确保及时足额入库。

四、规范管理,构建“效率型”财政监督。

根据检查工作和业务开展的需要,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监督检查制度,以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镇赉县财政监督检查局工作职责》、《镇赉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纪律》,同时,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完善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程》,明确了工作程序、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同时,实行监督检查实施、审理、处理分离制,使监督检查各环节既相互分离,又相互保持合作,保证了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提高素质,构建“学习型”财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