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区域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2:32

工厂区域规划篇1

【关键词】中国西部山地小城镇给水规划

一般而言,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镇用水量,进行水资源与城镇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确定城镇给水水源并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确定相应的给水系统、给水工程设施的位置及用地;提出节约用水的要求和措施。但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考虑,小城镇给水规划不仅要考虑城镇居民用水,同时还需考虑农村居民用水,因此在水量预测,水源选址,水厂设置,管网敷设等方面都要充分结合农村区域,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山地小城镇的角度出发,论述山地小城镇的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在山地小城镇,用水量预测除包括镇区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企业用水和市政用水外,还应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村畜禽饲养用水、分布在镇域内的独立工矿企业用水,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殊用水。同时还应该对农村灌溉用水有所考虑。相对小城镇而言,如果参考城市指标确定小城镇用水量会导致预测偏大,这样不能为水厂规模的确定和管网管径的计算提供准确的数字支撑,会使水厂规模建设偏大和管道敷设管径偏大,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因此建议小城镇内各项用水指标可参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相关指标取低值,在严重缺水区域应结合现状用水情况适当缩减。

2.供水区域的划分及水源的确定

在山地小城镇,可供选择的水源类型相对较多,主要有江河水、水库水、山泉水。

山地小城镇,地势复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整个区域相对平坦,高差起伏较小;第二种是整个区域高差比较明显,但是由高至低一片坡;第三种是整个区域高差起伏较大,分布较多山丘,山山之间以沟相连。因此全镇供水分区的划分,必须结合该镇的具体地形和水源地而定。

3.1地势平坦小城镇供水区域的划分

地势较平坦的小城镇,供水区域可划分为一个区域或者两个区域。如果水源地位于地势较高处,可在全镇划定一个供水区域,在水源附近修建水厂,全镇供水由此水厂统一供给;如果水源地位于地势较低或中间处,可根据地形划分为两个区域,地势较高处通过梯级泵站加压供水。

3.2一边坡小城镇供水区域划分

在山地小城镇,部分小城镇地势虽然高差较大,但坡向比较一致,主要格局为一边坡。对于这类地形的小城镇,大部分在山体之间有水库汇水,此类水库是全镇的主要水源,有的水库主要是灌溉,有的水库则作为饮用水源,工矿企业往往会自建水库解决工业用水。此类小城镇可结合水库水源,在水源地附件修建水厂,这样至高而下输水,供水管网可满足全镇大部分区域。但在西部贵州、重庆一带,此类小城镇也有非常缺水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蓄水能力差,山上没有水库,雨水汇聚在低处山沟的溪流,使山上居民用水非常困难。这类小城镇在做给水规划时,首先是要解决他们的蓄水问题,现在科技发达,施工工艺先进,因此此类小城镇在进行给水规划时,建议他们兴建水库,水库选址非常重要,只有解决了水源问题才是最主要的。

3.3地势起伏较大,山丘较多的小城镇供水区域划分

在西部小城镇,镇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山丘较多的小城镇居多;这类小城镇在进行供水区域划分时应结合地势和水源进行区域划分,通常会在中心镇区设置一座水厂,尽量服务周边村庄,镇域其他区域一般以村为单位,各村自己修建供水站或者高位水池,甚至各家自行解决饮水问题;这种分散供水是目前西南地区大部分山区农村的供水模式,此种模式有一定弊端,就是在环境污染较大的今天,大部分村民饮水得不到合理处理,都是稍加沉淀处理便直接饮用,这样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议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投入更多资金,特别在农村供水方面。

4.水厂规模及选址的确定

4.1水厂规模的确定

根据供水分区的划分,确定全镇水厂(供水站)的数量,然后根据各分片区域用水量的预测结果,确定水厂规模。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基础设施规模不易一次性建设到位;其中水厂规模一般可实行分期建设,在城市规划年限20年内,水厂近期规模可考类为5~10年,远期根据城镇发展状况逐步扩大规模;因此在水厂选址时应考虑用地规模是否满足远期发展需求。

4.2水厂的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4.2.1交通便捷,满足安全需求;

4.2.2尽可能重力流,减少动力;

4.2.3尽可能多服务于周边居民;

4.2.4用地方面,即满足近期的使用,同时满足远期的拓展。

5.供水管网的敷设

小城镇内供水管网的敷设主要从水源输送至水厂,经过水厂处理后输出至各用户,其中用户包括农村居民、乡镇企业、中心镇区用水等等,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5.1镇域管网的敷设

从上述流程图中可见,在镇域管网敷设应以树状为主,从水厂引出输水干管,沿途居民和企业用水户从干管上直接饮水,以满足各用户用水需求。

5.2镇区管网的敷设

镇区供水管网的敷设和城市供水管网一样,为保证供水的安全性,以环状管网为主。

5.3管网敷设原则

对于输水管线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势高差,尽量做到自流输水;管线走向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以利于施工和维修;管线应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方量少、造价经济、少占农田和不占农田。

6.结束语

市政给水规划是城乡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城镇发展之本,也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然后在我国大部分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实,城镇建设资金有限,还存在供水设施不足,水处理不达标,供水管网落后等现象;因此希望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小城镇编制过程中重视给水系统规划,村镇建设工作者能重视供水系统建设,各级政府能关注小城镇用水问题,投入更多资金。

参考文献:

工厂区域规划篇2

关键词:给水系统;现状;问题;保障;建议

中图分类号:tU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4

余杭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南端,钱塘江北岸。西倚天目山,南面钱塘江。与桐乡、海宁、富阳、临安德清等市县接壤。东、北、西三面环绕杭州市主城区,是杭州市主城区沿钱塘江北岸发展的主要腹地,有着显著的区域优势。余杭区辖14个街道,6个镇,区域面积1228.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7.69万人,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738.17亿元,年均增长9.6%。财政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5.60亿元,增长25.8%。农业总产值67.74亿元,增长12.7%。工业总产值1289.84亿元,增长15.4%。

余杭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除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外,应该说完善的区域基础设施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供水事业作为服务全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余杭区供水现状

2007年12月3日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组建杭州余杭水务有限公司。将杭州余杭供水集团公司与杭州余杭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合并。组建杭州余杭水务有限公司,公司是担负全区自来水供应与污水收集,处理职能的国有独资企业,现设9个职能部门,14个分公司。公司供水能力为44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8万立方米/日。

(一)水资源及取水

余杭区目前城市净水厂的主要水源为东苕溪,四岭水库。其中瓶窑水厂通过东苕溪瓶窑取水口取水,獐山水厂通过东苕溪獐山取水口取水,并通过加压向宏畔水厂,塘栖水厂,运河水厂输送原水,径山水厂原水取自四岭水库。

余杭区现有备用水源两处,分别为运河喜庵港和三白潭应急备用水源地。运河喜庵港备用水源系原运河水厂取水口,取水泵站规模10万立方米/日,1991年建成投入使用。1999年临平一塘栖供水一期工程建成后(水源取自东苕溪獐山段)而停用改为备用水源地。三白潭应急备用水源地输水总规模30万立方米/日,以满足近期水源水质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之用。

(二)供水设施现状

余杭区目前主要净水厂共8座(其中停用1座,在建1座)现有供水规模44万立方米/日,具体如下表:

主要净水厂情况一览表

余杭区主要供水加压泵站4座,具体如下表:

主要泵站加压站情况一览表

(三)水厂处理工艺现状

余杭区现有水厂中,除在建的仁和水厂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外,其余水厂现状处理工艺均为常规处理工艺,具体详见下表:

水厂处理工艺情况一览表

(四)存在的问题

余杭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力的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基本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但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少新的专业规划指导。目前供水专业规划是2005年编制完成的,经过近7年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余杭区总规划和各分区规划也相继做了调整,急需编制与区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相适应的供水专业规划。

二是水源单一问题。目前余杭区供水水源主要来自东苕溪,随着周边取水量的增加,水量的保证率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水质也日常出现超标现象,作为饮用水源水质不容乐观。

三是分区供水存在着较大的压力。余杭组团由杭州水务集团趸售供给。随着该组团的用水量的迅速增长杭州市的趸售供水量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急需考虑该组团的应急供水。

四是水处理工艺需逐步提升。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目前面对着水源水质的变化,现有的常规处理工艺很难满足净水的质量要求,需要在现有的工艺上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

二、远期(2010-2020年)用水量预测

城市用水量预测,是确定城市供水规模、工程投资、水资源分配的依据。用水量的确定,同时受到居民生活水平,气候条件及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余杭区总体规模》(2007-2020年)确定余杭区的功能定为:杭州现代服务业副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科教基地,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区域综合交通物流中心,杭州大都市北部集“经济强区、生态城区、文化名区”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活品质都市新区。余杭区发展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总体上达到当时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较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资源消耗水平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建成经济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高度国际化、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体化城市区域。总体规划余杭区形成“一副,三组团,三带,四廊”的城乡空间组织架构。

(一)用水指标

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

注:1.临平副城,各组团和其他城镇参考杭州市给水专项规划中余杭区推荐指标;2.农村及其他地区综合参考各组团的用水量指标确定;3.其他是指通勤人口及第二居住地人口。

(二)用水量预测

根据临平、余杭、瓶窑、良渚分区规划,按照城市人口的预测,采用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远期远景最高日用水量如下表:

余杭区城市用水预测表

根据上述预测结果与现有的供水能力对比表明,至远期供水量缺口较大。

三、远期供水保障设想

(一)供需平衡分析

1.需水量。根据用水量预测,余杭区远期需水量为107.64万立方米/日,远景需水量为164.17万立方米/日。

2.可供水量。根据《杭州市给水工程规划》和现状的水源地划分,余杭可用的主要取水水源是东苕溪四岭水库,运河平原河网和水源,同时部分地区由杭州直接传输供水。

东苕溪:是目前杭州祥符水厂和余杭区各水厂的主要取水水源,目前已批准的取水许可从东苕溪取水60万立方米/日。根据浙江省水文局完成的《余杭区水资源调查评价及供水水源论证》的结论,獐山至德清交界处河段具有增加60万方米/日的取水能力,推荐做为余杭区城镇供水水源。

四岭水库:2004-2006年,四岭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和标准化建设。2008年经省水文局余杭径山水厂径山一黄湖供水工程(二期)水资源论证。四岭水库在满足下游防讯任务和确保水库本身安全的条件下,有保障径山水厂总规模5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

运河平原水网:余杭区大运河水系河流众多,水运发达。根据《余杭区水资源调查评估及供水水源论证》在95%保证率情况下,在东部平原河网取水从水量角度是可以满足的。但是,根据近几年余杭区平原河网水质监测评价,余杭区平原河网水质总评价为劣Ⅴ类,短期内很难达到供水水源的水质要求。目前在余杭区运河的博陆喜庵港为运河水厂备用水源取水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

水源:根据《杭州市给水工程规划》描述,余杭区的可利用水源为钱塘江和千岛湖引水。按规划预测,杭州市区2020年,城市供水厂取用钱塘江的水厂规模为420万立方米/日;则年取用钱塘江水量约为1278亿立方米。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林水局已于2011年6月启动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根据相关资料,千岛湖引水的供水范围为杭州市主城区,江南地区、余杭地区、桐庐县、富阳市,同时考虑向嘉兴市供水。千岛湖引水工程已落实到杭州市投资建设水利工程重点项目和《杭州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当中。

杭州管网转输:目前杭州市苗圃泵站向余杭组团转输能力为10万立方米/日,祥符水厂向勾庄地区供水2万立方米/日。

通过上述供需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余杭区内供水水源近期能满足需水量要求,但是远期远景已明确水资源不足,不能满足远期远景需水量要求。同时余杭区内水源水质有待进一步加强保护。需要积极争取和利用水源。

(二)建立分区给水系统

为了做大做强临平副城,增强临平副城中心功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余杭区城市发展对各功能区块的新要求、结合目前余杭区供水现状的实际情况,设立四个分区给水系统。具体如下:

临平副城给水系统:该系统包括临平城区,运河街道、乔司街道、塘栖镇和崇贤街道等行政区域范围。

瓶窑良渚给水系统:该系统包括良渚街道、仁和街道和瓶窑组团的瓶窑镇区。

余杭组团给水系统:该系统包括五常街道、余杭街道、仓前街道、闲林街道和中泰街道。

西部山区给水系统:该系统包括瓶窑组团的山区部分、径山、黄湖、鸬鸟、百丈等四个山区乡镇。

各分区用水量预测及供水规模表

注:供水规模按1:1.1-1:1.2供需比确定。

(三)各分区给水保障方案

临平副城给水系统:

近期:临平副城给水系统需供水量为38万立方米/日,结合近期即将建成的仁和水厂(近期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由运河水厂、塘栖水厂、宏畔水厂和仁和水厂联合向临平副城供水系统供水,其中仁和水厂向临平副城供水系统供水规模为7万立方米/日,其他水厂供水规模维持不变。

远期:临平副城给水系统需供水量为52万立方米/日,远期比近期需新增14万立方米/日,需适时扩建宏畔水厂和仁和水厂增加供给,解决新增水量。其他水厂供水规模维持不变。

瓶窑良渚给水系统:

近期:瓶窑良渚给水系统需供水量为14万立方米/日,结合近期即将建成的仁和水厂(近期规模20万立方米/日)和杭州祥符水厂向勾庄地区供水(供水规模为0.5万立方米/日),由瓶窑水厂、獐山水厂、仁和水厂和祥符水厂向瓶窑良渚给水系统供水。

远期:瓶窑良渚给水系统需供水量为25万立方米/日,远期比近期新增用水量11万立方米,规模新增水量由仁和水厂扩建供给,远期仁和水厂向该系统供水规模为15万立方米/日,其他水厂供水规模维持不变。

余杭组团给水系统:

近期:余杭组团给水系统需供水量为15.5万立方米/日。在九溪水厂和苗圃泵站扩建完成前,维持现状杭州向余杭组团给水系统供水5.5万立方米/日,由仁和水厂转输7.5万立方米/日和径山水厂近期富余水量2.5万立方米/日进行应急供水。

远期:余杭组团给水系统远期需供水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规划由杭州苗圃泵站解决,新增水量由主城区统一安排。仁和水厂远期富余量14万立方米/日可作为苗圃泵站拓展供水能力达不到规划供水量时的保障供水。

西部山区给水系统;西部山区给水系统由径山水厂供水近期为2.5万立方米/日,远期为4万立方米/日。

根据上述远期供水保障设想,确定不同时期各净水厂规模如下表:

主要净水厂规模一览表

四、远期给水保障措施建议

(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在我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形成了共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省级政府要依法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等达标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备用水源。

余杭区目前的饮用水水源主要取自东苕溪,近年来受水运,两岸沿线养殖业及一些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等影响,水质不容乐观。2011年6月5日受上游青山工业园区部分企业污水溢出影响,造成水源水质事故。严重的影响了区内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市,区政府及时启动水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降低水质事故的影响,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对水源单一的实际,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与公民、企业齐心协力,有效的强化余杭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管理,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二)加快水厂、管网设施建设

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尽快的从实际出发编制区域给水专项规划与建设计划。明确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规模,把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着力提高出厂水质,提升与完善水处理工艺,加快配套管网建设,以优质的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节约用水牵涉面广,涉及到各个行业,目前公众的节水意识、供水管网的漏损、节水的信息管理、节水新技术的推广等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建立节水型城市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要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建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限制高耗水工程项目和高耗水服务业的发展。要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对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各项工程建设要制定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要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目标,淘汰高耗水工艺及不符合节水目标的设备和产品。要努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回用,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把余杭区建设成节水型城市。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杭州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杭州市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修编(2008--2020年).

[4]《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

[5]《余杭区临平副城分区规划》(2008--2020年).

[6]《余杭区余杭组团分区规划》(2008--2020年).

[7]《余杭区良渚组团分区规划》(2008--2020年).

[8]《余杭区瓶窑组团分区规划》(2008--2020年).

[9]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12]3号).

工厂区域规划篇3

关键词:污水规划重要参数;污水量预测;规划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泵站;污水分区主干管网规划

前言

结合清远市中心城区污水系统建设情况,清远市中心城区本规划共划分为13个污水处理系统,与本区域相关的污水系统主要有横荷污水处理系统、龙塘污水处理系统、洲心污水处理系统、东城污水处理系统。

1污水规划重要参数

(1)城市污水系统收集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公共设施污水、工业废水和渗入的地下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规定,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80%~90%。对于排水设施相当完备的城区,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一般取85%~90%。

在燕湖新城规划污水量预测时,从留有余地的角度出发,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85计。

(2)工业废水排水系数建议取0.7,根据燕湖新城总体规划,本规划远期突出以居住、商务为主的城市新区定位,无工业用地。现状有少量工业用地。

(3)考虑到燕湖新城的产业定位并参照类似片区的污水量指标,结合燕湖新城的现状特点,规划区大部分范围为农用地,现状人口较少。确定本次规划区域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为远期2020年取300L/(cap・d),近期取255L/(cap・d)。

(4)考虑到燕湖新城定位为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区域,强调生态化,精品化,本规划按照清远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7万m3/万人.d;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7万m3/(km2・d);不同建设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按表1取值。

2污水量预测

本污水量预测以目前最新燕湖新城总体规划中人口数量及建设用地规划成果为基础数据,分别采用分类水量预测法、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和不同建设性质用地指标法进行计算,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最终确定规划燕湖新城范围内规划远期污水量。

2.1分类水量预测法

污水量=规划人口×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1+地下水渗入系数)=30万人×300(L/cap・d)×1.1=9.9(万m3/d)

2.2人均综合指标法

污水量=规划人口×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日变化系数×污水排放系数×(1+地下水渗入系数)=30万×700(L/(cap・d))÷1.2×0.85×1.1=16.37(万m3/d)

2.3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

污水量=建设用地面积×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日变化系数×污水排放系数×(1+地下水渗入系数)=28.7km2×0.7万m3/(km2・d)÷1.2×0.85×1.1=15.66(万m3/d)

2.4不同建设性质用地指标法

污水量=建设用地面积×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日变化系数×污水排放系数×(1+地下水入渗系数)。

结果如表2所示。

2.5综合上述几种方法,水量计算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分类水量法的计算结果与其他几种计算方法相差较大。鉴于用地规划资料相比更详实,推算结果与规划较为吻合,本次规划采用不同建设性质用地指标法计算结果,即规划燕湖新城范围内远期污水量为15.52万m3/d。

3规划污水处理厂

本次燕湖新城规划范围内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洲心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北江以南,大燕河以北,人工河以东,武广高铁以西,面积约为41.48km2。纳污范围包含本次燕湖新城规划范围内的河东分区以及规划范围外的新客站区域(不含仑洲岛)。

规划污水处理量:根据上节污水量计算,至2020年河东分区污水量约为9.50万m3/d;新客站区域规划水量约为2.4万m3/d,总和约11.9万m3/d,因此规划洲心污水处理厂2020年处理规模为12万m3/d,近期规模为4万m3/d。

占地面积:本次规划洲心污水处理厂为iii类建设规模,由于燕湖新城作为清远市未来的城市中心区的高端定位,须考虑中水回用以及污泥浓缩等工艺,污水处理级别为三级。因此用地总规模约为13ha。

4规划污水泵站

本次燕湖新城规划范围内新建污水泵站一座:新元污水泵站,服务范围凤翔北以东、北江以北、苏松岭以南的范围,面积约为858.1ha。

规划泵站规模:根据新元污水泵站服务范围内规划污水量预

测,泵站规模为4.5万m3/d。泵站占地面积约为1600m2。

5污水分区主干管网规划

5.1江北分区规划管网

本分区属于东城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地块以居民区为主,用地面积约为481.8ha。范围内无已建污水管。拟沿院南路自东向西敷设d800污水主干管收集转输两侧道路的污水接入西侧凤翔北路污水管,然后由南往北接入下游大学西路d1200污水管最终接入东城污水处理厂。

5.2河西分区规划管网

本分区属于横荷污水处理系统,位于人工河以西,用地面积约为639.93ha。半环北路已建Dn1000污水管自东向西接入三角污水厂(泵站),清远大道已建Dn1000污水管自东向西接入规划凤凰泵站。清远大道以北区域主要在静福路敷设d400~d800污水管,自南向北接入半环北路d800规划污水管;清远大道以南区域在静福路、凤翔南路敷设d600~800污水管收集转输两侧污水自南向北接入下游清远大道已建d1000污水管,然后沿清远大道自东向西接入下游规划凤凰泵站最终进入横荷污水处理厂。

5.3河东分区规划管网

本分区是本次燕湖新城规划范围面积最大的一个污水分区,位于人工河以东,青榄海以西;北江以南,大燕河以北。用地面积约为1716.42ha。规划范围内均无已建污水管及污水处理厂。以燕湖大道为界,燕湖大道以北区域由北至南分别沿人民东路、清远大道、燕湖大道北侧敷设d600~d1000污水干管自西向东收集转输两侧地块的污水至沥头路后敷设d800~d1350污水主干管接入燕湖大道与青榄海之间的规划洲心污水处理厂;燕湖大道以南区域则由南向北敷设d600~d800污水管汇入燕湖大道南侧的规划d800污水干管自西向东敷设至沥头路与燕湖大道路口后,向北接入进厂管接入洲心污水处理厂。此外新客站区域污水在迎宾大道敷设d800污水管接入清远大道干管。

5.4河南分区规划

本分区位于大燕河以南,以非建设用地为主,大部分均为农林用地,区域定位为生态湿地,离龙塘污水系统管网较远,因此规划建议对河南分区的农村污水采用分散处理方法,采用如生态沟、氧化塘、人工湿地等处理工艺,进行就地生态处理。

6结束语

为了提高城乡污水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建成适应燕湖新城作为现代化“绿色低碳生态新城”发展目标的要求,恢复主要景观河涌水体的生态功能,改善水环境。

参考文献

工厂区域规划篇4

【关键词】污水;管道;系统;布置

污水管系统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选择污水厂出水口的位置;拟定污水主干管及干管的路线;确定需要提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站的位置。平面布置的正确合理,可为设计阶段奠定良好基础,并使整个排水系统投资节省。

1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污水排水系统设的界限为排水区界。它是根据城市规划的设计规模确定的。―般情况下,凡是卫生设备设置完善的建筑区都应布置污水管道。

在排水区界内,一般根据地形划分为若干个排水流域。在丘陵和地形起伏的地区,流域的分界线与地形的分水线基本一致,由分水线所围成的地区即为一个排水流域。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应使主干管在最大埋深的情况下,让绝大部分污水自流排出。如有河流或铁路等障碍物贯穿,应根据地形情况、周围水体情况及倒虹管的设置情况等,通过方案比较,决定是否分为几个排水流域。每一个排水流域应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十管,根据流域高程情况,就能确定干管水流方向和需要污水提升的地区。

2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的选定

现代化的城镇,需将各排水流域的污水通过主干管送到污水厂,经处理后再排放,以保护受纳水体。因此,在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选定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2.1出水口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

2.2山水口不应设回水区,以防回水区的污染。

2.3污水厂要位于河流的下游,并与出水口尽量靠近,以减少排放渠道的长度。

2.4污水厂应设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与城镇、工矿企业以及郊区居民点保持300m以上的卫十防护距离。

2.5污水厂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不受雨洪水威胁的地方,并有扩建的余地。

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在取得当地卫生和环保部门同意的条件下,确定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3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定线

污水管道平面布置,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在总体规划中,只决定污水主干管、干管的走向与平面位置。在详细规划中,还要决定污水支管的走向及位置。

在进行定线时,要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出素,使拟定的路线能因地制宜的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通常影响污水管道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竖向规划和分期建设情况;排水体制、路线数目;污水处理利用情况、污水处理厂和排放口位置;排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情况;道路和交通情况;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分布情况。

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如集水线或河岸低处敷设主干管及干管,便于支管的污水自流接人。地形较复杂时,宜布置成几个独立的排水系统,如由于地表中间隆起而布置成两个排水系统。若地势起伏较大,宜布置成高低区排水系统,高区不宜随便跌水,利用重力排入污水厂并减少管道埋深;个别低洼地区应局部提升。

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与数目取决于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与数目。如大城市或地形平坦的城市,可能要建几个污水厂,分别处理与利用污水,这就需设几个主干管。若几个城镇合建污水厂,则需建造相应的区域污水管道系统。

污水干管一般沿城镇道路敷设,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道路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道路宽度超过40m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管,以减少连接支管的数目以及与其他管道的交叉,并便于施工、检修和维护管理。污水干管最好以排放大量工业废水的工厂为起端,除了能较快发挥效用外,还能保证良好的水力条件。

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决于地形及街区建筑特征,并应便于用户接管排水。当街区面积较小而街区污水管道可采用集中出水方式时,街道支管敷设在服务街区较低侧的街道下,称低边式布置;当街区面积较大且地形平坦时,宜在街区四周的街道敷设污水支管,建筑物的污水排出管可与街道支管连接,称周边式;当街区已按规定确定,街区内的污水管道已按各建筑物的需要设计,组成一个系统时,可将该系统穿过其他街区并与所穿过的街区的污水管道相连接,称为穿坊式布置。

4确定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控制点是指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各条干管的起点一般都是这条管道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中离出水口最远最低的点,通常是整个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具有相当深度的工厂排出口也可能成为整个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它的埋深影响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确定控制点的管道埋深,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污水都能自流排出,并考虑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对于这些点,应采取加强管材强度,填土提高地面高程以保证管道所需的最小覆土厚度,设置泵站提高管位等措施,以减小控制点的埋深,从而减小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在排水管道系统中,当管道的埋深超过最大允许埋深时,应设置泵站以提高下游管道的管位,这种泵站称为中途泵站;当地形起伏较大时,往往需要将地势较低处的污水抽升至地势较高地区的污水管道中,这种抽升局部地区污水的泵站称为局部泵站;污水管道系统终点的埋深一般都很大,而污水厂的第一个处理构筑物埋深较浅,或设在地面以上,这时需要将管道系统输送来的污水抽升到第一个处理构筑物中,泵站设置的具置,应综合考虑环境卫生、地址、电源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并征得规划、环保、城建等部门的许可。

5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置

随着城镇现代化水平的进展,街道下各种管线以及地下工程设施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各单项管道下:程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各种管线的空间位置,以利于施工和维护管理。

由于污水管道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渗漏和损坏现象,有可能对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造成危害,甚至污染生活饮用水。因此,污水管道与建筑物应有一定间距,与生活给水管道交叉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的下面。

管线综合规划时,所有地下管线都应尽量设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和绿化带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考虑将埋深大,维修次数较小的污水、雨水管道布置在机动车道下。各种管线在平面上布置的次序,一般是从建筑规划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依次为:电力电缆、电讯电缆、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若各种管线布置时发生冲突,处理的原则是:未建让已建的,临时性管让永久忭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

参考文献:

工厂区域规划篇5

南昌的污水治理主要依赖于青山湖、象湖、朝阳、红谷滩三四大污水处理厂。至2012年,南昌市的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80万吨以上,而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占总规模的1/4。那么,与污水处理厂厂内系统建设相比,投资更多、实施难度更大的厂外污水收集系统的现状、规划又如何呢?

1.红谷滩污水收集系统

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120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包括红角洲片区、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片区、乌沙河流域(新建县长堎片区),北部青岚水系、龙潭水系流域(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红角洲片区、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片区为大量的新建住宅区、高校园区、办公区域,在规划上均以“雨污分流”的原则对该区域的建设进行控制;该三区域为则为新城区。因此,通过对对新城区的规划,该三区域已形成了雨、污分流制。

服务范围内的西部为乌沙河流域(新建县长堎片区),北部青岚水系、龙潭水系流域(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主要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现已基本建成。其中乌沙河周边地区的污水分别通过敷设于石贺港水系、乌沙河的截污干管;再经乌沙河污水泵站、昌樟高速压力管、红谷滩污水泵站、碟子湖大道卫东大道等道路上的污水管排入红谷滩污水处理厂。青岚水系、龙潭水系流域周边地区的污水则分别就近排入敷设于青岚水系、龙潭水系两侧的污水截流管进入青岚水系污水泵站,沿乌沙河压力管提升进入红谷滩污水处理厂。

新建县长堎片区现状基本为雨、污合流制,合流管中的污水直排外乌沙河,对河道形成了污染。在目前进行的乌沙河水环境治理中,规划在乌沙河东侧长堎大道至乌沙河污水泵站间敷设污水截流干管,拦截合流管中的污水,并通过乌沙河污水泵站提升至卫东大道主干管,排入红谷滩污水处理厂。

红谷滩片区为雨污分流制,污水经学府大道、丰和大道、碟子大道、卫东大道等污水干管,沿途经污水泵站提升,排入红谷滩污水处理厂。

2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制度的认识

从污水收集系统的现状及规划可见,红谷滩污水收集系统即包括雨、污分流制;又有截流式的合流制。

城市的排水制度应根据环保要求、经济实力、自然条件、排水设施的现状等因素确定,目前在新建县长堎片区为普遍地利用现状合流管并依托河道两侧敷设污水截流管的形式收集污水,具体作法是在污水截流干管前设置截流井,截流干管的管径根据截流倍数确定,旱季污水及初期雨水进入污水截流干管,当雨水量的增加超过了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时,部分污水与雨水便一同漫过截流井中的溢流堰进入河道,对水体产生污染。这种排水体制在乌沙河流域实施中已初见成效,它利用现状合流管,节约了大量投资,消除了在城市道路上敷设污水管对交通的影响,解决了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并且易于实施,一定时期内不失为一种节约、快捷、有效的污水收集形式。但这种排水制度也存在以下缺陷:

(1)适用于雨水稀少且排水受纳水体环境容量大,一定量的污水对河道不形成影响的地区。而南昌地区雨水较充沛,部分河道狭窄,污水混入水体后,对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实施具有局限性。

(2)计算污水截流干管的管径时,设计人员由于现状管线资料不全,对合流管中的污水量估算不准,因而对管径和截流倍数的选择具有盲目性,造成混入水体的污水量过大,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匹配,形成污染。

(3)由于大量的雨水被截,影响了河道的自然循环及景观水位,据估算,红谷滩污水收集系统旱季污水量约20万吨/日,考虑截流倍数的因素,雨季污水量约40万吨/日,这样更大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即随着污水收集系统的完善,势必陷入新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容量不够的窘境。

(4)截流式污水收集系统由于雨水的稀释作用,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据对已建成的截流式污水收集系统进水浓度调查,BoD5约为120毫克/升左右,CoD约为250毫克/升左右,影响了污水生化处理的效果。

根据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制度优劣的比较,笔者认识到加强污水管建设,向雨、污分流过渡的必要性,下面就这方面工作谈点想法。

3.加强规划储备,发挥规划龙头的作用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主城内的旧城区仍沿用合流制,将污水进行截流,有条件时逐步过渡为分流制,污水经截流后进污水处理厂;新区一律采用分流制”的原则,显然,完整合理的污水管线建设规划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由规划部门牵头,组织市政管理部门编制完善南昌市污水规划很有必要。虽然在老城区实施污水管建设难度大,投资多,但根据规划,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规划人口、现状管线、道路有无规划管位的情况,提供在城市主、次干道上建设污水管的技术保证,且规划部门掌握道路建设和出新计划,所有的道路管线综合均由规划部门审批,并发放排水规划许可证,这就为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分期进行污水管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因此,虽然在老城区进行系统性的污水管线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只要管理部门通力合作,持之以恒,就可形成集小胜为大胜的良好局面。

设计人员在道路管线规划设计中往往注重对规划管位的控制和局部管线交叉的处理,但对周边地块的排水情况、上下游污水管的走向却不清楚,造成在设计中不能准确地确定规划污水管的管径、标高及预留支管的位置。在小区管线规划设计中,不注意对标高的控制,埋得过深,在有污水处理设备时污水尚能通过机排与市政合流管衔接,如废除污水处理设备则无法自流排放,给远期向雨、污分流过渡留下了隐患。这既有缺乏资料的客观原因,也有对规划不了解、不重视的主观因素,需要规划部门加强指导和把关。

4.理顺建设程序,使污水处理厂及早发挥效益

由于建设难度、建设周期、建设资金的原因,在以往的建设中,原本应统一考虑的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的建设被剥离了,收集系统的建设滞后,造成了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进水流量远远小于设计规模,进水水质达不到工艺要求,污水处理厂不能及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建设中,规划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超前建设管线,加快建设场站,同步发挥效益”的工作思路,要求建设单位先期委托进行污水收集系统的规划设计,在各方面的协作下,各相关部门应更新观念,理顺建设程序,把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看作与污水处理厂厂内系统建设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

5.合理选择截流倍数,污水治理与水环境相结合

目前在乌沙河、青岚水系的综合治理中,埋设污水截流管、清淤、护砌、景观建设同步进行。为了弥补由于污水截流导致部分雨水不能下河的缺憾,保证景观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水位,根据景观河道的现状制定了引水冲洗的规划。但对于引水冲洗无法触及的死角及对已覆盖河道的污水治理还不到位,建议相关部门着手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同时设计人员在对截流倍数的选择时,应参考被保护水体的重要性,对既有排水功能又有景观要求的河道,选择较大的截流倍数,以减少污染;对仅有排水功能的河道,选择较小的截流倍数,以节约截流管的投资及污水处理厂的常年运行费用。

6.有条件地废弃化粪池,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

污水处理厂投运后,如何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一直是令人困扰的大问题。长期以来,在城市未建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化粪池一直作为生活污水的分散或过渡性处理设施被广泛应用。普通化粪池对生活污水的BoD5可去除20%,SS可去除50%.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污水收集系统的完善,新建小区可否废弃化粪池,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呢?我认为可根据下列情况有条件地废弃化粪池。

(1)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小区雨、污分流,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可不设化粪池。

(2)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小区雨、污分流,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排入河道两侧的污水截流干管或截流沟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可不设化粪池,但应在小区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前设置污水调节池,以拦污栅阻截大块生活污物,以免污染河道。

(3)污水处理厂即将建设,小区雨、污分流,污水将来可通过规划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可暂时在接入市政合流管前集中设置化粪池和旁通管,化粪池容积可适当减小,为规划污水管敷设后废弃化粪池创造条件。

有人担心取消化粪池后是否会因为未处理的污水长距离输送而增加管道的堵塞机会呢?调查发现,堵塞的主要原因有:管道坡度小,污水流速小于自清流速,导致管道淤积;窨井未做流槽,污水进入窨井后,流速变缓,造成沉积;施工垃圾堵塞管道;用户使用卫生用品后冲洗流量不够。这些现象,在就近设置了化粪池的出水管中也时有发生,与是否设置化粪池并无直接关系。所以只要按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严抓施工质量,管线尽可能以标准坡度敷设,物业公司勤于管理,各项措施得当,在一定场合废弃化粪池是可行的,可有效的改善现状进水浓度低的情况。

7.管理部门加大对片区污水管建设的监督和道路污水管管养的力度

工厂区域规划篇6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根据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从2007年开始,全县每年新建标准厂房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到2010年,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已建成的标准厂房入驻率达到70%以上。通过四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

二、规划布局

(一)根据集聚发展的需要和基础设施的现有条件,标准厂房建设原则上在经济开发区(宁东区块)、临港区块、长街区块、岔路区块、西店区块及城市规划区内的原村留地中统一规划布局。其它镇乡、街道如有发展需求,符合规定并经申请同意的也可建造标准厂房。

(二)标准厂房区域较大且远离镇村的,配套的生活设施应与标准厂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三、标准厂房的建设

(一)标准厂房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鼓励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功能区块管理机构统一建设和管理;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独资或合资建设和管理;鼓励具有法人资格的县内外企业、其它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和管理;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存量土地或进行厂区改造,建设标准厂房。

(二)标准厂房建设以工业厂房为主,按照生产与生活相分离的原则,进行功能区分。标准厂房容积率要求在1.0以上,绿地率控制在20%左右。标准厂房建设区域占地面积原则要求在15亩以上,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造并出租的标准厂房建筑面积应不少于2000平方米。建设业主应按标准厂房区域规划及建设要求,做好道路、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工程,并配套相应的办公、仓储用房。

(三)标准厂房建成后,由业主向县标准厂房建设领导小组申请验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和享受政策优惠。

(四)符合本意见规定并在2007年1月1日后建成出租的工业标准厂房,由县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按建筑面积计算,第一层每平方米补助10元;第二层每平方米补助20元;第三层及以上每平方米补助30元。

四、标准厂房的租赁

(一)标准厂房出租期限,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首次出租期限原则上要求在三年以上。

(二)入驻标准厂房的企业必须符合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导向目录和环保要求。

(三)新建标准厂房根据前三年租金收入缴纳的房产税等税费收缴情况,由县财政对建设业主给予适当奖励。

(四)企业首次租用新建标准厂房在三年以上的,按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对租用企业给予补助,满一年先兑现一半,满三年后全额兑现。

五、标准厂房的转让

(一)标准厂房在取得房产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后方可按规定进行转让。

(二)标准厂房转让应当以权属单元为转让标的。若需要将权属单元分割转让的,按规定将分割转让的方案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转让的其它手续按房产权属登记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三)标准厂房首次转让,根据转让时契税缴纳情况,由县财政对受让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六、其它

(一)本意见所指标准厂房系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具有一般工业用房的通用性、配套性和集约性,由建设业主投资建造,主要以出租、转让形式集聚中小企业的集中生产场所以及企业利用存量土地规划建设并用于出租、转让的工业厂房,或原有厂房进行加层或翻建加层并用于出租、转让的工业厂房。

工厂区域规划篇7

一、统筹城乡“供水网”建设,提高城乡供水质量

为了优化城乡供水资源,改善城乡饮水条件,确定201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全区城乡供水由区一级政府统一编制规划,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管理经营。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全面开展了城乡水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专项规划和全区城乡一体供水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供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为了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立了归区水利局管理的“宁海区水资源保护开发投资公司”和归建设局管理的“宁海区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分别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城乡供水资源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已经完成城关第二水厂10万吨扩容工程,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7万吨;已实施建设临港水厂、宁东水厂和长街水厂等三个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计划今年还将启动建设宁海北部重镇区域性上规模的新水厂。其他区域性的新水厂在2010年前完成建设。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全区城乡供水统一管理,以供排水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水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及时做好原乡镇水厂的产权合并和供水并网工作,最后逐步建立“宁海区水业集团公司”,实施全区城乡水务工作一体化,实现城乡水业给、供、排一条龙建设管理机制,即合并现有建设局、水利局两个水业公司为一个建设管理主体。

二、统筹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排水质量

为加快我区的生态建设步伐,优化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确定2020年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实施城乡污水处理由区一级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投资建设,统一经营管理。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一规划。从2003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去年又继续进行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规划,完成了全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共亨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实施统一建设。城北3万吨规模污水处理厂去年已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城区污水排放标准,优化了城区环境保护。计划2010年前建好城南、临港、宁东等三个区域性规模污水处理厂,2015年前建成西店、岔路、长街等三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2020年前全面实现全区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达标覆盖。

三是实施统一管理。以供排水建设投资公司为龙头,把各个区域性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管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一条龙管理。以后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嫁接外资,转换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

三、统筹城乡“垃圾处理网”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区城乡垃圾处置工作,净化城乡环境,建立了村负责集中收集、镇乡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区负责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的三级联动建设管理机制,有效地解决全区城乡垃圾统筹处置问题。实施区、镇、村三级联动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工作运行机制,既可降低建设管理成本,又可提高建设管理效能。

按照这个统筹运行要求,去年已全面落实好镇、村环卫管理组织和人员,配好镇乡垃圾清运专用车,启动城乡垃圾统筹集中处置工作。同时,要求在2007年前建设好各镇乡垃圾中转站,扩容建设二期垃圾集中填埋场建设,不断完善垃圾中转和集中填埋设施,不断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和集中填埋能力。

四、统筹城乡“管线网”建设,提高城乡建设秩序

城乡地下管线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管理,完善设施功能,杜绝多部门交叉重复挖掘建设,规范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秩序,不断提高城乡地下资源共享度,主要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实施统筹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组建了“宁海区地下管线代建公司”,统筹代建城乡地下通讯、电视等管线设施,并出台《宁海区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做到与城乡道路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为进一步理顺统筹城乡地下管线建设关系,今年要搞好从统筹代建公司转变为直接统筹投资建设的经营公司,全面实施城乡地下管线统筹建设管理新机制,为城乡地下管线使用单位提供统一建设和维护服务。

二是实施统筹档案。为了准确把握现有城市地下设施的建设现状,决定今年全面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普查工作,摸清现有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现状,建立城乡地下设施档案库,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信息资料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是实施统筹规划。今年启动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建设的长远统筹规划,严格实施城乡地下设施工程建设档案备案管理制度,使城乡地下设施建设做到统筹、长效、有序建设。

五、统筹城乡“供气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质量

城乡管道燃气是现代城乡的重要设施,建设城乡管道燃气,对提高城乡品位,净化城乡环境,提高城乡生活质量,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浙江省天然气利用规划,东海天然气将在2006年前后在宁波北仑三山登陆。为了加快我区城区的管道燃气建设,重点实施了以下三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完成了管道燃气建设规划。去年已完成了《宁海区城市燃气建设专项规划》,规划分近、中、远三期建设。近期为2005年前,主要建成200立方米储量液化中心气化站和相应天然气管网,给龙珠大厦、银海嘉园等5个小高层住宅区的3000户住户实施管道燃气供气;中期为2006年前,主要完成17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的燃气主干管铺设工作,管道供气用户达1.37万户;远期为2010年前,完成城市规划区内全部管网建设。

工厂区域规划篇8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1、引言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是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摇篮之一,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一批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这些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巨大,体制严谨,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其风格鲜明的建筑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成为洛阳市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一段历史记忆。

2、工厂区现状

现状概貌

洛阳涧西老工业区是在苏联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建筑师巴拉金的指导下进行的,规划科学合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厂区布局脉络清晰,道路格局规整有序、整体气势雄伟壮观。工业生产区内部由六个工厂组成,由东向西分别为: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洛阳柴油机集团有限公司、中信中型机械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轴集团公司、中铝集团洛阳铜加工厂。大门和办公区域多集中在中央绿带沿线,与建设路形成了良好的历史工业区景观。

3、保护与再利用思路

3.1区域统筹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要站在整个城市的范围内来统筹考虑,保护需要新资金、新技术的推进,需要新功能、新经济的注入。而再利用过程则需要文脉、遗存的保留,需要地标、符号的带动,才能协同发展。

3.2整体保护

整体保护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包括:总体格局上的保护(包括规划肌理、路网结构)、建筑群体空间及环境的保护、建筑物本体的保护、雕塑小品保护,通过整体保护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载体。

3.3延续文脉

尽可能的保留原来的历史痕迹,特色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融入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既不失原来的时代特征和生产特征,还可以使老工业区更加富有活力。

3.4有效利用

在最少的资源消耗,对环境、对历史文脉最大保护的情况下使老工业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5分区与分步实施

由于工业遗产区面积较大,在管理和建设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同时工业遗产区保护难度和开发压力较大,需要分期分步实施。

4、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4.1层次划分

工业区历史遗产保护将分为三个层次:

区域层次——包括整个洛阳老工业区范围,着重保护工业历史遗址区整体结构。

厂区/街坊层次——主要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工业与居住街坊整体风貌环境。

建筑层次——主要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工业与居住建筑单体。

4.2工厂区保护规划

4.2.1规划思路

将具有保护价值的厂区、建筑进行明确划分,采取近期控制与修缮,远期更新利用的思路进行保护。针对各厂区现状,老工业区的六个主要企业可划分为历史保护厂区、历史风貌厂区和一般厂区,分别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思路。

4.2.2保护方式

(1)整体保护

整体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以中国一拖集团为核心的工业遗产核心区,原则上对于原有区域环境进行原样保留,内部建筑、构筑物、环境设施不得随意拆除,需要进行必要的市政设施更新的,需要采用隐蔽方式隐藏市政设施,维持其外部风貌。对于损坏、老旧的建筑,通过翻新修缮达到恢复历史风貌的目的。

(2)单体建(构)筑的保护

根据建筑建设年代,建筑特色,建筑质量等因素对建筑本身进行综合评估,将其分为保护建筑、保留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应当拆除建筑四类进行控制。

保护建筑: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应严格按原貌保护;

保留历史建筑:对构成历史风貌所不可缺少,尚未列入各类保护建筑名单的历史建筑,应予以保留,可对其进行修缮和更新;

一般历史建筑:对与厂区传统风貌比较协调,建筑质量完好的建筑可保留,进行适当改造整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维修加固。

应当拆除建筑:对无法与传统风貌相协调或规划要求拆除的建筑考虑远期逐步拆除。

(3)其它物质遗存的保护

其它物质遗存的保护是通常结合在再利用方式进行。主要包括铁路专用线、工业构筑物、绿化景观等。

4.2.3保护和再利用规划

(1)工业遗产主题文化园:

对厂区内厂房在充分保存原历史风貌特征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功能置换。建立洛阳“一五·七”工业博物馆,以反映不同时期科技水平的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工业产品等实物,辅以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厂工业文明发展历程,展示奠定“洛阳现代工业基础”的属于156项的六个工厂企业自身发展历程等。建立洛阳工业名人馆,纪念为洛阳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在城市节点树立纪念碑、人物雕像以纪念洛阳工业文明、苏联专家以及谱写洛阳工业辉煌的普通工人。

(2)观赏游览区:

保留厂区内各种构筑物,烟囱、管道、铁轨等工业设施,展示工艺流程、大工业生产、发挥企业独特景观的作用,强化场地记忆,让游人领略工业的独特魅力。

(3)创意产业园区:

选择适当区域将空置厂房租给艺术家或文化机构,改造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场地,逐渐发展成为牡丹文化创意园、河洛文化艺术中心、三彩玩艺馆、东都艺术工作室(设计公司)等各种现代空间的聚合,使旧工业建筑获得再生。

(4)游乐活动区:

结合现有设施,利用高大的建筑如冷却塔、管道、高炉等开展攀岩、走索道、过吊桥、空中观景、高空滑落等游乐项目;利用原有条件开辟嬉水、管道滑梯、小型攀登等儿童娱乐项目。利用厂区内原运输轨道发展成为工业观光旅游车,使游客切身体会工业魅力;

工厂区域规划篇9

关键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给排水设计;施工

1、工程区域水文资源及供水状况

乌当区境内有大小河流3条,为南明河(年均径流总量2.834亿m3)、渔洞河(又名新河,年均径流总量0.586亿m3)、渔梁河(又名挑水河,年均径流总量0.533亿m3),水量充沛,地势平坦。

根据乌当区水资源分布情况、贵阳市供水规划及新天片区现状供水情况,洛湾及东风片区现状由云锦水厂供水,云锦水厂位于洛湾片区西北部,现状供水规模2.5万m3/d(实际供水最高达3.3万m3/d),水源为大龙井地下水源。根据水文地质报告大龙井地下水水源可供水能力6万m3/d,规划云锦水厂供水规模4.5万m3/d。由于云锦水厂还承担向新天片区、东风及三江农场供水任务,因此云锦水厂供水能力无法满足规划区发展的用水需求。按照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位于规划区东部东风镇渔洞峡水库及东郊二水厂供水工程己开工建设,片区属于其供水范围,规划的东郊二水厂供水规模10万m3/d,片区发展的用水需求今后主要依靠该水源。

1.1 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2015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250L/人・d,2020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30011人・d(该指标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建用水之和,是最高日用水标准)。

1.2 工业用水量指标

工业用水量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的20%。

1.3 绿化及浇洒用水量

为城镇综合生活用水量的10%;漏失水量占以上三项之和的10%;未预见水量比例同漏失水量;日变化系数K=1.2;污水形成率按80%计取。

2、给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给排水现状

区内地形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用地范围内除部分东风镇镇区居民和农村城郊居民生活用水外,大部分是农田空地,用地总体高差不大,区内有新河、挑水河自南向北流过,南明河自西向东流过。区内给水有两条Dn300管从东风大道和冰川路引入镇区,麦穗路Dn200给水管接麦穗村,高新东路Dn200给水管,老街、新街、光明路Dnl50:现状水源为乌当区云锦水厂,规模4.5万m3/d。

污水管道主要布局为东风大道两侧、新街、高新东路、麦穗路Dn600,其他道路采取明沟排放,污水通过麦穗路于九眼桥处直排入南明河。由于历史原因,东风片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直匮乏。无完善的供水设施及供水管网。给排水工程也未能纳入城市统一管理的轨道中。

洛湾片区现状供水主要以城市供水和利用水库、山塘作为村镇人饮供水工程,城市供水主要覆盖东风镇,其余基本以人饮供水工程供水为主,目前基本实现村村有人饮供水工程。现状云锦水厂供水能力为45万t/d,在建的东郊二水厂供水能力为10万t/d。现状排水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区域内雨、污水主要沿现状自然沟渠、道路边沟等排入河道。

由于南明河受到污染,对洛湾片区及东风片区的水域环境、生活居住环境、旅游资源及自然生态构成一定的破坏。且随着城镇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水体的污染将日益剧增。

2.2 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缺乏,需建设新的水源供水设施保证洛湾片区及东风片区发展:整个区域地处南明河下游,水资源相对匮乏,由于紧邻乌当城区,近期可依托乌当区的供水设施,具备一定供水设施支撑条件,但随着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云锦水厂供水能力无法保证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必须结合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新的水源给洛湾片区及东风片区提供用水保证。

(2)合流制排水,污染严重,不适应城市的发展,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3)城镇排水系统布置不合理,系统不完善,没有污水处理厂,雨天排水不畅,雨后污染严重。

(4)采用石砌暗沟或明沟排水,渗漏严重,对地下水影响较大。

(5)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水质超标严重,企业内水的重复利用率低。

(6)城镇污水最终排入南明河,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7)防洪、排污的排水体系亟待建设:规划区现有自然排水无法保证片区的建设,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区域排水体系,避免对河流水系的污染。同时规划区河流均属自然河道,无法满足防洪要求,河道亟待整治,以保证区域防洪排涝安全。

3 工业园区给排水管网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工业园区的给排水管网设计关系到其供水与排水能力,是工业园区给排水能够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重要因素。

加快工业园区给排水管网的科学设计,提高工业园区给排水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产与经济效益。同时其管网设计理念还对工业园区环保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工业园区给排水设计中所提出的集中污水处理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质量,避免企业排污不达标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的分开排放与处理使园区内的污水排放能够达到标准要求,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4、工业园区给排水管网设计

4.1 污水管网建设原则

(1)管网布线符合片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力求合理、经济,并适当留有余地,管道尽量沿规划道路铺设;

(2)充分利用地形,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结合管线布置的地域地形条件,合理确定是否设置污水中途提升泵站,降低运行费用;

(3)管网建设本着便于施工、维护、管理的原则在管线布置时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尽量减少管道的埋设深度;

(4)管网建设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力求做到技术上(包括水力计算)近期可行,远期合理,管道按远期规模设计。

4.2 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4.2.1 污水进厂水质的确定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通常根据现状相似污水水质实测资料、贵州省内同类型城市污水进水水质以及城市今后的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洛湾片区及东风片区污水水质现状,东风片区的污水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城区工业严格控制有污染的项目,工业污水必须达标排放。

因此,本可研在确定污水进厂水质时,参照贵阳市已建污水厂的进水水质,并考虑到洛湾片区及东风片区污水水质的变化趋势,确定本工程设计进厂水质:(如表2)

4.2.2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

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标准由受纳水体的水域功能确定,东风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的最终受纳水体为南明河,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东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执行该标准的一级a类标准,即污水出水水质指标为:(见表3)

4.2.3 污染物的处理程度

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东风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染物的处理程度为:(见表4)

4.3 管网布置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同时建设区域给水管,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管网(近期与云锦水厂供水主管连接为环状管网,中远期与东郊二水厂供水主管连接为环状管网),以保证供水安全,然后由枝状配水管配至每个地块内部。给水管沿道路敷设,给水管道在30m以上道路双侧布置,30m以下道路单侧布置。在Dn≥100管上按不大于120m间距设置市政消火栓,保证消防供水安全。

4.4 管材选择

污水管道对管材的要求是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外部和内部水压的要求;污水管道应具有抵抗污水中杂质冲刷和磨损的能力;管道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渗透或地下水渗入;管道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

结合乌当区东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及园区的经济状况,可供本工程城区污水管网选择的管材有:钢筋混凝土Ⅱ级管、双壁波纹管、夹砂玻璃钢管等。

5、排水管道施工工艺及要点

5.1 管顶覆土厚度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7m,车行道下0.9m,据现场调查,管道平均埋深约为2.5m。当管道埋深不能满足最小覆土厚度时,需对管道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加固处理方案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5.2 管道基础及接口

根据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管道沟槽底部应平坦,不含任何尖锐物,若沟底有不易清除的块石,应铲除之设计标高以下20-30cm,然后铺上砂土整平夯实。为保证管底与基础紧密接触并控制管道的轴线高度、坡度、应做垫层及基础。

管道基础分为120°、180°两种管道基础。当管顶覆土厚度在0.7~3.5m时采用120°管道基础;当管顶覆土厚度在4.0~6.0m时采用1800管道基础。

HDpe双壁波纹管污水管道接口采用天然橡胶密封圈承插连接,具有连接牢靠,不易泄漏、搬运轻便、施工方便的特点。由于管道均在河道边上修建,为保证管道稳定,均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包加固处理措施。

5.3 管道试压

根据《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关于管道严密性试验的规定,无压管道回填土前应进行严密性试验,以检查管道接口的渗漏情况。试验方法采用闭水法。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宜大于1km,带井试验。管道严密性试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其渗水量应在规范规定的允许渗水量范围内方为合格。

5.4 沟槽回填

沟槽回填应在闭水试验合格,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经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及时进行。沟槽回填前必须清理槽内杂物,并会同有关单位检查有关管线。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植土、冻土及有机物质;在管顶500mm内,不得回填大于100mm的石块、砖块等杂物;当原土含水量高且不具备降低含水量条件,不能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时,管道两侧及沟槽位于地基范围的管道顶部以上,应回填石灰土、砂、沙砾或其它可以达到要求压实度的材料。沟槽回填的具体要求详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工厂区域规划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3号)文件精神,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集群,现就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的重要意义

标准厂房是指在规定区域范围内由政府统一规划,多元主体投资建设,为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的重要场所,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优点。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用地紧张矛盾;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有利于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树立抓标准厂房建设就是抓工业、抓项目、抓投入、抓招商引资的理念,全力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步伐,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二、建设的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标准厂房建设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设要符合以下原则:

——合理规划原则。标准厂房的建设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选址一般应在省、市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区以及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好的中心镇工业集聚区内。

——集约高效原则。标准厂房建设占地面积应在50亩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除特殊产业外,要控制建设单层厂房,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平均容积率应大于1.0。

——产业集聚原则。标准厂房建设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要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衔接,以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功能配套原则。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的道路、电力、通信、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行政办公、商务活动及仓储用房等配套建设,要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需要。标准厂房的设计与建设要充分考虑安全、消防、环保和交通等要求。

——科学管理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成立管理运营机构。管理运营机构一般由投资主体负责组建运作;由多个主体共同投资建设的标准厂房集中区,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防止在同一标准厂房集中区内发生多头管理、分散经营、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现象。

(二)建设范围和目标。标准厂房建设主要依托省、市认定的工业园区、工业强县以及重点产业布局,结合沿边区位优势,以加快全市制糖、制茶、酒及饮料、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为基础,以营造投资平台,加快招商引资为方向,重点规划布局在工业园区、各县(区)及孟定片区。按照“规划一步到位,结合企业入驻情况,分期稳步开发”的思路,结合各县(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方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年至2012年全市计划建设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年建设1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园区建设5万平方米,建设2万平方米,区建设1万平方米,镇康县建设2万平方米;到2012年要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标准厂房集中区。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加快标准厂房建设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为切实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市级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经委、财政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做好全市标准厂房建设的指导、认定、协调、统计和考核工作。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标准厂房建设,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实现“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抓住省上标准厂房建设的政策机遇,尽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步伐。

(二)加快前期工作,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各县(区)要从当地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出发,加快规划布局特色工业园区,推进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平台,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技术创新的试验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兴区。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抢抓时机,加快镇等四个特色小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三)统一规划设计,优化功能布局。各县(区)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集约高效、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等基本原则,根据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以“一盘棋”的思路合理确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总体布局和规模,抓紧研究制定标准厂房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优选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统一设计施工,一次性完善标准厂房建设区域内的道路、电力、通信、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功能化配套设施,确保标准厂房建设的实用,功能的完善。

(四)强化行政服务,加快厂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3号)文件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加强扶持资金申报力度,优先保障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用地,大力推广使用本省钢结构及轻型建筑材料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省级扶持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开辟标准厂房建设“绿色通道”,实行全程服务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凡按规划建设的标准厂房实行一次报件、一次审批、分期建设的方式办理,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